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47880B - 散热装置 - Google Patents

散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47880B
CN102647880B CN201110039044.1A CN201110039044A CN102647880B CN 102647880 B CN102647880 B CN 102647880B CN 201110039044 A CN201110039044 A CN 201110039044A CN 102647880 B CN102647880 B CN 10264788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n
rotating shaft
circuit board
fins
tho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03904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647880A (zh
Inventor
黄顺治
毛黛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iga Byt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iga Byt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iga Byt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iga Byt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10039044.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647880B/zh
Publication of CN1026478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478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6478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4788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一种散热装置,用以对一电路板散热。散热装置包括一第一风扇以及一散热器。第一风扇的扇叶绕一第一转轴转动,且第一转轴与电路板的一表面夹一锐角。散热器设置在电路板的表面与第一风扇之间。

Description

散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散热装置,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具有风扇的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电脑或其显示卡已随着科技发展逐步采用具备更高运算能力的集成电路,例如: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Unit,CPU)或图像处理器(GraphicProcessingUnit,GPU)等,但集成电路在执行各种运算时,即会产生大量的热能,因此,需要辅助的散热装置来对集成电路进行散热。
这类的散热装置通常采用多风扇设计或改变散热器的鳍片排列方向,该多风扇的设计诸如中国台湾585305、587769、200644780、545104、577582、200410626、592347、M245506及美国US5997266与US7535708号专利等,而改变鳍片排列诸如中国台湾I251460及I220704号专利。
其中,该592347与M245506专利所揭露的散热装置,提到将至少一风扇设置成倾斜的,而该585305号专利更揭露具有三个风扇的散热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散热装置,其风扇的转轴与电路板的表面夹一锐角,而风扇的气流在遇到电路板的表面后,气流可统一朝同一方向流动,以提高散热装置的散热效率。
本发明的散热装置用以对一电路板散热。散热装置包括一第一风扇以及一散热器。第一风扇的扇叶绕一第一转轴转动,且第一转轴与电路板的一表面夹一锐角。散热器设置在电路板的表面与第一风扇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散热器具有平行排列的多片鳍片。鳍片垂直设置于电路板的表面,且鳍片平行第一转轴。此外,鳍片的侧面呈梯形,且鳍片靠近第一风扇的边缘实质上垂直第一转轴。另外,散热装置更包括至少一热管(heatpipe),而热管贯穿并连接鳍片。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散热装置更包括一第二风扇以及一第三风扇。第二风扇的扇叶绕一第二转轴转动,且第二转轴与表面夹一锐角。第三风扇的扇叶绕一第三转轴转动,且第三转轴与表面夹一锐角,其中第二风扇位于第一风扇与第三风扇之间。第二转轴与第一转轴在电路板的表面的正投影互相垂直,而第二转轴与第三转轴在电路板的表面的正投影互相垂直。第一转轴靠近电路板的一端朝向远离第二风扇的方向,且第三转轴靠近电路板的一端朝向远离第二风扇的方向。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散热器具有平行排列的多片第一鳍片、平行排列的多片第二鳍片与平行排列的多片第三鳍片。第一鳍片设置在电路板的表面与第一风扇之间,且第二鳍片设置在电路板的表面与第二风扇之间,而第三鳍片设置在电路板的表面与第三风扇之间。第一鳍片、第二鳍片与第三鳍片垂直设置于电路板的表面。此外,第一鳍片、第二鳍片与第三鳍片的侧面呈梯形。