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113659U - 压缩机 - Google Patents

压缩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113659U
CN204113659U CN201420545540.3U CN201420545540U CN204113659U CN 204113659 U CN204113659 U CN 204113659U CN 201420545540 U CN201420545540 U CN 201420545540U CN 204113659 U CN204113659 U CN 20411365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oil return
channel
compressor
thrust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54554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肖汕
刘双来
单彩侠
康小丽
李冬元
马英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hai Gree Energy Sav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Refrigera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hai Gree Energy Sav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Refrigera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hai Gree Energy Sav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Refrigera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hai Gree Energy Sav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Refrigera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545540.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11365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11365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113659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Rotary Pumps (AREA)
  • Compresso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压缩机,包括密闭壳体,以及设置在密闭壳体内的曲轴、动涡旋盘、上轴承、上支架和回油部件,所述上支架包括顺次连通的上端部、中间部和下端部;所述上端部的内侧壁与动涡旋盘之间设置有储油腔;所述中间部的内侧壁与所述曲轴之间设置有第一通道,所述储油腔与所述第一通道相连通;所述上轴承设置在所述下端部中,所述上轴承的上端面与所述中间部的下端面之间设置有第二通道,所述第二通道与所述第一通道相连通;所述下端部的内侧壁上沿轴向开设有一个或多个第一油槽;所述第一油槽与所述第二通道相连通,且所述第一油槽与所述回油部件相连通。上述压缩机具有制冷性能好、工作效率高、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Description

压缩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缩机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涡旋压缩机。
背景技术
涡旋压缩机运转过程中需要对动涡旋盘、静涡旋盘、轴承和曲轴等部件进行润滑,因此,需要在压缩机结构中设计回油通路,实现润滑油的循环流动。压缩机中的润滑油从压缩机底部通过曲轴中心油孔至曲轴顶部后,经动涡旋盘与曲轴偏心部之间的间隙流至上支架区域,之后大部分润滑油经支架回油通路返回至压缩机底部。在润滑油的流动过程中,可以带走运转部件摩擦产生的部分热量,从而起到散热作用。
在传统的压缩机中,经常存在支架回油通路设计不合理的现象,从而导致润滑、回油困难。润滑不良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回油不畅不仅不能及时带走摩擦产生的热量,致使散热效果差,而且会使大量的冷冻润滑油进入压缩机泵体,最终随制冷剂进入制冷系统,影响制冷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润滑效果良好、回油通畅的压缩机。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压缩机,包括密闭壳体,以及设置在密闭壳体内的曲轴、动涡旋盘、上轴承、上支架和回油部件,
所述上支架包括顺次连通的上端部、中间部和下端部;
所述上端部的内侧壁与动涡旋盘之间设置有储油腔;
所述中间部的内侧壁与所述曲轴之间设置有第一通道,所述储油腔与所述第一通道相连通;
