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888725U - 前围侧装饰件的安装构造 - Google Patents

前围侧装饰件的安装构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888725U
CN203888725U CN201420128839.9U CN201420128839U CN203888725U CN 203888725 U CN203888725 U CN 203888725U CN 201420128839 U CN201420128839 U CN 201420128839U CN 203888725 U CN203888725 U CN 20388872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ont wall
mentioned
vehicle
ornamental trimming
wall s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128839.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松叶康友
冈本贤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Boshoku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Boshoku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Boshoku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Boshoku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88872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888725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Vehicle Interior And Exterior Ornaments, Soundproofing, And Insul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即使从车辆宽度方向施加较强的负荷也难以从车辆面板脱落且组装作业性优异的前围侧装饰件的安装构造。本前围侧装饰件的安装构造具备:车辆面板,其具有地板面板以及侧方梁板;地毯,其具有地板部以及侧部;以及前围侧装饰件,其以从车厢内侧覆盖侧部的方式安装于车辆面板。而且,在上述侧方梁板的上表面部与地毯的侧部之间设置有隔离物,在隔离物设置有供设置于前围侧装饰件的插入爪插入且限制前围侧装饰件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移动的插入部,在地毯的侧部设置有使插入部以及隔离物的插入部的车厢内侧边缘部露出的开口部。

Description

前围侧装饰件的安装构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前围侧装饰件的安装构造,更详细地说,涉及从车辆宽度方向施加强负荷也难以从车辆面板脱落的组装作业性方面优异的前围侧装饰件的安装构造。
背景技术
作为以往的车辆地板构造,已知有具备前围侧装饰件(车颈侧装饰件)和配置为从上方覆盖该前围侧装饰件的车辆后方端侧的车门框板(护板)的构造(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平4-24848号公报))。近年来,基于零件个数以及成本降低等观点,谋求不具备上述车门框板的车辆地板构造。在这种车辆地板构造中,例如,如图11所示,提出了在构成车辆面板102的侧方梁板107的上表面部119与地毯103的侧部103b之间设置隔离物120,以从车厢内侧覆盖地毯103的侧部103b的方式利用夹紧件等将前围侧装饰件104安装于侧方梁板107的技术。
但是,在上述现有技术中,由于不具备从上方覆盖前围侧装饰件104的车辆后方端侧的车门框板,即没有在前围侧装饰件104设置任何力承受构造,因此,例如若使用者进入车辆时误踢到前围侧装饰件104而从车辆宽度方向P对前围侧装饰件104施加较强的负荷,则存在前围侧装饰件104的末端从侧方梁板107脱落的可能。另一方面,也考虑使用相对于前围侧装饰件104独立的夹紧件等构成力承受构造,但在该情况下,会担心前围侧装饰件104的组装作业性的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鉴于上述现状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即使从车辆宽度方向施加较强的负荷也难以从车辆面板脱落的作业性优异的前围侧装饰件的安装构造。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前围侧装饰件的安装构造,其具备:车辆面板,其具有地板面板以及从该地板面板的端部立起的侧方梁板;地毯,其具有铺设在上述地板面板上的地板部以及从该地板部的端部沿着侧方梁板立起的侧部;以及前围侧装饰件,其以从车厢内侧覆盖上述侧部的方式安装于上述车辆面板,其特征在于,在上述侧方梁板的上表面部与上述地毯的上述侧部之间设置有隔离物,在上述隔离物设置有插入部,该插入部供设置于上述前围侧装饰件的插入爪插入且限制该前围侧装饰件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移动,在上述地毯的上述侧部设置有使上述插入部以及上述隔离物的上述插入部的车厢内侧边缘部露出的开口部。
