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501131U - 适配器及照明装置 - Google Patents
适配器及照明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4501131U CN214501131U CN202120757613.5U CN202120757613U CN214501131U CN 214501131 U CN214501131 U CN 214501131U CN 202120757613 U CN202120757613 U CN 202120757613U CN 214501131 U CN214501131 U CN 21450113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dapter
- power supply
- lighting fixture
- supply terminal
- lock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Cooling, Sealing, Or The Like Of Lighting Devices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适配器及照明装置。适配器(10)具备连接部(70),该连接部(70)具有与第一供电端子(123a)电连接的第一供电部(70a)、以及与包围第一供电端子(123a)的第二供电端子(123b)电连接的第二供电部(70b)。此外,第一供电部(70a)具有与第一供电端子(123a)电连接的第一连接端子(50a)。第二供电部(70b)具有与第二供电端子(123b)卡合的第二插入口部(22b)以及与卡合于第二插入口部(22b)的第二供电端子(123b)电连接的第二连接端子(50b)。第二插入口部(22b)具有与第二供电端子(123b)抵接以支承第二供电端子(123b)的突起部(22c)。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适配器及照明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用来将照明器具与设置于顶棚的挂扣式吸顶座(日文:引掛シーリング)电连接及机械连接的适配器。
作为以往的适配器的一例的照明器具用适配器具有与用来将照明器具与照明器具用适配器电连接的照明器具的连接器连接的连接部。连接部与为了照明器具与照明器具用适配器的电连接而设置于照明器具的布线的前端上的连接器电连接(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6152940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但是,希望与上述专利文献1的适配器相比,想要在将照明器具与挂扣式吸顶座电连接及机械连接后进一步抑制照明器具相对于适配器的晃动。所以,也可以考虑通过在照明器具设置与配置挂扣式吸顶座的壁面抵接的衬垫等来抑制照明器具相对于适配器的晃动。但是,产生衬垫等被看见等的照明器具的外观上的问题。
所以,在本公开中,提供一种能够抑制照明器具美观上变差、并且抑制照明器具的晃动的适配器及照明装置。
有关本公开的一技术方案的适配器,是用来将挂扣式吸顶座与照明器具电连接及机械连接的适配器,具备连接部,该连接部具有第一供电部和第二供电部,上述第一供电部与设置于上述照明器具的第一供电端子电连接,上述第二供电部与以包围上述第一供电端子的方式设置于上述照明器具的第二供电端子电连接;上述第一供电部具有与上述第一供电端子电连接的第一连接端子;上述第二供电部具有:第一卡合部,以包围上述第一连接端子的周围的方式形成,与上述第二供电端子卡合;以及第二连接端子,与卡合于上述第一卡合部的上述第二供电端子电连接;上述第一卡合部具有以支承上述第二供电端子的方式与上述第二供电端子抵接的突起部。
并且,也可以是,上述照明器具的上述第一供电端子及上述第二供电端子是在拆装方向上延伸的凸状的端子,并且上述适配器的上述第一供电部及上述第二供电部是供上述第一供电端子及上述第二供电端子插入的凹状的供电部;上述突起部朝向将上述第二供电端子向上述第二供电部插入的插入方向使上述第二供电部的开口部的间隙逐渐变窄。
并且,也可以是,上述第二供电部具有能够弹性变形、且与上述第二供电端子卡合的第二卡合部。
并且,也可以是,上述第二卡合部是一对弹性爪部,以夹着上述第二供电端子的方式设置于上述第二供电部。
并且,也可以是,具备通过从上述适配器的外周面进退自如地突出而将上述照明器具固定到上述适配器的一对卡止部;在以与上述连接部对置的方式将上述适配器进行平面观察的情况下,上述第二卡合部配置在经过上述第一供电部且与将上述一对卡止部相连的直线正交的直线上。
并且,也可以是,在以与上述连接部对置的方式将上述适配器进行平面观察的情况下,上述突起部配置在经过上述第一供电部且与将上述一对卡止部相连的直线正交的直线上。
并且,也可以是,具备设置上述连接部及上述一对卡止部的壳体;在上述壳体,在与上述壳体的配置有上述连接部的一侧相反一侧,形成有使上述一对卡止部露出的一对缺口部。
并且,也可以是,上述一对卡止部具有配置于上述一对缺口部的突出部。
并且,也可以是,在上述照明器具被固定到上述适配器时,上述一对卡止部分别成为从上述适配器的外周面以第一量突出的第一状态。
并且,也可以是,在上述照明器具被临时固定到上述适配器时,上述一对卡止部分别成为从上述适配器的外周面以比上述第一量少的第二量突出的第二状态。
并且,也可以是,上述连接部相对于具有上述第一供电端子及上述第二供电部的被连接部拆装自如地设置;上述连接部在上述第一状态下与上述被连接部电连接;上述连接部在上述第二状态下不与上述被连接部电连接。
并且,也可以是,上述适配器具备:锁定部,(1)在上述适配器的壳体以规定的位置关系被安装到上述挂扣式吸顶座的情况下,该锁定部从上述壳体的安装面突出而插入到设置于上述挂扣式吸顶座的面的开口,(2)在上述壳体以不为上述规定的位置关系的状态被安装到上述挂扣式吸顶座的情况下,该锁定部被上述挂扣式吸顶座的面推压;以及限制部,通过上述锁定部被上述挂扣式吸顶座的面推压,位移至妨碍上述第二供电端子向第二供电部的电连接的位置。
并且,也可以是,上述锁定部通过被上述挂扣式吸顶座的面推压,使上述限制部配置到上述第二供电部的凹状部的内部,以使该限制部位移至妨碍上述第二供电端子向第二供电部的电连接的位置。
并且,也可以是,上述适配器具备通过从上述适配器的外周面进退自如地突出而将上述照明器具固定到上述适配器的一对卡止部;上述一对卡止部分别具有:固定部,通过将上述照明器具的被卡止部卡止,将上述照明器具固定到上述适配器;以及临时固定部,通过与上述被卡止部卡合,将上述照明器具临时固定到上述适配器;上述临时固定部具有在上述照明器具被临时固定到上述适配器时与上述被卡止部抵接的抵接面;上述抵接面是相对于与上述适配器相对于上述挂扣式吸顶座的拆装方向正交的假想平面,向远离上述适配器的外周面的方向下降倾斜的倾斜面;上述抵接面具有第一倾斜面和第二倾斜面,上述第二倾斜面相对于上述假想平面的角度与上述第一倾斜面相对于上述假想平面的角度不同。
并且,也可以是,上述第二倾斜面配置在上述第一倾斜面的两侧;第一倾斜面相对于上述假想平面的角度大于上述第二倾斜面相对于上述假想平面的角度。
此外,有关本公开的一技术方案的照明装置具备适配器以及与上述适配器电连接的照明器具。
实用新型效果
本公开的适配器等能够抑制照明器具美观上变差并且抑制照明器具的晃动。
附图说明
图1是在实施方式中表示具有照明器具和适配器的照明装置及挂扣式吸顶座的立体图及壳体的缺口部的部分放大图。
图2是图1的II-II线的照明装置的剖视图。
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的适配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表示图1的IV-IV线的照明器具被正常地固定到适配器的第一状态的部分放大剖视图。
图5是实施方式的适配器的平面图及表示适配器的一对弹性爪部及突起部的部分放大图。
图6A是图5的VIA-VIA线的适配器的剖视图。
图6B是图5的VIB-VIB线的适配器的剖视图。
图7是示意地表示第一卡止部及第二卡止部从适配器的外周面突出的突出量的平面图。
图8是表示将第二卡止部从侧方观察的情况的侧视图。
图9是表示将第二卡止部从正面观察的情况的侧视图。
图10是表示图5的X-X线的适配器的剖视图。
图11是在实施方式中表示锁定解除按钮被推入的状态的适配器的平面图。
图12是表示图11的XII-XII线的锁定解除按钮被推入的状态的适配器的平面图。
图13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照明器具被临时固定到适配器的第二状态的部分放大剖视图。
图14是表示具有照明器具和适配器的照明装置及挂扣式吸顶座的立体图。
图15是表示照明器具被正常地固定到适配器的第一状态的部分放大剖视图。
标号说明
1 照明装置
3 挂扣式吸顶座
10 适配器
20 壳体
22b 第二插入口部(第一卡合部)
22c 突起部
22d 弹性爪部(第二卡合部)
21h 缺口部
31 第一卡止部
32 第二卡止部
33a 突出部
36a 第二抵接面(抵接面)
50a 第一连接端子
50b 第二连接端子
70 连接部
70a 第一供电部
70b 第二供电部
100 照明器具
123 被连接部
123a 第一供电端子
123b 第二供电端子
V1、V2、W1、W2 直线
W0 假想平面
具体实施方式
另外,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都表示包含性或具体的例子。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表示的数值、形状、材料、构成要素、构成要素的配置位置及连接形态、步骤、步骤的顺序等是一例,并不是要限定本公开的意思。此外,关于以下的实施方式的构成要素中的、独立权利要求中没有记载的构成要素,设为任意的构成要素进行说明。
此外,各图是示意图,并不一定是严密地图示的。此外,在各图中对于相同的构成部件赋予相同的标号。此外,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使用大致平行等的表现。例如,大致平行不仅意味着完全平行,也意味着实质上平行、即包含例如几个百分点左右的误差。此外,大致平行是在能够起到本公开的效果的范围中平行的意思。关于其他的使用“大致”的表现也是同样的。
在以下的说明中,将照明装置的铅直方向称作Z轴方向,将第一卡止部及第二卡止部的排列方向称作Y轴方向。将与Z轴方向及Y轴方向分别垂直的方向称作X轴方向。此外,将Z轴方向上的铅直上方称作Z轴正向,将其相反方向称作负向。在图2以后也同样地适用。
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具体地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
<结构>
