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637739U - 线束夹 - Google Patents

线束夹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637739U
CN203637739U CN201320772933.3U CN201320772933U CN203637739U CN 203637739 U CN203637739 U CN 203637739U CN 201320772933 U CN201320772933 U CN 201320772933U CN 203637739 U CN203637739 U CN 2036377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jut
wall portion
beam slab
flan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772933.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山本善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Boshoku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Boshoku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Boshoku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Boshoku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6377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637739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stallation Of Indoor Wiring (AREA)
  • Clamps And Cli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线束夹,其能够防止安装部处的旋转而容易地沿着车辆前后方向以适当的姿态配置配线。本线束夹是用于在构成车辆的车门开口的下边缘侧的下边梁板(8)沿着车辆前后方向(P)配置配线(2)的线束夹(1),该线束夹(1)具备用于保持配线的夹主体(3),夹主体具有底部(4)以及从底部的端侧立起且与下边梁板的凸缘(8a)相对配置的立壁部(5)。并且,在底部设有安装部(11),该安装部(11)插入并安装于形成在下边梁板的通孔(9),在立壁部设有在车辆前后方向(P)抵接于下边梁板的凸缘的突起部(13)。

Description

线束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线束夹,更详细地说,涉及一种能够防止安装部处的旋转从而容易地沿着车辆前后方向以适当的姿势配置配线的线束夹。
背景技术
作为以往的线束夹,例如,众所周知用于在构成车辆的车门开口的下边缘侧的下边梁板沿着车辆前后方向配置配线的线束夹(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该专利文献1中,例如,如图6所示,公开有线束夹101,该线束夹具备用于保持配线102的夹主体103、且该夹主体103具有底部104以及从底部104的端侧立起的立壁部105。并且,在底部104的底面设有安装部111,该安装部111插入并安装于形成在底梁板108的通孔109,立壁部105的外表面形成为与下边梁板108的凸缘108a相对的大致平面状。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119636号公报
但是,在上述专利文献1的线束夹101中,由于立壁部105的外表面形成为与下边梁板108的凸缘108a相对的大致平面状,因此,若在配线102产生扭歪等,有时会导致线束夹101绕安装部111的插入轴线H旋转。其结果,难以容易地沿着车辆前后方向以适当的姿势配置配线102。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鉴于上述现状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安装部处的旋转从而容易地沿着车辆前后方向以适当的姿态配置配线的线束夹。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方案涉及一种线束夹,其在构成车辆的车门开口的下边缘侧的下边梁板沿着车辆前后方向配置配线,其特征在于,该线束夹具备用于保持上述配线的夹主体,该夹主体具有底部以及从该底部的端侧立起且与上述下边梁板的凸缘相对配置的立壁部,在上述底部设有安装部,该安装部用于插入并安装于形成在上述下边梁板的通孔,在上述立壁部设有在车辆前后方向抵接于上述下边梁板的凸缘的突起部。
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方案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的记载的基础上,在上述立壁部的与上述下边梁板的凸缘相对的相对面设有与上述突起部的表面相连的肋。
