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150486U - 电磁继电器 - Google Patents

电磁继电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150486U
CN203150486U CN 201320088924 CN201320088924U CN203150486U CN 203150486 U CN203150486 U CN 203150486U CN 201320088924 CN201320088924 CN 201320088924 CN 201320088924 U CN201320088924 U CN 201320088924U CN 203150486 U CN203150486 U CN 20315048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magnetic relay
mentioned
encapsulant
recess
contact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320088924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藤本钢二
藤野晶史
王彬
平野香
野口亚由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mr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Omr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mron Corp filed Critical Omron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15048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150486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omagnets (AREA)
  • Contac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以所希望的支承强度将触点端子支承于基座且不会产生动作特性的偏差及动作不良的电磁继电器。因此,该电磁继电器在立设于基座(10)的绝缘壁(11)设置的凹部(12)的开口缘部,载置并架设有固定触点端子(70)的上端部(76),在凹部(12)的开口缘部中的固定触点端子(70)的上端部(76)的正下方,设置有凹状的密封材料积存部(17a),该密封材料积存部(17a)具备形成截面三角形的锥形面。

Description

电磁继电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磁继电器,特别是涉及触点端子的支承构造。
背景技术
目前,具有如下的电磁继电器,即,该电磁继电器具备:具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躯体部及从该躯体部的两端向下方延伸的脚部的大致C字状的平板状轭铁;具有安装于所述躯体部的卷筒部并在该卷筒部的周围卷绕有励磁线圈的绝缘性的卷框;具有沿所述水平延伸且设置有绝缘性的动作片的水平部、从该水平部的一端侧向所述脚部中的一脚部的延伸方向延伸的转动轴部、及从所述水平部的另一端侧延伸并在所述励磁线圈被励磁时与所述脚部中的另一脚部接触的垂直部的电枢;支承所述轭铁的两脚部且具有收纳所述电枢的转动轴部的下端形成的轴片的凹部或孔的绝缘性的基座壳体;配置在所述励磁线圈的下方且所述轭铁的两脚部间并安装于所述基座壳体、并通过所述动作片的按压而相互接触的可动接触片及固定接触片,所述基座壳体具有在所述励磁线圈及所述电枢间延伸的绝缘壁,其中,所述基座壳体具有截断所述可动接触片及固定接触片与所述电枢间的第二绝缘壁,所述动作片经由所述第二绝缘壁的大致中央部按压所述可动接触片(参考专利文献1)。
而且,在所述电磁继电器中,如其图6所示,将固定接触片22的上端部嵌合安装到基座壳体10的后壁12设置的台阶部。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115248号公报
但是,在上述的固定接触片的支承构造中,密封材料难以流入,难以确保所希望的支承强度。因此,因组装时的外力在固定接触片22上容易产生位置偏移,在动作特性上会产生偏差。
另外,会产生如下的问题点,即、因外力的负荷而剥离的密封材料向固定接触片、可动铁片移动并附着,由此,产生动作不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鉴于上述问题点而提出的,其提供一种能以所希望的支承强度将触点端子支承于基座且不会产生动作特性的偏差及动作不良的电磁继电器。
为了解决所述课题,本实用新型的电磁继电器,在立设于基座的分隔壁设置的凹部的开口缘部,载置并架设有触点端子的端部,其中,在所述凹部的开口缘部中所述触点端子的端部的正下方,设置有凹状的密封材料积存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密封材料填充、固化于密封材料积存部,由此,能得到所希望的支承强度,即使因组装时的外力也不会产生位置偏移,因此,动作特性不会产生偏差。