第一鳍片靠近第一风扇的边缘实质上垂直第一转轴,第二鳍片靠近第二风扇的边缘实质上垂直第二转轴,且第三鳍片靠近第三风扇的边缘实质上垂直第三转轴。另外,散热装置更包括至少一热管,而热管贯穿并连接第一鳍片、第二鳍片与第三鳍片。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散热装置更包括一第二风扇以及一第三风扇。第二风扇的扇叶绕一第二转轴转动,且第二转轴与表面夹一锐角。第三风扇的扇叶绕一第三转轴转动,且第三转轴与表面夹一锐角,其中第二风扇位于第一风扇与第三风扇之间。第二转轴与第一转轴在电路板的表面的正投影互相垂直,而第二转轴与第三转轴在电路板的表面的正投影互平行或共线。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散热器具有平行排列的多片第一鳍片、平行排列的多片第二鳍片与平行排列的多片第三鳍片。第一鳍片设置在电路板的表面与第一风扇之间,第二鳍片设置在电路板的表面与第二风扇之间,且第三鳍片设置在电路板的表面与第三风扇之间。第一鳍片、第二鳍片与第三鳍片垂直电路板的表面。第一鳍片平行第一转轴,第二鳍片平行第二转轴,且第三鳍片平行第三转轴。此外,第一鳍片、第二鳍片与第三鳍片的侧面呈梯形,且第一鳍片靠近第一风扇的边缘实质上垂直第一转轴,第二鳍片靠近第二风扇的边缘实质上垂直第二转轴,第三鳍片靠近第三风扇的边缘实质上垂直第三转轴。另外,散热装置更包括至少一第一热管与至少一第二热管,其中第一热管连接第一鳍片与第二鳍片,而第二热管贯穿并连接第二鳍片与第三鳍片。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电路板具有一长边。第一转轴在电路板的表面的正投影平行电路板的长边。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电路板具有一长边。第一转轴在电路板的表面的正投影垂直电路板的长边。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散热装置更包括一第二风扇以及一第三风扇。第二风扇的扇叶绕一第二转轴转动,且第二转轴不垂直电路板的表面。第三风扇的扇叶绕一第三转轴转动,且第三转轴不垂直电路板的表面,其中第二风扇位于第一风扇与第三风扇之间。第一转轴、第二转轴与第三转轴在电路板的表面的正投影互相平行或共线。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散热器具有平行排列的多片鳍片。鳍片垂直电路板的表面,且鳍片平行第一转轴、第二转轴与第三转轴。此外,鳍片的侧面呈梯形,且鳍片靠近第一风扇、第二风扇与第三风扇的边缘实质上垂直第一转轴、第二转轴与第三转轴。另外,散热装置更包括至少一热管,而热管贯穿并连接鳍片。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电路板具有一长边。第一转轴在电路板的表面的正投影垂直电路板的长边,且第一转轴、第二转轴与第三转轴互相平行。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电路板具有一长边。第一转轴在电路板的表面的正投影平行电路板的长边,且第一转轴、第二转轴与第三转轴互相平行。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散热装置更包括一第二风扇。第二风扇的扇叶绕一第二转轴转动,且第二转轴与表面垂直。
基于上述,在本发明的散热装置中,风扇的转轴不垂直于电路板的表面。亦即,风扇配置于电路板的表面为倾斜的。因此,风扇产生的气流在遇到电路板的表面后会统一朝单一方向转向,以避免气流之间互相干扰,而使得气流阻力变大,进而影响了散热装置的散热效率。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散热装置的立体图。
图1B为图1A的散热装置于平面yz的示意图。
图2A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散热装置的立体图。
图2B为图2A的散热装置平面yz的示意图。
图3A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散热装置的立体图。
图3B为图3A的散热装置的分解图。
图3C为图3A的散热装置的散热器与导热模组的示意图。
图3D为图3A的散热装置于平面yz的示意图。
图3E为图3A的散热装置于平面xz的示意图。
图3F为图3A的散热装置安装于电脑主机内的示意图。
图4A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散热装置的立体图。
图4B为图4A的散热装置于平面xy的示意图。
图4C为图4A的散热装置于平面yz的示意图。
图4D为图4A的散热装置于平面xz的示意图。
图5A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散热装置的立体图。
图5B为图5A的散热装置于平面xy的示意图。
图5C为图5A的散热装置于平面yz的示意图。
图5D为图5A的散热装置于平面xz的示意图。
图6A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散热装置的立体图。
图6B为图6A的散热装置于平面xy的示意图。
图6C为图6A的散热装置于平面xz的示意图。
图7A为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散热装置的立体图。
图7B为图7A的散热装置于平面xy的示意图。
图7C为图7A的散热装置于平面yz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第八实施例的散热装置于平面yz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图1A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散热装置的立体图。请参考图1A,在本实施例中,散热装置100用以对电路板10散热,其中电路板10例如为显示卡、记忆体模组、音效卡或是其他电路板。电路板10具有一表面10a。散热装置100包括第一风扇110以及散热器120。第一风扇110的扇叶110a绕一第一转轴110b转动,且第一转轴110b与电路板10的表面10a夹一锐角θ。第一风扇110可具有一风罩112,其用以固定第一风扇110且将第一风扇110的气流导向至散热器120,其中为使视图清楚,风罩112以虚线表示。散热器120设置在电路板10的表面10a与第一风扇110之间。
