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826727U - 液体喷射装置 - Google Patents

液体喷射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826727U
CN202826727U CN201220126592.8U CN201220126592U CN202826727U CN 202826727 U CN202826727 U CN 202826727U CN 201220126592 U CN201220126592 U CN 201220126592U CN 202826727 U CN202826727 U CN 20282672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characteristic value
residual vibration
control part
balancing g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20126592.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野浩史
小泽欣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82672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826727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015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 B41J2/04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generating single droplets or particles on demand
    • B41J2/045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generating single droplets or particles on demand by pressure, e.g.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 B41J2/04501Control methods or devices therefor, e.g. driver circuits, control circuits
    • B41J2/04581Control methods or devices therefor, e.g. driver circuits, control circuits controlling heads based on piezoelectric el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015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 B41J2/04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generating single droplets or particles on demand
    • B41J2/045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generating single droplets or particles on demand by pressure, e.g.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 B41J2/04501Control methods or devices therefor, e.g. driver circuits, control circuits
    • B41J2/0454Control methods or devices therefor, e.g. driver circuits, control circuits involving calculation of temperat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015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 B41J2/04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generating single droplets or particles on demand
    • B41J2/045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generating single droplets or particles on demand by pressure, e.g.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 B41J2/04501Control methods or devices therefor, e.g. driver circuits, control circuits
    • B41J2/04555Control methods or devices therefor, e.g. driver circuits, control circuits detecting curr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015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 B41J2/04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generating single droplets or particles on demand
    • B41J2/045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generating single droplets or particles on demand by pressure, e.g.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 B41J2/04501Control methods or devices therefor, e.g. driver circuits, control circuits
    • B41J2/04588Control methods or devices therefor, e.g. driver circuits, control circuits using a specific wavefor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015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 B41J2/04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generating single droplets or particles on demand
    • B41J2/045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the jet generation process generating single droplets or particles on demand by pressure, e.g.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 B41J2/04501Control methods or devices therefor, e.g. driver circuits, control circuits
    • B41J2/0459Height of the driving signal being adjust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65Prevention or detection of nozzle clogging, e.g. cleaning, capping or moistening for nozzles
