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704425U - 车载用吸收式热泵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车载用吸收式热泵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704425U
CN203704425U CN201290000651.5U CN201290000651U CN203704425U CN 203704425 U CN203704425 U CN 203704425U CN 201290000651 U CN201290000651 U CN 201290000651U CN 203704425 U CN203704425 U CN 20370442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mentioned
absorption
gas
absor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90000651.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富田晃史
坪内修
辻原春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isi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isin Seik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115408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708998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115408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590417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Aisin Seiki Co Ltd filed Critical Aisin Seiki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70442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704425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30/00Heat pumps
    • F25B30/04Heat pumps of the sorption typ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642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ontrol members or indication devices for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 B60H1/00814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 for controlling particular components of the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installation
    • B60H1/00878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 for controlling particular components of the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installation the components being temperature regulating devices
    • B60H1/00899Controlling the flow of liquid in a heat pump syste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32Cooling devices
    • B60H1/3201Cooling devices using absorption or adsorp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32Cooling devices
    • B60H1/3201Cooling devices using absorption or adsorption
    • B60H1/32011Cooling devices using absorption or adsorption using absorption, e.g. using Li-Br and wat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5/00Sorp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operating continuously, e.g. absorption type
    • F25B15/02Sorp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operating continuously, e.g. absorption type without inert ga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5/00Sorption refrigeration cycles or details thereof
    • F25B2315/001Crystallization preven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700/00Sensing or detecting of parameters; Sensors therefor
    • F25B2700/04Refrigerant leve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52Heat recovery pumps, i.e. heat pump based systems or units able to transfer the thermal energy from one area of the premises or part of the facilities to a different one, improving the overall efficiency

Abstract

车载用吸收式热泵装置具备:再生器;车载加热源,其加热再生器的吸收液;气液分离器;冷凝器,其使从吸收液分离的气相冷凝;蒸发器,其使冷凝液蒸发而形成蒸气;吸收器,其通过使相对浓缩的液相状的吸收液和气相接触,使吸收液吸收气相而相对稀释化;吸收液循环源,其使吸收液循环;迂回通路,其连接气液分离器中的收纳液相的部分和再生器并且绕过吸收器;以及迂回输送源,其设置在迂回通路中,使气液分离器的吸收液返回到再生器。具备能连通冷凝器和吸收器的稀释通路,利用稀释元件使冷凝器的冷凝液经由稀释通路提供给吸收器,能使吸收器中的吸收液稀释化。

Description

车载用吸收式热泵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加热吸收液的再生器的车载用吸收式热泵装置。另外,本发明涉及具有使浓缩的吸收液稀释的吸收器的车载用吸收式热泵装置。 
背景技术
特开平9-119742号公报公开了发动机余热回收、吸收式冷冻机。该冷冻机具有:再生器,其用于加热吸收液;冷凝器,其使从吸收液分离的气相冷凝以形成冷凝液;蒸发器,其使在冷凝器中冷凝的冷凝液蒸发以形成蒸气;以及吸收器,其使相对浓缩的液相状的吸收液和在蒸发器中蒸发的气相接触,由此使吸收液吸收气相而相对稀释化。根据该装置,使用发动机冷却水作为再生器的加热源。 
特开昭63-302267号公报公开了具有气液分离器的吸收式冷冻机。该冷冻机具有:再生器,其用于加热吸收液;冷凝器,其使从吸收液分离气相冷凝以形成冷凝液;蒸发器,其使在冷凝器中冷凝的冷凝液蒸发以形成蒸气;以及吸收器,其使相对浓缩的液相状的吸收液和在蒸发器中蒸发的气相接触,由此使吸收液吸收气相而相对稀释化。根据该冷冻机,公开了利用发动机余热、发动机冷却水作为再生器的加热源,在上述热量不足时,使配置在再生器的出口侧的电加热器作为加热源运转的技术。 
特开2011-033236号公报公开了能应用在热泵装置的吸收器中的粘性物质稀释装置。该装置公开了通过利用旋转体使水蒸气飞散,使作为粘性物质发挥功能的吸收液积极地吸收水蒸气而稀释化的装置。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平9-119742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昭63-302267号公报 
专利文献3:特开2011-03323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由于上述特开平9-119742号公报和特开昭63-302267号公报中记载的吸收式冷冻机的再生器是热交换器,为了提高加热流过再生器的吸收液的热交换效率,优选使流过再生器的吸收液的每单位时间的流量增加。但是根据上述吸收式冷冻机,暂时增加流过再生器的每单位时间的吸收液的流量是有限度的。因此,在再生器中加热吸收液的热交换效率不一定充分。 
根据上述特开平9-119742号公报、特开昭63-302267号公报以及特开2011-033236号公报的技术,当系统运转停止时,吸收液的温度降低,因此吸收液有可能结晶化而固相化。这样在吸收液固相化时,有可能对系统的下次顺利的驱动有影响。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实情而做出的,目的在于提供对调整流过再生器的吸收液的热交换效率有利的车载用吸收式热泵装置。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即使系统运转停止时也能抑制吸收液的固相化并且能确保系统的下次顺利的驱动的车载用吸收式热泵装置。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1)本发明的方面1的车载用吸收式热泵装置具备:(i)再生器,其用于加热吸收液;(ii)车载加热源,其加热再生器内的吸收液;(iii)气液分离器,其将利用车载加热源在再生器中加热的吸收液分离成气相和液相,以相对提高吸收液的浓度;(iv)冷凝器,其使从吸收液分离的气相冷凝而形成冷凝液;(v)蒸发器,其使在冷凝器中冷凝的冷凝液蒸发而形成蒸气;(vi)吸收器,其使通过气液分离器中的气相的分离而相对浓缩的液相状的吸收液和在蒸发器中蒸发的气相接触,由此使吸收液吸收气相而相对稀释化,将稀释化的吸收液提供给再生器;(vii)吸收液循环源,其使吸收液在连接再生器、气液分离器、吸收器的循环通路中循环;(viii)迂回通路,其连接气液分离器中的收纳液相的部分和再生器并且绕过 吸收器;以及(ix)迂回输送源,其设置在迂回通路中,输送收纳在气液分离器中的液相状的吸收液,使收纳在气液分离器中的吸收液以绕过上述吸收器的状态返回到再生器。 
