CN204334137U - 马达用定子 - Google Patents

马达用定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334137U
CN204334137U CN201420788466.8U CN201420788466U CN204334137U CN 204334137 U CN204334137 U CN 204334137U CN 201420788466 U CN201420788466 U CN 201420788466U CN 204334137 U CN204334137 U CN 2043341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ron core
insulating part
stator
yoke
connecting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788466.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吉田达也
新井康之
山本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dec Techno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dec Techno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dec Techno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Nidec Techno Motor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3341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334137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ron Core Of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s (AREA)
  • Insulation, Fastening Of Motor, Generator Windings (AREA)
  • Manufacture Of Motors, Genera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马达用定子,所述定子具有通过铁芯连接部(21)将两个以上的分割铁芯(20)连接起来而形成的定子铁芯(2)和通过嵌件成型而与定子铁芯(2)一体地形成的绝缘件(5),分割铁芯(20)具有沿周向延伸的轭部(2y)和从轭部(2y)朝向径向内侧延伸的齿部(2t),绝缘件(5)包括覆盖齿部(2t)的线圈装配面(2w)的齿绝缘部(53)和覆盖轭部(2y)的上表面以及铁芯连接部(21)的上表面的轭绝缘部(51)。因此,在轭部(2y)的上表面以及铁芯连接部(21)的上表面处定子铁芯(2)不露出,能够防止连接线(4)与定子铁芯(2)接触。

Description

马达用定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马达用定子及其制造方法,更加详细地说涉及一种具有能够弯曲的带状的定子铁芯的马达用定子的改良。
背景技术
在内转子型马达中,在转子的径向外侧配置有环状形状的定子。定子在由软磁性材料形成的定子铁芯装配有线圈,并且铁芯与卷线通过树脂制的绝缘件而绝缘。铁芯由圆环形状的铁芯背部和从铁芯背部的内周面朝向径向内侧突出的两个以上的齿部构成,并且在齿部的线圈装配面上装配有线圈。
作为这样的铁芯,以往公知有一种具有大致直线形状的带状的铁芯(例如,日本公开公报第2003-329486号公报)。在日本公开公报第2003-329486号公报中记载的带状铁芯是通过能够弯折的铁芯连接部将两个以上的分割铁芯连接成大致直线状而构成的。分割铁芯具有一对轭部以及齿部,如果在装配线圈后将铁芯连接部弯折,并且将铁芯连接部的两端连接,就能够得到环状形状的定子。
绝缘件为树脂成型品。绝缘件的安装方法考虑了在作为与铁芯分体的部件而成型后安装到铁芯的方法和通过嵌件成型与铁芯形成为一体的方法。
若通过嵌件成型来形成绝缘件,则与将绝缘件作为分体的部件进行成型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绝缘件的安装工时。并且,即使在绝缘件的形状针对每个分割铁芯而不同的情况下也不会出现安装错误。并且,若是嵌件成型,则存在绝缘件的外形由模具决定,不受铁芯的尺寸公差的影响的优点。
然而,若在嵌件成型绝缘件时在相邻的分割铁芯的对合面上也形成树脂,则产生了弯折后的环形形状的真圆度下降的问题。另一方面,若未被树脂覆盖的铁芯的露出部位于对合面附近的话,则有可能出现横跨分割铁芯配置的连接线在弯折铁芯时挠曲,与未被绝缘件覆盖的对合面附近的铁芯接触从而发生短路的情况。
虽然也考虑了充分延长从连接线至铁芯的距离以使挠曲的连接线不与定子铁芯接触的方法,但是由此也产生了马达的轴向长度变长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申请所例示的一实施方式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靠性高的马达用定子。特别是在将直线状的定子铁芯弯折而制作的马达用定子中,防止因连接线与定子铁芯接触而发生短路。
并且,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小型的马达用定子。特别是在将直线状的定子铁芯弯折而制作的马达用定子中,缩短从连接线至定子铁芯的距离。
一种马达用定子,其特征在于,用于具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旋转轴的内转子型马达,并具有:带状铁芯,其至少为一个,所述带状铁芯通过将两个以上的分割铁芯借助于弯折的铁芯连接部连接起来而成;以及绝缘件,其被嵌件成型并且与所述带状铁芯的表面紧贴,所述分割铁芯具有沿周向延伸的轭部和从所述轭部朝向径向内侧延伸的齿部,所述轭部的周向端部与所述铁芯连接部连接,在所述齿部隔着所述绝缘件装配有线圈,在所述轭部的上方,横跨两个以上的所述分割铁芯沿周向延伸的连接线被从所述线圈引出,所述绝缘件具有覆盖所述齿部的线圈装配面的齿绝缘部和覆盖所述轭部的上表面以及所述铁芯连接部的上表面的轭绝缘部。
优选的是,所述铁芯连接部的径向中央位于比所述轭部的径向中央靠径向外侧的位置,并且在所述轭部的位于所述铁芯连接部的径向内侧的周向端面具有对合面,在周向上相邻的两个所述分割铁芯所分别具有的在周向上对置的两个所述对合面之间的间隔比所述铁芯连接部的周向宽度小,所述对合面以及所述铁芯连接部的径向内侧的面没有被所述绝缘件覆盖。
优选的是,所述绝缘件具有从所述轭绝缘部朝向轴向上方延伸的配线支承部,在所述配线支承部的径向外侧具有沿周向延伸的引导槽,所述连接线配置在所述引导槽内。
优选的是,所述配线支承部中的至少一个具有两个以上的所述引导槽,在所述引导槽内配置有不同的所述连接线。
优选的是,在所述铁芯连接部的外周面具有沿轴向延伸的外侧槽。
优选的是,在所述带状铁芯的周向的一个端面设置有沿周向突出的连接凸部,在所述带状铁芯的周向的另一个端面设置有沿周向凹陷的连接凹部,所述连接凸部容纳在同一个或者不同的所述带状铁芯的所述连接凹部中。
优选的是,在所述轭部的下表面、所述铁芯连接部的下表面以及所述连接凸部的下表面中的任意一方设置有未被所述绝缘件覆盖的露出面。
优选的是,在所述轭部的外周面具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定位槽部,所述定位槽部的内周面为未被所述绝缘件覆盖的露出面。
优选的是,所述绝缘件具有卷绕引导部,该卷绕引导部为从所述齿绝缘部朝向轴向上下方向突出的板状的部位,所述卷绕引导部的内周面位于比所述齿部的内周面靠径向外侧的位置,所述绝缘件包括覆盖所述齿部的内周面与所述卷绕引导部的内周面之间的齿部的上表面的齿末端绝缘部。
优选的是,所述齿部的下表面中的比所述卷绕引导部的内周面靠内侧的部位的至少一部分为未被所述绝缘件覆盖的露出面。
优选的是,所述绝缘件在所述卷绕引导部的内周表面形成有注塑成型时的浇口痕迹。
优选的是,所述绝缘件覆盖所述轭部的下表面以及所述铁芯连接部的下表面。
