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996438U - 车身防撞吸能装置连接板 - Google Patents

车身防撞吸能装置连接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996438U
CN203996438U CN201420198782.XU CN201420198782U CN203996438U CN 203996438 U CN203996438 U CN 203996438U CN 201420198782 U CN201420198782 U CN 201420198782U CN 203996438 U CN203996438 U CN 2039964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vehicle body
arc
absorption device
energy absorp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198782.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荫龙
余见山
杨安志
吴成明
冯擎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198782.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99643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9964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996438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涉及一种车身防撞吸能装置连接板。解决了现有技术车溃变能力依然相对较差,碰撞的冲击能量可直接传递到驾驶室对车内乘客造成伤害的问题,其技术方案为:一种车身防撞吸能装置连接板,用于连接机舱纵梁和水箱固定框,其特征在于:车身防撞吸能装置连接板为一体化成型,车身防撞吸能装置连接板包括前板和后板,前板与后板相互垂直,前板和后板之间为圆弧形过渡,前板上开设有用于连接水箱固定框的螺栓孔,后板上开设有用于连接机舱纵梁的螺栓孔,前板整体呈L形,前板左侧为与水箱固定框相匹配的向前凸起,前板上还设置有用于溃缩吸能的第一孔和第二孔,第一孔设置在向前凸起的中部。本方案优化了能量的传递路径,提搞了车辆碰撞性能。