图1B为图1A的散热装置于平面yz的示意图。请参考图1A与图1B,本实施例的第一风扇110的第一转轴110b与电路板10的表面10a夹一锐角θ。亦即,第一转轴110b并不平行表面10a的法线方向,第一风扇110为倾斜式的安装。当第一风扇110的第一转轴110b与电路板10的表面10a夹一锐角θ时,第一风扇110的气流(图1B中以箭头表示气流方向)在碰到电路板10的表面10a后会较为统一地朝向单一方向转向(如图1B绘示气流朝向方向y流动),以避免第一风扇110的气流在碰到电路板10的表面10a后产生无方向性的散逸,使气流流动受到干扰,而降低散热装置100的散热效率。此外,本实施例的第一风扇110为倾斜式的安装,因此第一风扇110的气流可破坏第一风扇110的转动轴正下方的风流静止区,以增加热装置100的散热效果。
请再参考图1A,本实施例的散热器120可直接或经由导热膏而贴附于电路板10的表面10a,以传导方式将电路板10产生的热量带走。此外,散热器120具有平行排列的多片鳍片122。这些鳍片122垂直设置于电路板10的表面10a,且鳍片平行第一风扇110的第一转轴110b。藉此,第一风扇110的气流可由鳍片122之间所形成的通道顺畅地通过,以使风扇的气流可达到最大的使用效率,并以对流方式将电路板10的热量迅速地带走。
[第二实施例]
图2A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散热装置的立体图。图2B为图2A的散热装置于平面yz的示意图。请参考图2A与图2B,在本实施例中,散热装置200与图1A与图1B的散热装置100相似,在此仅介绍两者差异处。本实施例的散热装置200的鳍片222的侧面呈梯形。此外,鳍片222靠近第一风扇110的边缘实质上垂直第一风扇110的第一转轴110b。藉此,本实施例的第一风扇为倾斜式的安装,以提供第一风扇110可安装的斜面。此外,鳍片222的边缘垂直第一风扇110的第一转轴110b。因此,当第一风扇110的气流朝向鳍片222流动时,可使气流更为接近鳍片222,且气流至鳍片222的流动距离变短,以缩短电路板10产生的热量被移除的时间。另外,本实施例的散热装置200更可包括至少一热管230,且热管230贯穿并连接鳍片222。热管230可加快电路板10的热量传递至外界。因此,本实施例的散热装置200配置热管230更可提高散热效率。
[第三实施例]
图3A至图3F为显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散热装置的图示。图3A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散热装置的立体图。请参考图3A,本实施例的散热系统1000包括一散热装置300、一电路板10及一导热模组8。散热装置300用以对电路板10进行散热,且包括一散热器340、一风扇组3及一风罩4。
图3B为图3A的散热装置的分解图。请参考图3B,本实施例的电路板10例如为一显示卡,电路板10具有一热源20。热源20是指位在显示卡上的一GPU,另外,电路板10上除了该GPU还有其他相关电路及电子元件。
散热器340用以吸收该电路板10的热源20产生的热量,且包括沿一方向y相邻并排的一第一散热模组342、一第二散热模组344及一第三散热模组346。
风扇组3包括一第一风扇110、一第二风扇320及一第三风扇330,且第一风扇110、第二风扇320及第三风扇330分别设置于风罩4上。风罩4用以罩住散热器340。此外,本实施例的第一风扇110的扇叶110a绕一第一转轴110b转动,第二风扇320的扇叶320a绕一第二转轴320b转动,且第三风扇330的扇叶330a绕一第三转轴330b转动。本实施例的第一转轴110b、第二转轴320b与第三转轴330b与电路板10的表面10a夹一锐角。亦即,第一转轴110b、第二转轴320b与第三转轴330b并不平行表面10a的法线方向,风扇相对于电路板10的表面10a为倾斜式的安装。
承上述,散热器340设置在电路板10的表面10a与第一风扇110、第二风扇320与第三风扇330之间。第二风扇320位于第一风扇110与第三风扇之间。此外,第二转轴320b与第一转轴110b在电路板10的表面10a的正投影320c、110c互相垂直,而第二转轴320b与第三转轴在电路板10的表面10a的正投影320c、330c互相垂直。再者,第一转轴110b靠近电路板10的一端远离第二风扇320的方向,且第三转轴330b靠近电路板10的一端朝向远离第二风扇320的方向。当三个风扇的气流流动时,第一风扇110与第三风扇330的气流流动远离第二风扇320,而第二风扇330气流流动远离第一风扇110与第三风扇330。因此,本实施例的气流流动方向不同,且气流之间彼此互不干扰,以减少气流的阻力,可更加有效的利用各风扇的气流,而提高散热装置300的散热效率。
本实施例的散热器340具有平行排列的多片第一鳍片342a、平行排列的多片第二鳍片344a与平行排列的多片第三鳍片346a。第一鳍片342a设置在电路板10的表面10a与第一风扇110之间,第二鳍片344a设置在电路板10的表面10a与第二风扇320之间,且第三鳍片346a设置在电路板10的表面10a与第三风扇330之间。第一鳍片342a、第二鳍片344a与第三鳍片346a垂直设置于电路板10的表面10a。第一鳍片342a平行第一转轴110b,第二鳍片344a平行第二转轴320b,且第三鳍片346a平行第三转轴330b。亦即,当风扇的转轴于电路板10的表面10a的正投影平行鳍片时,转轴的方向与鳍片的方向为同一方向,且气流流动沿着鳍片的方向,可使气流能更快带走电路板10的热量。第一风扇110、第二风扇320与第三风扇330的气流可由第一鳍片342a之间所形成的通道、第二鳍片344a之间所形成的通道与第三鳍片346a之间所形成的通道顺畅地通过,以使风扇的气流可达到最大的使用效率。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为了配合第一风扇110、第二风扇320与第三风扇330为倾斜式的安装,第一鳍片342a、第二鳍片344a与第三鳍片346a的侧面呈梯形,以提供安装风扇所需的斜面。第一鳍片342a靠近第一风扇110的边缘实质上垂直第一转轴110b,第二鳍片344a靠近第二风扇320的边缘实质上垂直第二转轴320b,且第三鳍片346a靠近第三风扇330的边缘实质上垂直第三转轴330b。因此,当第一风扇110的气流、第二风扇320的气流与第三风扇330的气流朝向第一鳍片442、第二鳍片444与第三鳍片446流动时,可使气流更为接近鳍片,且气流的流动距离变短,以缩短电路板10被移除热量的时间。