在通过铁芯连接部将两个以上的分割铁芯连接而成的带状铁芯中,通过利用绝缘件覆盖分割铁芯的轭部的上表面以及铁芯连接部的上表面,能够防止连接线与铁芯接触。特别是,能够防止由于使铁芯连接部变形地弯折定子铁芯,使得连接线产生挠曲,导致挠曲的连接线与铁芯接触。并且,通过防止连接线与铁芯接触,能够缩短连接线与铁芯之间的空间距离,从而能够缩短在马达的轴向上的定子的长度。
根据本申请所例示的一实施方式,能够提供一种可靠性高的马达用定子。特别是在将直线状的定子铁芯弯折而制作的马达用定子中,能够防止连接线与定子铁芯接触而产生短路。
并且,本实用新型能够提供一种小型的马达用定子。特别是在将直线状的定子弯折而制作的马达用定子中,能够缩短从连接线至定子铁芯的距离。
由以下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参照附图,可以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及其他特征、要素、步骤、特点和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具有本申请所例示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环状定子102的马达M的剖视图。
图2是图1的环状定子102的外观图,表示从轴向上方观察到的样子。
图3是环状定子102的剖视图,表示用图2的A-A剖切线剖切时的截面。
图4是从轴向上方观察到的展开定子105的外观图,表示图2的环状定子102弯折前的状态。
图5是表示形成绝缘件5前的定子铁芯2的图,表示从轴向上方观察到的样子。
图6是将图5中的铁芯连接部21以及其周边放大表示的图。
图7是表示形成绝缘件后的定子铁芯2的图,表示从轴向上方观察到的样子。
图8是表示形成绝缘件后的定子铁芯2的图,表示从轴向下方观察到的样子。
图9是表示展开定子105的图。
图10是将展开定子105的一部分放大表示的图,表示从径向外侧观到的样子。
图11是将展开定子105的一部分放大表示的放大图,表示从径向外侧的斜上方观察到的样子。
图12是将展开定子105的一部分放大表示的放大图,表示从径向外侧的斜下方观察到的样子。
图13A是表示弯折前的上连接线4U的样子的图。
图13B是表示弯折后的上连接线4U的样子的图。
图14A是表示弯折前的下连接线4D的样子的图。
图14B是表示弯折后的下连接线4D的样子的图。
图15是表示在成型绝缘件5时使用的下模具300的一个例子的图,示出了与上模具对合的模具对合面。
图16是表示将定子铁芯2配置到下腔310内的状态的图。
图17是将图16的一部分放大表示的放大图。
图18是表示在成型绝缘件5时使用的上模具400的一个例子的图,示出了与下模具300对合的模具对合面。
图19表示用图15的B-B剖切线分别剖切下模具300以及上模具400形成的截面。
图20表示用图15的C-C剖切线分别剖切下模具300以及上模具400形成的截面。
图21是表示本申请所例示的其他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环状定子102的一个构成例的外观图,表示从轴向上方观察到的样子。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申请所例示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本说明书中,为了方便将马达的中心轴线J的方向作为上下方向进行说明,但是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马达在使用时的姿势,并且,将马达的中心轴线J的方向简称为“轴向”,将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径向以及周向简称为“径向”以及“周向”。关于定子以及定子铁芯也同样,将把它们组装到马达内的状态下的与马达的轴向、径向以及周向一致的方向称为“轴向”、“径向”以及“周向”。
图1是具有本申请所例示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环状定子102的马达M的剖视图,其示出了马达M的被包含中心轴线J的剖切面剖切形成的截面。
马达M为转子101固定于轴100、环状定子102隔着间隙与转子101的径向外侧对置的内转子型马达,具有树脂制的外壳110。在转子101的轴向两侧设置有支承轴100的上轴承103以及下轴承104。
马达M作为家电产品、事务设备、医疗设备以及汽车等的驱动装置的驱动源使用,由固定于驱动装置的框体的静止部和被该静止部支承为能够旋转的旋转部构成。旋转部包括轴100以及转子101。静止部包括环状定子102、上轴承103以及下轴承104。
轴100为沿轴向(上下方向)延伸的大致圆柱状的部件,并且被上轴承103以及下轴承104支承,且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旋转。轴100的下端部朝向外壳110下方突出,该突出部作为输出轴与驱动装置的驱动部连接。
转子101为固定于轴100的圆筒体,并且在环状定子102的径向内侧与轴100一起旋转。
环状定子102为马达M的电枢且配置在转子101的径向外侧,并且固定于外壳110。环状定子102具有大致圆环形状,并且以使其内周面露出的状态埋入在外壳主体111的圆环部内,露出的内周面隔着间隙与转子101的外周面对置。
外壳110由外壳主体111以及外壳盖112构成。外壳主体111为具有朝向轴向上方开口的转子插入口的有底圆筒形的树脂成型品,并且具有覆盖环状定子102的外周以及轴向两侧的圆环部和保持下轴承104的底板部。外壳主体111为通过环状定子102的嵌件成型而与环状定子102一体地成型的树脂成型品。具有这样的外壳主体111的马达被称为模制马达。外壳盖112为安装于外壳主体111的转子插入口的盖部,并且保持上轴承103。
图2以及图3是表示本申请所例示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环状定子102的一个构成例的图。图2是图1的环状定子102的外观图,其表示从轴向上方观察到的样子。图3是环状定子102的剖视图,其表示用图2中的A-A剖切线剖切形成的截面。
环状定子102具有定子铁芯2、线圈3、连接线4以及绝缘件5。
定子铁芯2由将硅钢板等磁性钢板加工成统一形状并且沿轴向层叠而形成的层叠钢板构成。各磁性钢板具有环状的铁芯背部2b和从铁芯背部2b的内周面朝向径向内侧突出的多个齿部2t。铁芯背部2b通过将多个轭部2y连接起来而构成,并且具有将轭部2y作为一边的大致环状形状。并且,齿部2t与轭部2y对应地形成且与轭部2y的周向中央连接。另外,在本申请所例示的一实施方式中,对轭部2y的径向外侧的边呈直线状、铁芯背部2b呈正多边形的情况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也能够将轭部2y的径向外侧的边设置成圆弧状,将铁芯背部2b设置为圆环形状。
线圈3为隔着绝缘件5卷绕于定子铁芯2的齿部2t的卷线。若向线圈3提供驱动电流,则在作为磁芯的齿部2t产生径向的磁通。因此,在齿部2t与转子101之间产生周向的转矩,轴100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旋转。
连接线4是为了向线圈3提供驱动电流而将不同的两个线圈3相互连接或者将线圈3与驱动电路(未图示)连接的配线。连接线4从线圈3引出,沿轭部2y在周向上延伸,且以横跨相邻的两个轭部2y的方式配置。本申请所例示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环状定子102在轭部2y的轴向两侧配置有连接线4。上连接线4U为配置在轭部2y的轴向上方的连接线4,下连接线4D为配置在轭部2y的轴向下方的连接线4。
绝缘件5为使线圈3以及连接线4与定子铁芯2绝缘的绝缘部件,通过定子铁芯2的嵌件成型而与定子铁芯2一体地成型,为与定子铁芯2的表面紧贴的树脂成型品。绝缘件5具有轭绝缘部51、配线支承部52、齿绝缘部53、卷绕引导部54以及齿末端绝缘部56。
轭绝缘部51为用于防止连接线4与定子铁芯2的轭部2y接触的绝缘性部件,形成于轭部2y的轴向上表面以及下表面。轭上表面绝缘部51U为形成于轭部2y的上表面的轭绝缘部51。轭部2y的上表面被轭上表面绝缘部51U覆盖,从而防止了上连接线4U与轭部2y接触。轭下表面绝缘部51D为形成于轭部2y的下表面的轭绝缘部51。在轭部2y的下表面存在没有形成轭下表面绝缘部51D的区域,定子铁芯2在该区域内是露出的。
