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153425U - 烹调器 - Google Patents

烹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153425U
CN203153425U CN 201320101398 CN201320101398U CN203153425U CN 203153425 U CN203153425 U CN 203153425U CN 201320101398 CN201320101398 CN 201320101398 CN 201320101398 U CN201320101398 U CN 201320101398U CN 203153425 U CN203153425 U CN 20315342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ition wall
separated space
cooking device
steam
intercommunicating po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320101398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仓拓海
野间雄太
木村朱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ojirush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ojirush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ojirushi Corp filed Critical Zojirushi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15342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153425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从蒸气分离液体状米汤和泡状米汤且可靠地防止溢出的烹调器。烹调器(烧饭机)在蒸气单元(37)内设有分隔壁(49、52)和连通孔(56、57),所述分隔壁将蒸气单元(37)从作为烹调锅(10)侧的上游向作为盖体(20)的外部的下游划分成两个以上的分离空间(48A~48C),所述连通孔设于分隔壁(49、52)的上部,与下游侧的分离空间(48B、48C)连通,在各分离空间(48A~48C)中依次分离在烹调锅(10)内产生的蒸气中的包含烹饪物成分的液状或泡状物质,从而能够仅将蒸气向盖体(20)的外部排出。

Description

烹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括一体载置有加热机构的烧饭机和电磁烹调器、以及没有载置加热机构的烹调锅等在内的烹调器。
背景技术
烹调器包括收容烹饪物且上端开口的烹调锅。在一体载置有加热机构的烹调器中,烹调锅配设在烹调器主体内,通过配设成能够开闭的盖体来闭塞烹调锅的上端开口。并且,利用配设在烹调器主体内的感应加热线圈或加热器等加热机构来加热烹调锅,由此对烹调锅内的烹饪物进行烹饪。烹饪中在烹调锅内产生的蒸气通过在盖体上形成的蒸气通路而排到外部。
在作为烹调器之一的烧饭机中,由于向内锅中添水过多、食用米的品种、或产品(部件)性能不均等原因,有时在所排出的蒸气中,包含食用米成分的液体状或泡状的米汤(液状物质)有所增加,从而产生溢出。为了防止该溢出,以往是采用通过减小煮饭时的火力或利用配设在蒸气通路中的鼓风机构来冷却蒸气,从而使米汤结露而返回烹调锅内等对策。
但是,当减小火力时,由于无法以恰当的火力进行煮饭,因此会影响煮好的米饭的美味度。另外,当载置有由电动机、多叶片式风扇构成的鼓风机构时,由于产品成本高,因此不能采用到低价格系列的烧饭机中,且还存在产品尺寸大的问题。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在蒸气通路的出口配设有用于降低蒸气的排出量的蒸气单元的烧饭机。该蒸气单元包括下容器和上罩,下容器的流入口被形成于上罩的第一框覆盖,该第一框被形成于下容器的U形框覆盖,该U形框被形成于上罩的第二框覆盖。并且,在第一框的下部设有第一切口部,在第二框的下部设有第二切口部,而使各分离空间连通。另外,在上罩形成有排气口,该排气口与第二框的外侧的第三分离空间连通。