吸收液循环源使吸收液在连接再生器、气液分离器、吸收器的循环通路中循环。优选根据用户对热泵装置要求的负荷来调整吸收液循环源的输出。吸收液循环源只要是能输送吸收液的装置即可,能例示泵等致动器。对致动器的结构、种类不做特别限定。再生器内的吸收液利用车载加热源加热而成为气液混合状态。气液混合状态的吸收液从再生器流到气液分离器。气液分离器使吸收液的气相和液相分离,从而相对提高吸收液的浓度。由此使液相状的吸收液浓缩。这样在气液分离器中相对浓缩的液相状的吸收液流到吸收器。与此相对,在气液分离器中从液相状的吸收液分离的气相从气液分离器流到冷凝器,在冷凝器中冷凝而产生冷凝潜热并且形成液相状的冷凝液。在冷凝器中冷凝的冷凝液从冷凝器流到蒸发器,在蒸发器中蒸发而形成气相状的蒸气。蒸气从蒸发器流到吸收器。 
并且,流到吸收器的浓缩的液相状的吸收液和从蒸发器流到吸收器的气相接触。由此,使浓缩的吸收液吸收气相,在吸收器中使吸收液相对稀释化。在吸收器中稀释化的吸收液从吸收器流到再生器,在再生器中利用车载加热源再次加热而成为气液混合状态,并流到气液分离器。这样吸收液在连接再生器、气液分离器、吸收器的循环通路中循环。 
那么,根据本方面,设置有连接气液分离器中的收纳液相的部分和再生器并且绕过吸收器的迂回通路。而且,设置有使收纳在气液分离器中的液相状的吸收液以绕过吸收器的方式返回到再生器的迂回输送源。作为迂回输送源,只要是能将气液分离器的吸收液输送到再生器而不输送到吸收器的装置即可,能例示泵等致动器。对致动器的结构、种类不做特别限定。因此,在想要提高流过再生器的吸收液的热交换效率时,通过驱动吸收液循环源使吸收液在循环通路中循环,并且驱动已停止的迂回输送源,或者使迂回输送源的每单位时间的驱动量增加。其结果是,能使收纳在气液分离器中 的液相状的吸收液以绕过吸收器的方式,即,不经由吸收器,直接返回到再生器。因此,流过再生器的吸收液的每单位时间的流量增加。这样能在再生器中利用车载加热源加热每单位时间的流量增加的吸收液。其结果是,流过再生器的吸收液的热交换效率提高。 
与此相对,在想要降低流过再生器的吸收液的热交换效率时,通过驱动吸收液循环源使吸收液在循环通路中循环,并且停止驱动迂回输送源或者降低每单位时间的驱动量。其结果是,从气液分离器以绕过吸收器的方式输送到再生器的吸收液的每单位时间的流量降低。因此,与迂回输送源的驱动量大的情况相比,流过再生器的吸收液的每单位时间的流量减小。这样在再生器中利用车载加热源加热每单位时间的流量减小的吸收液。其结果是,流过再生器的吸收液的热交换效率降低。 
这样根据本方面,能伴随着驱动迂回输送源而增加或者减小流过再生器的吸收液的每单位时间的流量,进而能调整加热流过再生器的吸收液的热交换效率,进而能调整从再生器提供给气液分离器的吸收液的每单位时间的流量,能对吸收液的浓度调整有贡献。 
(2)本发明的方面2的车载用吸收式热泵装置是在上述方面中,设置有控制部,上述控制部根据车载用吸收式热泵装置的要求负荷和车载加热源的每单位时间的放热量中的至少一个来控制迂回输送源的吸收液输送量。根据本方面,控制部能根据对车载用吸收式热泵装置的输出的要求负荷和车载加热源的每单位时间的放热量中的至少一个来控制迂回输送源的吸收液输送量,从而控制流过再生器的吸收液的每单位时间的流量。 
车载用吸收式热泵装置具有产生冷凝潜热的冷凝器和产生气化潜热的蒸发器。冷凝潜热能利用于暖气设备等加热系统中。气化潜热能利用于冷气设备等冷却系统中。因此,作为车载用吸收式热泵装置的要求负荷,能列举制暖负荷等加热系统的要求负荷、制冷负荷等冷却系统的要求负荷。作为车载加热源,能列举从车载发动机排出的废气流过的排气管、发动机冷却液流过的冷却液通路、车载电动机、控制车载电动机的车载逆变器、储存电能的车载蓄电池 中的至少1种。 
(3)根据本发明的方面3的车载用吸收式热泵装置,在上述方面中,在想要提高再生器中的热交换效率的情况下,使气液分离器中的吸收液从气液分离器通过迂回通路直接返回到再生器,而不从气液分离器通过循环通路循环到吸收器。因此,流过再生器的吸收液的每单位时间的流量增加。这样能使每单位时间的流量增加的吸收液在再生器中利用车载加热源进行热交换而被加热。其结果是,加热流过作为热交换器发挥功能的再生器的吸收液的热交换效率提高,进而能增加从再生器送到气液分离器的吸收液的流量,能在气液分离器中调整吸收液的浓度。 
(4)根据本发明的方面4的车载用吸收式热泵装置,在上述方面中,在想要降低再生器中的热交换效率的情况下,利用吸收液循环源使吸收液在循环通路内从气液分离器经由吸收器向再生器循环,并且停止使吸收液从气液分离器迂回到再生器的迂回输送源或者降低其驱动量。因此,与迂回输送源的每单位时间的转数大的情况相比,流过再生器的吸收液的每单位时间的流量减小。这样将每单位时间的流量减小的吸收液在再生器中通过热交换而加热,因此能降低作为热交换器发挥功能的再生器的热交换效率。进而,能使从再生器送到气液分离器的吸收液的流量减小,在气液分离器中调整吸收液的浓度。 
(5)本发明的方面5的车载用吸收式热泵装置具备:(i)再生器,其用于加热能进行固相化的吸收液;(ii)车载加热源,其加热再生器内的吸收液;(iii)气液分离器,其将利用车载加热源在再生器中加热的吸收液分离成气相和液相,以相对提高吸收液的浓度;(iv)冷凝器,其使从吸收液分离的气相冷凝而形成液相状的冷凝液;(v)蒸发器,其使在冷凝器中冷凝的冷凝液蒸发而形成气相状的蒸气;(vi)吸收器,其使通过气液分离器中的气相的分离而相对浓缩的液相状的吸收液和以在蒸发器中蒸发的气相状的蒸气为基础的稀释剂接触,由此使吸收液吸收稀释剂而相对稀释化,将稀释化的吸收液提供给再生器;(vii)吸收液循环源,其使吸收液在连接再生 器、气液分离器、吸收器的循环通路中循环;(viii)稀释通路,其能连通冷凝器和吸收器;以及(ix)稀释元件,其设置在稀释通路中,当吸收液的至少一部分有可能固化时,实施将冷凝器内的液相状的冷凝液经由稀释通路提供给吸收器并且使吸收器中的吸收液稀释化的稀释处理。 
根据本方面,吸收液循环源使吸收液在连接再生器、气液分离器、吸收器的循环通路中循环。吸收液循环源只要是能输送吸收液的装置即可,能例示泵等致动器。对致动器的结构、种类不做特别限定。再生器内的吸收液利用车载加热源加热而成为气液混合状态。车载加热源优选是从车载发动机排出的废气流过的排气管、发动机冷却液流过的冷却液通路、车载电动机、控制车载电动机的车载逆变器、储存电能的车载蓄电池中的至少1种。能有效利用来自这些车载加热源的散热而加热再生器的吸收液,使其成为气液混合状态。 
气液混合状态的吸收液从再生器流到气液分离器。气液分离器使吸收液的气相和液相分离而相对提高吸收液的浓度。由此使液相状的吸收液相对浓缩。相对浓缩的液相状的吸收液流到吸收器。与此相对,在气液分离器中从液相状的吸收液分离的气相状的蒸气从气液分离器流到冷凝器,在冷凝器中冷凝而产生冷凝潜热并且形成液相状的冷凝液。在冷凝器中冷凝的冷凝液从冷凝器流到蒸发器,在蒸发器中蒸发而形成气相状的蒸气。以蒸气为基础的稀释剂流到吸收器。作为稀释剂,可以是气相状的蒸气,根据情况也可以是气相状的蒸气液化后的液相。 
并且,流到吸收器的浓缩的液相状的吸收液和从蒸发器流到吸收器的以蒸气为基础的稀释剂在吸收器中接触。这样使浓缩的吸收液吸收稀释剂,在吸收器中使吸收液相对稀释化。稀释化的吸收液从吸收器流到再生器,在再生器中利用车载加热源再次加热而成为气液混合状态,并流到气液分离器进行气液分离。只要吸收式热泵装置被驱动,如上所述吸收液就在连接再生器、气液分离器、吸收器的循环通路中循环。 
那么,在吸收液的至少一部分有可能固化时,有可能引起流路的堵塞。因此根据本方面,设置有能连通冷凝器和吸收器的稀释通路。而且,设置有实施将冷凝器内的液相状的冷凝液经由稀释通路提供给吸收器并且使吸收器中的吸收液稀释化的稀释处理的稀释元件。这样在吸收液的至少一部分有可能固化时,将冷凝器内的液相状的冷凝液(例如冷凝水)经由稀释通路提供给吸收器,使吸收液稀释化。由此抑制吸收液的固相化,预防流路的堵塞等。冷凝液是吸收液中原来含有的成分,因此不会对吸收液造成不良影响。 
对于“吸收液的至少一部分有可能固化时”来说,可例示车辆驱动源的起动开关断开时,或者,热泵装置的运转开关断开时,或者,热泵装置的环境温度过低时,或者,外部气体温度过低时,或者,在热泵装置应用于空气调节装置中的情况下空气调节负荷的开关断开时等。在这种情况下,吸收液的温度逐渐降低,因此出现吸收液的结晶化,吸收液的至少一部分有可能固相化。此外,本发明的方面5可以与本发明的方面1组合。 
(6)根据本发明的方面6的车载用吸收式热泵装置,在上述方面中,稀释元件是在打开时基于冷凝器和吸收器的压差将冷凝器的液相状的冷凝液提供给吸收器的第1开闭阀,或者是将冷凝器的液相状的冷凝液提供给吸收器的泵。如果第1打开阀打开,冷凝器的液相状的冷凝液(例如冷凝水)基于冷凝器和吸收器的压差提供给吸收器而使浓缩吸收液稀释化。另外,如果泵被驱动,冷凝器的液相状的冷凝液提供给吸收器而使浓缩吸收液稀释化。 
(7)根据本发明的方面7的车载用吸收式热泵装置,在上述方面中,在稀释处理中,通过驱动吸收液循环源使在吸收器中稀释的吸收液在循环通路中循环。在吸收器中稀释化的吸收液借助于驱动吸收液循环源在循环通路中循环。由此使循环通路中的全部吸收液稀释化而浓度降低。由此使吸收液难以固相化。 
(8)根据本发明的方面8的车载用吸收式热泵装置,在上述方面中,在冷凝器中设置有检测冷凝器内的液相状的冷凝液的液位的冷凝器液位传感器,当冷凝器液位传感器检测的冷凝器的冷凝液的 液位在第1高度范围以上时,使稀释元件工作而将冷凝器的冷凝水提供给吸收器,当冷凝器液位传感器检测的冷凝器的冷凝液的液位不到第1高度范围时,停止基于稀释元件向吸收器输送冷凝液或者使其低速化。 
当冷凝器液位传感器检测的冷凝器的冷凝液的液位在第1高度范围以上时,冷凝器贮存大量的冷凝液。在该状态下,当稀释元件工作时,冷凝器的冷凝水提供给吸收器,吸收器中的吸收液被稀释化而浓度降低。与此相对,当冷凝器液位传感器检测的冷凝器的冷凝液的液位不到第1高度范围时,冷凝器中的冷凝液的流量降低,因此冷凝器的液封性有可能降低。因此当冷凝器的冷凝液的液位不到第1高度范围时,停止基于稀释元件向吸收器输送冷凝液或者使其低速化。由此抑制冷凝器中的冷凝水的液位过度降低,维持冷凝器的液封性。第1高度范围能根据热泵装置的情况适当设定,总之,与在冷凝器中想贮存的冷凝液的最低限以上的贮存量相当。 
(9)根据本发明的方面9的车载用吸收式热泵装置,在上述方面中,在冷凝器和蒸发器之间设置有伴随着打开而将冷凝器内的冷凝液提供给蒸发器的第2开闭阀,在蒸发器中设置有检测在蒸发器内应蒸发的液相状的冷凝液的液位的蒸发器液位传感器,当蒸发器液位传感器检测的蒸发器的冷凝液的液位在第2高度范围以上时,蒸发器的冷凝液的贮存量是充分的,第2开闭阀关闭,防止冷凝器的冷凝液过度地流到蒸发器。从而,良好地维持冷凝器中的冷凝液的液量,维持冷凝器的液封。当蒸发器液位传感器检测的蒸发器的冷凝液的液位不到第2高度范围时,第2开闭阀打开。因此维持蒸发器中的冷凝液的需要的液位,良好地维持蒸发器的蒸发作用。第2高度范围能根据热泵装置的情况适当设定,总之,与为了得到蒸发器的蒸发作用而需要的冷凝液的贮存量相当。 
(10)本发明的方面10的车载用吸收式热泵装置是在上述方面中,具备:第1提供通路,其连通气液分离器的液相出口和吸收器的入口并且将气液分离器内的液相状的吸收液提供给吸收器;第2提供通路,其连通吸收器的出口和再生器的入口并且将吸收器的吸 收液提供给再生器;以及热交换器,其能进行热交换地设置在第1提供通路和第2提供通路中,冷却在第1提供通路中流向吸收器的吸收液,并且加热在第2提供通路中流向再生器的吸收液。根据本方面,第1提供通路连通气液分离器的液相出口和吸收器的入口,并且将气液分离器内的液相状的吸收液提供给吸收器。第2提供通路连通吸收器的出口和再生器的入口,并且将吸收器的吸收液提供给再生器。热交换器在将从气液分离器朝向吸收器流过第1提供通路的相对高温的吸收液提供给吸收器前通过热交换冷却该相对高温的吸收液。这样能在将从气液分离器排出的相对高温的吸收液提供给吸收器前通过热交换器冷却该相对高温的吸收液,这对提高吸收器中的吸收效率是有利的。另外热交换器在将从吸收器朝向再生器流过第2提供通路的相对低温的吸收液提供给再生器前通过热交换加热该相对低温的吸收液。另外,能在将从吸收器排出的相对低温的吸收液提供给再生器前通过热交换器预先加热该相对低温的吸收液,这对再生器中的加热是有利的。 
