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52371A - 适配器、照明装置及照明器具 - Google Patents

适配器、照明装置及照明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752371A
CN112752371A CN202011076576.8A CN202011076576A CN112752371A CN 112752371 A CN112752371 A CN 112752371A CN 202011076576 A CN202011076576 A CN 202011076576A CN 112752371 A CN112752371 A CN 11275237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apter
lighting fixture
state
locking
hoo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07657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752371B (zh
Inventor
平野晶裕
长崎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27523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523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7523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5237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45/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operat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 H05B45/30Driver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45/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operat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 H05B45/10Controlling the intensity of the light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45/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operat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 H05B45/20Controlling the colour of the light

Landscapes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Cooling, Sealing, Or The Like Of Light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适配器、照明装置及照明器具。适配器(10)具备通过从适配器(10)的外周面(10c)进退自如地突出而将照明器具(100)固定到适配器(10)的第一卡止部(31)及第二卡止部(32)。此外,第一卡止部(31)及第二卡止部(32)分别具有:固定部(35),将照明器具固定到适配器;以及临时固定部(36),将照明器具临时固定到适配器。此外,临时固定部(36)具有与被卡止部(122b)抵接的抵接面(122b1)。并且,抵接面(122b1)是相对于与适配器相对于挂扣式吸顶座的拆装方向正交的假想平面(V)向从适配器的外周面(10c)远离的方向下降倾斜的第二抵接面(36a)。

Description

适配器、照明装置及照明器具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适配器、照明装置及照明器具。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用来将照明器具与设置于顶棚的挂扣式吸顶座(日文:引掛シーリング)电连接及机械连接的适配器。
作为以往的适配器的一例的灯座(socket)连接于顶棚的电源连接器。灯座包括收容在固定于照明装置的保持件中的机体、和从机体向外侧突出的多个突出段。突出段由于其上表面与保持件接触,所以灯座能够与保持件一起保持照明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19-515453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在上述专利文献1的灯座中,通过使照明装置转动,能够将照明装置从灯座拆卸。例如,如果是不知道使照明装置转动而拆卸的用户,则有因不知道而通过将照明装置转动,意外地使照明装置掉落的情况。
此外,在将照明装置安装到灯座时,有时成为灯座没有被充分固定于照明装置的保持件的状态。在此情况下,由于照明装置以不稳定的状态保持于灯座,所以有可能因振动等而灯座从保持件脱离,照明装置掉落。
所以,在本公开中,提供一种即使意外地将照明装置移动、也能够抑制照明装置的掉落的适配器、照明装置及照明器具。
用来解决课题的手段
有关本公开的一技术方案的适配器,是用来将挂扣式吸顶座与照明器具电连接及机械连接的适配器,具备:多个钩挂片,可拆装地固定于被供给电力的上述挂扣式吸顶座;连接部,设置于上述适配器中与设有上述多个钩挂片的一侧的表面相反侧的背面,与上述多个钩挂片导通,向上述照明器具供给电力;以及1个以上的卡止部,通过从上述适配器的外周面进退自如地突出,将上述照明器具固定到上述适配器;上述1个以上的卡止部分别具有:固定部,通过将上述照明器具的被卡止部卡止,将上述照明器具固定到上述适配器;以及临时固定部,通过与上述被卡止部卡合,将上述照明器具临时固定到上述适配器;上述临时固定部具有当上述照明器具被临时固定到上述适配器时与上述被卡止部抵接的抵接面;上述抵接面是相对于与上述适配器相对于上述挂扣式吸顶座的拆装方向正交的假想平面向远离上述适配器的外周面的方向下降倾斜的倾斜面。
此外,有关本公开的一技术方案的照明装置具备:适配器;以及照明器具,与上述适配器电连接。
此外,有关本公开的一技术方案的照明器具,是经由适配器与挂扣式吸顶座电连接的照明器具,具备:光源;器具主体,收容上述光源;以及保持件,固定于上述器具主体,供上述适配器拆装自如地安装;在上述保持件形成有被卡止部,该被卡止部以向上述适配器接近的方式突出,从而将上述照明器具固定到上述适配器;上述被卡止部具有:第一被卡止部,通过被卡止到形成于上述适配器的外周面的固定部,将上述照明器具固定到上述适配器;以及第二被卡止部,通过与形成于上述适配器的外周面的临时固定部卡合,将上述照明器具临时固定到上述适配器;上述第二被卡止部具有当上述照明器具被临时固定到上述适配器时与上述临时固定部抵接的第三抵接面。
发明效果
本公开的适配器等即使意外地将照明装置移动也能够抑制照明装置的掉落。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中的在照明器具安装了适配器的照明装置及挂扣式吸顶座的立体图。
图2是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实施方式的适配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图1的IV-IV线的照明装置的剖视图。
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中的照明器具被正常地固定于适配器的第一状态的部分放大剖视图。
图6A是示意地表示第一卡止部及第二卡止部相对于适配器的外周面的突出量的平面图。
图6B是将第二卡止部的固定部示意地放大的放大图。
图7是将实施方式中的照明装置从挂扣式吸顶座侧观察的情况下的平面图。
图8A是表示图7的VIII-VIII线的适配器与保持件的关系的部分放大剖视图。
图8B是表示图8A的保持件向图7的箭头方向转动后的状态的部分放大剖视图。
图9A是在图8A的状态的适配器与保持件的关系下表示保持件的剖视图和适配器的平面图的图。
图9B是在图8B的状态的适配器与保持件的关系下表示保持件的剖视图和适配器的平面图的图。
图10是表示实施方式中的照明器具被临时固定于适配器的第二状态的部分放大剖视图。
图11A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的照明器具被正常地固定于适配器的第一状态的部分放大剖视图。
图11B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的照明器具被正常地固定于适配器的第一状态的部分放大剖视图。
标号说明
1 照明装置
3 挂扣式吸顶座
10 适配器
10a 表面
10b 背面
10c 外周面
20 壳体
21e 第二凸部
31 第一卡止部(卡止部)
32 第二卡止部(卡止部)
35 固定部
35a 第一抵接面
36 临时固定部
36a 第二抵接面(倾斜面)
51a、52a 钩挂片
70 连接器部
100 照明器具
110 器具主体
120、120a 保持件
122b 被卡止部
122b1 抵接面
123 被连接器部
124 第一凸部
125 第三凸部
