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219218Y - 电动机 - Google Patents

电动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219218Y
CN201219218Y CNU2008200082887U CN200820008288U CN201219218Y CN 201219218 Y CN201219218 Y CN 201219218Y CN U2008200082887 U CNU2008200082887 U CN U2008200082887U CN 200820008288 U CN200820008288 U CN 200820008288U CN 201219218 Y CN201219218 Y CN 201219218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or
stator
mentioned
motor
washing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820008288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桧胁英治
井上弘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219218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219218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12Stationary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14Stator cores with salient pole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37/00Details specific to washing machines covered by groups D06F21/00 - D06F25/00
    • D06F37/30Driving arrangements 
    • D06F37/304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electric motor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37/00Details specific to washing machines covered by groups D06F21/00 - D06F25/00
    • D06F37/30Driving arrangements 
    • D06F37/40Driving arrangements  for driving the receptacle and an agitator or impeller, e.g. alternatively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12Stationary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18Means for mounting or fastening magnetic stationary parts on to, or to, the stator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9/00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 H02K9/22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by solid heat conducting material embedded in, or arranged in contact with, the stator or rotor, e.g. heat bridg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Main Body Construction Of Washing Machines And Laundry Dryers (AREA)
  • Iron Core Of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s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Cooling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动机。电动机(5)具有转子(25)和定子(21),定子(21)具有绕组(24)、定子树脂模制体(22)和凹凸形状部(40),定子树脂模制体(22)是由树脂材料对绕组(24)进行模制成形而成的,凹凸形状部(40)具有设置在定子树脂模制体(22)端面(22a)上的凹部(40a)和定子凸部(40b),凹部(40a)设置在从绕组(24)沿轴向延伸的端面(22a)上。通过该构造,提供一种提高从定子(21)散热的散热特性的电动机(5)。

Description

电动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安装在洗衣机等的固定部上的定子、以及安装在洗衣机等的旋转轴上的转子的电动机。
背景技术
例如,在图12、图13所示那样的以往的滚筒式洗衣机100(以下称为洗衣机100)等中使用具有定子110和转子111的以往的电动机105。
