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575058U - 移植机 - Google Patents

移植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575058U
CN203575058U CN201320416266.5U CN201320416266U CN203575058U CN 203575058 U CN203575058 U CN 203575058U CN 201320416266 U CN201320416266 U CN 201320416266U CN 203575058 U CN203575058 U CN 2035750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unting table
plantation
utensil
arm
ax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416266.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村并昌实
山根畅宏
东幸太
田崎昭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seki an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seki an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215690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047966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219391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14045752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222820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853928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223304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14082971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223273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14082962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Iseki and Co Ltd filed Critical Iseki and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5750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575058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ansplanting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移植机。该移植机具备具有多个供给杯的供给部,做成利用驱动机构使多个供给杯旋转而依次向次预定位置移动,并在预定位置将供给杯内的栽种物供给至栽种器具的结构,在供给部附近,设置固定载置台和可动载置台,可动载置台构成为能够从俯视时不与固定载置台重复的机体的左右方向外侧位置向成为左右方向内侧位置的固定载置台的下方移动的结构。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够提供一种即使配置有载置台也能够提高机体的收纳性的移植机。

Description

移植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将洋葱、生菜、烟等的苗、种署等移植到农田中的移植机。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栽种从多个苗收放体旋转移动的苗供给装置供给的苗的苗移植机(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该苗移植机具备将利用人手补充的苗供给至苗栽种器具的苗供给装置、和载置补充用的苗的苗载置台,苗载置台由位于苗供给装置的右侧并向右侧后轮的外侧伸出地配置的第一苗载置台、和位于苗供给装置的前方并配置在左右一对后轮之间的第二苗载置台构成,第一苗载置台及第二苗载置台固定在各自的配置位置。 
另外,已知有具备如下供给部的移植机,该供给部利用驱动机构使多个筒状的供给杯旋转而依次向预定位置移动,在预定位置将供给杯内的栽种物供给至栽种器具(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作业者在供给部的附近进行向该供给部的多个供给杯补充栽种物的作业。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8933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2-34310号公报 
然而,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移植机中,向右侧后轮的外侧伸出地配置的第一苗载置台被固定,设有第一苗载置台的分机体的横向宽度变大,存在收藏移植机时收纳性降低的课题。 
另外,在上述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移植机中,考虑若供给杯由没有透视性的材料构成,则作业者不能目视确认供给杯内的栽种物。另外,考虑在从供给杯取出不适于移植的栽种物时或移植作业结束后从供给杯取出栽种物时,若供给杯构成为上下较长,则难以从供给杯的上端的开口取出栽种物。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课题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配置有载置台也能够提高机体的收纳性的移植机。另外,其课题是,做成作业者能够容易地目视确认供给杯内的栽种物,而且容易从供给杯取出栽种物的结构,提高作业性。 
用于课题的方法如下。 
方案1的实用新型是一种移植机,其特征在于, 
具备具有多个供给杯的供给部,做成多个供给杯利用驱动机构旋转而依次向预定位置移动并在该预定位置将供给杯内的栽种物供给至栽种器具的结构,在供给部的附近设置固定载置台和可动载置台,可动载置台构成为如下结构,即能够从俯视时不与固定载置台重复的、机体的左右方向外侧位置,向成为左右方向内侧位置的、固定载置台的下方移动。 
方案2的实用新型根据方案1所述的移植机,其特征在于, 
在供给部的前侧配置固定载置台,固定载置台是前高后低地倾斜的结构,并做成如下结构,可动载置台通过以上下方向的轴心为中心转动而在上述左右方向外侧位置与上述左右方向内侧位置之间移动,从而在作为使用状态的上述左右方向外侧位置成为前高后低倾斜状态,在作为不使用状态的上述左右方向内侧位置成为越朝向左右方向外侧越成为低位的倾斜状态。 
方案3的实用新型根据方案1或2所述的移植机,其特征在于, 
设置左右一对固定载置台和左右一对可动载置台,左右固定载置台及左右可动载置台分别为在俯视时呈长方形状,且做成如下结构,即左右固定载置台的长度方向朝向前后方向,左右的可动载置台的在上述左右方向内侧位置,该左右可动载置台长度方向朝向前后方向,在上述左右方向外侧位置,该左右可动载置台长度方向朝向左右方向。 
方案4的实用新型根据方案3所述的移植机,其特征在于, 
在俯视时左右固定载置台之间设置第一空间,在俯视时通过第一空间而设置连结左右固定载置台的载置台用连结部件,在俯视时第一空间内设置支撑载置台用连结部件的支撑框架,在左右固定载置台的下方设置能够收纳左右可动载置台的第二空间。 
方案5的实用新型根据方案1或2所述的移植机,其特征在于, 
供给杯具备:传递来自驱动机构的动力并向预定位置移动的下部筒体;以及通过连结部件与下部筒体上侧连结的上部筒体。 
方案6的实用新型根据方案5所述的移植机,其特征在于, 
做成相比下部筒体能够透视上部筒体的结构。 
方案7的实用新型根据方案6所述的移植机,其特征在于, 
由没有透视性的树脂构成下部筒体,由具有透视性的树脂构成上部筒体,将带体形成为环状的弹性材料,由该弹性材料构成连结部件,带体的截面形状为环状的内侧为凹的形状,并利用连结部件包围下部筒体的上部的外周面及上部筒体的下部的外周面。 
方案8的实用新型根据方案1或2所述的移植机,其特征在于, 
设置左右一对固定载置台和左右一对可动载置台,在左右固定载置台的后方,在供给部的前方且由位于上述左右方向外侧位置的左右可动载置台夹着的位置上,设置贮存向农田供给的辅助资材的辅助资材贮存部。 
方案9的实用新型根据方案8所述的移植机,其特征在于, 
左右固定载置台及左右可动载置台在俯视时分别为长方形状,且做成如下结构,即左右固定载置台的长度方向朝向前后方向,左右可动载置台在上述左右方向内侧位置,该左右可动载置台长度方向朝向前后方向,在上述左右方向外侧位置,该左右可动载置台长度方向朝向左右方向,在供给部具备配置有多个供给杯的圆形供给旋转台,在供给旋转台的前方的左右配置有左右一对辅助资材贮存部。 
方案10的实用新型根据方案9所述的移植机,其特征在于, 
从左右辅助资材贮存部中的一方辅助资材贮存部向栽种器具的前侧排出辅助资材,从另一方辅助资材贮存部向栽种器具的后侧排出辅助资材。 
实用新型的效果如下。 
根据方案1的实用新型,作业者容易在供给部的附近进行栽种物的补充。在收藏机体时等,能够将可动载置台收放在固定载置台的下方,由此能够确保移植机的紧凑性并且增加栽种物的载置容量。 
根据方案2的实用新型,除了方案1的实用新型的效果以外,由于做成如下结构,即、可动载置台以上下方向的轴心为中心进行转动并在上述左右方向 外侧位置与上述左右方向内侧位置之间移动,由此在作为使用状态的上述左右方向外侧位置成为前高后低倾斜状态,在作为不使用状态的上述左右方向内侧位置成为越朝向左右方向外侧越低位的倾斜状态,因此,能够将可动载置台重复地紧凑地收纳在固定载置台的下方,移植机的左右宽度变小,提高收纳性。 
根据方案3的实用新型,除了方案1或方案2的实用新型的效果以外,由于做成左右的可动载置台的长度方向在上述左右方向内侧位置朝向前后方向,在上述左右方向外侧位置朝向左右方向的结构,因此能够将可动载置台紧凑地收纳在上述左右方向内侧位置,移植机的左右宽度变小,提高收纳性。 
根据方案4的实用新型,除了方案3的实用新型的效果以外,能够在左右的固定载置台的下方能够收放可动载置台的空间,并且能够确保固定载置台的足够的支撑刚性。 
根据方案5的实用新型,除了方案1或方案2的实用新型的效果以外,通过接触连结部件的连结来拆卸上部筒体,能够容易地从供给杯取出栽种物,提高作业性。另外,上部筒体通过连结部件与下部筒体连结,因此能够可靠地防止伴随下部筒体的动作的上部筒体与下部筒体的位置偏移,能够在供给杯内以适当的位置而且以适当的姿势保持栽种物,实现移植的最佳化。另外,能够从机体上简单地拆下上部筒体进行清洗,提高维修保养性。 
根据方案6的实用新型,除了方案5的实用新型的效果以外,作业者能够容易目视确认供给杯内的栽种物不是适当的位置及姿势或没有向供给杯内供给栽种物的情况,提高栽种物的补充作业的作业性。 
根据方案7的实用新型,除了方案6的实用新型的效果以外,由于上部筒体及下部筒体由树脂构成,因此不易损伤补充的栽种物,可良好地进行移植后的栽培。另外,下部筒体能够由没有透视性的树脂构成,并且使强度比上部筒体高,由此能够可靠地进行栽种物的支撑。由将带体形成为环状的弹性材料构成连结部件,由于带体的截面形状做成环状的内侧为凹的形状,并利用连结部件包围下部筒体的上部及上部筒体的下部的外周面,因此能够可靠地将连结部件的下部装配在下部筒体的上部,用连结部件的上部可靠地支撑上部筒体的下部,能够可靠地防止上部筒体与下部筒体的位置偏移,能够在供给杯内以适当的位置而且以适当的姿势保持栽种物,实现移植的最佳化。 
根据方案8的实用新型,除了方案1或方案2的实用新型的效果以外,容易进行向辅助资材贮存部的辅助资材的补充。另外,能够从辅助资材贮存部向栽种器具的附近供给辅助资材。 
根据方案9的实用新型,除了方案8的实用新型的效果以外,能够加大辅助资材贮存部的容量,而且可抑制辅助资材贮存部遮蔽作业者的视野。 
根据方案10的实用新型,除了方案9的实用新型的效果以外,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向栽种器具的前后供给辅助资材。另外,能够独立且容易地调节前后的辅助资材的供给量。 
附图说明
图1是烟苗移植机的侧视图。 
图2是烟苗移植机的俯视图。 
图3是垄引导机构部分的立体图。 
图4是垄引导机构部分的主视图。 
图5是垄引导机构部分的俯视图。 
图6是垄引导机构部分的侧视图。 
图7是表示前轮支撑杆的连结部的图。 
图8是固定备用苗台及可动备用苗台的俯视图。 
图9是苗供给部的仰视图。 
图10是苗供给部的局部透视上面图。 
图11是表示苗供给部的安装构造的剖面侧视图 
图12是栽种传动箱的侧视图。 
图13是栽种装置驱动箱的侧视图。 
图14是栽种传动箱的截面展开俯视图。 
图15是栽种离合器的俯视图。 
图16是用于说明栽种离合器的作用的侧视图 
图17是用于说明栽种离合器的作用的侧视图。 
图18是其他结构的栽种离合器的俯视图。 
图19是用于说明其他结构的栽种离合器的作用的主要部分俯视图。 
图20是说明其他结构的株距变速及副变速操作的作用所使用的栽种传动 箱的主要部分截面展开俯视图 
图21是从左前方观察栽种装置的立体图。 
图22是从右后方观察栽种装置的立体图。 
图23是栽种装置的侧视图。 
图24(a)~图24(d)是栽种动作中的各状态的栽种装置的侧视图。 
图25是说明栽种装置驱动箱的各驱动轴的配置位置的图。 
图26是说明从后方观察的栽种器具的前端部的移动轨迹的图。 
图27是表示从后方观察的栽种器具的右侧部件的前端部的轨迹的图表。 
图28是表示栽种器具的上下运动速度、前后运动速度以及绝对速度的图表。 
图29(a)、图29(b)、图29(c)是表示栽种器具前端的静轨迹及动轨迹的图表。 
图30(a)、图30(b)是表示栽种器具的连结部的动作位置与基准面的关系的后视图。 
图31控制机体的高度的联动机构部分的侧视图。 
图32是悬臂连结支柱的侧视图。 
图33是悬臂连结支柱的俯视图。 
图34是悬臂的主视图。 
图35是悬臂的俯视图。 
图36是液压杆的侧视图。 
图37是液压杆的俯视图。 
图38是右侧接地位置检测体的侧视图。 
图39是左侧接地位置检测体的侧视图。 
图40是机体高度控制的联动机构的俯视图。 
图41是按压器具的上下运动机构部分的侧视图。 
图42是按压器具的俯视图。 
图43是说明按压器具与接地位置检测体的位置关系的俯视图。 
图44是仅一部分结构不同的按压器具的俯视图。 
图45是仅一部分结构不同的按压器具的侧视图。 
图46是具备转动调节杆的苗移植机的俯视图。 
图47是转动调节杆部分的俯视图。 
图48是左右倾斜用转换阀部分的俯视图。 
图49是表示接地座的安装部分的侧视图。 
图50是表示接地座的安装部分的俯视图。 
图51是接地座的侧视图。 
图52是接地座的主视图。 
图53是表示不同的方式的接地座的安装部分的侧视图。 
图54是表示供给杯的剖视图。 
图55是一部分结构不同的垄引导机构的俯视图。 
图56是一部分结构不同的垄引导机构的侧视图。 
图57是从栽种装置的左前方观察的立体图。 
图58是从栽种装置的右后方观察的立体图。 
图59是栽种装置的侧视图。 
图60是开坑体及上下运动机构部分的侧视图。 
图61是升降臂部分的俯视图。 
图62是限位器部分的俯视图。 
图63是开坑体部分的俯视图。 
图64是表示别的方式的备用苗载置台的配置的俯视图。 
图65是别的方式的备用苗载置台的侧视图。 
图66是别的方式的备用苗载置台的后视图。 
图67是表示栽种在垄上的苗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68(a)、图68(b)是栽种器具的侧视图及后视图。 
图69是栽种器具前端的动作表示图。 
图70是表示栽种器具前端的静轨迹及动轨迹的图表。 
图71是升降联杆机构的侧视图。 
图72是备用苗载置台的侧视图。 
图73是备用苗载置台的俯视图。 
图74是苗移植机的搬送时的侧视图。 
图75是液压泵周边的侧视图。 
图76是燃料箱周边的侧视图。 
图77是表示行驶机体位于最上位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78是操纵手柄周边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首先,使用图1、图2对本实施方式的烟苗移植机的结构及动作进行说明。 
图1是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移植机的一例,表示移植作为栽种物的烟苗的烟苗移植机10的侧视图,图2是烟苗移植机10的俯视图。在图2中,以双点划线表示收纳了可动备用苗台的状态。 
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烟苗移植机10的前部是配置了发动机11的一侧,另外,后部是配置了操纵手柄16的一侧。另外,将从操纵手柄16侧观察发动机11侧的作业者的右手侧作为烟苗移植机10的右侧、将左手侧作为左侧。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烟苗移植机10具备:能够使机体前进行驶的行驶车体1;设置在行驶车体1的后部的步行操纵用的操纵手柄16;设置在行驶车体1的后部且操纵手柄16的前侧的、在农田中栽种烟苗的栽种装置19;以及设置在栽种装置19的上方且成为向栽种装置19供给烟苗的供给部的苗供给部31。 
另外,在苗供给部31的前侧且行驶车体1的左右两侧,固定配置有载置烟苗的成为左右一对长方形状的固定载置台的固定备用苗台300L、300R(在图2中用双点划线表示)。 
另外,载置烟苗的成为左右一对长方形状的可动载置台的可动备用苗台350L、350R(在图2中用双点划线表示)以能够转动的方式配置,构成为,不使用时,能够沿俯视时为固定备用苗台300L、300R的长度方向收纳在左右一对固定备用苗台300L、300R的下方,而且使用时能够配置在俯视时不与左右一对固定备用苗台300L、300R重复的位置。 
另外,就本实施方式的烟苗移植机10而言,左右前轮13及左右后轮14跨越农田中的垄而行驶并用栽种器具28将秧苗栽种在垄U上来进行苗移植作业,垄引导机构160设置在机体的前部,各左右垄导向辊250与垄U的左右 的斜面接触,引导机体沿垄U行驶。 
图3是表示从行驶车体1的前方侧观察的垄引导机构160部分的立体图。 
另外,图4表示垄引导机构160部分的主视图,图5表示垄引导机构160部分的俯视图,图6表示垄引导机构160部分的侧视图。 
左右的垄导向辊250分别设置在机体前部的左右两侧,但是左右的垄导向辊250的支撑构造是相同的结构。 
在一端转动自如地连结在行驶车体1的前部的垄导向辊支撑臂257的另一端连结有导向辊支撑杆254,在导向辊支撑杆254的下端固定支撑有用于支撑垄导向辊250的辊旋转轴支撑部件252。 
