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08462B - 图像记录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记录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908462B CN104908462B CN201510108684.1A CN201510108684A CN104908462B CN 104908462 B CN104908462 B CN 104908462B CN 201510108684 A CN201510108684 A CN 201510108684A CN 104908462 B CN104908462 B CN 104908462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uide member
- path
- conveying
- conveying path
- shee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33001 locomo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0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00—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 B65H5/26—Duplicate, alternate, selective, or coacting feed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00—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 B65H5/36—Article guides or smoothers, e.g. movable in operation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4/00—Parts for transporting or gui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4/60—Other elements in face contact with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4/61—Longitudinally-extending strips, tubes, plates, or wires
- B65H2404/611—Longitudinally-extending strips, tubes, plates, or wires arranged to form a channel
- B65H2404/6111—Longitudinally-extending strips, tubes, plates, or wires arranged to form a channel and shaped for curvilinear transport path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4/00—Parts for transporting or gui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4/70—Other elements in edge contact with handled material, e.g. registering, orientating, guiding devices
- B65H2404/74—Guiding means
- B65H2404/741—Guiding means movable in operation
- B65H2404/7414—Guiding means movable in operation pivotabl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5/00—Parts for hol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5/30—Other features of supports for sheets
- B65H2405/33—Compartmented support
- B65H2405/332—Superposed compartment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7/00—Mean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B65H2220/00 – B65H2406/00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 B65H2407/20—Mean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B65H2220/00 – B65H2406/00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for manual intervention of operator
- B65H2407/21—Manual feeding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801/00—Application field
- B65H2801/03—Image reproduction devices
- B65H2801/12—Single-function printing machines, typically table-top machin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Feeding Of Articles By Means Other Than Belts Or Rollers (AREA)
- Handling Of Cut Pap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图像记录装置。该装置包括外壳、第一输送路径、第二输送路径、第三输送路径以及第一引导构件。所述第一引导构件被配置成在正常状态下保持在第一位置处,在所述第一位置处,所述第一引导构件使在所述结合位置处关闭至少部分所述第一输送路径并且开启通往所述第一输送路径的所述第二输送路径和所述第三输送路径。并且所述第一引导构件被配置成通过接触经过所述第一输送路径输送的片材来被移动至第二位置,在所述第二位置处,所述第一引导构件开启所述第一输送路径并且相对于所述第一输送路径来关闭至少部分所述第二输送路径和至少部分所述第三输送路径。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够输送片材以及具有比片材更大厚度的输送介质的图像记录装置。
背景技术
诸如打印机的大多数图像记录装置都不仅能够在诸如记录片材的片材上记录图像,而且也能够在具有比片材更大厚度的记录介质上、以及在由介质托盘支撑和输送的CD和DVD上记录图像(在适当情况下,下文统称为“输送介质”)。经过图像记录装置的前表面或后表面中形成的进口插入输送介质,并且经过装置中形成的主输送路径输送该输送介质。
一些图像记录装置具有被设置在装置的后表面上的后托盘。经过后表面侧输送路径将后托盘支撑的片材供应到装置中。后表面侧输送路径从主输送路径的上侧与主输送路径汇合。
在如上所述的、其中主输送路径和后表面侧输送路径彼此汇合的结构中存在下列可能性,即经过与实际上应输送该输送介质或片材的输送路径不同的无意输送路径,错误地输送该输送介质或片材。为了防止这种错误输送,已经在下列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具有引导构件的记录装置。当被配置成支撑插入装置内的输送介质的托盘引导器位于缩回位置时,引导构件关闭预定位置处的部分主输送路径,以使得正在经过后表面侧输送路径输送的片材能够被平稳地引入主输送路径中。与托盘引导器从缩回位置至托盘引导器能够支撑输送介质的可支撑位置的运动结合,引导构件从引导构件关闭部分主输送路径的预定位置移动至主输送路径开启的位置。
专利文献1:JP-A-2005-144931
发明内容
然而,所公开的装置不考虑下列结构,其中三条输送路径彼此汇合,并且存在下列风险,即当在三条输送路径彼此汇合的上述结构中使用引导构件时,上述引导构件不能确保稳定地输送片材。为了移动引导构件,按上文所述构造的装置不可避免地需要允许引导构件和托盘引导器彼此结合移动的机构,不良地导致装置的尺寸增大。
