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655472U - 内燃机用进气装置 - Google Patents
内燃机用进气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3655472U CN203655472U CN201290000601.7U CN201290000601U CN203655472U CN 203655472 U CN203655472 U CN 203655472U CN 201290000601 U CN201290000601 U CN 201290000601U CN 203655472 U CN203655472 U CN 20365547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inlet
- flow channel
- runner
- grate flow
- upstream sid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35/00—Combustion-air cleaners, air intakes, intake silencers, or induct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r arranged on,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2M35/10—Air intakes; Induction systems
- F02M35/104—Intake manifold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35/00—Combustion-air cleaners, air intakes, intake silencers, or induct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r arranged on,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2M35/10—Air intakes; Induction systems
- F02M35/10209—Fluid connections to the air intake system; their arrangement of pipes, valves or the like
- F02M35/10222—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 [EGR]; Positive crankcase ventilation [PCV]; Additional air admission, lubricant or fuel vapour admission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35/00—Combustion-air cleaners, air intakes, intake silencers, or induct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r arranged on,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2M35/10—Air intakes; Induction systems
- F02M35/10242—Devices or means connected to or integrated into air intakes; Air intakes combined with other engine or vehicle parts
- F02M35/10268—Heating, cooling or thermal insulating mea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35/00—Combustion-air cleaners, air intakes, intake silencers, or induct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r arranged on,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2M35/10—Air intakes; Induction systems
- F02M35/10314—Materials for intake systems
- F02M35/10321—Plastics; Composites; Rubb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xhaust-Gas Circulating Devices (AREA)
- Cylinder Crankcases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内燃机用进气装置,其能够抑制吸入空气量的减少。内燃机用进气装置具有从稳压箱向内燃机的燃烧室供给空气的进气流道、和从排气分配集管向燃烧室供给排气的排气流道,沿着排气流道的流道中心线的排气流道长度为沿着进气流道的流道中心线的进气流道长度的75%以上且125%以下。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内燃机用进气装置,其具有从稳压箱向内燃机的燃烧室供给空气的进气流道、以及从排气分配集管向所述燃烧室供给排气的排气流道。
背景技术
上述内燃机用进气装置具有进气流道和排气流道,以使作为排气的通过内燃机的驱动而产生的废气、漏气或蒸发气体(燃料的蒸发气体)混合于燃烧用的空气中并在燃烧室中燃烧。
专利文献1公开了现有的内燃机用进气装置,该内燃机用进气装置具有:将作为排气的废气从作为排气分配集管的EGR稳压箱供给到燃烧室的第一排气流道;将作为排气的漏气从作为排气分配集管的气缸头盖内部供给到燃烧室的第二排气流道;以及将作为排气的蒸发气体从未图示的排气分配集管供给到燃烧室的第三排气流道。
第一~第三排气流道的各自的下游侧排气流道部分由与进气流道的下游侧进气流道部分共用的共用流道构成。
第一~第三排气流道之中比共用流道更靠上游侧的上游侧排气流道部分,分别根据EGR稳压箱或气缸头盖等位置而适当配设。
