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0981786Y - 料筒夹 - Google Patents

料筒夹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0981786Y
CN200981786Y CN 200620157991 CN200620157991U CN200981786Y CN 200981786 Y CN200981786 Y CN 200981786Y CN 200620157991 CN200620157991 CN 200620157991 CN 200620157991 U CN200620157991 U CN 200620157991U CN 200981786 Y CN200981786 Y CN 200981786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rrel
upper bush
lower sleeve
unit
pivo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620157991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苏锦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JIN INDUST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JIN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JIN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JIN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0620157991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0981786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0981786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0981786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oad-Engaging Elements For Cranes (AREA)

Abstract

一种料筒夹,安装于一机架单元以用于夹取或释放一置料筒,包含一安装于该机架单元的轴杆、一能够活动地套设在该轴杆的套件单元,及一能够相对枢摆地设置于该套件单元的夹取单元。该套件单元包括呈上下相间隔且能相对靠近与远离的一上套筒,及一下套筒。该夹取单元包括多个相间隔且围绕地枢设于该上套筒与下套筒间的连杆爪组,所述连杆爪组会随该上、下套筒的相对位移而收合与张开,以分别夹紧该置料筒而使该上套筒停驻于一夹取位置,及释放该置料筒而使该上套筒位于一释放位置,使本实用新型能够借由结构上的设计与配合重力达到稳定夹取重物的功效。

Description

料筒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重物提取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稳定地夹持固定与释放一置料筒的料筒夹。
背景技术
目前在工厂及建筑工地等特定场所,对于在固定的范围内搬移重物的作业,常会使用到天车,以借由机械装置的动力达到水平或垂直移动搬运物的目的,为了方便将所要搬运的重物定位,会在天车安装一可吊挂该搬运物的吊钩,以将搬运物提举并定位在吊钩上而可随天车移动到特定地点。
参阅图1,现有的且常被使用于热浸锌作业现场的一提取装置11呈吊钩型,并配合安装在一天车10的一钢索12上,用以提举、固定与移动一搬运物13。
虽然该现有提取装置11具有可固定及提举该搬运物13而可便于搬运的优点,但实际上仍存有下列缺点:
一、该提取装置11呈吊钩型,无法以自动方式使该搬运物13固定在该提取装置11,必须以人力手动方式将该搬运物13挂到该提取装置11,而该搬运物13被运到定点后,也无法自动卸货,同样要以手动方式,使该搬运物13脱离该提取装置11,此外,由于该提取装置11是安装在该钢索12上,在移动过程中该钢索12可能会晃动,导致该搬运物13的重心不稳,严重者甚至会有掉落的危险,使该现有的提取装置11除了在操作上较不方便且较费时外,也有危险性较高的缺点。
