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647502U - 照明器具 - Google Patents

照明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647502U
CN202647502U CN201220285164XU CN201220285164U CN202647502U CN 202647502 U CN202647502 U CN 202647502U CN 201220285164X U CN201220285164X U CN 201220285164XU CN 201220285164 U CN201220285164 U CN 201220285164U CN 202647502 U CN202647502 U CN 2026475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light source
source portion
ignition device
emitting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20285164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松田良太郎
八代和徳
河野诚
甲佐清辉
岩田文重
河野仁志
山崎勇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Lighting and Technolog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Lighting and Technolog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Lighting and Technology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Lighting and Technology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6475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647502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17/00Fastening of component parts of lighting devices, e.g. shades, globes, refractors, reflectors, filters, screens, grids or protective cag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8/00Lighting devices intended for fixed installation
    • F21S8/04Lighting devices intended for fixed installation intended only for mounting on a ceiling or the like overhead structur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23/00Arrangement of electric circuit elements in or on lighting devices
    • F21V23/04Arrangement of electric circuit elements in or on lighting devices the elements being switches
    • F21V23/0442Arrangement of electric circuit elements in or on lighting devices the elements being switches activated by means of a sensor, e.g. motion or photodetec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29/00Protecting lighting devices from thermal damage; Cooling or heat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F21V29/50Cooling arrangements
    • F21V29/70Cool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passive heat-dissipating elements, e.g. heat-sink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29/00Protecting lighting devices from thermal damage; Cooling or heat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F21V29/85Protecting lighting devices from thermal damage; Cooling or heat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F21V29/89Meta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3/00Globes; Bowls; Cover glasses
