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38544A - 车辆的碰撞能量吸收结构 - Google Patents

车辆的碰撞能量吸收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538544A
CN103538544A CN201210580178.9A CN201210580178A CN103538544A CN 103538544 A CN103538544 A CN 103538544A CN 201210580178 A CN201210580178 A CN 201210580178A CN 103538544 A CN103538544 A CN 10353854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ck beam
crash box
vehicle
bumper back
collision energ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58017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538544B (zh
Inventor
安柄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yundai Motor Co
Original Assignee
Hyundai Motor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yundai Motor Co filed Critical Hyundai Motor Co
Publication of CN1035385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385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5385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3854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9/00Wheel guards; Radiator guards, e.g. grilles; Obstruction removers; Fittings damping bouncing force in collisions
    • B60R19/02Bumpers, i.e. impact receiving or absorbing members for protecting vehicles or fending off blows from other vehicles or objec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9/00Wheel guards; Radiator guards, e.g. grilles; Obstruction removers; Fittings damping bouncing force in collisions
    • B60R19/02Bumpers, i.e. impact receiving or absorbing members for protecting vehicles or fending off blows from other vehicles or objects
    • B60R19/24Arrangements for mounting bumpers on vehicles
    • B60R19/26Arrangements for mounting bumpers on vehicles comprising yieldable mounting means
    • B60R19/34Arrangements for mounting bumpers on vehicles comprising yieldable mounting means destroyed upon impact, e.g. one-shot typ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 Vibration Damp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辆的碰撞能量吸收结构,其可以包括保险杠后梁、侧梁和冲撞盒,所述保险杠后梁可在车辆的横向方向上设置;所述侧梁可在车辆的纵向方向上在距离所述保险杠后梁预定距离处设置;所述冲撞盒的第一侧在所述保险杠后梁的前部方向上突出,且所述冲撞盒的第二侧可插入所述保险杠后梁与所述侧梁之间。

Description

车辆的碰撞能量吸收结构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2012年7月16日向韩国知识产权局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第10-2012-0077395号的优先权,该申请的全部内容结合于此用于通过该引用的所有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的碰撞能量吸收结构,其通过降低侧梁的弯曲而改进了碰撞能量吸收速率和车辆的总体稳定性。
背景技术
通常,采用冲撞盒以在车辆的前侧以低速碰撞时通过塑性变形来防止对车辆的损坏。
此外,冲撞盒设置于前侧或后侧,并吸收在车辆与障碍物撞击时所产生的冲击,以改进乘客的稳定性,并使车身的变形达到最小。
图1为车辆的碰撞能量吸收结构的总体俯视平面图。
参见图1,车辆包括保险杠后梁100、冲撞盒120和侧梁110,其中保险杠后梁100设置于车辆的前部或后部,且冲撞盒120插入保险杠后梁100与侧梁110之间。