二、该提取装置11呈吊钩型,该搬运物13必须相应地配备有可供吊挂的组件(例如,当该搬运物13是置料筒形式时,必须另外设置一挂环131)才能与该提取装置11相结合,若搬运物13不具有可供吊挂的组件则不易固定至该提取装置11,具有使用上较不方便,及可搬运的物品种类会受限的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提供一种操作方便,及可稳定地夹取、搬运与释放重物的料筒夹。
于是,本实用新型的料筒夹是安装于一机架单元以供夹取或释放一置料筒的料筒夹,包含一安装在该机架单元的轴杆、一可活动地套设于该轴杆的套件单元,及一枢设在该套件单元的夹取单元。
该轴杆是可沿一轴线上下移动地安装于该机架单元,包括一朝向该置料筒的游离端部,及一自该游离端部向上延伸的轴身部。
该套件单元包括呈上下相间隔且可相对活动地围绕该轴杆的轴身部设置的一上套筒,及一设置于该游离端部的下套筒,该上套筒可分别受一重力作用而靠向该下套筒,及受一可克服该重力的推举力推抵而远离该下套筒。
该夹取单元包括多个相间隔且围绕地枢设于该套件单元的上套筒与下套筒间的连杆爪组,所述连杆爪组会随该上、下套筒的相对位移而枢摆以分别收合与张开,当该上套筒与该下套筒相接近移动时,所述连杆爪组会相收合至夹紧该置料筒,并在该上套筒与该下套筒间形成一夹取间距,当该上套筒与该下套筒相远离移动时,所述连杆爪组会相张开至使该置料筒被释放,且该上套筒与该下套筒间会形成一大于该夹取间距的释放间距。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只要配合重力,并使该套件单元的上、下套筒相对位移就可使该夹取单元连动而作收合与张开的动作,进而能够达到稳固地夹取与释放该置料筒的使用功能,使本实用新型具有操作方便,及可稳定地夹取、搬运与释放该置料筒的特性与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一平面示意图,说明现有的一提取装置安装在一天车的情形;
图2是一侧视示意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优选实施例的料筒夹安装在一机架单元的情形;
图3是一侧视示意图,说明将一置料筒移动到该优选实施例的料筒夹正下方的情形;
图4是一类似于图3的视图,说明利用一升降台车使该置料筒靠向该料筒夹移动的情形;
图5是一类似于图3的视图,说明一套件单元受重力作用使一夹取单元连动向该置料筒收合靠近的情形;
图6是一类似于图3的视图,说明该置料筒被夹置固定于该料筒夹的情形;
图7是一侧视示意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优选实施例的料筒夹;
图8是一类似于图7的视图,说明使该定位单元的一承接装置连动形成一承接状态的情形;
图9是一类似于图7的视图,说明一上套筒受多个第一限位螺栓限位而无法再下移的情形;
图10是一类似于图7的视图,说明通过一下套筒使所述连杆爪组连动而张开的情形;
图11是一类似于图7的视图,说明所述连杆爪组靠向一顶盘与该置料筒逐渐收合的情形;
图12是一局部立体示意图,说明该承接装置的一承接座与一复位组合体相连动的情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优选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料筒夹进行详细说明。
在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之前,要注意的是,以下的说明内容中,相同的组件是以相同的编号来表示。
参阅图2与图3,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优选实施例的料筒夹2是安装于一机架单元91以供夹取或释放一位于该料筒夹2正下方的置料筒92,该料筒夹2包含一安装在该机架单元91的轴杆3、一可活动地套设于该轴杆3的套件单元4、一枢设在该套件单元4的夹取单元5、一固设于该轴杆3的顶盘6,及一设置在该机架单元91与该套件单元4间的定位单元7。
该轴杆3可沿一轴线I上下移动地安装于该机架单元91,包括一朝向该置料筒92的游离端部31,及一自该游离端部31向上延伸的轴身部32。