在专利文献1的烧饭机中,在从蒸气单元的流入口到排气口的路径中,能够从蒸气中分离比重大的包含食用米成分的液状物质即米汤,并使之向流入口侧回流。但是,在该烧饭机中,由于在蒸气单元内分离的液状物质被蒸气的排气压力向排气口侧压流,因此,在最坏的情况下还是会产生溢出的情况。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246658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以提供一种能够从蒸气中分离液体状米汤和泡状米汤并可靠地防止溢出的烹调器为课题。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实用新型的烹调器包括:盖体,其闭塞烹调锅的上端开口;蒸气通路,其设于所述盖体,将所述烹调锅内和所述盖体的外部连通;蒸气单元,其作为所述蒸气通路的一部分而设置,抑制含在蒸气中的包含烹饪物成分的液状或泡状物质的排出,所述烹调器的特征在于,在所述蒸气单元内设有分隔壁和连通孔,所述分隔壁将所述蒸气单元从作为所述烹调锅侧的上游向作为所述盖体的外部的下游划分成两个以上的分离空间,所述连通孔设于所述分隔壁的上部,用于与下游侧的所述分离空间连通,在所述各分离空间中依次分离在所述烹调锅内产生的蒸气中的包含烹饪物成分的液状或泡状物质,仅将蒸气向所述盖体的外部排出。
具体而言,所述分隔壁形成两个以上,以将所述蒸气单元内至少划分成第一分离空间、第二分离空间及第三分离空间。
根据该烹调器,由于将蒸气单元内划分成两个以上的分离空间,并在分隔壁的上部设置各分离空间的连通孔,因此,能够将成为溢出原因的比重大的包含烹饪物成分的液状或泡状物质利用自重有效地从蒸气(气体)分离。并且,分离的液状物质即使被施加排气压力,也不会从上部的连通孔向下游侧流动。其结果是,能够在不减弱火力的情况下进行煮饭,因此不会有损煮好米饭的美味度。另外,由于不需要成本高的鼓风机构,因此也能够载置于低价格系列的烧饭机中,且产品不会大型化。
在该烹调器中,优选的是,形成在上游侧的所述分隔壁上的所述连通孔的开口面积比形成在下游侧的所述分隔壁上的所述连通孔的开口面积大。据此,由于流速在连通孔中变快,因此能够将比重不同的液状物质从气体可靠地分离。
另外,优选的是,在所述分隔壁上设有环流孔,该环流孔使在所述分离空间分离的液状或泡状物质向所述烹调锅侧回流,所述环流孔的开口面积比与下游侧的所述分离空间连通的所述连通孔的开口面积小。据此,能够使排气的蒸气可靠地向流体阻力小的连通孔侧流动。其结果是,通过从上游侧朝向下游侧的气体的排气压力,能够可靠地防止液体从下游侧向上游侧的回流(逆流)。
进而,优选的是,形成在上游侧的所述分隔壁上的所述环流孔的开口面积比形成在下游侧的所述分隔壁上的所述环流孔的开口面积大。据此,能够可靠地防止从下游侧朝向上游侧的逆流。
另外,优选的是,在所述蒸气单元设有向内侧突出的突出部,在该突出部一体地设有所述分隔壁。
该情况下,优选的是,所述突出部与所述蒸气通路的上游侧连接,在该突出部设有与所述蒸气单元内的上游侧的所述第一分离空间连通的连通孔,并设有与所述第二分离空间连通的环流孔。
另外,优选的是,所述蒸气单元具有下容器和闭塞该下容器的上端开口的上罩,在所述下容器和上罩设有所述分隔壁。
据此,由于能够提高分隔壁的刚性,因此能够减薄分隔壁,增加各分离空间的面积。其结果是,能够充分确保液状物质的收容容积。
进而,优选的是,所述分隔壁在俯视下呈非直线状。据此,能够将因利用树脂成型蒸气单元后的收缩而产生的分隔壁的挠曲方向向一个方向进行调整。
【实用新型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烹调器中,由于利用在上部形成有连通孔的分隔壁将蒸气单元内划分成两个以上的分离空间,且在分隔壁的上部设有各分离空间的连通孔,因此,能够使包含烹饪物成分的液状或泡状物质在自重的作用下有效地从蒸气分离。并且,分离后的液状物质不会在排气压力的作用下从上部的连通孔向下游侧流动。故能够可靠地防止溢出。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实施方式的烹调器即烧饭机的剖视图。
图2是表示从烧饭机拆下蒸气单元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是图1的主要部分的分解剖视图。
图4是表示打开蒸气单元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5是蒸气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图6表示蒸气单元的简要结构,(A)是剖视图,(B)是展开图。
