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995551U - 稳定杆衬套、稳定杆安装装置、悬架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稳定杆衬套、稳定杆安装装置、悬架及车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3995551U CN203995551U CN201420177145.4U CN201420177145U CN203995551U CN 203995551 U CN203995551 U CN 203995551U CN 201420177145 U CN201420177145 U CN 201420177145U CN 203995551 U CN203995551 U CN 20399555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solation cushion
- bar bushing
- stabilizer bar
- stabilizer
- stabilizer ro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稳定杆衬套、稳定杆安装装置、悬架及车辆,该稳定杆衬套包括衬套本体及设置在所述衬套本体的下端的隔震垫,所述隔震垫的下表面与副车架上对应的衬套安装面贴合。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稳定杆安装装置,由隔震垫取代了现有技术中在装配之后处于悬空状态的下支架,由于隔震垫是与副车架上对应的衬套安装面贴合的,因而可以避免现有技术中的稳定杆安装装置下支架受力较大容易折断的问题。另外,通过隔震垫可以抬高稳定杆的安装高度,便于悬架总成的布置,利于稳定杆的走向设计。另外,通过隔震垫能够更好的起到减震的效果,降低路面传给车身的震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辆悬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稳定杆衬套、稳定杆安装装置、悬架及车辆。
背景技术
车辆的稳定杆安装装置通常包括稳定杆固定夹及稳定杆衬套,稳定杆安装装置的作用是把稳定杆固定在悬架系统中,并起到减震的作用,而稳定杆衬套在其中起着最主要的作用。
现有技术中,大部分的稳定杆安装装置其稳定杆衬套直接与副车架安装面接触,这样悬架系统的布置和稳定杆走向受到非常大的限制。
另外,如图1所示,在现有的另外一些稳定杆安装装置中,通过由上支架1a及下支架2a所组成的固定夹来实现稳定杆衬套3a的安装。这样,如图1所示,在稳定杆衬套3a安装好之后,下支架2a的中间部分处于悬空状态,在稳定杆对稳定杆衬套3a的力将大部分作用在下支架上,即下支架的受力较大,过大的受力容易导致下支架的折断。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的稳定杆安装装置其下支架容易折断的缺陷,提供一种稳定杆衬套。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提供一种稳定杆衬套,包括衬套本体及设置在所述衬套本体的下端的隔震垫,所述隔震垫的下表面与副车架上对应的衬套安装面贴合。
进一步地,所述衬套本体的下端形成有装配空腔,所述隔震垫的上端插入所述装配空腔,所述装配空腔的顶面与所述隔震垫的上表面贴合。这样,在稳定杆衬套装配好之后,隔震垫被压紧在衬套安装面与衬套本体之间,隔震垫不会轻易移动,隔震垫的装配较为牢靠。
进一步地,所述装配空腔的顶面形成为第一圆弧面,所述隔震垫的上表面 形成为与所述第一圆弧面贴合的第二圆弧面。
进一步地,所述装配空腔的两侧相对位置上分别向内侧延伸形成一组凸起;所述隔震垫的外侧相对位置上形成有与所述一组凸起匹配的一组凹槽。
进一步地,所述装配空腔的两侧相对位置上各形成一凹槽;所述隔震垫的外侧相对位置上形成有与所述凹槽匹配的凸起。
进一步地,所述隔震垫上开设有一个或多个减重孔。这样,在不明显降低隔震垫的强度下,可以减少隔震垫的重量。
进一步地,所述隔震垫为硬质塑料块。硬质塑料块既能保证隔震垫的强度,又能实现一定的减震作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稳定杆衬套,包括衬套本体及设置在所述衬套本体的下端的隔震垫,所述隔震垫的下表面与副车架上对应的衬套安装面贴合,即由隔震垫取代了现有技术中在装配之后处于悬空状态的下支架,由于隔震垫是与副车架上对应的衬套安装面贴合的,因而可以避免现有技术中的稳定杆安装装置下支架受力较大容易折断的问题。另外,通过隔震垫可以抬高稳定杆的安装高度,便于悬架总成的布置,利于稳定杆的走向设计。另外,通过隔震垫能够更好的起到减震的效果,降低路面传给车身的震动。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稳定杆安装装置,其包括上述的稳定杆衬套。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稳定杆安装装置,其稳定杆衬套包括衬套本体及设置在所述衬套本体的下端的隔震垫,所述隔震垫的下表面与副车架上对应的衬套安装面贴合,即由隔震垫取代了现有技术中在装配之后处于悬空状态的下支架,由于隔震垫是与副车架上对应的衬套安装面贴合的,因而可以避免现有技术中的稳定杆安装装置下支架受力较大容易折断的问题。另外,通过隔震垫可以抬高稳定杆的安装高度,便于悬架总成的布置,利于稳定杆的走向设计。另外,通过隔震垫能够更好的起到减震的效果,降低路面传给车身的震动。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悬架,其包括上述的稳定杆衬套。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其包括上述的稳定杆衬套。
附图说明
图1现有的一种稳定杆衬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稳定杆衬套的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稳定杆衬套的主视图;
