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088617U - 触控板贴合机 - Google Patents

触控板贴合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088617U
CN202088617U CN2011201841472U CN201120184147U CN202088617U CN 202088617 U CN202088617 U CN 202088617U CN 2011201841472 U CN2011201841472 U CN 2011201841472U CN 201120184147 U CN201120184147 U CN 201120184147U CN 202088617 U CN202088617 U CN 2020886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bjective table
unit
detecting unit
machine
trackp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20184147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俊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GSHIDA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GSHIDA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GSHIDA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GSHIDA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20184147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08861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0886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088617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一种触控板贴合机,为设有一第一对位组件及一第二对位组件对触控板准确校正对位,并搭配一贴合组件对触控板进行作业,所述贴合组件具有一翻转装置及一贴合装置,通过翻转装置将一触控板贴附于另一触控板一侧,再通过贴合装置对该触控板加压贴合,通过上述触控板贴合机不但可准确对触控板校正定位防止偏移,并通过翻转组件及贴合装置准确贴合,可节省工时大幅提升生产速度。

Description

触控板贴合机
技术领域
一种触控板贴合机,尤指一种具有校正触控板贴合作业时产生的偏移量,并可大幅提升触控板生产速度的触控板贴合机。
背景技术
薄膜触控板是指一种由薄膜(thin film)所组成的透明触控板,如同其他基材(如:印刷电路板/PCB)组成的非透明触控板一样,薄膜表面亦分布有若干高透光率的导电体可感应手指或导体接触时所产生电性变化(如:电容反应),通过分析不同位置上的导电体来得出所接触的位置。由于薄膜触控板中薄膜与导电体皆可透光,故可与一般显示器(display)上下组合成具直觉性操作的触控面板(touch panel),同时,因其质地较印刷电路板轻盈,故更适合装配在各种携带型电子产品上,例如:手机、smart phone、PDA上的触控荧幕,令该类型产品得以省去荧幕外的键盘及游标触控区空间,让产品更加轻薄短小。
现行触控板制程主要是通过贴合机于两片玻璃薄板间点胶后加压贴合完成,而两片玻璃薄板通过放置于贴合机内部预先架设好的治具上作为定位,其后透过吸附的方式将一玻璃薄板移动至另一玻璃薄板一侧贴合而完成贴合此一作业,通过治具作为定位虽然具有一定的准确度,但于吸附移动玻璃薄板至另一进行贴合作业时则可能产生偏移量而产生不良品的发生,再者,由于现有技术的贴合机一次仅提供一组产品进行贴合作业,故生产速度较慢产量有限,故现有技术具有下列缺点:
1、精度较差易产生不良品;
2、生产速度慢产量有限。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提升触控板贴合作业精度的触控板贴合机。
本实用新型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提升触控板生产速度的触控板贴合机。
为达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触控板贴合机,其包含:
一第一进料系统,具有:
一第一载物台,具有多个孔洞及一第一顶撑单元;
