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327803A - 联合收割机 - Google Patents

联合收割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327803A
CN103327803A CN2012800056788A CN201280005678A CN103327803A CN 103327803 A CN103327803 A CN 103327803A CN 2012800056788 A CN2012800056788 A CN 2012800056788A CN 201280005678 A CN201280005678 A CN 201280005678A CN 103327803 A CN103327803 A CN 10332780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dden
bar
right direction
right sides
gra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0567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327803B (zh
Inventor
草地宽太
加藤英一
福井一
山本桂辅
水畑龙也
今田光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ma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nma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101014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808109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101014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12147746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101014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775695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Yanmar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nma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3278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278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3278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32780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DHARVESTING; MOWING
    • A01D69/00Driving mechanisms or parts thereof for harvesters or mowers
    • A01D69/10Brak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DHARVESTING; MOWING
    • A01D69/00Driving mechanisms or parts thereof for harvesters or mowers
    • A01D69/03Driving mechanisms or parts thereof for harvesters or mowers fluid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Harvester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联合收割机,其无需变更行驶机体(1)的移动方向(去路)就能够停止行驶机体(1),并且能够以低成本构成左右行驶部(2)的制动操作构造。本发明的联合收割机具备:割取装置(3);具有滚筒(21)的脱谷装置(9);具有左右行驶部(2)的行驶机体(1),从割取装置(3)向脱谷装置(9)供给谷杆。分别设置独立地驱动左右行驶部(2)的左右减速箱(63)。在左右减速箱(63)上分别配置左右制动器(297)。而且,左右制动器(297)连结到驾驶操作部(5)的单一的制动操作件38上。

Description

联合收割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搭载有割取田地的未收割谷杆的割取装置和对已割取谷杆的谷粒进行脱粒的脱谷装置的联合收割机。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存在如下连续地割取田地的未收割谷杆并对其进行脱谷的技术(专利文献1),其具备:具有行驶部及驾驶座位的行驶机体;具有拨禾轮及割刀的割取装置;具有滚筒的脱谷装置;从割取装置向脱谷装置供给已割取谷杆的喂入室;驱动各部件的发动机;对脱谷装置的脱粒物进行分选的谷粒分选机构;对脱谷装置的谷粒进行收集的谷粒箱。另外,如下技术也是公知的,利用左右行驶液压泵使所述左右行驶液压马达工作,并对左右履带进行驱动(参照专利文献2)。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15946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5-8208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专利文献1中,设置左右侧部离合器与左右侧部制动器,对左右行驶部进行驱动控制,因此由操纵杆来进行左右侧部离合器与左右侧部制动器的离合操作。因此,在使左右行驶部停止的情况下,需要进行使行驶变速杆返回到变速中立位置的操作,存在行驶变速杆返回到变速中立位置的时机与对左右侧部制动器进行制动的时机偏离的情况。如专利文献2所示的现有技术那样,在设置左右液压泵与左右液压马达来对左右行驶部进行驱动的情况下,与专利文献1相比,能够简化对左右行驶部进行驱动的变速齿轮箱构造,但因使行驶变速杆返回到变速中立位置的时机与对左右行驶部进行制动的时机的偏离而导致液压泵或液压马达等容易超负荷运转,因此存在无法简化组装液压泵或液压马达等的行驶部驱动用的液压构造、或左右行驶部的停止操作等这样的问题。即,不仅存在无法简单地降低行驶部驱动用的液压构造的制造成本的问题,还存在无法提高行驶部驱动用的液压构造的维护等处理作业性等问题。另外,还存在无法降低行驶部的打滑或田地表面的翻掘等这样的问题。
另外,在专利文献1或专利文献2所示的现有技术中,在驾驶座位的前方的操纵箱设有操纵杆与拨禾轮升降杆,因此需要一边由操作人员的左手来操作用于变更车速的行驶变速杆等一边由操作人员的右手操作操纵杆来执行车速的变更操作与去路的切换操作,操作人员无法以单手来完成车速的变更操作与去路的切换操作。即,在需要执行操纵杆的操作、拨禾轮升降杆的操作、行驶变速杆等的操作的情况下,还存在例如无法改善在谷杆局部地倒伏的田地等的割取作业性等问题。
因此,本发明旨在研究上述现状从而提供进行改进的联合收割机。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为了实现所述目的,技术方案1的发明的联合收割机具备:割取装置;具有滚筒的脱谷装置;具有左右行驶部的行驶机体,所述联合收割机从所述割取装置向所述脱谷装置供给谷杆,该联合收割机构造为,分别设置独立地驱动所述左右行驶部的左右减速箱,其中,在所述左右减速箱上分别配置左右制动器,并且将所述左右制动器连结在驾驶操作部的单一的制动操作件。
在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联合收割机的基础上,技术方案2的发明将分别设于所述左右减速箱的左右液压马达以使设置位置在机体的前后方向上偏离的方式配置,在位于所述左右液压马达的中间的部位的行驶机体上设置制动杆,将作为所述制动操作件的制动踏板经由所述制动杆连结到设于所述左右液压马达轴上的所述左右制动器。
在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联合收割机的基础上,技术方案3的发明在所述驾驶操作部设置左右主变速杆,通过作为所述制动操作件的制动踏板的脚踏制动操作,使所述左右主变速杆复原至变速中立位置。
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联合收割机的基础上,技术方案4的发明在具备:分别设于所述左右减速箱的左右液压马达;分别对所述左右液压马达进行驱动的左右液压泵;设置所述左右液压泵的副箱,其中,所述左右液压泵配置在设于所述副箱的副轴上且位于该副轴的一端侧,另一方面,使所述副箱设置用的支承体在所述副轴的轴心线方向上延伸配置,在所述支承体的延长端部设置轴承支架,所述副轴的另一端侧支承在所述轴承支架上。。
在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联合收割机的基础上,技术方案5的发明在所述驾驶座位的前方的操纵箱设置收获作业杆,在所述驾驶座位的侧方的操纵箱设置左右行驶变速杆,通过所述左右行驶变速杆操作,能够分别控制左右行驶部。