垄导向辊250由辊旋转轴支撑部件252的垄导向辊旋转轴251支撑,以垄导向辊旋转轴251为中心旋转自如地支撑。圆筒形状的垄导向辊250的周面一边与垄U的左右一方侧的斜面接触一边行驶车体1,从而垄导向辊250进行旋转。 
在垄导向辊支撑臂257的一端设有圆筒形状的支撑臂转动轴260,支撑臂转动轴260的两端由设置在垄引导机构滑动安装部262上的臂支撑托架263转动自如地支撑。通过该结构,垄导向辊支撑臂257以支撑臂转动轴260的轴心为中心进行转动。 
此外,行驶车体1相当于本实用新型的机体的一例。另外,垄导向辊支撑臂257相当于本实用新型的支撑部件的一例。另外,垄导向辊旋转轴251相当于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转动轴的一例。另外,支撑臂转动轴260相当于本实用新型的第二转动轴的一例。另外,垄引导机构滑动安装部262相当于本实用新型的滑动安装部的一例。另外,臂支撑托架263相当于本实用新型的托架的一例。 
另一方面,在两端部连结有左右的前轮13的前轮支撑框架41的中央部与在行驶车体1的前后方向上延伸的转动轴18连结,成为左右的前轮13以转动轴18为中心在相反方向上进行上下运动的结构。 
前轮支撑框架41由与转动轴18连结的转动柱体268、以及设置在转动柱体268的左右两侧且在各自的端部连结有左右的前轮13的左右的前轮支撑柱体269构成。 
在下端部连结有前轮13的前轮支撑杆271与前轮支撑柱体269的一端连 结。 
前轮支撑柱体269的另一端是插入筒状的转动柱体268的内部的构造,成为前轮支撑柱体269在转动柱体268的内部能够在长度方向上滑动的结构。以转动柱体268为基准的左右的前轮支撑柱体269的左右方向的位置由车宽调节螺钉270固定。 
通过对由车宽调节螺钉270固定的位置进行变更,能够自由地调节左右的前轮13间的距离。即、能够自由地调节烟苗移植机10的车宽。 
此外,转动轴18相当于本实用新型的机体中心轴的一例,前轮13相当于本实用新型的车轮的一例。另外,前轮支撑框架41相当于本实用新型的转动部件的一例。另外,前轮支撑柱体269相当于本实用新型的转动移动部的一例。 
在转动柱体268的左右的各端部安装有安装棒左支撑臂272及安装棒右支撑臂267,安装棒左支撑臂272及安装棒右支撑臂267分别与垄引导机构安装棒266的两端连结,支撑垄引导机构安装棒266。 
通过该结构,垄引导机构安装棒266与转动柱体268平行地支撑,若转动柱体268的两端部以转动轴18为中心而上下运动,则维持与转动柱体268的相对的位置关系的同时,垄引导机构安装棒266的两端部也上下运动。 
此外,垄引导机构安装棒266相当于本实用新型的垄引导机构安装部件的一例。另外,安装棒左支撑臂272相当于本实用新型的左安装臂的一例,安装棒右支撑臂267相当于本实用新型的右安装臂的一例。 
上述的左右的垄引导机构滑动安装部262均为外套在垄引导机构安装棒266上的结构,以能够沿垄引导机构安装棒266的长度方向滑动的方式安装。通过拧紧垄引导机构固定螺钉265,而固定垄引导机构安装棒266上的左右的垄引导机构滑动安装部262各自在左右方向的位置。 
通过该结构,能够以行驶车体1为基准,分别独立调节左右的垄引导机构滑动安装部262在左右方向的位置。因此,能够对应不同的垄宽。 
垄引导机构安装棒266的截面为六角形状,垄引导机构滑动安装部262外套在垄引导机构安装棒266上的部分的内表面形状也为六角形状,因此垄引导机构滑动安装部262随着垄引导机构安装棒266的旋转而在上下方向上转动。 
如图6所示,在垄引导机构安装棒266的左端部固定有收纳转动板部274。在收纳转动板部274竖立设置有收纳转动销275,收纳转动销275插入设置在安装棒左支撑臂272上的收纳转动用孔273。 
收纳转动销275能够在被形成为长孔形状的收纳转动用孔273限制的范围移动,通过该结构,垄引导机构安装棒266旋转的范围被收纳转动销275及收纳转动用孔273限制在预定的角度范围。 
通过使垄引导机构安装棒266旋转,能够使垄引导机构160向上方抬起。左右的垄导向辊250均支撑在垄引导机构安装棒266上,因此通过使垄引导机构安装棒266旋转,能够使左右的垄导向辊250同时向上方抬起。 
通过该结构,在机体回转时或收藏时等,能够将垄引导机构160向上方抬起后收纳。 
就左右的支撑臂转动轴260而言,哪个轴心都朝向行驶车体1的左右外侧向下倾斜。另外,左右的垄导向辊旋转轴251各自的轴心也朝向行驶车体1的左右外侧向下倾斜。即、对于行驶车体1的左右方向,左侧的支撑臂转动轴260的轴心向与左侧的垄导向辊旋转轴251的轴心相同一侧倾斜,右侧的支撑臂转动轴260的轴心向与右侧的垄导向辊旋转轴251的轴心相同的一侧倾斜。 
因此,垄导向辊支撑臂257以支撑臂转动轴260的轴心为中心进行转动,支撑在垄导向辊支撑臂257上的垄导向辊250也向相同方向转动。即、垄导向辊250沿垄U的斜面的法线方向进行上下运动。 
左右的垄导向辊250分别支撑在与左右的支撑臂转动轴260连结的左右的垄导向辊支撑臂257上,与垄U的左右的斜面对应而分别独立地沿垄U的斜面的法线方向进行上下运动。由于左右的垄导向辊250独立地在垄U的斜面的法线方向上进行上下运动,因此垄导向辊250适当地作用于垄U的斜面,能够防止损坏垄U的斜面。 
支撑垄导向辊250的辊旋转轴支撑部件252由倾斜调节螺钉253固定在导向辊支撑杆254上,但设置在导向辊支撑杆254的下端部的、供倾斜调节螺钉253插入的倾斜调节孔255是长孔,通过倾斜调节螺钉253及倾斜调节孔255,能够对垄导向辊旋转轴251的倾斜角度进行调节。 
做成如下结构,即、通过倾斜调节螺钉253及倾斜调节孔255,能够将垄 导向辊旋转轴251的轴心的倾斜角度调节为在行驶车体1的左右方向上比支撑臂转动轴260的轴心的倾斜角度大,而且还能够调节为比支撑臂转动轴260的轴心的倾斜角度小。 
通过该结构,能够与垄U的斜面的倾斜一致地调节垄导向辊旋转轴251的轴心的倾斜角度,因此能够通过垄导向辊支撑臂257的转动来使垄导向辊250在适当的方向上进行上下运动。 
此外,倾斜调节螺钉253及倾斜调节孔255相当于本实用新型的调节倾斜角度的调节机构的一例。 
另外,在垄导向辊支撑臂257上,沿长度方向竖立设置有转动限制板部258。 
并且,拉伸式的支撑臂加力弹簧261的两端分别卡定在垄引导机构滑动安装部262及转动限制板部258上,对垄导向辊支撑臂257向垄U侧加力。 
在转动限制板部258,以沿垄导向辊支撑臂257的长度方向排列多个的方式设有弹簧卡定孔259,支撑臂加力弹簧261的一端卡定在这些多个弹簧卡定孔259中的一个弹簧卡定孔259中。 
通过对卡定支撑臂加力弹簧261的一端的弹簧卡定孔259的位置进行变更,能够调节垄导向辊支撑臂257向垄U侧的作用力,与状况对应地进行适当的垄引导。 
此外,支撑臂加力弹簧261相当于本实用新型的弹簧的一例,弹簧卡定孔259相当于本实用新型的卡定部的一例。 
另外,在垄引导机构滑动安装部262的、与转动限制板部258接触的位置,设有作为U字状的切口部分的转动限制部264。 
由于转动限制板部258的移动被转动限制部264限制,从而以支撑臂转动轴260的轴心为中心的垄导向辊支撑臂257的转动范围被限制。 
利用转动限制部264将垄导向辊支撑臂257能够转动的范围限制在支撑臂加力弹簧261不超过止点的范围。 
利用转动限制部264能够限制垄导向辊250向极端移动,使支撑臂加力弹簧261适当地作用,并且稳定地进行垄的引导。 
另外,在导向辊支撑杆254上,以在长度方向上排列多个的方式设有与辊 高度调节螺钉256螺纹结合的螺纹孔。通过变更使辊高度调节螺钉256螺纹结合的螺纹孔的位置,能够调节垄导向辊250的高度。通过该结构,能够容易地对应不同高度的垄。 
此外,转动限制部264相当于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具的一例。另外,辊高度调节螺钉256以及设置在与之螺纹结合的导向辊支撑杆254上的螺纹孔相当于本实用新型的上下调节机构的一例。 
此外,也可以做成分别用杆连结左侧的垄导向辊支撑臂257与左侧的前轮支撑杆271、右侧的垄导向辊支撑臂257与右侧的前轮支撑杆271的结构。 
通过连结垄导向辊支撑臂257与前轮支撑杆271,改变伴随沿垄U的垄导向辊250的引导而与前轮支撑杆271连结的前轮13的方向,因此通过垄导向辊250的引导,机体的行进方向顺畅地变化。 
另外,也可以做成用压缩式的弹簧连结垄导向辊支撑臂257与前轮支撑杆271的结构。通过用压缩式的弹簧进行连结,与用杆进行连结相比,能够使前轮13的方向更加顺畅地变化。 
另外,也可以做成用前轮支撑杆271能够自由旋转的结构来连结前轮支撑柱体269与前轮支撑杆271的连结部分的结构。 
图7表示前轮支撑杆271为能够自由旋转的结构的、前轮支撑柱体269与前轮支撑杆271的连结部分的图。 
在图7中,使用从上下夹住前轮支撑杆271的前轮高度调节用销的结构的支撑杆固定轴套276,做成前轮支撑杆271支撑前轮支撑柱体269的结构。 
通过该结构,前轮支撑杆271转动自如地支撑在前轮支撑柱体269上,因此与垄导向辊250的引导对应地,前轮13的方向能够顺畅地变化。 
另外,上述虽然做成将垄引导机构160设置在行驶车体1的前部的结构,但也可以做成在从侧面观察时在前轮13的中间配置有垄导向辊250的结构。通过左右的前轮13之间配置垄导向辊250,能够防止垄导向辊250由于障碍物而破损。 
另外,上述虽然做成垄导向辊250以固定的垄导向辊旋转轴251为中心进行旋转的结构,但也可以做成垄导向辊250与垄导向辊旋转轴251一体旋转的结构,也可以做成垄导向辊旋转轴251自身进行旋转的结构。另外,上述虽然 做成垄导向辊支撑臂257与支撑臂转动轴260一体旋转的结构,但也可以做成如下按结构,即、支撑臂转动轴260固定在垄引导机构滑动安装部262上,将垄导向辊支撑臂257的与支撑臂转动轴260的连结部例如做成插入支撑臂转动轴260内部的形状,从而垄导向辊支撑臂257以固定的支撑臂转动轴260为中心进行转动。 
其次,使用图1、图2及图8,以固定备用苗台300L、300R、以及可动备用苗台350L、350R的结构为中心进行说明。 
图8表示设置在本实施方式的烟苗移植机10上的固定备用苗台及可动备用苗台的俯视图。在图8中,用双点划线表示收纳有可动备用苗台的状态。 
固定备用苗台300L、300R通过第一连结部件301和第二连结部件302以相互并列配置的状态连结(参照图8),第一连结部件301侧通过前部支撑部件303而固定在行驶车体1的上表面。此外,第一连结部件301及第二连结部件302由等边山形钢构成。另外,在第二连结部件302的后方附近,左侧的固定备用苗台300L和右侧的固定备用苗台300R的相互对置的侧壁部分别通过后部支撑部件304固定在行驶车体1的上面的、比前部支撑部件303的安装位置靠后方处。另外,左右一对固定备用苗台300L、300R在行驶车体1的前后方向上向后下方倾斜。另外,固定备用苗台300L、300R由位于左右的固定备用苗台300L、300R之间的中央的空间的支撑框架固定。 
另外,如图8所示,在行驶车体1的上面的、比后部支撑部件304靠后方处、在俯视时为左侧的固定备用苗台300L和右侧的固定备用苗台300R的后端部侧且偏靠行驶车体1的中央位置的角部,竖立设置有左右一对圆筒状可动支撑部件310L、310R。并且,弯曲成大致L字状的左右一对管状部件311L、311R的短边侧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插入在该圆筒状可动支撑部件310L、310R的圆筒状的孔部,各自的长边侧安装在可动备用苗台350L和350R的底面侧。 
另外,如图8所示,管状部件311L、311R的长边侧固定在可动备用苗台350L、350R的大致对角线上的位置,为了使可动备用苗台350L和350R在图8中用实线表示的状态(即、使用状态)下在行驶车体1的前后方向前高后低地倾斜,管状部件311L、311R的弯曲角度设定为小于90度的锐角。 
由此,左右一对可动备用苗台350L、350R在使用时在行驶车体1的前后 方向上前高后低地倾斜,另外,在不使用时,通过以左右一对圆筒状可动支撑部件310L、310R为转动中心,分别以手动使其向箭头J、箭头K的方向(参照图8)转动,从而收纳在左右一对固定备用苗台300L、300R的下方,在该收纳状态下,在行驶车体1的左右方向上朝向外侧向下倾斜。 
通过以上的结构,左右一对固定备用苗台300L、300R、以及左右一对可动备用苗台350L、350R分别在行驶车体1的前后方向上前高后低地倾斜,因此作业者在作业时容易看见苗而容易取出苗,另外,左右一对可动备用苗台350L、350R的位置配置比左右一对固定备用苗台300L、300R的位置低的位置上,因此容易取出苗。另外,左右一对可动备用苗台350L、350R能够重叠地收纳在左右一对固定备用苗台300L、300R的下方,在俯视时不会向后轮14的外侧较大地伸出,因此在不使用时能够紧凑地收纳。并且,第一连结部件301及第二连结部件302由位于左右固定备用苗台300L、300R之间的中央的空间的支撑框架固定,因此在左右固定备用苗台300L、300R的下方确保尽可能收纳左右可动备用苗台350L、350R的空间,并且对固定备用苗台300L、300R能够确保足够的刚性。此外,第一连结部件301及第二连结部件302成为连结左右的固定载置台的载置台用连结部件。 
在此,再次返回图1、图2及图8,对施肥机的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1、图2及图8所示,在左右一对固定备用苗台300L、300R的后方、苗供给部31的前方、而且由处于使用时的位置的左右一对可动备用苗台350L、350R夹着的位置,设有左右一对施肥机400L、400R。在左右一对施肥机400L、400R上分别设有贮存向农田供给的肥料的施肥料斗410L、410R、和设置在该施肥料斗的下部且输送肥料的肥料输送部420L、420R。此外,作为向农田供给肥料的辅助资材的一例,施肥料斗410L、410R为贮存辅助资材的辅助资材贮存部的一例。 
如上所述,通过做成将施肥料斗410L、410R分配在左右位置进行配置的结构,发挥下述效果。 
即、在施肥料斗为一个时,其体积变大,因此对于作业者来说,成为前方视野的障碍,但根据上述结构,施肥料斗410L、410R在左右分离,在它们之间具有看到前方的空间,因此不会成为前方视野的障碍。另外,宽度宽阔的施 肥料斗中肥料容易堵塞,但根据上述结构,肥料不易堵塞。另外,在肥料输送部仅为一个的结构中,肥料的输送时间变长,无法进行点播,但根据上述结构,由于设有两个肥料输送部420L、420R,因而能够进行点播。另外,根据上述结构,将肥料播撒在两个地方。 
另外,如图1所示,在左右一对施肥机400L、400R内、安装在左侧施肥机400L的下部的肥料输送部420L,配置有向栽种装置19的前侧排出肥料的前软管430L,另外,在左右一对施肥机400L、400R内、安装在右侧的施肥机400R的下部的肥料输送部420R,配置有向栽种装置19的后侧排出肥料的后软管430R。保持这些前软管430L及后软管430R的开口前端部的软管保持部431配置在行驶车体1的下部。 
另外,如图1、图2所示,行驶车体1在前部具备发动机11及主传动箱12、作为行驶车轮的左右一对前轮13及后轮14,如上所述,在后部具备栽种装置19、苗供给部31及操纵手柄16,还具备压地轮15。 
该烟苗移植机10为如下结构:行驶机体1为了跨越农田内的垄U,前轮13及后轮14在垄间行驶,利用栽种装置19将秧苗栽种在垄U上表面的左右宽度方向的中央位置。 
另外,如图2所示,在主传动箱12的左右端,在左右分别设置以该主传动箱12为基准能够转动的行驶扩展箱40,在左右的行驶扩展箱40的各个端部安装作为行驶传动箱的行驶链箱20。因此,成为能够发动机11输入的主传动箱12内的动力传递到行驶链箱20内的结构。 
在行驶链箱20的转动前端部的左右外侧,分别安装作为行驶车轮的左右一对后轮14,成为通过该左右一对后轮14的驱动而使机体行驶的结构。从而主传动箱12成为传动到作为行驶车轮的后轮14的传动装置。 
另外,如图2所示,在主传动箱12的后端,固定设置向左右方向延伸的后框架21,在后框架21的后端面的右端部,在机体的靠右侧的位置,设置向前后方向延伸的主框架22。在主框架22的后端部设置操纵手柄16,成为该操纵手柄16通过主框架22及后框架21支撑在主传动箱12上的结构。在后框架21的靠左右一方(靠右)侧的位置的上表面,装载栽种传动箱26的前下端部,从而固定设置该栽种传动箱26。 
另外,在主传动箱12的后部,且在左右方向的中央,设置液压升降缸23。该液压升降缸23固定设置在主传动箱12上所安装的液压转换阀部24(参照图1)上,通过由液压转换阀部24转换来自安装在主传动箱12上的液压泵的油路而工作。此外,液压升降缸23相当于本实用新型的升降装置的一例,液压转换阀部24相当于本实用新型的升降转换部的一例。 
另外,在液压升降缸23的活塞杆的后端,设置向左右延伸的横杆43,在该横杆43的左右端部分别连结成为杆的左侧后轮升降杆44及右侧后轮升降杆45,将左侧后轮升降杆44及右侧后轮升降杆45的另一端枢轴连接在各自的行驶扩展箱40上所安装的上侧臂40a上,成为连结横杆43和行驶扩展箱40的结构。 
因此,成为如下结构:利用液压升降缸23的伸缩,并通过横杆43、左侧后轮升降杆44及右侧后轮升降杆45,使行驶链箱20绕主传动箱12的左右输出轴转动,通过该行驶链箱20的转动而使后轮14上下移动并使行驶机体升降。 
另外,为了使左侧后轮升降杆44进行伸缩,在该左侧后轮升降杆44的中途部设置利用来自液压泵407的液压而工作的左右倾斜用液压缸25,通过该左右倾斜用液压缸25的伸缩,使左侧的后轮14以右侧的后轮14的上下位置为基准而上下运动,成为与垄U的谷部的凹凸无关地将行驶机体控制为所希望的左右倾斜姿势的结构。 
此外,为以下结构:在主传动箱12的右侧设有摆锤式的左右倾斜传感器42,通过该左右倾斜传感器42的检测,从而通过配备在液压转换阀部24上的左右倾斜用转换阀而使左右倾斜用液压缸25工作,将行驶机体1控制为所希望的左右倾斜姿势。 
本实施方式的栽种装置19为如下结构:为了将秧苗一个一个地栽种在农田的垄上,通过设置在主传动箱12后侧的栽种传动箱26、和安装在该栽种传动箱26上的栽种装置驱动箱27传递来自主传动箱12内的动力,且进行工作。 
栽种装置19由前端尖的杯状的栽种器具28和为了使该栽种器具28升降而工作的升降联杆机构29构成。栽种器具28的前端根据栽种器具28的升降动作,如图1所示,在前侧下降、在后侧上升,并且描绘前后方向的宽度为下部比上部大的形状的轨迹17,并沿图中的箭头方向反复进行动作。 
根据以上的结构,欲使用本实施方式的烟苗移植机10的作业者将收纳在左右一对固定备用苗台300L、300R的下方的左右一对可动备用苗台350L、350R以圆筒状可动支撑部件310L、310R为中心转动,展开到图8所示的位置,用固定销(省略图示)等暂时固定。并且,在这些备用苗台上载置烟苗,进行移植作业的准备。 
并且,随着行驶车体1的行驶而步行的作业者在作业位置S(参照图2)用手一个一个地握住在可动备用苗台350L(350R)、固定备用苗台300L(300R)上预先准备的苗,与机体的行驶一致地分别放入向箭头A方向(图2参照)旋转的供给杯33中。 
供给杯33的开闭盖在预定位置P打开时,供给杯33内的秧苗被供给到下方的栽种器具28。栽种器具28来到图1所示的动作轨迹17的下止点时,向土中突入到预定深度,并且如鸟嘴那样向左右打开,将保持在内部的秧苗落下而进行栽种。 
并且,从分别配置在该栽种位置的前方和后方的前软管430L和后软管430R在预定的时刻播撒由左右一对肥料输送部420L、420R分别计量出的施肥料。 
其次,对苗供给部31的结构、以及从苗供给部31向栽种器具28供给苗的动作进行说明。 
图9是从下方观察苗供给部31的仰视图,图10是从该上方观察苗供给部31的局部透视俯视图。图11是说明苗供给部31的安装构造的侧剖视图,表示通过供给旋转台32的旋转中心的截面。 
如图2所示,苗供给部31通过由旋转力传递部件77传递来自旋转台驱动箱38的动力而进行工作。 