图4是沿图3中A-A方向的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稳定杆衬套其衬套本体的立体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稳定杆衬套其隔震垫的立体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稳定杆衬套的装配示意图。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如下:
100、稳定杆衬套;200、副车架;201、衬套安装面;300、上支架;301、鼓包;400、稳定杆;1、衬套本体;11、装配空腔;111、第一圆弧面;12、凸起;13、安装缝隙;14、槽口;15、翻边;16、凸条;2、隔震垫;21、第二圆弧面;22、凹槽;23、减重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2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稳定杆衬套100,包括衬套本体1及设置在所述衬套本体1的下端的隔震垫2,所述隔震垫2的下表面与副车架200上对应的衬套安装面201贴合。
本实施例中,所述衬套本体1的下端形成有装配空腔11,所述隔震垫2的上端插入所述装配空腔11,所述装配空腔11的顶面与所述隔震垫2的上表面贴合。这样,在稳定杆衬套100装配好之后,隔震垫2被压紧在衬套安装面201与衬套本体1之间,隔震垫2不会轻易移动,隔震垫2的装配较为牢靠。
本实施例中,所述装配空腔11的顶面形成为第一圆弧面111,所述隔震垫2的上表面形成为与所述第一圆弧面111贴合的第二圆弧面21。如图5及图6所示,第一圆弧面111向上拱出,第二圆弧面21向下凹陷。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是第一圆弧面111向下凹陷,而第二圆弧面21向上拱出。
本实施例中,所述装配空腔11的两侧相对位置上分别向内侧延伸形成一组凸起12;所述隔震垫2的外侧相对位置上形成有与所述一组凸起12匹配的一组凹槽22。通过一组凸起12与一组凹槽22的匹配连接,可以防止隔震垫2从衬套主体上脱落。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凸起与凹槽的位置为也可以互换,即, 所述装配空腔的两侧相对位置上各形成一凹槽;所述隔震垫的外侧相对位置上形成有与所述凹槽匹配的凸起。
本实施例中,所述隔震垫2上开设有一个或多个减重孔23。这样,在不明显降低隔震垫的强度下,可以减少隔震垫的重量。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减重孔23的数量为4个,且为圆孔。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在不明显降低隔震垫的强度下,可以根据需要设定不同形状和数量的减重孔。
本实施例中,所述隔震垫2为硬质塑料块。硬质塑料块既能保证隔震垫的强度,又能实现一定的减震作用。当然,隔震垫也可以采用其它具有类似功能的材料制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稳定杆衬套,包括衬套本体及设置在所述衬套本体的下端的隔震垫,所述隔震垫的下表面与副车架上对应的衬套安装面贴合,即由隔震垫取代了现有技术中在装配之后处于悬空状态的下支架,由于隔震垫是与副车架上对应的衬套安装面贴合的,因而可以避免现有技术中的稳定杆安装装置下支架受力较大容易折断的问题。另外,通过隔震垫可以抬高稳定杆的安装高度,便于悬架总成的布置,利于稳定杆的走向设计。另外,通过隔震垫能够更好的起到减震的效果,降低路面传给车身的震动。
另外,如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稳定杆安装装置,其包括上述的稳定杆衬套100及用于将稳定杆衬套100固定在副车架200上的上支架300。上支架300焊接在副车架200上,或者是通过螺栓与副车架200固定连接。
如图2及图3所示,稳定杆衬套100的衬套本体1在一侧开设有用于稳定杆400卡入的安装缝隙13。另外,在衬套本体1的内侧壁上与安装缝隙13平行的位置上还开设有一槽口14,这样,在稳定杆400卡入时,由于开设的槽口14,使得衬套本体1更加容易产生形变(即安装缝隙13更加容易张开),进而使得稳定杆400更加容易卡入衬套本体1内。
另外,如图2及图3所示,所述衬套本体1的两侧设置有翻边15,所述衬套本体1与上支架300的接触表面上还设置有凸条16,相应地在上支架300上设置有与所述凸条16匹配的鼓包301,这样,上支架300被限定在了衬套本体1的两侧设置有翻边15之间,并且通过衬套本体1上的凸条16与上支架300的鼓包301的配合,使得上支架300能够很好地将衬套本体1固定在副车架200上,由于隔震垫2与衬套本体1是结合在一起的,因而仅仅通过上支架300就 能实现整个稳定杆衬套100的装配,装配可靠,且由于取消了下支架装配结构理为简单,装配过程更加容易。
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稳定杆安装装置,其稳定杆衬套包括衬套本体及设置在所述衬套本体的下端的隔震垫,所述隔震垫的下表面与副车架上对应的衬套安装面贴合,即由隔震垫取代了现有技术中在装配之后处于悬空状态的下支架,由于隔震垫是与副车架上对应的衬套安装面贴合的,因而可以避免现有技术中的稳定杆安装装置下支架受力较大容易折断的问题。另外,通过隔震垫可以抬高稳定杆的安装高度,便于悬架总成的布置,利于稳定杆的走向设计。另外,通过隔震垫能够更好的起到减震的效果,降低路面传给车身的震动。
另外,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悬架,其包括上述的稳定杆衬套。