在技术方案5所记载的联合收割机的基础上,技术方案6的发明具备:对所述脱谷装置的谷粒进行收集的谷粒箱;将所述谷粒箱内的谷粒向设备外排出的谷粒排出输送带,其中,作为所述收获作业杆,设置使所述割取装置升降移动的割取姿势杆和使所述谷粒排出输送带升降移动的谷粒排出杆,另一方面,所述割取姿势杆的基部和所述谷粒排出杆的基部支承在设置于所述驾驶座位的前方的操纵箱的单一的杆支承体上。
技术方案7的发明在技术方案6所记载的联合收割机的基础上,在所述驾驶座位的前方的操纵箱设置收获作业用液压阀单元体,将通过所述割取姿势杆操作而切换的割取升降用液压阀和通过所述谷粒排出杆操作而切换的排出输送带用液压阀设于所述收获作业用液压阀单元体上。
在技术方案5所记载的联合收割机的基础上,技术方案8的发明在所述驾驶座位的一侧后方的操纵箱设置作业离合杆,所述行驶机体前部的所述作业离合杆连结到设置于所述行驶机体的后部的脱谷离合器机构,其中,所述脱谷离合器机构利用连结拉杆连结到所述作业离合杆。
在技术方案5所记载的联合收割机的基础上,技术方案9的发明在形成所述操纵箱的一部分的侧箱框架配设有所述左右行驶变速杆和将所述左右行驶变速杆支承于行驶变速中立位置的中立维持机构。
的技术方案9所记载的联合收割机的基础上,技术方案10的发明设置使所述左右行驶变速杆独立地分别支承在行驶变速中立位置的左右中立维持机构,将朝向所述行驶机体的前后方向延伸配置的所述侧箱框架夹在中间,所述左右行驶变速杆和所述左右中立维持机构配设在所述侧箱框架的两侧。
在技术方案9所记载的联合收割机的基础上,技术方案11的发明所述联合收割机具备将所述左右行驶变速杆可卡合分离地连结的连动机构,在规定操作力以下利用所述连动机构所述左右行驶变速杆被一体卡合并切换工作,在规定操作力以上所述连动机构脱离而能够独立地分别操作所述左右行驶变速杆。
在技术方案9所记载的联合收割机的基础上,技术方案12的发明通过所述制动操作件的制动操作,使所述左右行驶变速杆返回到所述中立维持机构的支承位置。
发明效果
根据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发明,联合收割机具备:割取装置;具有滚筒的脱谷装置;具有左右行驶部的行驶机体,所述联合收割机从所述割取装置向所述脱谷装置供给谷杆,分别设置对所述左右行驶部独立地驱动的左右减速箱,其中,在所述左右减速箱分别配置左右制动器,所述左右制动器连接到驾驶操作部的单一的制动操作件,因此,能够通过所述制动操作件的操作使所述左右制动器同时工作,能够同时对所述左右行驶部制动。无需变更所述行驶机体的移动方向(去路)就能停止所述行驶机体。另外,例如,即使是使所述制动操作件与所述左右制动器分离地分别设置在所述行驶机体的前部与后部,也能够低成本且简洁地构成所述左右行驶部的制动操作构造。
根据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发明,将分别设于所述左右减速箱的左右液压马达以使设置位置在机体的前后方向上偏离的方式配置,在位于所述左右液压马达的中间的部位的行驶机体上设置制动杆,将作为所述制动操作件的制动踏板经由所述制动杆连结到设于所述左右液压马达轴上的所述左右制动器,因此能够在所述行驶机体的左右宽度方向上使所述左右液压马达接近配置,能够低成本且简洁地构成用于将所述制动踏板与所述左右制动器连结的行驶部制动操作构造。例如,由于能够利用对所述左右制动器进行制动的单一的制动线缆等简单地连结所述行驶机体前部的所述制动踏板与所述行驶机体后部的所述左右制动器,因此能够简单地调节所述左右制动器的制动力等,并改善这些构件的维护作业性。
根据技术方案3所记载的发明,在所述驾驶操作部设置左右行驶变速杆,通过作为所述制动操作件的制动踏板的脚踏制动操作,使所述左右行驶变速杆复原至变速中立位置,因此仅利用所述制动踏板的制动操作就能够使行驶变速中立(将行驶驱动输出设为零)而对左右行驶部进行制动。消除使所述左右行驶变速杆返回到中立位置的时机与对左右行驶部进行制动的时机的偏差,能够防止液压泵或液压马达等超负荷运转,从而能够简化组装有液压泵或液压马达等的行驶部驱动用的液压构造、或左右行驶部的停止操作等。即,能够简单地降低行驶部驱动用的液压构造的制造成本,并且能够改善行驶部驱动用的液压构造的维护等处理操作性。另外,能够省去所述左右行驶变速杆的中立复原操作而紧急停止,从而能够减少所述行驶部的打滑或田地表面的翻掘等。
根据技术方案4所记载的发明,具备分别设于所述左右减速箱的左右液压马达、分别驱动所述左右液压马达的左右液压泵、设置所述左右液压泵的副箱,在设于所述副箱的副轴上且该副轴的一端侧配置所述左右液压泵,另一方面,使所述副箱设置用的支承体沿所述副轴的轴心线方向延伸配置,在所述支承体的延长端部设置轴承支架,所述副轴的另一端侧支承在所述轴承支架上,因此能够高刚性地支承所述副轴,能够以低成本在所述副轴组装动力传递带轮等,并且通过所述轴承支架的简单的位置调节等,能够高精度地支承所述副轴。通过在所述轴承支架设置压带件等,能够简化压带件安装构造,并且能够改善动力传递带的更换等的维护作业性。
根据技术方案5的发明,在所述驾驶座位的前方的操纵箱设置收获作业杆,在所述驾驶座位的侧方的操纵箱设置左右行驶变速杆,通过所述左右行驶变速杆操作而能够分别控制左右行驶部,因此乘坐于所述驾驶座位的操作人员通过左手操作能够切换所述左右行驶变速杆,所述操作人员通过右手操作能够切换所述收获作业杆,从而能够改善操纵作业性。例如,在设有拨禾轮的构造中,操作人员用右手来操作所述收获作业杆,能够一边使割取装置进行升降一边对拨禾轮进行升降操作,另一方面,操作人员用左手操作所述左右行驶变速杆,能够一边利用左右旋转操作来变更去路一边利用变速操作来变更车速(移动速度)。能够简化设有拨禾轮等割取装置等的割取姿势操作。能够改善在谷杆部分地倒伏的田地等、需要车速(移动速度)的变更操作或去路的变更操作的田地的割取作业性。
根据技术方案6的发明,具备对所述脱谷装置的谷粒进行收集的谷粒箱、将所述谷粒箱内的谷粒排出到设备外的谷粒排出输送带,作为所述收获作业杆,设置使所述割取装置升降移动的割取姿势杆和使所述谷粒排出输送带升降移动的谷粒排出杆,另一方面,所述割取姿势杆的基部和所述谷粒排出杆的基部支承在设置于所述驾驶座位的前方的操纵箱的单一的杆支承体上,因此能够利用所述杆支承体来简单地构成所述割取姿势杆及所述谷粒排出杆的支承构造。能够在使所述割取姿势杆及所述谷粒排出杆支承于所述杆支承体的状态下,在所述操纵箱内组装所述割取姿势杆及所述谷粒排出杆。能够改善所述割取姿势杆及所述谷粒排出杆的装卸作业性。
根据技术方案7的发明,在所述驾驶座位的前方的操纵箱设置收获作业用液压阀单元体,将通过所述割取姿势杆操作而切换的割取升降用液压阀、和通过所述谷粒排出杆操作切换的排出输送带用液压阀设于所述收获作业用液压阀单元体上,因此能够使收获作业用液压阀集中配置在所述前箱内。能够将割取升降用液压阀及排出输送带用液压阀简单地与所述割取姿势杆及所述谷粒排出杆连结。能够简化割取升降用液压阀及排出输送带用液压阀等的组装或分解操作,能够改善割取升降用液压阀及排出输送带用液压阀等的维护作业性。
根据技术方案8的发明,在所述驾驶座位的一侧后方的操纵箱设置作业离合杆,且将所述行驶机体前部的所述作业离合杆与设置于所述行驶机体的后部的脱谷离合器机构连结,利用连结拉杆将所述脱谷离合器机构与所述作业离合杆连结,因此作为所述脱谷离合器机构,能够使用低成本且容易维护的带用张力辊。通过所述作业离合杆的连结拉杆推拉操作,能够将所述脱谷装置的高转矩输入所需要的高张力的带用张力辊适当正确地切换到脱谷离合器接合位置或分离位置。能够以低成本构成所述行驶机体前部的所述作业离合杆与所述行驶机体后部的脱谷离合器机构之间的连结构造。能够降低所述脱谷离合器机构及操作构造的制造成本。能够改善所述脱谷离合器机构及操作构造的组装分解或维护等的处理作业性。
根据技术方案9的发明,在形成所述操纵箱的一部分的侧箱框架配设所述左右行驶变速杆、将所述左右行驶变速杆支承于行驶变速中立位置的中立维持机构,因此将所述左右行驶变速杆接近配置而能够使操作人员用单手简单地操作各杆。利用所述中立维持机构使所述左右行驶变速杆支承于行驶速度零位置,由此能够在操作人员明确地识别所述左右行驶变速杆的前进操作与后退操作的状态下,适当正确地对所述左右行驶变速杆进行变速操作,并且操作人员用单手对所述左右行驶变速杆的任一方或两方进行操作,由此变更所述行驶机体的去路(移动方向)的转向操作也能够容易地进行。能够改善在长时间连续地进行的收获作业中的操纵性。
根据技术方案10的发明,设置使所述左右行驶变速杆独立且分别支承于行驶变速中立位置的左右中立维持机构,将朝向所述行驶机体的前后方向延伸配置的所述侧箱框架夹在中间,所述左右行驶变速杆和所述左右中立维持机构配设在所述侧箱框架的两侧,因此能够与所述左右行驶变速杆相对而高精度地设置所述左右中立维持机构,从而能够防止因所述左右中立维持机构的组装尺寸误差等而导致所述左右行驶变速杆支承于不适当的位置。例如,在设置对左右行驶部进行驱动的左右行驶液压泵且利用所述左右行驶变速杆分别切换左右行驶液压泵的输出的构造中,在将所述左右行驶变速杆支承于行驶变速中立位置的状态下,左右行驶液压泵的输出被维持为零,从而能够防止左右行驶部的任一方或两方被驱动。另外,通过有效地利用高刚性的所述侧箱框架,能够低成本且紧凑地设置所述左右行驶变速杆及所述左右中立维持机构。
根据技术方案11的发明,具备能够卡合分离地将所述左右行驶变速杆连结的连动机构,在规定操作力以下利用所述连动机构使所述左右行驶变速杆被一体地卡合并切换工作,在规定操作力以上使所述连动机构脱离而能够独立地分别操作所述左右行驶变速杆,因此操作人员能够用单手操作所述左右行驶变速杆的任一方或两方来简单地执行如下所述的操作:通过所述左右行驶变速杆的任一方的操作使另一方的杆连动地切换的变速操作(一边前进一边变更车速的操作);使所述左右行驶变速杆独立地切换的变速操作(一边变更车速一边变更去路的转向操作)。例如,当能够在规定操作力以下操作所述左右行驶变速杆时,即,在行驶负荷小的状况下,通过所述左右行驶变速杆的任一方的操作使另一方的杆也连动地切换,能够提高以高速移动的前进性。另一方面,当在规定操作力以上操作所述左右行驶变速杆时,即,在行驶负荷大的状况下,通过所述左右行驶变速杆的独立的操作,应对所述左右行驶部的任一方或两方的侧滑或打滑等,能够对所述左右行驶部进行变速控制,能够使所述割取装置沿着未收割谷杆列等移动,能够在水田的收获作业等中减少谷杆的漏割。能够提高容易侧滑或打滑的水田等的收获作业性。