图7是表示蒸气单元的变形例的简图。
符号说明
10…内锅(烹调锅)
11…烧饭机主体
17…感应加热线圈(加热机构)
20…盖体
27…蒸气通路
28…连通部(入口)
37…蒸气单元
38…下容器
47…流入部(突出部)
48A~48C…分离空间
49…第一分隔壁下部
50…第一分隔壁上部
52…第二分隔壁下部
53…第二分隔壁上部
54…框部
55…第一连通孔(第一环流孔)
56…第二连通孔
57…第三连通孔
59…排气口(出口)
60…第二环流孔
61…第三环流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
图1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涉及的作为烹调器的烧饭机。该烧饭机包括:一起放置作为烹饪物的食用米和水的内锅(烹调锅)10;将该内锅10收容成能够装拆的烧饭机主体(烹调器主体)11;能够转动地安装在该烧饭机主体11上的盖体20。并且,本实施方式的烧饭机在形成于盖体20的蒸气通路27的出口处以能够装拆的方式配设有蒸气单元37,从而可靠地防止煮饭处理中的溢出。
烧饭机主体11具备外装体,该外装体具有:上下端开口的筒状的机体12;闭塞机体12的下端开口的底体13;闭塞机体12的上端开口的肩体14。在肩体14的大致中央处设有开口部,在该开口部的下侧配设有构成内锅10的收容部的内体15和由非导电性材料构成的保护框16。在保护框16的外表面经由铁氧体磁心18固定有感应加热线圈17,该感应加热线圈17是对内锅10的底部进行感应加热的加热机构。另外,在保护框16的底部中央配设有温度传感器19,该温度传感器19是贯穿保护框16以检测内锅10的温度的温度检测机构。
盖体20具备具有上板21和下板23的外装体,并覆盖烧饭机主体11的上部。在上板21的正面侧配设有用于打开盖体20的打开操作部件22,在其内部配设有锁定机构(图中未示出)。下板23可开闭地安装在烧饭机主体11的背部的铰链连接部上。在下板23的下侧面配设有散热板24。在面对内锅10的散热板24的内面侧以能够装拆的方式配设有对内锅10的上端开口进行闭塞的内盖25。该内盖25为金属制,并在外周部配设有对内锅10的上端开口的内周部进行密闭的密封部件26。
在该盖体20的内部形成有蒸气通路27,该蒸气通路27用于将在内锅10的内部产生的蒸气向外部排出。该蒸气通路27中,设置在内盖25的大致中央处的连通部28构成入口。内锅10内的蒸气从连通部28通过配设于内盖25的释放阀(图中未示出)向形成于下板23的阀收容部29内流入。之后,从阀收容部29的下端向散热板24与内盖25之间的空隙部30流入,并通过该空隙部30向可装拆地配设于上板21的后述的蒸气单元37流入。继而通过该蒸气单元37内而向外部排出。即,在本实施方式中,经过面向内锅10内的连通部28、释放阀、阀收容部29、空隙部30以及蒸气单元37的路径构成蒸气通路27。
如图2以及图3所示,在盖体20的上板21形成有配设凹部31,在该配设凹部31中以能够装拆的方式配设蒸气单元37。在该配设凹部31设有连通孔32,在与下板23上下一致的部分设有连接部33,在与散热板24上下一致的部分设有通气部34。并且,连通孔32和连接部33被衬垫35气密性密封,连接部33和通气部34被衬垫36气密性密封。
蒸气单元37构成蒸气通路27的出口部分,抑制含在蒸气中的包含食用米成分的液状物质即米汤的排出。在这里,米汤被分类为液体状米汤和在液体中混合有蒸气的泡状米汤。液体状米汤的粘性比较低,比重大。泡状米汤的粘性比液体状米汤高,比重比液体状米汤轻但比气体(蒸气)重。
蒸气单元37如图3以及图4所示,是将上罩42以能够旋转且能够装拆的方式铰链连接于呈收集盘状的下容器38的结构。具体而言,下容器38在背面侧具有用于将上罩42安装成能够旋转的铰链承受部39。在该下容器38的与铰链承受部39相反侧的正面侧配设有能够朝背面侧移动的锁定部件40。该锁定部件40通过利用设于上方的锁定爪部41卡止上罩42而维持闭塞状态。上罩42在背面侧具有用于与下容器38的铰链承受部39连接的连接部43。在该上罩42的正面侧设有与锁定部件40的锁定爪部41卡止的被锁定部44。另外,在上罩42设有与下容器38的上端开口嵌合的嵌合槽45,在该嵌合槽45内配设有衬垫46。
在该蒸气单元37设有流入部47,该流入部47插入作为蒸气通路27的入口侧的连通孔32中,并被配设于连接部33的衬垫35密封。该流入部47是使在内锅10内产生的蒸气流入蒸气单元37内的圆筒状的突出部,以向下容器38的内侧突出的方式延伸。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蒸气单元37内划分成两个以上(在本实施方式中为3个)的分离空间48A~48C,而在各分离空间48A~48C中依次分离比重大的蒸气中的液体状米汤以及泡状米汤,从而能够仅排出蒸气。
