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283164U - 一种防撞吸能的汽车机舱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撞吸能的汽车机舱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3283164U CN203283164U CN2013202596778U CN201320259677U CN203283164U CN 203283164 U CN203283164 U CN 203283164U CN 2013202596778 U CN2013202596778 U CN 2013202596778U CN 201320259677 U CN201320259677 U CN 201320259677U CN 203283164 U CN203283164 U CN 20328316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nergy
- collision
- absorption box
- engine room
- absorp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 Vibration Damp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撞吸能的汽车机舱结构,涉及汽车防撞保护装置领域,以解决现有技术传递能量路径单一,吸能不充分,导致碰撞时驾驶舱变形大,乘客安全得不到充分保障的问题而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防撞吸能的汽车机舱结构,包括防撞梁、主纵梁、边梁、第一吸能盒和第二吸能盒,第一吸能盒一端与防撞梁连接,另一端与主纵梁的前端连接,第二吸能盒的一端与防撞梁连接,另一端与边梁的前端连接。本实用新型用于改善汽车的防撞吸能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防撞保护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撞吸能的汽车机舱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汽车机舱结构为达到防撞吸能的目的一般采用安装吸能盒的方式:吸能盒为中空的盒体结构,将吸能盒一端与汽车防撞梁连接,另一端与汽车主纵梁的前端连接。当汽车前碰时,防撞梁将碰撞能量传递给吸能盒,此时吸能盒溃缩吸能并将剩余碰撞能量通过主纵梁传递给车身,由此达到防撞和吸能的目的。
在实现上述汽车防撞吸能目的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首先,现有结构当汽车发生前碰时,其碰撞能量主要通过主纵梁传递,传递能量路径单一,吸能不充分,由此会导致碰撞时驾驶舱变形大,乘客安全得不到充分保障。再者,汽车主纵梁是由槽状的型材和型材开口处的挡板拼接组成,槽状的型材本身为一体成形,其自身刚度较大,不易发生弯曲变形,而开口处的挡板为板状材料,相对于槽状的型材其刚度较小,易发生弯曲,由于汽车主纵梁的型材开口处朝向汽车内侧,因此,当汽车发生前碰撞时,汽车主纵梁有向汽车内侧弯曲的趋势;汽车边梁的前端与汽车主纵梁的前端是通过连接支架连接的,汽车边梁也是由槽状的型材和型材开口处的挡板拼接组成,但是其槽状型材的开口方向与汽车主纵梁的槽状型材开口方向正好相反,其型材开口处朝向汽车外侧,因此,如果汽车边梁受到正前方的碰撞力,则其会有向汽车外侧弯曲的趋势。由于现有结构中主纵梁是碰撞能量的主传递路径,因此汽车主纵梁向汽车内侧的弯曲趋势会导致碰撞能量传递不稳定,无法达到稳定吸能的目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防撞吸能的汽车机舱结构,以保证在汽车发生前碰撞时能够吸能充分和吸能稳定,从而达到保护车内乘员安全的目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防撞吸能的汽车机舱结构,包括防撞梁、主纵梁、边梁和第一吸能盒,所述第一吸能盒一端与防撞梁连接,另一端与主纵梁的前端连接,还包括第二吸能盒,所述第二吸能盒的一端与防撞梁连接,另一端与边梁的前端连接。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和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现有防撞吸能结构的基础上增加了第二吸能盒,并且第二吸能盒的一端与汽车防撞梁连接,另一端与汽车边梁的前端连接,由于汽车边梁与汽车侧围连接,这样便增加了一条能量传递路径,即:“防撞梁-第二吸能盒-边梁”的传递路径,使碰撞能量充分分解,驾驶舱变形小,保证乘员安全。当汽车发生前碰撞时,汽车的主纵梁有向汽车内侧弯曲的趋势,而汽车的边梁有向汽车外侧弯曲的趋势,由于第一吸能盒和第二吸能盒分别与汽车的主纵梁和汽车的边梁连接,因此可以使主纵梁和边梁的弯曲趋势在主纵梁和边梁的前端连接支架处相互抵消,从而保证了主纵梁和边梁传递能量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汽车机舱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汽车机舱结构的传力原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汽车的吸能部件整体制作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防撞梁、2-主纵梁、3-边梁、4-第一吸能盒、5-第二吸能盒、6-金属连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汽车机舱结构示意图;参照图1,一种防撞吸能的汽车机舱结构,包括防撞梁1、主纵梁2、边梁3和第一吸能盒4,所述第一吸能盒4一端与防撞梁1连接,另一端与主纵梁2的前端连接,还包括第二吸能盒5,所述第二吸能盒5的一端与防撞梁1连接,另一端与边梁3的前端连接。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汽车机舱结构的传力原理图,图中箭头所示为碰撞能量的传导方向,参照图2,本实用新型的传力原理如下:当汽车发生前碰撞时,碰撞能量首先通过防撞梁1被分别传递给第一吸能盒4和第二吸能盒5,此时第一吸能盒4和第二吸能盒5分别溃缩吸能,然后剩余能量一路通过第一吸能盒4被传递给主纵梁2,再由主纵梁2传递给汽车地板,另一路能量通过第二吸能盒5被传递给边梁3,再由边梁3传递给汽车侧围,在此过程中,主纵梁2有向汽车内侧弯曲的趋势,而边梁3有向汽车外侧弯曲的趋势,由于主纵梁2与边梁3端部是通过连接支架连接的,因此汽车的主纵梁2和边梁3的弯曲趋势会在连接支架处相互抵消,从而保证了主纵梁2和边梁3传递能量的稳定性。
为了使两个吸能盒均能充分吸能,优选将第一吸能盒4靠近汽车前端的端面与第二吸能盒5靠近汽车前端的端面设置在不同的平面内。这样可使两个吸能盒先后溃缩吸能,达到逐层溃缩吸能的效果,使两个吸能盒均能充分吸能。
由于汽车前端两侧对应设置有两根主纵梁2和两根边梁3,因此可在汽车机舱的两根主纵梁2前端均设有第一吸能盒4,在两根边梁前端均设有第二吸能盒5,这样可使吸能更加充分,防撞效果更好。