已经开发出本发明以提供一种图像记录装置,其中引导构件可独立于其它构件移动,并且该图像记录装置能够以三条输送路径彼此汇合的结构以高稳定性输送片材。
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记录装置,包括:外壳;设置在外壳中的第一输送路径、第二输送路径和第三输送路径,第二输送路径和第三输送路径在结合位置与第一输送路径汇合,该图像记录装置被配置成在经过第一输送路径、第二输送路径和第三输送路径输送的记录介质上记录图像,其中该图像记录装置还包括第一引导构件,该第一引导构件被布置在结合位置处,并且被配置成引导作为经过第一输送路径输送的记录介质的片材,并且其中(a)第一引导构件被配置成在正常状态下保持在第一位置处,在该第一位置处,第一引导构件关闭至少部分第一输送路径,并且在结合位置处使第二输送路径和第三输送路径通往第一输送路径,和(b)第一引导构件被配置成通过接触经过第一输送路径输送的片材,移动至第二位置,在该第二位置处,第一引导构件开启第一输送路径,并且相对于第一输送路径关闭至少部分第二输送路径和至少部分第三输送路径。
本发明也提供一种图像记录装置,包括:每个都被配置成支撑作为记录介质的片材的第一托盘和第二托盘;外壳;设置在外壳中的第一输送路径、第二输送路径和第三输送路径,第二输送路径和第三输送路径在结合位置与第一输送路径汇合,该图像记录装置被配置成在经过第一输送路径、第二输送路径和第三输送路径输送的记录介质上记录图像,其中第一输送路径被配置成引导从第一托盘供应的片材,并且包括从第一托盘向上弯曲延伸的弯曲部分以及与弯曲部分连续的延伸部分,其中第二输送路径被配置成引导被配置成支撑记录介质的介质托盘,并且在与延伸部分延伸方向相反的方向中,从第一输送路径的延伸部分和弯曲部分之间的边界延伸,其中第三输送路径被配置成引导从第二托盘供应的片材,第三输送路径从第二托盘向下延伸并且与延伸部分连续,其中该图像记录装置还包括引导构件,该引导构件被布置在结合位置处,并且被配置成引导经过第一输送路径输送的片材,并且其中(a)引导构件被配置成在正常状态下保持在第一位置处,在该第一位置处,引导构件关闭至少部分第一输送路径,并且在结合位置处使第二输送路径和第三输送路径通往第一输送路径,和(b)引导构件被配置成通过接触经过第一输送路径输送的片材,移动至第二位置,在该第二位置处,引导构件开启第一输送路径,并且关闭至少部分第二输送路径和至少部分第三输送路径。
在按上文所述构造的图像记录装置中,第一引导构件可独立于任何其它构件移动,并且能够在三条路径彼此汇合的结构中以高稳定性输送片材。
本发明的形式
下面将描述本发明的一些形式。
(1)一种图像记录装置,包括:外壳;设置在所述外壳中的第一输送路径、第二输送路径和第三输送路径,所述第二输送路径和所述第三输送路径在结合位置与所述第一输送路径汇合,所述图像记录装置被配置成在经过所述第一输送路径、所述第二输送路径和所述第三输送路径输送的记录介质上记录图像,
其中所述图像记录装置还包括第一引导构件,所述第一引导构件被布置在所述结合位置处,并且被配置成引导作为经过所述第一输送路径输送的所述记录介质的片材,并且
其中(a)所述第一引导构件被配置成在正常状态下保持在第一位置处,在所述第一位置处,所述第一引导构件关闭至少部分所述第一输送路径,并且在所述结合位置处使所述第二输送路径和所述第三输送路径通往所述第一输送路径,和(b)所述第一引导构件被配置成通过接触经过所述第一输送路径输送的片材,移动至第二位置,在所述第二位置处,所述第一引导构件开启所述第一输送路径,并且相对于所述第一输送路径关闭至少部分所述第二输送路径和至少部分所述第三输送路径。
在按上文所述构造的图像记录装置中,正在被经过所述第一输送路径输送的片材接触所述第一引导构件,由此使所述第一引导构件从所述第一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二位置。也就是说,所述第一引导构件能够独立于任何其它构件地移动。当所述第一引导构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在所述结合位置处关闭至少部分所述第一输送路径,由此降低经过所述第二输送路径和所述第三输送路径输送的片材错误地进入所述第一输送路径的风险。当所述第一引导构件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相对于所述第一输送路径关闭至少部分所述第二输送路径和至少部分所述第三输送路径,由此降低经过所述第一输送路径的片材错误地进入所述第二输送路径或所述第三输送路径的风险。因而,能够在三条路径彼此汇合的结构中以高稳定性输送片材。
(2)根据形式(1)所述的图像记录装置,还包括被配置成支撑所述片材的第一托盘,
其中所述第一输送路径包括从所述第一托盘向上弯曲延伸的弯曲部分以及与所述弯曲部分连续的延伸部分,并且
其中所述第一引导构件被布置在所述弯曲部分处。
在按上文所述构造的图像记录装置中,当所述第一引导构件位于所述第二位置处时,相对于所述第一输送路径关闭至少部分所述第二输送路径和至少部分所述第三输送路径,使得能够将经过所述弯曲部分输送的片材引导至所述延伸部分,同时防止所述片材进入所述第二输送路径或所述第三输送路径。
(3)根据形式(2)所述的图像记录装置,其中所述第二输送路径在与所述延伸部分延伸方向相反的方向中,从所述第一输送路径的所述延伸部分和所述弯曲部分之间的边界延伸,所述第二输送路径被配置成不变弯地引导具有高硬度的输送介质。
在按上文所述构造的图像记录装置中,所述第二输送路径在与所述延伸部分延伸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中延伸。因而,所述第二输送路径和所述延伸部分不仅能够引导片材,而且也能够引导具有高硬度的输送介质。
(4)根据形式(3)所述的图像记录装置,还包括:
供应辊,所述供应辊被配置成将来自所述第一托盘的片材供应至所述第一输送路径,
输送辊对,所述输送辊对被布置在所述延伸部分处,并且被配置成在夹紧片材或输送介质的同时,沿所述延伸部分和所述第二输送路径输送片材或具有比所述片材的厚度更大厚度的所述输送介质,和
记录部,所述记录部被布置在所述延伸部分处,以便在输送由供应辊供应的片材的输送方向中,位于所述输送辊对的下游,所述记录部被配置成在经过所述延伸部分输送的片材或输送介质上记录图像。
在按上文所述构造的图像记录装置中,不仅能够在片材上,而且能够在具有高硬度的输送介质上记录图像。
(5)根据形式(4)所述的图像记录装置,还包括:
第二引导构件,所述第二引导构件限定至少部分所述弯曲部分;
第三引导构件,所述第三引导构件被布置成与所述第二引导构件相对,所述第三引导构件限定至少部分所述弯曲部分和至少部分所述延伸部分;和
第四引导构件,所述第四引导构件被布置成与所述第三引导构件相对,所述第四引导构件限定至少部分所述延伸部分,
其中所述第一引导构件被布置成可绕其近端枢转,所述近端位于所述第二引导构件所位于的所述弯曲部分的一个相对侧上,当所述第一引导构件位于所述第二位置处时,所述第一引导构件的远端在所述输送方向中位于所述延伸部分处的结合位置的下游。
在按上文所述构造的图像记录装置中,当所述第一引导构件位于所述第二位置处时,经过所述第一输送路径输送的片材被所述第一引导构件引导,并且在所述输送方向中抵达所述延伸部分中的所述结合位置的下游。然后,片材朝着所述输送辊对被输送。因此,基本不存在下列风险,即已经抵达所述延伸部分的片材在由所述第一引导构件引导的同时,在所述输送方向中返回所述第一引导构件的远端上游,以及之后进入所述第二输送路径或所述第三输送路径。此外,基本不存在下列风险,即已经抵达所述延伸部分的片材在由所述第一引导构件引导的同时,在位于所述输送方向中的所述第一引导构件的所述枢转远端上游的结合位置处,被卡在组成所述路径的引导构件上。
(6)根据形式(5)所述的图像记录装置,其中当所述第一引导构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处时,所述第一引导构件的远端部由所述第三引导构件支撑。
在按上文所述构造的图像记录装置中,位于所述第一位置处的所述第一引导构件切断所述弯曲部分和所述延伸部分之间的连通,其中可以防止经过所述延伸部分、所述第二输送路径和所述第三输送路径的片材错误地进入所述弯曲部分。
(7)根据形式(3)所述的图像记录装置,
其中所述输送介质是被配置成支撑记录介质的介质托盘,并且
其中所述第二输送路径被配置成引导所述介质托盘。
(8)根据形式(7)所述的图像记录装置,其中所述第二输送路径被配置成,使得所述介质托盘被从所述第一输送路径的所述延伸部分的最下游的部分插入,并且抵达所述第二输送路径。
(9)根据上述形式(3)所述的图像记录装置,其中当所述第一引导构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处时,所述第一引导构件位于所述第二输送路径之下。
在按上文所述构造的图像记录装置中,可以防止所述第一引导构件接触经过所述第二输送路径输送的输送介质,并且因此防止其受损。
(10)根据形式(1)所述的图像记录装置,还包括被配置成支撑片材的第二托盘,
其中所述第三输送路径从所述第二托盘向下延伸,并且被连接至所述延伸部分。
