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076125Y - 行李箱构造 - Google Patents

行李箱构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076125Y
CN201076125Y CNU2007201761293U CN200720176129U CN201076125Y CN 201076125 Y CN201076125 Y CN 201076125Y CN U2007201761293 U CNU2007201761293 U CN U2007201761293U CN 200720176129 U CN200720176129 U CN 200720176129U CN 201076125 Y CN201076125 Y CN 201076125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uggage case
rod
casing
framework
load bea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720176129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翁荣辉
周盟桂
张礼荣
王永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ree Parable Desig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ree Parable Desig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ree Parable Design Co Ltd filed Critical Free Parable Design Co Ltd
Priority to CNU200720176129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076125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076125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076125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andcart (AREA)

Abstract

一种行李箱构造,其包含一箱体、一承载座、一拉杆及两调整组件,该箱体具有一容置空间,用以装载对象,且该箱体对应结合于该承载座的一侧;该拉杆的一端选择连接于该承载座的一端或该箱体的一侧;该两调整组件分别连接于该承载座的相对两侧,且使两轮子经由该调整组件可调整的连结该承载座,以便通过该调整组件调整行李箱相对地面间的高度,从而减少行李箱与地面间的碰撞,延长其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行李箱构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行李箱构造,特别是涉及在一箱体的承载座上设置一调整组件以调整行李箱相对于地面的高度,同时可利用一结合单元使该箱体连接一机动车辆,从而提高使用便利性的行李箱构造。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现有的行李箱大多是为了方便使用者在提取与拉行时的方便性,而加强其在拉杆与轮座上的使用便利性,例如:行李箱可设置一具有伸缩收纳功能的拉杆,以便该拉杆可被隐藏在行李箱的背板中,从而缩减行李箱所占有的体积;或是行李箱的一轮座具有可相对该行李箱做360度旋转,以便使用者在遭遇任何路况下都能容易的依路况需求来改变行进方向,进而提高移动时的安全性与机动性。
一般而言,上述现有的行李箱构造虽然其轮座可依照移动方向相对行李箱360度旋转,但却无法适应纵向变化的路况有所调整,导致行李箱的箱体在运送过程中容易与地面产生摩擦或碰撞,进一步造成行李箱的箱体毁损,而影响其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行李箱构造,其通过在一箱体的一承载座上设置可调整行李箱高度的一调整组件,使得本实用新型可以提高运行时的安全性并能延长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次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行李箱构造,其通过在一拉杆一端可拆卸的设置一结合单元,该结合单元用以连结一机动车辆,从而使行李箱可挂接在该机动车辆后方运行,使得本实用新型可以增加使用便利性。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行李箱构造,其包含一箱体、一承载座、一拉杆及两调整组件,该箱体具有一容置空间,用以装载对象,且该箱体对应结合于该承载座的一侧;该拉杆的一端选择连接于该承载座的一端或该箱体的一侧;该两调整组件分别连接于该承载座的相对两侧,且使两轮子经由该调整组件可调整的连结该承载座,以便通过该调整组件调整行李箱相对地面间的高度,从而减少行李箱与地面间的碰撞,延长其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改进了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点,其通过在一箱体的一承载座上设置一可调整行李箱高度的调整组件,以此调整行李箱与地面间的距离以避免受到地面的碰撞,另外还可设置与行李箱的一拉杆连接的一结合单元,使行李箱也能挂接在一机动车辆上运行,从而延长行李箱的寿命,并提高其使用便利性。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行李箱构造的组合立体图。
