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511245U - 车辆用内饰部件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内饰部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511245U
CN203511245U CN201320704444.4U CN201320704444U CN203511245U CN 203511245 U CN203511245 U CN 203511245U CN 201320704444 U CN201320704444 U CN 201320704444U CN 203511245 U CN203511245 U CN 20351124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installation sheet
protruding
hole
proj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704444.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谷泽季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Boshoku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Boshoku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Boshoku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Boshoku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51124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511245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ehicle Interior And Exterior Ornaments, Soundproofing, And Insul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在车辆碰撞时更可靠地解除安装凸起与安装片之间的连接的结构的车辆用内饰部件。车门内饰(10)包括设有安装凸起(22A)的后内饰(20)和设有安装片(45A)的装饰板主体部(41),该安装片(45A)形成有供安装凸起(22A)贯穿的凸起贯穿孔(46A),其特征在于,安装凸起(22A)在其顶端部(22B)连接于安装片(45A),在凸起贯穿孔(46A)的内周面(48)上,在与装饰板主体部(41)相反侧的部分利用该内周面(48)形成有至少两个角部(55),在安装片(45A)上,沿着从角部(55)朝向安装片(45A)的外侧的方向延伸设置有强度比周围的强度低的槽部(50),槽部(50)分别对应于两个角部(55)的每一者设置。

Description

车辆用内饰部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辆用内饰部件。
背景技术
以往,在车辆用内饰部件中,作为用于组装两个构件的构造,公知有使用了安装凸起与安装片的连接构造(下述专利文献1)。在专利文献1的车辆用内饰部件(车门内饰)中,在下内饰(一个构件)上设有安装凸起,在车门储物格后盖板(另一个构件)上设有安装片。在安装片上形成有供安装凸起贯穿的凸起贯穿孔。由此,在使安装凸起贯穿凸起贯穿孔之后,利用热熔接等熔接方法对安装凸起的顶端进行镦粗,从而成为将安装凸起连接于安装片的结构。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115488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由上述安装凸起与安装片构成的连接构造被要求在车辆碰撞时该连接解除。通过两个构件的连接解除,两个构件分别变得更易于变形,能够更可靠地吸收碰撞时的冲击。另外,在两个构件相连接的状态下,假设在从车厢外侧仅对一个构件作用有外力的情况下,一个构件向车厢内侧位移。此时,导致与一个构件相连接的另一个构件也向车厢内侧位移。根据乘客与车辆用内饰部件之间的位置关系,存在向车厢内侧位移的另一个构件抵接于乘员的隐患。也为了抑制这种事态,要求在车辆碰撞时解除两个构件的连接。
作为在车辆碰撞时用于解除安装凸起与安装片之间的连接的结构,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在安装片上形成有狭缝、槽部的结构。由此,通过使安装凸起从凸起贯穿孔中容易脱落,能够解除安装凸起与安装片之间的连接。但是,对于始终要求提高车辆碰撞时的安全性并更可靠地解除安装凸起与安装片之间的连接的结构,仍有改进的余地。
