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805747U - 座椅靠背联动型搁脚凳装置及具备它的交通工具用座椅 - Google Patents

座椅靠背联动型搁脚凳装置及具备它的交通工具用座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805747U
CN203805747U CN201420060896.8U CN201420060896U CN203805747U CN 203805747 U CN203805747 U CN 203805747U CN 201420060896 U CN201420060896 U CN 201420060896U CN 203805747 U CN203805747 U CN 2038057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t
stool
pivot link
state
par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060896.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永安秀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Boshoku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Boshoku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Boshoku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Boshoku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8057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805747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 Chairs For Special Purposes, Such As Reclining Chai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座椅靠背联动型搁脚凳装置及具备它的交通工具用座椅,座椅靠背联动型搁脚凳装置具备连接销部件(42)和拉伸弹簧(56Ab),该连接销部件(42)连结滑动部位(24Ba)和连杆部件A(28)而使两者的运动互相传递,连接销部件(42)固定成沿连杆部件A(28)的连杆长度方向移动自如,该拉伸弹簧(56Ab)在搁脚凳(14)处于收纳位置时使连接销部件(42)向连杆部件A(28)的转动中心相反侧移动。

Description

座椅靠背联动型搁脚凳装置及具备它的交通工具用座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电车、飞机等交通工具用的座椅,特别涉及一种使在交通工具用座椅的座垫的前方设置的搁脚凳与座椅靠背的角度调整联动地相对于座垫在展开位置与收纳位置之间移动的座椅靠背联动型搁脚凳装置。
背景技术
所述交通工具用座椅的座椅靠背联动型搁脚凳装置已被开发(参照下述日本实开平3-45748)。该座椅靠背联动型搁脚凳装置构成为如下:为了采取舒适姿势,将座椅靠背从适于就座的通常使用位置向后方放倒时,搁脚凳通过连杆机构从收纳位置向展开位置移动。在这种情况下,在收纳位置时搁脚凳收纳于座垫前方下部的预先确定的位置,在展开位置时搁脚凳在座垫前方的规定位置从下方对就座乘员的脚部进行支承而使乘员易于采取舒适姿势。
实用新型内容
在上述日本实开平3-45748的座椅靠背联动型搁脚凳装置中,为了将伴随于座椅靠背的角度调整而相对于座垫沿前后方向动作的前后移动部件的移动转换为搁脚凳的转动运动,经由转动连杆将前后移动部件和搁脚凳连结。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使转动连杆相对于前后移动部件的移动较大地转动,将转动连杆与前后移动部件的连结点设为与转动连杆的转动中心接近的一侧,将转动连杆与搁脚凳的连结点设为从转动连杆的转动中心远离的一侧。因此,存在如下问题:为了通过前后移动部件使转动连杆转动而需要较大的力,其结果是,座椅靠背的后倾需要较大的力。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通过延长利用前后移动部件使转动连杆转动时的力臂而减轻使搁脚凳联动的座椅靠背的后倾所需的操作力的座椅靠背联动型搁脚凳装置及具备该装置的交通工具用座椅。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式的座椅靠背联动型搁脚凳装置用于交通工具用座椅,该交通工具用座椅能够相对于座垫调整座椅靠背的角度,并包括搁脚凳,该搁脚凳设置于座垫的前方,能够在座垫下的收纳位置与展开在座垫前方的展开位置之间移动,所述座椅靠背联动型搁脚凳装置包括:底座部件;前后移动部件,与座椅靠背的角度调整对应地沿前后方向移动;转动连杆,转动自如地固定于所述底座部件,与所述座椅靠背的角度调整对应地通过所述前后移动部件而转动,并连结成将该转动传递给所述搁脚凳;连结体,连结所述前后移动部件和所述转动连杆而使两者的运动互相传递,并固定成沿所述转动连杆的连杆长度方向移动自如;及移动单元,在所述座椅靠背处于通常使用位置且所述搁脚凳处于收纳位置时,使所述连结体向所述转动连杆的转动中心相反侧移动。根据上述第一方式,在座椅靠背处于通常使用位置且搁脚凳处于收纳位置时,连结体向转动连杆的转动中心相反侧移动,因此将前后移动部件的移动传递给转动连杆的连结体从转动连杆的转动中心分离,与连结体处于与转动连杆的转动中心接近的一侧的情况相比,通过前后移动部件使转动连杆转动的力较小。因此,能够减轻使搁脚凳联动的座椅靠背的后倾所需的操作力。
