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296222Y - 一种插入式保险杠防撞横梁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插入式保险杠防撞横梁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296222Y
CN201296222Y CNU2008201563545U CN200820156354U CN201296222Y CN 201296222 Y CN201296222 Y CN 201296222Y CN U2008201563545 U CNU2008201563545 U CN U2008201563545U CN 200820156354 U CN200820156354 U CN 200820156354U CN 201296222 Y CN201296222 Y CN 201296222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llision
front side
side member
bumper
transverse bea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820156354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琦峰
王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IC General Motors Corp Ltd
Pan Asia Technical Automotive Cen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 Asia Technical Automotive Center Co Ltd
Shanghai General Motor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 Asia Technical Automotive Center Co Ltd, Shanghai General Motors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 Asia Technical Automotive Center Co Ltd
Priority to CNU200820156354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296222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296222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296222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插入式保险杠防撞横梁系统,包括保险杠防撞横梁,前纵梁和设置在所述保险杠防撞横梁和前纵梁之间的碰撞盒,所述碰撞盒上设有碰撞加强板,所述前纵梁上设有前纵梁加强件,所述碰撞加强板和前纵梁加强件至少部分在所述碰撞盒中相互插入配合连接。由于本实用新型设有碰撞加强板和前纵梁加强件的插入式配合的保险杠防撞横梁系统,可以根据材料的不同有多种变化,因此在采用插入式的保险杠防撞梁系统和车身结构设计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修改碰撞盒的材料和断面或者车身结构前纵梁的材料和断面,该保险杠防撞梁系统在中低速碰撞发生时能够充分的吸收能量而车身结构不发生变形,以减少维修费用,并具有能够有效减轻重量的有益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插入式保险杠防撞横梁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撞横梁系统,特别是涉及一种插入式保险杠防撞横梁系统。
背景技术
在传统的汽车保险杠设计中,保险杠防撞梁系统一般由保险杠防撞梁11,碰撞盒12和过渡连接板13通过焊接或螺栓连接在一起,然后整个保险杠防撞梁系统通过螺栓与车身结构前后连接,如图1和图2所示。保险杠防撞梁11有多种形式,一般由高强度钢材冲压或滚压制成,也有的防撞梁为铝合金挤出制成。碰撞盒12一般为钢板或铝合金板制成的两端开放的盒体,在碰撞盒12的后端有翻边,通过焊接将此翻边与过渡连接板13前后连接,过渡连接板13呈平板状。
为了降低维修费用,用户希望当中低速碰撞发生后,碰撞盒12受到撞击载荷时发生变形吸收能量,而车身结构的前纵梁前端不发生变形,这样在维修时仅需更换保险杠防撞梁系统而不需要对前纵梁进行维修。
在现有技术中,碰撞盒12需要与过渡连接板13连接在一起,才能与前纵梁的连接板相连接,而为了实现上述的要求,保险杠防撞梁系统和车身结构中的连接板都需要较大的厚度.这种保险杠防撞梁系统和车身结构增大了车身的重量,因此是不利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在中低速碰撞发生时能够充分吸收能量而使车身结构不发生变形,从而减少维修费用,并能够有效的减轻重量插入式保险杠防撞横梁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设计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插入式保险杠防撞横梁系统,包括保险杠防撞横梁,前纵梁和设置在所述保险杠防撞横梁和前纵梁之间的碰撞盒,所述碰撞盒上设有碰撞加强板,所述前纵梁上设有前纵梁加强件,所述碰撞加强板和前纵梁加强件至少部分在所述碰撞盒中相互插入配合连接。
优选地,所述碰撞加强板设置在所述碰撞盒的内部,且至少部分为U型,并与所述碰撞盒焊接或螺栓连接。
优选地,所述前纵梁加强件设置在所述前纵梁的前端,且至少部分为U型,并与所述碰撞盒焊接或螺栓连接。所述前纵梁加强件为板状部件,且至少包括两个垂直于车宽度方向的翻边。
优选地,所述碰撞盒由高强钢冲压焊接形成或滚压形成,或由高强度铝合金材料挤压形成。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由于本实用新型设有碰撞加强板和前纵梁加强件的插入式配合的保险杠防撞横梁系统,可以根据材料的不同有多种变化,因此在采用插入式的保险杠防撞梁系统和车身结构设计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修改碰撞盒的材料和断面或者车身结构前纵梁的材料和断面,该保险杠防撞梁系统在中低速碰撞发生时能够充分的吸收能量而车身结构不发生变形,以减少维修费用,并具有能够有效减轻重量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防撞横梁系统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的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前纵梁加强件的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前纵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另一侧透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组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的侧视图;
图9为图8中A-A的剖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例的组装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3~图9,其中示出本实用新型一种插入式保险杠防撞横梁系统的优选实施例,包括保险杠防撞横梁1、前纵梁10和设置在所述保险杠防撞横梁1和前纵梁10之间的碰撞盒2。碰撞盒2构成保险杠防撞横梁1和前纵梁10之间的连接件。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碰撞盒2上设有碰撞加强板7,所述前纵梁10上设有前纵梁加强件8,所述碰撞加强板7和前纵梁加强件8至少部分在所述碰撞盒2中相互插入配合连接,如图7和图9所示。
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碰撞加强板7设置在所述碰撞盒2的内部,且至少部分为U型,并与所述碰撞盒2焊接或螺栓连接。优选地,碰撞盒2由高强钢冲压件焊接组成或滚压而成,也可由高强度铝合金材料挤压形成,碰撞加强板7为U字形的零件,在其左右两侧有焊接螺母,碰撞加强板7塞入到碰撞盒2的后端,如图3所示,碰撞加强板7与碰撞盒2以点焊或二氧化碳保护焊连接,然后再与保险杠防撞梁1用螺栓连接或二氧化碳保护焊连接成为保险杠防撞梁系统。
参见图4~图6,所述前纵梁加强件8设置在所述前纵梁10的前端,且至少部分为U型,并与所述碰撞盒2焊接或螺栓连接。优选地,所述前纵梁加强件8为板状部件,且至少包括两个垂直于车宽度方向的翻边,如图4所示。该前纵梁加强件8与设有碰撞加强板7的碰撞盒2插入配合后的保险杠防撞横梁系统如图7~图9所示。
具体地,参见图5~图9,对应的车身结构前纵梁10的前端开口中,有前纵梁加强件8与前纵梁10焊接,前纵梁加强件8(如图4所示)为一板状零件,该板状零件至少有两个垂直于车宽度方向的翻边,前纵梁加强件8与前纵梁10的连接如图5、图6和图7所示。图5和图6中可见,前纵梁加强件8与前纵梁10在内侧(车的宽度方向)和上侧(车的上下方向)均有焊接或螺栓连接在一起,图7显示前纵梁加强件8与前纵梁10在外侧(车的左右方向)由焊接连接。
该防撞横梁系统与车身结构的连接如图8和图9所示。安装螺栓9从侧面穿过前纵梁10、前纵梁加强件8、碰撞盒2和碰撞加强板7,如图9的剖面图所示。通过采用此种结构,在中低速碰撞发生时,本实用新型的保险杠防撞梁系统发生变形吸收能量,但在防撞梁系统与车身结构相联接的区域,由于有前纵梁加强件8和碰撞加强板7的加强,前纵梁10不发生变形。与传统设计比,其保险杠防撞梁系统和车身重量都减少。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保险杠防撞梁系统根据材料的不同有多种变化,因此在采用插入式的保险杠防撞梁系统和车身结构设计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修改碰撞盒的材料和断面或者车身结构前纵梁的材料和断面,但只要在保险杠防撞梁系统中有碰撞加强板7,前纵梁中设有前纵梁加强件8,并且保险杠防撞梁系统插入到前纵梁的开口中去,都属于该专利的保护范围。
图10和图1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例,该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碰撞加强板7和前纵梁加强件8都只有一部分为U型结构,也只有一部分通过相互插入配合连接,图11为碰撞加强板7和前纵梁加强件8配合插入连接之后的状态。
显而易见,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插入式保险杠防撞横梁系统,构成各种类型的防撞系统。
上述实施例仅供说明本实用新型之用,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有关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和变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畴,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应由各权利要求限定。