图1是在实施方式中表示具有照明器具100和适配器10的照明装置1及挂扣式吸顶座3的立体图、以及壳体20的缺口部21h的部分放大图。图2是图1的II-II线的照明装置1的剖视图。
如图1所示,照明装置1被固定于顶棚及墙壁等,是能够将被固定的周围的空间照明的装置。照明装置1例如是吸顶灯、衬底照明灯(base light)等。具体而言,照明装置1以与配设于顶棚的挂扣式吸顶座3电连接及机械连接的状态被固定于挂扣式吸顶座3。
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的适配器10的分解立体图。
如图1~图3所示,照明装置1具备适配器10和照明器具100。
<适配器10>
适配器10是将顶棚的挂扣式吸顶座3与照明器具100电连接及机械连接的照明器具用适配器。适配器10通过相对于挂扣式吸顶座3转动,从而被安装、固定于挂扣式吸顶座3。
适配器10具备壳体20、第一卡止部31及第二卡止部32、弹性部件40、第一端子51及第二端子52、第三端子53及第四端子54、连接部70、锁定部80和锁定解除按钮90。第一端子51及第三端子53构成第一连接端子50a。第二端子52及第四端子54构成第二连接端子50b。
[壳体20]
壳体20是收容适配器10具备的各构成要素的、在Z轴方向上扁平的圆筒状的收容体。在壳体20,设有第一连接端子50a、第二连接端子50b、连接部70、第一卡止部31及第二卡止部32。
在壳体20,形成有作为与挂扣式吸顶座3对置的面且为安装面的表面10a、和与表面10a相反侧的背面10b。表面10a是Z轴正向侧的面,相对于X-Y平面大致平行。此外,背面10b是Z轴负向侧的面,相对于X-Y平面大致平行。壳体20具有表面10a,以表面10a与挂扣式吸顶座3的面对置的状态被安装于挂扣式吸顶座3。
壳体20具有构成表面10a的主体部21和构成背面10b的罩22。
主体部21由具有绝缘性的树脂材料形成,是收容适配器10具备的各构成要素的、在Z轴方向上扁平的有底圆筒状的收容体。主体部21具有将Z轴负向侧的端部开放的筒状的侧壁部21a、和Z轴正向侧的端部形成壳体20的表面10a的底部21b。
如图1所示,第一端子51的钩挂片51a及第二端子52的钩挂片52a从主体部21的表面10a向Z轴正向突出。在主体部21的底部21b,分别形成有供第一端子51及第二端子52插通的插通孔。
在主体部21的表面10a的中央部分形成有基准面29,该基准面29是Z轴正向侧的面,并且是当适配器10安装于图1的挂扣式吸顶座3时与挂扣式吸顶座3接触的接触面。基准面29的平面视形状是大致矩形的框状。
图4是表示图1的IV-IV线的照明器具100被正常地固定到适配器10的第一状态的部分放大剖视图。
如图3及图4所示,在主体部21的侧壁部21a,形成有第一开口21c、第二开口21d及一对缺口部21h。侧壁部21a是主体部21的表面10a与背面10b之间的外周面部,形成适配器10的外周面10c。在从第一开口21c插通着第一卡止部31的状态下,第一卡止部31从主体部21的外周面10c朝向外侧(径向)突出。在从第二开口21d插通着第二卡止部32的状态下,第二卡止部32从主体部21的外周面10c朝向外侧突出。主体部21的外周面10c构成适配器10的外周面10c的一部分。
一对缺口部21h使第一卡止部31及第二卡止部32在壳体20的与配置有连接部70的一侧相反一侧露出。一对缺口部21h与第一卡止部31及第二卡止部32一对一地对应,并且与第一开口21c及第二开口21d也一对一地对应。一对缺口部21h在将适配器10的背面10b进行平面观察的情况下,从第一开口21c及第二开口21d朝向第一插入口部22a切口,以使第一卡止部31及第二卡止部32露出。即,一对缺口部21h在适配器10的背面10b从第一开口21c及第二开口21d朝向第一插入口部22a切口。因此,一对缺口部21h与第一开口21c及第二开口21d连续。
此外,如图1及图3所示,在主体部21的侧壁部21a,形成有与形成于照明器具100的保持件120上的第一凸部124卡合的第二凸部21e。第二凸部21e通过绕适配器10的中心轴O转动(将照明器具100向规定方向转动)而与保持件120的第一凸部124卡合,来解除照明器具100被固定到适配器10的第一状态。即,如果照明器具100被固定到适配器10的第一状态被解除,则第二凸部21e与形成于照明器具100的第一凸部124卡合,从而使照明器具100被固定到适配器10的第一状态向临时固定的第二状态转变,将照明器具100临时固定到适配器10。第二凸部21e从侧壁部21a的外周面10c向径向突出。第二凸部21e具有相对于Z轴方向倾斜的倾斜面21e1。倾斜面21e1相对于照明器具100的转动方向下降倾斜。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照明器具100的转动方向仅为两个方向(顺时针及逆时针),所以第二凸部21e具有两个倾斜面21e1。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凸部21e在将侧壁部21a的外周面10c进行平面观察的情况下是大致三角形。这里,中心轴O与Z轴方向大致平行。
当照明器具100转动,则照明器具100的第一凸部124在与第二凸部21e的倾斜面21e1抵接的状态下滑动,从而第一凸部124及第二凸部21e施加使照明器具100向Z轴负向移动的作用力。
罩22例如由具有绝缘性的树脂材料形成,是将主体部21的Z轴负向侧覆盖的板状的部件。罩22将主体部21的Z轴负向侧的开口封堵,构成壳体20的Z轴负向侧的端部。罩22通过螺钉99等固定部件固定于主体部21。
在罩22的中央部分,形成有第一插入口部22a和第二插入口部22b。
如图2及图4所示,第一插入口部22a是供后述的保持件120的第一供电端子123a插入、在平面视中形成有圆形的开口面的凹部。第一插入口部22a的开口面与中心轴O正交。
第二插入口部22b是供后述的保持件120的第二供电端子123b插入、在平面视中形成有圆环状的开口面的环状槽。第二插入口部22b(以包围的方式)形成在第一插入口部22a的周围,相对于第一插入口部22a形成为同心圆状。第二插入口部22b是第一卡合部的一例。
第一插入口部22a及第二插入口部22b的深度方向、以及第一供电端子123a及第二供电端子123b的拆装方向与Z轴方向大致平行。
图5是实施方式的适配器10的平面图、以及表示适配器10的一对弹性爪部22d及突起部22c的部分放大图。图6A是图5的VIA-VIA线的适配器10的剖视图。图6B是图5的VIB-VIB线的适配器10的剖视图。
如图5所示,第二插入口部22b具有突起部22c和一对弹性爪部22d。
突起部22c如图5及图6A所示,形成于第二插入口部22b的凹状部的内部(内周侧面),使凹状部分的间隙变窄。因此,如果在第二插入口部22b插入第二供电端子123b,则突起部22c与第二供电端子123b抵接(以夹着的方式与第二供电端子123b接触),以支承(或推压)第二供电端子123b。具体而言,突起部22c是朝向将第二供电端子123b向第二供电部70b插入的插入方向使第二供电部70b的开口部的间隙逐渐变窄的锥状。优选的是,形成有突起部22c的第二插入口部22b的间隔与第二供电端子123b的厚度是同样的。
另外,突起部22c与第二插入口部22b一体地形成,但也可以是粘贴于第二插入口部22b的凹状部的内周侧面上的衬垫等部件。即,在第二插入口部22b的凹状部的内周侧面,也可以粘贴衬垫等部件作为突起部22c。此外,也可以将衬垫等部件遍及第二插入口部22b的凹状部的内周侧面的整周配置,并不限定于本实施方式。
此外,如图5所示,在以与连接部70对置的方式将适配器10进行平面观察的情况下,突起部22c配置在直线V2上,该直线V2是经过第一供电部70a的直线,并且与将作为一对卡止部的第一卡止部31及第二卡止部32相连的直线V1正交(与大致正交同义)。即,突起部22c配置在即使照明器具100以第一卡止部31及第二卡止部32为支点相对于适配器10晃动、也抑制照明器具100的晃动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突起部22c以夹着一对弹性爪部22d的方式配置在一对弹性爪部22d的两侧,但也可以跨多个部位而配置,也可以遍及第二插入口部22b的凹状部的内周侧面的整周而配置,并不限定于本实施方式。
一对弹性爪部22d分别如图5及图6B所示,是在Z轴方向上延伸、与第二供电端子123b卡合的细长的卡合部,在前端(Z轴负向侧的端部)具有以相互对置的方式突出的爪部22d1。一对弹性爪部22d能够弹性变形,与第二供电端子123b卡合。一对弹性爪部22d以夹着第二供电端子123b的方式设置于第二供电部70b。如果第二供电端子123b插入到第二插入口部22b,则一对弹性爪部22d如由图6B的双点划线表示的状态那样,在第二供电端子123b作用下以相互远离的方式弹性变形,从而各个爪部22d1将第二供电端子123b夹住。一对弹性爪部22d如果第二供电端子123b从第二插入口部22b远离,则成为图6B的实线的状态。一对弹性爪部22d是第二卡合部的一例。另外,一对弹性爪部22d之间的最短距离只要与第二插入口部22b的厚度同等即可,也可以即使第二供电端子123b插入到第二插入口部22b中,一对弹性爪部22d也不弹性变形。即,一对弹性爪部22d分别也可以是仅是与第二供电端子123b接触的状态。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一对弹性爪部22d,但也可以是1个弹性爪部22d,也可以是3个以上。
此外,一对弹性爪部22d各自的前端侧朝向将第二供电端子123b向第二供电部70b插入的插入方向使一对弹性爪部22d的间隙逐渐变窄。
在以与连接部70对置的方式将适配器10进行平面观察的情况下,一对弹性爪部22d配置在直线V2上,该直线V2是经过第一供电部70a的直线,并且与将第一卡止部31及第二卡止部32相连的直线V1正交。即,一对弹性爪部22d配置在即使照明器具100以第一卡止部31及第二卡止部32为支点相对于适配器10晃动、也抑制照明器具100的晃动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一对弹性爪部22d与突起部22c相邻地配置,但也可以跨多个部位而配置,也可以遍及第二插入口部22b的凹状部的内周侧面的整周而配置,并不限定于本实施方式。
[第一卡止部31及第二卡止部32]
如图3及图4所示,第一卡止部31及第二卡止部32是用于适配器10将照明器具100以规定的姿势进行保持的树脂制的部件。即,第一卡止部31及第二卡止部32是用来使照明器具100卡止于适配器10的部件。第一卡止部31及第二卡止部32从适配器10的外周面10c进退自如地突出,从而将照明器具100固定到适配器10。第一卡止部31及第二卡止部32相互同步地沿着Y轴方向移动。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了两个卡止部,但卡止部也可以是3个以上,也可以是1个。
第一卡止部31被弹性部件40从壳体20的内侧朝向外侧施力,从主体部21的第一开口21c朝向主体部21的外侧突出。第二卡止部32被弹性部件40从壳体20的内侧朝向外侧施力,从主体部21的第二开口21d朝向主体部21的外侧突出。
第一卡止部31及第二卡止部32分别具有卡止主体33和卡合突部34。
各个卡止主体33设置于主体部21的第一开口21c及第二开口21d,一部分从主体部21的外周面10c突出。卡止主体33和卡合突部34一体地形成。