根据技术方案12的发明,通过所述制动操作件的制动操作,使所述左右行驶变速杆返回到所述中立维持机构的支承位置,因此仅利用所述制动操作件的制动操作,就能够使行驶变速中立(使行驶驱动输出为零)而对左右行驶部进行制动。例如在利用行驶液压泵或行驶液压马达来驱动所述左右行驶部的构造中,能够防止因将所述左右行驶变速杆返回到中立位置的时机与对左右行驶部进行制动的时机的偏差等而导致行驶液压泵或行驶液压马达超负荷运转,能够简化组装有行驶液压泵或行驶液压马达的行驶部驱动用的液压构造、或所述左右行驶部的停止操作等。即,能够简单地降低行驶部驱动用的液压构造的制造成本,并且能够提高行驶部驱动用的液压构造的维护等的处理操作性。另外,能够省去所述左右行驶变速杆的中立复原操作而紧急停止,从而能够减少所述行驶部的打滑或田地表面的翻掘等。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联合收割机的左视图。
图2是上述联合收割机的右视图。
图3是上述联合收割机的俯视图。
图4是上述联合收割机的驱动系统图。
图5是行驶机体的左视图。
图6是行驶机体的俯视图。
图7是从前方观察驾驶台的立体图。
图8是联合收割机的液压回路图。
图9是行驶变速杆安装部的侧视图。
图10是从前方观察行驶变速杆安装部的立体图。
图11是从后方观察行驶变速杆安装部的立体图。
图12是行驶驱动部的放大侧视图。
图13是从前方观察操纵箱的割取姿势杆安装部的立体图。
图14是从后方观察操纵箱的割取姿势杆安装部的放大立体图。
图15是从前方观察操纵箱的作业离合杆安装部的立体图。
图16是从后方观察操纵箱的作业离合杆安装部的立体图。
图17是从前方观察脱谷离合器安装部的立体图。
图18是图14的主要部分的放大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适用于普通型联合收割机的附图(图1~图3)对将本发明具体化了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联合收割机的左视图,图2是上述联合收割机的右视图,图3是上述联合收割机的俯视图。首先,边参照图1~图3边对联合收割机的概要构造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朝向行驶机体1的前进方向的左侧简称为左侧,同样地朝向前进方向的右侧简称为右侧。
如图1~图3所示,实施方式中的普通型联合收割机具备由铁制的左右一对履带2支承的作为行驶部的行驶机体1。在行驶机体1的前部安装有边割取稻(麦子、大豆或玉米)等未收割谷杆边将其装入联合收割机的割取装置3,利用单动式的升降用液压缸4能对该割取装置3进行升降调节。
在行驶机体1的前部搭载供操作人员搭乘的驾驶台5。在驾驶台5的后方配置用于对脱谷后的谷粒进行存积的谷粒箱6。在谷粒箱6的后方配置作为动力源的发动机7。在谷粒箱6的后部的右侧能够旋转地设置谷粒排出输送带8。构成为谷粒箱6内的谷粒从排出搅龙8前端的投稻谷口8a向例如卡车的装货台面、集装箱等运出。在行驶机体1的另一侧(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左侧)搭载用于对从割取装置3供给的割取谷杆进行脱谷处理的脱谷装置9。在脱谷装置9的下部配置用于进行摆动分选及风分选的谷粒分选机构10。
割取装置3具备与脱谷装置9前部的处理口9a连通的喂入室11、和连续设置于喂入室11的前端的横长斗状的谷物割台12。在谷物割台12内能够旋转地枢轴支承拨禾搅龙13。在拨禾搅龙13的前部上方配置带有弹齿杆的拨禾轮14。在谷物割台12的前部配置剪状割刀15。在谷物割台12前部的左右两侧突出地设置左右分草体16。另外,在喂入室11内设供给输送带17。在供给输送带17的输送终端与处理口9a间设置已割取谷杆投入用敲打件18。另外,喂入室11的下表面部与行驶机体1的前端部经由升降用液压缸4连结,割取装置3通过升降用液压缸4升降移动。另外,通过后述的轮升降用液压缸251的控制,拨禾轮14绕轮升降支点轴250升降移动。
根据上述的结构,左右分草体16间的未收割谷杆的穗尖侧被拨禾轮14拨入,未收割谷杆的杆侧被割刀15割取,并通过拨禾搅龙13的旋转驱动被集中在谷物割台12的左右宽度的中央部附近。谷物割台12的已割取谷杆的全部量由供给输送带17运送,并通过敲打件18而投入脱谷装置9的处理口9a。另外,具备使谷物割台12绕水平控制支点轴19a转动的水平控制用液压缸19,利用水平控制用液压缸19来调节谷物割台12的左右方向的倾斜,从而相对于田地表面水平地支承谷物割台12、割刀15、拨禾轮14。
另外,如图1~图3所示,在脱谷装置9的处理室内能够旋转地设置滚筒21。在沿行驶机体1的前后方向延长的滚筒轴20枢轴支承滚筒21。在滚筒21的下方侧张设使谷粒漏下的承接网24。另外,在滚筒21前部的外周面朝径向外侧突出地设置有具有螺旋状的螺旋叶片形状的导入叶片25。
根据上述的结构,通过滚筒21的旋转,从处理口9a投入的已割取谷杆边向行驶机体1的后方运送边在滚筒21与承接网24之间被混揉脱谷。比承接网24的网眼小的谷粒等脱谷物从承接网24漏下。未从承接网24漏下的稻草屑等通过滚筒21的运送作用从脱谷装置9后部的排尘口排出到田地。
另外,在滚筒21的上方侧能够转动地枢轴固定有对处理室内的脱谷物的运送速度进行调节的多个送尘阀(省略图示)。通过所述送尘阀的角度调整,能够根据割取谷杆的品种、特性来调节处理室内的脱谷物的运送速度(滞留时间)。另一方面,作为配置于脱谷装置9的下方的谷粒分选机构10,具备有着谷粒盘、颖壳筛、谷粒筛及逐稿器等比重分选用的摆动分选盘26。另外,作为谷粒分选机构10而具备供给分选风的清选风机29等。被滚筒21脱谷而从承接网24漏下的脱谷物在摆动分选盘26的比重分选作用与清选风机29的风分选作用下,分选为第一分选物(谷粒等)、第二分选物(混有枝梗的谷粒等)、及第三分选物(稻草屑等)。
在摆动分选盘26的下侧方,作为谷粒分选机构10具备第一输送带机构30及第二输送带机构31。通过摆动分选盘26及清选风机29的分选,从摆动分选盘26落下的谷粒等第一物通过第一输送带机构30及扬谷输送带32被收集到谷粒箱6。带有枝梗的谷粒等第二物经由第二输送带机构31及第二还原输送带33等返回到摆动分选盘26的分选始端侧,由摆动分选盘26再次分选。稻草屑等从行驶机体1后部的排尘口34排出到田地。
此外,如图1~图3、图7所示,在驾驶台5配置操纵箱41和供操作人员乘坐的驾驶座位42。在作为操纵箱41的前箱41a中配置有:在前后方向上倾倒来使割取装置3升降、沿左右方向倾倒来使拨禾轮14升降的割取姿势杆45;对发动机7的旋转进行控制的加速器杆46;使谷粒排出输送带8升降移动的谷粒排出杆47。在谷粒排出杆47的后侧部设置谷粒排出输送带8旋转用的水平移动开关37。另外,乘坐在驾驶座位42上的操作人员为站立姿势时握住的保护框架5a延伸配置为包围前箱41a的上方侧与左右侧方。另外,在驾驶台5的上方侧经由支柱48而安装有遮阴用的屋顶体49。所述支柱48与后述的搅龙支承件(日文:オーガレスト)8b固定于谷粒箱8的前壁。
另外,在作为操纵箱41的侧箱41b设置用于变更行驶机体1的去路、变更移动速度的作为操纵杆的左右行驶变速杆43、44。如图7所示,在侧箱41b的后端部配置有对割取装置3的动力传递进行离合操作的割取离合杆39(作业离合杆)、和对脱谷装置9的动力传递进行离合操作的脱谷离合杆40(作业离合杆)。此外,在侧箱41b前部的下方设置履带2制动用的制动踏板38。
如图1所示,在行驶机体1的下表面一侧配置左右履带架50。在履带架50上设置有:向履带2传递发动机7的动力的驱动链轮51;对履带2的张力进行维持的张力辊52;使履带2的接地侧保持为接地状态的多个支座辊53;保持履带2的非接地侧的中间辊54。由驱动链轮51支承履带2的后侧,由张力辊23支承履带2的前侧,由支座辊53支承履带2的接地侧,由中间辊54支承履带2的非接地侧。
另外,如图1~图3所示,具备配置于谷粒箱6的底部的底层输送带60和配置于谷粒箱6的后部的纵向输送带61。左右底层输送带60在谷粒箱6的底部沿前后方向延长,并朝向垂直设置的纵向输送带61的下端侧运送谷粒箱6底部的谷粒。纵向输送带61在谷粒箱6的后部沿上下方向延长,并朝向谷粒箱6右侧的谷粒排出输送带8的输送始端侧从纵向输送带61上端侧运送谷粒。谷粒箱6内的谷粒向排出输送带8前端(输送终端侧)的投稻谷口8a运送。
谷粒排出输送带8的输送始端部能够在上下方向上转动地支承在纵向输送带61的上端侧上。能够使谷粒排出输送带8的输送终端部、即投稻谷口8a侧升降。另外,使投稻谷口8a侧能够绕纵向输送带61的输送带轴芯(水平方向)移动。即,使投稻谷口8a侧向行驶机体1的前部下方侧移动,在驾驶台5及谷粒箱6的右侧部经由搅龙支承件8b收纳谷粒排出输送带8。另一方面,使谷粒排出输送带8的输送终端部的投稻谷口8a侧上升,并使投稻谷口8a向行驶机体1的侧方或后方移动,使谷粒排出输送带8向行驶机体1的侧方或后方突出,使投稻谷口8a与卡车的装货台面或集装箱等相对,将谷粒箱6内的谷粒向卡车的装货台面或集装箱等运出。
接着,参照图4~图6而对联合收割机的驱动构造进行说明。如图4~图6所示,具备行驶变速用的泵箱66,其具有一对斜板可变型的左右行驶液压泵65。在行驶机体1的右侧后部上表面搭载发动机7,在发动机7左侧的行驶机体1上表面配置泵箱66。另外,在左右履带架50的后端部分别设置左右减速齿轮箱63。在左右减速齿轮箱63分别配置行驶液压马达69。经由发动机输出带231而将从泵箱66向后方突出的行驶驱动输入轴64和从发动机7向后方突出的输出轴67连结。在脱谷装置9后部侧方的行驶机体1上表面侧设置发动机7和泵箱66,在发动机7与脱谷装置9之间配置泵箱66。