风罩4主要用以固定第一风扇110、第二风扇320及第三风扇330,在实际应用中,也能采用支架吊挂的方式固定第一风扇110、第二风扇320及第三风扇330,或用其他方式将第一风扇110、第二风扇320及第三风扇330固定在散热器340的顶部上。
图3C为图3A的散热装置的散热器与导热模组的示意图。请参考图3C,本实施的散热器340的底部具有一热源接触面340a。导热模组8位在散热装置300及上述的电路板10的热源20之间,且能将电路板10的热源20迅速导引到散热器340。导热模组8包括多根热管80、一导热板81(例如铜底板)及一固定板82,其中本实施例的热管80亦可只有一根,惟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使用者可依照实际的需求而变更热管80的数量。热管80的一端分别贯穿并连接第一鳍片342a、第二鳍片344a与第三鳍片346a。导热板81连接热管80的另一端,且位在热源20及散热器340的热源接触面340a之间,导热板81能迅速将该热源20的热能直接地导热至第一散热模组342、第二散热模组344及第三散热模组346,或间接地藉由热管80导热分散到第一散热模组342、第二散热模组344及第三散热模组342。固定板82能将热管80及导热板81固定在散热器340上。
在本实施例中,散热器340的热源接触面340a用以贴靠在导热板81上,以藉由导热板81将热源20产生的热能迅速导引至散热器340,但实际上,散热器340的热源接触面340a也可以直接贴靠在热源20上。
图3D为图3A的散热装置于平面的投影示意图。请参考图3D,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风扇110的第一转轴110b不垂直电路板10的表面10a,所以第一风扇110相对散热器340的热源接触面340a是倾斜的,且是邻近第二风扇320的一端往第一散热模组342的方向倾斜。第三风扇330的第三转轴330b不垂直电路板10的表面10a,所以第三风扇330相对散热器340的热源接触面340a也是倾斜的,且是邻近第二风扇320的一端往第三散热模组346的方向倾斜。当第一风扇110的气流遇到电路板10的表面10a时,气流会统一朝向方向-y流动,且第三风扇330的气流遇到电路板10的表面10a时,气流会统一朝向方向y流动。因此,两个风扇的气流的方向相反,且气流之间互相不干扰,其中方向-y反向于方向y。此外,第一风扇110和第三风扇330邻近第二风扇320的一端为较低的,以使第一风扇110及第三风扇330的气流能分别迅速通过第一散热模组342与第三散热模组346。
图3E为图3A的散热装置于平面的投影示意图。请参考图3E,在本实施例中,因为第二风扇320的第二转轴320b不垂直电路板10的表面10a,所以第二风扇320相对散热器340的热源接触面340a是倾斜的,且是沿方向x倾斜。当第二风扇320的气流遇到电路板10的表面10a时,气流会统一朝向方向x流动,以使第二风扇320产生的气流系能迅速地通过第二散热模组344,且第一风扇110的气流、第二风扇320的气流与第三风扇330的气流于流动时彼此互不干扰,以使每个风扇的气流可统一的朝向单一方向流动,而提高散热装置300的散热效率。
由于第一风扇110、第二风扇320及第三风扇330是倾斜设置,因此当第一风扇110、第二风扇320及第三风扇330的气流(如箭头方向显示)吹向第一散热模组342、第二散热模组344及第三散热模组346时,气流会受到气流通道底部的封闭面(例如导热板或电路板10)影响而吹出第一散热模组342、第二散热模组344及第三散热模组346,从而破坏第一风扇110、第二风扇320及第三风扇330的转动轴正下方的风流静止区,以提升第一散热模组342、第二散热模组344及第三散热模组346的散热效果。
再者,第一风扇110、第二风扇320及第三风扇330产生的气流分别吹向第一散热模组342、第二散热模组344及第三散热模组346,所以第一风扇110、第二风扇320及第三风扇330产生的风流不会相互干扰,进而提高散热装置300的散热效率。
第一散热模组342的第一鳍片342a、第二散热模组344的第二鳍片344a及第三散热模组346的第三鳍片346a的侧面呈现梯形,以提供第一风扇110、第二风扇320及第三风扇330安装所需的斜面。第一鳍片342a、第二鳍片344a及第三鳍片346a通常是以模具冲压铜或铝材所制成,但也可也可选择以铝挤型方式来制造散热器340。
本发明的散热装置300具有第一散热模组342、第二散热模组344及第三散热模组346,且分别搭配第一风扇110、第二风扇320及第三风扇330,使得第一风扇110、第二风扇320及第三风扇330的气流能在独立的气流通道中以一方向流出,来提高散热效能并减少气流相互干扰产生的噪音。此外,第一散热模组342、第二散热模组344及第三散热模组346及第一风扇110、第二风扇320及第三风扇330的数量可视实际应用任意的增减,例如:仅选用该第一风扇110、第二风扇320及第一散热模组342、第二散热模组344的设计,或者增加第四风扇及第四散热模组等形态,故可不以三组风扇及散热模组的搭配为限。
图3F为图3A的散热系统安装于电脑主机内的示意图。请参考图3F,电脑主机6包括一电源供应器62、一主机板7及一背板60。当风扇组3被启动且产生的气流(如箭头方向显示)都吹向散热器340时,第一风扇110吹向第一散热模组342的气流,直接通过第一鳍片342a的气流通道并从背板60的通孔吹出。第二风扇320吹向第二散热模组344的气流从电脑主机6的侧板(未绘示于图中)的通风口吹出。第三风扇330吹向第三散热模组346的气流,直接吹向电脑主机6的内部,并与电脑主机6内部的系统气流从背板60吹出。[第四实施例]