    • B41J2/16517Cleaning of print head nozzles
    • B41J2/1652Cleaning of print head nozzles by driving a fluid through the nozzles to the outside thereof, e.g. by applying pressure to the inside or vacuum at the outside of the print head
    • B41J2/16526Cleaning of print head nozzles by driving a fluid through the nozzles to the outside thereof, e.g. by applying pressure to the inside or vacuum at the outside of the print head by applying pressure onl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4Structure thereof only for on-demand ink jet heads
    • B41J2002/14354Sensor in each pressure chamber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 Particle Formation And Scattering Control In Inkjet Printers (AREA)

Abstract

一种液体喷射装置,其准确地检测液体的特性而对驱动波形进行补正,从而使液体适当地被喷射。液体喷射装置(100)具备:液体喷射头(24),其包括填充有液体的压力室(50)、振动板(Df)、和使振动板(Df)位移而使压力室(50)内的液体的压力发生变动的压力产生元件(45),并能够根据压力室(50)内的液体的压力变动,来执行使液体从喷嘴(52)被喷射的喷射驱动;驱动波形生成部(64),其生成使喷射驱动被执行的驱动波形(COM);控制部(60),其使液体喷射头(24)执行排出压力室(50)内的液体的冲洗动作;残留振动检测部(324),其对振动板(Df)的残留振动(Rv)进行检测。控制部(60)根据因冲洗动作而产生的残留振动(Rv)来对与液体的特性对应的特性值(Cv)进行计算,并根据特性值(Cv)来对驱动波形(COM)进行补正。

Description

液体喷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喷射油墨等液体的技术。
背景技术
以往,提出了一种通过压电振子或发热元件等压力产生元件来对压力室内的液体(例如油墨)进行加压,从而使液体从喷嘴被喷射的液体喷射技术。在液体喷射技术中,由于喷射特性(喷射速度、喷射量等)根据压力室内的油墨的温度和粘度等而发生变化,因此优选根据油墨的温度和粘度等来对喷射进行控制的结构。例如,专利文献1中,采用了对压电体元件的共振频率或反共振频率进行测定而对油墨的粘度进行检测,并根据油墨的粘度来决定压电体元件的驱动电压的技术。
然而,压力室内的油墨除了粘度根据其温度而发生变化外,也会因溶剂从露出于喷嘴内的液面(弯液面)蒸发而导致粘度增大。因溶剂的蒸发而导致的油墨的增稠在印字动作的期间内有可能不会被完全消除。与休止期间(不执行油墨的喷射的期间)较长的喷嘴相对应的油墨的增稠成分的残留尤为显著。因此,在印字动作的期间内对油墨的粘度进行检测的专利文献1的技术中,难以准确地对压力室内的油墨中未增稠的成分的粘度(即,排除了增稠的影响的粘度)进行检测。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35812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的课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准确地对液体的特性进行检测而对驱动波形进行补正,从而使液体适当地被喷射。
为了解决以上的课题,本实用新型的液体喷射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液体喷射头,其包括填充有液体的压力室、和使所述压力室内的所述液体的压力发生变动的压力产生元件,并能够根据所述压力室内的所述液体的压力变动,来执行使所述液体从喷嘴被喷射的喷射驱动;驱动波形生成部,其生成使所述喷射驱动被执行的驱动波形;控制部,其使所述液体喷射头执行排出所述压力室内的所述液体的冲洗动作;残留振动检测部,其对所述压力室内的所述液体的残留振动进行检测,其中,所述控制部根据因所述冲洗动作而产生的所述残留振动来对所述驱动波形进行补正。根据以上的结构,由于对因冲洗动作而产生的液体的残留振动进行检测,能够降低压力室内的增稠成分对残留振动造成的影响,因此能够更加适当地对驱动波形进行补正。
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中,所述控制部根据因所述冲洗动作而产生的所述残留振动来对与所述液体的特性相对应的特性值进行计算,并根据所述特性值来对所述驱动波形进行补正。根据以上的结构,由于基于根据残留振动而计算出的特性值来对驱动波形进行补正,因此驱动波形的补正更为适当。
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中,所述控制部根据因第一冲洗动作而产生的所述残留振动来对第一特性值进行计算,并执行使对应于所述第一特性值的量的所述液体被喷射的第二冲洗动作,再根据因所述第二冲洗动作而产生的所述残留振动来对第二特性值进行计算,并根据所述第二特性值来对所述驱动波形进行补正。在以上的结构中,在第二冲洗动作中被喷射的液体的量(对应于第一特性值的液体的量)为,包含喷射量为0,即在第二冲洗动作中不喷射液体的情况的概念。
在与液体的特性值无关,而将冲洗动作中的液体的喷射量设为固定的结构中,液体的增稠成分有可能不会被充分地排出,或者液体的喷射量有可能过剩。根据以上的结构,基于因第一冲洗动作而产生的残留振动来对第一特性值进行计算,并执行使对应于第一特性值的量的液体被喷射的第二冲洗动作。因此,即使在液体的粘度增大的情况下,压力室内的增稠成分也会更加充分地被排出。因此,由于能够计算出降低了增稠的影响的液体的特性值,因此能够更加适当地对驱动波形进行补正。此外,在液体的粘度减小的情况下,由于抑制了因第二冲洗动作而导致的过剩的液体的喷射,因此进一步削减了液体的消耗量。
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中,所述控制部在每个调节期间内执行所述冲洗动作,所述调节期间不同于所述液体喷射头向记录介质喷射所述液体的期间,所述控制部根据对过去的所述调节期间内的所述第一特性值或所述第二特性值、与当前的所述调节期间内的所述第一特性值进行比较的结果,来决定通过当前的所述调节期间内的所述第二冲洗动作而喷射的所述液体的量。
在仅根据当前的调节期间内的特性值来决定在第二冲洗动作中被喷射的液体的量的结构中,在从过去的调节期间到当前的调节期间为止,压力室内的液体急剧增稠的情况下,通过当前的调节期间内的第二冲洗动作有可能无法充分地排出增稠成分。根据以上的方式的结构,基于对过去的调节期间内的特性值(第一特性值或第二特性值)和当前的调节期间内的第一特性值进行比较的结果,来决定通过当前的调节期间内的第二冲洗动作而被喷射的液体的量。因此,即使在压力室内的液体急剧增稠的情况下,压力室内的增稠成分也会更加充分地被排出。因此,由于能够计算出降低了增稠的影响的液体的特性值,因此能够更加适当地对驱动波形进行补正。
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中,所述控制部根据所述特性值来指定所述液体的温度,并根据所述温度来对所述驱动波形进行补正。根据以上的结构,利用根据液体的温度来对驱动波形进行补正的结构,能够实现基于特性值的驱动波形的补正。
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中,液体喷射装置还具备对被喷射出的所述液体进行加热的加热器。根据以上的结构,由于因加热器的加热而使液体的特性变得容易发生变化,因此通过前述的各个方式的结构而发挥的效果变得更加显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印刷装置的局部示意图。
图2为记录头的喷出面的俯视图。
