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783905B - 加热烹饪机 - Google Patents

加热烹饪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783905B
CN102783905B CN201110245248.0A CN201110245248A CN102783905B CN 102783905 B CN102783905 B CN 102783905B CN 201110245248 A CN201110245248 A CN 201110245248A CN 102783905 B CN102783905 B CN 10278390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t
lid
passage
filter element
fil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24524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783905A (zh
Inventor
村垣雅人
仓拓海
金本依璃
清水彻也
野濑阳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ojirush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ojirush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ojirushi Corp filed Critical Zojirushi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7839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839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7839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8390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加热烹饪机,能够防止因使用者的误使用而导致无法排出锅内的蒸汽的情况。所述加热烹饪机具备:上端开口的有底筒状的锅(10);能够拆装地收容锅(10)的主体(11);配设在主体(11)内对锅(10)进行加热的加热机构(感应加热线圈(18));配设在主体11内且能够打开地对锅(10)的上端开口进行封闭的盖体(21):设置在盖体21上且使面向锅(10)内的通气孔(56、64)与外部连通的排气通路,其中,在盖体(21)的面向锅(10)内的区划面(内盖主体(48))上配设有覆盖通气孔(56、64)且形成有多个过滤孔(82)的过滤构件(77),在过滤构件(77)上设有以离开锅(10)的底部的方式向上鼓起的鼓起部(81)。

Description

加热烹饪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规定的烹饪物进行加热来烹饪的加热烹饪机。
背景技术
这种加热烹饪机中,收容烹饪物的锅能够拆装地收容在烹饪机主体内。并且,按照预先设定好的程序对配设在烹饪机主体内的加热机构进行控制,从而经由锅对内部的烹饪物进行加热来执行规定的烹饪。该烹饪中在锅内产生的蒸汽通过形成在密封锅的上端开口的盖体上的排气通路向外部排出。
在该加热烹饪机所进行的烹饪中,存在烹饪物浮在锅内产生的气泡上而堵塞排气通路的入口即通气孔的可能性。若发生孔眼堵塞,则存在无法排出蒸汽、从而导致锅内的压力升高的问题。
为了防止该问题,在专利文献1及专利文献2中,在盖体的面向锅内的区划面即内盖上配设覆盖通气孔的过滤构件。该过滤构件在与通气孔轴向上一致的位置具有多个过滤孔,且安装成能够相对于内盖拆下。即使在使用者用白米中混有杂粮的杂粮米进行煮饭时,该过滤构件也能够防止浮在水上的杂粮堵塞通气孔。
近年来,利用作为烹饪机之一的电饭锅,在煮饭的同时还做菜的封包烹饪(pack cooking)得以流行。该封包烹饪通过在袋的内部放入烹饪物,将该袋与做饭用的米和水一起放置在锅内,由此利用煮饭时的热对烹饪物进行加热来烹饪。
