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761845U - 联合收割机及其收割部驱动结构 - Google Patents

联合收割机及其收割部驱动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761845U
CN203761845U CN201320487196.2U CN201320487196U CN203761845U CN 203761845 U CN203761845 U CN 203761845U CN 201320487196 U CN201320487196 U CN 201320487196U CN 203761845 U CN203761845 U CN 20376184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rvesting
wall portion
frame body
side wall
lateral ou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48719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寺坂贤一
熊取刚
新家卫
永田康弘
田中佑二
水本雅也
绪方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bot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ubot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bota Corp filed Critical Kubota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76184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761845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Outside Dividers And Delivering Mechanisms For Harvesters (AREA)
  • Harvester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联合收割机及其收割部驱动结构,能够减少用于驱动收割装置而设置的收割驱动部受损伤的可能性。所述联合收割机设置有:收割装置(21),其在由收割部的左右两侧的侧壁部划分成的收割作业区域中收割植立茎秆;收割驱动部(K),其位于任一侧侧壁部(14R)的横向外侧,利用从动力部传递来的动力驱动收割装置(21);框架体(105),其位于一侧侧壁部(14R)的横向外侧且覆盖收割驱动部(K)的横向外侧部位以及下侧部位。

Description

联合收割机及其收割部驱动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在机体前部的收割部设置有收割植立茎秆的收割装置的联合收割机。 
背景技术
在这种联合收割机中,在收割部左右两侧的侧壁部中的任意一侧侧壁部的横向外侧,设置有用于驱动收割装置的收割驱动部。以往,配备有这样的收割驱动部的部位的横向外侧构成为,被例如树脂制装饰罩等覆盖(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159466号公报 
在上述现有结构中,收割驱动部设置在收割部的侧壁部,该侧壁部构成支承整个收割部的支承框体的一部分,具有大的支承强度。在例如收割作业中,在田埂、田地的突起部等从机体前方接近的情况下,通过该侧壁部阻挡这样的田埂、田地的突起部等外界物体,从而能够避免收割驱动部损伤。 
然而,例如,伴随着收割作业,在田埂、田地的突出部等从机体横向侧方接近收割驱动部所存在的部位的情况下,上述装饰罩可能不具有充足的强度而容易破损,有可能使田埂、田地的突出部等直接撞到收割驱动部而损伤收割驱动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减少用于驱动收割装置而设置的收割驱动部受损伤的可能性的联合收割机。 
本实用新型的联合收割机的第一特征结构在于,设置有:收割装置,其在由收割部的左右两侧的侧壁部划分成的收割作业区域中收割植立茎秆;收割驱动部,其位于所述左右两侧的侧壁部中的任一侧侧壁部的横向外侧,利用从动力部传递来的动力驱动所述收割装置;框架体,其位于一侧所述侧壁部的横向外侧且覆盖所述收割驱动部的横向外侧部位以及下侧部位。 
根据第一特征结构,在收割部的左右两侧的侧壁部中的设置有收割驱动部一侧的侧壁部的横向外侧部位,设置有覆盖收割驱动部的横向外侧部位以及下侧部位的框架体。 
通过设置这样的框架体,即使在收割作业等中,田埂、田地的突出部等从横侧外侧接近收割驱动部的情况或者从下侧接近收割驱动部的情况的任一种情况下,由于利用框架体进行阻挡,所以也能够避免田埂、田地的突出部等直接接抵于收割驱动部而损伤收割驱动部。 
因此,根据第一特征结构,能够提供一种可以减少用于驱动收割装置而设置的收割驱动部受损伤的可能性的联合收割机。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特征结构在第一特征结构的基础上,在所述框架体上设置有:最突出部,其向横向外侧突出得最大;前侧倾斜引导部,其形成在所述最突出部的机体前部侧,且在俯视时为越靠近机体前侧则越位于机体内侧的倾斜姿态。 
根据第二特征结构,由于框架体具有向横向外侧突出得最大的最突出部,所以在田埂、田地的突出部等从横侧外侧接近的情况下,能够利用该最突出部进行阻挡。由于以位于最突出部的机体前部侧的状态,设置有在俯视时为越靠近机体前侧则越位于机体内侧的倾斜姿态的前侧倾斜引导部,因此,即使当例如机体在田地中前进行驶时,田埂、田地的突出部等从机体横向外侧的前部侧接近框架体的情况下,由于利用前侧倾斜引导部体进行阻挡,所以也能够避免田埂、田地的突出部等直接接抵于收割驱动部而损伤收割驱动部。其结果是,容易更加有效地保护收割驱动部。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特征结构在第二特征结构的基础上,在所述框架体上设置有:最突出部,其向横向外侧突出得最大;后侧倾斜引导部,其形成在所述最突出部的机体后部侧,且在俯视时为越靠近机体后侧则越位于机体内侧的倾斜姿态。 