图4A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散热装置的立体图。图4B为图4A的散热装置于平面xy的示意图。请参考图4A与图4B,在本实施例中,散热装置400与第三实施例的散热装置300相似,其中相同或相似的元件标号代表相同或相似的元件。本实施例的散热装置400更包括第二风扇320以及第三风扇330。第二风扇320的扇叶320a绕第二转轴320b转动,且第三风扇330的扇叶330a绕第三转轴330b转动。本实施例的第一转轴110b、第二转轴320b与第三转轴330b与电路板10的表面10a夹一锐角。亦即,第一转轴110b、第二转轴320b与第三转轴330b并不平行表面10a的法线方向,风扇相对于电路板10的表面10a为倾斜式的安装。
承上述,散热器440设置在电路板10的表面10a与第一风扇110、第二风扇320与第三风扇330之间。此外,第二转轴320b与第一转轴110b在电路板10的表面10a的正投影320c、110c互相垂直,而第二转轴320b与第三转轴330b在电路板10的表面10a的正投影320c、330c互相平行或共线。此外,本实施例的电路板10具有一长边。第一转轴110b靠近电路板10的一端朝向远离第二风扇320的方向,且第一转轴110b在电路板10的表面10a的正投影110c平行电路板10的长边。亦即,当三个风扇的气流流动时,第二风扇320与第三风扇330的气流流动远离第二风扇320。因此,本实施例的风扇的气流流动方向不同,且气流之间彼此互不干扰,以减少气流的阻力,可更加有效的利用各风扇的气流,而提高散热装置400的散热效率。
本实施例的散热器440具有平行排列的多片第一鳍片442、平行排列的多片第二鳍片444与平行排列的多片第三鳍片446。第一鳍片442设置在电路板10的表面10a与第一风扇110之间,第二鳍片444设置在电路板10的表面10a与第二风扇320之间,且第三鳍片446设置在电路板10的表面10a与第三风扇330之间。第一鳍片442、第二鳍片444与第三鳍片446垂直设置于电路板10的表面10a。
承上述,第一鳍片442平行第一转轴110b,第二鳍片444平行第二转轴320b,且第三鳍片446平行第三转轴330b。亦即,当风扇的转轴于电路板10的表面10a的正投影平行鳍片时,转轴的方向与鳍片的方向为同一方向,且气流流动沿着鳍片的方向(如图4B所示)。本实施的第一鳍片442沿着方向y,而第一风扇110的气流流动朝向方向y。第二鳍片444与第三鳍片446沿着方向x,而第二风扇320与第三风扇330的气流流动朝向方向x。
此外,第一风扇110、第二风扇320与第三风扇330的气流可由第一鳍片442之间所形成的通道、第二鳍片444之间所形成的通道与第三鳍片446之间所形成的通道顺畅地通过,以使电路板10的热量迅速地带走。本实施例的第二鳍片444与第三鳍片446皆为平行排列且朝向方向x,而在另外一未绘示的实施例中,第二鳍片444与第三鳍片446也可以整合成为一个鳍片,惟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使用者可依照实际需求将排列方向相同且相邻的鳍片整合为一个鳍片,进而节省散热器440的加工成本。
图4C为图4A的散热装置于平面yz的示意图。图4D为图4A的散热装置于平面xz的示意图。请参考图4C与图4D,在本实施例中,为了配合第一风扇110、第二风扇320与第三风扇330为倾斜式的安装,第一鳍片442、第二鳍片444与第三鳍片446的侧面呈梯形,以提供安装风扇所需的斜面。第一鳍片442靠近第一风扇110的边缘实质上垂直第一转轴110b,第二鳍片444靠近第二风扇320的边缘实质上垂直第二转轴320b,且第三鳍片446靠近第三风扇330的边缘实质上垂直第三转轴330b。因此,当第一风扇110的气流、第二风扇320的气流与第三风扇330的气流朝向第一鳍片442、第二鳍片444与第三鳍片446流动时,可使气流至鳍片的流动距离变短,以加快电路板10被移除热量的速度。
请再参考图4A与图4B,另外,本实施例的散热装置400更可包括两根第一热管450与两根第二热管460,其中本实施例的第一热管450与第二热管460亦可只有一根,使用者可依据实际的需求变更热管的数量。第一热管450连接第一鳍片442,而第二热管460贯穿并连接第二鳍片444与第三鳍片446。第一热管450与第二热管460可使电路板10的热量传递至外界。因此,本实施例的散热装置400配置第一热管450与第二热管460更可提高散热效率。
[第五实施例]
图5A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散热装置的立体图。图5B为图5A的散热装置于平面xy的示意图。图5C为图5A的散热装置于平面yz的示意图。图5D为图5A的散热装置于平面xz的示意图。请同时参考图5A、图5B、图5C与图5D,在本实施例中,散热装置500与第四实施例的散热装置400相似,在此仅介绍两者差异处,其中相同或相似的元件标号代表相同或相似的元件。本实施例的第二转轴320b靠近电路板10的一端朝向远离第一风扇110的方向,第三转轴330b靠近电路板10的一端朝向远离第一风扇110的方向,且第一转轴110b在电路板10的表面10a的正投影110c(如图5B所示)垂直电路板10的长边。亦即,本实施例的第一风扇110的气流朝向方向x流动(如图5D所示),且第一鳍片542朝向方向x(如图5B所示),而第二风扇320与第三风扇330的气流朝向方向-y(如图5C所示),且第二鳍片554与第三鳍片556朝向方向-y(如图5B所示),其中方向-y反向于方向y。因此,本实施例的散热装置500的气流方向、鳍片的方向相反于第四实施例的散热装置400。此外,本实施例的第二鳍片544与第三鳍片546亦可整合为一鳍片,进而节省散热器540的加工成本。
[第六实施例]