即,未考虑沿着各排气流道的流道中心线的排气流道长度与沿着进气流道的流道中心线的进气流道长度的关系,各排气流道长度设定为与EGR稳压箱或气缸头盖等的位置相应的适当的长度。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7-103082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
因此,存在如下问题:惯性增压效果受损而导致吸入到燃烧室的吸入空气量容易减少,发动机输出功率降低。
即,若进气流道中的空气的脉动定时与排气流道中的排气的脉动定时相互错开,则在进气流道中的空气变密集的压力波与排气流道中的排气变稀疏的压力波相互重叠而进气压力容易降低,其结果,吸入空气量容易减少。
本实用新型是鉴于如上所述情况而做出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内燃机用进气装置,其能够适当地维持吸入到燃烧室的空气的吸入量。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实用新型的内燃机用进气装置的第一特征结构在于,具有:从稳压箱向内燃机的燃烧室供给空气的进气流道;以及从排气分配集管向所述燃烧室供给排气的排气流道,沿着所述排气流道的流道中心线的排气流道长度为沿着所述进气流道的流道中心线的进气流道长度的75%以上且125%以下。
本结构的内燃机用进气装置,将沿着排气流道的流道中心线的排气流道长度设定为沿着进气流道的流道中心线的进气流道长度的75%以上且125%以下。
由此,进气流道中的空气的脉动定时与排气流道中的排气的脉动定时难以错开,进气流道中的空气变密集的压力波与排气流道中的排气变密集的压力波容易重叠。
从而,若为本结构的内燃机用进气装置,则能够适当地维持吸入到燃烧室的空气的吸入量,并能够抑制吸入空气量的减少。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特征结构在于,所述进气流道由上游侧进气流道部分和下游侧进气流道部分构成,所述排气流道由上游侧排气流道部分和下游侧排气流道部分构成,所述下游侧排气流道部分与所述下游侧进气流道部分由共用流道构成,所述排气流道长度与所述进气流道长度相同。
若为本结构,则能够将排气与燃烧用的空气在共用流道中混合后供给到燃烧室。
另外,将沿着排气流道的流道中心线的排气流道长度设定为与沿着进气流道的流道中心线的进气流道长度相同。
由此,能够使进气流道中的空气的脉动定时与排气流道中的排气的脉动定时大致一致。
从而,能够适当地维持吸入到燃烧室的空气的吸入量,并能够提高抑制吸入空气量的减少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特征结构在于,沿着所述上游侧排气流道部分的流道中心线的上游侧排气流道长度Lc与流道直径D之比Lc/D为3以上。
若为本结构,由于将上游侧排气流道长度Lc与流道直径D之比Lc/D设定为3以上,因此能够可靠地形成从上游侧排气流道部分合流到进气流道(共用流道)中的排气的流动,并且能够使排气与燃烧用的空气的混合气体的流动变得稳定。
本实用新型的第四特征结构在于,所述上游侧排气流道部分、与所述进气流道之中比所述共用流道更靠上游侧的上游侧进气流道部分相互平行地并列设置。
若为本结构,则容易将排气流道长度设定为进气流道长度的预定比例的长度。
本实用新型的第五特征结构在于,所述上游侧排气流道部分与所述共用流道以所述上游侧排气流道部分的流道中心线相对于所述进气流道的流道中心线以90°以下的角度相交的方式相互连接。
若为本结构,则能够以排气不逆流到上游侧进气流道部分的方式,容易将上游侧排气流道部分与进气流道的中途部位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第六特征结构在于,所述上游侧排气流道部分与所述上游侧进气流道部分利用共用的流道壁进行划分且并列设置。
若为本结构,则能够小型地配设上游侧排气流道部分与上游侧进气流道部分。
另外,在排气为废气或漏气的情况下,能够使该排气所具有的热量经由共用的流道壁传递到上游侧进气流道部分的空气中,能够预热燃烧用的空气。
本实用新型的第七特征结构在于,所述上游侧排气流道部分与所述进气流道的中途连通连接。
若为本结构,则由于使上游侧排气流道部分与进气流道连接,因此能够可靠地形成燃烧用的空气的流动,并且能够使排气与燃烧用的空气的混合气体的流动变得稳定。
本实用新型的第八特征结构在于,所述上游侧排气流道部分与所述排气分配集管由形成所述排气流道的主体和形成所述稳压箱的主体形成。
若为本结构,则能够简单配设上游侧排气流道部分与排气分配集管。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内燃机用进气装置的纵剖视图。
图2是图1的Ⅱ-Ⅱ线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基于附图进行说明。
图1表示安装于具备多个气缸1的汽油发动机(内燃机的一例)A上的本实用新型的内燃机用进气装置B。
发动机A具有:形成有多个气缸1的金属制气缸体2;以及与气缸体2的上部连接的金属制气缸头3。
在气缸头3上连接有与树脂制稳压箱4连通的树脂制进气歧管5。在气缸头3与内装于各气缸1中的活塞6之间形成有燃烧室7。
此外,在图1中只表示了与一个气缸1相对应的部分。
气缸头3具有:与各燃烧室7连通的多个气缸侧进气流道8;对各气缸侧进气流道8的出口侧进行开闭的多个进气阀9;与各燃烧室7连通的多个排气流道10;以及对各排气流道10的入口侧进行开闭的多个排气阀11。
内燃机用进气装置B具有:为了从稳压箱4经由进气歧管5向各燃烧室7分配供给空气,从稳压箱4至燃烧室7的截面形状在全长范围内呈圆形的多个进气流道12;以及为了将作为排气的随着发动机A的驱动而产生的废气从排气分配集管(ERG腔室)分配供给到各燃烧室7,从排气分配集管13至燃烧室7的截面形状在全长范围内呈圆形的多个排气流道14。
进气歧管5具有与各气缸侧进气流道8连通连接的多个进气歧管侧进气流道15、和设置于各进气歧管侧进气流道15上的空气流控制阀(蝶阀)16。
从而,内燃机用进气装置B具有由进气歧管侧进气流道15和各气缸侧进气流道8连续形成的进气流道12。
排气流道14具有上游侧排气流道部分17和其下游侧的下游侧排气流道部分18,上游侧排气流道部分17从上方侧与进气歧管侧进气流道15之中比空气流控制阀16更靠下游侧的中途部位连通,上游侧排气流道部分17与进气流道12的中途部位连通连接。
从而,下游侧排气流道部分18、与进气流道12之中比连通上游侧排气流道部分17的部位更靠下游侧的下游侧进气流道部分19由共用流道20构成。