在上述第一方式中,也可以还具备施力单元(14B),所述转动连杆包括移动部件,所述移动部件设置在将所述转动连杆的转动传递给所述搁脚凳的路径中,并与所述施力单元结合,所述搁脚凳由所述施力单元始终向展开侧施力。根据上述结构,在搁脚凳从收纳位置处于展开位置侧的状态下,将转动连杆的转动传递给搁脚凳的路径中的移动部件被向展开侧施力,因此在搁脚凳处于展开位置的状态下,在设连结体能够相对于转动连杆移动且减弱从上按压搁脚凳的力时,能够通过对于移动部件的作用力而进行移动以使搁脚凳的展开角度增加。其结果是,在舒适姿势下的搁脚凳的展开角度不足的情况下,能够通过对从上按压搁脚凳的力进行调整而调整搁脚凳的展开角度。另外,增加搁脚凳的展开角度时,连结体向与转动连杆的转动中心接近的一侧移动,因此在座椅靠背处于比通常使用位置后倾的位置且搁脚凳处于展开位置的状态下,施加在搁脚凳上的力被放大并传递给前后移动部件。因此,能够减轻通过由脚部压下搁脚凳而使处于后倾的位置的座椅靠背向通常使用位置返回时的操作力。另一方面,在搁脚凳处于收纳位置的状态下,移动部件没有由施力单元施力,因此在收纳位置中连结体通过所述移动单元而进行移动时,能够避免给该移动带来影响。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式的交通工具用座椅能够相对于座垫调整座椅靠背的角度,包括:搁脚凳,设置于座垫的前方,能够在座垫下的收纳位置与展开在座垫前方的展开位置之间移动;及座椅靠背联动型搁脚凳装置,所述座椅靠背联动型搁脚凳装置包括:底座部件;前后移动部件,与座椅靠背的角度调整对应地沿前后方向移动;转动连杆,转动自如地固定于所述底座部件,与所述座椅靠背的角度调整对应地通过所述前后移动部件而转动,并连结成将该转动传递给所述搁脚凳;连结体,连结所述前后移动部件和所述转动连杆而使两者的运动互相传递,并固定成沿所述转动连杆的连杆长度方向移动自如;及移动单元,在所述座椅靠背处于通常使用位置且所述搁脚凳处于收纳位置时,使所述连结体向所述转动连杆的转动中心相反侧移动。
在上述第二方式中,也可以为如下:所述座椅靠背联动型搁脚凳装置包括施力单元,所述转动连杆包括移动部件,所述移动部件设置在将所述转动连杆的转动传递给所述搁脚凳的路径中,并与所述施力单元结合,所述搁脚凳由所述施力单元始终向展开侧施力。通过上述第二方式,能够获得与上述第一方式同样的效果。
附图说明
以下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特征、优点以及技术上和工业上的意义,附图中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其中: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椅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2表示上述实施方式的座椅靠背与搁脚凳的联动动作机构的示意图,是搁脚凳处于收纳位置状态时的侧视图;
图3是与图2同样的示意图,是搁脚凳处于展开位置状态时的侧视图;
图4表示图3的示意图中的前端部,是表示通过连杆连结结构对搁脚凳的展开位置进行调整时的动作变化的说明图;
图5表示图2的示意图中的前端部,是搁脚凳的收纳位置状态下的动作状态的说明图;
图6是表示在将上述实施方式具体化的实施例中将座椅靠背后倾至规定角度后的状态的座垫前端部周围的说明图;
图7是表示在上述实施例中使座椅靠背返回至通常使用位置后的状态的与图6同样的说明图;
图8是表示与图7同样地使座椅靠背返回至通常使用位置且连结体移动至下方后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9是表示在上述实施例中将座椅靠背后倾至超过规定角度的角度后的状态的与图6同样的说明图;
图10是表示在与图9同样地将座椅靠背后倾至超过规定角度的角度的位置通过锁定机构锁定后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11是表示在上述实施例中调整了搁脚凳的展开角度后的状态的与图6同样的说明图;
图12是将上述实施例的锁定机构周围的结构抽出表示的放大说明图;
图13是在上述实施例中用于说明连结体的移动状态的说明图;
图14A是齿轮的啮合位置处的图12的A-A线放大剖视图;
图14B是齿轮的啮合解除位置处的图12的A-A线放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图5表示作为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椅10的结构。如图1所示,该车辆用座椅10形成为在具备三排座椅的车辆的第二排配置的所谓的单人用的队长座椅的结构,具备作为就座乘员的靠背的座椅靠背16和作为就座部的座垫18。在上述座垫18的前部配置有就座乘员能够用于搁脚的搁脚凳14。此外,在本说明书中,除了特别说明的情况以外,关于前后方向,将以座椅靠背16为靠背就座于座垫18的乘员所朝向的正面方向设为前,将其相反方向设为后,将该乘员的左右方向设为左右方向,同样将该乘员的上下方向设为上下方向。在图1中,用实线和假想线表示位置变化状态。实线位置状态表示通常的就座状态的通常使用位置状态,假想线位置状态表示舒适姿势位置状态。