洗衣机100在洗衣机主体101(以下称为主体101)内设置有水槽102和旋转滚筒104(以下称为滚筒104)。通过悬架构造(未图示),使水槽102弹性支承在主体101上。滚筒104设置在水槽102内,形成有许多孔103。另外,通过电动机105驱动滚筒104旋转。在主体101正面一侧设置有自由开闭的门106。打开门106,通过水槽102的正面开口部与滚筒104的正面开口部,将洗涤物(未图示)放入滚筒104内或从滚筒104中取出洗涤物。
另外,打开门106,向滚筒104内投入洗涤物,之后投入洗涤剂,使洗衣机100开始运转。当洗衣机100开始运转时,从供水部107向水槽102内供水。供给到水槽102内的水(未图示)通过许多孔103进入到滚筒104内,向滚筒104内供给规定量的水。当供给规定量的水时,通过电动机105驱动滚筒104使其以规定的旋转速度旋转。当驱动滚筒104旋转时,容纳在滚筒104内的洗涤物挂在搅拌突起108上而被沿旋转方向搅起,该搅拌突起108设置在滚筒104的内周面。被沿旋转方向搅起的洗涤物从适当高度落下。从而,对洗涤物施加捶洗作用,对洗涤物进行洗涤。在进行上述洗涤工序之后,通过排水部109将脏洗涤水排放到主体101外部。之后,使用新供给的水实施漂洗工序。完成漂洗工序之后,使滚筒104高速旋转,从而实施脱水工序。基于规定的控制顺序,自动实施上述洗涤工序、漂洗工序、脱水工序。
例如,在日本特许10-263271号公开公报(以下称为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2006-43105号公开公报(以下称为专利文献2)、日本特许2005-168116号公开公报(以下称为专利文献3)、日本特许2004-216166号公开公报(以下称为专利文献4)等中公开了上述那种以往的洗衣机。
以往的洗衣机例如具有用于实施洗涤工序和漂洗工序的可以正反旋转的第1电动机、和用于实施脱水工序的进行单向连续旋转的第2电动机。第1电动机在洗涤工序和漂洗工序中以第1转速驱动旋转滚筒正反旋转。第2电动机在脱水工序中以第2转速使旋转滚筒单向连续旋转。第1电动机和第2电动机安装在水槽背面,通过V形皮带向旋转滚筒传递回转力。例如,专利文献1公开了上述那样的旋转滚筒的驱动模式。另外,例如,专利文献2公开了使安装在水槽背面的电动机连接于旋转滚筒的旋转轴,将电动机的旋转直接传递到旋转滚筒的旋转轴上的驱动模式。还有,例如,专利文献3公开了在安装于水槽背面的电动机定子内周配置有转子的内转子式电动机。或者,例如,专利文献4公开了在定子外周配置有转子的外转子式电动机。如上所述,用于驱动旋转滚筒旋转的驱动模式采用多种方式。
而且,图12表示使用了以往内转子式电动机105的滚筒式洗衣机100。图13表示使用了以往外转子式电动机105的滚筒式洗衣机100。无论在哪种洗衣机100中,电动机105的定子110都安装在水槽102背面、即外底面,转子111都安装在滚筒104的旋转轴112上。
另外,对于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滚筒式洗衣机,在水槽上固定有对第1电动机和第2电动机进行冷却的冷却风扇。还有,在冷却风扇上固定有冷却通道,冷却通道的冷却风吹出口以与第1电动机和第2电动机相面对的方式分岔。来自冷却风扇的冷却风通过冷却通道进行输送,不受以水槽为主体的摇动体的摇动动作影响,冷却风可靠地吹到2个电动机上。从而,抑制电动机发热。
但是,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冷却部构成中,增加了设置在主体101内的设备。从而,导致洗衣机100变大、变重以及成本增加。
另外,如图13所示,在是外转子式电动机105的情况下,尤其在发热源、即定子110外周面设置有转子111。另外,设置顶盖部分,用于将转子111安装在旋转轴112上。从而,与在洗衣机100等上安装定子110的安装方向相反,顶盖部分从洗衣机100的相反侧覆盖定子110。因此,由定子100产生的热难以散发,难以抑制电动机105积蓄热量。因此,在以高转矩进一步驱动电动机105时,电动机105的发热成为特别大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以提高定子散热性、抑制定子发热的电动机。
本实用新型的电动机具有被旋转驱动的转子和圆环状定子,定子具有绕组、定子树脂模制体和凹凸形状部,定子树脂模制体通过树脂材料对绕组进行模制成形,凹凸形状部设置在定子树脂模制体的轴向端面,交替形成有沿径向延伸的凹部和定子凸部,凹部设置在从绕组沿轴向延伸的端面的位置。通过该构成,提供一种提高从定子散热的散热特性的电动机。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使用了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电动机的洗衣机的剖视图。
图2为观察图1所示洗衣机内部的后视图。
图3为表示图1所示电动机的安装部分的局部剖视图。
图4为图1所示电动机的剖视图。
图5为图1所示电动机的分解立体图。
图6为构成图1所示电动机的定子和转子的俯视截面的构成图。
图7为构成图1所示电动机的转子的后视立体图。
图8为构成图1所示电动机的定子的凹凸形状部的俯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其他形态的电动机的分解立体图。
图10为构成图9所示电动机的定子的凹凸形状部的俯视图。
图11A为图1所示滚筒式洗衣机的动作说明图。
图11B为图1所示滚筒式洗衣机的动作说明图。
图11C为图1所示滚筒式洗衣机的动作说明图。
图11D为图1所示滚筒式洗衣机的动作说明图。
图11E为图1所示滚筒式洗衣机的动作说明图。
图11F为图1所示滚筒式洗衣机的动作说明图。
图11G为图1所示滚筒式洗衣机的动作说明图。
图12为表示使用了以往内转子式电动机的滚筒式洗衣机的剖视图。