具体而言,如图4以及图5所示,在下容器38中,以流入部47为中心一体设有第一分隔壁下部49,该第一分隔壁下部49从底壁垂直向上延伸。该第一分隔壁下部49在俯视下呈两侧部朝向背面侧弯曲的非直线状。在上罩42的与第一分隔壁下部49的上侧对应的位置处设有第一分隔壁上部50,该第一分隔壁上部50从顶壁垂直向下延伸。上述第一分隔壁下部49和第一分隔壁上部50在闭塞上罩42的状态下彼此的前端缘对合,从而构成一个第一分隔壁。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分隔壁下部49和第一分隔壁上部50也可以构成为彼此的前端相对于蒸气的排气方向前后重叠。
另外,在下容器38的形成有铰链承受部39的背面侧设有大致梯形的台阶部51,并设有从该台阶部51的外周缘垂直向上延伸的第二分隔壁下部52。该第二分隔壁下部52在俯视下呈两端朝向背面侧向外扩展并与嵌合槽45连续的非直线状。在上罩42的与第二分隔壁下部52的上侧对应的位置处设有第二分隔壁上部53,该第二分隔壁上部53从顶壁垂直向下延伸。第二分隔壁下部52和第二分隔壁上部53在闭塞上罩42的状态下彼此的前端缘对合,从而构成一个第二分隔壁。和第一分隔壁同样地,第二分隔壁下部52和第二分隔壁上部53也可以构成为彼此的前端重叠。
进而,在上罩42以位于第二分隔壁上部53的内侧的方式设有框部54,该框部54从顶壁垂直向下延伸。该框部54呈两端与嵌合槽45连续的大致U字形状,并且其前端与台阶部51隔开规定间隔而位于上侧。
通过各分隔壁,在蒸气单元37的内部从正面侧(入口侧)朝向背面侧(出口侧)形成由外周壁和第一分隔壁49、50划分出的第一分离空间48A、由外周壁、第一分隔壁49、50以及第二分隔壁52、53划分出的第二分离空间48B、以及由外周壁和第二分隔壁52、53划分出的第三分离空间48C。
在流入部47以面向第一分离空间48A内的方式设有第一连通孔55,该第一连通孔55在锁定部件40侧沿轴向延伸。在第一分隔壁下部49的上端缘两侧设有与第二分离空间48B连通的一对第二连通孔56、56。另外,在第二分隔壁下部52的上端缘两侧设有与第三分离空间48C、48C连通的一对第三连通孔57、57。在上罩42以位于框部54内的方式设有将蒸气向外部排出的排气口59。各连通孔55~57形成为随着成为下游侧而开口面积变小。即,第一连通孔55的开口面积比将一对第二连通孔56、56相加而得到的开口面积大。第二连通孔56的开口面积比第三连通孔57的开口面积大。
设于流入部47的第一连通孔55兼具使在第一分离空间48A中分离的米汤向内锅10侧回流的第一环流孔的功能。该第一环流孔形成于下容器38的底部中的最低的位置处。另外,在流入部47以位于底壁附近的方式设有第二环流孔60,该第二环流孔60使在第二分离空间48B内分离的米汤向内锅10侧回流。该第二环流孔60的形成位置是在第二分离空间48B内距离与下游侧的第三分离空间48C连通的第三连通孔57最远的位置。另外,在第二分隔壁下部52以位于台阶部51的底部附近的方式设有第三环流孔61,该第三环流孔61使在第三分离空间48C内分离的米汤向第二分离空间48B侧回流。各环流孔随着成为排气方向的下游侧而开口面积变小。即,第一环流孔(第一连通孔55)的开口面积比第二环流孔60的开口面积大,第二环流孔60的开口面积比将一对第三环流孔61、61相加而得到的开口面积大。另外,除兼用作连通孔55的第一环流孔之外的第二、第三环流孔60、61的开口面积比与下游侧的分离空间48C以及外部连通的第三连通孔57和排气口59的开口面积小。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第三环流孔60、61的开口面积比第三连通孔57的开口面积小。
在该烧饭机的烧饭机主体11内配设有控制基板(图中未示出),在该控制基板中安装有作为控制机构的微型计算机。微型计算机按照预先存储的程序,进行基于感应加热线圈17的加热(通电)控制,并执行具有预热、升温(中间强火))、沸腾维持、以及焖饭等各工序的煮饭(烹饪)处理,并执行将煮好的米饭保温在规定温度的保温处理。
在执行煮饭处理时,从水沸腾的升温工序的结束开始到沸腾维持工序中,产生包含食用米成分的液体状或泡状米汤,和以往一样,该米汤有时和蒸气一起浸入蒸气单元37内。液体状米汤在进行大容量煮饭时容易产生,也容易大量浸入蒸气单元37中。泡状米汤在进行少容量煮饭时容易产生,并大量充满在蒸气单元37中。另外,有时也同时产生液体状米汤和泡状米汤。