另外,通过设置密封材料积存部,粘接面积增大,因此,密封材料即使固化也难以剥离,能得到不产生动作不良的电磁继电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也可以为,所述密封材料积存部具备形成截面三角形的锥形面。
根据本实施方式,密封材料经由锥形面容易从外部流入,作业性提高。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的实施方式,也可以为,所述密封材料积存部的宽度尺寸比所述触点端子的端部的宽度尺寸小。
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定位于凹部的开口缘部的状态下能填充密封材料,作业性良好,且能均衡地支承触点端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的实施方式,也可以为,至少并设有两个所述密封材料积存部。
根据本实施方式,密封材料的粘接面积增大,支承强度进一步增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的实施方式,也可以为,所述密封材料积存部设置在比所述凹部的开口缘部低一层的定位用台阶部。
根据本实施方式,触电端子的定位变动容易,作业性提高,而且,能可靠地防止触点端子向侧方的位置偏移。另外,防止连接端子的端部及密封材料的振动的发生。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新的实施方式,也可以为,设置有与所述密封材料积存部连通的通气槽。
根据本实施方式,通气槽成为空气的排除通道,具有能顺畅地进行密封材料的填充,作业性提高且能确保所规定的支承强度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A)、(B)是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本实用新型的电磁继电器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2是从与图1(A)相同的视点观察电磁继电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从与图1(B)相同的视点观察电磁继电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4(A)是由图1(A)表示的电磁继电器的正视图,图4(B)是图4(A)的B-B线剖视图,图4(C)是图4(B)的局部放大图;
图5(A)是由图1(A)表示的电磁继电器的左侧面剖视图,图5(B)是图5(A)的局部放大图,图5(C)是由图1(A)表示的电磁继电器的右侧面剖视图;
图6(A)是由图1(B)表示的电磁继电器的立体图,图6(B)是图6(A)的局部放大图;
图7(A)是由图1(B)表示的电磁继电器的正视图,图7(B)是图7(A)的B-B线局部放大剖视图,图7C是图7(B)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8(A)、(B)是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由图1(A)表示的基座的立体图;
图9(A)、(B)及(C)是由图1(A)表示的基座的正视图、俯视图及背视图;
图10(A)是表示由图1(A)表示的基座的变形例的立体图,图10(B)是图10(A)的局部放大图;
图11(A)、(B)是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电磁铁部的构成元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12(A)、(B)是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在铁芯组合可动铁片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3(A)~图13(D)是用于说明可动铁片的动作的立体图;
图14(A)、14(B)是表示作用于按压点P的弹簧负荷与线圈的磁力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15(A)、15(B)是由图2、3图示的卡片的立体图;
图16(A)~图16(D)是由图2、3图示的可动触点端子的正视图、左侧视图、立体图、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的立体图;
图17(A)~图17(C)是由图2、3图示的固定触点端子的正视图、立体图、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的立体图;
图18是由图2、3图示的壳体的截面立体图;
图19(A)、(B)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电磁继电器的立体图及部分放大立体图;