图6A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散热装置的立体图。图6B为图6A的散热装置于平面xy的示意图。请参考图6A与图6B,在本实施例中,散热装置600与第三实施例的散热装置300相似,其中相同或相似的元件标号代表相同或相似的元件。本实施例的散热装置600更包括第二风扇320以及第三风扇330。第二风扇320的扇叶320a绕第二转轴320b转动,且第三风扇330的扇叶330a绕第三转轴330b转动。本实施例的第一转轴110b、第二转轴320b与第三转轴330b与电路板10的表面10a夹一锐角。亦即,第一转轴110b、第二转轴320b与第三转轴330b并不平行表面10a的法线方向,风扇相对于电路板10的表面10a为倾斜式的安装。
承上述,散热器640设置在电路板10的表面10a与第一风扇110、第二风扇320与第三风扇330之间。此外,本实施例的电路板10具有一长边。第一转轴110b、第二转轴320b与第三转轴330b在电路板10的表面10a的正投影110c、320c、330c互相平行或共线,且第一转轴110b在电路板10的表面10a的正投影110c垂直电路板10的长边。亦即,本实施例的第一风扇110、第二风扇320与第三风扇330的气流皆朝向同方向-x流动(图6B中以箭头表示气流方向),其中方向-x反向于方向x。因此,当三个风扇的气流在流动时,三个风扇的气流朝向同一方向流动,更加有效的利用各风扇的气流,而提高散热装置600的散热效率。
本实施例的散热器640具有平行排列的多片鳍片642。鳍片642垂直设置于电路板10的表面10a,且鳍片642平行第一转轴110b、第二转轴320b与第三转轴330b。因此,第一风扇110、第二风扇320与第三风扇330的气流可由鳍片642之间所形成的通道顺畅地通过,以使风扇的气流可达到最大的使用效率。
图6C为图6A的散热装置于平面xz的示意图。。请参考图6C,在本实施例中,为了配合第一风扇110、第二风扇320与第三风扇330为倾斜式的安装,鳍片642的侧面呈梯形,以提供安装风扇所需的斜面。鳍片642靠近第一风扇110、第二风扇320与第三风扇330的边缘实质上垂直第一转轴110b、第二转轴320b与第三转轴330b。因此,当第一风扇110的气流、第二风扇320的气流与第三风扇330的气流朝向鳍片642,可使气流的流动距离变短,以加快电路板10被移除热量的速度(其中第二风扇320、第三风扇320、第二转轴320b与第三转轴330b,在此图中由于图的视角关系并不会看到,因此于说明书中加以补述)。
请再参考图6A与图6B,另外,本实施例的散热装置600更可包括四根热管650,其中本实施例的热管650亦可只有一根,使用者可依据实际的需求变更热管的数量。热管650贯穿并连接鳍片642。热管650可使电路板10的热量传递至外界。因此,本实施例的散热装置600配置热管650更可提高散热效率。
[第七实施例]
图7A为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散热装置的立体图。图7B为图7A的散热装置于平面xy的示意图。图7C为图7A的散热装置于平面xz的示意图。请同时参考图7A、图7B与图7C,在本实施例中,散热装置700与第六实施例的散热装置600相似,在此仅介绍两者差异处,其中相同或相似的元件标号代表相同或相似的元件。本实施例的第一转轴110b在电路板10的表面10a的正投影110c平行电路板10的长边,且第一转轴110b、第二转轴320b与第三转轴330b互相平行。亦即,本实施例的第一风扇110、第二风扇320与第三风扇330的气流皆朝向同方向y流动(图7B与图7C中以箭头表示气流方向),且鳍片742朝向方向y(如图7B所示)。因此,本实施例的散热装置700的气流方向、鳍片742的方向相反于第六实施例的散热装置600。
[第八实施例]
图8为本发明第八实施例的散热装置于平面yz的示意图。请参考图8,在本实施例中,散热装置800与图1B的散热装置100相似,在此仅介绍两者差异处。本实施例的散热装置800更包括了一第二风扇320。第二风扇320的扇叶320a绕第二转轴320b转动,且第二转轴320b与表面10a垂直。亦即,本实施例的第二风扇320的第二转轴320b与第一风扇110的第一转轴110b不平行。第二风扇320相对于电路板10的表面10a为垂直式的安装,且不同于第一风扇110相对于电路板10的表面10a为倾斜式的安装。因此,当散热装置包括多个风扇时,风扇的转轴与电路板的表面可夹锐角或是垂直。本发明并不限制风扇是否全部倾斜,使用者可依据实际需求配置风扇。
综上所述,在本发明的散热装置中,风扇的转轴与电路板的表面夹一锐角,换言之,风扇配置于电路板的表面为倾斜的。因此,在风扇的气流遇到电路板的表面后,气流可朝统一方向移动,以避免气流产生干扰,而降低散热效率。此外,当风扇的转轴与鳍片平行时,可使气流顺畅地通过鳍片之间所形成的通道,更快带走热量。另外,当风扇的转轴于电路板的表面的正投影平行鳍片时,转轴的方向与鳍片的方向为同一方向,且气流流动将沿着鳍片的方向。
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本发明的风扇不限于全部倾斜,例如于三风扇散热装置中,可有两风扇倾斜,一风扇平行电路板;且风扇的倾斜方向与配置也不限于上述实施例,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故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后附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所界定者为准。

Claims (16)

1.一种散热装置,用以对一电路板散热且该电路板具有一表面,其特征在于,该散热装置包括:
一第一风扇,该第一风扇的扇叶绕一第一转轴转动,该第一转轴与该表面夹一锐角;
一散热器,设置在该电路板的该表面与该第一风扇之间;
一第二风扇,该第二风扇的扇叶绕一第二转轴转动,该第二转轴与该表面夹一锐角;以及
