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895372U - 电磁继电器 - Google Patents
电磁继电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3895372U CN203895372U CN201420056497.4U CN201420056497U CN203895372U CN 203895372 U CN203895372 U CN 203895372U CN 201420056497 U CN201420056497 U CN 201420056497U CN 203895372 U CN203895372 U CN 20389537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ixed contact
- pressed
- contact terminals
- electromagnetic relay
- normally clos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Iron Chemical compound [Fe]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1
- NJPPVKZQTLUDBO-UHFFFAOYSA-N novaluron Chemical compound C1=C(Cl)C(OC(F)(F)C(OC(F)(F)F)F)=CC=C1NC(=O)NC(=O)C1=C(F)C=CC=C1F NJPPVKZQTLUDBO-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4
- 230000005284 excit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0000005347 demagnetiz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29910052742 ir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2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1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2265 preven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2788 crim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8393 encapsul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06010021703 Indifferenc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566 sealing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54—Contact arrangement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00—Contacts
- H01H1/12—Conta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nner in which co-operating contacts engage
- H01H1/14—Conta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nner in which co-operating contacts engage by abutting
- H01H1/34—Conta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nner in which co-operating contacts engage by abutting with provision for adjusting position of contact relative to its co-operating contact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49/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to the manufacture of relays or parts thereof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16—Magnetic circuit arrangements
- H01H50/18—Movable parts of magnetic circuits, e.g. armature
- H01H50/34—Means for adjusting limits of movement; Mechanical means for adjusting returning forc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Electromagnets (AREA)
