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415458U - 棘轮弹簧及使用该棘轮弹簧的按钮开关 - Google Patents

棘轮弹簧及使用该棘轮弹簧的按钮开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415458U
CN203415458U CN201320362635.7U CN201320362635U CN203415458U CN 203415458 U CN203415458 U CN 203415458U CN 201320362635 U CN201320362635 U CN 201320362635U CN 203415458 U CN203415458 U CN 2034154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tchet spring
mentioned
bulge
shank
flange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362635.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贞松伊鹤
田泽俊彦
坂本尧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lps Alpin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lps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ps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Alps Electric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4154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415458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尽管小型但操作行程长的棘轮弹簧及使用该棘轮弹簧的按钮开关。棘轮弹簧(12)在向上方突出而形成为圆形圆顶状的膨出部(12a)周围延伸而形成凸缘部(12b),并形成在俯视时为模仿正方形的外形形状,而且在其四角的角落具有从凸缘部(12b)延伸形成并且向与膨出部(12a)的突出方向相反的方向倾斜而形成的腿部(12c),从而实现尽管小型但操作行程长。而且,按钮开关(100)通过将棘轮弹簧(12)作为接点元件使用,实现尽管小型但操作行程长。

Description

棘轮弹簧及使用该棘轮弹簧的按钮开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棘轮弹簧和使用该棘轮弹簧的按钮开关,尤其涉及虽小型但操作行程长的棘轮弹簧和使用该棘轮弹簧的按钮开关。
背景技术
在电器的各种操作部,为了在操作后给操作者传达已操作了的操作触感,使用具有咔哒感的棘轮弹簧及内置了这种棘轮弹簧的按钮开关等。近来,手机等小型电器正在增多,而且随着电器的小型化,要求对被安装的棘轮弹簧和使用该棘轮弹簧的按钮开关也实现小型化。
而且,对棘轮弹簧和使用棘轮弹簧的按钮开关实现小型化时,操作行程缩短了相当于小型化的部分,但是为了确保明确的操作触感,要求虽小型但操作行程长的棘轮弹簧以及使用了虽小型但操作行程长的棘轮弹簧的按钮开关。
作为用于实现操作行程长的小型按钮开关而具备圆顶接点(棘轮弹簧)的按钮开关,公知下面专利文献1所述的按钮开关SW。
下面将用图16说明专利文献1所述的圆顶接点DC。图16为表示专利文献1所述按钮开关SW的圆顶接点DC外观的图。
专利文献1所述的圆顶接点DC在具有导电性和弹性的板材即弹簧片SP的中心,具有以圆顶形状突出而形成的圆顶部DO。从圆顶部DO突出的方向看到圆顶接点DC时,圆顶接点DC形成以圆顶部DO为中心的长方形。
而且,在相当于长方形四角的部分形成翘起部(日文:跳ね上げ部)CO,该翘起部CO具有相对于圆顶接点DC的配置面在四角架起支持圆顶部DO的双头桥型形状。
而且,在弹簧片SP的短边上、翘起部CO和翘起部CO之间的中间地点设有竖立部SU,向圆顶部DO突出的方向突出形成。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144558号公报
使用了专利文件1所述圆顶接点DC的按钮开关SW与以往的小型按钮开关相比,在圆顶接点DC不会发生裂缝的情况下能够确保长的操作行程。但是,在上述按钮开关SW更小型化的情况下,难以确保充分的操作行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提供一种即使在更小型化的情况下操作行程也长的棘轮弹簧和使用该棘轮弹簧的按钮开关。
技术方案1所述棘轮弹簧的特征在于,具有向上方突出而形成为圆形圆顶状的膨出部和在上述膨出部的周围延伸而形成的凸缘部,并且形成俯视时为模仿(近似)正方形的外形形状。
技术方案2所述棘轮弹簧的特征在于,从上述膨出部的外周端到上述凸缘部的外周端的宽度尺寸至少以材料板厚尺寸的2倍以上的尺寸形成。
技术方案3所述棘轮弹簧的特征在于,在俯视时的四角的角落具有从上述凸缘部延伸并且向与上述膨出部的突出方向相反的方向倾斜而形成的腿部。
技术方案4所述棘轮弹簧的特征在于,上述腿部以第2圆为界限倾斜而形成,该第2圆与第1圆同心且直径大,该第1圆与上述膨出部的外周端一致。
技术方案5所述棘轮弹簧的特征在于,上述腿部以第2正方形为界限倾斜而形成,该第2正方形与第1正方形同心且相对于第1正方形错开45度,该第1正方形与所述棘轮弹簧的外形形状一致。
技术方案6所述棘轮弹簧的特征在于,上述凸缘部从上述膨出部向水平方向延伸,并且上述腿部具有相对于上述腿部的前端配置面形成平行面的台阶部。
技术方案7所述棘轮弹簧的特征在于,在上述腿部的两侧设有缺口部。
技术方案8所述的按钮开关具有:技术方案1至技术方案6所述棘轮弹簧以及具备供上述棘轮弹簧接触的固定接点且可存放上述棘轮弹簧的外壳,其特征在于,上述棘轮弹簧由具备导电性的材料构成,而且上述外壳具有支承上述棘轮弹簧的支承部,该支承部在与上述棘轮弹簧的四角的角落附近相对应的位置上形成并支承上述棘轮弹簧。