一第三风扇,该第三风扇的扇叶绕一第三转轴转动,该第三转轴与该表面夹一锐角,其中该第二风扇位于该第一风扇与该第三风扇之间,该第二转轴与该第一转轴在该表面的正投影互相垂直,该第二转轴与该第三转轴在该表面的正投影互相垂直,该第一转轴靠近该电路板的一端朝向远离该第二风扇的方向,且该第三转轴靠近该电路板的一端朝向远离该第二风扇的方向。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散热器具有平行排列的多片第一鳍片、平行排列的多片第二鳍片与平行排列的多片第三鳍片,该些第一鳍片设置在该电路板的该表面与该第一风扇之间,该些第二鳍片设置在该电路板的该表面与该第二风扇之间,该些第三鳍片设置在该电路板的该表面与该第三风扇之间,该些第一鳍片、该些第二鳍片与该些第三鳍片垂直设置于该表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些第一鳍片、该些第二鳍片与该些第三鳍片的侧面呈梯形,该些第一鳍片靠近该第一风扇的边缘实质上垂直该第一转轴,该些第二鳍片靠近该第二风扇的边缘实质上垂直该第二转轴,该些第三鳍片靠近该第三风扇的边缘实质上垂直该第三转轴。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更包括至少一热管,贯穿并连接该些第一鳍片、该些第二鳍片与该些第三鳍片。
5.一种散热装置,用以对一电路板散热且该电路板具有一表面,其特征在于,该散热装置包括:
一第一风扇,该第一风扇的扇叶绕一第一转轴转动,该第一转轴与该表面夹一锐角;
一散热器,设置在该电路板的该表面与该第一风扇之间;
一第二风扇,该第二风扇的扇叶绕一第二转轴转动,该第二转轴与该表面夹一锐角;及
一第三风扇,该第三风扇的扇叶绕一第三转轴转动,该第三转轴与该表面夹一锐角,其中该第二风扇位于该第一风扇与该第三风扇之间,该第二转轴与该第一转轴在该表面的正投影互相垂直,该第二转轴与该第三转轴在该表面的正投影互相平行或共线。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散热器具有平行排列的多片第一鳍片、平行排列的多片第二鳍片与平行排列的多片第三鳍片,该些第一鳍片设置在该电路板的该表面与该第一风扇之间,该些第二鳍片设置在该电路板的该表面与该第二风扇之间,该些第三鳍片设置在该电路板的该表面与该第三风扇之间,该些第一鳍片、该些第二鳍片与该些第三鳍片垂直该表面,该些第一鳍片平行该第一转轴,该些第二鳍片平行该第二转轴,且该些第三鳍片平行该第三转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些第一鳍片、该些第二鳍片与该些第三鳍片的侧面呈梯形,该些第一鳍片靠近该第一风扇的边缘实质上垂直该第一转轴,该些第二鳍片靠近该第二风扇的边缘实质上垂直该第二转轴,该些第三鳍片靠近该第三风扇的边缘实质上垂直该第三转轴。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更包括至少一第一热管与至少一第二热管,其中该第一热管连接该些第一鳍片与该些第二鳍片,该第二热管贯穿并连接该些第二鳍片与该些第三鳍片。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电路板具有一长边,该第一转轴在该表面的正投影平行该电路板的该长边。
1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电路板具有一长边,该第一转轴在该表面的正投影垂直该电路板的一长边。
11.一种散热装置,用以对一电路板散热且该电路板具有一表面,其特征在于,该散热装置包括:
一第一风扇,该第一风扇的扇叶绕一第一转轴转动,该第一转轴与该表面夹一锐角;
一散热器,设置在该电路板的该表面与该第一风扇之间;
一第二风扇,该第二风扇的扇叶绕一第二转轴转动,该第二转轴不垂直该表面;及
一第三风扇,该第三风扇的扇叶绕一第三转轴转动,该第三转轴不垂直该表面,其中该第二风扇位于该第一风扇与该第三风扇之间,该第一转轴、该第二转轴与该第三转轴在该表面的正投影互相平行或共线。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散热器具有平行排列的多片鳍片,该些鳍片垂直该表面,且该些鳍片平行该第一转轴、该第二转轴与该第三转轴。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些鳍片的侧面呈梯形,该些鳍片靠近该第一风扇、该第二风扇与该第三风扇的边缘实质上垂直该第一转轴、该第二转轴与该第三转轴。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更包括至少一热管,贯穿并连接该些鳍片。
15.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电路板具有一长边,该第一转轴在该表面的正投影垂直该电路板的该长边,且该第一转轴、该第二转轴与该第三转轴互相平行。
16.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电路板具有一长边,该第一转轴在该表面的正投影平行该电路板的该长边,且该第一转轴、该第二转轴与该第三转轴互相平行。
CN201110039044.1A 2011-02-16 2011-02-16 散热装置 Active CN10264788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039044.1A CN102647880B (zh) 2011-02-16 2011-02-16 散热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039044.1A CN102647880B (zh) 2011-02-16 2011-02-16 散热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47880A CN102647880A (zh) 2012-08-22
CN102647880B true CN102647880B (zh) 2015-12-02

Family