    • F21V3/04Globes; Bowls; Cover glasses characterised by materials, surface treatments or coatings
    • F21V3/06Globes; Bowls; Cover glasses characterised by materials, surface treatments or coat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F21V3/062Globes; Bowls; Cover glasses characterised by materials, surface treatments or coat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the material being plastic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Y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F21K, F21L, F21S and F21V, RELATING TO THE FORM OR THE KIND OF THE LIGHT SOURCES OR OF THE COLOUR OF THE LIGHT EMITTED
    • F21Y2105/00Planar light sources
    • F21Y2105/10Planar light sources comprising a two-dimensional array of point-like light-generating el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Y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F21K, F21L, F21S and F21V, RELATING TO THE FORM OR THE KIND OF THE LIGHT SOURCES OR OF THE COLOUR OF THE LIGHT EMITTED
    • F21Y2115/00Light-generating elements of semiconductor light sources
    • F21Y2115/10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20/00Energy efficient lighting technologies, e.g. halogen lamps or gas discharge lamps
    • Y02B20/30Semiconductor lamps, e.g. solid state lamps [SSL] light emitting diodes [LED] or organic LED [OLED]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S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S362/00Illumination
    • Y10S362/80Light emitting diod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Cooling, Sealing, Or The Like Of Light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照明器具,能够抑制光源部中的发光元件与点灯装置中的电路零件的相互的热干涉。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照明器具,包括:安装部(5),用于安装至器具安装面(C);光源部(2),具有配设在该安装部(5)周围的作为光源的多个发光元件(22),使从该发光元件(22)出射的光朝向前表面侧;以及点灯装置(3),对该光源部(2)进行点灯控制,并且具有配设在所述安装部(5)周围且所述发光元件(22)内侧的电路零件(32),且朝向所述光源部(2)的背面侧空开隔离距离(d)而配设。

Description

照明器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使用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Diode,LED)等的发光元件来作为光源的照明器具。
背景技术
近来,随着LED的高输出化、高效率化及普及化,已开发出使用LED来作为光源的在室内或室外使用的可期待长寿命化的照明器具。
