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82125A - 具有气囊装置的方向盘 - Google Patents

具有气囊装置的方向盘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982125A
CN1982125A CNA2006101688616A CN200610168861A CN1982125A CN 1982125 A CN1982125 A CN 1982125A CN A2006101688616 A CNA2006101688616 A CN A2006101688616A CN 200610168861 A CN200610168861 A CN 200610168861A CN 1982125 A CN1982125 A CN 198212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driver
bearing circle
recess
airbag apparat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1016886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982125B (zh
Inventor
中村健吾
小林明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zd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zd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535219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848750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Mazd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Mazda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9821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821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9821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8212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的具有气囊装置的方向盘,其中央部位设置有内置有具有当车辆发生碰撞时产生膨胀的气囊(61)的气囊装置(6)的装填部(8)。该装填部,包括设置在其周缘部,并且当气囊产生膨胀时予以展开的展开部(81),以及设置在其中央部,并且在气囊产生膨胀时不予展开的固定部(82)。该固定部,设置有通过执行转动操作和变位操作的至少任意一方从而可操控车载装置的操作部(90),并且该固定部中位于驾驶者一侧的面部具有凹部(88)。上述操作部,以其侧面与上述凹部的侧壁面相隔一定距离的状态设置于该凹部内,以使驾驶者可接触该侧面。采用本发明,既可提高用于操控车载装置的操作部的操作性能,又可抑制该操作部的破损,而且还可降低驾驶者的不适感。

Description

具有气囊装置的方向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中央部位所设置的装填部内内置具有当车辆发生碰撞时产生膨胀的气囊的气囊装置的方向盘,具体而言,是涉及一种当上述气囊产生膨胀时,上述装填部的周缘部予以展开但其中央部不予展开而被保留的具有气囊装置的方向盘。
背景技术
近年来,汽车等车辆中,在方向盘的装填部中内置当发生碰撞时使气囊膨胀以防止驾驶者遭遇二次碰撞的气囊装置的车辆越来越常见。上述具有气囊装置的方向盘,包括当气囊产生膨胀时,使装填部的位于驾驶者一侧的侧壁的中央部予以保留,同时使该装填部的周缘部予以展开的具有气囊装置的方向盘,另外,有些具有气囊装置的方向盘,在上述被保留的中央部设置有装饰部件,以及各种操作部。
例如,美国专利申请公开公报2002/135163号说明书(以下称作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当车辆碰撞时,使装填部的中央部予以保留,同时使该装填部的周缘部予以展开,从而使气囊向驾驶者一侧膨胀的具有环状气囊的方向盘。该方向盘,在上述气囊产生膨胀时不予展开的装填部的中央固定部,以从装填部的位于驾驶者一侧的壁面大幅度突出的状态,安装有作为用于操控车辆装置的操作部的触摸屏(touch panel),驾驶者通过操作该触摸屏,可对车载装置进行各种操控。