另外,上游侧排气流道部分17由排气流道14之中比共用流道20更靠上游侧的部分构成,上游侧进气流道部分21由进气流道12之中比共用流道20更靠上游侧的部分构成。
进气歧管5及稳压箱4例如通过振动熔敷等相互接合树脂制的下部主体25和树脂制的上部主体28而构成,树脂制的下部主体25一体地具备相对于气缸头3的连接凸缘22、切半形状的下侧进气流道壁部分23和切半形状的下侧稳压箱壁部分24,树脂制的上部主体28一体地具备切半形状的上侧进气流道壁部分26和切半形状的上侧稳压箱壁部分27。
上游侧排气流道部分17及排气分配集管13,通过设置使用振动熔敷等接合在上部主体28的上表面侧的树脂制的排气流道形成主体29,从而形成于上部主体28与排气流道形成主体29之间。
从而,如图2所示,例如截面形状为圆形的上游侧排气流道部分17和截面形状为圆形的上游侧进气流道部分21,利用由上部主体28构成的共用的流道壁30进行划分,并相互平行地并列设置。
上游侧排气流道部分17与共用流道20,以上游侧排气流道部分17的流道中心线(Y-Y2)相对于进气流道12的流道中心线(X-Z)以90°以下的角度θ相交的方式相互连接。
X是作为进气流道12的始点的、在稳压箱4与上游侧进气流道部分21的境界上的进气流道12的中心。
Z是作为进气流道12的终点的、在燃烧室7与下游侧进气流道部分19的境界上的进气流道12的中心。
另一方面,作为排气流道14的始点的Y是在排气分配集管13与上游侧排气流道部分17的境界上的排气流道14的中心,终点是与作为进气流道12的终点相同的Z。
Y2是上游侧排气流道部分17的流道中心线的延长线与进气流道12的流道中心线(X-Z)相交的部分。
如图1所示,将沿着排气流道14的流道中心线(Y-Y1及X1-Z)的排气流道长度(沿着Y-Y1的长度La1与沿着X1-Z的长度La2的合计长度)La,设定为沿着进气流道12的流道中心线(X-Z)的进气流道长度Lb的75%以上且125%以下。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排气流道长度La设定为与进气流道长度Lb(420mm)大致相同的长度(大致100%)。
Y1是上游侧排气流道部分17的流道中心线与该上游侧排气流道部分17的朝向进气流道12的出口开口相交的部位。
X1是经过Y1的线段与进气流道12的流道中心线(X-Z)以直角相交的部分。
另外,如图1所示,将沿着上游侧排气流道部分17的流道中心线(Y-Y1)和其延长线(Y1-Y2)的上游侧排气流道长度Lc与流道直径D之比Lc/D设定为3以上。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设定为约44(Lc=310mm,D=7mm)。
其他实施方式
1.本实用新型的内燃机用进气装置,还可以在全长范围内分别具有进气流道与排气流道。
2.本实用新型的内燃机用进气装置,还可以具有将作为排气的漏气供给到燃烧室的排气流道。
3.本实用新型的内燃机用进气装置,还可以具有将作为排气的蒸发气体供给到燃烧室的排气流道。
4.本实用新型的内燃机用进气装置,也可以将上游侧排气流道部分由与形成上游侧进气流道部分的配管不同的配管独立地形成。
5.本实用新型的内燃机用进气装置,除了安装于汽油发动机或柴油机等往复式发动机之外,还可以安装于转子发动机上。
附图标记说明
4-稳压箱,7-燃烧室,12-进气流道,13-排气分配集管,14-排气流道,17-上游侧排气流道部分,18-下游侧排气流道部分,19-下游侧进气流道部分,20-共用流道,21-上游侧进气流道部分,30-共用的流道壁,A-内燃机,D-流道直径,La-排气流道长度,Lb-进气流道长度,Lc-上游侧排气流道长度,X-Z-进气流道的流道中心线,Y-Y1、X1-Z-排气流道的流道中心线,Y-Y1-上游侧排气流道部分的流道中心线,θ-角度。
Claims (7)
1.一种内燃机用进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从稳压箱向内燃机的燃烧室供给空气的进气流道;以及
从排气分配集管向所述燃烧室供给排气的排气流道,
沿着所述排气流道的流道中心线的排气流道长度为沿着所述进气流道的流道中心线的进气流道长度的75%以上且125%以下,
所述进气流道由上游侧进气流道部分和下游侧进气流道部分构成,
所述排气流道由上游侧排气流道部分和下游侧排气流道部分构成,
所述下游侧排气流道部分与所述下游侧进气流道部分由共用流道构成,
所述上游侧排气流道部分、与所述进气流道之中比所述共用流道更靠上游侧的所述上游侧进气流道部分相互平行地并列设置,
所述稳压箱由下部主体和上部主体构成,所述下部主体一体地具备切半形状的下侧进气流道壁部分和切半形状的下侧稳压箱壁部分,所述上部主体一体地具备切半形状的上侧进气流道壁部分和切半形状的上侧稳压箱壁部分,
所述上游侧排气流道部分及所述排气分配集管形成于所述上部主体的上表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燃机用进气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气流道长度与所述进气流道长度相同。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燃机用进气装置,其特征在于,
沿着所述上游侧排气流道部分的流道中心线的上游侧排气流道长度(Lc)与流道直径(D)之比(Lc/D)为3以上。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内燃机用进气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游侧排气流道部分与所述共用流道以所述上游侧排气流道部分的流道中心线相对于所述进气流道的流道中心线以90°以下的角度相交的方式相互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燃机用进气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游侧排气流道部分与所述上游侧进气流道部分利用共用的流道壁进行划分且并列设置。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燃机用进气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游侧排气流道部分与所述进气流道的中途连通连接。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燃机用进气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游侧排气流道部分与所述排气分配集管由形成所述排气流道的主体和形成所述稳压箱的主体形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1-142915 | 2011-06-28 | ||