如图6(A)、(B)所示,当米汤从第一连通孔55浸入蒸气单元37内时,由于分隔出第一以及第二分离空间48A、48B的第一分隔壁49、50高,且在第一分隔壁下部49的上部设有第二连通孔56,因此,比重大的液体状米汤无法通过第二连通孔56。因此,液体状米汤在第一分离空间48A被大致分离。另外,由于第二连通孔56的开口面积比第一连通孔55小,因此,泡状米汤和蒸气通过时流速快。其结果是,比重大的泡状米汤被从蒸气分离。另外,泡状米汤通过与第一分隔壁49、50碰撞被破坏而附着于第一分隔壁49、50上,成为液状而向第一或第二分离空间48A、48B滴下。
在第二分离空间48B内,由于与第三分离空间48C连通的第三连通孔57的开口面积比第二连通孔56小,因此,通过时的流速更快。其结果是,在第一分离空间48A无法分离的泡状米汤被从蒸气进一步分离。另外,在第二分离空间48B内,除了第三连通孔57之外还有与上游侧的流入部47内连通的第二环流孔60,但该第二环流孔60的开口面积比第三连通孔57的开口面积小,而且在流入部47内产生从内锅10朝向蒸气单元37内的蒸气的排气流。因此,能够可靠地使排气的蒸气向流体阻力小的第三连通孔57侧流动,不会使蒸气从第二环流孔60向上游侧逆流。
进而,在第二分离空间48B被分离而成为液状的米汤以及小泡状米汤积存在第二环流孔60的付近。并且,比重比液体状米汤轻的泡状米汤成为浮在液体状米汤的水面上的状态。但是,由于第二环流孔60设置在离开第三连通孔57的位置处,因此,泡状米汤不会通过第三连通孔57浸入第三分离空间48C内,能够仅使蒸气(气体成分)浸入第三分离空间48C内。需要说明的是,当在第二分离空间48B内充满泡状米汤时,能够通过向第三分离空间48C排气的排气流使泡状米汤与第二分隔壁碰撞而破坏。
在几乎所有的米汤被分离的状态下,排气的蒸气流入第三分离空间48C内。并且,剩余的米汤以及水分与构成第三分离空间48C的壁面以及框部54碰撞,成为液状而被分离,仅有蒸气从排气口59向外部排出。
这样,本实施方式的烧饭机将蒸气单元37内划分成分离空间48A~48C,并在分隔壁的上部设有与下游侧连通的连通孔56、57,因此,能够将作为溢出原因的比重大的米汤在自重的作用下有效地从蒸气(气体)分离。故能够可靠地防止溢出。并且,被分离的米汤即使被施加排气压力,也不会从上部的连通孔56、57向下游侧流动。其结果是,能够在不减弱火力的情况下进行煮饭,因此不会有损煮好米饭的美味度。另外,由于不需要成本高的鼓风机构,因此也能够载置于低价格系列的烧饭机中,且产品不会大型化。
另外,面积大的第一分隔壁下部49由于一体地设于向蒸气单元37内突出的作为突出部的流入部47,因此能够提高刚性。故能够减薄壁厚,从而可以增加分离空间48A、48B的面积(容积)。其结果是,能够充分确保液体状以及泡状的米汤的收容容积。尤其是,由于第一分隔壁49、50俯视下形成为弯曲的非直线状,因此,能够将因利用树脂注射成形后的收缩而产生的挠曲方向向一个方向进行调整,从而可靠地防止整体的变形(应变)。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烹调器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的结构,而是能够进行各种变更。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蒸气单元37的内部划分成三个分离空间48A~48C,但也可以划分成四个以上的分离空间。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各分离空间48A~48C构成为从正面(入口)侧向背面(出口)侧在一个方向上邻接,但也可以如图7所示,构成为在周向上邻接。即使这样,通过在各分隔壁的上部形成连通孔,也能够获得与上述同样的作用及效果。进而,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蒸气单元37的上罩42也设有分隔壁的结构部(第一以及第二分隔壁上部50、53),但也可以仅设置在下容器38上。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烹调器举例说明了烧饭机,但只要是一体载置有加热机构的电磁烹调器或没有载置加热机构的烹调锅等通过形成有蒸气通路27的盖体20来闭塞烹调锅的上端开口的烹调器,则均可适用,并能够取得同样的作用以及效果。

Claims (10)

1.一种烹调器,包括:
盖体,其闭塞烹调锅的上端开口;
蒸气通路,其设于所述盖体,将所述烹调锅内和所述盖体的外部连通;