图3(A)至图3(C)为记录头的结构图。
图4为印刷期间和调节期间的说明图。
图5为印刷装置的电结构的框图。
图6为驱动信号的波形图。
图7为记录头的电结构的框图。
图8为因喷射驱动而产生的振动板的残留振动的说明图。
图9为元件控制电路的结构图。
图10为元件控制电路的结构图。
图11为表示驱动信号的补正所使用的表格的图。
图12为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动作流程的图。
图13为表示驱动信号的补正的具体示例的图。
图14为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动作流程的图。
图15为表示将特性值和喷射驱动的次数相对应的表格的图。
图16为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动作流程的图。
图17为改变例的印刷装置的局部示意图。
图18为改变例的驱动信号的波形图。
图19(A)和图19(B)为表示基于改变例的驱动信号而生成的波形的图。
图20为表示检测信号波形和基准电位所形成的密封区域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A:第一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墨方式的印刷装置100的局部示意图。印刷装置100为,将油墨的液滴喷射在记录纸200上的液体喷射装置,并具备滑架12、移动机构14和纸张输送机构16。
滑架12上搭载有墨盒22和记录头24。墨盒22为,对用于被喷射在记录纸200上的油墨(液体)进行贮留的容器。记录头24作为将贮留在墨盒22中的油墨喷射在记录纸200上的液体喷射头而发挥功能。另外,也可以采用将墨盒22固定在印刷装置100的筐体(省略图示)上而向记录头24供给油墨的结构。
图2为,记录头24中与记录纸200对置的喷出面26的俯视图。如图2所示,记录头24的喷出面26上形成有与不同的油墨颜色(黑色(K)、黄色(Y)、品红色(M)、蓝绿色(C))相对应的多个喷嘴列28(28K、28Y、28M、28C)。各个喷嘴列28为,在副扫描方向上排列配置成直线状的N个喷嘴(喷出口)52的集合(N为自然数)。从喷嘴列28K的各个喷嘴52喷出黑色(K)的油墨。同样地,从喷嘴列28Y的各个喷嘴52喷出黄色(Y)的油墨,从喷嘴列28M的各个喷嘴52喷出品红色(M)的油墨,且从喷嘴列28C的各个喷嘴52喷出蓝绿色(C)的油墨。另外,将各个喷嘴52排列成交错状的结构也较为理想。
图1中的移动机构14使滑架12在主扫描方向(记录纸200的宽度方向)上往复。滑架12的位置通过线性编码器等的检测器(省略图示)而被检测出,并被应用在移动机构14的控制中。纸张输送机构16以与滑架12的往复并行的方式而使记录纸200在副扫描方向上进行移动。通过在滑架12往复时由记录头24将油墨喷射在记录纸200上,从而使所需的图像被记录(印刷)在记录纸200上。
移动机构14能够使记录头24移动至喷出面26与记录纸200对置的范围的外侧的位置(以下称为“待避位置”)P0。以与位于待避位置P0的记录头24的喷出面26对置的方式配置有盖18。盖18对记录头24的喷出面26进行密封。在盖18的附近配置有拂拭喷出面26的擦拭器(省略图示)。记录头24在待避位置P0实施冲洗动作,该冲洗动作用于将因增稠等而变得不适合喷射的油墨排出。通过执行冲洗动作,从而消除各个喷嘴52的堵塞、或侵入压力室50内的气泡。
图3(A)至图3(C)为第一实施方式的记录头24的结构图。具体而言,图3(A)为记录头24的俯视图,图3(B)为沿图3(A)中的IIIb-IIIb线的剖视图,图3(C)为沿图3(A)中的IIIc-IIIc线的剖视图。如图3(A)至图3(C)所示,记录头24为,大体上层叠了流道形成基板41、喷嘴形成基板42、弹性膜43、绝缘膜44、压电元件45和保护基板46的结构。
流道形成基板41为,由例如不锈钢等金属板材或硅单晶基板等构成的板材。如图3(A)和图3(C)所示,流道形成基板41上,长条状的多个压力室50在各自的宽度方向(喷嘴52的排列方向)上被并排设置。相邻的压力室50通过隔壁412而被划分。此外,流道形成基板41中各个压力室50的长度方向的外侧的区域上形成有连通部414。连通部414和各个压力室50经由被形成在每个压力室50上的油墨供给通道416而相互连通。油墨供给通道416被形成为宽度窄于压力室50,从而对从连通部414向压力室50流入的油墨施加固定的流道阻力。
如图3(B)和图3(C)所示,在流道形成基板41的表面(开口面)上,通过例如粘合剂或热熔敷薄膜等而固定有喷嘴形成基板42。喷嘴形成基板42上,形成有与各个压力室50中油墨供给通道416的相反侧的端部相连通的喷嘴(贯穿孔)52。另一方面,流道形成基板41中喷嘴形成基板42的相反侧的表面上,形成有由例如二氧化硅(SiO2)形成的弹性膜43。在弹性膜43的表面上由例如氧化锆(ZrO2)形成有绝缘膜44,并且在绝缘膜44的表面上对应于每个压力室50而形成有压电元件45。弹性膜43和绝缘膜44中与压电元件45(压电体452)对置的部分(图3(B)和图3(C)中由双箭头所示的部分)为振动板Df。即,振动板Df在每个压电元件45(每个压力室50)上均存在。
如图3(B)和图3(C)所示,各个压电元件45为,从绝缘膜44侧起按照下电极451、压电体452、上电极453的顺序将它们层叠的结构体。下电极451和上电极453中的一方为横跨多个压力室50而连续的共用电极,下电极451和上电极453中的另一方与压电体452对应于每个压力室50而单独被形成(被定型)。对于将下电极451和上电极453中的哪一方设定为共用电极,是根据例如压电体452的极化方向或布线的情况等而适当决定的。在各个压电元件45的上电极453上,连接有由例如金(Au)等形成的引线电极47。在通过经由引线电极47的驱动信号的供给从而在下电极451和上电极453之间施加电场时,各个压电元件45和各个振动板Df将发生变形(挠曲变形)。另外,除以上的结构之外,还可以将静电致动器等振动体作为压电元件45而使用。
如图3(B)所示,在流道形成基板41中各个压电元件45的设置面上,固定有保护基板46。在保护基板46中与各个压电元件45对置的区域上,形成有对各个压电元件45进行收纳的压电元件保持部461。压电元件保持部461被成形为不会妨碍各个压电元件45的位移的程度的大小,而对各个压电元件45进行保护。此外,在保护基板46中与流道形成基板41的连通部414对应的区域上,形成有贯穿保护基板46的贮存部462。贮存部462为沿着各个压力室50的排列方向的长条状的空间。使流道形成基板41的连通部414和保护基板46的贮存部462连通的空间构成贮存器54,该贮存器54作为各个压力室50的共用的油墨室而发挥功能。
在保护基板46中压电元件保持部461和贮存部462之间的区域上,形成有在厚度方向上贯穿保护基板46的贯穿孔463。压电元件45的下电极451和引线电极47露出于贯穿孔463的内侧。在保护基板46的表面上,接合有层叠密封膜481和固定板482而成的可塑性基板48。密封膜481由刚性较低而具有可挠性的材料(例如聚苯硫醚薄膜)构成,并对保护基板46的贮存部462进行密封。固定板482由金属等的硬质材料(例如不锈钢)构成。在固定板482中与贮存器54(贮存部462)对置的区域上形成有开口部483。
以上结构的记录头24中,在从贮存器54起经由各个油墨供给通道416和各个压力室50至喷嘴52的空间内,填充有由墨盒22供给的油墨。在通过驱动信号的供给而使压电元件45和振动板Df发生变形时,压力室50内的压力将发生变动。通过根据驱动信号而对压力室50内的压力变动进行控制,从而能够执行使压力室50内的油墨从喷嘴52被喷射的动作(以下称为“喷射驱动”),或者,执行以压力室50内的油墨不会被喷射的程度使喷嘴52内的油墨的液面(弯液面)进行微振动的动作(以下称为“微振动驱动”)。
如图4所示,印刷装置100的动作期间被划分为印刷期间RDR和调节期间RFL。印刷期间RDR为,通过基于喷射驱动而实施的油墨的喷射,从而将图像形成于记录纸200上的期间。印刷期间RDR为,例如与由记录头24所实施的油墨的喷射并行,滑架12以待避位置P0为基点而在主扫描方向上往复一次的期间。另一方面,调节期间RFL为,位于相继前后的印刷期间RDR之间,且为印刷期间RDR内的图像的形成(油墨的喷射)做准备,而使记录头24向待避位置P0移动以执行调节动作的期间。在调节期间RFL中,执行强制地(即,与印刷数据DP无关地)使油墨从各个喷嘴52被喷射的冲洗动作。通过冲洗动作,从而排出压力室50内的油墨的增稠成分,以消除油墨的增稠。在冲洗动作中执行N次(N为自然数,例如N=100)喷射驱动。