- Contac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占地面积小的电磁继电器。为此,在该电磁继电器中,将电磁铁块(20)以铁芯(31)的轴心与基座(10)的上表面平行的方式装载于基座(10)的上表面上,并且,使设在基于电磁铁块(20)的励磁、消磁而转动的可动接触片(41)的自由端部的可动触点(42)与固定触点接触或分离,在电磁铁块中,在设有凸缘部(23、24)的线轴(21)上缠绕有线圈(30),且铁芯(31)插入并穿过线轴(21)的贯通孔(22a)。尤其,将从具有常开、常闭固定触点(51、56)的常开、常闭固定触点端子(50、55)向侧方延伸的压入部(52、57)沿铁芯(31)的轴心压入设在凸缘部(24)的朝外的面的边缘部的压入孔中。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磁继电器,尤其是涉及固定触点端子的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作为电磁继电器,例如,如专利文献1的图1和图2所示,公开有在从线圈主体1的第一凸缘12延伸的部分立设有第一固定接触支撑部4以及接触弹簧连接销5的电磁继电器。
先行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01-521273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当要实现上述电磁继电器的小型化、尤其是希望缩小其占地面积时,难以确保所述第一固定接触支撑部4和所述接触弹簧连接销5的设置空间,存在无法实现小型化的问题。为此,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占地面积小的电磁继电器。
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磁继电器,将电磁铁块以铁芯的轴心与基座的上表面平行的方式装载于所述基座的上表面上,并且,使设在基于所述电磁铁块的励磁、消磁而转动的可动接触片的自由端部的可动触点与固定触点接触或分离,在所述电磁铁块中,在至少一端设有凸缘部的线轴上缠绕有线圈,且所述铁芯插入并穿过所述线轴的贯通孔,所述电磁继电器构成为将从具有所述固定触点的固定触点端子向侧方延伸的压入部沿所述铁芯的轴心压入设在所述凸缘部的朝外的面的边缘部的压入孔中。
实用新型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够将固定触点端子压入线轴的凸缘部进行固定,因此,能够节省所述固定触点端子的设置空间,可以获得占地面积比现有例子小的电磁继电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还可以在平行延伸的一对所述压入部之间配置有所述固定触点。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将固定触点端子的一对压入部分别压入线轴的压入孔中,从而,能够牢固地支撑固定触点。因此,可以获得定位精度高、动作特性无差异的电磁继电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方式,还可以是所述固定触点端子是分别具有隔着所述可动触点彼此相对的常开固定触点和常闭固定触点的常开固定触点端子和常闭固定触点端子中的至少任一个。根据本实施方式,可以获得具有常开固定触点以及/或者常闭固定触点、且占地面积小的电磁继电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别的实施方式,还可以是所述固定触点端子是分别具有隔着所述可动触点彼此相对的常闭固定触点和常开固定触点的常闭固定触点端子和常开固定触点端子,并且,在所述凸缘部的正面边缘部上下配置有用于压入所述常闭固定触点端子的压入部以及所述常开固定触 点端子的压入部的压入孔。根据本实施方式,沿所述凸缘部的正面边缘部上下配置所述常闭、常开固定触点端子的压入部,因此,可以获得不仅占地面积小、而且宽度尺寸也小的电磁继电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不同实施方式,还可以从通过将所述常开固定触点端子的两侧边缘部向同一方向弯折而形成的一对角部分别切割出所述压入部。根据本实施方式,具有可以获得具有刚性高且切割布局好的常开固定触点端子的电磁继电器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A)、图1(B)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磁继电器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图以及从不同角度观察的立体图。
图2是图1(A)示出的电磁继电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图1(B)示出的电磁继电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4(A)、图4(B)是图1(A)、图1(B)所示的电磁继电器的纵截面图以及局部横截面图。
图5(A)、图5(B)是示出图1(A)、图1(B)所示的壳体的装配状态的纵截面图。