JP2011142915A JP2013011185A (ja) | 2011-06-28 | 2011-06-28 | 内燃機関用吸気装置 |
PCT/JP2012/065031 WO2013002020A1 (ja) | 2011-06-28 | 2012-06-12 | 内燃機関用吸気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3655472U true CN203655472U (zh) | 2014-06-18 |
Family
ID=474239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90000601.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655472U (zh) | 2011-06-28 | 2012-06-12 | 内燃机用进气装置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273652B2 (zh) |
JP (1) | JP2013011185A (zh) |
CN (1) | CN203655472U (zh) |
WO (1) | WO2013002020A1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089514A (zh) * | 2015-04-28 | 2016-11-09 | 曼·胡默尔有限公司 | 用于内燃机的空气分配器 |
CN107701337A (zh) * | 2016-08-09 | 2018-02-16 |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 进气装置 |
CN108223213A (zh) * | 2016-12-21 | 2018-06-29 | 爱三工业株式会社 | 发动机系统和该发动机系统所使用的进气歧管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265523B (zh) * | 2014-09-29 | 2017-01-11 | 日立汽车系统(苏州)有限公司 | 进气歧管稳压装置及包括该装置的发动机系统 |
JP6295929B2 (ja) * | 2014-11-25 | 2018-03-20 |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 内燃機関の吸気装置 |
JP6361719B2 (ja) * | 2016-11-04 | 2018-07-25 | マツダ株式会社 | Egr装置付きエンジンの吸気装置 |
FR3077092B1 (fr) * | 2018-01-24 | 2020-01-10 | Renault S.A.S. | Circuit d’admission d’air optimisee d’un groupe motopropulseur de vehicule |
FR3081936B1 (fr) * | 2018-06-05 | 2020-12-18 | Psa Automobiles Sa | Ensemble pour moteur thermique de vehicule automobile a tuyau de purge de canister integre |
JP7358824B2 (ja) * | 2019-08-01 | 2023-10-11 | マツダ株式会社 | エンジンの吸気装置 |
JP7553386B2 (ja) | 2021-03-17 | 2024-09-18 | ダイハツ工業株式会社 | エンジンの吸気マニホールド |
WO2023062772A1 (ja) * | 2021-10-14 | 2023-04-20 |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 エンジンの吸気系構造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2115523A (ja) * | 1988-10-26 | 1990-04-27 | Mazda Motor Corp | エンジンの吸気装置 |
JPH07103082A (ja) | 1993-10-01 | 1995-04-18 | Toyota Motor Corp | エンジン構造 |
JP2001207918A (ja) * | 2000-01-26 | 2001-08-03 | Daihatsu Motor Co Ltd | 内燃機関における吸気マニホールドへの排気ガス還流装置 |
JP2004270538A (ja) * | 2003-03-07 | 2004-09-30 | Mitsubishi Motors Corp | 内燃機関のガス還流装置 |
JP2004100707A (ja) * | 2003-10-14 | 2004-04-02 | Gp Daikyo Corp | 樹脂製インテークマニホールド |
JP4471800B2 (ja) | 2004-09-29 | 2010-06-02 | 株式会社マーレ フィルターシステムズ | 内燃機関の合成樹脂製吸気マニホルド |
JP4452201B2 (ja) | 2005-02-28 | 2010-04-21 | 愛三工業株式会社 | 吸気マニホールド |
CN101646849B (zh) * | 2007-03-23 | 2011-10-05 | 贝洱两合公司 | 增压流体吸入模块和内燃机 |
JP4960775B2 (ja) * | 2007-06-28 | 2012-06-27 | 株式会社マーレ フィルターシステムズ | 内燃機関のインテークマニホールド |
JP5015827B2 (ja) * | 2008-03-05 | 2012-08-29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吸気経路ガス導入構造及び吸気マニホールド |
JP2009293556A (ja) * | 2008-06-06 | 2009-12-17 | Toyota Motor Corp | 内燃機関の制御装置 |
JP2010116870A (ja) * | 2008-11-13 | 2010-05-27 | Yamaha Motor Co Ltd | 車両用内燃機関 |