然而,在电饭锅内中,随着煮饭的进展,做饭用的米膨胀而体积增加。封包烹饪的袋内部的空气因煮饭中的热而膨胀。并且,在上述作用下,存在袋与过滤构件密接而堵塞过滤孔的情况。这种情况下,无法排出锅内的蒸汽,因此产生锅内成为高压这样的问题。需要说明的是,这种加热烹饪机的制造者虽然通过操作说明书等告知使用者禁止封包烹饪,但仍无法可靠地防止使用者的误使用。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2940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9-291262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可靠地防止因使用者的误使用而无法排出锅内的蒸汽这种情况的加热烹饪机。
为了解决所述课题,本发明的加热烹饪机具备:上端开口的有底筒状的锅;能够拆装地收容该锅的主体;配设在该主体内对所述锅进行加热的加热机构;配设在所述主体上能够打开地对所述锅的上端开口进行封闭的盖体;设置在该盖体上且使面向所述锅内的通气孔与外部连通的排气通路,所述加热烹饪机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盖体的面向所述锅内的区划面上配设有覆盖所述通气孔且形成有多个过滤孔的过滤构件,在该过滤构件上设有以离开所述锅的底部的方式向上鼓起的鼓起部。
该加热烹饪机中,由于以覆盖作为排气通路的入口的通气孔的方式配设过滤构件,因此能够防止烹饪物堵塞通气孔。另外,由于在过滤构件上设有以离开锅的底部的方式鼓起的鼓起部,因此能够使过滤孔与烹饪物分离。从而,能够抑制因误使用而导致封包烹饪用的袋堵塞过滤孔的情况。而且,利用由鼓起部形成的台阶部,能够防止袋与过滤构件密接而堵塞全部的过滤孔的情况。其结果是,能够确保锅内的蒸汽的排气路径。而且,利用设有鼓起部的形状能够提高过滤构件的强度,因此能够防止清洗时的破损。
在该加热烹饪机中,优选在所述过滤构件的鼓起部的与所述盖体的通气孔在轴向上一致的位置没有设置所述过滤孔。这里,在设有与通气孔轴向上一致的过滤孔时,在该部分的排气量变成最多。这种情况下,杂粮米中的杂粮集中而容易发生孔眼堵塞。因此,通过构成为在该部分没有设置过滤孔的结构,由此使排气路径复杂化,从而能够防止杂粮的集中排出,抑制孔眼堵塞的发生。而且,由于能够增长从过滤孔至通气孔的距离,因此能够抑制杂粮通过排气通路冒出的情况。
这种情况下,优选所述过滤构件的鼓起部的上端与对置面的间隙比所述过滤孔的直径小。这里,当过滤构件的过滤孔形成为杂粮无法通过的小径孔时,杂粮等会堵塞过滤孔,此外过滤孔的内周部的清洗也变得困难。因此,优选过滤孔形成为容易堵塞排气路径的大小的杂粮(例如豆类等)无法通过的大小。另一方面,由于这样的过滤孔能够使小的杂粮通过,因此存在堵塞通气孔的可能性。从而,通过将鼓起部与对置面的间隙设定为比过滤孔小的杂粮不能通过的小尺寸,由此能够减少杂粮堵塞通气孔的情况。
另外,优选所述过滤构件的过滤孔形成在由所述鼓起部形成的台阶部上。这样,能够抑制过滤孔被袋堵塞。
进而,优选所述过滤构件包括具有所述鼓起部的底面部、竖立设置在该底面部的外周缘的侧面部,在所述侧面部上还设有多个侧面过滤孔。这样形成的侧面过滤孔几乎不会被袋堵塞。由此,能够确保锅内的蒸汽的排气路径。
这种情况下,优选在所述底面部向外突出设置有覆盖所述侧面过滤孔的突部。这样,能够可靠地防止袋回绕到过滤构件的侧面部而堵塞侧面过滤孔的情况。
进而,优选所述过滤构件配设成能够相对于安装在所述盖体的区划面上的过滤基体构件移动到覆盖所述通气孔的过滤位置和打开所述通气孔的非过滤位置。这样,容易进行过滤构件的清洗作业,因此能够提高使用上的便利性。
这种情况下,优选在所述过滤基体构件的与所述盖体抵接的上表面设有向下凹陷的两端开口的贯通槽。这样,在清洗时能够使水通过贯通槽,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使用上的便利性。
另外,优选所述过滤构件配设成能够通过滑动而相对于呈板状的所述过滤基体构件拆装,在所述过滤基体构件的位于所述过滤构件的拆下操作方向跟前侧的缘部设有向所述过滤构件的拆下操作方向凹陷的凹部。这样,在从过滤基体构件拆下过滤构件时,即使使用者的手指与过滤基体构件碰撞也不会有痛感。