在实线所示的座椅靠背16处于用作靠背的立起的通常使用位置状态时,该搁脚凳14处于叠入座垫18的前下部的收纳位置状态。如假想线所示,通过将座椅靠背16从上述通常使用位置倾倒至作为舒适姿势的后倾位置,上述搁脚凳14与该动作联动地切换至能够用于搁脚的朝上立起的展开位置状态。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假想线所示的位置状态下,能够进行使仅搁脚凳14的展开状态的位置变化成任意的位置的调整。而且,无论在位置调整后的搁脚凳14的哪个展开位置状态下,都能够与可将座椅靠背16从上述后倾位置向通常的立起的位置立起的动作联动而使搁脚凳14向收纳位置状态返回动作。在再次通过与座椅靠背16的联动动作而使搁脚凳14从返回至该收纳位置后的状态成为展开位置状态时,搁脚凳14处于与返回之前相同的展开位置,所谓的记忆功能发生作用。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椅10能够与座椅靠背16的动作联动地使搁脚凳14进行收纳展开动作,并且能够将联动地成为展开状态后的搁脚凳14的该位置状态调整至任意的位置,而且,能够在该调整后的位置状态下直接与座椅靠背16联动地使搁脚凳14向收纳位置状态返回动作,而且,所谓的记忆功能发生作用而能够实现在搁脚凳再次向展开位置联动动作时使搁脚凳处于与返回之前的位置相同的展开位置等搁脚凳14的使用性能的提高。
以下,详细地说明上述车辆用座椅10的各部的结构。如图1所示,车辆用座椅10如前述那样具有由座椅靠背16和座垫18构成的座椅主体12,并在座垫18的前下部配置有搁脚凳14。搁脚凳14配置成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轴支承于座垫18以能够采取实线所示的收纳位置和假想线所示的展开位置。在座椅靠背16的上部以能够沿上下方向升降移动的方式配置有对就座乘员的头部进行支承的头枕20。在座椅主体12的左右两侧部配置有从地板上立起成立壁状的侧壁22,座椅主体12连结并支承于在这些侧壁22内设置的后述的座垫框架24的底座框架24A。该底座框架24A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底座部件的例示。此外,在车辆的地板上设置的车辆用座椅10经由省略了图示的滑轨而设置于地板,并能够沿前后方向滑动移动。滑轨可以使用日本特开2010-221935等文献中公开的公知的结构。此外,上述的两侧的各侧壁22设定它们的上表面部作为就座乘员能够用作扶手的扶手22A。
图1所示的座椅靠背16相对于座垫18的从实线位置向假想线位置的后倾动作通过在座垫18与座椅靠背16的连结部设置的省略了图示的调角器而进行。此外,调角器的基本结构可以使用日本特开2011-116303等文献中公开的结构,其具体的说明省略。调角器具备锁定结构,该锁定结构通过在侧壁22等的侧面设置的未图示的倾角调节杆的提拉操作而进行解除。对于该倾角调节杆也始终向使调角器为锁定状态的方向施加有弹簧力,因此通过解除倾角调节杆的提拉操作而将调角器保持于将座椅靠背16设定为锁定状态的位置状态。
接着,基于图2~图5,说明座椅靠背16与搁脚凳14的联动动作结构。这些各图的图示状态示意性地表示从侧面观察车辆用座椅10时的结构。图2和图5表示座椅靠背16处于通常的立起的位置状态且搁脚凳14处于收纳位置状态的联动位置关系。图3表示座椅靠背16后倾而处于舒适姿势位置状态且搁脚凳14处于展开位置状态的联动位置关系。图4表示在图3的规定的联动位置状态下仅对搁脚凳14的展开位置状态进行调整时的动作状态。首先,基于图2进行说明。配置于座垫18的座垫框架24由底座框架24A和滑动框架24B构成。该底座框架24A和滑动框架24B沿就座方向配置,且并行地排列。在图2观察,滑动框架24B相对于底座框架24A配置成能够沿前后方向移动。因此,在底座框架24A沿前后方向形成有长孔形状的导向孔50,在滑动框架24B一体地设有滑动销52,滑动销52与导向孔50卡合而进行滑动,从而限制并引导滑动框架24B的前后移动。滑动框架24B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前后移动部件的例示。滑动框架24B的后端部(图2中观察为右端部)以能够旋转的方式与座椅靠背16的侧框架16A的下端部销结合48。座椅靠背16的侧框架16A轴支承结合46于底座框架24A的后方部向上方延伸设置而成的突设部位24Aa,座椅靠背16以该轴支承结合46部位为中心沿前后方向倾斜。因此,座椅靠背16的轴支承结合46部位的上方部向舒适姿势状态的后方倾斜时,该运动通过销结合48而作为向前方向的滑动移动传递给滑动框架24B。相反地,座椅靠背16从舒适姿势状态的后方倾斜位置向前方倾斜的运动作为向后方向的滑动移动传递给滑动框架24B。此外,虽省略了图示,但上述的调角器配备于座椅靠背16的侧框架16A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轴支承于底座框架24A的突设部位24Aa的部位46。滑动框架24B的前端部(图2中观察为左端部)与搁脚凳14的支架部件14A的一端轴支承结合44,搁脚凳14为在能够以该轴支承结合44为中心进行转动的状态下配置于座垫18的前下部位置的状态。因此,搁脚凳14也伴随于前述的滑动框架24B的前后移动而一起前后移动。此外,关于搁脚凳14,图2所示的向下方垂下的位置状态为收纳位置状态,处于收纳于座垫18的前下部的状态。展开状态是图3所示的状态,是搁脚凳14的另一端部转动至上方的位置状态。底座框架24A经由省略了图示的滑轨以能够滑动移动的方式设置于地板。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车辆用座椅整体以能够前后移动的方式设置于地板。此外,构成座垫18的座部的座垫衬垫载置于滑动框架24B。因此,座垫18的上表面的就座面与滑动框架24B处于一体状态,并伴随于滑动框架24B的移动一起沿前后方向移动。因此,伴随于座椅靠背16向后方的倾斜,滑动框架24B向前方向移动,座垫18的就座面也向前方向移动。