为了使吸能盒安装方便,可以制作一个金属连接板6,安装时,首先将金属连接板6固定于主纵梁2和边梁3前端,然后在对应位置安装第一吸能盒4和第二吸能盒5即可。
参照图3,为了加工和更换方便,可将第一吸能盒4、第二吸能盒5以及金属连接板6制作为一体结构,制作时可以将第一吸能盒4与第二吸能盒5分别焊接于金属连接板6上,也使用冲压等一体成型工艺制作,为了达到更高的加工效率,且使吸能盒与金属连接板6的连接处不易断裂,优选一体成型的工艺制作。
第一吸能盒4和第二吸能盒5可以选择侧壁为圆柱状或棱柱状或其他形状的盒体结构,为了使吸能盒安装更加稳固,不易歪斜,优选侧壁为棱柱状的盒体结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6)
1.一种防撞吸能的汽车机舱结构,包括防撞梁、主纵梁、边梁和第一吸能盒,所述第一吸能盒一端与防撞梁连接,另一端与主纵梁的前端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吸能盒,所述第二吸能盒的一端与防撞梁连接,另一端与边梁的前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防撞吸能的汽车机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能盒靠近汽车前端的端面与第二吸能盒靠近汽车前端的端面不在同一平面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防撞吸能的汽车机舱结构,其特征在于:汽车机舱的两根主纵梁前端均设有第一吸能盒,两根边梁前端均设有第二吸能盒。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防撞吸能的汽车机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能盒和第二吸能盒均通过金属连接板与主纵梁和边梁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防撞吸能的汽车机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能盒、第二吸能盒和金属连接板为一体成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防撞吸能的汽车机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能盒和第二吸能盒为棱柱状的盒体结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202596778U CN203283164U (zh) | 2013-05-13 | 2013-05-13 | 一种防撞吸能的汽车机舱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202596778U CN203283164U (zh) | 2013-05-13 | 2013-05-13 | 一种防撞吸能的汽车机舱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3283164U true CN203283164U (zh) | 2013-11-13 |
Family
ID=495395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202596778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283164U (zh) | 2013-05-13 | 2013-05-13 | 一种防撞吸能的汽车机舱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3283164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276792A (zh) * | 2021-06-07 | 2021-08-20 |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 一种车辆防撞组件 |
-
2013
- 2013-05-13 CN CN2013202596778U patent/CN203283164U/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276792A (zh) * | 2021-06-07 | 2021-08-20 |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 一种车辆防撞组件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3255261U (zh) | 一种汽车前围板加强结构及汽车前围板总成 | |
CN205087030U (zh) | 车辆及其车身前部结构 | |
CN204249970U (zh) | 一种多级吸能式汽车前防撞梁 | |
CN203306103U (zh) | 多通道传力机构及设有该机构的前机舱和车辆 | |
CN204264083U (zh) | 吸能盒、吸能机构、副车架总成及汽车 | |
CN202847620U (zh) | 客车正碰吸能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客车 | |
CN102464002A (zh) | 轨道车辆用防爬器 | |
CN204845820U (zh) | 前防撞梁总成以及汽车 | |
CN104786969A (zh) | 一种碰撞被动安全装置及汽车 | |
CN110789479A (zh) | 车身前端防撞装置 | |
CN204623579U (zh) | 汽车前围结构及汽车 | |
CN203358689U (zh) | 一种车身碰撞吸能结构 | |
CN203283164U (zh) | 一种防撞吸能的汽车机舱结构 | |
CN203221960U (zh) | 一种汽车后防撞梁总成 | |
CN109533029B (zh) | 车辆及其车身结构 | |
CN203974727U (zh) | 电动车前保险杠防撞梁总成 | |
CN203666777U (zh) | 车架纵梁中段加强结构、车架和车辆 | |
CN203358511U (zh) | 汽车后保险杠系统 | |
CN204846054U (zh) | 一种汽车防撞梁与纵梁的安装结构 | |
CN2920784Y (zh) | 一种汽车副车架吸能盒 | |
CN203318515U (zh) | 一种汽车辅助副车架及汽车 | |
CN203623583U (zh) | 多级吸能后防护装置 | |
CN203974730U (zh) | 新型一级汽车吸能盒 | |
CN202138419U (zh) | 一种汽车前碰撞横梁总成 | |
CN204641631U (zh) | 一种碰撞被动安全装置及汽车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11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