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335195U - 具有散热结构的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具有散热结构的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335195U
CN202335195U CN 201120504222 CN201120504222U CN202335195U CN 202335195 U CN202335195 U CN 202335195U CN 201120504222 CN201120504222 CN 201120504222 CN 201120504222 U CN201120504222 U CN 201120504222U CN 202335195 U CN202335195 U CN 20233519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xial flow
fan
flow fan
eddy current
radiating f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120504222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燐育
杨胜智
侯信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SI Computer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SI Computer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SI Computer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MSI Computer Shenzhen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3351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335195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00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using a gaseous coolant in electronic enclosures
    • H05K7/20136Forced ventilation, e.g. by fans
    • H05K7/20154Heat dissipaters coupled to compone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8Packaging or power distribution
    • G06F1/183Internal mounting support structures, e.g. for printed circuit boards, internal connecting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20Cooling mea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3/00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H01L23/34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heating, ventilating or temperature compensation ; Temperature sensing arrangements
    • H01L23/46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heating, ventilating or temperature compensation ; Temperature sensing arrangements involving the transfer of heat by flowing fluids
    • H01L23/467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heating, ventilating or temperature compensation ; Temperature sensing arrangements involving the transfer of heat by flowing fluids by flowing gases, e.g. ai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924/0001Technical content checked by a classifier