图6(A)、图6(B)是示出图1(A)、图1(B)所示的电磁继电器的动作前后的纵截面图。
图7(A)、图7(B)是图2、图3所示的基座的立体图以及从不同角度观察的立体图。
图8(A)、图8(B)是图2、图3所示的线轴的立体图以及从不同角度观察的立体图。
图9是图2、图3所示的常开固定触点端子以及常闭固定触点端子的立体图。
图10(A)、图10(B)是图2、图3所示的壳体的仰视图以及纵截面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A)~图10(B)说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磁继电器的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电磁继电器由基座10、并列设在所述基座10上的一对电磁铁块20、装配于所述基座10以及所述电磁铁块20的触点机构部40、以及壳体60构成。
如图7(A)所示,所述基座10上隔着突出设置在其上表面中央部的分隔部11形成有一对定位用凹部12、12。并且,在所述基座10的相对的两侧边缘部中的一侧边缘部上并列设有一对切口部13、13,后述的线轴21的密封阻止用肋23b嵌合于该一对切口部13、13。并且,在所述基座10的另一侧边缘部上交替地并列设有切口部14、15,后述的常开固定触点端子50的端子部53以及常闭固定触点端子55的端子部58嵌合于切口部14、15。并且,如图7(B)所示,所述基座10形成有沿其背面的外周边缘部连续的锥形面16。
如图2所示,所述电磁铁块20通过将线圈30缠绕在线轴21的主体部22,并且,将截面为大致T字状的铁芯31插入所述主体部22的贯通孔22a后将突出的一端部作为磁极部32,将突出的另一端部33铆接固定于大致L字状的磁轭34的垂直部35而形成。所述垂直部35在其朝外的面上突出设置有密封阻止用突部35a,并且,从所述垂直部35的下端边缘 部向下方侧延伸形成有具有倒角部36a(图4(A)、图4(B)、图5(A)、图5(B))的可动触点用端子部36。
尤其是,如图8(A)、图8(B)所示,所述线轴21在所述主体部22的两端具有凸缘部23、24,在一个凸缘部23的朝外的面上形成有与所述磁轭34嵌合的凹部23a,并且,在其下端边缘部延伸形成有密封阻止用肋23b(图8(B))。并且,在所述凸缘部23的侧端面上设有可压入线圈端子37的压入槽23c(图4(A))。并且,如图8(A)所示,所述线轴21在另一个凸缘部24的朝外的面的两侧边缘部上上下设有压入孔24a、24b。并且,所述凸缘部24从其侧端边缘部中的与所述压入孔24a相邻的位置向侧方延伸形成有密封阻止用肋24c。而且,在所述凸缘部23、24的相对面的上方角部分别设有卡合用承受部23d、24d。
如图2所示,触点机构部40由可动接触片41、常开固定触点端子50、和常闭固定触点端子55构成。所述可动接触片41由弯曲成大致L字状的导电性板簧构成,在其一端部具有可动触点42,并且,在其垂直部铆接固定有可动铁片43。而且,所述可动接触片41将其另一端部铆接固定于所述磁轭34的水平部,从而,以所述磁轭34的水平部的前端边缘部为支点,所述可动铁片43以及所述可动接触片41以能转动的方式被支撑。
如图9所示,在所述常开固定触点端子50中,将位于铆接固定的常开固定触点51的两侧的两侧边缘部平行地弯曲,从而形成为平面大致C字状,在其角部切割出压入部52,并且,从其一侧边缘部向下方侧延伸形成有端子部53。所述压入部52在上下具有压接入所述线轴21的压入孔24a中的压入承受部52a,并且,在所述压入承受部52a的基部设有用于防止从所述压入孔24a推出切屑的防推出用肋52b。并且,所述压入部52的两侧面上形成有锥形面52c,以便压入作业更为简单。
在所述常闭固定触点端子55中,从位于铆接固定的常闭固定触点56的两侧的上方角部向水平方向平行延伸形成有一对压入部57,并且,从其 下方边缘部的角部向下方侧延伸形成有端子部58。所述压入部57在上下具有压接入所述线轴21的压入孔24b中的压入承受部57a,并且,在所述压入承受部57a的基部设有用于防止从所述压入孔24b推出切屑的防推出用肋57b。并且,所述压入部57的两侧面上形成有锥形面57c,以便压入作业更为简单。
如图2所示,所述壳体60具有可嵌合于装配有所述电磁铁块20以及触点机构部40的基座10的箱形状,在其上表面的角落部具有排气孔61。并且,如图10(A)、图10(B)所示,所述壳体60在其相对的内侧面的中央部突出设置有绝缘用肋62,并且,在所述绝缘用肋62的基部设有限位用突部63。并且,所述壳体60在其顶面的相对的边缘部上分别突出设置有作为限位用突部的限位用突条64。
接着,对上述的构成部件的组装步骤进行说明。首先,将线圈30缠绕在线轴21的主体部22上,并且,将其引出线捆扎于压入固定在所述凸缘部23的压入槽23c中的线圈端子37的捆扎部38并焊接,之后,向内侧弯折所述捆扎部38。然后,将铁芯31插入设在所述线轴21的主体部22的贯通孔22a,并将突出的另一端部铆接固定于所述磁轭34的垂直部35,从而,完成电磁铁块20。然后,将铆接固定有可动铁片43的可动接触片41的另一端部铆接固定于所述磁轭34的水平部。进而,将常开固定触点端子50的压入部52沿铁芯31的轴心压入设在所述电磁铁块20的所述凸缘部24的朝外的面的边缘部的压入孔24a,将可动触点42配置成可与常开固定触点51分离或接触。这时,可通过压入部52的压入量来调整常开固定触点端子50的常开固定触点51和可动触点42的触点间距离,因此,能够调整动作电压以及释放电压等的动作特性。