苗供给部31具备:供给旋转台32,该供给旋转台32设置在栽种装置19的上方,使八个在上端和下端具有开口的供给杯33贯通并以环状固定配置且能够旋转;大致C字型的供给杯开闭导向件35;以及使供给旋转台32向逆时针旋转的旋转驱动机构78等。 
如图11所示,供给旋转台32是外周缘部向下方弯曲的盆状部件,在其圆形平面部的靠外周处等间隔地开设的八个孔中,分别贯通地固定有两端敞开的 大致筒状的供给杯33。另外,在供给旋转台32的中央部固定配置有旋转轴,该旋转轴利用来自旋转驱动机构78的旋转力使供给旋转台32逆时针旋转。 
供给杯33由上侧的上部筒体501和下侧的下部筒体502构成,下部筒体502贯通供给旋转台32并由供给杯安装用螺栓503固定,在下部筒体502的上侧通过连结部件504连结上部筒体501。上部筒体501及下部筒体502在上下贯通,截面为圆形,成为越向上侧越宽阔的形状(越向上侧内径及外径越大的形状)。连结部件504由将带体形成为环状的作为弹性材料的橡胶构成,带体的截面形状成为环状的内侧下凹的弯曲形状。因此,环状的连结部件504以朝向在上下贯通的方向的状态,上端部和下端部的内径及外径变小。并且,成为如下结构,即包围下部筒体502的上部的外周地装配连结部件504的下部,在连结部件504的上部,包围上部筒体501的下部的外周地利用连结部件504装配上部筒体501。因此,在使连结部件504的直径小的部分扩展的状态下,、连结部件504牢固地保持上部筒体501和下部筒体502。在利用该连结部件504装配了上部筒体501的状态下,上部筒体501和下部筒体502的内周面及外周面处于连续的位置,防止从上侧向供给杯33内补充的苗挂在上部筒体501与下部筒体502之间。下部筒体502由作为树脂的白色塑料形成,成为不能从外部透视内部的结构。另一方面,上部筒体501由作为树脂的白色半透明的塑料形成,成为能够从外部透视内部的结构。然而,由于上部筒体501成形为半透明,因此强度比下部筒体502低且容易挠曲,但对于保持内部的苗具有足够的强度。 
旋转驱动机构78固定在机体上所固定的支柱39上,并且固定在辅助板79上。辅助板79通过固定在主框架22上的辅助板支撑板132而固定在主框架22上。 
并且,如图9所示,在各供给杯33的底部,分别设有一个在上下方向上可移动的开闭盖34。 
另外,如图9所示,在各供给杯33的下方,在支柱39上固定有切掉了环状的一部分而成的大致C字型的供给杯开闭导向件35,以便供给杯33通过供给旋转台32向箭头A方向的旋转,只有在来到栽种器具28的上方的位置的预定位置P时敞开供给杯33的底部的开闭盖34。此外,供给杯开闭导向件35 在上述预定位置P以外的位置,从下侧接触并支撑开闭盖34,限制开闭盖34打开。 
就本实施方式的烟苗移植机10而言,随着该机体的行驶而步行的作业者用手一个一个地握住位于可动备用苗台350L(350R)、固定备用苗台300L(300R)上的苗,与机体的行驶一致地分别放入向箭头A方向旋转的供给杯33中。 
供给杯33的开闭盖34在上述预定位置P打开时,供给杯33内的秧苗被供给到下方的栽种器具28。栽种器具28来到图1所示的动作轨迹17的下止点时,向土中突入到预定深度,并且如鸟嘴那样向左右打开,将保持在内部的秧苗落下而进行栽种。 
图12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栽种传动箱的侧视图。图13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栽种装置驱动箱的侧视图。图14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栽种传动箱的截面展开俯视图。图15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栽种离合器的放大俯视图。图16及图17分别表示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栽种离合器的作用的放大侧视图。 
使向后侧突出的动力输出轴从主传动箱12的后面突出,通过该动力输出轴将动力输入到栽种传动箱26内。对栽种传动箱26内的传动进行说明,如图14所示,在与上述动力输出轴相同的轴上设置一体旋转的前后方向的输入轴193,从该输入轴193通过一对锥齿轮194a、194b向左右方向的第一轴195传动。此外,在栽种传动箱26的跟前,在输入轴193上,设置通过预定以上的负载转矩切断动力的安全离合器196,因机械锁(メカロック)等在对栽种装置19产生了过大工作负载时,由安全离合器196切断动力,防止包含栽种装置19及栽种传动箱26在内的栽种传动机构的破损。在第一轴195上设置与该第一轴195一体旋转的第一驱动链轮197,从第一驱动链轮197通过作为传动链的第一环形体198向第一从动链轮199传动,并向与该第一从动链轮199一体旋转的左右方向的第二轴200传动。在第二轴200上且第一从动链轮199的左右一方侧(左侧),左右排列三个驱动侧齿轮201a、201b、201c,该三个驱动侧齿轮201a、201b、201c与第二轴200一体旋转。此外,上述多个驱动侧齿轮201a、201b、201c设定为彼此的节圆直径不同,并且彼此的齿数不同。 
在左右方向的第三轴203上设置与多个驱动侧齿轮201a、201b、201c中 的任一个啮合的单独从动侧齿轮202,通过使该从动侧齿轮202在第三轴203上向左右滑动,从而成为从动侧齿轮202以与三个驱动侧齿轮201a、201b、201c中的任一个啮合的结构而转换的结构。此外,第三轴203成为通过形成于该轴表面上的花键204而与从动侧齿轮202一体旋转的结构。 
从动侧齿轮202的滑动通过与从动侧齿轮202联动的作为滑动轴的选择机构205的左右滑动来进行。选择机构205具备与从动侧齿轮202联动的联动部206、以及与该联动部206一体向左右方向延伸的滑动轴207,滑动轴207的端部从栽种传动箱26的左右另一方侧(右侧)的侧面突出,在滑动轴207的端部固定有转换操作把手208。因此,通过作业者将转换操作把手208向左右操作,选择机构205向左右移动而转换联动部206的左右位置,转换向第三轴203的传动比。由该选择机构205进行的传动比的转换结构成为变更栽种装置19相对于行驶速度的动作速度而变更栽种株距的株距变速装置。滑动轴207配置在第三轴203的上方且比第三轴203的前端靠后侧,包含联动部206的选择机构205配置在第三轴203的上侧且比第三轴203靠后侧。 
在第三轴203的左右一方侧(左侧)的端部,设置与第三轴203一体旋转的第二驱动链轮209,从第二驱动链轮209通过作为传动链的第二环形体210向第二从动链轮211传动。该第二从动链轮211是在成为左右方向的第四轴的摆动凸轮驱动轴88上空转的结构,与设置在摆动凸轮驱动轴88上的作为栽种离合器212的驱动体的驱动侧爪体213一体旋转。栽种离合器212是在切断传动时在预定的旋转相位(规定位置)停止的规定位置停止离合器,使栽种装置19的栽种器具28在超过动作的轨迹17上的上止点并稍微下降的位置停止。栽种离合器212配置在第二从动链轮211的左右另一方侧(右侧),成为从动侧爪体214与摆动凸轮驱动轴88一体旋转且向轴向左右移动的结构,上述从动侧爪体214作为与驱动侧爪体213啮合的从动体,从而进行向摆动凸轮驱动轴88的传动的接通和切断。此外,在驱动侧爪体213和从动侧爪体214上分别设有相互啮合的四个配合爪213a和四个配合爪214a。 
即、如图15所示,从动侧爪体214在轴向上左右移动自如地装配在摆动凸轮驱动轴88上。并且,在设置于从动侧爪体214的中央部的轴孔214′中,设置沿轴向贯通的键槽214b,成为该键槽214b与设置在摆动凸轮驱动轴88 上的键88a嵌合的结构。因此,成为从动侧爪体214与摆动凸轮驱动轴88一体旋转,并且在摆动凸轮驱动轴88上沿轴向左右移动自如地装配的结构。 
并且,在栽种离合器212的从动侧爪体214的外周面上,形成操作凸轮215,该操作凸轮215使从动侧爪体214从驱动侧爪体213离开而切断栽种离合器212,并使栽种装置19的栽种器具28在上述规定位置停止。该操作凸轮215由倾斜面215a和停止用接触面215b构成,该倾斜面215a通过接触后述的作为接触体的操作销216a并使摆动凸轮驱动轴88向箭头F方向旋转,从而使从动侧爪体214向离开驱动侧爪体213的方向移动,断开两者的连接并切断栽种离合器212;该停止用接触面215b使从动侧爪体214离开驱动侧爪体213,在栽种离合器212被切断后,接触操作销216a而使栽种装置19的栽种器具28在上述规定位置停止。 
并且,上述从动侧爪体214离开驱动侧爪体213而栽种离合器212断开的时刻为栽种器具28通过升降联杆机构29来到稍微超过其轨迹17的最上升位置的位置的时刻。因此,栽种离合器212利用稍微超过最上升位置的栽种器具28要向下运动的惯性力而可靠地断开。并且,栽种离合器212可靠地断开后,栽种器具28要向下运动的惯性力通过对操作销216a所接触的倾斜面215a和从动侧爪体214加力的作为下述压缩弹簧的栽种离合器弹簧217的作用力而逐渐变小,操作销216a与停止用接触面215b接触而使栽种器具28适当地停止在规定位置。 
另外,如图16所示,在前端设置有与上述操作凸轮215对置的操作销216a的栽种离合器操作机构216向操作凸轮215侧(前侧)突出,操作销216a与操作凸轮215接触,从而成为如上所述切断栽种离合器212的传动的结构。反之,如图17所示,若栽种离合器操作机构216返回与操作凸轮215相反侧(后侧)而离开操作凸轮215,则驱动侧爪体213和从动侧爪体214利用将从动侧爪体214向驱动侧爪体213侧(左侧)推压的栽种离合器弹簧217而啮合,栽种离合器212成为传动状态。 
此时,从动侧爪体214上,在设置有操作凸轮215终端部的抵接面215b的部位设置比操作凸轮215部位更向外周方向突出的圆弧状的凸部215c。并且,圆弧状的凸部215c将该抵接面215b的从动侧爪体214被栽种离合器弹簧 217加力而将移动的方向(栽种离合器212进入的方向)的后侧角部倾斜地削去,形成抵接体引导斜面215d。 
因此,在加入栽种离合器212的传动的情况下,使操作销216a向离开操作凸轮215的方向移动,操作销216a向抵接面215b的圆弧状的凸部215c的抵接体引导斜面215d移动了时,操作销216a以在抵接体引导斜面215d滑动的结构而移动,从动侧爪体214被栽种离合器弹簧217加力,从动侧爪体214以强制性地与驱动侧爪体213啮合的的结构而作用,栽种离合器212可靠且迅速地成为开始传动的状态。因而,操作销216a离开抵接面215b,升降联杆机构29进行的栽种器具28的下降的时刻与栽种离合器212的开始传动形成的驱动时刻几乎相同,栽种器具28通过升降联杆机构29适当地被驱动而动作。 
另外,在从动侧爪体214与驱动侧爪体213相啮合而栽种离合器212开始传动的的状态下,操作销216a位于圆弧状凸部215c的与从动侧爪体214相反侧的侧面215e对置的位置,操作销216a不会阻碍从动侧爪体214的旋转。 
而且,在栽种器具28通过升降联杆机构29开始下降,栽种器具28突入垄U上表面并将苗栽种在垄U中期间,圆弧状的凸部215c位于与操作销216a对置的位置。因此,即使通过栽种器具28突入垄U上表面并将苗栽种在垄U上时的栽种负载而对摆动凸轮驱动轴88施加驱动负载,操作销216a也位于与圆弧状凸部215c的侧面215e对置的位置,因此阻止操作销216a与圆弧状凸部215c的侧面215e接触而使从动侧爪体214离开驱动侧爪体213,能够防止栽种离合器212的传动被切断,可进行适当的苗的移植作业。 
此外,栽种离合器操作机构216配置在摆动凸轮驱动轴88的后方且比摆动凸轮驱动轴88靠后侧。并且,若作业者将朝向机体后方设置在操纵手柄16的左右中间位置上的栽种离合器杆161向栽种离合器切断方向操作,则栽种离合器操作机构216的操作销216a向操作凸轮215侧(前侧)突出,操作销216a与操作凸轮215接触,从而如上所述切断栽种离合器212的传动。反之,若作业者将栽种离合器杆161向栽种离合器接通方向操作,则栽种离合器操作机构216的操作销216a返回与操作凸轮215相反侧(后侧),离开操作凸轮215,驱动侧爪体213和从动侧爪体214利用栽种离合器弹簧217而啮合,栽种离合器212成为传动状态。 
摆动凸轮驱动轴88的左右一方侧(左侧)的端部从栽种传动箱26突出,贯通固定在栽种传动箱26的左右一方侧(左侧)的侧面的栽种装置驱动箱27内,并且从栽种装置驱动箱27的左右一方侧(左侧)的侧面突出。如图13所示,在栽种装置驱动箱27内,设置与摆动凸轮驱动轴88一体旋转的第三驱动链轮218,从第三驱动链轮218通过作为传动链的第三环形体107向第三从动链轮220传动,第三从动链轮220与后述的曲柄臂驱动轴89一体旋转。此外,曲柄臂驱动轴89以与摆动凸轮驱动轴88相同的高度配置在摆动凸轮驱动轴88的后方。另外,在第三环形体107的上方,设置与第三环形体107接触而给予第三环形体107张力的板簧221。 
另一方面,在摆动凸轮驱动轴88的左右另一方侧(右侧)的端部,设置供给部传动用的一对锥齿轮221a、221b,成为通过供给部传动用的一对锥齿轮221a、221b而向突出于栽种传动箱26后侧的供给部用动力输出轴222传动的结构。是苗供给部31通过来自供给部用动力输出轴222的传动而驱动旋转的结构。 
若对栽种传动箱26内的传动轴的配置结构进行说明,则如图12所示,将第二轴200配置在比第一轴195靠后侧且靠上侧,将第三轴203配置在第二轴200的后方(与第二轴200大致相同高度的位置),将第四轴(摆动凸轮驱动轴)88配置在第三轴203的上方(与第三轴203大致相同的前后位置)。并且,栽种传动箱26在第二轴200和第四轴88之间且第三轴203的斜前上侧而且栽种传动箱26的前侧上表面形成凹部223。 
并且,设置覆盖发动机11及主传动箱12的上方的机体罩224,并配置成使该机体罩224的后部224a突入栽种传动箱26的凹部223。在机体罩224上,形成在栽种传动箱26的左右一方侧(左侧)且比栽种传动箱26的凹部223靠后侧延长的延长部224b,将该延长部224b配置在升降联杆机构29的前部(后述的前摆动臂80及左后摆动臂81)的上方。 
其次,基于图18及图19说明切断传动时在预定的旋转相位(规定位置)停止的作为规定位置停止离合器的栽种离合器212的其他例子。图18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其他例子的栽种离合器的放大俯视图,图19表示用于说明该栽种离合器的作用的主要部分放大俯视图。 
该实施例所示的栽种离合器212与前例同样地配置在第二从动链轮211的左右另一方侧(右侧),成为与驱动侧爪体213啮合的从动侧爪体214与摆动凸轮驱动轴88一体旋转且在轴向上左右移动的结构,进行向摆动凸轮驱动轴88的传动的接通和切断。此外,在驱动侧爪体213和从动侧爪体214上分别设有相互啮合的四个配合爪213a和四个配合爪214a。 
即、从动侧爪体214在轴向上左右移动自如地装配在摆动凸轮驱动轴88上。并且,在设置于从动侧爪体214的中央部的轴孔214′中,设置沿轴向贯通的键槽214b,成为该键槽214b与设置在摆动凸轮驱动轴88上的键88a嵌合的结构。因此,成为从动侧爪体214与摆动凸轮驱动轴88一体旋转,并且在摆动凸轮驱动轴88上沿轴向左右移动自如地装配的结构。 
并且,在栽种离合器212的从动侧爪体214的外周面上,形成操作凸轮215,该操作凸轮215使从动侧爪体214从驱动侧爪体213离开而切断栽种离合器212,并使栽种装置19的栽种器具28在上述规定位置停止。该操作凸轮215由倾斜面215a和抵接面215b构成,该倾斜面215a通过接触后述的操作销216a并使摆动凸轮驱动轴88向箭头F方向旋转,从而使从动侧爪体214向离开驱动侧爪体213的方向移动,断开两者的连接并切断栽种离合器212;该抵接面215b使从动侧爪体214离开驱动侧爪体213,在栽种离合器212被切断后,接触操作销216a而使栽种装置19的栽种器具28在上述规定位置停止。 
并且,上述从动侧爪体214离开驱动侧爪体213而栽种离合器212断开的时刻为栽种器具28通过升降联杆机构29来到稍微超过其轨迹17的最上升位置的位置的时刻。因此,栽种离合器212利用稍微超过最上升位置的栽种器具28要向下运动的惯性力而可靠地断开。并且,栽种离合器212可靠地断开后,栽种器具28要向下运动的惯性力通过对操作销216a所接触的倾斜面215a和从动侧爪体214加力的下述栽种离合器弹簧217的作用力而逐渐变小,操作销216a与抵接面215b接触而使栽种器具28适当地停止在规定位置。 
在该实施例中,与上述实施例的不同点在于采用如下结构:在从动侧爪体214上,在与设有啮合爪214a的一侧左右相反侧设有旋转固定用的配合凸爪214c,在栽种传动箱26上设置固定侧配合凸爪26a,该固定侧配合凸爪26a 与该配合凸爪214c配合而使从动侧爪体214停止在预定位置。 
即采用如下结构:上述操作销216a与抵接面215b接触而使栽种器具28在规定位置停止时,从动侧爪体214向箭头J方向移动,该配合凸爪214c与固定侧的栽种传动箱26的固定侧配合凸爪26a啮合,从而栽种器具28可靠且适当地停止在设定位置。 
并且,若将栽种离合器杆161向栽种离合器切断方向操作,则栽种离合器操作机构216的操作销216a向操作凸轮215侧(前侧)突出,操作销216a与操作凸轮215接触,从而如上所述切断栽种离合器212的传动。反之,若将栽种离合器杆161向栽种离合器接通方向操作,则栽种离合器操作机构216的操作销216a返回与操作凸轮215相反侧(后侧)而离开操作凸轮215,驱动侧爪体213和从动侧爪体214通过栽种离合器弹簧217而啮合,栽种离合器212成为传动状态。 
另外,从动侧爪体214的啮合爪214a形成为突出得较高的高配合爪214a-1和突出得较低的低配合爪214a-2这两级。因此,若将栽种离合器杆161向栽种离合器接通方向操作,则栽种离合器操作机构216的操作销216a返回与操作凸轮215相反侧(后侧)而离开操作凸轮215,对栽种离合器弹簧217加力,从动侧爪体214向驱动侧爪体213侧(箭头K方向)移动,从动侧爪体214的突出得较高的高配合爪214a-1嵌入驱动侧爪体213的配合爪213a之间,维持从动侧爪体214的配合凸爪214c与固定侧的栽种传动箱26的固定侧配合凸爪26a啮合的状态,从而栽种器具28被维持为停止在设定位置的状态。因此,在将栽种离合器杆161向栽种离合器接通方向操作时,能够避免在栽种离合器212成为传动状态之前栽种器具28以自重进行动作的事态。 
并且,若从动侧爪体214的突出得较高的高配合爪214a-1嵌入驱动侧爪体213的配合爪213a之间,则从动侧爪体214的配合凸爪214c和固定侧的栽种传动箱26的固定侧配合凸爪26a的配合脱开,栽种器具28成为可动状态,接着,若从动侧爪体214的突出得较低的低配合爪214a-2也嵌入驱动侧爪体213的配合爪213a之间,则驱动侧爪体213的配合爪213a和从动侧爪体214的配合爪214a可靠地啮合,栽种离合器212成为传动状态。 
因此,若从动侧爪体214的突出得较高的高配合爪214a-1嵌入驱动侧爪 体213的配合爪213a之间,则从动侧爪体214的配合凸爪214c和固定侧的栽种传动箱26的固定侧配合凸爪26a的配合脱开,栽种器具28成为可动状态,然后,若从动侧爪体214的突出得较低的低配合爪214a-2也嵌入驱动侧爪体213的配合爪213a之间,则驱动侧爪体213的配合爪213a和从动侧爪体214的配合爪214a可靠地啮合,栽种离合器212成为传动状态,由此,能够防止从动侧爪体214的配合凸爪214c和固定侧的栽种传动箱26的固定侧配合凸爪26a配合而以固定状态使驱动侧爪体213的配合爪213a和从动侧爪体214的配合爪214a啮合,从而栽种离合器212成为传动状态,由此能够防止传动机构破损。 
其次,对株距变速装置的变速操作装置的其他例子进行说明。 
图20是表示对本实施方式的其他例子的株距变速及副变速操作的作用进行说明的栽种传动箱的主要部分截面展开俯视图。 