    • H01L2924/0002Not covered by any one of groups H01L24/00, H01L24/00 and H01L2224/00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一种具有散热结构的电子装置,其包含一基板、一主热源、一散热鳍片组、一轴流扇及一涡流扇。主热源设置于基板。散热鳍片组热接触于主热源,散热鳍片组与基板保持一距离以形成一通道。轴流扇设置于散热鳍片组上,轴流扇的旋转轴心延长线穿过基板。涡流扇设置于轴流扇旁,涡流扇的旋转轴心延长线穿过基板。其中,轴流扇产生一风流,风流通过散热鳍片组,并沿着通道而朝涡流扇的方向流动。涡流扇吸引风流,并将风流沿着涡流扇的径向而朝远离散热鳍片组的方向排出,以提升散热效率。

Description

具有散热结构的电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装置,特别是一种具有散热结构的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科技与信息的日新月异,电子产品的制造技术亦日渐进步。电子产品除了追求轻、薄、短、小的特性外,更朝着优越的性能迈进。
以电脑为例,随着半导体技术的进步,电脑内的一集成电路的体积亦逐渐缩小。为了使集成电路能处理更多的数据,就相同体积下的集成电路而言,现今的集成电路已经可以容纳比以往集成电路多上数倍以上的一电子元件。当集成电路内的元电子件数量越来越多时,电子元件运算时所产生的一热能亦越来越大。
因此,用以排除电子元件所产生的热能的散热模块便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以绘图显示卡上的散热模块为例,其散热模块大多为一散热鳍片,且散热鳍片通过高导热系数的金属材质来制造。散热鳍片设置于显示卡上的运算芯片,以吸收运算芯片所产生的热能。并且为了提高散热模块对运算芯片的散热效果,更可于散热鳍片上加装一风扇,使风扇产生强制对流而对散热鳍片进行排热。
然而,绘图显示卡一般设置于电脑机壳内,而风扇叠设于绘图显示卡上的散热鳍片。当风扇运转时,风扇抽取电脑机壳内的空气,并将空气直接吹送于绘图显示卡上而进行散热。并且,已进行过热交换后的热空气,又再度被风扇抽取而进行再一次的热交换。更近一步来说,上述的风扇配置方法仅能产生局部区域的风流循环。如此,将使得风流循环的温度越来越高,而风扇则不断抽取高温的热空气来对绘图显示卡进行散热,使得风扇对绘图显示卡的散热效率无法有效提升,造成散热效果不彰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散热结构的电子装置,以解决现有风扇对电子装置进行散热时,风散所产生的风流往往仅于局部范围内进行循环,造成散热效果不佳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具有散热结构的电子装置,其包含一基板、一主热源、一第一散热鳍片组、一第一轴流扇及一涡流扇。主热源设置于基板。第一散热鳍片组热接触于主热源,第一散热鳍片组与基板保持一距离以形成一通道。第一轴流扇设置于第一散热鳍片组上,第一轴流扇的旋转轴心延长线穿过基板。涡流扇设置于第一轴流扇旁,涡流扇的旋转轴心延长线穿过基板。其中,第一轴流扇产生一第一风流,第一风流通过第一散热鳍片组,并沿着通道而朝涡流扇的方向流动。涡流扇吸引第一风流,并将第一风流沿着涡流扇的径向而朝远离第一散热鳍片组的方向排出。
其中,该电子装置还包含一第二轴流扇,该第二轴流扇设置于该涡流扇旁,该第二轴流扇的旋转轴心延长线穿过该基板,且该涡流扇介于该第一轴流扇与该第二轴流扇之间。
其中,该第一散热鳍片组具有多个散热鳍片,每一散热鳍片邻近该第一轴流扇的一端至邻近于该基板的一端的连线与该基板的一表面夹一锐角。
其中,该基板上还具有竖立有一导流板,该第一轴流扇的旋转轴心延长线介于该导流板与该涡流扇之间。
其中,该电子装置还包含一罩体,该罩体设置于该基板上,该罩体具有多个通风口对应于该第一轴流扇与该涡流扇,该罩体具有一挡墙,该挡墙介于该第一轴流扇与该涡流扇之间。
其中,该电子装置还包含一第二散热鳍片组,该第二散热鳍片组置于该主热源上并热接触于该主热源。
其中,该电子装置还包含一热管,该热管连接该第一散热鳍片组及该第二散热鳍片组。
其中,该电子装置还包含一第二轴流扇,该第二轴流扇设置于该涡流扇旁并位于该第二散热鳍片组上,该第二轴流扇的旋转轴心延长线穿过该基板,且该涡流扇介于该第一轴流扇与该第二轴流扇之间。
其中,该电子装置还包含一罩体,该罩体设置于该基板上,该罩体具有多个通风口对应于该第一轴流扇、该第二轴流扇与该涡流扇,该罩体具有一挡墙,该挡墙介于该第一轴流扇与该涡流扇之间。
其中,该第二散热鳍片组包含多个散热鳍片,相邻两散热鳍片夹有一气流道,该气流道的一流道方向与该第一轴流扇至该涡流扇的延伸方向为同一方向,该风流过该涡流扇后,该风流沿着该气流道而远离该第一散热鳍片组。
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具有散热结构的电子装置,其包含一基板、一主热源、一第二散热鳍片组、一第二轴流扇及一涡流扇。主热源设置于基板。第二散热鳍片组热接触于主热源。第二轴流扇设置于第二散热鳍片组上,第二轴流扇的旋转轴心延长线穿过基板。涡流扇设置于第二轴流扇旁,涡流扇的旋转轴心延长线穿过基板。其中,第二轴流扇产生一第二风流,第二风流吹向第二散热鳍片组。涡流扇产生一第三风流,第三风流吹向第二轴流扇,并引导第二风流沿着第二轴流扇的径向而朝远离第二散热鳍片组的方向排出。
其中,该电子装置还包含一罩体,该罩体设置于该基板上,该罩体具有多个通风口对应于该第二轴流扇与该涡流扇,该罩体具有一挡墙,该涡流扇介于该挡墙与该第二轴流扇之间。