例如,在普通住宅用的照明器具中,将适配器(adapter)电性且机械地连接于天花板面等的器具安装面上所设置的吸顶灯座主体(ceilingbody),并将器具本体安装于该适配器,所述器具本体具有将LED作为光源的光源部。此种照明器具通过从光源部照射的光来进行室内的照明。
另一方面,LED等的发光元件因点灯而产生热,随着其温度上升,光的输出下降,耐用年限也变短。因此,对于将LED或电致发光(Electroluminescence,EL)元件等的固态发光元件作为光源的照明器具而言,必须抑制发光元件的温度上升,以延长耐用年限或改善发光效率等的特性。
而且,在照明器具中,设有连接于光源部的点灯装置。该点灯装置具备电路零件,且具有对光源部供电以对发光元件进行点灯控制的功能。
现有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LED吸顶灯:夏普[2011年7月22日因特网检索](http://www.sharp.co.jp/led_lighting/ceiling/)
但是,在如上所述的照明器具中,从光源部中的发光元件产生的热、与从点灯装置的电路零件中的半导体零件或电阻元件等的发热零件产生的热会相互干涉,从而有可能造成发光元件及电路零件的过度的温度上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有鉴于上述课题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照明器具,能够抑制光源部中的发光元件与点灯装置中的电路零件的相互的热干涉。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照明器具包括用于安装至器具安装面的安装部。
而且,所述照明器具包括:光源部,具有配设在安装部周围的作为光源的多个发光元件,使从该发光元件出射的光朝向前表面侧;以及点灯装置,对该光源部进行点灯控制,并且具有配设在所述安装部周围且所述发光元件内侧的电路零件,且朝向所述光源部的背面侧空开隔离距离而配设。
换言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照明器具包括安装部、光源部、点灯装置;安装部用于安装至器具安装面;光源部具有配设在该安装部周围的作为光源的多个发光元件,使从该发光元件出射的光朝向前表面侧;点灯装置对该光源部进行点灯控制,并且具有配设在所述安装部周围且所述发光元件内侧的电路零件,且朝向所述光源部的背面侧空开隔离距离而配设。
所述的照明器具,其中,所述光源部配设在具有导热性的底架的前表面侧,所述点灯装置配设在底架的背面侧。
所述的照明器具,其中,所述点灯装置中的电路零件中,发热零件配设在安装部附近。
实用新型的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可提供一种照明器具,能够抑制光源部中的发光元件与点灯装置中的电路零件的相互的热干涉。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照明器具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照明器具的前表面侧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照明器具的背面侧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照明器具中,拆卸灯罩(shade)及光源部罩(cover)而表示的平面图。
图5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照明器具的背面侧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照明器具的纵剖视图。
图7是表示光源部与点灯装置的位置关系的平面图。
图8是表示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照明器具安装至天花板面的状态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
1:器具本体(底架)
2:光源部
3:点灯装置
4:中心构件
5:安装部(适配器引导部)
6:光传感器
7:灯罩
7a:灯罩装饰框
8:罩构件
9:间接光光源部
10:弹性构件
10a:固定部
10b:延伸部
10c:抵接部
11、35c、41、71:开口
12、13、14:突出部
21、91:基板
22、92:发光元件(LED)
25:光源部罩
31:点灯装置的基板
31a:切口部
32:电路零件
32H:发热零件
35:点灯装置罩
35a:侧壁
35b:背面壁
42:空间部
43:受光窗
51:卡合口
74:灯罩安装卡扣
75:灯罩受卡扣
81:透过部
93:透光性的罩
A:适配器
A1:卡止部
B:蓝色
C:器具安装面(天花板面)
Cb:配线器具(吸顶灯座主体)
d:隔离距离
G:绿色
L:灯泡色
N:昼白色
R:红色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至图8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图1至图6、图8表示照明器具,图7表示光源部及点灯装置。在各图中,省略表示借助导线等的配线连接关系。另外,对于相同部分标注相同符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照明器具是安装于吸顶灯座主体而使用的普通住宅用的照明器具,通过从具有安装于基板上的多个发光元件的光源部放射的光来进行室内的照明,所述吸顶灯座主体设置于器具安装面且作为配线器具。