采用上述专利文献1中所记载的具有气囊装置的方向盘,由于其操作部为触摸屏,因此,为了操作该操作部,需要确认触摸屏上所显示的各种开关的位置,而且该些需要显示的开关位置会对应于操作状况而以多种形式予以显示,因此乘员每次进行操作时都需要将视线移至触摸屏。若将视线移至方向盘,则难以观察车外环境,相反,若太留意车外环境,则难以确认开关的位置,从而降低了操作部的操作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而做,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可提高用于操控车载装置的操作部的操作性能,又可抑制该操作部的破损,而且还可降低驾驶者的不适感的具有气囊装置方向盘。
本发明的具有气囊装置的方向盘,其中央部位设置有内置有具有当车辆发生碰撞时产生膨胀的气囊的气囊装置的装填部,该装填部,包括设置在其周缘部,并且当上述气囊产生膨胀时予以展开的展开部,以及设置在其中央部,并且在上述气囊产生膨胀时不予展开的固定部,该固定部,设置有通过执行转动操作和变位操作的至少任意一方从而可操控车载装置的操作部,并且该固定部的位于驾驶者一侧的面部形成有凹部,上述操作部,以其侧面与上述凹部的侧壁面相隔一定距离的状态设置于该凹部内,以使驾驶者可接触该操作部的侧面。
采用上述具有气囊装置的方向盘,由于操作部可进行转动操作和变位操作的至少一方,因此不必像以往的触摸屏那样,要将视线移至操作部以寻找按钮位置,而是直接凭着触觉即可把握操控各种车载装置的操作部的位置,从而可一边确认车外环境一边进行操作部的操作,以可提高其操作性能。
另外,上述操作部,若采用可进行转动操作和变位操作的结构,有可能会从装填部突出,但采用上述具有气囊装置的方向盘,由于上述装填部至少在上述固定部的位于驾驶者一侧的面部形成有凹部,且上述操作部位于该凹部内,因此可减小或消除上述操作部相对于装填部的突出量,从而可减小乃至消除因该突出量所引起的驾驶者的压迫感亦即不适感,同时可减小或消除上述造成妨碍的突出部分以顺畅地操作方向盘。
另外,上述操作部,因设置在凹部内,所以当气囊产生膨胀时,有可能因上述凹部的开口面积缩小使装填部的凹部与上述操作部发生干涉,从而引起上述操作部的破损,但采用上述具有气囊装置的方向盘,由于操作部可进行转动操作和变位操作的至少任意一方,且该操作部以其侧面与上述凹部的侧壁面相隔一定距离的状态设置于该凹部内,以使驾驶者可接触该操作部的侧面,由此通过上述间隔距离可提高上述操作部的操作性能,并且可利用该间隔距离,有效抑制气囊产生膨胀时装填部的变形所引起的与上述操作部的干涉而造成的操作部的破损。即,为了便于驾驶者接触上述操作部的侧面,所以操作部的侧面与凹部的侧壁面之间的间隔距离必须可充分地应对气囊膨胀时凹部所产生的变形量,那么该间隔距离可用作固定部在气囊膨胀时产生变形所需要的游隙,从而可有效地防止操作部的变形及破损。
在上述具有气囊装置的方向盘中,上述操作部的侧面与上述凹部的侧壁面的间隔距离,只要使驾驶者可接触上述操作部的侧面则具体结构并无特别限定,但较为理想的是,上述间隔距离设定为驾驶者的手指可插入的距离。
采用上述具有气囊装置的方向盘,驾驶者(标准体型的驾驶者)的手指可插入上述操作部的侧面与上述凹部的侧壁面之间的间隙,从而可提高该操作部的操作性能。而且,由于上述操作部的侧面与上述凹部的侧壁面之间具有充分的间隔距离,因此可更切实地防止操作部发生破损。
上述装填部中凹部的所占区域没有特别限定,该凹部可从上述固定部至上述展开部的内周缘部之间予以设置,或者在上述固定部的位于驾驶者一侧的面部的局部区域予以设置,但较为理想的是,上述固定部的位于驾驶者一侧的大致整个面部设置有上述凹部。
采用上述结构,可使位于大致整个固定部的面部所形成的凹部内的操作部,能采用较大尺寸,从而可进一步提高该操作部的操作性能。此外,由于凹部不扩张至展开部,因此可充分确保气囊装置的收容空间,从而不会损害气囊的展开性能。
上述操作部所操控的车载装置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是导航装置、音响装置、空调装置,自动控制车速和车距等的自动巡游(Auto cruise)装置、通过与外部伺服器等进行通信以取得各种信息的信息通信装置等。
在上述具有气囊装置的方向盘中,较为理想的是,不论使用上述何种装置,上述操作部,都可对仪表板和前挡风玻璃的至少一方所设置的显示部上所显示的选择要素进行选择。