保险杠后梁100首先与车辆前侧的障碍物102碰撞,其中施加至保险杠后梁100的撞击能被冲撞盒120吸收,以便被传递至侧梁110。
同时,如图所示,保险杠后梁100的中心部分在车身前侧具有凸面形状,保险杠后梁100的两个端侧在车身的后侧弯曲,因此保险杠后梁100的中心部分在车辆的前侧发生碰撞之前与障碍物102发生碰撞。
因此,保险杠后梁100(其中心部分与障碍物102撞击)可在外侧方向上使侧梁110弯曲,因此车辆的变形增加,冲撞盒120的碰撞能量吸收效率变差。
公开于该发明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发明的一般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各个方面涉及提供一种碰撞能量吸收结构,其具有如下优点:降低车辆侧梁的总体变形,当车辆与障碍物碰撞时改进冲撞盒的碰撞能量吸收效率。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中,一种车辆的碰撞能量吸收结构可以包括保险杠后梁、侧梁和冲撞盒,所述保险杠后梁在车辆的横向方向上设置;所述侧梁在车辆的纵向方向上在距离所述保险杠后梁预定距离处设置;所述冲撞盒的第一侧在所述保险杠后梁的前部方向上突出,且所述冲撞盒的第二侧插入所述保险杠后梁与所述侧梁之间。
所述保险杠后梁的两个远端部在车辆的后部方向上弯曲,其中所述保险杠后梁的中心部分在车辆的前部方向上成形为凸状,且其中所述冲撞盒联接至所述保险杠后梁的两个远端部。
冲撞板连接至所述冲撞盒的后端部,并安装于所述侧梁上。
所述冲撞盒的盒前端表面位于与后梁前端表面相对应的程度,所述冲撞盒的盒前端表面从所述保险杠后梁的前侧突出,所述后梁前端表面在所述保险杠后梁的中心部分处为凸状。
穿透槽在所述冲撞盒上形成,且所述保险杠后梁通过所述穿透槽穿透所述冲撞盒,并联接至所述冲撞盒。
所述穿透槽在所述冲撞盒的上部方向上为开放的,使得所述保险杠后梁向下安装至所述冲撞盒的下表面。
所述冲撞盒可包括外部构件和内部构件,所述外部构件设置于车身的外侧;所述内部构件连接至所述外部构件,并设置于车身的内侧,其中切口槽分别在所述外部构件和所述内部构件上形成,以形成穿透槽。
所述外部构件和所述内部构件设置于所述保险杠后梁的前部而处于与后梁前端表面相对应的程度,所述后梁前端表面在所述保险杠后梁的中心部分处为凸状的。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的车辆的碰撞能量吸收结构降低了车辆的侧梁的总体变形,并在车辆与障碍物碰撞时改进了冲撞盒的碰撞能量吸收效率。
通过纳入本文的附图以及随后与附图一起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某些原理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的方法和装置所具有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更为具体地变得清楚或得以阐明。
附图说明
图1为车辆的碰撞能量吸收结构的总体俯视平面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的车辆的碰撞能量吸收结构的总体俯视平面图。
图3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的车辆的碰撞能量吸收结构的部分立体图。
图4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的车辆的碰撞能量吸收结构的部分分解立体图。
图5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的车辆的碰撞能量吸收结构的立体图。
图6为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的车辆的碰撞能量吸收结构的效率的曲线图。
应当了解,所附附图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的,其显示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的图示性的各种特征的略微简化的画法。本文所公开的本发明的具体设计特征包括例如具体尺寸、取向、位置和形状将部分地由具体预期应用和使用的环境来确定。
在这些图形中,贯穿附图的多幅图形,附图标记引用本发明的同样的或等同的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的各个实施方案详细地作出引用,这些实施方案的实例被显示在附图中并描述如下。尽管本发明将与示例性实施方案相结合进行描述,但是应当意识到,本说明书并非旨在将本发明限制为那些示例性实施方案。相反,本发明旨在不但覆盖这些示例性实施方案,而且覆盖可以被包括在由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之内的各种选择形式、修改形式、等价形式及其它实施方案。
下面将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案进行详细描述。
图2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的车辆的碰撞能量吸收结构的总体俯视平面图。
参见图2,车辆包括保险杠后梁100、冲撞盒120和侧梁110,其中保险杠后梁100设置于车辆的前部或后部。
此外,冲撞盒120插入保险杠后梁100与侧梁110之间,冲撞盒120在保险杠后梁100的前侧突出。
障碍物102同时与保险杠后梁100的后梁前端表面210和冲撞盒120的盒前端表面200碰撞,施加至保险杠后梁100和冲撞盒120的撞击能的一部分被冲撞盒120吸收,所述撞击能的另一部分传递至侧梁110。
如图所示,保险杠后梁100的中心部分在车身前侧为凸状的,其两端侧在车身后侧为弯曲的。
此外,冲撞盒120在保险杠后梁100的前侧方向上在两侧突出,以有效吸收障碍物102的撞击能。