Description

车身防撞吸能装置连接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零部件,尤其涉及一种车身防撞吸能装置连接板。
背景技术
汽车车身以承载式为主要结构,通常由冲压薄金属材料板成形后,采用焊接而成。在汽车发生碰撞时,通过溃变来吸收冲击能量。若车溃变能力较差,碰撞的冲击能量可直接传递到驾驶室对车内乘客造成伤害,鉴于此问题,提出了一种身防撞吸能装置连接板势在必行。
中国专利公告号CN202294983U,公告日2012年7月4日公开了一种吸能梁结构,旨在解决现有的汽车吸能梁结构在有些车型中会与汽车上的其它零部件发生干涉的不足。该实用新型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连接有吸能梁内板和吸能梁外板,吸能梁内板和吸能梁外板的两侧分别连接在一起,吸能梁内板和吸能梁外板的两侧之间均向同一方向上凸形成凸起并在吸能梁内板和吸能梁外板之间形成一个吸能腔,在吸能梁内板和吸能梁外板上分别设有若干条横向吸能槽。吸能梁连接在汽车前横梁的两端,吸能梁内板和吸能梁外板分别向同一方向上凸形成凸起,这样吸能梁内板就形成一个凹腔,这个凹腔能够避开安装在汽车上的前雾灯,使吸能梁连接在汽车前横梁上之后不会与汽车上的其它零部件发生干涉。但是此技术方案车溃变能力依然相对较差,碰撞的冲击能量可直接传递到驾驶室对车内乘客造成伤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了现有技术车溃变能力依然相对较差,碰撞的冲击能量可直接传递到驾驶室对车内乘客造成伤害的问题,提供了一种车身防撞吸能装置连接板。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车身防撞吸能装置连接板,用于连接机舱纵梁和水箱固定框,所述的车身防撞吸能装置连接板为一体化成型,所述的车身防撞吸能装置连接板包括前板和后板,所述的前板与后板相互垂直,所述的前板和后板之间为圆弧形过渡,所述的前板上开设有用于连接水箱固定框的螺栓孔,所述的后板上开设有用于连接机舱纵梁的螺栓孔,所述的前板整体呈L形,所述前板左侧为与水箱固定框相匹配的向前凸起,所述的前板上还设置有用于溃缩吸能的第一孔和第二孔,所述的第一孔设置在向前凸起的中部,所述第一孔的前端为弧形,所述第一孔的后端也为弧形,所述第一孔的前端和第一孔的后端之间为直线过渡,所述第一孔前端的弧长小与第一孔后端的弧长,所述第一孔前端弧形的圆心角等于所述第一孔后端弧形的圆心角,所述第二孔设置在前板的另一侧,所述第二孔为腰圆孔,所述第二孔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孔的长度,所述第二孔的端部弧长小于所述第一孔后端的弧长,所述第二孔的端部弧长大于所述第一孔前端的弧长。这样设置,能够在碰撞事故中显著增强缓冲和吸能效果,从而更加有效地保护车辆内的乘员。这种结构不但增强了机舱的强度,而且优化了碰撞能量的传递路径,提搞了整车碰撞性能。结构简单、工艺易于实施,在车辆碰撞过程中,可改善水箱固定框侵入过大,吸收碰撞时产生的冲击力,具有一定的缓冲作用。该装置机舱左右对称设置,各种类腰圆孔的前小后大的巧妙设置,配合前后保险杠组合使用,针对正前方的冲击能够随着溃缩的幅度逐步显著增强缓冲和吸能效果,有效避免能量直接传递到驾驶室,使得乘员得到保护。
作为优选,所述前板和后板之间的圆弧形过渡上设置有两个球形的溃缩块。这样设置,增强了溃缩吸能的效果,各个方向的冲撞,都有较好的溃缩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后板上设置有后腰圆孔,所述后腰圆孔为横向放置。
作为优选,所述后板的上表面与所述后腰圆孔的孔壁之间为弧形过渡,所述后板的下表面与所述后腰圆孔的孔壁之间也为弧形过渡。
本实用新型显著的实质性效果是:能够在碰撞事故中显著增强缓冲和吸能效果,从而更加有效地保护车辆内的乘员。这种结构不但增强了机舱的强度,而且优化了碰撞能量的传递路径,提搞了整车碰撞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在车辆安装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中:1、车身防撞吸能装置连接板,2、机舱纵梁,3、水箱固定框,11、前板,12、后板,13、第一孔,14、第二孔,15、螺栓孔,16、溃缩块,17、过孔,18、后腰圆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具体说明。
实施例:
一种车身防撞吸能装置连接板(参见附图1),用于连接机舱纵梁2和水箱固定框3(参见附图2),所述的车身防撞吸能装置连接板1为一体化成型,所述的车身防撞吸能装置连接板包括前板11和后板12,所述的前板与后板相互垂直,所述的前板和后板之间为圆弧形过渡,所述的前板上开设有用于连接水箱固定框的螺栓孔,所述的后板上开设有用于连接机舱纵梁的螺栓孔15,所述的前板整体呈L形,所述前板左侧为与水箱固定框相匹配的向前凸起,所述的前板上还设置有用于溃缩吸能的第一孔13和第二孔14,所述的第一孔设置在向前凸起的中部,所述第一孔的前端为弧形,所述第一孔的后端也为弧形,所述第一孔的前端和第一孔的后端之间为直线过渡,所述第一孔前端的弧长小与第一孔后端的弧长,所述第一孔前端弧形的圆心角等于所述第一孔后端弧形的圆心角,所述第二孔设置在前板的另一侧,所述第二孔为腰圆孔,所述第二孔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孔的长度,所述第二孔的端部弧长小于所述第一孔后端的弧长,所述第二孔的端部弧长大于所述第一孔前端的弧长。所述前板和后板之间的圆弧形过渡上设置有两个球形的溃缩块16。所述后板上设置有后腰圆孔18,所述后腰圆孔为横向放置。所述后板的上表面与所述后腰圆孔的孔壁之间为弧形过渡,所述后板的下表面与所述后腰圆孔的孔壁之间也为弧形过渡。所述后板上还设置有若干个用于走线的过孔17。
本实施例能够在碰撞事故中显著增强缓冲和吸能效果,从而更加有效地保护车辆内的乘员。这种结构不但增强了机舱的强度,而且优化了碰撞能量的传递路径,提搞了整车碰撞性能。结构简单、工艺易于实施,在车辆碰撞过程中,可改善水箱固定框侵入过大,吸收碰撞时产生的冲击力,具有一定的缓冲作用。该装置机舱左右对称设置,各种类腰圆孔的前小后大的巧妙设置,配合前后保险杠组合使用,针对正前方的冲击能够随着溃缩的幅度逐步显著增强缓冲和吸能效果,有效避免能量直接传递到驾驶室,使得乘员得到保护。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较佳的方案,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在不超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技术方案的前提下还有其它的变体及改型。

