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991999U - 可调预压阻尼力的倒置式后减震 - Google Patents
可调预压阻尼力的倒置式后减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2991999U CN202991999U CN 201220666849 CN201220666849U CN202991999U CN 202991999 U CN202991999 U CN 202991999U CN 201220666849 CN201220666849 CN 201220666849 CN 201220666849 U CN201220666849 U CN 201220666849U CN 202991999 U CN202991999 U CN 20299199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amping
- spring
- connecting rod
- bottom valve
- ho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luid-Damp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调预压阻尼力的倒置式后减震,包括上接头、下接头、双筒式缸体、减震连杆、减震弹簧、油封、活塞体,减震连杆的下端通过螺母锁紧在下接头上,双筒式缸体的上端与上接头固定在一起,减震连杆的上端伸入双筒式缸体的工作缸内,在限位垫与导向座之间的减震连杆上装有缓冲簧,活塞体与限位垫之间设置有阻尼阀片和阻尼阀片簧;下接头上装有轴线竖直的定位螺钉和轴线水平的调节螺钉,定位螺钉的上端面正对减震连杆的下端,调节螺钉垂直穿过下接头的侧壁后,与减震连杆的下端锥齿啮合。通过旋进、旋出调节螺钉,可对预压阻尼力进行调节,以适用不同车辆工况和路况要求,提高驾驶舒适性和操纵性;同时简化整体结构,降低了成本。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减震装置,特别是摩托车后减震。
背景技术
图1所示为传统的液压阻尼式后减震,图2所示是该后减震在车架上的安装示意。结合图1、图2可知,该后减震主要由上接头1、下接头2、双筒式缸体3、减震连杆4、减震弹簧5、油封6、导向座7、活塞体8、缓冲簧10等组成。减震连杆4的上端通过螺母锁紧在上接头1上,双筒式缸体3的下端与下接头2焊接在一起,减震连杆4的下端伸入双筒式缸体3的工作缸内。在减震连杆4与工作缸之间设置有活塞体8,活塞体8将工作缸分隔成上腔体A和下腔体B,在双筒式缸体3的上端与减震连杆4之间设置有油封6和导向座7,在活塞体8上开有阻尼孔8a将上腔体A和下腔体B连通。该后减震的上端通过上接头1铰接在车架18上,下端通过下接头2铰接在后叉19上。当车遇到障碍时,减震弹簧5被压缩,减震连杆4相对向下运动,下腔体B的体积减小,油液通过阻尼孔8a向上腔体A流动。当减震弹簧5复原时油液向下流动,在油液通过阻尼孔8a时受到阻力,实现了减震的作用。
随着后减震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倒置式后减震,如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开的“一种倒置式后减震器”,专利号为200820099733.5,即减震连杆的上端与上接头1连,双筒式缸体的下端与下接头相连,相比传统的液压阻尼式后减震,其减震效果更好,驾乘舒适性更高。但是,目前出现的倒置式后减震通常结构较 为复杂,零件数量多;同时,缓冲簧及阻尼阀片簧的预压力在设计时已确定,其预压阻尼力只能与某一行驶特性相匹配,并不能满足车辆多工况的要求,其车辆操控性及舒适性仍有待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技术问题进行改进,旨在提供一种可以调节预压阻尼力的倒置式后减震,以适用不同路况要求,提高驾驶舒适性和操纵性。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可调预压阻尼力的倒置式后减震,包括上接头(1)、下接头(2)、双筒式缸体(3)、减震连杆(4)和减震弹簧(5),关键在于:所述减震连杆(4)的下端通过螺母锁紧在下接头(2)上,双筒式缸体(3)的上端与上接头(1)固定在一起,减震连杆(4)的上端伸入双筒式缸体(3)的工作缸内,并在减震连杆(4)与工作缸之间设置有活塞体(8),在双筒式缸体(3)的下端与减震连杆(4)之间设置有油封(6)和导向座(7),且导向座(7)位于油封(6)的上方,所述活塞体(8)将工作缸(3b)分隔成上腔体(A)和下腔体(B),在所述活塞体(8)上开有阻尼孔(8a)将上腔体(A)和下腔体(B)连通,在活塞体(8)的下方设置有限位垫(9),在限位垫(9)与导向座(7)之间的减震连杆(4)上装有缓冲簧(10),所述活塞体(8)与限位垫(9)之间设置有阻尼阀片(17)和阻尼阀片簧(15),所述阻尼阀片(17)将阻尼孔(8a)盖住,阻尼阀片簧(15)顶在所述阻尼阀片(17)上;所述下接头(2)上装有轴线竖直的定位螺钉(22)和轴线水平的调节螺钉(23),所述定位螺钉(22)的上端面正对减震连杆(4)的下端,调节螺钉(23)垂直穿过下接头(1)的侧壁后,与减震连杆(4)的下端锥齿啮合。
