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480559U - 图像记录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记录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480559U
CN202480559U CN2012200246173U CN201220024617U CN202480559U CN 202480559 U CN202480559 U CN 202480559U CN 2012200246173 U CN2012200246173 U CN 2012200246173U CN 201220024617 U CN201220024617 U CN 201220024617U CN 202480559 U CN202480559 U CN 20248055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posture
transfer
transfer path
guiding par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20024617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饭岛章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th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th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Brother Industries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48055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480559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eeding Of Articles By Means Other Than Belts Or Rollers (AREA)
  • Separation, Sorting, Adjustment, Or Bending Of Sheets To Be Conveyed (AREA)
  • Handling Of Cut Paper (AREA)
  • Delivering By Means Of Belts And Roller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图像记录装置,能够使折返时的片材的传送高速化。包括:第1传送路径,向第1传送方向引导片材;第2传送路径,在第1传送方向下游侧所设置的分支口分支,在第1传送方向上游侧所设置的合流口与第1传送路径合流,向第2传送方向引导片材;传送辊,被设置在分支口的第1传送方向下游侧;导向部件,从分支口向斜下方延伸而形成第2传送路径的下侧导向面,支撑在分支口的第1传送方向下游侧折返的片材且将片材从第1传送路径向第2传送路径引导;和活片,从分支口的第1传送方向上游侧的支轴向第1传送方向下游侧延伸,被支撑为在位于分支口上方的第1姿势与至少延伸端进入第2传送路径的第2姿势之间自由转动,导向部件具有贯通孔。

Description

图像记录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能够在片材的双面记录图像的图像记录装置。
背景技术
公知有能够在片材的双面记录图像的图像记录装置。在该图像记录装置中,以比记录部靠传送方向下游侧所设置的分支口为起点形成有反转传送路径。若片材的后端通过在分支口的上侧自由转动地支撑的活片而到达分支口,则片材的后端被活片压向反转传送路径的导向面,片材的后端朝向反转传送路径。
在该图像记录装置中,在片材的后端被活片下压时,在片材与反转传送路径的导向面之间,空气成为阻力,片材的后端无法迅速向反转传送路径的导向面移动。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折返时的片材的传送高速化的图像记录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图像记录装置(10)的特征在于,包括:第1传送路径(65),向第1传送方向引导片材;记录部(24),在上述第1传送路径(65)中在片材上记录图像;第2传送路径(67),在比上述记录部(24)靠上述第1传送方向下游侧所设置的分支口(36)从上述第1传送路径(65)分支,并延伸为在比上述记录部(24)靠上述第1传送方向上游侧所设置的合流口(37)与上述第1传送路径(65)合流,向从上述分支口(36)朝向上述合流口(37)的第2传送方向引导片材;传送辊(45),被设置在上述分支口(36)的上述第1传送方向下游侧而传送片材;导向部件(33),从上述分支口(36)向斜下方延伸而形成上述第2传送路径(67)的下侧导向面,并且支撑在上述分支口(36)的上述第1传送方向下游侧折返的片材且将片材从上述第1传送路径(65)向上述第2传送路径(67)引导;以及活片(49),从上述分支口(36)的上述第1传送方向上游侧的支轴(87)向上述第1传送方向下游侧延伸,被支撑为在位于上述分支口(36)的上方的第1姿势与至少延伸端(49A)从上述分支口(36)进入上述第2传送路径(67)的第2姿势之间以上述支轴(87)为中心自由转动,其中,上述导向部件(33)具有从支撑片材的下侧导向面向相反侧贯通的贯通孔(118)。