(11)根据形式(10)所述的图像记录装置,其中,当所述第一引导构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处时,所述第一引导构件通过其一个表面引导从所述第三输送路径输送的片材,所述一个表面与通过其引导从所述第一输送路径输送的片材的其另一表面不同。
在按上文所述构造的图像记录装置中,所述第一引导构件能够引导从所述第三输送路径输送的片材、以及从所述第一输送路径输送的片材。
(12)根据形式(1)所述的图像记录装置,还包括施压构件,所述施压构件被配置成在从所述第二位置至所述第一位置的方向上对所述第一引导构件施压。
在按上文所述构造的图像记录装置中,能够稳定所述第一引导构件的位置。
(13)根据形式(1)所述的图像记录装置,还包括被配置成支撑片材的第一托盘,
其中所述第一输送路径包括从所述第一托盘向上弯曲延伸的弯曲部分,以及与所述弯曲部分连续的延伸部分,所述第一输送路径由第二引导构件和第三引导构件限定,所述第二引导构件限定至少部分所述弯曲部分,所述第三引导构件被布置成与所述第二引导构件相对,并且限定至少部分所述弯曲部分和至少部分所述延伸部分,
其中所述第一引导构件由所述第二引导构件可枢转地支撑,以便所述第一引导构件不仅可朝着位于所述第一位置一个相对侧上的第二位置枢转,而且也可朝着位于所述第一位置另一个相对侧上的第三位置枢转,
其中所述第二引导构件具有制动器,所述制动器被配置成约束所述第一引导构件从所述第一位置至所述第三位置的枢转运动,以便所述第一引导构件停止在所述第三位置,所述第二引导构件的状态可在其中所述第二引导构件限定所述至少一部分弯曲部分的关闭状态、以及其中暴露所述弯曲部分的开启状态之间变化,并且
其中所述第三引导构件具有引导部,所述引导部被配置成在所述第二引导构件的状态从所述开启状态变为所述关闭状态的过程中,接触位于所述第三位置处的所述第一引导构件,并且将所述第一引导构件引导至所述第一位置。
在按上文所述构造的图像记录装置中,当所述第二引导构件处于所述开启状态时,所述第一引导构件通常通过其自身重量等位于所述第三位置中,所述第三位置是所述第一引导构件能够位于的多个位置当中的最低位置。在所述第二引导构件的状态变为所述关闭状态的过程中,位于所述第三位置处的所述第一引导构件被所述引导部从所述第三位置引导至所述第一位置。因而,当已经处于开启状态,以移除卡在所述弯曲部分中的片材的所述第二引导构件再次处于所述关闭状态时,可以防止所述第一引导构件被卡在其它构件上,由此能够不受所述第一引导构件阻碍地,使所述第二引导构件的状态变为所述关闭状态。
(14)根据上述形式(1)所述的图像记录装置,还包括被配置成支撑片材的第一托盘,
其中所述第一输送路径包括从所述第一托盘向上弯曲延伸的弯曲部分、以及与所述弯曲部分连续的延伸部分,所述第一输送路径由第二引导构件和第三引导构件限定,所述第二引导构件限定至少部分所述弯曲部分,所述第三引导构件被布置成与所述第二引导构件相对,并且限定至少部分所述弯曲部分和至少部分所述延伸部分,
其中所述第一引导构件由多个引导器组成,所述多个引导器被布置成在与所述输送方向垂直的宽度方向中彼此隔开,并且
其中所述第三引导构件具有多个凹进部,所述多个凹进部形成为在所述宽度方向中彼此隔开,位于所述第一位置处的所述第一引导构件的所述多个引导器中的每个引导器都适配在所述多个凹进部中的对应一个凹进部中。
在按上文所述构造的图像记录装置中,与所述第三引导构件不具有所述凹进部的情况相比,处于所述第一位置处的所述第一引导构件能够位于更靠近所述第三引导构件的位置处。因而可以缩小所述第一引导构件和所述第三引导构件所需的空间。
(15)一种图像记录装置,包括:每个都被配置成支撑作为记录介质的片材的第一托盘和第二托盘;外壳;设置在所述外壳中的第一输送路径、第二输送路径和第三输送路径,所述第二输送路径和所述第三输送路径在结合位置与所述第一输送路径汇合,所述图像记录装置被配置成在经过所述第一输送路径、所述第二输送路径和所述第三输送路径输送的所述记录介质上记录图像,
其中所述第一输送路径被配置成引导从所述第一托盘供应的片材,并且包括从所述第一托盘向上弯曲延伸的弯曲部分以及与所述弯曲部分连续的延伸部分,
其中所述第二输送路径被配置成引导被配置成支撑记录介质的介质托盘,并且在与所述延伸部分延伸方向相反的方向中,从所述第一输送路径的所述延伸部分和所述弯曲部分之间的边界延伸,
其中所述第三输送路径被配置成引导从所述第二托盘供应的片材,所述第三输送路径从所述第二托盘向下延伸并且与所述延伸部分连续,
其中所述图像记录装置还包括引导构件,所述引导构件被布置在所述结合位置处,并且被配置成引导经过所述第一输送路径输送的片材,并且
其中(a)所述引导构件被配置成在正常状态下保持在第一位置处,在所述第一位置处,所述引导构件关闭至少部分所述第一输送路径,并且在所述结合位置处使所述第二输送路径和所述第三输送路径通往所述第一输送路径,和(b)所述引导构件被配置成通过接触经过所述第一输送路径输送的片材,移动至第二位置,在所述第二位置处,所述引导构件开启所述第一输送路径,并且关闭至少部分所述第二输送路径和至少部分所述第三输送路径。
附图说明
当结合附图考虑时,通过阅读下文本发明实施例的详细说明,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目标、特征、优点以及技术和工业意义,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多功能外围装置(MFP)的外部立体图;
图2是示意性示出图1的MFP的打印机单元的内部结构的垂直横截面的立面图;
图3A和3B是每个都示出引导构件(34)的外部立体图;
图4A至4C是示意性示出在外部引导构件从开启状态变为关闭状态(图4B)的过程中,处于外部引导构件的开启状态(图4A),以及处于外部引导构件的关闭状态(图4C)的打印机单元11的后部的内部结构的垂直横截面的立面图;
图5是示出当引导构件(34)位于第一位置时,打印机单元的后部的立体图;
图6是示出当引导构件(34)位于第二位置时,打印机单元的后部的立体图;
图7是示意性示出处于安装了介质托盘的状态下的打印机单元的内部结构的垂直横截面的立面图;和
图8是示意性示出根据变型实施例的部分外壳、引导构件(34)、外部引导构件和螺旋弹簧的垂直横截面的立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解释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多功能外围装置(MFP)。应理解,仅作为实例描述该实施例,并且在不偏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其它方式具体化本发明。在图1中所示的状态下使用MFP 10。在下面的解释中,上下方向7被限定为图1中所示的状态下的MFP 10的上下方向。通过相对于作为前侧的、开口13在其上形成的MFP10的一侧限定前后方向8。在从前侧观察MFP 10的状态下限定左右方向9。
<MFP 10的整体结构>
如图1中所示,具有大致长方体形状的MFP 10具有打印机单元11(作为本发明的图像记录装置的一个实例),打印机单元11被配置成根据喷墨记录技术,在诸如记录片材(作为本发明的记录介质的一个实例)的片材上记录图像。MFP 10具有各种功能,诸如传真功能和打印功能。MFP 10具有在诸如具有比片材更大厚度的CD-ROM或DVD-ROM的记录介质的表面上记录图像的功能。
在本实施例中,记录介质被经过直路径65B和标签路径67(将解释)输送,同时由板状介质托盘71支撑(图7)。在该情况下,记录介质是本发明的记录介质的一个实例,并且介质托盘71是本发明的输送介质的一个实例。打印机单元11可被配置成,使得记录介质本身经过直路径65B和标签路径67被输送。在该情况下,记录介质是本发明的记录介质的一个实例,并且是本发明的输送介质的一个实例。
打印机单元11具有外壳14,外壳14具有在其前表面中形成的开口13。在开口13中设置能够支撑各种尺寸的记录片材的供应托盘20(作为本发明的第一托盘的一个实例)和输出托盘21。可在前后方向8中,经过开口13将供应托盘20和输出托盘21插入外壳14,以及从外壳14移除。
如图2和7中所示,打印机单元11包括:供应单元15,供应单元15被配置成供应来自供应托盘20的记录片材;记录部24,记录部24被配置成在记录片材上记录图像;第一输送辊对54(作为本发明的输送辊对的一个实例)和第二输送辊对55,它们被配置成输送记录片材和介质托盘71;输送路径65(作为本发明的第一输送路径的一个实例);标签路径67(作为本发明的第二输送路径的一个实例);和旁路路径66(作为本发明的第三输送路径的一个实例)。换句话说,在外壳14内布置有供应单元15、记录部24、第一输送辊对54和第二输送辊对55。在外壳14内形成输送路径65、标签路径67和旁路路径66。
如图1中所示,扫描仪单元12被设置在打印机单元11之上。扫描仪单元12为平台式扫描仪。由于平台式扫描仪的结构众所周知,所以省略其解释。
<打印机单元11>
将详细地解释打印机单元11。
<供应托盘20>