第一卡止部31的卡止主体33的一部分从一对缺口部21h中的一方的缺口部21h露出,第二卡止部32的卡止主体33的一部分从一对缺口部21h中的另一方的缺口部21h露出。
各个卡止主体33如图1所示,具有从上表面部(Z轴正向侧的面)突出的突出部33a。突出部33a在一对缺口部21h分别配置,向Z轴正向突出。例如,在仅将适配器10安装到照明器具100的保持件120的情况下,用户一边捏住突出部33a、或一边经由一对缺口部21h捏住各个卡止主体33,一边使第一卡止部31及第二卡止部32向壳体20的内部移动(容纳)。由此,能够将适配器10从照明器具100的保持件120拆下。
如图3及图4所示,各个卡止主体33是在Z轴方向上扁平的矩形平板状。从主体部21的外周面10c突出的卡止主体33的突出部分是沿着主体部21的外周面10c的形状的圆弧状。各个卡止主体33的突出部分也是形成适配器10的外周面10c的一部分的部分。各个卡止主体33的突出部分成为通过与保持件120卡合而将照明器具100向适配器10固定的部分。各个卡止主体33的突出部分被形成为台阶状。
具体而言,各个卡止主体33具有在卡止主体33的突出部分形成的固定部35和临时固定部36。
图7是示意地表示第一卡止部31及第二卡止部32从适配器10的外周面10c突出的突出量的平面图。
固定部35如图4及图7所示,通过将照明器具100的保持件120的被卡止部122b卡止,从而将照明器具100固定到适配器10。在此情况下,在照明器具100被固定到适配器10时,第一卡止部31及第二卡止部32分别成为从适配器10的外周面10c以第一量A1突出的第一状态。这里,第一状态是指适配器10被插入并固定于照明器具100的保持件120的、正常安装的状态。正常安装的状态是指即使想要使照明器具100在Z轴方向上移动也对照明器具100的移动进行限制的状态(固定部35的第一抵接面35a与被卡止部122b的抵接面122a1抵接的状态),并且是第三端子53及第四端子54连接于连接部70的状态。
如图3及图4所示,固定部35是沿着主体部21的外周面10c从主体部21的外周面10c突出的圆弧状的部分。固定部35在将适配器10从侧面观察的情况下从主体部21的侧壁部21a向径向的外侧突出。固定部35是卡止主体33的突出部分的一部分。此外,固定部35与临时固定部36之间的卡止主体33的突出方向的端面构成适配器10的外周面10c的一部分,有时称作固定部35的外周面37或卡止主体33的外周面37。
在将适配器10从侧面观察的情况下,固定部35相对于主体部21的表面10a形成为阶梯状。在固定部35,形成有比主体部21的表面10a靠下级的第一抵接面35a。第一抵接面35a是当第一卡止部31及第二卡止部32以第一状态将保持件120的被卡止部122b卡止时与被卡止部122b抵接的面。具体而言,固定部35在第一状态的情况下,以与保持件120的被卡止部122b对置的状态,第一抵接面35a与保持件120的被卡止部122b抵接,从而将保持件120的被卡止部122b卡止。
此外,如图4及图7所示,在第一状态下,包括固定部35的外周面37的圆S1的直径大于主体部21的外周面10c的圆S2的直径。
临时固定部36通过与被卡止部122b卡合,将照明器具100临时固定到适配器10。在此情况下,在照明器具100被临时固定到适配器10时,第一卡止部31及第二卡止部32分别成为从适配器10的外周面10c以比第一量A1少的第二量A2突出的第二状态。在第二状态下,第二量A2时的适配器10的最外周圆S3的直径大于第一量A1时的适配器10的最外周的直径。这里,第二状态是适配器10被插入并临时固定于照明器具100的保持件120的状态,是指临时固定部36的第二抵接面36a与被卡止部122b的抵接面122a1抵接的状态。即,第二状态不是如第一状态那样将照明器具100牢固地固定到适配器10。例如,在临时固定部36与被卡止部122b卡合的情况下,虽然照明器具100被适配器10支承,但是在想要使照明器具100在Z轴方向上移动而将其向Z轴负向拉下的情况下,有照明器具100的移动被允许的情况。
如图3及图4所示,临时固定部36是沿着主体部21的外周面10c的形状从主体部21的外周面10c突出的圆弧状的部分。临时固定部36是卡止主体33的突出部分的一部分。
在将适配器10从侧面观察的情况下,临时固定部36相对于固定部35的第一抵接面35a形成为阶梯状,比固定部35更从主体部21的侧壁部21a向径向的外侧突出。在临时固定部36,形成有比固定部35的第一抵接面35a靠下级(Z轴负向侧)的第二抵接面36a。即,临时固定部36及固定部35在卡止主体33的突出部分处形成台阶状的结构。
此外,如图4及图7所示,包含第一卡止部31及第二卡止部32各自的临时固定部36的最外周端缘的圆S1的直径大于主体部21的外周面10c的圆S2的直径,并且大于包含第一卡止部31及第二卡止部32各自的卡止主体33的外周面37的圆S4的直径。
如图3及图4所示,第二抵接面36a是当第一卡止部31及第二卡止部32以第二状态与被卡止部122b卡合时与被卡止部122b抵接的面。换言之,第二抵接面36a是当照明器具100被临时固定到适配器10时与被卡止部122b抵接的面。具体而言,临时固定部36在第二状态的情况下,以与保持件120的被卡止部122b对置的状态,与保持件120的被卡止部122b抵接,从而与保持件120的被卡止部122b卡合。第二抵接面36a是临时固定部36的抵接面的一例。
如图4及图8所示,第二抵接面36a相对于与图1的适配器10相对于挂扣式吸顶座3的拆装方向正交的假想平面W0,向远离适配器10的外周面10c的方向(相对于中心轴O的径向)下降倾斜。换言之,第二抵接面36a随着远离外周面10c而距假想平面W0的距离变大。第二抵接面36a是向从与Z轴方向大致平行的适配器10的中心轴O远离的方向下降倾斜的临时固定部36的倾斜面,构成相对于X-Y平面弯曲的倾斜面。即,第二抵接面36a是临时固定部36的倾斜面的一例。包含第二抵接面36a的延长面相对于第一抵接面35a倾斜,相对于主体部21的表面10a也倾斜。
更具体地讲,第二抵接面36a具有第一倾斜面36a1和一对第二倾斜面36a2。
第一倾斜面36a1相对于假想平面W0向从适配器10的外周面10c远离的方向下降倾斜。一对第二倾斜面36a2分别配置在第一倾斜面36a1的两侧。即,一对第二倾斜面36a2以夹着第一倾斜面36a1的方式配置。一对第二倾斜面36a2分别也相对于假想平面W0向从适配器10的外周面10c远离的方向下降倾斜。第二倾斜面36a2是相对于假想平面W0与第一倾斜面36a1不同角度的倾斜面。第一倾斜面36a1相对于假想平面W0的角度θ1大于第二倾斜面36a2相对于假想平面W0的角度。第一倾斜面36a1的角度θ1如图8所示,是将适配器10从侧面观察的情况下的平行于第一倾斜面36a1的直线W1与假想平面W0所成的角度。此外,第二倾斜面36a2的角度θ2如图9所示,是将适配器10从正面观察的情况下的平行于第二倾斜面36a2的直线W2与假想平面W0所成的角度。图8是表示将第二卡止部32从侧方观察的情况的侧视图。图9是表示将第二卡止部32从正面观察的情况下的侧视图。
另外,为了设定被卡止部122b对于第一倾斜面36a1及第二倾斜面36a2的保持力,也可以适当变更角度θ1及θ2。
在卡止主体33中,在用包含适配器10的中心轴O、与适配器10相对于挂扣式吸顶座3的拆装方向平行的平面将适配器10切断的情况下,固定部35的第一抵接面35a、和与适配器10相对于挂扣式吸顶座3的拆装方向(Z轴方向)平行的适配器10的外周面10c所成的第一角度,小于临时固定部36的第二抵接面36a和与适配器10相对于挂扣式吸顶座3的拆装方向平行的适配器10的外周面10c所成的第二角度。换言之,卡止主体33(或固定部35)的外周面37和第二抵接面36a所成的第二角度大于第一抵接面35a和卡止主体33(或固定部35)的外周面37所成的第一角度。即,在卡止主体33中,当第一卡止部31及第二卡止部32以第一状态将照明器具100的被卡止部122b卡止时,形成第一角度的固定部35的、第一卡止部31及第二卡止部32以第一状态将被卡止部122b卡止时的拆卸方向(Z轴负向)的卡止力,大于与卡止主体33的外周面37形成第二角度的临时固定部36的、第一卡止部31及第二卡止部32以第二状态与被卡止部122b卡合时的拆卸方向的卡止力。因此,在第二状态的情况下,与第一状态的情况相比,更容易将照明器具100从适配器10拆卸。
如图3及图4所示,卡合突部34与卡止主体33一体地形成,以从卡止主体33延伸的方式设置。具体而言,卡合突部34从卡止主体33的突出部分的相反侧的卡止主体33的端缘向适配器10的中心轴O方向(主体部21的径向的中心)突出。
在卡合突部34,安装弹性部件40。卡合突部34通过与弹性部件40的端部卡合,从而与卡止主体33一起被弹性部件40从主体部21的侧壁部21a向径向的外侧施力。径向的外侧是从主体部21的径向的中心远离的方向。
[弹性部件40]
弹性部件40在本实施方式中是扭簧,但也可以是其他弹性部件。弹性部件40将第一卡止部31及第二卡止部32向主体部21的侧壁部21a的径向的外侧施力。弹性部件40使第一卡止部31及第二卡止部32相对于主体部21的侧壁部21a(外周面10c)进退自如地突出。
在本实施方式中,弹性部件40使第一卡止部31沿着Y轴负向移动,使第二卡止部32沿着Y轴正向移动。
[第一端子51及第二端子52]
第一端子51及第二端子52可拆装地固定于与被供给电力的布线电连接的图1的挂扣式吸顶座3。第一端子51及第二端子52是金属制的板状的部件,是用于照明器具100从挂扣式吸顶座3接受电力供给的一对端子。第一端子51及第二端子52通过螺钉等固定部件固定于主体部21的内侧底部21b。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了第一端子51及第二端子52这两个端子,但适配器10也可以具有3个以上的端子。
通过将第一端子51的一端部(L字状的部分)插通到挂扣式吸顶座3的供电口3a中、并将第二端子52的一端部也插通到挂扣式吸顶座3的供电口3a中,将第一端子51及第二端子52与挂扣式吸顶座3内的一对供电用端子(未图示)电连接。照明器具100例如从挂扣式吸顶座3接受交流电力的供给,但也可以接受直流电力的供给。
如图3所示,第一端子51的一端部及第二端子52的一端部是从主体部21的表面10a突出的钩挂片51a、52a。作为第一端子51及第二端子52的突出的部分的钩挂片51a、52a在侧视中形成为L字状,呈钩爪状。
此外,如图1及图3所示,通过使第一端子51的钩挂片51a插通到挂扣式吸顶座3的供电口3a中、并使第二端子52的钩挂片52a也插通到挂扣式吸顶座3的供电口3a中,将适配器10与挂扣式吸顶座3机械连接。在使第一端子51的钩挂片51a插通到挂扣式吸顶座3的供电口3a中、并使第二端子52的钩挂片52a插通到挂扣式吸顶座3的供电口3a中的状态下,如果使适配器10转动,则第一端子51、第二端子52及锁定部80钩挂于挂扣式吸顶座3而被止转。
如图3及图4所示,第一端子51的另一端部与第三端子53的一端部电连接及机械连接,被收容在主体部21中。此外,第二端子52的另一端部与第四端子54的一端部电连接及机械连接,被收容在主体部21中。
[第三端子53及第四端子54]