底座框架24A的前端部(图2中观察为左端部)位置与搁脚凳14之间由第一连杆部件26(是本实用新型的转动连杆的例示)连结。关于第一连杆部件26,通过销结合34将两根细长板状的连杆部件A28、连杆部件B30(是本实用新型的移动部件的例示)连结。连杆部件A28的一端通过销结合32以能够相对转动的方式连结于底座框架24A的前端部,另一端同样地通过销结合34以能够相对转动的方式与连杆部件B30的一端连结。在图2中观察,连杆部件B30的另一端通过销结合36以能够相对转动的方式连结于搁脚凳14的支架部件14A的大致中央位置。在图2中观察,滑动框架24B的前端部形成有向下方一体地延伸设置形成的滑动部位24Ba,第一连杆部件26的连杆部件A28以面重合位置状态的重复的位置状态配置于该滑动部位24Ba。在以该重复的位置状态配置的滑动部位24Ba和连杆部件A28分别以直线形状形成有长孔形状的导向孔38、40。而且,各个导向孔38、40的配置关系以在搁脚凳14呈图2所示的收纳位置状态时形成各个导向孔38、40的轴线X1、X2一致的配置关系的方式配置并连结各部件。此外,形成于滑动部位24Ba的导向孔40的轴线为X1,形成于连杆部件A28的导向孔38的轴线为X2。在上述各导向孔38、40连通并卡合有共用的连接销部件42(是本实用新型的连结体的例示)。该连接销部件42能够相对于各个导向孔38、40滑动移动,能够通过改变该连接销部件42相对于导向孔38、40的相对位置关系来改变搁脚凳14的展开角度。此外,在连接销部件42与滑动部位24Ba之间设有对连接销部件42相对于导向孔40的卡合位置状态进行固定的锁定机构(详细在后面叙述)。
接着,基于图2~图5,说明上述的座椅靠背16与搁脚凳14的联动动作结构中的联动动作。图2的状态是图1所示的车辆用座椅10处于实线所示的通常的就座姿势即通常使用位置状态的情况,是座椅靠背16处于立起的状态且搁脚凳14处于收纳于座垫18的前下部的收纳位置状态的情况。在该状态下,座椅靠背16的侧框架16A在轴支承结合46于底座框架24A的突设部位24Aa的状态下处于立起状态,使在侧框架16A的下端销结合48的滑动框架24B相对于底座框架24A相对地为后方位置。在这两者24A、24B的位置状态下,在图2中观察,设置于滑动框架24B的滑动销52与设置于底座框架24A的导向孔50的卡合关系处于滑动销52卡合于导向孔50的后方部的状态。滑动框架24B的上述动作位置状态传递给在滑动框架24B的前端轴支承结合44的搁脚凳14。搁脚凳14的位置控制由在搁脚凳14与底座框架24A的前端部之间构成的第一连杆部件26控制而进行。第一连杆部件26的连杆部件A28销结合32于底座框架24A的前端部而能够转动。而且,由于通过锁定机构(未图示)固定于滑动框架24B的滑动部位24Ba的连接销部件42以能够沿导向孔38的轴线X2方向滑动移动的方式与设置于连杆部件A28的导向孔38卡合,因此该转动伴随于滑动部位24Ba的前后方向的移动而进行。在图2所示的状态下,滑动部位24Ba即滑动框架24B处于最后方位置,因此连杆部件A28的另一端的下端也处于最后方位置。该位置状态经由销结合34的连杆部件B30传递给销结合36的搁脚凳14的支架部件14A,使搁脚凳14为收纳位置状态。
接着,从图1所示的实线表示的座椅靠背16的立起位置状态向假想线表示的座椅靠背16向后方倾斜且搁脚凳14向上方展开的状态的舒适姿势状态的移动动作如下进行。图3表示舒适姿势状态的动作状态。伴随于座椅靠背16向后方的倾斜,座椅靠背16的侧框架16A以轴支承结合46为转动轴顺时针转动,使在座椅靠背16的侧框架16A的下端销结合48的滑动框架24B向前方滑动移动。即,滑动框架24B相对于底座框架24A相对地向前方滑动移动。在这两者24A、24B的位置状态下,在图3中观察,设置于滑动框架24B的滑动销52与设置于底座框架24A的导向孔50的卡合关系处于滑动销52卡合于导向孔50的前端的状态。伴随于图3所示的滑动框架24B向前方的移动,与滑动框架24B一体形成的滑动部位24Ba也向前方移动。伴随于此,在图3中观察,固定于滑动部位24Ba的连接销部件42使连杆部件A28以与底座框架24A的前端销结合32的部位为转动轴顺时针转动,使连杆部件A28的另一端的下端向前方移动。该连杆部件A28的下端的运动经由销结合34、36的连杆部件B30传递给搁脚凳14的支架部件14A,而使搁脚凳14以轴支承结合44于滑动框架24B的部位为转动轴顺时针转动,形成向上方展开的状态。此时,搁脚凳14的轴支承结合44部位也向前方移动,因此搁脚凳14自身也向前方移动,同时进行搁脚凳14的展开动作。该搁脚凳14的展开转动时的连杆部件A28的以销结合32为转动轴的转动通过伴随于连接销部件42的前方移动而连接销部件42在连杆部件A28的导向孔38内向连杆部件A28的下端方向滑动移动来进行。如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进行座椅靠背16与搁脚凳14的联动动作,进行从图2所示的通常的姿势状态向图3所示的舒适姿势状态的动作。此外,从图3所示的舒适姿势状态向图2所示的通常的姿势状态的动作通过与上述相反的动作而进行。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图3所示的伴随于座椅靠背16向后方的倾斜而搁脚凳14通过联动动作进行展开转动后的舒适姿势状态下,能够不使座椅靠背16的姿势状态变化而仅将搁脚凳14的展开角度状态调整成与就座者的喜好对应的任意的角度。即,能够使座椅靠背与搁脚凳联动动作并调整该联动动作中的座椅靠背与搁脚凳的相对位置关系。以下,利用图4说明该动作。搁脚凳14的图4的实线所示的展开角度位置设为预先通过与座椅靠背16的联动动作而进行展开转动后的位置Y1。使该位置Y1向假想线所示的Y2、Y3转动变化而进行位置调整的情况能够通过解除基于锁定机构(未图示)的连接销部件42相对于滑动部位24Ba的固定而连接销部件42在形成于滑动部位24Ba的导向孔40内滑动移动来进行。现在,向Y2的转动位置调整搁脚凳14时,将连接销部件42从滑动部位24Ba的固定解除而使连接销部件42从t1的位置向t2的位置滑动移动并再次固定于滑动部位24Ba。另外,向Y3的转动位置调整时,同样地通过使连接销部件42相对于滑动部位24Ba的固定位置从导向孔40的t1的位置向t3的位置移动而进行。此时,伴随于搁脚凳14的转动位置的变化,连接销部件42相对于连杆部件A28的导向孔38的卡合位置状态也滑动变化。即使如此使连接销部件42相对于滑动部位24Ba的位置变化而使搁脚凳14的展开角度变化,在使座椅靠背16向通常的姿势位置返回且搁脚凳14向收纳位置返回的状态下,搁脚凳14的位置也与连接销部件42的位置无关地不发生改变,处于收纳位置。将该情况表示于图5。即使如上述那样连接销部件42的位置变化为t1、t2、t3,在搁脚凳14的收纳位置中,供连接销部件42滑动移动的滑动部位24Ba的导向孔40与连杆部件A28的导向孔38都成为重叠的位置,因此连杆部件A28的位置与连接销部件42的位置无关地不发生改变。