图1和2中所示的供应托盘20形状像是向上敞开的盒子。输出托盘21被布置在供应托盘20之上。供应托盘20被配置成在其支撑表面上支撑一叠各种尺寸的记录片材,诸如根据日本工业标准的A4尺寸,以及用于照片打印的L尺寸。供应托盘20被布置在连接至开口13的外壳14的内部空间中。可在前后方向8中,经过开口13将供应托盘20插入外壳14,以及从外壳14收回。
<供应单元15>
如图2中所示,供应单元15具有供应辊25、供应臂26和驱动力传递机构27。供应单元15被布置在供应托盘20之上以及记录部24之下。供应辊25被供应臂26的远端部可旋转地支撑。供应臂26被配置成在箭头29所示的方向中绕轴28枢转,轴28被设置在其近端部处。供应臂26的枢轴运动导致供应辊25朝着供应托盘20的支撑表面移动,以及远离该支撑表面移动。因此,当堆叠记录片材的供应托盘20被安装在外壳14中时,供应辊25能够接触堆在供应托盘20上的记录片材中的最上面一个。
经由驱动力传递机构27将马达(未示出)的驱动力传递给供应辊25。驱动力传递机构27通过由与彼此啮合的多个齿轮组成的齿轮系,将传递给轴28的旋转传递给供应辊25的轴。供应辊25在接触供应托盘20的支撑表面上支撑的记录片材中的最上面一个的同时旋转,使得将最上面的记录片材供应给输送路径65。
<输送路径65>
如图2中所示,设置在外壳1的内部空间中的输送路径65从供片材托盘20的后端部向上弯曲地延伸,然后朝着前侧延伸,并且最后抵达输出托盘21。输送路径65引导从供应托盘20供应的记录片材。输送路径65由弯曲路径65A(作为本发明的弯曲部分的一个实例)和与弯曲路径65A连续的直路径65B(作为本发明的延伸部分的一个实例)组成。
弯曲路径65由下列构件限定:外引导构件18(作为本发明的第二引导构件的一个实例);和内引导构件19以及引导构件31。外引导构件18与内引导构件19和引导构件31相对,其间插入记录片材能够经过的空间。由于直路径65B基本笔直延伸,所以介质托盘71能够不变弯地经过其中。直路径65B由下列构件限定:记录部24和压盘42,两者彼此相对,其间插入记录片材和介质托盘71能够经过的空间;和引导构件31以及引导构件32(作为本发明的第四引导构件的一个实例),两者彼此相对,其间插入记录片材和介质托盘71能够经过的空间。内引导构件19和引导构件31组成本发明的第三引导构件的一个实例。
在本实施例中,弯曲路径65整体由外引导构件18、内引导构件19和引导构件31限定。外引导构件18、、内引导构件19和引导构件31可仅限定部分弯曲路径65A。在本实施例中,引导构件31、32仅限定部分直路径65B。引导构件31、32可限定整体直路径65B。
由供应托盘20的供应辊25沿输送路径65供应的记录片材被沿弯曲路径65A从下侧向上输送,然后做出U形转弯,并且最后被沿直路径65B从后侧向前输送。也就是说,以图2中的点划线指示的输送方向17输送记录片材。
外引导构件18提供外引导表面,用于在沿弯曲路径65A输送记录片材时引导记录片材。内引导构件19提供内引导表面,用于在沿弯曲路径65A输送记录片材时引导记录片材。引导构件31提供下引导表面,用于在沿直路径65B输送记录片材时引导记录片材。引导构件32提供上引导表面,用于在沿直路径65B输送记录片材时引导记录片材。引导构件32也限定将解释的旁路路径66。每个引导表面都可由单个表面,或多个肋的一组远端面组成。
<外引导构件18的枢轴运动>
如图4中所示,外引导构件18由外壳14可枢转地支撑。外引导构件18限定外壳14的部分后表面。外引导构件18被外壳14在轴76处支撑,轴76被分别设置在外引导构件18的下右端和左端上。
如图2和4C中所示,当外引导构件18采取相对于外壳14的直立姿势时,外引导构件18提供弯曲路径65A的外引导表面。该情况下的外引导构件18的状态对应于本发明的关闭状态。当外引导构件18绕轴76相对于外壳14枢转时,即如图4A中所示,当外引导构件18的上部(远端部)相对于外壳14向后倾斜时,弯曲路径65A开启,或者向外壳14之外暴露。该情况下的外引导构件18的状态对应于本发明的开启状态。
通过不同于枢轴运动的任何方式,诸如通过将外引导构件18附接至外壳14,以及使外引导固件14与外壳14分离,外引导构件18的状态可在关闭状态和开启状态之间改变。
<第一输送辊对54和第二输送辊对55>
如图2中所示,第一输送辊对54被布置在直路径65B中的输送方向17中的记录部24的上游。第一输送辊对54包括第一输送辊60和压带辊61。第二输送辊对55被布置在直路径65B中的输送方向17中的记录部24的下游。第二输送辊对55包括第二输送辊62和直齿辊63。第一输送辊60和第二输送辊62通过向其传递的马达(未示出)的旋转而旋转。
<记录部24>
如图2中所示,记录部24被布置在直路径65B中的第一输送辊对54和第二输送辊对55之间。记录部24包括滑架41和记录头39。滑架41由设置在压盘42之上的导轨43、44支撑,以便可在左右方向9中往复移动。导轨44具有已知的皮带机构。滑架41被连接至皮带机构的环带,并且通过环带的旋转运动,在左右方向9中沿导轨43、44往复。在滑架41和记录头39与压盘42相对,其间之间插入空间的状态下,滑架41、记录头39和压盘42限定部分直路径65B。
记录头39被安装在滑架41上。在记录头39的下表面中形成多个喷嘴(未示出)。向记录头39供应来自墨盒(未示出)的墨。记录头39选择性地从喷嘴喷射微小的墨滴。当滑架40在左右方向9上移动时,从喷嘴朝着经过直路径65B输送的记录片材,或介质托盘71支撑的记录介质喷射墨滴。所喷射的墨滴附在压盘42上的记录片材或介质托盘71上的记录介质上,使得图像被记录在记录片材或记录介质上。
<每个辊对54、55、压盘42和引导构件31的运动>
下部辊,即第一输送辊对54的压带辊61,下部辊,即第二输送辊对55的第二输送辊62和压盘42都可在上下方向7中移动。此外,引导构件31可相对于外壳14,绕设置在引导构件31的后端部处的轴75枢转。在本实施例中,引导构件31被内引导构件19可枢转地支撑。除了内引导构件19,引导构件31还可由诸如外壳14的任何构件可枢转地支撑。
压带辊61和第二输送辊62可在下列位置之间移动:接触位置(图2中的实线所示),在该位置处,压带辊61和第二输送辊62分别接触第一输送辊60和直齿辊63;和远离位置(图2中的虚线所示),在该位置处,压带辊61和第二输送辊62分别远离第一输送辊60和直齿辊63。
通过已知结构实现上述压带辊61和第二输送辊62的运动。在本实施例中,被布置在连接至开口13的内部空间中的连杆95(图1),以及支撑压带辊61和第二输送辊62的支撑构件(未示出)彼此联接。当用户移动连杆95时,支撑构件在上下方向7中移动。支撑构件在上下方向7中的移动导致压带辊61和第二输送辊62在接触位置和远离位置之间移动。可通过任何其它结构实现压带辊61和第二输送辊62的运动。例如,压带辊61和第二输送辊62可通过马达(未示出)产生的驱动力移动。
当压带辊61和第二输送辊62位于接触位置时,记录片材能够被夹在第一输送辊对54的辊和第二输送辊对55的辊之间。当压带辊61和第二输送辊62位于远离位置时,介质托盘71能够被夹在第一输送辊对54的辊和第二输送辊对55的辊之间。第一输送辊对54和第二输送辊对55被配置成在夹紧记录片材或介质托盘71的状态下,通过第一输送辊60和第二输送辊62的旋转,沿直路径65B和标签路径67(将解释)输送记录片材或介质托盘71。
压盘42可在下列位置之间移动:上部位置(图2中的实线所示),在该位置处,上下方向7中的压盘42支撑的记录片材和记录头39之间的距离等于适合在记录片材上记录图像的距离;和下部位置(图2中的虚线所示以及图7中所示),该位置低于上部位置,并且位于经过直路径65B输送的介质托盘71之下。通过类似于用于移动辊61、62的已知结构来实现压盘42的运动。例如,支撑压盘42的支撑构件被联接至上述连杆95,并且支撑构件在上下方向7中结合连杆95的运动导致压盘42在上下方向7中移动。
引导构件31可在下列位置之间枢转:用于引导记录片材经过输送路径65的第一枢轴位置(图2中的虚线所示);和用于引导介质托盘71经过直路径65B的第二枢轴位置(图2中的虚线所示)。与引导构件31位于第一枢轴位置处时相比,当引导构件31位于第二枢轴位置处时,引导构件31的远端部位于较低位置处。通过已知结构实现引导构件31的枢转运动。例如,引导构件31被联接至上述连杆95的支撑构件支撑,以便保持位于第一枢轴位置处,并且当支撑构件对引导构件31的支撑取消时,引导构件31从第一枢轴位置枢转至第二枢轴位置。此外,通过被结合连杆95的运动而移动的支撑构件提升,引导构件31从第二枢轴位置枢转至第一枢轴位置。引导构件31可通过不同于枢转运动的任何方式移动,诸如在上下方向7中滑动。
<引导构件31的凹进部51>
如图5和6中所示,引导构件31具有凹进部51。凹进部51形成为在左右方向9中彼此隔开。凹进部51在左右方向9中的位置对应于将解释的引导构件34的枢轴远端的位置。
<标签路径67>
如图2中所示,标签路径67在外壳14内形成。标签路径67从输送路径65中的弯曲路径65A和直路径65B之间的边界向后延伸。标签路径67和直路径65B组成基本在前后方向8中延伸的单条路径。标签路径67能够与直路径65B一起使介质托盘71不被变弯地来引导介质托盘71。
标签路径67由彼此相对的外引导构件18和引导构件33限定,两者之间插入介质托盘71能够经过的空间。