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的基础上,上述插入部形成为在上述隔离物的车辆前方端侧开口的缺口状。
技术方案3所记载的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的基础上,在上述插入爪的车辆宽度方向的车厢外侧的顶端角侧形成有曲面部,在上述插入爪的车辆宽度方向的车厢内侧的顶端侧形成有平面部。
技术方案4所记载的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的基础上,上述车辆面板具备具有向车辆后方突出的固定部的仪表板,该仪表板划分出车厢与发动机室,在上述前围侧装饰件的车辆前方端侧形成有插入孔,上述固定部借助上述前围侧装饰件的从车辆宽度方向的车厢内侧朝向车厢外侧的移动而插入到该插入孔。
技术方案5所记载的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4的基础上,在上述前围侧装饰件的背面侧设置有夹紧件,该夹紧件借助该前围侧装饰件的从车辆宽度方向的车厢内侧朝向车厢外侧的移动插入并卡合于形成在上述侧方梁板的安装孔。
技术方案6所记载的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2的基础上,在上述插入爪的车辆宽度方向的车厢外侧的顶端角侧形成有曲面部,在上述插入爪的车辆宽度方向的车厢内侧的顶端侧形成有平面部。
技术方案7所记载的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6的基础上,上述车辆面板具备具有向车辆后方突出的固定部的仪表板,该仪表板划分出车厢与发动机室,在上述前围侧装饰件的车辆前方端侧形成有插入孔,上述固定部借助上述前围侧装饰件的从车辆宽度方向的车厢内侧朝向车厢外侧的移动而插入至该插入孔。
技术方案8所记载的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7的基础上,在上述前围侧装饰件的背面侧设置有夹紧件,该夹紧件借助该前围侧装饰件的从车辆宽度方向的车厢内侧朝向车厢外侧的移动而插入并卡合于形成在上述侧方梁板的安装孔。
实用新型的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前围侧装饰件的安装构造,在侧方梁板的上表面部与地毯的侧部之间设置有隔离物,在隔离物设置有供设置于前围侧装饰件的插入爪插入且限制前围侧装饰件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移动的插入部,在地毯的侧部设置有使插入部以及隔离物的插入部的车厢内侧边缘部露出的开口部。这样,由于向隔离物的插入部插入前围侧装饰件的插入爪而构成力承受构造,因此,例如即使使用者进入车辆时误踢到前围侧装饰件而从车辆宽度方向对前围侧装饰件施加较强的负荷,插入爪卡止于插入部,从而使前围侧装饰件的末端难以从车辆面板脱落。此外,若使前围侧装饰件从车辆宽度方向的车厢内侧向车厢外侧移动,插入爪经由开口部在隔离物的插入部的车厢内侧边缘部的表面滑动并顺畅地插入到插入部,并且使前围侧装饰件被安装于车辆面板。由此,提高了前围侧装饰件的组装作业性。
此外,在上述插入部形成为在上述隔离物的车辆前方端侧开口的缺口状的情况下,当插入爪在隔离物的插入部的车厢内侧边缘部的表面滑动时,隔离物的插入部的车厢内侧边缘部容易向下方挠曲。由此,插入爪更加顺畅地插入到插入部。
此外,若在上述插入爪的车辆宽度方向的车厢外侧的顶端角侧形成有曲面部,在上述插入爪的车辆宽度方向的车厢内侧的顶端侧形成有平面部的情况下,插入爪的曲面部容易在隔离物的插入部的车向内侧边缘部的表面滑动,插入爪更加顺畅地插入到插入部。此外,即使从车辆宽度方向对前围侧装饰件施加较强的负荷,插入爪的平面部稳固地卡止于插入部,从而使前围侧装饰件的末端更难脱落。
并且,上述车辆面板具备具有向车辆后方突出的固定部的仪表板,该仪表板划分出车厢与发动机室,在上述前围侧装饰件的车辆前方端侧形成有上述固定部借助上述前围侧装饰件的从车辆宽度方向的车厢内侧朝向车厢外侧的移动而插入的插入孔的情况下,若使前围侧装饰件从车辆宽度方向的车厢内侧向车厢外侧移动,则固定部在不与前围侧装饰件相干涉的情况下插入到插入孔。并且,固定部插入到插入孔,从而使前围侧装饰件被安装于仪表板。