根据第三特征结构,由于框架体具有向横向外侧突出得最大的最突出部,所以在田埂、田地的突出部等从横侧外侧接近的情况下,能够利用该最突出部进行阻挡。由于以位于最突出部的机体后部侧的状态,设置有在俯视时为越靠近机体后侧则越位于机体内侧的倾斜姿态的后侧倾斜引导部,因此,即使当例如机体在田地中后退行驶时,田埂、田地的突出部等从机体横 向外侧的后部侧接近框架体的情况下,由于利用倾斜姿态的后侧倾斜引导部进行阻挡,所以也能够避免田埂、田地的突出部等直接接抵于收割驱动部而损伤收割驱动部。其结果是,容易更加有效地保护收割驱动部。 
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及第五特征结构在第二、三特征结构的基础上,所述框架体上设置有:底面部,其覆盖所述收割驱动部的下侧部位;下侧倾斜引导部,其以从所述最突出部的下端部与所述底面部相连的方式在正视机体时为越靠近下侧则越位于机体内侧的倾斜姿态。 
根据第四及第五特征结构,即使当机体在田地中行驶时,田埂、田地的突出部等从收割驱动部的下侧接近收割驱动部的情况下,也能够利用覆盖下侧部位的底面部进行阻挡,从而能够保护收割驱动部。另外,田埂、田地的突出部等在从机体横向外侧的下侧的较低位置向斜上方接近的情况下,被下侧倾斜引导部阻挡。其结果是,容易更加有效地保护收割驱动部。 
本实用新型的第六特征结构在第一至第五特征结构的基础上,在所述左右两侧的侧壁部的前端部分别设置有:分禾器,其将植立茎秆分为收割对象茎秆和非收割对象茎秆;导杆,其位于所述框架体的前侧且将所述非收割对象茎秆向所述收割作业区域的横向外侧引导; 
在设置于一侧所述侧壁部的所述导杆上,设置有:倾斜引导部,其从所述分禾器以倾斜状态向横向外方后侧延伸;横向连结部,其从该倾斜引导部的后端部向机体内侧延伸且机体内侧端部固定在一侧所述侧壁部上。 
根据第六特征结构,由于设置在一侧侧壁部上的导杆设置有倾斜引导部和横向连结部,所以支承强度大,即使田埂、田地的突起部等茎秆以外的外界物体接触倾斜引导部,也能够利用横向连结部和固定该横向连结部的一侧侧壁部承受其载荷,难以破损。 
由于在如此支承收割驱动部的一侧侧壁部上设置强度大的导杆,所以该导杆具有保护收割驱动部的功能,容易更加切实地对收割驱动部进行保护。 
本实用新型的第七特征结构在第六特征结构的基础上,所述导杆与所述框架体以使它们的横向外侧前端部在正视机体时处于相同位置的状态而被设置。 
根据第七特征结构,由于导杆的横向外侧前端部与框架体的横向外侧前端部在正视机体时处于相同位置,所以在田埂、田地的突起部等茎秆以外的外界物体从机体横向外侧近接的情况下,前后排列的导杆和框架体在大致同 一时刻与外界物体接触,两者能够通过协同动作来发挥保护收割驱动部的功能,容易更加切实地对收割驱动部进行保护。 
本实用新型的第八特征结构在第六特征结构的基础上,所述导杆与所述框架体以沿前后方向局部重叠的状态而被设置。 
根据第八特征结构,由于导杆与框架体沿前后方向局部重叠,所以在它们重叠的部位,在田埂、田地的突起部等外界物体接触的情况下,导杆与框架体能够同时发挥保护功能,两者容易通过协同动作来发挥保护收割驱动部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第九特征结构在第八特征结构的基础上,所述导杆在位于所述框架体的上侧的状态下,以使它们沿前后方向局部重叠的状态而被设置。 
根据第九特征结构,框架体的支承强度比导杆的支承强度大,而在它们的重叠部位,框架体位于导杆的下侧,因此,在田埂、田地的突起部等外界物体接近的情况下,由于最初支承强度大的框架体进行接抵,所以容易更加有效地发挥保护收割驱动部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第十及第十一特征结构在第一至第九特征结构的基础上,在一侧所述侧壁部的外侧部位设置有装饰罩,该装饰罩覆盖所述收割驱动部以及向该收割驱动部传递动力的传动机构的横向外侧, 
所述框架体以覆盖所述装饰罩的前部的横向外侧部位的状态而被设置。 
根据第十及第十一特征结构,装饰罩用于覆盖收割驱动部和传动机构的横向外侧,该装饰罩的前部的横向外侧部位由框架体覆盖,因此,即使在田埂、田地的突起部等外界物体从机体前部侧接近的情况下,也能够利用框架体防止装饰罩破损,容易维持利用装饰罩覆盖收割驱动部和传动机构的横向外侧的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联合收割机的第十二特征结构在于,设置有:收割装置,其在由收割部的左右两侧的侧壁部划分成的收割作业区域中收割植立茎秆;收割驱动部,其位于所述左右两侧的侧壁部中的任一侧侧壁部的横向外侧,利用从动力部传递来的动力驱动所述收割装置;在所述左右两侧的侧壁部的前端部分别设置有:分禾器,其将植立茎秆分为收割对象茎秆和非收割对象茎秆;导杆,其将所述非收割对象茎秆向所述收割作业区域的横向外侧引导;在设置于一侧所述侧壁部的所述导杆上设置有:倾斜引导部,其从所述分禾 器以倾斜状态向横向外方后侧延伸;横向连结部,其从该倾斜引导部的后端部向机体内侧延伸且机体内侧端部固定在一侧所述侧壁部上。 
本实用新型的第十三特征结构在第十二特征结构的基础上,设置有框架体,该框架体位于一侧所述侧壁部的横向外侧且覆盖所述收割驱动部, 
所述导杆与所述框架体以使它们的横向外侧前端部在正视机体时处于相同位置的状态而被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第十四特征结构在第十三特征结构的基础上,所述导杆与所述框架体以沿前后方向局部重叠的状态而被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第十五特征结构在第十四特征结构的基础上,所述导杆在位于所述框架体的上侧的状态下,以使它们沿前后方向局部重叠的状态而被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第十六特征结构在第十二至第十五特征结构的基础上,在一侧所述侧壁部的外侧部位设置有装饰罩,该装饰罩覆盖所述收割驱动部以及向该收割驱动部传递动力的传动机构的横向外侧, 