一第一对位组件,设于前述第一载物台的一侧,该第一对位组件具有至少一第一侦测单元、一第二侦测单元、一第二载物台、一第一对位单元,所述第一侦测单元和第二侦测单元与该第一对位单元电连接,所述第一侦测单元和第二侦测单元分设于该第二载物台的对角,该第二载物具有多个孔洞并对接一第二顶撑单元;
一第一移载装置,具有多个孔洞,所述第一移载装置能够水平移动地对应该第一载物台和第二载物台作水平方向移动;
一点胶组件,具有至少一点胶装置、一第三载物台及一第一对位装置,所述点胶装置能够移动地相对该第三载物台的水平及垂直方向移动,该第三载物台具有多个孔洞并对接一第三顶撑单元,所述第一对位装置与该点胶装置电连接;
一第二移载装置,具有多个孔洞,所述第二移载装置能够水平移动地对应该第二、三载物台作水平方向移动;
一第二进料系统,具有:
一第四载物台,具有多个孔洞及一第四顶撑单元对接于该第四载物台一侧;
一第二对位组件,设于前述第四载物台一侧,所述第二对位组件具有至少一第三侦测单元、一第四侦测单元、一第五载物台、一位准校调单元及一第二对位单元,所述第三侦测单元和第四侦测单元分设于该第五载物台的对角,该第二对位单元与该第一对位单元及该第三侦测单元和第四侦测单元电连接,所述位准校调单元设于该第五载物台一侧并与该第二对位单元电连接,该第五载物台具有多个孔洞并对接一第五顶撑单元;
一贴合组件,具有一翻转装置及一贴合装置,所述翻转装置具有一固定座及一翻转载物台,该固定座枢设一轴杆,该翻转载物台具有多个孔洞及至少一透孔,所述透孔内设有至少一透明板体,该翻转载物台与该轴杆枢设,所述贴合装置具有一第六载物台及一第六顶撑单元,所述第六顶撑单元一端对接该第六载物台,所述第六载物台具有多个孔洞;
一第三移载装置,具有多个孔洞,所述第三移载装置呈对应该第三载物台及翻转载物台作水平方向移动;
一第四移载装置,具有多个孔洞,所述第四移载装置呈对应该第四载物台和第五载物台作水平方向移动;
至少一固化单元,设置于前述贴合组件两侧,并与前述透孔对应;
一第五移载装置,具有多个孔洞,所述第五移载装置呈对应该第五载物台和第六载物台作水平方向移动;
一出料载物台,对应设于前述贴合组件相反该第二对位组件的另一侧;
一第六移载装置,具有多个孔洞,所述第六移载装置呈对应该第六载物台及出料载物台作水平方向移动;
至少一抽真空单元,通过至少一管体与前述第一进料系统和第二进料系统的该多个孔洞连接。
所述的触控板贴合机,其中,所述第一、二、三、四侦测单元为CCD(英文全称:Charge-coupled Device,中文全材:电荷耦合元件)摄影机及COMS(英文全称:Complementary Metal-Oxide-Semiconductor,中文全称:互补式金属-氧化层-半导体)感光元件及面型CCD及线型CCD及面型COMS及线型COMS其中之一。
所述的触控板贴合机,其中,所述第一对位单元能够接收该第一侦测单元和第二侦测单元所接收的一第一信号,并该第一对位单元能够将该第一信号传递给该第二对位单元,所述第二对位单元能够接收该第三侦测单元和第四侦测单元所接收的一第二信号,并汇整该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的差异量,将该差异量传送至前述位准校调单元。
所述的触控板贴合机,其中,所述第六载物台更具有至少一沟槽,所述沟槽内容设至少一胶条。
所述的触控板贴合机,其中,所述第六载物台与该翻转载物台对应盖合。
所述的触控板贴合机,其中,所述固化单元具有一光束头,所述光束头能够产生紫外线光束。
所述的触控板贴合机,其中,所述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和第五顶撑单元为一油压缸、一气压缸及一线性致动组件其中之一。
所述的触控板贴合机,其中,所述抽真空单元为一真空致动件。
所述的触控板贴合机,其中,所述翻转载物台更具有一第一固定件、一第二固定件及一第三固定件,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固定件一端平设于该翻转载物台一侧面,另一端凸伸超越该翻转载物台,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固定件凸伸超越该翻转载物台的一端分别具有一第一贯穿孔、一第二贯穿孔和一第三贯穿孔,并通过该第一、第二和第三贯穿孔枢设于该轴杆外部。
所述的触控板贴合机,其中,更具有一外罩,所述外罩罩设于前述触控板贴合机外部。
所述的触控板贴合机,其中,所述线性致动组件由一旋转马达及一线性致动元件所组成。
所述的触控板贴合机,其中,所述透明板体为一透明塑胶板体或一透明玻璃板体。
凭借上述本实用新型的触控板贴合机不仅可准确校正触控板的偏移量,并且同时多工处理多片触控板进行加工贴合的作业大幅降低工时提升工作效率并节省成本。
故本实用新型具有下列的优点:
1、提升制程精度;
2、减少生产工时;
3、增加工作效率;