采用上述结构,由于可通过上述操作部对上述显示部所显示的选择要素进行选择,因此可提高操作性能。而且,可直接在手部对仪表板和挡风玻璃的至少一方所设置的显示部所显示的选择要素进行选择,且与以往的触摸屏不同,驾驶者的视线可直视前方,因此可一边确认车外环境一边进行选择操作,从而可提高其便利性。
另外,在上述具有气囊装置的方向盘中,较为理想的是,上述展开部的内部可具有收容上述气囊的气囊收容部,该气囊收容部可延伸至上述固定部中位于车辆前方的位置。
采用上述结构,由于可将气囊有效地收容在上述气囊收容部中,因此上述装填部既可趋于小型化,又可提高该气囊的收容性能。
此外,在上述具有气囊装置的方向盘中,较为理想的是,上述操作部的位于驾驶者一侧的面部可设置装饰部件。
采用上述结构,可提高操作部的美观性。另外,由于上述操作部的破损得到防止,因而设置于该操作部的装饰部件的破损也可有效地予以防止。
在上述具有气囊装置的方向盘中,较为理想的是,上述装饰部件可具有透光性,上述操作部可设置经上述装饰部件对车室进行照明的照明部件,或者该照明部件可设置在装饰部件上,并经该装饰部件对车室进行照明,此时较为理想的是,上述装饰部件形成有收容上述照明部件的收容孔。
采用上述结构,可进一步提高该装饰部件的装饰效果,并且在夜间等可切实地确认操作部的位置,因而可进一步提高该操作部的操作性能。通常情况下,当作用有外力时,装饰部件会易于破损,但是,如上所述,由于本发明中装饰部件的破损已被有效地防止,因此,可以采用为提高装饰性而在装饰部件上所形成的收容孔中收容照明部件的结构。
另外,在上述具有气囊装置的方向盘中,上述操作部的位于驾驶者一侧的面部,相对于上述装填部的位于驾驶者一侧的面部,可若干突出或若干凹陷,但较为理想的是,上述操作部的位于驾驶者一侧的面部与上述装填部的位于驾驶者一侧的面部,大致处于同一平面内。
采用上述结构,既可持续地维持良好的操作性能,又可提高方向盘的美观性,同时,可使方向盘的操作更顺畅。
此外,在上述具有气囊装置的方向盘中,较为理想的是,上述操作部,以与上述凹部的侧壁面相隔一定距离的状态设置在该凹部内,以使该操作部的侧面在上述气囊产生膨胀时不与上述凹部的侧壁面产生接触。
即,在操作部设置在凹部内的状态下,当气囊产生膨胀时,操作部,尤其是该操作部中所设置的装饰部件,有可能因此而破损,但采用上述结构,由于操作部以与上述凹部的侧壁面相隔一定距离的状态设置在该凹部内,以使该操作部的侧面在上述气囊产生膨胀时不与上述凹部的侧壁面产生接触,因此可利用上述间隔距离,有效地防止因气囊产生膨胀时固定部的变形所引起的操作部及装饰部件的破损。因此,即使是易于破损的装饰部件也可设置在上述操作部中,从而可通过这些装饰部件提高方向盘的美观性。
另外,在上述具有气囊装置的方向盘中,较为理想的是,上述操作部,可具有板状接触部,其以一表面朝向驾驶者的状态予以设置,且驾驶者可对其进行接触以执行各种操作,该板状接触部的侧面呈随着向驾驶者一侧延伸而逐渐向该接触部的内侧倾倒的倾斜接触面。
在此,若通过触觉来把握操作部的位置,那么该操作部采用较大的尺寸为宜,对此,在上述结构中,由于上述操作部具有以一表面朝向驾驶者侧的状态予以设置的板状接触部,且驾驶者可对其进行接触以执行各种操作,因此驾驶者所接触的部分,与棒状结构相比,具有较大的尺寸,从而便于把握上述操作部的位置。而且,由于上述操作部具有尺寸较大的板状接触部,因此,持握方向盘的驾驶者,其手部无需大幅度移动也可接触到板状接触部,从此点而言也可提高操作部的操作性能。
当上述操作部进行转动操作及变位操作时,从操作性能的观点出发,相对于转动轴及变位轴,从侧面,即接触上述板状接触部的侧面进行操作,则较为理想。但操作部若以较大幅度从固定部突出,则会赋予驾驶者压迫感,并且此时该操作部会妨碍方向盘的操作,因此上述突出量以尽可能得到抑制而较为理想。但若突出量得到抑制,可能会减小板状接触部的侧面面积,从而可能影响到操作性能。对此,在上述结构中,由于该板状接触部的侧面呈随着向驾驶者一侧延伸而逐渐向该接触部的内侧倾倒的倾斜接触面,因此,既可抑制该板状接触部的突出量,又可通过倾斜接触面确保接触面积,从而既可抑制驾驶者的不适感,又可确保方向盘的操作性能,且还可确保该操作部的操作性能。
在上述具有气囊装置的方向盘中,较为理想的是上述板状接触部的至少一部分位于上述固定部的凹部内,更为理想的是上述板状接触部全部位于上述固定部的凹部内。
采用上述结构,可通过上述凹部减小乃至消除板状接触部的突出量,从而可进一步抑制驾驶者的不适感,并可确保方向盘的操作性能。而且,即使上述板状接触部位于上述固定部的凹部内,由于该板状接触部的侧面呈倾斜接触面,因此,也可顺畅地操作该板状接触部,而不会使操作性能恶化。当板状接触部位于上述固定部的凹部内时,若气囊产生膨胀,可能会有应力作用在固定部上,伴随该应力凹部的开口面积会缩小,从而使应力也作用在板状接触部上,由此板状接触部可能会受到损伤。然而在上述结构中,由于板状接触部的侧面呈倾斜接触面,因此伴随该气囊的膨胀而引起的凹部的侧壁面与板状接触部的侧面的接触可受到抑制,从而可有效地防止板状接触部产生损伤。