第三端子53及第四端子54是金属制的板状的部件,是用于照明器具100从图1的挂扣式吸顶座3接受电力供给的一对端子。第三端子53的一端部与第一端子51的另一端部电连接及机械连接。此外,第四端子54的一端部与第二端子52的另一端部电连接及机械连接。通过将第一端子51用螺钉等固定部件固定到主体部21的内侧底部21b,从而第三端子53被向内侧底部21b推压而被固定。此外,通过将第二端子52用螺钉等固定部件固定到主体部21的内侧底部21b,从而第四端子54被向内侧底部21b推压而被固定。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端子53的一端部及第四端子54的一端部是叉形状的端子,夹着第一端子51的另一端部及第二端子52的另一端部。
第三端子53的另一端部53a配置在第一插入口部22a内。此外,第四端子54的另一端部54a配置在第二插入口部22b内。第三端子53的另一端部53a以与第一供电端子123a电连接的方式沿着Z轴方向延伸,是夹着第一供电端子123a的叉形状的端子。此外,第四端子54的另一端部54a以与第二供电端子123b电连接的方式沿着Z轴方向延伸,是夹着第二供电端子123b的叉形状的端子。第三端子53的另一端部53a及第四端子54的另一端部54a接纳第一供电端子123a及第二供电端子123b向Z轴正向的插入。
另外,第一端子51和第三端子53也可以是一体化的1个部件,第二端子52和第四端子54也可以是一体化的1个部件。
[连接部70]
连接部70在适配器10中设置在与设有第一端子51及第二端子52的一侧的表面10a相反侧的背面10b,经由第一端子51及第二端子52而与图1的挂扣式吸顶座3相导通,向照明器具100供给电力。
具体而言,连接部70包括以与保持件120的第一供电端子123a电连接的方式从第一插入口部22a向Z轴正向侧配置的第三端子53的另一端部53a、以与保持件120的第二供电端子123b电连接的方式从第二插入口部22b向Z轴正向侧配置的第四端子54的另一端部54a、和第一插入口部22a及第二插入口部22b。
更具体地讲,连接部70具有第一供电部70a和第二供电部70b。
第一供电部70a是供第一供电端子123a插入的凹状的供电部。第一供电部70a具有与设置于照明器具100的第一供电端子123a电连接的第一连接端子50a。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供电部70a由形成于罩22的中央部分的第一插入口部22a、以及与被插入到第一插入口部22a中的保持件120的第一供电端子123a电连接的第一连接端子50a构成。
第二供电部70b是供第二供电端子123b插入的凹状的供电部。第二供电部70b具有以将第一连接端子50a的周围包围的方式形成、与第二供电端子123b卡合的第二插入口部22b、以及与卡合于第二插入口部22b的第二供电端子123b电连接的第二连接端子50b。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供电部70b由形成于罩22的中央部分的第二供电端子123b、以及与第二供电端子123b电连接的第二连接端子50b构成。第一供电部70a及第二供电部70b是与第一供电端子123a及第二供电端子123b对应的形状。
此外,连接部70相对于作为照明器具100的被连接部123的第一供电端子123a及第二供电端子123b拆装自如地设置。连接部70在第一状态下与照明器具100的被连接部123电连接,在第二状态下不与照明器具100的被连接部123电连接。这里,被连接部123包括第一供电端子123a及第二供电端子123b。
[锁定部80]
锁定部80(1)在壳体20以规定的位置关系安装到挂扣式吸顶座3的情况下,被插入到从表面10a突出地设置于挂扣式吸顶座3的面的供电口3a,(2)在壳体20以不为规定的位置关系的状态安装到挂扣式吸顶座3的情况下,被挂扣式吸顶座3的面推压。即,锁定部80是为了维持将适配器10固定于图1的挂扣式吸顶座3的第一状态而用来限制适配器10相对于挂扣式吸顶座3的移动的部件。这样的锁定部80由树脂材料形成。
锁定部80具备伸出部81、螺旋弹簧(未图示)、供螺旋弹簧插入的弹簧用孔、和导引部82。
伸出部81从设置于主体部21的表面10a的开口突出,通过被插通到设置于图1的挂扣式吸顶座3的供电口3a中,来限制适配器10相对于挂扣式吸顶座3的移动。
螺旋弹簧的一端抵接于弹簧用孔内的底部21b、另一端抵接于罩22的内侧的面,从而将锁定部80朝向Z轴正向施力。
导引部82是将后述的锁定解除按钮90的销91滑动自如地导引的槽部。导引部82形成有在销91的移动方向即锁定解除按钮90被推入的方向上倾斜的槽。
如图1及图10所示,例如,若适配器10被转动而锁定部80的伸出部81的位置与挂扣式吸顶座3的供电口3a重叠,则伸出部81在螺旋弹簧的施力下,从在主体部21的表面10a设置的开口进一步突出而被插入到挂扣式吸顶座3的供电口3a。由此,适配器10相对于挂扣式吸顶座3的转动被限制,适配器10相对于挂扣式吸顶座3的转动被锁定。图10是表示图5的X-X线的适配器10的剖视图。在图10中省略了挂扣式吸顶座3。
[锁定解除按钮90]
如图3及图10所示,锁定解除按钮90是为了将伸出部81从挂扣式吸顶座3的供电口3a拔出而被按下的按钮,是设置于主体部21的侧壁部21a的按钮。此外,锁定解除按钮90通过锁定部80被挂扣式吸顶座3的面推压,位移至妨碍第二供电端子123b向第二供电部70b的电连接的位置。锁定解除按钮90是一部分经由设置在主体部21的侧壁部21a上的缺口部21f而从主体部21向外部露出的树脂制的部件。
在锁定解除按钮90,形成有相对于锁定部80滑动的销91、和在锁定解除按钮90被推入的状态下妨碍第二供电端子123b向第二供电部70b的电连接的限制部92。通过将锁定解除按钮90向主体部21的内侧推入并与锁定部80的导引部82卡合,从而销91在导引部82中滑动自如地移动。通过锁定部80被挂扣式吸顶座3的面推压,限制部92配置到供第二供电端子123b插入的第二供电部70b的凹状部的内部,以使其位移至妨碍第二供电端子123b向第二供电部70b的电连接的位置。
例如,销91在向锁定解除按钮90被推入的方向移动时,将导引部82的内壁向Z轴负向推压,从而使锁定部80向Z轴负向移动。结果,对抗螺旋弹簧的施力而将伸出部81从挂扣式吸顶座3的供电口3a拔出。由此,适配器10相对于挂扣式吸顶座3的转动的限制被解除。能够一边将锁定解除按钮90按下一边使适配器10相对于挂扣式吸顶座3转动,能够从挂扣式吸顶座3拆卸适配器10。
另一方面,例如在将适配器10向挂扣式吸顶座3安装时,在第一端子51的钩挂片51a及第二端子52的钩挂片52a被插入到供电口3a之后转动完成,在到钩挂片51a及钩挂片52a达到供电口3a的末端为止的期间中,导引部82总是被挂扣式吸顶座3推压。即,在安装作业的开始后,在适配器10完全安装到挂扣式吸顶座3,导引部82才能够从壳体20突出。换言之,在适配器10相对于挂扣式吸顶座3的转动量不充分、适配器10没有完全安装于挂扣式吸顶座3的状态(也称作不完全安装状态)下,导引部82不突出,与其连动地,保持锁定解除按钮90被推入(位于壳体20的内侧)的状态。
利用这一点,通过在供第二供电端子123b插入的第二供电部70b的凹状部的内部配置限制部92,限制部92妨碍第二供电端子123b向第二供电部70b的电连接。因此,适配器10通过设置于锁定解除按钮90的限制部92,抑制不完全安装状态下的照明器具100向适配器10的安装。具体而言,在锁定解除按钮90被推入的期间,如图11及图12所示,限制部92配置在第二插入口部22b的凹状部的内部,以成为从第二插入口部22b露出的状态。即,在不完全安装状态下,通过第二供电端子123b与限制部92接触,第二供电端子123b向第二插入口部22b的侵入被妨碍,所以不能将照明器具100安装到适配器10。因而,抑制了在不完全安装状态下将照明器具100安装到适配器10的结果造成的照明器具100随着适配器10一同脱落的情况。图11是表示在实施方式中锁定解除按钮90被推入的状态的适配器10的平面图。图12是表示图11的XII-XII线的锁定解除按钮90被推入的状态的适配器10的平面图。
<照明器具100>
如图1及图2所示,照明器具100具有收容光源130的器具主体110、拆装自如地安装适配器10的保持件120、光源130、扩散罩140和电源部150。在本实施方式中,照明器具100是在平面视中呈圆形的在Z轴方向上扁平的有底圆筒状的器具。
[器具主体110]
器具主体110例如由以铝及铁等为主成分的金属、或者树脂等构成,构成对保持件120、光源130、电源部150等进行收容的收容体。器具主体110作为将从光源130及电源部150产生的热散热的散热部发挥功能。
此外,器具主体110具有:容器状的收容部111,收容保持件120、电源部150等,Z轴负向侧的端缘开口;以及突边状的突边部112,从收容部111的Z轴负向侧的端缘沿照明器具100的中心轴O的径向延伸。
收容部111是在平面视中呈圆形的容器。在收容部111,在中央部分形成有用来将保持件120固定的开口部113。开口部113是供将来自外部的商用电力等的输入电力向电源部150供给的适配器10插入的插入孔。在开口部113,通过将收容部111的开口部113覆盖的保持件120被螺钉等固定部件固定,被插入适配器10。
此外,突边部112呈从收容部111的Z轴负向侧的端缘沿收容部111的径向延伸的圆环状。在突边部112的Z轴负向侧的面,用螺钉等固定部件固定光源130。在突边部112的外周端缘,以将光源130覆盖的方式固定扩散罩140。
[保持件120]
保持件120是收容适配器10的、在Z轴方向上扁平的有底圆筒状的收容体。保持件120在平面视中呈圆形。保持件120例如由具有绝缘性的树脂材料形成。
保持件120具有形成有将Z轴正向侧的端部开放的插入口122a的筒状的外周壁部121、将外周壁部121的Z轴负向侧的端部封堵的底部122、第一供电端子123a和第二供电端子123b。
外周壁部121以使外周壁部121的中心轴O与适配器10的中心轴O大致一致的方式被固定在器具主体110的收容部111。具体而言,外周壁部121具有从Z轴正向侧的端缘向外径方向伸出的突边状的固定片121a。在以使外周壁部121的中心轴O与收容部111的开口部113的中心轴O大致一致的方式将外周壁部121插入在收容部111的开口部113中的状态下,将固定片121a用螺钉等固定部件固定。
在外周壁部121的内周面形成有第三凸部125。
当使保持件120(照明器具100)相对于适配器10在绕中心轴O的周向上转动时,第三凸部125与适配器10的第一卡止部31及第二卡止部32抵接,从而使第一卡止部31及第二卡止部32相对于适配器10的外周面10c的突出量变化。
第三凸部125是带来使第一卡止部31及第二卡止部32在适配器10的中心轴O方向上移动的作用力的凸状构造体。更具体地讲,第三凸部125是从外周壁部121的内周面的一部分沿着外周壁部121的中心轴O突出的凸状构造体。第三凸部125具有当保持件120绕适配器10的中心轴O转动时、通过与适配器10的第一卡止部31及第二卡止部32抵接而使第一卡止部31及第二卡止部32在适配器10的中心轴O方向上移动的突出量。更具体地讲,第三凸部125具有使第一卡止部31及第二卡止部32各自的固定部35与被卡止部122b的卡止解除的突出量,不具有使第一卡止部31及第二卡止部32各自的临时固定部36与被卡止部122b的卡合解除的突出量。