另外,向后述的闭环液压回路261(将行驶液压马达69连接到行驶液压泵65的液压回路)供给工作油的供给泵68也设在行驶液压泵65与上述轴64上。另外,将使升降用液压缸4或水平控制用液压缸19等工作的操作用液压泵70配置于发动机7,与行驶液压泵65相同地,利用发动机7来驱动供给泵68及操作用液压泵70。
根据上述的结构,发动机7的驱动输出经由输出轴67向左右行驶液压泵65传递。利用左右行驶液压泵65单独对左右行驶液压马达69进行驱动,利用左右行驶液压马达69使左右履带2正反转,从而前进后退移动。另外,控制左右行驶液压马达69的旋转速度,使由左右行驶液压马达69驱动的左右履带2的旋转速度不同,从而变更行驶机体1的移动方向(行驶去路),执行在田地的枕地上的方向转换等。
即,左右一对行驶液压马达69经由闭环液压回路261分别液压连接到左右行驶液压泵65。利用左右行驶液压马达69,经由驱动链轮51左右履带2被向前进方向或后退方向驱动。操作人员操纵操作左右行驶变速杆43、44,并分别对左右行驶液压泵65的斜板角度(变速控制)进行调节,由此分别变更左右行驶液压马达69的转数或旋转方向,左右履带2被相互独立地驱动,从而使行驶机体1前进移动、后退移动或旋转。
如图4所示,具备枢轴支承脱谷输入轴72的滚筒驱动箱71。将脱谷输入轴72经由脱谷驱动带232连结到作为副轴的行驶驱动输入轴64。从行驶驱动输入轴64经由作为脱谷离合器的张力辊233和脱谷驱动带232向脱谷输入轴72传递发动机7的动力。另外,通过操作人员的脱谷离合杆40操作来对脱谷离合器233进行离合控制。另外,在滚筒轴20的一端侧(后端侧)经由滚筒驱动带234连结有脱谷输入轴72。通过脱谷离合器233的离合操作,经由脱谷输入轴72来驱动控制滚筒21,从敲打件18投入的谷杆被滚筒21连续地脱谷。
此外,在脱谷装置9的前表面壁体设置割取分选输入箱73。在割取分选输入箱73上枢轴支承割取分选输入轴74。在滚筒轴20的另一端侧(前端侧)经由锥齿轮75连结割取分选输入轴74的右侧端部。在枢轴支承有敲打件18的敲打件轴82的左侧端部经由敲打件驱动带238连结割取分选输入轴74的左侧端部。在枢轴支承有清选风机29的扇车轴76的左侧端部经由分选输入带235连结敲打件轴82的左侧端部。在第一输送带机构30的第一输送带轴77的左侧端部和第二输送带机构31的第二输送带轴78的左侧端部经由输送带驱动带237(分选驱动带)连结扇车轴76。在枢轴支承摆动分选盘26后部的曲柄状的摆动驱动轴79的左侧端部经由摆动分选带236(分选驱动带)连结第二输送带轴78的左侧端部。另外,经由第一输送带轴77驱动扬谷输送带32,第一输送带机构30的第一分选物(谷粒)收集于谷粒箱6中。另外,经由第二输送带轴78驱动第二还原输送带33,第二输送带机构31的第二分选物(混有稻草屑的谷粒)返回到摆动分选盘26的上表面一侧而被再次分选。
另一方面,在敲打件轴82的左侧端部,经由割取驱动带241与张力辊型的割取离合器242连结割取输入轴89的左侧端部,该割取输入轴89枢轴支承有供给输送带17的输送终端侧。在设于谷物割台12的割台驱动轴91经由割台驱动链90连结割取输入轴89的右侧端部。在枢轴支承有拨禾搅龙13的拨禾轴93经由拨禾驱动链92连结割台驱动轴91。在枢轴支承拨禾轮14的轮轴94上经由中间轴95及轮驱动链96、97连结割台驱动轴91。另外,在割台驱动轴91的右侧端部经由割刀驱动曲柄机构98连结割刀15。通过割取离合器242的离合操作来驱动控制供给输送带17、拨禾搅龙13、拨禾轮14、割刀15,从而连续地割取田地的未收割谷杆的穗尖侧。
如图1、图4所示,在行驶机体1的后部搭载发动机7,将发动机7的动力传递到枢轴支承有滚筒21的滚筒轴20的后端侧,另一方面,将发动机7的动力从滚筒轴20的前端侧向割取装置3与敲打件18传递,并经由滚筒轴20而驱动敲打件18,进而经由敲打件18而驱动割取装置3,因此通过在行驶机体1的后部配置发动机7,能够改善行驶机体1的前后平衡,能够稳定地支承收割宽度宽的大型割取装置3。即,能够改善在水田等的收获作业性或在恶劣道路的机动性。另外,利用滚筒轴20来向敲打件18及割取装置3传递发动机7的动力,因此即使将割取装置3与发动机7分离设置,也能够简单地构成从发动机7向敲打件18或割取装置3传递的传动路径。即,能够改善割取装置3或脱谷装置9等的驱动构造的维护作业性等。
此外,如图4所示,底层输送带60的底层输送带轴103的后端侧经由谷粒排出带244及谷粒排出离合器245连结到行驶驱动输入轴64的后端部。下部惰性轴105的一端侧经由纵向输送驱动链104连结到底层输送带轴103的后端部。惰性轴105的另一端侧经由锥齿轮机构107连结到纵向输送带61的纵向输送带轴106的下端侧。上部惰性轴109的一端侧经由锥齿轮机构108连结到纵向输送带轴106的上端侧。谷粒排出轴111的一端侧经由谷粒排出驱动链110连结到上部惰性轴109的另一端侧。谷粒排出输送带8的排出搅龙轴112的输送始端侧经由锥齿轮机构113连结到谷粒排出轴111的另一端侧。通过谷粒排出离合器245的离合操作来驱动控制底层输送带60、纵向输送带61、谷粒排出输送带8,从而使谷粒箱6内的谷粒向卡车装货台面或集装箱等排出。
另外,如图2所示,在谷粒箱6的底部设置前后的谷粒排出口221、222。另外,稻谷承受台223能够放入取出地配置在谷粒排出口221、222下方的行驶机体1上表面侧。在将稻谷承受台223以水平的作业姿势支承的状态下,驾驶座位42的操作人员与其他作业者搭乘于稻谷承受台223,在未图示的稻谷承受棒安装固定稻谷袋,向该稻谷袋排出谷粒箱6内的谷粒。填充有谷粒的稻谷袋从稻谷承受台223滚落到田地而进行回收。即,通过从谷粒排出口221、222排出谷粒箱6内的谷粒,无需使割取脱谷操作中断就能排出谷粒箱6内的谷粒。与从谷粒排出输送带8向田地外的卡车装货台面排出谷粒箱6内的谷粒的操作相比,由于几乎不需要使割取脱谷操作中断,因此能够在收获作业中缩短中断割取脱谷操作的时间(在割取场所与卡车装货台面之间移动的时间),从而能够改善收获作业效率。
接着,参照图8对联合收割机的液压构造进行说明。如图8所示,作为液压致动器,具备:所述割取升降用液压缸4;所述水平控制用液压缸19;能够升降地支承拨禾轮14的左右轮升降用液压缸251;使谷粒排出输送带8升降移动的搅龙升降用液压缸252。经由由水平控制用开关254操作进行工作控制的水平控制用电磁液压阀253来将操作用液压泵70与水平控制用液压缸19液压连接。操作人员操作水平控制用开关254而使水平控制用液压缸19工作,由此能够将割取装置3的左右倾斜维持为水平或任意倾斜。另外,如图7所示,在割取姿势杆45的上端部设置水平控制用开关254。
另外,经由割取升降用手动液压阀255而将操作用液压泵70与割取升降用液压缸4液压连接。通过使割取姿势杆45沿前后方向倾倒的操作,使割取升降用液压缸4工作,操作人员使割取装置3升降移动到任意高度(例如割取操作高度或非操作高度等)。另一方面,经由轮升降用手动液压阀256而将操作用液压泵70与轮升降用液压缸251液压连接。通过使割取姿势杆45沿左右方向倾倒的操作,使轮升降用液压缸251工作,操作人员使拨禾轮14升降移动到任意高度,从而割取田地的未收割谷杆。
另一方面,经由搅龙升降用手动液压阀257将操作用液压泵70与搅龙升降用液压缸252液压连接。通过使谷粒排出杆47沿前后方向倾倒的操作,使搅龙升降用液压缸252工作,操作人员使谷粒排出输送带8的投稻谷口8a升降移动到任意高度。另外,操作水平移动开关37,使电动马达(省略图示)正反转动作,由此使谷粒排出输送带8朝水平方向旋转移动,从而使投稻谷口8a沿横向移动。即,使投稻谷口8a位于卡车装货台面或集装箱的上方,并将谷粒箱6内的谷粒排出到卡车装货台面或集装箱内。
此外,如图8所示,将左右行驶液压马达69经由左右闭环液压回路261分别液压连接到左右行驶液压泵65。左右行驶变速杆43、44经由伺服阀机构262分别连结到左右行驶液压泵65的输出调节用斜板65a,与左右行驶变速杆43、44的前后方向的倾斜角度成比例地变更输出调节用斜板65a的支承角度。即,利用左右行驶液压泵65来分别驱动左右行驶液压马达69,左右行驶液压马达69的驱动力经由减速齿轮箱63的减速齿轮机构263而分别传递到左右履带2,左右履带2被向前进方向或后退方向驱动。
根据上述的结构,通过使左右行驶变速杆43、44朝机体前方倾倒,能够以与左右行驶变速杆43、44的倾斜角度成比例的车速朝前进方向直进移动。通过使左右行驶变速杆43、44朝机体后方倾倒,能够以与左右行驶变速杆43、44的倾斜角度成比例的车速朝后退(向后)方向直进移动。另一方面,当使左右行驶变速杆43、44的向机体前方的倾斜角度不同时,或当使左右行驶变速杆43、44的向机体后方的倾斜角度不同时,或当使左右行驶变速杆43、44的任一方朝机体前方倾倒的同时使另一方朝机体后方倾倒时,能够将行驶机体1的去路沿左右方向修正。
换言之,通过使左右行驶变速杆43、44的操作量或操作方向不同,能够以与左右行驶变速杆43、44的倾斜角度成比例的车速、以与左右变速杆43、44的倾斜角度之差成比例的旋转半径使行驶机体1沿左右方向旋转移动。另外,左右闭环液压回路261经由油冷却器264及线路滤波器265连接到供给泵68的高压油排出侧,向左右闭环液压回路261补给油箱266内的工作油。另外,在行驶液压马达69的马达轴295上设置具有制动器制动杆296的制动机构297。通过制动器制动杆296的操作来使马达轴295制动。
接着,参照图9~图12对制动踏板38与行驶变速杆43、44的安装构造进行说明。如图9~图12所示,从驾驶台5竖立设置踏板框架275,制动踏板38基端部能够转动地经由踏板支点轴276枢轴支承在踏板框架275上。制动线缆278的一端侧经由线臂277连结到制动踏板38基端部。另外,踏板返回弹簧280经由弹簧臂279连结到制动踏板38基端部。制动踏板38的脚踏部38a利用踏板返回弹簧280支承于上升位置。