图5为印刷装置100的电结构的框图。如图5所示,印刷装置100具备控制装置102和印刷处理部(印刷引擎)104。控制装置102为对印刷装置100整体进行控制的元件,并包括控制部60、存储部62、驱动信号产生部64、外部接口(interface)66和内部接口68。表示被印刷在记录纸200上的图像的印刷数据DP从外部装置(例如主机)300被供给至外部接口66,并且在内部接口68上连接有印刷处理部104。印刷处理部104为根据由控制装置102进行的控制而将图像记录在记录纸200上的元件,且包括上述的记录头24、移动机构14和纸张输送机构16。
驱动信号产生部64在印刷期间RDR和调节期间RFL生成驱动信号COM。驱动信号COM为对各个压电元件45进行驱动的周期信号。如图6所示,在相当于驱动信号COM的一个周期的期间(以下称为“印字周期”)T内,配置有喷射脉冲PD和微振动脉冲PB。喷射脉冲PD为包含区间d1、区间d2和区间d3的波形,其中,所述区间d1为电位从预定的基准电位VREF变化为低位侧(使压力室50减压的方向)的电位VSL的电位的区间,所述区间d2为电位变化为基准电位VREF的高位侧(使压力室50加压的方向)的电位VSH的区间,所述区间d3为恢复至基准电位VREF的区间,在喷射脉冲PD被供给至压电元件45时,使压电元件45和振动板Df发生变形而对压力室50内的油墨进行加压,从而使预定量的油墨从喷嘴52被喷射。另一方面,微振动脉冲PB为包含区间p1、区间p2和区间p3的梯形形状的波形,其中,所述区间p1为电位从预定的基准电位VREF变化至低位侧的电位VB的区间,所述区间p2为维持区间p1的末端的电位VB的区间,所述区间p3为电位向高位侧变化而恢复至基准电位VREF的区间,在微振动脉冲PB被供给至压电元件45时,以压力室50内的油墨不会从喷嘴52被喷射的程度使压力室50内的压力发生变化,从而使喷嘴52内的弯液面进行微振动(摇动)。喷射脉冲PD的电位变动幅度A1(A1=VSH-VSL)和微振动脉冲PB的电位变动幅度A2(A2=VREF-VB)可以通过由控制部60进行的补正而发生变化。
图5的存储部62包括对控制程序等进行存储的ROM、和对图像印刷所需的各种数据等进行临时存储的RAM。控制部60通过被存储于存储部62中的控制程序的执行而总体性地对印刷装置100的各个元件(例如印刷处理部104)进行控制。具体而言,控制部60生成控制数据DC,该控制数据DC对各个印字周期T内的压电元件45的动作进行指示。控制数据DC为,将喷射驱动和微振动驱动的某一方指定作为压电元件45的动作的数据,其中,所述喷射驱动使压力室50内的油墨从喷嘴52被喷射,所述微振动驱动使喷嘴52内的油墨的弯液面进行微振动。控制数据DC在每个印字周期T内反复生成。在印刷期间RDR内,根据印刷数据DP而生成指示喷射驱动或微振动驱动的控制数据DC。另一方面,在调节期间RFL内,与印刷数据DP无关,而生成指示作为冲洗动作的N次喷射驱动的控制数据DC。
图7为记录头24的电结构的示意图。如图7所示,记录头24包括与不同的压电元件45相对应的多个元件控制电路32。各个元件控制电路32具备驱动电路322、残留振动检测电路324和切换电路326。驱动信号产生部64所生成的驱动信号COM经由内部接口68而通用地供给至多个驱动电路322。此外,控制部60所生成的控制数据DC经由内部接口68而被供给至各个驱动电路322。
切换电路326为,根据由控制部60供给的选择信号Sw而使驱动电路322和残留振动检测电路324的某一个与压电元件45相连接的开关。在选择信号Sw为低电平的情况下,如图9所示,切换电路326使压电元件45与驱动电路322连接。驱动电路322从驱动信号COM中选择与由控制部60供给的控制数据DC对应的区间,而供给至压电元件45。具体而言,在控制数据DC指示喷射驱动的情况下,驱动电路322选择驱动信号COM中的喷射脉冲PD而供给至压电元件45。因此,压力室50内的油墨从喷嘴52被喷射(喷射驱动)。此外,在控制数据DC指示微振动驱动的情况下,驱动电路322选择驱动信号COM中的微振动脉冲PB而供给至压电元件45。因此,对喷嘴52内的弯液面施加微振动,从而压力室50内的油墨未被喷射,而是适度地被搅拌(微振动驱动)。在印刷期间RDR内,由于选择信号Sw被维持为低电平,因此切换电路326常时使压电元件45与驱动电路322相连接。
图8为表示油墨喷射后的振动板Df的位移的图。当在期间W1内喷射脉冲PD被供给至压电元件45时,振动板Df将发生位移,从而压力室50内的油墨被加压而被喷射。在喷射脉冲PD被供给之后,振动板Df和压力室50内的油墨的位移(振动)也不会立即停止,而是作为残留振动Rv而残存。振动板Df和压力室50内的油墨的振动受到压力室50内的油墨的特性(油墨的粘度等)的影响。例如,油墨的粘度越高,残留振动Rv的波高h减小的比例越大。
另一方面,在选择信号Sw为高电平的情况下,如图10所示,切换电路326使压电元件45与残留振动检测电路324相连接。当振动板Df振动时,将在压电元件45中产生反电动势BEF。残留振动检测电路324检测并输出检测信号BD,该检测信号BD对应于经由切换电路326而由压电元件45供给的反电动势BEF。残留振动检测电路324可以为,例如,仅使反电动势BEF中与残留振动Rv相对应的频带通过的滤波器、对反电动势BEF进行放大的放大器、或者为这两者的组合。另外,不设置切换电路326,而使驱动电路322和残留振动检测电路324分别与压电元件45相连接的结构也较为理想。
残留振动检测电路324根据反电动势BEF而生成的检测信号BD被供给至控制部60。控制部60对与检测信号BD对应的特性值Cv进行计算。如前所述,由于振动板Df的振动受到油墨的特性的影响,因此反电动势BEF中也反映了油墨的特性。因此,特性值Cv成为对应于油墨的特性(例如粘度)的数值。具体而言,可以将检测信号BD(残留振动Rv)中相邻的两个波峰的波高之比(例如图8所示的波高h1和波高h2之比(Cv=h2/h1))作为特性值Cv而计算出。由于油墨的粘度越高,波高h减小的比例越大,因此特性值Cv越减小。
控制部60根据特性值Cv对驱动信号COM进行补正。具体而言,控制部60指定对应于特性值Cv的补正值S,并对驱动信号产生部64进行指示。在对补正值S的指定中使用了图11所例示的表格TBL1和表格TBL2。如图11所示,在表格TBL1中,特性值Cv与温度Tmp的各个数值相对应。表格TBL1所示的特性值Cv和温度Tmp的相关性通过试验或统计而被事前设定。此外,在表格TBL2中,温度Tmp和补正值S的各个数值相对应。补正值S为,对驱动信号COM的参数(例如喷射脉冲PD的电位变动幅度A1或微振动脉冲PB的电位变动幅度A2)进行规定的值,且通过试验或统计而被事前设定,以使各个温度Tmp下的油墨的喷射特性接近等同。控制部60参照表格TBL1,而根据特性值Cv对油墨的温度Tmp进行指定,再由表格TBL2求出与该温度Tmp相对应的补正值S,并对驱动信号产生部64进行指示。驱动信号产生部64生成与由控制部60所指示的补正值S相对应的驱动信号COM。按照以上的方式,根据通过冲洗动作而产生的残留振动Rv来计算特性值Cv,并根据特性值Cv来对驱动信号COM进行补正。
图12为,在调节期间RFL内控制部60对驱动信号COM进行补正的动作流程的一个示例。在印刷期间RDR结束而调节期间RFL开始时,控制部60将被供给至切换电路326的选择信号Sw设定为低电平以使压电元件45与驱动电路322相连接,且向驱动电路322供给控制数据DC而指示N次喷射驱动(冲洗动作)的执行(步骤S101)。如图8所示,控制部60在从指示第N次喷射驱动起经过了预定时间的时间点t,将选择信号Sw设定为高电平以使压电元件45与残留振动检测电路324相连接。时间点t为,与第N次喷射驱动相对应的喷射脉冲PD刚被供给至压电元件45之后的时间点,且通过该喷射驱动而产生的振动板Df的振动作为残留振动Rv而持续的时间点。因此,与通过第N次喷射驱动而产生的残留振动Rv(反电动势BEF)相对应的检测信号BD通过残留振动检测电路324而被生成。控制部60取得残留振动检测电路324所生成的检测信号BD(步骤S102),并根据该检测信号BD而对波高h1和波高h2进行计算(步骤S103)。控制部60根据所计算出的波高h1和波高h2来对特性值Cv(h2/h1)进行计算(步骤S104)。而且,控制部60从表格TBL1和表格TBL2中指定与所计算出的特性值Cv相对应的补正值S,并对驱动信号产生部64进行指示(步骤S105)。在图12的动作流程结束后,开始下一个印刷期间RDR。
图13为表示驱动信号COM的补正的具体示例的图。补正前的驱动信号COM与表格TBL2(图11中的表格TBL2)中的补正值S2(温度Tmp=8℃)相对应,补正后的驱动信号COM与表格TBL2中的补正值S1(温度Tmp=4℃)相对应。即,在图13中,例示了根据特性值Cv而被指定的油墨的温度Tmp降低时的驱动信号COM的补正。与补正前相比,在补正后的喷射脉冲PD中,电位变动幅度A1增大且各个倾斜波形(波形d1、波形d2和波形d3)的倾斜度也增大。即,补正后的喷射脉冲PD与补正前相比适合于更低温度(更高粘度)的油墨的喷射。此外,与补正前相比,在补正后的微振动脉冲PB中,电位变动幅度A2增大且各个倾斜波形(波形p1和波形p3)的倾斜度也增大。即,补正后的微振动脉冲PB与补正前相比适合于更低温度(更高粘度)的油墨的微振动。