所述框架体以覆盖所述装饰罩的前部的横向外侧部位的状态而被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第十七特征结构在于,设置有:推子型的收割装置,其位于收割部的前部;横向的输入轴,其位于所述收割部的后部;旋转转换机构,其将从动力源传递到所述输入轴的转动动力转换成绕前后方向的轴芯的往复转动;前后方向的中转传动轴,其从所述旋转转换机构向前方延伸;连动操作部件,其将该中转传动轴与所述收割装置连动地连结;平衡配重,其设在所述中转传动轴的外周部。 
本实用新型的第十八特征结构在第十七特征结构的基础上,所述平衡配重以沿轴芯方向延伸的状态设置在所述中转传动轴的外周部。 
本实用新型的第十九特征结构在第十八特征结构的基础上,所述平衡配重以横跨所述中转传动轴的靠所述旋转转换机构一侧的端部和靠所述收割装置一侧的端部延伸的状态而被设置。 
附图说明
图1是全喂入联合收割机的整体侧视图。 
图2是全喂入联合收割机的整体俯视图。 
图3是收割输送部的局部剖切侧视图。 
图4是收割部的侧视图。 
图5是旋转轮的俯视图。 
图6是收割部的后视图。 
图7是表示相对于收割部的传动结构的后视图。 
图8是扭矩限制器(トルクリミッター)配设部的纵向截面后视图。 
图9是表示输入轴上的传动机构的纵向截面后视图。 
图10是收割驱动部配设部的主视图。 
图11是收割驱动部配设部的俯视图。 
图12是平衡配重配设部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                动力部 
11                收割部 
14R、14L          侧壁部 
18                分禾器 
19                导杆 
19A               倾斜引导部 
19B               横向连结部 
21                收割装置 
55                传动机构 
103               装饰罩 
105               框架体 
106               最突出部 
107               前侧倾斜引导部 
108               后侧倾斜引导部 
109               底面部 
110               下侧倾斜引导部 
K                 收割驱动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联合收割机的一例的全喂入联合收割机进行说明。 
如图1及图2所示,联合收割机利用收割升降缸体5将作为收割输送装置的收割输送部4绕横向支点驱动升降自如地支承在行驶车体3的前部,所述收割升降缸体5由作为升降用促动器的液压缸构成,所述收割输送部4收割作物并将其向后方输送,所述行驶车体3具有左右一对不能转向的前轮1和左右一对能够转向操作的后轮2。在行驶车体3上设置有:在前部侧由驾驶室6覆盖的搭乘驾驶部7、对由收割输送部4收割到的作物进行脱粒处理的脱粒装置8、储存由该脱粒装置8脱粒处理而获得的谷粒的谷粒箱9、作为动力部的驱动用发动机10等。 
接着,对收割输送部4的结构进行说明。 
收割输送部4具有收割部11和输送装置(フィーダ)12,所述收割部11以规定的收割宽度收割植立的作物,并将收割到的作物聚集到收割宽度方向的中央部,所述输送装置12向机体后方的脱粒装置8输送被收割且被聚集到中央的作物。 
如图2及图3所示,收割部11具有输送台13、左右一对侧壁部14R、14L及框架结构的收割部框架17,所述输送台13承接并输送收割作物,所述左右一对侧壁部14R、14L位于输送台13的左右两侧,所述收割部框架17安装固定有形成用于与输送装置12连结的开口15的后部侧的背面部16。另外,在左右侧壁部14R、14L的前部设置有:将植立茎秆分为收割对象茎秆和非收割对象茎秆的分禾器18;将非收割对象茎秆向收割作业区域的横向外侧引导的导杆19。 
在收割部11,在接近输送台13上方的状态下,向收割宽度方向中间部横向输送并汇集收割到的作物的横向输送绞龙20以横跨左右侧壁部14R、14L而架设的状态设置,并且切断作物茎根的收割装置21沿输送台13的前端设置。另外,在横向输送绞龙20的前部上方部位设置有向后方拨入作为收割对象的作物穗稍侧的旋转轮22。 
横向输送绞龙20在大径的绞龙滚筒23的外周设置有左右一对螺旋叶片24,并且在周向的多个部位设置有棒状的拨入体25,所述螺旋叶片24随着绞龙滚筒23的旋转而向输送装置12的前端部进行横向输送以向横向宽度方向中央侧汇集,所述拨入体25在面向输送装置12前端入口的部位相对于绞龙滚筒23伸出/退回。 
如图3所示,拨入体25以随着绞龙滚筒23的旋转而旋转自如地支承于 支承轴25A,随着绞龙滚筒23的旋转而改变从绞龙滚筒23的外周突出的突出量,所述支承轴25A以位置固定的状态支承在相对于绞龙滚筒23的旋转轴芯偏心的位置。 
如图10及图11所示,收割装置21构成为推子型,将固定刃21A与可动刃21B设置成上下重合的状态,通过驱动可动刃21B沿横向以一定幅度往复滑动,能够切断植立的作物。 
旋转轮22以支承架设在从收割部框架17的基端侧上部向前方延伸的左右一对支承臂26上的状态设置。 
即,如图4及图5所示,在旋转自如地支承于一对支承臂26的前端部的驱动轴27的左右端部,一体旋转自如地设置有在侧视下呈五边形的左右一对旋转轮框架28,拨齿支承部件29被设为横跨该左右一对旋转轮框架28地架设的状态且在五个顶部各设一根的状态,在各拨齿支承部件29上,以沿其长度方向排列的状态安装有多个拨齿30(拨入爪)。 
拨齿30设置有用于保持其姿态的周知结构的姿态保持机构31,从而无论旋转轮22如何旋转都保持从拨齿支承部件29向下方延伸的姿态。 