4、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触控板贴合机的整体立体组合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触控板贴合机的第一进料系统部分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触控板贴合机的第一进料系统部分组合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触控板贴合机的点胶组件分解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触控板贴合机的点胶组件组合图;
图6a为本实用新型触控板贴合机的第二进料系统分解图;
图6b为本实用新型触控板贴合机的第二进料系统分解图;
图7a为本实用新型触控板贴合机的第二进料系统的翻转装置分解图;
图7b为本实用新型触控板贴合机的第二进料系统的翻转装置组合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触控板贴合机的贴合组件分解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触控板贴合机的贴合组件组合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触控板贴合机的另一整体立体分解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触控板贴合机的另一整体立体组合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触控板贴合机作动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触控板贴合机作动方块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触控板贴合机1;第一进料系统11;第一载物台111;孔洞111a;第一对位组件112;第一侦测单元1121;第二侦测单元1122;第二载物台1123;孔洞1123;第一对位单元1124;第二顶撑单元1125;第一移载装置113;孔洞1131;点胶组件114;点胶装置1141;第三载物台1142;孔洞1142a;第一对位装置1143;第三顶撑单元1144;第二移载装置115;孔洞1151;第一顶撑单元116;第二进料系统12;第四载物台121;孔洞121a;第四顶撑单元1211;第二对位组件122;第三侦测单元1221;第四侦测单元1222;第五载物台1223;多个孔洞1223a;位准校调单元1224;第二对位单元1225;第五顶撑单元1226;第四移载装置123;孔洞1231;贴合组件13;翻转装置131;固定座1311;翻转载物台1312;第一固定件1312b;第二固定件1312c;第三固定件1312d;轴杆1313;第一贯穿孔1313a;第二贯穿孔1313b;第三贯穿孔1313c;透孔1314;透明板体1315;孔洞1316;贴合装置132;第六载物台1321;孔洞1321a;沟槽1321b;胶条1321c;孔洞1321d;第六顶撑单元1322;抽真空单元1323;固化单元14;光束头141;第五移载装置15;孔洞151;第六移载装置16;孔洞161;出料载物台17;第三移载装置18;孔洞181;外罩2;触控板3;第一触控板31;第二触控板32;第一信号4;第二信号5;管体6。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触控板贴合机,图示为本实用新型触控板贴合机较佳实施例。
请参阅图1至图9,为本实用新型触控板贴合机的整体立体组合图及各部分解及组合图,如图所示,所述触控板贴合机1,包含:一第一进料系统11、一第二进料系统12、一贴合组件13、至少一固化单元14、一第五移载装置15、一第六移载装置16、一出料载物台17、一第三移载装置18;
所述第一进料系统11,具有:一第一载物台111、一第一对位组件112、一第一移载装置113、一点胶组件114、一第二移载装置115;
所述第一载物台111具有多个孔洞111a并对接一第一顶撑单元116,该第一载物台111设于所述第一对位组件112的一侧。
所述第一对位组件112具有至少一第一侦测单元1121、一第二侦测单元1122、一第二载物台1123及一第一对位单元1124,所述第一、二侦测单元1121、1122与该第一对位单元1124电连接,所述第一、二侦测单元1121、1122分设于该第二载物台1123的对角,所述第二载物台1123对接一第二顶撑单元1125,所述第二载物台1123具有多个孔洞1123a。
所述第一移载装置113具有多个孔洞1131,所述第一移载装置113呈可水平移动地对应该第一、二载物台111、1123作水平方向移动。
所述点胶组件114具有至少一点胶装置1141、一第三载物台1142及一第一对位装置1143,所述第三载物台1142具有多个孔洞1142a及一第三顶撑单元1144,所述点胶装置1141呈可移动地相对该第三载物台1142的水平及垂直方向移动。
所述第二移载装置115具有多个孔洞1151,所述第二移载装置115呈可水平移动地对应该第二、三载物台1123、1142作水平方向移动。