照明器具包括器具本体1、光源部2、点灯装置3以及中心(center)构件4。进而,照明器具包括安装部5、光传感器(sensor)6、灯罩7、罩构件8、间接光光源部9以及弹性构件10。而且,照明器具包括电性且机械地连接于吸顶灯座主体Cb的适配器A,所述吸顶灯座主体Cb设置在作为器具安装面的天花板面C上(参照图8)。此种照明器具形成为球形的圆形状的外观,将前表面侧作为光的照射面,将背面侧作为对天花板面C的安装面。下面依序说明这些构成元件。
如图2至图6所示,器具本体1是由冷轧钢板等的金属材料的平板形成为圆形状的具有导热性的底架(chassis),且在大致中央部形成有圆形状的开口11,所述开口11配置后述的安装部5。该开口11的圆形状的一部分朝外方突出而形成为与安装部5的外形大致相等的形状。
在开口11的外周侧形成有突出部12,所述突出部12为四边形状且角部呈R形状,且朝向背面侧突出。而且,在该突出部12的外周侧,形成有朝向前表面侧突出的圆形环状的突出部13。进而,在该突出部13的外周侧,以在半径方向上与突出部13连续的方式,而形成有圆形环状的突出部14,所述突出部14朝背面侧突出,换言之,在前表面侧形成凹部。
在由突出部14所形成的凹部内,配置着可装卸地安装灯罩7的灯罩受卡扣75。这些突出部12、13、14主要作为安装于底架上的构件的安装部来发挥功能,而且,具有对底架的强度进行加强的功能或增加散热面积的功能。
另外,本体1在本实施方式中相当于底架,但也可称作盒体(case)、反射板或底座(base)。一般而言,所述本体1是指直接或间接配设光源部2的构件或部分,并不受特别限定地解释。
光源部2如图2、图4、图6及图8所示,具备基板21以及安装于该基板21上的多个发光元件22。基板21是将规定宽度尺寸的圆弧状的4片基板21以对接的方式而配设,从而整体上形成为大致圆环(circle)状。即,整体上形成为大致圆环状的基板21包含4片分割的基板21。
通过如此般使用分割的基板21,能够利用基板21的分割部来吸收热收缩以抑制基板21的变形。另外,优选使用分割成多片的基板21,但也可使用一体地形成为大致圆环状的一片基板。
基板21包含作为绝缘材料的玻璃环氧(glass epoxy)树脂(FR-4)的平板,在表面侧利用铜箔而形成有配线图案(pattern)。发光元件22电性连接于该配线图案。而且,在配线图案上,即在基板21的表面上,施以有作为反射层来发挥作用的白色的抗蚀剂(resist)层。
另外,基板21的材料在设为绝缘材料的情况下,可适用陶瓷(ceramics)材料或合成树脂材料。进而,在设为金属制的情况下,可适用金属制的基底基板,该金属制的基底基板在铝等的导热性良好且散热性优异的基底板的一面层叠有绝缘层。
发光元件22为LED,且为表面安装型的LED封装(package)。该LED封装是沿着多个圆环状的基板21的周方向,遍布多列而安装,本实施方式中是在半径不同的大致同心圆的周上遍布3列而安装。即,遍布内周侧的列、外周侧的列以及这些内周侧的列与外周侧的列的中间的列而安装。
LED封装大体上包括:LED芯片(chip),配设在由陶瓷或合成树脂形成的凹腔(cavity)中;以及环氧系树脂或硅酮(silicone)树脂等的铸模(mold)用的透光性树脂,密封该LED芯片。
对于安装在内周侧的列及外周侧的列上的LED封装,使用发光色为昼白色(N)与灯泡色(L)的LED封装,这些LED封装在圆周上空开大致等间隔而交替地排列并配设。LED芯片是发出蓝色光的LED芯片。在透光性树脂中混入有荧光体,为了能够出射昼白色(N)、灯泡色(L)的白色系的光,主要使用黄色荧光体,所述黄色荧光体放射与蓝色光存在补色关系的黄色系的光。
对于安装在中间的列上的LED封装,使用发红色(R)光、绿色(G)光、蓝色(B)光的LED封装。因此,LED芯片分别为发红色光、绿色光、蓝色光的LED芯片,这些LED芯片通过铸模用的透光性树脂而密封。
这些发红色(R)光、绿色(G)光、蓝色(B)光的LED封装是在圆周上依序以红色(R)、绿色(G)、蓝色(B)的顺序连续地空开大致等间隔而配置。
另外,LED封装中的红色(R)、绿色(G)、蓝色(B)的排列不受特定,可为不同的顺序,例如也可按绿色(G)、红色(R)、蓝色(B)的顺序来排列。而且,邻接的LED封装优选配置不同发光色的LED封装,但并无特别限定。作为一例,也可如红色(R)、红色(R)、绿色(G)、绿色(G)、蓝色(B)、蓝色(B)般,将相同的颜色连续配置各2个。
这样,在半径不同的大致同心圆的周上成列地配设着发昼白色(N)光、灯泡色(L)光的多个发光元件22,在使大致中心与所述圆相同的圆的周上且在所述发昼白色(N)光、灯泡色(L)光的发光元件22的列间,成列地配设着发红色(R)光、绿色(G)光、蓝色(B)光的多个发光元件22。
因此,配设着发光色不同的多个发光元件22,即,配设着发昼白色(N)光、灯泡色(L)光、红色(R)光、绿色(G)光、蓝色(B)光的发光元件22,因此,通过使他们混光,可表现的光色的范围广,通过调整发光元件22的输出,能够适当地对光色进行调色。
另外,LED既可将LED芯片直接安装于基板21,而且,也可安装炮弹型的LED,安装方式或形式并无特别限定。
以此方式构成的光源部2如图4及图6代表性地所示,基板21位于本体1的前表面侧且开口11周围,换言之,位于后述的安装部5的周围,发光元件22的安装面朝向前表面侧,即朝向下方的照射方向而配设。而且,以基板21的背面侧紧贴于本体1的内面侧的方式,通过例如螺丝等的固定机构而安装。因此,基板21是与本体1热结合,来自基板21的热从背面侧传导至本体1并得以散发。