在以上的图2~5中,通过示意图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以下,基于图6~14,说明将所述实施方式具体化的实施例。此外,在图6~11中,仅表示了各部件的平面上的布局,忽视立体的位置关系而图示。图6表示与图3大致同样地使座椅靠背从通常使用位置向后方倾斜规定角度(例如,躯干角度=40度)时的搁脚凳动作部周围即座垫前端部周围的结构。在图2~5的说明中,连接销部件42卡合于滑动部位24Ba的导向孔40,但在图6中,连接销部件42支承于滑块24Bd,滑块24Bd能够沿滑动部位24Ba的导轨24Bc滑动。在此,导轨24Bc设成与图2~5中的导向孔40对应。另外,如图12放大所示,连接销部件42还支承于连结连杆56B,连结连杆56B以转动自如的方式结合于棘轮56A的前端。在图6、12中表示了在图2~5中省略了图示的锁定机构54。另外,与锁定机构54相邻地设有记忆机构56。图12的棘轮56A是记忆机构56的一部分,锁定机构54对记忆机构56的棘轮56A的位置进行锁定,从而经由连结连杆56B对连接销部件42的位置进行锁定。
如图12所示,锁定机构54通过组合线缆连杆54B、驱动连杆54D、止动连杆54C、及锁定板54E而构成。线缆连杆54B连结于对搁脚凳的展开角度进行调整时操作的线缆(未图示)及来自对座椅靠背的倾斜位置进行调整时操作的倾角调节杆(未图示)的线缆(未图示),以能够以与驱动连杆54D的结合轴54Ba为中心进行转动的方式结合于滑动部位24Ba。驱动连杆54D经由结合轴54Ba一体地结合于线缆连杆54B,线缆连杆54B转动时,驱动连杆54D也一体地转动。驱动连杆54D构成为三角形状,在三角形状的一个顶点设有结合轴54Ba,在其他两个各顶点分别经由连结销54Da、54Db而分别以相对转动自如的方式连结有止动连杆54C、锁定板54E。止动连杆54C以能够以设置于止动连杆54C的端部的转动轴54Ca为中心进行转动的方式固定于滑动部位24Ba,锁定板54E构成为三角形状,三角形状的一个顶点连结于连结销54Db,其他两个各顶点的一方以能够以转动轴54Ea为中心进行转动的方式固定于滑动部位24Ba,另外,另一方具备锁定销54Eb。连结销54Da、54Db、锁定销54Eb、及结合轴54Ba分别由导向孔25A、25B、25C、及25D限制移动范围。结合轴54Ba仅进行转动即可,理论上没有导向孔25D也可以,但作为用于各连结销54Da、54Db、及锁定销54Eb在导向孔25A、25B、及25C内顺畅地进行移动的晃动吸收部分而设有导向孔25D。图12表示为了对搁脚凳的展开角度进行调整而拉紧线缆(未图示)且线缆连杆54B如实线所示那样转动时的连结销54Da、54Db、锁定销54Eb、及结合轴54Ba的位置,在解除线缆的操作而线缆连杆54B从转动状态返回且处于假想线所示的位置时,连结销54Da、54Db、锁定销54Eb、及结合轴54Ba在导向孔25A、25B、25C、及25D内分别向与图12所示的位置相反的一侧移动。此外,导向孔25A、25B、25C、及25D设置于以覆盖滑动部位24Ba整体的方式设置的罩(未图示)。
如图12那样,在搁脚凳14处于收纳位置的状态下,锁定解除托架54A的前端处于与连结销54Da抵接的位置。此时,即使在解除线缆的操作而线缆连杆54B处于假想线所示的位置的情况下,也由锁定解除托架54A推压连结销54Da,从而线缆连杆54B经由驱动连杆54D进行转动而成为实线所示的位置。因此,在搁脚凳14处于收纳位置时,锁定机构54与线缆的操作无关地强制性地呈锁定解除状态。虽然省略了图示,但锁定解除托架54A固定于底座框架24A(参照图2),位置与座椅靠背的倾斜位置无关地不发生变化。关于图12的状态,锁定机构54的锁定销54Eb没有与记忆机构56的棘轮56A的齿轮部56Aa啮合。因此,锁定机构54没有锁定记忆机构56的棘轮56A的位置。在解除线缆的操作或搁脚凳14处于展开位置的状态下,线缆连杆54B成为假想线所示的位置,各连杆54D、54C及锁定板54E分别进行转动,锁定机构54的锁定销54Eb与记忆机构56的棘轮56A的齿轮部56Aa啮合,锁定机构54对记忆机构56的棘轮56A的位置进行锁定。其结果是,连接销部件42相对于滑动部位24Ba的位置被锁定。
图7表示将座椅靠背设为通常使用位置时的状态。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为了容易理解也参照图12、13。此时,搁脚凳14处于收纳位置,如上述那样锁定机构54没有锁定记忆机构56的棘轮56A的位置。另外,处于如下状态:连杆部件A28的导向孔38与滑动部位24Ba的导轨24Bc平行,连接销部件42基于导向孔38的移动路径与连接销部件42基于导轨24Bc的移动路径一致。另一方面,在棘轮56A与底座框架24A(参照图2)之间架设有拉伸弹簧56Ab(是本实用新型的移动单元的例示)。因此,棘轮56A通过拉伸弹簧56Ab的拉伸力而以转动轴56Ac为中心向逆时针方向被施力。其结果是,在如图7那样座椅靠背处于通常使用位置且搁脚凳14处于收纳位置时,连接销部件42通过拉伸弹簧56Ab的拉伸力而从图7、12的位置向图8、13的位置移动。如此,连接销部件42向从连杆部件A28的导向孔38的销结合32分离的位置移动时,为了通过连接销部件42使连杆部件A28转动而所需的转矩变小。原因是因为连杆部件A28转动时的力臂变长。因此,能够减小从如图8那样座椅靠背处于通常使用位置且搁脚凳14处于收纳位置的状态使座椅靠背后倾且使搁脚凳14朝向展开位置移动时的操作力。