本实用新型是基于如上所述的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车辆碰撞时更可靠地解除安装凸起与安装片之间的连接的结构的车辆用内饰部件。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车辆用内饰部件,其包括设有安装凸起的第1构件和设有安装片的第2构件,该安装片形成有供上述安装凸起贯穿的凸起贯穿孔,其特征在于,贯穿了上述凸起贯穿孔的上述安装凸起在该安装凸起的顶端部连接于上述安装片,上述安装片从上述第2构件的外周端部向上述第2构件的外侧延伸,在上述凸起贯穿孔中,在与上述第2构件相反侧的部分形成有至少两个角部,在上述安装片上,沿着分别从上述两个角部朝向上述安装片的外侧的方向延伸设置有强度比周围的强度低的脆弱部。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当车辆发生碰撞等时在安装凸起与安装片之间的连接处作用有载荷的情况下,载荷从安装凸起作用于凸起贯穿孔的孔边缘部。在此,在安装片的凸起贯穿孔中形成有两个角部,分别形成有从两个角部朝向安装片的外侧的方向延伸的脆弱部。
因此,当在凸起贯穿孔的孔边缘部作用有载荷时,在安装片中,易于发生以应力易于集中的两个角部为起点的断裂,这种断裂易于沿着脆弱部扩散。在安装片沿着两个脆弱部断裂的情况下,安装片的两脆弱部之间的部分自其他部分分离。安装片的两脆弱部之间的部分分离,从而该部分形成为用于连通凸起贯穿孔的内部与外部的间隙。由此,安装凸起能够穿过该间隙向凸起贯穿孔的外部移动,从而能够更可靠地解除安装凸起与安装片之间的连接。
在上述结构中,可以是,上述凸起贯穿孔呈大致圆形状,上述安装片的外周端面成为呈与上述凸起贯穿孔的中心同心的圆弧状的曲面,与上述两个角部对应的两个上述脆弱部沿着从上述凸起贯穿孔的中心呈放射状延伸的方向延伸设置。
如果沿着从凸起贯穿孔的中心呈放射状延伸的方向形成脆弱部,则在安装片中能够在从凸起贯穿孔的内周面到安装片的外周端面之间的距离最短的部位形成脆弱部。由此,能够容易地使安装片从凸起贯穿孔的内周面到安装片的外周端面断裂。
另外,可以是,上述凸起贯穿孔的内周面的一部分成为与上述安装凸起的外周面相抵接的抵接面,上述抵接面呈直线连结上述两个角部的平面状。
使安装凸起的外周面与凸起贯穿孔的内周面的一部分即抵接面相抵接,从而在当车辆发生碰撞时在安装凸起与安装片之间的连接处施加有载荷的情况下,能够使载荷迅速从安装凸起作用于抵接面。由此,在车辆碰撞的初始阶段,能够使应力作用于与抵接面相连结的两个角部,从而能够使脆弱部断裂。其结果,能够在车辆碰撞的初始阶段解除安装凸起与安装片之间的连接。
另外,可以是,上述脆弱部是形成于上述安装片的表面的槽部。
通过利用槽部形成脆弱部而能够更简便地形成脆弱部。
另外,可以是,贯穿了上述凸起贯穿孔的上述安装凸起通过对上述顶端部进行热镦粗而连接于上述安装片,上述槽部在上述安装片上形成于面向上述安装凸起的基端侧的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槽部在安装片上形成于面向安装凸起的基端侧的面。即,槽部形成于与安装凸起的被热镦粗的顶端部相反侧的面。由此,在利用热镦粗连接了安装凸起的顶端部时,能够防止槽部被熔接的安装凸起的顶端部填埋的事态。
另外,可以是,上述槽部的截面呈U字状。
通过将槽部的截面设为U字状,在假设利用成形模具将槽部与安装片一体成形时,能够将用于成形槽部的突部的成形面设为U字状。由此,例如与槽部为V字槽的结构等相比,能够进一步提高成形模具的突部的强度。
可以是,在上述安装片中,由与上述两个角部对应的两个上述脆弱部划分的部分为划分部,该划分部在上述两个脆弱部断裂了时自上述安装片的除上述划分部以外的部分分离。
如果设为这种结构,能够使安装凸起穿过因划分部分离而产生的间隙,能够解除安装凸起与安装片之间的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可以是,上述安装凸起利用螺钉连接于上述安装片。
例如,在进行了利用热镦粗的连接的情况下,存在脆弱部的强度因被熔接的安装凸起的顶端部而发生改变的隐患。如果是利用螺钉的连接,则能够在不改变脆弱部的强度的情况下连接安装凸起。
根据本实用新型,可以是,在上述安装片中,上述安装凸起贯穿孔是随着从上述安装凸起的基端侧朝向顶端侧去而孔径变小的锥形孔。
如果设为这种结构,则孔边缘部越朝向安装凸起贯穿孔的中心(越朝向孔边缘的顶端侧)去,厚度越小,越靠近该顶端侧越易于挠曲变形。因此,在安装凸起穿过因划分部的分离而产生的间隙时,安装凸起能够一边更可靠地使孔边缘部挠曲变形一边穿过。因此,安装凸起更容易穿过间隙,能够更可靠地解除安装凸起与安装片之间的连接。
实用新型的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够提供一种能够在车辆碰撞时更可靠地解除安装凸起与安装片之间的连接的结构的车辆用内饰部件。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车门内饰的主视图。