并且,若在上述前围侧装饰件的背面侧设置有借助该前围侧装饰件的从车辆宽度方向的车厢内侧朝向车厢外侧的移动而插入并卡合于形成在上述侧方梁板的安装孔的夹紧件的情况下,夹紧件卡止于安装孔,从而使前围侧装饰件被安装于侧方梁板。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中列举了本实用新型的典型的实施方式的非限定性例子,参照言及的多幅附图并利用以下详细记述进一步进行说明,相同的附图标记在几幅附图中表示相同的零件。
图1是实施例的前围侧装饰件的安装构造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上述前围侧装饰件的安装构造取下前围侧装饰件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是图1的III-III线剖视图。
图4是图1的IV-IV线剖视图。
图5是图1的V-V线剖视图。
图6(a)、图6(b)是用于对实施例的前围侧装饰件说明的立体图,其中,图6(a)表示从表面(外观面)观察时的状态,图6(b)表示从背面观察时的状态。
图7是图6(b)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8是图3的VIII-VIII线剖视图。
图9是用于对上述前围侧装饰件的安装方法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图10是用于对上述前围侧装饰件的安装方法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图11是用于对现有技术的车辆地板构造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此所示的事项是例示且用于例示性地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叙述该事项的目的在于提供认为是能够最有效且容易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原理与概念性特征的说明的内容。在这一点,并不打算为了超过从根本上理解本实用新型的需要而过度示出本实用新型的详细构造,实际中如何利用配合附图进行的说明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几个方式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
前围侧装饰件的安装构造
本实施方式的前围侧装饰件的安装构造1具备:车辆面板2,其具有地板面板6以及从地板面板的端部立起的侧方梁板7;地毯3,其具有铺设在地板面板上的地板部3a以及从地板部的端部沿着侧方梁板立起的侧部3b;以及前围侧装饰件4,其以从车厢内侧覆盖侧部的方式安装于车辆面板(例如,参照图1~图3等)。并且,在上述侧方梁板7的上表面部19与地毯3的侧部38之间设置有隔离物20,在隔离物设置有插入部23,该插入部23供设置于前围侧装饰件4的插入爪10插入且限制前围侧装饰件的车辆宽度方向P上的移动,在地毯3的侧部3a设置有使插入部23以及隔离物的插入部的车向内侧边缘部20a露出的开口部24(例如,参照图3等)。
作为本实施方式的前围侧装饰件的安装构造,例如,能够列举出上述插入部23形成为在隔离物20的车辆前方端侧开口的缺口状的方式(例如,参照图8等)。
作为本实施方式的前围侧装饰件的安装构造,例如,能够列举出以下方式:上述插入爪10在车辆宽度方向P的车厢外侧的顶端角侧形成有曲面部13,在车辆宽度方向P的车厢内侧的顶端侧形成有平面部12(例如,参照图7等)。
作为本实施方式的前围侧装饰件的安装构造,例如,能够列举出以下方式:上述车辆面板2具备具有向车辆后方突出的固定部27的仪表板26,该仪表板26划分出车厢与发动机室,在前围侧装饰件4的车辆前方端侧形成有插入孔28,固定部27借助前围侧装饰件的从车辆宽度方向P的车厢内侧朝向车厢外侧的移动而插入到该插入孔28(例如,参照图5以及图10等)。
作为本实施方式的前围侧装饰件的安装构造,例如,能够列举出以下方式:在上述前围侧装饰件4的背面侧设置有夹紧件(夹子)16,该夹紧件16借助前围侧装饰件的从车辆宽度方向P的车厢内侧向车厢外侧的移动而插入并卡合于形成在侧方梁板7的安装孔17(例如,参照图5以及图6(a)、图6(b)等)。由此,夹紧件卡止于安装孔,从而前围侧装饰件被安装于侧方梁板。
前围侧装饰件的安装方法
本实施方式的前围侧装饰件的安装方法是前围侧装饰件4的安装方法,其中,车辆面板2具有地板面板6以及从地板面板的端部立起的侧方梁板7,地毯3具有铺设在地板面板上的地板部3a以及从地板部的端部沿着侧方梁板立起的侧部3b,该前围侧装饰件4以覆盖侧部的端部的方式安装于车辆面板(例如,参照图1~图3等)。并且,在上述侧方梁板7的上表面部19与地毯3的侧部3b之间设置有隔离物20,在隔离物设置有插入部23,该插入部23供设置于前围侧装饰件4的插入爪10插入以限制前围侧装饰件的车辆宽度方向P上的移动,在地毯3的侧部3b设置有使插入部23以及隔离物的插入部的车厢内侧边缘部20a露出的开口部24(例如,参照图3等)。并且,借助前围侧装饰件4的从车辆宽度方向P的车厢内侧向车厢外侧的移动,插入爪10经由开口部24在隔离物的插入部的车厢内侧边缘部20a的表面滑动并插入到插入部,并且,在车体面板2安装前围侧装饰件4(例如,参照图3等)。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前围侧装饰件的安装方法例如能够应用在上述前围侧装饰件的安装构造中说明的结构。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记载的各结构的附图标记表示与后述的实施例所记载的具体结构之间的对应关系。