技术方案3所记载的方案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的记载的基础上,在上述立壁部形成有在纵剖面中构成闭合空间的闭合空间部,在构成该闭合空间部的该立壁部的相对面形成有上述突起部。
技术方案4所记载的方案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的记载的基础上,上述突起部的抵接端侧形成为圆弧状。
技术方案5所记载的方案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的记载的基础上,上述突起部形成为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板状。
技术方案6所记载的方案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的记载的基础上,在上述立壁部的与上述下边梁板的凸缘相对的相对面设有与上述突起部的表面相连的肋,在上述立壁部形成有在纵剖面中构成闭合空间的闭合空间部,在构成该闭合空间部的该立壁部的相对面形成有上述突起部。
技术方案7所记载的方案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6的记载的基础上,上述肋连结于上述突起部的上表面与上述立壁部的相对面的比上述闭合空间部靠上侧的部分。
技术方案8所记载的方案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7的记载的基础上,上述突起部的抵接端侧形成为圆弧状。
技术方案9所记载的方案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8的记载的基础上,上述突起部形成为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板状。
实用新型的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线束夹,该线束夹具备用于保持配线的夹主体,夹主体具有底部以及从底部的端侧立起且与下边梁板的凸缘相对配置的立壁部。并且,在底部设有安装部,该安装部用于插入并安装于形成在下边梁板的通孔,在立壁部设有向外侧突出且在车辆前后方向抵接于下边梁板的凸缘的突起部。由此,在下边梁板的通孔安装有安装部的状态下,突起部在车辆前后方向抵接于下边梁板的凸缘。因此,即使在配线中产生扭歪,也防止了线束夹绕安装部的插入轴线旋转。其结果,能够容易地沿着车辆前后方向以适当的姿态配置配线。
另外,在上述立壁部的与上述下边梁板的凸缘相对的相对面设有与上述突起部的表面相连的肋的情况下,利用肋提高突起部的刚性,防止突起部的倾倒。由此,突起部更加可靠地抵接于下边梁板的凸缘,能够更加可靠地防止线束夹的旋转。
另外,在上述立壁部形成有在纵剖面中构成闭合空间的闭合空间部,在构成该闭合空间部的该立壁部的相对面形成有上述突起部的情况下,即使突起部因各零件的尺寸误差、安装误差等而比较强力地抵接于下边梁板的凸缘,也能够利用闭合空间部吸收来自下边梁板的凸缘的反作用力。另外,利用闭合空间部提高立壁部的刚性,防止立壁部的倾倒。因此,突起部更加可靠地抵接于下边梁板的凸缘,能够更加可靠地防止线束夹的旋转。
并且,在上述突起部的抵接端侧形成为圆弧状的情况下,突起部的顶端侧呈线状抵接于下边梁板的凸缘。因此,突起部更加可靠地抵接于下边梁板的凸缘,能够更加可靠地防止线束夹的旋转。
另外,在上述突起部形成为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板状的情况下,突起部沿着车辆前后方向抵接于下边梁板的凸缘。由此,能够更加可靠地防止线束夹的旋转。
并且,在上述肋连结于上述突起部的上表面与上述立壁部的相对面的比上述闭合空间部靠上侧的部位的情况下,利用肋进一步提高突起部的刚性,防止突起部的倾倒,并且进一步提高了立壁部的刚性,防止立壁部的倾倒。
在本实用新型中列举了基于本方案的典型的实施方式的非限定例子,参照所言及的多个附图对以下详细技术进一步进行说明,相同的附图标记在几幅附图中表示相同的部件。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的线束夹的立体图。
图2是上述线束夹的主视图。
图3是图2的III向视图。
图4是图2的IV向视图。
图5是表示上述线束夹的使用状态的纵剖视图。
图6是用于说明以往的线束夹的说明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线束夹;2:配线;3:夹主体;4:底部;5:第1立壁部;5a:相对面;8:下边梁板;8a:凸缘;9:通孔;11:安装部;13:突起部;14:上侧肋;15:下侧肋;16:闭合空间部;16a:闭合空间;P:车辆前后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在此所示的事项仅是例示且用于例示性地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叙述该事项的目的在于提供认为是能够最有效且容易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原理与概念性特征的说明的内容。在这一点,并不打算为了从根本上理解本实用新型而过度示出本实用新型的详细构造,而是利用与附图相结合的说明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清楚在实际中如何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几个技术方案。