130 光源
222a 第一被卡止部
222b 第二被卡止部
222b1 第三抵接面
V 假想平面
具体实施方式
另外,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都表示包含性或具体的例子。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表示的数值、形状、材料、构成要素、构成要素的配置位置及连接形态、步骤、步骤的顺序等是一例,并不是要限定本公开的意思。此外,关于以下的实施方式的构成要素中的、独立权利要求中没有记载的构成要素,设为任意的构成要素进行说明。
此外,各图是示意图,并不一定是严密地图示的。此外,在各图中对于相同的构成部件赋予相同的标号。此外,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使用大致平行等的表现。例如,大致平行不仅意味着完全平行,也意味着实质上平行、即包含例如几个百分点左右的误差。此外,大致平行是在能够起到本公开的效果的范围中平行的意思。关于其他的使用“大致”的表现也是同样的。
在以下的说明中,将照明装置的铅直方向称作Z轴方向,将第一卡止部及第二卡止部的排列方向称作Y轴方向。将与Z轴方向及Y轴方向分别垂直的方向称作X轴方向。此外,将Z轴方向上的铅直上方称作Z轴正向,将其相反方向称作负向。在图2以后也同样地适用。
以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对实施方式具体地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
<结构>
图1是实施方式中的在照明器具100安装了适配器10的照明装置1及挂扣式吸顶座3的立体图。
如图1所示,照明装置1被固定于顶棚及墙壁等,是能够将被固定的周围的空间照明的装置。照明装置1例如是吸顶灯、衬底照明灯(base light)等。具体而言,照明装置1以与配设于顶棚的挂扣式吸顶座3电连接及机械连接的状态被固定于挂扣式吸顶座3。
图2是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1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实施方式的适配器10的分解立体图。
如图1~图3所示,照明装置1具备适配器10和照明器具100。
<适配器10>
适配器10是将顶棚的挂扣式吸顶座3与照明器具100电连接及机械连接的照明器具用适配器。适配器10通过相对于挂扣式吸顶座3转动,从而被安装、固定于挂扣式吸顶座3。
适配器10具备壳体20、第一卡止部31及第二卡止部32、弹性部件40、第一端子51及第二端子52、第三端子53及第四端子54、连接部70、锁定部80和锁定解除按钮90。
[壳体20]
壳体20是收容适配器10具备的各构成要素的、在Z轴方向上扁平的圆筒状的收容体。在壳体20,设有第一端子51及第二端子52、第三端子53及第四端子54、连接部70、以及第一卡止部31及第二卡止部32。
在壳体20,形成有与挂扣式吸顶座3对置的面即表面10a、和与表面10a相反侧的背面10b。表面10a是Z轴正向侧的面,相对于X-Y平面大致平行。此外,背面10b是Z轴负向侧的面,相对于X-Y平面大致平行。
壳体20具有构成表面10a的主体部21和构成背面10b的罩22。
主体部21由具有绝缘性的树脂材料形成,是收容适配器10具备的各构成要素的、在Z轴方向上扁平的有底圆筒状的收容体。主体部21具有将Z轴负向侧的端部开放的筒状的侧壁部21a、和Z轴正向侧的端部形成壳体20的表面10a的底部21b。
如图2所示,第一端子51的钩挂片51a及第二端子52的钩挂片52a从主体部21的表面10a向Z轴正向突出。在主体部21的底部21b,形成有供第一端子51及第二端子52插通的插通孔。
在主体部21的表面10a的中央部分形成有基准面29,该基准面29是Z轴正向侧的面,并且是当适配器10安装于图1的挂扣式吸顶座3时与挂扣式吸顶座3接触的接触面。基准面29的平面形状是大致矩形的框状。
图4是图1的IV-IV线的照明装置1的剖视图。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照明器具100被正常地固定于适配器10的第一状态的部分放大剖视图。
如图3~图5所示,在主体部21的侧壁部21a,形成有第一开口21c及第二开口21d。侧壁部21a是主体部21的表面10a与背面10b之间的外周面部,形成适配器10的外周面10c。在从第一开口21c插通着第一卡止部31的状态下,第一卡止部31从主体部21的外周面10c朝向外侧(径向)突出。在从第二开口21d插通着第二卡止部32的状态下,第二卡止部32从主体部21的外周面10c朝向外侧突出。主体部21的外周面10c构成适配器10的外周面10c的一部分。
此外,如图2及图3所示,在主体部21的侧壁部21a,形成有与形成于照明器具100的保持件120上的第一凸部124卡合的第二凸部21e。第二凸部21e通过绕适配器10的中心轴O转动(将照明器具100向规定方向转动),从而与保持件120的第一凸部124卡合,由此解除照明器具100被固定于适配器10的第一状态。即,如果照明器具100被固定于适配器10的第一状态被解除,则第二凸部21e与形成于照明器具100的第一凸部124卡合,从而使照明器具100被固定于适配器10的第一状态向临时固定的第二状态转变,将照明器具100临时固定于适配器10。第二凸部21e从侧壁部21a的外周面10c向径向突出。第二凸部21e具有相对于Z轴方向倾斜的倾斜面21e1。倾斜面21e1相对于照明器具100的转动方向下降倾斜。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照明器具100的转动方向仅为两个方向(顺时针及逆时针),所以第二凸部21e具有两个倾斜面21e1。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凸部21e在将侧壁部21a的外周面10c进行平面观察的情况下是大致三角形。这里,中心轴O与Z轴方向大致平行。
当照明器具100转动,则照明器具100的第一凸部124在与第二凸部21e的倾斜面21e1抵接的状态下滑动,从而第一凸部124及第二凸部21e施加使照明器具100向Z轴负向移动的作用力。
罩22例如由具有绝缘性的树脂材料形成,是将主体部21的Z轴负向侧覆盖的板状的部件。罩22将主体部21的Z轴负向侧的开口封堵,构成壳体20的Z轴负向侧的端部。罩22通过螺钉99等固定部件固定于主体部21。
在罩22的中央部分,形成有第一插入口部22a和第二插入口部22b。
如图3及图4所示,第一插入口部22a供后述的保持件120的第一供电端子123a插入,在平面视中形成圆形的开口面。第一插入口部22a的开口面与中心轴O正交。
此外,第二插入口部22b供后述的保持件120的第二供电端子123b插入,在平面视中形成圆环状的开口面。第二插入口部22b(以包围的方式)形成在第一插入口部22a的周围,相对于第一插入口部22a形成为同心圆状。
第一插入口部22a及第二插入口部22b的深度方向、以及第一供电端子123a及第二供电端子123b的拆装方向与Z轴方向大致平行。
[第一卡止部31及第二卡止部32]
第一卡止部31及第二卡止部32是用于适配器10将照明器具100以规定的姿势进行保持的树脂制的部件。即,第一卡止部31及第二卡止部32是用来使照明器具100卡止于适配器10的部件。第一卡止部31及第二卡止部32从适配器10的外周面10c进退自如地突出,从而将照明器具100固定到适配器10。第一卡止部31及第二卡止部32相互同步地沿着Y轴方向移动。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了两个卡止部,但卡止部也可以是3个以上,也可以是1个。
第一卡止部31被弹性部件40从壳体20的内侧朝向外侧施力,从主体部21的第一开口21c朝向主体部21的外侧突出。第二卡止部32被弹性部件40从壳体20的内侧朝向外侧施力,从主体部21的第二开口21d朝向主体部21的外侧突出。
第一卡止部31及第二卡止部32分别具有卡止主体33和卡合突部34。
各个卡止主体33设置于主体部21的第一开口21c及第二开口21d,一部分从主体部21的外周面10c突出。卡止主体33和卡合突部34一体地形成。
各个卡止主体33是在Z轴方向上扁平的矩形平板状。从主体部21的外周面10c突出的卡止主体33的突出部分是沿着主体部21的外周面10c的形状的圆弧状。各个卡止主体33的突出部分也是形成适配器10的外周面10c的一部分的部分。各个卡止主体33的突出部分成为通过与保持件120卡合而将照明器具100向适配器10固定的部分。各个卡止主体33的突出部分被形成为台阶状。
具体而言,各个卡止主体33具有在卡止主体33的突出部分形成的固定部35和临时固定部36。
图6A是示意地表示第一卡止部31及第二卡止部32从适配器10的外周面10c的突出量的平面图。
固定部35如图6A所示,通过将照明器具100的保持件120的被卡止部122b卡止,从而将照明器具100固定到适配器10。在此情况下,在照明器具100被固定于适配器10时,第一卡止部31及第二卡止部32分别成为从适配器10的外周面10c以第一量A1突出的第一状态。这里,第一状态是指适配器10被插入并固定于照明器具100的保持件120的、正常安装的状态。正常安装的状态是指即使想要使照明器具100在Z轴方向上移动也对照明器具100的移动进行限制的状态(固定部35的第一抵接面35a与被卡止部122b的抵接面122a1抵接的状态),并且是第三端子53及第四端子54连接于连接部70的状态。
如图3~图5所示,固定部35是沿着主体部21的外周面10c从主体部21的外周面10c突出的圆弧状的部分。固定部35是卡止主体33的突出部分的一部分。此外,固定部35的突出方向的端面构成适配器10的外周面10c的一部分,有时称作固定部35的外周面37或卡止主体33的外周面37。