技术方案9所述的按钮开关具有:有可挠性且设有第1接点部的第1基材、设有第2接点部的第2基材以及技术方案1至技术方案6所述的棘轮弹簧,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接点部和上述第2接点部相对置,而且在上述第2基材的上方相隔配置上述第1基材,上述棘轮弹簧被重叠配置在上述第1基材的设有上述第1接点部的地方的背面。
实用新型的效果
根据技术方案1,通过形成在可动接点的膨出部的周围设有凸缘部并且以俯视时为模仿正方形而形成的凸缘部支承膨出部的结构,使得在从上方按压膨出部时,不仅膨出部进行反转动作,而且凸缘部也向被按压的方向挠曲,因此膨出部的反转动作所需的行程和凸缘部的挠曲行程加起来成为操作行程。与不具备本技术方案之棘轮弹簧的凸缘部结构的棘轮弹簧相比,能够使操作行程加长相当于凸缘部挠曲行程的部分,因此带来了即使实现小型化也能够提供操作行程长的棘轮弹簧的效果。
根据技术方案2,通过更可靠地分散膨出部因按压操作进行反转时发生的应力,从而防止裂缝的发生,从而带来了能够保持长期、稳定的棘轮弹簧功能的效果。
根据技术方案3,通过在凸缘部设置腿部,形成以腿部支承膨出部以及凸缘部的结构,因此在从上方按压了膨出部时,不仅膨出部进行反转动作,而且凸缘部以及腿部也向被按压的方向挠曲,因此将膨出部的反转动作所需的行程和凸缘部以及腿部的挠曲行程加起来构成操作行程。与以凸缘部保持膨出部的结构相比,能够使操作行程更加长相当于腿部的挠曲行程部分,因此带来了即使实现小型化也能够提供操作行程更长的棘轮弹簧的效果。
根据技术方案4,通过使腿部具有单纯形状,能够容易形成腿部,因此棘轮弹簧形状的偏差变小,从而带来了能够使棘轮弹簧的操作触感的偏差更小的效果。
根据技术方案5,通过使凸缘部和腿部之间界限的形状构成直线形状,在棘轮弹簧被按压时,以构成凸缘部和腿部之间界限的棱线为支点进行挠曲,因此与凸缘部和腿部之间界限的形状为圆弧形状时的情况相比容易挠曲,从而带来了使操作行程更长的效果。
根据技术方案6,通过在腿部的前端设有具备了与相对于腿部前端的配置面相平行的面的台阶部,从而使棘轮弹簧被面支承、使被配置后的姿势稳定,而且在受到来自膨出部突出方向的按压时,能够以设置台阶部时形成的弯曲棱线为支点挠曲,从而带来了即使小型化也能够使动作行程变得更大的效果。
根据技术方案7,通过在腿部的两侧设置缺口部并使腿部的宽度尺寸变细,使腿部变得容易挠曲,在受到来自膨出部突出方向的按压时,带来了使动作更加圆滑的效果。
根据技术方案8,不仅使用可加长操作行程的棘轮弹簧,而且形成以支承部13b支承棘轮弹簧四角附近的结构。支承部相对于设有第1固定接点的存放部的底面,形成凸状的台阶形状,因此能够使操作行程再加长相当于支承部相对于存放部底面的高度部分。从而带来了即使实现小型化也能够提供操作行程长的按钮开关的效果。
根据技术方案9,构成为使用能够加长操作行程的棘轮弹簧,而且第1接点部和第2接点部相对置,并在第2接点部的上方以隔开的状态配置第1接点部。按钮开关的操作行程具有在棘轮弹簧的操作行程加上第1接点部和第2接点部之间相隔距离的长度。棘轮弹簧即使被小型化也能加长操作行程,而且还可调节第1接点部和第2接点部之间的相隔距离,因此带来了即使实现了小型化也能够提供操作行程长的按钮开关的效果。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够提供即使实现了更小型化操作行程长的棘轮弹簧和使用该棘轮弹簧的按钮开关。
附图说明
图1(a)为表示第1实施方式之棘轮弹簧12的外观的斜视图,图1(b)为表示从图1(a)所示Z1方向看到的棘轮弹簧12的外观的俯视图,图1(c)为表示从图1(a)所示Y2方向看到的棘轮弹簧12的外观的侧视图。
图2(a)为表示棘轮弹簧12初始状态的图1(b)所述截面I-I的截面图,图2(b)为表示开始按压操作了棘轮弹簧12时的状态的图1(b)所述截面I-I的截面图,图2(c)为表示进一步按压操作了棘轮弹簧时的状态的图1(b)所述截面I-I的截面图。
图3(a)为表示第1实施方式之棘轮弹簧12的变形例即棘轮弹簧12B初始状态的截面图,图3(b)为表示按压操作了棘轮弹簧12B时的状态的截面图。
图4(a)为表示第2实施方式之棘轮弹簧22的外观的斜视图,图4(b)为表示从图4(a)所示Z1方向看到的棘轮弹簧22的外观的俯视图,图4(c)为表示从图4(a)所示Y2方向看到的棘轮弹簧22的外观的侧视图。
图5(a)为表示第3实施方式之棘轮弹簧32的外观的斜视图,图5(b)为表示从图5(a)所示Z1方向看到的棘轮弹簧32的外观的俯视图,图5(c)为表示从图5(a)所示Y2方向看到的棘轮弹簧32的外观的侧视图。
为了说明第3实施方式之棘轮弹簧32的动作,图6(a)为表示棘轮弹簧32初始状态的图5(b)所述截面V-V的截面图,图6(b)为表示开始按压操作棘轮弹簧32时的状态的图5(b)所述截面V-V的截面图,图6(c)为表示进一步按压操作了棘轮弹簧32时的状态的图5(b)所述截面V-V的截面图。
图7(a)为表示第4实施方式之棘轮弹簧42的外观的斜视图,图7(b)为表示从图7(a)所示Z1方向看到的棘轮弹簧42的外观的俯视图,图7(c)为表示从图7(a)所示Y2方向看到的棘轮弹簧42的外观侧视图。
图8(a)为表示第5实施方式之按钮开关100的外观的斜视图,图8(b)为表示从图8(a)所示Z1方向看到按钮开关100时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9为表示第6实施方式之按钮开关100结构的分解斜视图。
图10为表示图8(b)所示截面VIII-VIII的截面图。
图11(a)为表示从上方看到操作部件11的外观的斜视图,图11(b)为表示从下方看到操作部件11的外观的斜视图。
图12为表示外壳13以及固定接点15的斜视图。
图13为表示处在图10所示状态时按压操作操作部件11时的状态的图。
为了说明按钮开关200的结构以及动作,图14(a)为表示按钮开关200初始状态的截面图,图14(b)为表示操作按钮开关200时的状态的截面图。
图15(a)为表示第1实施方式之棘轮弹簧12的变形例即棘轮弹簧12C初始状态的截面图,图15(b)为表示按压操作棘轮弹簧12C时的状态的截面图。
图16为表示专利文献1所述按钮开关SW的圆顶接点DC外观的图。
附图标记的说明