Claims (5)

1、一种插入式保险杠防撞横梁系统,包括保险杠防撞横梁(1),前纵梁(10)和设置在所述保险杠防撞横梁(1)和前纵梁(10)之间的碰撞盒(2),其特征在于:所述碰撞盒(2)上设有碰撞加强板(7),所述前纵梁(10)上设有前纵梁加强件(8),所述碰撞加强板(7)和前纵梁加强件(8)至少部分在所述碰撞盒(2)中相互插入配合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撞横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碰撞加强板(7)设置在所述碰撞盒(2)的内部,且至少部分为U型,并与所述碰撞盒(2)焊接或螺栓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撞横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纵梁加强件(8)设置在所述前纵梁(10)的前端,且至少部分为U型,并与所述碰撞盒(2)焊接或螺栓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撞横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纵梁加强件(8)为板状部件,且至少包括两个垂直于车宽度方向的翻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撞横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碰撞盒(2)由高强钢冲压焊接形成或滚压形成,或由高强度铝合金材料挤压形成。
CNU2008201563545U 2008-11-21 2008-11-21 一种插入式保险杠防撞横梁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296222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8201563545U CN201296222Y (zh) 2008-11-21 2008-11-21 一种插入式保险杠防撞横梁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8201563545U CN201296222Y (zh) 2008-11-21 2008-11-21 一种插入式保险杠防撞横梁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296222Y true CN201296222Y (zh) 2009-08-26