在以上所说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由于对通过调节期间RFL内的冲洗动作而产生的振动板Df的残留振动Rv进行检测,因此与在印刷期间RDR中对残留振动Rv进行检测的结构相比,能够降低压力室50内的增稠成分对残留振动Rv造成的影响。因此,由于能够计算出降低了增稠的影响的油墨的特性值Cv,因此能够更适当地对驱动信号COM进行补正。
B:第二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对于在以下例示的各个方式中作用或功能与第一实施方式等同的元件,沿用以上说明中所参照的符号,并适当省略对各自的详细说明。
图14为,第二实施方式的控制部60在调节期间RFL内对驱动信号COM进行补正的动作流程的一个示例。在第二实施方式中,执行第一冲洗动作(步骤S201)和第二冲洗动作(步骤S206)。与第一冲洗动作的结果相对应的量的油墨在第二冲洗动作中被喷射。
在印刷期间RDR结束而调节期间RFL开始时,控制部60对切换电路326进行控制而使压电元件45与驱动电路322相连接,且向驱动电路322供给控制数据DC,而指示M次(M为自然数)喷射驱动(第一冲洗动作)的执行(步骤S201)。次数M为低于第二冲洗动作中的喷射驱动次数N的数值,例如为10次。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地,在第一冲洗动作中最后(第M次)的喷射驱动的指示后,使压电元件45与残留振动检测电路324相连接。残留振动检测电路324生成检测信号BD,该检测信号BD对应于通过第M次的喷射驱动而产生的残留振动Rv(反电动势BEF)。控制部60根据残留振动检测电路324所生成的检测信号BD,而对特性值Cv进行计算(步骤S202至步骤S204),并根据所计算出的特性值Cv来决定第二冲洗动作中的喷射驱动的次数N(步骤S205)。驱动次数N的决定中使用了图15所例示的表格TBL3。如图15所示,在表格TBL3中特性值Cv与驱动次数N(喷射量)的各个数值相对应。各个次数N通过试验或统计而被事前设定,以使具有各个特性值Cv的油墨的增稠成分被充分地排出。在决定了驱动次数N之后,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步骤S101至步骤S105相同地,执行第二冲洗动作(N次的喷射驱动)、检测信号BD的取得、特性值Cv的计算以及驱动信号COM的补正(步骤S206至步骤S210)。在图14的动作流程结束后,开始下一个印刷期间RDR。
在与油墨的特性值Cv无关,而将冲洗动作中的油墨的喷射量(驱动次数N)设为固定的结构中,冲洗动作有可能不会被适当地执行。例如,在尽管特性值Cv降低(粘度增大)仍将喷射量(驱动次数N)设为固定时,油墨的增稠成分有可能不会被充分排出。另一方面,在尽管特性值Cv上升(粘度减小)仍将喷射量(驱动次数N)设为固定时,喷射量有可能过剩。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结构,根据通过第一冲洗动作而产生的残留振动Rv来对特性值Cv(油墨的粘度)进行计算,并在第二冲洗动作中排出对应于该特性值Cv的量的油墨。因此,防止了因冲洗动作而导致的油墨的排出量的过剩或不足。
C:第三实施方式
图16为,第三实施方式的控制部60在调节期间RFL内对驱动信号COM进行补正的动作流程的一个示例。当印刷期间RDR结束而调节期间RFL开始时,控制部60与第二实施方式的步骤S201至步骤S204相同地,执行第一冲洗动作,并根据通过第M次喷射驱动而产生的残留振动Rv,来对当前的印刷期间RDR内的特性值Cvc进行计算(步骤S301至步骤S304)。控制部60根据当前的特性值Cvc与在上一个调节期间RFL内的冲洗动作(第一冲洗动作或第二冲洗动作)之后计算出的特性值Cvp之间的差值Δ(Δ=Cvc-Cvp),来决定在第二冲洗动作中的喷射驱动的次数N(步骤S305)。具体而言,控制部60在差值Δ高于阈值Th的情况下,将次数N设定为大于表格TBL3中所规定的各个驱动次数N中的任意一个的值(例如200次),而在差值Δ在阈值Th以下的情况下,使用表格TBL3而将次数N设定为与当前的特性值Cvc相对应的值。在决定了驱动次数N之后,与第二实施方式的步骤S206至步骤S210相同地,执行第二冲洗动作(N次的喷射驱动)、检测信号BD的取得、特性值Cv的计算以及驱动信号COM的补正(步骤S306至步骤S310)。当前的调节期间RFL的在步骤S304中计算出的特性值Cvc、或在步骤S309计算出的特性值Cv被存储在存储部62中,并在下一个调节期间RFL内作为特性值Cvp而使用。在图16的动作流程结束后,开始下一个印刷期间RDR。
在仅根据当前的调节期间RFL内的特性值Cv来决定在冲洗动作中被喷射的油墨的量的结构中,在从上一个调节期间RFL到当前的调节期间RFL为止,压力室50内的油墨急剧增稠的情况下,通过当前的调节期间RFL内的冲洗动作有可能无法充分地排出增稠成分。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结构,根据对过去(上一个)的调节期间RFL内的特性值Cvp与当前的调节期间RFL内的特性值Cvc进行比较的结果(差值Δ),来决定通过当前的调节期间RFL内的冲洗动作而被喷射的油墨的量。因此,即使在压力室50内的油墨急剧增稠的情况下,也可更加充分地排出压力室50内的增稠成分。因此,由于能够计算出降低了增稠的影响的油墨的特性值Cv,因此能够更加适当地对驱动信号COM进行补正。
D:改变例
以上的各个方式可进行多种改变。以下例示了具体的改变方式。从以下的例示中任意选择的两个以上的方式可以适当地被合并。
(1)改变例1
如图17所示,印刷装置100可以具备加热器(heater)20。加热器20与往复移动过程中的记录头24对置。加热器20根据由控制部60实施的控制,而对被喷射在记录纸200上的油墨进行加热而使之干燥。往复移动过程中的记录头24的压力室50内的油墨通过加热器20而被加热,从而温度等的特性频繁地发生变化。因此,根据油墨的特性而对驱动信号COM进行补正的前述的各个方式的结构所起到的效果会变得更加显著。
(2)改变例2
虽然在上述的各个方式中,驱动信号产生部64生成的驱动信号COM在印刷期间RDR和调节期间RFL内共用,但驱动信号COM在印刷期间RDR和调节期间RFL内也可以不同。例如,可以在调节期间RFL内使驱动信号产生部64生成仅具有喷射脉冲PD的驱动信号COM。此外,虽然在冲洗动作中也沿用了印刷期间RDR内的喷射脉冲PD,但也可以使驱动信号产生部64生成具有冲洗动作中的喷射驱动专用的脉冲的驱动信号COM。
虽然在上述的各个方式中,一个系统的驱动信号COM被供给至记录头24,但也可以采用将多个系统的驱动信号COM应用在各个压电元件45的驱动中的结构(例如将喷射脉冲PD和微振动脉冲PB设定在不同的驱动信号中的结构)。另外,驱动信号的各个脉冲(PD、PB)的波形为任意的波形,例如可以为矩形形状的脉冲。
(3)改变例3
虽然在上述的各个方式中,喷射脉冲PD和微振动脉冲PB分别连续地被设置在驱动信号COM内,但例如,如图18所示,也可以将使微振动驱动被执行的波形(微振动波形)分割为期间TB1和期间TB2。在该驱动信号COM中,通过由驱动电路322选择期间TB1和期间TB2,从而图19(A)中的微振动波形被供给至压电元件45,通过选择期间TB1和期间TD,从而图19(B)中的喷射波形被供给至压电元件45。另外,还可以将使喷射驱动被执行的波形(喷射波形)分割为多个期间。如上文所述,只要为能够通过驱动电路322选择驱动信号COM内的一个以上的期间而生成喷射波形和微振动波形的波形,则驱动信号COM的波形为任意的波形。
(4)改变例4
虽然在上述的各个方式中,将检测信号BD(残留振动Rv)中相邻的两个波峰的波高之比作为特性值Cv而进行了例示,但特性值Cv可以为反映了油墨的特性的任意的值。例如,可以在检测信号BD(残留振动Rv)中,将信号电平高于预定值的区间内的信号电平的积分值(图20中的C1和C2)之比作为特性值Cv。
(5)改变例5
虽然在上述的各个方式中,控制部60利用表格TBL1和表格TBL2并根据特性值Cv来决定补正值S,但也可以使控制部60根据以特性值Cv为变量的函数来对补正值S进行计算。此外,也可以不对特性值Cv进行计算,而使控制部60直接根据检测信号BD(残留振动Rv)来对补正值S进行计算。此外,虽然在前述的各个方式中,控制部60根据表格TBL3而决定了在冲洗动作中的喷射驱动次数N,但也可以使控制部60根据以特性值Cv为变量的函数来对次数N进行计算。根据以上的结构,相对于连续变化的特性值Cv,能够连续地决定补正值S或喷射驱动次数N。但是,当执行基于函数的运算时,控制部60的处理负担将会增大。因此,从降低处理负担的角度出发,使用表格来决定补正值S和次数N更为优选。