11操作部件、11a基部、11b伸缩部、11c操作部、11d施力部、11e槽部、12棘轮弹簧、12B棘轮弹簧、12C棘轮弹簧、12a膨出部、12b凸缘部、12c腿部、13外壳、13a存放部、13b支承部、13c突出部、13d连接端子、14构架、14a顶面、14b开口部、14c卡合部、15固定接点、15a第1固定接点、15b第2固定接点、22可动接点、22a膨出部、22b凸缘部、22c腿部、32可动接点、32a膨出部、32b凸缘部、32c腿部、32d台阶部、32e开口、42可动接点、42a膨出部、42b凸缘部、42c腿部、42d台阶部、42e开口、42f缺口部、51第1基材、51a第1接点部、61第2基材、61a第2接点部、71第1垫片、71a接点配置孔、81第2垫片、81a弹簧配置孔、91护板、100开关、200开关、C1第1圆、C2第2圆、S21第1正方形、S22第2正方形、S31第1正方形、S32第2正方形、S33第3正方形、S41第1正方形、S42第2正方形、S43第3正方形、t1板厚尺寸、t2板厚尺寸、t3板厚尺寸、t4板厚尺寸、w1宽度尺寸、w2宽度尺寸、w3宽度尺寸、w4宽度尺寸。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下面将用图1(a)、图1(b)、图1(c)说明第1实施方式的棘轮弹簧12。图1(a)为表示棘轮弹簧12的外观的斜视图,图1(b)为表示从图1(a)所示Z1方向看到的棘轮弹簧12的外观的俯视图,图1(c)为表示从图1(a)所示Y2方向看到的棘轮弹簧12的外观的侧视图。
棘轮弹簧12具有图1(a)所示的外形,由具有弹性的金属板材构成。棘轮弹簧12具有膨出部12a和凸缘部12b,在向Z1方向即上方突出而形成为圆形圆顶状的膨出部12a周围延伸而形成凸缘部12b。而且,从图1(a)所示的Z1方向俯视时,棘轮弹簧12如图1(b)所示,形成了模仿正方形的外形形状。而且,如图1(b)以及图1(c)所示,从膨出部12a的外周端到凸缘部12b的外周端的宽度尺寸w1至少以棘轮弹簧12的板厚尺寸t1的两倍以上尺寸形成。
棘轮弹簧12在其四角的角落具有从凸缘部12b延伸形成而且向与膨出部12a的突出方向相反的方向倾斜而形成的腿部12c。腿部12c以与第1圆C1同心且直径大于第1圆C1的第2圆C2为界限倾斜而形成,该第1圆C1与膨出部12a的外周端大致一致。
下面将用图2(a)、图2(b)、图2(c)说明棘轮弹簧12的动作。为了说明第1实施方式之棘轮弹簧12的动作,图2(a)为表示棘轮弹簧12初始状态的图1(b)所述截面I-I的截面图,图2(b)为表示开始按压操作棘轮弹簧12时的状态的图1(b)所述截面I-I的截面图,图2(c)为表示进一步按压操作棘轮弹簧12时的状态的图1(b)所述截面I-I的截面图。另外,说明第2实施方式之棘轮弹簧的动作时也使用图2(a)、图2(b)、图2(c)。
棘轮弹簧12在初始状态中,如图2(a)所示,使膨出部12a向Z1方向突出。例如以人的手指等按压部件Q从Z1方向向Z2方向将膨出部12a从初始状态开始按压时,如图2(b)所示,凸缘部12b以及腿部12c向被按压的方向挠曲。其后,进一步向Z2方向按压时,如图2(c)所示,向Z1方向突出而形成的膨出部12a反转成向Z2方向突出。停止向Z2方向的按压时,通过棘轮弹簧12持有的复位力,棘轮弹簧12回到初始状态。如上所示,因为膨出部12a进行反转动作,使为了按压而施加的力量急剧变化,从而使力量的急剧变化被操作者作为操作触感而认识到。
另外,在上述说明中,棘轮弹簧12构成为:在俯视时四角的角落形成了从凸缘部12b延伸且向与膨出部12a的突出方向相反的方向倾斜而形成腿部12c,但是也可以是如图3(a)、图3(b)所示的构成:不设置腿部12c而使凸缘部12b向与膨出部12a的突出方向相反的方向倾斜而设置。图3(a)为表示棘轮弹簧12的变形例之一即棘轮弹簧12B的初始状态的截面图,图3(b)为表示按压操作棘轮弹簧12B时的状态的截面图。另外,图3(a)、图3(b)为用相当于图1(b)所示截面I-I的截面来切断棘轮弹簧12B后的截面图。而且,名称及标记使用与棘轮弹簧12相同的名称及标记。
因为使凸缘部12b向与膨出部12a的突出方向相反的方向倾斜而设置,所以能够使凸缘部12b得到与腿部12c相同的功能,并且可实现如图3(a)、图3(b)所示的动作。棘轮弹簧12B在初始状态中,如图3(a)所示,使膨出部12a向Z1方向突出。例如,用人的手指等按压部件Q从Z1方向向Z2方向将膨出部12a从初始状态开始按压时,如图3(b)所示,凸缘部12b向被按压的方向挠曲,而向Z1方向突出而形成的膨出部12a反转成向Z2方向突出。停止向Z2方向的按压时,通过棘轮弹簧12B持有的复位力,棘轮弹簧12B回到初始状态。如上所述,棘轮弹簧12B可实现与棘轮弹簧12相同的动作,并通过膨出部12a进行反转动作,使为了按压而施加的力量急剧变化,从而使力量的急剧变化被操作者作为操作触感而认识到。
下面将说明采用本实施方式带来的效果。
本实施方式之棘轮弹簧12的结构为,具有向上方突出而形成为圆形圆顶状的膨出部12a和向膨出部12a的周围延伸而形成的凸缘部12b,并形成俯视时为模仿正方形的外形形状。
由此,在棘轮弹簧12的膨出部12a周围设有凸缘部12b,通过构成为以俯视时为模仿正方形而形成的凸缘部12b来支承膨出部12a,从而在从上方按压膨出部12a时,不仅膨出部12a进行反转动作,而且凸缘部12b也向被按压的方向挠曲,因此膨出部12a的反转动作所需的行程和凸缘部12b的挠曲行程加起来形成操作行程。与不具有棘轮弹簧12之凸缘部12b结构的棘轮弹簧相比,操作行程加长了相当于凸缘部12b的挠曲行程部分,因此带来了即使实现了小型化也能够提供操作行程长的棘轮弹簧的效果。
而且,由此通过设置凸缘部12b,能够防止应力集中在膨出部12a的外周端,防止集中应力为原因的裂缝在膨出部12a发生,从而带来了能够长期保持稳定的棘轮弹簧功能的效果。
而且,本实施方式的棘轮弹簧12构成为:从膨出部12a的外周端到凸缘部12b的外周端的宽度尺寸w1至少以材料的板厚尺寸t1的两倍以上的尺寸形成。
由此通过更可靠地分散膨出部12a因按压操作进行反转时发生的应力,防止裂缝的发生,从而带来了能够长期保持稳定的棘轮弹簧的功能的效果。
而且,通过上述结构,不需要为了防止裂缝的发生在加工时进行微调整,因此使棘轮弹簧12的加工变得容易,减少棘轮弹簧12的形状偏差,从而带来了减少棘轮弹簧12的操作触感偏差的效果。
而且,通过上述结构,减少了棘轮弹簧12的操作触感偏差,因此带来了能够提供多个排列使用时也能够自然地使用的棘轮弹簧的效果。
而且,本实施方式之棘轮弹簧12的结构为,在俯视时为四角的角落具有从凸缘部12b延伸并向与膨出部12a的突出方向相反的方向倾斜而形成的腿部12c。