图9表示使座椅靠背超过上述的规定角度而较大地后倾(例如,躯干角度=51度)的状态。此时,如上所述,通过滑动框架24B(参照图3)及滑动部位24Ba向前方的移动,连杆部件A28经由连接销部件42向顺时针方向转动,搁脚凳14经由连杆部件B30向前方展开。另外,与如图7、8那样搁脚凳14处于收纳位置时相比,搁脚凳14的支架部件14A在图9中将搁脚凳14向前方送出。这是因为在支架部件14A内具备响应于搁脚凳14的展开角度变大而将搁脚凳14向前方送出的机构。此外,在图9中呈连接销部件42位于滑动部位24Ba的上端部的状态。图10表示在与图9同样地使座椅靠背较大地后倾的状态下停止了使座椅靠背后倾的操作的状态。此时,为了使座椅靠背后倾而操作的倾角调节杆(未图示)的操作被解除,锁定机构54的锁定销54Eb与记忆机构56的棘轮56A的齿轮部56Aa啮合,锁定机构54对记忆机构56的棘轮56A的位置进行锁定。
图11表示在与图10同样地使座椅靠背较大地后倾的状态下不变更座椅靠背的倾斜位置而仅调整了搁脚凳14的角度的状态。此外,在图11中简化表示了记忆机构56的结构。如此,在对搁脚凳14的角度进行调整时,在如上述那样操作用于操作锁定机构54的线缆(未图示)而解除锁定机构54的锁定的状态下,任意地进行对搁脚凳14的角度的调整。搁脚凳14的角度调整能够通过调整由放在搁脚凳14上的脚部施加在搁脚凳14上的重力来进行。在搁脚凳14的转动中心即轴支承结合44部位与连杆部件B30之间架设有拉伸弹簧14B(是本实用新型的施力单元的例示),搁脚凳14通过拉伸弹簧14B的拉伸力从收纳位置朝向展开位置被施力。如基于图7说明的那样,在棘轮56A与底座框架24A(参照图2)之间架设有拉伸弹簧56Ab。棘轮56A通过拉伸弹簧56Ab的拉伸力以转动轴56Ac为中心向逆时针方向被施力。在此,拉伸弹簧14B设定成拉伸力大于拉伸弹簧56Ab。其结果是,在解除锁定机构54的锁定的状态下,搁脚凳14通过拉伸弹簧14B的拉伸力向增大展开角度的方向被施力。因此,能够通过如上述那样对施加在搁脚凳14上的力进行调整而调整搁脚凳14的展开角度。如此,解除锁定机构54的锁定状态并调整搁脚凳14的角度时,连接销部件42沿导轨24Bc移动,连接销部件42在连杆部件A28的导向孔38内的位置发生变化。即,销结合32与连接销部件42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该距离越短,经由连杆部件B30施加于连杆部件A28的力根据“杠杆”原理而越被放大并传递给连接销部件42。因此,通过增大搁脚凳14的展开角度,能够放大从脚部施加在搁脚凳14上的力并传递给滑动部位24Ba,从而能够减小将座椅靠背从后倾的状态朝向通常使用位置立起时的操作力。此外,在如图7、8那样搁脚凳14处于收纳位置的状态下,由于处于连杆部件A28没有因拉伸弹簧14B的拉伸力而受到转矩或仅受到稍微的转矩的位置关系,因此拉伸弹簧14B不会对搁脚凳14朝向展开位置进行施力。因此,如基于图8说明的那样,在搁脚凳14处于收纳位置时,连接销部件42通过拉伸弹簧56Ab的拉伸力向从销结合32分离的位置移动,但拉伸弹簧14B的拉伸力不会给该移动带来影响。
接着,对记忆机构56进行说明。如图12所示,在棘轮56A的从转动轴56Ac分离的位置沿着以转动轴56Ac为中心的圆弧设有齿轮部56Aa,在齿轮部56Aa的圆弧的外周侧与内周侧这两侧切削有齿轮。外周侧的齿轮如上述那样供锁定机构54的锁定销54Eb啮合,并设有记忆板56F以与内周侧的齿轮啮合。如图14所示,记忆板56F卡合于齿轮部56Aa,能够在如图14A那样齿轮部56Aa的内周侧的齿轮和与该齿轮相向地设置的记忆板56F的齿轮(未图示)啮合的位置及如图14B那样从齿轮部56Aa的内周侧的齿轮分离而解除彼此的齿轮的啮合的位置之间移动。与记忆板56F相邻地设有凸轮56C,记忆板56F通过由凸轮56C推压而向与齿轮部56Aa的内周侧的齿轮啮合的位置移动。记忆板56F在与棘轮56A的转动轴56Ac之间架设有拉伸弹簧56Fa,在没有由凸轮56C推压时,记忆板56F从齿轮部56Aa的内周侧的齿轮分离。在与记忆板56F的两端部对应的位置分别设有止动件56D和导向件56E,止动件56D限制记忆板56F与齿轮部56Aa一起沿其圆弧形状进行移动的范围,导向件56E在记忆板56F与齿轮部56Aa的内周侧的齿轮啮合时允许沿其圆弧形状进行移动,在记忆板56F从齿轮部56Aa的内周侧的齿轮分离时限制沿其圆弧形状进行移动。因此,止动件56D和导向件56E使没有与齿轮部56Aa的内周侧的齿轮啮合的状态的记忆板56F无法沿其圆弧形状向前后任一方向移动,使与齿轮部56Aa的内周侧的齿轮啮合的状态的记忆板56F与棘轮56A的齿轮部56Aa一起沿导向件56E移动,但无法向比止动件56D前方移动。止动件56D和导向件56E形成于上述的滑动部位24Ba的罩(未图示)的内壁。另外,凸轮56C结合于线缆58,为了调整座椅靠背的倾斜位置而操作的倾角调节杆(未图示)被操作时,如图12那样线缆58拉拽凸轮56C而使凸轮56C以凸轮56C的转动轴56Cb为中心进行转动。此时,凸轮56C推压记忆板56F而使记忆板56F向与齿轮部56Aa的内周侧的齿轮啮合的位置移动。若解除倾角调节杆(未图示)的操作,则线缆58返回,凸轮56C被拉伸弹簧56Ca拉拽而进行转动,并解除记忆板56F的推压,记忆板56F从齿轮部56Aa的内周侧的齿轮分离。