接着,以铁芯31的轴心平行于所述基座10的上表面的方式分别将所述电磁铁块20、20定位在所述基座10的一对定位用凹部12、12中。然后,使线轴21的密封阻止用肋23b嵌合于所述基座10的切口部13,并且, 分别将常开固定触点端子50以及常闭固定触点端子55的端子部53、58嵌合于切口部14、15(图1(A)、图1(B)、图4(A)、图4(B))。
并且,将常闭固定触点端子55的压入部57沿铁芯31的轴心压入所述凸缘部24的压入孔24b。可以通过这时的所述压入部57的压入量来调整常闭固定触点端子55的常闭固定触点56和可动触点42的触点间距离,因此,能够调整动作电压以及释放电压等的动作特性。
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在将常闭固定触点端子55的压入部57压入线轴21的压入孔24b的同时正确地调整动作特性,因此,可简单地进行组装作业和调整作业,提高生产率以及成品率。因此,可在不要求内部构成部件的高尺寸精度的情况下简单地制造内部构成部件。另外,内部构成部件是指缠绕在线轴上的线圈、铁芯、磁轭等构成电磁铁块的部件以及可动接触片、固定接触片等构成触点机构部的部件。并且,分别将压入部52、57压入沿所述凸缘部24的两侧边缘部上下配置的压入孔24a、24b,因此,能够节省常开固定触点端子50以及常闭固定触点端子55的设置空间,从而,可以获得占地面积小、尤其是宽度尺寸小的电磁继电器。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的是从靠近电磁铁块20的一侧开始以常开固定触点51、可动触点42、常闭固定触点56的顺序配置触点的构成(参照图6(A)、图6(B)),但是可以改换常开固定触点和常闭固定触点的顺序,并且,还可以省略任一固定触点。
然后,将壳体60嵌合于所述基座10,从而,通过绝缘用肋62分隔一对电磁铁块20、20(图4(B)),并且,设在所述壳体60的限位用突部63以及限位用突条64卡合于所述凸缘部23、24的卡合用承受部23d、24d,从而实现限位(图5(A)、图5(B))。
根据本实施方式,电磁铁块20、20可正确地定位在基座10的规定的位置上,因此,可以获得动作特性的差异小的电磁继电器。并且,根据本 实施方式,如图5(B)所示,卡合用承受部23d、24d呈左右非对称,该结构能够防止误组装。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在所述凸缘部23、24设置共四个地方的卡合用承受部23d、24d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至少有一个地方即可,还可以在两个地方或三个地方设置卡合用承受部。尤其是,当在两个地方设置卡合用承受部时,优选配置在对角线上。
最后,经由沿图1(B)所示的所述基座10的底面的周围边缘部设置的锥形面16注入密封材料,固化后实现密封。
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设在所述凸缘部23、24的密封阻止用肋23b、24c来封锁基座10和壳体60之间的缝隙。并且,设在磁轭34的朝外的面的密封阻止用突部35a与所述壳体60的内侧面抵接。因此,能够阻止密封材料侵入壳体60内,从而能够防止密封材料附在可动接触片41等内部构成部件上。
其次,对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电磁继电器的动作进行说明。即、如图6(A)所示,在向电磁铁块20的线圈30施加电压之前,由于可动接触片41的弹力,可动触点42与常闭固定触点56接触。然后,向所述线圈30施加电压进行励磁,从而抵抗所述可动接触片41的弹力,可动铁片43被铁芯31的磁极部32吸引并转动。因此,所述可动触点42离开常闭固定触点56而与常开固定触点51接触之后,所述可动铁片43吸附于所述铁芯31的磁极部32(图6(B))。接着,一旦解除(消磁)对所述线圈30的励磁,则通过所述可动接触片41的弹力,可动触点42离开常开固定触点51,可动铁片43向反方向转动,并且,可动触点42抵接于常闭固定触点56,恢复原来的状态。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于具有常开固定触点端子以及常闭固定触点端子的电磁继电器进行了说明,但是,还可以适用于具有常开固定触点端子以及常闭固定触点端子中任一的电磁继电器。并且,并不限定于设有一对电磁铁块的情况,还可以适用于设有一个电磁铁块的情况。当然,还可以适用于所述电磁铁块的轴心配置成与所述基座的上表面正交的电磁继电器。
附图标记
10:基座
11:分隔部
12:定位用凹部
13:切口部
14、15:切口部
16:锥形面
20:电磁铁块
21:线轴
22:主体部
23、24:凸缘部
23a:凹部
23b:密封阻止用肋
23c:压入槽
23d:卡合用承受部
24a、24b:压入孔
24c:密封阻止用肋
24d:卡合用承受部
30:线圈
31:铁芯
32:磁极部
34:磁轭
35:垂直部
35a:密封阻止用突部
36:可动触点用端子部
40:触点机构部
41:可动接触片
42:可动触点
43:可动铁片
50:常开固定触点端子
51:常开固定触点
52:压入部
52a:压入承受部
52b:防推出用肋
52c:锥形面
53:端子部
55:常闭固定触点端子
56:常闭固定触点
57:压入部
57a:压入承受部
57b:防推出用肋
57c:锥形面
58:端子部
60:壳体
61:排气孔