其中,该第二散热鳍片组包含多个鳍片,相邻两该鳍片夹有一气流道,该气流道的一流道方向与该涡流扇至该第二轴流扇的延伸方向为同一方向,该第二风流及该第三风流沿着该气流道而远离该涡流扇。
根据上述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具有散热结构的电子装置,通过设置涡流扇,以引导经热交换后的热气流能够远离第一散热鳍片组。如此一来,可避免热空气受到第一轴流扇的吸引而再次对第一散热鳍片组进行热交换,进而造成散热效果不佳的问题。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特征与实际操作,现配合附图在实施方式中详细说明如下,其内容足以使任何熟习相关技术的人员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并据以实施,且根据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及附图,任何熟习相关技术的人员可轻易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相关的目的及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结构立体组合图。
图2所示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3所示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结构剖视图。
图4所示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结构剖视图。
图5所示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结构剖视图。
图6所示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结构剖视图。
图7所示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结构剖视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电子装置
100基板
101第一端
102第二端
103表面
109通道
110主热源
120第一散热鳍片组
121鳍片
130第二散热鳍片组
131鳍片
132气流道
140热管
150第一轴流扇
160涡流扇
170第二轴流扇
180罩体
182通风口
184挡墙
186开口
188固定部
190导流板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至图3,图1所示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结构立体组合图,图2所示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图3所示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结构剖视图。
本实施例的具有散热结构的电子装置10是以装设于电脑主机内部的绘图显示卡为例,但不以此为限。举例来说,电子装置10也可以是电脑主机内部的主机板。
在本实施例中,电子装置10包含一基板100、一主热源110、一第一散热鳍片组120、一第一轴流扇150及一涡流扇160。其中,基板100可以但不局限于一电路板,基板100具有相对的一第一端101及一第二端102。主热源110设置于基板100,本实施例的主热源110是以绘图芯片(Graphicsprocessing unit,GPU)为例,但不以此为限。此外,本实施例的第一散热鳍片组12概略位于基板100的第一端101上,第一散热鳍片组120热接触于主热源110,且第一散热鳍片组120与基板100保持一距离以形成一通道109。并且,在本实施例或是其它实施例当中,第一散热鳍片组120通过一热管140而热接触于主热源110。更详细来说,热管140的一端接触于主热源110,而热管140的另一端连接第一散热鳍片组120。然而,第一散热鳍片组120通过一热管140而热接触于主热源110的特征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举例来说,在其它实施例当中,第一散热鳍片组120也可以是直接接触于主热源110而达到热接触的效果。
并且,在本实施例或是其它实施例当中,第一散热鳍片组120可包含多个并排的鳍片121,每一鳍片121的长边的延伸方向概略垂直于基板100的第一端101至第二端102的延伸方向。
此外,本实施例的第一轴流扇150设置于第一散热鳍片组120上,第一轴流扇150的旋转轴心延长线A穿过基板100。更进一步来说,当第一轴流扇150运转时,第一轴流扇150所产生的风流正向吹送至第一散热鳍片组120及基板100。另外,本实施例的涡流扇160设置于第一轴流扇150旁,涡流扇160概略位于基板100的中央处,且涡流扇160的旋转轴心延长线B穿过基板100。更进一步来说,当涡流扇160运转时,涡流扇160抽取其轴向的空气,并将空气朝涡流扇160的径向方向排出。即,涡流扇160所产生的风流方向概略平行于基板100。
此外,在本实施例或是其它实施例当中,电子装置10还包含一第二散热鳍片组130,第二散热鳍片组130置于主热源110上并热接触于主热源110,第二散热鳍片组130概略位于基板100的第二端102。并且,第二散热鳍片组130还可连接位于主热源110上的热管140,使得第二散热鳍片组130与第一散热鳍片组120通过热管140而互相连接,以使第二散热鳍片组130与第一散热鳍片组120之间能够达成热传递的效果。