工作过程及原理如下:当车遇到颠簸严重的路面及载重量增加时,需要增大后减震的预压阻尼力,旋进调节螺钉,由于调节螺杆与减震连杆锥齿啮合,带动减震连杆转动的同时向上移动,阻尼阀片簧的预压力增大,反之,则旋出调节螺钉,阻尼阀片簧的预压力减小。行驶过程中的工作原理与现有倒置式后减震的工作原理相同,当车遇到障碍物时,减震弹簧被压缩,减震连杆相对向上运动,上腔体的体积减小,油液通过阻尼孔向下腔体流动。当减震弹簧复原时油液向上流动,在油液通过阻尼孔时受到阻力,实现了减震的作用。
所优选为,上述双筒式缸体(3)的顶部固设有储油腔(C)、底阀体(11)和底阀限位片(16),所述储油腔(C)通过设置在底阀体(11)上的过油孔(11a)与上腔体(A)连通,所述底阀体(11)与底阀限位片(16)之间设置有底阀片(20)和底阀片簧(21),所述底阀片(20)将过油孔(11a)盖住,底阀片簧(21)顶在底阀片(20)上。
所述双筒式缸体(3)的上部套装有弹簧支撑底座(12),所述弹簧支撑底座(12)通过管路(13)与液压调节泵(14)相连,所述减震弹簧(5)的上端抵在弹簧支撑底座(12)的下表面,减震弹簧(5)的下端抵在下接头(2)的上表面。当车遇到颠簸严重的路面或载重量增加时,还可以通过液压调节泵,增大管路内的压力,从而推动弹簧支撑底座向下运动,并压缩减震弹簧,以提高减震弹簧的预压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后减震的减震性能。
所述阻尼孔(8a)由轴向通孔和垂直于轴向通孔的径向孔组成,整体呈“L”形,优化阻尼孔结构,以方便阻尼孔的加工。
有益效果:
(1)通过在下接头上增设定位螺钉和调节螺钉,调节螺钉与减震连杆的下 端锥齿啮合,定位螺钉对调节螺钉的旋进、旋出进行限位,从而对后减震的预压阻尼力进行调节,用户可根据车辆状况及路面状况进行预压力调整,使整车减震性能增强,提高车轮与路面的附着性及安全性,满足车辆多工况的要求、以及人们对车辆舒适性与操纵性的高要求;
(2)另外,通过增设弹簧支撑底座、管路和液压调节泵,可对减震弹簧的预压力进行调节,以进一步提高后减震的减震性能;
(2)该倒置式后减震相比现有的倒置式减震,结构更为简单、紧凑,有效地降低了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传统的液压阻尼式后减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液压阻尼式后减震在车架上的安装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预压阻尼力最小的状态。
图6是预压阻尼力最大的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结合图3、图4所示的一种可调预压阻尼力的倒置式后减震,由上接头1、下接头2、双筒式缸体3、减震连杆4、减震弹簧5、油封6、导向座7、活塞体8、限位垫9、缓冲簧10、底阀体11、弹簧支撑底座12、管路13、液压调节泵14、阻尼阀片簧15、底阀限位片16、阻尼阀片17、底阀片20、底阀片簧21、定位螺钉钉22、调节螺钉23等组成。
减震连杆4的下端通过螺母锁紧在下接头2上,双筒式缸体3的上端与上接头1固定在一起。双筒式缸体3的下端为开口端,减震连杆4的上端伸入双筒式缸体3的工作缸内。在减震连杆4与工作缸之间设置有活塞体8,活塞体8通过螺母锁紧在减震连杆4上,活塞体8将工作缸分隔成上腔体A和下腔体B。在双筒式缸体3的下端与减震连杆4之间设置有油封6和导向座7,导向座7位于油封6的上方,并通过工作缸下端的收口固定,油封6用于防止工作缸内的油液溢出。在活塞体8上开有阻尼孔8a将上腔体A和下腔体B连通。减震弹簧5设置在弹簧支撑底座12与下接头2之间,减震弹簧5的上端抵在弹簧支撑底座12的下表面,减震弹簧5的下端抵在下接头2的上表面。
在活塞体8的下方设置有限位垫9,在限位垫9与导向座7之间的减震连杆4上装有缓冲簧10。活塞体8与限位垫9之间设置有阻尼阀片17和阻尼阀片簧15,阻尼阀片17将阻尼孔8a盖住,阻尼阀片簧15顶在阻尼阀片17上;下接头2上装有轴线竖直的定位螺钉22和轴线水平的调节螺钉23,定位螺钉22的上端面为平面,定位螺钉22的上端面正对减震连杆4的下端,调节螺钉23垂直穿过下接头1的侧壁后,与减震连杆4的下端锥齿啮合。调节螺钉23的端头带有锥齿,减震连杆4的下端带有锥齿,两者啮合在一起。
如图5、图6所示,当旋出调节螺钉23,带动减震连杆4向下移动,当减震连杆4的下端抵在定位螺钉22的上端面时,预压阻尼力最小;当旋进调节螺钉23,带动减震连杆4向上移动,当调节螺钉23的左端抵在定位螺钉22的侧壁时,预压阻尼力最大。