62:绝缘用肋
63:限位用突部
64:限位用突条(限位用突部)。
Claims (6)
1.一种电磁继电器,其中,将电磁铁块以铁芯的轴心与基座的上表面平行的方式装载于所述基座的上表面上,并且,使设在基于所述电磁铁块的励磁、消磁而转动的可动接触片的自由端部的可动触点与固定触点接触或分离,在所述电磁铁块中,在至少一端设有凸缘部的线轴上缠绕有线圈,且所述铁芯插入并穿过所述线轴的贯通孔,所述电磁继电器的特征在于,
将从具有所述固定触点的固定触点端子向侧方延伸的压入部沿所述铁芯的轴心压入设在所述凸缘部的朝外的面的边缘部的压入孔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
在平行延伸的一对所述压入部之间配置有所述固定触点。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触点端子是分别具有隔着所述可动触点彼此相对的常开固定触点和常闭固定触点的常开固定触点端子和常闭固定触点端子中的至少任一个。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触点端子是分别具有隔着所述可动触点彼此相对的常闭固定触点和常开固定触点的常闭固定触点端子和常开固定触点端子,在所述凸缘部的正面边缘部上下配置有用于压入所述常闭固定触点端子的压入部以及所述常开固定触点端子的压入部的压入孔。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
从通过将所述常开固定触点端子的两侧边缘部向同一方向弯折而形成的一对角部分别切出所述压入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
从通过将所述常开固定触点端子的两侧边缘部向同一方向弯折而形成的一对角部分别切出所述压入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3046860A JP6115195B2 (ja) | 2013-03-08 | 2013-03-08 | 電磁継電器 |
JP2013-046860 | 2013-03-08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3895372U true CN203895372U (zh) | 2014-10-22 |
Family
ID=499186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20056497.4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895372U (zh) | 2013-03-08 | 2014-01-28 | 电磁继电器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324525B2 (zh) |
EP (1) | EP2775494B1 (zh) |
JP (1) | JP6115195B2 (zh) |
CN (1) | CN203895372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037022A (zh) * | 2013-03-08 | 2014-09-10 | 欧姆龙株式会社 | 电磁继电器 |
CN104037022B (zh) * | 2013-03-08 | 2016-11-30 | 欧姆龙株式会社 | 电磁继电器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7361593B2 (ja) | 2019-12-19 | 2023-10-16 | 富士通コンポーネント株式会社 | 電磁継電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959627A (en) * | 1987-12-23 | 1990-09-25 | Nec Corporation | Electromagnet relay |
US5274348A (en) * | 1992-02-19 | 1993-12-28 | Potter & Brumfield, Inc. | Electromagnetic relay |
JP3383984B2 (ja) * | 1992-05-14 | 2003-03-10 |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 電磁継電器 |
JPH07254340A (ja) * | 1994-03-15 | 1995-10-03 | Omron Corp | 電磁継電器 |
DE19520220C1 (de) * | 1995-06-01 | 1996-11-21 | Siemens Ag | Polarisiertes elektromagnetisches Relais |
DE19615185C1 (de) * | 1996-04-17 | 1997-06-19 | Siemens Ag | Elektromagnetisches Relais |
JP3362331B2 (ja) * | 1997-03-31 | 2003-01-07 |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 ダミー端子の取付構造 |