如图9~图11所示,形成侧箱41b的侧箱框架281具有:与前后方向水平地延长的上部框架281a;支承上部框架281a的前端部的前部支柱281b;与前部支柱281b的前侧平行地竖立设置的辅助支柱281c;在前部支柱281b连结辅助支柱281c上端部的辅助上框架281d。在辅助上框架281d下表面抵接有制动踏板38,将制动踏板38利用踏板返回弹簧280支承于上升位置。另外,将停车杆283经由上下托架282能够转动地支承在辅助支柱281c与辅助上框架281d上。当克服踏板返回弹簧280通过脚踏操作使制动踏板38向下移动时,使停车杆283的踏板钩体283a与制动踏板38卡定,克服踏板返回弹簧280将制动踏板38支承于向下移动(制动)位置。另外,在踏板钩体283a不与制动踏板38卡定的位置设置支承停车杆283的解除弹簧284。
另一方面,如图12所示,具备制动连杆286,其上端侧经由制动器弹簧285连结到制动线缆278。制动连杆286的中间部经由连杆支轴287能够转动地枢轴支承在行驶机体1上。制动连杆286的下端侧经由销轴体288及长孔289连结到设于左侧的行驶液压马达69的制动器制动杆296上。另外,在右侧的行驶液压马达69上设置的制动器制动杆296经由能够调节连结长度的螺栓轴体290及连结轴体291连结到销轴体288上。
此外,如图12所示,具备杆返回止挡体292和制动器解除弹簧293,杆返回止挡体292将制动器制动杆296支承于制动器解除位置,制动器解除弹簧293将制动器制动杆296抵接支承在杆返回止挡体292上。在左侧的行驶液压马达69设置杆返回止挡体292,在左侧的行驶液压马达69设置的制动器制动杆296与杆返回止挡体292之间连结制动器解除弹簧293。当对制动踏板38进行脚踏操作时,设于左右行驶液压马达69的制动机构297以制动状态下工作。另一方面,在制动踏板38的脚踏部38a被支承于上升位置的状态下,利用制动器解除弹簧293来解除制动机构297的制动状态。
如图9~图11所示,在形成侧箱41b的侧箱框架281中的上部框架281a设置能够将左右行驶变速杆43、44沿前后方向转动地枢轴支承的变速杆支点轴411。使变速杆支点轴411贯通上部框架281a,将变速杆支点轴411的中间部固定在上部框架281a。左右行驶变速杆43、44的基端部和左右杆操作板412、413的上下宽度中间部能够转动地枢轴支承在从上部框架281a向左右方向突出的变速杆支点轴411的左右两端侧。将左变速杆43与左杆操作板412一体固定。将右行驶变速杆44与右杆操作板413一体固定。左行驶变速杆43(左杆操作板412)、右变速杆44(右杆操作板413)以独立地转动的方式被支承在变速杆支点轴411上。
另外,设置将左右杆操作板412、413能够卡合分离地连结的连动定位球机构414,左右杆操作板412、413的上端侧通过连动定位球机构414被卡合,由此当对左右行驶变速杆43、44的任一方进行操作时,在连动定位球机构414的卡合力以下的操作负荷下,另一方连动工作。另外,当为连动定位球机构414的卡合力以上的操作负荷时,仅是操作一侧的一方的行驶变速杆43或44进行工作。
此外,将左右变速用推拉线缆415、416的一端侧经由左右线缆连结轴体419a、419b分别连结到左右杆操作板412、413的下端侧。切换所述输出调节用斜板65a的伺服阀机构262分别连结有左右变速用推拉线缆415、416的另一端侧。通过左右行驶变速杆43、44的任一方或两方的向前方侧的倾斜操作来对左右行驶液压泵65的任一方或两方进行正转控制,从而驱动左右履带2的任一方或两方前进。另一方面,通过左右行驶变速杆43、44的任一方或两方的向后方侧的倾斜操作来对左右行驶液压泵65的任一方或两方进行反转控制,从而驱动左右履带2的任一方或两方后退。另外,通过使左右行驶变速杆43、44的倾斜操作量不同来变更行驶机体1的去路,从而执行在田地枕地的旋转(U形转弯)等。
具备与左右杆操作板412、413的卡合槽口412a、413b能够卡合分离地连结的左右中立定位球机构417、418。在上部框架281a的两侧设置左右中立定位球机构417、418。当在左右杆操作板412、413的任一方或两方卡合左右中立定位球机构417、418的任一方或两方时,左右行驶变速杆43、44的任一方或两方支承于中立位置(左右行驶液压泵65的旋转为零的位置)。
如图9、图10所示,具备设于前部支柱281b的开关台421、设于开关台421的换向开关422、使换向开关422的开关臂422a工作的换向传感器臂423。在开关台421设置换向传感器臂423。另外,在左右杆操作板412、413分别设置后退操作臂424。当对左右变速杆43、44的任一方或两方进行后退操作时,使后退操作臂424与换向传感器臂423抵接,使换向开关422工作并报告后退动作。
如图9~图11所示,具备同时夹持左右线缆连结轴体419a、419b的一对夹持板体427。在上部框架281a一对夹持板体427的一端侧经由枢轴固定板体428而能够转动地连结。在一对夹持板体427的另一端侧分别连结一对拉伸连杆429的一端侧。在一对拉伸连杆429的另一端侧连结能够调节长度的拉伸拉杆430的一端侧。在拉伸拉杆430的另一端侧连结制动踏板38的踏板臂部。
根据上述的结构,当将左右行驶变速杆43、44的任一方或两方向前进侧或后退侧操作时,通过对制动踏板38进行脚踏操作,经由一对拉伸连杆429与拉伸拉杆430而将一对夹持板体427的另一端侧向下拉伸,在左右线缆连结轴体419a、419b的任一方或两方压接一对夹持板体427,利用一对夹持板体427来夹持左右线缆连结轴体419a、419b。即,行驶变速杆43、44从前进侧或后退侧的操作位置返回到左右行驶液压泵65的旋转为零的变速中立位置。通过制动踏板38的脚踏操作(履带2的制动操作),在变速中立位置(车速为零的位置)支承左右行驶变速杆43、44两者。
另一方面,使制动踏板38卡定到停车杆283的踏板钩体283a,当将制动踏板38支承于脚踏操作位置(图9的假想线所示的位置)时,左右线缆连结轴体419a、419b被一对夹持板体427夹持。即,当通过制动踏板38的制动器操作来制动履带2时,左右行驶变速杆43、44两者卡定于变速中立位置,从而使左右行驶变速杆43、44朝前进侧或后退侧倾斜的变速操作被禁止。
如图1、图9~图11所示,联合收割机具备:割取装置3、具有滚筒21的脱谷装置9、具有驾驶座位42的行驶机体1,从割取装置3向脱谷装置9供给谷杆,其中,在驾驶座位42的前方的操纵箱41设置割取姿势杆45来作为收获作业杆,在驾驶座位42的侧方的操纵箱41设置左右行驶变速杆43、44,通过左右行驶变速杆43、44操作能够分别控制左右行驶部2。因此,乘坐于驾驶座位42的操作人员能够通过左手操作来切换左右行驶变速杆43、44,所述操作人员能够通过右手操作来切换割取姿势杆45,从而能够改善操纵操作性。例如,在设有拨禾轮14的构造中,操作人员用右手操作割取姿势杆45,能够一边使割取装置3升降一边对拨禾轮14进行升降操作,另一方面,操作人员用左手操作所述左右行驶变速杆43、44,能够一边通过左右旋转操作来变更去路、一边通过变速操作来变更车速(移动速度)。能够简化设有拨禾轮14等的割取装置3等的割取姿势操作。能够改善在谷杆部分地倒伏的田地等、需要车速(移动速度)的变更操作或去路的变更操作的田地的割取作业性。
如图1、图4、图8、图9~图12所示,联合收割机具备:割取装置3、具有滚筒21的脱谷装置9、具有作为左右行驶部的履带2的行驶机体1,从割取装置3向脱谷装置9供给谷杆,其中,分别设置独立地驱动左右履带2的作为左右减速箱的减速齿轮箱63,在左右减速齿轮箱63分别配置左右制动机构297,将左右制动机构297连结到作为驾驶操作部的驾驶台5的作为单一的制动操作件的制动踏板38,因此能够通过制动踏板38的操作使左右制动机构297同时工作,能够同时制动左右履带2。无需变更行驶机体1的移动方向(去路)就能停止行驶机体1。另外,例如,即使是使制动踏板38与左右制动机构297分离地分别设置在行驶机体1的前部与后部,也能够低成本且简洁地构成左右履带2的制动操作构造。
如图5、图6、图12所示,将分别设于左右减速齿轮箱63的左右行驶液压马达69以与设置位置偏离的方式配置在行驶机体1的前后方向上,在位于左右行驶液压马达69的中间的部位的行驶机体1设置作为制动杆的制动连杆286,作为制动操作件的制动踏板38经由制动连杆286连结设于左右行驶液压马达69轴上的左右制动机构297,因此能够在行驶机体1的左右宽度方向上使左右行驶液压马达69接近配置,能够以低成本且简洁地构成用于将制动踏板38连结到左右制动机构297的行驶部制动操作构造。例如,由于能够利用对左右制动机构297进行制动的单一的制动线缆278等简单地连结行驶机体1前部的制动踏板38与行驶机体1后部的左右制动机构297,因此能够简单地调节左右制动机构297的制动力等,能够改善上述构件的维护作业性。
如图9~图11所示,在驾驶台5设置左右行驶变速杆43、44,通过作为制动操作件的制动踏板38的脚踏制动操作,使左右行驶变速杆43、44复原到变速中立位置,因此仅通过制动踏板38的制动操作就能使行驶变速中立(使行驶驱动输出为零)而使左右履带2制动。消除使左右行驶变速杆43、44返回到中立位置的时机与对左右履带2进行制动的时机之间的偏差,能够防止行驶液压泵65或行驶液压马达69等超负荷运转,能够简化组装有行驶液压泵65或行驶液压马达69等的履带2驱动用的液压构造或左右履带2的停止操作等。即,能够简单地降低履带2驱动用的液压构造的制造成本,并且能够改善履带2驱动用的液压构造的维护等的处理操作性。另外,能够省去左右行驶变速杆43、44的中立复原操作而紧急停止,能够减少履带2的打滑或田地表面的翻掘等。
接着,参照图7、图8、图13、图14、图18对割取姿势杆45与谷粒排出杆47的安装构造进行说明。如图13、图14、图18所示,在从驾驶台5竖立设置的前箱41a前表面侧的内表面固定杆支点机架441。在杆支点机架441螺栓紧固杆支点框架442。在杆支点框架442固定设置左右转动支点轴443。具备绕沿机体的前后方向延伸配置的左右转动支点轴443能够转动地支承的左右转动框架444。左右转动突起部444a和前后转动突起部444b一体固定在左右转动框架444。
另外,左右转动突起部444a枢轴支承在左右转动支点轴443。前后转动支点轴445能够转动地枢轴支承在前后转动突起部444b。割取姿势杆45的基端部和前后转动框架446的上端部一体固定在沿机体的左右方向延伸配置的前后转动支点轴445。在延伸配置到左右转动支点轴443的正下方位置的前后转动框架446的下端部和从杆支点框架442延伸配置到左右转动支点轴443的正下方位置的棒框架状的弹簧支座体447之间,连结将割取姿势杆45回复支承为立起姿势的杆复原弹簧448。