配线支承部52为支承连接线4的支承部件,具有从轭绝缘部51沿轴向突出的形状。上配线支承部52U为从轭上表面绝缘部51U朝向轴向上方突出的配线支承部52,在上配线支承部52U的径向外侧形成有两个引导槽52a、52b,在该引导槽52a、52b内配置有上连接线4U。两个引导槽52a、52b都为沿周向延伸且形成为轴向位置互不相同的槽部,通过在各引导槽52a、52b内容纳不同的连接线4,两根连接线4互不接触地被保持。下配线支承部52D为从轭下表面绝缘部51D朝向轴向下方突出的配线支承部52,并且在下配线支承部52D的径向外侧也形成有沿周向延伸的两个引导槽52a、52b,在该引导槽52a、52b内配置有下连接线4D。
齿绝缘部53为用于防止线圈3与定子铁芯2的齿部2t接触的绝缘性部件,并且形成为覆盖齿部2t的线圈装配面2w的筒状体。线圈装配面2w为齿部2t的装配线圈3的表面区域,由齿部2t的上表面、下表面以及周向的两端面构成。并且,齿绝缘部53与轭绝缘部51连接。
卷绕引导部54为限定线圈装配面2w的径向内缘的绝缘性的线圈支承部件,具有从齿绝缘部53朝向上下方向突出的形状,例如具有凸缘形状。线圈装配面2w为被配线支承部52与卷绕引导部54所夹的区域,其径向外缘被配线支承部52的内周面限定,其径向内缘被卷绕引导部54的外周面限定。卷绕引导部54形成在比齿部2t的内周面靠径向外侧的位置,将齿部2t的比卷绕引导部54的内周面靠径向内侧的部位称为齿末端部2ts。
齿末端绝缘部56为形成于齿末端部2ts的绝缘性部件。也就是说,齿末端绝缘部56为使齿绝缘部53朝向比卷绕引导部54靠径向内侧的位置突出而成的突出部。齿末端绝缘部56覆盖齿末端部2ts的上表面。另一方面,在齿末端部2ts的下表面存在未形成齿末端绝缘部56的区域,定子铁芯2在该区域内是露出的。通过以与卷绕引导部54相邻的方式在卷绕引导部54的径向内侧形成齿末端绝缘部56,能够防止卷绕引导部54由于线圈3的压力而朝向径向内侧倾斜从而与转子101接触。并且,即使树脂成型时的浇口痕迹形成在卷绕引导部54的内周面也不会与转子101接触。并且,在马达M为模制马达的情况下,由于在卷绕引导部54的内周面上也能够形成外壳110的树脂,因此能够更加牢固地支承环状定子102(参照图1)。
图4是从轴向上方观察到的展开定子105的外观图,示出了图2的环状定子102弯折前的状态。展开定子105通过在直线状的定子铁芯2形成绝缘件5后,进一步安装线圈3以及连接线4而制作出来,并且具有两端敞开的细长形状。环状定子102通过将这样的展开定子105弯折成大致圆环状后将两端连接而获得。
展开定子105与环状定子102相比,齿部2t间的间隔较宽,因此线圈3的装配作业变得容易。所以首先制作展开定子105,然后将其弯折,由此制作成环状定子102。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展开定子105具有大致直线形状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环状定子102的弯折前的形状不限定为直线形状。
图5至图8是按照时间顺序表示展开定子105的制作工序的图,图5以及图6表示形成绝缘件5之前的定子铁芯2。图7相对于图5的定子铁芯2表示形成绝缘件5后的状态,图8表示进一步形成了线圈3以及连接线4后的状态。
图5是表示形成绝缘件5前的定子铁芯2的图,表示从轴向上方观察时的样子。定子铁芯2为具有两端敞开的细长形状的带状铁芯,定子铁芯2是通过能够弯折的铁芯连接部21将两个以上的分割铁芯20连续地连接而构成的。例如八个分割铁芯20通过七个铁芯连接部21而连接。另外,在本申请所例示的一实施方式中,对定子铁芯2为具有大致直线形状的直铁芯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能够用于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环状定子102的定子铁芯2的弯折前的形状不限定于直线形状。并且,本说明书中的带状铁芯指的是将两个以上的分割铁芯20连续地连接成的定子铁芯2,与弯折的前后无关。因此,环状定子102以及展开定子105均包含带状铁芯。
分割铁芯20由沿周向延伸的轭部2y和从轭部2y的周向中央朝向径向内侧延伸的齿部2t构成。相邻的两个分割铁芯20的轭部2y的周向端面的一部分通过铁芯连接部21而相互连接。更加具体地说,轭部2y的周向端面中的外周附近的区域与铁芯连接部21连接,并且比铁芯连接部21靠径向内侧的区域为对合面200。
与轭部2y相比,铁芯连接部21的径向宽度足够窄,能够容易地使其变形。因此,通过施加外力,不使轭部2y变形就能够使铁芯连接部21变形从而弯折定子铁芯2。铁芯连接部21的径向中央位于比轭部2y的径向中央靠径向外侧的位置。
对合面200为轭部2y的周向端面,并且在相邻的分割铁芯20之间在周向上对置。弯折前的定子铁芯2的相邻的对合面200配置成V字形状,并且由这些对合面200所夹而成的V字空间201形成在分割铁芯20之间。该V字空间201为朝向径向内侧敞开的V字形状的空间,通过弯折定子铁芯2,该V字空间201以铁芯连接部21为支点关闭。此时,铁芯连接部21弯折,相邻的对合面200互相靠近,其间隔比铁芯连接部21的周向宽度窄。
定位槽部202为形成在轭部2y的外周面的定位用的槽部。在轭部2y的外周缘例如在周向中央配置有具有矩形截面的定位凹部。因此,在轭部2y的外周面形成有沿轴向延伸的定位槽部202。定位槽部202在通过嵌件成型而形成绝缘件5时用于定子铁芯2在模具内的定位。
连接部203为轭部2y的外周的两端部,与铁芯连接部21相邻。若轭部2y的外周呈直线状,则环状的定子铁芯2的外周为以铁芯连接部21为顶点的多边形。因此,通过使定子铁芯2的外周在连接部203处倾斜,使正多边形的顶点靠近马达M的中心轴线J,能够将马达M小型化。另外,在轭部2y的外周为圆弧的情况下,例如能够使连接部203成为与径向正交的直线,或者能够省略连接部203。
连接凹部22以及连接凸部23为将带状的定子铁芯2的两端连接的一对连接构件。连接凹部22为使定子铁芯2的一端沿周向凹陷而成的凹部,连接凸部23为使定子铁芯2的另一端沿周向突出而成的凸部。连接凹部22以及连接凸部23均设置在轭部2y的周向端面中的相互对应的位置,并且具有沿轴向延伸的形状。这些周向端面为在环状定子102中相互正对的对合面200。也就是说,若这些对合面200相互正对,则连接凸部23被容纳在连接凹部22中,展开定子105变成环状定子102。
图6是将图5的铁芯连接部21以及其周边放大表示的图。在铁芯连接部21的径向内侧形成有内侧槽204,在铁芯连接部21的径向外侧形成有外侧槽205。
内侧槽204是为了缓和由于定子铁芯2的弯折而导致的应力集中而形成于铁芯连接部21的内周面的槽部。通过设置内侧槽204,在铁芯连接部21的径向内侧形成了使V字空间201的最深部朝向径向外侧突出而成的空间。因此铁芯连接部21的内周面扩大,在弯折定子铁芯2时,能够缓和铁芯连接部21的内周面上的应力集中。内侧槽204例如优选形成为与V字空间201连通的大致圆筒形的空间。
外侧槽205为与铁芯连接部21对应地形成在带状的定子铁芯2的外周面的沿轴向延伸的槽部。通过在铁芯连接部21的外周面设置外侧槽205,能够在弯折定子铁芯2时准确地在铁芯连接部21处进行弯折,从而能够提高弯折位置的精度。并且,能够缓和由于弯折定子铁芯2而产生的应力集中。
图7是表示形成绝缘件5后的定子铁芯2的图,其表示从轴向上方观察到的样子。绝缘件5通过向模具内插入带状的定子铁芯2后注入树脂的嵌件成型而与定子铁芯2一体地形成。并且,绝缘件5形成在轭部2y的上表面、下表面以及线圈装配面2w,但没有形成在轭部2y的外周面和对合面200以及齿部2t的内周面。
在轭部2y的上表面形成有具有与该上表面相同的平面形状的绝缘件5,轭部2y的整个上表面被绝缘件5覆盖。并且在铁芯连接部21的上表面也形成有具有与该上表面相同的平面形状的绝缘件5,并且铁芯连接部21的整个上表面被绝缘件5覆盖。也就是说,轭部2y以及铁芯连接部21的整个上表面被绝缘件5覆盖。因此,能够防止连接线4因挠曲而与定子铁芯2接触。其结果是,能够缩短从定子铁芯2至连接线4的距离,从而能够缩小马达M的轴向尺寸。并且,由于绝缘件5具有不从轭部2y以及铁芯连接部21突出的平面形状,因此能够防止在弯折展开定子105时产生不良。另外平面形状指的是从轴向观察时的形状。
与对合面200相邻的绝缘件5的端面与对合面200一致。也就是说,在轭部2y的上表面中的与对合面200相邻的对合面相邻区域550也形成有绝缘件5,并且该绝缘件5没有从对合面200朝向周向外侧突出。通过利用绝缘件5覆盖对合面相邻区域550,能够防止穿过对合面200的上方的连接线4与定子铁芯2接触。并且,由于没有在对合面200形成绝缘件5,并且没有使绝缘件5朝向比对合面200靠周向外侧的位置突出,因此能够防止绝缘件5在弯折展开定子105时成为障碍,并且能够防止环状定子102的真圆度下降。