(6)改变例6
虽然在上述的各个方式中,利用表格TBL1和表格TBL2并根据特性值Cv来决定补正值S,但也可以使用将特性值Cv和补正值S直接对应的单一的表格来决定补正值S。根据以上的结构,由于能够通过单一的表格来决定补正值S,因此结构变得更加简易。但是,在表格TBL2已经通过试验或统计而被设定的情况下,沿用该表格TBL2而与表格TBL1组合的结构较为简便。
(7)改变例7
在上述的各个方式中,控制部60根据特性值Cv而求出补正值S,并使驱动信号产生部64所生成的驱动信号COM的波形发生变化。但是,也可以为如下的结构,即,驱动信号产生部64可以生成多个驱动信号COM,并且控制部60根据特性值Cv而生成对一个驱动信号COM进行识别的识别信号I,驱动信号产生部64根据识别信号I从多个驱动信号COM中选择任意一个而生成的结构。
(8)改变例8
虽然在上述的各个方式中,在各个调节期间RFL内执行了冲洗动作的实施和驱动信号COM的补正,当两者的执行周期是任意的。例如,可以每隔预定个数的调节期间RFL,来执行冲洗动作的实施和驱动信号COM的补正。此外,还可以在各个调节期间RFL内执行冲洗动作,而每隔预定个数的调节期间RFL来执行驱动信号COM的补正。
(9)改变例9
虽然在第三实施方式中,根据对阈值Th和差值Δ进行比较的结果,来使第二冲洗动作中的油墨的喷射量(喷射驱动的次数)发生变化,但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即,进一步设置低于阈值Th的阈值Th2(例如0),而在差值Δ在阈值Th2以下时将油墨的喷射量设为0的(即,不执行第二冲洗动作)的结构。根据以上的结构,由于在印刷期间RDR内未产生油墨的增稠的情况下将油墨的喷射量设为0,因此能够进一步降低调节期间RFL内的油墨的喷射量。
(10)改变例10
虽然第三实施方式中,计算出了在当前的调节期间RFL的前一个调节期间RFL(上一个调节期间RFL)内的第二冲洗动作后(第N次的喷射驱动后)所计算出的特性值Cv、与在之间的差值Δ,但也可以计算出当前的调节期间RFL内的第一冲洗动作后(第M次喷射驱动后)所计算出的特性值Cv、与在上一个调节期间RFL之前的调节期间RFL内的冲洗动作(第一冲洗动作或第二冲洗动作)后所计算出的特性值Cv之间的差值Δ。即,可以根据任意的过去的调节期间RFL内的特性值Cv、与当前的调节期间RFL内的特性值Cv之间的差值Δ,来变更第二冲洗动作的油墨的喷射量。
(11)改变例11
虽然在以上的各个方式中,例示了使搭载有记录头24的滑架12进行移动的串行式的印刷装置100,但也可以将本实用新型应用在,以与记录纸200的宽度方向上的整个区域对置的方式排列配置有多个喷嘴52的行式的印刷装置100中。在行式的印刷装置100中记录头24被固定,通过在输送记录纸200的同时从各个喷嘴52喷射油墨的液滴,从而图像被记录在记录纸200上。从以上的说明可知,记录头24自身的可动或固定在本实用新型中均可。
(12)改变例12
以上的各个方式中的印刷装置100可以应用在绘图机或传真装置、复印机等各种设备中。可是,本实用新型的液体喷射装置的用途并不限定于图像印刷。例如,喷射各种颜色材料的溶液的液体喷射装置还可用作形成液晶显示装置的滤色片的制造装置。此外,喷射液体状的导电材料的液体喷射装置可用作形成例如有机EL(Electroluminescence,电致发光)显示装置或面发光显示装置(FED:Field Emission Display)等显示装置的电极的电极制造装置。此外,喷射生体有机物的溶液的液体喷射装置可用作制造生物化学元件(生物芯片)的芯片制造装置。
符号说明
100…印刷装置;
12…滑架;
14…移动机构;
16…纸张输送机构;
18…盖;
20…加热器;
22…墨盒;
24…记录头;
26…喷出面;
28…喷嘴列;
32…元件控制电路;
322…驱动电路;
324…残留振动检测电路;
326…切换电路;
41…流道形成基板;
42…喷嘴形成基板;
43…弹性膜;
44…绝缘膜;
45…压电元件;
46…保护基板;
50…压力室;
52…喷嘴;
54…贮存器;
60…控制部;
62…存储部;
64…驱动信号产生部;
102…控制装置;
104…印刷处理部;
60…控制部;
62…存储部;
64…驱动信号产生部;
66…外部接口;
68…内部接口;
200…记录纸;
300…外部装置;
A…变动幅度;
BD…检测信号
BEF…反电动势;
COM…驱动信号;
Cv(Cvc、Cvp)…特性值;
DC…控制数据;
DP…印刷数据;
Df…振动板;
N…驱动次数;
PD…喷射脉冲;
PB…微振动脉冲;
RDR…印刷期间;
RFL…调节期间;
Rv…残留振动;
S…补正值;
Sw…选择信号;
T…印字周期;
TBL(TBL1、TBL2、TBL3)…表格;
Th…阈值;
Tmp…温度;
Δ…差值。

Claims (7)

1.一种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液体喷射头,其包括填充有液体的压力室、和使所述压力室内的所述液体的压力发生变动的压力产生元件,并能够根据所述压力室内的所述液体的压力变动,来执行使所述液体从喷嘴被喷射的喷射驱动;
驱动波形生成部,其生成使所述喷射驱动被执行的驱动波形;
控制部,其使所述液体喷射头执行排出所述压力室内的所述液体的冲洗动作;
残留振动检测部,其对所述压力室内的所述液体的残留振动进行检测,
所述控制部根据因所述冲洗动作而产生的所述残留振动,来对所述驱动波形进行补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根据因所述冲洗动作而产生的所述残留振动来对与所述液体的特性相对应的特性值进行计算,并根据所述特性值来对所述驱动波形进行补正。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根据因第一冲洗动作而产生的所述残留振动来对第一特性值进行计算,并执行使对应于所述第一特性值的量的所述液体被喷射的第二冲洗动作,再根据因所述第二冲洗动作而产生的所述残留振动来对第二特性值进行计算,并根据所述第二特性值来对所述驱动波形进行补正。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在每个调节期间内执行所述冲洗动作,所述调节期间不同于所述液体喷射头向记录介质喷射所述液体的期间,
所述控制部根据对过去的所述调节期间内的所述第一特性值或所述第二特性值、与当前的所述调节期间内的所述第一特性值进行比较的结果,来决定通过当前的所述调节期间内的所述第二冲洗动作而喷射的所述液体的量。
5.如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根据所述特性值来指定所述液体的温度,并根据所述温度来对所述驱动波形进行补正。
6.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对被喷射出的所述液体进行加热的加热器。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对被喷射出的所述液体进行加热的加热器。 
CN201220126592.8U 2011-03-29 2012-03-28 液体喷射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826727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71863 2011-03-29
JP2011071863A JP5742368B2 (ja) 2011-03-29 2011-03-29 液体噴射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826727U true CN202826727U (zh) 2013-03-27

Family

ID=469266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20126592.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826727U (zh) 2011-03-29 2012-03-28 液体喷射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20249638A1 (zh)