进一步,双筒式缸体3的顶部固设有储油腔C、底阀体11和底阀限位片16,底阀限位片16位于底阀体11的内侧,储油腔C通过设置在底阀体11上 的过油孔11a与上腔体A连通。底阀体11与底阀限位片16之间设置有底阀片20和底阀片簧21,底阀片20将过油孔11a盖住,底阀片簧21顶在底阀片20上。
双筒式缸体3的上部套装有弹簧支撑底座12,弹簧支撑底座12与双筒式缸体3滑动连接,弹簧支撑底座12通过管路13与液压调节泵14相连。液压调节泵14最好选用手动液压泵,以节约成本。通过液压调节泵14,增大或减小管路13内的压力,从而推动弹簧支撑底座12沿双筒式缸体3上下滑动。
其次,阻尼孔8a最好由轴向通孔和垂直于轴向通孔的径向孔组成,整体呈“L”形。进一步,上接头1上设有安装孔,安装孔内设有减震套1a和间隔环1b,上接头1与双筒式缸体3焊接在一起。下接头2上也开有安装孔。
Claims (5)
1.一种可调预压阻尼力的倒置式后减震,包括上接头(1)、下接头(2)、双筒式缸体(3)、减震连杆(4)和减震弹簧(5),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连杆(4)的下端通过螺母锁紧在下接头(2)上,双筒式缸体(3)的上端与上接头(1)固定在一起,减震连杆(4)的上端伸入双筒式缸体(3)的工作缸内,并在减震连杆(4)与工作缸之间设置有活塞体(8),在双筒式缸体(3)的下端与减震连杆(4)之间设置有油封(6)和导向座(7),且导向座(7)位于油封(6)的上方,所述活塞体(8)将工作缸(3b)分隔成上腔体(A)和下腔体(B),在所述活塞体(8)上开有阻尼孔(8a)将上腔体(A)和下腔体(B)连通,在活塞体(8)的下方设置有限位垫(9),在限位垫(9)与导向座(7)之间的减震连杆(4)上装有缓冲簧(10),所述活塞体(8)与限位垫(9)之间设置有阻尼阀片(17)和阻尼阀片簧(15),所述阻尼阀片(17)将阻尼孔(8a)盖住,阻尼阀片簧(15)顶在所述阻尼阀片(17)上;所述下接头(2)上装有轴线竖直的定位螺钉(22)和轴线水平的调节螺钉(23),所述定位螺钉(22)的上端面正对减震连杆(4)的下端,调节螺钉(23)垂直穿过下接头(1)的侧壁后,与减震连杆(4)的下端锥齿啮合。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预压阻尼力的倒置式后减震,其特征在于:所述双筒式缸体(3)的顶部固设有储油腔(C)、底阀体(11)和底阀限位片(16),所述储油腔(C)通过设置在底阀体(11)上的过油孔(11a)与上腔体(A)连通,所述底阀体(11)与底阀限位片(16)之间设置有底阀片(20)和底阀片簧(21),所述底阀片(20)将过油孔(11a)盖住,底阀片簧(21)顶在底阀片(20)上。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可调预压阻尼力的倒置式后减震,其特征在于:所述双筒式缸体(3)的上部套装有弹簧支撑底座(12),所述弹簧支撑底座(12)通过管路(13)与液压调节泵(14)相连,所述减震弹簧(5)的上端抵在弹簧支撑底座(12)的下表面,减震弹簧(5)的下端抵在下接头(2)的上表面。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调预压阻尼力的倒置式后减震,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孔(8a)由轴向通孔和垂直于轴向通孔的径向孔组成,整体呈“L”形。
5.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可调预压阻尼力的倒置式后减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接头(1)上设有安装孔,安装孔内设有减震套(1a)和间隔环(1b),上接头(1)与双筒式缸体(3)焊接在一起。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220666849 CN202991999U (zh) | 2012-12-06 | 2012-12-06 | 可调预压阻尼力的倒置式后减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220666849 CN202991999U (zh) | 2012-12-06 | 2012-12-06 | 可调预压阻尼力的倒置式后减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2991999U true CN202991999U (zh) | 2013-06-12 |
Family