图13为表示使用了以往外转子式电动机的滚筒式洗衣机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而且,以下说明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子,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内容。
使用图1和图2说明具有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电动机5的滚筒式洗衣机1(以下称为洗衣机1)的构造和工作。另外,图1为使用了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电动机5的洗衣机1的剖视图。图2为观察图1所示洗衣机1内部的后视图。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洗衣机1在洗衣机壳体2(以下称为壳体2)内设置有水槽3和旋转滚筒4(以下称为滚筒4)。通过悬架构造(未图示)使水槽3弹性支承在壳体2上。滚筒4设置在水槽3内,形成有许多通孔4c。用电动机5驱动滚筒4旋转。在壳体2的正面侧设置有自由开闭的门6。打开门6,通过水槽3的正面开口部和滚筒4的正面开口部,将洗涤物(未图示)放入滚筒4内以及从滚筒4内取出洗涤物。
打开门6,向滚筒4内投入洗涤物,之后投入洗涤剂(未图示),使洗衣机1开始运转。当洗衣机1开始运转时,从供水部7向水槽3内供给水。供给到水槽3内的水(未图示)通过多个通孔4c进入到滚筒4内,向滚筒4内供给所需量的水。当供给所需量的水时,通过电动机5驱动滚筒4使其以规定旋转速度、例如40rpm左右的旋转速度旋转。当驱动滚筒4旋转时,容纳在滚筒4内的洗涤物挂在设置于滚筒4内周面的搅拌突起4d上,被沿电动机5的旋转方向搅起。当被沿旋转方向搅起的洗涤物到达适当高度时,离开搅拌突起4d而落下。从而,对洗涤物施加捶洗作用,对洗涤物进行洗涤。在实施上述洗涤工序之后,通过排水部8将脏洗涤水排出到壳体2的外部。在排出脏洗涤水之后,重新向水槽3内供给水,使用供给的水实施漂洗工序。完成漂洗工序之后,使滚筒4以例如1000rpm左右的旋转速度高速旋转。从而,实施脱水工序。按照规定的控制顺序,自动实施上述洗涤工序、漂洗工序、脱水工序。
而且,通过电磁阀(未图示)的开闭,供水部7如供水通路61所示地适时供给水。另外,洗衣机1具有利用供水将洗涤剂容纳部(未图示)内的洗涤剂适时地投入到水槽3内的机构。在完成洗涤工序时、完成漂洗工序时等需要排水时,通过电磁阀(未图示)的开闭,排水部8如排水通路62所示地进行排水。
而且,本实施方式的洗衣机1为安装有烘干部9的滚筒式洗涤烘干机。在进行烘干动作时,烘干部9利用鼓风机14吸取水槽3内和滚筒4内的空气。依次由蒸发器12对吸取的空气进行除湿和由冷凝器13对吸取的空气进行加热。被除湿和加热后的空气成为干燥的高温空气,再次被送入水槽3内和滚筒4内。从而,实施烘干工序。而且,烘干部9反复实施上述工序。另外,也可以在脱水工序之后自动实施烘干工序。
烘干部9具有利用鼓风机14使水槽3内和滚筒4内的空气循环的循环路径63。另外,烘干部9具有过滤器17、蒸发器12和冷凝器13。过滤器17收集从水槽3和滚筒4导入的导入空气中的线头等,对该导入空气进行除尘。蒸发器12对被过滤器17除尘了的空气进行除湿。冷凝器13对被蒸发器12除湿了的空气进行加热,产生干燥的高温空气。鼓风机14相对于冷凝器13配置在循环路径63的下游侧。从而,鼓风机14很难受到湿气的影响,可靠性得到提高。另外,烘干部9具有由蒸发器12和冷凝器13构成的空调机16。空调机16使用压缩机15使制冷剂在蒸发器12和冷凝器13中循环,通过烘干部9使该制冷剂与循环的空气进行热交换。而且,烘干部9的构造不限于此。
为了自动实施上述各工序,按照由操作面板19进行的模式设定或者控制程序等,控制部18自动控制电动机5、供水部7、排水部8和烘干部9。这样,洗衣机1具有自动实施洗涤工序、漂洗工序、脱水工序、和烘干工序的功能。另外,控制部18由搭载有微型计算机的控制基板等构成。
滚筒4具有在其背面4b与其同轴地安装在该滚筒4的背面4b上的旋转轴20(以下称为轴20)。如图5所示,在轴20顶端的外周设置有止转卡合用的旋转轴花键部(serration)20a(以下称为花键部20a)。轴20可旋转地被轴承部31支承,与安装在水槽3背面3a上的电动机5直接连接。轴20和水槽3、滚筒4都是设置成的旋转轴方向从洗衣机1的开口部侧朝背面3a一侧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θ=20±10度角度。当倾斜设置滚筒4时,与沿同水平方向平行的方向设置滚筒4的情况相比,即使将滚筒4设置在相同高度上,也可以使开口朝斜上方。从而,使用洗衣机1的人不用采取弯腰等的费劲的姿势,就可以容易地取出和放入洗涤物。尤其是,根据本发明者的经验,可以获得这样一种洗衣机1的结构:使倾斜角度θ为20±10度,即使从孩子(除了幼儿外)到大人存在身高差异,另外,即使是使用轮椅的人,也可以最容易地取出、放入洗涤物。
另外,具有下述优点:向滚筒4内供给的水积存在背面4b侧,即使水量少,但也可以获得较深的蓄水状态。而且,对于图1所示的洗衣机1,轴20与设置在背面3a上的电动机5直接连接。从而,电动机5直接向滚筒4传递回转力。而且,上述轴20和电动机5的构造不限于图1所示的构造。
另外,洗衣机1构成具有烘干功能的滚筒式洗涤烘干机。但是,也可以是没有烘干功能的滚筒式洗衣机、垂直设置旋转滚筒的滚筒式洗衣机、没有旋转滚筒等的其他洗衣机。另外,与洗衣机1的洗涤方式、或者驱动模式的不同等相应地,无论在洗衣机1的哪个部分、如何安装电动机5,都可以应用本实用新型。另外,即使对于使转子25旋转的驱动用轴20,尤其是,也与轴20的支承构造、或者向滚筒4等驱动对象传递旋转的方式无关。
接着,使用图3~图8说明在滚筒式洗衣机1中安装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机5的构造。