接着,说明记忆机构56的作用。在座椅靠背从通常使用位置后倾而搁脚凳14处于展开位置的状态下,操作线缆(未图示)而解除锁定机构54的锁定并如上述那样将搁脚凳14的展开角度调整成任意的角度时,连接销部件42向与搁脚凳14的展开角度对应的位置移动。此时,与连接销部件42连结的棘轮56A也与齿轮部56Aa一起移动。即,齿轮部56Aa沿导向件56E的下表面移动。另一方面,在没有操作倾角调节杆(未图示)的状态下,凸轮56C没有推压记忆板56F,因此即使记忆板56F从与齿轮部56Aa的啮合状态分离,齿轮部56Aa沿导向件56E的下表面移动,记忆板56F也被导向件56E阻止而不会与齿轮部56Aa一起移动。搁脚凳14的展开角度的调整完成而解除线缆(未图示)的操作时,锁定机构54的锁定销54Eb与齿轮部56Aa的外周侧的齿轮啮合,锁定搁脚凳14的展开角度。之后,使座椅靠背返回通常使用位置或变更座椅靠背的后倾角度时,在操作倾角调节杆(未图示)时,拉紧线缆58而凸轮56C进行转动,使记忆板56F为与齿轮部56Aa啮合的位置,因此即使伴随于倾角调节杆的操作而解除锁定机构54的锁定,在棘轮56A与搁脚凳14的展开角度的变化一起移动时,记忆板56F也一体地移动,伴随于座椅靠背的后倾的搁脚凳14的展开角度位置记忆维持上一次调整的位置。如上所述,在使座椅靠背处于通常使用位置且搁脚凳14处于收纳位置时,锁定机构54的锁定被解除,因此连接销部件42沿导向孔38向下方移动,棘轮56A也进行转动而齿轮部56Aa向导向件56E的下部移动。此时,齿轮部56Aa与记忆板56F一起移动,因此如上述那样能够一直记忆调整后的搁脚凳14的展开角度。因此,在该状态下,即使对锁定机构54进行锁定解除操作,搁脚凳的展开角度位置的记忆也不会解除。因此,接着操作倾角调节杆而使座椅靠背后倾,伴随于此,连杆部件A28被连接销部件42推压,搁脚凳14从收纳位置向展开位置移动时,拉伸弹簧14B克服拉伸弹簧56Ab的作用力而如上述那样通过脚部的重力的调整使搁脚凳14展开,将展开角度确定在记忆板56F的端部与止动件56D抵接的位置。该展开角度是如上述那样通过记忆板56F与齿轮部56Aa啮合而记忆的角度,搁脚凳14的展开角度设定为由记忆机构56记忆的角度。此外,搁脚凳14的展开动作在记忆板56F的端部与止动件56D抵接的位置停止,但即使在该状态下座椅靠背的后倾动作也能够继续。
以上,对特定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这些外观、结构,在不变更本实用新型的要点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更、追加、及删除。例如,将转动连杆和前后移动部件连结的连结体的移动单元也可以使用电动机等电移动单元。将转动连杆的转动传递给搁脚凳的路径中的移动部件也可以是转动连杆、连结体、搁脚凳、及将转动连杆与搁脚凳连结的部件中的任一个,施力单元的施力可以对这些移动部件中的任一个进行,也可以对多个移动部件进行。

Claims (4)

1.一种座椅靠背联动型搁脚凳装置,用于交通工具用座椅,所述交通工具用座椅能够相对于座垫调整座椅靠背的角度,并包括搁脚凳,所述搁脚凳设置于座垫的前方,能够在座垫下的收纳位置与展开在座垫前方的展开位置之间移动,
所述座椅靠背联动型搁脚凳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
底座部件(24A);
前后移动部件(24B),与座椅靠背(16)的角度调整对应地沿前后方向移动;
转动连杆(26),转动自如地固定于所述底座部件(24A),与所述座椅靠背(16)的角度调整对应地通过所述前后移动部件(24B)而转动,并连结成将该转动传递给所述搁脚凳(14);
连结体(42),连结所述前后移动部件(24B)和所述转动连杆(26)而使两者的运动互相传递,并固定成沿所述转动连杆(26)的连杆长度方向移动自如;及
移动单元(56Ab),在所述座椅靠背(16)处于通常使用位置且所述搁脚凳(14)处于收纳位置时,使所述连结体(42)向所述转动连杆(26)的转动中心相反侧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靠背联动型搁脚凳装置,其中,
所述座椅靠背联动型搁脚凳装置还具备施力单元(14B),
所述转动连杆(26)包括移动部件(28、30),
所述移动部件(28、30)设置在将所述转动连杆(26)的转动传递给所述搁脚凳(14)的路径中,并与所述施力单元(14B)结合,
所述搁脚凳(14)由所述施力单元(14B)始终向展开侧施力。
3.一种交通工具用座椅,能够相对于座垫调整座椅靠背的角度,其特征在于,具备:
搁脚凳(14),设置于座垫(18)的前方,能够在座垫(18)下的收纳位置与展开在座垫(18)前方的展开位置之间移动;及
座椅靠背联动型搁脚凳装置,
所述座椅靠背联动型搁脚凳装置包括:
底座部件(24A);
前后移动部件(24B),与座椅靠背(16)的角度调整对应地沿前后方向移动;
转动连杆(26),转动自如地固定于所述底座部件(24A),与所述座椅靠背(16)的角度调整对应地通过所述前后移动部件(24B)而转动,并连结成将该转动传递给所述搁脚凳(14);
连结体(42),连结所述前后移动部件(24B)和所述转动连杆(26)而使两者的运动互相传递,并固定成沿所述转动连杆(26)的连杆长度方向移动自如;及
移动单元(56Ab),在所述座椅靠背(16)处于通常使用位置且所述搁脚凳(14)处于收纳位置时,使所述连结体(42)向所述转动连杆(26)的转动中心相反侧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交通工具用座椅,其中,
所述座椅靠背联动型搁脚凳装置包括施力单元(14B),
所述转动连杆(26)包括移动部件(28、30),
所述移动部件(28、30)设置在将所述转动连杆(26)的转动传递给所述搁脚凳(14)的路径中,并与所述施力单元(14B)结合,
所述搁脚凳(14)由所述施力单元(14B)始终向展开侧施力。