在本发明的加热烹饪机中,由于以覆盖通气孔的方式配设过滤构件,因此能够防止烹饪物堵塞通气孔的情况。另外,由于在过滤构件上设有鼓起部,因此能够防止因误使用而导致的封包烹饪用的袋堵塞全部的过滤孔的情况,能够确保锅内的蒸汽的排气路径。并且,利用设有鼓起部的形状能够提高过滤构件的强度,因此能够防止清洗时的破损。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作为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的加热烹饪机的电饭锅的剖视图。
图2是表示盖体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内盖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4是表示内盖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过滤器组件和调压阀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符号说明】
10…内锅
11…电饭锅主体
18…感应加热线圈(加热机构)
21…盖体
24…蒸汽口单元(排气通路)
31…第一调压阀收容部(排气通路)
36…第二调压阀收容部(排气通路)
47…内盖(区划面)
52…排气空间(排气通路)
56…第一通气孔
58…第一罩(排气通路)
64…第二通气孔
66…第二罩(排气通路)
68…过滤器组件
69…过滤基体构件
72…贯通槽
75…凹部
77…过滤构件
78…底面部
79…侧面部
81…鼓起部
81a…台阶部
82…过滤孔
83…侧面过滤孔
84…突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表示作为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的加热烹饪机的压力式的电饭锅。该电饭锅具备能够拆装地收容电磁感应加热的有底筒状的内锅10的电饭锅主体11、能够转动地安装在电饭锅主体11上的盖体21。并且,在本发明中,利用过滤构件77遮挡形成在盖体21内的排气通路的入口即通气孔56、64,从而能够防止这些通气孔56、64的孔眼堵塞,即使误使用也能够防止堵塞过滤构件77的过滤孔82。
电饭锅主体11具备由呈筒形状的主干体12、闭塞主干体12的下端开口的底体13、安装成覆盖主干体12的上端开口的肩体14构成的外装体。该肩体14具备用于在大致中央能够拆装地配置内锅10的开口部15,在该开口部15的正面侧设置有用于将盖体21维持成闭塞状态的卡合座部(未图示)。另外,在肩体14的开口部15配设有呈筒状的内主干16、由非导电性材料构成的托盘状的保护框17。作为第一加热机构的感应加热线圈18隔着铁氧体磁心19配设在该保护框17的下部外周面上。另外,在内主干16的外周部配设有作为第二加热机构的主干加热器(未图示)。进而,在保护框17上配设有贯通保护框17的用于检测内锅10的温度的温度检测机构即内锅用温度传感器20。
盖体21能够转动地安装在肩体14的背部形成的铰链座部,能够打开地闭塞电饭锅主体11的上端开口。该盖体21具备与电饭锅主体11的外装体一起构成外表面件的上板22、闭塞上板22的底的下板26。在闭塞状态下位于内锅10侧的下板26的下侧配设散热板40,在该散热板40的下侧能够拆装地配设内盖47。并且,该盖体21通过如下述的路径构成使内锅10内与设备外连通的排气通路,所述路径经过安装在内盖47上的第一调压阀53及第二调压阀61的内部、收容上述调压阀的下板26的收容部31与收容部36的间隙、内盖47与散热板40的间隙、及蒸汽口单元24内。
在上板22的前部配设有用于对盖体21进行打开操作的操作构件23。另外,在上板22的背部能够拆装地配设有构成排气通路的出口的蒸汽口单元24。该蒸汽口单元24中,向下方突出的连接部25通过形成在上板22的贯通孔而与下板26的被连接部28连接。
如图1及图2所示,下板26形成为与肩体14的上侧的凹状的凹坑形状对应的形状。在下板26的背部设有能够转动地轴安装在肩体14的铰链座部上的铰链连接部27。另外,在下板26的背部,以位于蒸汽口单元24的下部的方式设置能够拆装地连接蒸汽口单元24的连接部25的被连接部28。在该被连接部28的下端开口配设有密封该被连接部28的下端开口与散热板40之间的密封构件29。进而,将盖体21维持成相对于电饭锅主体11闭塞的状态的盖锁定构件30能够转动地安装在下板26的前部。该盖锁定构件30通过反冲弹簧对卡合位置施力,通过压入操作构件23来解除与卡合座部的卡合。