并且,在本实施例或是其它实施例当中,第二散热鳍片组130可包含多个并排的鳍片131,且每一鳍片131的长边的延伸方向概略平行于基板100的第一端101至第二端102的延伸方向。并且,相邻两鳍片131夹有一气流道132。由于每一鳍片131的长边的延伸方向概略平行于基板100的第一端101至第二端102的延伸方向,因此气流道132的一流道方向与第一轴流扇150至涡流扇160的延伸方向为同一方向。
此外,在本实施例或是其它实施例当中,电子装置10还可包含一第二轴流扇170,第二轴流扇170设置于涡流扇160旁并位于第二散热鳍片组130上。并且,第二轴流扇170的旋转轴心延长线C穿过基板100,且涡流扇160介于第一轴流扇150与第二轴流扇170之间。换言之,第二轴流扇170概略位于基板100的第二端102上。当第一轴流扇150运转时,第一轴流扇150所产生的风流正向吹送至第二散热鳍片组130及基板100。
值得一提的是,就本实施例而言,由于第二散热鳍片组130位于主热源110上,而第一散热鳍片组120则较远离主热源110。因此,可将第二散热鳍片组130视为一主散热鳍片组,而将第二散热鳍片组130视为一副散热鳍片组。并且,可将第二轴流扇170视为一主排热风扇,而将第一轴流扇150视为一副排热风扇。至于介于第二轴流扇170与第一轴流扇150之间的涡流扇160,则可视为一导流风扇。
此外,在本实施例或是其它实施例当中,电子装置10还包含一罩体180,罩体180设置于基板100上且覆盖住第一轴流扇150、第二轴流扇170与涡流扇160。罩体180具有三个通风口182对应于第一轴流扇150、第二轴流扇170与涡流扇160,此三个通风口182分别暴露出第一轴流扇150、第二轴流扇170与涡流扇160。此外,罩体180上具有一挡墙184,挡墙184介于第一轴流扇150与涡流扇160之间,以阻挡风流由涡流扇160吹送至第一轴流扇150。换句话说,挡墙184令涡流扇160所排出的径向风流只能够吹送至第二轴流扇170而无法吹送至第一轴流扇150。并且,通风口182处还可延伸有固定部188,罩体180通过固定部188而锁固于第一散热鳍片组120及第二散热鳍片组130上。
此外,在本实施例或是其它实施例当中,挡墙184还可为一具有一开口186的环型结构,挡墙184环绕于涡流扇160,且开口186面对第二轴流扇170。如此的环型结构的挡墙184,可加强阻挡涡流扇160所排出的径向风流吹送至第一轴流扇150,且开口186的设计也可提升引导风流流量与流向的功效。
请继续参照图3并搭配图2,接着将针对本实施例的电子装置10的散热结构的运行原理进行说明。
第一轴流扇150运转而产生一第一风流W1,第一风流W1沿着第一轴流扇150的轴向而由第一轴流扇150所对应的通风孔182流向第一散热鳍片组120。第一风流W1通过相邻两鳍片121所形成的间隙而穿过第一散热鳍片组120,同时对第一散热鳍片组120进行热交换。接着,穿过第一散热鳍片组120的第一风流W1来到通道109内。此外,涡流扇160也同时间地运转,使得位于涡流扇160轴向的相对两侧的空气受到吸引。此时,涡流扇160邻近罩体180的一侧则将一第三风流W3吸入,而涡流扇160邻近基板100的一侧则吸引通道109内的第一风流W1,使引导通道109内的第一风流W1朝涡流扇160的方向流动。
由于涡流扇160与第一轴流扇150之间设有挡墙184,因此第一风流W1与第三风流W3被涡流扇160吸引而汇集后,便沿着涡流扇160的径向而朝远离第一散热鳍片组120的方向排出,并流向第二轴流扇170及第二散热鳍片组130。
并且,第二轴流扇170运转产生一第二风流W2,第二风流W2吹向第二散热鳍片组130以进行热交换。此时,经汇集后的第一风流W1与第三风流W3还与第二风流W2汇集,并且一并沿着第二散热鳍片组130内的气流道132而朝第二轴流扇170的径向方向远离第二散热鳍片组130。
因此,通过设置涡流扇160于第一轴流扇150与第二轴流扇170之间,可令原本第一轴流扇150与第二轴流扇170各自形成的小范围区域的循环风流,能够受到涡流扇160的导引而整合为一个能够远离第一散热鳍片组120及第二散热鳍片组130的风流路径。如此一来,经热交换后的热空气较可远离第一散热鳍片组120及第二散热鳍片组130,以避免热空气受到第一轴流扇150与第二轴流扇170的吸引而再次对第一散热鳍片组120及第二散热鳍片组130进行热交换,进而造成散热效果不彰的问题。更进一步来说,第一轴流扇150与第二轴流扇170主要提供风流进行热交换,而涡流扇160则是将进行热交换后的热风流引导排出。
就本实施例而言,以发明人实际提供的实验数据来看,当第一轴流扇150、第二轴流扇170与涡流扇160同时运转时,可测得主热源110的温度为89度。若令涡流扇160停止运转而仅让第一轴流扇150与第二轴流扇170运转时,主热源110的温度将升高至为91度。因此,经由实验数据可知,本实施例的涡流扇160将热风流引导排出的效果确实有助于提升散热效率。
请接着参照图4,图4所示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结构剖视图。由于本实施例与图3的实施例的结构相似,因此针对相同之处便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的电子装置10的基板100上还更具竖立有一导流板190,导流板190位于基板100的第一端101。其中,第一轴流扇150的旋转轴心延长线A介于导流板190与涡流扇160之间。如此的导流板190设计,可令通道109内第一风流W1充分的流向涡流扇160,以避免第一风流W1的风流量的损失。