图20(A)、(B)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电磁继电器的立体图及部分放大立体图;
图21(A)、(B)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方式的电磁继电器的立体图及部分放大立体图;
图22(A)、(B)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五实施方式的电磁继电器的立体图及部分放大立体图;
图23(A)、(B)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六实施方式的电磁继电器的立体图及部分放大立体图;
图24是从图23(A)相同视点观察的第六实施方式的分解立体图;
图25是从图23(B)相同视点观察的第六实施方式的分解立体图。
符号说明
10:基座
11:绝缘壁
11a:定位用凹部
12:凹部
12a:支承突部
13:操作孔
13a:环状肋
14、15:压入用凹部
14a、15a:压坏用突部
16a:止脱孔
16b:轴承部
17:固定触点端子用定位台阶部
17a:密封材料积存部
17b:通气槽
18a:可动触点端子用切口部
18b:固定触点端子用切口部
20:电磁铁部
21:卷轴
22、23:棒状连结部件
24、25:凸缘部
24a、24b:压入槽
25a:轴承部
30:门型铁芯
31、32:脚部
33:浅槽
34:突出突起
37、38:线圈端子
37a、38a:捆扎部
37b、38b:止转部
39:线圈
40:可动铁片
41、42:轴部
43:转动轴部
44:转动腕部
44a:前端部
45:止脱突起
46:突条
47:延伸部
P:按压点
50:卡片
51:操作用凹部
52:操作突起
53:绝缘用肋
54:突条
55:切口部
60:触点机构部
61:可动触点端子
62:可动接触片
63:可动触点
64、65:压入用舌片
66:端子部
67:密封阻止部
70:固定触点端子
71:固定接触片
72:固定触点
73:端子部
74:压入用肋
75:密封阻止部
76:上端部
77:加强用突条
80:壳体
81:孔
82:定位用突条
83:台阶部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附图1~图25对本实用新型的电磁继电器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图18所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电磁继电器大概由基座10、电磁铁部20、可动铁片40、卡片50、触点机构部60及壳体80构成。
另外,为了便于说明,在图1中,壳体80未图示。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在基座10组装电磁铁部20的一侧设为正面侧(图2),将在上述基座10组装触点机构部60的一侧设为背面侧(图3)。
如图8~图9所示,上述基座10沿着其上面外周缘部中相邻的边一体成形平面大致L字形状的绝缘壁11。而且,上述绝缘壁11通过使其一部分向正面侧伸出,形成可配置后述的触点机构部60的凹部12。另外,在上述凹部12的大致中央部设有可插入后述的卡片50的操作突起52的方形操作孔13。
另外,如图9(B)所示,为了组装后述的门型铁芯30,上述基座10在绝缘壁11的正面侧的基部附近设有一对压入用凹部14、15。上述压入用凹部14、15在其内侧面的基部分别设有压坏用突部14a、15a。而且,在与上述压入用凹部14相邻的位置设有止脱后述的可动铁片40的止脱孔16a,并且,在与上述压入用凹部15相邻的位置设有支承可动铁片40的轴承部16b。另外,在上述压入用凹部14和绝缘壁11之间设有插通后述的线圈端子37、38的端子用切口部10a及端子用孔10b。
另一方面,如图9(C)所示,如上叙述,上述基座10在设于绝缘壁11的背面侧的凹部12的大致中央部设有方形的操作孔13。上述基座10还在上述操作孔13周围设有环状肋13a,并且,在与上述操作孔13相邻的位置突设有支承突部12a。另外,上述基座10在其外周缘部中位于上述凹部12的开口缘部的区域设有可动触点端子用切口部18a及固定触点端子用切口部18b。而且,在上述绝缘壁11中位于上述凹部12的开口缘部的区域形成有具备锥形面的固定触点端子用定位台阶部17。在上述定位台阶部17的里侧角部并设有以锥形面形成的截面大致三角形的密封材料积存部17a(图7(C))。另外,上述基座10在与上述凹部12相邻的位置设有压入槽19a、19b,并且,在上述固定触点端子用切口部18b的两侧设有压入槽19c、19c。
另外,如图10(A)、(B)所示,为了容易且可靠地进行密封材料(未图示)的注入,也可以对上述密封材料积存部17以连通通气槽17b的方式进行设置。
如图11(A)、(B)所示,电磁铁部20在卷轴21组装门型铁芯30及一对线圈端子37、38,并且卷绕线圈39而构成。
如图11(A)所示,上述卷轴21利用平行的一对棒状连结部件22、23将一对凸缘部24、25连结一体化。在上述棒状连结部件23的两端,向侧方突设有用于保持后述的门型铁芯30的腕部23a、23b。
另外,如图11(B)所示,在上述凸缘部24的背面侧并设有用于压入、保持后述的线圈端子37、38的压入槽24a、24b。在上述压入槽24a、24b的相对面,沿着轴心方向分别设有截面大致三角形的止脱用突条(未图示)。