外周壁部121具有从Z轴正向侧的端缘朝向内周侧、即以缩小外周壁部121的插入口122a的开口面积的方式伸出的被卡止部122b。
被卡止部122b在照明器具100相对于适配器10以正常状态固定的第一状态的情况下,与第一卡止部31及第二卡止部32各自的卡止主体33的固定部35抵接。更具体地讲,在第一状态的情况下,作为被卡止部122b的Z轴负向侧的面(与固定部35对置的面)的抵接面122b1,与固定部35的第一抵接面35a抵接。
此外,被卡止部122b在照明器具100相对于适配器10被临时固定的第二状态的情况下,与第一卡止部31及第二卡止部32各自的卡止主体33的临时固定部36抵接。更具体地讲,在第二状态的情况下,作为被卡止部122b的Z轴负向侧的面(与临时固定部36对置的面)的抵接面122b1,与临时固定部36的第二抵接面36a抵接或对置。
此外,在被卡止部122b的Z轴正向侧的面,形成有第一凸部124。当使保持件120(照明器具100)相对于适配器10在绕中心轴O的周向上转动时,第一凸部124通过与适配器10的第二凸部21e卡合,从而使固定于照明器具100的适配器10的状态转变为临时固定的状态。
第一凸部124是带来经由保持件120将照明器具100向Z轴负向压下的作用力的凸状构造体。更具体地讲,第一凸部124在正面视图中是大致三角形的凸状构造体,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可以是,绕适配器10的中心轴O转动的保持件120的第二凸部21e跃上,带来经由保持件120将照明器具100向Z轴负向压下的作用力即可,因此形成有相对于绕适配器10的中心轴O的周向上升倾斜的倾斜面即可。
底部122是与X-Y平面大致平行的板状的底板,与适配器10的背面10b对置。在底部122的中央部分,固定着第一供电端子123a和第二供电端子123b。
[第一供电端子123a及第二供电端子123b]
第一供电端子123a及第二供电端子123b与照明器具100电连接及机械连接。
第一供电端子123a是在拆装方向上延伸的凸状的端子(柱状的端子),是用来提供从图1的挂扣式吸顶座3经由适配器10供给的电力的连接端子,是阳型的连接部。第一供电端子123a以第一供电端子123a的中心轴O与适配器10的中心轴O及外周壁部121的中心轴O大致一致的方式,通过螺钉等固定部件固定在保持件120的底部122。
此外,第二供电端子123b是在拆装方向上延伸的凸状的端子(筒状的端子),是用来提供从挂扣式吸顶座3经由适配器10供给的电力的连接端子,是阳型的连接部。第二供电端子123b(以包围的方式)形成在第一供电端子123a的周围,相对于第一供电端子123a形成为同心圆状。第二供电端子123b以第二供电端子123b的中心轴与适配器10的中心轴O及外周壁部121的中心轴O大致一致的方式,通过螺钉等固定部件固定在保持件120的底部122。另外,第二供电端子123b将第一供电端子123a包围即可,所以也可以不是筒状。只要第二供电端子123b是与第一供电端子123a同心圆状,就能够使照明器具100相对于适配器10旋转。因此,即使施加使照明器具100转动的力,也不易对照明器具100施加过大的转矩,所以能够抑制构成照明器具100的零件的损伤。
即,当将适配器10向保持件120插入时,第一供电端子123a被插入到罩22的第一插入口部22a中,并且,第二供电端子123b被插入到罩22的第二插入口部22b中。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供电端子123a是圆柱状的销,第二供电端子123b是圆环状(圆筒状)的端子。
[光源130]
如图2所示,光源130例如是发出光的发光模块,例如是使房间整体明亮的照明用的发光模块。光源130配置在器具主体110的突边部112的作为Z轴负向侧的面的安装面,并被固定于器具主体110,以向周围照射光。
光源130具有基板131和多个LED(Light Emitting Diode)模块132。
基板131是具有用来安装LED模块132的安装面的安装基板。基板131形成为大致圆板状。基板131以在Z轴正向上观察时将器具主体110的收容体覆盖的方式通过螺钉等固定部件固定在器具主体110的突边部112的安装面。具体而言,基板131以安装面朝向Z轴负向的方式,以与X-Y平面大致平行的姿势固定于器具主体110。
作为基板131,例如使用对由铝或铜等金属材料构成的基材施以绝缘覆膜而得到的金属基底基板、作为氧化铝等陶瓷材料的烧结体的陶瓷基板、或以树脂材料为主的树脂基板等。另外,基板131也可以是印刷布线基板、刚性基板,也可以是柔性基板。
多个LED模块132配置在基板131的安装面。多个LED模块132利用基板131呈多个圆环状的列而排列,即以同心圆状排列。在本实施方式中,LED模块132以从内侧和外侧夹着以环状配置的电源部150的方式,配置在环状的电源部150的内侧的内部区域和环状的电源部150的外周侧的外部区域。即,内部区域的LED模块132和外部区域的LED模块132以夹着环状的电源部150的方式被配置为同心圆状。
多个LED模块132构成为,例如射出白色光。具体而言,多个LED模块132具有:多个蓝色LED,由COB(Chip On Board)型LED元件构成,是安装在基板131上的裸芯片(LED芯片);以及封固部件,将这些蓝色LED封固,包含黄色荧光体。此外,多个LED模块132也可以射出2色以上的光。具体而言,多个LED模块132也可以是RGB的3色LED光源,射出红色光、蓝色光及绿色光的3色单色光,并且射出通过将这3色的单色光调光而得到的彩色光或白色光。
此外,多个LED模块132也可以是将LED封装化的表面安装(SMD:Surface MountDevice)型的LED元件,具有容器(封装)、安装在容器内的多个LED芯片、和将多个LED芯片封固的封固部件。封固部件是硅树脂等透光性的绝缘性树脂材料。另外,在封固部件中,可以分散有二氧化硅等的光扩散材料及填料等。
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LED模块132在与Z轴负向大致平行的方向上照射光。具体而言,多个LED模块132的光轴是光的主要的射出方向,是与Z轴负向大致平行的方向。
[扩散罩140]
扩散罩140是在Z轴负向观察时将光源130覆盖、将从光源130入射的光向外侧扩散而射出的光学部件。扩散罩140在相对于光源130离开了规定距离的状态下被器具主体110支承。具体而言,扩散罩140在从Z轴方向观察的情况下呈圆形,被器具主体110的突边部112的外周端缘支承。
扩散罩140具有透光性。例如,扩散罩140由丙烯酸树脂等具有透光性的材料形成。例如,扩散罩140也可以使用在内部分散有光扩散材料的乳白色的扩散面板。此外,也可以在扩散罩140的表面10a通过压纹加工等而形成微细的凹凸(压纹)。由此,通过光源130的发光而入射到扩散罩140中的光透过扩散罩140从而被散射。由此,从Z轴负向观察扩散罩140时扩散罩140上出现的亮度不匀降低。
[电源部150]
电源部150是具有供给用来使光源130点亮的电力的点亮电路的电源模块。电源部150将从工业电源等外部电源经由挂扣式吸顶座3及适配器10供给的交流电流进行整流、平滑及降压等而变换为规定电平的直流电。电源部150将变换后的直流电流经由导线等向光源130供给。对于电源部150组合了调光电路及升压电路等。
电源部150例如由形成有规定形状的金属布线的印刷电路基板、和安装于印刷电路基板的多个电路元件等构成。电路元件是用来使光源130发光的电子零件,例如是电容元件(电解电容器、陶瓷电容器等)、电阻元件(电阻器等)、整流电路元件、线圈元件、扼流线圈(扼流变压器)、集成电路元件(IC)、或半导体元件(FET等)等。
在本实施方式中,电源部150收容在器具主体110的收容部111,配置在光源130与保持件120之间。电源部150以环状配置在基板131的Z轴正向侧的面。电源部150的电子零件主要配置在基板131的Z轴负向侧的第1面,电源部150的带引线的零件主要配置在基板131的Z轴正向侧的第2面。电子零件是微型计算机等,带引线的零件是变压器、电解电容器等。电源部150通过螺钉等固定部件固定于收容部111。
<动作>
首先,对将适配器10向挂扣式吸顶座3安装的情况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将挂扣式吸顶座3的各个供电口3a和适配器10的第一端子51的钩挂片51a及第二端子52的钩挂片52a对位,向各个供电口3a插入第一端子51的钩挂片51a及第二端子52的钩挂片52a。在到钩挂片51a及钩挂片52a达到供电口3a的末端为止的期间,导引部82总是被挂扣式吸顶座3的面推压而被收容在壳体20的内部。适配器10在适配器10的中心轴O的周向上转动,直到钩挂片51a及钩挂片52a达到供电口3a的末端。由此,将适配器10与挂扣式吸顶座3电连接及机械连接并固定。
接着,对将照明器具100向适配器10安装的情况进行说明。
如图1、图2及图4所示,进行对位以使照明器具100的保持件120与适配器10重合,将照明器具100推起,以使适配器10从保持件120的插入口122a插入。此时,适配器10的第一卡止部31及第二卡止部32与保持件120的被卡止部122b抵接而滑动,并且第一卡止部31及第二卡止部32被被卡止部122b推压从而在适配器10的中心轴O方向上移动。由此,能够从照明器具100的保持件120的插入口122a插入适配器10。
如果适配器10被插入到照明器具100的保持件120,则第一卡止部31及第二卡止部32在弹性部件40的作用力下向适配器10的外径方向移动。第一卡止部31的卡止主体33的外周面37及第二卡止部32的卡止主体33的外周面37与被卡止部122b的内周面抵接,第一卡止部31的临时固定部36的第二抵接面36a及第二卡止部32的临时固定部36的第二抵接面36a与被卡止部122b抵接。即,被卡止部122b如图13所示,处于临时固定到第一卡止部31的临时固定部36及第二卡止部32的临时固定部36的第二状态,照明器具100与适配器10没有被电连接。保持件120的第一供电端子123a没有与第三端子53的另一端部53a电连接,保持件120的第二供电端子123b没有与第四端子54的另一端部54a电连接。图13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照明器具100被临时固定到适配器10的第二状态的部分放大剖视图。
进而,如果适配器10被插入到照明器具100的保持件120,则如图1、图2及图4所示,被卡止部122b的内周面和第一卡止部31的卡止主体33的外周面37及第二卡止部32的卡止主体33的外周面37进行滑动后,第一卡止部31及第二卡止部32在弹性部件40的作用力下,进一步向适配器10的外径方向移动。即,如果被卡止部122b从第一卡止部31的固定部35及第二卡止部32的固定部35离开,则在弹性部件40的作用力下,第一卡止部31及第二卡止部32回到原来的姿势。从图4的双点划线表示的第一卡止部31及第二卡止部32的位置,位移为实线表示的第一卡止部31及第二卡止部32的位置。此时,保持件120的第一供电端子123a被插入到第一插入口部22a,与第三端子53的另一端部53a电连接。此外,保持件120的第二供电端子123b被插入到第二插入口部22b,与第四端子54的另一端部54a电连接。