通过上述结构,在凸缘部12b上设置腿部12c,从而构成以腿部12c支承膨出部12a以及凸缘部12b的结构,因此当从上方按压了膨出部12a时,不仅膨出部12a进行反转动作,而且凸缘部12b以及腿部12c也向被按压的方向挠曲,因此膨出部12a的反转动作所需的行程和凸缘部12b以及腿部12c的挠曲行程加起来形成操作行程。与以凸缘部12b保持膨出部12a的结构相比,因为能够使操作行程进一步加长相当于腿部12c的挠曲行程部分,因此带来了即使实现小型化也能够提供操作行程长的棘轮弹簧的效果。
而且,本实施方式之棘轮弹簧12的结构为,腿部12c以第2圆C2为界限倾斜而形成,该第2圆C2与第1圆C1同心且直径大,该第1圆与膨出部12a的外周端大致一致。
通过上述结构,通过形成具有单纯形状的腿部12c,能够容易形成腿部12c,从而减少棘轮弹簧12的形状偏差,带来了能够使棘轮弹簧12的操作触感偏差更小的效果。
第2实施方式
下面将用图4(a)、图4(b)、图4(c)说明第2实施方式的棘轮弹簧22。图4(a)为表示棘轮弹簧22的外观的斜视图,图4(b)为表示从图4(a)所示Z1方向看到的棘轮弹簧22的外观的俯视图,图4(c)为表示从图4(a)所示Y2方向看到的棘轮弹簧22的外观的侧视图。
棘轮弹簧22与第1实施方式之棘轮弹簧12相比,凸缘部12b和腿部12c之间交接线的形状不同。
棘轮弹簧22具有图4(a)所示的外形,由具有弹性的金属板材构成。棘轮弹簧22具有膨出部22a和凸缘部22b,在向Z1方向即上方突出而形成为圆形圆顶状的膨出部22a周围延伸而形成了凸缘部22b。而且,棘轮弹簧22在从如图4(a)所示Z1方向俯视时,如图4(b)所示,形成了模仿正方形的外形形状。而且,如图4(b)以及图4(c)所示,从膨出部22a的外周端到凸缘部22b的外周端之间的宽度尺寸w2,至少以棘轮弹簧22的板厚尺寸t2两倍以上的尺寸形成。
棘轮弹簧22在其四角的角落具有从凸缘部22b延伸形成而且向与膨出部22a的突出方向相反的方向倾斜而形成的腿部22c。腿部22c以第2正方形S22为界限倾斜形成,该第2正方形与第1正方形S21同心且相对于第1正方形S21错开45度,该第1正方形与棘轮弹簧22的外形形状大致一致。
棘轮弹簧22的动作与第1实施方式之棘轮弹簧12的动作基本相同,所以下面将省略说明。
下面对本实施方式带来的效果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棘轮弹簧22的结构为,腿部22c以第2正方形S22为界限倾斜而形成,该第2正方形与第1正方形S21同心且相对于第1正方形S21错开45度,该第1正方形与棘轮弹簧22的外形形状大致一致。
通过上述结构,使凸缘部22b和腿部22c之间交接线的形状形成直线形状,因此在按压了棘轮弹簧22时,以形成凸缘部22b和腿部22c之间交接线的棱线为支点挠曲,从而与凸缘部22b和腿部22c之间交接线的形状为圆弧形状时相比容易挠曲,带来了能够使操作行程更长的效果。
而且,通过上述结构,使腿部22c的交接线形状形成单纯的直线形状,从而使棘轮弹簧22的加工变得容易,减少了棘轮弹簧22的形状偏差,带来了能够获得更稳定开关功能的效果。
第3实施方式
下面将用图5(a)、图5(b)、图5(c)说明第3实施方式的棘轮弹簧32。图5(a)为表示棘轮弹簧32的外观的斜视图,图5(b)为表示从图5(a)所示Z1方向看到的棘轮弹簧32的外观的俯视图,图5(c)为表示从图5(a)所示Y2方向看到的棘轮弹簧32的外观的侧视图。
棘轮弹簧32与第2实施方式的棘轮弹簧22的腿部22c的形状不同。
棘轮弹簧32具有图5(a)所示的外形,并由具有弹性的金属板材构成。棘轮弹簧32具有膨出部32a和凸缘部32b,在向Z1方向即上方突出而形成圆形圆顶状的膨出部32a周围延伸而形成凸缘部32b。而且,棘轮弹簧32从图5(a)所示Z1方向俯视时如图5(b)所示,形成了模仿正方形的外形形状。而且,如图5(b)以及图5(c)所示,从膨出部32a的外周端到凸缘部32b的外周端之间的宽度尺寸w3至少以棘轮弹簧32板厚尺寸t3两倍以上的尺寸形成。
棘轮弹簧32在其四角的角落具有从凸缘部32b延伸形成且向与膨出部32a的突出方向相反的方向倾斜而形成的腿部32c。凸缘部32b从膨出部32a向水平方向延伸,腿部32c具有相对于腿部32c的前端配置面构成平行面的台阶部32d。另外,将第2正方形S32做为凸缘部32b和腿部32c之间的界限,该第2正方形S32与第1正方形S31同心且相对于第1正方形S31错开45度,该第1正方形S31与棘轮弹簧32的外形形状大致一致。而且,腿部32c之台阶部32d的界限与凸缘部32b和腿部32c之间的界限同样,为第3正方形S33,该第3正方形S33与第1正方形S31同心且相对于第1正方形S31错开45度,该第1正方形S31与棘轮弹簧32的外形形状大致一致,第3正方形S33的一个边的长度比第2正方形S32的一个边的长度长。而且,虽然本实施方式在膨出部32a的头顶部设有圆形状的贯穿孔即开口32e,但是可根据需要设置该开口32e。
下面将用图6(a)、图6(b)、图6(c)说明棘轮弹簧32的动作。为了说明第3实施方式之棘轮弹簧32的动作,图6(a)为表示棘轮弹簧32初始状态的图5(b)所述截面V-V的截面图,图6(b)表示开始按压操作棘轮弹簧32时的状态的图5(b)所述截面V-V的截面图,图6(c)为表示进一步按压操作棘轮弹簧32时的状态的图5(b)所述截面V-V的截面图,另外,说明第4实施方式之棘轮弹簧42的动作时也使用图6(a)、图6(b)、图6(c)。而且,在图6(a)、图6(b)、图6(c)中,为了便于说明,没有记载开口32e。
下面对本实施方式所带来的效果进行说明。
而且,本实施方式之棘轮弹簧32的结构为,凸缘部32b从膨出部32a向水平方向延伸,而腿部32c具有相对于腿部32c的前端配置面形成平行面的台阶部32d。
通过上述结构,在腿部32c的前端设有具备相对于腿部32c的前端配置面而平行的面的台阶部32d,使得棘轮弹簧32被面支承,使被配置后的姿势稳定,而且在受到来自膨出部32a突出方向的按压时,能够以设置台阶部32d时形成的弯曲棱线为支点挠曲,从而带来了即使实现小型化也能够使动作行程更长的效果。
第4实施方式
下面将用图7(a)、图7(b)、图7(c)说明第4实施方式的棘轮弹簧42。图7(a)为表示棘轮弹簧42的外观的斜视图,图7(b)为表示从图7(a)所示Z1方向看到的棘轮弹簧42的外观的俯视图,图7(c)为表示从图7(a)所示Y2方向看到的棘轮弹簧42的外观的侧视图。