Family

ID=410421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820156354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296222Y (zh) 2008-11-21 2008-11-21 一种插入式保险杠防撞横梁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296222Y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40384A (zh) * 2010-09-28 2013-06-05 特瑞斯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用于机动车的聚合物碰撞盒以及保险杠结构
CN103538544A (zh) * 2012-07-16 2014-01-29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的碰撞能量吸收结构
CN103879366A (zh) * 2012-12-19 2014-06-25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防撞杆总成
CN105666069A (zh) * 2016-04-19 2016-06-15 浦项奥斯特姆(苏州)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冲撞盒的加工方法
CN106627447A (zh) * 2016-11-25 2017-05-10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满足多种配置的前防撞梁结构
WO2018059301A1 (en) * 2016-09-30 2018-04-05 Ningbo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 Development Co., Ltd. Module for a crash management system
CN110099821A (zh) * 2016-12-21 2019-08-06 麦格纳国际公司 铸造保险杠系统及其制造方法
CN114340957A (zh) * 2019-09-06 2022-04-12 奇昊汽车德国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机动车的保险杠横梁

Cited B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40384B (zh) * 2010-09-28 2016-03-23 特瑞斯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用于机动车的聚合物碰撞盒以及保险杠结构
CN103140384A (zh) * 2010-09-28 2013-06-05 特瑞斯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用于机动车的聚合物碰撞盒以及保险杠结构
CN103538544B (zh) * 2012-07-16 2017-07-11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的碰撞能量吸收结构
CN103538544A (zh) * 2012-07-16 2014-01-29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的碰撞能量吸收结构
CN103879366A (zh) * 2012-12-19 2014-06-25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防撞杆总成
CN103879366B (zh) * 2012-12-19 2016-02-03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防撞杆总成
CN105666069A (zh) * 2016-04-19 2016-06-15 浦项奥斯特姆(苏州)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冲撞盒的加工方法
WO2018059301A1 (en) * 2016-09-30 2018-04-05 Ningbo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 Development Co., Ltd. Module for a crash management system
CN109789844A (zh) * 2016-09-30 2019-05-21 宁波吉利汽车研究开发有限公司 用于碰撞管理系统的模块
US10906487B2 (en) 2016-09-30 2021-02-02 China-Euro Vehicle Technology Ab Module for a crash management system
CN109789844B (zh) * 2016-09-30 2022-09-30 宁波吉利汽车研究开发有限公司 碰撞管理系统及其联接模块以及组装碰撞管理系统的方法
CN106627447A (zh) * 2016-11-25 2017-05-10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满足多种配置的前防撞梁结构
CN106627447B (zh) * 2016-11-25 2023-05-26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满足多种配置的前防撞梁结构
CN110099821A (zh) * 2016-12-21 2019-08-06 麦格纳国际公司 铸造保险杠系统及其制造方法
CN114340957A (zh) * 2019-09-06 2022-04-12 奇昊汽车德国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机动车的保险杠横梁
CN114340957B (zh) * 2019-09-06 2023-09-05 奇昊汽车德国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机动车的保险杠横梁
US11987192B2 (en) 2019-09-06 2024-05-21 Kirchhoff Automotive Deutschland Gmbh Bumper cross beam for a motor vehicl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296222Y (zh) 一种插入式保险杠防撞横梁系统
CN109987140B (zh) 汽车车架
KR100929527B1 (ko) 프론트 사이드 멤버 어셈블리
CN204150122U (zh) 一种汽车门槛梁总成结构
CN204845815U (zh) 一种铝合金防撞横梁总成
CN203593053U (zh) 用于车辆的碰撞保护系统
CN105034724B (zh) 一种汽车拖钩牵引装置
CN109018023A (zh) 可变车身结构
CN202144200U (zh) 一种汽车用水箱总成安装结构
CN210760616U (zh) 一种前防撞梁总成结构
CN101712305A (zh) 汽车吸能盒
CN210363700U (zh) 一种汽车前防撞梁
CN211196369U (zh) 一种蝶形副车架前纵横梁结构及蝶形副车架
CN2778615Y (zh) 车辆前碰撞横梁结构
CN112874459A (zh) 一种吸能盒结构及其使用方法
CN201580444U (zh) 一种重型卡车白车身
CN215361242U (zh) 一种轻量化的后保险杠横梁总成结构
CN200992234Y (zh) 一种汽车前纵梁
CN218431415U (zh) 一种应对小偏置碰撞的结构及汽车
CN220053943U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110126920A (zh) 一种尾横梁总成
CN217705986U (zh) 一种高集成度的车身下车体总成
CN219821364U (zh) 一种汽车前防撞梁结构
CN219382404U (zh) 一种前端结构、车体及汽车
CN219428065U (zh) 一种高安全性的轻量化汽车防撞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826

Termination date: 2017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