Claims (4)

1.一种车身防撞吸能装置连接板,用于连接机舱纵梁和水箱固定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车身防撞吸能装置连接板为一体化成型,所述的车身防撞吸能装置连接板包括前板和后板,所述的前板与后板相互垂直,所述的前板和后板之间为圆弧形过渡,所述的前板上开设有用于连接水箱固定框的螺栓孔,所述的后板上开设有用于连接机舱纵梁的螺栓孔,所述的前板整体呈L形,所述前板左侧为与水箱固定框相匹配的向前凸起,所述的前板上还设置有用于溃缩吸能的第一孔和第二孔,所述的第一孔设置在向前凸起的中部,所述第一孔的前端为弧形,所述第一孔的后端也为弧形,所述第一孔的前端和第一孔的后端之间为直线过渡,所述第一孔前端的弧长小与第一孔后端的弧长,所述第一孔前端弧形的圆心角等于所述第一孔后端弧形的圆心角,所述第二孔设置在前板的另一侧,所述第二孔为腰圆孔,所述第二孔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孔的长度,所述第二孔的端部弧长小于所述第一孔后端的弧长,所述第二孔的端部弧长大于所述第一孔前端的弧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防撞吸能装置连接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板和后板之间的圆弧形过渡上设置有两个球形的溃缩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防撞吸能装置连接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板上设置有后腰圆孔,所述后腰圆孔为横向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身防撞吸能装置连接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板的上表面与所述后腰圆孔的孔壁之间为弧形过渡,所述后板的下表面与所述后腰圆孔的孔壁之间也为弧形过渡。
CN201420198782.XU 2014-04-23 2014-04-23 车身防撞吸能装置连接板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9964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198782.XU CN203996438U (zh) 2014-04-23 2014-04-23 车身防撞吸能装置连接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198782.XU CN203996438U (zh) 2014-04-23 2014-04-23 车身防撞吸能装置连接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996438U true CN203996438U (zh) 2014-12-10

Family

ID=520364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198782.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996438U (zh) 2014-04-23 2014-04-23 车身防撞吸能装置连接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99643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41180A (zh) * 2016-12-30 2017-05-31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汽车副车架及汽车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41180A (zh) * 2016-12-30 2017-05-31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汽车副车架及汽车
CN106741180B (zh) * 2016-12-30 2019-03-29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汽车副车架及汽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087030U (zh) 车辆及其车身前部结构
CN204775484U (zh) 汽车副车架与碰撞纵向管梁的连接结构
CN203996438U (zh) 车身防撞吸能装置连接板
CN203211393U (zh) 一种汽车前围加强结构
CN103523039A (zh) 一种耐碰撞铝合金头车底架前端结构
CN204846054U (zh) 一种汽车防撞梁与纵梁的安装结构
CN202368516U (zh) 防撞装置及汽车车架
CN202987282U (zh) 汽车侧围与顶盖连接结构及汽车
CN202147647U (zh) 越野车后保险杠
CN204845812U (zh) 吸能缓冲型保险杠
CN205009961U (zh) 商用车发动机固定装置
CN101712305A (zh) 汽车吸能盒
CN205202931U (zh) 一种预应力汽车保险杠
CN204527333U (zh) C柱内板及汽车车身
CN203472762U (zh) 吸能组件及汽车
CN204161058U (zh) 一种用于支撑汽车门防撞梁的装置
CN202896487U (zh) 一种奔腾d003车型前保险杠横梁结构
CN2920784Y (zh) 一种汽车副车架吸能盒
CN202294636U (zh) 分级式缓冲杠结构
CN105172565A (zh) 商用车发动机固定装置
CN202879403U (zh) 一种奔腾d003车型后保险杠横梁结构
CN203255125U (zh) 汽车前部仪表板内部吸能支架
CN203283164U (zh) 一种防撞吸能的汽车机舱结构
CN204383593U (zh) 一种仪表台横梁支架结构
CN203601194U (zh) 汽车保险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21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