蒸气单元,其作为所述蒸气通路的一部分而设置,抑制含在蒸气中的包含烹饪物成分的液状或泡状物质的排出,所述烹调器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蒸气单元内设有分隔壁和连通孔,
所述分隔壁将所述蒸气单元从作为所述烹调锅侧的上游向作为所述盖体的外部的下游划分成两个以上的分离空间,
所述连通孔设于所述分隔壁的上部,用于与下游侧的所述分离空间连通,
在所述各分离空间中依次分离在所述烹调锅内产生的蒸气中的包含烹饪物成分的液状或泡状物质,仅将蒸气向所述盖体的外部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隔壁形成两个以上,以将所述蒸气单元内至少划分成第一分离空间、第二分离空间及第三分离空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调器,其特征在于,
形成在上游侧的所述分隔壁上的所述连通孔的开口面积比形成在下游侧的所述分隔壁上的所述连通孔的开口面积大。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烹调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分隔壁上设有环流孔,该环流孔使在所述分离空间分离的液状或泡状物质向所述烹调锅侧回流,
所述环流孔的开口面积比与下游侧的所述分离空间连通的所述连通孔的开口面积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烹调器,其特征在于,
形成在上游侧的所述分隔壁上的所述环流孔的开口面积比形成在下游侧的所述分隔壁上的所述环流孔的开口面积大。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5中任一项所述的烹调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蒸气单元设有向内侧突出的突出部,
在该突出部一体地设有所述分隔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烹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突出部与所述蒸气通路的上游侧连接,
在该突出部设有与所述蒸气单元内的上游侧的所述第一分离空间连通的连通孔,并设有与所述第二分离空间连通的环流孔。
8.根据权利要求1至3、5、7中任一项所述的烹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蒸气单元具有下容器和闭塞该下容器的上端开口的上罩,
在所述下容器和上罩设有所述分隔壁。
9.根据权利要求1至3、5、7中任一项所述的烹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隔壁在俯视下呈非直线状。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烹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隔壁在俯视下呈非直线状。
CN 201320101398 2012-05-14 2013-03-06 烹调器 Expired - Lifetime CN203153425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10842 2012-05-14
JP2012110842A JP5833495B2 (ja) 2012-05-14 2012-05-14 調理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153425U true CN203153425U (zh) 2013-08-28

Family

ID=490146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320101398 Expired - Lifetime CN203153425U (zh) 2012-05-14 2013-03-06 烹调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833495B2 (zh)