(11)本发明的方面11的车载用吸收式热泵装置是在上述方面中,具备:中间连通路,其以绕过热交换器的方式连通气液分离器的液相出口侧和吸收器的入口侧;第3开闭阀,其能开闭中间连通路并且在通常状态下是关闭的;以及分离器液位传感器,其检测气液分离器中的吸收液的液位,当分离器液位传感器检测的气液分离器内的吸收液的液位在第3高度范围以上时,上述第3开闭阀基于分离器液位传感器的信号而打开,使气液分离器的吸收液绕过热交换器并且提供给吸收器。 
根据本方面,设置有以绕过热交换器的方式连通气液分离器的液相出口和吸收器的入口的中间连通路。能开闭中间连通路并且在通常状态下是关闭的第3开闭阀是开闭阀,设置在中间连通路中。设置有检测气液分离器中的吸收液的液位的分离器液位传感器。分离器液位传感器是液位传感器。第3高度范围能根据热泵装置的情况适当设定,总之,是为了防止气液分离器内的吸收液流出到冷凝器而設定的。当贮存第3高度范围以上的吸收液时,气液分离器内 的吸收液溢出到冷凝器的风险较高。 
另外,为了提高热交换能力,热交换器具有包括多个流路的流路群,因此有可能由于吸收液中所包含的尘埃、吸收液的固相化等而使流通路径变小。为了提高热交换能力,热交换器具有包括多个流路的流路群,因此即使在热泵装置的运转中,也有可能由于吸收液的固相化等的影响而热交换器的流通路径变小。在该情况下,提供给气液分离器的吸收液有可能被限制流到热交换器。在该情况下,提供给气液分离器的吸收液有可能在气液分离器中溢出。溢出的液相状的吸收液有可能从气液分离器流向冷凝器。冷凝器使气相冷凝而生成冷凝液,因此不优选液相状的吸收液流入。冷凝器使气相冷凝而生成冷凝液,因此不优选含有化学物质的吸收液流入冷凝器。 
因此,当在气液分离器中分离器液位传感器检测的吸收液的液位在第3高度范围以上时,第3开闭阀基于分离器液位传感器的信号而打开,使气液分离器的吸收液绕过热交换器并且提供给吸收器。由此抑制气液分离器中的吸收液的溢出。进而,抑制溢出的吸收液从气液分离器流向冷凝器的问题。 
(12)根据本发明的方面12的车载用吸收式热泵装置,在上述方面中,第1提供通路为U字管形状,具有:从气液分离器朝向下方的热交换器的向下的去路;以及从热交换器朝向上方的吸收器的向上的回路。去路基本上向下输送吸收液。回路基本上向上输送吸收液。在此,当气液分离器的吸收液的液位高于吸收器的吸收液的液位时,基本上,能根据气液分离器和吸收器的压差,使吸收液从气液分离器经由第1提供通路流向吸收器。 
(13)根据本发明的方面13的车载用吸收式热泵装置,在上述方面中,热交换器通过热交换来冷却流过第1提供通路的相对高温的吸收液,并且通过热交换来加热流过第2提供通路的相对低温的吸收液。在该情况下,热交换器在将从气液分离器朝向吸收器流过第1提供通路的相对高温的吸收液提供给吸收器前通过热交换冷却该相对高温的吸收液。另外热交换器在将从吸收器朝向再生器流过 第2提供通路的相对低温的吸收液提供给再生器前通过热交换加热该相对低温的吸收液。这样能在将从气液分离器排出的相对高温的吸收液提供给吸收器前通过热交换器冷却该相对高温的吸收液。从而,能提高吸收器中吸收液吸收水蒸气的吸收效率。另外,能在将从吸收器排出的相对低温的吸收液提供给再生器前通过热交换器预热该相对低温的吸收液,能补充再生器中的吸收液的加热。因此有利于在再生器中将吸收液加热成沸腾状态即气液混合状态。 
(14)根据本发明的方面14的车载用吸收式热泵装置,在上述方面中,热交换器在将从气液分离器朝向吸收器流过第1提供通路的相对高温的吸收液提供给吸收器前通过热交换冷却该相对高温的吸收液,并且在将从吸收器朝向再生器流过第2提供通路的相对低温的吸收液提供给再生器前通过热交换加热该相对低温的吸收液。这样能在将从气液分离器排出的相对高温的吸收液提供给吸收器前利用热交换器冷却该相对高温的吸收液。从而,能提高吸收器中吸收液吸收水蒸气的吸收效率。另外,能在将从吸收器排出的相对低温的吸收液提供给再生器前利用热交换器预热该相对低温的吸收液,能补充再生器中的吸收液的加热。因此有利于在再生器中将吸收液加热成沸腾状态即气液混合状态。 
(15)根据本发明的方面15的车载用吸收式热泵装置,在上述方面中,车载加热源是从车载发动机排出的废气流过的排气管、发动机冷却液流过的冷却液通路、车载电动机、控制车载电动机的车载逆变器、储存电能的车载蓄电池中的至少1种。能有效利用来自它们的散热而将再生器的吸收液加热成气液混合状态。 
(16)根据本发明的方面16的车载用吸收式热泵装置,在上述方面中,气液分离器设置在发动机室中,再生器设置在分隔发动机室的分隔壁下方的车外空间。发动机废气的排气系统部件往往设置在分隔发动机室的分隔壁下方的车外空间。因此,适于加热再生器的车载加热源是利用发动机废气的余热的消声器等排气系统部件的情况。 
发明效果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发明的车载用吸收式热泵装置,能伴随着驱动迂回输送源而使流过再生器的吸收液的每单位时间的流量增加或者减小,进而能调整使流过再生器的吸收液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效率。另外,伴随着热泵作用的要求停止,使吸收器的吸收液稀释化,因此抑制吸收液的过度固相化。因此能长期良好地维持热泵装置的性能,也能确保热泵装置的下次顺利的运转。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实施方式1的吸收式热泵装置的回路图。 
图2是示意性地示出实施方式2的吸收式热泵装置的回路图。 
图3是示意性地示出实施方式3的吸收式热泵装置的回路图。 
图4是示意性地示出实施方式5的吸收式热泵装置的回路图。 
图5是示意性地示出实施方式6的吸收式热泵装置的回路图。 
图6是示意性地示出实施方式7的吸收式热泵装置的回路图。 
图7是示意性地示出另一实施方式的加热再生器的方式的图。 
图8是示意性地示出另一实施方式的加热再生器的方式的图。 
图9是示意性地示出另一实施方式的加热再生器的方式的图。 
图10是示意性地示出另一实施方式的加热再生器的方式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基于具体化的各实施方式说明本发明。 
(实施方式1) 
本实施方式的车载用吸收式热泵装置搭载于车辆。如图1所示,设置有作为车辆内部的空间的发动机室10。在车辆中设置有用于将上侧的发动机室10和下侧的车外空间11上下地隔开的分隔壁1。该热泵装置如图1所示具备再生器2、车载加热源3、气液分离器4、冷凝器5、蒸发器6、吸收器7、迂回通路8、作为迂回输送源的迂回泵9。再生器2是用于加热液相状的吸收液的热交换器。再生器2设置在分隔壁1下方的车外空间11,因此,位于气液分离器4、冷凝器5、蒸发器6、吸收器7的下方。车载加热源3是用于加热再生器2内的吸 收液的热源,由从发动机200排出的高温的废气(例如400~900℃的温度)流经的排气通道301的一部分形成。吸收液能利用将卤素和碱金属的化合物溶解于溶剂中而得的溶液。例如,吸收液可采用溴化锂水溶液、碘化锂水溶液。 
车载加热源3配置在分隔壁1下方的车外空间11。气液分离器4将在再生器2中加热的吸收液分离成水蒸气(气相)和液相状的吸收液(液相)而相对地提高吸收液的浓度。因此设置有将再生器2的再生出口2p和气液分离器4的入口4i连接的第1通路51。第1通路51基本上向上提供吸收液。气液分离器4配置在分隔壁1上方的发动机室10中。其关系是,冷凝器5、蒸发器6、吸收器7与气液分离器4一起配置在发动机室10中。在气液分离器4中,液相状的吸收液聚集在底侧,气相状的水蒸气聚集在吸收液的液面W1的上方。冷凝器5使从吸收液分离的水蒸气冷凝而形成冷凝液(液相状的水)。因此,设置有从气液分离器4的气相出口4h朝向冷凝器5的入口5i的第2通路52。 
蒸发器6使在冷凝器5中冷凝的液相状的水(冷凝液)蒸发而形成水蒸气。因此,设置有从冷凝器5的出口5p朝向蒸发器6的入口6i的第3通路53。设置有从蒸发器6的出口6p朝向吸收器7的气相入口7i的第4通路54。吸收器7使在气液分离器4中相对浓缩而高粘性化的液相状的吸收液和在蒸发器6蒸发的水蒸气(气相)接触。由此使高粘性化的吸收液吸收水蒸气(气相)而相对稀释化,从而使粘性降低。如图1中示意性地示出,在发动机室10中,气液分离器4和吸收器7设置在大致相同高度的位置,或者,气液分离器4设置在比吸收器7稍高的位置。目的在于根据气液分离器4和吸收器7的压差将气液分离器4内的吸收液提供给吸收器7。 
如图1所示,第1提供通路41连通气液分离器4的液相出口4p和吸收器7的液相入口7m,并且将气液分离器4内的液相状的吸收液经液相入口7m提供给吸收器7。如图1所示,第1提供通路41为U字管形状,具有:从气液分离器4的液相出口4p朝向热交换器44的入口44i的向下的去路41a;以及从热交换器44的出口44p朝向吸收器7 的液相入口7m的向上的回路41c。去路41a基本上向下输送吸收液。回路41c基本上向上输送吸收液。在此,在气液分离器4的吸收液的液位W1高于吸收器7的吸收液的液位W2时,高粘性的吸收液基本上根据气液分离器4和吸收器7的压差从气液分离器4朝向吸收器7流经第1提供通路41。 
在吸收器7中被稀释化而低粘性化的吸收液从设置在吸收器7的底侧的液相出口7p提供给再生器2。因此,设置有从吸收器7的液相出口7p朝向再生器2的入口2i的第2提供通路42。在第2提供通路42中设置有作为吸收液循环源发挥功能的循环泵95。循环泵95的每单位时间的转数是根据用户对本实施方式的热泵装置的要求(例如制冷负荷要求等)而被控制的。如果用户要求增加,则增加循环泵95的转数。如果用户要求减小,则减小循环泵95的转数。第2提供通路42基本上从上侧的吸收器7朝向下侧的再生器2向下提供吸收液。 
根据本实施方式,如图1中所示,热交换器44设置在第1提供通路41和第2提供通路42两者中以能在第1提供通路41和第2提供通路42之间进行热交换。热交换器44通过热交换来冷却流过第1提供通路41的相对高温的吸收液,并且通过热交换来加热流过第2提供通路42的相对低温的吸收液。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将从气液分离器4经由第1提供通路41流向吸收器7的相对高温的吸收液提供给吸收器7之前,热交换器44通过热交换冷却该吸收液。另外在将从吸收器7经由第2提供通路42流向再生器2的相对低温的吸收液提供给再生器2之前,热交换器44通过热交换加热该吸收液。这样能在将从气液分离器4排出的相对高温的吸收液提供给吸收器7之前利用热交换器44冷却该吸收液。从而能提高在吸收器7中吸收液吸收水蒸气的吸收效率。另外,能在将从吸收器7排出的相对低温的吸收液提供给再生器2之前利用热交换器44预热该吸收液,能补充再生器2中的吸收液的加热。从而有利于在再生器2中将吸收液加热为沸腾状态即气液混合状态。 
连接再生器2、气液分离器4、吸收器7的循环通路700是使吸收 液循环的通路,具备第1通路51、第1提供通路41、第2提供通路42。在循环通路700中,换句话说在第2提供通路42中,设置有作为吸收液循环源的循环泵95。利用循环泵95能使吸收液在连接再生器2、气液分离器4、吸收器7的循环通路700中循环。此外,循环通路700内的压力比大气压低。因此,在再生器2中被加热的吸收液沸腾而成为气液混合状态并提供给气液分离器4。此外,例如,吸收器7内为约0.5~2kPa程度,冷凝器5内为5~20kPa程度。但是,压力不限于此,可适当调整。 