另外,基板21既可为直接安装于本体1而配设的情况,也可经由其他构件而间接地安装而配设的情况,其配设形态并无特别限定。
如图2及图6所示,在光源部2的前表面侧配设着光源部罩25。光源部罩25例如包含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或丙烯酸树脂(acryl resin)等的具有绝缘性的透明合成树脂,且沿着所述发光元件22的配置而呈大致圆环状地一体形成,并以将发光元件22包括在内而覆盖基板21的整个面的方式而配设。
因此,从发光元件22出射的光将透过光源部罩25。而且,由于覆盖基板21的整个面,因此充电部被光源部罩25覆盖而绝缘性得以确保。进而,光源部罩25是与本体1接触并通过螺固而安装,因此来自本体1的热得以传导并散发。
点灯装置3如图3、图6及图7代表性地所示,具备电路基板31以及安装于该电路基板31的电路零件32。电路基板31是由玻璃环氧树脂(FR-4)等而形成为大致四边形状,在中央部形成有切口部31a。该切口部31a呈圆形状,以其一部分朝外方突出的方式而连续地切开而形成。该切口部31a是后述的安装部5所插通的部分。
因此,电路基板31以包围中央部的周围的方式而形成为板状,在其表面侧安装着电路零件32。具体而言,在电路基板31上,在切口部31a的周围安装着对发光元件22进行点灯控制所需的电路零件32,例如安装着控制用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IC)、电阻元件、变压器(transformer)、开关晶体管(switching transistor)、恒电压二极管、全波整流器、电容器(condenser)等。
而且,在切口部31a的附近,主要安装着电路零件32中的控制用IC、电阻元件或变压器等的发热量相对较大的发热零件32H,在外周侧安装着发热量相对较小的电路零件。
在电路基板32上,电性连接着适配器A侧,并经由适配器A而连接于商用交流电源。因此,点灯装置3接收该交流电源而生成直流输出,并经由导线而将该直流输出供给至发光元件22,以对发光元件22进行点灯控制。
此种点灯装置3安装于点灯装置罩35而受到覆盖,从而配置于本体1的背面侧。此时,电路基板31将电路零件32朝向前表面侧(图示上、下方侧)而安装。
点灯装置罩35是由冷轧钢板等的金属材料而形成大致四边形的短筒状,侧壁35a以朝向前表面侧扩开的方式而呈倾斜状,在背面壁35b的中央部形成有开口35c。
该点灯装置罩35如图3、图5及图6所示,前表面侧的凸缘(flange)被载置于本体1即底架的突出部12,并且被螺固,从而热结合地予以安装。
中心构件4如图2、图4及图6所示,是由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olybutylene terephthalate,PBT)树脂等的合成树脂材料所制作并形成为大致短圆筒状,且在中央部具有与吸顶灯座主体Cb相向的开口41。而且,在开口41的周围,形成有环状的空间部42,在该空间部42内配设后述的光传感器6。进而,在中心构件4的前表面壁上,形成有与光传感器6的受光部相向的受光窗43。
以此方式构成的中心构件4主要如图6所示,背面侧的凸缘经由光源部罩25螺固于底架而安装。另外,中心构件4可直接或间接地安装于底架,其具体的安装结构并无限定。
安装部5为适配器引导部(adapter guide),是适配器A所插通并卡合的构件,是用于将照明器具安装于天花板面C的构件。适配器引导部如图3及图6所示,形成为大致圆筒状,在中央部设有适配器A所插通并卡合的卡合口51。该适配器引导部是对应于本体1的中央部所形成的开口11而配设。
另外,安装部5未必是被称作适配器引导部等的构件。例如,也可以使形成在本体1等上的开口,主要是指与作为配线器具的吸顶灯座主体Cb相向且使适配器A卡合的构件或部分。
光传感器6如图6所示为照度传感器,包含光电二极管(photo diode)等的传感器元件,以对周围的亮度进行侦测并输出检测信号的方式进行动作。借此,当周围明亮时,以对光源部2即发光元件22进行调光(减光)而点灯的方式来进行控制。
光传感器6被安装在基板上,以其受光部与受光窗43相向的方式而配设并安装在中心构件4的空间部42内。
灯罩7是由丙烯酸树脂等的具有透光性且呈乳白色并具备扩散性的材料而形成为大致圆形状,且在中央部形成有圆形状的开口71。而且,在灯罩7的外周部安装着灯罩装饰框7a,该灯罩装饰框7a由包含丙烯酸树脂等的透明材料所形成。
并且,灯罩7以覆盖包括光源部2在内的本体1的前表面侧的方式,可装卸地安装于本体1的外周缘部。具体而言,通过转动灯罩7,将灯罩7上所设的灯罩安装卡扣74卡合于灯罩受卡扣75而安装,所述灯罩受卡扣75设在由本体1的突出部14所形成的凹部内。
而且,在拆卸灯罩7时,朝向与安装时相反的方向转动灯罩7,以解除灯罩安装卡扣74与灯罩受卡扣75的卡合,从而可拆卸所述灯罩7。
另外,灯罩7优选采用可装卸地安装于本体1的外周缘部的结构,但也可采用通过螺丝等的固定机构而固定于本体1的结构。这是因为,对于使用发光元件22来作为光源以可期待长寿命化的照明器具而言,为了维护(maintenance)而更换光源,或者清扫内部的必要性少。
而且,所述光源部罩25与灯罩7之间的距离被设定为20mm~60mm,优选被设定为30mm~50mm。借此,照射光的均匀度变得良好,从本体1传导至光源部罩25的热经由灯罩7而有效地散发。
进而,也可在灯罩7的内面侧贴附具有导热性的聚烯烃片材(polyolefine sheet)等。此时,能够提高从灯罩7散热性。