实施例
以下,使用附图利用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说明。另外,在本实施例中,例示出右舵车的驾驶席侧的前围侧装饰件的安装构造。
(1)前围侧装饰件的安装构造的结构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前围侧装饰件的安装构造1具备以下所述的车辆面板2、地毯3以及前围侧装饰件4。
如图3以及图4所示,上述车辆面板2具有构成车辆地板面的金属制的地板面板6以及从该地板面板6的车辆宽度方向P的端部立起的金属制的侧方梁板7。该侧方梁板7具备内侧板7a和外侧板7b。在内侧板7a、外侧板7b的对接部位形成有向上方立起的凸缘部8。在该凸缘部8安装有由弹性材料构成的外露翻边饰条(车身内部被覆物)9(也被称作密封条。)。前围侧装饰件4的车厢外侧的端部压接于该外露翻边饰条9的上表面侧。
如图1~图3所示,上述地毯3具有铺设在地板面板6上的地板部3a以及从该地板部3a的车辆宽度方向P的端部沿着侧方梁板7立起的侧部3b。另外,在本实施例中,作为上述地毯3,采用在表皮层的背面层叠有由无纺布构成的吸音层的地毯。此外,也可以在上述地毯3的地板部3a与地板面板6之间夹装具有缓冲性的铺设材料。
如图1以及图3所示,上述前围侧装饰件4以覆盖地毯3的侧部3b的端部的方式配置于落座于驾驶席的乘坐人员的脚下附近。该前围侧装饰件4为树脂制且具有挠性。
如图6(a)、图6(b)所示,在上述前围侧装饰件4的背面,在车辆后方端侧形成有插入爪10。如图7所示,该插入爪10具备从前围侧装饰件4的背面立起的横截面大致U字状的立壁11。该立壁11具有沿车辆前后方向Q延伸的第1立壁11a和从该第1立壁11a的车辆前后方向Q的端侧向车辆宽度方向P的车厢外侧延伸的第2立壁11b。在该第1立壁11a的车辆宽度方向P的车厢内侧的顶端侧形成有平面部12。并且,在第2立壁11b的车厢外侧的顶端角侧形成有倒圆角部亦即曲面部13。另外,在各立壁11a、11b连接有从前围侧装饰件4的背面立起的加强肋。
如图6(a)、图6(b)所示,在上述前围侧装饰件4的背面形成有多个(图中为2个)夹紧件保持座15。在以上各夹紧件座15安装有树脂制的夹紧件16。该夹紧件16借助前围侧装饰件4的从车辆宽度方向P的车厢内侧向车厢外侧的移动而插入并卡合于形成在侧方梁板7的安装孔17(参照图5)。
如图2~图4所示,在上述侧方梁板7的上表面部19与地毯3的侧部3b之间配置有沿车辆前后方向Q延伸的树脂制的隔离物20。该隔离物20以使用钉钉器钉卡钉21等的方式安装于地毯3的侧部3b的背面,并载置于侧方梁板7的上表面部19。此外,隔离物20具有地毯3的侧部3b的体积增大功能以及/或者衬管、线束等沿车辆前后方向Q延伸的长条物22的容纳功能。
如图2以及图3所示,在上述隔离物20的车辆前方端侧形成有插入部23,该插入部23供前围侧装饰件4的插入爪10插入并限制前围侧装饰件4的车辆宽度方向P上的移动。如图8所示,该插入部23形成为在隔离物20的车辆前方端侧开口的缺口状。此外,在上述地毯3的侧部3b,在与隔离物20的插入部23对应的位置形成有孔状的开口部24。插入部23以及隔离物20的插入部23的车厢内侧边缘部20a借助该开口部24向上方露出。
如图5所示,上述车辆面板2具有划分出车厢与发动机室的金属制的仪表板26。在该仪表板26设置有朝向车辆后方突出的轴状的固定部27(例如螺柱等)。该固定部27插入形成于前围侧装饰件4的车辆前方端侧的插入孔28。并且,通过将螺母体29螺合于固定部27的顶端侧而将前围侧装饰件4安装于仪表板26。另外,在上述仪表板26与地毯3之间夹装有具有隔音功能等的仪表板消声器40。
如图10所示,上述插入孔28形成为固定部27借助前围侧装饰件4的从车辆宽度方向P的车厢内侧向车厢外侧的移动而插入的形状。具体地,插入孔28在前围侧装饰件4中横跨沿车辆宽度方向P延伸的面部41a以及从面部41a的一端侧向车辆后方延伸的面部41b形成。
(2)前围侧装饰件的安装方法
接下来,对上述结构的前围侧装饰件4的安装方法进行说明。在车辆地面铺设地毯3,并且在侧方梁板7的凸缘B安装外露翻边饰条9。从该状态,如图9所示,使前围侧装饰件4对准安装位置并从车辆宽度方向P的车厢内侧朝向车厢外侧移动。于是,插入爪10的曲面部13经由开口部24抵接于隔离物20的插入部23的车厢内侧边缘部20a并在其表面滑动。此时,车厢内侧边缘部20a借助插入爪10的按压向下方挠曲,插入爪10插入到插入部23(参照图3)。
此外,如图10所示,借助上述前围侧装饰件4的朝向车厢外侧的移动,固定部27插入到插入孔28,并且如图5所示,夹紧件16卡合于安装孔17,从而前围侧装饰件4被安装于侧方梁板7。并且,将螺母体29螺合于固定部27,从而使前围侧装饰件4被安装于仪表板26。