图3为表示在洗衣机1中安装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电动机5的部分的局部剖视图。图4为安装在背面3a的电动机5的剖视图。图5为电动机5的分解立体图。图6为构成电动机5的定子21和转子25俯视截面的构成图。图7为转子25的后视图。图8为在定子21端面形成的第1凹凸形状部40(以下称为凹凸部40)的俯视图。
如图3及图4所示,电动机5具有定子21和转子25。定子21利用沿定子21圆周方向形成的多个安装机构30,被安装在定子保持部33(以下称为保持部33)上。保持部33由金属制定子安装座体构成,该定子安装座体通过螺栓固定等方式(未图示)固定在背面3a上。由电动机5和保持部33构成电动机单元55。转子25与向滚筒4传递回转力的轴20连接,可自由旋转地被支承在背面3a上。通过作用在定子21和转子25之间的、由三相交流产生的电磁作用使转子25旋转。从而,驱动滚筒4,实施洗涤工序、漂洗工序、脱水工序和烘干工序等各个工序。而且,保持部33也可以由树脂成形品构成。
如图5和图6所示,定子21具有定子铁心23(以下称为铁心23)、定子树脂模制体22(以下称为模制体22)、安装部32、与绕组24连接的连接器50、和旋转位置检测部29。铁心23具有内极齿23a(以下称为极齿23a)、外极齿23b(以下称为极齿23b)、和磁轭23c。极齿23a、23b具有沿定子21径向延伸的形状,并沿定子21的圆周方向配置多个。磁轭23c具有连接极齿23a和极齿23b之间的大致圆环状形状。而且,利用磁轭23c使相邻的极齿23a、23b互相连接。另外,绕组24缠绕在磁轭23c上。定子21的大致整体由树脂材料模制成形,从而形成模制体22。另外,设置有旋转位置检测部29,从而,可高精度地检测电动机5的旋转位置。而且,图6所示的定子21为采用了沿磁轭23c径向缠绕绕组24的环式绕线方式的定子21。
另外,如图3和图4所示,转子25具有内转子25a(以下称为转子25a)和外转子25b(以下称为转子25b)。沿着定子21的内周面、即模制体22的内周面22b设置有转子25a。另外,沿着定子21的外周面、即模制体22的外周面22c设置有转子25b。转子25a具有与极齿23a相对的内磁体27a(以下称为磁体27a)、与磁体27a相对应的内铁心28a(以下称为铁心28a)。另外,转子25b具有与极齿23b相相对的外磁体27b(以下称为磁体27b)、与磁体27b相对应的外铁心28b(以下称为铁心28b)。另外,转子25整体由树脂材料模制成形,从而,形成转子树脂模制体26(以下称为模制体26)。即,以覆盖磁体27a、27b和铁心28a、28b的方式模制形成模制体26。
模制体22为大致圆环状。在模制体22的端面22a上交替设置有凹部40a和定子凸部40b(以下称为凸部40b),从而,形成凹凸部40。凹部40a和凸部40b分别以沿定子21径向延伸的方式形成在端面22a上。即,在端面22a上形成凹凸部40。端面22a为沿模制体22轴向设置的端面,且为与滚筒4相反一侧的端面。
另外,模制体26的外缘部26c支承转子25b。在模制体26的中央部26b设置有毂部36,模制体26利用毂部36与轴20接合。模制体26具有位于外缘部26c和中央部26b之间的顶盖部26a。而且,顶盖部26a设置在模制体26的与水槽3相反的一侧。顶盖部26a为在中央部26b一侧向外方膨胀的大约圆形碗状。
如上述那样构成电动机5。与分布绕组型电动机相同地在电动机5中作用有在1个定子21和沿定子21内周面22b、外周面22c配置的转子25a及25b之间产生的电磁力。从而,不会产生大的噪音和振动,转子25相对于定子21旋转。另外,在定子21的内周面22b和轴承部31之间形成空闲空间,在该空闲空间中配置有转子25a。从而,增大电动机5的转矩。其结果是,即使向电动机5施加大的负荷,也能以稳定状态利用轴20驱动滚筒4旋转。而且,轴承部31设置成贯通设置在保持部33中央部的空心部。
另外,如上所述,定子21和转子25分别由树脂材料模制成形,形成模制体22、26。根据必要的绝缘特性和所使用环境,模制体22、26所使用的树脂材料可以选择热塑性树脂、热固化性树脂等各种材料。另外,考虑到不产生烟气、或者不着火的安全方面时,使用难燃材料,优选使用不燃材料,例如,可以使用不饱和聚酯树脂等。
为了将定子21安装在保持部33上,设置有多个安装机构30。如图4和图5所示,安装机构30由安装部32和螺栓34等连接用具类构成。安装部32由多个安装脚构成,该安装脚设置在模制体22的安装在保持部33上的一侧的轴向端面外周、且朝外方延伸。螺栓34等连接用具类将安装部32和保持部33螺纹连接。另外,一体形成有保持部33和轴承部31。在轴承部31中压入可旋转地支承轴20的多个轴承31a、31b和油封31c。而且,保持部33的一个面安装在背面3a上,在与安装到背面3a上的面相反侧的面上安装有定子21。
在各安装部32上设置有安装孔32a,在保持部33上设置有螺纹孔33a。使螺栓34从与保持部33相反的一侧穿入安装孔32a,并螺纹接合到螺纹孔33a中而进行连接。从而,将安装部32和保持部33相连接。其结果是,由保持部33将定子21可靠地安装在背面3a上。
另外,如图4~图5、图7所示,通过插入(insert)成型、在中央部26b上形成金属制毂部36。另外,通过插入毂部36,在中央部26b上形成安装孔26b。在安装孔26d内周设置有转子花键部26e(以下称为花键部26e)。在与保持部33相反的一侧,以使双方的花键部26e、20a相互配合的方式,确保安装孔26d和轴20在旋转方向处于止转状态地相嵌合。另外,代替花键部26e、20a,也可以使用键(未图示)和键槽(未图示)相配合的止转部。另外,转子25使用压紧垫圈37将毂部36由螺栓38等连接用具类与轴20连接。从而,将转子25可靠地安装到轴20上。而且,可以选择各种将电动机5安装到壳体2上的装配顺序。另外,止转部、定子21和转子25之间的空隙定位部可以采用各种结构、方法。