1.线束夹
本实施方式1的线束夹是用于在构成车辆的车门开口的下边缘侧的下边梁板(8)沿着车辆前后方向(P)配置配线(2)的线束夹(1),该线束夹(1)具备用于保持配线的夹主体(3),该夹主体具有底部(4)以及从底部的端侧立起且与下边梁板的凸缘(8a)相对配置的立壁部(5)(例如,参照图1以及图5等)。而且,在底部(4)设有安装部(11),该安装部(11)插入并安装于形成在下边梁板(8)的通孔(9),在立壁部(5)设有在车辆前后方向(P)上抵接于下边梁板的凸缘(8a)的突起部(13)。
作为本实施方式1的线束夹,例如,能够列举出如下方式(例如,参照图1等):在上述立壁部(5)的与下边梁板的凸缘(8a)相对的相对面(5a)设有与突起部(13)的表面相连的肋(14、15)。
作为本实施方式1的线束夹,例如,能够列举出如下方式(例如,参照图1等):在上述立壁部(5)形成有在纵剖面中构成闭合空间(16a)的闭合空间部(16),在构成闭合空间部的立壁部的相对面(5a)形成有突起部(13)。
在采用上述方式的情况下,例如,上述肋(14)能够连结于突起部(13)的上表面与立壁部(5)的相对面(5a)的比闭合空间部(16)靠上侧的部分(例如,参照图1等)。由此,利用肋更加可靠地防止突起部的倾倒,并且进一步提高了立壁部的刚性。由此,突起部更加可靠地抵接于下边梁板的凸缘,能够更加可靠地防止线束夹的旋转。
作为本实施方式1的线束夹,例如,能够列举出上述突起部(13)的抵接端侧形成为圆弧状的方式(例如,参照图5等)。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记载的各结构的括弧内的附图标记表示与后述实施例所记载的具体结构之间的对应关系。
【实施例】
以下,使用附图根据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说明。此外,在本实施例中,例示用于在构成车辆的车门开口的下边缘侧的下边梁板沿着车辆前后方向配置配线的线束夹。
此外,如图5所示,上述下边梁板8具备在车辆的地板(省略图示)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从车底板向上方立起的底梁内侧板10a以及底梁外侧板10b。该下边梁板8的凸缘8a通过底梁内侧板10a以及底梁外侧板10b的各端部向上方延伸并叠合而构成。
(1)线束夹的结构
如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线束夹1具备用于保持配线2的、纵剖面大致呈U字状的树脂制的夹主体3。该夹主体3具有底部4和从该底部4的两端侧立起的第1立壁部5以及第2立壁部6。在利用上述底部4、第1立壁部5以及第2立壁部6所包围的空间S内保持配线2。
如图1以及图5所示,在上述底部4的底面设有安装部11,该安装部11插入并安装于形成在下边梁板8的上表面部的通孔9。该安装部11具有台座1la、从该台座11a向下方延伸的板状部11b、以及从该板状部11b的顶端侧向台座11a侧延伸的一对卡止片11c。通过一边使上述一对卡止片11c弹性变形一边将安装部11插入到通孔9,安装部11以无法在插入轴线H方向(即,大致上下方向)上移动的方式安装于通孔9。并且,在底部4形成有用于从下方支承配线2的线束支承片29(参照图1)。
此外,如图5所示,在向通孔9安装上述安装部11的状态下,在台座11a与通孔9的内周面之间形成有车辆前后方向P(参照图1;在图5中与纸面正交的方向)的间隙,并且,台座11a与通孔9的内周面在车辆宽度方向Q上抵接。利用该车辆前后方向P的间隙吸收配线2的长度方向的尺寸误差、安装误差。
如图1以及图5所示,在上述第1立壁部5的与下边梁板8的凸缘8a相对配置的相对面5a,形成有在车辆前后方向P上抵接于凸缘8a的突起部13。该突起部13沿着车辆前后方向P延伸,其抵接端侧在侧视(或者纵剖视)时形成为圆弧状,以使得该突起部13线接触于凸缘8a(即,线接触)。
如图1以及图2所示,在上述第1立壁部5的相对面5a形成有与突起部13的上表面(表面)相连且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上侧肋14以及与突起部13的下表面(表面)相连且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下侧肋15。另外,在第1立壁部5的下端侧形成有在车辆前后方向P开口且在纵剖面中构成闭合空间16a的环状的闭合空间部16。在构成该闭合空间部16的第1立壁部5的相对面5a形成有突起部13。另外,在闭合空间部16的内部形成有在车辆前后方向P分隔闭合空间16a的分隔壁17。另外,上侧肋14在第1立壁部5的相对面5a中与比闭合空间部16靠上侧的部分相连。
如图5所示,在上述第2立壁部6的下端侧形成有用于卡止地板护面20的弯曲状的护面止部21。在该第2立壁部6的上端侧形成有用于支承冲洗软管22的管支承部23。另外,在第1立壁部5以及第2立壁部6的上端侧分别形成有将从脚踏部分保护板25的背面向下方延伸的卡止钩25a卡止的板卡止部26。另外,在第1立壁部5以及第2立壁部6的上端侧分别形成有压接于夹主体3的空间S内的配线2的周面的压接片27。另外,在上述下边梁板8的凸缘8a的上端侧安装有盖缝条31。并且,在上述脚踏部分保护板25的凹部配置有装饰单元32。
(2)线束夹的作用
接下来,对上述结构的线束夹1的作用进行说明。在夹主体3的空间S内插入配线2,通过将胶带卷绕于配线2以及线束支承片29而在夹主体3保持配线2。从该状态将安装部11插入并安装于下边梁板8的通孔9。于是,突起部13的抵接端侧沿着车辆前后方向P呈线状抵接于下边梁板8的凸缘8a。由此,在配置配线时,即使在配线2中产生扭歪等,线束夹1也不绕安装部11的插入轴线H(参照图5)旋转。