JP (1) JP5742368B2 (zh)
CN (1) CN202826727U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02525A (zh) * 2014-01-23 2015-07-29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排出装置及液体排出状态检测方法
CN105690999A (zh) * 2014-12-11 2016-06-22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滴排出装置
CN107921802A (zh) * 2015-08-31 2018-04-17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射装置、头部单元以及用于控制液体喷射装置的方法
CN108016134A (zh) * 2016-11-04 2018-05-11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以及印刷方法
CN109130500A (zh) * 2017-06-16 2019-01-04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出头、液体喷出装置及其驱动控制电路和驱动方法
CN111376602A (zh) * 2018-12-28 2020-07-07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滴喷出装置以及液滴喷出头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217250B2 (ja) * 2013-09-05 2017-10-25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ヘッド駆動制御方法
JP6191347B2 (ja) * 2013-09-09 2017-09-0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及び、印刷装置の制御方法
EP3063010B1 (en) * 2013-11-01 2021-08-04 Canon Production Printing Netherlands B.V. Method for determining functioning of a print head cooler
JP6287387B2 (ja) * 2014-03-12 2018-03-07 株式会社リコー 液滴吐出装置の液体粘度検出方法、液滴吐出装置の制御方法、液滴吐出装置、及び液滴吐出装置の液体粘度を検出する回路
JP6270606B2 (ja) * 2014-04-16 2018-01-31 理想科学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印刷装置
JP2016020088A (ja) * 2014-06-19 2016-02-04 株式会社リコー 液滴吐出装置、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液滴吐出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GB2530045B (en) 2014-09-10 2017-05-03 Xaar Technology Ltd Actuating element driver circuit with trim control
GB2530047B (en) 2014-09-10 2017-05-03 Xaar Technology Ltd Printhead circuit with trimming
GB2544386B (en) 2014-09-10 2018-06-20 Xaar Technology Ltd Printhead drive circuit with variable resistance
JP6531370B2 (ja) * 2014-10-17 2019-06-19 株式会社リコー 液滴吐出装置、液滴吐出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6175264A (ja) * 2015-03-19 2016-10-06 株式会社リコー 液滴吐出装置、液滴吐出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液滴吐出装置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US9844934B2 (en) * 2015-06-29 2017-12-19 Oce-Technologies B.V. Liquid jetting device
JP6593023B2 (ja) * 2015-08-19 2019-10-23 株式会社リコー 液滴吐出装置、液滴吐出装置の残留振動検出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816396B2 (ja) * 2015-08-26 2021-01-20 株式会社リコー 液滴吐出装置、画像形成装置、液滴吐出ヘッドの異常吐出検出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7246216B2 (ja) 2019-03-19 2023-03-27 エスアイアイ・プリ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ヘッドおよび液体噴射記録装置
JP7047812B2 (ja) * 2019-05-16 2022-04-0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印刷装置、学習装置及び情報処理方法
JP7081565B2 (ja) * 2019-05-16 2022-06-0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印刷装置、学習装置及び情報処理方法
JP7334524B2 (ja) * 2019-07-30 2023-08-2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装置の駆動方法、及び液体吐出装置
JP2021037640A (ja) * 2019-08-30 2021-03-11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ヘッド駆動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7415402B2 (ja) * 2019-09-30 2024-01-1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液体噴射装置
GB2590516B (en) * 2020-01-17 2023-02-08 Meteor Inkjet Ltd Determining the operational status of a printhead
JP7434928B2 (ja) * 2020-01-23 2024-02-2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方法、駆動パルス決定プログラム、および、液体吐出装置
JP2021115732A (ja) * 2020-01-23 2021-08-1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方法、駆動パルス決定プログラム、および、液体吐出装置
JP2022113260A (ja) * 2021-01-25 2022-08-0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装置のメンテナンス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225696A (ja) * 1999-02-05 2000-08-15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04299097A (ja) * 2003-03-28 2004-10-28 Seiko Epson Corp 液滴吐出装置、電気光学装置、電子機器、電気光学装置の製造方法、液滴吐出装置の吐出制御方法