CN (1) CN20315342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33765A (zh) * 2014-09-29 2016-03-30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器具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460441B2 (ja) * 2014-06-03 2019-01-30 タイガー魔法瓶株式会社 炊飯器
CN105212681A (zh) * 2015-09-25 2016-01-06 梁裕 一种智能蒸饭锅
CN106889874A (zh) * 2017-05-05 2017-06-27 黄江 蒸汽电饭锅
JP7088875B2 (ja) * 2019-04-19 2022-06-21 日立グローバルライフ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炊飯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181820B2 (ja) * 1995-11-20 2001-07-03 象印マホービン株式会社 炊飯ジャーのおねば噴出防止装置
JP2000000162A (ja) * 1998-06-16 2000-01-07 Toshiba Home Technology Corp 炊飯器
JP2009112556A (ja) * 2007-11-07 2009-05-28 Panasonic Corp 調理機器
JP2010246658A (ja) * 2009-04-14 2010-11-04 Hitachi Appliances Inc 炊飯器
JP2012024458A (ja) * 2010-07-27 2012-02-09 Zojirushi Corp 加熱調理器およびその調理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33765A (zh) * 2014-09-29 2016-03-30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器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3236725A (ja) 2013-11-28
JP5833495B2 (ja) 2015-12-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153425U (zh) 烹调器
CN104856577B (zh) 电饭煲
JP2013022284A (ja) 炊飯器
JP5334705B2 (ja) 炊飯器
CN110063658A (zh) 用于至少部分封闭烹饪器皿开口的装置、烹饪器皿系统和电动厨房多用机
TWI429413B (zh) Electric pot
JP2013255785A5 (zh)
CN105640305A (zh) 一种双层外锅的电饭锅
EP3698684A1 (en) Electric pressure cooker to prevent clogging of steam exhaust flow path
CN102783905B (zh) 加热烹饪机
CN206284807U (zh) 电饭煲
JP2013240504A (ja) 電気炊飯器
JP6523990B2 (ja) 炊飯器
CN216438998U (zh) 排气盒以及烹饪器具
CN212939387U (zh) 用于烹饪器具的蒸汽阀和烹饪器具
CN209932414U (zh) 一种感应出水饮水机
JP6226853B2 (ja) 加熱調理器
CN109965677B (zh) 一种带蒸功能的家用电器
JP6173347B2 (ja) 調理器具
CN109419475A (zh) 一种抽屉式洗碗机
CN208318967U (zh) 双层可观察智能煲汤装置
CN203555635U (zh) 烹饪用具
CN220551962U (zh) 吸油烟机
CN211748805U (zh) 水箱组件及蒸烤箱
JP7415982B2 (ja) 炊飯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Osaka Japan

Patentee after: Zojirushi Corp.

Address before: Japan Osaka

Patentee before: Zojirushi Corp.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828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