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70026B - 具有独立风流通道的多风扇散热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具有独立风流通道的多风扇散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70026B
CN102270026B CN201010194876.6A CN201010194876A CN102270026B CN 102270026 B CN102270026 B CN 102270026B CN 201010194876 A CN201010194876 A CN 201010194876A CN 102270026 B CN102270026 B CN 10227002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n
radiating module
heat
heat abstractor
radi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19487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270026A (zh
Inventor
黄顺治
毛黛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iga Byt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iga Byt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iga Byt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iga Byt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010194876.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270026B/zh
Publication of CN1022700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700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2700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7002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揭露一种散热装置,其包括一散热器、一第一风扇及一第二风扇。所述散热器是用以对一热源进行散热,且包括沿一横向相邻排列的第一、第二散热模块,所述第一散热模块具有多片沿一纵向间隔并排的鳍片,所述第二散热模块具有多片沿所述横向间隔并排的鳍片。所述第一、第二风扇分别设于所述散热器上,且分别面对所述第一、第二散热模块的多数鳍片的顶边。

Description

具有独立风流通道的多风扇散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与散热装置有关,尤其是涉及具有独立风流通道的多风扇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计算机或其显示卡已随着科技发展逐步采用具备更高运算能力的集成电路,例如: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Unit,CPU)或图像处理器(GraphicProcessingUnit,GPU)等,但所述集成电路在执行各种运算时,即会产生大量的热能,因此,需要辅助的散热装置来对所述集成电路进行散热。
这类的散热装置通常采用多风扇设计或改变散热器的鳍片排列方向,所述多风扇的设计诸如台湾地区585305、587769、200644780、545104、577582、200410626、592347、M245506及美国US5997266与US7535708号专利等,而改变鳍片排列诸如台湾地区I251460及I220704号专利。
其中,所述592347与M245506号专利所揭露的散热装置,提到将至少一风扇设置成倾斜的,而所述585305号专利更揭露具有三个风扇的散热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散热装置,其包括一散热器、一第一风扇及一第二风扇。所述散热器是用以对一热源进行散热,且包括沿一横向相邻排列的第一、第二散热模块,所述第一散热模块具有多片沿一纵向间隔并排的鳍片,所述第二散热模块具有多片沿所述横向间隔并排的鳍片。所述第一、第二风扇分别设于所述散热器上,且分别面对所述第一、第二散热模块的多数鳍片的顶边。所述散热装置底部还具有一热源接触面。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应用上述的所述散热装置的一散热系统,所述散热系统包括一电路板、一导热模块及所述散热装置,所述导热模块是能将所述电路板的一热源产生的热能快速导引至所述散热装置,而所述散热装置则能对所述热源及所述导热模块进行散热。
较佳地,所述第一风扇及所述第二风扇相对所述散热器的热源接触面是倾斜的,所述第一风扇是沿所述横向往所述第二散热模块倾斜,所述第二风扇是沿所述纵向的倾斜。