(3)前围侧装饰件的安装构造的作用
接下来,对上述构成的前围侧装饰件的安装构造1的作用进行说明。例如,即便使用者进入车辆时误踢到前围侧装饰件4,插入爪10的平面部12也会稳固地卡止于隔离物20的插入部23,从而使前围侧装饰件4的末端难以从车辆面板2脱落。
(4)实施例的效果
以上,根据本实施例的前围侧装饰件的安装构造1,在侧方梁板7的上表面部19与地毯3的侧部3b之间设置有隔离物20,在隔离物20设置有供设于前围侧装饰件4的插入爪10插入且限制前围侧装饰件4的车辆宽度方向P上的移动的插入部23,在地毯3的侧部3b设置有使插入部23以及隔离物20的插入部23的车厢内侧边缘部20a露出的开口部24。这样,由于向隔离物20的插入部23插入前围侧装饰件4的插入爪10而构成力承受构造,因此,例如即使使用者进入车辆时误踢到前围侧装饰件4而从车辆宽度方向P对前围侧装饰件4施加较强的负荷,插入爪10也会卡止于插入部23,从而使前围侧装饰件4的末端难以从车辆面板2脱落。此外,若使前围侧装饰件4从车辆宽度方向P的车厢内侧向车厢外侧移动,则插入爪10经由开口部24在隔离物20的插入部23的车向内侧边缘部20a的表面滑动而顺畅地插入到插入部23,并且前围侧装饰件4被安装于车辆面板2。由此,提高了前围侧装饰件4的组装作业性。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插入部23形成为在隔离物20的车辆前方端侧开口的缺口状。由此,当插入爪10在隔离物20的插入部23的车厢内侧边缘部208的表面滑动时,隔离物20的插入部23的车厢内侧边缘部20a容易向下方挠曲。由此,插入爪10更加顺畅地插入到插入部23。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在插入爪10的车辆宽度方向P的车厢外侧的顶端角侧形成有曲面部13,在车宽宽度方向P的车厢内侧的顶端侧形成有平面部12。由此,插入爪10的曲面部13容易在隔离物20的插入部23的车厢内侧边缘部20a的表面滑动,插入爪10更顺畅地插入到插入部23。此外,即使从车辆宽度方向P对前围侧装饰件4施加较强的负荷,插入爪10的平面部12也会稳固地卡止于插入部23,从而使前围侧装饰件4的末端更难以脱落。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车辆面板2具备具有向车辆后方突出的固定部27的仪表板26,该仪表板26划分出车厢与发动机室,在前围侧装饰件4的车辆前方端侧形成有插入孔28,固定部27借助前围侧装饰件4的从车辆宽度方向P的车厢内侧朝向车厢外侧的移动而插入到该插入孔28。由此,若使前围侧装饰件4从车辆宽度方向P的车厢内侧向车厢外侧移动,则固定部27在不与前围侧装饰件4干涉的前提下插入到插入孔28。并且,固定部27插入到插入孔28,从而使前围侧装饰件4被安装于仪表板26。
与此相对,若要使前围侧装饰件向车辆前方移动而使固定部插入到插入孔,同时使前围侧装饰件向车辆外侧移动而利用夹紧件等固定于侧方梁板,由于安装方向为双方向(或双方向以上),因此需要使前围侧装饰件自身挠曲来进行安装,安装作业性较差。
并且,在本实施例中,在前围侧装饰件4的背面侧设置有夹紧件16,该夹紧件16借助前围侧装饰件4的从车辆宽度方向P的车厢内侧朝向车厢外侧的移动而插入并卡合于形成在侧方梁板7的安装孔17。由此,夹紧件16卡止于安装孔17,从而使前围侧装饰件4被安装于侧方梁板7。
另外,本实用新型不限定于上述实施例,能够根据目的、用途形成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实施各种变更后的实施例。即,在上述实施例中例示了在隔离物20的车辆前方端侧开口的缺口状的插入部23,但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不在隔离物20的车辆前方端侧开口的孔状的插入部。此外,也可以是不沿上下方向贯通的凹状的插入部。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例示了孔状的开口部24,但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开设于地毯3的端部的缺口状的开口部。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例示了在车厢外侧的顶端角侧形成有曲面部13且在车厢内侧的顶端侧形成有平面部12的插入爪10,但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在车厢外侧的顶端角侧形成有平面部的插入爪或在车厢内侧的顶端侧形成有曲面部的插入爪。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在将外露翻边饰条9安装于侧方梁板7之后安装前围侧装饰件4,但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在将前围侧装饰件4安装于侧方梁板7之后安装外露翻边饰条9。