与定位槽部202相邻的绝缘件5的端面与定位槽部202一致。也就是说,在轭部2y的上表面中的与定位槽部202相邻的定位槽部相邻区域551形成有绝缘件5,并且该绝缘件5没有向定位槽部202内突出。通过利用绝缘件5覆盖定位槽部相邻区域551,能够防止在定位槽部相邻区域551处连接线4与定子铁芯2接触。
与连接凹部22相邻的绝缘件5的端面与连接凹部22一致。也就是说,在轭部2y的上表面中的与连接凹部22相邻的连接凹部相邻区域552形成有绝缘件5,并且该绝缘件5没有从连接凹部22朝向外侧突出。并且,与连接凸部23相邻的绝缘件5的端面也与连接凸部23一致。也就是说,在轭部2y的上表面中的与连接凸部23相邻的连接凸部相邻区域553形成有绝缘件5,并且该绝缘件5没有从连接凸部23朝向外侧突出。通过利用绝缘件5覆盖连接凹部22以及连接凸部23,能够防止在连接凹部相邻区域552以及连接凸部相邻区域553处连接线4与定子铁芯2接触。并且,由于没有使绝缘件5朝向比连接凹部22以及连接凸部23靠周向外侧的位置突出,因此能够防止绝缘件5在连接展开定子105的两端时成为障碍。
图8是表示形成绝缘件5后的定子铁芯2的图,表示从轴向下方观察到的样子,图中标记阴影的区域表示定子铁芯2露出的区域。绝缘件5没有形成在轭部2y的下表面中的对合面相邻区域550、定位槽部相邻区域551、连接凹部相邻区域552以及连接凸部相邻区域553。并且,绝缘件5没有形成在齿部2t的下表面中的齿末端部2ts的下表面。
图9至图12是表示形成线圈3以及连接线4后的定子铁芯2、也就是展开定子105的图。图9表示从轴向上方观察到的样子。并且图10至图12为将展开定子105的一部分放大表示的放大图,图10表示从径向外侧观察到的样子,图11表示从径向外侧的斜上方观察到的样子,图12表示从径向外侧的斜下方观察到的样子。
图13A以及图13B为表示弯折前后的上连接线4U的样子的图,表示从轴向上方观察到的样子。图13A表示弯折前的展开定子105,图13B表示弯折后的环状定子102。
连接线4以穿过对合面200的方式配置。也就是说,在图13A的展开定子105中,上连接线4U穿过由两个对合面200形成的V字空间201上而横跨相邻的分割铁芯20。另一方面,在图13B的环状定子102中,连接线4从大致一致的两个对合面200上穿过而横跨相邻的分割铁芯20。
若弯折展开定子105,则两个对合面200以关闭V字空间201的方式相互靠近并成为大致一致的状态。因此,上连接线4U产生挠曲。然而,由于轭部2y的整个上表面被绝缘件5覆盖,因此即使上连接线4U挠曲也不会与定子铁芯2接触。特别是,通过在铁芯连接部21、对合面相邻区域550、定位槽部相邻区域551、连接凹部相邻区域552以及连接凸部相邻区域553形成绝缘件5,能够防止上连接线4U与定子铁芯2接触。
图14A以及图14B是表示弯折前后的下连接线4D的样子的图,表示从轴向下方观察到的样子。图14A表示弯折前的展开定子105,图14B表示弯折后的环状定子102。另外,图14A以及图14B除了绝缘件5的形状外,其余与图13A以及图13B相同。
铁芯连接部21的下表面没有被绝缘件5覆盖,轭部2y的下表面中的一部分也没有被绝缘件5覆盖。因此,为了使得即使在由于弯折展开定子105而导致下连接线4D挠曲的情况下连接线也不与露出的定子铁芯2接触,需要延长从定子铁芯2至下连接线4D之间距离。
图15至图20是用于说明绝缘件5的形成工序的图。图15至图17表示下模具300,图18表示上模具。并且,图19以及图20分别表示用图15中的B-B剖切线以及C-C剖切线剖切下模具300以及上模具400形成的截面。
绝缘件5为通过向由下模具300以及上模具400形成的腔内注入树脂而形成的树脂成型品。由于通过嵌件成型而形成,因此绝缘件5的外形由树脂成型用的模具决定,不易受到因定子铁芯2的轴向高度的偏差而产生的影响。特别是,能够防止由于齿绝缘部53的外形偏差导致线圈3的电阻值在齿槽之间产生偏差从而成为产生振动的原因。
图15是表示用于成型绝缘件5的下模具300的一个例子的图,示出了与上模具(未图示)对合的模具对合面。在下模具300形成有下腔310以及流道槽320。
下腔310为用于成型绝缘件5的轴向下侧部分的空间,并且与上模具400的上腔410一起构成树脂成型用的腔。在下腔310内配置有第一凸状模具311以及第二凸状模具312。
第一凸状模具311具有接触面311a,该接触面311a与对合面200接触以避免在对合面200形成树脂,所述对合面200在相邻的分割铁芯20之间形成V字空间201。第二凸状模具312具有接触面312a,该接触面312a与外侧槽205接触以避免在外侧槽205形成树脂,所述外侧槽205与铁芯连接部21对应地形成于轭部2y的外周面上。
第一凸状模具311以及第二凸状模具312均比定子铁芯2的轴向高度高,并且均以从下模具300的模具对合面突出的方式配置。也就是说,第一凸状模具311以及第二凸状模具312的上表面均位于比与上模具400的模具对合面靠上模具400侧的位置。另外,第一凸状模具311以及第二凸状模具312既可为配置在下腔310内的分体的部件,也可为与下模具300成为一体的下模具300的一部分。
流道槽320为用于与上模具400的流道槽420一起形成流道的槽部。流道为用于将流动状态的树脂送至向腔内注塑树脂的浇口421的路径。
图16是表示在下腔310内配置了定子铁芯2的状态的图。并且图17是将图16的一部分放大表示的放大图。绝缘件5通过定子铁芯2的嵌件成型而形成。也就是说,通过将定子铁芯2配置到腔内后向腔内剩余的空间注入树脂而形成。
接触面311a为第一凸状模具311的侧面的一部分,并且与插入到下腔310内的定子铁芯2的除两端以外的对合面200接触。因此,没有在这些对合面200形成树脂,所以能够使与V字空间201相邻的绝缘件5的周向端面与对合面200一致。
插入部311b为形成于第一凸状模具311的末端的突出部,并且插入到内侧槽204中。第一凸状模具311具有通过将两个接触面311a配置成V字形状而构成的尖锐的平面形状,并且在其末端设置有插入部311b。通过将插入部311b插入到内侧槽204内,在内侧槽204内也不形成树脂。另外,如果是不能进入树脂的程度的话,也可在内侧槽204与插入部311b之间存在间隙。
接触面312a为第二凸状模具312的侧面的一部分并且与连接部203接触。因此,在形成于轭部2y的外周面的周向端部的连接部203也没有形成树脂,能够使形成在轭部2y的上表面的绝缘件5的径向外侧的端面与轭部2y的外周面一致。
插入部312b为形成于第二凸状模具312的末端的突出部并且插入到外侧槽205中。第二凸状模具312具有将两个接触面312a配置成V字形状而构成的平面形状,并且在其末端设置有插入部312b。通过将插入部312b插入到外侧槽205内,在外侧槽205内也不形成树脂。另外,如果为不能进入树脂的程度的话,也可在外侧槽205与插入部312b之间存在间隙。若在设置于定子铁芯2的径向外侧的连接部203或者外侧槽205形成树脂的话,则为了弯折展开定子105需要更大的力,因而不容易弯折。因此,通过不在连接部203以及外侧槽205形成树脂,环状定子102的制造变得容易。
接触面314为下腔310的侧壁的一部分并且与插入到下腔310内的定子铁芯2的两端的对合面200接触。因此,在这些对合面200也没有形成树脂,因此能够使定子铁芯2的周向两端的绝缘件5的端面与对合面200一致。
定位凸部315为容纳于定位槽部202的突出部。在下腔310的与轭部2y的外周面接触的接触面形成有朝向下腔310内突出的定位凸部315。通过将定位凸部315容纳在定位槽部202内,能够在下腔310内准确地对定子铁芯2进行定位。
插入到下腔310内的定子铁芯2通过使下表面的一部分与下腔310的底部抵接而被下模具300支承。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定子铁芯2的下表面中的铁芯连接部21、对合面相邻区域550以及定位槽部相邻区域551以及齿末端部2ts没有形成绝缘件5。因此,这些区域与下腔310的底面接触,从而在树脂成型时支承定子铁芯2。另外,定子铁芯2的下表面中的没有形成绝缘件5而露出区域是任意的。例如只要使铁芯连接部21的下表面或者轭部2y的下表面中的至少一部分区域露出,就能够在树脂成型时支承定子铁芯2。
图18是表示在成型绝缘件5时使用的上模具400的一个例子的图,示出了与下模具300对合的模具对合面。在上模具400形成有上腔410、第一上孔411、第二上孔412、流道槽420以及浇口421。
上腔410为用于成型绝缘件5的轴向上侧部分的空间,并且与下腔310一起构成树脂成型用的腔。
第一上孔411为容纳第一凸状模具311的上部的贯通孔或者凹部。第一凸状模具311的上部以从下模具300的模具对合面突出的方式形成,并且第一上孔411形成在与第一凸状模具311对应的位置。因此,若下模具300与上模具400对合,则第一凸状模具311的上部容纳于第一上孔411中。