接着,对该姿态保持机构31简单进行说明。如图4及图5所示,在旋转轮22的一个横向外侧,设置有在从侧面观察机体时呈五边形的辅助旋转体32。随着旋转轮22的旋转,利用从旋转轮22经由连杆33传递来的驱动力使辅助旋转体32围绕与旋转轮22的旋转轴芯P1不同的轴芯P2旋转。各拨齿支承部件29以与连杆33一体转动的状态相对转动自如地支承于旋转轮框架28。形成有将旋转轴芯P1、旋转轴芯P2、连杆33两侧的转动支点彼此相互连结的平行四连杆机构,将各拨齿支承部件29的拨齿30保持在无论旋转轮22如何旋转都从拨齿支承部件29向下方伸出的姿态。 
横跨一对支承臂26的每一个与收割部框架17分别连结有液压缸34,利用该一对液压缸34操作一对支承臂26而使该一对支承臂26绕其后部基端侧的轴芯P3相对于收割部框架17上下摆动,从而升降自如地支承旋转轮22。 
如图5所示,拨齿支承部件29由金属管件构成,利用螺栓35将拨齿30拧紧固定在拨齿支承部件29上,邻接的一对拨齿30由金属弹簧材料一体形成。也就是说,一对拨齿30的头部彼此由连结部36连结成一体,在其连结部36形成有被安装部37,该被安装部37在抵靠在拨齿支承部件29上的状 态下被螺栓固定。 
虽不详细说明,但一对拨齿30以分别经由螺旋形状的盘簧部38连成一串且向下方垂下的方式一体形成。盘簧部38能够通过缩径方向(或者扩径方向)的弹性变形来吸收伴随旋转轮22的旋转驱动而产生的来自植立谷秆、地面等的拨入反作用力所导致的垂下棒状部39的弯曲位移。 
另外,五个拨齿支承部件29各自的多个拨齿30的配置结构全部相同,向拨齿支承部件29安装多个拨齿30而成的五组安装单元全部共用相同的结构。由此,通过使部件相同,实现了成本降低。另外,多个拨齿30在以旋转轮22的左右两侧端部为基准沿收割宽度方向隔开规定间隔排列的状态下设置,从而在左右两侧的端部附近不增大拨齿30的间隙。通过如此地构成,在旋转轮22的左右两侧端部附近,不会发生植立茎秆拨入失败的情况。 
如图3所示,输送装置12在形成为方筒状的输送壳体40内部装备卡止输送式的输送机41。输送机41设置有左右一对环状转动链条43,该左右一对环状转动链条43横跨被支承为绕横向轴芯转动自如的驱动链轮(未图示)与从动轮体42而纵向卷绕。输送杆44以规定间距横跨该左右一对环状转动链条43而横向架设连结,通过驱动环状转动链条43转动,由收割部11横向输送的作物在输送壳体40内被输送杆44拨起输送,从而输送该作物以将其投入脱粒装置8内。 
如图3所示,在输送装置12的输送壳体40的前端部,构成有构成与收割部11连接的连接用开口部45的矩形状连结用周框部46,设置有构成该连结用周框部46的下边框部的下侧框架部47,并且经由与该下侧框架部47连接的方筒状支承部件48连接有收割升降缸体5。 
如图6所示,在与输送装置12连接的收割部11的背面部16,在上下两侧部分别以横跨横向全宽而延伸的状态设置有方管状的框架部件49、50,在该背面部16形成有与输送装置12连接的连接用开口15,并且除该连接用开口15以外的区域由壁部覆盖。在连接用开口15的左右两侧,以沿上下方向横跨上下的框架部件49、50而延伸的状态设置有在俯视时呈大致コ形的立式加强部件51。 
如图3及图6所示,在上部侧的框架部件49的与开口15的上部侧相当的部位,以与框架部件49的棱角部抵靠且焊接固定的状态,设置有由截面形状呈大致L形的板材构成的加强用板体52。该加强用板体52与左右两侧 的立式加强部件51相比延伸设置到稍靠横向外侧的部位。 
接着,对相对于收割部11的传动结构进行说明。 
发动机10的动力从行驶车体3一侧经由沿输送装置12的横向一侧张紧设置的输入用传动链(未图示),如图6所示,使动力供给至沿收割部11的位于输送装置12右侧的背面部16横向架设的输入轴53。 
如图6及图7所示,传动系统被构成为,使供给至输入轴53的动力分别经由绞龙用传动机构54、割刃用传动机构55及旋转轮用传动机构56向横向输送绞龙20、收割装置21及旋转轮22供给。输入轴53沿背面部16且沿车体横向宽度方向延伸,并以与右侧的侧壁部14R相比更向横向外侧突出的状态由轴承部件57转动自如地支承。 
如图4、图7及图8所示,绞龙用传动机构54横跨驱动链轮58和从动链轮60而卷绕绞龙驱动用的环状转动链条61,所述驱动链轮58与输入轴53的轴承部件57相比更靠外侧设置,所述从动链轮60设置在与横向输送绞龙20的绞龙滚筒23一体转动的驱动轴59上。在该绞龙用传动机构54上,设置有在作用设定值以上的扭矩时允许相对转动的扭矩限制器62。 
如图8所示,扭矩限制器62使从动链轮60相对转动自如地外嵌于横向输送绞龙20的驱动轴59,在该从动链轮60与同驱动轴59一体转动的连动部件63之间形成有沿轴芯方向咬合的咬合部64,并具有对从动链轮60向它们咬合的方向推压施力的弹簧65。 
该扭矩限制器62在由于作物在横向输送绞龙20中堵塞等而阻止横向输送绞龙20的旋转,并且设定值以上的扭矩作用于驱动轴59时,克服弹簧65的作用力而使咬合部64空转,从而允许相对转动。 
扭矩限制器62构成为,在发生上述那样的咬合部64的空转时,利用其空转使兼用作设定压力调整用部件的弹簧座部件66转动,从而使设定压力不变化。 
即,在驱动轴59的轴端部形成有螺纹部67,用于对弹簧座部件66进行止动保持的两个螺母68安装于该螺纹部67。形成在驱动轴59上的螺纹部67按如下方式形成螺纹:即使发生上述那样的空转,螺母68也不松动。 
下面加以说明,在上述那样的空转时,因作物堵塞等而使驱动轴59的旋转停止,但是咬合部64空转,使从动链轮60继续旋转。此时,随着从动链轮60的旋转,弹簧65及弹簧座部件66往往跟转。由于这样的跟转,螺 母68也要跟转,但螺纹部67被设为在其跟转时螺母68向轴端侧(图8的右侧)沿螺纹前进的形状。 
因为螺母是以两个排列在一起的状态设置,所以即使发生空转而使位于弹簧座部件66一侧的螺母68要向轴端侧(图8的右侧)以沿螺纹前进的方式转动,螺母68也不会转动,弹簧座部件66也不会在轴心方向上改变位置。 
另外,在弹簧座部件66与形成在驱动轴59上的轴阶梯部69之间,设置有多片间隔调整板(垫片)70,在变更调整扭矩设定压力时,首先,在拆下两个螺母68之后,变更间隔调整板(垫片)70的个数,再次安装两个螺母68并使之向弹簧一侧沿螺纹前进,从而使弹簧座部件66向弹簧一侧移动而拧紧,从而能够变更扭矩限制器62的扭矩设定压力。 