并且,在上述实施例中,例示了驾驶席侧的前围侧装饰件的安装构造1,但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副驾驶席侧的前围侧装饰件的安装构造或第二排、第三排等的后部座椅侧的前围侧装饰件的安装构造。
本实用新型除轿车、公共汽车、卡车等之外,也作为在列车、火车等铁道车辆、建筑车辆、农业车辆、工业车辆等的前围侧装饰件的安装构造所涉及的技术广泛应用。
前述的例子仅以说明为目的,并不被解释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虽然列举了典型实施方式的例子来说明本实用新型,但在本实用新型的叙述以及图示中使用的语句并非限定性的语句,而应被理解为说明性以及例示性的语句。如在此详述那样,在本实用新型的方式中,能够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或者主旨的前提下在附带的实用新型授权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进行变更。在此,虽然在本实用新型的详细叙述中参考了特定的构造、材料以及实施例,但并不打算将本实用新型限定于在此公开的内容,相反,本实用新型包括附带的实用新型授权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的、所有在功能方面等同的构造、方法及使用。
本实用新型不限定于以上详述的实施方式,能够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所示的范围进行各种变形或者变更。

Claims (8)

1.一种前围侧装饰件的安装构造,其具备:车辆面板,其具有地板面板以及从该地板面板的端部立起的侧方梁板;地毯,其具有铺设在上述地板面板上的地板部以及从该地板部的端部沿着侧方梁板立起的侧部;以及前围侧装饰件,其以从车厢内侧覆盖上述侧部的方式安装于上述车辆面板,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侧方梁板的上表面部与上述地毯的上述侧部之间设置有隔离物,
在上述隔离物设置有插入部,该插入部供设置于上述前围侧装饰件的插入爪插入且限制该前围侧装饰件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移动,
在上述地毯的上述侧部设置有使上述插入部以及上述隔离物的上述插入部的车厢内侧边缘部露出的开口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围侧装饰件的安装构造,其特征在于,
上述插入部形成为在上述隔离物的车辆前方端侧开口的缺口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围侧装饰件的安装构造,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插入爪的车辆宽度方向的车厢外侧的顶端角侧形成有曲面部,在上述插入爪的车辆宽度方向的车厢内侧的顶端侧形成有平面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围侧装饰件的安装构造,其特征在于,
上述车辆面板具备具有向车辆后方突出的固定部的仪表板,该仪表板划分出车厢与发动机室,在上述前围侧装饰件的车辆前方端侧形成有插入孔,上述固定部借助上述前围侧装饰件的从车辆宽度方向的车厢内侧朝向车厢外侧的移动而插入到该插入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前围侧装饰件的安装构造,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前围侧装饰件的背面侧设置有夹紧件,该夹紧件借助该前围侧装饰件的从车辆宽度方向的车厢内侧朝向车厢外侧的移动插入并卡合于形成在上述侧方梁板的安装孔。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围侧装饰件的安装构造,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插入爪的车辆宽度方向的车厢外侧的顶端角侧形成有曲面部,在上述插入爪的车辆宽度方向的车厢内侧的顶端侧形成有平面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前围侧装饰件的安装构造,其特征在于,
上述车辆面板具备具有向车辆后方突出的固定部的仪表板,该仪表板划分出车厢与发动机室,在上述前围侧装饰件的车辆前方端侧形成有插入孔,上述固定部借助上述前围侧装饰件的从车辆宽度方向的车厢内侧朝向车厢外侧的移动而插入至该插入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前围侧装饰件的安装构造,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前围侧装饰件的背面侧设置有夹紧件,该夹紧件借助该前围侧装饰件的从车辆宽度方向的车厢内侧朝向车厢外侧的移动而插入并卡合于形成在上述侧方梁板的安装孔。