图2是表示图1的车门内饰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表示图1的车门内饰的后视图。
图4是表示图2的装饰板的主视图。
图5是放大表示装饰板中安装片的放大图。
图6是表示安装凸起与安装片的剖视图(与用图5的A-A线剖切得到的图对应)。
图7是表示安装凸起与安装片的剖视图(与用图5的B-B线剖切得到的图对应)。
图8是简要表示侧方碰撞时安装片断裂的状态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车门内饰(车辆用内饰部件);20…后内饰(第1构件);22A…安装凸起;22B…安装凸起的顶端部;23…安装凸起的外周面;41…装饰板主体部(第2构件);45A…安装片;45B…安装片的外周端面;46A…凸起贯穿孔;47…抵接面;48…凸起贯穿孔的内周面;49…安装片的车厢内侧的面(面向安装凸起的基端侧的面);50…槽部(脆弱部);55…角部;60…划分部;C1…凸起贯穿孔的中心。
具体实施方式
利用图1~图8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的车门内饰10(车辆用内饰部件)的主视图。车门内饰10通过安装于构成车门板的车门内板(未图示)而构成车门。
如图1和图2所示,车门内饰10包括前内饰11和后内饰20以及装饰板40。前内饰11、后内饰20以及装饰板40为例如由聚丙烯等合成树脂材料等构成的板状构件。另外,前内饰11、后内饰20以及装饰板40的材质并不限定于合成树脂材料,例如,也可以使用混合了木质类材料与合成树脂的材料等。
前内饰11和后内饰20通过相互组装而构成内饰板。前内饰11主要构成车门内饰10的车辆前侧部分。在前内饰11上设有用于安装内门把的内门把安装部12。
另外,在前内饰11中,在内门把安装部12的下方设有用于安装开关面板13的开关面板安装部14(参照图2)。而且,在前内饰11上设有扬声器格栅15、车门储物格16等。
后内饰20主要构成车门内饰10的车辆后侧部分。如图1和图2所示,前内饰11和后内饰20以前内饰11的车辆后端部与后内饰20的车辆前端部重叠的方式组装在一起。
另外,使用连接凸起、爪嵌合等组装方法来进行前内饰11与后内饰20之间的组装。另外,前内饰11和后内饰20的重叠部分的上侧部分构成门把手17。
另外,如图3所示,在前内饰11和后内饰20的背面,在位于装饰板40的下方的部位安装有冲击吸收构件18(EA材料)。冲击吸收构件18安装成横跨前内饰11和后内饰20双方。冲击吸收构件18是以吸收从侧方碰撞车门(侧面碰撞)时的冲击能量(Energy Absorption:EA)为目的而安装,也被称作EA材料。
装饰板40包括呈板状的装饰板主体部41和从装饰板主体部41的外周端部向外侧延伸的多个安装片45。装饰板40安装成从背侧(车厢外侧)嵌合于形成在后内饰20处的安装开口21。
另外,装饰板主体部41的外周端部成为凸缘部42,多个安装片45成为其基端部利用凸缘部42与装饰板主体部41相连结的结构。
如图3所示,在安装开口21的开口边缘部,在与安装片45对应的部位形成有安装凸起22。该安装凸起22以从后内饰20的车厢外侧的面向车厢外侧突出的方式设置。
安装凸起22是在从车厢内侧贯穿在安装片45上形成的凸起贯穿孔46之后,通过利用超声波熔接等熔接方法对其顶端部进行熔接(热镦粗)而连接于安装片45。
另外,如图2所示,装饰板主体部41的下部形成为向车厢内侧鼓出的台阶状,构成扶手部43。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安装凸起22与安装片45之间的连接构造,后内饰20(第1构件)与装饰板40的装饰板主体部41(第2构件)组装在一起。而且,如图4所示,在多个安装片45中的、配置于装饰板40的下端部的安装片45形成有两个槽部50。
该槽部50是为了通过在侧方碰撞时使安装片45容易断裂来更可靠且容易地解除安装凸起22与安装片45之间的连接而设置的。在以下说明中,对形成有槽部50的安装片45标注附图标记45A。另外,对贯穿安装片45A的凸起贯穿孔46(以下,标注附图标记46A)的安装凸起22标注附图标记22A。
接着,利用图5~图8对安装片45A的结构进行说明。图5是放大表示安装片45A附近的放大图。另外,在图5中,以剖视状态表示安装凸起22A。另外,图6是与利用图5中的A-A线剖切得到的图对应的剖视图,图7是与利用图5中的B-B线剖切得到的图对应的剖视图。
如图6所示,安装凸起22A是呈向车厢外侧突出的圆筒形状,在从车厢内侧(图6的左侧)贯穿了在安装片45A上形成的凸起贯穿孔46A之后,在其顶端部22B进行热镦粗。由此,安装凸起22A的顶端部22B连接于安装片45A的凸起贯穿孔46A的孔边缘部。
如图5所示,安装片45A从装饰板主体部41的下端部(外周端部)向外侧(图5的下侧)延伸。凸起贯穿孔46A除了与后述的抵接面47对应的部位以外呈与安装凸起22A的中心轴线同心的圆形状,其直径比安装凸起22A的直径大一圈。即,凸起贯穿孔46A整体上呈大致圆形状。