根据本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迂回通路8连接气液分离器4中收纳液相的底侧的迂回出口4m和再生器2的再生入口2i侧。迂回通路8是将气液分离器4的吸收液直接经再生入口2i提供给再生器2而不提供给吸收器7的通路。迂回通路8从上侧的气液分离器4朝向下侧的再生器2向下提供吸收液。此外,再生器2如上所述设置在车外空间11,气液分离器4设置在其上侧的发动机室10中。即,再生器2配置在气液分离器4的下方。因此,能期待在向再生器2输送气液分离器4的高粘性的吸收液时,根据迂回通路8的流通路径而利用重力帮助输送该吸收液。 
如图1所示,作为迂回输送源的迂回泵9设置在迂回通路8中。迂回泵9积极地将收纳在气液分离器4的底侧的液相状的吸收液从迂回出口4m输送到再生器2的再生入口2i。这样迂回泵9使收纳在气液分离器4中的液相状的吸收液直接经再生入口2i返回到再生器2而不提供给吸收器7。为增加吸收液向再生器2的返回流量,只要提高迂回泵9的输出即可。为减小吸收液向再生器2的返回流量,只要降低迂回泵9的输出即可。 
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车载加热源3辐射废气的热交换器,从而能加热再生器2内的吸收液。再生器2内的吸收液利用车载加热源3加热而沸腾成为气液混合状态。气液混合状态的吸收液从再生器2的再生出口2p经由第1通路51而从入口4i流到气液分离器4。在气液分离器4中,吸收液的液相和水蒸气(气相)相互分离,吸收液的浓度相对地提高。这样液相状的吸收液在气液分离器4中被浓缩。 浓缩的吸收液展现出高的粘性。这样在气液分离器4中相对浓缩的液相状的吸收液从气液分离器4的液相出口4p流到第1提供通路41,在热交换器44中进行热交换而被冷却后,经由第2提供通路42而从液相入口7m流到吸收器7。与此相对,在气液分离器4中从液相状的吸收液分离的水蒸气(气相)基于压差从气液分离器4的气相出口4h经由第2通路52而从入口5i流到冷凝器5。水蒸气在冷凝器5中冷凝而产生冷凝潜热并且形成冷凝液(液相状的水)。在冷凝器5中冷凝的冷凝液基于压差从冷凝器5的出口5p经由第3通路53而从入口6i流到蒸发器6,并且在蒸发器6蒸发,由此吸收蒸发潜热,并且形成气相状的水蒸气。蒸发器6的水蒸气基于压差从出口6p经由第4通路54而从气相入口7i流到吸收器7。 
根据本实施方式,从气液分离器4的液相出口4p经由第1提供通路41流到吸收器7的浓缩的液相状的吸收液与从蒸发器6经由第4通路54提供给吸收器7的水蒸气接触。由此,在吸收器7中使浓缩而高粘性化的吸收液吸收水蒸气(气相),使吸收液相对稀释化而降低粘性。在吸收器7中稀释化的吸收液经由第2提供通路42和热交换器44而从再生入口2i流到再生器2,在再生器2中利用车载加热源3再次加热而沸腾,成为气液混合状态,并从再生器2的再生出口2p经由第1通路51提供给气液分离器4。这样吸收液循环通过再生器2、第1通路51、气液分离器4、第1提供通路41、吸收器7、第2提供通路42。此外,热交换器44与再生器2同样配置在分隔壁1下方的车外空间11。 
那么根据本实施方式,如上所述,循环泵95的每单位时间的转数(输出)根据用户对本实施方式的热泵装置的要求(例如制冷负荷要求等)被控制。但是仅靠循环泵95在进一步提高本实施方式的热泵装置的性能方面是有限度的。例如,吸收液的浓度对热泵装置的性能有影响,但是要想调整吸收液的浓度,优选要调整再生器2的热交换效率,调整从再生器2传送到气液分离器4的吸收液的流量,调整气液分离。但是只靠循环泵95的转数的控制在调整再生器2的热交换效率方面是有限度的。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如上所述,设置有连接气液分离器4中的收纳液相的底侧的迂回出口4m和再生器2并且绕过吸收器7的迂回通路8。而且,在迂回通路8中设置有将收纳在气液分离器4中的液相状的吸收液以绕过吸收器7的方式返回到再生器2的迂回泵9。因此,在驱动循环泵95使吸收液在循环通路700中循环时,在想要提高再生器2的热交换效率的情况下,通过驱动循环泵95使吸收液在循环通路700中循环,并且驱动已停止的迂回泵9,或者使迂回泵9的每单位时间的转数(驱动量)增加。其结果是,能使气液分离器4中的吸收液从气液分离器4直接返回到再生器2而不循环到吸收器7。因此,流过再生器2的吸收液的每单位时间的流量增加。这样能使每单位时间的流量增加的吸收液在再生器2中利用车载加热源3进行热交换而被加热。其结果是,加热流过作为热交换器发挥功能的再生器2的吸收液的热交换效率提高,进而使从再生器2传送到气液分离器4的吸收液的流量增加,能在气液分离器4中调整吸收液的浓度。 
与此相对,在想要降低再生器2的热交换效率时,通过驱动循环泵95使吸收液在循环通路700中循环,并且停止驱动迂回泵9,或者使其每单位时间的转数(驱动量)降低。其结果是,从气液分离器4的迂回出口4m经由迂回通路8而从再生入口2i输送到再生器2的吸收液的每单位时间的流量变成零或降低。因此,与迂回泵9的每单位时间的转数大的情况相比,流过再生器2的吸收液的每单位时间的流量减小。这样使每单位时间的流量减小的吸收液在再生器2中进行热交换而被加热,因此能降低作为热交换器发挥功能的再生器2的热交换效率。进而,能使从再生器2传送到气液分离器4的吸收液的流量减小,在气液分离器4中调整吸收液的浓度。 
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能伴随着驱动循环泵95并且驱动迂回泵9而调整流过再生器2的吸收液的每单位时间的流量。进而能调整利用车载加热源3加热流过再生器2的吸收液的热交换效率,有利于吸收液的浓度调整,能提高本实施方式的热泵装置的性能。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设置有绕过热交换器44而连通气液分离 器4的液相出口4p和吸收器7的液相入口7m的中间连通路48。在中间连通路48中设置有能开闭中间连通路48并且在通常状态下是关闭的第3开闭阀49。第3开闭阀49在通常状态下是关闭的。第3开闭阀49和中间连通路48位于热交换器44和再生器2上方。在气液分离器4中设置有检测气液分离器4的吸收液的液位W1的分离器液位传感器47。分离器液位传感器47配置在气液分离器4的气相出口4h的下方。分离器液位传感器47的检测信号A1输入到控制部500。 
为了提高热交换能力,热交换器44具有包括多个流路的流路群。因此,在热交换器44中,有可能由于吸收液中所包含的尘埃、吸收液的固相化等而使流通路径变小。在该情况下,提供给气液分离器4的吸收液被限制流到热交换器44。进而有可能被限制流到吸收器7。在该情况下,有可能提供给气液分离器4的吸收液在气液分离器4中溢出。有可能溢出的液相状的吸收液从气液分离器4的气相出口4h经由第2通路52流向冷凝器5。冷凝器5使水蒸气冷凝而生成冷凝液(液相水),因此不优选包含化学组合物的吸收液流入。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在气液分离器4,当分离器液位传感器47检测的吸收液的液位W1为规定高度以上时,控制部500基于来自分离器液位传感器47的检测信号Sk使第3开闭阀49打开。这样将从气液分离器4的液相出口4p排出的吸收液经由第1提供通路41的去路41a中第3开闭阀49上游的通路41w、中间连通路48、第3开闭阀49而从液相入口7m提供给吸收器7。在该情况下,从气液分离器4的液相出口4p流到热交换器44的吸收液的流量被限制或停止。这样能抑制在气液分离器4中吸收液从气相出口4h溢出。从而,溢出的吸收液从气液分离器4的气相出口4h经由第2通路52流向冷凝器5的风险被预防。这样在气液分离器4中,即使因某种原因气液分离器4内的吸收液的液面W1过度地上升,也能基于来自分离器液位传感器47的检测信号Sk打开第3开闭阀49来自动地降低气液分离器4内的吸收液的液面W1,因此能不受车辆搭载的振动、摇晃的影响而在气液分离器4中进行气液分离。 
根据本实施方式,对于配置布局,能将包含再生器2、气液分 离器4、吸收器7、冷凝器5、蒸发器6等的各装置配置在任意的位置。因此,利用车载加热源3的散热来加热吸收液的再生器2配置在以往的车辆的底板侧的车外空间11,以能利用废气的余热。即,将再生器2配置在废气消声器等排气系统的附近(参照图1)。而且,将再生器2以外的装置,即,气液分离器4、吸收器7、冷凝器5、蒸发器6等各装置配置在发动机室10内(参照图1)。 
(实施方式2) 
图2示出实施方式2。本实施方式具有与实施方式1基本相同的构成、基本相同的作用效果。控制部500控制迂回泵9、循环泵95。车载用吸收式热泵装置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具有产生冷凝潜热的冷凝器5和吸收气化潜热的蒸发器6。冷凝器5中的冷凝潜热能利用在车辆的暖气设备等加热系统中。蒸发器6中的气化潜热能利用在车辆的冷气设备或者冷冻机等冷却系统中。因此,作为车载用吸收式热泵装置的要求负荷,可列举制暖负荷等加热系统的要求负荷、制冷负荷等冷却系统的要求负荷。制暖负荷等加热系统的要求负荷的信号Sh、制冷负荷等冷却系统的要求负荷的信号Sc等从车辆的乘员或者其他控制装置分别输入给控制部500。控制部500根据这些信号Sh、Sc等控制迂回泵9的每单位时间的转数(rpm)。 
在本实施方式中,当制暖负荷或者制冷负荷等这样的对热泵装置的要求负荷小时,通过驱动循环泵95使吸收液在循环通路700中循环,并且使迂回泵9停止,或者使迂回泵9的每单位时间的转数降低。这样流过上述再生器2的吸收液的每单位时间的流量成为0或变少,流过再生器2的吸收液的热交换效率降低。与此相对,当制暖负荷或者制冷负荷等这样的对热泵装置的要求负荷大时,通过驱动循环泵95使吸收液在循环通路700中循环,并且使迂回泵9工作,或者使迂回泵9的每单位时间的转数增加。优选这样使流过再生器2的吸收液的每单位时间的流量增加,提高流过再生器2的吸收液的热交换效率。也就是说,根据制暖负荷或者制冷负荷的要求负荷的变动控制流过再生器2的吸收液的每单位时间的流量。 
另外,在本装置中,当从发动机的废气放出的余热量过剩时, 如在发动机转数高的情况下,使迂回泵9的每单位时间的转数(输出)降低,减少流过上述再生器2的吸收液的每单位时间的流量,降低再生器2中的热交换效率(热交换效率)。与此相对,当发动机余热量有点不足时,如在发动机转数低的情况下,使迂回泵9的每单位时间的转数(输出)增加,使流过再生器2的吸收液的每单位时间的流量增加而提高再生器2中的热交换效率。也就是说,优选根据从发动机的废气放出的每单位时间的余热量的变动控制流过再生器2的吸收液的每单位时间的流量。 
(实施方式3) 
图3示出实施方式3。本实施方式具有与实施方式1、2基本相同的构成、基本相同的作用效果。从图3能理解到,没有设置分离器液位传感器47、第3开闭阀49以及中间连通路48。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车载加热源3散热,也能加热再生器2内的吸收液。被加热的再生器2内的吸收液沸腾而成为气液混合状态。气液混合状态的吸收液从再生器2经由第1通路51流到气液分离器4。在气液分离器4中,吸收液的液相和水蒸气(气相)相互分离,吸收液的浓度相对提高,液相状的吸收液浓缩。这样浓缩的吸收液从气液分离器4的液相出口4p流到第1提供通路41,在热交换器44中进行热交换而被冷却后流到吸收器7。此时,水蒸气从蒸发器6经由第4通路54提供给吸收器7。 
根据本实施方式,与实施方式1同样,从气液分离器4经由第1提供通路41流到吸收器7的浓缩的吸收液和从蒸发器6提供给吸收器7的水蒸气接触。这样使吸收液相对稀释化。在吸收器7稀释化的吸收液经由第2提供通路42和热交换器44流到再生器2,在再生器2中利用车载加热源3再次加热而沸腾,成为气液混合状态,再从再生器2经由第1通路51流到气液分离器4。这样吸收液循环于再生器2、第1通路51、气液分离器4、第1提供通路41、吸收器7、第2提供通路42。 