CN201420128839.9U 2013-03-28 2014-03-20 前围侧装饰件的安装构造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888725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70210A JP2014193653A (ja) 2013-03-28 2013-03-28 カウルサイドトリムの取付構造
JP2013-070210 2013-03-2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888725U true CN203888725U (zh) 2014-10-22

Family

ID=517151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128839.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888725U (zh) 2013-03-28 2014-03-20 前围侧装饰件的安装构造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14193653A (zh)
CN (1) CN20388872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12598A (zh) * 2020-09-29 2022-04-12 日本富拉司特株式会社 车辆用内饰件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334382B2 (ja) * 2014-12-12 2018-05-30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ピラーガーニッシュの取付構造
US11364832B2 (en) 2020-08-21 2022-06-21 Toyota Motor Engineering & Manufacturing North America, Inc. Automotive floor carpet securing systems and associated methods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12598A (zh) * 2020-09-29 2022-04-12 日本富拉司特株式会社 车辆用内饰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4193653A (ja) 2014-10-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869814B2 (ja) ドアライニングの固定構造および固定方法
CN203888725U (zh) 前围侧装饰件的安装构造
US8011709B2 (en) Trim panel attachment assembly with anti-rotation flange
JP5831752B2 (ja) プルハンドルボックスの支持構造
CN102310820B (zh) 车辆用内装构件
JP5445290B2 (ja) 車室内構造
US20090145041A1 (en) Door for the vehicle
JP4866666B2 (ja) 車両用カーペット端末取付構造及びその構築方法
JP5732829B2 (ja) 車両のフロア構造
JP6125476B2 (ja) 車両用モールディング及び車両におけるモールディングの取付構造
JP6182089B2 (ja) インストルメントパネル構造
JP6598055B2 (ja) インシュレータの取付構造
WO2012176560A1 (ja) 自動車のインシュレータ取付け構造
JP6423842B2 (ja) 車両用フェンダー構造
JP7135774B2 (ja) カウルサイドトリムの取付構造
JP7337440B2 (ja) クランプの固定構造
JP5223588B2 (ja) 内装材の移動規制部材及び移動規制構造
JP5796358B2 (ja) カウルサイドトリム、及びカウルサイドトリムの組付構造
JP4591209B2 (ja) シール部材の取付構造
JP2002104075A (ja) コンソールボックスの取付構造
JP4132596B2 (ja) 内装部材の固定構造
JP4233460B2 (ja) ドア用ワイヤハーネス
JP3622508B2 (ja) 自動車用フィニッシャの結合構造
JP3317138B2 (ja) 車両におけるフロアコンソール取付構造
JP4954787B2 (ja) フロアカーペットの固定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022

Termination date: 2020032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