因此,当车辆前侧碰撞时,预先防止了侧梁110的弯曲或开裂,因此车身的变形降低,冲撞盒120的碰撞能量吸收效率得以改进。
图3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的车辆的碰撞能量吸收结构的部分立体图。
参见图3,保险杠后梁100的两个端侧分别穿透冲撞盒120,且冲撞盒120焊接至保险杠后梁100。
冲撞板300接合至冲撞盒120的后端部,且冲撞板300固定至侧梁110的前端部。
在保险杠后梁100与冲撞板300之间形成的冲撞盒120的一侧,与在保险杠后梁100的前侧方向上突出的冲撞盒120的另一侧一体形成。
图4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的车辆的碰撞能量吸收结构的部分分解立体图。
参见图4,冲撞盒120包括内部构件120a和外部构件120b,内部构件120a设置于车身的内侧,外部构件120b设置于车身的外侧,内部构件120a焊接至外部构件120b。
保险杠后梁100穿过第一切口槽400a,该第一切口槽400a在内部构件120a上形成,且保险杠后梁100穿过第二切口槽400b,该第二切口槽400b在外部构件120b上形成以对应于第一切口槽400a。
内部构件120a焊接至外部构件120b,第一切口槽400a和第二切口槽400b一起形成一个穿透槽。此外,内部构件120a和外部构件120b同时接合至冲撞板300。
在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中,保险杠后梁100向下移动,以便被牢固组装在冲撞盒120上。此外,冲撞盒120的下部向上支撑保险杠后梁100,以固定所述结构,保险杠后梁100利用所述结构与冲撞盒120接合。
而且,在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中,穿透槽的高度和内径、第一切口槽400a的高度和内径,以及第二切口槽400b的高度和内径可根据设计规格而变化。
此外,在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中,描述保险杠后梁100穿透冲撞盒120,但也可描述冲撞盒120穿透保险杠后梁100。
图5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的车辆的碰撞能量吸收结构的立体图。
作为图4的构成元件的内部构件120a、外部构件120b、冲撞板300和保险杠后梁100均被接合以完成如图5所示的组装产品。此外,通过将冲撞板300安装于侧梁110的前端部,而将所述组装产品连接至车身。
图6为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的车辆的碰撞能量吸收结构的效率的曲线图。
参见图6,当车辆碰撞的同时,与传统情况不同,前阶段加速度增加而后阶段加速度降低,且撞击加速度变得均匀,该结果表明在碰撞过程中撞击能被均匀吸收了。
为了方便解释和精确限定所附权利要求,术语“上”、“下”、“内”和“外”被用于参考附图中所显示的特征的位置来描述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这些特征。
前面对本发明具体示例性实施方案所呈现的描述是出于说明和描述的目的。前面的描述并不想要成为毫无遗漏的,也不是想要把本发明限制为所公开的精确形式,显然,根据上述教导很多改变和变化都是可能的。选择示例性实施方案并进行描述是为了解释本发明的特定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其它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并利用本发明的各种示例性实施方案及其不同选择形式和修改形式。本发明的范围旨在由所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价形式所限定。

Claims (8)

1.一种车辆的碰撞能量吸收结构,其包括:
保险杠后梁,所述保险杠后梁在车辆的横向方向上设置;
侧梁,所述侧梁在车辆的纵向方向上在距离所述保险杠后梁预定距离处设置;以及
冲撞盒,所述冲撞盒的第一侧在所述保险杠后梁的前部方向上突出,且所述冲撞盒的第二侧插入所述保险杠后梁与所述侧梁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碰撞能量吸收结构,
其中所述保险杠后梁的两个远端部在车辆的后部方向上弯曲,
其中所述保险杠后梁的中心部分在车辆的前部方向上成形为凸状,且
其中所述冲撞盒联接至所述保险杠后梁的两个远端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碰撞能量吸收结构,其中冲撞板连接至所述冲撞盒的后端部,并安装于所述侧梁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碰撞能量吸收结构,其中所述冲撞盒的盒前端表面位于与后梁前端表面相对应的程度,所述冲撞盒的盒前端表面从所述保险杠后梁的前侧突出,所述后梁前端表面在所述保险杠后梁的中心部分处为凸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碰撞能量吸收结构,
其中穿透槽在所述冲撞盒上形成,且
其中所述保险杠后梁通过所述穿透槽穿透所述冲撞盒,并联接至所述冲撞盒。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的碰撞能量吸收结构,其中所述穿透槽在所述冲撞盒的上部方向上为开放的,使得所述保险杠后梁向下安装至所述冲撞盒的下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的碰撞能量吸收结构,其中所述冲撞盒包括:
外部构件,所述外部构件设置于车身的外侧;以及
内部构件,所述内部构件连接至所述外部构件,并设置于车身的内侧,