棘轮弹簧42与第3实施方式之棘轮弹簧32的腿部32c的形状不同。
棘轮弹簧42具有图7(a)所示的外形,并由具有弹性的金属板材构成。棘轮弹簧42具有膨出部42a和凸缘部42b,在向Z1方向即上方突出而形成为圆形圆顶状的膨出部42a周围延伸而形成凸缘部42b。而且,棘轮弹簧42在从图7(a)所示Z1方向俯视时如图7(b)所示,形成模仿了正方形的外形形状。而且,如图7(b)以及图7(c)所示,从膨出部42a的外周端到凸缘部42b的外周端的宽度尺寸w4至少以棘轮弹簧42板厚尺寸t4的两倍以上的尺寸形成。
棘轮弹簧42在其四角的角落具有从凸缘部42b延伸形成且向与膨出部42a的突出方向相反的方向倾斜而形成的腿部42c。凸缘部42b从膨出部42a向水平方向延伸,腿部42c具有相对于腿部42c的前端配置面形成平行面的台阶部42d。而且,在腿部42c的两侧设有缺口部42f,使腿部42c的宽度尺寸变窄。另外,将第2正方形S42做为凸缘部42b和腿部42c之间的界限,该第2正方形S42与第1正方形S41同心且相对于第1正方形S41错开45度,该第1正方形S41与棘轮弹簧42的外形形状大致一致。而且,腿部42c之台阶部42d的界限与凸缘部42b和腿部42c之间的界限同样,为与其外形形状和棘轮弹簧42大致一致的第1正方形S41同心且相对于第1正方形S41错开45度的第3正方形S43,第3正方形43的一个边的长度比第2正方形S42的一个边的长度长。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在膨出部42a的头顶部设有圆形状的贯穿孔即开口42e,但可根据需要设置该开口42e。
棘轮弹簧42的动作与第3实施方式中的棘轮弹簧32的动作几乎相同,所以在下面将省略说明。
下面将说明本实施方式带来的效果。
而且,本实施方式的棘轮弹簧42的结构为,在第3实施方式之棘轮弹簧32的腿部32c的两侧设有缺口部42f。
通过上述结构,在腿部42c的两侧设有缺口部42f,使腿部42c的宽度尺寸变窄。通过使腿部42c的宽度尺寸变窄,取得如下的效果:腿部42c容易挠曲,并且当受到来自膨出部42a突出方向的按压时,能够使动作更圆滑。
第5实施方式
下面将说明第5实施方式的按钮开关100。按钮开关100为,使用在第1实施方式至第4实施方式中说明过的棘轮弹簧12、棘轮弹簧22、棘轮弹簧32以及棘轮弹簧42当中的任意一种而构成的按钮开关。另外,在下面的说明中,虽然使用第1实施方式之棘轮弹簧12的结构进行说明,但是使用棘轮弹簧22、棘轮弹簧32、以及棘轮弹簧42也可以。
首先,用图8(a)至图12说明本实施方式之按钮开关100的结构。图8(a)为表示按钮开关100的外观的斜视图,图8(b)为表示从图8(a)所示Z1方向看到按钮开关100时的状态的俯视图。图9为表示按钮开关100结构的分解斜视图。图10为表示图8(b)所示截面VIII-VIII的截面图。另外,为了容易说明,第1固定接点15a绘在与原来位置不同的位置上。图11(a)为从上方看操作部件11的外观的斜视图,图11(b)为从下方看操作部件11的外观的斜视图。图12为表示外壳13以及固定接点15的斜视图。
按钮开关100具有图8(a)所示的外观,并且如图9以及图10所示,具有受外部操作的操作部件11、被受到操作的操作部件11按压而可变形的棘轮弹簧12、具备供棘轮弹簧12接触的固定接点15并可存放操作部件11和棘轮弹簧12的外壳13以及在外壳13内保持操作部件11和棘轮弹簧12的构架14。
操作部件11如图11(a)以及图11(b)所示,除了一部分之外由橡胶材料构成,并形成为大致平板状。操作部件11具有形成为平板状的基部11a,并且在基部11a的中央设有相对于基部11a以垂直方向突出而形成大致圆锥形的伸缩部11b。在伸缩部11b的前端部形成受理外部操作的操作部11c。操作部11c例如形成为由合成树脂材料构成的圆盘状并且通过粘接剂等来被固定在伸缩部11b的前端部。
在与伸缩部11b相对应的背面设有形成为圆筒状的施力部11d。在施力部11d的周围形成槽部11e。
伸缩部11b在操作部11c被按压时向被按压的方向(Z2方向)收缩,当停止按压时因伸缩部11b所持有的弹力回到被按压前的形状。而且,施力部11d随着伸缩部11b的伸缩动作向Z1-Z2方向移动。
对棘轮弹簧12,因为在第1实施方式中进行了说明,所以在此将省略详细说明,棘轮弹簧12由具备导电性的材料构成。
外壳13如图12所示由合成树脂构成,并且形成为上表面开放的中空的大致长方体的形状。中空的内部形成其底面形状为大致矩形且可存放棘轮弹簧12的存放部13a。而且,外壳13具有支承部13b,该支承部13b用于支承存放部13a中存放的棘轮弹簧12。支承部13b被配置在存放部13a的四角,并且相对于存放部13a的底面形成凸状的台阶形状。而且,在外壳13相对置的一组外周面形成向外方突出而形成的突出部13c。另外,在外壳13埋设由导电性金属板材构成的布线电路,该布线电路的一端在存放部13a的内部底面露出,形成可与棘轮弹簧12接触的固定接点15,另一端从外壳13的外周面露出,形成可与外部电连接的连接端子13d。连接端子13d从没有形成突出部13c的外周面露出。
构架14如图9所示,由金属板材构成。构架14具备能够使操作部件11的伸缩部11b以及操作部11c插通的开口部14b,并具有形成为矩形形状的顶面14a。而且,卡合部14c,从与顶面14a相对置的一组端面相对于顶面14a向垂直的方向延伸而设置,该卡合部14c具备有使外壳13的突出部13c可插通的开口。
固定接点15如图12所示,由棘轮弹簧12接触或离开的第1固定接点15a和与棘轮弹簧12通常电连接的第2固定接点15b构成。第1固定接点15a以至少与存放部13a的底面具有同一个面而且相对于存放部13a的底面形成凸状形状的方式从存放部13a的中央附近露出而形成。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固定接点15a以存放部13a底面的中心为基点向3个方向以内角为相同角度的方式呈放射状露出而配设。而且,第2固定接点15b形成为,分别从设于4个地方的支承部13b露出并且至少与支承部13b具有同一个面且相对于支承部13b构成凸状形状。
下面将用图9以及图10说明按钮开关100的结构。