第二上孔412为容纳第二凸状模具312的上部的贯通孔或者凹部。第二凸状模具312的上部以从下模具300的模具对合面突出的方式形成,第二上孔412形成在与第二凸状模具312对应的位置上。因此,若下模具300与上模具400对合,则第二凸状模具312的上部容纳于第二上孔412中。
浇口421为用于将从流道进入的流动状态的树脂注入到腔的注入口,并且具有比流道小的截面积。浇口421设置于成为卷绕引导部54的内周面的位置。
本申请所例示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环状定子102的结构以及制造方法如上所述。以下,对采用上述结构以及制造方法产生的作用效果进行详细说明。
本申请所例示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环状定子102具有通过能够弯折的铁芯连接部21将两个以上的分割铁芯20连接而成的定子铁芯2和通过嵌件成型而与定子铁芯2一体地形成的绝缘件5。分割铁芯20具有沿周向延伸的轭部2y和从轭部2y朝向径向内侧延伸的齿部2t,轭部2y的周向端部与铁芯连接部21连接。并且,绝缘件5包括覆盖齿部2t的线圈装配面2w的齿绝缘部53和覆盖轭部2y的上表面以及铁芯连接部21的上表面的轭绝缘部51。
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在轭部2y的上表面以及铁芯连接部21的上表面,定子铁芯2没有露出,因此能够防止连接线4与定子铁芯2接触。特别是能够防止在铁芯连接部20处由于弯折定子铁芯2而导致连接线4挠曲、并且挠曲的连接线4与定子铁芯2接触。
并且,通过防止挠曲的连接线4与定子铁芯2接触,能够缩短连接线4与定子铁芯2之间的空间距离。因此,能够缩小马达M的轴向高度。
本申请所例示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环状定子102在与铁芯连接部21相邻的两个轭部2y的周向端面形成有通过弯折铁芯连接部21而相互靠近的对合面200,铁芯连接部21设置在比对合面200靠径向外侧的位置,并且在对合面200以及铁芯连接部21的内周面没有形成绝缘件5。
由于没有在与铁芯连接部21相邻的两个对合面200和铁芯连接部21的内周面形成绝缘件5,因此能够防止在相邻的分割铁芯20之间夹有绝缘件5从而不容易弯曲展开定子105。因此,能够抑制环状定子102的形状产生形变,抑制其真圆度下降。
本申请所例示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马达用定子中,与铁芯连接部21相邻的两个对合面200形成朝向径向内侧敞开的V字空间201,铁芯连接部21的内周面形成使V字空间201的最深部朝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内侧槽204。
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能够增大铁芯连接部21的内周面的面积,能够缓解由于弯折定子铁芯2而在铁芯连接部21产生的应力集中。因此,能够容易地弯折定子铁芯2。内侧槽204优选为大致圆筒形。
绝缘件5具有从轭绝缘部51朝向轴向上方延伸的配线支承部52,在配线支承部52的径向外侧形成有沿周向延伸的引导槽52a、52b,连接线4配置在引导槽52a、52b内。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能够防止连接线4被朝向线圈3侧拉扯。
特别优选在配线支承部52形成有两个以上引导槽52a、52b,并且在这些引导槽52a、52b内配置有不同的连接线4。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能够在轭部2y的轴向一侧互不接触地配置两根以上的连接线4。例如能够将多个相的连接线4不相互接触地配置在同一个轭部2y上。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马达用定子的外侧槽205形成在铁芯连接部21的外周面。因此,在弯折定子铁芯2时,能够准确地在铁芯连接部21处弯折,从而能够提高弯折位置的精度。并且,能够缓和因弯折定子铁芯2而产生的应力集中。
本申请所例示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马达用定子在带状定子铁芯2的一端设置有沿周向突出的连接凸部23,在带状定子铁芯2的另一端设置有容纳连接凸部23的连接凹部22。
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能够以相互正对的方式准确地定位并连接定子铁芯2的两端的对合面200。并且,能够抑制弯折后的定子铁芯2的一端朝向径向外侧扩展。因此能够提高环状定子102的真圆度。
并且,通过利用绝缘件5覆盖连接凸部23的上表面,连接凸部23上的定子铁芯2也不露出,因此能够防止横跨定子铁芯2的端边配置的连接线4与定子铁芯2接触。
本申请所例示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环状定子的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定位槽部202形成在轭部2y的外周面。
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在将定子铁芯2插入到用于嵌件成型绝缘件5的模具内时,能够准确地定位定子铁芯2。并且,能够防止在将树脂注入到模具内时由于树脂的注塑压力而导致定子铁芯2在模具内的位置产生偏差。例如,若在模具的腔的内壁形成定位凸部315,并且将该定位凸部315容纳在定位槽部202内的话,能够在模具内准确地定位定子铁芯2,从而不容易产生位置偏差。因此能够防止定子铁芯2相对于绝缘件5产生偏移。
本申请所例示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环状定子具有从齿绝缘部53朝向上方突出并且限定线圈装配面2w的径向内缘的卷绕引导部54,卷绕引导部54的内周面配置在比齿绝缘部53的内周面靠径向外侧的位置。
通过使轭绝缘部51朝向比卷绕引导部54靠径向内侧的位置突出,能够提高卷绕引导部54抗朝向径向内侧的压力的强度。因此,能够抑制由于线圈3的压力导致卷绕引导部54朝向径向内侧倾斜而与转子101接触。
并且由于增加了从卷绕引导部54的内周面至转子101之间的距离,因此即使在卷绕引导部54朝向径向内侧倾斜的情况下,卷绕引导部54也不容易与转子101接触。并且,能够在卷绕引导部54的内周面形成树脂成型时的浇口痕迹。
并且,在马达M为模制马达的情况下,能够在卷绕引导部54的内周面上也形成外壳110的树脂,因此能够更加牢固地支承环状定子102。
本申请所例示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环状定子在卷绕引导部54的内周面形成有注塑成型时的浇口痕迹。
卷绕引导部54一般具有径向宽度较窄的形状,例如具有凸缘形状。因此,在成型绝缘件5时不容易填充树脂,容易导致填充不足。由于模具的腔内的树脂流入速度在向腔注塑树脂的浇口附近比较快,因此通过在卷绕引导部54的内周面设置浇口,能够利用比较快的流入速度防止在卷绕引导部54处树脂填充不足。
本申请所例示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马达用定子的轭部2y的下表面、铁芯连接部21的下表面以及齿末端部的下表面中的至少一部分未被绝缘件5覆盖。
通过在轭部2y、或者铁芯连接部21或者齿末端部的下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区域没有形成绝缘件5,能够在树脂成型时使该区域与下腔310的底面接触,从而支承定子铁芯2。例如,由于铁芯连接部21附近的面积比较大,容易支承定子铁芯2,因此,优选将铁芯连接部21附近作为用于支承定子铁芯2的区域。
本申请所例示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环状定子的制造方法使用下模具300、第一凸状模具311以及上模具400,所述下模具300具有与定子铁芯2的两端的对合面紧贴的内周面,所述第一凸状模具311具有与定子铁芯2的除两端以外的对合面200紧贴并且插入到内侧槽204内的平面形状,该第一凸状模具311的轴向高度比定子铁芯2高,所述上模具400设置有供第一凸状模具311的上端插入的第一上孔411,将定子铁芯2与第一凸状模具311一起插入到由下模具300以及上模具400形成的腔内,并进行注塑成型。