另外,优选上述贯通孔(118)与上述第2传送方向平行且向沿着上述下侧导向面的方向设置有多个。
另外,优选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图像记录装置还具有托盘(20),上述托盘(20)能够保持片材,设置在上述第2传送路径(67)的下侧并且能够在装置主体上装卸,在上述第2传送路径(67)中,比上述导向部件(33)靠上述第2传送方向下游侧的至少一部分由构成相互相对的导向面的下侧的第1部件(31)及上侧的第2部件(32)构成,上述第1部件(31)被设置为能够改变为能够在上述第2传送路径(67)中引导片材的第3姿势和比上述第3姿势远离上述第2部件(32)的第4姿势,上述导向部件(33)的上述分支口(36)侧的基端支撑于上述传送辊(45)的支轴(85),以使上述导向部件(33)在能够在上述第2传送路径(67)中引导片材的第5姿势与比上述第5姿势远离相对的导向面的第6姿势之间自由转动,在上述第5姿势下,上述导向部件(33)能够将上述第1部件(31)保持在上述第3姿势,在上述第6姿势下,上述导向部件(33)能够使上述第1部件(31)改变为上述第4姿势,上述托盘(20)在被安装于上述图像记录装置中的状态下能够将上述导向部件(33)保持在上述第5姿势,上述托盘(20)在从上述图像记录装置拔出的状态下能够使上述导向部件(33)改变为上述第6姿势。
另外,优选上述活片(49)具有能够与上述第1传送路径(65)中所传送的片材抵接的齿盘状的第1辅助辊(47)。
另外,优选上述活片(49)具有能够与上述第2传送路径(67)中所传送的片材抵接的齿盘状的第2辅助辊(48)。
另外,优选上述活片(49)总是向上述第2姿势被施力,在上述第1辅助辊(47)与片材接触时向上述第1姿势被施力。
另外,优选向上述第2姿势施加的力由上述活片(49)的自重产生。
另外,优选向上述第1姿势施加的力由从上述第1传送路径(65)所传送的片材接收的上述第1传送方向的力产生。
另外,优选上述贯通孔(118)向上述第2传送方向延伸。
另外,优选上述贯通孔(118)包括第1贯通孔(118A)及第2贯通孔(118B),上述第1贯通孔(118A)的面积大于上述第2贯通孔(118B)的面积。
另外,优选上述第1贯通孔(118A)与上述第2贯通孔(118B)交替排列。
附图说明
图1是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一例的复合机10的立体图。
图2是示意地表示打印部11的内部结构的纵向剖视图。
图3是表示上侧导向部件82的周边机构的俯视图。
图4是图3中的切断线IV-IV的剖视图,详细表示活片49的周边机构的结构。
图5是表示第3传送辊45及第3导向部件33的结构的外形图。
图6A和图6B是第3导向部件33的立体图。
图7A、图7B和图7C是示意地表示片材被折返传送的状态的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适当参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另外,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例,在不改变本实用新型的要旨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可以适当变更。在以下说明中,以复合机10被设置为能够使用的状态(图1的状态)为基准定义上下方向7,将设置有开口13的一侧作为近前侧(正面)定义前后方向8,从近前侧(正面)观察复合机10而定义左右方向9。
如图1所示,复合机10大致形成为薄型的长方体,在下部设置有喷墨记录方式的打印部11。复合机10具有传真功能及打印功能等各种功能。另外,有无打印功能以外的功能是任意的。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省略打印功能以外的功能及实现该功能的结构要素的说明。
[打印部11的结构]
如图2所示,打印部11主要具有能够保持各种尺寸的记录纸张(片材的一例)的托盘20(托盘的一例)、从托盘20拾取记录纸张并供给的供给部15、使用墨水进行图像记录的喷墨记录方式的记录部24。打印部11具有在正面形成有开口13(参照图1)的外壳14(参照图1),托盘20被设置为能够从开口13向前后方向8插拔。即,托盘20能够在外壳14上安装和拔出。另外,记录部24不限于喷墨方式,能够适用电子照相方式等各种记录方式。