图2: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行李箱构造的分解立体图。
图3: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行李箱构造的局部放大图。
图4: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行李箱构造的调整组件的调整示意图。
图5: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行李箱构造的调整后的立体图。
图6: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行李箱构造的分解立体图。
图7: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行李箱构造的结合单元与连结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图8: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行李箱构造的结合单元与连结单元的组合立体图。
图9: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行李箱构造的组合立体图。
图10: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行李箱构造结合机动车辆的使用示意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箱体        10第一表面
11第二表面   12扣合件
120卡槽      13凹槽
2拉杆        21杆体
22握持部     23辅助件
231结合部    3承载座
31第一框体   32第二框体
320滑槽      4调整组件
41枢转件     42调整件
421第一端    422第二端
43调整杆     431拉动部
432杆部      5轮子
6结合单元    61曲型杆体
610弯折部    611端部
62结合件     63结合部
630通孔      7连结单元
71定位杆体   711穿设部
7110环槽     712结合部
72卡扣件     721卡掣部
722扳折部    8机动车辆
具体实施方式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及其它目的、特征及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照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公开的行李箱构造包含一箱体1、一拉杆2、一承载座3、两调整组件4及两轮子5。该箱体1内部具有一容置空间(图中未绘示),其用以放置对象;该拉杆2可选择连结该承载座3的一端,或者也可直接嵌设于该箱体1的一侧,本实施例的拉杆2则选择连结于该承载座3的一端,且该箱体1结合于该拉杆2的一侧;该承载座3用以承载该箱体1,该两调整组件4则分别可调整的设置于该承载座3的相对两侧,且该两轮子5分别经由该两调整组件4可调整的连结该承载座3,从而通过该调整组件4调整该轮子5与该承载座3间的距离。
请再参照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所述的箱体1设有一第一表面10、一第二表面11、两扣合件12及两凹槽13,该第一表面10为该箱体1在行走时靠近地面的一侧面,该拉杆2对应结合抵靠于该箱体1的第一表面10;该第二表面11则为该箱体1背对行走方向的一侧面。各该扣合件12设置于该第二表面11上,且各该扣合件12分别设有一卡槽120;各该凹槽13设置于该箱体1接近该第一表面10及第二表面11的交界处,且其分别在该第一表面10及第二表面11形成一开口,以便收纳该轮子5时,该轮子5的外周缘分别外露于该第一表面10及第二表面11。该拉杆2设有两杆体21及一握持部22,该两杆体21的一端相互平行的连接该承载座3,而另一端则连接该握持部22。
请再参照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述的承载座3对应设置于该箱体1靠近该凹槽13的位置,该承载座3由一第一框体31及一第二框体32所构成;该第一框体31与该拉杆2相连接;该第二框体32的两端分别连接该第一框体31的两端。该第二框体32设有两滑槽320,该两滑槽320提供该调整组件4一平行于地面的滑动空间,且各该滑槽320分别位于该箱体1的两凹槽13内。