另外,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其包括上述的稳定杆衬套。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稳定杆衬套,其特征在于,包括衬套本体及设置在所述衬套本体的下端的隔震垫,所述隔震垫的下表面与副车架上对应的衬套安装面贴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稳定杆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套本体的下端形成有装配空腔,所述隔震垫的上端插入所述装配空腔,所述装配空腔的顶面与所述隔震垫的上表面贴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稳定杆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空腔的顶面形成为第一圆弧面,所述隔震垫的上表面形成为与所述第一圆弧面贴合的第二圆弧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稳定杆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空腔的两侧相对位置上分别向内侧延伸形成一组凸起;所述隔震垫的外侧相对位置上形成有与所述一组凸起匹配的一组凹槽。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稳定杆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空腔的两侧相对位置上各形成一凹槽;所述隔震垫的外侧相对位置上形成有与所述凹槽匹配的凸起。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稳定杆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隔震垫上开设有一个或多个减重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稳定杆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隔震垫为硬质塑料块。
8.一种稳定杆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7任意一项所述的稳定杆衬套。
9.一种悬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7任意一项所述的稳定杆衬套。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7任意一项所述的稳定杆衬套。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177145.4U CN203995551U (zh) | 2014-04-11 | 2014-04-11 | 稳定杆衬套、稳定杆安装装置、悬架及车辆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177145.4U CN203995551U (zh) | 2014-04-11 | 2014-04-11 | 稳定杆衬套、稳定杆安装装置、悬架及车辆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3995551U true CN203995551U (zh) | 2014-12-10 |
Family
ID=520356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20177145.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995551U (zh) | 2014-04-11 | 2014-04-11 | 稳定杆衬套、稳定杆安装装置、悬架及车辆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3995551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195754A (zh) * | 2018-02-26 | 2019-09-03 | 住友理工株式会社 | 粘接用稳定器衬套以及带稳定器衬套的稳定器杆 |
-
2014
- 2014-04-11 CN CN201420177145.4U patent/CN203995551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195754A (zh) * | 2018-02-26 | 2019-09-03 | 住友理工株式会社 | 粘接用稳定器衬套以及带稳定器衬套的稳定器杆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4998327U (zh) | 一种客车发动机后悬置软垫 | |
CN203995551U (zh) | 稳定杆衬套、稳定杆安装装置、悬架及车辆 | |
CN203233609U (zh) | 电控盒及柜式空调器 | |
CN203781769U (zh) | 电瓶电控叉车配重装置 | |
CN204387590U (zh) | 发动机安装底座 | |
CN204278978U (zh) | 一种减振器安装支架 | |
CN102758815A (zh) | 一种肘部连接器 | |
CN206968469U (zh) | 一种弹簧软垫压装装置及汽车 | |
CN205632272U (zh) | 一种叉车警示灯的安装支架 | |
CN206327103U (zh) | 悬架纵臂支架和车辆 | |
CN202906647U (zh) | 电机的减震结构 | |
CN204109775U (zh) | 一种发动机支架 | |
CN204506503U (zh) | 汽车发动机后悬置支架 | |
CN204184186U (zh) | 一种重卡用后置电瓶箱总成 | |
CN205592318U (zh) | 用于减震器的油缸防护壳 | |
CN203681566U (zh) | 一种轴箱拉杆座 | |
CN204278988U (zh) | 扭转梁悬架臂 | |
CN104696320A (zh) | 一种抗震密封法兰 | |
CN204222567U (zh) | 一种副车架上的控制臂安装限位结构 | |
CN203844569U (zh) | 一种适用于非承载式车身麦弗逊独立悬架的汽车前轴本体 | |
CN204488637U (zh) | 一种前顶灯固定结构及汽车 | |
CN204127192U (zh) | 一种减震器的支架总成 | |
CN202508210U (zh) | 摩托车侧盖的安装结构 | |
CN203844568U (zh) | 用于安装独立悬挂减震器的汽车前减震支架 | |
CN202147791U (zh) | 用于摩托车车架上带安装件的加强管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2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