在将适配器10从侧面观察的情况下,固定部35相对于主体部21的表面10a形成为阶梯状。在固定部35,形成有比主体部21的表面10a靠下级的第一抵接面35a。第一抵接面35a是当第一卡止部31及第二卡止部32以第一状态将保持件120的被卡止部122b卡止时与被卡止部122b抵接的面。具体而言,固定部35在第一状态的情况下,以与保持件120的被卡止部122b对置的状态,第一抵接面35a与保持件120的被卡止部122b抵接,从而将保持件120的被卡止部122b卡止。
此外,如图6A所示,在第一状态下,包括固定部35的外周面37的圆S1的直径大于主体部21的外周面10c的圆S2的直径。
临时固定部36通过与被卡止部122b卡合,将照明器具100临时固定到适配器10。在此情况下,在照明器具100被临时固定于适配器10时,第一卡止部31及第二卡止部32分别成为从适配器10的外周面10c以比第一量A1少的第二量A2突出的第二状态。在第二状态下,第二量A2时的适配器10的最外周圆S3的直径大于第一量A1时的适配器10的最外周的直径。这里,第二状态是适配器10被插入并临时固定于照明器具100的保持件120的状态,是指临时固定部36的第二抵接面36a与被卡止部122b的抵接面122a1抵接的状态。即,第二状态不是如第一状态那样将照明器具100牢固地固定于适配器10。例如,在临时固定部36与被卡止部122b卡合的情况下,虽然照明器具100被适配器10支承,但是在想要使照明器具100在Z轴方向上移动而将其向Z轴负向拉下的情况下,有照明器具100的移动被允许的情况。
如图3~图5所示,临时固定部36是沿着主体部21的外周面10c的形状从主体部21的外周面10c突出的圆弧状的部分。临时固定部36是卡止主体33的突出部分的一部分。
在将适配器10从侧面观察的情况下,临时固定部36相对于固定部35的第一抵接面35a形成为阶梯状,比固定部35更从主体部21的侧壁部21a向径向的外侧突出。在临时固定部36,形成有比固定部35的第一抵接面35a靠下级(Z轴负向侧)的第二抵接面36a。即,临时固定部36及固定部35在卡止主体33的突出部分处形成台阶状的结构。
此外,如图6A所示,包含第一卡止部31及第二卡止部32各自的临时固定部36的最外周端缘的圆S1的直径大于主体部21的外周面10c的圆S2的直径,并且大于包含第一卡止部31及第二卡止部32各自的固定部35的外周面37的圆S4的直径。
第二抵接面36a是当第一卡止部31及第二卡止部32以第二状态与被卡止部122b卡合时与被卡止部122b抵接的面。换言之,第二抵接面36a是当照明器具100被临时固定于适配器10时与被卡止部122b抵接的面。具体而言,临时固定部36在第二状态的情况下,以与保持件120的被卡止部122b对置的状态,与保持件120的被卡止部122b抵接,从而与保持件120的被卡止部122b卡合。
图6B是将第二卡止部32的固定部35示意地放大的放大图。
如图5及图6B所示,第二抵接面36a相对于与图1的适配器10相对于挂扣式吸顶座3的拆装方向正交的假想平面V,向远离适配器10的外周面10c的方向下降倾斜。换言之,倾斜面21e1随着远离外周面10c而距假想平面V的距离变大。第二抵接面36a是向从与Z轴方向大致平行的适配器10的中心轴O远离的方向下降倾斜的临时固定部36的倾斜面,构成相对于X-Y平面弯曲的倾斜面。即,第二抵接面36a是临时固定部36的倾斜面的一例。包含第二抵接面36a的延长面相对于第一抵接面35a倾斜,相对于主体部21的表面10a也倾斜。
在卡止主体33中,在用包含适配器10的中心轴O、与适配器10相对于挂扣式吸顶座3的拆装方向平行的平面将适配器10切断的情况下,当第一卡止部31及第二卡止部32以第一状态将保持件120的被卡止部122b卡止时、与保持件120的被卡止部122b抵接的固定部35的第一抵接面35a、和与适配器10相对于挂扣式吸顶座3的拆装方向(Z轴方向)平行的适配器10的外周面10c所成的第一角度θ1,小于当第一卡止部31及第二卡止部32以第二状态与保持件120的被卡止部122b卡合时与保持件120的被卡止部122b抵接的临时固定部36的第二抵接面36a、和与适配器10相对于挂扣式吸顶座3的拆装方向平行的适配器10的外周面10c所成的第二角度θ2。换言之,卡止主体33(或固定部35)的外周面37和第二抵接面36a所成的第二角度θ2大于第一抵接面35a和卡止主体33(或固定部35)的外周面37所成的第一角度θ1。即,在卡止主体33中,当第一卡止部31及第二卡止部32以第一状态将照明器具100的被卡止部122b卡止时,形成第一角度θ1的固定部35的、第一卡止部31及第二卡止部32以第一状态将被卡止部122b卡止时的拆卸方向(Z轴负向)的卡止力,大于与固定部35的外周面37形成第二角度θ2的临时固定部36的、第一卡止部31及第二卡止部32以第二状态与被卡止部122b卡合时的拆卸方向的卡止力。因此,在第二状态的情况下,与第一状态的情况相比,更容易将照明器具100从适配器10拆卸。
如图3~图5所示,卡合突部34与卡止主体33一体地形成,以从卡止主体33延伸的方式设置。具体而言,卡合突部34从卡止主体33的突出部分的相反侧的卡止主体33的端缘向适配器10的中心轴O方向(主体部21的径向的中心)突出。
在卡合突部34,安装着弹性部件40。卡合突部34通过与弹性部件40的端部卡合,从而与卡止主体33一起被弹性部件40从主体部21的侧壁部21a向径向的外侧施力。径向的外侧是从主体部21的径向的中心远离的方向。
[弹性部件40]
弹性部件40在本实施方式中是扭簧,但也可以是其他弹性部件40。弹性部件40将第一卡止部31及第二卡止部32向主体部21的侧壁部21a的径向的外侧施力。弹性部件40使第一卡止部31及第二卡止部32相对于主体部21的侧壁部21a(外周面10c)进退自如地突出。
在本实施方式中,弹性部件40使第一卡止部31沿着Y轴负向移动,使第二卡止部32沿着Y轴正向移动。
[第一端子51及第二端子52]
第一端子51及第二端子52可拆装地固定于与被供给电力的布线电连接的图1的挂扣式吸顶座3。第一端子51及第二端子52是金属制的板状的部件,是用于照明器具100从挂扣式吸顶座3接受电力供给的一对端子。第一端子51及第二端子52通过螺钉等固定部件固定于主体部21的内侧底部21b。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了第一端子51及第二端子52这两个端子,但适配器10也可以具有3个以上的端子。
通过将第一端子51的一端部(L字状的部分)插通到挂扣式吸顶座3的供电口3a中、并将第二端子52的一端部也插通到挂扣式吸顶座3的供电口3a中,将第一端子51及第二端子52与挂扣式吸顶座3内的一对供电用端子(未图示)电连接。照明器具100例如从挂扣式吸顶座3接受交流电的供给,但也可以接受直流电的供给。
如图3所示,第一端子51的一端部及第二端子52的一端部是从主体部21的表面10a突出的钩挂片51a、52a。作为第一端子51及第二端子52的突出的部分的钩挂片51a、52a在侧视中形成为L字状,呈钩爪状。
此外,如图1及图3所示,通过使第一端子51的钩挂片51a插通到挂扣式吸顶座3的供电口3a中、并使第二端子52的钩挂片52a也插通到挂扣式吸顶座3的供电口3a中,将适配器10与挂扣式吸顶座3机械连接。在使第一端子51的钩挂片51a插通在挂扣式吸顶座3的供电口3a中、并使第二端子52的钩挂片52a插通在挂扣式吸顶座3的供电口3a中的状态下,如果使适配器10转动,则第一端子51、第二端子52及锁定部80钩挂于挂扣式吸顶座3而被止转。
如图3及图5所示,第一端子51的另一端部与第三端子53的一端部电连接及机械连接,被收容在主体部21中。此外,第二端子52的另一端部与第四端子54的一端部电连接及机械连接,被收容在主体部21中。
[第三端子53及第四端子54]
第三端子53及第四端子54是金属制的板状的部件,是用于照明器具100从图1的挂扣式吸顶座3接受电力供给的一对端子。第三端子53的一端部与第一端子51的另一端部电连接及机械连接。此外,第四端子54的一端部与第二端子52的另一端部电连接及机械连接。通过将第一端子51用螺钉等固定部件固定到主体部21的内侧底部21b,从而第三端子53被向内侧底部21b推压而被固定。此外,通过将第二端子52用螺钉等固定部件固定到主体部21的内侧底部21b,从而第四端子54被向内侧底部21b推压而被固定。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端子53的一端部及第四端子54的一端部是叉形状的端子,夹着第一端子51的另一端部及第二端子52的另一端部。
第三端子53的另一端部53a配置在第一插入口部22a内。此外,第四端子54的另一端部54a配置在第二插入口部22b内。第三端子53的另一端部53a以与第一供电端子123a电连接的方式沿着Z轴方向延伸,是夹着第一供电端子123a的叉形状的端子。此外,第四端子54的另一端部54a以与第二供电端子123b电连接的方式沿着Z轴方向延伸,是夹着第二供电端子123b的叉形状的端子。第三端子53的另一端部53a及第四端子54的另一端部54a接纳第一供电端子123a及第二供电端子123b向Z轴正向的插入。
另外,第一端子51和第三端子53也可以是一体化的1个部件,第二端子52和第四端子54也可以是一体化的1个部件。
[连接部70]
连接部70在适配器10中设置在与设有第一端子51及第二端子52的一侧的表面10a相反侧的背面10b,经由第一端子51及第二端子52而与图1的挂扣式吸顶座3相导通,向照明器具100供给电力。