凸起贯穿孔46A的内周面的一部分成为从下方抵接于安装凸起22A的外周面23的抵接面47。该抵接面47呈平面状。即,凸起贯穿孔46A的内周面的大部分呈圆弧状,一部分呈直线状。
抵接面47配置在凸起贯穿孔46A的内周面中的外侧(与装饰板主体部41相反一侧)。由此,安装凸起22A抵接于抵接面47,从而限制装饰板40位置向上方偏移。
如上所述,凸起贯穿孔46A处的抵接面47呈平面状,除抵接面47以外的内周面48呈圆弧状。因此,抵接面47与内周面48之间的连结处成为角部55。如此,在凸起贯穿孔46A的内周面上,在与装饰板主体部41相反一侧的部分,利用凸起贯穿孔46A的内周面形成有两个角部55、55。换言之,抵接面47直线连结两个角部55、55。另外,在此所说的角部是指不同的两个面交叉的部分。
如图6所示,在安装片45A的车厢内侧的面49上,在与各个角部55对应之处分别形成有槽部50。如上所述,安装凸起22A成为在从车厢内侧贯穿了凸起贯穿孔46A之后,顶端部被热镦粗的结构。即,槽部50在安装片45A上形成于面向安装凸起22A的基端侧的面。
如图7所示,槽部50的截面呈U字状。由此,在安装片45A上,槽部50成为强度比其周围的强度低的脆弱部。
如图5所示,槽部50沿着从角部55朝向安装片45A的下侧(外侧)的方向延伸设置。两个槽部50、50的延伸设置方向是沿着从凸起贯穿孔46A的中心C1(更详细地说,构成内周面48的圆弧的中心)呈放射状延伸的方向。因此,两槽部50、50之间的车辆前后方向上的间隔随着朝向下方去而变大。
另外,安装片45A的外周端面45B(下端面)呈与凸起贯穿孔46A的中心C1同心的圆弧状。因此,两槽部50、50在安装片45A上形成于从凸起贯穿孔46A到外周端面45B之间的距离成为最短距离的部位。
如上所述,槽部50是强度比其他部分的强度低,成为在当车辆发生侧方碰撞等时安装片45A受到冲击的情况下易于断裂的部位。因此,在安装片45A中,由两个槽部50划分出的划分部60(被两个槽部50包围的部分)在两槽部50、50断裂时自安装片45A的除划分部60以外的部分分离。
如上所述,两槽部50、50之间的间隔随着朝向下方去而变大。因此,划分部60的宽度(图5的左右方向上的长度)也随着朝向下方去而变大,划分部60在主视下呈大致扇形状。
接着,说明本实施方式的作用。在此,列举在车辆发生侧方碰撞时冲击吸收构件18被从车厢外侧按压的情况为例来进行说明。
若冲击吸收构件18被从车厢外侧按压,则安装有冲击吸收构件18的后内饰20被向车厢内侧按压。由此,后内饰20被向车厢内侧按压,从而在装饰板40与后内饰20之间的连结处即安装片45A作用有载荷。
具体地说,载荷从形成于后内饰20的安装凸起22A作用于凸起贯穿孔46A的孔边缘部。在作用有这种载荷的情况下,易于在安装片45A的两个角部55、55集中应力。
因此,在安装片45A因侧方碰撞时的载荷而断裂时,以两个角部55、55为起点发生断裂,断裂沿着脆弱部即槽部50扩散。
在安装片45A沿着两个槽部50、50断裂的情况下,如图8所示,划分部60自安装片45A的除划分部60以外的其他部分分离。由此,在安装片45A上与划分部60对应的部位成为间隙S1。另外,在图8中,利用双点划线示出划分部60。
其结果,如图8所示,安装凸起22A能够经由间隙S1向凸起贯穿孔46A的外部位移。由此,能够可靠地解除安装凸起22A相对于安装片45A的连接。其结果,即使在后内饰20被向车厢内侧按压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装饰板40向车厢内侧位移的事态,从而能够抑制装饰板40(特别是扶手部43)与乘客接触的事态。另外,通过解除后内饰20与装饰板40之间的连接,能够使后内饰20和装饰板40更容易地变形,从而能够更可靠地吸收侧方碰撞时的冲击。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和图8所示,配置在凸起贯穿孔46A内的安装凸起22A穿过两个角部55、55之间向间隙S1位移。在本实施方式中,两角部55、55之间的间隔L1例如稍微小于安装凸起22A的直径R1(参照图8)。另外,凸起贯穿孔46A的孔边缘部的角部55附近的部位(图8中示出的突起片56)在划分部60分离的状态(安装片45A沿着槽部50、50断裂了的状态、图8的状态)下例如呈细头形状,厚度比较小。因此,在发生侧方碰撞时,配置于凸起贯穿孔46A的安装凸起22A通过在使划分部60分离(使安装片45A沿着槽部50、50发生断裂)的同时使两突起片56、56挠曲变形而经由两角部55、55之间向间隙S1位移。另外,也可以将两角部55、55之间的间隔L1设定为安装凸起22A的直径R1以上的值。
另外,在上述说明中,如图8所示,例示两个槽部50、50双方发生断裂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侧方碰撞时的断裂方式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发生两个槽部50中仅任意一者断裂、另一个槽部50不断裂。然而,另一个槽部50由于强度比其他部分的强度低,因此划分部60容易以此为折线弯折。划分部60以另一个槽部50为基准弯折从而产生间隙S1,因此能够期待安装凸起22A经由该间隙S1从凸起贯穿孔46A中脱落。另外,图8中示出的槽部50、50的断裂方式只是一个例子,并不限定于图8中示出的方式。