如图4所示,割刃用传动机构55具有旋转转换机构71、前后方向的中转传动轴72和作为连动操作部件的摆动臂73,所述旋转转换机构71将绕输入轴53的横向轴芯的旋转运动转换为绕前后方向轴芯的往复转动,所述中转传动轴72从旋转转换机构71向前方延伸,所述摆动臂73将该中转传动轴72与收割装置21连动地连结。 
如图9所示,旋转转换机构71设置有倾斜头74、倾斜凸台75和轭部件76,所述倾斜头74与输入轴53的端部连结,所述倾斜凸台75以能够绕该倾斜头74的倾斜轴心d转动的方式外嵌于倾斜头部74,所述轭部件76在侧视机体时形成为大致U形,且以跨过倾斜凸台75的状态枢轴支承地连结在该倾斜凸台75的外周部。 
即,以与输入轴53的右侧端部通过花键卡合的状态一体转动自如地外嵌安装有倾斜头74,并且使形成在输入轴53的轴端部的螺纹部77向倾斜头74的外侧突出,将两个螺母78从倾斜头74的外侧拧在该螺纹部77上,从而固定倾斜头74。通过如此地构成,倾斜头74相对于输入轴53被维持在良好的连结状态。 
下面加以说明,向输入轴53传递的动力也向横向输送绞龙20传递,但是该横向输送绞龙20为了消除作物的堵塞而往往需要向通常旋转方向的反方向旋转,存在以反转状态驱动输入轴53的情况。即使如此向反方向旋转,由于花键卡合倾斜头74且拧紧两个螺母78的结构,所以也不发生松动,能够使连结状态维持良好。 
另外,倾斜凸台75以能够绕倾斜轴心d转动的方式公转自如地外嵌安 装在倾斜头74上,利用设置在该倾斜凸台75的外周对角位置的一对支点销79,绕该支点销79的轴心相对转动自如地安装轭部件76。在该轭部件76的背部,一体地连结有前后方向的中转传动轴72。 
通过使输入轴53绕横向轴心旋转,使倾斜凸台75的倾斜轴心d向正反方向进行摆头动作,使与轭部件76连动地连结的中转传动轴72经由支点销79及轭部件76向倾斜凸台75以规定角度往复转动。 
如图4所示,中转传动轴72沿作为一侧侧壁部的右侧的侧壁部14R的外侧面从旋转转换机构71向前方下方延伸,前部侧端部由设置在右侧的侧壁部14R上的轴承装置80转动自如地被支承。摆动臂73以花键嵌合状态一体转动自如地且以沿径向延伸的状态连结在与中转传动轴72的轴承装置80相比更向机体前侧突出的前端部。 
如图10及图11所示,中转连杆81的一端侧枢轴支承地连结在与中转传动轴72的前端连结的摆动臂73的摆动端部,中转连杆81的另一端侧枢轴支承地连结在收割装置21的可动刃21B上。即,摆动臂73与可动刃21B经由中转连杆81连动地连结,通过中转传动轴72的往复转动而以一定行程向左右往复驱动可动刃21B。这样的摆动臂73、中转连杆81等将中转传动轴72与收割装置21连动地联系起来的结构与收割驱动部K对应。 
如图4及图12所示,在中转传动轴72的外周部,以沿轴芯方向延伸的状态设置有平衡配重82。该平衡配重82以横跨中转传动轴72的靠旋转转换机构71一侧的端部和靠收割装置21一侧的端部延伸的状态设置。 
平衡配重82具有多个脚部83和横向延伸设置部84,所述多个脚部83在沿中转传动轴72的轴芯方向间隔开的部位沿中转传动轴72的径向延伸,横向延伸设置部84将这些多个脚部83的径向外侧端部彼此连结。另外,作为脚部83,具有位于平衡配重82的轴芯方向两侧端部的一对端部侧脚部83A和位于该一对端部侧脚部83A彼此的中间部的中间侧脚部83B,中间侧脚部83B沿轴芯方向隔开间隔地设置有多个(在图12所示的例子中为两个)。 
下面说明具体结构,如图12所示,平衡配重82具有两个配重单位体85和将该两个配重单位体85彼此连结的配重连结体86。 
配重单位体85由沿中转传动轴72的径向延伸的一对脚部83和将该一对脚部83的径向外侧端部彼此连结的连结部87构成,这样的配重单位体85以沿中转传动轴72的轴芯方向隔开间隔排列的状态设置有两个。具体而言, 配重单位体85形成为将带板件弯折成大致コ形(有棱角的U形)的形状。 
设置有配重连结体86,该配重连结体86由将两个配重单位体85各自的连结部87彼此通过焊接固定一体地连结的平坦的带板状金属件构成。所述横向延伸设置部84由两个配重单位体85各自的连结部87和配重连结体86形成。 
因此,平衡配重82具有四个脚部83,其中的最后部侧脚部83和最前部侧脚部83与端部侧脚部83A对应,位于它们的中间部的两个脚部83与中间侧脚部83B对应。 
如图12所示,平衡配重82的靠机体后部侧的脚部83连结在中转传动轴72的外周部,并且通过焊接被连结固定成以面接触的状态抵靠在旋转转换机构71的轭部件76的底部的外表面侧的状态。另外,如图9所示,平衡配重82的靠中转传动轴72的径向外侧的端部(横向延伸设置部84的径向外侧端面)以与轭部件76的径向外侧端部相比更位于径向外侧的状态被设置。 
如图12所示,摆动臂73以从中转传动轴72向下侧固定延伸的状态设置,平衡配重82以向中转传动轴72的上侧固定延伸的状态设置。通过如此地构成,能够利用平衡配重82的重量消除基于可动刃21B的驱动而产生的作用于中转传动轴72的惯性力,能够抑制伴随收割装置21的驱动而产生的中转传动轴72的振动。 
接着,对旋转轮用传动机构56进行说明。 
如图4及图7所示,沿着车体横向宽度方向的第一中转轴88以与输入轴53相比更位于上侧的状态设置,而且,沿着车体横向宽度方向的第二中转轴89以与第一中转轴88相比更位于上侧的状态设置。 
第一中转轴88被轴承部件91支承为绕横向转动轴芯旋转自如,所述轴承部件91由固定在右侧的侧壁部14R的后侧部的支承部件90固定支承。横跨设置在输入轴53上的驱动链轮92和设置在第一中转轴84上的从动链轮93而卷绕有第一旋转轮用环状转动链条94。 
第二中转轴89以在同一轴芯上转动自如的方式设置于转动自如地支承支承臂26的支点轴95,横跨设置在第一中转轴88上的驱动链轮96和设置在第二中转轴89上的从动链轮97而卷绕有第二旋转轮用环状转动链条98。 
横跨第二中转轴89和旋转轮22的驱动轴27而设置有带式无级变速装 置99。横跨设置在第二中转轴89上的驱动侧带轮100和设置在驱动轴27上的从动侧带轮101而卷绕有变速用的传动带102。虽不详细说明,但驱动侧带轮100构成为拼合带轮式(割りプーリ式),从动侧带轮101由带卷绕直径一定的固定带轮构成,从而构成能够改变传动比(变速比)的带式无级变速装置99。 