由于第一凸状模具311的轴向高度比定子铁芯2大,因此第一凸状模具311的上端从下模具300突出。另一方面,在上模具400形成有与第一凸状模具311对应的第一上孔411。因此,若下模具300以及上模具400的模具对合面对合的话,则第一凸状模具311的上端插入到第一上孔411内。因此,在第一凸状模具311的上端与上模具400之间没有形成树脂能够绕进去的间隙,从而能够防止在对合面200以及内侧槽204形成树脂。
本申请所例示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环状定子的制造方法使用了第二凸状模具312和上模具400,所述第二凸状模具312具有与铁芯连接部21的外周面紧贴的侧面,并且该第二凸状模具312的轴向高度比定子铁芯2高,所述上模具400设置有供第二凸状模具312的上端插入的第二上孔412,将第二凸状模具312插入到由下模具300以及上模具400形成的腔内,并进行注塑成型。
由于第二凸状模具312的轴向高度比定子铁芯2高,因此第二凸状模具312的上端从下模具300突出。另一方面,在上模具400形成有与第二凸状模具312对应的第二上孔412。因此,若下模具300以及上模具400的模具对合面对合的话,则第二凸状模具312的上端插入到第二上孔412内。因此,在第二凸状模具312的上端与上模具400之间没有形成树脂能够绕进去的间隙,从而能够防止在外侧槽205形成树脂。
在本申请所例示的一实施方式中,对通过弯折单一的展开定子105并使其两端相互连接而构成环状定子102的情况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对环状定子102通过两个以上的分割定子107构成的情况进行说明。
图21是表示其他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环状定子102的一个构成例的外观图,表示从轴向上方观察到的样子。环状定子102通过连接两个分割定子107而构成。
分割定子107由定子铁芯2、线圈3、连接线4以及绝缘件5构成。并且,定子铁芯2是通过铁芯连接部21将两个以上的分割铁芯20连接起来而构成的,也就是说,虽然分割定子107的分割铁芯20的数量不同,但是具有和图4所示的展开定子105相同的结构。
环状定子102通过将两个分割定子107连接成环状而构成。也就是说,通过将不同的分割定子107的对合面200之间正对,并将设置于一个对合面200的连接凸部23容纳到设置于另一个对合面200的连接凹部22而将分割定子107连接。
在冲裁加工磁性钢板而制作定子铁芯2时,需要与定子铁芯2的长度对应的尺寸的冲压模具,但是若使用环状定子102,则即使环状定子102为大径,也能够缩短构成各分割定子107的定子铁芯2的长度。因此,能够抑制大径的定子的制造成本。
另外,在本申请所例示的一实施方式中,表示了通过连接具有四个齿槽的两个分割定子107来制作具有八个齿槽的环状定子102的情况的例子,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这样的情况,齿槽个数和分割数是任意的。例如,也能够通过连接具有六个齿槽的四个分割定子107来制作具有24个齿槽的环状定子102。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关于轭部2y以及铁芯连接部21,对上表面被绝缘件5覆盖,下表面的一部分没有被绝缘件5覆盖的环状定子102、分割定子107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样的情况。也就是说,也能够以轭部2y以及铁芯连接部21的上表面和下表面都被绝缘件5覆盖,定子铁芯2不露出的方式构成。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在轭部2y的上表面配置有上连接线4U、下表面配置有下连接线4D的情况下,能够防止上连接线4U以及下连接线4D中的任意一个与定子铁芯2接触,并且能够缩短与定子铁芯2之间距离,从而能够缩短马达M的轴向尺寸。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对具有配置在轭部2y的轴向上方的上连接线4U和配置在轭部2y的轴向下方的下连接线4的环状定子102、分割定子107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只限于这样的情况。也就是说,具有上连接线4U而不具有下连接线4D的定子也能够适用本实用新型。

Claims (18)

1.一种马达用定子,其特征在于,用于具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旋转轴的内转子型马达,并具有:
带状铁芯,其至少为一个,所述带状铁芯通过将两个以上的分割铁芯借助于弯折的铁芯连接部连接起来而成;以及
绝缘件,其被嵌件成型并且与所述带状铁芯的表面紧贴,
所述分割铁芯具有:
轭部,其沿周向延伸;以及
齿部,其从所述轭部朝向径向内侧延伸,
所述轭部的周向的端部与所述铁芯连接部连接,在所述齿部隔着所述绝缘件装配有线圈,
在所述轭部的上方,横跨两个以上的所述分割铁芯沿周向延伸的连接线被从所述线圈引出,
所述绝缘件具有:
齿绝缘部,其覆盖所述齿部的线圈装配面;以及
轭绝缘部,其覆盖所述轭部的上表面以及所述铁芯连接部的上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用定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铁芯连接部的径向中央位于比所述轭部的径向中央靠径向外侧的位置,并且在所述轭部的位于所述铁芯连接部的径向内侧的周向端面具有对合面,
在周向上相邻的两个所述分割铁芯所分别具有的在周向上对置的两个所述对合面之间的间隔比所述铁芯连接部的周向宽度小,所述对合面以及所述铁芯连接部的径向内侧的面没有被所述绝缘件覆盖。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用定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绝缘件具有从所述轭绝缘部朝向轴向上方延伸的配线支承部,在所述配线支承部的径向外侧具有沿周向延伸的引导槽,所述连接线配置在所述引导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马达用定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绝缘件具有从所述轭绝缘部朝向轴向上方延伸的配线支承部,在所述配线支承部的径向外侧具有沿周向延伸的引导槽,所述连接线配置在所述引导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马达用定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配线支承部中的至少一个具有两个以上的所述引导槽,在所述引导槽内配置有不同的所述连接线。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马达用定子,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铁芯连接部的外周面具有沿轴向延伸的外侧槽。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马达用定子,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铁芯连接部的外周面具有沿轴向延伸的外侧槽。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用定子,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带状铁芯的周向的一个端面设置有沿周向突出的连接凸部,在所述带状铁芯的周向的另一个端面设置有沿周向凹陷的连接凹部,所述连接凸部容纳在同一个或者不同的所述带状铁芯的所述连接凹部中。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马达用定子,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轭部的下表面、所述铁芯连接部的下表面以及所述连接凸部的下表面中的任意一方设置有未被所述绝缘件覆盖的露出面。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马达用定子,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轭部的下表面、所述铁芯连接部的下表面以及所述连接凸部的下表面中的任意一方设置有未被所述绝缘件覆盖的露出面。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马达用定子,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轭部的下表面、所述铁芯连接部的下表面以及所述连接凸部的下表面中的任意一方设置有未被所述绝缘件覆盖的露出面。