另外,如图5(C)所示,在上述凸缘部25的顶面设有用于可转动地支承后述的可动铁片40的轴部41的轴承部25a。
如图11(A)、(B)所示,门型铁芯30将板状磁性材料冲孔成门型而形成,在两侧的腿部31、32中的一方腿部32的正面下方侧形成有用于降低磁通密度的浅槽33,并且,设有从上述腿部32的外侧缘部向背面侧突出的突出突起34。
另外,降低磁通密度的装置也可以设于门型铁芯30的腿部32和后述的可动铁片40的转动轴部43的相对面中任一方或两方。特别优选设于连结可动铁片40的轴部41和后述的卡片50的操作突起52的按压点P的线的下方侧。
如图11(A)、(B)所示,线圈端子37、38为截面圆形的针形状,在其上端部形成截面正方形的捆扎部37a、38a。另外,在其中间部设有实施冲压加工制成截面大致方形且可止转的止转部37b、38b。
另外,上述捆扎部37a、38a并不限于截面四边形,也可以为长方形、三角形、椭圆形,优选为具有可切断线圈39的角部的形状。
而且,在上述卷轴21的腕部23a、23b组装门型铁芯30,并且,对凸缘部24的压入槽24a、24b分别压入线圈端子37、38,并与设于压入槽24a、24b内的止脱用突条卡合固定。而且,在将上述线圈端子37、38的捆扎部37a、38a向侧方折弯后,在上述棒状连结部件22、23及门型铁芯30卷绕线圈39。另外,在上述线圈端子37、38的捆扎部37a、38a捆扎上述线圈39的引出线,且利用其角部切断线圈39之后,进行软钎焊。接着,通过折弯上述捆扎部37a、38a,从而完成电磁铁部20。
另外,电磁铁部20相对于上述基座10的组装需要与可动铁片40同时进行,因此,进行后述。
如图2、图3所示,可动铁片40由在上下端部设有轴部41、42的转动轴部43和具有从上述转动轴部43的下半部分向侧方延伸且从前端部向上方延伸的延伸部47的L字形状的转动腕部44构成。在上述转动腕部44的下边缘部突设有止脱突起45,并且通过冲压加工在其背面侧的前端部并设有多个突条46。上述突条46为了防止因通过电弧生成的粘接物质而使可动铁片40和门型铁芯30固定而设置。
另外,上述转动腕部44不一定需要为L字形状,只要上述转动腕部44的前端部为折弯的形状即可,另外,也可以是简单的长方形状。
而且,在上述基座10组装上述电磁铁部20及上述可动铁片40的情况下,将可动铁片40的轴部41定位于在上述卷轴21的凸缘部25设置的轴承部25a,且形成使可动铁片40与门型铁芯30重合的状态。而且,将门型铁芯30的腿部31、32的前端部压入于上述基座10的压入用凹部14、15,而压坏设于上述压入用凹部14、15内的压坏用突部14a、15a。由此,上述腿部31、32的前端部分别按压于上述压入用凹部14、15的内侧面而进行定位(参照图5(B))。同时,在门型铁芯30设置的突出突起34嵌合于在绝缘壁11设置的定位用凹部11a(图2)。另外,将可动铁片40的轴部42设为在上述基座10的轴承部16b可转动的游嵌状态,并且使止脱突起45与上述基座10的止脱孔16a嵌合止脱。
另外,在基座10上组装电磁铁部20的情况下,如图5(A)、(B)、(C)所示,卷轴21的凸缘部24、25不与基座10的绝缘壁11抵接,仅门型铁芯30与基座10抵接。因此,电磁铁部20相对于基座10的组装误差小,定位精度高,因此,可确保设计那样的支承强度,并且,具有得到动作特性优异的电磁继电器的优点。
如图15(A)、(B)所示,卡片50为可收纳于上述基座10的凹部12的形状,从设于其正面中央的绝缘用凹部51的底面突设有操作突起52。上述绝缘用凹部51具有与上述基座10的方形环状肋13a可嵌合的外形尺寸(图4(C))。另一方面,上述卡片50在其背面的上下缘部突设有一对绝缘用肋53、53,并且,在与上述操作突起52同一轴心上设有与后述的可动接触片62抵接的突条54。上述绝缘用肋53通过隔开后述的可动接触片62的上下缘部,使绝缘距离变长(图4(C))。上述卡片50还在其片侧缘部设有与设于上述基座10的支承突部12a嵌合的切口部55。
因此,可以在上述基座10的操作孔13及支承突部12a上分别组装上述卡片50的操作突起52及切口部55。
如图2、图3所示,触点机构部60由可动触点端子61和固定触点端子70构成。
如图16(A)~(D)所示,上述可动触点端子61在从其侧面缘部向侧方延伸的可动接触片62的自由端部铆接固定有可动触点63。上述可动接触片62的基部中,在其上方缘部切起有压入用舌片64,另一方面,从其下方缘部切起有压入用舌片65,并且,延伸有端子部66。上述端子部66将以冲压加工冲孔的折弯部分进行二次折叠,并且,将上述折弯部分的上端缘部弯起形成密封阻止部67。另外,上述可动接触片62切下其前端部的角部,并使经由后述的固定触点端子70的与基座10的内面的绝缘距离变长,由此,提高绝缘特性。
而且,将上述可动触点端子61的压入用舌片64、65压入于基座10的压入槽19a、19b,并且,将该端子部66的基部与上述基座10的可动触点端子用切口部18a嵌合。由此,上述可动触点端子61的密封阻止部67堵塞上述切口部18a(图6(B)),另一方面,可动接触片62与卡片50的突条54抵接。