较佳地,所述散热装置更包括一第三风扇,所述散热器更包括一第三散热模块,所述第三散热模块是邻近所述第二散热模块,所述第二散热模块是位在所述第一散热模块及所述第三散热模块之间。其中,所述第三散热模块具有多片沿所述纵向间隔并排的鳍片,所述第三风扇是面对所述第三散热模块的多数鳍片的顶边。
较佳地,所述第三风扇相对所述散热器的热源接触面是倾斜的,且是沿所述横向往所述第二散热模块倾斜。
相较于先前技术,本发明的散热装置是提供每一风扇都有独立的风流通道,使风流能顺畅的风流通道中流通,并且风扇被倾斜装设,使风扇转轴下方也有风流通过,以提升散热装置的效率。此外,由于每一风扇都有独立的风流通道,因此,当散热器上装设多组风扇及散热模块时,风扇间的风流也不会相互干扰,以减少噪音。
更多的发明内容及其作用,将揭露于随后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绘示根据本发明的较佳例子的散热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绘示图1的所述散热系统的爆炸图。
图3是绘示图1的所述散热系统的散热器及导热模块的示意图。
图4是绘示图1的所述散热系统在x-z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图5是绘示图1的所述散热系统在y-z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图6是绘示所述散热装置安装于计算机机壳内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至图6是显示本发明的一散热系统100的较佳例子。如图1所示,所述散热系统100包括一散热装置1、一电路板2及一导热模块8,所述散热装置1是用以对所述电路板2进行散热,且包括一散热器3、一风扇组4及一风罩5。
如图2所示,所述电路板2是指一显示卡,所述电路板2具有一热源20。所述热源20是指位在所述显示卡上的一GPU,另外,所述电路板2上除了所述GPU还有其它相关电路及电子组件。
所述散热器3的底部是贴靠在所述电路板2的热源20上,以使所述电路板2的热源20产生的热能能快速地被导引到所述散热器3上。
所述散热器3包括沿一横向x相邻并排的一第一散热模块30、一第二散热模块31及一第三散热模块32,所述第二散热模块31是位在所述第一散热模块30及所述第三散热模块32之间。所述第一散热模块30及所述第三散热模块32分别具有多片沿一纵向y间隔并排的鳍片300、320,所述第二散热模块31具有多片沿所述横向x间隔并排的鳍片310。
如图3所示,所述散热器3的底部具有一热源接触面312。所述导热模块8是用以将所述电路板2的热源20迅速导引到所述散热器3,所述导热模块8包括多根热导管(heatpipe)80、一导热板81(例如铜底板)及一固定板82。所述热导管80是分别贯穿多数鳍片300、310、320。所述导热板81是用以贴靠在所述热源20上,而所述散热器3的热源接触面312是设在所述导热板81上,以使所述导热板81能迅速将所述热源20的热能直接地导热至所述第一、第二及第三散热模块30、31、32,或间接地藉由多数导热管80导热分散到所述第一、第二及第三散热模块30、31、32上。所述固定板82是能将多数导热管80及所述导热板81固定在所述散热器3上。
于此实施例中,所述散热器3的热源接触面312较佳是藉由所述导热模块8的导热板81将所述热源20产生的热能迅速导引至所述散热器3,但实际上,所述散热器3的热源接触面312也可以直接贴靠在所述热源20上。
请再参照图2,所述风扇组4包括一第一风扇40、一第二风扇41及一第三风扇42,所述第一、第二及第三风扇40、41、42是分别设于所述风罩5上,所述风罩5是罩住所述散热器3。其中,所述第一、第二及第三风扇40、41、42分别位在所述散热器3的顶部,且所述第一、第二及第三风扇40、41、42的出风面分别面对所述第一、第二及第三散热模块30、31、32的鳍片300、310、320的顶边。当所述第一、第二及第三风扇40、41、42被启动时,所产生的风流是分别直接地吹向所述第一、第二及第三散热模块30、31、32。
所述风罩5主要是用以固定所述第一、第二及第三风扇40、41、42,在实际应用中,也能采用支架吊挂的方式固定所述第一、第二及第三风扇40、41、42,或用其它方式将所述第一、第二及第三风扇40、41、42固定在所述散热器3的顶部上。
图4及图5分别绘示所述散热装置1安装于所述电路板2上的剖面视图。如图4所示,所述第一风扇40相对所述散热器3的热源接触面312是倾斜的,且是邻近所述第二风扇41的一端往所述第一散热模块30的方向倾斜。所述第三风扇42相对所述散热器3的热源接触面312也是倾斜的,且是邻近所述第二风扇41的一端往所述第三散热模块32的方向倾斜。所述第一和第三风扇40、42邻近所述第二风扇41的一端是较低的,以使所述第一风扇40及所述第三风扇42的风流能分别迅速通过所述第一、第三散热模块30、32。
如图5所示,所述第二风扇41相对所述散热器3的热源接触面312是倾斜的,且是沿所述纵向y倾斜,使所述第二风扇41产生的风流是能迅速地通过所述第二散热模块31。
由于所述第一、第二及第三风扇40、41、42是倾斜设置,因此当所述第一、第二及第三风扇40、41、42的风流(如箭头方向显示)吹向所述第一、第二及第三散热模块30、31、32时,风流会受到风流通道底部的封闭面(例如导热板或电路板2)影响而吹出所述第一、第二及第三散热模块30、31、32,从而破坏所述第一、第二及第三风扇40、41、42的转动轴正下方的风流静止区,以提升所述第一、第二及第三散热模块30、31、42的散热效果。
再者,所述第一、第二及第三风扇40、41、42产生的风流是分别吹向所述第一、第二及第三散热模块30、31、32,所以所述第一、第二及第三风扇40、41、42产生的风流不会相互干扰,进而提高所述散热装置1的散热效率。