该套件单元4包括呈上下相间隔且可相对活动地围绕该轴杆3的轴身部32设置的一上套筒41,及一固设于该游离端部31的下套筒42,该上套筒41可分别受一重力作用而靠向该下套筒42,及受一可克服该重力的推举力推抵而远离该下套筒42。
该夹取单元5包括多个相间隔且围绕地枢设于该套件单元4的上套筒41与下套筒42间的连杆爪组51,所述连杆爪组51会随该上、下套筒41、42的相对位移而收合与张开,当该上套筒41与该下套筒42相接近移动时,所述连杆爪组51会相收合至夹紧该置料筒92,并在该上套筒41与该下套筒42间形成一夹取间距D1(见图6),当该上套筒41与该下套筒42相远离移动时,所述连杆爪组51会相张开至使该置料筒92被释放,且该上套筒41与该下套筒间42会形成一大于该夹取间距D1的释放间距D2(见图3)。
优选地,围绕该套件单元4的上套筒41并形成多个相间隔的第一枢接块411,并于该下套筒42形成多个分别对应所述第一枢接块411的第二枢接块421,所述连杆爪组51各具有一枢接于该第一枢接块411的上连杆511,及一与该上连杆511呈可相对枢转活动地连接、并枢设于该第二枢接块421的下连杆爪512,该下连杆爪512可随该上套筒41与该下套筒42间的相对位移而与该上连杆511相互配合枢摆,以分别收合并夹持该置料筒92,及张开并释放该置料筒92。
其中,该夹取单元5的下连杆爪512是一体设计,并具有一位于该上连杆511与该第二枢接块421间的第一活动臂部513、一自该第一活动臂部513一下端朝远离该下套筒42的方向向外弯折延伸的第二活动臂部514,及一自该第二活动臂部514延伸且呈开口朝内的弯弧型的勾爪部515。
参阅图3与图6,所述上连杆511是分别以多个第一枢转中心521为基准相对所述第一枢接块411枢摆、所述下连杆爪512是分别以多个第二枢转中心522为基准相对所述第二枢接块421枢摆,及所述上连杆511与所述下连杆爪512的第一活动臂部513是分别以多个第三枢转中心523为枢接基准而可相对枢转活动,当该上套筒41与该下套筒42相接近移动时,所述上连杆511及所述下连杆爪512的第一活动臂部513会分别以所述第一、第二枢转中心521、522为支点向外摆动,并相配合连动使所述第三枢转中心523朝远离该上套筒41的方向移动,同时,使所述下连杆爪512的第二活动臂部514与勾爪部515连动而分别以所述第二枢转中心522为支点靠向该置料筒92摆动收合。当该上套筒41与该下套筒42相远离移动时,所述上连杆511及所述下连杆爪512的第一活动臂部513会分别以所述第一、第二枢转中心521、522为支点向内摆动,并相配合连动使所述第三枢转中心523朝接近该上套筒41的方向移动,同时,使所述下连杆爪512的第二活动臂部514与勾爪部515连动而以所述第二枢转中心522为支点远离该置料筒92摆动并张开。
该顶盘6是设置于该轴杆3的游离端部31,并能覆盖与靠合于该置料筒92,当该套件单元4的上套筒41与该下套筒42相接近移动时,会以如上所述的连动动作使该夹取单元5的连杆爪组51相靠近收合以同时夹持固定该顶盘6与该置料筒92。
该定位单元7可用以限抵该套件单元4的上套筒41向下移动,包括一自该上套筒41一上端缘径向向外延伸的环状定位块71,及两个相间隔并对应该定位块71地设置于该机架单元91以限抵该定位块71的承接座72,当该定位块71被架抵在所述承接座72间时,该上套筒41也会受到限位而无法继续随着该轴杆3向下移动。
值得说明的是,在该优选实施例中,该置料筒92是配合一升降台车93而可分别上升以靠向该料筒夹2,及下降以远离该料筒夹2,其中,该料筒夹2可借由该升降台车93的升降动作,及配合该轴杆3的上下移动,使该定位块71分别远离与靠抵于所述承接座72,进而使该夹取单元5连动,相对枢转活动以分别夹取放置于该升降台车93上的置料筒92,及释放受夹取的置料筒92至该升降台车93上。
当要使用该料筒夹2夹取放置于该升降台车93上的置料筒92时,先移动该料筒夹2,使该定位单元7的定位块71靠抵于所述承接座72,以使该上套筒41受限位无法向下移动,再驱使该轴杆3连动该下套筒42继续向下移动,则该夹取单元5的所述上连杆511及所述下连杆爪512的第一活动臂部513会分别以所述第一、第二枢转中心521、522为支点同时靠向该上套筒41枢摆、并相配合连动,使所述第三枢转中心523也靠向该上套筒41位移,同时,所述下连杆爪512的第二活动臂部514与勾爪部515会与该第一活动臂部513连动而以所述第二枢转中心522为支点朝远离该顶盘6的方向张开,此时,再利用该升降台车93将该置料筒92移动至该料筒夹2正下方,就会形成如图3所示的状态。