另一方面,如图13、图14、图18所示,设置支点侧部框架453,其一端侧固定在杆支点框架442。杆支点突起部453a一体固定在支点侧部框架453。使谷粒排出杆47的基端部47a贯通支点侧部框架453及杆支点突起部453a,将谷粒排出杆47枢轴在前后方向上能够转动地支承在杆支点突起部453a上。L形状的割取升降连杆454的中间部旋转自如地枢轴支承在谷粒排出杆47的基端部47a上。
此外,在前后转动框架446的下端侧形成纵长的卡定槽446a。卡合轴体455植设在割取升降连杆454的L形的一端侧,使卡合轴体455能够滑动地卡入卡定槽446a内。平板形状的割取升降用协作拉杆体456的上端侧连结到割取升降连杆454的L形的另一端侧。割取升降用协作拉杆体456的下端侧连结到所述割取升降用手动液压阀255的割取升降用滑阀255a。即,绕前后转动支点轴445转动割取姿势杆45,使割取姿势杆45在机体前后方向上倾倒,由此绕谷粒排出杆47的基端部47a转动割取升降连杆454,使割取升降用协作拉杆体456上下移动,使割取升降用滑阀255a工作,切换割取升降用手动液压阀255,使升降用液压缸4工作,使割取装置3升降移动。
另外,平板形状的轮升降用协作拉杆体458的上端侧经由枢轴固定轴体457连结到左右转动框架444。轮升降用协作拉杆体458的下端侧连结到所述轮升降用手动液压阀256的轮升降用滑阀256a。即,绕左右转动支点轴443转动割取姿势杆45,使割取姿势杆45在机体左右方向上倾倒,由此绕左右转动支点轴443转动左右转动框架444,使轮升降用协作拉杆体458上下移动,使轮升降用滑阀256a工作,切换轮升降用手动液压阀256,使轮升降用液压缸251工作,使拨禾轮14升降移动。
另一方面,谷粒排出连杆459固定在谷粒排出杆47的基端部47a。在谷粒排出连杆459连结平板形状的输送带升降用协作拉杆体460的上端侧。在所述搅龙升降用手动液压阀257的搅龙升降用滑阀257a连结输送带升降用协作拉杆体460的下端侧。即,绕基端部47a的轴芯线转动谷粒排出杆47,使谷粒排出杆47在机体前后方向上倾倒,由此谷粒排出连杆459转动,使输送带升降用协作拉杆体460上下移动,使搅龙升降用滑阀257a工作,切换搅龙升降用手动液压阀257,使搅龙升降用液压缸252工作,使谷粒排出输送带8的投稻谷口8a侧升降移动。
所述割取升降用手动液压阀255、轮升降用手动液压阀256和搅龙升降用手动液压阀257,通过单一的液压阀组形成为收获作业用液压阀单元体258构造,并且安装于设在所述驾驶台5的台阶地板5b上的阀支承台461上表面。阀支承台461配置于前箱41a内的底部。另外,加速器杆46经由加速器线缆462与附属设置于发动机7的发动机旋转控制机构连结。
如图1、图7、图9~图11所示,联合收割机具备:割取装置3、具有滚筒21的脱谷装置9、具有作为左右行驶部的履带2的行驶机体1,从割取装置3向脱谷装置9供给谷杆,其中,在驾驶座位42附近的侧箱41b设置左右行驶变速杆43、44,在形成侧箱41b的一部分的作为侧箱框架的上部框架281a配设左右行驶变速杆43、44和作为中立维持机构的中立定位球机构417、418,该中立定位球机构417、418将左右行驶变速杆43、44支承于行驶变速中立位置。因此,使左右行驶变速杆43、44接近配置从而能够使操作人员用单手简单地操作各杆43、44。利用中立定位球机构417、418使左右行驶变速杆43、44支承在行驶速度零位置上,由此在操作人员明确地识别左右行驶变速杆43、44的前进操作与后退操作的状态下,能够适当正确地对左右行驶变速杆43、44进行变速操作来变更车速,并且操作人员用单手对左右行驶变速杆43、44的任一方或两方进行操作,由此变更行驶机体1的去路(移动方向)的转向操作也能够容易地进行。能够改善在长时间内连续地进行的收获作业中的操纵性。
如图7、图9~图11所示,设置将左右行驶变速杆43、44独立且分别支承在行驶变速中立位置上的左右中立定位球机构417、418,将朝向行驶机体1的前后方向延伸配置的上部框架281a夹在中间,在上部框架281a的两侧配设左右行驶变速杆43、44和左右中立定位球机构417、418。因此,能够与左右行驶变速杆相对从而高精度地设置左右中立定位球机构417、418,能够防止因左右中立定位球机构417、418的组装尺寸误差等导致左右行驶变速杆43、44支承在不适当的位置上。例如,设置对左右履带2进行驱动的左右行驶液压泵65,利用左右行驶变速杆43、44来分别切换左右行驶液压泵65的输出,其中,在将左右行驶变速杆43、44支承于行驶变速中立位置的状态下,左右行驶液压泵65的输出维持为零,从而能够防止左右履带2的任一方或两方被驱动。另外,有效利用高刚性的上部框架281a,从而能够低成本且紧凑地设置左右行驶变速杆43、44和左右中立定位球机构417、418。
如图9~图11所示,具备能够将左右行驶变速杆43、44卡合分离地连结的作为连动机构的连动定位球机构414,并且,在规定操作力以下,利用连动定位球机构414使左右行驶变速杆43、44一体卡合而切换工作;在规定操作力以上,连动定位球机构414脱离而能够使左右行驶变速杆43、44独立从而分别操作。因此,操作人员能够用单手操作左右行驶变速杆43、44的任一方或两方从而简单地执行如下所述的操作:通过左右行驶变速杆43、44的任一方的操作使另一方的杆43、44连动而切换的变速操作(一边前进一边变更车速的操作);使左右行驶变速杆43、44独立而切换的变速操作(一边变更车速一边变更去路的转向操作)。例如,当能够在规定操作力以下操作左右行驶变速杆43、44时,即,在行驶负荷小的状况下,通过左右行驶变速杆43、44的任一方的操作使另一方的杆43、44也连动而切换,能够改善在高速移动过程中的前进性。另一方面,当在规定操作力以上操作左右行驶变速杆43、44时,即,在行驶负荷大的状况下,通过左右行驶变速杆43、44的独立的操作,能够应对左右履带2的任一方或两方的侧滑或打滑等而对左右履带2进行变速控制,能够使割取装置3沿着未收割谷杆列等移动,从而能够在水田的收获作业等中减少谷杆的漏割。能够改善容易侧滑或打滑的水田等的收获作业性。
如图8~图12所示,在具备对履带2进行制动的制动机构297、对该制动机构297进行制动操作的作为制动操作件的制动踏板38的构造中,通过制动踏板38的制动操作,使左右行驶变速杆43、44回复到中立维持机构417、418的支承位置。因此,仅利用制动踏板38的制动操作就能够使行驶变速中立(使行驶驱动输出为零)而对左右履带2进行制动。在通过例如行驶液压泵65或行驶液压马达69来驱动左右履带2的构造中,能够防止因使左右行驶变速杆43、44返回到中立位置的时机与对左右履带2进行制动的时机之间的偏差等导致行驶液压泵65或行驶液压马达69超负荷运转,能够简化组装有行驶液压泵65或行驶液压马达69的履带2驱动用的液压构造、或左右履带2的停止操作等。即,能够简单地降低履带2驱动用的液压构造的制造成本,并且能够提高履带2驱动用的液压构造的维护等的处理操作性。另外,能够省去左右行驶变速杆43、44的中立复原操作而紧急停止,并且能够减少履带2的打滑或田地表面的翻掘等。
如图3、图7、图14所示,在具备对脱谷装置9的谷粒进行收集的谷粒箱6、将谷粒箱6内的谷粒向设备外排出的谷粒排出输送带8的构造中,作为所述收获作业杆,设置使割取装置升降移动的割取姿势杆45和使谷粒排出输送带8升降移动的谷粒排出杆47,另一方面,割取姿势杆4的基部和谷粒排出杆47的基部支承在设置于驾驶座位42的前方的操纵箱41的作为单一的杆支承体的杆支点框架442。因此,能够利用杆支点框架442来简单地构成割取姿势杆45及谷粒排出杆47的支承构造。在使割取姿势杆45及谷粒排出杆47支承在杆支点框架442上的状态下,能够在操纵箱41内组装割取姿势杆45及谷粒排出杆47。能够改善割取姿势杆45及谷粒排出杆47的装卸作业性。
如图13、图14所示,在驾驶座位42的前方的操纵箱41上设置收获作业用液压阀单元体258,将通过割取姿势杆45操作来切换的割取升降用手动液压阀255、通过割取姿势杆45操作来切换的轮升降用手动液压阀256、通过谷粒排出杆47操作来切换的搅龙升降用手动液压阀(排出输送带用手动液压阀)257设于收获作业用液压阀单元体258。因此,能够使收获作业用的所述各液压阀255、256、257集中配置在操纵箱41内。能够在割取姿势杆45及谷粒排出杆47简单地连结割取升降用手动液压阀255、轮升降用手动液压阀256和搅龙升降用手动液压阀257。能够简化割取升降用手动液压阀255、轮升降用手动液压阀256和搅龙升降用手动液压阀257等的组装或分解操作,能够改善割取升降用手动液压阀255、轮升降用手动液压阀256和搅龙升降用手动液压阀257等的维护作业性。
接着,参照图4、图7、图15~图17对割取离合杆39及脱谷离合杆40的安装构造和脱谷离合器233的离合操作构造进行说明。如图15~图16所示,利用驾驶台5的后部纵框架511与后部横框架512,在驾驶台5后部的左侧上表面部(侧箱41b的后端侧)安装割取离合杆39及脱谷离合杆40。具备竖立设置于后部横框架512上表面的杆支点板体513、设于杆支点板体513的基端侧(下端侧)的杆支点轴514、设于杆支点板体513的上端侧的杆立起止挡件515、固定于后部横框架512的前方侧的杆倒伏止挡件516。
而且,将割取离合杆39的基端部及脱谷离合杆40的基端部、与割取杆连杆517的基端部及脱谷杆连杆518能够转动地枢轴支承在杆支点轴514上。另外,在割取离合杆39的基端部一体固定割取杆连杆517。在脱谷离合杆40的基端部一体固定脱谷杆连杆518。另外,割取离合器线缆520经由割取离合器支点越过连杆519连结到割取杆连杆517。
即,使与杆立起止挡件515抵接且支承为立起姿势的割取离合杆39绕杆支点轴514转动,使割取离合杆39朝机体前方倾倒,使割取离合杆39移动到与杆倒伏止挡件516抵接的倒伏姿势,经由割取离合器支点越过连杆519拉伸割取离合器线缆520,使割取离合器242接合工作,使割取驱动带241张紧,从而使割取装置3工作。另外,通过使倒伏姿势的割取离合杆39返回到立起姿势,割取离合器242进行分离工作,使割取装置3停止。