此外,在本实施例或其它实施例当中,第一散热鳍片组120的每一鳍片121邻近第一轴流扇150的一端至邻近于基板100的一端的连线与基板100的一表面103夹一锐角θ,且鳍片121邻近于基板100的一端与涡流扇160的轴心延长线B的距离小于鳍片121邻近于第一轴流扇150的一端与涡流扇160的轴心延长线B的距离。如此一来,当第一风流W1通过第一散热鳍片组120时,第一风流W1便会受到鳍片121的引导而流向涡流扇160,以提升风流流动的顺畅度。
请接着参照图5,图5所示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结构剖视图。由于本实施例与图3的实施例的结构相似,因此针对相同的处便不再赘述。
在考虑实际散热需求下,电子装置10也可以弹性的增减轴流风扇的数量。举例来说,在本实施例当中,电子装置10并不具有第二轴流扇170,如图5所示。第一风流W1与第三风流W3被涡流扇160吸引而汇集后,便沿着涡流扇160的径向而朝第二散热鳍片组130的方向流动,第一风流W1与第三风流W3并沿着第二散热鳍片组130的气流道132而朝远离第二散热鳍片组130的方向排出。
请接着参照图6,图6所示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结构剖视图。由于本实施例与图3的实施例的结构相似,因此针对相同的处便不再赘述。
在考虑实际散热需求下,电子装置10也可以弹性的增减散热鳍片组的数量。举例来说,在本实施例当中,电子装置10除了不具有第一轴流扇150外,也不具第二散热鳍片组130,如图6所示。至于本实施例的风流路径概略相似于图5的实施例,因此便不再赘述。
请接着参照图7,图7所示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结构剖视图。由于本实施例与图3的实施例的结构相似,因此针对相同的处便不再赘述。
在考虑实际散热需求下,电子装置10也可以弹性的增减轴流风扇与散热鳍片组的数量。举例来说,在本实施例当中,电子装置10除了不具有第一轴流扇150外,也不具第一散热鳍片组120,如图7所示。
第二轴流扇170产生第二风流W2,第二风流W2吹向第二散热鳍片组130进行热交换。涡流扇160产生第三风流W3,第三风流W3吹向第二轴流扇170,并引导第二风流W2沿着第二散热鳍片组130的气流道132而朝远离第二散热鳍片组170的方向排出。
根据上述本实施例所揭露的具有散热结构的电子装置,通过设置涡流扇,以引导经热交换后的热气流能够远离第一散热鳍片组及第二散热鳍片组。如此一来,可避免热空气受到第一轴流扇与第二轴流扇的吸引而再次对第一散热鳍片组及第二散热鳍片组进行热交换,进而造成散热效果不彰的问题。因此,通过设置涡流扇,可提升电子装置的散热效率,进而使得轴流风扇的转速也可相对调降。如此一来,不但可提升轴流风扇的寿命外,还可因轴流风扇的转速降低而减少风扇运转的噪音。
虽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揭露如上所述,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习相关技术的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述的形状、构造、特征及精神当可做些许的变更,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须视本说明书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3)

1.一种具有散热结构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基板;
一主热源,设置于该基板;
一第一散热鳍片组,热接触于该主热源,该第一散热鳍片组与该基板保持一距离以形成一通道;
一第一轴流扇,设置于该第一散热鳍片组上,该第一轴流扇的旋转轴心延长线穿过该基板;以及
一涡流扇,设置于该第一轴流扇旁,该涡流扇的旋转轴心延长线穿过该基板;
其中,该第一轴流扇产生一第一风流,该第一风流通过该第一散热鳍片组,并沿着该通道而朝该涡流扇的方向流动,该涡流扇吸引该第一风流,并将该第一风流沿着该涡流扇的径向而朝远离该第一散热鳍片组的方向排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散热结构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电子装置还包含一第二轴流扇,该第二轴流扇设置于该涡流扇旁,该第二轴流扇的旋转轴心延长线穿过该基板,且该涡流扇介于该第一轴流扇与该第二轴流扇之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散热结构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散热鳍片组具有多个散热鳍片,每一散热鳍片邻近该第一轴流扇的一端至邻近于该基板的一端的连线与该基板的一表面夹一锐角。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散热结构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基板上还具有竖立有一导流板,该第一轴流扇的旋转轴心延长线介于该导流板与该涡流扇之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散热结构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电子装置还包含一罩体,该罩体设置于该基板上,该罩体具有多个通风口对应于该第一轴流扇与该涡流扇,该罩体具有一挡墙,该挡墙介于该第一轴流扇与该涡流扇之间。