标签路径67可被配置成,介质托盘71在接触外引导构件18或引导构件33的同时经过其中。替代地,标签路径67可被配置成,使得介质托盘71不接触外引导构件18和引导构件33中的任何一个地经过其中。换句话说,“标签路径67能够引导介质托盘71”不仅意味着介质托盘71在接触外引导构件18或引导构件33的同时经过其中,而且也意味着介质托盘71不接触外引导构件18和引导构件33中的任何一个地经过其中。
<旁路路径66>
如图2中所示,旁路路径66在外壳14中形成。旁路路径66在直路径65B之上并且向直路径65B之后形成,以便朝着输送路径65,即朝着本实施例中的直路径65B延伸。旁路路径66在外壳14中从图2中的右上侧倾斜地延伸至左下侧,并且在前后方向8中从后侧朝着前侧延伸。旁路路径66在直路径65B和标签路径67彼此汇合的结合位置80处连接至直路径65B。旁路路径66位于比弯曲路径65A、直路径65B和标签路径67任一个都高的位置处。旁路路径66由彼此相对的引导构件32和引导构件33限定,其间插入记录片材能够经过的空间。
旁路托盘70(将解释)支撑的记录片材沿着旁路路径66,从图2中的右上侧倾斜地被引导至左下侧。然后,沿着输送路径65的直路径65B引导记录片材,并且由第一输送辊对54输送记录片材。之后,记录片材经过记录部24执行的图像记录,并且最后被排出至输出托盘21。
<旁路托盘70>
如图2中所示,旁路托盘70(作为本发明的第二托盘的一个实例)被设置在MFP 10的后侧上的外引导构件18之上。旁路托盘70被配置成独立于供应托盘20地支撑记录片材。
旁路托盘70包括用于支撑记录片材的支撑部68、和接触部69,支撑部68所支撑的记录片材的前缘与接触部69接触。接触部69连接支撑部68和引导构件33。
在接触部69上设有分离构件72。旁路托盘70支撑的记录片材的前缘接触分离构件72的上表面。在分离构件72的上表面上形成排列在前后方向8中的多个齿(未示出),以便从上表面向上突出。
虽然未示出,但是旁路托盘70设置有供应单元,该供应单元具有与供应单元15类似的结构。供应单元具有布置在支撑部68之上的供应辊。供应辊通过从马达对其传递的驱动力而旋转,使得将被旁路托盘70的支撑部68支撑的记录片材中的最上面一个供应给旁路路径66。最上面的片材通过分离构件72的齿与最上面片材之下存在的其它片材分离。因此,最上面的片材之下存在的其它片材保持被支撑在旁路托盘70上,而不与最上面的片材拖在一起。
<引导构件34>
如图2中所示,引导构件34(作为第一引导构件的一个实例)被布置在更靠近直路径65B的一部分弯曲路径65A处。引导构件34具有图3中所示的弯曲板状形状。应注意,可设置多个引导构件34,以便在左右方向9(作为本发明的宽度方向的一个实例)中彼此隔开。在该情况下,多个引导构件34中的每个引导构件都是本发明的引导器的一个实例。
引导构件34由外引导构件18可枢转地支撑。特别地,引导构件34被外引导构件18可枢转地支撑在轴83处,轴83被分别设置在引导构件18的后侧部的右端和左端处。
当外引导构件18处于关闭状态时,引导构件34可在图2中的实线所示的第一位置和图2中的虚线所示的第二位置之间枢转,以便其在输送方向17中的下游侧,即其后侧起近端侧的作用,同时,其前侧起枢轴远端侧的作用。当外引导构件18处于图4A中所示的开启状态时,引导构件34也可朝着第三位置枢转。图4A中的实线所示的第三位置位于远离第二位置的第一位置的其中一个相对侧上。在图4A中,以虚线示出位于第一位置处的引导构件34,同时以点划线示出处于第二位置处的引导构件34。
应注意,除了外引导构件18之外,引导构件34还可由诸如外壳14的任何构件支撑。
在引导构件34位于第一位置处的状态下,引导构件34位于结合位置80之下和标签路径67之下。
当引导构件34位于第二位置处时,引导构件34的下表面77(图3)与外引导构件18一起限定弯曲路径65A的部分外部外围。多个肋78(每个都可被视为本发明的引导器的一个实例)在引导构件34的下表面77的背侧上形成,以便在左右方向9中彼此隔开。当引导构件34位于第一位置处时,肋78与引导构件31一起限定直路径65B的部分下部外围。即,引导构件34引导经过输送路径65输送的记录片材。
如图3中所示,引导构件34具有在输送方向17中从引导构件34的下游侧部突出的多个突出部35。每个突出部35的远端都起引导构件34的枢轴远端81的作用。在引导构件34位于第一位置处的状态下,突出部34适配在引导构件31的相应凹进部51中。每个突出部35都可完全适配在对应的凹进部51中。替代地,每个突出部35都可适配在对应的凹进部51中,使得突出部35的上部从凹进部51突出。
在不向引导构件34施加外力的正常状态下,如图2中所示,引导构件34的突出部35由引导构件31支撑。因而,引导构件34被保持在第一位置处。应注意,除了引导构件31之外,引导构件34的突出部35也可由任何构件支撑,诸如外壳14。
如上所述,当引导构件34位于第一位置处时,其在枢轴近端侧上的部分由外引导构件18支撑,而枢轴远端侧上的突出部35由引导构件31支撑。因此,位于第一位置处的引导构件34关闭结合位置80处的输送路径65的弯曲路径65A。此外,位于第一位置处的引导构件34远离引导构件32。因而,标签路径67和旁路路径66在结合位置80处通往输送路径65。
位于第一位置处的引导构件不需要必需完全在结合位置80处关闭输送路径65的弯曲路径65A。例如,在能够降低在输送方向17中经过弯曲路径65A输送的记录片材进入直路径65B的可能性的条件下,位于第一位置处的引导构件34可仅封闭处于结合位置80处的部分弯曲路径65A。
引导构件34被在输送方向17中经过弯曲路径65输送的记录片材向上推,因此,引导构件34从第一位置枢转至第二位置。在引导构件34位于第二位置处的状态下,引导构件34在前后方向8中的大致中心部位于结合位置80处。
当引导构件34从第一位置枢转至第二位置时,引导构件34的枢轴远端81与引导构件31分离,使得弯曲路径65A开启。此外,如图2中的虚线所示,当引导构件34从第一位置枢转至第二位置时,引导构件34的枢轴远端81接触引导构件32的下表面。结果,引导构件34相对于输送路径65关闭标签路径67和旁路路径66。
位于第二位置处的引导构件34不需要必需相对于输送路径65完全关闭标签路径67和旁路路径66。例如,在不能在直路径65B和标签路径67之间输送介质托盘71,以及不能将记录片材从旁路路径66输送至直路径65B的条件下,引导构件34可仅相对于输送路径65部分地关闭标签路径67和旁路路径66。
仅部分关闭弯曲路径65A、标签路径67和旁路路径66每条路径的一部分包括下列情况,其中设置多个引导构件34,以便在左右方向9中彼此隔开,任何相邻的两个引导构件34之间的空间都不关闭每条路径。
位于第二位置处的引导构件34的枢轴远端81位于输送方向17中的结合位置80的下游。因而可以高度可靠地防止正在输送方向17中从弯曲路径65A输送至直路径65B的记录片材错误地进入标签路径67或旁路路径66。
<外引导构件18的制动器79和引导构件34的弯曲表面52>
如图4中所示,外引导构件18具有制动器79,制动器79被配置成限制引导构件34从第一位置至第三位置的枢转运动,以便引导构件34停止在第三位置。在本实施例中,制动器79是在位于引导构件34之下的外引导构件18的位置处形成的接触件。制动器79从下方接触位于第三位置处的引导构件34的下表面77。因而,可以防止引导构件34进一步向下枢转超过第三位置。
如图4中所示,引导构件31在每个凹进部51的后侧上都具有向下弯曲的弯曲表面52(作为本发明的引导部的一个实例)。
当由于外引导构件18的枢转运动,其状态从关闭状态(图4C)变为开启状态(图4A)时,引导构件34的枢轴远端81与引导构件31分离。因此,引导构件34不再被引导构件31支撑,并且因此通过其自身重量从第一位置枢转至第三位置(图4A)。由于已经枢转至第三位置的引导构件34接触制动器79,所以抑制了引导构件31进一步向下枢转。
如图4B中所示,在外引导构件18的状态通过其枢转运动而从开启状态变为关闭状态的过程中,引导构件34的枢轴远端接触引导构件31的相应弯曲表面52。当外引导构件18在该状态下进一步枢转时,引导构件34从第三位置枢转至第一位置,同时被弯曲表面52引导。当外引导构件18的状态变为关闭状态时,引导构件34位于第一位置处。
<在记录片材上的图像记录操作>
当用户操作设置在MFP 10的前表面的上部上的操作面板73(图1)和MFP 10的控制器(未示出),由此命令在由供应托盘20支撑的记录片材上记录图像时,供应辊25旋转。因此,由供应托盘20支撑的记录片材被供应给弯曲路径65A,并且在输送方向17中经过弯曲路径65A输送。
当记录片材在输送方向17中的前缘通过其自身重量接触位于第一位置处的引导构件34时,引导构件34被记录片材向上推动,并且从第一位置枢转至第二位置,使得引导构件34与引导构件31分离。结果,被引导构件34关闭的弯曲路径65A和直路径65B彼此连接。然后,记录片材在被引导构件34的下表面77(图3)引导的同时,从弯曲路径65A被输送至直路径65B。在该情况下,位于第二位置处的引导构件34防止记录片材从输送路径65进入旁路路径66或标签路径67,并且防止记录片材被卡在引导构件33上。
随后,记录片材在记录部24之下经过。在该情况下,记录部24的记录头39将墨滴喷射在正在输送的记录片材上,使得在记录片材上记录图像。之后,通过开口13将记录片材排出至MFP 10的外部,并且最终支撑在输出托盘21上。