具体而言,连接部70包括以与保持件120的第一供电端子123a电连接的方式从第一插入口部22a向Z轴正向侧配置的第三端子53的另一端部53a、以与保持件120的第二供电端子123b电连接的方式从第二插入口部22b向Z轴正向侧配置的第四端子54的另一端部54a、和第一插入口部22a及第二插入口部22b。更具体地讲,连接部70具有第一供电部70a和第二供电部70b。第一供电部70a包括在罩22的中央部分形成的第一插入口部22a、以及被插入到第一插入口部22a中的与保持件120的第一供电端子123a电连接的第三端子53的另一端部53a。第二供电部70b包括在罩22的中央部分形成的第二供电端子123b、以及被插入到第二插入口部22b中的与保持件120的第二供电端子123b电连接的第四端子54的另一端部54a。第一供电部70a及第二供电部70b是与第一供电端子123a及第二供电端子123b对应的形状。
此外,连接部70相对于作为照明器具100的被连接部123的第一供电端子123a及第二供电端子123b拆装自如地设置。连接部70在第一状态下与照明器具100的被连接部123电连接,在第二状态下不与照明器具100的被连接部123电连接。这里,被连接部123包括第一供电端子123a及第二供电端子123b。
[锁定部80]
锁定部80是为了维持将适配器10固定于图1的挂扣式吸顶座3的第一状态而用来限制适配器10相对于挂扣式吸顶座3的移动的部件。锁定部80由树脂材料形成。
锁定部80具备伸出部81、螺旋弹簧(未图示)、供螺旋弹簧插入的弹簧用孔(未图示)、和导引部82。
伸出部81从设置于主体部21的表面10a的开口突出,通过被插通到设置于挂扣式吸顶座3的供电口3a中,来限制适配器10相对于挂扣式吸顶座3的移动。
螺旋弹簧的一端抵接于弹簧用孔内的底部21b、另一端抵接于罩22的内侧的面,从而将锁定部80朝向Z轴正向施力。
导引部82是将后述的锁定解除按钮90的销91滑动自如地导引的槽部。导引部82形成有在销91的移动方向即锁定解除按钮90被推入的方向上倾斜的槽。
如图1及图3所示,例如,若适配器10被转动而锁定部80的伸出部81的位置与挂扣式吸顶座3的供电口3a重叠,则伸出部81在螺旋弹簧的施力下,从在主体部21的表面10a设置的开口进一步突出而被插入到挂扣式吸顶座3的供电口3a。由此,适配器10相对于挂扣式吸顶座3的转动被限制,适配器10相对于挂扣式吸顶座3的转动被锁定。
[锁定解除按钮90]
锁定解除按钮90是为了将伸出部81从挂扣式吸顶座3的供电口3a拔出而被按下的按钮,是设置在主体部21的侧壁部21a的按钮。锁定解除按钮90是一部分经由设在主体部21的侧壁部21a上的缺口部21f而从主体部21向外部露出的树脂制的部件。
在锁定解除按钮90,形成有相对于锁定部80滑动的销91。通过将锁定解除按钮90向主体部21的内侧推入并与锁定部80的导引部82卡合,从而销91在导引部82中滑动自如地移动。
例如,销91在向锁定解除按钮90被推入的方向移动时,将导引部82的内壁向Z轴负向推压,从而使锁定部80向Z轴负向移动。结果,对抗螺旋弹簧的施力而将伸出部81从挂扣式吸顶座3的供电口3a拔出。由此,适配器10相对于挂扣式吸顶座3的转动的限制被解除。能够一边将锁定解除按钮90按下一边使适配器10相对于挂扣式吸顶座3转动,能够从挂扣式吸顶座3拆卸适配器10。
<照明器具100>
如图2及图4所示,照明器具100具有收容光源130的器具主体110、拆装自如地安装适配器10的保持件120、光源130、扩散罩140和电源部150。在本实施方式中,照明器具100是在平面视中呈圆形的在Z轴方向上扁平的有底圆筒状的器具。
[器具主体110]
器具主体110例如由以铝及铁等为主成分的金属、或者树脂等构成,构成对保持件120、光源130、电源部150等进行收容的收容体。器具主体110作为将从光源130及电源部150产生的热散热的散热部发挥功能。
此外,器具主体110具有:容器状的收容部111,收容保持件120、电源部150等,Z轴负向侧的端缘开口;以及突边状的突边部112,从收容部111的Z轴负向侧的端缘沿照明器具100的中心轴O的径向延伸。
收容部111是在平面视中呈圆形的容器,在中央部分形成有用来将保持件120固定的开口部113。具体而言,将收容部111的开口部113覆盖的保持件120被用螺钉等固定部件固定。
此外,突边部112呈从收容部111的Z轴负向侧的端缘沿收容部111的径向延伸的圆环状。在突边部112的Z轴负向侧的面,用螺钉等固定部件固定光源130。在突边部112的外周端缘,以将光源130覆盖的方式固定扩散罩140。
[保持件120]
保持件120是收容适配器10的、在Z轴方向上扁平的有底圆筒状的收容体。保持件120在平面视中呈圆形。保持件120例如由具有绝缘性的树脂材料形成。
保持件120具有形成有将Z轴正向侧的端部开放的插入口122a的筒状的外周壁部121、将外周壁部121的Z轴负向侧的端部封堵的底部122、第一供电端子123a和第二供电端子123b。
外周壁部121以使外周壁部121的中心轴O与适配器10的中心轴O大致一致的方式被固定在器具主体110的收容部111。具体而言,外周壁部121具有从Z轴正向侧的端缘向外径方向伸出的突边状的固定片121a。在以使外周壁部121的中心轴O与收容部111的开口部113的中心轴O大致一致的方式将外周壁部121插入在收容部111的开口部113中的状态下,将固定片121a用螺钉等固定部件固定。
在外周壁部121的内周面形成有第三凸部125。
当使保持件120(照明器具100)相对于适配器10在绕中心轴O的周向上转动时,第三凸部125与适配器10的第一卡止部31及第二卡止部32抵接,从而使第一卡止部31及第二卡止部32相对于适配器10的外周面10c的突出量变化。
第三凸部125是带来使第一卡止部31及第二卡止部32在适配器10的中心轴O方向上移动的作用力的凸状构造体。更具体地讲,第三凸部125是从外周壁部121的内周面的一部分沿着外周壁部121的中心轴O突出的凸状构造体。第三凸部125具有当保持件120绕适配器10的中心轴O转动时、通过与适配器10的第一卡止部31及第二卡止部32抵接而使第一卡止部31及第二卡止部32在适配器10的中心轴O方向上移动的突出量。更具体地讲,第三凸部125具有使第一卡止部31及第二卡止部32各自的固定部35与被卡止部122b的卡止解除的突出量,不具有使第一卡止部31及第二卡止部32各自的临时固定部36与被卡止部122b的卡合解除的突出量。
外周壁部121具有从Z轴正向侧的端缘朝向内周侧、即以缩小外周壁部121的插入口122a的开口面积的方式伸出的被卡止部122b。
被卡止部122b在照明器具100相对于适配器10以正常状态固定的第一状态的情况下,与第一卡止部31及第二卡止部32各自的卡止主体33的固定部35抵接。更具体地讲,在第一状态的情况下,作为被卡止部122b的Z轴负向侧的面(与固定部35对置的面)的抵接面122b1,与固定部35的第一抵接面35a抵接。
此外,被卡止部122b在照明器具100相对于适配器10被临时固定的第二状态的情况下,与第一卡止部31及第二卡止部32各自的卡止主体33的临时固定部36抵接。更具体地讲,在第二状态的情况下,作为被卡止部122b的Z轴负向侧的面(与临时固定部36对置的面)的抵接面122b1,与临时固定部36的第二抵接面36a抵接或对置。
此外,在被卡止部122b的Z轴正向侧的面,形成有第一凸部124。当使保持件120(照明器具100)相对于适配器10在绕中心轴O的周向上转动时,第一凸部124通过与适配器10的第二凸部21e卡合,从而使固定于照明器具100的适配器10的状态转变为临时固定的状态。
第一凸部124是带来经由保持件120将照明器具100向Z轴负向压下的作用力的凸状构造体。更具体地讲,第一凸部124在正面视图中是大致三角形的凸状构造体,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可以是,绕适配器10的中心轴O转动的保持件120的第二凸部21e跃上,带来经由保持件120将照明器具100向Z轴负向压下的作用力即可,因此形成有相对于绕适配器10的中心轴O的周向上升倾斜的倾斜面即可。
底部122是与X-Y平面大致平行的板状的底板,与适配器10的背面10b对置。在底部122的中央部分,固定着第一供电端子123a和第二供电端子123b。
[第一供电端子123a及第二供电端子123b]
第一供电端子123a是柱状的端子,是用来提供从图1的挂扣式吸顶座3经由适配器10供给的电力的连接端子,是阳型的连接部。第一供电端子123a以第一供电端子123a的中心轴O与适配器10的中心轴O及外周壁部121的中心轴O大致一致的方式,通过螺钉等固定部件固定在保持件120的底部122。
此外,第二供电端子123b是筒状的端子,是用来提供从挂扣式吸顶座3经由适配器10供给的电力的连接端子,是阳型的连接部。第二供电端子123b(以包围的方式)形成在第一供电端子123a的周围,相对于第一供电端子123a形成为同心圆状。第二供电端子123b以第二供电端子123b的中心轴与适配器10的中心轴O及外周壁部121的中心轴O大致一致的方式,通过螺钉等固定部件固定在保持件120的底部122。另外,第二供电端子123b将第一供电端子123a包围即可,所以也可以不是筒状。
即,当将适配器10向保持件120插入时,第一供电端子123a被插入到罩22的第一插入口部22a中,并且,第二供电端子123b被插入到罩22的第二插入口部22b中。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供电端子123a是圆柱状的销,第二供电端子123b是圆环状(圆筒状)的端子。
[光源130]
如图4所示,光源130例如是发出光的发光模块,例如是使房间整体明亮的照明用的发光模块。光源130配置在器具主体110的突边部112的作为Z轴负向侧的面的安装面,并被固定于器具主体110,以向周围照射光。
光源130具有基板131和多个LED(Light Emitting Diode)模块132。
基板131是具有用来安装LED模块132的安装面的安装基板。基板131形成为大致圆板状。基板131以在Z轴正向上观察时将器具主体110的收容体覆盖的方式通过螺钉等固定部件固定在器具主体110的突边部112的安装面。具体而言,基板131以安装面朝向Z轴负向的方式,以与X-Y平面大致平行的姿势固定于器具主体110。