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散热结构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电子装置还包含一第二散热鳍片组,该第二散热鳍片组置于该主热源上并热接触于该主热源。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散热结构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电子装置还包含一热管,该热管连接该第一散热鳍片组及该第二散热鳍片组。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散热结构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电子装置还包含一第二轴流扇,该第二轴流扇设置于该涡流扇旁并位于该第二散热鳍片组上,该第二轴流扇的旋转轴心延长线穿过该基板,且该涡流扇介于该第一轴流扇与该第二轴流扇之间。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散热结构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电子装置还包含一罩体,该罩体设置于该基板上,该罩体具有多个通风口对应于该第一轴流扇、该第二轴流扇与该涡流扇,该罩体具有一挡墙,该挡墙介于该第一轴流扇与该涡流扇之间。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散热结构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散热鳍片组包含多个散热鳍片,相邻两散热鳍片夹有一气流道,该气流道的一流道方向与该第一轴流扇至该涡流扇的延伸方向为同一方向,该风流过该涡流扇后,该风流沿着该气流道而远离该第一散热鳍片组。
11.一种具有散热结构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基板;
一主热源,设置于该基板;
一第二散热鳍片组,热接触于该主热源;
一第二轴流扇,设置于该第二散热鳍片组上,该第二轴流扇的旋转轴心延长线穿过该基板;以及
一涡流扇,设置于该第二轴流扇旁,该涡流扇的旋转轴心延长线穿过该基板;
其中,该第二轴流扇产生一第二风流,该第二风流吹向该第二散热鳍片组,该涡流扇产生一第三风流,该第三风流吹向该第二轴流扇,并引导该第二风流沿着该第二轴流扇的径向而朝远离该第二散热鳍片组的方向排出。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具有散热结构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电子装置还包含一罩体,该罩体设置于该基板上,该罩体具有多个通风口对应于该第二轴流扇与该涡流扇,该罩体具有一挡墙,该涡流扇介于该挡墙与该第二轴流扇之间。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具有散热结构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散热鳍片组包含多个鳍片,相邻两该鳍片夹有一气流道,该气流道的一流道方向与该涡流扇至该第二轴流扇的延伸方向为同一方向,该第二风流及该第三风流沿着该气流道而远离该涡流扇。
CN 201120504222 2011-09-28 2011-12-02 具有散热结构的电子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202335195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0218189 2011-09-28
TW100218189U TWM426987U (en) 2011-09-28 2011-09-28 Electronic apparatus with heat-dissipation structure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335195U true CN202335195U (zh) 2012-07-11

Family

ID=464471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120504222 Expired - Lifetime CN202335195U (zh) 2011-09-28 2011-12-02 具有散热结构的电子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3176492U (zh)
CN (1) CN202335195U (zh)
DE (1) DE202012101073U1 (zh)
TW (1) TWM426987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11704A (zh) * 2015-05-08 2016-12-07 技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组合式的散热模块