罩构件8如图2及图6所示,由透明的丙烯酸树脂等的材料而形成为圆形状。该罩构件8对应于灯罩7的开口71而安装于中心构件4的前表面壁,且以覆盖并堵塞中心构件4的开口41的方式而配设。而且,在罩构件8上,形成有与光传感器6的受光窗43相向的圆形状的透过部81。
另外,较为理想的是,在罩构件8的前表面侧,至少保留透过部81而贴附不透光性的薄膜材等。
间接光光源部9配设在本体1的背面侧,主要具有照亮天花板面的功能。如图3、图5及图6所示,间接光光源部9位于安装部5的周围而配设有多个,且具备基板91以及安装于该基板91上的多个发光元件92。
基板91形成为大致长方形状的平板,发光元件92是沿着该基板91的长边方向而排列并安装成直线状。
安装有该发光元件92的基板91被安装在所述点灯装置罩35的侧壁35a上的四处部位。此时,点灯装置罩35形成为大致四边形,基板91被安装在该侧壁35a上的直线状的平坦面上,因此可稳定地进行安装。
而且,构成基板91的安装部的侧壁35a是形成为朝向前表面侧而扩开的倾斜状,因此基板91朝向斜上方即天花板面方向,从发光元件92出射的光朝向天花板面方向而有效地进行照射。
进而,各间接光光源部9由箱状的透光性的罩93所覆盖。
发光元件92是与所述光源部2同样地为LED,为表面安装型的LED封装。并且,发光元件92连接于点灯装置3而受到点灯控制。
弹性构件10对应于所述多个各间接光光源部9的安装位置而安装于其附近。弹性构件10是在照明器具被安装于作为器具安装面的天花板面C上的状态下,以介在(stand between)与天花板面C之间的方式而配设的构件(参照图8)。
具体而言,弹性构件10是包含不锈钢等材料的金属制的弹簧构件,且对应于各间接光光源部9的安装位置而安装于点灯装置罩35的背面侧。弹性构件10是将横长的长方形状的板簧弯曲而形成,在中央部具有固定部10a,从该固定部10a的两侧以朝向斜上方(背面侧)扩开的方式而形成有延伸部10b,在其前端侧,形成有呈四边形状的抵接部10c。
而且,在固定部10a上,形成有螺丝贯通孔,通过贯通该螺丝贯通孔并螺入点灯装置罩35的背面侧的安装螺丝,弹性构件10被固定于点灯装置罩35的背面侧。
多个即4个此种弹性构件10均使用相同形态且具有相同的弹性力者。
在弹性构件10的固定状态下,如图6代表性地所示,配设在点灯装置罩35背面侧的弹性构件10能以固定部10a为支点,伴随弹簧作用而朝前表面侧方向(图示箭头方向)弹性变形。
适配器A如图8所示,是通过设在上表面侧的挂钩而电性且机械地连接于设置在天花板面C上的吊顶灯座主体Cb的部分,呈大致圆筒状,且在周壁的两侧,以通过内置的弹簧(spring)而始终向外周侧突出的方式而设有一对卡止部A1。该卡止部A1通过对设在下表面侧的操作杆(lever)进行操作而没入。而且,从该适配器A导出有连接至所述点灯装置3的未图示的电源线(cord),并经由连接器而与点灯装置3连接。
在以此方式构成的照明器具中,参照图4、图6及图7来说明光源部2与点灯装置3的配置关系。另外,图7是平面性地表示光源部2与点灯装置3的位置关系的说明图。
光源部2是在大致圆环状的基板21的周上安装多个发光元件22而构成。并且,该基板21是将背面侧热结合于本体1而安装。因此,所述多个发光元件22配设在安装部5的周围,具体而言,主要如图4及图7所示,俯视时以围绕安装部5周围的方式而配设。
另一方面,点灯装置3如图6所示,配设在本体1的背面侧,且朝背面方向与光源部2空开隔离距离d而安装于点灯装置罩35。进而,电路零件32以围绕安装部5周围的方式而配设,并且如图7所示,位于排列在周上的多个发光元件22的内侧,所述安装部5插通电路基板31的切口部31a。
而且,在安装部5的附近,配置电路零件32中的发热量相对较大的发热零件32H。
因此,光源部2中的发光元件22与点灯装置3中的电路零件32朝背面方向空开隔离距离d而配置,而且,电路零件32位于发光元件22的内侧。即,发光元件22与电路零件32在垂直方向(前背方向)及水平方向(半径方向)这两个方向上,均错开而配置。而且,电路零件32中的发热零件32H远离发光元件22而配置。
因此,发光元件22与电路零件32采用热分离的配置,从而能够抑制从发光元件22与电路零件32产生的热的相互的热干涉。
而且,发光元件22及电路零件32配设在以安装部5为中心的周围,因此能够紧凑(compact)地构成。进而,点灯装置3配设在本体1的背面侧,因此不会缩窄从光源部2出射的光的范围,而能够确保规定的配光范围。
接下来,参照图8来说明照明器具安装于天花板面C的安装状态。首先,将适配器A电性且机械地连接于预先设置在天花板面C上的吸顶灯座主体Cb。在拆卸照明器具的罩构件8的状态下,一方面使适配器引导部的卡合口51对准适配器A,一方面克服弹性构件10的弹性力而从下方用手上推器具本体1,直至适配器A的卡止部A1确实地卡合于适配器引导部的卡合口51为止,从而进行安装操作。
接下来,安装罩构件8,以覆盖并堵塞与吸顶灯座主体Cb相向的中心构件4的中央部的开口41。
在此状态下,弹性构件10发生弹性变形,抵接部10c弹性地抵接于天花板面C。并且,抵接部10c可在大致平面上平行地,或者以前端部稍许朝向铅垂方向的方式抵接于天花板面C。
因此,弹性构件10伴随压缩方向的弹性变形而介在(stand between)器具本体1的背面侧即点灯装置罩35的背面侧与天花板面C之间,照明器具本体1成为在弹性构件10的弹簧作用下被确实地保持并安装于天花板面C的状态。