在照明器具100的重力下,保持件120的被卡止部122b的Z轴负侧的面、与第一卡止部31的固定部35的第一抵接面35a及第二卡止部32的固定部35的第一抵接面35a相抵接。由此,照明器具100以正常状态固定到适配器10并被牢固地保持,从而接受来自挂扣式吸顶座3的电力供给。
接着,对将照明器具100从适配器10拆卸的情况进行说明。
如图1及图2所示,如果使照明器具100在中心轴O的周向上转动,则保持件120的第一凸部124与适配器10的主体部21的第二凸部21e抵接,第二凸部21e在第一凸部124上滑动并且将照明器具100向Z轴负向压下。此时,保持件120内的第三凸部125与第一卡止部31及第二卡止部32抵接而滑动,并且第一卡止部31及第二卡止部32被各个第三凸部125推压,由此,第一卡止部31及第二卡止部32在适配器10的中心轴O方向上移动。
由此,如图13所示,第一卡止部31的固定部35的第一抵接面35a及第二卡止部32的固定部35的第一抵接面35a从保持件120的被卡止部122b的抵接面122b1离开(第一状态解除),照明器具100向Z轴负向移动,所以被卡止部122b与第一卡止部31的临时固定部36的第二抵接面36a及第二卡止部32的临时固定部36的第二抵接面36a抵接。从图13的双点划线表示的第一卡止部31及第二卡止部32的位置,位移为实线表示的第一卡止部31及第二卡止部32的位置。此时,保持件120的第一供电端子123a从第三端子53的另一端部53a离开,成为非电连接。此外,保持件120的第二供电端子123b从第四端子54的另一端部54a离开,成为非电连接。这样,照明器具100以临时固定于第一卡止部31的临时固定部36及第二卡止部32的临时固定部36的第二状态保持于适配器10。
这样,在适配器10中,如果照明器具100被固定到适配器10的第一状态被解除,则通过第二凸部21e与形成于照明器具100的第一凸部124卡合,使照明器具100被固定到适配器10的第一状态转移为临时固定的第二状态,由此照明器具100被临时固定到适配器10。
并且,如果将照明器具100向Z轴负向推下,则被卡止部122b与第一卡止部31的临时固定部36的第二抵接面36a的第一倾斜面36a1及第二卡止部32的临时固定部36的第二抵接面36a的第一倾斜面36a1抵接而滑动,并且被被卡止部122b推压从而第一卡止部31及第二卡止部32在适配器10的中心轴O方向上移动。由此,能够从适配器10拆卸照明器具100。
另外,当照明器具100被临时固定到适配器10时,如果为了将照明器具100从适配器10拆卸而将照明器具100以相对于水平面倾斜的姿势向Z轴负向推下,则第一倾斜面36a1或第二倾斜面36a2成为与被卡止部122b的抵接面122b1大致平行。因此,通过第一倾斜面36a1或第二倾斜面36a2与被卡止部122b的抵接面122b1面接触,被卡止部122b难以相对于第一倾斜面36a1或第二倾斜面36a2滑动。因此,如果将照明器具100以相对于水平面大致平行的姿势向Z轴负向推下,则通过被卡止部122b与第一倾斜面36a1抵接而滑动,能够将被临时固定到适配器10的照明器具100拆卸。
<作用效果>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适配器10、照明装置1及照明器具100的作用效果对进行说明。
如以上这样,本实施方式的适配器10是用来将挂扣式吸顶座3与照明器具100电连接及机械连接的适配器10,具备连接部70,该连接部70具有第一供电部70a和第二供电部70b,第一供电部70a与设置于照明器具100的第一供电端子123a电连接,第二供电部70b与以将第一供电端子123a包围的方式设置于照明器具100的第二供电端子123b电连接。此外,第一供电部70a具有与第一供电端子123a电连接的第一连接端子50a。此外,第二供电部70b具有以将第一连接端子50a的周围包围的方式形成、与第二供电端子123b卡合的第二插入口部22b、以及与卡合于第二插入口部22b的第二供电端子123b电连接的第二连接端子50b。并且,第二插入口部22b具有与第二供电端子123b抵接以支承第二供电端子123b的突起部22c。
由此,在第二插入口部22b形成有突起部22c,所以当第二供电端子123b卡合到第二插入口部22b时,突起部22c能够与第二供电端子123b接触而卡合。因此,能够将照明器具100以规定的姿势保持,所以照明器具100和适配器10被牢固地机械连接,所以能够抑制照明器具100相对于适配器10的晃动。
因而,在该适配器10中,能够抑制照明器具100在美观上变差,并且抑制照明器具100的晃动。
特别是,在该照明装置1中,不易损害适配器10的外观性。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1具备适配器10以及与适配器10电连接的照明器具100。
在该照明器具100中,也起到与上述同样的作用效果。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适配器10中,照明器具100的第一供电端子123a及第二供电端子123b是在拆装方向上延伸的凸状的端子,并且,适配器10的第一供电部70a及第二供电部70b是供第一供电端子123a及第二供电端子123b插入的凹状的供电部。并且,突起部22c朝向将第二供电端子123b向第二供电部70b插入的插入方向使第二供电部70b的开口部的间隙逐渐变窄。
由此,当将照明器具100向适配器10安装时,突起部22c能够引导第二供电端子123b。因此,能够容易地将照明器具100安装至适配器10。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适配器10中,第二供电部70b具有能够弹性变形、且与第二供电端子123b卡合的第二卡合部。
由此,由于第二卡合部也与第二供电端子123b卡合,所以能够将照明器具100以规定的姿势更牢固地保持。因此,照明器具100和适配器10被牢固地机械连接,所以能够更好地抑制照明器具100相对于适配器10的晃动。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适配器10中,第二卡合部是一对弹性爪部22d,以夹着第二供电端子123b的方式设置于第二供电部70b。
由此,由于能够用一对弹性爪部22d夹着第二供电端子123b,所以能够将照明器具100更可靠且牢固地保持。因此,能够更可靠地抑制照明器具100相对于适配器10的晃动。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适配器10具备通过从适配器10的外周面10c进退自如地突出而将照明器具100固定到适配器10的第一卡止部31及第二卡止部32。并且,在以与连接部70对置的方式将适配器10进行平面观察的情况下,第二卡合部配置在直线V2上,该直线V2是经过第一供电部70a的直线,并且与将第一卡止部31及第二卡止部32相连的直线V1正交。
例如,如果在照明器具100上施加应力,则发挥作用以使照明器具100以第一卡止部31及第二卡止部32为支点相对于适配器10晃动。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第二卡合部配置在与将第一卡止部31及第二卡止部32相连的直线V1正交的直线V2上,所以能够更可靠地抑制以第一卡止部31及第二卡止部32为支点的照明器具100的晃动。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适配器10中,在以与连接部70对置的方式将适配器10进行平面观察的情况下,突起部22c配置在直线V2上,该直线V2是经过第一供电部70a的直线,并且与将第一卡止部31及第二卡止部32相连的直线V1正交。
例如,如果在照明器具100上施加应力,则发挥作用以使照明器具100以第一卡止部31及第二卡止部32为支点相对于适配器10晃动。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突起部22c配置在与将第一卡止部31及第二卡止部32相连的直线V1正交的直线V2上,所以能够更可靠地抑制以第一卡止部31及第二卡止部32为支点的照明器具100的晃动。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适配器10具备设有连接部70、第一卡止部31及第二卡止部32的壳体20。并且,在壳体20,在与壳体20的配置有连接部70的一侧相反一侧,形成有使第一卡止部31及第二卡止部32露出的一对缺口部21h。
由此,即使在用户误仅将适配器10安装到照明器具100的情况下,用户也能够一边经由缺口部21h将第一卡止部31及第二卡止部32捏住,一边使第一卡止部31及第二卡止部32向壳体20的内部移动。因此,容易将适配器10从照明器具100拆卸。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适配器10中,第一卡止部31及第二卡止部32具有配置于一对缺口部21h的突出部33a。
由此,用户能够一边将突出部33a捏住,一边使第一卡止部31及第二卡止部32向壳体20的内部移动。因此,容易将适配器10从照明器具100拆卸。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适配器10中,在照明器具100被固定到适配器10时,第一卡止部31及第二卡止部32分别成为从适配器10的外周面10c以第一量突出的第一状态。
由此,在第一状态下,第一卡止部31及第二卡止部32分别卡止于被卡止部122b,所以能够抑制照明器具100的铅直方向的移动。因此,即使照明器具100被意外移动,第一卡止部31及第二卡止部32也能够将照明器具100可靠地固定到适配器10。由此,在适配器10中,能够进一步抑制照明装置1的掉落。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适配器10中,当照明器具100被临时固定到适配器10时,第一卡止部31及第二卡止部32分别成为从适配器10的外周面10c以比第一量少的第二量突出的第二状态。
由此,即使第一状态被解除,由于从第一状态转移到第二状态,所以第一卡止部31及第二卡止部32分别也能够将照明器具100以规定的姿势保持于适配器10。由此,在适配器10中,能够进一步抑制照明装置1的掉落。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适配器10中,连接部70相对于具有第一供电端子70a及第二供电部70b的被连接部123拆装自如地设置,在第一状态下与被连接部123电连接,在第二状态下不与被连接部123电连接。
由此,在第一状态的情况下,进行向照明器具100的电力供给,所以通过照明器具100的点亮,用户能够识别出照明器具100与适配器10被可靠地电连接和机械连接。此外,在第二状态的情况下,由于不进行向照明器具100的电力供给,所以通过照明器具100不点亮,用户能够识别出照明器具100与适配器10的电连接及机械连接是不完全的。在此情况下,用户以将照明器具100可靠地固定到适配器10的方式将照明器具100安装到适配器10。结果,在该适配器10中,容易抑制照明器具100的掉落。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适配器10具备:锁定部80,(1)在适配器10的壳体20以规定的位置关系被安装到挂扣式吸顶座3的情况下,该锁定部80从壳体20的表面10a突出插入到设置于挂扣式吸顶座3的面的开口,(2)在壳体20以不为规定的位置关系的状态被安装到挂扣式吸顶座3的情况下,该锁定部80被挂扣式吸顶座3的面推压;以及限制部92,通过锁定部80被挂扣式吸顶座3的面推压,位移至妨碍第二供电端子123b向第二供电部70b的电连接的位置。