在上述的例子中,表示了通过将转换操作把手208向左右操作,选择机构205向左右移动并转换联动部206的左右位置而使从动侧齿轮202在第三轴203上向左右滑动,由此以从动侧齿轮202与三个驱动侧齿轮201a、201b、201c中的任一个啮合的结构来转换而进行株距变速操作的例子,但图20所示的例子中,采用如下结构:转换株距变速操作和主传动箱12的行驶速度和作业速度的副变速操作由一个操作杆280来进行。 
即、将设在操纵手柄16附近的操作把手280a设置在后部,贯通L字型支撑片281的前端部所设的贯通孔281a并转动自如地支撑前端部,该L字型支撑片281用螺栓固定设置在主传动箱12的右侧壁上。此外,为了操作杆280能在左右方向被操作,该贯通孔281a比操作杆280前端的直径稍大。 
并且,在操作杆280的前部且L字型支撑片281的正后方位置,焊接固定朝向上方延伸设置的副变速操作臂282的基部,将该副变速操作臂282的上端部连结在从主传动箱12的右侧壁突出设置的副变速操作杆283上。因此,若站在操纵手柄16附近的作业者握住操作杆280的操作把手280a进行转动操作,则副变速操作臂282的上部被向箭头D-E方向操作,副变速操作杆283与之联动被进行推拉操作,在使操作杆280的操作把手280a处于水平时,副变速变速为行驶速度(高速),在使操作杆280的操作把手280a向上且垂直时, 副变速变速为作业速度(低速)。 
另外,在操作杆280的中途部,焊接固定地设置朝向栽种传动箱26侧延伸设置的株距变速臂284的基部,并连结位移杆285,该位移杆285使上述联动部206在该株距变速臂284的前端部所设的圆弧状长孔284a中左右移动。 
此外,圆弧状长孔284a成为以操作杆280的轴心为中心的圆弧,并成为固定在位移杆285的销285a插入该圆弧状长孔284a中的结构。因此,即使为了进行转换行驶速度和作业速度的副变速操作,握住操作杆280的操作把手280a并进行转动操作,位移杆285也不会左右移动,不会进行株距变速。 
在进行株距变速的场合,若握住操作杆280的操作把手280a并对操作杆280进行左右方向操作,则位移杆285左右移动并进行株距变速。另外,在操作杆280的上方位置且操作把手280a的前方位置,为了明确株距变速操作位置,在栽种传动箱26的侧壁上固定设有株距变速操作位置显示标记286,该株距变速操作位置显示标记286配置在从机体后方的操纵手柄16侧能看见的位置上,而且,由于在将副变速操作到作业速度(低速)时,变速操作杆280的操作把手280a成为朝上的垂直状,因此作业者在与株距变速操作位置显示标记286相对应的操作把手280a的位置能够容易地识别株距变速操作位置,操作性能优良。 
其次,对图1所示的烟苗移植机10的栽种装置19的详细的结构及动作进行说明。图21及图22分别表示从栽种装置19的左前方观察到的立体图以及从右后方观察到的立体图。另外,图23表示栽种装置19的侧视图。 
如图21~图23所示,栽种装置19包括:从形成于上部的开口接受秧苗并能够向左右开闭的、前端尖的杯状栽种器具28;以及驱动该栽种器具28升降的、设置在栽种装置驱动箱27上的升降联杆机构29。 
此外,栽种器具28是以前端尖的杯状下部为关闭的状态在内部保持秧苗,在栽种轨迹17的最下端向左右打开将秧苗栽种在垄内的普通结构。为了使从供给旋转台32落下的秧苗可靠地进入栽种器具28内,在栽种器具28上部安装有苗导向件108。 
本实施方式的升降联杆机构29在栽种装置驱动箱27的左侧具备前摆动臂80和左后摆动臂81,该前摆动臂80的上端转动自如地被摆动凸轮驱动轴88 枢轴支撑,下端通过下前轴91转动自如地与连结支撑板94连结,该左后摆动臂81的上端固定在以栽种装置驱动箱27为基准而转动自如的成为转动支点轴的上后轴90上,下端通过下后轴93转动自如地与连结支撑板94连结,并设置成与前摆动臂80在前后平行。另外,上后轴90的另一端向栽种装置驱动箱27的右侧突出,在栽种装置驱动箱27的右侧固定右后摆动臂99的上端。 
栽种装置驱动箱27传递从栽种传动箱26输出的动力,驱动向左侧突出设置的摆动凸轮驱动轴88、以及贯通栽种装置驱动箱27并向左右两侧突出设置的曲柄臂驱动轴89。 
另外,具备平行的上臂82及左下臂83,该上臂82及左下臂83的前端分别转动自如地枢轴支撑在连结支撑板94的上轴92和下后轴93上,后端分别转动自如地连结在栽种器具28的转动上轴95和转动下轴96上。在栽种装置驱动箱27的右侧具备右下臂97,该右下臂97的前端转动自如地枢轴支撑在右后摆动臂99的下端部分,后端转动自如地连结在栽种器具28的右侧。此外,上臂82、左下臂83及右下臂97成为与栽种器具28的左右侧面连结的上下摆动用臂。 
右下臂97与左下臂83平行地配置,通过两端分别转动自如地枢轴支撑在左下臂83及右下臂97上的左右连结棒98而与左下臂83连结。 
具备曲柄臂85和连结臂86,该曲柄臂85的基部固定在从栽种装置驱动箱27向右侧突出设置的曲柄臂驱动轴89上而进行旋转,该连结臂86的一端转动自如地枢轴支撑在曲柄臂85的前端所设的转动连结轴106上、另一端与左右连结棒98的中途部分连结。左右连结棒98以连结臂86为基准转动自如地连结。 
另外,具备摆动驱动凸轮84,该摆动驱动凸轮84固定在从栽种装置驱动箱27向左侧突出设置的摆动凸轮驱动轴88上并进行旋转,以与摆动驱动凸轮84的周缘部接触的结构,在左后摆动臂81的靠上后轴90的中途部分设有转动自的转动辊87。 
另外,具备拉伸弹簧167,该拉伸弹簧167设置在栽种传动箱26上所设的支撑销与左后摆动臂81的下端部之间,将前摆动臂80及左后摆动臂81向机体前方加力,使转动辊87与摆动驱动凸轮84接触(参照图24(a))。 
另外,成为用于栽种器具28的开闭动作的副臂104转动自如地枢轴支撑在连结有上臂82的一端的转动上轴95上。 
另外,开闭臂101转动自如地枢轴支撑在连结有上臂82的另一端的上轴92上,开闭臂101和副臂104由连结杆103连结。在副臂104上竖立设置有销105,该销105有间隙地嵌合在与栽种器具28的支架部分连结的开闭杆231上所设的孔中。 
另外,与摆动驱动凸轮84一起设有固定在摆动凸轮驱动轴88并旋转的开闭驱动凸轮100,为了与开闭驱动凸轮100的周缘部接触,在开闭臂101上设有开闭用辊102。通过开闭驱动凸轮100随着摆动凸轮驱动轴88的旋转而旋转,并借助于开闭用辊102,使开闭臂101在预定的时间发挥作用。 
通过该结构,本实施方式的栽种装置19在栽种动作过程中使烟苗移植机10停止时,前端如描绘轨迹17那样动作。 
其次,对本实施方式的栽种装置19的动作进行说明。 
图24(a)~图24(d)表示栽种动作中的各位置的栽种装置19的侧视图。图24(a)表示上止点的侧视图,图24(c)表示下止点的侧视图。图24(b)表示从上止点朝向下止点下降时的侧视图,图24(d)表示从下止点朝向上止点上升时的侧视图。 
通过摆动凸轮驱动轴88旋转,固定在摆动凸轮驱动轴88上的摆动驱动凸轮84与摆动凸轮驱动轴88一起转动,左后摆动臂81及前摆动臂80通过与摆动驱动凸轮84抵接的转动辊87而向前后摆动。此时,通过上后轴90与左后摆动臂81连结的右后摆动臂99也与左后摆动臂81一起向前后摆动。 
另一方面,通过曲柄臂驱动轴89旋转,固定在曲柄臂驱动轴89上的曲柄臂85与曲柄臂驱动轴89一起转动,左下臂83及右下臂97通过连结臂86及左右连结棒98而上下摆动,上臂82也与左下臂83一起上下摆动。 
因此,前摆动臂80、左后摆动臂81及右后摆动臂99与上臂82、左下臂83及右下臂97都是平行联杆机构,因此栽种器具28维持朝向垂直方向的姿势,其下端以描绘栽种轨迹17的方式动作,能够将接入到栽种器具28内的秧苗以适当的姿势栽种在垄U内。 
此外,如图2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栽种装置19,关于栽种器具28,将连 结左下臂83的转动下轴96的位置配置在比连结上臂82的转动上轴95靠前方。 
通过将转动下轴96配置在比转动上轴95靠前方,从而能够抑制栽种器具28下降时上臂82与左下臂83的间隔变窄。 
根据该结构,在栽种器具28位于下止点附近时,能够维持上臂82与左下臂83的间隔较宽,因此在栽种状态下不会晃动,可进行稳定的栽种。 
以如下方式设定摆动驱动凸轮84的形状以及摆动驱动凸轮84固定在摆动凸轮驱动轴88上的方向,该方式为:在向栽种器具28供给苗的位置、即栽种器具28位于动作的轨迹17的上止点附近时的摆动驱动凸轮84与转动辊87接触的位置的摆动驱动凸轮84的直径的变化变小,另外,在栽种苗的位置、即栽种器具28位于下止点附近时的摆动驱动凸轮84与转动辊87接触的位置的摆动驱动凸轮84的直径的变化变大。 
通过将摆动驱动凸轮84的形状及以及固定在摆动凸轮驱动轴88上的方向这样构成,能够使栽种器具28的前端的移动速度成为,相比于栽种苗时,在供给苗时非常慢。 
另外,在上止点及下止点,曲柄臂85和连结臂86在垂直方向上处于以直线状重叠的位置,而且,成为与前摆动臂80、左后摆动臂81及右后摆动臂99平行的结构。因此,以如下方式设定曲柄臂85的方向:在向栽种器具28供给苗时、即栽种器具28位于上止点附近时,和栽种苗的位置、即栽种器具28位于下止点附近时的曲柄臂85的旋转引起的连结臂86在上下方向的位置的变化小。根据该结构,构成为在栽种动作时,通过栽种器具28的前端以描绘环状的轨迹17的结构动作,在上止点附近(供给苗的位置)的栽种器具28的移动速度比在下止点(栽种苗的位置)的移动速度慢。因此,能够更加可靠地将移植对象物供给到栽种器具28。 
另外,在栽种器具28的前端位于栽种移植对象物的位置时,曲柄臂85及连结臂86以直线状重叠,因此曲柄臂85进行的上下运动和连结臂86的倾斜形成的上下运动一致,能够加快栽种器具28的动作。另外,在栽种器具28的前端位于栽种移植对象物的位置时,曲柄臂85与前摆动臂80、左后摆动臂81及右后摆动臂99相互平行,因此前摆动臂80、左后摆动臂81及右后摆动臂99的上下运动变少,能够通过曲柄臂85及连结臂86进行的上下运动,使 栽种器具28更加迅速地移动。 
并且,采用如下结构:由栽种器具28的前端描绘的轨迹17在栽种时的前后的宽度为最大,即在比栽种器具28的上下运动的宽度的中心靠下部,前后的宽度为最大。在比栽种器具28的前端的上下运动的宽度中心位置靠下方的位置,静轨迹17的前后宽度为最大,因此移植机行驶时的动轨迹成为直线状地进行上下的轨迹,能够美观地栽种移植对象物。 
另外,利用一个曲柄臂85使栽种装置19的由上臂82、左下臂83及右下臂97构成的平行状的联杆机构动作。由于用一个轴的曲柄臂85进行驱动,因此能够抑制传动系统的松动导致的栽种不良状况。 
另外,通过摆动驱动凸轮84使上述升降联杆机构29前后移动。由于是使用摆动驱动凸轮84的结构,因此能够自由地设定栽种器具28的前端描绘的轨迹17的前后宽度。 
另外,由于将与摆动驱动凸轮84抵接的转动辊87配置在比左后摆动臂81的长度方向的中央位置靠近上后轴90的位置、即靠近作为前摆动臂80的支点的摆动凸轮驱动轴88的位置上,因此能够缩短与摆动驱动凸轮84的支点的距离,能够缩小摆动驱动凸轮84。由于能够缩小摆动驱动凸轮84,因此能够实现栽种装置19的小型化。 
另外,栽种器具28的前端描绘的成为静轨迹的轨迹17在下止点附近成为圆形状,因此加进了烟苗移植机10的行驶的动轨迹在下止点附近成为直线地进行上下的轨迹,能够美观地栽种秧苗等移植对象物。再有,将栽种器具28的前端描绘的轨迹17调整成在栽种深度的范围为圆形状较为理想。通过使栽种器具28在突入土中的范围为圆形状的静轨迹,从而能够减小栽种孔。 
另外,通过使栽种器具28的前端描绘的轨迹17在比栽种深度靠上方处为前后宽度变小的形状,从而能够加大栽种器具28上升时向前侧的移动量,栽种器具28的前端不会挂到已栽种的秧苗等。 
另外,由于利用拉伸弹簧167对左后摆动臂81给与向斜前上方的抬起力,因此能够防止在栽种器具28向栽种位置下降时,栽种器具28因栽种器具28的自重而急剧降下导致在轨迹17上的栽种器具28的动作速度不当。另外,拉伸弹簧167形成的上述抬起力抵抗栽种器具28的自重辅助栽种器具28从下止 点上升,因此能够使栽种器具28稳定地动作。 
另外,通过使曲柄臂85在从右侧方观察的图22中逆时针转动,曲柄臂85以栽种器具28动作的环状轨迹17为基准向反方向旋转,因此容易使栽种器具28在轨迹17的上止点附近的移动速度变慢。通过使栽种器具28在上止点附近的移动速度变慢,能够更加可靠地将苗向栽种器具28供给。 
在下止点附近,前摆动臂80、左后摆动臂81及右后摆动臂99从前方向后方动作,与之对应地,曲柄臂85的前端的转动连结轴106从后方向前方转动。由于前摆动臂80、左后摆动臂81及右后摆动臂99与曲柄臂85对置地进行动作,因此能够使栽种器具28的上下运动的速度变慢,即使栽种的株距发生变化,栽种器具28前端的动轨迹在加进了机体的行驶的土中的变化也小。 
另外,在下止点附近,由于曲柄臂85和连结臂86在垂直方向或接近于垂直方向的方向上在一条直线上,曲柄臂85进行的上下运动和连结臂86的倾斜形成的上下运动一致,因此能够加快栽种器具28的上升速度。 
再有,在下止点附近,前摆动臂80、左后摆动臂81及右后摆动臂99与曲柄臂85及连结臂86平行,从而前摆动臂80、左后摆动臂81及右后摆动臂99的上下运动变少,通过曲柄臂85及连结臂86进行的上下运动,能够使栽种器具28更加迅速地上升。 
图25是说明栽种装置驱动箱27中的各驱动轴的配置位置的图,表示从机体的左侧观察的图。 
如图25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栽种装置19中,摆动凸轮驱动轴88和曲柄臂驱动轴89配置在大致相同高度的位置上。并且,左右贯通栽种装置驱动箱27的上后轴90配置在比连结摆动凸轮驱动轴88及曲柄臂驱动轴89的中心位置彼此的直线靠下方的位置上。 
从栽种传动箱26向栽种装置驱动箱27传递的驱动力被传递到摆动凸轮驱动轴88。并且,在栽种装置驱动箱27内,通过传动链107,摆动凸轮驱动轴88的驱动力还传递到曲柄臂驱动轴89。 
传动链107在栽种装置驱动箱27内围绕上后轴90的轴周围旋转,但由于上后轴90配置在比连结摆动凸轮驱动轴88及曲柄臂驱动轴89的中心位置彼此的直线靠下方的位置上,因此即使传动链107松弛也不会与上后轴90接触, 能够将驱动力稳定地向曲柄臂驱动轴89传递。另外,根据该配置,能够紧凑地配置摆动凸轮驱动轴88、曲柄臂驱动轴89及上后轴90。 
其次,对用于开闭栽种器具28的开闭机构及其动作进行说明。 
在设置于上臂82的一端(后端)的转动上轴95上,转动自如地设置用于进行栽种器具28的开闭动作的副臂104。另外,在设置于上臂82的另一端(前端)的上轴92上,转动自如地设置开闭臂101,利用连结杆103连结开闭臂101和副臂104。另外,在副臂104上设置销105。 
另外,设置与摆动驱动凸轮84一起固定在摆动凸轮驱动轴88上并旋转的开闭驱动凸轮100,在开闭臂101上转动自如地设置与开闭驱动凸轮100的周缘部接触的开闭用辊102。通过开闭驱动凸轮100伴随着摆动凸轮驱动轴88的旋转而旋转,从而通过开闭用辊102使开闭臂101进行动作。 
关于栽种器具28的开闭动作,副臂104通过连结杆103与开闭臂101同时进行动作,开闭臂101借助于开闭用辊102并通过开闭驱动凸轮100进行动作。因而,能够通过形状简单的开闭驱动凸轮100以高精度设定开闭时间和开闭量。 
图26是说明从机体的后方观察的栽种器具28的前端部移动的轨迹的图。 
栽种器具28所配备的支架291由左支架291L及右支架291R构成,左支架291L一体固定在左侧部件109L上,右支架291R一体固定在右侧部件109R上。是左支架291L绕前后方向的左支点轴225转动,右支架291R绕前后方向的右支点轴226转动的结构,通过设置在栽种器具28的左右方向中央位置上的连动用轴227,连结左支架291L和右支架291R。另外,在与左支架291L一体设置的转动操作臂228上,连结向上下方向延伸的开闭杆231,并将副臂104的销105连结在开闭杆231上。此外,为以下结构:在左支架291L和右支架291R之间设置开闭用弹簧230,通过该开闭用弹簧230的弹簧力,左侧部件109L和右侧部件109R相互向左右方向内侧被按压,栽种器具28的下部关闭。另外,通过开闭用弹簧230的弹簧力,不仅开闭用辊102而且开闭臂101也向开闭驱动凸轮100侧(上侧)被按压。 
若开闭驱动凸轮100随摆动凸轮驱动轴88的旋转而旋转,则开闭用辊102按照开闭驱动凸轮100周缘形状移动,开闭臂101摆动。伴随着开闭臂101 的摆动,连结杆103向前后方向动作,副臂104转动,开闭杆231沿上下方向动作,通过转动操作臂228使左支架291L转动的同时,通过连动用轴227使右支架291R转动,从而使左支架291L和右支架291R相反地向彼此左右对称的位置转动而开闭栽种器具28的下部。具体地说,伴随连结杆103向前侧的动作,使开闭杆231向上侧动作,打开栽种器具28的下部。此外,在栽种器具28上升时,利用开闭驱动凸轮100外周的局部的突起部,将栽种器具28的下部暂时较大地敞开。 
在图24(a)及图24(b)所示的位置,开闭驱动凸轮100不接触开闭用辊102,在上止点以及从上止点下降的位置,维持栽种器具28的下部关闭的状态。 
在图24(c)的下止点的位置,开闭驱动凸轮100开始接触开闭用辊102,在从下止点上升的图24(d)的位置,开闭驱动凸轮100处于继续接触开闭用辊102的状态。 
因此,栽种器具28在下降到下止点之前,维持下部关闭的状态,在下止点的位置,下部开始打开,以下部从下止点打开的状态开始上升。即、在从轨迹17的上止点附近下降的行程中,栽种器具28的下部处于关闭的状态,在下止点,栽种器具28的下部打开,在从下止点上升的行程中,栽种器具28的下部处于打开的状态。 
如上所述,轴支撑在连结有上臂82的转动上轴95上的副臂104不依赖于上臂82及左下臂83的升降位置,而是通过连结杆103与开闭臂101同时动作,该开闭臂101通过开闭用辊102由开闭驱动凸轮100控制动作。因此,能够通过形状简单的开闭驱动凸轮100实现开闭时间和开闭量的高精度的控制。 
此外,也可以采用将开闭驱动凸轮100固定在驱动曲柄臂85的曲柄臂驱动轴89上,与曲柄臂85一体旋转的结构。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将开闭臂101安装在作为上臂82的连结支点轴的上轴92上,因而成为简单的结构。此外,连结杆103不论升降联杆机构29的升降位置如何,都与上臂82及左下臂83平行,因此能够通过开闭驱动凸轮100以高精度设定栽种器具28的打开量。另外,由于采用将开闭臂101及副臂104不论哪个都与上臂82的转动支点轴连结的结构,因此连结杆103 沿着上臂82配置且成为紧凑的结构。另外,由于将开闭驱动凸轮100与摆动驱动凸轮84一起安装在作为前摆动臂80的转动支点轴的摆动凸轮驱动轴88上,因而成为简单的结构。 
另外,也可以做成如下结构:在连结杆103的与副臂104的连结部分设置松紧螺纹扣等调节螺钉,利用该调节螺钉,能够调节开闭臂101与副臂104之间的连结杆103的长度。通过在该位置设置调节螺钉,能够从栽种器具28的后方调节栽种器具28的打开量。 
如图2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栽种装置19中,使栽种器具28侧的开闭用输出臂(副臂104)的转动半径L1比栽种装置驱动箱27侧的开闭用输入臂(开闭臂101)的转动半径L2小。 
通过使副臂104的转动半径L1比开闭臂101的转动半径L2小,从而副臂104以比开闭臂101绕上轴92的转动角度大的转动角度,绕转动上轴95转动。 
因此,能够以比以往小的开闭臂101的转动角度使栽种器具28开闭。 
另外,由于能够减小用于使栽种器具28开闭的开闭臂101的转动位移量,因此能够将用于使开闭用辊102移动的开闭驱动凸轮100的周围形状做成半径的变化量小的形状,能够将开闭驱动凸轮100小型化。 
另外,由于能够缩短副臂104,因此能够使苗导向件108变低,并使供给旋转台32的位置变低。另外,能够加大升降联杆机构29的行程来加大栽种器具28的上下运动的幅度。 