请再参照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述的的两调整组件4分别设有一枢转件41、一调整件42及一调整杆43,该枢转件41的一端可枢转的连接该第二框体32,该枢转件41的另一端则可枢转的连接该轮子5;该调整件42分别具有一第一端421及一第二端422,该调整件42的第一端421可滑动的嵌设于该第二框体32的滑槽320内,且与该调整杆43的一端相连接;该调整件42的第二端422则可枢转的连接该轮子5。该调整杆43的两端分别穿设通过该第二框体32,并与嵌设于该滑槽320内的调整件42相连接,该调整杆43用以带动该调整件42沿着该滑槽320滑动。该调整杆43设有一拉动部431及两杆部432,该拉动部431较佳选自一ㄇ形杆,其两端分别可纵向弯折的连接该两杆部432的一端,该拉动部431可对应收置于该扣合件12的卡槽120内;该杆部432则可伸缩的对应穿设于该第二框体32。
请参照图4、5所示,当本实用新型要通过该调整组件4增大该承载作3与轮子5间的距离,进而加大该箱体1与地面间的高度时,可以将该调整杆43的拉动部431沿着远离该第二表面11的方向拉动,以便该拉动部431脱离各该扣合件12的卡槽120,从而使该调整杆43没入该箱体1的凹槽13的部份拉伸出来,进而带动该两调整件42的第一端421自该滑槽320的一端移动至另一端,此时各该轮子5则因该调整组件4的枢转件41的限制而仅能纵向远离该箱体1,从而增加了该箱体1与地面的距离;最后,通过纵向弯折该拉动部431,使该拉动部431与该杆部432的相接处形成垂直弯折,从而阻止该调整杆43内缩,进而固定该调整件42相对于滑槽320的位置,以避免该调整杆43任意滑动而影响该箱体1与地面间的距离,因此本实用新型可减少该箱体1与地面发生碰撞的情形发生,进而延长其使用寿命。
反之,如果要缩小该箱体1与地面间的高度时,则对该调整杆43反向操作,即可带动该轮子5对应收纳于该箱体1的凹槽13内,使得本实用新型可适应各种需求来调整该轮子5对应该箱体1的相对位置,以达到减少收纳体积的效果。
请再参照图6-9所示,其公开了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行李箱构造,相较于第一实施例,第二实施例进一步设置一结合单元6及一连结单元7,通过该结合单元6及连结单元7可使本实用新型跨接于一机动车辆8(例如:脚踏车或摩托车等)上,以便该箱体1可以被该机动车辆8拖行。另外,该拉杆2另设有一辅助件23,该辅助件23连接于各该杆体21靠近该握持部22的一端,该辅助件23设有一结合部231,其用以与该连结单元7相连结。
请再参照图6-9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所述的结合单元6设有一曲型杆体61、两结合件62及一结合部63。该曲型杆体61设有一弯折部610及两端部611,该弯折部610位于该曲型杆体61的对称点位置,各该端部611位于该曲型杆体61的两端,该曲型杆体61的材料较佳选自铁及铜等金属材料制成;各该结合件62分别可转动的设置于各该端部611;该结合部63对应设置于该弯折部610上,该结合部63相对地面的纵向设有一通孔630,以供该连结单元7穿设。
请再参照图6-9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所述的行李箱构造的连结单元7设有一定位杆体71及一卡扣件72。该定位杆体71设有一穿设部711及一结合部712,该穿设部711弯折形成于该定位杆体71的一端,且该穿设部711的末端设有一环槽7110;该结合部712设置于该定位杆体71的另一端。该卡扣件72设有一卡掣部721及一扳折部722,该卡掣部721及扳折部722分别位于该卡扣件72的两端,该扳折部722的一端可枢转的连接于该定位杆体71,且该卡扣件72也可相对该扳折部722形成枢转,以便该卡掣部721可对应扣合于该环槽7110。
请参照图6-10所示,当组装本实用新型跨接于该机动车辆8后方时,可分成两部分,一为按照前述方式调整该调整组件4以改变该箱体1距离地面的高度,二为通过该结合单元6及连接单元7同时连接于该拉杆2与机动车辆8,由于使用该机动车辆8以运行该箱体1时,会比用手拖行的震动还要大,因此较佳加大该箱体1相对地面间的高度以避免碰撞。由于该连结单元7的结合部712固接于该辅助件23的结合部231,故仅需经由该连结单元7的穿设部711穿设通过该结合部63的通孔630后,将该卡扣件72的卡掣部721对应卡扣于该环槽7110,且将该扳折部722往该箱体1的方向扳动,即可完成该结合单元6与该连接单元7的连接关系。最后,完成上述该结合单元6与该连结单元7相对该拉杆2组装后,再将该曲型杆体61的两结合件62分别组装于该机动车辆8的后轮轮轴上,即完成组装,使得本实用新型可以有效提高组装及使用便利性。
请再参照图6-10所示,当本实用新型跨接于该机动车辆8后方实际运行时,由于路面的高低不平可能会造成该机动车辆8后方的该箱体1跟着上下起伏跳动,因此通过本实用新型的该结合件62可与该曲型杆体61作相对转动,使该结合单元6与箱体1可跟着该机动车辆8做上下运动,以减少因路面的高低落差而造成该箱体1与地面间的碰撞。另一方面,该通孔630由于是相对地面的纵向开孔于该结合单元6的结合部63上,且与该穿设部611也选择为可转动的穿设于该通孔630内,故使得该连结单元7可带动该箱体1随着路况起伏或该机动车辆8的转弯摆动而在纵向上或横向上提供大范围的活动裕度,以提高该箱体1运行时的流畅度与安全性。
如上所述,相较于现有的行李箱构造无法因适应纵向变化的路况有所调整,导致其箱体在运送过程中容易与地面产生摩擦或碰撞的缺点,本实用新型通过该调整组件4的运用,以调高该箱体1与地面间的高度,其确实可延长行李箱的寿命并增加运行时的便利性。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通过该结合单元6及连结单元7使行李箱可跨接于该机动车辆8上,确实可提高使用的便利性。