如图9以及图10所示,棘轮弹簧12以使膨出部12a向从外壳13的存放部13a的底面离开的方向突出而被配设在存放部13a内。此时,在与棘轮弹簧12的四角的角落即腿部12c的附近相对应的位置上形成支承部13b。即,棘轮弹簧12配置为腿部12c与支承部13b相对应,支承部13b通过支承腿部12c来支承棘轮弹簧12。棘轮弹簧12使腿部12c与从支承部13b露出而形成的第2固定接点15b接触并且以电导通的状态被配置,而且膨出部12a被配置在根据来自外部的按压可与第1固定接点接触或离开的位置上。
操作部件11与外壳13重叠配置,以覆盖存放棘轮弹簧12被存放的存放部13a。此时,操作部件11以使施力部11d可与棘轮弹簧12的膨出部12a相抵接的方式而配置。
构架14以使操作部件11的操作部11c以及伸缩部11b插通开口部14b并且以卡合部14c可与外壳13的突出部13c卡合的方向被重叠配设在外壳13上。通过卡合部14c和突出部13c的卡合,使构架14被保持在外壳13上,而且将操作部件11和棘轮弹簧12以在Z1-Z2方向能够变形的状态保持在存放部13a内。
通过上述结构形成按钮开关100。
下面,将用图10以及图13说明按钮开关100的动作。图13为表示在图10所示的状态下按压操作操作部件11后的状态的图。
以图10所示箭头P方向(Z2方向)按压操作部件11的操作部11c时,操作部件11挠曲,被设于操作部11c背面的施力部11d按压棘轮弹簧12的膨出部12a。进一步向箭头P方向按压时,如图13所示,被施力部11d按压的棘轮弹簧12向Z2方向挠曲使膨出部12a进行反转动作,而且凸缘部12b也向Z2方向挠曲,使膨出部12a和第1固定接点15a接触,并通过棘轮弹簧12获得第1固定接点15a和第2固定接点15b之间的电导通。
停止向Z2方向的按压时,根据棘轮弹簧12持有的复位力,棘轮弹簧12以及操作部件11回到被按压前的位置上,使第1固定接点15a和第2固定接点15b之间的电导通消失。通过如上所述地切换第1固定接点15a和第2固定接点15b之间的电导通状态,起到开关的作用。
下面将说明本实施方式带来的效果。另外,在下面记述效果时,记述了在使用了第1实施方式之棘轮弹簧12时的实施方式的效果,但是使用了第2实施方式至第4实施方式之棘轮弹簧22或者棘轮弹簧32、棘轮弹簧42的实施方式也能获得同等以上的效果。
本实施方式的按钮开关100具有第1实施方式的棘轮弹簧12、以及具备供棘轮弹簧12接触的固定接点15且可存放棘轮弹簧12的外壳13,棘轮弹簧12由具备导电性的材料构成,外壳13具有支承棘轮弹簧12的支承部13b,支承部13b在与棘轮弹簧12的四角的角落附近相对应的位置上形成而支承棘轮弹簧12。
通过上述方式,使用可加长操作行程的棘轮弹簧12,而且形成以支承部13b支承在棘轮弹簧12的四角的角落附近设有的腿部12c的结构。支承部13b相对于设有第1固定接点15a的存放部13a的底面,形成了凸状的台阶形状,因此能够使操作行程加长相当于支承部13b相对于存放部13a底面的高度部分。于是,带来了即使实现小型化也能够提供操作行程长的按钮开关的效果。
而且,本实施方式的按钮开关100构成为:棘轮弹簧12由导电性材料形成。
通过上述方式,棘轮弹簧12不仅给操作者带来操作触感,而且在具有如按钮开关100的结构的开关中,带来了能够作为可动作的接点部件来使用的效果。
而且,本实施方式的按钮开关100构成为:第1固定接点15a以存放部13a的底面的中心为基点例如向3个方向以等距等间隔地呈放射状露出而配设。
通过上述方式,例如使用了图4(a)、图4(b)、图4(c)所示棘轮弹簧32时,棘轮弹簧32和第1固定接点15a通过开口32e端面的角落与第1固定接点15a接触,获得电导通。第1固定接点15a以存放部13a底面的中心为基点,通过例如向3个方向以等距等间隔地呈放射状露出而被配设,能够扩大棘轮弹簧32和第1固定接点15a可接触的范围,从而带来了能够更可靠地获得电导通的效果。而且,通过至少以3个方向放射状地设置第1固定接点15a,即使斜向按压了操作部11c,也使棘轮弹簧32和第1固定接点15a更可靠地易于接触,从而带来了能够得到稳定的开关功能的效果。
第6实施方式
下面将说明第6实施方式的按钮开关200。按钮开关200为,使用在第1实施方式至第4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棘轮弹簧12、棘轮弹簧22、棘轮弹簧32以及棘轮弹簧42当中任意一种而构成的按钮开关。另外,在下面的说明中,虽然以使用了第1实施方式之棘轮弹簧12的结构进行说明,但是使用棘轮弹簧22、棘轮弹簧32、棘轮弹簧42的结构也可以。
首先,用图14(a)、图14(b)说明本实施方式之按钮开关200的结构。为了说明按钮开关200的结构以及动作的截面图,图14(a)为表示按钮开关200初始状态的截面图,图14(b)为表示按钮开关200被操作时的状态的截面图。
按钮开关200如图14(a)、图14(b)所示,具备设有第1接点部51a的第1基材51、设有第2接点部61a的第2基材61、第1实施方式的棘轮弹簧12、设有接点配置孔71a的第1垫片71、设有弹簧配置孔81a的第2垫片81以及保持棘轮弹簧12的护板91。
对棘轮弹簧12,因为在第1实施方式中做出了说明,所以在此省略详细说明。
第1基材51由可挠性合成树脂材料构成,并形成为薄板状。在第1基材51的一个面上以平板状形成由具有导电性的材料构成的第1接点部51a。另外,虽然为了容易说明没有在图中表示,但是在第1基材51上设有用于第1接点部51a和外部电导通的布线图案。
第2基材61由合成树脂材料构成,并形成为薄板状。在第2基材61的一个面上以平板状形成由具有导电性的材料构成的第2接点部61a。另外,虽然为了容易说明没有在图中表示,但是在第2基材61上设有用于第2接点部61a和外部电导通的布线图案。
第1垫片71由绝缘性合成树脂材料构成,并形成为薄板状。第1垫片71具备接点配置孔71a,该接点配置孔71a作为贯穿孔来形成且具有能够使第1接点部51a以及第2接点部61a插入的开口面积。第1垫片71的厚度尺寸被设定为比将第1接点部51a的厚度尺寸以及第2接点部61a的厚度尺寸加起来的总值厚。
第2垫片81由合成树脂材料构成,并形成为薄板状。第2垫片81具备弹簧配置孔81a,该弹簧配置孔81a作为贯穿孔来形成且具有能够使棘轮弹簧12插入的开口面积。
护板91由具有可挠性的合成树脂材料构成,并形成为薄板状。