另外,在下板26上设有收容配设在内盖47上的第一调压阀53的第一调压阀收容部31。该第一调压阀收容部31形成为上下端开口的筒状,在其上端开口配设有填充件32,在下端开口配设有密封该下端开口与散热板40之间的密封构件33。在第一调压阀收容部31的背面侧配设有作为第一调压阀53的驱动机构的步进电动机34。在该步进电动机34配设有将其驱动力向第一调压阀53传递的下压构件35。
在第一调压阀收容部31的旁边设有收容第二调压阀61的第二调压阀收容部36。该第二调压阀收容部36形成为下端开口的圆顶形状,在其侧壁前部设有驱动用开口部,该驱动用开口部被填充件37闭塞。需要说明的是,与第一调压阀收容部31同样,第二调压阀收容部36的下端开口与散热板40之间被密封构件(未图示)密封。在第二调压阀收容部36的正面侧配设有作为第二调压阀61的驱动机构的螺线管38。该螺线管38具备通电时后退且切断通电时前进的杆。在该杆上经由填充件37配设有对位于第二调压阀收容部36内的第二调压阀61的球状构件67进行按压的按压构件39。
散热板40为金属制,在其上表面配设有作为第三加热机构的盖加热器41。在该散热板40上以位于被连接部28的下部的方式设置开口部42,该开口部42的上侧缘被密封构件29密封。同样地,在收容部31、36的下部设置开口部,上述开口部被密封构件33密封。另外,在散热板40的外周部配设有密封该散热板40的外周部与内盖47的外周部之间的密封构件43。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盖体21上配设有安全阀44,其在内锅10内成为比设定压力(1.30atm)高的异常压力(例如1.50atm)时动作,用于将内锅10内的空气向外部排出。该安全阀44由如下述的密封构件构成,该密封构件使配设在下板26上的压差式的压力传感器45与内锅10内连通,且以与散热板40和内盖47之间的排气空间52划分开来的方式密封。另外,在安全阀44的周围配设有发声体46,该发声体46在安全阀44动作而产生排气流时弹性变形,使空气通过下端缘与内盖47之间而产生风噪声。
如图3及图4所示,内盖47具备面向内锅10内的作为区划面的金属制的内盖主体48和盖填充件49。盖填充件49与内锅10的上端开口的内周壁密接而密封,因此通过在外周部配设树脂框50,由此盖填充件49安装成不可能与内盖主体48脱离。在内盖主体48的与安全阀44对应的位置上设置连通孔51,该连通孔51的外周部上表面被安全阀44密封。另外,在该内盖47的上表面侧配设有第一调压阀53和第二调压阀61,通过上述调压阀能够将内锅10内升压至比大气压高的设定压力。进而,在面向内锅10内的下表面侧配设有防止作为排气通路的入口的调压阀53、61的通气孔56、64发生孔眼堵塞这种情况的过滤器组件68。另外,安装有该内盖47的盖体21成为散热板40与内盖47之间构成排气通路的一部分的排气空间52。
第一调压阀53为设置在排气通路中的第一阀机构。第一调压阀53以位于内盖主体48的第一调压阀收容部31的中心的方式设置有第一插通孔54,且配置在其上部。第一调压阀53在第一插通孔54中具备从内锅10侧配设的第一阀座55。在该第一阀座55上设有作为排气通路的第一入口的第一通气孔56。另外,在第一阀座55的下端设有圆环状的向径向外突出的第一凸缘部57。
上下端开口的筒状的第一罩58从内盖主体48的上表面侧固定到第一阀座55上。该第一罩58在下部具备与第一调压阀收容部31连通的孔58a。在第一罩58的内部配置有能够打开地闭塞第一通气孔56的阀体59、使该阀体59向闭塞位置(向下)移动的动作承受构件60、位于阀体59与动作承受构件60之间的弹簧(未图示)。并且,该第一调压阀53在步进电动机34的驱动下经由下压构件35使动作承受构件60向下移动时,经由弹簧由阀体59闭塞第一通气孔56。另外,通过调节动作承受构件60的移动量(作用力),能够将内锅10在1.00~1.30atm的范围内升压。另外,在步进电动机34的驱动下解除动作承受构件60的移动时,该动作承受构件60向打开位置移动,打开第一通气孔56而使内锅10内向大气打开。
第二调压阀61为设置在排气通路中的第二阀机构。第二调压阀61以位于内盖主体48的第二调压阀收容部36的中心的方式配设有第二插通孔62,且配设在其上部。第二调压阀61在第二插通孔62中具备从内锅10侧配设的第二阀座63。在该第二阀座63上设有作为排气通路的第二入口的第二通气孔64。该第二通气孔64以在内锅10内沸腾的状态下以使内锅10的内压与大气压相等的方式能够排气的开口面积形成。另外,在第二阀座63的下端设有圆环状的向径向外突出的第二凸缘部65。