[托盘20]
托盘20具有在片材的放置面的上方所设置的排纸保持部79。排纸保持部79形成为大致平板形状,被安装为在托盘20的前方侧的上部保持水平。在排纸保持部79的后方端部设置有凸部112,在托盘20被安装在外壳14上的状态下,上述凸部112与后述的第3导向部件33(导向部件的一例)抵接。
[供给部15]
如图2所示,供给部15被设置在托盘20的上方且记录部24的下方。供给部15具有供纸辊25、供纸臂26及由多个齿轮啮合而成的驱动传递机构27。供纸辊25被轴支撑在供纸臂26的前端部。供纸臂26以其基端部上所设置的支轴28为中心向箭头29的方向转动。由此,供纸辊25能够与托盘20上所放置的记录纸张抵接,此外能够从托盘20分离。供纸辊25由驱动传递机构27传递供纸电机(未图示)的驱动力而旋转。供纸辊25以与托盘20上所层叠的记录纸张中最上侧的记录纸张抵接的状态进行旋转,从而将该记录纸张与位于其下侧的其他记录纸张分离而向后述的弯曲路径65A供给。
[传送路径65]
如图2所示,在打印部11的内部形成有从托盘20的前端(后方侧的端部)经由记录部24到达排纸保持部79的传送路径65(第1传送路径的一例)。传送路径65被划分为从托盘20的前端到记录部24之间形成的弯曲路径65A和从记录部24到排纸保持部79之间形成的直线路径65B。
弯曲路径65A是从托盘20上所设置的分离倾斜板22的上端附近到记录部24而延伸设置的弯曲状的通路。弯曲路径65A大致形成为以打印部11的内部侧为中心的圆弧形状。从托盘20供给的记录纸张在弯曲路径65A上沿着传送方向(图2中单点划线所示的方向)向第1传送方向(图2中单点划线上所标的箭头的方向,第1传送方向的一例)弯曲而被向记录部24的正下方引导。弯曲路径65A由隔着预定间隔而彼此相对的外侧导向部件18和内侧导向部件19划分。另外,外侧导向部件18、内侧导向部件19及后述的各导向部件82、83、31~34在图2中均向与纸面垂直的方向(图1的左右方向9)延伸。
直线路径65B是从记录部24的正下方到排纸保持部79延伸设置的直线状的大致水平的通路。记录纸张在直线路径65B上被向第1传送方向引导。直线路径65B在设置有记录部24的位置由隔着预定间隔而彼此相对的记录部24及台板42形成,在未设置记录部24的位置由隔着预定间隔而彼此相对的上侧导向部件82及下侧导向部件83划分。
下侧导向部件83具有凹部84。凹部84在下侧导向部件83的上表面即直线路径65B的下侧导向面开口。凹部84是沿着前后方向8延伸的槽。该凹部84也可以向第1传送方向的下游侧延伸而到达下侧导向部件83的下游端。此时,凹部84的下游侧与分支口36连通。凹部84的尺寸及位置被设计为后述的第1辅助辊47能够向凹部84进退。另外,凹部84不是一个槽,而是根据第1辅助辊47的数量,多个槽在左右方向9并行设置,形成为梳子状。
比记录部24靠第1传送方向下游侧的直线路径65B上设置有分支口36(分支口的一例)。在进行双面图像记录时,在直线路径65B上传送的记录纸张在分支口36的下游侧折返(Switchback),被朝向后述的反转传送路径67(第2传送路径的一例)传送。
[记录部24]
记录部24被配置在托盘20的上方。记录部24在左右方向9(图2中与纸面垂直的方向)上往返移动。在记录部24的下方设置有用于水平地保持记录纸张的台板42。记录部24在向左右方向9往返移动的过程中,从喷嘴39向在台板42上传送的记录纸张吐出从未图示的墨盒供给的墨水。由此,在传送路径65上,在记录纸张上记录图像。
[传送辊45、60、62]
如图2所示,在外侧导向部件18及内侧导向部件19的第1传送方向的下游端与记录部24之间设置有第1传送辊60及夹送辊61。夹送辊61被配置在第1传送辊60的下方,通过未图示的弹簧等弹性部件与第1传送辊60的辊面压接。第1传送辊60及夹送辊61夹持在弯曲路径65A上传送来的记录纸张并向台板42上传送。
在记录部24与上侧导向部件82及下侧导向部件83之间设置有第2传送辊62及齿盘(拍車)63。齿盘63被配置在第2传送辊62的上方,通过未图示的弹簧等弹性部件与第2传送辊62的辊面压接。第2传送辊62及齿盘63夹持在记录部24记录了图像的记录纸张并向第1传送方向的下游侧传送。
各传送辊60、62从传送用电机(未图示)经由驱动传递机构(未图示)传递旋转驱动力而旋转。上述驱动传递机构由行星齿轮等构成,无论传送用电机向正转或反转方向旋转,均使各传送辊60、62向一个旋转方向旋转。由此,记录纸张向第1传送方向传送。
在比分支口36靠第1传送方向的下游侧设置有第3传送辊45(传送辊的一例)和齿盘46。齿盘46被配置在第3传送辊45的上方,通过未图示的弹簧等弹性部件与第3传送辊45的辊面压接。第3传送辊45被固定在轴支撑于打印部11的框架等上的支轴85上。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以沿着左右方向9排列的方式,6个第3传送辊45被安装在支轴85上。