但是,电动机5沿着定子21的内周面22b和外周面22c配置有转子25a、25b。通过该构成,增大电动机5的转矩。但是,若不能抑制定子21所具有的作为发热源的绕组24产生的温度上升,则电动机5的驱动转矩受到限制。为了应对绕组24的温度上升,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机5使用导热性高于空气的树脂材料,定子21具有模制成形而成的模制体22。另外,如图4、图5和图8所示,在定子21的沿轴向的、位于与滚筒4相反一侧的端面22a上,设置有凹凸部40。
凹凸部40的沿径向延伸的凹部40a和凸部40b交替形成。另外,凹部40a配置在从绕组24沿轴向延伸的端面22a上。从而,有助于模制体22散热的表面积增大。通过增大模制体22的表面积,可以利用端面22a使绕组24得到较高的散热特性。凹凸部40是沿圆周方向排列多个沿径向延伸的凹部40a和凸部40b而构成的。从而,容易增大端面22a的表面积,提高散热性。其结果是,抑制定子21温度上升,也就是抑制电动机5温度上升。
另外,凹部40a也可以配置在从绕组24沿轴向延伸的端面22a上、即与位于轴向内方的绕组24相对应的正上方位置。从而,将从绕组24散热的空气层与绕组24之间的距离设定得较短。从而,由绕组24产生的热量不会留在模制体22上,高效率地从端面22a散热。其结果是,散热特性提高。如上所述,通过在端面22a上形成有在与绕组24相对的正上方位置配置有凹部40a的凹凸部40,从端面22a散热的散热特性提高。因此,通过上述构成,具有简单构造,抑制成本上升,还不会导致电动机5变大,可抑制定子21温度上升,也就是抑制电动机5温度上升。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由第1凹槽41形成凹部40a,该第1凹槽41随着远离定子21的中心A而宽度增大。即,也可以使位于外周面22c的凹部40a的宽度Lc大于位于内周面22b的凹部40a的宽度Lb。如上所述,通过满足Lb<Lc的关系,最大限度地扩大凹部40a的表面积。从而,容易积存在绕组24附近的热被有效地散发出去。其结果是,可抑制作为发热源的定子21的发热。从而,可抑制定子21乃至电动机5温度上升。其结果是,能以转矩较大的状态驱动电动机5旋转。
对于电动机5,铁心23具有极齿23a、极齿23b和磁轭23c。另外,即使是在极齿23a、23b上缠绕有绕组24的分布绕组型或者集中绕组型电动机5,也可以谋求在驱动电动机5旋转时产生的电动机旋转声音的静音化。另外,凹部40a以与缠绕在许多磁轭23c上的各绕组24相面对的方式配置在端面22a上。从而,从绕组24产生的热不会留在模制体22内部,从端面22a散热。如上所述,容易获得提高了散热性的电动机5。
电动机5的转子25具有外转子25b。从而,利用转子25从端面22a和外周面22c覆盖定子21,该端面22a位于定子21的与向保持部33上安装定子21的方向相反的一侧。从而,容易在定子21和转子25的间隙中留有热。但是,由于具有凹凸部40,因此容易从端面22a散热,可有效抑制电动机5蓄热。另外,凹部40a和凸部40b具有沿径向延伸的构成。从而,形成了与伴随着转子25旋转的气流大致正交的凹部40a和凸部40b。因此,凹凸部40扰乱伴随转子25旋转的气流,促进与模制体22接触的空气的更新。其结果是,进一步增强凹凸部40的冷却效果。
另外,电动机5除了具有外转子25b之外,还具有内转子25a。即,对1个定子21设置转子25a、25b这2个转子。从而,在定子21和转子25a、25b之间作用的电磁力增大,并且不会使电动机5变大,还可增大电动机5的转矩。但是,具有从端面22a到内周面22b和外周面22c由转子25覆盖定子21的构造。从而,容易在定子21和转子25的间隙残留热。但是,由于端面22a具有凹凸部40,因此,端面22a的散热性提高,有效抑制电动机5发热。其结果是,实现具有较大转矩、且抑制发热的电动机5。因此,即使在担心电动机5发热的使用条件下,也可以通过较大转矩保证电动机5的运转。
另外,如图7所示,也可以在与定子21的端面22a相对的转子25内表面、即顶盖部26a内表面设置沿转子25径向延伸的多个转子凸部42(以下称为凸部42)。凸部42沿转子25的轴向突出,并绕转子25的中心轴线隔开间隔地配置。通过设置凸部42,随着转子25的旋转、搅拌夹在定子21和转子25间隙中的空气。从而,促进从由凹凸部40形成的端面22a进行散热和冷却。另外,可有效抑制电动机5发热。
另外,也可以在顶盖部26a上设置开口窗43。通过设置开口窗43,随着转子25的旋转,夹在定子21和转子25的间隙中的空气被与电动机5外部的空气调换而被更新。从而,更加有效地搅拌夹在定子21和转子25的间隙中的空气。其结果是,进一步促进从形成有凹凸部40的端面22a进行的散热和冷却。因此,可进一步成倍地抑制电动机5发热。
另外,说明了在沿定子21的轴向设置的模制体22的端面22a上具有凹凸部40的构造。除此之外,如图9和图10所示,也可以在模制体22的外周面22c上形成第2凹凸形状部44(以下称为凹凸部44)。沿圆周方向配置多个相对于径向垂直或倾斜延伸的第2凹槽45(以下称为凹槽45),从而容易在外周面22c上形成凹凸部44。而且,优选是,在从绕组24沿径向延伸的外周面22c上配设凹槽45。如上所述,利用设置在外周面22c上的凹凸部44,进一步增大模制体22的表面积,利用模制体22的外周面22c获得较高的散热特性。另外,凹槽45可以配置在从绕组24沿径向延伸的外周面22c上、即与绕组24相对的正上方位置。从而,散发已从绕组24散发出的热的空气层和绕组24的距离变短。因此,从绕组24产生的热不会留在模制体22中,可高效率地从外周面22c散热。如上所述,进一步提高了电动机5的散热特性。
上述那样的本实用新型的电动机5,适合用于实施洗涤工序、漂洗工序和脱水工序的洗衣机,或者适合用于还实施烘干工序的洗涤烘干机。尤其适合用于需要高转矩的洗衣机或者洗涤烘干机。