更详细而言,借助弹性构件10的作用,能够将天花板面C与各间接光光源部9的间隔保持为固定,从而能够使从各间接光光源部9照射的光的出射角为固定。其结果,能够实现配光特性的稳定化,从而可有效地照射天花板面C以进行间接照明。并且,弹性构件10对应于各间接光光源部9并且配设在其附近,因此可期待天花板面C与各间接光光源部9的间隔的固定化变得更为确实的效果。
而且,在拆卸照明器具时,拆卸罩构件8,通过中心构件4的开口41来操作适配器A中所设的操作杆,以解除适配器A的卡止部A1的卡合,从而可拆卸。
在照明器具安装于天花板面C的安装状态下,对点灯装置3供给电力时,经由光源部2中的基板21而对发光元件22通电,各发光元件22点灯。从发光元件22朝向前表面侧出射的光透过光源部罩25,经灯罩7扩散并透过后照射向外方。因此,可在规定的配光范围内对下方进行照明。
而且,与此同时,对间接光光源部9通电时,各发光元件92点灯,从发光元件92朝斜上方出射的光透过透光性的罩93,并以从适配器引导部5的周围放射的方式而主要照射至天花板面。因此,天花板面变得明亮,能够提高空间的亮度感。
此时,能够实现从间接光光源部9照射的光的配光特性的稳定化,从而能够进行有效的间接照明。
当如此般使用发光元件22来作为光源部2中的光源时,从发光元件22出射的光的指向性强,因此存在配光范围变窄的倾向,但如本实施方式般,通过在本体1的背面侧设置间接光光源部9,能够提高空间的亮度感。因此,设置间接光光源部9成为在将光源部2的光源设为发光元件22时有效的手段。
进而,这些光源部2及间接光光源部9是由侦测周围的亮度并输出检测信号的光传感器6来控制其点灯状态。
由于基板21的背面侧热结合于本体1,因此从发光元件22产生的热有效地传导至本体1,并以大面积来散热。而且,在本体1上形成有突出部12、13、14,因此能够增大散热面积,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散热效果。
除此以外,在本体1的突出部12上,载置安装着点灯装置罩35,因此热从本体1传导至点灯装置罩35而促进散热。
另一方面,从点灯装置3产生的热主要通过点灯装置罩35内的空间的对流而散发。
此时,发光元件22与电路零件32朝背面方向空开隔离距离d而配置,而且,电路零件32位于发光元件22的内侧,因此能以热分离的方式而配置,从而能够抑制相互的热干涉。因此,能够抑制发光元件22及电路零件32的过度的温度上升。
进而,电路零件32中的发热零件32H是远离发光元件22而配置,因此能够更有效地抑制相互的热干涉。
而且,从间接光光源部9的发光元件92产生的热从基板91的背面侧传导至点灯装置罩35的侧壁35a,进而还传导至弹性构件10并得以散发。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可提供一种照明器具,能够抑制光源部中的发光元件与点灯装置中的电路零件的相互的热干涉。
另外,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的结构,在不脱离实用新型的主旨的范围内可进行各种变形。而且,上述实施方式仅作为一例而提示,并不意图限定实用新型的范围。

Claims (3)

1.一种照明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安装部,用于安装至器具安装面;
光源部,具有配设在该安装部周围的作为光源的多个发光元件,使从该发光元件出射的光朝向前表面侧;以及
点灯装置,对该光源部进行点灯控制,并且具有配设在所述安装部周围且所述发光元件内侧的电路零件,且朝向所述光源部的背面侧空开隔离距离而配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源部配设在具有导热性的底架的前表面侧,所述点灯装置配设在底架的背面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照明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点灯装置中的电路零件中,发热零件配设在安装部附近。
CN201220285164XU 2011-08-05 2012-06-14 照明器具 Expired - Lifetime CN202647502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72185 2011-08-05
JP2011172185A JP5946008B2 (ja) 2011-08-05 2011-08-05 照明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647502U true CN202647502U (zh) 2013-01-02

Family

ID=474166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20285164XU Expired - Lifetime CN202647502U (zh) 2011-08-05 2012-06-14 照明器具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5946008B2 (zh)
KR (1) KR101384955B1 (zh)
CN (1) CN202647502U (zh)