第3传送辊45从传送用电机传递正反转方向的驱动力而被驱动向正转方向或反转方向旋转。例如,在进行单面记录时,第3传送辊45向正转方向旋转。由此,记录纸张被第3传送辊45及齿盘46夹持而向下游侧传送,排出到排纸保持部79。而在进行双面记录时,第3传送辊45及齿盘46夹持记录纸张的后端部的状态下,第3传送辊45的旋转方向从正转方向切换为反转方向。通过以下说明的路径切换部41,记录纸张的后端朝向后述的反转传送路径67之后,第3传送辊45的旋转方向切换为反转方向时,记录纸张向反转传送路径67传送。
[路径切换部41]
如图2所示,路径切换部41被配置于比第2传送辊62靠第1传送方向的下游侧且比第3传送辊45靠第1传送方向的上游侧的位置。路径切换部41由第1辅助辊47(第1辅助辊的一例)、第2辅助辊48(第2辅助辊的一例)、活片49(活片的一例)及支轴87构成。
在打印部11的框架等上设置有向图2的纸面垂直方向(图1的左右方向9)延伸的支轴87。活片49从支轴87大致向第1传送方向的下游侧延伸,在支轴87上自由转动地轴支撑。在活片49上轴支撑第1辅助辊47及第2辅助辊48。辅助辊47、48的辊面与记录纸张的记录面抵接,因此与齿盘63及齿盘46同样地形成为齿盘状。
活片49构成为能够改变姿势,在位于下侧导向部件83及分支口36的上方的排出姿势(图2中用虚线表示的姿势,第1姿势的一例)与延伸端部49A进入分支口36的下方的反转姿势(图2中用实线表示的姿势,第2姿势的一例)之间转动。活片49在没有被施加外力的状态下,延伸端部49A由于活片49的自重而垂下。因此,活片49平时维持反转姿势。在活片49处于排出姿势时,第1辅助辊47从凹部84退出。而在活片49处于反转姿势时,第1辅助辊47进入凹部84。另外,活片49也可以通过弹簧等弹性部件被弹性施力以成为反转姿势。
[反转传送路径67]
如图2所示,反转传送路径67在分支口36从直线路径65B分支,通过记录部24的下侧且供纸臂27的上侧,在比记录部24靠第1传送方向的上游侧的合流口37(合流口的一例)与弯曲路径65A合流。记录纸张在反转传送路径67上向第2传送方向(第2传送方向的一例)传送。在此,第2传送方向是在反转传送路径67上从分支口36朝向合流口37的方向,是指图2中由带箭头的双点划线表示的方向。
反转传送路径67的上侧由第2导向部件32(第2部件的一例)划分。此外,反转传送路径67的下侧由第1导向部件31(第1部件的一例)、第3导向部件33及第4导向部件34划分。
具体地说,第2导向部件32的下表面划分反转传送路径67的上侧导向面。第4导向部件34的上表面划分反转传送路径67中第2传送方向的下游端附近(合流口37附近)的下侧导向面。第1导向部件31的上表面划分反转传送路径67中比第4导向部件34靠第2传送方向的上游侧的下侧导向面。第3导向部件33的上表面33A划分反转传送路径67中比第1导向部件31靠第2传送方向的上游侧的下侧导向面。即,第2导向部件32与第1导向部件31、第3导向部件33及第4导向部件34隔着记录纸张能够通过的预定间隔而彼此相对地配置。
[第1导向部件31]
如图2所示,第1导向部件31是大致平板矩形状的部件。第1导向部件31的基端部(后方侧的端部)支撑于支轴88。支轴88的两端可旋转地支撑于打印部11的框架(未图示)。由此,第1导向部件31能够以支轴88为转动中心轴向箭头77的方向转动。第1导向部件31通过转动能够成为以下姿势中的任意姿势:形成反转传送路径67的至少一部分而能够在反转传送路径67上引导记录纸张的第3姿势(图2中用实线表示的姿势,第3姿势的一例);和前方侧比支轴88向下侧转动而比第3姿势远离第2导向部件32的第4姿势(图2中用虚线表示的姿势,第4姿势的一例)。
[第3导向部件33]
第3导向部件33是大致平板矩形状的部件。如图2及图4所示,第3导向部件33的基端部(前方侧的端部)可自由转动地支撑于第3传送辊45的支轴85。因此,第3导向部件33能够绕支轴85自由地转动,能够以支轴为转动中心轴向箭头78的方向转动。第3导向部件33通过转动能够成为以下姿势中的任意姿势:从分支口36向后斜下方延伸而形成反转传送路径67的至少一部分,能够在反转传送路径67上引导记录纸张的第5姿势(图2及图4中用实线表示的姿势,图6A所示的姿势,第5姿势的一例);和比第5姿势向下侧转动而比第5姿势远离第2导向部件32的下表面的第6姿势(图2中用虚线表示的姿势,图6B所示的姿势,第6姿势的一例)。
如图5所示,第3导向部件33具有从支撑记录纸张的上表面33A向其相反侧的下表面33B贯通的长方形状的贯通孔118。在记录纸张被压到上表面33A的过程中,该贯通孔118发挥空气的排出通道的作用。此外,在第3导向部件33处于从支轴85向铅直下方延伸的第6姿势时,该贯通孔118发挥用于用户从开口13一侧观察确认反转传送路径67的内部的窗口的作用。贯通孔118以与第2传送方向平行且向沿着上表面33A的方向即支轴85的轴方向(复合机10的左右方向9)排列的方式形成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有共14个贯通孔118。任何贯通孔118均形成为在远离支轴85的方向上长的长方形状。贯通孔118有面积大的长方形状的贯通孔118A和面积小的长方形状的贯通孔118B两种类型。两个贯通孔118A在第3导向部件33的中央彼此相邻而成对地配置,在其两侧分别有两个贯通孔118B相邻而成对地配置。进一步在其外侧相邻地配置有两个贯通孔118A,进一步在其外侧相邻地配置有两个贯通孔118B。