所述第二进料系统12,具有:一第四载物台121、一第二对位组件122、一第四移载装置123;
所述第四载物台121具有多个孔洞121a及一第四顶撑单元1211,该第四载物台121设于该第二对位组件122一侧,所述第四顶撑单元1211与该第四载物台121对接。
所述第二对位组件122具有至少一第三侦测单元1221、一第四侦测单元1222、一第五载物台1223、一位准校调单元1224及一第二对位单元1225,所述第三、四侦测单元1221、1222分设于该第五载物台1223的对角,该第二对位单元1225与该第一对位单元1124及该第三、四侦测单元1221、1222电连接,所述位准校调单元1224设于该第五载物台1223一侧并与该第二对位单元1225电连接,第五载物台1223具有多个孔洞1223a并对接一第五顶撑单元1226。
所述第四移载装置123具有多个孔洞1231,所述第四移载装置123呈对应该第四、五载物台121、1223作水平方向移动。
所述贴合组件13具有一翻转装置131及一贴合装置132,所述翻转装置131具有一固定座1311及一翻转载物台1312,该固定座1311枢设一轴杆1313,该翻转载物台1312具有至少一透孔1314及具有多个孔洞1316,所述透孔1314内设有至少一透明板体1315,该翻转载物台1312与该轴杆1313枢设,所述贴合装置132具有一第六载物台1321及一第六顶撑单元1322,所述第六顶撑单元1322一端对接该第六载物台1321,所述第六载物台1321具有多个孔洞1321a,所述透明板体1315为一透明塑胶材质板体及一透明玻璃板体其中之一,于本实施例中是以透明玻璃板体作为说明,但并不引以为限。
所述第六载物台1321更具有至少一沟槽1321b及多个孔洞1321d,所述沟槽1321b内容设至少一胶条1321c,所述第六载物台1321与该翻转载物台1312对应盖合;所述翻转载物台1312更具有一第一固定件1312b及一第二固定件1312c及一第三固定件1312d,所述第一、二、三固定件1312b、1312c、1312d一端平设于该翻转载物台1312一侧面,另一端凸伸超越该翻转载物台1312,所述第一、二、三固定件1312b、1312c、1312d凸伸超越该翻转载物台1312的一端分别具有一第一贯穿孔1313a、一第二贯穿孔1313b、一第三贯穿孔1313c,并通过该第一、二、三贯穿孔1313a、1313b、1313c枢设于该轴杆1313外部。
所述第三移载装置18具有多个孔洞181,所述第三移载装置18呈对应该第三载物台1142及翻转载物台1312作水平方向移动。
所述固化单元14设置于前述贴合组件13两侧,并与前述透孔1314对应,该固化单元14具有一光束头141,所述光束头141可产生紫外线光束可穿设过该透孔1314内设置的透明板体1315。
所述第五移载装置15具有多个孔洞151,所述第五移载装置15呈对应该第五、六载物台1223、1321作水平方向移动。
所述出料载物台17对应设于前述贴合组件13相反该第二对位组件122的另一侧。
所述第六移载装置16具有多个孔洞161,所述第六移载装置16呈对应该第六载物台1321及出料载物台17作水平方向移动。
前述第一、二、三、四侦测单元1121、1122、1221、1222为CCD(英文全称:Charge-coupled Device,中文全称:电荷耦合元件)摄影机及COMS(英文全称:Complementary Metal-Oxide-Semiconductor,中文全称:互补式金属-氧化层-半导体)感光元件及面型CCD及线型CCD及面型COMS及线型COMS其中之一,本实施例是以CCD摄影机作为说明但并不引以为限。
所述抽真空单元1323为一真空致动件,并通过至少一管体6与前述第一、二进料系统的该多个孔洞111a、1131、1142a、1151、121a、1223a、1231、1316、1321a、1321d、151、161、181连接。
所述第一、二、三、四、五、六顶撑单元116、1125、1144、1211、1226、1322为一油压缸及一气压缸及一线性致动组件其中之一,于本实施例是以线性致动组件作为说明,但不引以为限,所述线性致动组件是由一旋转马达及一线性致动元件所组成。
请参阅图10、图11,为本实用新型触控板贴合机另一实施例立体图,如图所示,所述触控板贴合机1外部罩设一外罩2,所述外罩2可防止触控板于生产过程中异物侵入或使操作的工作人员受伤的功效。
请再参阅图1至图9并合并参阅第11及12图,如图所示,当进行触控板贴合作业时,首先将一第一触控板31及一第二触控板32分别置放于所述第一进料系统11的第一载物台111及第二进料系统12的第四载物台121,其后所述第一触控板31是通过第一移载装置113移载至第二载物台1123,所述第二触控板32通过第四移载装置123移载至第五载物台1223,所述第一触控板31及第二触控板32及通过第一、二对位组件112、122开始进行位置校正。