所述上轴承设置在所述下端部中,所述上轴承的上端面与所述中间部的下端面之间设置有第二通道,所述第二通道与所述第一通道相连通;
所述下端部的内侧壁上沿轴向开设有一个或多个第一油槽;所述第一油槽与所述第二通道相连通,且所述第一油槽与所述回油部件相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端部的内径大于所述中间部的内径,所述上端部的内径小于所述下端部的内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油槽中沿径向设置有回油通孔;
所述回油部件设置在所述下端部上;
所述回油部件与所述回油通孔相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压缩机还包括止推板;
所述止推板设置在所述上轴承的下方;
所述止推板与所述上轴承的下端面之间设置有第三通道;
所述上轴承上设置有轴承间隙通道;
所述轴承间隙通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通道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三通道相连通;
所述第三通道与所述第一油槽相连通;
所述第三通道与所述回油部件相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止推板上开设有第二油槽,所述第二油槽与所述第三通道相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止推板上开设有相互连通的轴向开孔和径向开孔;
所述回油部件设置在所述止推板的一侧;
所述轴向开孔与所述第二油槽相连通,所述径向开孔与所述回油部件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止推板上开设有轴向开孔;
所述回油部件设置在所述止推板上;
所述轴向开孔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油槽相连通,所述轴向开孔的另一端与所述回油部件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止推板的内侧壁与所述曲轴之间设置有第四通道;
所述止推板上开设有径向开孔;
所述径向开孔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油槽相连通,所述径向开孔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通道连通;
所述回油部件设置在所述止推板的下方,所述回油部件与所述第四通道相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通道的高度小于或等于5mm。
本实用新型主要对压缩机的回油通路进行了改进,通过合理设置回油通路,使得进入第一背压腔中的润滑油能够充分润滑压缩机的运转部件,降低了运转部件的磨损程度,提高了压缩机的工作效率和使用寿命;同时,通过回油通路的改进,能够使润滑油顺利流回压缩机底部的油池中,带走了压缩机的运转部件摩擦时产生的热量,增强了散热效果,并避免了大量的冷冻润滑油进入压缩机的泵体,提高了压缩机的制冷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压缩机一实施例的纵向剖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压缩机中上支架一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压缩机中上支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压缩机的局部纵向剖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压缩机另一实施例的局部纵向剖面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压缩机另一实施例的局部纵向剖面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压缩机另一实施例的局部纵向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压缩机,该压缩机回油畅通,并具有较好的润滑效果。
以下首先对本实用新型压缩机的结构、工作原理、以及润滑油在压缩机中的循环流动通路做以下说明。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的压缩机包括密闭壳体13,以及设置在密闭壳体13中的曲轴7、动涡旋盘2、上轴承5、上支架4和回油部件6等。
其中,上支架4安装在密闭壳体13的上部;上支架4的上端面上设置有静涡旋盘1,静涡旋盘1包括第一端面1b和第一涡旋齿1a,第一端面1b与上支架4的上端面紧密接触并保持密封状态;动涡旋盘2设置在上支架4和静涡旋盘1之间,动涡旋盘2包括第二端面2b与第二涡旋齿2a,第二涡旋齿2a与第一涡旋齿1a啮合形成压缩腔,且第二端面2b和上支架4内侧的凸台之间通过密封部件18隔离成两个空间(压力较高的第一背压腔21和压力较低的第二背压腔22)。
密闭壳体13的中部设置有电机12;密闭壳体13的下部设置有下支架10;曲轴7通过上轴承5、下轴承11支撑在密闭壳体13中,曲轴7的偏心部7d插入到动涡旋盘2的尾部轴承3内;曲轴内部与下支架10的对应部位装配有导油部件8。