由此,如果锁定部80被挂扣式吸顶座3的面推压,则限制部92位移至妨碍第二供电端子123b向第二供电部70b的电连接的位置。因此,即使要将照明器具100向适配器10安装,由于与第二供电部70b的电连接被妨碍,所以也不能将照明器具100安装到适配器10。因此,用户能够注意到适配器10以不完全状态被安装到挂扣式吸顶座3的情况。
因而,在适配器10中,能够抑制以不完全状态连接到挂扣式吸顶座3。结果,能够抑制因适配器10以不完全状态连接到挂扣式吸顶座3所导致的适配器10及照明器具100的掉落。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适配器10中,通过锁定部80被挂扣式吸顶座3的面推压,使限制部92配置到第二供电部70b的凹状部的内部,以使该限制部92位移至妨碍第二供电端子123b向第二供电部70b的电连接的位置。
由此,如果锁定部80被挂扣式吸顶座3的面推压,则限制部92配置到供第二供电端子123b插入的第二供电部70b的凹状部的内部。因此,即使要将照明器具100安装到适配器10,由于第二供电端子123b与限制部92接触而与第二供电部70b的电连接被妨碍,所以也不能将照明器具100安装到适配器10。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适配器10,能够进一步抑制以不完全状态连接到挂扣式吸顶座3。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适配器10中,具备通过从适配器10的外周面10c进退自如地突出而将照明器具100固定到适配器10的第一卡止部31及第二卡止部32。此外,第一卡止部31及第二卡止部32分别具有:固定部35,通过将照明器具100的被卡止部122b卡止,将照明器具100固定到适配器10;以及临时固定部36,通过与被卡止部122b卡合,将照明器具100临时固定到照明器具100。此外,临时固定部36具有在照明器具100被临时固定到适配器10时与被卡止部122b抵接的第二抵接面36a。此外,第二抵接面36a是相对于与适配器10相对于挂扣式吸顶座3的拆装方向正交的假想平面W0,向远离适配器10的外周面10c的方向下降倾斜的倾斜面。并且,第二抵接面36a具有第一倾斜面36a1和第二倾斜面36a2,该第二倾斜面36a2相对于假想平面W0的角度与第一倾斜面36a1相对于假想平面W0的角度不同。
例如,当照明器具100被临时固定到适配器10时,如果为了将照明器具100从适配器10拆卸而对照明器具100的一部位施加向铅直下方的应力,则照明器具100相对于适配器10的姿势倾斜。此时,第一倾斜面36a1或第二倾斜面36a2成为与被卡止部122b(在本实施方式中,被卡止部122b的抵接面122b1)大致平行。因此,通过第一倾斜面36a1或第二倾斜面36a2与被卡止部122b接触(在本实施方式中,与抵接面122b1面接触),被卡止部122b难以相对于第一倾斜面36a1或第二倾斜面36a2滑动,所以第一卡止部31及第二卡止部32难以向适配器10的中心方向移动(难以移动以被收容至壳体20)。因此,在照明器具100被临时固定到适配器10的状态下,照明器具100也不易从适配器10离开。
此外,当照明器具100被临时固定到适配器10时,如果为了将照明器具100从适配器10拆卸而一边把持照明器具100的两端一边在照明器具100为大致水平的姿势的状态下施加向铅直下方的应力,则第一倾斜面36a1相对于水平面倾斜,所以被卡止部122b能够在第一倾斜面36a1上滑动。因此,通过第一倾斜面36a1被被卡止部122b推压,第一卡止部31及第二卡止部32能够向适配器10的中心方向移动。因此,能够将被临时固定在适配器10上的照明器具100拆下。
这样,在照明器具100被临时固定到适配器10的状态下,也通过将照明器具100进行不正确的拆卸操作,将照明器具100保持于适配器10,并且通过将照明器具100进行正确的拆卸操作,能够容易地将照明器具100从适配器10拆下。由于能够抑制照明器具100的掉落,所以在该适配器10中,能够提高照明器具100的安全性。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适配器10中,第二倾斜面36a2配置在第一倾斜面36a1的两侧。并且,第一倾斜面36a1相对于假想平面W0的角度θ1大于第二倾斜面36a2相对于假想平面W0的角度θ2。
由此,当照明器具100被临时固定到适配器10时,为了将照明器具100从适配器10拆下,进行一边把持照明器具100的两端一边在照明器具100为大致水平的姿势的状态下施加向铅直下方的应力的照明器具100的正确的拆卸操作,从而能够容易地将照明器具100从适配器10拆卸。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适配器10中,第一卡止部31及第二卡止部32也可以分别具有:固定部35,通过将照明器具100的被卡止部122b卡止,将照明器具100固定到适配器10;以及临时固定部36,通过与被卡止部122b卡合,将照明器具100临时固定到适配器10。此外,临时固定部36也可以具有在照明器具100被临时固定到适配器10时与被卡止部122b抵接的抵接面122b1。并且,抵接面122b1也可以是相对于与适配器10相对于挂扣式吸顶座3的拆装方向正交的假想平面W0,向远离适配器10的外周面10c的方向下降倾斜的第二抵接面36a。
由此,在将照明器具100从挂扣式吸顶座3拆卸的情况下,例如也可以通过使照明器具100转动,将第一卡止部31及第二卡止部32各自的固定部35与被卡止部122b的卡止解除。当该卡止被解除时,照明器具100通过自重相对于适配器10向铅直下方移动,但由于被卡止部122b与临时固定部36卡合,所以照明器具100钩挂于适配器10,抑制照明器具100的掉落。
因而,根据该适配器10,即使将照明装置1无意地移动,也能够抑制照明装置1的掉落。
特别是,由于临时固定部36的抵接面是第二抵接面36a,所以即使被卡止部122b与临时固定部36卡合,只要将照明器具100推下,通过第一卡止部31及第二卡止部32的移动,被卡止部122b与临时固定部36的卡合也可以被解除。因此,也能够将照明器具100可靠且安全地拆下。
(其他变形例等)
以上,对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公开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照明器具及照明装置是一例,关于照明装置及照明器具的具体的形态没有特别限定。照明装置及照明器具只要是使用适配器连接于挂扣式吸顶座,则怎样的形态都可以。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适配器、照明器具及照明装置中,多个卡止部也可以是一体化的1个部件。
此外,在由上述实施方式说明的适配器及照明装置中,如图14及图15所示,在保持件120的底部122,设有与适配器10的背面10b抵接的衬垫等缓冲部件191。即,在与适配器10的背面10b对置的保持件120的底部122的面设有缓冲部件191。在适配器10以正常的状态安装于照明器具100的保持件120的情况下,缓冲部件191被适配器10的背面10b和保持件120的底部122夹着而被压缩。此时,与适配器10没有被安装于保持件120的情况相比,缓冲部件191的厚度变小。这样,由于缓冲部件191配置在适配器10的背面10b与保持件120的底部122之间,所以能够更可靠地抑制照明器具100相对于适配器10的晃动。此外,由于将缓冲部件191设置在保持件120的内部,所以不易损害照明器具100的外观性。图14是表示具有照明器具100和适配器10的照明装置1及挂扣式吸顶座3的立体图。图15是表示照明器具100被正常地固定到适配器10的第一状态的部分放大剖视图。另外,缓冲部件191设置于保持件120,但也可以设置于适配器10(具体而言是适配器10的背面10b)。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适配器及照明装置中,适配器的连接部是凹状,但也可以是凸状的连接部。即,也可以是连接部的第三端子的另一端部及第四端子的另一端部从第一插入口部及二插入口部突出的结构。在此情况下,也可以是第一供电端子及第二供电端子从保持件的底部凹陷的结构。即,适配器的连接部是阳型的连接部,插座的供电部也可以是阴型的连接部。在适配器中,照明器具的第一供电端子及第二供电端子是在拆装方向上延伸的凸状的端子,并且,适配器的第一供电部及第二供电部是供第一供电端子及第二供电端子插入的凹状的供电部,但也可以是,照明器具的第一供电端子及第二供电端子是在拆装方向上延伸的凹状的端子,并且,适配器的第一供电部及第二供电部是向第一供电端子及第二供电端子插入的凸状的供电部。
此外,在由上述实施方式说明的适配器及照明装置中,保持件的外周壁部也可以具有第一被卡止部和第二被卡止部。第一被卡止部也可以是形成在比第二被卡止部靠Z轴负向侧的环状的凸部,从外周壁部的内周面以将外周壁部的内径缩窄的方式伸出。在第一状态的情况下,第一被卡止部与第一卡止部及第二卡止部各自的卡止主体的固定部抵接。第一被卡止部也可以形成于外周壁部的内周面,位于第二被卡止部与保持件的底部之间。此外,第二被卡止部也可以是在保持件的外周壁部的Z轴正向侧的端缘形成的环状的凸部,从外周壁部的内周面以将外周壁部的内径缩窄的方式伸出。在第二状态的情况下,第二被卡止部与第一卡止部及第二卡止部各自的卡止主体的临时固定部抵接。在将保持件平面观察时,第二被卡止部的直径与第一被卡止部的直径大致相同,但也可以比第一被卡止部的直径大,也可以比第一被卡止部的直径小。
此外,在由上述实施方式说明的适配器及照明装置中,关于挂扣式吸顶座的具体形态也没有特别限定。作为挂扣式吸顶座,可以采用圆形全挂扣吸顶座、全挂扣接线盒、圆形挂扣吸顶座、方型挂扣吸顶座、挂扣嵌入接线盒及挂扣式露出接线盒等。
除此以外,对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施以本领域技术人员想到的各种变形而得到的形态、通过在不脱离本公开的主旨的范围内将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构成要素及功能任意地组合而实现的形态也包含在本公开中。
Claims (16)
1.一种适配器,用来将挂扣式吸顶座与照明器具电连接及机械连接,其特征在于,
具备连接部,该连接部具有第一供电部和第二供电部,上述第一供电部与设置于上述照明器具的第一供电端子电连接,上述第二供电部与以包围上述第一供电端子的方式设置于上述照明器具的第二供电端子电连接;
上述第一供电部具有与上述第一供电端子电连接的第一连接端子;
上述第二供电部具有:
第一卡合部,以包围上述第一连接端子的周围的方式形成,与上述第二供电端子卡合;以及