所述第一触控板31于该第一对位组件112的第二载物台1123上通过该第一、二侦测单元1121、1122对该第一触控板31进行位置侦测,所述第一对位单元1124可接收该第一、二侦测单元1121、1122所接收的一第一信号4,所述第一信号4即为该第一触控板31相对于该第二载物台1123预设的原点的X轴坐标及Y坐标相对值。
所述第二触控板32于该第二对位组件122的第五载物台1223上通过该第三、四侦测单元1221、1222对该第二触控板32进行位置侦测,所述第二对位单元1225可接收该第三、四侦测单元1221、1222所接收的一第二信号5,所述第二信号5即为该第二触控板32相对于该第五载物台1223预设的原点的X轴坐标及Y坐标相对值。
该第一对位单元1124可将该第一信号4传递给该第二对位单元1225,并由第二对位单元1225汇整该第一、二信号4、5的差异量,将该差异量传送至前述位准校调单元1224,通过该位准校调单元1224可校正该第二触控板32与该第一触控板31的X及Y坐标的差异,并做偏移校正。
其后,所述第一触控板31通过第二移载装置115移载至第三载物台1142,所述点胶组件114的第一对位装置1143接收前述第一对位单元1124的第一信号4,令该点胶装置1141以该第一信号4作为该点胶装置1141的基础原点坐标参考值对该第一触控板31进行点胶作业路径转换,最后由第三移载装置18将该第一触控板31移载到该翻转载物台1142。
该第二触控板32通过第五移载装置15移载至贴合装置132,其后通过翻转装置131将翻转载物台1312对应盖合于前述贴合装置132,同时前述固化单元14对应设置于该透孔1314,再通过该贴合装置132上所设置的胶条1321c可加强两者间的气密性,再由该抽真空单元1323对两者间进行抽真空,同时由第六顶撑单元1322对该贴合装置132施加压力进行贴合,贴合作业完成后由固化单元14对该第一、二触控板31、32施以紫外线光穿透过该透明板体1315对该第一、二触控板31、32间的胶材产生反应硬化以完成进行固化作业。
最后通过第六移载装置16将已贴合的第一、二触控板31、32移载至出料载物台17即完成触控板贴合作业。
本实用新型的触控板贴合机1不仅可修正触控板贴合前的偏移量避免不良品的产生,更可同时进行多片触控板贴合作业大幅提升生产的效率同时更可降低生产成本。

Claims (12)

1.一种触控板贴合机,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第一进料系统,具有:
一第一载物台,具有多个孔洞及一第一顶撑单元;
一第一对位组件,设于前述第一载物台的一侧,该第一对位组件具有至少一第一侦测单元、一第二侦测单元、一第二载物台、一第一对位单元,所述第一侦测单元和第二侦测单元与该第一对位单元电连接,所述第一侦测单元和第二侦测单元分设于该第二载物台的对角,该第二载物具有多个孔洞并对接一第二顶撑单元;
一第一移载装置,具有多个孔洞,所述第一移载装置能够水平移动地对应该第一载物台和第二载物台作水平方向移动;
一点胶组件,具有至少一点胶装置、一第三载物台及一第一对位装置,所述点胶装置能够移动地相对该第三载物台的水平及垂直方向移动,该第三载物台具有多个孔洞并对接一第三顶撑单元,所述第一对位装置与该点胶装置电连接;
一第二移载装置,具有多个孔洞,所述第二移载装置能够水平移动地对应该第二、三载物台作水平方向移动;
一第二进料系统,具有:
一第四载物台,具有多个孔洞及一第四顶撑单元对接于该第四载物台一侧;
一第二对位组件,设于前述第四载物台一侧,所述第二对位组件具有至少一第三侦测单元、一第四侦测单元、一第五载物台、一位准校调单元及一第二对位单元,所述第三侦测单元和第四侦测单元分设于该第五载物台的对角,该第二对位单元与该第一对位单元及该第三侦测单元和第四侦测单元电连接,所述位准校调单元设于该第五载物台一侧并与该第二对位单元电连接,该第五载物台具有多个孔洞并对接一第五顶撑单元;
一贴合组件,具有一翻转装置及一贴合装置,所述翻转装置具有一固定座及一翻转载物台,该固定座枢设一轴杆,该翻转载物台具有多个孔洞及至少一透孔,所述透孔内设有至少一透明板体,该翻转载物台与该轴杆枢设,所述贴合装置具有一第六载物台及一第六顶撑单元,所述第六顶撑单元一端对接该第六载物台,所述第六载物台具有多个孔洞;
一第三移载装置,具有多个孔洞,所述第三移载装置呈对应该第三载物台及翻转载物台作水平方向移动;
一第四移载装置,具有多个孔洞,所述第四移载装置呈对应该第四载物台和第五载物台作水平方向移动;
至少一固化单元,设置于前述贴合组件两侧,并与前述透孔对应;
一第五移载装置,具有多个孔洞,所述第五移载装置呈对应该第五载物台和第六载物台作水平方向移动;
一出料载物台,对应设于前述贴合组件相反该第二对位组件的另一侧;
一第六移载装置,具有多个孔洞,所述第六移载装置呈对应该第六载物台及出料载物台作水平方向移动;