1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马达用定子,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轭部的外周面具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定位槽部,所述定位槽部的内周面为未被所述绝缘件覆盖的露出面。
13.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马达用定子,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轭部的外周面具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定位槽部,所述定位槽部的内周面为未被所述绝缘件覆盖的露出面。
14.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马达用定子,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轭部的外周面具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定位槽部,所述定位槽部的内周面为未被所述绝缘件覆盖的露出面。
15.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马达用定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绝缘件具有卷绕引导部,该卷绕引导部为从所述齿绝缘部朝向轴向上下方向突出的板状的部位,所述卷绕引导部的内周面位于比所述齿部的内周面靠径向外侧的位置,所述绝缘件包括覆盖所述齿部的内周面与所述卷绕引导部的内周面之间的齿部的上表面的齿末端绝缘部。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马达用定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齿部的下表面中的比所述卷绕引导部的内周面靠内侧的部位的至少一部分为未被所述绝缘件覆盖的露出面。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马达用定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绝缘件在所述卷绕引导部的内周表面形成有注塑成型时的浇口痕迹。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马达用定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绝缘件覆盖所述轭部的下表面以及所述铁芯连接部的下表面。
CN201420788466.8U 2014-02-28 2014-12-12 马达用定子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334137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38239A JP6463895B2 (ja) 2014-02-28 2014-02-28 モータ用ステー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4-038239 2014-02-2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334137U true CN204334137U (zh) 2015-05-13

Family

ID=53170451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773024.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882977B (zh) 2014-02-28 2014-12-12 马达用定子及其制造方法
CN201420788466.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334137U (zh) 2014-02-28 2014-12-12 马达用定子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773024.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882977B (zh) 2014-02-28 2014-12-12 马达用定子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463895B2 (zh)
CN (2) CN104882977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82977A (zh) * 2014-02-28 2015-09-02 日本电产高科电机株式会社 马达用定子及其制造方法
CN105515233A (zh) * 2016-01-21 2016-04-20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电机骨架及电机
US10992203B2 (en) 2016-05-18 2021-04-27 Hitachi Industrial Equipment Systems Co., Ltd. Axial gap type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CN114270665A (zh) * 2019-08-21 2022-04-01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定子、电动机
US11894755B2 (en) 2021-08-25 2024-02-06 Milwaukee Electric Tool Corporation Electric motor having segmented stator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578180B2 (ja) * 2015-09-30 2019-09-18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ステータ、モータおよびポンプ装置
JP2018068069A (ja) * 2016-10-21 2018-04-26 日本電産テクノモータ株式会社 ステータ、モータ、およびステータの製造方法
KR101726587B1 (ko) * 2016-10-31 2017-04-14 전자부품연구원 평각동선을 이용한 고정자, 회전기기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JP6685434B2 (ja) * 2017-01-11 2020-04-2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のステータおよび回転電機のステータの製造方法
WO2018131392A1 (ja) * 2017-01-11 2018-07-1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分割コアユニット、回転電機、分割コアユニットの製造方法及び回転電機の製造方法
CN108656453A (zh) * 2017-03-29 2018-10-16 日本电产三协(浙江)有限公司 嵌件成形用模具装置及电动机用定子的制造方法