参阅图3与图4,利用该升降台车93使该置料筒92朝接近该料筒夹2的方向逐渐上升,当该置料筒92恰与该顶盘6相靠合而形成如图4所示的状态时,再同时驱动该轴杆3,并借由一同步控制装置(图未示)以自动操控方式(也可以手动操控的方式进行)使该升降台车93的一车板931以相等于该轴杆3的速度同时往上升,则套设于该轴杆3的上套筒41会因重力而相对该轴杆3往下滑落并使该定位块71连动下滑至限抵于所述承接座72为止,而使该夹取单元5连动,使所述上连杆511与所述下连杆爪512的第一活动臂部513再以所述第一、第二枢转中心521、522为支点朝远离该上套筒41的方向枢摆、并使所述第三枢转中心523连动、远离该上套筒41位移,同时,所述第二活动臂部514与勾爪部515也会连动而以所述第二枢转中心522为支点逐渐靠向该顶盘6与该置料筒92摆动收合,形成如图5所示的状态。
参阅图5与图6,当该轴杆3与该升降台车93的车板931持续上升,而使该夹取单元5的第二活动臂部514与勾爪部515继续连动靠向该顶盘6与该置料筒92活动,至完全夹持该顶盘6与该置料筒92时,该上套筒41会因该勾爪部515无法再向内收合而被挡止定位且无法进一步向下滑动,在该上套筒41与该下套筒42间会形成该夹取间距为D1,此时,再稍微上移该轴杆3就会使该定位块71脱离所述承接座72,而形成如图6所示,定位块71、承接座72不相接触的状态,并完成以该料筒夹2夹取该置料筒92的动作,该上套筒41与该夹取单元5所产生的重力则会用来使该勾爪部515紧固地夹置住该顶盘6与该置料筒92。
参阅图3与图6,值得一提的是,在该优选实施例中,该夹取单元5的勾爪部515主要是受源自于该上套筒41与该夹取单元5的重力W推抵而能稳定地卡制并抓取该置料筒92,当该定位块71靠抵于所述承接座72时,是以所述承接座72对该上套筒41与该夹取单元5的撑持作用力F1与F2作为克服该重力的推举力。
参阅图5与图6,当要将该置料筒92从被夹持的状态卸下时,则是以与前述动作相反的步骤进行,先将空的升降台车93移到夹持有该置料筒92的料筒夹2下,并操作使该升降台车93的车板931恰靠抵于该置料筒92,此时,再驱动该轴杆3下移,则该置料筒92会压抵该升降台车93,并借由安装在该台车93内的一缓冲装置(图未示)承受该置料筒92的下压力,进而使该车板931因受压而同步下移,当移动到该定位块71碰抵到所述承接座72时,仍继续使该轴杆3与该车板931向下移,由于该定位块71会被限位在所述承接座72上,使该上套筒41也受限抵而无法往下移动,该下套筒42则继续随着该轴杆3下移,并借此该夹取单元5的所述上连杆511与所述下连杆爪512的第一活动臂部513连动,以所述第一、第二枢转中心521、522为支点靠向该上套筒41枢摆、并同时连动使所述第三枢转中心523靠向该上套筒41,及所述第二活动臂部514与勾爪部515以所述第二枢转中心522为支点逐渐张开并远离该顶盘6与该置料筒92,而呈如图5所示的状态。
若再持续使该轴杆3与该升降台车93的车板931同步下移,则所述上连杆511与所述下连杆爪512的第一活动臂部513会再进一步连动枢摆,使所述第三枢转中心523更加靠向该上套筒41,及使所述勾爪部515更远离该顶盘6与该置料筒92,最终形成如图4所示、该置料筒92完全脱离该夹取单元5的勾爪部515的状态,此时,再以自动、半自动或手动方式使该升降台车93的弹性缓冲装置(图未示)泄压就可使该车板931被固定在一释放高度,进而使该置料筒92被安全地释放在该升降台车93的车板931上,此时,该上套筒41与该下套筒42间的间距为D2。
参阅图2与图3,此时,再使该升降台车93的车板931下降,则可使该置料筒92与该顶盘6不相接触,并可利用该升降台车93将该置料筒92移开,同时,还可接着将另一待处理的置料筒92用另一台升降台车93移动到该料筒夹2下,就可再重复进行前述的夹取动作。
参阅图7与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优选实施例,该第二优选实例与该第一优选实施例的主要差别在于:该定位单元7呈不同的设计形式,并进一步包含一设置在该套件单元4与该定位单元7间的锁定单元8。
该定位单元7包括一位于该套件单元4的上套筒41上方并呈可相对该上套筒41活动地套设于轴杆3的环状定位块73、多个相间隔地穿设于该环状定位块73并连接至该上套筒41的第一限位螺栓74,及两个相间隔地设置于该机架单元91以承抵该定位块73的活动式承接装置75,所述承接装置75皆可相对该机架单元91呈一收合状态与一承接状态,并各具有会相连动的一致动杆751、一承接座752及一复位组合体753。
参阅图12,在该优选实施例中,该复位组合体753具有两条分别连接至该承接座752两个相反侧的钢索754、两个分别挂连在所述钢索755末端的置重块755,及多个分别且相间隔地设置在该承接座752与该置重块755间以供所述钢索754绕设的滚轮756。