(3)实施例的效果
根据本实施例的线束夹1,线束夹1具备用于保持配线2的夹主体3,夹主体3具有底部4以及从底部4的端侧立起且与下边梁板8的凸缘8a相对配置的立壁部5。而且,在底部4设有安装部11,该安装部11插入并安装于形成在下边梁板8的通孔9,在第1立壁部5设有在车辆前后方向P抵接于下边梁板8的凸缘8a的突起部13。由此,在下边梁板8的通孔9安装有安装部11的状态下,突起部13在车辆前后方向P抵接于下边梁板8的凸缘8a。因此,即使在配线2中产生扭歪等,也防止了线束夹1绕安装部11的插入轴线H旋转。其结果,能够容易地沿着车辆前后方向P以适当的姿势配置配线2。
特别是,在本实施例中,虽然由于在安装部11与通孔9的内周面之间设有车辆前后方向P的间隙,线束夹1变得容易绕安装部11的插入轴线H旋转,但是通过突起部13向下边梁板8的凸缘8a抵接而防止线束夹1旋转。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突起部13沿着车辆前后方向P延伸,因此,突起部13沿着车辆前后方向P抵接于下边梁板8的凸缘8a。由此,能够更加可靠地防止线束夹1的旋转。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在第1立壁部5的与下边梁板8的凸缘8a相对的相对面5a设有与突起部13的表面相连的肋14、15,因此利用肋14、15提高了突起部13的刚性,防止突起部13的倾倒。由此,突起部13更加可靠地抵接于下边梁板8的凸缘8a,能够更加可靠地防止线束夹1的旋转。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在第1立壁部5形成有在纵剖面中构成闭合空间16a的闭合空间部16,且在构成闭合空间部16的第1立壁部5的相对面5a形成有突起部13,因此,即使突起部13因各部件的尺寸误差、安装误差等而比较强力地抵接于下边梁板8的凸缘8a,也能利用闭合空间部16吸收来自下边梁板8的凸缘8a的反作用力。另外,利用闭合空间部16提高了第1立壁部5的刚性,防止第1立壁部5的倾倒。由此,突起部13更加可靠地抵接于下边梁板8的凸缘8a,能够更加快可靠地防止线束夹1的旋转。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由于上侧肋14连结于突起部13的上表面与立壁部5的相对面5a的比闭合空间部16靠上侧的部分,因此更加可靠地利用上侧肋14防止突起部13的倾倒,并且进一步提高了第1立壁部5的刚性。因此,突起部13更加可靠地抵接于下边梁板8的凸缘8a,能够更加可靠地防止线束夹1的旋转。
并且,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突起部13的抵接端侧形成为圆弧状,因此突起部13的抵接端侧线接触于下边梁板8的凸缘8a。因此,突起部13更加可靠地抵接于下边梁板8的凸缘8a,能够更加可靠地防止线束夹1的旋转。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不限定于上述实施例,能够根据目的、用途采用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后的实施例。即,在上述实施例中,虽然在立壁部5的相对面5a设置沿着车辆前后方向P延伸的板状的突起部13,但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在立壁部5的相对面5a沿着车辆前后方向P并列设置多个棒状的突起部。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虽然将突起部13的抵接端侧形成为圆弧状并使该突起部13线接触于下边梁板8的凸缘8a,但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将突起部的抵接端侧形成为平面状并使该突起部面接触于下边梁板的凸缘。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虽然将安装部11直接安装于下边梁板8,并且使突起部13直接抵接于下边梁板8的凸缘8a,但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将安装部11安装于固定在下边梁板8的托架,使突起部13抵接于固定在下边梁板8的托架。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虽然例示了具备上侧肋14以及下侧肋15的方式,但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仅具备上侧肋14以及下侧肋15中的一者。另外,肋14、15也可以沿着车辆前后方向P并列设置多个。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虽然例示了在车辆前后方向P上以具有间隙地安装于通孔9的安装部11,但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采用以在车辆前后方向P上无间隙地抵接于通孔9的内周面的方式安装的安装部。
并且,在上述实施例中,虽然通过卷绕粘合带而在夹主体3保持配线2,但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通过在第1以及第2立壁部5、6之间夹持配线2而将配线2保持于夹主体3,或者通过卷绕设置于夹主体3的紧固带而将配线2保持于夹主体3。