JP2020156301A (ja) * 2019-03-22 2020-09-24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ステータ、モータ、ステータ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モータの製造方法
JP7211883B2 (ja) * 2019-04-17 2023-01-24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ステータおよびモータ
JP2023107626A (ja) * 2022-01-24 2023-08-03 株式会社小松製作所 インシュレータ、ステータ及びモータ
CN114748788B (zh) * 2022-03-22 2023-04-21 苏州心擎医疗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磁悬浮马达的定子组件、磁悬浮马达和体外离心式磁悬浮血泵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114844A (ja) * 1992-10-02 1994-04-26 Omron Corp 成形金型
JP3553756B2 (ja) * 1996-09-02 2004-08-1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用固定子鉄心のためのインシュレータ
JPH11285182A (ja) * 1998-03-27 1999-10-15 Toshiba Corp 電動機のステータ
JP3801132B2 (ja) * 2002-12-26 2006-07-2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電動機、冷凍・空調装置、電動機の製造方法
JP4948474B2 (ja) * 2008-05-16 2012-06-06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電動機
WO2013065342A1 (ja) * 2011-11-04 2013-05-1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ステータコアの製造方法及びステータコア
CN103187842B (zh) * 2011-12-28 2015-07-01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单相感应马达
JP5505661B2 (ja) * 2012-01-31 2014-05-28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電動機の製造方法
JP2013236450A (ja) * 2012-05-08 2013-11-2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電機子のインシュレー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3243800A (ja) * 2012-05-18 2013-12-05 Honda Motor Co Ltd 回転電機
JP6463895B2 (ja) * 2014-02-28 2019-02-06 日本電産テクノモータ株式会社 モータ用ステー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82977A (zh) * 2014-02-28 2015-09-02 日本电产高科电机株式会社 马达用定子及其制造方法
CN104882977B (zh) * 2014-02-28 2019-04-16 日本电产高科电机株式会社 马达用定子及其制造方法
CN105515233A (zh) * 2016-01-21 2016-04-20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电机骨架及电机
US10992203B2 (en) 2016-05-18 2021-04-27 Hitachi Industrial Equipment Systems Co., Ltd. Axial gap type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TWI727223B (zh) * 2016-05-18 2021-05-11 日商日立產機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軸向間隙型旋轉電機
CN114270665A (zh) * 2019-08-21 2022-04-01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定子、电动机
CN114270665B (zh) * 2019-08-21 2023-12-05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定子、电动机
US11894755B2 (en) 2021-08-25 2024-02-06 Milwaukee Electric Tool Corporation Electric motor having segmented stato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463895B2 (ja) 2019-02-06
JP2015163014A (ja) 2015-09-07
CN104882977A (zh) 2015-09-02
CN104882977B (zh) 2019-04-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334137U (zh) 马达用定子
CN103580325B (zh) 转子、马达以及转子的制造方法
CN103227517B (zh) 电枢以及马达
CN103023168B (zh) 电动机以及电动机的制造方法
US20120286593A1 (en) Stator and motor
US9160217B2 (en) Busbar unit and motor
KR101593861B1 (ko) 코일의 제조 방법
CN111295819B (zh) 汇流条及包括该汇流条的电机
EP3125407B1 (en) Axial-air-gap motor
CN109075654B (zh) 电源端子及包括该电源端子的电机
WO2011108735A1 (en) Stator segment and motor
CN111245123B (zh) 转子磁体的制造方法、转子磁体以及永磁电机
EP3657640B1 (en) Motor
CN101494399A (zh) 马达及具备该马达的马达一体型泵
CN104348293A (zh) 电磁驱动线圈装置的树脂密封结构
CN104467302B (zh) 树脂模制定子以及其制造方法
KR102570251B1 (ko) 스테이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모터
JP2013236450A (ja) 電機子のインシュレー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9017169A (ja) 回転電機
JP5101935B2 (ja) モータのステーター
CN206703417U (zh) 嵌件成形用模具装置
JP2002101633A (ja) ステッピングモー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8278741A (ja) コイル部材、モータ、及び、コイル部材の製造方法
WO2018142465A1 (ja) アキシャルギャップ型回転電機
US20240195272A1 (en) Structur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axial flux electric machine stato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513

Termination date: 2019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