在本实施方式中,也是当调整在再生器2中加热吸收液的热交换效率时,驱动迂回泵9。伴随着驱动迂回泵9,使再生器2中的吸 收液的每单位时间的流量增加或者减小。 
(实施方式4) 
本实施方式具有与实施方式1基本相同的构成、基本相同的作用效果。但是,虽然没有图示,但也没有设置热交换器、中间连通路、第3开闭阀。气液分离器和吸收器经由第1提供通路直接连通。 
(实施方式5) 
根据本发明的车载用吸收式热泵装置,优选地,气液分离器设置在发动机室中,再生器设置在分隔发动机室的分隔壁下方的车外空间。发动机废气的排气系统部件往往设置在分隔发动机室的分隔壁下方的车外空间。因此,适于加热再生器的车载加热源是利用发动机废气的余热的消声器等排气系统部件的情况。 
本实施方式的车载用吸收式热泵装置搭载于车辆。如图4所示,设置有作为车辆内部的空间的发动机室10。在车辆中设置有用于上下地分隔上侧的发动机室10和下侧的车外空间11的分隔壁1。如图4所示,该热泵装置具备再生器2、车载加热源3、气液分离器4、冷凝器5、蒸发器6、吸收器7、迂回通路8、作为迂回输送源的迂回泵9。再生器2是用于加热液相状的吸收液的热交换器。再生器2设置在分隔壁1下方的车外空间11,因此,位于气液分离器4、冷凝器5、蒸发器6、吸收器7的下方。车载加热源3是用于加热再生器2内的吸收液的热源,由从发动机200排出的高温的废气(例如400~900℃的温度)流经的排气通道301的一部分形成。吸收液能利用将卤素和碱金属的化合物溶解在溶剂中而得的溶液。例如,吸收液采用溴化锂水溶液、碘化锂水溶液。在进行吸收液的浓缩化或者低温化时,由于吸收液的结晶化而容易进行固相化。 
如图4所示,车载加热源3配置在分隔壁1下方的车外空间11。气液分离器4将在再生器2中加热的吸收液分离成水蒸气(气相)和液相状的吸收液(液相)而相对提高吸收液的浓度。因此设置有连接再生器2的再生出口2p和气液分离器4的入口4i的第1通路51。第1通路51基本上向上提供吸收液。气液分离器4配置在分隔壁1的上方的发动机室10中。其关系是,冷凝器5、蒸发器6、吸收器7和气液 分离器4一起配置在发动机室10中。在气液分离器4中,液相状的吸收液聚集在底侧,气相状的水蒸气聚集在吸收液的液面W1的上方。冷凝器5使从吸收液分离的水蒸气冷凝以形成冷凝液(液相状的水)。因此,设置有从气液分离器4的气相出口4h朝向冷凝器5的入口5i的第2通路52。 
蒸发器6使在冷凝器5中冷凝的液相状的水(冷凝液)蒸发以形成水蒸气。因此,设置有从冷凝器5的出口5p朝向蒸发器6的入口6i的第3通路53。设置有从蒸发器6的出口6p朝向吸收器7的气相入口7i的第4通路54。吸收器7使在气液分离器4中相对浓缩而高粘性化的液相状的吸收液和在蒸发器6中蒸发的水蒸气(气相)接触。这样使高粘性化的吸收液吸收水蒸气(气相),使吸收液相对稀释化而使粘性降低。如图4中示意性地示出,在发动机室10中,气液分离器4和吸收器7设置在大致相同的高度范围,或者气液分离器4设置在比吸收器7稍高的位置。这是为了根据气液分离器4和吸收器7的压差将气液分离器4内的吸收液提供给吸收器7。 
如图4所示,第1提供通路41连通气液分离器4的液相出口4p和吸收器7的液相入口7m,并且将气液分离器4内的液相状的吸收液经液相入口7m提供给吸收器7。如图4所示,第1提供通路41为U字管形状,具有:从气液分离器4的液相出口4p朝向热交换器44的入口44i的向下的去路41a;从热交换器44的出口44p朝向吸收器7的液相入口7m的向上的回路41c;以及开闭回路41c的入口开闭阀41x。去路41a基本上向下输送吸收液。回路41c基本上向上输送吸收液。在此,当气液分离器4的吸收液的液位W1高于吸收器7的吸收液的液位W2时,如果入口开闭阀41x打开,高粘性的吸收液基本上根据气液分离器4和吸收器7的压差从气液分离器4经由第1提供通路41流向吸收器7。 
在吸收器7中稀释化而低粘性化的吸收液从设置在吸收器7的底侧的液相出口7p提供给再生器2。因此,设置有从吸收器7的液相出口7p朝向再生器2的入口2i的第2提供通路42。在第2提供通路42中设置有作为吸收液循环源发挥功能的循环泵95。循环泵95的每单 位时间的转数根据用户对本实施方式的热泵装置的要求(例如制冷负荷要求或者制暖负荷要求等)控制。如果从操作开关等输入元件510要求的用户要求增加,就使循环泵95的转数增加。如果用户要求减小,就使循环泵95的转数减小。第2提供通路42基本上将吸收液从上侧的吸收器7向下提供给下侧的再生器2。 
根据本实施方式,如图4所示,热交换器44设置在第1提供通路41和第2提供通路42两者中以能在第1提供通路41和第2提供通路42之间进行热交换。热交换器44通过热交换来冷却流过第1提供通路41的相对高温的吸收液,并且通过热交换来加热流过第2提供通路42的相对低温的吸收液。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将从气液分离器4经由第1提供通路41流向吸收器7的相对高温的吸收液提供给吸收器7之前,热交换器44通过热交换冷却该吸收液。另外在将从吸收器7经由第2提供通路42流向再生器2的相对低温的吸收液提供给再生器2之前,热交换器44通过热交换加热该吸收液。这样能在将从气液分离器4排出的相对高温的吸收液提供给吸收器7之前利用热交换器44冷却该吸收液。从而能提高在吸收器7中吸收液吸收水蒸气的吸收效率。另外,能在将从吸收器7排出的相对低温的吸收液提供给再生器2之前利用热交换器44预热该吸收液,能补充再生器2中的吸收液的加热。从而有利于在再生器2中将吸收液加热为沸腾状态即气液混合状态。 
连接再生器2、气液分离器4、吸收器7的循环通路700是使吸收液循环的通路,具备第1通路51、第1提供通路41、第2提供通路42。在循环通路700中,换句话说在第2提供通路42中,设置有作为吸收液循环源的循环泵95。利用循环泵95能使吸收液在连接再生器2、气液分离器4、吸收器7的循环通路700中循环。设置有控制泵95、9等的控制装置500。 
此外,循环通路700内的压力比大气压低。因此,在再生器2中被加热的吸收液沸腾而成为气液混合状态并提供给气液分离器4。例如,在热泵装置的运转中,吸收器7的压力P7为约0.5~2kPa程度,气液分离器4的压力P4为6~25kPa程度,冷凝器5的压力P5为5~ 20kPa程度。但是,上述压力不限于此,可适当调整。在热泵装置的运转中,或者运转刚停止之后,满足P7<P5<P4的关系。因此,气液分离器4的吸收液能基于压差流到吸收器7。冷凝器5的冷凝水能基于压差流到吸收器7。 
根据本实施方式,如图4所示,迂回通路8连接气液分离器4中收纳液相的底侧的迂回出口4m和再生器2的再生入口2i侧。迂回通路8是将气液分离器4的吸收液直接经再生入口2i提供给再生器2而不提供给吸收器7的通路。迂回通路8从上侧的气液分离器4朝向下侧的再生器2向下提供吸收液。此外,再生器2如上所述设置在车外空间11,气液分离器4设置在其上侧的发动机室10中。即,再生器2配置在气液分离器4的下方。因此,能期待在向再生器2输送气液分离器4的高粘性的吸收液时,根据迂回通路8的流通路径而利用重力帮助输送该吸收液。 
如图4所示,作为迂回输送源的迂回泵9设置在迂回通路8中。迂回泵9积极地将收纳在气液分离器4的底侧的液相状的吸收液从迂回出口4m输送到再生器2的再生入口2i。这样迂回泵9使收纳在气液分离器4中的液相状的吸收液直接经再生入口2i返回到再生器2而不提供给吸收器7。为增加吸收液向再生器2的返回流量,只要提高迂回泵9的输出即可。为减小吸收液向再生器2的返回流量,只要降低迂回泵9的输出即可。此外,控制部500控制开闭阀49、41x、68和泵95、9。 
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车载加热源3辐射废气的热交换器,从而能加热再生器2内的吸收液。再生器2内的吸收液利用车载加热源3加热而沸腾,成为气液混合状态。气液混合状态的吸收液从再生器2的再生出口2p经由第1通路51而从入口4i流到气液分离器4。在气液分离器4中,吸收液的液相和水蒸气(气相)相互分离,吸收液的浓度相对地提高。这样液相状的吸收液在气液分离器4中被浓缩。浓缩的吸收液展现出高的粘性。这样在气液分离器4中相对浓缩的液相状的吸收液从气液分离器4的液相出口4p流到第1提供通路41,在热交换器44中进行热交换而被冷却后,经由入口开闭阀41x 和第2提供通路42而从气相入口7i流到吸收器7。与此相对,在气液分离器4中从液相状的吸收液分离的水蒸气(气相)基于压差从气液分离器4的气相出口4h经由第2通路52而从入口5i流到冷凝器5。水蒸气在冷凝器5中冷凝而产生冷凝潜热并且形成冷凝液(液相状的水)。在冷凝器5中冷凝的冷凝液基于压差从冷凝器5的出口5p经由第2开闭阀68和第3通路53而从入口6i流到蒸发器6,并且在蒸发器6蒸发,由此吸收蒸发潜热,并且形成气相状的水蒸气。蒸发器6的水蒸气基于压差从出口6p经由第4通路54而从气相入口7i流到吸收器7。 
根据本实施方式,从气液分离器4的液相出口4p经由第1提供通路41流到吸收器7的浓缩的液相状的吸收液与从蒸发器6经由第4通路54和气相入口7i提供给吸收器7的水蒸气接触。由此,在吸收器7中使浓缩而高粘性化的吸收液吸收水蒸气(气相),使吸收液相对稀释化而降低粘性。在吸收器7中稀释化的吸收液经由第2提供通路42和热交换器44而从再生入口2i流到再生器2,在再生器2中利用车载加热源3再次加热而沸腾,成为气液混合状态,并从再生器2的再生出口2p经由第1通路51提供给气液分离器4。这样吸收液循环通过再生器2、第1通路51、气液分离器4、第1提供通路41、吸收器7、第2提供通路42。此外,热交换器44与再生器2同样配置在分隔壁1下方的车外空间11。 
那么,在热泵装置的运转停止时,由于热泵作用的要求停止,因此吸收液的温度逐渐降低,根据环境条件进行热泵装置的吸收液的结晶化,根据情况吸收液的一部分有可能固相化。在该情况下,有可能引起流路的堵塞。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如图4所示,设置有能连通冷凝器5和吸收器7的稀释通路57。而且,设置有作为稀释元件的第1开闭阀58,伴随着热泵装置的热泵作用的要求停止,第1开闭阀58实施将冷凝器5内的液相状的冷凝水经由稀释通路57提供给吸收器7并且使吸收器7中的吸收液稀释化的稀释处理。第1开闭阀58由控制部500控制。 
因此,当使热泵作用的要求停止的信号从输入元件510输入给 控制部500时,控制部500使关闭状态的第1开闭阀58打开,将冷凝器5内的液相状的冷凝水经由稀释通路57积极地提供给吸收器7,并且利用冷凝水使吸收器7的吸收液稀释化。由此抑制吸收液的起因于结晶化的固相化,预防流路的堵塞等。热泵装置的下次运转能良好地进行。作为“热泵作用的要求停止”,可列举使作为车辆驱动源的发动机的驱动停止时,使热泵装置本身的驱动停止时,在热泵作用用于空气调节的情况下,制冷、制暖等的空气调节的请求停止时等。该要求停止是基于来自输入元件510的信号输入到控制部500而进行的。 
根据本实施方式,作为稀释元件的第1打开阀58如果打开,那么就执行基于冷凝器5和吸收器7的压差将冷凝器5的液相状的冷凝水提供给吸收器7并且使吸收器7的吸收液稀释化的稀释处理。在稀释处理中,由于持续驱动循环泵95,因而在吸收器7中被稀释的吸收液在循环通路700(第2提供通路42、第1通路51、第1提供通路41)中顺次输送并循环,能预防在循环通路700中循环的吸收液的固相化。而且,在稀释处理中由于迂回泵9也被驱动,因而被稀释的吸收液也流到迂回通路8。这样利用冷凝水稀释的吸收液流到热泵装置中的吸收液流过的整个通路,吸收液的起因于结晶化的固相化被抑制,预防流路的堵塞等。因此热泵装置的下次运转也能良好地进行,能对热泵装置的长寿命化有贡献。 