CN201420060896.8U 2013-02-12 2014-02-10 座椅靠背联动型搁脚凳装置及具备它的交通工具用座椅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805747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24150 2013-02-12
JP2013024150A JP6056525B2 (ja) 2013-02-12 2013-02-12 シートバック連動式オットマン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805747U true CN203805747U (zh) 2014-09-03

Family

ID=514445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060896.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805747U (zh) 2013-02-12 2014-02-10 座椅靠背联动型搁脚凳装置及具备它的交通工具用座椅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056525B2 (zh)
CN (1) CN203805747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83600A (zh) * 2019-01-29 2020-08-04 B/E航空公司 可展开的填充组件和乘客座椅结构
TWI738969B (zh) * 2017-02-13 2021-09-11 日商小糸電工股份有限公司 座席裝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456570A (en) * 1977-10-14 1979-05-07 Takara Belmont Chair operating mechanism
JPS5950350U (ja) * 1982-09-27 1984-04-03 タカライス工業株式会社 椅子
JPH0382042U (zh) * 1989-12-11 1991-08-21
JPH04133760U (ja) * 1991-05-31 1992-12-11 デルタ工業株式会社 レツグレスト収納機構
JPH11253271A (ja) * 1998-03-10 1999-09-21 Nissan Motor Co Ltd 車両用シート
JP3730405B2 (ja) * 1998-04-27 2006-01-05 東芝テック株式会社 椅子
JPH11313723A (ja) * 1998-05-04 1999-11-16 Tachi S Co Ltd オットマン付リクライニングチェア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38969B (zh) * 2017-02-13 2021-09-11 日商小糸電工股份有限公司 座席裝置
CN111483600A (zh) * 2019-01-29 2020-08-04 B/E航空公司 可展开的填充组件和乘客座椅结构
CN111483600B (zh) * 2019-01-29 2024-03-15 B/E航空公司 可展开的填充组件和乘客座椅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056525B2 (ja) 2017-01-11
JP2014151039A (ja) 2014-08-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698000U (zh) 交通工具用座椅
CN103978913B (zh) 车辆座椅和座椅靠背连动脚凳装置
JP6060826B2 (ja) シートバック連動式オットマン装置
CN101495342B (zh) 车辆座椅装置
CN101896395B (zh) 折叠式婴儿车座椅
CN102476593B (zh) 车辆座椅
CN106794780B (zh) 尤其用于潜降式交通工具座椅或者座椅设备的可自动调节的中间扶手
JP6237467B2 (ja) 乗物用シート
CN203805747U (zh) 座椅靠背联动型搁脚凳装置及具备它的交通工具用座椅
CN204547850U (zh) 车辆用座椅装置
JP2012020595A (ja) 車両用シート
EP1574390B1 (en) Vehicle, in particular a commercial vehicle, with a collapsible front passenger seat
JP5494302B2 (ja) 車両用シートの折り畳み式オットマン装置
JP6146259B2 (ja) シートバック連動式オットマン装置
JP2009023384A (ja) 車両用シート
JP2008030653A (ja) 折畳み式シート
JP2013107445A (ja) 車両用シート
JP6217527B2 (ja) 乗物の運転席
JP6060827B2 (ja) 乗物用シートにおける操作レバー装置
KR101243673B1 (ko) 차량용 팁 업 시트
JP2009035197A (ja) 車両用シート
JP2011073472A (ja) 車両用シート装置
JP2009262800A (ja) 車両用シート
KR20240012114A (ko) 차량용 후석 시트
JP5853865B2 (ja) オットマンを備えた車両用シー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903

Termination date: 2021021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