上述那样的设置在收割部11的横向一侧部位的传动机构,即割刃用传动机构55、绞龙用传动机构54及旋转轮用传动机构56的下侧部分的横侧外方部位由作为装饰罩的下部侧罩体103覆盖,位于旋转轮用传动机构56上侧的带式无级变速装置94的横侧外方部位由作为装饰罩的上部侧罩体104覆盖(参照图1)。 
如图4及图10~图12所示,设置有框架体105,该框架体105位于收割部11右侧的侧壁部14R的外侧部位,覆盖收割驱动部K的横侧外侧部位以及下侧部位。 
该框架体105由弯曲成中间凹陷状的板材构成,利用弯曲的板材形成为后述的各部分连成一串的状态。该框架体105由为具有厚度的金属制板材且刚性高的部件构成。 
在该框架体105中,在位于收割驱动部K的横侧外侧的部位,以向横侧最外方突出的状态形成有最突出部106,该最突出部106为在前后方向上宽度窄的纵面。以与该最突出部106的机体前部侧相连的状态形成有前侧倾斜引导部107,该前侧倾斜引导部107在俯视时为越靠近机体前侧则越位于机体内侧的倾斜姿态且为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纵面。另外,以与最突出部106的机体后部侧相连的状态形成有后侧倾斜引导部108,该后侧倾斜引导部108在俯视时为越靠近机体后侧则越位于机体内侧的倾斜姿态且为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纵面。 
如图4所示,在框架体105的最下部,以覆盖收割驱动部K的下侧部位的状态形成有底面部109。该底面部109由位于机体后部侧的后部侧底面部分109a和与该后部侧底面部分109a的前部相连的前部侧底面部分109b形成。前部侧底面部分109b被设为,在侧视时为弯折成大致L形的形状,从而相对于后部侧底面部分109a处于向前上方倾斜的姿态。 
另外,如图10所示,以从最突出部106的下端部与底面部109相连的方式形成有下侧倾斜引导部110,该下侧倾斜引导部110在正视机体时为越 靠近下侧则越位于机体内侧的倾斜姿态。如图4所示,该下侧倾斜引导部110以与前侧倾斜引导部107及后侧倾斜引导部108的下端部也相连的状态形成,并且形成为大致三角形状的倾斜面。 
如上所述,框架体105由弯曲成中间凹陷状的板材构成,最突出部106、前侧倾斜引导部107、后侧倾斜引导部108、后部侧底面部分109a、前部侧底面部分109b等分别形成为平板状,它们形成为弯曲成大致L形的形状。 
该框架体105通过将形成在底面部109的前部侧端部的前部侧安装部111及形成在后部侧端部的后部侧安装部112螺栓连结在右侧的侧壁部14R上来进行固定。 
如图11所示,设置在右侧的侧壁部14R的横向外侧的导杆19具有:从分禾器向横向外方后侧延伸的倾斜引导部19A;从该倾斜引导部19A的后端部向机体内侧延伸且机体内侧端部固定在右侧的侧壁部14R上的横向连结部19B。 
具体而言,导杆19是将圆管件弯折成大致L形,并且形成为倾斜引导部19A与横向连结部19B连成一体的一体形状,其一端部与另一端部分别固定在侧壁部14R上。通过如此地构成导杆19,与形成为例如悬臂状的情况相比,导杆19的强度变大,即使接触田埂等茎秆以外的外界物体也难以破损。 
此外,在侧壁部14R的横向宽度方向内侧设有将收割对象茎秆向收割作业区域的内侧引导的内侧导杆113。 
如图11所示,右侧的导杆19与框架体105以使它们的横向外侧端部位置在正视机体时处于相同位置的状态进行设置。如上所示,导杆19的强度大,能够将该导杆19与框架体105同样地兼用作保护收割驱动部K的部件,并且能够进一步提高保护收割驱动部K的功能。 
右侧的导杆19与框架体105以沿前后方向局部重叠的状态设置。也就是说,如图4所示,以导杆19的后端侧部分与框架体105的前端侧部分沿前后方向局部重叠的状态配备两者。具体而言,成为如下状态:导杆19位于上侧,框架体105位于下侧,并且在侧视时相互重叠。通过如此地构成,能够在前后方向上配置紧凑,并且,在重叠部分,两者针对与外界物体的接触都具有进行保护的功能,因此能够提高保护收割驱动部K的功能。 
如图1及图2所示,框架体105以与下部侧罩体103的横向外侧端部位 置相比更向横侧外方突出的状态设置,框架体105具有对下部侧罩体103与外界物体接触而损伤的情况进行保护的功能。 
〔其他实施方式〕 
以下,列举其他实施方式。 
(1)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表示了如下结构,即,导杆19与框架体105以使它们的横向外侧前端部在正视机体时处于相同位置的状态设置,并且,导杆19与框架体105以沿前后方向局部重叠的状态设置,但也可以改变配置结构来实施,例如使导杆19的横向外侧前端部与框架体105的横向外侧前端部不同,或者使它们在前后方向上间隔开地配备等。 
(2)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表示了如下结构,即,在设置于右侧的侧壁部14R的导杆19上设置倾斜引导部19A和横向连结部19B,但代替这样的结构,也可以设为使导杆19呈直线状地向斜后方延伸设置成悬臂状的结构。 
(3)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表示了如下结构,即,在作为一侧的侧壁部的右侧的侧壁部14R上设置框架体105,但也可以设为在左侧的侧壁部14L上设置框架体105的结构。 
(4)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表示了如下结构,即,框架体105由弯曲成中间凹陷状的板材构成,具体而言,如上所述,框架体105将板材弯曲成大致L形,从而形成最突出部106、前侧倾斜引导部107、后侧倾斜引导部108等各部分,但作为框架体而言,并不局限于这样的结构,也可以按如下方式构成。 
也可为以弯曲成圆滑的圆弧状的方式弯曲的形状来代替将板材弯曲成大致L形的形状。 