压缩机的工作过程如下:压缩机运转时,电机12驱动曲轴7旋转,曲轴7带动动涡旋盘2运动;在防自转十字滑环17的限制下,动涡旋盘2围绕曲轴7的中心以固定的半径做平动运动,从而在动涡旋盘2的第二涡旋齿2a和静涡旋盘1的第一涡旋齿1a之间产生数个相互隔离且容积连续变化的压缩腔;吸入的制冷剂气体在压缩腔内压缩后排到密闭壳体13的内部空腔中,之后经排气管16进入制冷循环系统。
润滑油在压缩机中的循环流动通路为:
密闭壳体13的底部存储有足量的冷冻润滑油,随着曲轴7的旋转运动,压缩机底部油池中的润滑油经导油部件8进入曲轴7的中心油孔7b。进入中心油孔7b的一部分润滑油经曲轴7下部的下轴承润滑油孔7c润滑下轴承11,之后沿着曲轴7与下轴承11件的间隙向下流回到压缩机底部的油池中;进入中心油孔7b的大部分润滑油从中心油孔7b的上端进入到曲轴7上部的偏心油孔7a中,并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向上流动,到达曲轴7的顶部区域,之后沿着曲轴7偏心部7d与尾部轴承3之间的间隙进入到第一背压腔21中。
一部分进入第一背压腔21中的润滑油会通过具有连通间隙的密封部件18进入第二背压腔22,对防自转十字滑环17进行润滑后进入压缩腔;而大部分进入第一背压腔21中的润滑油会沿着上支架4上设置的回油通路向下流动,润滑其它部件,之后经过回油部件6回到压缩机底部的油池中。
本实用新型主要对上支架4上设置的回油通路进行了改进,通过合理设置回油通路,使得进入第一背压腔21中的润滑油能够充分润滑压缩机的运转部件,降低了运转部件的磨损程度,提高了压缩机的工作效率和使用寿命;同时,通过回油通路的改进,能够使润滑油顺利流回压缩机底部的油池中,带走了压缩机的运转部件摩擦时产生的热量,增强了散热效果,并避免了大量的冷冻润滑油进入压缩机的泵体,提高了压缩机的制冷性能。
以下主要对本实用新型的压缩机的回油通路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的上、下等方位词语的描述均以实施例1中的摆放位置为参照。
参见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的压缩机中,上支架4包括顺次连通的上端部4a、中间部4b和下端部4c;上端部4a的内侧壁与动涡旋盘2之间设置有储油腔27,其中,储油腔27与第一背压腔21为同一部件;中间部4b的内侧壁与曲轴7之间设置有第一通道23,第一通道23与储油腔27连通;上轴承5设置在下端部4c中,上轴承5的上端面与中间部4b的下端面之间设置有第二通道24,第二通道24与第一通道23连通;下端部4c的内侧壁上沿轴向(竖直方向)开设有一个或多个第一油槽4d,第一油槽4d与第二通道24连通,且第一油槽4d与回油部件6相连通。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油槽4d与回油部件6可通过不同的方式相连通。
上述的压缩机中,进入储油腔27中的润滑油可通过如下通路进行回油:储油腔27中的润滑油经第一通道23后流入第二通道24,然后再进入到第一油槽4d中;由于第一油槽4d与回油部件6相连通,因此,流入到第一通道23中的润滑油最终进入到回油部件6中,通过回油部件6流回压缩机底部的油池中。
上述回油通路改善了上轴承5的润滑性能,减小了上轴承5与上支架4的下端部4c之间的动摩擦力,同时,降低了上轴承5的温度,提高了压缩机的工作效率和使用寿命;并且,该回油通路增加了回油的通畅性,避免了大量的冷冻润滑油进入压缩机泵体,提高了压缩机的制冷性能。
较佳地,本实用新型的压缩机中,第二通道24的高度(上轴承5与中间部4b的下端面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5mm。该方式既可形成油路通道,保证了回油的通畅性,同时又避免了由于轴承座底面加工质量问题而影响轴承的运转,防止了轴承滚珠在工作过程中存在卡住、运转不良的现象,从而降低了轴承在运转过程中的功耗,提高了其使用寿命。
如图2和图3所示,在上支架4中,上端部4a的内径大于中间部4b的内径,上端部4a的内径小于下端部4c的内径。上端部4a的内径大于中间部4b的内径时,更有利于储油腔27存储润滑油;而下端部的内径较大时,方便了上轴承5的装配。
参见图2,第一油槽4d中沿径向设置有回油通孔4e;回油部件6设置在下端部4c上;回油部件6与回油通孔4e相连通,第一油槽4d通过回油通孔4e与回油部件6相连通。该方式中,流入到第一油槽4d中的润滑油通过回油通孔4e流入回油部件6,再通过回油部件6流回压缩机底部的油池中。
参见图1和图4,本实用新型的压缩机中,还包括止推板15;止推板15设置在上轴承的下方;止推板15与上轴承5的下端面之间设置有第三通道29;上轴承5上设置有轴承间隙通道5a;轴承间隙通道5a的一端与第一通道23相连通,另一端与第三通道29相连通;第三通道29与第一油槽4d相连通;第三通道29与回油部件6连通。在该实施方式中,储油腔27中的润滑油可通过如下路径进行回油:储油腔27中的润滑油经第一通道23流入第二通道24和轴承间隙通道5a,流入第二通道24的润滑油可按照前述方式进行回油,而流入轴承间隙通道5a的润滑油则流入第三通道29,由于第三通道29与回油部件6连通,因此,流入轴承间隙通道5a的润滑油最终流入回油部件6,通过回油部件6流回压缩机底部的油池中。该回油通路保证了上轴承5内部的充分润滑,进一步降低了上轴承5的温度,同时能够实现顺利回油。
同样的,第三通道29与回油部件6也可通过不同的方式相连通。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第三通道29通过第一油槽4d和回油通孔4e与回油部件6连通。在该实施例中,第三通道29中的润滑油先流入第一油槽4d,再通过回油通孔4e流入回油部件6,最终通过回油部件6流回压缩机底部的储油池中。