在第3导向部件33的第2传送方向的下游侧的前端部,设置有向第2传送方向的下游侧突出的突出片101。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6A和图6B所示,在第3导向部件33上设置有两个突出片101。更具体地说,在第3导向部件33的前端部的轴方向两端分别设置有突出片101。从前端部的下侧延伸。在第3导向部件33从第6姿势向第5姿势转动时,该突出片101的上表面102(图4参照)与第1导向部件31的第2传送方向的上游侧的端部103(图2参照)抵接,从下侧抬起该端部103。
[第4导向部件34]
第4导向部件34是大致平板矩形状的部件。在反转传送路径67上传送的记录纸张通过第4导向部件34从合流口37向弯曲路径65A引导。
[第4传送辊68]
如图2所示,在反转传送路径67上设置有由第4传送辊68及从动辊69构成的传送辊对70。从动辊69被配置在记录部24的下方且第4传送辊68的上方。第4传送辊68通过螺旋弹簧(未图示)与从动辊69的辊面压接。第4传送辊68从传送用电机传递正反转方向的驱动力而被驱动向正转方向或反转方向旋转。在本实施方式中,传送辊对70在传送用电机向反转方向旋转时在第4传送辊68与从动辊69之间夹持记录纸张而向第2传送方向传送被传送到反转传送路径67的记录纸张。
[折返动作]
以下,参照图7A、图7B和图7C说明在打印部11中进行双面图像记录时的折返动作。在此,图7A表示记录纸张S的行进方向前端到达分支口36的状态,图7B表示记录纸张S的后端被活片49下压的状态,图7C表示折返后的记录纸张S的行进方向前端被第4传送辊68夹持传送的状态。
在记录纸张S没有到达活片49的状态下,活片49平时由于其自重而处于反转姿势(图2中用实线表示的姿势),第1辅助辊47进入到凹部84。在该状态下,若记录纸张S向第1传送方向传送,则记录纸张S的前端与第1辅助辊47接触。由于记录纸张S进一步向同一方向传送,凹部84逐渐被记录纸张S堵塞,通过由于记录纸张S的抵接而从该记录纸张S接收的第1传送方向的力,第1辅助辊47被向上方抬起。随之,活片49以支轴87为中心转动,从反转姿势改变为排出姿势(图2中用虚线表示的姿势)(图7A)。
若记录纸张S进一步向同一方向传送,记录纸张S的后端通过第1辅助辊47,则第1辅助辊47能够进入到凹部84。若第1辅助辊47进入凹部84,则活片49再次成为反转姿势,第2辅助辊48向下方按压记录纸张(图7B)。由此,记录纸张S的后端向比分支口36靠下方弯曲。此时,记录纸张S与第3导向部件33的上表面33A之间所存在的空气通过第3导向部件33的贯通孔118而向第3导向部件33的下侧排出。因此,与没有贯通孔118的情况相比,记录纸张S的后端与上表面33A抵接为止所需的时间缩短。
在记录纸张S的后端到达分支口36附近的定时,第3传送辊45反转。由此,记录纸张S被折返传送。即,记录纸张S被向第3导向部件33的上表面33A引导,并且向反转传送路径67传送(图7C)。
[托盘20的插拔引起的第3导向部件33及第1导向部件31的姿势变化]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3导向部件33只要不从下方支撑,则由于自重而处于向下方转动的姿势。即,在托盘20从外壳14的开口13拔出的状态下,如图2的波浪线所示那样,第3导向部件33处于第6姿势。换言之,托盘20在从外壳14拔出的状态下能够使第3导向部件33向第6姿势改变姿势。在第3导向部件33为第6姿势时,第1导向部件31没有被从下方支撑,因此由于其自重而成为向下方转动的姿势。即,在托盘20从外壳14的开口13拔出的状态下,第1导向部件31处于第4姿势。换言之,第3导向部件33在第6姿势下能够使第1导向部件31向第4姿势改变姿势。
在该状态下,若托盘20从外壳14的开口13向后方插入,则在插入过程中排纸保持部79的凸部112与第3导向部件33的下表面33B抵接。若这样继续插入托盘20,则第3导向部件33由于被凸部112按压而向上方转动。并且,如图2所示,在托盘20被插入到外壳14的最深处的状态下,即在安装了托盘20的状态下,第3导向部件33由于被凸部112支撑而保持第5姿势。此外,若第3导向部件33被托盘20按压而向上方转动,则第3导向部件33的突出片101的上表面102与第1导向部件31的端部103抵接,从下侧抬起该端部103而进行支撑。由此,第1导向部件31由于被上表面102抬起而向上方转动,在成为安装了托盘20的状态时,第1导向部件31被上表面102支撑而保持第3姿势。