接着,使用图11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机5应用于滚筒式洗衣机1时的旋转驱动模式、和此时的洗涤物的动作。图11为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滚筒式洗衣机1的动作的示意图。
另外,洗衣机1的滚筒4的旋转轴方向设置成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角度θ=20±10度。从而,与沿水平方向设置滚筒4的洗衣机相比,呈现出洗涤物70容易集中在滚筒4旋转轴方向低的位置的倾向。除了具有上述那种倾向性之外,还意在较大地改善洗涤物产生的缠绕、扭曲,提高机械力的作用,并难以产生褶皱。即,洗衣机1具有转子25a和转子25b,有效利用了转矩增大的电动机5的特性,通过控制部18对滚筒4进行的驱动控制,具有正反弧旋转驱动模式和正反连续旋转驱动模式。
正反弧旋转驱动模式为在滚筒4的旋转角度大于90度且小于180度的条件下,反复交替进行急速正弧旋转和急速反弧旋转的旋转驱动模式。而且,在正反弧旋转驱动模式中,以40rpm~60rpm左右的旋转速度驱动滚筒4。另外,正反连续旋转驱动模式为这样一种旋转驱动模式:以实现由滚筒4旋转被搅起的洗涤物70从洗涤物70自重获胜的高度落下的动作的旋转速度,使滚筒4旋转,使滚筒4正反交替反复进行连续旋转。而且,正反弧旋转驱动模式为一种具有如下目的的驱动模式,即,利用洗涤物70容易集中在滚筒4内的较低位置的倾向,在很大程度上减小洗涤物70产生的缠绕、扭曲,提高机械力的作用,并且难以产生褶皱。另外,根据需要,组合执行上述2种驱动模式,无论在洗涤工序、漂洗工序、脱水工序、还是烘干工序中的哪一个阶段,都能够容易地执行。
首先,详细说明在洗涤工序和漂洗工序中执行正反弧旋转驱动模式的情况。通过正反弧旋转驱动模式执行洗涤工序和漂洗工序的情况,尤其是,对电动机5的驱动负荷较大,是严酷的条件。但是,电动机5具有足够的转矩,可以稳定地驱动滚筒4旋转。图11A~图11F表示在滚筒4内容纳有模拟洗涤物70时的滚筒4的驱动模式。从图11所示的滚筒4的静止状态开始,滚筒4被如图11B所示那样以大于90度且小于180度进行弧旋转驱动。从而,洗涤物70被最大限度地搅起至大于90度且小于180度。而且,通过正反交替进行该弧旋转驱动,在洗涤物70搅起的最终地点或者最终地点附近,滚筒4产生用于使旋转反转的减速、或者制动状态。从而,如图11C所示,利用由对洗涤物70施加的旋转惯性产生的强制剥离力和洗涤物70的自重,使洗涤物70可靠且瞬时从滚筒4内表面剥落。而且,反复进行图11C~图11F所示的动作。即,如图11C~图11F所示,通过驱动滚筒4进行正反交替弧旋转,洗涤物70的搅起位置和落下位置在每次弧旋转驱动中左右交替调换。通过以上述驱动模式驱动滚筒4旋转,可提高解开洗涤物70的作用。另外,机械力没有遗漏地作用于整个洗涤物70上,有效地进行洗涤。另外,图11G为示意表示分别每90度反复进行正反弧旋转时的正反弧旋转驱动模式的示意图。
另外,只在图11A~图11F所示的正反弧旋转驱动模式中,减轻洗涤物70的缠绕、扭曲、褶皱等,而很难调换洗涤物70的上下方向位置,容易产生洗涤不均。另外,在正反弧旋转驱动模式中,施加在电动机5上的驱动负荷较大。因此,通过并用驱动负荷较小的正反连续旋转驱动模式,容易实现洗涤物70在上下方向的位置调换。即,通过正反弧旋转驱动模式来减轻洗涤物70产生的缠绕、扭曲、褶皱等,并通过正反连续旋转驱动模式来减轻对洗涤物70施加的机械力的不均匀。如上所述,通过并用正反弧旋转驱动模式和正反连续旋转驱动模式这两种驱动模式,在洗涤工序和漂洗工序中使洗涤物70产生2种不同动作。具体地说,通过正反弧旋转驱动模式,减轻洗涤物70产生的缠绕、扭曲、褶皱,并实现充分手工搓洗的动作。另外,通过正反连续旋转驱动模式,使洗涤物70较大幅度地连续运动,减轻洗涤不均的同时进行洗涤,给予均匀的洗涤动作。另外,由于正反弧旋转驱动模式交替反复执行急速正弧旋转和急速反弧旋转的动作,因此,对电动机5施加的驱动负荷较大。但是,通过并用对电动机5施加的驱动负荷较小的正反连续旋转驱动模式,减轻电动机5的驱动负荷。
如上所述,通过并用正反连续旋转驱动模式和正反弧旋转驱动模式,执行兼有两种驱动模式的特征动作的洗涤工序和漂洗工序。另外,在仅采用正反弧旋转驱动模式时,由于获得较大的转矩,因此,耗电增大。但是,通过并用正反连续旋转驱动模式,可以省电。
接着,说明在烘干工序中执行正反弧旋转驱动模式的情况。烘干工序中的驱动顺序和洗涤物70的动作基本与在上述洗涤工序和漂洗工序中执行正反弧旋转驱动模式的情况相同。另外,与在洗涤工序和漂洗工序中执行正反弧旋转驱动模式的情况相比,在烘干工序中执行正反弧旋转驱动模式的情况,可以减小一些驱动负荷。但是,若与执行正反连续旋转驱动模式相比,对电动机5施加较大的驱动负荷。
在烘干工序中,通过驱动滚筒4进行弧旋转,正反交替进行使洗涤物70搅起到滚筒4左右单侧上部的动作。从而,在洗涤物70搅起的最终地点或者最终地点的附近,滚筒4产生用于使旋转反转的减速或者制动状态。从而,如图11C所示,利用由施加在洗涤物70上的旋转惯性产生的强制剥离力和洗涤物70的自重,可靠且瞬时地从滚筒4内表面剥落洗涤物70。另外,反复进行使洗涤物70落在滚筒4的左右相反侧的操作。从而,在每次进行弧旋转驱动时,左右交替调换洗涤物70的搅起位置和落下位置,提高解开洗涤物70的作用。其结果是,抑制洗涤物70产生缠绕和扭曲、以及洗涤物70贴在滚筒4内表面,容易取出洗涤物70。另外,大幅度缓解洗涤物70产生的褶皱。
另外,例如,在洗涤工序和漂洗工序完成时的缠绕或者扭曲、起皱的状态下,有时洗涤物70被紧紧地按压在滚筒4内表面,在完成了脱水工序的状态下,有时洗涤物70产生贴着状态的不良情况。但是,通过在烘干工序中执行正反弧旋转驱动模式,左右交替调换洗涤物70的搅起位置和落下位置。另外,通过该动作,对洗涤物70施加伴随洗涤物70相互左右调换的强大的解开作用和机械力作用。另外,一边如上述那样顺利解开洗涤物70,一边并用正反连续旋转驱动模式。从而,洗涤物70上下调换,提高对每个洗涤物70的通气性,使干燥的高温空气遍及洗涤物70内部的各个角落。其结果是,在短时间内均匀地烘干洗涤物70。另外,随着利用洗涤物70在无水状态下落下时的敲打作用展开洗涤物70的褶皱,解开每个洗涤物70的扭曲,从而使纤维扩展和再生。其结果是,大幅度改善洗涤、漂洗、脱水、烘干后的洗涤物70的最终状态。