前述的例子仅以说明为目的,并不被解释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虽然列举了典型实施方式的例子来说明本实用新型,但在本实用新型的叙述以及图示中使用的语句并非限定性的语句,而应被理解为说明性以及例示性的语句。如在此详述那样,在本实用新型的方式中,能够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或者主旨的前提下在本实用新型授权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进行变更。在此,虽然在本实用新型的详细叙述中参考了特定的构造、材料以及实施例,但并不打算将本实用新型限定于在此公开的内容,相反,本实用新型包括附带的实用新型授权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的、所有在功能方面等同的构造、方法及使用。
本实用新型不限定于以上详述的实施方式,能够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所示的范围进行各种变形或者变更。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除了轿车、公共汽车、卡车等之外,本实用新型也作为在列车、火车等铁道车辆、建筑车辆、农业车辆、工业车辆等的下边梁板沿着车辆前后方向配置配线的技术而广泛应用。

Claims (9)

1.一种线束夹,其在构成车辆的车门开口的下边缘侧的下边梁板沿着车辆前后方向配置配线,其特征在于, 
该线束夹具备用于保持上述配线的夹主体,该夹主体具有底部以及从该底部的端侧立起且与上述下边梁板的凸缘相对配置的立壁部, 
在上述底部设有安装部,该安装部插入并安装于形成在上述下边梁板的通孔, 
在上述立壁部设有在车辆前后方向抵接于上述下边梁板的凸缘的突起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线束夹,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立壁部的与上述下边梁板的凸缘相对的相对面设有与上述突起部的表面相连的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线束夹,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立壁部形成有在纵剖面中构成闭合空间的闭合空间部,在构成该闭合空间部的该立壁部的相对面形成有上述突起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线束夹,其特征在于, 
上述突起部的抵接端侧形成为圆弧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线束夹,其特征在于, 
上述突起部形成为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板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线束夹,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立壁部的与上述下边梁板的凸缘相对的相对面设有与上述突起部的表面相连的肋, 
在上述立壁部形成有在纵剖面中构成闭合空间的闭合空间部,在构成该闭合空间部的该立壁部的相对面形成有上述突起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记载的线束夹,其特征在于, 
上述肋连结于上述突起部的上表面与上述立壁部的相对面的比上述闭合空间部靠上侧的部分。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记载的线束夹,其特征在于, 
上述突起部的抵接端侧形成为圆弧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记载的线束夹,其特征在于, 
上述突起部形成为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板状。 
CN201320772933.3U 2012-12-05 2013-11-28 线束夹 Expired - Lifetime CN203637739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66728A JP5994614B2 (ja) 2012-12-05 2012-12-05 ハーネスクランプ
JP2012-266728 2012-12-05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637739U true CN203637739U (zh) 2014-06-11

Family

ID=508690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772933.3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637739U (zh) 2012-12-05 2013-11-28 线束夹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994614B2 (zh)