下端开口的圆顶状的第二罩66从内盖主体48的上表面侧固定到第二阀座63上。该第二罩66在第二调压阀收容部36的填充件37侧具备供螺线管38的按压构件39能够进退地插通且与第二调压阀收容部36连通的孔66a。在第二罩66的内部配设有能够打开地闭塞第二通气孔64的球状构件67。该球状构件67在杆通过螺线管38的驱动而后退时转动,从而闭塞第二通气孔64,该球状构件67在切断向螺线管38的通电而杆前进时从第二通气孔64上离开。本实施方式的球状构件67使用在闭塞第二通气孔64的状态下内锅10内的压力升压至1.30atm时在该蒸汽的压力下从第二通气孔64上转动而离开的重量的构件。
过滤器组件68以覆盖作为排气通路的入口的第一及第二通气孔56、64的方式配设。本实施方式的过滤器组件68具备:通过第一及第二阀座55、63的安装而配设成被内盖主体48夹入的过滤基体构件69;能够拆装地安装在该过滤基体构件69上的过滤构件77。
如图4及图5所示,过滤基体构件69安装在作为盖体21的区划面的内盖主体48的下表面,由覆盖第一及第二插通孔54、62的大致长方形状的树脂板构成。在该过滤基体构件69上形成有供第一调压阀53的第一阀座55插通的第一阀座插通部70、供第二调压阀61的第二阀座63插通的第二阀座插通部71。在这些插通部70、71的下表面侧形成有与各阀座55、63的凸缘部57、65嵌合的嵌合凹部70a、71a。另外,在过滤基体构件69的与内盖主体48抵接的上表面设有以横穿第一及第二插通部70、71之间的方式延伸且向下凹陷的两端开口的贯通槽72。该贯通槽72的两端的开口部以开口面积扩大的方式扩展。进而,在过滤基体构件69的两侧部设有用于通过滑动来安装过滤构件77的卡合槽73。另外,在作为过滤构件77的安装侧的图5中左侧端的角部设有用于提高安装作业性的倒角部74。并且,在过滤基体构件69的位于拆下操作方向跟前侧的右侧端设有向拆下操作方向凹陷的凹部75。进而,通过压接维持过滤构件77的安装状态的压接部76向下突出设置在过滤基体构件69的下表面侧。
过滤构件77是具有与过滤基体构件69平行的底面部78和竖立设置在该底面部78的外周缘的侧面部79的大致长方形状的构件。在该过滤构件77的两侧部设有与卡合槽73嵌合的大致倒L字形状的卡合部80。过滤构件77通过使该卡合部80与卡合槽73卡合而安装到过滤基体构件69上,从而能够移动至覆盖通气孔56、64的过滤位置。另外,通过拆下,过滤构件77能够移动至打开通气孔56、64的非过滤位置。另外,在底面部78设有以从内锅10的底离开的方式向上鼓起的鼓起部81。该鼓起部81形成为覆盖第一及第二阀座插通部70、71的长圆形状,其上端被制成相对于过滤基体构件69平行延伸的平坦面。在鼓起部81的位于从底面部78立起的台阶部81a与插通部70、71之间的区域中设有多个过滤孔82。即,在本实施方式的过滤构件77上的与通气孔56、64轴向上一致位置没有设置过滤孔82。进而,在侧面部79以比过滤孔82大的直径还设有侧面过滤孔83。并且,在底面部78还设有以覆盖侧面过滤孔83的方式向外突出的突部84。
当过滤孔82的直径D1形成为例如杂粮类无法通过的小径孔时,杂粮等会堵塞过滤孔82,此外,过滤孔82的内周部的清洗也存在困难。因此,过滤孔82的直径D1形成为容易堵塞排气路径这样大小的杂粮(例如豆类等)无法通过的大小(例如3mm)。另外,侧面过滤孔83的直径D2形成得比过滤孔82的直径D1大径。另一方面,形成有这样的过滤孔82、83的过滤构件77能够使小的杂粮通过,因此存在堵塞通气孔56、64的可能性。因此,将过滤构件77的鼓起部81的上端与作为对置面的过滤基体构件69的间隙S设定为小于过滤孔82的直径D1这样的不能使杂粮类通过的小尺寸(例如2mm)。由此,通过过滤孔82的直径D1、过滤构件77的鼓起部81与过滤基体构件69的间隙S进行两级过滤。由此,能够有效地分离杂粮与蒸汽,且大幅地避免排气路径及过滤孔82的孔眼堵塞风险。另外,若鼓起部81的全高过高,则过滤构件77的壁厚变厚,若鼓起部81的全高过低,则无法得到高强度,且封包烹饪用的袋容易密接。因此,鼓起部81的全高大于2mm且小于10mm。
在该电饭锅上,在肩体14的正面上部配设有具有供使用者输入煮饭条件的开关、显示选择状态和动作状态的液晶显示板的操作面板85。另外,在主干体12与保护框17之间配设安装有微型计算机的控制基板。并且,微型计算机在检测到使用者对操作面板85进行操作来执行煮饭控制时,按照预先存储的煮饭程序执行包括预热、升温、沸腾维持、及焖煮各工序的煮饭处理后,接着执行将煮好的米饭保温在规定温度的保温处理。