[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第3导向部件33上设置有多个贯通孔118,因此在记录纸张的后端通过第1辅助辊47而被活片49的第2辅助辊48下压时,记录纸张的后端侧与第3导向部件33的上表面33A之间所存在的空气通过贯通孔118而向第3导向部件33的相反侧排出。因此,记录纸张的后端向上表面33A下降时的空气的阻力减小。由此,记录纸张的后端与上表面33A抵接为止所需的时间缩短,能够迅速进行之后的折返传送。其结果,能够提高折返时的片材的传送速度,并且能够提高复合机10的处理量。此外,即使托盘20拔出时第3导向部件33处于第6姿势,用户也能够通过多个贯通孔118而观察反转传送路径67内。因此,用户能够不移动第3导向部件33而确认反转传送路径67上记录纸张是否卡纸。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3导向部件33以支轴85为中心自由转动,但是在第3导向部件33固定为图2中用实线表示的第5姿势,第1导向部件不转动而固定为第3姿势的结构中,也能够适用本实用新型。此时,由于空气从贯通孔118排出,记录纸张的后端能够迅速到达上表面33A,此外能够从贯通孔118观察反转传送路径67内。

Claims (11)

1.一种图像记录装置(10),其特征在于,
包括:第1传送路径(65),向第1传送方向引导片材;
记录部(24),在上述第1传送路径(65)中在片材上记录图像;
第2传送路径(67),在比上述记录部(24)靠上述第1传送方向下游侧所设置的分支口(36)从上述第1传送路径(65)分支,并延伸为在比上述记录部(24)靠上述第1传送方向上游侧所设置的合流口(37)与上述第1传送路径(65)合流,向从上述分支口(36)朝向上述合流口(37)的第2传送方向引导片材;
传送辊(45),被设置在上述分支口(36)的上述第1传送方向下游侧而传送片材;
导向部件(33),从上述分支口(36)向斜下方延伸而形成上述第2传送路径(67)的下侧导向面,并且支撑在上述分支口(36)的上述第1传送方向下游侧折返的片材且将片材从上述第1传送路径(65)向上述第2传送路径(67)引导;以及
活片(49),从上述分支口(36)的上述第1传送方向上游侧的支轴(87)向上述第1传送方向下游侧延伸,被支撑为在位于上述分支口(36)的上方的第1姿势与至少延伸端(49A)从上述分支口(36)进入上述第2传送路径(67)的第2姿势之间以上述支轴(87)为中心自由转动,
其中,上述导向部件(33)具有从支撑片材的下侧导向面向相反侧贯通的贯通孔(11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记录装置,其中,
上述贯通孔(118)与上述第2传送方向平行且向沿着上述下侧导向面的方向设置有多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记录装置,其中,
还具有托盘(20),
上述托盘(20)能够保持片材,设置在上述第2传送路径(67)的下侧并且能够在装置主体上装卸,
在上述第2传送路径(67)中,比上述导向部件(33)靠上述第2传送方向下游侧的至少一部分由构成相互相对的导向面的下侧的第1部件(31)及上侧的第2部件(32)构成,
上述第1部件(31)被设置为能够改变为能够在上述第2传送路径(67)中引导片材的第3姿势和比上述第3姿势远离上述第2部件(32)的第4姿势,
上述导向部件(33)的上述分支口(36)侧的基端支撑于上述传送辊(45)的支轴(85),以使上述导向部件(33)在能够在上述第2传送路径(67)中引导片材的第5姿势与比上述第5姿势远离相对的导向面的第6姿势之间自由转动,在上述第5姿势下,上述导向部件(33)能够将上述第1部件(31)保持在上述第3姿势,在上述第6姿势下,上述导向部件(33)能够使上述第1部件(31)改变为上述第4姿势,
上述托盘(20)在被安装于上述图像记录装置中的状态下能够将上述导向部件(33)保持在上述第5姿势,上述托盘(20)在从上述图像记录装置拔出的状态下能够使上述导向部件(33)改变为上述第6姿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记录装置,其中,
上述活片(49)具有能够与上述第1传送路径(65)中所传送的片材抵接的齿盘状的第1辅助辊(47)。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记录装置,其中,
上述活片(49)具有能够与上述第2传送路径(67)中所传送的片材抵接的齿盘状的第2辅助辊(48)。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记录装置,其中,
上述活片(49)总是向上述第2姿势被施力,在上述第1辅助辊(47)与片材接触时向上述第1姿势被施力。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记录装置,其中,
向上述第2姿势施加的力由上述活片(49)的自重产生。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记录装置,其中,
向上述第1姿势施加的力由从上述第1传送路径(65)所传送的片材接收的上述第1传送方向的力产生。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记录装置,其中,
上述贯通孔(118)向上述第2传送方向延伸。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记录装置,其中,
上述贯通孔(118)包括第1贯通孔(118A)及第2贯通孔(118B),