下面将用图14(a)、图14(b)说明按钮开关200的结构。第1基材51将第1接点部51a朝向上方即Z1方向配置,在第1基材51的上方层叠配置第1垫片71,并通过粘接剂等来被保持。此时,第1接点部51a以插入接点配置孔71a的状态被配置。在第1垫片71的上方以第2接点部61a朝向下方即Z2方向的状态层叠配置第2基材61,并用粘接剂等来保持。此时,第2接点部61a以插入接点配置孔71a并且第1接点部51a和第2接点部61a相对置的状态被配置。随之,第1基材51和第2基材61通过在中间隔着第1垫片71,在第2基材61的上方相隔配置第1基材51。而且,第1垫片71的厚度尺寸比将第1接点部51a的厚度尺寸和第2接点部61a的厚度尺寸加起来的总值厚,所以第1接点部51a和第2接点部61a相隔离而没有电连接。第2垫片81层叠配置在第1基材51的上方,并通过粘接剂等来被保持。此时,弹簧配置孔81a被配置在与接点配置孔71a相对应的上方位置上。棘轮弹簧12被配置在可在接点配置孔71a的内部进行反转动作的方向上。通过上述方式,在第1基材51的设有第1接点部51a的地方的背面重叠配置棘轮弹簧12。以覆盖棘轮弹簧12以及第2垫片81的上方的方式层叠配置护板91,并用粘接剂等来保持。如上所述地形成按钮开关200。
下面将用图14(a)、图14(b)说明按钮开关200的动作。对按钮开关200,在图14(a)所示的状态下,使用手指等按压部件Q隔着护板91向Z2方向按压棘轮弹簧12时,棘轮弹簧12向被按压的方向挠曲后反转与第1基材51接触。进一步向Z2方向按压棘轮弹簧12时,因为第1基材51由具备可挠性的材料构成,所以与棘轮弹簧12一起向Z2方向挠曲。此时,因为在第1基材51被棘轮弹簧12按压的地方的背面设有第1接点部51a,所以第1接点部51a向在相对置的位置上相隔被配置的第2接点部61a的方向移动。进一步向Z2方向按压棘轮弹簧12时,如图14(b)所示,第1接点部51a与第2接点部61a接触,第1接点部51a和第2接点部61a之间电导通。而且,解除给棘轮弹簧12施加的按压时,因棘轮弹簧12的复位力回到初始状态。如上所述,通过切换第1接点部51a和第2接点部61a之间的电导通,起到开关的作用。
下面将说明本实施方式带来的效果。
本实施方式的按钮开关200具有,具备可挠性且设有第1接点部51a的第1基材51、设有第2接点部61a的第2基材61以及第1实施方式的棘轮弹簧12,其结构为:第1接点部51a和第2接点部61a相对置而且在第2基材61的上方相隔配置第1基材51,并且在第1基材51的设有第1接点部51a的地方的背面重叠配置棘轮弹簧12。
通过上述方式,构成为:使用可加长操作行程的棘轮弹簧12,而且第1接点部51a和第2接点部61a相对置,且在第2接点部61a的上方以被隔开的状态配置第1接点部51a。按钮开关200的操作行程为,在棘轮弹簧12的操作行程上把第1接点部51a和第2接点部61a之间相隔距离加起来的长度。棘轮弹簧12即使实现了小型化也能够使操作行程长,而且第1接点部51a和第2接点部61a之间的相隔距离可通过调整第1垫片71的厚度进行调整,所以带来了即使实现小型化也能够提供操作行程长的按钮开关的效果。
如上所述,具体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涉及到的棘轮弹簧以及使用棘轮弹簧的按钮开关,但是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要点的范围内可做出种种变更后实施。例如,可如下所述变形并实施,而且这些实施方式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
(1)第1实施方式的棘轮弹簧12构成为:在俯视时的四角的角落,从凸缘部12b延伸并且向与膨出部12a的突出方向相反的方向倾斜而形成腿部12c。假如,配置棘轮弹簧12的地方如图15(a)、图15(b)、图15(c)所示,与棘轮弹簧12的四角相对应的地方被配置在比其他地方高的地方时,形成具有如下结构的棘轮弹簧12C也可以。棘轮弹簧12C构成为:不设棘轮弹簧12的腿部12c,而是以与棘轮弹簧12的配置面相平行的方向延伸设置凸缘部12b。被配置的地方如图15(a)、图15(b)、图15(c)所示,与棘轮弹簧12的四角相对应的地方被配置在比其他地方高的地方时,通过以凸缘部12b支承棘轮弹簧12C,能够使操作行程加长相当于配置位置的台阶高度部分,从而即使实现了小型化也能够提供操作行程长的棘轮弹簧。另外,图15(a)、图15(b)、图15(c)为表示棘轮弹簧12变形例之一即棘轮弹簧12C的截面图,图15(a)为表示棘轮弹簧12C初始状态的截面图,图15(b)为表示按压操作棘轮弹簧12C时的状态的截面图。另外,图15(a)、图15(b)为以相当于图1(b)所示截面I-I的截面切断棘轮弹簧12C的截面图。而且,名称及标记使用了与棘轮弹簧12相同的名称及标记。

Claims (9)

1.一种棘轮弹簧,其特征在于,具有向上方突出而形成为圆形圆顶状的膨出部和向上述膨出部的周围延伸而形成的凸缘部,并且形成俯视时为模仿正方形的外形形状。
2.权利要求1所述的棘轮弹簧,其特征在于,从上述膨出部的外周端到上述凸缘部的外周端的宽度尺寸至少以材料板厚尺寸的2倍以上的尺寸形成。
3.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棘轮弹簧,其特征在于,在俯视时为四角的角落具有从上述凸缘部延伸且向与上述膨出部的突出方向相反的方向倾斜而形成的腿部。
4.权利要求3所述的棘轮弹簧,其特征在于,上述腿部以第2圆为界限倾斜而形成,该第2圆与第1圆同心且直径大,该第1圆与上述膨出部的外周端一致。
5.权利要求3所述的棘轮弹簧,其特征在于,上述腿部以第2正方形为界限倾斜而形成,该第2正方形与第1正方形同心且相对于第1正方形错开45度,该第1正方形与所述棘轮弹簧的外形形状一致。
6.权利要求5所述的棘轮弹簧,其特征在于,上述凸缘部从上述膨出部向水平方向延伸,而且上述腿部具有相对于上述腿部的前端的配置面形成平行面的台阶部。
7.权利要求6所述的棘轮弹簧,其特征在于,在上述腿部的两侧设有缺口部。
8.一种按钮开关,具有: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6中任一项所述的棘轮弹簧以及具备供上述棘轮弹簧接触的固定接点且可存放上述棘轮弹簧的外壳,其特征在于,上述棘轮弹簧由具备导电性的材料构成,上述外壳具有支承上述棘轮弹簧的支承部,该支承部在与上述棘轮弹簧的四角的角落附近相对应的位置上形成并支承上述棘轮弹簧。