在煮饭处理中,加热内锅10而产生的蒸汽从过滤孔82、83向过滤器组件68内流入。这里,若在与通气孔56、64轴向上一致位置设置过滤孔82,则在该部分的排气量变成最多。这种情况下,当做饭用的米为杂粮米时,杂粮米中的杂粮集中通过,因此通气孔56、64容易发生孔眼堵塞。然而,在本实施方式的过滤构件77上没有在与通气孔56、64轴向上一致的位置设置过滤孔82,使排气路径复杂化。因此,能够防止杂粮的集中排出,抑制孔眼堵塞的发生。并且,还能够延长从过滤孔82到通气孔56、64的距离,因此能够抑制杂粮通过排气通路冒出的情况。
另一方面,由于本实施方式的过滤孔82、83形成为杂粮类能够通过的直径,因此杂粮类与蒸汽一起流入过滤器组件68内,并且,由于流入到过滤器组件68内的杂粮类无法通过过滤基体构件69与过滤构件77的鼓起部81的间隙,因此附着在过滤基体构件69或过滤构件77上。其结果是,除杂粮类外,能够仅使蒸汽向下游侧的通气孔56、64流动。从而能够减少因杂粮类引起的通气孔56、64的孔眼堵塞。
这样,通过过滤器组件68内而通过通气孔56、64的蒸汽在通过第一及第二调压阀53、61的罩58、66内后,通过罩58、66与收容部31、36之间而到达散热板40与内盖47的排气空间52。并且,流入到该排气空间52内的空气从被连接部28经由蒸汽口单元24向设备外排出。
此时,使用者向内锅10内放置收容有烹饪物的袋时,与现有技术同样,袋与过滤构件77密接的方式作用。然而,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设有以从内锅10的底离开的方式鼓起的鼓起部81,因此能够使过滤孔82与做饭用的米分开。另外,在由鼓起部81形成的台阶部81a设有过滤孔82,因此袋不会堵塞全部的过滤孔82。并且,由于在过滤构件77的侧面部79还设有侧面过滤孔83,该侧面过滤孔83被突部84覆盖,因此袋不会回绕到侧面部79而堵塞侧面过滤孔83。从而,即使使用者因误使用而进行封包烹饪,也能够确保内锅10内的蒸汽的排气路径。
需要说明的是,在煮饭处理中进展到升温工序时,通过接通螺线管38来闭塞第二通气孔64,根据压力传感器45的检测值来驱动步进电动机34,从而多阶段调整内锅10内的压力。并且,在该调压中内锅10内超过设定压力时,第一调压阀53的阀体59克服弹簧的作用力而向上移动,从而降低内锅10内的压力。另外,在内锅10内超过所设定的最大设定压力时,第二调压阀61的球状构件67在排气压的作用下从第二通气孔64上转动离开,使内锅10内的压力降低。进而,在因调压阀53、61的动作不良等原因而无法从第一及第二通气孔56、64排出蒸汽、从而导致内锅10内升压至异常压力时,安全阀44动作,从而将蒸汽通过连通孔51及排气空间52排出,使内锅10内的压力降低。
另一方面,在完成了煮饭的过滤器组件68内附着有杂粮类或干燥的米汤。由此,使用者从盖体21拆下内盖47,进而从内盖47拆下过滤构件77来进行清洗。从内盖47拆下过滤构件77时,使用者用手指触碰过滤构件77的拆下操作方向跟前侧的缘部,向拆下操作方向按压而滑动。此时,由于在过滤基体构件69上设有向拆下操作方向凹陷的凹部75,因此即使使用者的手指与过滤基体构件69碰撞也不会有痛感。
并且,由于过滤构件77通过设有鼓起部81的形状而强度提高,因此能够防止清洗时和过滤构件的安装时及拆下时的破损。另外,由于在过滤基体构件69的与内盖主体48抵接的上表面设有向下凹陷的两端开口的贯通槽72,因此能够使水通过该贯通槽72来进行清洗。从而能够提高使用上的便利性。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加热烹饪机并不限定于所述实施方式的结构,还能够进行各种变更。
例如,在所述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内盖47相对于盖体21能够拆装的结构,也可以构成为内盖47与盖体21不能分离的结构。另外,在所述实施方式中,搭载有一对调压阀53、61,但也可以构成为仅设置一方的调压阀的结构。当然对于没有搭载调压阀的非压力式的电饭锅而言,设置本发明的过滤构件77的结构是有效的。
另外,在所述实施方式中,通过构成为过滤构件77相对于过滤基体构件69能够拆装的结构,由此过滤构件77能够移动到覆盖通气孔56、64的过滤位置和打开通气孔56、64的非过滤位置,但也可以通过在过滤构件77和过滤基体构件69的一端设置公知的铰链连接结构,使过滤构件77相对于过滤基体构件69能够开闭,由此过滤构件77能够从过滤位置朝向非过滤位置移动。