DE19747167C1 (de) * | 1997-10-24 | 1999-04-29 | Siemens Ag | Elektromagnetisches Relais |
JP3590738B2 (ja) * | 1999-04-27 | 2004-11-17 | Necトーキン株式会社 | 電磁継電器およびその調整方法と組立方法 |
JP2000315448A (ja) * | 1999-05-06 | 2000-11-14 | Omron Corp | 電磁リレー |
JP2002100274A (ja) * | 2000-09-26 | 2002-04-05 | Omron Corp | 電磁リレー |
JP4334158B2 (ja) * | 2001-03-26 | 2009-09-30 | 富士通コンポーネント株式会社 | 電磁継電器 |
JP3898021B2 (ja) * | 2001-10-05 | 2007-03-28 | 株式会社タイコーデバイス | 電磁継電器 |
JP2004071582A (ja) * | 2003-10-14 | 2004-03-04 | Nec Tokin Corp | 電磁継電器の調整方法 |
JP4389652B2 (ja) * | 2004-04-30 | 2009-12-24 |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 電磁継電器 |
JP4737755B2 (ja) * | 2006-02-02 | 2011-08-03 | Necトーキン株式会社 | 電磁継電器 |
JP5494042B2 (ja) * | 2010-03-12 | 2014-05-14 |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 接点開閉構造及び電磁リレー |
-
2013
- 2013-03-08 JP JP2013046860A patent/JP6115195B2/ja active Active
-
2014
- 2014-01-14 EP EP14151060.2A patent/EP2775494B1/en active Active
- 2014-01-28 CN CN201420056497.4U patent/CN203895372U/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14-01-29 US US14/166,964 patent/US9324525B2/en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037022A (zh) * | 2013-03-08 | 2014-09-10 | 欧姆龙株式会社 | 电磁继电器 |
CN104037022B (zh) * | 2013-03-08 | 2016-11-30 | 欧姆龙株式会社 | 电磁继电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2775494A1 (en) | 2014-09-10 |
JP6115195B2 (ja) | 2017-04-19 |
EP2775494B1 (en) | 2016-07-27 |
US20140253266A1 (en) | 2014-09-11 |
JP2014175161A (ja) | 2014-09-22 |
CN104037022A (zh) | 2014-09-10 |
US9324525B2 (en) | 2016-04-2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3787354U (zh) | 电磁继电器 | |
JP5004244B2 (ja) | 電磁継電器 | |
EP2650899B1 (en) | Electromagnetic relay | |
EP2701172B1 (en) | Electromagnet device, method of assembling the same, and electromagnetic relay using the same | |
CN101826421B (zh) | 电磁继电器 | |
CN104347317A (zh) | 触点机构以及使用该触点机构的电磁继电器 | |
CN104885183A (zh) | 触点端子的组装构造以及具备其的电磁继电器 | |
CN101826419B (zh) | 电磁继电器 | |
JP5880233B2 (ja) | 電磁継電器 | |
CN203895374U (zh) | 电磁继电器 | |
EP2908327B1 (en) | Electromagnetic relay | |
CN203150486U (zh) | 电磁继电器 | |
CN203895372U (zh) | 电磁继电器 | |
CN203895365U (zh) | 电磁继电器 | |
CN203787362U (zh) | 电磁继电器 | |
CN104037022B (zh) | 电磁继电器 | |
CN203787355U (zh) | 电子设备的密封结构 | |
JP6047908B2 (ja) | 電磁石装置 | |
CN103632889A (zh) | 电磁铁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022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