参阅图7与图9,该锁定单元8包括一围绕并凸设于该上套筒41的卡制凸环81,及多个相间隔并与所述连杆爪组51相错开地设置的卡锁装置82,所述卡锁装置82是设置在该定位单元7的环状定位块73与该套件单元4的下套筒42间,各具有一固定在该环状定位块73的挡抵块821、一枢设在该下套筒42并可受该挡抵块821压抵而靠向该上套筒41枢摆的活动座822,该活动座822是以一第四枢转中心80为支点相对该上套筒41活动,并具有一可受该挡抵块821推抵的斜面部823,及一与该斜面部823相连接并可连动而卡制定位在该卡制凸环81的定位爪部824,所述卡锁装置82还具有多个相间隔地凸设在该下套筒42而可分别供所述活动座822靠抵的第二限位螺栓83。
借此,在该夹取单元5夹固于该置料筒92后,可再配合该锁定单元8的互锁功能加强防止所述连杆爪组51向外张开,增加该料筒夹2与该置料筒92间稳固结合的安全性。
参阅图7与图8,在该优选实施例中,该轴杆3是安装在一控制箱94上,且该控制箱94会与该轴杆3同步移动,当要释放受夹取的置料筒92而将该轴杆3下移时,该环状定位块73会靠向该承接装置75移动,且该控制箱94也会向下移动并向下压抵该承接装置75的致动杆751,而使该承接座752连动、自如图7所示的收合状态朝远离该机架单元91的方向张开,而形成如图8所示可供该环状定位块73靠抵的承接状态。
参阅图8与图9,当该轴杆3下移至使该环状定位块73靠抵在该承接座752后,再继续下移该轴杆3,则该下套筒42也会随着该轴杆3继续向下移,并连动使该活动座822的斜面部823远离该挡抵块821移动至不受压抵的位置,则该活动座822会因本身的重力自动地以该第四枢转中心80为支点朝远离该上套筒41的方向摆动,使该定位爪部824与该卡制凸环81相脱离,并靠抵于该第二限位螺栓83而停止继续摆动并获得定位,此时,该上套筒41也会因所述第一限位螺栓74的头部741受挡止在该环状定位块73而被定位且无法再下移。
参阅图10,若再继续使该轴杆3下移,则会进一步使该下套筒42连动而远离该上套筒41移动,并进而使所述连杆爪组51的上连杆511与下连杆爪512的第一活动臂部513再分别以所述第一、第二枢转中心521、522为支点靠向该上套筒41摆动,同时使所述第三枢转中心523连动靠向该上套筒41位移,及所述第二活动臂部514与勾爪部515以第二枢转中心522为支点远离该顶盘6张开摆动而与该置料筒92相脱离,使该置料筒92被释放至该升降台车93上。
参阅图10与图11,当要夹取该置料筒92时,也是配合该升降台车93使该置料筒92与该顶盘6相靠合,再以自动或手动操作方式维持该车板931与该轴杆3呈同步上升,使该下套筒42逐渐靠向该上套筒41,进而所述连杆爪组51的勾爪部515连动、朝该顶盘6与该置料筒92靠合,至如图9所示,所述连杆爪组51的勾爪部515紧固地夹置住该顶盘6与该置料筒92为止,此时,再继续使该轴杆3上升则使该下套筒42连动、也向上移动,而使该活动座822的斜面部823逐渐靠向该挡抵块821,并受该挡抵块821压抵而驱使该活动座822再靠向该上套筒41摆动,最终又形成如图8所示,所述定位爪部824卡制定位在该卡制凸环81上,使该上、下套筒41、42通过该锁定单元8的卡制接合呈无法相对移动的锁固状态,进而使所述连杆爪组51也呈无法相对活动的安全锁定状态,达到该置料筒92与该料筒夹2稳固结合的目的,在该轴杆3向上移动的过程中,该控制箱94也会同步上移而逐渐远离该致动杆751,使该致动杆751不受压抵而不再作用于该承接座752,并使该承接座752受该复位组合体753的置重块755(见图12)的连动而再靠向该机架单元91,回复为如图7所示的收合状态。
因此,同样可利用该上、下套筒41、42的相对位移达到使夹取单元5可稳定地夹取与释放该置料筒92的使用功能,并再进一步通过该锁定单元8的辅助锁扣作用增强该料筒夹2与该置料筒92稳固结合的安全性,使该料筒夹2除了可用于夹取与运输该置料筒92外,还可配合进行例如离心等较激烈复杂的操作,并仍能维持操作过程的安全与稳定。
归纳上述内容,本实用新型的料筒夹2可获得下述的功效及优点,所以确实能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一、配合该升降台车93,并利用该定位单元7与该轴杆3就可控制该上套筒41与该夹取单元5的活动,使该置料筒92可以方便地以机械活动与重力作用的方式被夹置在所述连杆爪组51间,而不需以人力手动的方式使该置料筒92与该料筒夹2相装组结合,具有操作上较方便且较省力的优点。