所述第一、第二及第三散热模块30、31、32的每一鳍片300、310、320的顶边都是倾斜的,且分别顺应所述第一、第二及第三风扇40、41、42的倾斜方式。多数鳍片300、310、320通常是以模具冲压铜或铝材所制成,但也可也可选择以铝挤型方式来制造所述散热器3。
本发明的散热装置1具有第一、第二及第三散热模块30、31、32,且分别搭配所述第一、第二及第三风扇40、41、42,使得所述第一、第二及第三风扇40、41、42的风流能在独立的风流通道中以一方向流出,来提高散热效能并减少风流相互干扰产生的噪音。此外,所述第一、第二及第三散热模块30、31、32及所述第一、第二及第三风扇40、41、42的数量可视实际应用任意的增减,例如:仅选用所述第一、第二风扇40、41及所述第一、第二散热模块30、31的设计,或者增加第四风扇及第四散热模块等形态,故可不以三组风扇及散热模块的搭配为限。
图6是绘示所述散热系统100安装于一计算机主机6内的示意图。其中所述计算机主机6还包括一电源供应器62、一主机板7及一背板60。当风扇组4被启动且产生的风流(如箭头方向显示)都吹向所述散热器3时,所述第一风扇40吹向所述第一散热模块30的风流,是直接通过多数鳍片300的风流通道并从所述背板60的通孔吹出。所述第二风扇41吹向所述第二散热模块31的风流是从所述计算机机壳主机6的侧板(未绘视于图中)的通风口吹出。所述第三风扇42吹向所述第三散热模块32的风流,是直接吹向所述计算机主机6的内部,并与计算机主机6内部的系统风流从所述背板60吹出。
无论如何,任何人都可以从上述例子的说明中获得足够教导,并据而了解到本发明确实具有实用性及创造性,且本发明在同一领域中均未见有相同或类似技术揭露在先而具足有新颖性,是本发明确已符合发明专利要件,故依法提出申请。

Claims (7)

1.一种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散热器,其底部具有一热源接触面供用以贴抵一热源,且包括沿一横向相邻并排的一第一散热模块及一第二散热模块,所述第一散热模块具有多片沿一纵向间隔并排的鳍片,所述第二散热模块具有多片沿所述横向间隔并排的鳍片;
一第一风扇,位于所述第一散热模块的多数鳍片的顶边,所述第一风扇的出风面面对所述第一散热模块的鳍片的顶边;以及
一第二风扇,位于所述第二散热模块的多数鳍片的顶边,所述第二风扇的出风面面对所述第二散热模块的鳍片的顶边;
其中,所述第一风扇相对所述散热器的热源接触面是倾斜的,且是邻近所述第二风扇的一端往所述第一散热模块倾斜;所述第二风扇相对所述散热器的热源接触面是倾斜的,且是沿所述纵向的倾斜,当所述第一、二风扇的风流分别吹向所述第一、第二散热模块时,风流遇到风流通道底部的封闭面,从而破坏第一风扇和第二风扇的转动轴正下方的风流静止区,所述第一风扇及第二风扇的风流能在各自独立的风流通道中各自以一方向流出,第一风扇的风流与第二风扇的风流的流出方向不同。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模块的每一鳍片的顶边是倾斜的,且顺应所述第一风扇的倾斜方式;所述第二散热模块的每一鳍片的顶边是倾斜的,且顺应所述第二风扇的倾斜方式。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第三风扇,所述散热器更包括一第三散热模块,所述第三散热模块是邻近所述第二散热模块,所述第二散热模块是位于所述第一散热模块与所述第三散热模块之间,其中,所述第三散热模块具有多片沿所述纵向间隔并排的鳍片;所述第三风扇是位于所述散热器的顶部,且面对所述第三散热模块的多数鳍片的顶边。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风扇相对所述散热器的热源接触面是倾斜的,且是邻近所述第二风扇的一端往所述第三散热模块的方向倾斜。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散热模块的每一鳍片的顶边是倾斜的,且顺应所述第三风扇的倾斜方式。
6.一种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电路板,有一热源;
一按照权利要求1至5其中任一项所述的散热装置,其中所述散热装置是设于所述电路板上,且能对所述热源进行散热。
7.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系统更包括一导热模块位于所述热源及所述散热装置之间,是用以将所述热源产生的热能,传送至所述散热装置。
CN201010194876.6A 2010-06-07 2010-06-07 具有独立风流通道的多风扇散热装置 Active CN10227002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194876.6A CN102270026B (zh) 2010-06-07 2010-06-07 具有独立风流通道的多风扇散热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194876.6A CN102270026B (zh) 2010-06-07 2010-06-07 具有独立风流通道的多风扇散热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70026A CN102270026A (zh) 2011-12-07
CN102270026B true CN102270026B (zh) 2016-07-20

Family