接着,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效果。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当发生侧方碰撞时在安装凸起22A与安装片45A之间的连接处作用有载荷的情况下,载荷从安装凸起22A作用于凸起贯穿孔46A的孔边缘部。
当在凸起贯穿孔46A的孔边缘部作用有载荷时,在安装片45A中,易于发生以应力易于集中的两个角部55、55为起点的断裂,这种断裂易于沿着脆弱部即槽部50、50扩散。在安装片45A沿着两个槽部50、50断裂的情况下,安装片45A的两槽部50、50之间的部分(划分部60)自除划分部60以外的部分分离。
安装片45A的两槽部50、50之间的部分分离,从而该部分形成为用于连通凸起贯穿孔46A的内部与外部的间隙S1。由此,安装凸起22A能够穿过该间隙S1向凸起贯穿孔46A的外部移动,从而能够更可靠地解除安装凸起22A与安装片45A之间的连接。
另外,凸起贯穿孔46A呈大致圆形状,安装片45A的外周端面45B成为呈与凸起贯穿孔46A的中心C1同心的圆弧状的曲面,两个槽部50、50沿着从凸起贯穿孔46A的中心C1呈放射状延伸的方向延伸设置。
如果沿着从凸起贯穿孔46A的中心C1呈放射状延伸的方向(凸起贯穿孔46A的径向且构成外周端面45B的圆弧的径向)形成槽部50,则能够在从凸起贯穿孔46A的内周面到安装片45A的外周端面45B之间的距离最短的部位形成槽部50。由此,能够容易地使安装片45A从凸起贯穿孔46A的内周面到安装片45A的外周端面45B断裂。
另外,如果将两个槽部50、50形成为放射状,则两槽部50、50之间的间隔(划分部60、进而间隙S1的宽度)随着朝向安装片45A的外侧(在图5中为下侧)去而变大。因此,安装凸起22A更容易穿过间隙S1,更容易从凸起贯穿孔46A脱落。
另外,凸起贯穿孔46A的内周面48的一部分成为与安装凸起22A的外周面23相抵接的抵接面47,抵接面47呈直线连结两个角部55、55的平面状。
通过使安装凸起22A的外周面23与凸起贯穿孔46A的内周面48的一部分即抵接面47相抵接,在当发生侧方碰撞时对安装凸起22A与安装片45A之间的连接处施加有载荷的情况下,能够使载荷迅速从安装凸起22A作用于抵接面47。由此,能够在发生侧方碰撞的初始阶段使应力作用于与抵接面47相连结的两个角部55、55,从而能够使槽部50、50断裂。其结果,能够在发生车辆碰撞的初始阶段解除安装凸起22A与安装片45A之间的连接。
另外,脆弱部为形成于安装片45A的表面的槽部50。通过利用槽部50形成脆弱部而能够更简便地形成脆弱部。
另外,贯穿了凸起贯穿孔46A的安装凸起22A通过对其顶端部22B进行热镦粗而连接于安装片45A,槽部50在安装片45A上形成于面向安装凸起22A的基端侧的面(车厢内侧的面49)。
根据本实施方式,槽部50在安装片45A上形成于面向安装凸起22A的基端侧的面。即,槽部50形成于与安装凸起22A的被热镦粗的顶端部22B一侧的面(车厢外侧的面)相反侧的面。由此,在利用热镦粗连接了安装凸起22A的顶端部时,能够防止槽部50被熔接的安装凸起22A的顶端部22B填埋的事态。
另外,槽部50的截面呈U字状。通过将槽部50的截面设为U字状,假设在利用成形模具将槽部50与安装片45A一体成形时,能够将用于成形槽部50的突部的成形面(未图示)设为U字状。由此,例如与槽部50为V字槽的结构(用于成形槽部50的突部成为细头形状的结构)等相比,能够进一步提高成形模具的突部的强度。
<其他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利用上述记述和附图说明的实施方式,例如如下所述的实施方式也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内。
(1)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车辆用内饰部件例示了车门内饰,作为第1构件例示了后内饰,作为第2构件例示了装饰板主体部,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作为车辆用内饰部件,只要具有至少两个构件(第1构件和第2构件)即可。另外,第1构件和第2构件只要是使用安装凸起与安装片相连接的两个构件即可,并不限定于后内饰与装饰板主体部。例如,作为第1构件可例示前内饰11,作为第2构件可例示安装于前内饰11的车门储物格基材16A(构成车门储物格16的车厢外侧部分的基材、参照图3)。
(2)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脆弱部例示了槽部50,但是并不限定于此。脆弱部只要是设置于安装片、且强度比周围部分的强度低的结构即可。例如,作为脆弱部,可例示朝向安装片45A的外侧排列的多个通孔、朝向安装片45A的外侧延伸的狭缝等。