就栽种器具28而言,下部由左侧部件109L及右侧部件109R构成,在栽种器具28下降时,左侧部件109L及右侧部件109R的各前端部分离而打开,以栽种秧苗。 
在图26中,用虚线表示左侧部件109L的前端部的轨迹,用双点划线表示右侧部件109R的前端部的轨迹。 
左侧部件109L及右侧部件109R在栽种器具28的下止点附近打开而栽种秧苗,然后,在打开的状态下上升,在从供给旋转台32被供给秧苗之前关闭,将下一个秧苗供给到栽种器具28内。 
通过使开闭驱动凸轮100的周围形状变化,栽种装置19能够自由地调节栽种器具28的开闭时间以及开闭速度。 
在左侧部件109L及右侧部件109R打开时,在它们的前端部生成向左右方向的速度分量及向上的速度分量。另一方面,通过升降联杆机构29,在整个栽种器具28上产生向下的速度分量直到下止点为止。 
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在栽种器具28打开时,在左侧部件109L及右侧部件109R的各前端部分产生的向上的速度分量、和在栽种器具28的未进行开闭动作的部分例如安装转动上轴95及转动下轴96的部分的向下的速度分量相等的方式,即这些速度分量抵消的的方式,设定开闭驱动凸轮100的形状以及向摆动凸轮驱动轴88的安装角度。 
在栽种器具28打开时,在左侧部件109L及右侧部件109R的各前端部分的上下方向的速度分量为零,因此左侧部件109L及右侧部件109R的各前端部分以农田面为基准水平地移动。 
因此,通过左侧部件109L及右侧部件109R的各前端部分打开,在农田面上形成平坦的坑,能够美观地栽种秧苗。 
图27是表示从机体的后方观察的栽种器具28的右侧部件109R的前端部的轨迹的图表。 
在图27中,用实线表示栽种器具28的打开量为最大时的右侧部件109R的前端部的轨迹,用虚线表示打开量为最小时的右侧部件109R的前端部的轨迹。 
未图示的左侧部件109L的前端部以描绘与右侧部件109R的前端部左右对称的轨迹的结构移动。 
如图27所示,在栽种器具28打开时,右侧部件109R的前端部几乎没有上下方向的位置变化地移动,通过右侧部件109R的前端部及左侧部件109L的前端部,在农田上形成大致平坦的坑。 
此外,在栽种器具28下降,左侧部件109L及右侧部件109R的各前端部分接触到农田面以后,栽种器具28向下方移动而受到来自农田的阻力,有助于左侧部件109L及右侧部件109R向打开方向的移动。考虑到从该农田受到的助力,通过构成为以比左侧部件109L及右侧部件109R的各前端部分的上下方向的速度分量理论上成为零的时刻迟的时刻及速度打开栽种器具28,实际上能够在农田上形成平坦的坑。 
也就是,考虑到从农田受到的助力,通过在栽种器具28的前端部分在突入农田时,将栽种器具28打开时的左侧部件109L及右侧部件109R的各前端部分的向上产生的速度分量设定为比栽种器具28的不进行开闭动作的部分的向下的速度分量小,实际上能够在农田上形成平坦的坑。 
栽种器具28打开的同时,左侧部件109L及右侧部件109R的各前端部分被推入农田,因此容易从栽种器具28内放出秧苗。 
图28是表示栽种动作时的、本实施方式的栽种器具28的上下运动速度、前后运动速度、以及合成上下运动速度和前后运动速度后的绝对速度的图表。 
在图28中,用虚线表示栽种器具28的上下运动速度,用点划线表示前后运动速度,用实线表示合成上下运动速度和前后运动速度后的绝对速度。 
从图28可知,栽种器具28的绝对速度在下止点快,在上止点变得非常慢。也就是,栽种器具28在下止点附近比较快地移动,在上止点缓慢地移动,成为接近于停止的状态。 
也就是,在从供给杯33供给秧苗的上止点附近,栽种器具28的速度变得非常慢,因此能够可靠地从供给杯33供给秧苗。 
此外,在上止点附近,前后方向的前后运动速度为10mm/s以下的时间有0.21秒,能够确认是能从供给杯33可靠地供给秧苗的时间。由此,可以不需要以往的间歇栽种机构。 
图29(a)~图29(c)表示栽种动作时的、本实施方式的栽种器具28的烟苗移植机10停止时的静轨迹、以及烟苗移植机10行驶时的动轨迹。分别用点划线表示静轨迹,用实线表示动轨迹。 
图29(a)~图29(c)所示的动轨迹是改变烟苗移植机10的行驶速度而改变株距的图,分别表示株距为40cm、50cm及60cm时的状态。 
从图29(a)~图29(c)可确认,动轨迹在株距为50cm时,距下止点75mm的轨迹的重叠余量为4.9mm,另外,在株距为40cm及60cm时,为19.1mm及20.2mm,没有问题,可以栽种。 
另外,在上止点,X方向位移达10mm以下的时间为0.21秒,能够确认是能从供给杯33可靠地供给秧苗的停止时间。 
因而,由于能够减小栽种器具28在上止点的移动速度(加大停止时间), 因此仅通过变更向栽种器具28的传动比,便能够以各种株距利用适当的动轨迹进行栽种。 
另外,关于与上述仅一部分结构不同的栽种装置19,基于图30(a)、图30(b)对结构不同的部分进行详细说明。在支架开闭基部426上,上下各两个地设有四个螺栓孔,使支架开闭基部426相对于固定基部427能够上下移动可能。在支架开闭基部426设置左支架291L及右支架291R的转动支点轴。另外,在左支架291L设置于该左支架291L一体动作的转动操作臂228。转动操作臂228在连结部分C进一步与开闭杆231结合,通过该开闭杆231进行上下动作,左侧部件109L、左支架291L及转动操作臂228以左用转动支点轴225为中心进行转动。通过左支架291L进行转动动作,右侧部件109R及右支架291R也通过在栽种器具28的前后连通的连动用轴227而以右用转动支点轴226为中心进行转动。此外,在转动操作臂228上,在上下两个部位设置与开闭杆231的结合部位,能够与支架开闭基部426的上下移动一致地在上下变更连结部分C。 
图30(a)、图30(b)表示栽种器具的连结部分C的动作位置与基准面B的关系。图30(a)表示利用支架开闭基部426上的两个螺栓孔来与固定基部427结合的图,该情况下,左支架291L及右支架291R以及左侧部件109L及右侧部件109R位于最下方,苗的栽种深度最深。另外,转动操作臂228也用上螺栓孔与开闭杆231结合。图30(b)是利用支架开闭基部426下的两个螺栓孔来与固定基部427结合的状态的图,此时,左支架291L及右支架291R以及左侧部件109L及右侧部件109R作为最上方,苗的栽种深度最浅。另外,转动操作臂228也用下螺栓孔与开闭杆231结合。此外,与支架开闭基部426的上下移动无关地,通过该上下移动变更的连结部分C位于比左用转动支点轴225及右用转动支点轴226靠下位。 
对开闭杆231的上下动作的动力的传递状态进行说明。从进行直线运动的结构得到动力来使左支架291L等转动的情况,向以左用转动支点轴225为中心的圆的切线方向加力是最为有效的。若力的作用的方向为从切线方向具有角度的方向,则仅向该切线方向的分力作用于转动动作。另外,直线动作具有一定幅度地极性往复动作的情况,在位于其动作的中央的点,在切线方向加力是 最为有效的。即、在包含左用转动支点轴225及右用转动支点轴226的基准面B上存在转动操作臂228和开闭杆231的连结部分C的情况下能够最有效地将开闭杆231的上下动作产生的力出传递到左侧部件109L及右侧部件109R。 
做成如下结构,即、相比苗的栽种深度变浅的图30(b)图中的状态时的连结部分C的上下动作的中央点C2,苗的栽种深度变深,更需要用于左右侧部件的开闭的力的图30(a)图中的状态时,连结部分C的上下动作的中央点C1接近基准面B。 
通过做成具备左支架291L及右支架291R的两个左用转动支点轴225及右用转动支点轴226的支架开闭基部426相对于与升降联杆机构29的前端结合而升降的固定基部427能够在上下移动的结构,能够容易地变更向农田突入的左侧部件109L及右侧部件109R的突入深度,能够容易地变更苗的栽种深度,因此提高作业能率。 
与支架开闭基部426相对于固定基部427的上下移动一致地,能够在上下变更转动操作臂228与开闭杆231的连结部分C,由此,即使在变更了栽种深度的情况下,也能够容易地进行其他部分的调整,提高作业能率。 
支架开闭基部426位于下端时的连结部分C的上下动作的中央点C1相比支架开闭基部426位于上端时的连结部分C的上下动作的中央点C2,更接近包含左用转动支点轴225及右用转动支点轴226的基准面B,由此,支架开闭基部426位于下端的、即左侧部件109L及右侧部件109R的向农田的突入量变多,在更加需要用于进行其开闭的动力时,连结部分C的上下动作的中央点C1更加接近包含左用转动支点轴225及右用转动支点轴226的基准面B,开闭杆231的上下推进力适当地传递到转动操作臂228。由此,即使向农田的突入量变多时,也能够适当地进行左侧部件109L及右侧部件109R的开闭动作。 
在转动操作臂228上,除了图30中所示的结合部位以外,还可以在外侧设置结合用的螺栓孔。该情况下,由于从左用转动支点轴225至给与推进力的部分的距离变长,因此能够用更小的力进行左侧部件109L及右侧部件109R的开闭动作。 
嘴状的左侧部件109L及右侧部件109R的上部两者合起来成为圆筒形状。 通过做成这种形状,即使加深苗栽种深度,也能够减轻左侧部件109L及右侧部件109R的栽种阻力。另外,栽种器具28上部的苗导向件108的外径比左侧部件109L及右侧部件109R的圆筒的外径小。通过该结构,苗不会被挂住,可适当地向左侧部件109L及右侧部件109R内供给。 
根据以上所述,做成该烟苗移植机10从发动机11通过主传动箱12向行驶推进体传动,并且从该主传动箱12通过栽种传动箱26向栽种装置19传动的结构,并构成为在该主传动箱12的后侧配置该栽种传动箱26,并且在前侧上表面形成凹部223,使覆盖该发动机11及该主传动箱12的上方的机体罩224的后部224a突入该凹部223。 
因此,由于能够使机体罩224的后部224a突入栽种传动箱26的凹部223而位于靠后的位置,因此能够缩短机体的前后长度而紧凑地构成机体,并且能够利用机体罩224有效地覆盖包含栽种传动箱26的前下部在内的机体构造物,能够可靠地遮蔽机体构造物免受降雨等的影响,提高机体的耐久性。 
另外,将栽种装置19由栽种器具28、使该栽种器具28升降的升降联杆机构29构成,将升降联杆机构29配置在栽种传动箱26的左右一方侧,在机体罩224,在栽种传动箱26的上述左右一方侧,形成比栽种传动箱26的凹部223更向后侧延长的延长部224b,将该延长部224b配置在升降联杆机构29的上方。 
因此,利用机体罩224的延长部224b,能够有效地覆盖包含升降联杆机构29在内的机体构造物,能够恰当地遮蔽包含升降联杆机构29在内的机体构造物免受降雨等的影响,提高机体的耐久性。另外,能够防止作业者接触进行动作的升降联杆机构29,提高安全性。 
另外,在栽种传动箱26内设置:左右方向的第一轴195;从该第一轴195传动的左右方向的第二轴200;从该第二轴200传动的左右方向的第三轴203;以及从该第三轴203传动的左右方向的第四轴88,将第二轴200配置在比第一轴195靠后侧且靠上侧,在第二轴200的后方配置第三轴203,在第三轴203的上方配置第四轴88,在第二轴200与第四轴88之间,在第三轴203的斜前上侧形成凹部223。 
因此,为了适合于向栽种装置19的传动而能够将第四轴88配置在高的位 置,并且使栽种传动箱26的前下部位于机体罩224的正下方,能够使栽种传动箱26的凹部223与机体罩224的位置一致地合理地形成,能够利用机体罩224有效地覆盖包含栽种传动箱26的前下部在内的机体构造物。 
另外,做成从第一轴195通过第一环形体198向第二轴200传动,从第二轴200通过相互啮合的驱动侧齿轮201及从动侧齿轮202向第三轴203传动,从第三轴203通过第二环形体210向第四轴88传动的结构,使齿数不同地设置多个驱动侧齿轮201,将从多个驱动侧齿轮201中选择进行传动的驱动侧齿轮201的选择机构配置在比第三轴203靠后侧,在第四轴88上设置接通或切断向栽种装置19的传动的栽种离合器212,将操作栽种离合器212的栽种离合器操作机构216配置在比第四轴88靠后侧。 
因此,由于将选择机构205配置在比第三轴203靠后侧,将栽种离合器操作机构216配置在比第四轴88靠后侧,因此选择机构205及栽种离合器操作机构216分离地配置在比机体罩224靠后侧,能够以机体罩224不会成为障碍地配置选择机构205及栽种离合器操作机构216,选择机构205及栽种离合器操作机构216的维修也变得容易。 
另外,设置向栽种装置19一个一个地供给移植对象物的苗供给部31,并做成如下结构:相比第四轴88的栽种离合器212及第二环形体210,从左右一方侧向栽种装置19传动,相比第四轴88的栽种离合器212及第二环形体210,从左右另一方侧向苗供给部31传动。 
因此,将向栽种装置19和苗供给部31的传动机构在第四轴88上分开配置在栽种离合器212及第二环形体210的左右,能够合理且紧凑地配置传动机构,能够实现传动机构的简化及机体的小型化。 
其次,对本实施方式的烟苗移植机10中的、以农田面为基准将机体的高度控制为一定高度的机构的结构及动作进行说明。 
图31表示控制烟苗移植机10的机体的高度的联动机构部分的侧视图。烟苗移植机10具备分别独立地检测垄U上表面的高度的左侧接地位置检测体36及右侧接地位置检测体37,图31省略了左侧接地位置检测体36的图示,表示从烟苗移植机10的左侧方观察右侧接地位置检测体37的侧视图。 
另外,图32表示悬臂连结支柱51的侧视图,图33表示悬臂连结支柱51 的俯视图。图34表示悬臂50的主视图,图35表示悬臂50的俯视图。图36表示液压杆55的侧视图,图37表示液压杆55的俯视图。图38表示右侧接地位置检测体37的侧视图,图39表示左侧接地位置检测体36的侧视图。另外,图40表示说明机体高度控制的联动机构的各部的连接关系所使用的俯视图。 
如图33所示,悬臂连结支柱51在折弯加工成直角的圆柱状的连结支柱圆轴部61的中途,以连结支柱圆轴部61的轴向为基准如同成为垂直的面那样,使连结支柱圆轴部61贯通板状的连结支柱板部60的一端部分并通过焊接来固定。并且,连结支柱圆轴部61折弯的一侧的轴部与连结支柱板部60如图32所示,构成为在侧面观察时为V字形状。另外,在连结支柱板部60的另一方端部竖立设有筒状的液压杆连结部62。 
连结支柱圆轴部61的固定有连结支柱板部60的一侧的轴部分,以其轴向成为机体的左右方向的方式,转动自如地轴支撑在图31所示的右侧接地体支撑杆59的前端部分,另外,该轴部分成为右侧接地位置检测体37的转动轴。 
如图34及图35所示,悬臂50由长圆柱状的悬臂杆部63和短圆筒状的悬臂轴套部64构成。在悬臂杆部63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分,通过以悬臂轴套部64的圆筒形状的高度方向以悬臂杆部63的长度方向为基准而成为直角的结构,焊接固定悬臂杆部63的外周面。 
如图38及图40所示,在右侧接地位置检测体37上,在与农田面相接的弯曲的右侧接地板70的、与接触农田面的面相反侧的面的前方右侧,竖立设置有右侧悬臂连结板71及右侧转动轴支撑板72。 
在右侧悬臂连结板71及右侧转动轴支撑板72上形成有右侧转动轴孔174,悬臂连结支柱51的连结支柱圆轴部61穿过这两个右侧转动轴孔174,从而右侧接地板70以连结支柱圆轴部61为中心上下转动。 
另外,在右侧悬臂连结板71的上部形成有供悬臂50的悬臂杆部63的一端部分配合的右侧长槽孔173。 
如图39及图40所示,在左侧接地位置检测体36上,在与农田面接触的弯曲的左侧接地板65的、与农田面接触的面相反侧的面的前方右侧,竖立设置有左侧悬臂连结板66及左侧转动轴支撑板67。 
在左侧悬臂连结板66及左侧转动轴支撑板67上形成有左侧转动轴孔 169。固定在左侧接地体支撑杆54的前端部分上的、向机体的左右方向延伸的接地体转动轴52穿过这两个左侧转动轴孔169,从而左侧接地板65以第二接地体转动轴52为中心上下转动。 
另外,在左侧悬臂连结板66的上部上形成有供悬臂50的悬臂杆部63的另一端部分配合的左侧长槽孔168。 
如图36及图37所示,在液压杆55的一端,在与液压杆55的长度方向成直角的方向上设有连结支柱连接轴75,在另一端,形成有与转动支柱56连结的转动支柱连结孔76。 
如图40所示,通过连结支柱连接轴75被插入液压杆连结部62的筒状部内,从而液压杆55能够转动地与悬臂连结支柱51连结。 
此外,在图40中,省略了悬臂50以及与悬臂50配合的连结支柱圆轴部61的轴部分的记载。 
在连结支柱圆轴部61的折弯的轴部分、即侧面观察与连结支柱板部60成V字形状的轴部分,插入悬臂50的悬臂轴套部64,悬臂50可以在连结支柱圆轴部61的轴向滑动。另外,悬臂50的悬臂杆部63的两端部与左侧接地位置检测体36的左侧长槽孔168及右侧接地位置检测体37的右侧长槽孔173配合,各自的端部可以在这些长槽孔168、173内移动。 
向机体的左右方向延伸的接地体转动轴52固定在左侧接地体支撑杆54上,另外,成为连结支柱圆轴部61的转动轴的轴部分在与接地体转动轴52同轴的位置上转动自如地轴支撑在右侧接地体支撑杆59上,左侧接地位置检测体36、右侧接地位置检测体37以及悬臂连结支柱51以左右方向的同轴为中心进行转动。 
此外,左侧接地位置检测体36及右侧接地位置检测体37相当于本实用新型的左右的接地体的一例。另外,接地体转动轴52及连结支柱圆轴部61分别相当于本实用新型的接地体转动轴的一例。另外,悬臂连结支柱51相当于本实用新型的连动臂的一例。 
转动支柱56安装成以设置在主框架22上的转动支柱轴58为中心自由转动。就液压杆55而言,设置在一端的连结支柱连接轴75与悬臂连结支柱51的液压杆连结部62连结,通过形成于另一端的转动支柱连结孔76与转动支柱 56的一端连结。 
并且,转动支柱56的另一端与连结杆57连结,连结杆57的另一端与液压转换阀部24连结。 
与连结杆57的上下运动对应地,液压升降缸23借助于液压转换阀部24上所配备的升降控制用转换阀进行动作,左右后轮14升降。 
此外,液压杆55、转动支柱56及连结杆57相当于本实用新型的中间连结部的一例。 
其次,对将这样构成的机体的高度控制为一定高度的机构的动作进行说明。 
在进行秧苗的栽种作业时,若垄U上表面接近机体,则左侧接地板65及右侧接地板70沿着垄U上表面被抬起,若垄U上表面远离机体,则左侧接地板65及右侧接地板70沿着垄U上表面下降。 
这里,关于垄U上表面接近机体,左侧接地板65及右侧接地板70被抬起的状态进行说明。 
在图31中,若左侧接地板65及右侧接地板70被抬起,则左侧接地位置检测体36及右侧接地位置检测体37以在左右方向上同轴的接地体转动轴52及连结支柱圆轴部61为中心向逆时针方向转动。 
若左侧接地位置检测体36及右侧接地位置检测体37向逆时针方向转动,则对两端与左侧长槽孔168及右侧长槽孔173配合的悬臂杆部63施加向机体前方的力,通过对悬臂50施加向机体前方的力,从而对贯通悬臂轴套部64的连结支柱圆轴部61施加向机体前方的力,悬臂连结支柱51以配置在左右方向上的连结支柱圆轴部61为中心向逆时针方向转动。 
若悬臂连结支柱51向逆时针方向转动,则施加将液压杆55向机体前方移动的力,与液压杆55的另一端连结的转动支柱56以转动支柱轴58为中心向顺时针方向转动。若转动支柱56向顺时针方向转动,则与转动支柱56的另一端连结的连结杆57向上方移动。 
若连结杆57向上方移动,则与连结杆57的另一端连结的液压转换阀部24通过升降控制用转换阀使液压升降缸23动作,从而左右后轮14下降。 
通过左右后轮14下降,机体以垄U上表面为基准上升,能够将机体与垄 U上表面的距离保持为一定距离。 
在进行秧苗的栽种作业时,在垄U上表面远离机体的情况下,左侧接地板65及右侧接地板70沿着垄U上表面下降,在图31中,左侧接地位置检测体36及右侧接地位置检测体37向顺时针方向转动,与垄U上表面接近机体的上述情况相反地进行动作。也就是,此时,连结杆57向下方移动,液压转换阀部24通过升降控制用转换阀使液压升降缸23动作,使左右后轮14上升。即、此时,机体以垄U上表面为基准下降,机体与垄U上表面的距离被保持为一定距离。 
通过这样进行控制,在垄U上表面接近机体或远离机体时,机体与垄U上表面的距离都保持为一定距离,因此秧苗的栽种不会过深或过浅。 