当用户操作该操作面板73(图1)和MFP 10的控制器,由此命令在由旁路托盘70的支撑部68支撑的记录片材上记录图像时,被布置成与支撑部68相对的供应辊25(未示出)旋转。因此,经由旁路路径66将由支撑部68支撑的记录片材供应至直路径65B。从直路径65B之上进入直路径65B的记录片材接触位于第一位置处的引导构件34的肋78(图3A),并且被肋78在输送方向17中引导,使得在输送方向17中经过直路径65B输送记录片材。在该情况下,位于第一位置处的引导构件34防止记录片材从直路径65B进入弯曲路径65A。之后,通过记录部24在记录片材上记录图像,并且最终由输出托盘21支撑记录片材。
<在由介质托盘71支撑的记录片材上的图像记录操作>
最初,连杆95被用户向前移动,使得每个辊对54、55和压盘42都移动至下部位置,并且引导构件31枢转至第二枢轴位置。随后,支撑记录介质的介质托盘71被用户插入MFP10中,同时,介质托盘71由连接至开口13的内部空间中设置的托盘引导器(未示出)支撑。在该情况下,介质托盘71的前端部位于第一输送辊60和第二输送辊62之间。
当用户操作该状态下的操作面板73(图1)和MFP 10的控制器(未示出),由此命令在记录介质上记录图像时,第一输送辊60和第二输送辊62向前旋转。结果,介质托盘71在与输送方向17相反的向后方向中被输送,并且随后经由直路径65B抵达标签路径67。也就是说,介质托盘71从输送方向17中的直路径65B的最下游侧被插入,并且抵达标签路径67。介质托盘71在向后方向中被输送,直到记录介质的表面变为与记录部24相对。
由于位于第一位置处的引导构件34位于标签路径67之下,所以正在输送的介质托盘71不与引导构件34接触。
随后,控制器控制第一输送辊60和第二输送辊62的旋转从向前旋转变为逆向旋转,使得在向前方向中输送介质托盘71。在介质托盘71在向前方向中被输送的同时,记录头39在由介质托盘支撑的记录介质上喷射墨滴。因而,在记录介质的表面上记录图像。之后,通过开口13将介质托盘71排出至MFP 10的外部。
在向后输送的介质托盘71已经抵达标签路径67的状态下,介质托盘71可通过在后表面中形成的开口(未示出),从MFP 10的后表面突出,或者不需要从MFP 10的后表面突出。在介质托盘71不从MFP 10的后表面突出时,不需要形成开口。
在本实施例中,介质托盘71从其前侧插入MFP 10中。介质托盘71可从其后侧插入MFP 10中。
<有利效果>
在所说明的实施例中,正在经过输送路径65输送的记录片材接触引导构件34,因此,引导构件34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也就是说,引导构件34能够独立于任何其它构件地移动。当引导构件34位于第一位置处时,至少部分输送路径65在结合位置80处关闭,因此降低了经过标签路径67和旁路路径66输送的记录片材错误地进入输送路径65的风险。当引导构件34位于第二位置处时,至少部分标签路径67和至少部分旁路路径66相对于输送路径65关闭,因此降低了经过输送路径65输送的记录片材错误地进入标签路径67或旁路路径66的风险。因而,能够在三条路径彼此汇合的结构中,高稳定性地输送记录片材。
在所说明的实施例中,当引导构件34位于第二位置处时,至少部分标签路径67和至少部分旁路路径66相对于输送路径65关闭,使得能够将经过弯曲路径65A输送的记录片材引导至直路径65B,同时防止记录片材进入标签路径67或旁路路径66。
在所说明的实施例中,标签路径67在与直路径65B所延伸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中延伸。因而,标签路径67和直路径65B不仅能够引导记录片材,而且也能够引导具有高硬度的输送介质。
在所说明的实施例中,不仅能够在记录片材上,而且也能够在由介质托盘71支撑的具有高硬度的记录介质上记录图像。
在所说明的实施例中,当引导构件34位于第二位置处时,经过输送路径65输送的记录片材被引导构件34引导,并且在输送方向17中抵达直路径65B中的结合位置80的下游。然后,朝着第一输送辊对54输送记录片材。因此,基本不存在已经抵达直路径65B,同时被引导构件34引导的记录片材在输送方向17中返回引导构件34的枢轴远端的上游,并且之后进入标签路径67或旁路路径66的风险。此外,基本不存在已经抵达直路径65B,同时被引导构件34引导的记录片材卡在位于输送方向17中的引导构件34的枢轴远端上游的结合位置80处的引导构件33上,即组成路径66、67等的构件上的风险。
在所说明的实施例中,位于第一位置处的引导构件34切断弯曲路径65A和直路径65B之间的连通,因此可以防止经过直路径65B、标签路径67和旁路路径66错误地进入弯曲路径65A。
在所说明的实施例中,位于第一位置处的引导构件34位于标签路径67之下。因而可以防止引导构件34接触经过标签路径67输送的介质托盘71,以及因此受损。
在所说明的实施例中,引导构件34能够引导从旁路路径66输送的记录片材,以及从输送路径65输送的记录片材。
在所说明的实施例中,当外引导构件18处于开启状态时,引导构件34通过其自身重量位于第三位置处,该第三位置是引导构件34能够位于其中的多个位置当中的最下部位置。在外引导构件18的状态变为关闭状态的过程中,位于第三位置处的引导构件34被弯曲表面52从第三位置引导至第一位置。因而,当已经处于开启状态,以移除卡在弯曲路径65A中的记录片材的外引导构件18再次被置于关闭状态时,可以防止引导构件34被卡在其它构件上,因此,外引导构件18的状态能够不受引导构件34阻碍地变为关闭状态。
在所说明的引导构件31具有凹进部51的实施例中,与引导构件31不具有凹进部51的情况相比,处于第一位置处的引导构件34能够位于相对于引导构件31的更低位置处。因而可以缩小引导构件34和引导构件31所需的空间。
<变型实施例>
在所说明的实施例中,引导构件34通过其自身重量保持在第一位置处。打印机单元11可具有施压构件,该施压构件在从第二位置朝着第一位置的方向中,即向下施压引导构件34。例如,图8中所示的螺旋弹簧82起施压构件的作用。螺旋弹簧82被布置成在左右方向9中输送路径65的外部。螺旋弹簧82的一端附接至引导构件34,而其另一端附接至处于高于该一端的位置处的外壳14。施压构件不限于螺旋弹簧82。引导构件34被螺旋弹簧82向下施压,使得能够稳定引导构件34的位置。
路径65、66、67中的每条路径的位置和延伸方向不限于所说明的实施例中的那些,只要引导构件34可在第一位置(其中引导构件34在结合位置80处关闭输送路径65,并且相对于输送路径65开启路径66、67)和第二位置(其中引导构件34开启输送路径65,并且相对于输送路径65关闭路径66、67)之间移动。
Claims (12)
1.一种图像记录装置,包括:
第一托盘,其被配置成支撑片材;
外壳,其包括第一输送路径、第二输送路径和第三输送路径,所述第一输送路径包括从所述第一托盘向上弯曲地延伸的弯曲部分以及连续至所述弯曲部分的延伸部分,所述第二输送路径和所述第三输送路径在结合位置处与所述第一输送路径汇合,
第一引导构件,所述第一引导构件被布置在所述弯曲部分以便被定位在所述结合位置处并且被配置成引导经过所述第一输送路径输送的所述片材;
第二引导构件,所述第二引导构件限定至少部分所述弯曲部分;
第三引导构件,所述第三引导构件被布置成与所述第二引导构件相对,所述第三引导构件限定至少部分所述弯曲部分和至少部分所述延伸部分;和
第四引导构件,所述第四引导构件被布置成与所述第三引导构件相对,所述第四引导构件限定至少部分所述延伸部分,
其中,
(a)所述第一引导构件被配置成在正常状态下保持在第一位置处,在所述第一位置处,所述第一引导构件使在所述结合位置处关闭至少部分所述第一输送路径并且开启通往所述第一输送路径的所述第二输送路径和所述第三输送路径,以及
(b)所述第一引导构件被配置成通过接触经过所述第一输送路径输送的所述片材来被移动至第二位置,在所述第二位置处,所述第一引导构件开启所述第一输送路径并且相对于所述第一输送路径来关闭至少部分所述第二输送路径和至少部分所述第三输送路径,以使得所述第一引导构件的远端与所述第四引导构件形成接触,并且
其中,所述第一引导构件被布置成能绕其近端枢转,所述近端位于在上面定位有所述第二引导构件的所述弯曲部分的一个相对侧上,当所述第一引导构件位于所述第二位置处时,所述第一引导构件的所述远端在所述片材的输送方向上位于所述延伸部分处的所述结合位置的下游,
其中,所述第一输送路径由所述第二引导构件和所述第三引导构件来限定,
其中,所述第一引导构件由所述第二引导构件枢转地支撑,以使得所述第一引导构件不仅能朝着位于所述第一位置的一个相对侧上的第二位置枢转,而且能朝着位于所述第一位置的另一个相对侧上的第三位置枢转,
其中,所述第二引导构件具有制动器,所述制动器被配置成约束所述第一引导构件从所述第一位置至所述第三位置的枢转运动以使得所述第一引导构件停止在所述第三位置处,所述第二引导构件的状态能在关闭状态和开启状态之间变化,在所述关闭状态下,所述第二引导构件限定所述至少部分所述弯曲部分,在所述开启状态下,所述弯曲部分是被暴露的,并且