其中切口槽分别在所述外部构件和所述内部构件上形成,以形成穿透槽。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的碰撞能量吸收结构,其中所述外部构件和所述内部构件设置于所述保险杠后梁的前部而处于与后梁前端表面相对应的程度,所述后梁前端表面在所述保险杠后梁的中心部分处为凸状的。
CN201210580178.9A 2012-07-16 2012-12-27 车辆的碰撞能量吸收结构 Active CN10353854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2-0077395 2012-07-16
KR1020120077395A KR101382334B1 (ko) 2012-07-16 2012-07-16 차량의 충돌에너지 흡수구조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38544A true CN103538544A (zh) 2014-01-29
CN103538544B CN103538544B (zh) 2017-07-11

Family

ID=497814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580178.9A Active CN103538544B (zh) 2012-07-16 2012-12-27 车辆的碰撞能量吸收结构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702138B2 (zh)
KR (1) KR101382334B1 (zh)
CN (1) CN103538544B (zh)
DE (1) DE102012113101B4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43636A (zh) * 2014-03-28 2015-09-30 江南大学 汽车二级碰撞吸能盒
CN108725362A (zh) * 2017-04-21 2018-11-02 标致雪铁龙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尤其是机动车辆的后部的端部组件
CN112406761A (zh) * 2019-08-23 2021-02-26 沃尔沃汽车公司 将保险杠梁联接至车辆的冲撞盒和侧轨的安装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346424B2 (en) * 2013-10-24 2016-05-24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Rigid device for low speed damageability of vehicles
CN104002753A (zh) * 2014-05-23 2014-08-27 河南速达电动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六角不等边新式汽车前防撞梁用的吸能盒结构
CN104057902A (zh) * 2014-05-23 2014-09-24 河南速达电动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的汽车前防撞梁总成
US9233716B2 (en) 2014-05-30 2016-01-12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Vehicle frame component
US9248795B1 (en) * 2014-09-22 2016-02-02 Toyota Motor Engineering & Manufacturing North America, Inc. Frontal impact energy absorption members
DE102015103755A1 (de) * 2015-03-13 2016-09-15 Benteler Automobiltechnik Gmbh Stoßfängersystem für ein Kraftfahrzeug
WO2016193935A1 (en) * 2015-06-05 2016-12-08 Sabic Global Technologies B.V. Energy absorbing assembly and methods for making and using the same
DE102017222081A1 (de) * 2017-12-06 2019-06-06 Volkswagen Aktiengesellschaft Stoßfängerquerträgersystem für ein Kraftfahrzeug, modulares System und Kraftfahrzeug mit einem solchen Stoßfängerquerträgersystem
KR20190131966A (ko) 2018-05-18 2019-11-27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범퍼 어셈블리 및 그것의 제조 방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296222Y (zh) * 2008-11-21 2009-08-26 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插入式保险杠防撞横梁系统
CN101646583A (zh) * 2007-03-07 2010-02-10 成俊烨 汽车用冲撞盒
KR20110023599A (ko) * 2009-08-31 2011-03-08 주식회사 성우하이텍 차량용 범퍼 스태이
KR101118954B1 (ko) * 2009-12-23 2012-02-27 주식회사 성우하이텍 차량용 크래쉬 박스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705670B2 (en) * 2000-06-13 2004-03-16 Volvo Car Corporation Axially loaded arrangement for a motor vehicle frame