上述第1贯通孔(118A)的面积大于上述第2贯通孔(118B)的面积。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图像记录装置,其中,
上述第1贯通孔(118A)与上述第2贯通孔(118B)交替排列。
CN2012200246173U 2011-01-21 2012-01-18 图像记录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480559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11448A JP5707966B2 (ja) 2011-01-21 2011-01-21 画像記録装置
JP2011-011448 2011-01-2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480559U true CN202480559U (zh) 2012-10-10

Family

ID=468356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20024617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480559U (zh) 2011-01-21 2012-01-18 图像记录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707966B2 (zh)
CN (1) CN202480559U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348668Y2 (zh) * 1973-10-11 1978-11-21
JP2007334197A (ja) * 2006-06-19 2007-12-27 Kyocera Mit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JP4877394B2 (ja) * 2009-02-16 2012-02-1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記録装置
JP4715938B2 (ja) * 2009-03-06 2011-07-0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記録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707966B2 (ja) 2015-04-30
JP2012153442A (ja) 2012-08-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07560B (zh) 图像记录装置
CN205097721U (zh) 图像记录设备
CN108688347A (zh) 记录装置
CN102134012A (zh) 片材进送装置及记录装置
CN102530597B (zh) 图像记录装置
US9102174B2 (en)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CN101032892B (zh) 介质供给器和装有它的液体喷射设备或记录设备
CN202480559U (zh) 图像记录装置
US6250754B1 (en) Duplex printer
CN202685561U (zh) 喷墨记录装置
JP5741208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2931124Y (zh) 具有双面打印功能的喷墨打印机
US20100230889A1 (en) Printing apparatus
CN104908462B (zh) 图像记录装置
CN104071622A (zh) 记录装置
CN202623531U (zh) 图像记录装置
CN103129171A (zh) 能够稳定进给记录片材的图像形成装置
CN203077851U (zh) 图像记录装置
US9370926B2 (en)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media tray
CN102198764B (zh) 图像记录装置
CN202623527U (zh) 打印机进纸装置
US20180346267A1 (en) Recording apparatus
CN102189836A (zh) 记录装置
US8864395B2 (en) Medium feeding apparatus with adjustable edge guide
CN202784944U (zh) 图像记录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010

Termination date: 2021011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