ID=466603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39044.1A Active CN102647880B (zh) 2011-02-16 2011-02-16 散热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64788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37864B (zh) * 2017-06-19 2020-06-02 烟台知兴知识产权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计算机网络总成控制箱散热机构
US11106256B2 (en) 2018-01-12 2021-08-31 Intel Corporation Heat dissipation using airflow diversion with cooling fins
CN109413956A (zh) * 2018-11-29 2019-03-01 武汉精能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电子负载散热器
CN113395617B (zh) * 2021-05-31 2022-10-18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发声器件及电子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12882A (zh) * 2006-12-27 2008-07-02 富准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显卡散热装置
CN101287348A (zh) * 2007-04-11 2008-10-15 富准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散热模组
CN101452328A (zh) * 2007-12-03 2009-06-10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电脑散热装置
CN102137581A (zh) * 2010-01-21 2011-07-27 技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双风扇散热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185259A1 (en) * 2001-05-15 2002-12-12 Gateway, Inc. Angle mounted fan-sink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12882A (zh) * 2006-12-27 2008-07-02 富准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显卡散热装置
CN101287348A (zh) * 2007-04-11 2008-10-15 富准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散热模组
CN101452328A (zh) * 2007-12-03 2009-06-10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电脑散热装置
CN102137581A (zh) * 2010-01-21 2011-07-27 技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双风扇散热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47880A (zh) 2012-08-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036344B2 (en) Electronic device
US9058158B2 (en) Electronic device
TW201228579A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heat dissipation device thereof
CN202335195U (zh) 具有散热结构的电子装置
TW201329679A (zh) 具有被動式熱交換裝置的電子裝置
JP2012019212A (ja) 導風カバー及び該導風カバーを有する電子装置
CN101193542A (zh) 散热装置及导风片
US20130070417A1 (en) Computer Power Supply
CN100421052C (zh) 散热装置
US20070242428A1 (en) Structure for fixing fan with computer casing
CN102647880B (zh) 散热装置
US7450380B2 (en) Computer system having multi-direction blower
TWI421025B (zh) 散熱裝置
CN102316700A (zh) 适用同时对多个电子元件散热的导风罩及具有该导风罩的电子装置
CN103108527B (zh) 导风罩及电子装置
CN206533386U (zh) 一种快速散热的防尘路由器
CN102548347B (zh) 电子设备
US20110042043A1 (en) Heat dissipation module
TW201538063A (zh) 電子裝置及其散熱風扇
US20080285234A1 (en) Thermal modul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TW201422135A (zh) 電子裝置
US20120113587A1 (en) Dual cpu and heat dissipating structure thereof
CN102270026B (zh) 具有独立风流通道的多风扇散热装置
JP5558536B2 (ja) 放熱装置
CN101325859B (zh) 散热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