另外,在烘干工序中,若执行正反连续旋转驱动模式,则洗涤物70与烘干空气的接触效率增大,烘干效率提高。因此,在烘干工序中,通过并用正反弧旋转驱动模式和正反连续旋转驱动模式,进一步缩短烘干时间。另外,防止洗涤物70缠绕或者扭曲、以及洗涤物70贴在滚筒4内表面,容易取出洗涤物70。与此同时,大幅度缓解洗涤物70产生褶皱。如上所述,执行兼有2种驱动模式优点的烘干工序。另外,仅在正反弧旋转驱动模式中,由于获得较大的转矩而增大耗电。但是,通过并用正反连续旋转驱动模式,可以省电。
如上所述,在使用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机5的洗衣机1中,通过并用正反弧旋转驱动模式和正反连续旋转驱动模式,对洗涤物70施加机械力。与此同时,除了具有对洗涤物70施加敲打作用而产生的捶洗效果和敲打漂洗效果,还具有防止洗涤物70产生缠绕和扭曲的效果、以及展开皱褶的效果,即,执行成倍兼有2种驱动模式的特征和优点的洗涤工序、漂洗工序、烘干工序各个工序。

Claims (11)

1.一种电动机,该电动机包括被旋转驱动的转子和具有圆环状的定子;其特征在于,
上述定子具有绕组、由树脂材料对上述绕组进行模制成形而成的定子树脂模制体、以及交替形成有沿径向延伸的凹部和定子凸部而成的凹凸形状部,该凹部和定子凸部设置在上述定子树脂模制体的轴向端面;
上述凹部设置在从上述绕组沿轴向延伸的上述端面上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凹部为随着远离上述定子中心而宽度增大的凹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转子是沿着上述定子的外周面设置的,具有由树脂材料模制成形出的圆环状形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转子具有沿径向延伸的多个转子凸部,该多个转子凸部沿转子的轴向突出,设置在上述转子的与上述定子相对的内表面,且绕中心轴线隔开间隔地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转子是沿着上述定子内周面和外周面设置的,具有由树脂材料模制成形出的圆环状形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转子具有沿径向延伸的多个转子凸部,该多个转子凸部沿转子的轴向突出,设置在上述转子的与上述定子相对的内表面,且绕中心轴线隔开间隔地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定子具有铁心部;
上述铁心部具有内极齿、外极齿、连接上述内极齿和上述外极齿之间的圆环状磁轭;
上述绕组缠绕在上述磁轭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转子是沿着上述定子外周面设置的,具有由树脂材料模制成形出的圆环状形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转子具有沿径向延伸的多个转子凸部,该多个转子凸部沿转子的轴向突出,设置在上述转子的与上述定子相对的内表面,且绕中心轴线隔开间隔地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转子是沿着上述定子内周面和外周面设置的,具有由树脂材料模制成形出的圆环状形状。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转子具有沿径向延伸的多个转子凸部,该多个转子凸部沿转子的轴向突出,设置在上述转子的与上述定子相对的内表面,且绕中心轴线隔开间隔地配置。
CNU2008200082887U 2007-03-12 2008-03-12 电动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219218Y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061697 2007-03-12
JP2007061697A JP4339900B2 (ja) 2007-03-12 2007-03-12 モー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219218Y true CN201219218Y (zh) 2009-04-08

Family

ID=3984638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820008288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219218Y (zh) 2007-03-12 2008-03-12 电动机
CN200810007797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67134B (zh) 2007-03-12 2008-03-12 电动机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007797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267134B (zh) 2007-03-12 2008-03-12 电动机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4339900B2 (zh)
KR (1) KR100962838B1 (zh)
CN (2) CN201219218Y (zh)