作为基板131,例如使用对由铝或铜等金属材料构成的基材施以绝缘覆膜而得到的金属基底基板、作为氧化铝等陶瓷材料的烧结体的陶瓷基板、或以树脂材料为主的树脂基板等。另外,基板131也可以是印刷布线基板、刚性基板,也可以是柔性基板。
多个LED模块132配置在基板131的安装面。多个LED模块132利用基板131呈多个圆环状的列而排列,即以同心圆状排列。在本实施方式中,LED模块132在径向上配置有4列。
多个LED模块132构成为,例如射出白色光。具体而言,多个LED模块132具有:多个蓝色LED,由COB(Chip On Board)型LED元件构成,是安装在基板131上的裸芯片(LED芯片);以及封固部件,将这些蓝色LED封固,包含黄色荧光体。此外,多个LED模块132也可以射出2色以上的光。具体而言,多个LED模块132也可以是RGB的3色LED光源,射出红色光、蓝色光及绿色光的3色单色光,并且射出通过将这3色的单色光调光而得到的彩色光或白色光。
此外,多个LED模块132也可以是将LED封装化的表面安装(SMD:Surface MountDevice)型的LED元件,具有容器(封装)、安装在容器内的多个LED芯片、和将多个LED芯片封固的封固部件。封固部件是硅树脂等透光性的绝缘性树脂材料。另外,在封固部件中,可以分散有二氧化硅等的光扩散材料及填料等。
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LED模块132在与Z轴负向大致平行的方向上照射光。具体而言,多个LED模块132的光轴是光的主要的射出方向,是与Z轴负向大致平行的方向。
[扩散罩140]
扩散罩140是在Z轴负向观察时将光源130覆盖、将从光源130入射的光向外侧扩散而射出的光学部件。扩散罩140在相对于光源130离开了规定距离的状态下被器具主体110支承。具体而言,扩散罩140在从Z轴方向观察的情况下呈圆形,被器具主体110的突边部112的外周端缘支承。
扩散罩140具有透光性。例如,扩散罩140由丙烯酸树脂等具有透光性的材料形成。例如,扩散罩140也可以使用在内部分散有光扩散材料的乳白色的扩散面板。此外,也可以在扩散罩140的表面10a通过压纹加工等而形成微细的凹凸(压纹)。由此,通过光源130的发光而入射到扩散罩140中的光透过扩散罩140从而被散射。由此,从Z轴负向观察扩散罩140时扩散罩140上出现的亮度不匀降低。
[电源部150]
电源部150是具有供给用来使光源130点亮的电力的点亮电路的电源模块。电源部150将从工业电源等外部电源经由挂扣式吸顶座3及适配器10供给的交流电流进行整流、平滑及降压等而变换为规定电平的直流电。电源部150将变换后的直流电流经由导线等向光源130供给。另外,也可以对电源部150组合调光电路及升压电路等。
电源部150例如由形成有规定形状的金属布线的印刷电路基板、和安装于印刷电路基板的多个电路元件等构成。电路元件是用来使光源130发光的电子零件,例如是电容元件(电解电容器、陶瓷电容器等)、电阻元件(电阻器等)、整流电路元件、线圈元件、扼流线圈(扼流变压器)、集成电路元件(IC)、或半导体元件(FET等)等。
电源部150收容在器具主体110的收容部111,配置在光源130与保持件120之间。电源部150通过螺钉等固定部件固定于收容部111。
<动作>
首先,对将适配器10向挂扣式吸顶座3安装的情况进行说明。
如图1及图4所示,将挂扣式吸顶座3的各个供电口3a与适配器10的第一卡止部31及第二卡止部32对位,将第一卡止部31及第二卡止部32插入各个供电口3a,使适配器10在适配器10的中心轴O的周向上转动。由此,适配器10与挂扣式吸顶座3电连接及机械连接并被固定。
接着,对将照明器具100向适配器10安装的情况进行说明。
如图2、图4及图5所示,进行对位以使照明器具100的保持件120与适配器10重合,将照明器具100推起,以使适配器10从保持件120的插入口122a插入。此时,适配器10的第一卡止部31及第二卡止部32与保持件120的被卡止部122b抵接而滑动,并且第一卡止部31及第二卡止部32被被卡止部122b推压从而在适配器10的中心轴O方向上移动。由此,能够从照明器具100的保持件120的插入口122a插入适配器10。
如果适配器10被插入到照明器具100的保持件120,则第一卡止部31及第二卡止部32在弹性部件40的作用力下向适配器10的外径方向移动。第一卡止部31的固定部35的外周面37及第二卡止部32的固定部35的外周面37与被卡止部122b的内周面抵接,第一卡止部31的临时固定部36的第二抵接面36a及第二卡止部32的临时固定部36的第二抵接面36a与被卡止部122b抵接。即,被卡止部122b处于临时固定到第一卡止部31的临时固定部36及第二卡止部32的临时固定部36的第二状态,照明器具100与适配器10没有被电连接。即,保持件120的第一供电端子123a没有与第三端子53的另一端部53a电连接,保持件120的第二供电端子123b没有与第四端子54的另一端部54a电连接。
进而,如果适配器10被插入到照明器具100的保持件120,则被卡止部122b的内周面和第一卡止部31的固定部35的外周面37及第二卡止部32的固定部35的外周面37进行了滑动后,第一卡止部31及第二卡止部32在弹性部件40的作用力下,进一步向适配器10的外径方向移动。即,如果被卡止部122b从第一卡止部31的固定部35及第二卡止部32的固定部35离开,则在弹性部件40的作用力下,第一卡止部31及第二卡止部32回到原来的姿势。从图5的双点划线表示的第一卡止部31及第二卡止部32的位置,位移为实线表示的第一卡止部31及第二卡止部32的位置。此时,保持件120的第一供电端子123a被插入到第一插入口部22a,与第三端子53的另一端部53a电连接。此外,保持件120的第二供电端子123b被插入到第二插入口部22b,与第四端子54的另一端部54a电连接。
在照明器具100的重力下,保持件120的被卡止部122b的Z轴负侧的面、与第一卡止部31的固定部35的第一抵接面35a及第二卡止部32的固定部35的第一抵接面35a相抵接。由此,照明器具100以正常状态固定于适配器10并被牢固地保持,从而接受来自挂扣式吸顶座3的电力供给。
接着,对将照明器具100从适配器10拆卸的情况进行说明。
图7是将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1从挂扣式吸顶座3侧观察的情况下的平面图。图8A是表示图7的VIII-VIII线的适配器10与保持件120的关系的部分放大剖视图。图8B是表示图8A的保持件120向图7的箭头方向转动后的状态的部分放大剖视图。图9A是在图8A的状态的适配器10与保持件120的关系下表示保持件120的剖视图和适配器10的平面图的图。图9B是在图8B的状态的适配器10与保持件120的关系下表示保持件120的剖视图和适配器10的平面图的图。
如图7、图8A及图8B所示,如果使照明器具100在中心轴O的周向(图7的箭头方向)上转动,则保持件120的第一凸部124与适配器10的主体部21的第二凸部21e抵接,第二凸部21e在第一凸部124上滑动并且将照明器具100向Z轴负向压下。此时,如图9A及图9B所示,保持件120内的第三凸部125与第一卡止部31的固定部35及第二卡止部32的固定部35抵接而滑动,并且第一卡止部31的固定部35及第二卡止部32的固定部35被各个第三凸部125推压,由此,第一卡止部31及第二卡止部32在适配器10的中心轴O方向上移动。
图10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照明器具100被临时固定于适配器10的第二状态的部分放大剖视图。
由此,如图10所示,第一卡止部31的固定部35的第一抵接面35a及第二卡止部32的固定部35的第一抵接面35a从保持件120的被卡止部122b的抵接面122b1离开(第一状态解除),照明器具100向Z轴负向移动,所以被卡止部122b与第一卡止部31的临时固定部36的第二抵接面36a及第二卡止部32的临时固定部36的第二抵接面36a抵接。从图10的双点划线表示的第一卡止部31及第二卡止部32的位置,位移为实线表示的第一卡止部31及第二卡止部32的位置。此时,保持件120的第一供电端子123a从第三端子53的另一端部53a离开,成为非电连接。此外,保持件120的第二供电端子123b从第四端子54的另一端部54a离开,成为非电连接。这样,照明器具100以临时固定于第一卡止部31的临时固定部36及第二卡止部32的临时固定部36的第二状态保持于适配器10。
并且,如果将照明器具100向Z轴负向推下,则被卡止部122b与第一卡止部31的临时固定部36的第二抵接面36a及第二卡止部32的临时固定部36的第二抵接面36a抵接而滑动,并且被被卡止部122b推压从而第一卡止部31及第二卡止部32在适配器10的中心轴O方向上移动。由此,能够从适配器10拆卸照明器具100。
<作用效果>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适配器10、照明装置1及照明器具100的作用效果对进行说明。
如以上这样,本实施方式的适配器10是用来将挂扣式吸顶座3与照明器具100电连接及机械连接的适配器10,具备:多个钩挂片51a、52a,可拆装地固定于与供给电力的布线电连接的挂扣式吸顶座3;连接部70,设置于适配器10中设置多个钩挂片51a、52a的一侧的表面10a的相反侧的背面10b,与多个钩挂片51a、52a导通,向照明器具100供给电力;以及第一卡止部31及第二卡止部32,通过从适配器10的外周面10c进退自如地突出,将照明器具100固定到适配器10。此外,第一卡止部31及第二卡止部32分别具有:固定部35,通过将照明器具100的被卡止部122b卡止,将照明器具100固定到适配器10;以及临时固定部36,通过与被卡止部122b卡合,将照明器具100临时固定到适配器10。此外,临时固定部36具有当照明器具100临时固定于适配器10时与被卡止部122b抵接的抵接面122b1。并且,抵接面122b1是相对于与适配器10相对于挂扣式吸顶座3的拆装方向正交的假想平面V、向从适配器10的外周面10c远离的方向下降倾斜的第二抵接面36a。