CN (1) CN203637739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16684A (zh) * 2018-02-06 2019-08-13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
CN111674343A (zh) * 2019-03-11 2020-09-18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下部构造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693671B1 (ko) * 2016-06-08 2017-01-06 조희승 콘크리트 조형물 및 콘크리트 조형물 시공방법
DE102021213394B4 (de) 2021-11-29 2023-06-22 Volkswagen Aktiengesellschaft Vorrichtung zum Anordnen von Kabeln und/oder Kabelbündeln in einem Kabelbaum und Verfahren zum Anordnen von Kabeln und/oder Kabelbündeln in einem Kabelbaum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266838B2 (ja) * 1997-09-26 2002-03-18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車両フロアのハーネス組付け構造
JP4044406B2 (ja) * 2002-09-30 2008-02-06 ポップリベット・ファスナー株式会社 フロアカーペット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の留め具
KR100527972B1 (ko) * 2003-10-17 2005-11-09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자동차 도어 스카프 트림 고정 구조
JP5272510B2 (ja) * 2008-05-13 2013-08-28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車両用の保護材付きワイヤハーネスおよび車両用ワイヤハーネスの配索構造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16684A (zh) * 2018-02-06 2019-08-13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
CN111674343A (zh) * 2019-03-11 2020-09-18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下部构造
CN111674343B (zh) * 2019-03-11 2023-07-25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下部构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4111417A (ja) 2014-06-19
JP5994614B2 (ja) 2016-09-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637739U (zh) 线束夹
US8590931B2 (en) Steering column cover skirt attachment
CN103153708B (zh) 夹紧部件
CN103649565B (zh) 卡夹
CN101456434A (zh) 接线箱安装支架
CN209257853U (zh) 隐藏式外水切组件及汽车
CN103863075A (zh) 一种车门内防水夹条固定支架的安装结构
CN109353199A (zh) 隐藏式外水切组件及汽车
JP5931465B2 (ja) グロメットの取付構造
CN104691288A (zh) 一种汽车遮阳板的挂钩
JP6238129B2 (ja) インストルメントパネル側部及びフロントピラートリム下部の合わせ部構造
CN203888725U (zh) 前围侧装饰件的安装构造
CN104648271B (zh) 树脂部件安装构造
CN203592951U (zh) 一种固定线夹
CN203753038U (zh) 车顶内衬的临时保持构造
CN102793385B (zh) 用于装入到柜元件的柜抽出部的支承件中的存放架
JP3879711B2 (ja) 壁パネルの取付構造
CN205647065U (zh) 定位弹片及定子磁钢固定结构
CN203698138U (zh) 倒车雷达传感器
CN204055612U (zh) 用于车载gps的安装支架
CN204147695U (zh) 空调过滤器
CN211114372U (zh) 一种收边板构件
CN104648481A (zh) 车辆
CN205131112U (zh) 一种车载
JP3123692U (ja) 金属製下地材固定用クリッ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