TW (1) TW200841561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67134A (zh) * 2007-03-12 2008-09-17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电动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217219B1 (ko) * 2010-10-29 2012-12-31 주식회사 아모텍 방열 구조를 구비한 슬림형 모터 및 직결식 구동 방식을 구비한 세탁기
US9557069B2 (en) * 2011-09-29 2017-01-31 Daikin Industries, Ltd. Dehumidification system
JP5288064B1 (ja) * 2012-06-14 2013-09-11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モータ
CN104412490B (zh) * 2012-06-18 2017-02-22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电动机
JP6034085B2 (ja) * 2012-07-26 2016-11-30 東芝ライフスタイル株式会社 衣類乾燥機
CN107359717B (zh) * 2017-09-11 2023-09-15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洗衣机、电机、转子及转子框架
CN110492632A (zh) * 2019-08-14 2019-11-22 射阳远景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转子的入风口框架以及一种发电机转子
JP2022154194A (ja) * 2021-03-30 2022-10-13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モータ、送風装置、圧縮装置、および冷凍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042494B2 (ja) 1998-05-21 2000-05-15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洗濯機
KR100663641B1 (ko) * 2006-04-06 2007-01-05 주식회사 아모텍 일체형 스테이터의 제조방법, 이를 이용한 레이디얼코어타입 더블 로터 방식의 비엘디씨 모터 및 그의제조방법
JP4339900B2 (ja) * 2007-03-12 2009-10-07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モータ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67134A (zh) * 2007-03-12 2008-09-17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电动机
CN101267134B (zh) * 2007-03-12 2013-05-08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电动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0962838B1 (ko) 2010-06-09
JP2008228423A (ja) 2008-09-25
CN101267134A (zh) 2008-09-17
TW200841561A (en) 2008-10-16
CN101267134B (zh) 2013-05-08
KR20080083581A (ko) 2008-09-18
TWI360279B (zh) 2012-03-11
JP4339900B2 (ja) 2009-10-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219218Y (zh) 电动机
RU2398058C1 (ru) Стиральная машина барабанного типа
JP4112363B2 (ja) 回転可能なバッフルを有するドラム洗濯機
AU2002224175A1 (en) Drum type washing machine with rotatable baffle
CN201204535Y (zh) 电动机单元及搭载有该电动机单元的洗衣机
JP2008228423A5 (zh)
JP5147343B2 (ja) 洗濯機ファン駆動用永久磁石式回転電動機
JP2008194256A (ja) ドラム式洗濯機
KR100635669B1 (ko) 건조 겸용 세탁기의 터브 구조
CN101583753B (zh) 滚筒式洗衣机
CN111197250B (zh) 衣物烘干设备
CN201188560Y (zh) 电动机
KR101123324B1 (ko) 세탁기의 유도 모터
JP2008228424A5 (zh)
JP2008194264A (ja) モータ
JP2005261691A (ja) ドラム式洗濯機
JP4848342B2 (ja) 洗濯乾燥機のファン駆動装置
KR20230131407A (ko) 의류처리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408

Termination date: 2014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