如图17(A)~(C)所示,固定触点端子70在从其侧面缘部向侧方延伸的固定接触片71的前端部铆接固定有固定触点72,另一方面,从其下方缘部延伸端子部73,并且从其两侧缘部切起压入用肋74、74。另外,在上述端子部73的基部的里侧通过突出加工设有密封阻止部75。而且,上述固定接触片71将其前端部形成沿着上述固定触点72外周的圆弧形状,特别是以与上述固定触点72同一面的方式切除其前端缘部。是由于,经由上述可动触点端子61与基座10的内面的绝缘距离及与线圈端子37、38的绝缘距离变长,提高绝缘特性。
而且,将上述固定触点端子70的压入用肋74、74压入于上述基座10的压入槽19c、19c,且将其上端部76定位于在绝缘壁11设置的定位台阶部17,并且将端子部73的基部与上述固定触点端子用切口部18b嵌合。接着,向设于上述定位台阶部17的密封材料积存部17a注入密封材料(未图示)并固化,由此,上述固定触点端子70固定于基座10,固定触点72与可动触点63可接触分离地对置。
另外,通常,随着触点开关产生的触点的磨损粉末附着于基座内面并积存,由此,固定触点和可动触点易于电气短路,绝缘恶化。与此相对,根据本实用新型,切除可动接触片62的前端部及固定接触片71的前端部。因此,具有可使固定触点72和基座10(凹部12内面)的绝缘距离或可动触点63和基座10(凹部12内面)的绝缘距离变长,可防止绝缘恶化的优点。
如图2、图3所示,壳体80具有与上述基座10可嵌合的箱形状,且在其上面角部设有孔81。如图17所示,壳体80还在其顶面角部一体成形有与上述卷轴21的锥形部21a(图1)抵接而防止误插入的定位用突条82。上述壳体80在其顶面的短边侧角部还具有用于避免成形时的浇口的不良情况的台阶部83。
而且,在组装有内部构成零件的基座10嵌合于壳体80之后,向上述基座10的底面注入未图示的密封材料,并进行固化密封。当在基座10嵌合于壳体80时,固定触点端子70的密封阻止部75位于壳体80的内侧面附近。因此,设于可动触点端子61的密封阻止部67及设于固定触点端子70的密封阻止部75阻止密封材料的侵入,可防止动作不良、接触不良的产生。
接着,通过热密封上述壳体80的孔81,组装作业结束。
接着,对本实用新型的电磁继电器的动作进行说明。
在对电磁铁部20的线圈39未施加电压的情况下,通过可动接触片62的弹簧力,卡片50对绝缘壁11侧施力,可动触点63从固定触点72分离,另一方面,可动铁片40的转动腕部44的前端部44a从门型铁芯30离开(图13(A))。
而且,当对上述电磁铁部20的线圈39施加电压进行励磁时,吸引可动铁片40的转动腕部44的前端部44a,且可动铁片40以轴部41、42为中心进行转动。而且,当上述转动腕部44在按压点P按压卡片50的操作突起52时(图13(B)),以连接轴部41和按压点P的线为中心的扭矩发挥作用。因此,轴部42从门型铁芯30离开,并且,从可动铁片40的前端部44a延伸的延伸部47的前端缘部向门型铁芯30接近(图13(C))。接着,延伸部47的前端缘部吸附于门型铁芯30而变得稳定状态(图13(D))。其结果,卡片50压入到最终位置,沿板厚方向位移的可动接触片62的可动触点63与固定触点72接触。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门型铁芯30的腿部32下方侧设有磁通密度降低装置即浅槽33,因此,磁电阻变大,磁通密度降低。因此,当对可动铁片40作用扭矩时,可动铁片40的轴部42在冲程的初始阶段离开门型铁芯30。其结果,具有得到动作电压上没有偏差且具有稳定的动作特性的电磁继电器的优点。
另外,作为降低磁通密度的装置,并不限于浅槽33,例如,也可以设置突起,或也可以由遮磁板、镀铜等非磁性体构成。
另外,降低磁通密度的装置也可以设于上述门型铁芯30及上述可动铁片40双方或任意一方。
另外,降低磁通密度的装置也可以组合上述浅槽、突起、遮磁板、非磁性体,例如,也可以在门型铁芯30设置浅槽33和非磁性体而构成。
接着,当停止施加上述线圈39的电压时,通过可动接触片62的弹簧力,推回卡片50,卡片50的操作突起52推回可动铁片40的转动腕部44,由此,恢复成最初的状态。
如图19(A)、(B)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为通过突出加工在可动触点端子61的端子部66的基部的里侧形成密封阻止部67且通过突出加工在固定触点端子70上形成加强用突条77的情况。
根据本实施方式,具有材料的成品率高,容易制造的优点。
其他部分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相同,对于相同的部分附加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说明。
如图20(A)、(B)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方式为通过从可动触点端子61的端子部66的基部的里侧缘部切出并折弯形成密封阻止部67的情况。
根据本实施方式,具有长的所述密封阻止部67接近壳体80的内侧面,能进一步可靠地防止密封材料的侵入的优点。
其他部分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相同,对于相同的部分附加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说明。
如图21(A)、(B)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方式为通过冲孔加工在可动触点端子61的端子部66的基部的里侧形成密封阻止部67即贯通孔的情况。