二、该置料筒92组装结合至该料筒夹2后,该上套筒41与夹取单元5的重力会通过该下连杆爪512的勾爪部515持续地施加于该置料筒92,而自动形成一种稳固的夹持状态,不致发生该置料筒92掉落的情形,使本实用新型具有操作与使用上较安全的特性。
三、该料筒夹2是以夹持方式固定该置料筒92,不必在该置料筒92另外安装其它可供吊挂的组件,就可使该置料筒92获得定位,使本实用新型相对具有可应用范围较广的优点。
四、借由该锁定单元8使该上、下套筒41、42受到锁固而可有效限制所述连杆爪组51相对活动,并可进一步增强该料筒夹2与该置料筒92结合的稳定性,使本实用新型具有较高的操作安全性,而能进一步增加该料筒夹2的可靠性、负重能力及应用范围。

Claims (11)

1.一种料筒夹,是安装于一机架单元以分别夹取与释放一置料筒的料筒夹,包含一安装在所述机架单元的轴杆、一能够活动地套设于所述轴杆的套件单元,及一枢设在所述套件单元的夹取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轴杆是沿一轴线上下移动地安装于所述机架单元,包括一朝向所述置料筒的游离端部,及一自所述游离端部向上延伸的轴身部;
所述套件单元包括呈上下相间隔且能够相对活动地围绕所述轴杆的轴身部设置的一上套筒,及一设置于所述游离端部的下套筒,所述上套筒分别受一重力作用而靠向所述下套筒,及受一克服所述重力的推举力推抵而远离所述下套筒;
所述夹取单元包括多个相间隔且围绕地枢设于所述套件单元的上套筒与下套筒间的连杆爪组,所述连杆爪组随所述上、下套筒的相对位移而枢摆以分别收合与张开,当所述上套筒与所述下套筒相接近移动时,所述连杆爪组相收合至夹紧所述置料筒,并在所述上套筒与所述下套筒间形成一夹取间距,当所述上套筒与所述下套筒相远离移动时,所述连杆爪组相张开至使所述置料筒被释放,且所述上套筒与所述下套筒间形成一大于所述夹取间距的释放间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料筒夹,其特征在于:
所述料筒夹还包含一顶盘,所述顶盘是设置于所述轴杆的游离端部,并能够覆盖与靠合于所述置料筒,当所述套件单元的上套筒与所述下套筒相接近移动时,使所述夹取单元的连杆爪组连动而相靠近收合以同时夹持固定所述顶盘与所述置料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料筒夹,其特征在于:
围绕所述上套筒形成多个相间隔的第一枢接块,并于所述下套筒形成多个分别对应所述第一枢接块的第二枢接块,所述连杆爪组各具有一枢接于所述第一枢接块的上连杆,及一与所述上连杆呈相对枢转活动地连接、并枢设于所述第二枢接块的下连杆爪,所述下连杆爪随所述上套筒与所述下套筒间的相对位移而与所述上连杆相互配合枢摆以分别收合并夹持所述置料筒,及张开并释放所述置料筒。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料筒夹,其特征在于:
所述夹取单元的下连杆爪呈一体设计,并具有一位于所述上连杆与所述第二枢接块间的第一活动臂部、一自所述第一活动臂部一下端朝远离所述下套筒的方向向外弯折延伸的第二活动臂部,及一自所述第二活动臂部延伸且呈开口朝内的弯弧型的勾爪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料筒夹,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连杆是分别以多个第一枢转中心为基准相对所述第一枢接块枢摆、所述下连杆爪是分别以多个第二枢转中心为基准相对所述第二枢接块枢摆,及所述上连杆与所述下连杆爪的第一活动臂部是分别以多个第三枢转中心为枢接基准而相对枢转活动,当所述上套筒与所述下套筒相接近移动时,所述上连杆及所述下连杆爪的第一活动臂部分别以所述第一、第二枢转中心为支点向外摆动,并相配合连动,使所述第三枢转中心朝远离所述上套筒的方向移动,同时,所述下连杆爪的第二活动臂部与勾爪部则连动而以所述第二枢转中心为支点靠向所述置料筒摆动收合,当所述上套筒与所述下套筒相远离移动时,所述上连杆及所述下连杆爪的第一活动臂部分别以所述第一、第二枢转中心为支点向内摆动,并相配合连动,使所述第三枢转中心朝接近所述上套筒的方向移动,同时,所述下连杆爪的第二活动臂部与勾爪部则连动而以所述第二枢转中心为支点远离所述置料筒摆动并张开。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料筒夹,其特征在于:
所述料筒夹还包含一用以限抵所述套件单元的上套筒向下移动的定位单元。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料筒夹,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位单元包括一自所述套件单元的上套筒一上端缘径向向外延伸的环状定位块,及两个相间隔并对应所述定位块地设置于所述机架单元以承抵所述上套筒与所述夹取单元的重量的承接座,所述定位块被架抵在所述承接座间而限制所述上套筒受重力作用向下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料筒夹,所述置料筒是配合一升降台车而分别上升以靠向所述料筒夹,及下降以远离所述料筒夹,其特征在于:
所述料筒夹是借由所述升降台车的升降动作配合所述轴杆的上下移动,使所述定位块分别远离所述承接座与靠抵于所述承接座,进而使所述夹取单元连动而相对枢转活动以分别夹取置放于所述升降台车上的置料筒,及释放受夹取的置料筒至所述升降台车上。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料筒夹,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位单元包括一位于所述套件单元的上套筒上方并呈能够相对所述上套筒活动地套设于轴杆的环状定位块、多个相间隔地穿设于所述环状定位块并连接至所述上套筒的第一限位螺栓,及两个相间隔地设置于所述机架单元以承抵所述定位块的活动式承接装置,所述承接装置皆相对所述机架单元形成一收合状态与一用以供所述定位块靠抵的承接状态,并各具有会相连动的一致动杆、一承接座及一复位组合体,借此,当所述环状定位块靠向所述承接装置时,所述致动杆会受驱动而使所述承接座连动向外伸出并呈供所述环状定位块靠抵的承接状态,当所述环状定位块远离所述承接装置时,所述承接座通过所述复位组合体连动而靠向所述机架单元形成收合状态。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料筒夹,其特征在于:
所述承接装置的复位组合体具有两条分别连接至所述承接座两个相反侧的钢索、两个个分别挂连在所述钢索末端的置重块,及多个分别且相间隔地设置在所述承接座与所述置重块间以供所述钢索绕设的滚轮。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料筒夹,其特征在于:
所述料筒夹还包含一会相互锁扣以加强防止所述连杆爪组向外张开的锁定单元,所述锁定单元包括一围绕并凸设于所述上套筒的卡制凸环,及多个相间隔并与所述连杆爪组相错开地设置卡锁装置,所述卡锁装置是设置在所述定位单元的环状定位块与所述套件单元的下套筒间,各具有一固定在所述环状定位块的挡抵块、一枢设在所述下套筒并会受所述挡抵块压抵而靠向所述上套筒枢摆的活动座,所述活动座是以一第四枢转中心为支点相对所述上套筒活动,并具有一受所述挡抵块推抵的斜面部,及一与所述斜面部相连接并会连动而卡制定位在所述卡制凸环的定位爪部,所述卡锁装置还具有多个相间隔地凸设在所述下套筒而能够分别供所述活动座靠抵的第二限位螺栓。
CN 200620157991 2006-11-17 2006-11-17 料筒夹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0981786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620157991 CN200981786Y (zh) 2006-11-17 2006-11-17 料筒夹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620157991 CN200981786Y (zh) 2006-11-17 2006-11-17 料筒夹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0981786Y true CN200981786Y (zh) 2007-11-28

Family

ID=389089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620157991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0981786Y (zh) 2006-11-17 2006-11-17 料筒夹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0981786Y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30090A (zh) * 2011-11-28 2013-06-05 中铝国际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烧罐自动吊具