JP4840676B2 (ja) * | 2008-12-17 | 2011-12-21 |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 吸気マニホルド |
JP2010255599A (ja) * | 2009-04-28 | 2010-11-11 | Toyota Motor Corp | 内燃機関のegr装置 |
-
2011
- 2011-06-28 JP JP2011142915A patent/JP2013011185A/ja active Pending
-
2012
- 2012-06-12 CN CN201290000601.7U patent/CN203655472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2-06-12 WO PCT/JP2012/065031 patent/WO2013002020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2-06-12 US US14/114,596 patent/US9273652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089514A (zh) * | 2015-04-28 | 2016-11-09 | 曼·胡默尔有限公司 | 用于内燃机的空气分配器 |
CN106089514B (zh) * | 2015-04-28 | 2021-05-11 | 曼·胡默尔有限公司 | 用于内燃机的空气分配器 |
CN107701337A (zh) * | 2016-08-09 | 2018-02-16 |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 进气装置 |
CN108223213A (zh) * | 2016-12-21 | 2018-06-29 | 爱三工业株式会社 | 发动机系统和该发动机系统所使用的进气歧管 |
CN108223213B (zh) * | 2016-12-21 | 2019-10-15 | 爱三工业株式会社 | 发动机系统和该发动机系统所使用的进气歧管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9273652B2 (en) | 2016-03-01 |
WO2013002020A1 (ja) | 2013-01-03 |
US20140083399A1 (en) | 2014-03-27 |
JP2013011185A (ja) | 2013-01-1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3655472U (zh) | 内燃机用进气装置 | |
US7089921B2 (en) | Intake manifold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 |
US7299787B2 (en) |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ntake device | |
US9322364B2 (en) | Engine inlet for EGR-air flow distribution | |
US4262639A (en) | Intake system of a multi-cylinde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 |
JP2013011185A5 (zh) | ||
CN100379970C (zh) | 进气装置 | |
JP4853481B2 (ja) | 内燃機関の吸気装置 | |
US20140102429A1 (en) | Inlet manifold with dual port egr | |
CN104863693B (zh) | 内燃发动机的气体燃料燃烧装置 | |
US9328673B2 (en) | Engine | |
EP0321033B1 (en) | Induction device for multi-cylinde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 |
US20100037853A1 (en) | Intake system for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 |
US4303046A (en) | Intake system of a multi-cylinde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 |
US6945238B2 (en) | Air intake arrangement for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 |
US7444974B2 (en) |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ntake device | |
JP2007315345A (ja) | 内燃機関の吸気構造 | |
JP2019065808A (ja) | 内燃機関の吸気系構造 | |
US20220333556A1 (en) | Intake system for natural gas engine | |
GB2553317A (en) | Fuel inlet assembly for engine | |
JPS5941295Y2 (ja) | 多気筒内燃機関の吸気装置 | |
GB2408999A (en) | Cylinder head for an internal cumbustion engine | |
JP2019127825A (ja) | 吸気マニホールド及び、該吸気マニホールドを備えた内燃機関の燃料噴射構造 | |
JPS61116065A (ja) | 燃料噴射式エンジンの吸気装置 | |
EP2912297A1 (en) | Intake assembly for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with the same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618 Termination date: 20210612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