由此,在从挂扣式吸顶座3拆下照明器具100的情况下,例如通过使照明器具100转动,将第一卡止部31及第二卡止部32各自的固定部35与被卡止部122b的卡止解除。当该卡止被解除时,照明器具100由于自重而相对于适配器10向铅直下方移动,但由于被卡止部122b与临时固定部36卡合,所以照明器具100钩挂于适配器10,照明器具100的掉落被抑制。
因而,根据该适配器10,即使意外地将照明装置1移动,也能够抑制照明装置1的掉落。
特别是,由于临时固定部36的抵接面是第二抵接面36a,所以即使被卡止部122b与临时固定部36卡合,只要将照明器具100推下,就能够通过第一卡止部31及第二卡止部32的移动而将被卡止部122b与临时固定部36的卡合解除。因此,能够将照明器具100可靠且安全地拆卸。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1具备适配器10、以及与适配器10电连接的照明器具100。
在该照明器具100中也起到与上述同样的作用效果。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适配器10中,第一卡止部31及第二卡止部32分别在照明器具100被固定到适配器10时成为从适配器10的外周面10c以第一量A1突出的第一状态。
由此,在第一状态下,由于第一卡止部31及第二卡止部32各自的固定部35卡止于被卡止部122b,所以能够抑制照明器具100的铅直方向的移动。因此,即使照明装置1意外地被移动,第一卡止部31及第二卡止部32也能够将照明器具100可靠地固定于适配器10。由此,根据适配器10,能够更好地抑制照明装置1的掉落。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适配器10中,在照明器具100临时固定于适配器10时,第一卡止部31及第二卡止部32分别成为从适配器10的外周面10c以比第一量A1少的第二量A2突出的第二状态。
由此,即使第一状态被解除,也由于从第一状态转变为第二状态,所以第一卡止部31及第二卡止部32的临时固定部36能够将照明器具100以规定的姿势保持于适配器10。由此,根据适配器10,能够进一步抑制照明装置1的掉落。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适配器10中,在用包含适配器10的中心轴O、且与适配器10相对于挂扣式吸顶座3的拆装方向平行的平面将适配器10切断的情况下,第一角度θ1下的、第一卡止部31及第二卡止部32以第一状态将被卡止部122b卡止时的拆卸方向的卡止力,大于第二角度θ2下的、第一卡止部31及第二卡止部32以第二状态与被卡止部122b卡合时的拆卸方向的卡止力,第一角度θ1是当第一卡止部31及第二卡止部32以第一状态将被卡止部122b卡止时与被卡止部122b抵接的固定部35的第一抵接面35a、和与适配器10相对于挂扣式吸顶座3的拆装方向平行的固定部35的外周面10c所成的角度,第二角度θ2是当第一卡止部31及第二卡止部32以第二状态与被卡止部122b卡合时与被卡止部122b抵接的抵接面122b1即临时固定部36的第二抵接面36a、和与适配器10相对于挂扣式吸顶座3的拆装方向平行的固定部35的外周面10c所成的角度。
由此,与第一状态相比,在第二状态下更容易将照明器具100从适配器10拆卸。因此,在第一状态下照明器具100相对于适配器10的铅直方向的移动被抑制,从而能够将照明器具100可靠地固定到适配器10。此外,在第二状态下,与第一状态相比更容易将照明器具100从适配器10拆卸。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适配器10中,连接部70相对于照明器具100的被连接部123拆装自如地设置,在第一状态下与照明器具100的被连接部123电连接,在第二状态下不与照明器具100的被连接部123电连接。
由此,在第一状态的情况下进行向照明器具100的电力供给,所以通过照明器具100的点亮,用户能够识别出照明器具100和适配器10被可靠地电连接和机械连接。此外,在第二状态的情况下由于不进行向照明器具100的电力供给,所以照明器具100不点亮,从而用户能够识别出照明器具100与适配器10的电连接和机械连接是不充分的。在此情况下,用户将照明器具100向适配器10安装,以将照明器具100可靠地固定到适配器10。结果,根据该适配器10,容易抑制照明器具100的掉落。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适配器10具备供多个钩挂片51a、52a、连接部70及第一卡止部31及第二卡止部32设置的壳体20。此外,在壳体20,形成有第二凸部21e,通过使照明器具100向规定方向转动,第二凸部21e解除照明器具100被固定于适配器10而以第一量突出的第一状态。
例如,当将照明器具100从适配器10拆卸时,有用户不知道拆卸方式而将照明器具100持续转动的情况。
但是,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使照明器具100向规定方向转动,适配器10的第二凸部21e与照明器具100的第一凸部124抵接而滑动,由此,照明器具100的旋转力成为铅直下方的作用力。由此,用户能够识别出照明器具100向铅直下方的移动。结果,根据该适配器10,能够安全且简单地将照明器具100拆卸。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适配器10中,如果照明器具100被固定于适配器10的第一状态被解除,则第二凸部21e通过与形成于照明器具100的第一凸部124卡合,使照明器具100被固定于适配器10的第一状态转变为临时固定的第二状态,由此照明器具100临时固定于适配器10。
由此,能够使照明器具100从第一状态转变为第二状态。由此,能够可靠地抑制照明器具100的掉落。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1中,在保持件120形成有第一凸部124,通过使照明器具100向规定方向转动,第一凸部124与形成于适配器10的第二凸部21e卡合,从而使固定于照明器具100的适配器10的状态转变为临时固定的状态。
在该照明装置1中,也起到与上述同样的作用效果。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1中,照明器具100具有光源130、收容光源130的器具主体110、和供适配器10拆装自如地安装的保持件120。并且,在保持件120形成有第三凸部125,当使照明器具100向规定方向转动时,第三凸部125与第一卡止部31及第二卡止部32分别抵接,从而使第一卡止部31及第二卡止部32相对于适配器10的外周面10c的突出量变化。
由此,通过使照明器具100向规定方向转动,第一卡止部31及第二卡止部32被第三凸部125推压,第一卡止部31及第二卡止部32向适配器10的内部移动。由此,照明器具100和适配器10的第一状态被解除,转变为第二状态。结果,根据该适配器10,能够安全且简单地将照明器具100拆卸。
(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对本变形例的适配器10、照明装置1及照明器具100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11A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照明器具100被正常固定于适配器10的第一状态的部分放大剖视图。图11B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照明器具100被正常固定于适配器10的第一状态的部分放大剖视图。
在本变形例中,在照明器具100的保持件120a设有两个被卡止部这一点与实施方式不同。
本变形例的其他结构在没有特别明示的情况下与实施方式是同样的,对于相同的结构赋予相同的标号而省略关于结构的详细说明。
保持件120a的外周壁部121具有第一被卡止部222a和第二被卡止部222b。
在照明器具100相对于适配器10以正常状态固定的第一状态的情况下,第一被卡止部222a与第一卡止部31及第二卡止部32各自的卡止主体33的固定部35抵接。更具体地讲,在第一状态的情况下,作为第一被卡止部222a的Z轴负向侧的面(与固定部35对置的面)的第四抵接面222a1与固定部35的第一抵接面35a抵接。
第一被卡止部222a是形成在比第二被卡止部222b靠Z轴负向侧的环状的凸部,从外周壁部121的内周面以减小外周壁部121的内径的方式伸出。第一被卡止部222a形成在外周壁部121的内周面,位于第二被卡止部222b与保持件120a的底部122之间。
在照明器具100相对于适配器10被临时固定的第二状态的情况下,第二被卡止部222b与第一卡止部31及第二卡止部32各自的卡止主体33的临时固定部36抵接。更具体地讲,在第二状态的情况下,作为第二被卡止部222b的Z轴负向侧的面(与临时固定部36对置的面)的第三抵接面222b1与临时固定部36的第二抵接面36a抵接或对置。
第二被卡止部222b是形成在保持件120a的外周壁部121的Z轴正向侧的端缘处的环状的凸部,从外周壁部121的内周面以减小外周壁部121的内径的方式伸出。在保持件120a的平面视中,第二被卡止部222b与第一被卡止部222a直径大致相同,但也可以比第一被卡止部222a大径,也可以比第一被卡止部222a小径。