此外,左侧接地体支撑杆54及右侧接地体支撑杆59安装在固定于机体上且配置在左右方向上的框架支撑轴73上,与栽种深度杆53成为一体并能够以框架支撑轴73为中心而转动。通过使栽种深度杆53向前后转动,左侧接地体支撑杆54及右侧接地体支撑杆59也成为一体并转动,从而能够变更左侧接地体支撑杆54及右侧接地体支撑杆59的前端部的上下位置。并且,根据左侧接地体支撑杆54及右侧接地体支撑杆59的转动位置,固定在左侧接地体支撑杆54及右侧接地体支撑杆59的前端部上的接地体转动轴52及轴支撑的连结支柱圆轴部61的上下位置发生变化。 
此外,栽种深度杆53相当于本实用新型的栽种深度调节臂的一例。另外,框架支撑轴73相当于本实用新型的、兼作上动限位器的、成为深度调节臂的转动中心的轴的一例。 
因此,通过在前后调节栽种深度杆53的转动位置,能够变更左侧接地位置检测体36及右侧接地位置检测体37的转动中心轴的上下位置,因此能够根据栽种对象物的栽种深度,调节机体与垄U上表面之间的一定的距离。 
另外,如图31及图38所示,在右侧悬臂连结板71的后方上部,纵向并排形成有三个负载规定孔74,后端被固定在框架支撑轴73上的右侧拉伸弹簧69的前端挂在任意的负载规定孔74中。 
利用右侧拉伸弹簧69,在图31中对右侧接地位置检测体37施加顺时针转动的作用力。通过变更卡定右侧拉伸弹簧69的前端的负载规定孔74的位置, 从而使施加在右侧接地位置检测体37上的作用力发生变化。也就是,根据卡定右侧拉伸弹簧69的前端的负载规定孔74的位置,能够调节右侧接地位置检测体37对农田的接地负载。并且,随着右侧接地位置检测体37的接地负载的调节,升降控制的控制灵敏度发生变化。 
对于左侧接地位置检测体36也同样,在左侧悬臂连结板66的后方上部,纵向并排形成有三个负载规定孔74,后端固定在框架支撑轴73上的左侧拉伸弹簧68的前端卡定在任意的负载规定孔74中,成为能够调节左侧接地位置检测体36对农田的接地负载的结构。 
接着,说明因农田粗糙而存在土块等原因,仅左侧接地位置检测体36及右侧接地位置检测体37的一方检测从机体至垄U上表面的距离的变化时的动作。 
在这里,作为其一个例子,说明垄U上表面相对于左侧接地板65侧的机体的位置不发生变化,且在右侧接地板70侧的垄U上存在土块时的情况。 
若在右侧接地板70所接触的垄U的右侧存在土块,则右侧接地板70沿着该土块被抬起,在图31中,仅右侧接地位置检测体37以配置在左右方向上的连结支柱圆轴部61为中心向逆时针方向转动。 
若右侧接地位置检测体37向逆时针方向转动,则对与右侧接地位置检测体37的右侧长槽孔173配合的悬臂杆部63的一端部分施加向机体前方的力,对悬臂50施加向机体前方的力。此时,由于左侧接地位置检测体36不转动,因此不对与左侧接地位置检测体36的左侧长槽孔168配合的悬臂杆部63的另一端侧施加使其向前方移动的力。由于悬臂50的悬臂轴套部64固定在悬臂杆部63的两端的中央位置上,因此悬臂轴套部64移动悬臂杆部63的右侧一端部分的移动距离的一半距离。 
因此,在贯通悬臂轴套部64的连结支柱圆轴部61上,施加与悬臂杆部63的右侧一端部分的移动距离的一半距离对应的向机体前方的力。并且,根据该向机体前方的力,悬臂连结支柱51以配置在左右方向上的连结支柱圆轴部61为中心向逆时针方向转动。 
若悬臂连结支柱51向逆时针方向转动,则对液压杆55施加向机体前方移动的力,与液压杆55的另一端连结的转动支柱56以转动支柱轴58为中心向 顺时针方向转动。若转动支柱56向顺时针方向转动,则与转动支柱56的另一端连结的连结杆57向上方移动。此时的连结杆57向上方的移动量为与悬臂杆部63的右侧一端部分的移动距离的一半距离对应的移动量。 
根据连结杆57向上方的移动量,与连结杆57的另一端连结的液压转换阀部24通过升降控制用转换阀使液压升降缸23动作,通过使左右后轮14下降,机体以垄U上表面为基准上升。 
此时,机体相对于垄U上表面上升的移动量为,由左侧接地位置检测体36检测出的接近于上下方向的垄U的变换量的一半。 
这样,在将本实施方式的机体的高度控制为一定高度的联动机构中,对应将由左侧接地位置检测体36及右侧接地位置检测体37各自所检测的上下运动的变化量平均化后的变化量部分,控制机体升降。由于将左右配置的两个左侧接地位置检测体36及右侧接地位置检测体37进行的检测平均化来检测农田面检测,因此即使在垄U上存在土块,机体也不会较大地上下变动,而是进行稳定的升降控制,可实现升降控制的适当化。 
另外,如图31所示,将本实施方式的机体高度控制为一定高度的联动机构采用以下结构:将左侧接地位置检测体36及右侧接地位置检测体37通过比它们的转动轴52、61靠上方位置的左侧长槽孔168及右侧长槽孔173连结悬臂50,悬臂50的位置对应左侧接地位置检测体36及右侧接地位置检测体37的上下运动的位置进行变化。并且,两端由与左侧接地位置检测体36及右侧接地位置检测体37连结的位于悬臂杆部63的中央位置的悬臂轴套部64连结在悬臂连结支柱51的连结支柱圆轴部61上,在比转动轴52、61靠上方的位置,悬臂连结支柱51连结在液压杆55上,因此作为联动机构整体成为小型的结构。 
另外,如图31所示,在侧面观察时,与左侧接地位置检测体36及右侧接地位置检测体37连结的悬臂连结支柱51的位置配置在与液压杆55连结的V字形状的一端即液压杆连结部62、和与悬臂轴套部64连结的连结支柱圆轴部61的轴部分之间。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摆锤式的左右倾斜传感器42,利用该左右倾斜传感器42的检测使左右倾斜用液压缸25动作而将行驶机体维持为左右水 平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做成例如不具备左右倾斜传感器42,而是具备作业者本身用手动控制左右倾斜用液压缸25的手动式的转动调节杆的结构。 
其次,对图1所示的烟苗移植机10的按压器具上下运动机构的详细的结构及动作进行说明。 
烟苗移植机10具备为了不使铺设在农田中的地膜(マルチフイルム)浮起而按压的按压器具110。 
图41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按压器具上下运动机构部分的侧视图。另外,图42表示按压器具110的俯视图,图43表示说明按压器具110与左右的接地位置检测体36、37的位置关系的俯视图。图41、图42及图43仅表示与按压器具上下运动机构相关的部分,省略其以外的部分的图示。在图41中,为了容易理解地说明从机体的侧面侧观察的位置关系,用虚线表示栽种深度杆53的部分。 
本实施方式的按压器具110与栽种器具28的上下运动同步地进行上下运动。按压器具110在利用栽种器具28将秧苗栽种到农田中时下降,在栽种秧苗时,向垄侧按压地膜。 
按压器具110具备两个棒状的按压部件119和共同固定这些按压部件119的前端的按压器具支撑臂111。按压器具支撑臂111由升降杆连结部118连结在升降杆112的下端部。 
此外,按压器具支撑臂111相当于本实用新型的上下转动臂的一例。 
后端固定有两个按压部件119的按压器具支撑臂111配置在俯视时左侧接地位置检测体36与右侧接地位置检测体37之间,按压部件119为了可上下移动,前端转动自如地安装在机体框架上。并且,固定支撑在棒状的按压器具支撑臂111的后端的两个按压部件119配置在左侧接地位置检测体36及右侧接地位置检测体37的后方。 
另外,如图43所示,两个按压部件119配置在俯视时栽种器具28的左右,它们的后端朝向栽种器具28侧、即内侧。 
另外,如图41所示,两个按压部件119的后端以R形状朝向上方。 
通过该结构,在按压部件119按压铺设在农田中的地膜时,能够防止按压 部件119的前端扎入地膜,能够防止弄破地膜。 
另外,通过用树脂对按压部件119进行涂层,能够进一步防止弄破地膜。 
按压器具支撑臂111通过设置在按压器具支撑臂111的中途部分的升降杆连结部118,转动自如地连结朝向上方设置的升降杆112的基部。 
就升降杆112而言,按压器具升降销120竖立设置在其上方,按压器具升降销120与升降臂113的前端部的上面部分配合。升降臂113的另一端转动自如地枢轴连接在向栽种装置驱动箱27的侧面突出的按压器具升降臂支撑轴114上。 
另外,具备固定在从栽种装置驱动箱27向左侧突出的曲柄臂驱动轴89上而旋转的驱动凸轮115。转动自如地设置在升降臂113的臂的中途部分的按压器具转动辊116以与驱动凸轮115的周缘部接触的结构配置,通过按压器具升降销120与升降臂113配合的升降杆112与按压器具转动辊116接触驱动凸轮115的位置对应地向上方抬起。 
如图21所示,驱动凸轮115配置在左下臂83与右下臂97之间。通过将驱动凸轮115配置在左下臂83与右下臂97之间,能够使按压器具上下运动机构的结构变得小型。 
在栽种装置驱动箱27固定有限位器117,该限位器117设有使升降杆112通过圆孔。 
另外,在升降杆112的上部安装由规定按压部件119的最下位置的下动限位销121。通过下动限位销121与限位器117的上表面接触,限制升降杆112不会比该位置更靠下,此时的按压部件119的位置成为上下运动的按压部件119的最下位置。由此,能够防止按压部件119过于下降而将铺设在农田中的地膜弄破。 
通过变更升降杆112的、安装下动限位销121的位置,能够调节按压部件119的上下运动的下限位置。 
另外,通过在限位器117的上表面设置能够变更安装位置的下动限位销121,在调节按压部件119的下限位置时,消除强制过度的作业姿势,能够容易在升降杆112的上端侧的高度位置进行操作。 
此外,将升降杆112及下动限位销121和在一起的结构相当于下限位置调 节部件的一例。 
另外,通过栽种深度杆53变更作为左侧接地位置检测体36及右侧接地位置检测体37的转动中心轴的连结支柱圆轴部61的上下位置,如图41及图43所示,将按压器具支撑臂111配置在作为该栽种深度杆53的转动支点的架支撑轴73的下侧。 
当按压部件119碰到垄上的硬的土块等时,按压部件119向上方抬起。此时,按压器具支撑臂111被抬起,但通过按压器具支撑臂111与框架支撑轴73接触,按压器具110向上方的移动被限制在该位置。因此,按压器具支撑臂111与框架支撑轴73接触的位置成为按压部件119能够移动的上限的位置,限制按压部件119的向上方的移动。即、框架支撑轴73兼有限制按压部件119向上方的移动的限位器的功能。 
通过限制按压部件119向上方的移动,能够防止按压器具110极端地向上方移动,能够稳定地按压铺设在农田中的地膜。 
接着,对上述那样构成的按压器具上下运动机构的动作进行说明。 
随着曲柄臂驱动轴89的旋转,驱动凸轮115旋转,根据驱动凸轮115的周缘部的形状的变化,升降臂113以按压器具升降臂支撑轴114为中心进行转动。 
伴随升降臂113的转动,与升降臂113的前端配合的升降杆112进行上下运动。并且,根据升降杆112的上下运动,按压部件119通过按压器具支撑臂111而进行上下运动。 
驱动凸轮115与曲柄臂驱动轴89一起旋转,该曲柄臂驱动轴89对控制使栽种器具28升降的升降联杆机构29的上下运动的曲柄臂85进行驱动,因此按压器具110与栽种器具28的升降动作同步地进行上下运动。 
按压器具110相对于栽种器具28的升降动作的上下运动时刻能够根据驱动凸轮115的周围形状自由设定。 
做成在栽种器具28位于上升位置时,即从供给杯33向栽种器具28供给秧苗时,按压器具110也向上方抬起的结构,在栽种器具28下降而位于栽种位置时,使按压器具110处于下降到按压铺设在农田面的地膜的位置。 
这样,由于做成通过使栽种器具28上下运动的作为驱动轴的曲柄臂驱动 轴89来使按压器具上下运动机构动作的结构,因此栽种器具28和按压器具110由相同的驱动轴驱动,不会使两者产生误差,能够在栽种秧苗的适当的时刻向垄侧按压地膜。 
此外,如图42及图43所示,也可以做成能够调节两个按压部件119向按压器具支撑臂111的安装角度,能够与栽种器具28的打开量对应地变更两个按压部件119所成的角度的结构。 
基于图44及图45对仅一部分结构与上述结构不同的按压器具110进行说明。按压器具110设有按压栽种器具28向农田的栽种位置的侧方的按压部件119。按压部件119安装在按压器具支撑臂111上,能够在左右方向上变更保持位置。另外,按压器具支撑臂111的另一端转动自如地安装在主框架22上。 
按压部件119是铁制的管状部件,在前后方向上较长地延伸,从与按压器具支撑臂111的固定点开,在全长的80%左右的部位朝向中央折弯30度左右,用比折弯的部分靠前的部分按压薄膜。比折弯的部分靠前的部分以随着朝向后方而接近具有栽种器具28的中央的方式配置按压部件119。 
另外,以使向薄膜的压力平均化的方式将按压片428安装在按压部件119。按压片428是尼龙制的片材,将左右二个薄膜安装在各个按压部件119上。作为安装后的形状,切割薄膜的后方中央部分,在该部分突入嘴状的左侧部件109L及右侧部件109R,而且左侧部件109L及右侧部件109R的外形部为与该薄膜接触那样的大小。此时切口部分与左侧部件109L及右侧部件109R的形状一致,成为R形状。 
除此以外,设置使按压部件119上下动作的上下动作机构。并且该上下动作机构为如下结构,即、若升降联杆机构29使栽种器具28上升,则使按压部件119移动到下降的位置。 
通过具备按压栽种器具28向农田的栽种位置的侧方的按压部件119,能够防止地膜因栽种器具28的上升动作而抬起。 
按压部件119的成为按压部的棒形状部以俯视时随着朝向后方而接近栽种器具28侧的方式配置,由此,能够防止地膜挂在按压部件119上而破裂。 
按压部件119通过具备与农田相接的按压片428,更加容易防止地膜破裂。另外,能够使附着在支架外部的土落下。除此以外,通过切割按压片428的后 方中央部分,按压片428不会与农田的苗干涉并推到,能够实现苗的稳定栽培。 
设置连结按压器具支撑臂111的牵引连结支点203a。升降联杆机构29使栽种器具28从升降动作的下止点开始上升,在该栽种器具28从农田的土中拔出的时刻,按压部件119的上下动作机构使该按压部件119向下降位置移动,以使按压部件119按压农田的地膜,由此更加容易防止地膜破裂。 
图46是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烟苗移植机10的一个变形例的转动调节杆所使用的概略俯视图。另外,图47表示转动调节杆部分的概略俯视图,图48表示左右倾斜用转换阀部分的概略俯视图。 
在图46所示的烟苗移植机10中,将转动调节杆47设置在握住操纵手柄16时能够用左手容易地操作的操纵手柄16的部分。 
转动调节杆47和左右倾斜用转换阀46通过倾斜用调节电缆48连接。此外,在图46中省略了倾斜用调节电缆48的图示。 
转动调节杆47由用手操作使用的操作杆部127、和以从操作杆部127的中途向直角方向延伸的结构形成的调节臂部128构成。与操作杆部127的调节臂部128连结的部分转动自如轴支撑在设置于操纵手柄16上的转动杆支轴126。 
操作杆部127中与用手操作的一侧相反侧的端部与一端固定在操纵手柄16上的中立回程弹簧125连接,成为通过中立回程弹簧125而被拉伸的结构。用手对操作杆部127进行操作之后,若将手离开操作杆部127,则转动调节杆47通过中立回程弹簧125的作用力返回不进行倾斜操作的中立位置。 
在调节臂部128的前端连结倾斜用调节电缆48的一端。 
通过以转动杆支轴126为中心用手转动操作杆部127,从而调节臂部128的前端也转动,与之对应地,倾斜用调节电缆48在长度方向上移动。并且,该倾斜用调节电缆48的长度方向的移动量被传递到倾斜用调节电缆48的另一端侧。 
此外,转动调节杆47为中立状态时,与调节臂部128连结的倾斜用调节电缆48的一端部分的方向配置成与操作杆部127的长度方向的方向平行。通过该配置,能够防止倾斜用调节电缆48的污损。另外,由于调节臂部128以操作杆部127为基准配置成直角,因此,通过该配置,能够紧凑地收纳转动调 节杆47。 
如图48所示,倾斜用调节电缆48的另一端与斜阀连结杆130的另一端连结,该斜阀连结杆130的一端连结在左右倾斜用转换阀46上。 
在倾斜用调节电缆48的另一端部分,设置有以倾斜用调节电缆48通过内部的结构配置的转动用按压弹簧129。转动用按压弹簧129的一端固定在机体上所固定的弹簧固定部131上,对倾斜用调节电缆48的与倾斜阀连结杆130的连结部分以弹簧固定部131为基准总是向离开的方向加力。 
其次,对根据转动调节杆47的操作而进行的转动动作进行说明。 
在图47中,若使操作杆部127向逆时针方向转动,则调节臂部128的前端也向逆时针方向转动,倾斜用调节电缆48向转动调节杆47侧被拉伸。此时,抵抗中立回程弹簧125的作用力及转动用按压弹簧129的各作用力,对操作杆部127进行操作。 
若倾斜用调节电缆48向转动调节杆47侧被拉伸,则倾斜用调节电缆48的另一端在图48中朝向纸面向右侧移动。由于倾斜阀连结杆130的与倾斜用调节电缆48连结的端部向右移动,因此左右倾斜用转换阀46向逆时针方向转动,与该该左右倾斜用转换阀46的转动对应地,左右倾斜用液压缸25工作,例如使机体向右侧倾斜。 
在图47中,在使操作杆部127向顺时针方向转动时,调节臂部128的前端也向顺时针方向转动,倾斜用调节电缆48在转动调节杆47侧松弛。此时,由于抵抗着中立回程弹簧125的作用力进行操作,因此中立回程弹簧125的作用力没有发挥作用,但是转动调节杆47通过转动用按压弹簧129的作用力向左右倾斜用转换阀46侧拉伸。 
若倾斜用调节电缆48向左右倾斜用转换阀46侧拉伸,则倾斜用调节电缆48的另一端在图48中朝向纸面向左侧移动。倾斜阀连结杆130的与倾斜用调节电缆48连结的端部向左移动,因此左右倾斜用转换阀46向顺时针方向转动,与该左右倾斜用转换阀46的转动对应地,左右倾斜用液压缸25工作,例如使机体向左侧倾斜。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中立回程弹簧125,也可以使用作用力比转动用按压弹簧129强的弹簧。 
由此,能够顺畅地操作左右倾斜用转换阀46,而且在将手离开操作杆部127时迅速地返回中立位置。作为中立回程弹簧125及转动用按压弹簧129而使用作用力同等的弹簧时,容易在左右倾斜用转换阀46的操作上产生晃动。 
这样,通过具备手动式的转动调节杆47,能够使行驶机体向例如作为作业位置侧的左侧倾斜,载置在可动备用苗台350L(350R)、固定备用苗台300L(300R)上的秧苗总是集中到作业者侧,因此作业者将秧苗补充到供给杯33中的作业变得容易。 
此外,在上述说明中,作为实用新型的助力弹簧,为了将倾斜用调节电缆48向左右倾斜用转换阀46拉伸而使用转动用按压弹簧129,但也可以使用从前方拉伸倾斜用调节电缆48和倾斜阀连结杆130的连结部分的拉伸弹簧。 
另外,也可以在本实施方式的烟苗移植机10上设置接地座。 
图49是具备弹跳式的接地座142时的、接地座142的安装部分的侧视图。用实线表示接地时的接地座142,用双点划线表示收纳时的接地座142。图50是接地座142的安装部分的俯视图。图51是表示从接地座142的机体的左侧观察的侧视图,图52是表示从机体的前方观察的主视图。 
接地座142由左座杆147、右座杆148、接地座杆149及座被卡定轴146构成。 
在平行地配置的左座杆147及右座杆148的端部,以左座杆147及右座杆148为基准在直角的方向上固定有接地座杆149。接地座杆149如图52所示,以从正面观察为L字型的结构,固定在以左座杆147及右座杆148为基准偏靠机体的左右中央侧的位置上。 
这是为了做成对应于支撑左座杆147及右座杆148的主框架22配置在机体的靠右侧,而将接地座杆149配置在机体的左右中央位置的结构。即、在本实施方式中,接地座杆149以从左座杆147及右座杆148的端部向机体的左侧延伸的结构配置。 
接地座142被机体后方的主框架22的后高前低部分上所固定的成为两张基部板的座支撑板143夹住地支撑。 
在座支撑板143上形成有支撑座支撑轴145的孔、和卡定座被卡定轴146的两个切口144,座支撑轴145连结两张座支撑板143。 