第二连接端子,与卡合于上述第一卡合部的上述第二供电端子电连接;
上述第一卡合部具有与上述第二供电端子抵接以支承上述第二供电端子的突起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配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照明器具的上述第一供电端子及上述第二供电端子是在拆装方向上延伸的凸状的端子,并且上述适配器的上述第一供电部及上述第二供电部是供上述第一供电端子及上述第二供电端子插入的凹状的供电部;
上述突起部朝向将上述第二供电端子向上述第二供电部插入的插入方向使上述第二供电部的开口部的间隙逐渐变窄。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适配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二供电部具有能够弹性变形、且与上述第二供电端子卡合的第二卡合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适配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二卡合部是一对弹性爪部,以夹着上述第二供电端子的方式设置于上述第二供电部。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适配器,其特征在于,
具备通过从上述适配器的外周面进退自如地突出而将上述照明器具固定到上述适配器的一对卡止部;
在以与上述连接部对置的方式将上述适配器进行平面观察的情况下,上述第二卡合部配置在经过上述第一供电部且与将上述一对卡止部相连的直线正交的直线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适配器,其特征在于,
在以与上述连接部对置的方式将上述适配器进行平面观察的情况下,上述突起部配置在经过上述第一供电部且与将上述一对卡止部相连的直线正交的直线上。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适配器,其特征在于,
具备设置上述连接部及上述一对卡止部的壳体;
在上述壳体,在与上述壳体的配置有上述连接部的一侧相反一侧,形成有使上述一对卡止部露出的一对缺口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适配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一对卡止部具有配置于上述一对缺口部的突出部。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适配器,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照明器具被固定到上述适配器时,上述一对卡止部分别成为从上述适配器的外周面以第一量突出的第一状态。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适配器,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照明器具被临时固定到上述适配器时,上述一对卡止部分别成为从上述适配器的外周面以比上述第一量少的第二量突出的第二状态。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适配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连接部相对于具有上述第一供电端子及上述第二供电部的被连接部拆装自如地设置;
上述连接部在上述第一状态下与上述被连接部电连接;
上述连接部在上述第二状态下不与上述被连接部电连接。
12.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适配器,其特征在于,
具备:
锁定部,(1)在上述适配器的壳体以规定的位置关系被安装到上述挂扣式吸顶座的情况下,该锁定部从上述壳体的安装面突出而插入到设置于上述挂扣式吸顶座的面的开口,(2)在上述壳体以不为上述规定的位置关系的状态被安装到上述挂扣式吸顶座的情况下,该锁定部被上述挂扣式吸顶座的面推压;以及
限制部,通过上述锁定部被上述挂扣式吸顶座的面推压,位移至妨碍上述第二供电端子向第二供电部的电连接的位置。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适配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锁定部通过被上述挂扣式吸顶座的面推压,使上述限制部配置到上述第二供电部的凹状部的内部,以使该限制部位移至妨碍上述第二供电端子向第二供电部的电连接的位置。
1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适配器,其特征在于,
具备通过从上述适配器的外周面进退自如地突出而将上述照明器具固定到上述适配器的一对卡止部;
上述一对卡止部分别具有:
固定部,通过将上述照明器具的被卡止部卡止,将上述照明器具固定到上述适配器;以及
临时固定部,通过与上述被卡止部卡合,将上述照明器具临时固定到上述适配器;
上述临时固定部具有在上述照明器具被临时固定到上述适配器时与上述被卡止部抵接的抵接面;
上述抵接面是相对于与上述适配器相对于上述挂扣式吸顶座的拆装方向正交的假想平面,向远离上述适配器的外周面的方向下降倾斜的倾斜面;
上述抵接面具有第一倾斜面和第二倾斜面,上述第二倾斜面相对于上述假想平面的角度与上述第一倾斜面相对于上述假想平面的角度不同。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适配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二倾斜面配置在上述第一倾斜面的两侧;
第一倾斜面相对于上述假想平面的角度大于上述第二倾斜面相对于上述假想平面的角度。
16.一种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权利要求1~15中任一项所述的适配器;以及
照明器具,与上述适配器电连接。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20-077996 | 2020-04-27 | ||
JP2020077996A JP7462160B2 (ja) | 2020-04-27 | 2020-04-27 | アダプタ及び照明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4501131U true CN214501131U (zh) | 2021-10-26 |
Family
ID=782027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0757613.5U Active CN214501131U (zh) | 2020-04-27 | 2021-04-14 | 适配器及照明装置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7462160B2 (zh) |
CN (1) | CN214501131U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A1296077C (en) * | 1988-11-25 | 1992-02-18 | Trudy M. Hudson | Light fixture connector |
JPH0744048B2 (ja) * | 1992-06-10 | 1995-05-15 | ヤマギワ株式会社 | 埋込み式コンセントとプラグとの組合せ構造 |
JP2604453Y2 (ja) * | 1993-08-26 | 2000-05-15 | 松下電工株式会社 | 照明器具の取付装置 |
JPH0785716A (ja) * | 1993-09-14 | 1995-03-31 | Asahi Natl Shomei Kk | 照明装置 |
JP6152940B2 (ja) | 2013-10-11 | 2017-06-28 |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 照明器具用アダプタ、及び照明器具 |
-
2020
- 2020-04-27 JP JP2020077996A patent/JP7462160B2/ja active Active
-
2021
- 2021-04-14 CN CN202120757613.5U patent/CN214501131U/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7462160B2 (ja) | 2024-04-05 |
JP2021174681A (ja) | 2021-11-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565908B (zh) | 發光二極體發光模組 | |
JP5825489B2 (ja) | ランプ、ランプ装置および照明器具 | |
JP3928384B2 (ja) | Led照明器具 | |
EP2836761B1 (en) | Lamp and lighting apparatus | |
WO2011152137A1 (ja) | 照明装置 | |
JP6731806B2 (ja) | 電線保持具および照明装置 | |
JP2020071999A (ja) | 照明装置 | |
CN214501131U (zh) | 适配器及照明装置 | |
CN215372349U (zh) | 适配器及照明装置 | |
TWI449865B (zh) | 照明器具 | |
CN112752371B (zh) | 适配器、照明装置及照明器具 | |
JP5495370B2 (ja) | 照明器具 | |
CN112752372B (zh) | 适配器、照明装置及照明器具 | |
JP2017037853A (ja) | 照明器具 | |
JP2014120332A (ja) | 照明装置及びホルダ | |
JP6044758B2 (ja) | 光源ユニットおよび照明器具 | |
CN219063169U (zh) | 照明器具 | |
JP6103322B2 (ja) | ランプ、ランプ装置および照明器具 | |
JP2009192762A (ja) | 表示装置 | |
CN219453696U (zh) | 一种led直管灯及照明系统 | |
CN111578191A (zh) | 照明装置 | |
JP2024154750A (ja) | 照明器具 | |
JP2024154751A (ja) | 照明器具 | |
JP2020035626A (ja) | 照明装置 | |
JP2007311419A (ja) | 光源ユニット、ソケット及び発光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