Claims (12)

1.一种行李箱构造,其特征在于,其包含:
一个箱体,其具有一个容置空间;
一个承载座,该箱体对应结合于该承载座的一侧;
一支拉杆,其一端连接于该承载座的一端或该箱体的一侧的其中之一;及
两个调整组件,其分别连接于该承载座的相对两侧,且两个轮子经由该调整组件可调整的连结该承载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李箱构造,其特征在于,该承载座设有一个第一框体及一个第二框体,该第二框体的两端分别连接该第一框体的两端,该两个调整组件分别设有一个枢转件及一个调整件,该枢转件的一端可枢转的连接该第二框体;该调整件的一端可滑动的设置于该第二框体的两个滑槽的其中一个,且各该枢转件及调整件的另一端分别连接该两个轮子的轮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行李箱构造,其特征在于,该调整组件还设有一支调整杆,该调整杆的两端分别穿设通过该第二框体,并与嵌设于该滑槽内的调整件相连接,该拉杆设有两个杆体及一个握持部,该两个杆体的一端相互平行的连接该承载座,而该握持部则设置于该两个杆体的另一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行李箱构造,其特征在于,该拉杆另设有一个辅助件,其连接于各该杆体靠近该握持部的一端。
5.根据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行李箱构造,其特征在于,还设有一个结合单元及一个连结单元,该结合单元的一端经由该连结单元连接该拉杆,而该结合单元的另一端则连接至一台机动车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行李箱构造,其特征在于,该结合单元设有一个曲型杆体、两个结合件及一个结合部,各该结合件分别可转动的设置于该曲型杆体的两端部,该结合部设置于该曲型杆体的一个对称点位置,且该结合部相对地面的纵向设有一个通孔,以供该连结单元穿设。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行李箱构造,其特征在于,该连结单元设有一个定位杆体及一个卡扣件,该卡扣件可枢转的设置于该定位杆体的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行李箱构造,其特征在于,该定位杆体设有一个穿设部及一个结合部,该穿设部弯折形成于该定位杆体的一端,且该穿设部的末端设有一个环槽,该穿设部用以对应穿过该结合单元的结合部的通孔;该结合部设置于该定位杆体的另一端,其用以固接于该拉杆的一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行李箱构造,其特征在于,该卡扣件设有一个卡扣部及一个扳折部,该卡掣部及扳折部分别设置于该卡扣件的两端,该扳折部的一端可枢转的连接于该定位杆体,该卡扣部则用以对应扣合于该穿设部的环槽。
10.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行李箱构造,其特征在于,该箱体靠近该调整杆的一侧面另设有两个扣合件,各该扣合件分别设有一个卡槽,以便该调整杆对应卡掣于各该卡槽中。
11.根据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行李箱构造,其特征在于,该箱体另设有两个凹槽,其用以对应容纳该两个轮子。
12.根据权利要求2、3或4所述的行李箱构造,其特征在于,该调整杆设有一个拉动部及两个杆部,该拉动部的两端分别纵向弯折的连接该两杆部的一端,该杆部则可伸缩的对应穿设于该第二框体。
CNU2007201761293U 2007-08-31 2007-08-31 行李箱构造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076125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7201761293U CN201076125Y (zh) 2007-08-31 2007-08-31 行李箱构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7201761293U CN201076125Y (zh) 2007-08-31 2007-08-31 行李箱构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076125Y true CN201076125Y (zh) 2008-06-25

Family

ID=395681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720176129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076125Y (zh) 2007-08-31 2007-08-31 行李箱构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076125Y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3007995A1 (en) * 2011-07-11 2013-01-17 Helen Saffery Towing device
CN108378507A (zh) * 2018-01-31 2018-08-10 周柳含 一种可拆卸组合行李箱
CN109156950A (zh) * 2018-08-04 2019-01-08 安徽冠宜箱包有限公司 箱包滚轮组件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3007995A1 (en) * 2011-07-11 2013-01-17 Helen Saffery Towing device
CN108378507A (zh) * 2018-01-31 2018-08-10 周柳含 一种可拆卸组合行李箱
CN108378507B (zh) * 2018-01-31 2019-10-18 马鞍山蓝信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拆卸组合行李箱
CN109156950A (zh) * 2018-08-04 2019-01-08 安徽冠宜箱包有限公司 箱包滚轮组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69941B (zh) 用于电动车辆的底盘
CN201076125Y (zh) 行李箱构造
CA2857942A1 (en) Frame structure for seat back
CN206789598U (zh) 一种蓄电池柜
US20210101047A1 (en) Rowing machine
GB2475708A (en) A collapsible scooter
CN102754986B (zh) 一种拉杆箱
CN204279814U (zh) 一种电动自行车车架
CN207496860U (zh) 一种新型电动自行车车架
CN110406602A (zh) 一种模块化的被动折叠移动机器人
CN216709545U (zh) 一种可伸缩的电动自行车
CN201049698Y (zh) 一种电动自行车
CN209788804U (zh) 一种可变体积的减噪行李箱
CN103692930A (zh) 一种房车座椅滑轨
CN210184807U (zh) 操控机构及制动装置
CN209988053U (zh) 一种折叠脚踏板及折叠电动车
CN208839033U (zh) 一种铠甲马车
CN206914497U (zh) 一种摩托车翻板货架结构
CN107364528B (zh) 一种便携折叠的电单车
CN205632203U (zh) 一种无按钮四向调节头枕
CN209366330U (zh) 带有滑动座椅的电动三轮车
NL2003855C2 (en) SCOOTER.
CN205871902U (zh) 一种汽车后备箱空间分隔装置
CN220076595U (zh) 一种减震机构及独轮车
JP3182219U (ja) 自転車用ショックアブソーバー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625

Termination date: 2011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