左座杆147及右座杆148由座被卡定轴146连结,形成有供座支撑轴145贯通的座支撑用孔150。座支撑用孔150为长孔,座支撑轴145在座支撑用孔150内的位置在座支撑用孔150的长轴方向上能够相对地移动,成为座支撑轴145和座被卡定轴146的间隔能够变化的结构。 
座支撑轴145及座被卡定轴146间由座卡定用弹簧140连结,座卡定用弹簧140以将座被卡定轴146向座支撑轴145侧拉合的方式加力。 
座支撑轴145通过贯通形成于两张座支撑板143上的座支撑用孔150,从而接地座142由座支撑板143转动自如地支撑,通过以座卡定用弹簧140的作用力将座被卡定轴146卡定在设于座支撑板143上的两个切口144的位置,接地座142在接地位置及收纳位置暂时固定。 
如图49所示,在收纳时,接地座142以沿主框架22的后高前低部分的姿势收纳。 
根据该结构,能够以一次操作将接地座142转换到接地位置和收纳位置。而且,通过将弹跳方向作为后方,不用弯腰就能够操作接地座142。 
此外,在这里,在各座支撑板143上设置两个切口144来暂时固定在接地位置及收纳位置,但是也可以采用设置三个以上的切口,在三个以上的预定位置暂时固定接地座142的结构。例如,如图53所示,将接地座142固定在接地位置与收纳位置之间的作为转动位置的踏板位置,做成通过作业者从上侧用脚踏入位于踏板位置的接地座142,而能够使机体向前高后低姿势变化的结构,则在机体回转时能够减轻下压操纵手柄16的操作载荷,提高回转操作性。此外,将接地座142固定在踏板位置的切口144具备座支撑轴145侧(前侧)的端部向下侧折曲后得到下折曲部,在作业者用脚踩接地座142时,座被卡定轴146挂在切口144的下折曲部,成为接地座142不会从切口144脱落的结构。 
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该移植机通过驱动机构78使多个供给杯33旋转而依次向预定位置P移动,具备在预定位置P将供给杯33内的栽种物向栽种器具28供给的供给部31,供给杯33具备传递来自驱动机构78的动力并向预定位置P移动的下部筒体502;以及通过连结部件504与下部筒体502的上侧连结的上部筒体501。 
因此,通过解除连结部件504的连结而拆下上部筒体501,能够容易地从 供给杯33取出栽种物,提高作业性。另外,由于通过连结部件504将上部筒体501连结在下部筒体502上,因此能够可靠地防止伴随下部筒体502的动作的上部筒体501和下部筒体502的位置偏移,能够将栽种物以适当的位置且适当的姿势保持在供给杯33内,实现移植的最佳化。另外,能够将上部筒体501从机体简单地拆下进行清洗,提高维修保养性。 
另外,做成相比下部筒体502能够透视上部筒体501的结构。 
因此,作业者能够容易地目视确认供给杯33内的栽种物是否为适当的位置及姿势,或者是否向供给杯33内供给栽种物,提高栽种物的补充作业的作业性。 
另外,透没有透视性的树脂构成下部筒体502,由具有透视性的树脂构成上部筒体501,由将带体形成为环状的弹性材料构成连结部件504,带体的截面形状为环状的内侧凹陷的形状,做成利用连结部件504包围下部筒体502的上部及上部筒体501的下部的外周面的结构。 
因此,上部筒体501及下部筒体502由树脂构成,因此不易损伤补充的栽种物,良好地进行移植后的栽培。另外,下部筒体502由没有透视性的树脂构成,能够使强度比上部筒体501高,可靠地进行栽种物的支撑。由将带体形成为环状的弹性材料构成连结部件504,带体的截面形状为环状的内侧凹陷的形状,利用连结部件504包围下部筒体502的上部及上部筒体501的下部的外周面,因此能够可靠地在下部筒体502的上部装配连结部件504的下部,在连结部件504的上部可靠地支撑上部筒体501的下部,能够可靠地防止上部筒体501和下部筒体502的位置偏移,能够将栽种物以适当的位置且适当的姿势保持在供给杯33内,实现移植的最佳化。 
其次,基于图55及图56对一部分结构与上述结构不同的垄引导机构160进行说明。该垄引导机构160使左右各个垄导向辊250接触垄U的左右面,引导机体沿垄U行驶。左右的垄导向辊250分别设置在发动机载置台191的左右两侧,由于在左右是同样的结构,因此以下作为代表对左侧进行说明。 
在发动机载置台191的侧面通过焊接固定导向辊支撑销415的基部。并且,该导向辊支撑销415是其前端越往外侧越位于下方的下降倾斜姿势的结构。 
在导向辊支撑销415上以转动自如地外嵌的方式设置圆筒状轴套416,该 圆筒状轴套416设置在垄导向辊支撑臂257的基部,在垄导向辊支撑臂257的前端部所设的圆筒状支撑轴套417上,上下位置调节自地贯通导向辊支撑杆254并用支撑杆固定用螺栓418固定而设,上述导向辊支撑杆254旋转自如地设有树脂制的圆筒的垄导向辊250。 
另外,做成如下结构,即、用连结金属线421连结朝向上方设置在圆筒状轴套416上的上升工作臂419、和通过上述液压升降缸23的工作而使后轮14升降的上侧臂40a,在通常的栽种作业时的后轮14的上下工作中,连结金属线421松弛,上升工作臂419不工作,在机体回转时使后轮14下降到最大界限而使机体最上升时,拉紧连结金属线421的松弛而使上升工作臂419朝向后方转动,从而使垄导向辊250向离开垄U的上方退避。 
此时,转动自如地支撑设置在垄导向辊支撑臂257的基部的圆筒状轴套416的导向辊支撑销415由于是其前端越往外侧越位于下方的下降倾斜姿势的结构,因此左右的垄导向辊250相互分离并向打开方向,不与垄U面抵接地良好地上升。因此,在将栽种离合器杆161向栽种离合器切断方向操作,并且左右后轮14下降到最大界限而使机体上升到最上升并使机体回转时,同时,左右的垄导向辊250在相互分离并打开的方向不与垄U面接触地良好地上升,可容易而且适当地进行机体的回转操作。 
另外,在圆筒状轴套416的外侧形成有波形状凹凸264a,成为与设置在固定用轴套422内侧的波形状凹凸271a配合的机构,上述固定用轴套422设置成在圆筒状轴套416的外侧转动自如地外嵌在导向辊支撑销415上。 
并且,圆筒状轴套416通过加力弹簧423向固定用轴套422侧加力,通过圆筒状轴套416的外侧的波形状凹凸264a与固定用轴套422内侧的波形状凹凸271a啮合,左右的垄导向辊250在与垄U抵接的机体行进方向引导作用位置和上方退避的位置固定。 
此外,为了防止左右的垄导向辊250与障碍物碰撞而破损,如上所述那样做成如下结构,即、圆筒状轴套416通过加力弹簧423向固定用轴套422侧被加力,从而圆筒状轴套416的外侧的波形状凹凸264a与固定用轴套422内侧的波形状凹凸271a啮合。因此,当垄导向辊250与障碍物碰撞时,抵抗加力弹簧423的作用力而使各波形状凹凸264a、271a的啮合脱开,圆筒状轴套416 转动,垄导向辊250向远离障碍物的一侧退避,能够防止破损。 
并且,在固定用轴套422上,朝向下方设置操作臂424,通过连结金属线425与栽种离合器杆161联动。即、若将栽种离合器杆161向接通栽种离合器操作,则拉动连结金属线425,左右的垄导向辊250下降并粉笔而与垄U的左右面抵接,成为引导机体沿垄U行驶的引导作用状态,若将栽种离合器杆161向切断栽种离合器操作,则松开连结金属线425,左右的垄导向辊250成为上述机体回转时能够上升的状态。 
此外,在机体前端部下方位置设置与垄U的上表面抵接而检测垄U上表面的前部传感器,在进行移植作业时,机体来到垄U的终端位置,若该前部传感器未检测到垄U上表面,则判断为机体前部到达垄U的终端位置,将上述液压转换阀部24上所配备的升降控制用转换阀固定在中立位置,与栽种深度控制用传感器的垄U检测无关地停止机体的升降控制,保持机体的高度,如果采用上述结构,则能够用栽种装置19的栽种器具28将秧苗栽种在垄U中直到垄U终端位置。另外,如果采用在机体回转时或在路上行驶时使机体上升了时(与通过操作杆使左右后轮14下降到最下而使机体上升的操作联动)、或者通过变速杆将行驶变速装置变速操作为在路上行驶速度或后退行驶时,成为将前部传感器收纳在机体上方的结构,则能够避免前部传感器与障碍物接触,作业性优良。 
能够代替上述的按压器具110而设置开坑体402。开坑体402为俯视时呈U字状,是形成有内部空间的形状,在利用通过栽种器具28栽种秧苗时,通过上下运动机构的动作而上下运动,下部突入到农田中,从而在农田中已栽种了秧苗的周围的农田面上形成浅的凹状的坑。 
此外,在安装了开坑体402时,在升降杆112的下部安装负载调节销122,设置成在限位器117与负载调节销122之间配置按压弹簧403。 
限位器117固定在栽种装置驱动箱27上,因此通过按压弹簧403对负载调节销122施加向下方的力,升降杆112向下方被加力,与升降杆112连结的开坑体402及开坑支撑框架404向下方被加力。 
负载调节销122能够变更向升降杆112的安装位置,成为通过该安装位置,能够调节向开坑体402及开坑支撑框架404的负载的结构。将负载调节销122 安装在越靠上方,按压弹簧403的作用力越大,能够加大施加到开坑体402及开坑支撑框架404上的负载。 
另外,下动限位销121限制升降杆112下降到与限位器117的上面接触的位置以下,此时的开坑体402的位置成为开坑体402的最下位置。由此,能够通过开坑体402在农田面上形成总是相同深度的坑。因此,限位器117及下动限位销121成为确定升降杆112的可动范围的下限的下限限制部件。 
下动限位销121构成为能够变更向升降杆112的安装位置,能够根据其安装位置调节开坑体402的最下位置、即形成的坑的深度。因此,利用下动限位销121的安装位置的变更机构,构成变更可动范围的下限位置的调节部。将下动限安装在越靠上方,从下动限位销121至与开坑支撑框架404的连结位置的长度越长,开坑体402下降到更下方,能够形成更深的坑。 
另外,通过在限位器117的上面设置能够变更安装位置的下动限位销121,从而在调节下位配置的开坑体402形成的成坑深度时,消除强制过度的作业姿势,能够容易地在升降杆112的上端侧的高度位置进行操作。 
图61表示升降臂113部分的俯视图,图62表示限位器117部分的俯视图。另外,图63表示开坑体402部分的俯视图。 
如图62所示,在限位器117形成有用于使升降杆112通过的圆孔。另一方面,升降臂113的杆升降板429的用于升降杆112的孔做成在前后方向上较长的长孔。 
通过升降臂113的摆动,在升降臂113与升降杆112的配合部分,升降杆112进行前后运动,因此将杆升降板429的使升降杆112通过的孔做成长孔,通过将限位器117的升降杆112通过的孔做成圆孔,抑制升降杆112整体进行前后运动。 
通过开坑升降臂113的摆动,开坑体杆112在开坑升降臂113与开坑体杆112的配合部分进行前后运动,因此将使杆升降板119的开坑体杆112通过的孔做成长孔,通过将限位器117的使开坑体杆112通过的孔做成圆孔,抑制开坑体杆112整体进行前后运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60所示,是在开坑体402下降了时成为升降杆112向后方倾斜的状态的结构,成为将开坑体402向农田推入的结构。 
另外,在开坑体402与农田接触时,在从面观察时,是升降杆112与开坑支撑框架404所成的角度为直角的结构。通过该结构,能够将升降杆112下降的作用力高效地施加在开坑支撑框架404及开坑体402上。 
另外,如图60及图63所示,在开坑体402的上方配置有开坑刮板123。开坑刮板123配置在开坑体402向上方移动时,开坑刮板123的前端与开坑体402的前面部分接触的位置。 
在农田中形成坑时,附着在开坑体402的前面的土块在开坑体402开坑后上升时,与开坑刮板123接触而被除去。 
另外,如图60所示,也可以在开坑体402的上部竖立设置不带后退角的排土板202a。通过设置排土板202a,从而不需要前后方向上较长地延伸的部件结构,便能够阻止形成坑时的土块的流入。 
并且,通过升降杆112的上下运动,开坑体402通过开坑支撑框架404而进行上下运动。开坑体402与栽种器具28的升降动作同步进行上下运动。 
开坑体402的上下运动相对于栽种器具28的升降动作的时刻能够根据驱动凸轮115的周围形状自由设定。例如,能够以如下方式设定,即、在开坑体402下降并在农田中开始形成坑之后,栽种器具28在开坑体402的后方突入农田中栽种秧苗,然后,栽种器具28及开坑体402上升。 
另外,根据驱动凸轮115的周围形状,以栽种秧苗的深度为基准,自由地变更由开坑体402在农田上形成的凹陷部的深度。 
在栽种器具28位于上升位置时、即秧苗从供给杯33向栽种器具28被供给时,开坑体402也向上方抬起,在栽种器具28下降而位于栽种位置时,开坑体402处于下降到比农田面更靠下的位置的位置。此时,通过开坑体402的下表面处于比栽种器具28的前端位置稍微靠上的位置,从而以足够的深度将秧苗栽种在农田中,并且能够通过开坑体402在农田中已栽种的秧苗的周围形成浅的凹陷部。另外,由于栽种器具28能够被开坑体402包围且以防护的状态栽种秧苗,因此可适当地进行秧苗的栽种姿势良好的栽种。 
因此,能够在由栽种器具28栽种的秧苗的周围形成浅凹状的坑,在栽种了秧苗之后或栽种的同时,能够在形成于秧苗的周围的浅凹状的坑内浇灌水或施加肥料或施加药剂,容易进行栽种的秧苗的成活及培育管理。 
另外,由于做成通过使栽种器具28上下运动的驱动轴即曲柄臂驱动轴89来使上下运动机构的动作的结构,因此栽种器具28和开坑体402由相同的驱动轴驱动,在两者上产生的驱动时间的误差的情况减少,可进行良好的秧苗的栽种和在秧苗的周围形成浅凹状的坑,移植后的秧苗的成活及管理变得容易。 
此外,在这里,虽然采用将由曲柄臂驱动轴89驱动的驱动凸轮115等的上下运动机构配置在栽种装置驱动箱27与上臂82或左下臂83之间的结构,但是在采用作为升降机构的升降联杆机构29仅配置在栽种装置驱动箱27的左右一方侧的结构时,例如在采用没有右下臂97而仅由上臂82及左下臂83支撑栽种器具28的结构时,也可以采用将开坑体402的上下运动机构以栽种装置驱动箱27为基准配置在与配置有升降联杆机构29的一侧为左右相反侧的结构。 
再有,为了容易将开坑体402的形成为锐角状的前端部突入农田中,也可以采用以下结构:设置在开坑体402形成的坑的前方的农田部分形成凹口的部件。 
其次,对别的方式的备用苗载置台30的配置及安装构造进行说明。图64表示用于说明备用苗载置台30的配置的俯视图,朝向纸面,左侧为机体的前方。图65表示备用苗载置台30的侧视图,图66表示从备用苗载置台30的机体后方观察的后视图。 
图64的用虚线表示的矩形表示载置于备用苗载置台30上的备用苗托盘138的位置,是在备用苗载置台30上,在左右方向能够并排载置三个备用苗托盘138的结构。 
备用苗载置台30如图64所示,备用苗载置台30的后端的位置配置在比栽种深度杆49的中立位置及升降杆112靠后方。 
通过备用苗载置台30的配置,备用苗载置台30接近供给旋转台32,向供给杯33供给秧苗的作业变得容易。 
备用苗载置台30通过左右分离地配置在比起中央靠后方的部分的两根备用苗台支柱135、和安装在比中央靠前方的部分的备用苗支撑加固板136安装在机体上。 
在机体框架上,在左右方向固定有棒状的备用苗支柱支撑框架137,两根 备用苗台支柱135为了竖立设置在备用苗支柱支撑框架137上,各备用苗台支柱135的下端连结在备用苗支柱支撑框架137上。另外,备用苗支撑加固板136的一端固定在机体框架上,以加固备用苗载置台30的支撑。 
其次,图67表示栽种在垄上的苗的状态的剖视图。若用栽种器具28在栽种在垄U上的苗的周围形成浅凹状的坑411,则在栽种了苗后或栽种的同时,能够在形成于苗的周围的浅凹状的坑411内浇灌水或施加肥料或施加药剂,容易进行栽种的苗的成活及培育管理。因此,孔411的深度D1比用栽种器具28栽种在垄U上的苗的栽种深度D2浅。 
图68(a)、图68(b)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栽种器具28。详细而言,图68(a)表示将构成栽种器具28的成为一方侧部件的左侧部件109L以及成为另一方侧部件的右侧部件109R合起来的状态的侧视图,图68(b)表示后视图。 
栽种器具28利用升降联杆机构29而上下动作,具有与该上下动作联动地,以联动用轴227为中心向左右开闭的左侧部件109L及右侧部件109R。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在左侧部件109L及右侧部件109R的下部具有沿前后方向的平板部414。该情况下,在左侧部件109L及右侧部件109R合在一起的状态下,下端部的左右方向的尺寸比前后方向的尺寸小。此外,该情况下端部是指在水平截面中,没有收放苗的空间的部分即平板部414。并且,在该实施方式中,该平板部414为在侧面观察时在下方具有顶点的三角形状。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在水平截面中产生收放苗的空间的部分与以往相比,成为在宽度在前后较长的空间。由于是在前后方向上具有较长的宽度的空间,因此可准确地决定投入的苗在左右方向的位置。 
构成栽种器具28的左侧部件109L及右侧部件109R合起来的状态的下端部的左右方向的尺寸比前后方向的尺寸小,由此在使栽种器具28突入垄时,地膜在前后方向上较长地破裂,能够以适当的形状特定薄膜的破裂方向。由此,能够防止地膜卷起、或防止不必要地破裂得较大,能够实现利用了地膜的适当的防草。 
左侧部件109L及右侧部件109R的下部具备沿前后方向的平板部414,并且该平板部414在侧面观察时为在下方具有顶点的三角形状,能够使地膜直线 状的破裂,能够以更加适当的形状特定薄膜的破裂方向。 
图69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栽种器具28前端的动作表示图,图70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栽种器具28前端的静轨迹及动轨迹的图表。在图69中,为了容易理解前端位置而用一般的的形状表示栽种器具28的左侧部件109L及右侧部件109R。 
图69中表示的动作是苗移植机未动作的状态的静的的动作轨迹17,该形状由构成前后摆动联杆及上下摆动联杆的部件的长度及摆动驱动凸轮84的形态来决定。将轨迹17的最上方的点表示为上止点DPU、最下方的点表示为下止点DPL,将通过下止点DPL并与地表面S垂直的线表示为垂直线V。 
在本实施方式中,栽种器具28的下端部的地面内的静的动作轨迹以通过下止点DPL的垂直线V为对称轴而在前后对称,而且,以栽种器具28的下端部的在地面内的动作速以垂直线V为对称轴在前后对称的方式决定摆动驱动凸轮84等的形状。而此时,静的轨迹的上止点DPU位于比下止点DPL靠前侧。 
在图70中,在图的右侧用点划线表示栽种器具28前端的静轨迹,在左侧用实线表示动轨迹。并且,动轨迹表示株距为63cm的情况。有棱形涂黑的图表标记的轨迹是本实施方式的轨迹,没有图表标记的轨迹是一般的轨迹。 
尤其是在株距如63cm那样大小时,在栽种器具28前端的土壤面的高度进行突入动作即下降动作时的前后位置、与拉拔动作即上升动作时的前后位置的差变大,栽种器具28的侧面削掉已经开出的坑的侧面,存在苗的姿势恶化的问题。因此,以如下方式决定摆动驱动凸轮84等的形状,该方式为以栽种器具28的下端部的地面内的静的作动轨迹以通过下止点DPL的垂直线V为对称轴在前后对称,而且栽种部28的下端部的地面内的动作速度以垂直线V为对称轴在前后对称,即在从下止点DPL至上侧10cm的范围内,动轨迹在10mm以内。 
在栽种器具28通过升降联杆机构29进行栽种动作的情况下,栽种器具28的下端部的地面内的静的作动轨迹以通过下止点DPL的垂直线V为对称轴在前后对称,而且下端部的地面内的动作速度以通过下止点DPL的垂直线V为对称轴在前后对称,由此,在实际进行苗移植时的动的作动轨迹中,突入土 壤时和从土壤拉拔时的土壤面的前后位置不会发生变化。由此栽种器具28形成的坑形状不会扩大,能够适当地栽种苗。 
通过在栽种动作的上止点DPU向处于打开状态的栽种器具28落下供给苗,并且栽种器具28的静的轨迹的上止点DPU位于比下止点DPL靠前侧,能够适当地向栽种器具28供给苗。 