ID=485631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1220666849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2991999U (zh) | 2012-12-06 | 2012-12-06 | 可调预压阻尼力的倒置式后减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2991999U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016603A (zh) * | 2012-12-06 | 2013-04-03 | 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预压阻尼力可调的倒置式后减震 |
CN109050888A (zh) * | 2018-10-26 | 2018-12-21 | 常州大学怀德学院 | 一种六旋翼无人机 |
CN112576680A (zh) * | 2019-09-30 | 2021-03-30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减振器和车辆 |
-
2012
- 2012-12-06 CN CN 201220666849 patent/CN202991999U/zh not_active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016603A (zh) * | 2012-12-06 | 2013-04-03 | 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预压阻尼力可调的倒置式后减震 |
CN103016603B (zh) * | 2012-12-06 | 2014-10-29 | 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预压阻尼力可调的倒置式后减震 |
CN109050888A (zh) * | 2018-10-26 | 2018-12-21 | 常州大学怀德学院 | 一种六旋翼无人机 |
CN112576680A (zh) * | 2019-09-30 | 2021-03-30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减振器和车辆 |
CN112576680B (zh) * | 2019-09-30 | 2022-03-15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减振器和车辆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1377535Y (zh) | 双筒减震器 | |
CN103542033A (zh) | 一种单筒减震器 | |
CN202991999U (zh) | 可调预压阻尼力的倒置式后减震 | |
CN204284289U (zh) | 一种振幅选择减振器 | |
CN210859648U (zh) | 一种汽车底盘悬挂减震器 | |
CN216951448U (zh) | 减振器的缓冲结构及减振器 | |
CN103016603B (zh) | 预压阻尼力可调的倒置式后减震 | |
CN101992668A (zh) | 一种实现汽车悬挂可变的减震系统 | |
CN2808716Y (zh) | 摩托车倒置式前减震装置 | |
CN102979848A (zh) | 减震弹簧预压力可调的倒置式后减震 | |
CN202992000U (zh) | 可调减震弹簧预压力的倒置式后减震 | |
CN2790826Y (zh) | 空气弹簧气囊总成 | |
CN202946600U (zh) | 一种汽车减震器隔振块 | |
CN205326732U (zh) | 一种高性能减震器 | |
CN211288564U (zh) | 一种汽车减震器 | |
CN207916643U (zh) | 一种汽车减震座椅 | |
CN203656004U (zh) | 一种单筒减震器 | |
CN112253668A (zh) | 一种减振器的可调节低速回弹阻尼结构 | |
CN219312455U (zh) | 油气主动悬架支柱总成 | |
CN107989947B (zh) | 一种多活塞阻尼可调式减震器机构 | |
CN216519360U (zh) | 一种活塞总成及装配有活塞总成的新型双向复原阀组件、减振器阀系 | |
CN204828432U (zh) | 汽车减震器的缓冲装置 | |
CN217207486U (zh) | 一种便于安装的减震器 | |
CN2828437Y (zh) | 机动车辆液压减震器 | |
CN202392032U (zh) | 一种汽车减振器的上支座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612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41029 |
|
RGAV | Abandon patent right to avoid re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