另一方面,如图15~图16所示,具备固定于脱谷离合杆40的限制板体523。使限制板体523延伸配置到支承为立起姿势的割取离合杆39的前表面侧,使限制板体523与立起姿势的割取离合杆39的前表面抵接。在使脱谷离合杆40与杆立起止挡件515抵接而支承为立起姿势的状态下,利用限制板体523来将割取离合杆39维持为立起姿势。即,割取离合杆39的前方倾倒操作被限制板体523阻止。当脱谷离合杆40支承为与杆倒伏止挡件516抵接的倒伏姿势时,能够实现割取离合杆39的前方倾倒操作。
此外,如图15~图16所示,具备在上部框架281a的后端部与后部纵框架511之间的连结部上固定的连杆支承框架526。在所述脱谷杆连杆518经由脱谷离合器支点越过连杆524而连结变换连杆机构525。变换连杆机构525具有第一变换连杆527、第二变换连杆528、第三变换连杆529。将第一变换连杆527的基端部和第二变换连杆528的基端部能够转动地枢轴支承在设置于连杆支承框架526的连杆支轴530上。第一变换连杆527的基端部和第二变换连杆528的基端部一体固定。第一变换连杆527的前端侧能够折曲地连结到脱谷离合器支点越过连杆524。
另一方面,第三变换连杆529的一端侧能够折曲地连结到第二变换连杆528的前端侧。另外,脱谷离合器拉杆体531的前端侧经由轴体529a连结到第三变换连杆529的另一端侧。滑动体532固定在第三变换连杆529的另一端侧。使滑动体532与形成于连杆支承框架526的滑动导轨面526a能够滑动地抵接。另外,在后部横框架512的上表面固定弹簧支座体533,在脱谷杆连杆518与弹簧支座体533之间连结杆立起弹簧534。
即,利用杆立起弹簧534的拉伸力来与割取离合杆39一起使脱谷离合杆40与杆立起止挡件515抵接而支承为立起姿势。使与杆立起止挡件515抵接的立起姿势的脱谷离合杆40绕杆支点轴514转动,使脱谷离合杆40朝机体前方倾倒,使脱谷离合杆40移动成与杆倒伏止挡件516抵接的倒伏姿势,由此经由脱谷离合器支点越过连杆524使变换连杆机构525的第一变换连杆527与第二变换连杆528转动,经由第三变换连杆529使滑动体532在滑动导轨面526a上且朝机体前方滑动,从而拉伸脱谷离合器拉杆体531。
此外,如图1、图4、图5、图6、图17所示,在与搭载于谷粒箱6后部下方的行驶机体1的发动机7的输出轴67平行且相同高度位置设置行驶驱动输入轴64。利用发动机输出带231来将输出轴67上的发动机输出带轮483与行驶驱动输入轴64上的发动机输出传递带轮480连结。设有行驶驱动输入轴64的泵箱66经由前部支承体271与后部支承体272固定设置于行驶机体1的上表面一侧。在泵箱66内置左右行驶液压泵65。另外,将脱谷输出传递带轮481与谷粒排出驱动带轮482设于行驶驱动输入轴64上。
如图4、图17所示,在后部支承体272上表面竖立设置发动机室框架541。在发动机室框架541设置滚筒驱动箱71。脱谷输入轴72枢轴支承在滚筒驱动箱71上。大径侧的脱谷输入带轮484枢轴支承在脱谷输入轴72的一端侧,并在脱谷输出传递带轮481与大径侧的脱谷输入带轮484之间悬架脱谷驱动带232。小径侧的脱谷输入带轮485枢轴支承在脱谷输入轴72的另一端侧,并在滚筒轴20上的滚筒输入带轮486与小径侧的脱谷输入带轮485之间悬架滚筒驱动带234。另外,谷粒排出带轮487枢轴支承在底层输送带轴103的后端侧上,并在谷粒排出驱动带轮482与谷粒排出带轮487之间悬架谷粒排出带244。
如图17所示,臂支点轴542能够转动地枢轴支承在后部支承体272上。在从后部支承体272向后方侧突出的臂支点轴542的一端侧设置张力臂543。所述张力辊233旋转自如地支承在张力臂543上。另外,在从后部支承体272向前方侧突出的臂支点轴542的另一端侧设置脱谷操作臂544。在发动机室框架541设置支点托架体545,脱谷操作连杆体546能够转动地枢轴支承在支点托架体545上,并在脱谷操作连杆体546的一方的操作连杆546a经由能够伸缩的拉伸弹簧体547连结脱谷操作臂544。在脱谷操作连杆体546的另一方的操作连杆546b连结所述脱谷离合器拉杆体531的后端侧。
即,使脱谷离合杆40朝机体前方倾倒而拉伸脱谷离合器拉杆体531,由此经由脱谷操作连杆体546及脱谷操作臂544使张力臂543转动,在所述脱谷驱动带232压接张力辊233,利用张力辊233使脱谷驱动带232张紧,从而形成为脱谷离合器接合状态而使脱谷装置9工作。另外,通过使倒伏姿势的脱谷离合杆40返回到立起姿势,解除因张力辊233导致的脱谷驱动带232的张紧,从而返回到脱谷离合器分离状态,脱谷装置9停止。
此外,如图4、图8、图17所示,具备:分别设于作为左右减速箱的减速齿轮箱63的左右行驶液压马达69、分别对左右行驶液压马达69进行驱动的左右行驶液压泵65、设置左右行驶液压泵65的作为副箱的泵箱66。在设于泵箱66的作为副轴的行驶驱动输入轴64上并且在该行驶驱动输入轴64的一端侧上配置所述左右行驶液压泵65,另一方面,使泵箱66设置用的后部支承体272的一部分272a在行驶驱动输入轴64的轴心线方向上延伸配置,在后部支承体272的延长端部272a设置轴承支架268。在后部支承体272的延长端部272a的平坦面能够装卸地螺栓紧固有轴承支架268的平坦面,该轴承支架268的平坦面能够在上下左右方向上调节位置。行驶驱动输入轴64的另一端侧旋转自如地支承在所述轴承支架268的轴承上。脱谷驱动带232的压带体269能够装卸地紧固于轴承支架268。由此,利用后部支承体272的刚性,能够确保行驶驱动输入轴64的支承强度。当更换脱谷驱动带232时,通过卸下轴承支架268,压带体269也被卸下,因此能够改善脱谷驱动带232的维护性。
如图7、图15、图16所示,在驾驶座位42的一侧后方的操纵箱41设置作为作业离合杆的脱谷离合杆40,使行驶机体1前部的脱谷离合杆40连结到设置于行驶机体1的后部的张力辊233(脱谷离合器)机构,在该构造中,利用脱谷离合器拉杆体(连结拉杆)531使张力辊233机构连结到脱谷离合杆40。因此,作为张力辊233机构,能够使用低成本且容易维护的带用张力辊233。通过脱谷离合杆40的脱谷离合器拉杆体531推拉操作,能够将脱谷装置9的高转矩输入所需要的高张力的带用张力辊233适当正确地切换到脱谷离合器接合位置或分离位置。能够以低成本构成行驶机体1前部的脱谷离合杆40与行驶机体1后部的张力辊233机构之间的连结构造。能够降低张力辊233机构及操作构造的制造成本。能够改善张力辊233机构及操作构造的组装分解或维护等的处理作业性。
如图4、图8、图17所示,在具备分别设于左右减速齿轮箱63的左右行驶液压马达69、分别对左右行驶液压马达69进行驱动的左右行驶液压泵65、设置左右行驶液压泵65的作为副箱的泵箱66的构造中,左右行驶液压泵65配置在设于泵箱66的作为副轴的行驶驱动输入轴64上且位于该副轴的一端侧,另一方面,使泵箱66设置用的后部支承体272的一部分在行驶驱动输入轴64的轴心线方向上延伸配置,在后部支承体272的延长端部272a设置轴承支架268,在所述轴承支架268支承行驶驱动输入轴64的另一端侧,因此能够高刚性地支承行驶驱动输入轴64,能够在行驶驱动输入轴64低成本地组装作为动力传递带轮的发动机输出传递带轮480或脱谷输出传递带轮481等,并且,通过所述轴承支架268的简单的位置调节等,能够高精度地支承行驶驱动输入轴64。通过在所述轴承支架268设置压带体269等,能够简化压带体269安装构造,并且能够改善作为动力传递带的脱谷驱动带232的更换等的维护作业性。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    行驶机体
2    履带(行驶部)
3    割取装置
5    驾驶台(驾驶操作部)
9    脱谷装置
21   滚筒
38   制动踏板(制动操作件)
43   左行驶变速杆
44   右变速杆
63   减速齿轮箱(减速箱)
64   行驶驱动输入轴(副轴)
65   行驶液压泵
66   泵箱(副箱)
69   行驶液压马达
268  轴承支架
272  后部支承体
272a 后部支承体的延长端部
286  制动连杆(制动杆)
297  制动机构

Claims (12)

1.一种联合收割机,其具备:割取装置;具有滚筒的脱谷装置;具有左右行驶部的行驶机体,所述联合收割机从所述割取装置向所述脱谷装置供给谷杆,其特征在于,
分别设置独立地驱动所述左右行驶部的左右减速箱,且在所述左右减速箱上分别配置左右制动器,并且将所述左右制动器驾驶与操作部的单一的制动操作件连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将分别设于所述左右减速箱的左右液压马达以使设置位置在机体的前后方向上偏离的方式配置,在位于所述左右液压马达的中间的部位的行驶机体上设置制动杆,将作为所述制动操作件的制动踏板经由所述制动杆连结到设于所述左右液压马达轴上的所述左右制动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驾驶操作部上设置左右主变速杆,其中,通过作为所述制动操作件的制动踏板的脚踏制动操作,使所述左右主变速杆复原至变速中立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联合收割机具备:分别设于所述左右减速箱的左右液压马达;分别对所述左右液压马达进行驱动的左右液压泵;设置所述左右液压泵的副箱,其中,所述左右液压泵配置在设于所述副箱的副轴上且位于该副轴的一端侧,另一方面,使所述副箱设置用的支承体在所述副轴的轴心线方向上延伸配置,在所述支承体的延长端部设置轴承支架,所述副轴的另一端侧支承在所述轴承支架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驾驶座位的前方的操纵箱上设置收获作业杆,在所述驾驶座位的侧方的操纵箱上设置左右行驶变速杆,通过所述左右行驶变速杆操作,能够分别控制左右行驶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联合收割机具备:对所述脱谷装置的谷粒进行收集的谷粒箱;将所述谷粒箱内的谷粒向设备外排出的谷粒排出输送带,其中,作为所述收获作业杆,设置使所述割取装置升降移动的割取姿势杆和使所述谷粒排出输送带升降移动的谷粒排出杆,另一方面,所述割取姿势杆的基部和所述谷粒排出杆的基部支承在设置于所述驾驶座位的前方的操纵箱的单一的杆支承体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驾驶座位的前方的操纵箱设置收获作业用液压阀单元体,将通过所述割取姿势杆操作切换的割取升降用液压阀和通过所述谷粒排出杆操作切换的排出输送带用液压阀设于所述收获作业用液压阀单元体上。