TW (1) TWI509193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52371A (zh) * 2019-10-29 2021-05-04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适配器、照明装置及照明器具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082542B2 (ja) * 2012-08-08 2017-02-15 コイズミ照明株式会社 照明器具
JP6241723B2 (ja) * 2013-10-03 2017-12-06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
JP2014232737A (ja) * 2014-09-08 2014-12-11 アイリスオーヤマ株式会社 Led照明装置
TWI812361B (zh) * 2022-07-21 2023-08-11 李佳田 多光源照明裝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40732A (ja) * 1996-07-23 1998-02-13 Asahi Natl Shomei Kk 照明器具
JP2002124124A (ja) 2000-10-12 2002-04-26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サーキュレータ機能付照明器具
JP2004335426A (ja) * 2003-04-30 2004-11-25 Shingo Kizai Kk 蛍光灯兌換型発光ダイオード灯
JP2006236782A (ja) * 2005-02-24 2006-09-07 Toshiba Home Lighting Kk 照明器具
KR100665341B1 (ko) 2005-11-22 2007-01-09 진우산전 주식회사 교통신호등용 led 전구
JP4595831B2 (ja) * 2006-02-23 2010-12-08 パナソニック電工株式会社 照明器具
JP4862715B2 (ja) * 2006-03-24 2012-01-25 東芝ライテック株式会社 ランプ装置
KR200452118Y1 (ko) * 2009-07-10 2011-02-08 하진호 엘이디 조명장치
CN201475925U (zh) * 2009-09-02 2010-05-19 台中消防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照明灯的固定结构
TWM408657U (en) * 2010-11-19 2011-08-01 Cheng Feng Prec Ind Co Down light and fixing structure thereof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52371A (zh) * 2019-10-29 2021-05-04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适配器、照明装置及照明器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07743A (zh) 2013-02-16
KR20130016050A (ko) 2013-02-14
KR101384955B1 (ko) 2014-04-11
JP2013037852A (ja) 2013-02-21
TWI509193B (zh) 2015-11-21
JP5946008B2 (ja) 2016-07-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443507B2 (ja) 照明器具
CN202884522U (zh) 发光装置及照明器具
CN102444845A (zh) 照明器具
EP2034234B1 (en) Lighting apparatus
CN202647502U (zh) 照明器具
CN102997087A (zh) 照明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202733486U (zh) 照明器具
KR20100017616A (ko) 조명 설비 및 조명 장치
CN103032724A (zh) 照明装置以及照明装置的控制方法
CN202769565U (zh) 发光装置以及照明装置
JP2010102913A (ja) 照明器具
CN103968340A (zh) 照明装置与照明器具
WO2010095782A1 (ko) 엘이디조명등의 방열장치
JP2013020766A (ja) 照明器具
CN202812949U (zh) 照明装置
JP2007134190A (ja) 照明装置及びその取付方法
CN202598185U (zh) 灯装置以及照明器具
CN102588777A (zh) 照明器具
CN102997086A (zh) 照明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215570073U (zh) 一种基于七色贴片led光源的led吸顶灯
CN202501234U (zh) 灯装置以及照明器具
JP2022008373A (ja) 照明器具
JP2013037802A (ja) 照明器具
CN102563406A (zh) 照明器具
JP6034744B2 (ja) 照明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