另外,也可以使用各种结构来代替将板材弯曲成中间凹陷状而成的形状,例如,弯折棒状部件而构成的结构或者形成为格子状等,总而言之,只要至少覆盖收割驱动部K的横向外侧部位以及下侧部位并具有保护收割驱动部K的功能即可。 
(5)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联合收割机而例示了全喂入联合收割机,但本实用新型也能够应用到半喂入联合收割机中。 
工业实用性 
本实用新型能够应用到在全喂入联合收割机和自脱型联合收割机等的机体前部的收割部设置有收割植立茎秆的收割装置的联合收割机中。 

Claims (19)

1.一种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设置有: 
收割装置,其在由收割部的左右两侧的侧壁部划分成的收割作业区域中收割植立茎秆; 
收割驱动部,其位于所述左右两侧的侧壁部中的任一侧的侧壁部的横向外侧,利用从动力部传递来的动力驱动所述收割装置; 
框架体,其位于一侧所述侧壁部的横向外侧且覆盖所述收割驱动部的横向外侧部位以及下侧部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框架体上设置有:最突出部,其向横向外侧突出得最大;前侧倾斜引导部,其形成在所述最突出部的机体前部侧,且在俯视时为越靠近机体前侧则越位于机体内侧的倾斜姿态。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框架体上设置有:最突出部,其向横向外侧突出得最大;后侧倾斜引导部,其形成在所述最突出部的机体后部侧,且在俯视时为越靠近机体后侧则越位于机体内侧的倾斜姿态。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框架体上设置有:底面部,其覆盖所述收割驱动部的下侧部位;下侧倾斜引导部,其以从所述最突出部的下端部与所述底面部相连的方式在正视机体时为越靠近下侧则越位于机体内侧的倾斜姿态。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框架体上设置有:底面部,其覆盖所述收割驱动部的下侧部位;下侧倾斜引导部,其以从所述最突出部的下端部与所述底面部相连的方式在正视机体时为越靠近下侧则越位于机体内侧的倾斜姿态。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左右两侧的侧壁部的前端部分别设置有:分禾器,其将植立茎秆分为收割对象茎秆和非收割对象茎秆;导杆,其位于所述框架体的前侧且将所述非收割对象茎秆向所述收割作业区域的横向外侧引导; 
在设置于一侧所述侧壁部的所述导杆上,设置有:倾斜引导部,其从所述分禾器以倾斜状态向横向外方后侧延伸;横向连结部,其从该倾斜引导部 的后端部向机体内侧延伸且机体内侧端部固定在一侧所述侧壁部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杆与所述框架体以使它们的横向外侧前端部在正视机体时处于相同位置的状态而被设置。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杆与所述框架体以沿前后方向局部重叠的状态而被设置。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杆在位于所述框架体的上侧的状态下,以使它们沿前后方向局部重叠的状态而被设置。 
10.如权利要求1~5、7~9中任一项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在一侧所述侧壁部的外侧部位设置有装饰罩,该装饰罩覆盖所述收割驱动部以及向该收割驱动部传递动力的传动机构的横向外侧, 
所述框架体以覆盖所述装饰罩的前部的横向外侧部位的状态而被设置。 
11.如权利要6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在一侧所述侧壁部的外侧部位设置有装饰罩,该装饰罩覆盖所述收割驱动部以及向该收割驱动部传递动力的传动机构的横向外侧, 
所述框架体以覆盖所述装饰罩的前部的横向外侧部位的状态设置。 
12.一种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设置有: 
收割装置,其在由收割部的左右两侧的侧壁部划分成的收割作业区域中收割植立茎秆; 
收割驱动部,其位于所述左右两侧的侧壁部中的任一侧侧壁部的横向外侧,利用从动力部传递来的动力驱动所述收割装置; 
在所述左右两侧的侧壁部的前端部分别设置有:分禾器,其将植立茎秆分为收割对象茎秆和非收割对象茎秆;导杆,其将所述非收割对象茎秆向所述收割作业区域的横向外侧引导; 
在设置于一侧所述侧壁部的所述导杆上设置有:倾斜引导部,其从所述分禾器以倾斜状态向横向外方后侧延伸;横向连结部,其从该倾斜引导部的后端部向机体内侧延伸且机体内侧端部固定在一侧所述侧壁部上。 
13.如权利要12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设置有框架体,该框架体位于一侧所述侧壁部的横向外侧且覆盖所述收割驱动部, 
所述导杆与所述框架体以使它们的横向外侧前端部在正视机体时处于相同位置的状态而被设置。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杆与所述框架体以沿前后方向局部重叠的状态而被设置。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杆在位于所述框架体的上侧的状态下,以使它们沿前后方向局部重叠的状态而被设置。 
16.如权利要求12~15中任一项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在一侧所述侧壁部的外侧部位设置有装饰罩,该装饰罩覆盖所述收割驱动部以及向该收割驱动部传递动力的传动机构的横向外侧, 
所述框架体以覆盖所述装饰罩的前部的横向外侧部位的状态而被设置。 