CN111200901A (zh) * 2020-02-10 2020-05-26 文柏新 一种印刷电路板
CN112739145A (zh) * 2020-11-16 2021-04-30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976528B2 (en) * 2012-06-08 2015-03-10 Apple Inc. Fasteners and dual-thickness thermal stages in electronic devices
TWM545287U (zh) * 2017-01-20 2017-07-11 艾維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介面卡之交錯式散熱結構
US11304331B1 (en) * 2020-09-30 2022-04-12 Taiwan Microloops Corp. Heat dissipating module having auxiliary fan
JP2023030387A (ja) * 2021-08-23 2023-03-08 富士フイルムビジネスイノベ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基板構造及び電子機器
TWI784820B (zh) * 2021-11-30 2022-11-21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顯示卡組件
TWI808563B (zh) * 2021-12-10 2023-07-11 訊凱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散熱裝置與顯示卡組件
CN115243526A (zh) * 2022-08-09 2022-10-2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11704A (zh) * 2015-05-08 2016-12-07 技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组合式的散热模块
CN106211704B (zh) * 2015-05-08 2020-01-03 技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组合式的散热模块
CN111200901A (zh) * 2020-02-10 2020-05-26 文柏新 一种印刷电路板
CN112739145A (zh) * 2020-11-16 2021-04-30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2739145B (zh) * 2020-11-16 2023-06-30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3176492U (ja) 2012-06-21
TWM426987U (en) 2012-04-11
DE202012101073U1 (de) 2012-05-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335195U (zh) 具有散热结构的电子装置
CN102548358B (zh) 电子装置
CN100531535C (zh) 散热模组
US6695041B2 (en) Double heat exchange module for a portable computer
CN108541181B (zh) 具有散热功能的电子设备及其水冷排总成
CN101155501B (zh) 散热器
US20070188994A1 (en) CPU cooler
US20090046428A1 (en) Thermal module and fin assembly thereof
CN201226633Y (zh) 一种具有散热系统的电子装置
US20040114328A1 (en) Heat dissipation device for electronic component
CN103809712A (zh) 电子装置
CN202565649U (zh) 适用于电子装置的散热模块及电子装置
CN201569961U (zh) 便携式电子装置与其散热结构
CN101832276A (zh) 风扇及其导流结构
CN102647880B (zh) 散热装置
TWI655894B (zh) 電子裝置、計算機裝置及其機殼
EP2426575B1 (en) Heat-dissipation device
CN205014478U (zh) 风管机
CN100535829C (zh) 笔记本计算机的散热模块
CN101399239B (zh) 扁形电子芯片散热器
CN202189298U (zh) 终端设备
CN206672640U (zh) 硬盘外壳及硬盘
CN217135945U (zh) 电子设备
US11937402B2 (en) Heat dissipation device and graphics card assembly
CN202049432U (zh) 导流结构及其散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