根据本实施方式,具有材料的成品率高,容易制造的优点。
如图22(A)、(B)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五实施方式为通过从固动触点端子70的端子部73的基部的里侧缘部切出并折弯形成接近壳体80的内侧面的长的密封阻止部75的情况。
根据本实施方式,具有长的所述密封阻止部67接近壳体80的内侧面,能进一步可靠地防止密封材料的侵入的优点。
如图23~2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六实施方式大致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相同,不同点在于双触点构造这一点。
即、如图24、25所示,将可动接触片62的前端部在宽度方向分割成两部分而设置分割片62a、62a,而且,在上述的分割片62a的自由端部分别设置可动触点63a。另一方面,通过在固定接触片71的自由端部设置棒状固定触点72,设为横臂触点构造。根据本实施方式,具有能得到接触可靠性高的电磁继电器的优点。
其他部分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对于相同的部分附加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说明。
对本实施例的电磁继电器的磁特性进行测定。测定结果表示在图14(A)中。另一方面,对现有例的电磁继电器的磁特性同样进行测定。测定结果表示在图14(B)中。
在图14(A)、(B)的曲线图中,纵轴表示对按压点P负载的载荷,横轴表示卡片的移动量即冲程。另外,上述曲线图的右端侧表示没有对线圈施加电压的状态,即、卡片没有移动的状态。而且,随着向曲线图的左侧移动,表示对线圈施加电压而卡片移动的状态。
在本实用新型中,可动铁片40的轴部42离开门型铁芯30的脚部32,延伸部47的前端缘部接近门型铁芯30的脚部32(图13(C))。因此,从图14(A)可知,用虚线表示的线圈的磁力在冲程的初始阶段急剧增大。与此相对,在图14(B)所示的现有例中,磁力急剧上升的点滞后。
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磁通密度减低装置,可动铁片40的轴部42容易离开门型铁芯30的脚部32,能使磁力在冲程的初始阶段急剧上升。其结果,能得到动作电压上没有偏差且具有稳定的动作特性的电磁继电器。
另外,具有能防止当磁力的急剧上升的位置过度滞后,用点划线表示的作用于按压点P的弹簧负荷比线圈的磁力大,可能不能动作的情况的效果。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实用新型的电磁继电器不限于上述的电磁继电器,当然也可以适用于其它的电磁继电器。

Claims (6)

1.一种电磁继电器,在立设于基座的分隔壁设置的凹部的开口缘部,载置并架设有触点端子的端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凹部的开口缘部中所述触点端子的端部的正下方,设置有凹状的密封材料积存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材料积存部具备形成截面三角形的锥形面。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材料积存部的宽度尺寸比所述触点端子的端部的宽度尺寸小。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至少并设有两个所述密封材料积存部。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材料积存部设置在比所述凹部的开口缘部低一层的定位用台阶部。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磁继电器,其特征在于,设置有与所述密封材料积存部连通的通气槽。
CN 201320088924 2012-04-09 2013-02-27 电磁继电器 Expired - Lifetime CN203150486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88552A JP6015081B2 (ja) 2012-04-09 2012-04-09 電磁継電器
JP2012-088552 2012-04-0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150486U true CN203150486U (zh) 2013-08-21

Family

ID=489779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320088924 Expired - Lifetime CN203150486U (zh) 2012-04-09 2013-02-27 电磁继电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015081B2 (zh)