其中,所述第三引导构件具有引导部,所述引导部被配置成:在所述第二引导构件的状态从所述开启状态变为所述关闭状态的过程中,与位于所述第三位置处的所述第一引导构件形成接触,并且将所述第一引导构件引导至所述第一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记录装置,其中,
在对于所述延伸部分所延伸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上,所述第二输送路径从在所述第一输送路径的所述延伸部分和所述弯曲部分之间的边界延伸,所述第二输送路径被配置成以使具有高硬度的被输送介质不变弯地来引导所述被输送介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记录装置,
其中,所述被输送介质是被配置成用于支撑记录介质的介质托盘,并且
其中,所述第二输送路径被配置成用于引导所述介质托盘。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记录装置,其中,
所述第二输送路径被配置成以使得,所述介质托盘被从所述第一输送路径的所述延伸部分的最下游的部分插入,并且抵达所述第二输送路径。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记录装置,还包括:
供应辊,所述供应辊被配置成将来自所述第一托盘的片材供应至所述第一输送路径,
输送辊对,所述输送辊对被布置在所述延伸部分处并且被配置成:在夹紧所述片材或比所述片材具有更大厚度的所述被输送介质的同时,沿所述延伸部分和所述第二输送路径来输送该片材或该被输送介质,以及
记录部,所述记录部被布置在所述延伸部分处以至在输送由所述供应辊供应的所述片材的所述输送方向上位于所述输送辊对的下游,所述记录部被配置成将图像记录在经过所述延伸部分输送的所述片材或所述被输送介质上。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记录装置,其中,
当所述第一引导构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处时,所述第一引导构件位于所述第二输送路径之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记录装置,其中,
当所述第一引导构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处时,所述第一引导构件的远端部由所述第三引导构件支撑。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记录装置,还包括被配置成用于支撑所述片材的第二托盘,
其中,所述第三输送路径从所述第二托盘向下延伸,并且被连接至所述延伸部分。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记录装置,其中,
当所述第一引导构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处时,所述第一引导构件通过该第一引导构件的一个表面来引导从所述第三输送路径输送的片材,所述一个表面是与该第一引导构件的用以引导从所述第一输送路径输送的片材的另一表面不同的面。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记录装置,还包括施压构件,所述施压构件被配置成在从所述第二位置至所述第一位置的方向上对所述第一引导构件施压。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记录装置,
其中,所述第一输送路径包括由所述第二引导构件和所述第三引导构件限定,
其中,所述第一引导构件由多个引导器组成,所述多个引导器被布置成在与所述输送方向垂直的宽度方向上彼此隔开,并且
其中,所述第三引导构件具有多个凹进部,所述多个凹进部被形成为在所述宽度方向上彼此隔开,位于所述第一位置处的所述第一引导构件的所述多个引导器中的每个引导器被适配在所述多个凹进部中的对应一个凹进部中。
12.一种图像记录装置,包括:
外壳;
设置在所述外壳中的第一输送路径、第二输送路径和第三输送路径,所述第二输送路径和所述第三输送路径在结合位置处与所述第一输送路径汇合,所述图像记录装置被配置成将图像记录在经过所述第一输送路径、所述第二输送路径和所述第三输送路径输送的记录介质上,
其中,所述图像记录装置还包括第一引导构件,所述第一引导构件被布置在所述结合位置处并且被配置成引导经过所述第一输送路径输送的作为所述记录介质的片材,并且
其中,
(a)所述第一引导构件被配置成在正常状态下保持在第一位置处,在所述第一位置处,所述第一引导构件使在所述结合位置处关闭至少部分所述第一输送路径并且开启通往所述第一输送路径的所述第二输送路径和所述第三输送路径,以及
(b)所述第一引导构件被配置成通过接触经过所述第一输送路径输送的所述片材来被移动至第二位置,在所述第二位置处,所述第一引导构件开启所述第一输送路径并且相对于所述第一输送路径来关闭至少部分所述第二输送路径和至少部分所述第三输送路径,
其中,所述图像记录装置还包括被配置成用于支撑所述片材的第一托盘,
其中,所述第一输送路径包括从所述第一托盘向上弯曲地延伸的弯曲部分以及连续至所述弯曲部分的延伸部分,所述第一输送路径由第二引导构件和第三引导构件来限定,所述第二引导构件限定至少部分所述弯曲部分,所述第三引导构件被布置成与所述第二引导构件相对并且限定至少部分所述弯曲部分和至少部分所述延伸部分,
其中,所述第一引导构件由所述第二引导构件枢转地支撑,以使得所述第一引导构件不仅能朝着位于所述第一位置的一个相对侧上的第二位置枢转,而且能朝着位于所述第一位置的另一个相对侧上的第三位置枢转,
其中,所述第二引导构件具有制动器,所述制动器被配置成约束所述第一引导构件从所述第一位置至所述第三位置的枢转运动以使得所述第一引导构件停止在所述第三位置处,所述第二引导构件的状态能在关闭状态和开启状态之间变化,在所述关闭状态下,所述第二引导构件限定所述至少部分所述弯曲部分,在所述开启状态下,所述弯曲部分是被暴露的,并且
其中,所述第三引导构件具有引导部,所述引导部被配置成:在所述第二引导构件的状态从所述开启状态变为所述关闭状态的过程中,与位于所述第三位置处的所述第一引导构件形成接触,并且将所述第一引导构件引导至所述第一位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4-052692 | 2014-03-14 | ||
JP2014052692A JP6107713B2 (ja) | 2014-03-14 | 2014-03-14 | 画像記録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908462A CN104908462A (zh) | 2015-09-16 |
CN104908462B true CN104908462B (zh) | 2019-11-01 |
Family
ID=540681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108684.1A Active CN104908462B (zh) | 2014-03-14 | 2015-03-12 | 图像记录装置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144605B2 (zh) |
JP (1) | JP6107713B2 (zh) |
CN (1) | CN104908462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571991B2 (ja) * | 2015-06-02 | 2019-09-04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シート給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6463239B2 (ja) * | 2015-09-08 | 2019-01-30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CN107984916A (zh) * | 2017-11-23 | 2018-05-04 | 贵州云侠科技有限公司 | 激光打印机 |
US12037213B2 (en) * | 2019-09-10 | 2024-07-16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
US11203215B2 (en) * | 2019-09-30 | 2021-12-21 | Shibaura Mechatronics Corporation | Tablet printing apparatus, tablet printing method, tablet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and tablet manufacturing method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275564A (ja) * | 1988-09-09 | 1990-03-15 | Olympus Optical Co Ltd | 用紙搬送案内装置 |