进而,在所述实施方式中,例举电饭锅进行了说明,但只要是对规定的烹饪物进行加热来烹饪的加热烹饪机就都能够同样适用,也能够得到同样的作用及效果。

Claims (2)

1.一种加热烹饪机,其具备:
上端开口的有底筒状的锅;
能够拆装地收容该锅的主体;
配设在该主体内对所述锅进行加热的加热机构;
配设在所述主体上能够打开地对所述锅的上端开口进行封闭的盖体;
设置在该盖体上且使面向所述锅内的通气孔与外部连通的排气通路,
所述加热烹饪机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盖体的面向所述锅内的区划面上配设有覆盖所述通气孔且形成有多个过滤孔的过滤构件,
在所述过滤构件上设有以离开所述锅的底部的方式向上鼓起的鼓起部,并且,
在所述盖体的所述区划面上安装有过滤基体构件,
所述过滤构件配置成能够相对于所述过滤基体构件移动到覆盖所述通气孔的过滤位置和打开所述通气孔的非过滤位置,
在所述过滤基体构件的与所述盖体抵接的上表面设有向下凹陷的两端开口的贯通槽。
2.一种加热烹饪机,其具备:
上端开口的有底筒状的锅;
能够拆装地收容该锅的主体;
配设在该主体内对所述锅进行加热的加热机构;
配设在所述主体上能够打开地对所述锅的上端开口进行封闭的盖体;
设置在该盖体上且使面向所述锅内的通气孔与外部连通的排气通路,
所述加热烹饪机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盖体的面向所述锅内的区划面上配设有覆盖所述通气孔且形成有多个过滤孔的过滤构件,
在所述过滤构件上设有以离开所述锅的底部的方式向上鼓起的鼓起部,并且,
在所述盖体的所述区划面上安装有呈板状的过滤基体构件,
所述过滤构件配置成能够相对于所述过滤基体构件移动到覆盖所述通气孔的过滤位置和打开所述通气孔的非过滤位置,并且配置成能够通过滑动而相对于所述过滤基体构件拆装,并且,
在所述过滤基体构件的位于所述过滤构件的拆下操作方向跟前侧的缘部设有向所述过滤构件的拆下操作方向凹陷的凹部。
CN201110245248.0A 2011-05-16 2011-08-25 加热烹饪机 Active CN10278390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09534A JP5587243B2 (ja) 2011-05-16 2011-05-16 加熱調理器
JP2011-109534 2011-05-1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783905A CN102783905A (zh) 2012-11-21
CN102783905B true CN102783905B (zh) 2015-10-14

Family

ID=471496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245248.0A Active CN102783905B (zh) 2011-05-16 2011-08-25 加热烹饪机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587243B2 (zh)
CN (1) CN10278390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411961B2 (ja) * 2015-07-22 2018-10-24 日立アプライアンス株式会社 炊飯器
CN107019414B (zh) * 2017-06-01 2022-10-21 杭州向田科技有限公司 木桶饭蒸煮设备的烹饪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5118719A (en) * 1979-03-08 1980-09-11 Tiger Vacuum Bottle Ind Pressure adjusting apparatus of rice cooker
CN2076378U (zh) * 1990-11-02 1991-05-08 郭湘泗 防溢锅盖
CN2214784Y (zh) * 1994-12-22 1995-12-13 姜宗义 家用防溢锅
JP2007029403A (ja) * 2005-07-26 2007-02-08 Toshiba Home Technology Corp 炊飯器