至少一抽真空单元,通过至少一管体与前述第一进料系统和第二进料系统的该多个孔洞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板贴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二、三、四侦测单元为CCD摄影机及COMS感光元件及面型CCD及线型CCD及面型COMS及线型COMS其中之一。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板贴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对位单元能够接收该第一侦测单元和第二侦测单元所接收的一第一信号,并该第一对位单元能够将该第一信号传递给该第二对位单元,所述第二对位单元能够接收该第三侦测单元和第四侦测单元所接收的一第二信号,并汇整该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的差异量,将该差异量传送至前述位准校调单元。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板贴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载物台更具有至少一沟槽,所述沟槽内容设至少一胶条。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板贴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载物台与该翻转载物台对应盖合。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板贴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化单元具有一光束头,所述光束头能够产生紫外线光束。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板贴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和第五顶撑单元为一油压缸、一气压缸及一线性致动组件其中之一。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板贴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抽真空单元为一真空致动件。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板贴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载物台更具有一第一固定件、一第二固定件及一第三固定件,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固定件一端平设于该翻转载物台一侧面,另一端凸伸超越该翻转载物台,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固定件凸伸超越该翻转载物台的一端分别具有一第一贯穿孔、一第二贯穿孔和一第三贯穿孔,并通过该第一、第二和第三贯穿孔枢设于该轴杆外部。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板贴合机,其特征在于,更具有一外罩,所述外罩罩设于前述触控板贴合机外部。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触控板贴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性致动组件由一旋转马达及一线性致动元件所组成。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板贴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板体为一透明塑胶板体或一透明玻璃板体。
CN2011201841472U 2011-06-02 2011-06-02 触控板贴合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0886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1841472U CN202088617U (zh) 2011-06-02 2011-06-02 触控板贴合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1841472U CN202088617U (zh) 2011-06-02 2011-06-02 触控板贴合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088617U true CN202088617U (zh) 2011-12-28

Family