JPH0466427A (ja) * | 1990-07-09 | 1992-03-02 | Canon Inc | シート搬送装置 |
CN101898699A (zh) * | 2009-06-01 | 2010-12-01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纸张翻转装置、具备该纸张翻转装置的电子设备 |
JP2010274580A (ja) * | 2009-05-29 | 2010-12-09 | Seiko Epson Corp | 被記録媒体搬送装置、記録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427291B2 (ja) * | 1996-11-19 | 2003-07-14 | コニカ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US5772343A (en) * | 1997-06-30 | 1998-06-30 | Hewlett Packard Company | Media handling system for duplex printing |
JP4120802B2 (ja) * | 2002-03-25 | 2008-07-16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記録装置 |
JP3740432B2 (ja) * | 2002-04-16 | 2006-02-01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案内路交差部分のシート案内装置及び該装置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
JP4336962B2 (ja) | 2003-11-18 | 2009-09-30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記録装置 |
KR101244680B1 (ko) * | 2006-06-20 | 2013-03-18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멀티 패싱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화상형성장치 |
JP5365371B2 (ja) * | 2009-06-29 | 2013-12-11 |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 搬送経路切替構造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
JP5274538B2 (ja) * | 2010-11-22 | 2013-08-28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用紙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5899900B2 (ja) * | 2011-03-08 | 2016-04-06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給紙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5874346B2 (ja) * | 2011-11-25 | 2016-03-02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搬送装置及び画像記録装置 |
-
2014
- 2014-03-14 JP JP2014052692A patent/JP6107713B2/ja active Active
-
2015
- 2015-03-12 CN CN201510108684.1A patent/CN104908462B/zh active Active
- 2015-03-12 US US14/656,035 patent/US10144605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275564A (ja) * | 1988-09-09 | 1990-03-15 | Olympus Optical Co Ltd | 用紙搬送案内装置 |
JPH0466427A (ja) * | 1990-07-09 | 1992-03-02 | Canon Inc | シート搬送装置 |
JP2010274580A (ja) * | 2009-05-29 | 2010-12-09 | Seiko Epson Corp | 被記録媒体搬送装置、記録装置 |
CN101898699A (zh) * | 2009-06-01 | 2010-12-01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纸张翻转装置、具备该纸张翻转装置的电子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6107713B2 (ja) | 2017-04-05 |
US20150259166A1 (en) | 2015-09-17 |
JP2015174337A (ja) | 2015-10-05 |
US10144605B2 (en) | 2018-12-04 |
CN104908462A (zh) | 2015-09-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0221024B2 (en) | Sheet transport apparatus and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 |
CN104908462B (zh) | 图像记录装置 | |
JP4766282B2 (ja) | 画像記録装置 | |
US9315348B2 (en) | Sheet conveyor device and image recording device | |
JP6446946B2 (ja) | 搬送装置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
US9352918B2 (en) |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 |
US9731519B2 (en) | Conveying device and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 |
US9637334B2 (en) | Feed apparatus and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 |
US8991811B1 (en) | Image recording device | |
US9663313B2 (en) | Sheet conveyer | |
US9643804B2 (en) | Feed apparatus and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 |
US9409736B2 (en) | Sheet conveying device and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 |
JP6693535B2 (ja) |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記録装置 | |
JP6179324B2 (ja) | 給送装置 | |
JP6112056B2 (ja) | 画像記録装置 | |
JP2004203509A (ja) | シート給送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読取記録装置 | |
US9180704B2 (en) |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 |
JP6372280B2 (ja) | 画像記録装置 | |
JP6255857B2 (ja) | 画像記録装置 | |
JP2017175639A (ja) |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記録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