这样,本变形例的照明器具100,经由适配器10而与挂扣式吸顶座3电连接,具备光源130、收容光源130的器具主体110、和固定于器具主体110且供适配器10拆装自如地安装的保持件120a。此外,在保持件120a,形成有通过以向适配器10接近的方式突出而将照明器具100向适配器10固定的被卡止部122b。此外,被卡止部122b具有:第一被卡止部222a,通过卡止于在适配器10的外周面10c形成的固定部35,将照明器具100固定到适配器10;以及第二被卡止部222b,通过与在适配器10的外周面形成的临时固定部36卡合,从而照明器具100临时固定于适配器10。此外,第二被卡止部222b具有当照明器具100被临时固定于适配器10时与临时固定部36抵接的第三抵接面222b1。
在这样的本变形例中,也起到与实施方式同样的作用效果。
(其他变形例等)
以上,对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的变形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公开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说明的照明装置及照明器具是一例,关于照明装置及照明器具的具体形态没有特别限定。只要是使用适配器而与挂扣式吸顶灯座连接,则照明装置及照明器具是怎样的形态都可以。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说明的适配器、照明装置及照明器具中,多个卡止部也可以是一体化的1个部件。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说明的适配器、照明装置及照明器具中,适配器的连接部是凹状,但也可以是凸状的连接部。即,也可以是连接部的第三端子的另一端部及第四端子的另一端部从第一插入口部及第二插入口部突出的结构。在此情况下,也可以是第一供电端子及第二供电端子从保持件的底部凹陷的结构。即,也可以是,适配器的连接部是阳型的连接部,灯座的供电部是阴型的连接部。即,在适配器中,照明器具的第一供电端子及第二供电端子是在拆装方向上延伸的凸状的端子,并且,适配器的第一供电部及第二供电部是供第一供电端子及第二供电端子插入的凹状的供电部,但也可以是,照明器具的第一供电端子及第二供二供电端子是在拆装方向上延伸的凹状的端子,并且,适配器的第一供电部及第二供电部是向第一供电端子及第二供电端子插入的凸状的供电部。
此外,关于挂扣式吸顶灯座的具体形态没有特别的限定。作为挂扣式吸顶灯座,可以采用圆形全挂扣吸顶座,圆形挂扣接线盒、圆形挂扣吸顶座、方形挂扣吸顶座、挂扣嵌入接线盒、以及挂扣露出接线盒等。
除此以外,对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施以本领域技术人员想到的各种变形而得到的形态、通过在不脱离本公开的主旨的范围内将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构成要素及功能任意地组合而实现的形态也包含在本公开中。

Claims (11)

1.一种适配器,用来将挂扣式吸顶座与照明器具电连接及机械连接,其特征在于,具备:
多个钩挂片,可拆装地固定于被供给电力的上述挂扣式吸顶座;
连接部,设置于上述适配器中与设有上述多个钩挂片的一侧的表面相反侧的背面,与上述多个钩挂片导通,向上述照明器具供给电力;以及
1个以上的卡止部,通过从上述适配器的外周面进退自如地突出,将上述照明器具固定到上述适配器,
上述1个以上的卡止部分别具有:
固定部,通过将上述照明器具的被卡止部卡止,将上述照明器具固定到上述适配器;以及
临时固定部,通过与上述被卡止部卡合,将上述照明器具临时固定到上述适配器,
上述临时固定部具有在上述照明器具被临时固定到上述适配器时与上述被卡止部抵接的抵接面,
上述抵接面是相对于与上述适配器相对于上述挂扣式吸顶座的拆装方向正交的假想平面,向远离上述适配器的外周面的方向下降倾斜的倾斜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配器,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照明器具被固定到上述适配器时,上述1个以上的卡止部分别成为从上述适配器的外周面以第一量突出的第一状态。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配器,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照明器具被临时固定到上述适配器时,上述1个以上的卡止部分别成为从上述适配器的外周面以比第一量少的第二量突出的第二状态。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适配器,其特征在于,
在用包含上述适配器的中心轴、且与上述适配器相对于上述挂扣式吸顶座的拆装方向平行的平面将上述适配器切断的情况下,第一角度下的、上述1个以上的卡止部以上述第一状态卡止上述被卡止部时的上述拆装方向的卡止力,大于第二角度下的、上述1个以上的卡止部以上述第二状态与上述被卡止部卡合时的上述拆装方向的卡止力,上述第一角度是与上述被卡止部抵接的上述固定部的第一抵接面、和与上述适配器相对于上述挂扣式吸顶座的拆装方向平行的上述固定部的外周面所成的角度,上述第二角度是与上述被卡止部抵接的上述抵接面即上述临时固定部的第二抵接面、和与上述适配器相对于上述挂扣式吸顶座的拆装方向平行的上述固定部的外周面所成的角度。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适配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连接部相对于上述照明器具的被连接部拆装自如地设置,
上述连接部在上述第一状态下与上述照明器具的被连接部电连接,
上述连接部在上述第二状态下不与上述照明器具的上述被连接部电连接。
6.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适配器,其特征在于,
具备设置上述多个钩挂片、上述连接部及上述1个以上的卡止部的壳体,
在上述壳体形成有第二凸部,通过使上述照明器具向规定方向转动,上述第二凸部解除通过上述照明器具被固定到上述适配器而以上述第一量突出的上述第一状态。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适配器,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照明器具被固定到上述适配器的上述第一状态被解除时,上述第二凸部与形成于上述照明器具的第一凸部卡合,从而使上述照明器具被固定到上述适配器的上述第一状态转变为临时固定的上述第二状态,将上述照明器具临时固定到上述适配器。
8.一种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适配器;以及
照明器具,与上述适配器电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照明器具具有:
光源;
器具主体,收容上述光源;以及
保持件,供上述适配器拆装自如地安装,
在上述保持件形成有第三凸部,在使上述照明器具向规定方向转动时,上述第三凸部与上述1个以上的卡止部分别抵接,从而使上述1个以上的卡止部相对于上述适配器的外周面的突出量变化。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保持件形成有第一凸部,通过使上述照明器具向规定方向转动,上述第一凸部与形成于上述适配器的第二凸部卡合,从而使固定于上述照明器具的上述适配器的状态转变为临时固定的状态。
11.一种照明器具,经由适配器与挂扣式吸顶座电连接,其特征在于,具备:
光源;
器具主体,收容上述光源;以及
保持件,固定于上述器具主体,供上述适配器拆装自如地安装,
在上述保持件形成有被卡止部,该被卡止部以向上述适配器接近的方式突出,从而将上述照明器具固定到上述适配器,
上述被卡止部具有:
第一被卡止部,通过卡止于在上述适配器的外周面形成的固定部,将上述照明器具固定到上述适配器;以及
第二被卡止部,通过与形成于上述适配器的外周面的临时固定部卡合,将上述照明器具临时固定到上述适配器;
上述第二被卡止部具有在上述照明器具被临时固定到上述适配器时与上述临时固定部抵接的第三抵接面。
CN202011076576.8A 2019-10-29 2020-10-10 适配器、照明装置及照明器具 Active CN11275237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96790 2019-10-29
JP2019196790A JP7291902B2 (ja) 2019-10-29 2019-10-29 アダプタ、照明装置及び照明器具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52371A true CN112752371A (zh) 2021-05-04
CN112752371B CN112752371B (zh) 2023-07-28

Family

ID=756457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076576.8A Active CN112752371B (zh) 2019-10-29 2020-10-10 适配器、照明装置及照明器具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7291902B2 (zh)