9.一种按钮开关,具有:有可挠性且设有第1接点部的第1基材、设有第2接点部的第2基材以及上述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6中任一项所述的棘轮弹簧,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接点部和上述第2接点部相对置并且在上述第2基材的上方相隔配置上述第1基材,上述棘轮弹簧重叠配置在上述第1基材的设有上述第1接点部的地方的背面。
CN201320362635.7U 2012-06-25 2013-06-24 棘轮弹簧及使用该棘轮弹簧的按钮开关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415458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03808U JP3178218U (ja) 2012-06-25 2012-06-25 クリックバネとそのクリックバネを用いたプッシュスイッチ
JP2012-003808 2012-06-25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415458U true CN203415458U (zh) 2014-01-29

Family

ID=480049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362635.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415458U (zh) 2012-06-25 2013-06-24 棘轮弹簧及使用该棘轮弹簧的按钮开关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3178218U (zh)
CN (1) CN203415458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90964B (zh) * 2017-10-30 2020-04-11 日商阿爾卑斯阿爾派股份有限公司 按鈕開關
US11127544B2 (en) 2019-02-18 2021-09-21 Citizen Electronics Co., Ltd. Spring and switc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425306B2 (ja) * 2015-03-24 2018-11-21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可動接点部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該可動接点部材を用いたスイッチ装置
JP6501434B1 (ja) * 2017-10-13 2019-04-17 不二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ドームコンタクト
JP6854917B2 (ja) * 2017-11-23 2021-04-07 シチズン電子株式会社 プッシュスイッチ
JP2021068620A (ja) * 2019-10-24 2021-04-30 ミツミ電機株式会社 プッシュスイッチ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90964B (zh) * 2017-10-30 2020-04-11 日商阿爾卑斯阿爾派股份有限公司 按鈕開關
US11127544B2 (en) 2019-02-18 2021-09-21 Citizen Electronics Co., Ltd. Spring and switc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3178218U (ja) 2012-09-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415458U (zh) 棘轮弹簧及使用该棘轮弹簧的按钮开关
CN100365749C (zh) 多向操作开关
TW200531104A (en) Two-stage operation switch
CN102221915B (zh) 可动式触控模块及应用其的电子装置
JP2009021155A (ja) 押釦スイッチ
JP3165574U (ja) キーパッド用メタルドームスイッチ
TWM343910U (en) Switch structure with display and player
JP4088577B2 (ja) プッシュオンスイッチ用可動接点およびプッシュオンスイッチ
KR100755223B1 (ko) 푸시 버튼 스위치
JP2014116274A (ja) 押圧スイッチ
US7812270B2 (en) Multi-directional detect switch
JP4026211B2 (ja) プッシュオンスイッチ
JP2000353456A (ja) 多方向スイッチ
CN202948844U (zh) 按键装置及应用此的电子装置
CN100533627C (zh) 复合开关
JP2001350581A (ja) 入力装置
CN205017528U (zh) 耳机控制装置
CN2736908Y (zh) 多方向操作开关
JP4520930B2 (ja) キーボタン防水構造
US20110083950A1 (en) Multi-directional tact switch
CN103325604A (zh) 按键及应用其的键盘
JP3180966U (ja) プッシュスイッチ
JP2010218815A (ja) 高荷重スイッチ
JP2008159422A (ja) スイッチ電極、スイッチ電極用平面電極板及びマットスイッチ
JP2003323829A (ja) 可動接点組立体、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スイッ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ALPS ELECTRIC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Alps Electric Co.,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