如图1和图4所示,止推板15上开设有第二油槽15a,且第二油槽和第三通道29连通。第二油槽15a可用于储存少量的润滑油,进一步保证了上轴承5的充分润滑。
参见图5,作为另一种可实施方式,止推板15上开设有相互连通的轴向开孔15b和径向开孔15c;回油部件6设置在止推板15的一侧;轴向开孔15b与第二油槽15a相连通,径向开孔15c与回油部件6连通。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一油槽4d通过第三通道29、第二油槽15a、轴向开孔15b及径向开孔15c与回油部件6连通;第三通道29通过第二油槽15a、轴向开孔15b及径向开孔15c与回油部件6连通。该实施方式中,第三通道29中的润滑油流入第二油槽15a,然后流入轴向开孔15b,再流入径向开孔15c,最后流入回油部件6,通过回油部件6流回压缩机底部的油池中;第一油槽4d中的润滑油流入第三通道29,然后按照以上方式进行回油。
其中,轴向开孔15b和径向开孔15c分别指沿着止推板的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开孔,并以图1中压缩机的摆放位置为参照,下同。
参见图6,作为另一种可实施方式,止推板15上开设有轴向开孔15b;回油部件6设置在止推板15上;轴向开孔15b的一端与第二油槽15a相连通,轴向开孔15b的另一端与回油部件6连通。该实施方式中,第一油槽4d通过第三通道29、第二油槽15a及轴向开孔15b与回油部件6连通,第三通道通过第二油槽15a及轴向开孔15b与回油部件6连通。该实施方式中,第三通道29中的润滑油流入第二油槽15a,然后流入轴向开孔15b,最后流入回油部件6,通过回油部件6流回压缩机底部的油池中;第一油槽4d中的润滑油流入第三通道29,然后按照以上方式进行回油。
参见图7,作为另一种可实施方式,止推板15的内侧壁与曲轴7之间设置有第四通道26;止推板15上开设有径向开孔15c,径向开孔15c的一端与第二油槽15a相连通,径向开孔15c的另一端与第四通道26连通;回油部件6设置在止推板15的下方,回油部件6与第四通道26相连通。该实施方式中,第一油槽通过第三通道29、第二油槽15a、径向开孔15c及第四通道26与回油部件6连通,第三通道29通过第二油槽15a、径向开孔15c及第四通道26与回油部件6连通。该实施方式中,第三通道29中的润滑油流入第二油槽15a,经径向开孔15c后流入第四通道26,最后流入回油部件6,通过回油部件6流回压缩机底部的油池中;第一油槽4d中的润滑油流入第三通道29,然后按照以上方式进行回油。
本实用新型的压缩机,通过回油通路的设置,增加了对压缩机中运转部件的润滑作用及回油的通畅性,提高了压缩机的工作效率和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9)

1.一种压缩机,包括密闭壳体,以及设置在密闭壳体内的曲轴、动涡旋盘、上轴承、上支架和回油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支架包括顺次连通的上端部、中间部和下端部;
所述上端部的内侧壁与动涡旋盘之间设置有储油腔;
所述中间部的内侧壁与所述曲轴之间设置有第一通道,所述储油腔与所述第一通道相连通;
所述上轴承设置在所述下端部中,所述上轴承的上端面与所述中间部的下端面之间设置有第二通道,所述第二通道与所述第一通道相连通;
所述下端部的内侧壁上沿轴向开设有一个或多个第一油槽;所述第一油槽与所述第二通道相连通,且所述第一油槽与所述回油部件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端部的内径大于所述中间部的内径,所述上端部的内径小于所述下端部的内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油槽中沿径向设置有回油通孔;
所述回油部件设置在所述下端部上;
所述回油部件与所述回油通孔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还包括止推板;
所述止推板设置在所述上轴承的下方;
所述止推板与所述上轴承的下端面之间设置有第三通道;
所述上轴承上设置有轴承间隙通道;
所述轴承间隙通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通道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三通道相连通;
所述第三通道与所述第一油槽相连通;
所述第三通道与所述回油部件相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推板上开设有第二油槽,所述第二油槽与所述第三通道相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推板上开设有相互连通的轴向开孔和径向开孔;
所述回油部件设置在所述止推板的一侧;
所述轴向开孔与所述第二油槽相连通,所述径向开孔与所述回油部件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推板上开设有轴向开孔;
所述回油部件设置在所述止推板上;
所述轴向开孔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油槽相连通,所述轴向开孔的另一端与所述回油部件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推板的内侧壁与所述曲轴之间设置有第四通道;
所述止推板上开设有径向开孔;