JP2008194359A (ja) * 2007-02-15 2008-08-28 Sanyo Electric Co Ltd 調理器
JP2009072624A (ja) * 2008-12-26 2009-04-09 Sanyo Electric Co Ltd 電気炊飯器及び炊飯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91327U (ja) * 1981-12-17 1983-06-21 株式会社東芝 炊飯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5118719A (en) * 1979-03-08 1980-09-11 Tiger Vacuum Bottle Ind Pressure adjusting apparatus of rice cooker
CN2076378U (zh) * 1990-11-02 1991-05-08 郭湘泗 防溢锅盖
CN2214784Y (zh) * 1994-12-22 1995-12-13 姜宗义 家用防溢锅
JP2007029403A (ja) * 2005-07-26 2007-02-08 Toshiba Home Technology Corp 炊飯器
JP2008194359A (ja) * 2007-02-15 2008-08-28 Sanyo Electric Co Ltd 調理器
JP2009072624A (ja) * 2008-12-26 2009-04-09 Sanyo Electric Co Ltd 電気炊飯器及び炊飯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587243B2 (ja) 2014-09-10
CN102783905A (zh) 2012-11-21
JP2012239501A (ja) 2012-12-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820113B1 (ko) 온도센서 및 자동개폐장치가 구비된 전기조리기구
KR101958846B1 (ko) 음식물 찜기
CN207084680U (zh) 用于烹饪器具的盖体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03898024U (zh) 烹饪器具
EP1322207B1 (en) Quick-cooking pot
KR20120109983A (ko) 음료수를 공급할 수 있는 자동 요리 장치
CN203153387U (zh) 加热烹调器
WO2020182058A1 (zh) 自动煮茶泡茶装置
CN204813353U (zh) 一种自动分离米汤的电饭锅
CN102783905B (zh) 加热烹饪机
CN104970695A (zh) 全自动煮、蒸一体电饭煲
CN102240155A (zh) 全自动蒸饭电饭煲
WO2004002278A9 (en) Beverage making apparatus
CN211795800U (zh) 烹饪器具
JP6092793B2 (ja) 調理器およびその調理方法
JP6548808B2 (ja) 炊飯器
JP5884174B2 (ja) 電気炊飯器
KR20110117822A (ko) 안전장치가 구비된 내솥뚜껑 탈거형 전기압력조리기
CN201664208U (zh) 一种多功能自动冲泡机
CN107126089A (zh) 煮饭器
US6170387B1 (en) Apparatus for the production of heated beverage
KR101317262B1 (ko) 예약 취사용 계량 수조가 구비된 전기밥솥
JP5431399B2 (ja) 圧力調理器
CN208491700U (zh) 一种可多次预煮的电饭煲
JP2014176460A (ja) 加熱調理器及び加熱調理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Japan Osaka

Patentee after: Zojirushi Corporation

Address before: Japan Osaka

Patentee before: Zojirushi Corporation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