ID=453637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20184147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088617U (zh) 2011-06-02 2011-06-02 触控板贴合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088617U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41839A (zh) * 2013-06-09 2013-10-09 深圳市普耐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led背光源导光板组件安装系统
CN103373034A (zh) * 2012-04-16 2013-10-30 浙江金徕镀膜有限公司 一种面板贴合工艺中使用的贴合装置
CN103522722A (zh) * 2013-09-30 2014-01-22 深圳市深科达气动设备有限公司 Cg贴合全自动组合生产线
CN104062793A (zh) * 2014-05-29 2014-09-24 深圳市中欣科技有限公司 Ccd视觉对位真空贴合机
CN105583120A (zh) * 2014-10-23 2016-05-18 国晋(厦门)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自动视觉侦测点胶机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73034A (zh) * 2012-04-16 2013-10-30 浙江金徕镀膜有限公司 一种面板贴合工艺中使用的贴合装置
CN103373034B (zh) * 2012-04-16 2015-08-12 浙江金徕镀膜有限公司 一种面板贴合工艺中使用的贴合装置
CN103341839A (zh) * 2013-06-09 2013-10-09 深圳市普耐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led背光源导光板组件安装系统
CN103522722A (zh) * 2013-09-30 2014-01-22 深圳市深科达气动设备有限公司 Cg贴合全自动组合生产线
CN103522722B (zh) * 2013-09-30 2015-10-28 深圳市深科达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Cg贴合全自动组合生产线
CN104062793A (zh) * 2014-05-29 2014-09-24 深圳市中欣科技有限公司 Ccd视觉对位真空贴合机
CN105583120A (zh) * 2014-10-23 2016-05-18 国晋(厦门)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自动视觉侦测点胶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088617U (zh) 触控板贴合机
CN203854295U (zh) 可挠式显示器件曲面3d贴合系统
CN202088619U (zh) 触控板贴合机点胶路径规划系统
CN204622754U (zh) 触控屏上曲面玻璃与下曲面玻璃的曲面贴合治具
CN207617265U (zh) 贴合设备
CN104476901B (zh) 双工位ccd自动对位贴合机
CN104062793A (zh) Ccd视觉对位真空贴合机
CN102049676B (zh) 压合方法及压合治具
MX2010000433A (es) Metodo de prensado y herramienta de prensado.
CN103234694A (zh) 一种两用传感器标准装置
CN202517796U (zh) 贴合机装置
CN104816532B (zh) 一种fpc导光板贴合机
CN204398469U (zh) 双工位ccd自动对位贴合机
CN208549067U (zh) 自动压合装置
CN202805889U (zh) 触控面板的自动化接合系统
CN204090316U (zh) 一种软性线路板压合psa膜装置
CN203630160U (zh) 软性线路板测试治具
CN218020243U (zh) 键盘双面胶自动贴合设备
CN105242805A (zh) 一种压力传感器
CN207354709U (zh) 一种lcd电路板安装架
CN202491505U (zh) 一种压合机
CN215203911U (zh) 一种贴合装置轴辊
CN204495922U (zh) 定焦模组检测治具
CN105538874A (zh) 一种电容式触摸屏点胶贴合方法
CN204977716U (zh) 一种双对位翻板自动贴合转运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1228

Termination date: 20150602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