CN103625919A (zh) * 2012-08-27 2014-03-12 苏州昆拓热控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工件装夹装置
CN108582145A (zh) * 2018-03-21 2018-09-28 哈尔滨闪亮不锈钢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货物分拣机械爪
JP2020070169A (ja) * 2018-11-01 2020-05-07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保持ユニット、吊り上げ装置および搬送装置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30090A (zh) * 2011-11-28 2013-06-05 中铝国际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烧罐自动吊具
CN103625919A (zh) * 2012-08-27 2014-03-12 苏州昆拓热控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工件装夹装置
CN108582145A (zh) * 2018-03-21 2018-09-28 哈尔滨闪亮不锈钢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货物分拣机械爪
CN108582145B (zh) * 2018-03-21 2020-06-30 东阳市广信钢带有限公司 一种货物分拣机械爪
JP2020070169A (ja) * 2018-11-01 2020-05-07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保持ユニット、吊り上げ装置および搬送装置
JP7120884B2 (ja) 2018-11-01 2022-08-17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保持ユニット、吊り上げ装置および搬送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1798C (zh) 集装箱装卸装置
CN200981786Y (zh) 料筒夹
CN204021915U (zh) 用于抓取运输货物的机械取物装置
CN205011047U (zh) 一种自动码垛夹具
CN111547518B (zh) 一种基于物流运输装卸的夹持抓手机构
CN110606309B (zh) 一种码垛机器人用抓手
CN108582145B (zh) 一种货物分拣机械爪
CN202388146U (zh) 制件自动抓取装置
CN109484865A (zh) 双向式拆取装置及双向式货物拆垛设备
CN210594982U (zh) 一种二自由度便携式起重器
CN113250104B (zh) 自动交通锥桶收放车
CN210825066U (zh) 夹取装置及吊装系统
CN116654509A (zh) 物流仓储用智能码垛装置
CN204024527U (zh) 钻杆自动处理装置
CN110199738A (zh) 一种大面积蝴蝶兰花苗快速移床系统
CN109590975A (zh) 一种物流自动搬运机
CN112983304B (zh) 一种用于管具处理的双臂机器人及管具处理系统
CN210944529U (zh) 一种预制块吊装器
CN210682477U (zh) 一种可夹持旋转的码垛装置
CN209063079U (zh) 一种动车组装配系统
CN209853614U (zh) 一种管桩吊具
CN107445120B (zh) 吨包袋转载装置
CN111439706A (zh) 一种叉车用搬运夹具
CN218285606U (zh) 一种可快速夹装的机械手臂
CN205330692U (zh) 省力式隧道施工搬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