图71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升降联杆机构29的侧视图。具备使左右连结棒98上下动作的连结臂86。并且,以遍及左下臂83和右下臂97的范围的方式设置连结臂86的动作限制部件401。另外,也可以将该动作限制部件401设置在任意臂的内侧。 
通过将使左右连结棒98上下动作的连结臂86的动作限制部件401设置在左下臂83及右下臂97上、且左右连结棒98的前方,从而在以高速运转的情况下,能够防止前后摆动联杆及上下摆动联杆超过止点,能够提高栽种速度。 
基于图72及图73,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由固定备用苗台300L、300R以及可动备用苗台350L、350R构成的备用苗载置台30的侧视图,图73表示上述各部分的俯视图。在图73中,用双点划线表示后述的可动备用苗台350L、350R向箭头方向旋转且处于收纳状态的情况。 
图74表示苗移植机的搬送时的侧视图。本实用新型的苗移植机能够拆下前轮13、后轮14以及固定备用苗台300L、300R。并且做成将构成苗移植机的行驶机体且在前后较长地延伸的位于主框架22的后方的操纵手柄16能够在主框架22侧折弯的结构。并且,在捆包框内,在机体的前部左右侧方的前轮13、在机体的后部左右侧方的后轮16、在苗供给部31的正上方且可动备用苗台350L、350R的后方,收藏固定备用苗台300L、300R。 
通过做成能够拆下苗移植机的前轮13、后轮14及固定备用苗台300L、300R,并且将操纵手柄16相对于主框架22折弯的结构,从而消除在输送时苗移植机的突出部分,能够实现紧凑的捆包。 
在搬送时,收纳在由等边山形钢等构成的专用的搬送箱405中,为了确保该搬送箱405的刚性,在搬送箱405上在各面设置倾斜相交的框架406。 
图75表示从左方向观察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苗移植机的液压泵407周边的侧视图。在苗移植机的前部具备发动机11,并且在发动机11的左侧面 及后方具备将来自该发动机11的动力传动到后轮14的主传动箱12。并且,在该主传动箱12的更左侧的外侧部紧固液压泵407。该液压泵407用于向使苗移植机的车体上下运动的液压升降缸23供给工作油。主传动箱12的润滑油和液压泵407的工作油兼用,在液压泵407的后方设置向液压泵407流入的油的滤油器408。 
通过在主传动箱12的外侧部紧固液压泵407,在该液压泵407的后方设置向液压泵407流入的油的滤油器408,从而容易从基体的侧方进行滤油器408的装卸。由此提高苗移植机的维修保养性。 
图76表示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苗移植机的燃料箱409周边的左方向观察的侧视图。在发动机11的上方且后方配置储蓄该发动机11的燃料的燃料箱409。并且在与发动机11相同的高度位置,在其后方配置液压转换阀部24。该液压转换阀部24控制向液压升降缸23的工作油的供给。并且,在发动机11与液压转换阀部24的间隙,且燃料箱409的下方配置燃料过滤器410。 
通过在发动机11与液压转换阀部24之间,且燃料箱409的下方配置燃料过滤器410,能够实现利用行驶机体的空间部而将燃料过滤器410配置在合理的位置上,能够实现苗移植机的小型化。 
图77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苗移植机的行驶机体的主视图。在图77中,用实线表示行驶机体位于距离地面最上位的高度,用双点划线表示行驶机体位于距离地面最下位的高度。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苗移植机在左右设有两个能够上下滑动地保持前轮13的前轮支撑杆271。通过该前轮支撑杆271能够变更苗移植机的行驶车体的高度。 
另外,通过变更前轮支撑杆271的固定位置,成为在使上述苗移植机的行驶车体位于最上位时,前轮支撑杆271的上端比后轮14的行驶链箱20的上端高的结构。 
通过设置能够上下滑动地保持前轮13的左右的前轮支撑杆271,来变更前轮支撑杆271的固定位置,从而在使苗移植机的行驶车体位于最上位时,前轮支撑杆271的上端比后轮14的行驶链箱20的上端高,从而即使在垄高度高的情况下,也能够调整前轮13的高度,并且能够通过行驶链箱20的转动位置 调节行驶车体后方的高度。通过该结构,即使垄高度变高,也能够利用适当的栽种姿势来栽种苗。 
图78表示操纵手柄16周边的俯视图。该苗移植机能够做成在苗供给部31的下方且主框架22的左侧具备在栽种苗时在已栽种的秧苗的周围形成凹坑部的开坑体402的结构。另外,在右侧的行驶链箱20的外侧面设置约束后轮14的动作的制动装置,将连接对制动装置进行操作的制动操作杆412的操作联动部件413相对于主框架22配置在与具有开坑体402的方向相反的方向、即主框架22右侧,并沿主框架22配置。 
通过将操作联动部件413相对于主框架22配置在与具有开坑体402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且沿主框架22配置,从而能够防止操作联动部件413干涉进行上下动作的开坑体402。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移植对象物以烟苗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适用于栽种烟苗以外的移植对象物的移植机。例如,也可以适用于移植马铃薯等种薯的移植机。 

Claims (10)

1.一种移植机,其特征在于, 
具备具有多个供给杯(33)的供给部,做成多个供给杯(33)利用驱动机构旋转而依次向预定位置(P)移动并在该预定位置(P)将供给杯(33)内的栽种物供给至栽种器具(28)的结构,在供给部的附近设置固定载置台和可动载置台,可动载置台构成为如下结构,即能够从俯视时不与固定载置台重复的、机体的左右方向外侧位置,向成为左右方向内侧位置的、固定载置台的下方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植机,其特征在于, 
在供给部的前侧配置固定载置台,固定载置台是前高后低地倾斜的结构,并做成如下结构,可动载置台通过以上下方向的轴心为中心转动而在上述左右方向外侧位置与上述左右方向内侧位置之间移动,从而在作为使用状态的上述左右方向外侧位置成为前高后低倾斜状态,在作为不使用状态的上述左右方向内侧位置成为越朝向左右方向外侧越成为低位的倾斜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移植机,其特征在于, 
设置一对左右固定载置台和一对左右可动载置台,左右固定载置台及左右可动载置台分别为在俯视时呈长方形状,且做成如下结构,即左右固定载置台的长度方向朝向前后方向,左右可动载置台在上述左右方向内侧位置,该左右可动载置台长度方向朝向前后方向,在上述左右方向外侧位置,该左右可动载置台长度方向朝向左右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植机,其特征在于, 
在俯视时左右固定载置台之间设置第一空间,在俯视时通过第一空间而设置连结左右固定载置台的载置台用连结部件,在俯视时第一空间内设置支撑载置台用连结部件的支撑框架,在左右固定载置台的下方设置能够收纳左右可动载置台的第二空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移植机,其特征在于, 
供给杯(33)具备:接收来自驱动机构的动力并向预定位置(P)移动的下部筒体(502);以及通过连结部件(504)与下部筒体(502)上侧连结的上 部筒体(50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植机,其特征在于, 
做成相比下部筒体(502)能够透视上部筒体(501)的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植机,其特征在于, 
由没有透视性的树脂构成下部筒体(502),由具有透视性的树脂构成上部筒体(501),将带体形成为环状的弹性材料,由该弹性材料构成连结部件(504),带体的截面形状为环状的内侧为凹的形状,并利用连结部件(504)包围下部筒体(502)的上部的外周面及上部筒体(501)的下部的外周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移植机,其特征在于, 
设置一对左右固定载置台和一对左右可动载置台,在左右固定载置台的后方,在供给部的前方且由位于上述左右方向外侧位置的左右可动载置台夹着的位置上,设置贮存向农田供给的辅助资材的辅助资材贮存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移植机,其特征在于, 
左右固定载置台及左右可动载置台在俯视时分别为长方形状,且做成如下结构,即左右固定载置台的长度方向朝向前后方向,左右可动载置台在上述左右方向内侧位置,该左右可动载置台长度方向朝向前后方向,在上述左右方向外侧位置,该左右可动载置台长度方向朝向左右方向,在供给部具备配置有多个供给杯(33)的圆形供给旋转台(32),在供给旋转台(32)的前方的左右配置有一对左右辅助资材贮存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移植机,其特征在于, 
从左右辅助资材贮存部中的一方辅助资材贮存部向栽种器具(28)的前侧排出辅助资材,从另一方辅助资材贮存部向栽种器具(28)的后侧排出辅助资材。 
CN201320416266.5U 2012-07-12 2013-07-12 移植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575058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0)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56906 2012-07-12
JP2012156906A JP6047966B2 (ja) 2012-07-12 2012-07-12 苗移植機
JP2012-193915 2012-09-04
JP2012193915A JP2014045752A (ja) 2012-09-04 2012-09-04 移植機
JP2012-228202 2012-10-15
JP2012228202A JP5853928B2 (ja) 2012-10-15 2012-10-15 移植機
JP2012-232736 2012-10-22
JP2012233047A JP2014082971A (ja) 2012-10-22 2012-10-22 移植機
JP2012232736A JP2014082962A (ja) 2012-10-22 2012-10-22 移植機
JP2012-233047 2012-10-22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575058U true CN203575058U (zh) 2014-05-07

Family

ID=49959312

Family Applications (6)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416266.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575058U (zh) 2012-07-12 2013-07-12 移植机
CN201320416227.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575056U (zh) 2012-07-12 2013-07-12 移植机
CN201320417083.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575060U (zh) 2012-07-12 2013-07-12 移植机
CN201320416269.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407182U (zh) 2012-07-12 2013-07-12 移植机
CN201310294085.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535141B (zh) 2012-07-12 2013-07-12 移植机
CN201320416787.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575059U (zh) 2012-07-12 2013-07-12 移植机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5)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416227.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575056U (zh) 2012-07-12 2013-07-12 移植机
CN201320417083.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575060U (zh) 2012-07-12 2013-07-12 移植机
CN201320416269.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407182U (zh) 2012-07-12 2013-07-12 移植机
CN201310294085.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535141B (zh) 2012-07-12 2013-07-12 移植机
CN201320416787.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575059U (zh) 2012-07-12 2013-07-12 移植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6) CN203575058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44327A (zh) * 2013-06-28 2013-12-18 南阳市利民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多功能农作物秧苗移栽机
CN112385377A (zh) * 2020-11-18 2021-02-23 泉州市同益产品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链夹式移栽机的自动供苗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052243B2 (ja) * 2014-06-27 2016-12-27 井関農機株式会社 移植機
JP6292170B2 (ja) * 2015-05-18 2018-03-14 井関農機株式会社 移植機
JP6521846B2 (ja) * 2015-11-24 2019-05-29 株式会社クボタ 苗植付装置
CN107996078A (zh) * 2017-12-31 2018-05-08 桐乡市龙翔农机粮油专业合作社 一种用于开垄机的开垄装置及开垄方法
JP6766851B2 (ja) * 2018-08-31 2020-10-14 井関農機株式会社 移植機
CN109579310B (zh) * 2019-01-14 2020-12-25 安徽炭元高新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拆卸的智能热水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101810A (ja) * 1987-10-16 1989-04-19 Iseki & Co Ltd 苗移植機
JPH01160407A (ja) * 1987-12-17 1989-06-23 Iseki & Co Ltd 移植機
JPH01300814A (ja) * 1988-05-30 1989-12-05 Iseki & Co Ltd 苗植機の鎮圧装置
JP3286402B2 (ja) * 1993-06-21 2002-05-27 ヤンマー農機株式会社 移植機におけるマルチカット装置
JP2001190162A (ja) * 2000-01-07 2001-07-17 Iseki & Co Ltd 押さえ具
CN202043440U (zh) * 2011-01-18 2011-11-23 南京农业大学 一种旱地移栽多功能吊杯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44327A (zh) * 2013-06-28 2013-12-18 南阳市利民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多功能农作物秧苗移栽机
CN112385377A (zh) * 2020-11-18 2021-02-23 泉州市同益产品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链夹式移栽机的自动供苗设备
CN112385377B (zh) * 2020-11-18 2022-08-09 泉州市同益产品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链夹式移栽机的自动供苗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575060U (zh) 2014-05-07
CN103535141B (zh) 2016-02-24
CN203575056U (zh) 2014-05-07
CN203575059U (zh) 2014-05-07
CN103535141A (zh) 2014-01-29
CN203407182U (zh) 2014-01-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575058U (zh) 移植机
CN102630413B (zh) 移植机
CN203633117U (zh) 苗移植机
CN103125185B (zh) 作业车辆
CN106797738A (zh) 乘坐型插秧机
CN102845168A (zh) 秧苗移植机
CN1969602B (zh) 多行种植的插秧机
JP5561394B2 (ja) 苗植機
JP5348222B2 (ja) 苗植機
JP2005021062A (ja) 苗移植機
KR100399707B1 (ko) 이앙기
JP2008054581A (ja) 苗植機
JP2008086207A (ja) 苗植機
JPH068653Y2 (ja) 2輪2条歩行型田植機
JP2003259711A (ja) 施肥装置付き田植機
JP2005118055A (ja) 苗移植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507

Termination date: 2021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