CN (1) CN112752371B (zh)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16320U (ja) * 1993-08-26 1995-03-17 松下電工株式会社 照明器具の取付装置
JPH07320525A (ja) * 1994-03-30 1995-12-08 Toshiba Lighting & Technol Corp 照明器具
JPH09320327A (ja) * 1996-05-31 1997-12-12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照明器具
JPH10107482A (ja) * 1996-09-29 1998-04-24 Yayoi Kk 部品搬送体検査装置、部品挿脱装置、部品搬送体検査方法、部品挿脱方法
JP2004356107A (ja) * 2004-09-17 2004-12-16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照明器具取付装置
JP2007250512A (ja) * 2006-02-14 2007-09-27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引掛シーリングアダプタ並びに照明器具
JP2008047360A (ja) * 2006-08-11 2008-02-28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引掛シーリングアダプタ並びに照明器具
JP2008047359A (ja) * 2006-08-11 2008-02-28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引掛シーリングアダプタ並びに照明器具
JP2011154888A (ja) * 2010-01-27 2011-08-11 Toshiba Lighting & Technology Corp 照明器具
JP2011216284A (ja) * 2010-03-31 2011-10-27 Panasonic Electric Works Co Ltd 照明器具
JP4915682B1 (ja) * 2011-02-02 2012-04-11 センタック株式会社 照明器具用取付アダプタ
CN202647502U (zh) * 2011-08-05 2013-01-02 东芝照明技术株式会社 照明器具
JP2018073496A (ja) * 2016-10-25 2018-05-10 レシップ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取付構造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灯具
CN209233119U (zh) * 2018-09-17 2019-08-09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引挂式接线座及照明器具
CN110195835A (zh) * 2018-02-27 2019-09-03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照明器具用适配器及照明器具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1296077C (en) * 1988-11-25 1992-02-18 Trudy M. Hudson Light fixture connector
US10107482B1 (en) * 2017-07-14 2018-10-23 Paul S. Hill Light socket connector

Patent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16320U (ja) * 1993-08-26 1995-03-17 松下電工株式会社 照明器具の取付装置
JPH07320525A (ja) * 1994-03-30 1995-12-08 Toshiba Lighting & Technol Corp 照明器具
JPH09320327A (ja) * 1996-05-31 1997-12-12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照明器具
JPH10107482A (ja) * 1996-09-29 1998-04-24 Yayoi Kk 部品搬送体検査装置、部品挿脱装置、部品搬送体検査方法、部品挿脱方法
JP2004356107A (ja) * 2004-09-17 2004-12-16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照明器具取付装置
JP2007250512A (ja) * 2006-02-14 2007-09-27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引掛シーリングアダプタ並びに照明器具
JP2008047360A (ja) * 2006-08-11 2008-02-28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引掛シーリングアダプタ並びに照明器具
JP2008047359A (ja) * 2006-08-11 2008-02-28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引掛シーリングアダプタ並びに照明器具
JP2011154888A (ja) * 2010-01-27 2011-08-11 Toshiba Lighting & Technology Corp 照明器具
JP2011216284A (ja) * 2010-03-31 2011-10-27 Panasonic Electric Works Co Ltd 照明器具
JP4915682B1 (ja) * 2011-02-02 2012-04-11 センタック株式会社 照明器具用取付アダプタ
CN202647502U (zh) * 2011-08-05 2013-01-02 东芝照明技术株式会社 照明器具
JP2018073496A (ja) * 2016-10-25 2018-05-10 レシップ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取付構造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灯具
CN110195835A (zh) * 2018-02-27 2019-09-03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照明器具用适配器及照明器具
CN209233119U (zh) * 2018-09-17 2019-08-09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引挂式接线座及照明器具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吴来新;: "一种红外可见光照明和吸风结构装置", 山东工业技术, no. 09, pages 85 - 86 *
田玮等: "具有结构化的光接收表面的导光板", 《河南科学》 *
田玮等: "具有结构化的光接收表面的导光板", 《河南科学》, no. 09, 15 September 2011 (2011-09-15), pages 32 - 34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52371B (zh) 2023-07-28
JP7291902B2 (ja) 2023-06-16
JP2021072180A (ja) 2021-05-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65908B (zh) 發光二極體發光模組
JP5825489B2 (ja) ランプ、ランプ装置および照明器具
US8348478B2 (en) Light module
WO2013161185A1 (en) Lamp and lighting apparatus
EP2836761B1 (en) Lamp and lighting apparatus
JP2015097165A (ja) 照明器具用アダプタ、及び照明器具
TWI449865B (zh) 照明器具
JP2020071999A (ja) 照明装置
CN112752371B (zh) 适配器、照明装置及照明器具
CN215372349U (zh) 适配器及照明装置
CN214501131U (zh) 适配器及照明装置
CN112752372B (zh) 适配器、照明装置及照明器具
JP5495370B2 (ja) 照明器具
JP6044758B2 (ja) 光源ユニットおよび照明器具
CN219063169U (zh) 照明器具
JP2018107000A (ja) 照明装置
JP2017199517A (ja) 照明器具及び灯具
CN111578191A (zh) 照明装置
JP6683941B2 (ja) ランプ装置および照明装置
JP2022061044A (ja) 照明装置
JP2020035626A (ja) 照明装置
TWM470206U (zh) 照明裝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