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冷凝器5中设置有检测冷凝器5内的液相状的冷凝水的液位的冷凝器液位传感器601。冷凝器液位传感器601的信号Sk输入到控制部500。当冷凝器液位传感器601检测的冷凝器5的冷凝水的液位W5在规定的第1高度范围以上时,冷凝水被充分地贮存在冷凝器5中,维持利用冷凝水液封冷凝器5的密封部的功能。此时,在热泵作用的要求停止的信号Sstop输入到控制部500,吸收液有可能固相化时,控制部500打开第1开闭阀58。由此基于压力相对高的冷凝器5和压力相对低的吸收器7的压差,将冷凝器5的冷凝水经由稀释通路57提供给吸收器7。在该情况下,基于冷凝器5和吸收器7的压差提供冷凝水。但是当冷凝器5的冷凝水的液位W5 不到第1高度范围时,冷凝器5的冷凝水过度减少,对冷凝器5的液封有影响,因此控制部500关闭第1开闭阀58,停止冷凝水向冷凝器5的输送。 
根据本实施方式,在连接冷凝器5和蒸发器6的第3通路53中,设置有伴随着打开而将冷凝器5内的冷凝水提供给蒸发器6的第2开闭阀68。在蒸发器6中设置有检测在蒸发器6内应蒸发的液相状的冷凝水的液位W6的蒸发器液位传感器602。蒸发器液位传感器602的信号Sv输入给控制部500。当蒸发器液位传感器602检测的蒸发器6的冷凝水的液位W6在第2高度范围以上时,控制部500关闭第2开闭阀68。由此阻止冷凝器5的冷凝水流到蒸发器6。其结果是,维持冷凝器5中的冷凝水的液位W5,维持冷凝器5的液封性。 
而且根据本实施方式,设置有以绕过热交换器44的方式连通气液分离器4的液相出口4p和吸收器7的液相入口7m的中间连通路48。在中间连通路48中设置有能开闭中间连通路48并且在通常状态下是关闭的第3开闭阀49。第3开闭阀49在通常状态下是关闭的。第3开闭阀49和中间连通路48位于热交换器44和再生器2上方。在气液分离器4中设置有检测气液分离器4中的吸收液的液位W1的分离器液位传感器47。分离器液位传感器47配置在气液分离器4的气相出口4h的下方。分离器液位传感器47的检测信号S1输入给控制部500。 
另外,热交换器44为了提高热交换能力而具有包括多个流路的流路群。因此,在热交换器44中,有可能由于吸收液中所包含的尘埃、吸收液的固相化等而使流通路径变小。在该情况下,提供给气液分离器4的吸收液被限制流到热交换器44。进而有可能被限制流到吸收器7。在该情况下,提供给气液分离器4的吸收液有可能在气液分离器4中溢出。溢出的液相状的吸收液有可能从气液分离器4的气相出口4h经由第2通路52流向冷凝器5。由于冷凝器5使水蒸气冷凝而生成冷凝液(液相水),因而不优选包含化学组合物的吸收液流入。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在气液分离器4中,当分离器液位传感器47检测的吸收液的液位W1在规定的第3高度范围以上时,控制部 500基于来自分离器液位传感器47的检测信号S1打开第3开闭阀49。由此将从气液分离器4的液相出口4p排出的吸收液经由第1提供通路41的去路41a中的第3开闭阀49上游的通路41w、中间连通路48、第3开闭阀49、入口开闭阀41x而从液相入口7m提供给吸收器7。由此抑制在气液分离器4中吸收液从气相出口4h溢出。从而,溢出的吸收液从气液分离器4的气相出口4h经由第2通路52流向冷凝器5的风险被预防。这样在气液分离器4中,即使因某种原因而气液分离器4内的吸收液的液面W1过度上升,如果基于来自分离器液位传感器47的检测信号S1打开第3开闭阀49,那么能自动降低气液分离器4内的吸收液的液面W1,因此能不受车辆搭载的振动、摇晃的影响而在气液分离器4中进行气液分离。 
根据本实施方式,在配置布局方面,能将包含再生器2、气液分离器4、吸收器7、冷凝器5、蒸发器6等的各装置配置在任意的位置。因此,利用车载加热源3的散热来加热吸收液的再生器2配置在以往的车辆的底板侧的车外空间11,以能利用废气的余热。即,将再生器2配置在废气消声器等排气系统的附近(参照图4)。而且,将再生器2以外的装置,即,气液分离器4、吸收器7、冷凝器5、蒸发器6等各装置配置在发动机室10内(参照图4)。 
如上所述,循环泵95的每单位时间的转数(输出)根据用户对本实施方式的热泵装置的要求(例如制冷负荷要求等)来控制。但是仅靠循环泵95在进一步提高本实施方式的热泵装置的性能方面是有限度的。例如,吸收液的浓度对热泵装置的性能有影响,但是要想调整吸收液的浓度,最好调整再生器2中的热交换效率,调整从再生器2送给气液分离器4的吸收液的流量,调整气液分离。但是仅靠循环泵95的转数的控制在调整再生器2的热交换效率方面是有限度的。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如上所述,设置有连接气液分离器4中收纳液相的底侧的迂回出口4m和再生器2并且绕过吸收器7的迂回通路8。而且,在迂回通路8中设置有使收纳在气液分离器4中的液相状的吸收液以绕过吸收器7的方式直接返回再生器2的迂回泵9。 因此,当驱动循环泵95而使吸收液在循环通路700中循环时,在想要提高再生器2中的热交换效率的情况下,通过驱动循环泵95使吸收液在循环通路700中循环,并且驱动已停止的迂回泵9,或者,增加迂回泵9的每单位时间的转数(驱动量)。其结果是,能使气液分离器4中的吸收液从气液分离器4直接返回到再生器2而不循环到吸收器4。因此,流过再生器2的吸收液的每单位时间的流量增加。这样能使每单位时间的流量增加的吸收液在再生器2中利用车载加热源3进行热交换而被加热。其结果是,加热流过作为热交换器发挥功能的再生器2的吸收液的热交换效率提高,进而能使从再生器2传送到气液分离器4的吸收液的流量增加,在气液分离器4中调整吸收液的浓度。 
与此相对,在想要降低再生器2的热交换效率时,通过驱动循环泵95使吸收液在循环通路700中循环,并且停止驱动迂回泵9,或者使其每单位时间的转数(驱动量)降低。其结果是,从气液分离器4的迂回出口4m经由迂回通路8而从再生入口2i输送到再生器2的吸收液的每单位时间的流量变成零或降低。因此,与迂回泵9的每单位时间的转数大的情况相比,流过再生器2的吸收液的每单位时间的流量减小。这样使每单位时间的流量减小的吸收液在再生器2中进行热交换而被加热,因此能降低作为热交换器发挥功能的再生器2的热交换效率。进而,能使从再生器2传送到气液分离器4的吸收液的流量减小,在气液分离器4中调整吸收液的浓度。 
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能伴随着驱动循环泵95并且驱动迂回泵9而调整流过再生器2的吸收液的每单位时间的流量。进而能调整利用车载加热源3加热流过再生器2的吸收液的热交换效率,有利于吸收液的浓度调整,能提高本实施方式的热泵装置的性能。 
根据本实施方式,能根据需要采用下面的方式。为了确保稀释通路57的冷凝水的流动,能将冷凝器5的底部的高度设定得比吸收器7高。在该情况下,即使冷凝器5和吸收器7之间没有压差时,也能将冷凝器5的冷凝水提供给吸收器7。能相比第4通路54的流通路径而增加稀释通路57的流通路径。 
(实施方式6) 
图5示出实施方式6。本实施方式具有与实施方式5基本相同的构成、基本相同的作用效果。从图5能理解到,没有设置热交换器44、第3开闭阀49以及中间连通路48。在本实施方式中,当热泵装置的运转停止而热泵作用的要求停止时,有可能进行吸收液的结晶化,吸收液的一部分有可能固相化。因此,当热泵作用的要求停止时,控制部500打开第1开闭阀58,执行基于冷凝器5和吸收器7的压差将贮存在冷凝器5中的液相状的冷凝水提供给吸收器7并且使吸收器7的吸收液稀释化的稀释处理。由此抑制吸收液的起因于结晶化的固相化,预防流路的堵塞等。热泵装置的下次运转能良好地进行。在这样的稀释处理中,持续驱动循环泵95和迂回泵9。因此,在吸收器7中稀释的吸收液在循环通路700(第2提供通路42、第1通路51、第1提供通路41)中被顺次输送并循环,能预防在循环通路700中循环的吸收液的固相化,而且,由于也驱动迂回泵9,稀释的吸收液也流到迂回通路8。这样利用冷凝水稀释的吸收液流到热泵装置中的吸收液流过的整个通路,吸收液的起因于结晶化的固相化被抑制,预防流路的堵塞等。因此热泵装置的下次运转也能良好地进行,能对热泵装置的长寿命化有贡献。 
(实施方式7) 
图6示出实施方式7。本实施方式具有与实施方式5基本相同的构成、基本相同的作用效果。从图6能理解到,设置有能连通冷凝器5和吸收器7的稀释通路57。而且,设置有作为稀释元件的稀释泵,伴随着热泵装置的热泵作用的要求停止,稀释泵实施将冷凝器5内的液相状的冷凝水经由稀释通路57提供给吸收器7并且使吸收器7中的吸收液稀释化的稀释处理。这样当热泵作用的要求停止时,驱动稀释泵58M,将冷凝器5内的液相状的冷凝水经由稀释通路57提供给吸收器7,利用冷凝水使吸收器7的吸收液稀释化。这样抑制吸收液的起因于结晶化的固相化,预防流路的堵塞等。热泵装置的下次运转也能良好地进行。即使冷凝器5和吸收器7的压差小时,也能将聚集在冷凝器5中的冷凝水提供给吸收器7进行稀释。 
(其他实施方式) 
图7~图10示意性地示出其他实施方式。在图7中,能相互进行热接触地配置有冷却发动机200后的热的发动机冷却液流过的冷却液通路201(车载加热源)和再生器2。在图8示出的实施方式中,车载电动机202(车载加热源)和再生器2设置为能相互进行热接触。在图9示出的实施方式中,控制车载电动机202的车载逆变器203(车载加热源)和再生器2设置为能相互进行热接触。在图10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储存电能的车载蓄电池205(车载加热源)在使用时散热。车载蓄电池205和再生器2设置为能相互进行热接触。作为车载蓄电池205,可以是锂离子电池、镍氢电池等化学电池,或者,也可以是双电层电容器、锂离子电容器等物理电池。上述冷却液通路201、车载蓄电池205、车载电动机202、车载逆变器203等可以配置在发动机室中,也可以配置在发动机室以外,总之只要搭载于车辆就可以。另外,本发明不只限于上述并且在附图中示出的实施方式,能在不脱离要旨的范围内适当变更而实施。 
(其他) 
在实施方式1、5中,在配置于底板侧的车外空间11的废气消声器附近配置再生器2,将再生器2以外的装置,即气液分离器4、吸收器7、冷凝器5、蒸发器6等各装置配置在发动机室10内,但是不限于此。因此,可以将再生器2配置在发动机室10内。可以将气液分离器4、吸收器7、冷凝器5、蒸发器6等配置在发动机室10的外部。车辆不限于乘用车、卡车、翻斗车、公共汽车,而且,可以是汽油车、柴油车、利用LPG气(液化石油气)行驶的车辆,更进一步,可以是同时具有行驶电动机和发动机的混合动力汽车、同时具有蓄电装置和行驶电动机的电动汽车等,总之是指通过车轮的旋转行驶的车辆。车载用吸收式热泵装置不限于使用于车辆的制冷、制暖等的空气调节的情况,也可以是作为发挥冷藏功能的冷冻循环使用的装置。在图1、图4中泵9、95、热交换器44配置在车外空间11中,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配置在发动机室10内。 
在实施方式5中,冷凝器液位传感器601设置在冷凝器5中,液 位传感器602设置在蒸发器6中,但是如果能充分确保冷凝器5内的冷凝水的水位,也可以取消冷凝器液位传感器601和蒸发器液位传感器602。本发明不只限于上述并且在附图中示出的实施方式,能在不脱离要旨的范围内适当变更而实施。能从本说明书把握下面的技术思想。 
(附记项1)一种车载用吸收式热泵装置,具备:再生器,其用于加热吸收液;车载加热源,其加热上述再生器内的吸收液;气液分离器,其将利用上述车载加热源在上述再生器中加热的吸收液分离成气相和液相,以相对提高吸收液的浓度;冷凝器,其使从吸收液分离的气相冷凝而形成冷凝液;蒸发器,其使在上述冷凝器中冷凝的冷凝液蒸发而形成蒸气;吸收器,其使通过上述气液分离器中的气相的分离而相对浓缩的液相状的吸收液和在上述蒸发器中蒸发的气相接触,由此使吸收液吸收气相而相对稀释化,将稀释化的吸收液提供给上述再生器;以及吸收液循环源,其使吸收液在连接再生器、气液分离器、吸收器的循环通路中循环,其中上述吸收式热泵装置还具备:第1提供通路,其连通气液分离器的液相出口和吸收器的入口并且将气液分离器内的液相状的吸收液提供给吸收器;第2提供通路,其连通吸收器的出口和再生器的入口并且将吸收器的吸收液提供给再生器;以及热交换器,其能进行热交换地设置在第1提供通路和第2提供通路中,冷却流过第1提供通路的吸收液,并且加热在第2提供通路中流向上述再生器的吸收液。能利用热交换器使提供给吸收器前后的吸收液进行热交换。 