JP2004299341A (ja) * 2003-03-31 2004-10-28 Seiko Epson Corp 液滴吐出装置及び粘度検出方法
JP4389464B2 (ja) * 2003-04-09 2009-12-2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滴吐出装置
JP4114638B2 (ja) * 2004-03-26 2008-07-0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滴吐出装置およびその吐出異常検出方法
JP2006035812A (ja) * 2004-07-30 2006-02-09 Ricoh Printing Systems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JP5272543B2 (ja) * 2008-06-30 2013-08-2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装置及び液体吐出方法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02525B (zh) * 2014-01-23 2018-03-02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排出装置及液体排出状态检测方法
CN104802525A (zh) * 2014-01-23 2015-07-29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排出装置及液体排出状态检测方法
CN105690999A (zh) * 2014-12-11 2016-06-22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滴排出装置
CN105690999B (zh) * 2014-12-11 2018-11-23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滴排出装置
CN109572210A (zh) * 2014-12-11 2019-04-05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滴排出装置
CN109572210B (zh) * 2014-12-11 2020-06-19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滴排出装置
CN107921802B (zh) * 2015-08-31 2020-09-11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射装置、头部单元以及用于控制液体喷射装置的方法
CN107921802A (zh) * 2015-08-31 2018-04-17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射装置、头部单元以及用于控制液体喷射装置的方法
CN108016134A (zh) * 2016-11-04 2018-05-11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以及印刷方法
CN108016134B (zh) * 2016-11-04 2021-04-13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以及印刷方法
CN109130500A (zh) * 2017-06-16 2019-01-04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出头、液体喷出装置及其驱动控制电路和驱动方法
CN109130500B (zh) * 2017-06-16 2021-02-09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出头、液体喷出装置及其驱动控制电路和驱动方法
CN111376602A (zh) * 2018-12-28 2020-07-07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滴喷出装置以及液滴喷出头
CN111376602B (zh) * 2018-12-28 2021-04-16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滴喷出装置以及液滴喷出头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20249638A1 (en) 2012-10-04
JP5742368B2 (ja) 2015-07-01
JP2012206289A (ja) 2012-10-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826727U (zh) 液体喷射装置
CN102233724B (zh) 液体喷射装置及液体喷射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04842663B (zh) 液体排出装置以及排出异常检查方法
US8020955B2 (en)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setting signal for micro vibration
US8403443B2 (en)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JP6264830B2 (ja) 液体噴射装置、および、液体噴射装置の制御方法
JP3687649B2 (ja) 液体噴射ヘッドの固有振動周期測定方法、及び固有振動周期測定装置、並びに、液体噴射ヘッド、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US9199450B2 (en) Liquid discharge apparatus and residual vibration detection method
CN105269955A (zh) 液体喷射装置及其控制方法、以及液体喷射头的控制方法
US8690279B2 (en)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JP5741020B2 (ja) 液体噴射装置
JP2012171308A (ja) 液体噴射装置およびその駆動方法
US8449059B2 (en)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JP2012096423A (ja) 液体噴射装置および制御方法
JP2020044803A (ja) 液体吐出装置
JP2000263818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装置
JP6063108B2 (ja) 液体噴射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6950568B2 (ja) 液体噴射装置の駆動方法、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US20120212530A1 (en)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JP2005262525A (ja) 液体吐出ヘッドの駆動方法、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の駆動方法、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JP2007118294A (ja) インクジエットヘッドの駆動装置および駆動方法
JP2012131149A (ja) 液体噴射装置および制御方法
JP6471797B2 (ja) 液体噴射装置
US20240066860A1 (en) Liquid ejection apparatus and driving method
JP2022144580A (ja) 印刷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327

Termination date: 2019032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