DE102005021661B4 (de) * 2005-05-06 2007-10-04 Benteler Automobiltechnik Gmbh Crashbox
SE529105C2 (sv) 2005-09-23 2007-05-02 Gestamp Hardtech Ab Krockbox och sätt att fästa en stötfångarbalk
JP5311730B2 (ja) 2006-09-21 2013-10-09 株式会社神戸製鋼所 バンパー構造体
JP2009045948A (ja) 2007-08-13 2009-03-05 Nissan Motor Co Ltd バンパー取付構造
KR101234852B1 (ko) 2010-12-30 2013-02-19 제일모직주식회사 도광판, 광학 장치 및 도광판 제조방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46583A (zh) * 2007-03-07 2010-02-10 成俊烨 汽车用冲撞盒
CN201296222Y (zh) * 2008-11-21 2009-08-26 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插入式保险杠防撞横梁系统
KR20110023599A (ko) * 2009-08-31 2011-03-08 주식회사 성우하이텍 차량용 범퍼 스태이
KR101118954B1 (ko) * 2009-12-23 2012-02-27 주식회사 성우하이텍 차량용 크래쉬 박스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43636A (zh) * 2014-03-28 2015-09-30 江南大学 汽车二级碰撞吸能盒
CN108725362A (zh) * 2017-04-21 2018-11-02 标致雪铁龙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尤其是机动车辆的后部的端部组件
CN108725362B (zh) * 2017-04-21 2023-03-14 标致雪铁龙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尤其是机动车辆的后部的端部组件
CN112406761A (zh) * 2019-08-23 2021-02-26 沃尔沃汽车公司 将保险杠梁联接至车辆的冲撞盒和侧轨的安装装置
CN112406761B (zh) * 2019-08-23 2023-08-11 沃尔沃汽车公司 将保险杠梁联接至车辆的冲撞盒和侧轨的安装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1382334B1 (ko) 2014-04-08
DE102012113101B4 (de) 2022-12-22
CN103538544B (zh) 2017-07-11
KR20140010724A (ko) 2014-01-27
US20140015265A1 (en) 2014-01-16
DE102012113101A1 (de) 2014-01-16
US8702138B2 (en) 2014-04-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38544A (zh) 车辆的碰撞能量吸收结构
US9463758B2 (en) Crash box and automobile chassis
US6851731B2 (en) Crash energy absorbing element
EP2130724A1 (en) Vehicular metal absorber, vehicular bumper system, vehicular bumper absorber, and automobile bumper system
US20060249342A1 (en) Vehicle structural element serving to absorb certain shocks by plastic deformation
CN103523083A (zh) 具有双前侧梁的车辆
TWI627082B (zh) 衝擊吸收構件
CN103707940A (zh) 前车身结构
JP5130878B2 (ja) 衝撃吸収構造体
JP5945762B2 (ja) 車両前部構造
CN104554098A (zh) 用于车辆的管状后梁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JP2008120227A (ja) 車両用衝撃吸収具の製造方法
WO2016093073A1 (ja) 車体前部構造
CN103407494A (zh) 用于车架的纵梁
JP2009537379A (ja) 車両用クラッシュ・ボックス
JP2009090936A (ja) 車両用インナパネル
JP4577826B2 (ja) 車両用バンパビーム構造
EP1262374B1 (en) Crash energy absorbing element
CN103434469A (zh) 一种用于汽车前部碰撞的吸能盒
CN112623029B (zh) 一种汽车纵梁
JP5617681B2 (ja) 車両用バンパ
EP1593585A1 (en) Crash structure for automotive purposes
CN110475706B (zh) 汽车的冲击吸收构件和纵梁
KR101553239B1 (ko) 차량용 범퍼빔 유닛의 제조방법
JP2005119592A (ja) エンジンフー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