(附记项2)在附记项1的车载用吸收式热泵装置中,具备:中间连通路,其以绕过上述热交换器的方式连通气液分离器的液相出口侧和吸收器的入口侧;第3开闭阀,其能开闭中间连通路并且在通常状态下是关闭的;以及分离器液位传感器,其检测气液分离器中的吸收液的液位,当分离器液位传感器检测的气液分离器内的吸收液的液位在第3高度范围以上时,第3开闭阀基于分离器液位传感器的信号而打开,使气液分离器的吸收液绕过热交换器并且提供给吸收器。能抑制气液分离器的吸收液溢出到冷凝器侧。 
附图标记说明
1:分隔壁;10:发动机室;11:车外空间;2:再生器;3:车载加热源;4:气液分离器;41:第1提供通路;42:第2提供通路;44:热交换器;47:分离器液位传感器;48:中间连通路;49:第3开闭阀;5:冷凝器;51:第1通路;52:第2通路;53:第3通路;54:第4通路;57:稀释通路;58:第1开闭阀(稀释元件);6:蒸发器;7:吸收器;8:迂回通路;9:迂回泵(迂回输送源);95:循环泵(吸收液循环源);200:发动机;201:冷却液通路(车载加热源);202:车载电动机(车载加热源);203:车载逆变器(车载加热源);205:车载蓄电池(车载加热源);500:控制部;601:冷凝器液位传感器;602:蒸发器液位传感器;700:循环通路。 

Claims (16)

1.一种车载用吸收式热泵装置,具备: 
再生器,其用于加热吸收液; 
车载加热源,其加热上述再生器内的吸收液; 
气液分离器,其将利用上述车载加热源在上述再生器中加热的吸收液分离成气相和液相,以相对提高吸收液的浓度; 
冷凝器,其使从吸收液分离的气相冷凝而形成冷凝液; 
蒸发器,其使在上述冷凝器中冷凝的冷凝液蒸发而形成蒸气; 
吸收器,其使通过上述气液分离器中的气相的分离而相对浓缩的液相状的吸收液和在上述蒸发器中蒸发的气相接触,由此使吸收液吸收气相而相对稀释化,将稀释化的吸收液提供给上述再生器; 
吸收液循环源,其使吸收液在连接上述再生器、上述气液分离器、上述吸收器的循环通路中循环; 
迂回通路,其连接上述气液分离器中的收纳液相的部分和上述再生器并且绕过上述吸收器;以及 
迂回输送源,其设置在上述迂回通路中,输送收纳在上述气液分离器中的液相状的吸收液,使收纳在上述气液分离器中的吸收液以绕过上述吸收器的状态返回到上述再生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用吸收式热泵装置, 
设置有控制部,上述控制部根据对上述车载用吸收式热泵装置的输出的要求负荷和上述车载加热源的每单位时间的放热量中的至少一个来控制上述迂回输送源的吸收液输送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车载用吸收式热泵装置, 
在想要提高上述再生器中的热交换效率的情况下,使上述气液分离器中的吸收液从上述气液分离器通过上述迂回通路直接返回到上述再生器,而不从上述气液分离器通过上述循环通路循环到上述吸收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车载用吸收式热泵装置, 
在想要降低上述再生器中的热交换效率的情况下,利用上述吸收液循环源使吸收液在上述循环通路内从上述气液分离器经由上述吸收器向上述再生器循环,并且停止使吸收液从上述气液分离器 迂回到上述再生器的上述迂回输送源或者降低其驱动量。 
5.一种车载用吸收式热泵装置,具备: 
再生器,其用于加热能进行固相化的吸收液; 
车载加热源,其加热上述再生器内的吸收液; 
气液分离器,其将利用上述车载加热源在上述再生器中加热的吸收液分离成气相和液相,以相对提高吸收液的浓度; 
冷凝器,其使从吸收液分离的气相冷凝而形成液相状的冷凝液; 
蒸发器,其使在上述冷凝器中冷凝的冷凝液蒸发而形成蒸气; 
吸收器,其使通过上述气液分离器中的气相的分离而相对浓缩的液相状的吸收液和以在上述蒸发器中蒸发的气相状的蒸气为基础的稀释剂接触,由此使吸收液吸收稀释剂而相对稀释化,将稀释化的吸收液提供给上述再生器; 
吸收液循环源,其使吸收液在连接上述再生器、上述气液分离器、上述吸收器的循环通路中循环; 
稀释通路,其能连通上述冷凝器和上述吸收器;以及 
稀释元件,其设置在上述稀释通路中,当吸收液的至少一部分有可能固化时,实施将上述冷凝器内的液相状的冷凝液经由上述稀释通路提供给上述吸收器并且利用冷凝液使上述吸收器中的吸收液稀释化的稀释处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载用吸收式热泵装置, 
上述稀释元件是在打开时基于上述冷凝器和上述吸收器的压差将上述冷凝器的液相状的冷凝液提供给上述吸收器的第1开闭阀,或者是将上述冷凝器的液相状的冷凝液提供给上述吸收器的泵。 
7.根据权利要求5或者6所述的车载用吸收式热泵装置, 
在上述稀释处理中,通过驱动上述吸收液循环源使在上述吸收器中稀释的吸收液在上述循环通路中循环。 
8.根据权利要求5或者6所述的车载用吸收式热泵装置, 
在上述冷凝器中设置有检测上述冷凝器内的液相状的冷凝液 的液位的冷凝器液位传感器,当上述冷凝器液位传感器检测的上述冷凝器的冷凝液的液位在第1高度范围以上时,使上述稀释元件工作而将上述冷凝器的冷凝水提供给上述吸收器, 
当上述冷凝器液位传感器检测的上述冷凝器的冷凝液的液位不到第1高度范围时,停止基于上述稀释元件向上述吸收器输送冷凝液或者使其低速化。 
9.根据权利要求5或者6所述的车载用吸收式热泵装置, 
在上述冷凝器和上述蒸发器之间设置有伴随着打开而将上述冷凝器内的冷凝液提供给上述蒸发器的第2开闭阀,在上述蒸发器中设置有检测在上述蒸发器内应蒸发的液相状的冷凝液的液位的蒸发器液位传感器,当上述蒸发器液位传感器检测的上述蒸发器的冷凝液的液位在第2高度范围以上时,上述第2开闭阀关闭,维持上述冷凝器中的冷凝液的液位而液封上述冷凝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用吸收式热泵装置,具备: 
第1提供通路,其连通上述气液分离器的液相出口和上述吸收器的入口并且将上述气液分离器内的液相状的吸收液提供给上述吸收器; 
第2提供通路,其连通上述吸收器的出口和上述再生器的入口并且将上述吸收器的吸收液提供给上述再生器;以及 
热交换器,其能进行热交换地设置在上述第1提供通路和上述第2提供通路中,冷却在上述第1提供通路中流向上述吸收器的吸收液,并且加热在上述第2提供通路中流向上述再生器的吸收液。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车载用吸收式热泵装置, 
具备:中间连通路,其以绕过上述热交换器的方式连通上述气液分离器的液相出口侧和上述吸收器的入口侧;第3开闭阀,其能开闭上述中间连通路并且在通常状态下是关闭的;以及分离器液位传感器,其检测上述气液分离器中的吸收液的液位,当上述分离器液位传感器检测的上述气液分离器内的吸收液的液位在第3高度范围以上时,上述第3开闭阀基于上述分离器液位传感器的信号而打开,使上述气液分离器的吸收液绕过上述热交换器并且提供给上述 吸收器。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者11所述的车载用吸收式热泵装置, 
上述第1提供通路为U字管形状,具有:从上述气液分离器朝向下方的上述热交换器的向下的去路;以及从上述热交换器朝向上方的上述吸收器的向上的回路。 
13.根据权利要求10或者11所述的车载用吸收式热泵装置, 
上述热交换器通过热交换来冷却流过上述第1提供通路的相对高温的吸收液,并且通过热交换来加热流过上述第2提供通路的相对低温的吸收液。 
14.根据权利要求10或者11所述的车载用吸收式热泵装置, 
上述热交换器在将从上述气液分离器朝向上述吸收器流过上述第1提供通路的相对高温的吸收液提供给上述吸收器前通过热交换冷却该相对高温的吸收液,并且在将从上述吸收器朝向上述再生器流过上述第2提供通路的相对低温的吸收液提供给上述再生器前通过热交换加热该相对低温的吸收液。 
15.根据权利要求1、2、5、6、10、1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车载用吸收式热泵装置, 
上述车载加热源是从车载发动机排出的废气流过的排气管、发动机冷却液流过的冷却液通路、车载电动机、控制上述车载电动机的车载逆变器、储存电能的车载蓄电池中的至少1种。 
16.根据权利要求1、2、5、6、10、1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车载用吸收式热泵装置, 
上述气液分离器设置在发动机室中,上述再生器设置在分隔发动机室的分隔壁下方的车外空间。 
CN201290000651.5U 2011-07-12 2012-06-21 车载用吸收式热泵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704425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54089A JP5708998B2 (ja) 2011-07-12 2011-07-12 車載用吸収式ヒートポンプ装置
JP2011-154089 2011-07-12
JP2011154086A JP5590417B2 (ja) 2011-07-12 2011-07-12 車載用吸収式ヒートポンプ装置
JP2011-154086 2011-07-12
PCT/JP2012/004027 WO2013008393A1 (ja) 2011-07-12 2012-06-21 車載用吸収式ヒートポンプ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704425U true CN203704425U (zh) 2014-07-09

Family

ID=475057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90000651.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704425U (zh) 2011-07-12 2012-06-21 车载用吸收式热泵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689592B2 (zh)
EP (1) EP2733443B1 (zh)
CN (1) CN203704425U (zh)
WO (1) WO2013008393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91396A (zh) * 2015-07-22 2015-11-25 烟台荏原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CN107024036A (zh) * 2015-10-13 2017-08-08 荏原冷热系统株式会社 浓缩装置
CN107687724A (zh) * 2016-08-04 2018-02-13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吸收式热泵装置