所述径向开孔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油槽相连通,所述径向开孔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通道连通;
所述回油部件设置在所述止推板的下方,所述回油部件与所述第四通道相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道的高度小于或等于5mm。
CN201420545540.3U 2014-09-22 2014-09-22 压缩机 Expired - Lifetime CN20411365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545540.3U CN204113659U (zh) 2014-09-22 2014-09-22 压缩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545540.3U CN204113659U (zh) 2014-09-22 2014-09-22 压缩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113659U true CN204113659U (zh) 2015-01-21

Family

ID=523309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545540.3U Expired - Lifetime CN204113659U (zh) 2014-09-22 2014-09-22 压缩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113659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08252A (zh) * 2014-09-22 2016-04-20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压缩机
CN107202018A (zh) * 2017-08-03 2017-09-26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压缩机及其止推组件
CN112524022A (zh) * 2020-12-18 2021-03-19 广东金霸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涡旋压缩机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08252A (zh) * 2014-09-22 2016-04-20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压缩机
CN105508252B (zh) * 2014-09-22 2018-12-0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压缩机
CN107202018A (zh) * 2017-08-03 2017-09-26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压缩机及其止推组件
CN107202018B (zh) * 2017-08-03 2020-12-01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压缩机及其止推组件
CN112524022A (zh) * 2020-12-18 2021-03-19 广东金霸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涡旋压缩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926628U (zh) 压缩机及冷冻装置
CN204113659U (zh) 压缩机
CN104612974A (zh) 旋转式压缩机
CN205349734U (zh) 一种冰箱用立式两级旋转式压缩机
CN102012136A (zh) 旋转式压缩机的储液罐
CN202391740U (zh) 旋转式压缩机
CN111102162A (zh) 一种制冷压缩机
CN203404048U (zh) 压缩机用增压供油润滑的机构
CN203906296U (zh) 单缸旋转式压缩机和双缸旋转式压缩机
CN203051043U (zh) 一种冰箱压缩机及润滑油供油装置
CN203742931U (zh) 一种压缩机及其曲轴
CN105508252A (zh) 压缩机
CN202550715U (zh) 一种压缩机
CN202579103U (zh) 一种供油曲轴及其使用该曲轴的封闭往复式压缩机
CN102200126B (zh) 一种卧式涡旋压缩机
CN104632580A (zh) 密闭型压缩机及冰箱
CN204239180U (zh) 活塞式压缩机
CN202250848U (zh) 涡旋压缩机
CN201916200U (zh) 旋转压缩机的止推装置的油路结构
CN205036581U (zh) 旋转式压缩机及具有其的制冷循环装置
CN203756469U (zh) 活塞式压缩机
CN101457753A (zh) 改进的压缩机上盖油分离结构
CN203404047U (zh) 压缩机用控制润滑油压力的增压供油润滑机构
CN203285685U (zh) 涡旋压缩机
CN203685578U (zh) 一种压缩机滚子及包含其的压缩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