17.一种联合收割机的收割部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设置在权利要求1~16中任一项所述的联合收割机上,该联合收割机的收割部驱动结构设置有: 
推子型的收割装置,其位于收割部的前部;横向的输入轴,其位于所述收割部的后部;旋转转换机构,其将从动力源传递到所述输入轴的转动动力转换成绕前后方向的轴芯的往复转动;前后方向的中转传动轴,其从所述旋转转换机构向前方延伸;连动操作部件,其将该中转传动轴与所述收割装置连动地连结;平衡配重,其设在所述中转传动轴的外周部。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联合收割机的收割部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平衡配重以沿轴芯方向延伸的状态设置在所述中转传动轴的外周部。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联合收割机的收割部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平衡配重以横跨所述中转传动轴的靠所述旋转转换机构一侧的端部和靠所述收割装置一侧的端部延伸的状态而被设置。 
CN201320487196.2U 2012-08-10 2013-08-09 联合收割机及其收割部驱动结构 Expired - Lifetime CN203761845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78660 2012-08-10
JP2012178660A JP2014033671A (ja) 2012-08-10 2012-08-10 コンバイン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761845U true CN203761845U (zh) 2014-08-13

Family

ID=502830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487196.2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761845U (zh) 2012-08-10 2013-08-09 联合收割机及其收割部驱动结构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14033671A (zh)
CN (1) CN20376184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77189A (zh) * 2019-06-27 2021-11-19 株式会社久保田 收割机及联合收割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371208B2 (ja) * 2014-12-09 2018-08-08 ヤンマー株式会社 収穫機
JP6312582B2 (ja) * 2014-11-27 2018-04-18 ヤンマー株式会社 コンバイン
JP2016029926A (ja) * 2014-07-29 2016-03-07 ヤンマー株式会社 収穫機
WO2016017676A1 (ja) * 2014-07-29 2016-02-04 ヤンマー株式会社 収穫機
JP6886661B2 (ja) * 2017-12-26 2021-06-16 株式会社クボタ 作業機
JP7381511B2 (ja) * 2019-06-27 2023-11-15 株式会社クボタ 収穫機
JP6833913B2 (ja) * 2019-06-27 2021-02-24 株式会社クボタ 収穫機
JP7266487B2 (ja) * 2019-07-31 2023-04-28 株式会社クボタ 収穫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77189A (zh) * 2019-06-27 2021-11-19 株式会社久保田 收割机及联合收割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4033671A (ja) 2014-02-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761845U (zh) 联合收割机及其收割部驱动结构
CN1973597B (zh) 联合收割机
CN102239769A (zh) 模块化微型联合收割机
CN203735076U (zh) 联合收割机
CN205385705U (zh) 联合收割机
CN101933433B (zh) 联合收割机
CN203446228U (zh) 动力传递装置及利用其的联合收割机
EP1815733B1 (en) Roller assembly of a belt drive system
CN203261777U (zh) 联合收割机的前处理装置
KR20120030350A (ko) 주행차량
CN100356831C (zh) 联合收割机
JP2014033670A (ja) コンバインの刈取部駆動構造
CN201709134U (zh) 多用途联合收割机
CN203912602U (zh) 收割机
JP2012235762A (ja) コンバイン
JP2012235761A (ja) コンバイン
CN106793754A (zh) 收割机
JP3549058B2 (ja) コンバイン
JP2533445Y2 (ja) コンバインの刈取スライド装置
JP4241723B2 (ja) コンバインの刈取り部駆動構造
CN210406271U (zh) 一种打捆机链条传动防跳牙装置
CN103327803A (zh) 联合收割机
CN201830666U (zh) 一种背负式三行玉米收获机
JP6783137B2 (ja) コンバイン
WO2015178100A1 (ja) コンバイ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