CN112758882A (zh) * 2019-11-05 2021-05-07 上海重塑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燃料电池车中冷却液的加注方法及加注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089721B2 (ja) * 2013-01-23 2017-03-08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吸収式ヒートポンプ装置
US10996000B2 (en) * 2015-11-04 2021-05-04 Toyota Motor Engineering & Manufacturing North America, Inc. Absorption-based system for automotive waste heat recovery
IT201800004695A1 (it) * 2018-04-19 2019-10-19 Climatizzatore per veicoli a motore perfezionato.
EP3792088A1 (en) * 2019-09-16 2021-03-17 Evonik Operations GmbH Vehicle system and process for efficient use of waste heat from the power unit
JP7439522B2 (ja) * 2020-01-14 2024-02-28 株式会社アイシン 車載用吸収式ヒートポンプ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556200A (en) * 1968-12-18 1971-01-19 Carrier Corp Heating and cooling system
US3590593A (en) * 1968-12-20 1971-07-06 Trane Co Steam limiting control for startup of an absorption machine
US3661200A (en) * 1969-11-17 1972-05-09 Thomas J Mcnamara Absorption refrigeration and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JPS50138538A (zh) * 1974-04-22 1975-11-05
JPS611062U (ja) * 1984-06-06 1986-01-07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吸収式冷凍機
IT1182037B (it) * 1985-05-13 1987-09-30 Ital Idee Srl Impianto di refrigerazione a recupero di energia termica, particolarmente per veicoli dotati di motore a combustione interna
US4691528A (en) * 1985-08-15 1987-09-08 Yazaki Corporation Air-cooled absorption type water cooling/heating apparatus
JPS63302267A (ja) 1987-05-29 1988-12-09 日立造船株式会社 車輌用空調装置
US5383341A (en) * 1991-07-23 1995-01-24 Uri Rapoport Refrigeration, heating and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for vehicles
FI100506B (fi) * 1991-10-16 1997-12-31 Kh Innovations Oy Selektiiviseen absorptioon perustuva erotus- ja väkevöintimenetelmä
US5255528A (en) * 1992-06-03 1993-10-26 Kim Dao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cuperating waste heat in absorption systems
JPH0674594A (ja) * 1992-08-25 1994-03-15 Sanden Corp 吸着式冷却装置
US5231849A (en) * 1992-09-15 1993-08-03 Rosenblatt Joel H Dual-temperature vehicular absorption refrigeration system
JPH07133966A (ja) * 1993-11-09 1995-05-23 Tokyo Gas Co Ltd 吸収式冷凍機を用いた空調装置
JP3176536B2 (ja) * 1995-07-26 2001-06-18 東京瓦斯株式会社 吸収式冷凍機及びその運転制御方法
US5896747A (en) * 1995-08-01 1999-04-27 Antohi; Valentin Vehicular absorption air conditioning process and system utilizing engine coolant waste heat
JPH09119742A (ja) 1995-10-26 1997-05-06 Aqueous Res:Kk エンジン排熱回収吸収式冷凍機
JPH11218365A (ja) * 1998-02-02 1999-08-10 Daikin Ind Ltd 熱搬送装置
DE102008002319B4 (de) * 2008-06-09 2010-12-09 Webasto Ag Absorptionsklimaanlagen-Flüssigkeitstank
DE102009003446A1 (de) * 2009-02-06 2010-08-19 Webasto Ag Kältemittelreservoir für eine mobile Absorptionsklimaanlage
JP4986181B2 (ja) 2009-07-30 2012-07-25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粘性物質希釈装置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91396A (zh) * 2015-07-22 2015-11-25 烟台荏原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CN105091396B (zh) * 2015-07-22 2018-05-01 荏原冷热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第二类吸收式热泵
CN107024036A (zh) * 2015-10-13 2017-08-08 荏原冷热系统株式会社 浓缩装置
CN107024036B (zh) * 2015-10-13 2020-09-18 荏原冷热系统株式会社 浓缩装置
CN107687724A (zh) * 2016-08-04 2018-02-13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吸收式热泵装置
CN112758882A (zh) * 2019-11-05 2021-05-07 上海重塑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燃料电池车中冷却液的加注方法及加注装置
CN112758882B (zh) * 2019-11-05 2022-07-12 上海重塑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燃料电池车中冷却液的加注方法及加注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40130530A1 (en) 2014-05-15
EP2733443A4 (en) 2015-11-25
EP2733443B1 (en) 2020-03-04
EP2733443A1 (en) 2014-05-21
US9689592B2 (en) 2017-06-27
WO2013008393A1 (ja) 2013-01-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704425U (zh) 车载用吸收式热泵装置
US11407275B2 (en) Heat flow management device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a heat flow management device
US8561423B2 (en) Absorption-type cooling device and associated motor vehicle
CN103568777B (zh) 用于机动车辆中的热分配的装置和方法
KR101748957B1 (ko) 하이브리드 자동차용 공기 조절 회로, 및 하이브리드 자동차의 자동차 배터리를 예열하는 방법
AU2011235567B2 (en) A system and method for storing thermal energy as auxiliary power in a vehicle
CN104334388A (zh) 车辆用热量管理系统
CN104633991A (zh) 用于优选在机动车中冷却和/或加热媒介的方法以及吸附热和冷存储系统
CN103712277B (zh) 一种汽车空调系统
CN103042897B (zh) 冷却车辆中的空气的方法和用于车辆的空调系统
CN107639992A (zh) 一种热管理系统
CN103453684A (zh) 复合型吸收式热泵装置
JP6106999B2 (ja) 吸収式ヒートポンプ装置
CN111532099A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
JP5708998B2 (ja) 車載用吸収式ヒートポンプ装置
JP2009236368A (ja) 吸収冷温水機
CN107560030A (zh) 吸附储能型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JP5590417B2 (ja) 車載用吸収式ヒートポンプ装置
CN219339132U (zh) 汽车热管理管路系统及电动汽车
WO2017135161A1 (ja) 吸収式ヒートポンプ装置
US20220266720A1 (en) Cooling method and system
JP2018025313A (ja) 吸収式ヒートポンプ装置
KR920007450Y1 (ko) 자동차의 엔진 폐열을 이용한 흡수식 냉방장치
CN116834496A (zh) 热泵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和车辆
KR20230091160A (ko) 자동차의 열 시스템 및 열 시스템 작동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709

Termination date: 2020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