(3)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通过对安装凸起22A的顶端部22B进行热镦粗而连接于安装片45A的结构,但是连接方法并不限定于热镦粗。例如,安装凸起22A的顶端部也可以利用螺钉连接于安装片45A。
(4)本实用新型的安装片(具有槽部50和角部55的安装片)的配置部位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所例示的部位(装饰板主体部41的下端部),可适当地进行变更。
(5)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凸起贯穿孔46A设为了大致圆形状,但是凸起贯穿孔46A的形状并不限定于此。凸起贯穿孔46A只要是具有至少两个角部的形状即可,例如,也可以形成为四边形。

Claims (9)

1.一种车辆用内饰部件,其包括设有安装凸起的第1构件和设有安装片的第2构件,该安装片形成有供上述安装凸起贯穿的凸起贯穿孔,其特征在于,
贯穿了上述凸起贯穿孔的上述安装凸起在该安装凸起的顶端部连接于上述安装片,
上述安装片从上述第2构件的外周端部向上述第2构件的外侧延伸,
在上述凸起贯穿孔中,在与上述第2构件相反侧的部分形成有至少两个角部,
在上述安装片上,沿着分别从上述两个角部朝向上述安装片的外侧的方向延伸设置有强度比周围的强度低的脆弱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内饰部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凸起贯穿孔呈大致圆形状,
上述安装片的外周端面成为呈与上述凸起贯穿孔的中心同心的圆弧状的曲面,
与上述两个角部对应的两个上述脆弱部沿着从上述凸起贯穿孔的中心呈放射状延伸的方向延伸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内饰部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凸起贯穿孔的内周面的一部分成为与上述安装凸起的外周面相抵接的抵接面,
上述抵接面呈直线连结上述两个角部的平面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内饰部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脆弱部是形成于上述安装片的表面的槽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用内饰部件,其特征在于,
贯穿了上述凸起贯穿孔的上述安装凸起通过对上述顶端部进行热镦粗而连接于上述安装片,
上述槽部在上述安装片上形成于面向上述安装凸起的基端侧的面。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用内饰部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槽部的截面呈U字状。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内饰部件,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安装片中,由与上述两个角部对应的两个上述脆弱部划分的部分为划分部,该划分部在上述两个脆弱部断裂了时自上述安装片的除上述划分部以外的部分分离。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内饰部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安装凸起利用螺钉连接于上述安装片。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内饰部件,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安装片中,上述安装凸起贯穿孔是随着从上述安装凸起的基端侧朝向顶端侧去而孔径变小的锥形孔。
CN201320704444.4U 2012-11-12 2013-11-08 车辆用内饰部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511245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48506A JP5975286B2 (ja) 2012-11-12 2012-11-12 車両用内装材
JP2012-248506 2012-11-12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511245U true CN203511245U (zh) 2014-04-02

Family