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驾驶座位的一侧后方的操纵箱设置作业离合杆,所述行驶机体前部的所述作业离合杆连结到设置于所述行驶机体的后部的脱谷离合器机构,其中,所述脱谷离合器机构利用连结拉杆连结到所述作业离合杆。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在形成所述操纵箱的一部分的侧箱框架配设有所述左右行驶变速杆和将所述左右行驶变速杆支承在行驶变速中立位置的中立维持机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设置独立地分别使所述左右行驶变速杆支承在行驶变速中立位置的左右中立维持机构,将朝向所述行驶机体的前后方向延伸配置的所述侧箱框架夹在中间,所述左右行驶变速杆和所述左右中立维持机构配设在所述侧箱框架的两侧。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联合收割机具备将所述左右行驶变速杆可卡合分离地连结的连动机构,在规定操作力以下利用所述连动机构使所述左右行驶变速杆一体卡合并切换工作,在规定操作力以上使所述连动机构脱离而能够独立地分别操作所述左右行驶变速杆。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
通过所述制动操作件的制动操作,使所述左右行驶变速杆返回到所述中立维持机构的支承位置。
CN201280005678.8A 2011-01-20 2012-01-13 联合收割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32780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10144 2011-01-20
JP2011010144A JP5808109B2 (ja) 2011-01-20 2011-01-20 コンバイン
JP2011-010145 2011-01-20
JP2011010145A JP2012147746A (ja) 2011-01-20 2011-01-20 コンバイン
JP2011-010143 2011-01-20
JP2011010143A JP5775695B2 (ja) 2011-01-20 2011-01-20 コンバイン
PCT/JP2012/050566 WO2012099006A1 (ja) 2011-01-20 2012-01-13 コンバイン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27803A true CN103327803A (zh) 2013-09-25
CN103327803B CN103327803B (zh) 2015-12-02

Family

ID=465156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05678.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327803B (zh) 2011-01-20 2012-01-13 联合收割机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3327803B (zh)
WO (1) WO2012099006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32006A (zh) * 2014-09-02 2019-11-12 株式会社久保田 收割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02302457D0 (en) * 2023-02-21 2023-04-05 Agco Int Gmbh Forage harvesters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84753A (ja) * 1996-09-10 1998-04-07 Kubota Corp コンバインの操作構造
CN1195618A (zh) * 1997-03-31 1998-10-14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的变速操作装置
CN1212824A (zh) * 1997-09-26 1999-04-07 洋马农机株式会社 联合收割机
CN2332145Y (zh) * 1996-10-21 1999-08-04 洋马农机株式会社 联合收割机
CN1273765A (zh) * 1999-05-12 2000-11-22 洋马农机株式会社 联合收割机
CN2614426Y (zh) * 2003-04-23 2004-05-12 桂林灵风农机制造厂 履带式微型收割机
JP2005082084A (ja) * 2003-09-10 2005-03-31 Kubota Corp 作業機の走行伝動装置
CN1668184A (zh) * 2002-09-11 2005-09-14 洋马农机株式会社 联合收割机
CN101617590A (zh) * 2008-07-02 2010-01-06 株式会社久保田 收割收获机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84753A (ja) * 1996-09-10 1998-04-07 Kubota Corp コンバインの操作構造
CN2332145Y (zh) * 1996-10-21 1999-08-04 洋马农机株式会社 联合收割机
CN1195618A (zh) * 1997-03-31 1998-10-14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的变速操作装置
CN1212824A (zh) * 1997-09-26 1999-04-07 洋马农机株式会社 联合收割机
CN1273765A (zh) * 1999-05-12 2000-11-22 洋马农机株式会社 联合收割机
CN1668184A (zh) * 2002-09-11 2005-09-14 洋马农机株式会社 联合收割机
CN2614426Y (zh) * 2003-04-23 2004-05-12 桂林灵风农机制造厂 履带式微型收割机
JP2005082084A (ja) * 2003-09-10 2005-03-31 Kubota Corp 作業機の走行伝動装置
CN101617590A (zh) * 2008-07-02 2010-01-06 株式会社久保田 收割收获机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32006A (zh) * 2014-09-02 2019-11-12 株式会社久保田 收割机
CN110432006B (zh) * 2014-09-02 2022-05-24 株式会社久保田 转向机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327803B (zh) 2015-12-02
WO2012099006A1 (ja) 2012-07-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77123B (zh) 联合收割机
CN103369954B (zh) 普通型联合收割机
CN105025699B (zh) 联合收割机
CN103249298B (zh) 普通型联合收割机
CN102239769A (zh) 模块化微型联合收割机
CN101658094B (zh) 联合收割机
CN203072371U (zh) 玉米收获机
CN103369956A (zh) 普通型联合收割机
CN204539961U (zh) 一种油菜割晒机
CN103327803A (zh) 联合收割机
CN203072369U (zh) 玉米收获机的收获前处理装置
CN103260392B (zh) 联合收割机
JP5608131B2 (ja) コンバイン
JP5775695B2 (ja) コンバイン
CN103354713B (zh) 普通型联合收割机
JP5822522B2 (ja) コンバイン
JP2012235762A (ja) コンバイン
CN104394682B (zh) 联合收割机
JP5778970B2 (ja) 作業車両
CN102217457A (zh) 联合收割机以及作业机的姿态控制装置
JP2009112264A (ja) コンバイン
CN110446427A (zh) 联合收割机
CN202050693U (zh) 模块化微型联合收割机
CN101686639A (zh) 脱谷装置
CN205030132U (zh) 作业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202

Termination date: 2019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