CN (1) CN20315048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57612A (zh) * 2015-06-19 2016-12-28 富士通电子零件有限公司 电磁继电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681591B2 (ja) * 2015-08-03 2020-04-15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電磁リレー
JP6631946B2 (ja) * 2015-08-03 2020-01-15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電磁リレー
EP3333872B1 (en) 2015-08-03 2022-06-22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Electromagnetic relay
JP6646821B2 (ja) * 2015-08-03 2020-02-14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電磁リレー
JP7361330B2 (ja) * 2019-10-07 2023-10-16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電磁継電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51474U (ja) * 1983-07-08 1984-04-04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端子の密封装置
DE3327782A1 (de) * 1983-08-02 1985-06-27 Hengstler GmbH, 7209 Wehingen Kleinschaltrelais in miniatur-ausfuehrung
JPS636647U (zh) * 1986-06-28 1988-01-18
JP2003115248A (ja) * 2001-10-01 2003-04-18 Tyco Electronics Ec Kk 電磁継電器
JP2009034913A (ja) * 2007-08-02 2009-02-19 Nakan Corp フレキソ印刷版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薄膜および液晶表示素子の製造方法
JP2011007306A (ja) * 2009-06-29 2011-01-13 Tokyo Electric Power Co Inc:The 配管の補修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57612A (zh) * 2015-06-19 2016-12-28 富士通电子零件有限公司 电磁继电器
CN106257612B (zh) * 2015-06-19 2019-10-08 富士通电子零件有限公司 电磁继电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015081B2 (ja) 2016-10-26
JP2013218885A (ja) 2013-10-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150486U (zh) 电磁继电器
CN101283428B (zh) 继电器
EP1923898A1 (en) Opening/closing device
JP5880233B2 (ja) 電磁継電器
CN103339706A (zh) 电磁继电器
FR2847380A1 (fr) Actionneur, procede pour sa fabrication et coupe-circuit equipe de l'actionneur.
CN101283429B (zh) 继电器
CN101136291A (zh) 静音型电磁继电器
EP0720194B1 (en) Electromagnetic relay
CN104885183B (zh) 触点端子的组装构造以及具备其的电磁继电器
CN103282994A (zh) 电磁继电器及磁簧开关安装结构
CN107851540B (zh) 电磁继电器
CN203192696U (zh) 电磁继电器
CN104620348A (zh) 触点装置
CN203218185U (zh) 线圈端子
JP6019683B2 (ja) 電子機器のシール構造
CN203787355U (zh) 电子设备的密封结构
CN102800528A (zh) 电磁继电器
CN100361252C (zh) 一种电磁继电器的线圈部件
JP6631946B2 (ja) 電磁リレー
JP5525672B2 (ja) 電磁リレーのヨークの構造
CN215377336U (zh) 一种保护型继电器
JP6646821B2 (ja) 電磁リレー
JP3548749B2 (ja) 電磁継電器
JPS63231830A (ja) 電磁継電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