ID=450523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194876.6A Active CN102270026B (zh) 2010-06-07 2010-06-07 具有独立风流通道的多风扇散热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27002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11704B (zh) * 2015-05-08 2020-01-03 技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组合式的散热模块
CN106354230A (zh) * 2016-10-31 2017-01-25 郑州云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服务器及其cpu散热装置
CN110785701A (zh) * 2018-05-31 2020-02-11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散热系统及摄影摄像设备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640039Y (zh) * 2003-07-10 2004-09-08 珍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改进的中央处理器散热结构
CN2672862Y (zh) * 2003-10-22 2005-01-19 莫列斯公司 散热装置
CN2935728Y (zh) * 2006-08-08 2007-08-15 鈤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散热器结构
CN201282616Y (zh) * 2008-09-22 2009-07-29 富准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散热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640039Y (zh) * 2003-07-10 2004-09-08 珍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改进的中央处理器散热结构
CN2672862Y (zh) * 2003-10-22 2005-01-19 莫列斯公司 散热装置
CN2935728Y (zh) * 2006-08-08 2007-08-15 鈤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散热器结构
CN201282616Y (zh) * 2008-09-22 2009-07-29 富准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散热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70026A (zh) 2011-12-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138463Y (zh) 具有导风罩的电脑系统
CN102022362B (zh) 散热风扇模组
CN1749924A (zh) 计算机
CN101433135A (zh) 用增加的气流来冷却产生热的电子装置的系统
TW201228579A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heat dissipation device thereof
US20130039752A1 (en) Centrifugal fan module, heat dissipation device having the same and electric device having the heat dissipation device
CN101201680A (zh) 电脑机箱的通风散热系统
CN102137581B (zh) 双风扇散热装置
CN102768568A (zh) 散热模块及其散热方法
CN102270026B (zh) 具有独立风流通道的多风扇散热装置
CN102316700A (zh) 适用同时对多个电子元件散热的导风罩及具有该导风罩的电子装置
CN100545784C (zh) 散热导风罩
CN105549699B (zh) 利用散热通道散热的连接扩充式计算机装置
CN102045989A (zh) 热管散热模组
EP2426575B1 (en) Heat-dissipation device
US20110042043A1 (en) Heat dissipation module
CN102647880B (zh) 散热装置
US8295050B2 (en) Dual CPU and heat dissipating structure thereof
TW201538063A (zh) 電子裝置及其散熱風扇
CN102375505B (zh) 散热装置
TWI432944B (zh) 雙風扇散熱裝置
EP1420331A1 (en) Miniature computer and method for heat sink
CN2935728Y (zh) 散热器结构
CN101325859B (zh) 散热装置
TWM279914U (en) Liquid-cooling computer structur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