ID=503702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704444.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511245U (zh) 2012-11-12 2013-11-08 车辆用内饰部件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975286B2 (zh)
CN (1) CN20351124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54530A (zh) * 2017-02-17 2018-08-28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交通工具用内饰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115488A (ja) * 1997-10-20 1999-04-27 Kasai Kogyo Co Ltd 自動車用内装部品
JP4067075B2 (ja) * 2000-04-28 2008-03-26 河西工業株式会社 部品の接合構造
JP2003327155A (ja) * 2002-05-09 2003-11-19 Toyota Motor Corp ボルト締結構造及び構造物支持部材
JP4209382B2 (ja) * 2004-12-06 2009-01-14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パネルユニット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54530A (zh) * 2017-02-17 2018-08-28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交通工具用内饰件
CN108454530B (zh) * 2017-02-17 2021-03-19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交通工具用内饰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975286B2 (ja) 2016-08-23
JP2014094713A (ja) 2014-05-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251385B1 (ko) 범퍼 비임
EP2707254B1 (en) Vehicle body structure
US8439429B2 (en) Coupling structure between front pillar and side sill of automobile
US10549610B2 (en) Vehicle door
JP4670535B2 (ja) インストルメントパネルの乗員保護装置
JPWO2011135798A1 (ja) 車両用外装部材の取付構造
JP2008062760A (ja) 車両用メンバ部材
US10005436B2 (en) Brake pedal apparatus for a vehicle
US20130263518A1 (en) Vehicle door trim panel
CN203511245U (zh) 车辆用内饰部件
US8979178B2 (en) Pillar structure
JP2009208590A (ja) ステアリングメンバ取付構造
CN204805250U (zh) 预紧式卡扣
CN210555169U (zh) 门槛梁及车辆
CN201264577Y (zh) 汽车安全气囊及其气囊盒体
CN209972590U (zh) 前围板及车辆
JP4270004B2 (ja) ステアリングホイール
JP2020040593A (ja) 車両前部構造
JPH1016816A (ja) 車体骨格部材の結合構造
JP2007253786A (ja) 自動車の側部車体構造
EP2692614B1 (en) Vehicle instrument panel reinforcement and passenger seat airbag device attachment structure employing the vehicle instrument panel reinforcement
JP2010264849A (ja) 車両用サイドドアのドアトリム構造
CN218877404U (zh) 一种a柱连接结构及汽车
JP2016168882A (ja) 車体前部構造
CN110182025A (zh) 一种汽车车门下铰链加强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402

Termination date: 2021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