上述固定部的凹部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定,可具有相对于底面垂直树立的侧壁面,但较为理想的是,上述固定部的凹部的侧壁面呈随着向开口方向延伸而逐渐向该凹部外侧倾倒的倾斜面。
采用上述结构,可进一步有效地防止上述伴随气囊的膨胀而引起的板状接触部的损伤,并且可提高操作部、尤其是板状接触部的操作性能,以更容易凭触觉把握板状接触部的位置。
在上述具有气囊装置的方向盘中,较为理想的是,上述装填部可沿着转向轴轴向进行按压操作,并且具有伴随该按压操作而予以接通(ON)的喇叭开关部,上述板状接触部的位于驾驶者一侧的面部设置有可沿着转向轴轴向进行按压操作且伴随该按压操作而予以接通的按压开关部,该按压开关部的位于驾驶者一侧的面部小于驾驶者的掌部,且相对于上述板状接触部的位于驾驶者一侧的面部,大致处于同一平面或予以凹陷。
采用上述结构,由于上述板状接触部的位于驾驶者一侧的面部设置有可沿着转向轴轴向进行按压操作且伴随该按压操作而予以接通的按压开关部,因此可增加该操作部的操作方式,从而可通过该操作部的操作组合进行更为复杂的操作。在装填部通常设置有通过按压操作而予以接通的喇叭开关部,若上述按压开关部也设置在板状接触部,那么上述按压开关部可能因为喇叭开关部的接通而被误操作,然而采用上述结构,由于该按压开关部的位于驾驶者一侧的面部小于驾驶者的掌部,且相对于上述板状接触部的位于驾驶者一侧的面部,大致处于同一平面内或予以凹陷,因此当驾驶者通过掌部进行按压操作而接通喇叭开关部时,可避免对上述按压开关部进行按压操作,另外可尽量抑制对上述按压开关部的错误操作,例如虽希望接通喇叭开关部,却接通了上述按压开关部,从而未正确执行原本接通喇叭开关部的操作等。
附图说明
图1是概略地表示设置有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方向盘的车室前部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表示上述方向盘的放大正视图。
图3是表示上述方向盘中的气囊处于膨胀状态的示意图。
图4是图2中IV-IV线方向的剖视图。
图5是图2中V-V线方向的剖视图。
图6是表示图5中的固定部的放大剖视图。
图7是表示图6中的光源部及其周边的放大剖视图。
图8是表示操作部的正视图。
图9是表示操作导孔的底面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10是表示显示装置的其他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11是表示装饰板的照明结构的其他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说明本发明的较为理想的实施方式。图1是概略地表示设置有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具有气囊装置的方向盘的车室前部结构的示意图。
该车室前部结构,设置有与构成车室底面的底板2相连续的前围板(未图示),该前围板的位于车辆后方一侧设置有构成车室前部结构的一部分的仪表板3。该仪表板3上,设置有各类仪表31、空调装置32、导航装置的显示装置33等,而且在驾驶席一侧设置有仪表31的部位设置有操控车辆的转向装置4。
转向装置4,包括由驾驶者操作的方向盘5,通过转动操作该方向盘5,经由转向轴51(参照图4)及齿轮箱(未图示),使联动装置(未图示)对车轴产生作用。图2是表示方向盘的放大正视图。
该方向盘5,内置有具有气囊61的气囊装置6,当碰撞传感器(未图示)检测出车辆发生碰撞时,如图3所示,该气囊61通过充气机(inflator)62所供给的气体而膨胀展开,以防止乘员(驾驶者)遭受二次碰撞。气囊装置6,包括气囊61和使该气囊61膨胀的充气机62。
具体而言,上述方向盘5,如图2所示,包括由驾驶者持握的呈圆形环状的环状部7,设置在该环状部7的大致中央部位的装填部8,连接环状部7和装填部8的辐条部(spoke)9。如图4所示,方向盘5的装填部8固定在转向轴51上。本实施方式中,环状部7通过4个辐条部9支撑在装填部8上,该装填部8内置有上述气囊装置6。上述将环状部7支撑在装填部8上的辐条部9,其个数无特别限定,例如亦可采用3个辐条部。
环状部7及辐条部9,通过由聚氨酯材料等构成的合成树脂覆盖层包覆具有规定形状的芯体而予以形成。
装填部8,由聚丙烯类、聚乙烯类等合成树脂构成,从正视方向看(从驾驶者一侧观看)大致呈倒梯形。该装填部8,包括固定在转向轴51上的基部80(参照图4);设置在该基部80的位于驾驶者一侧的部位,即装填部8的周缘部上的展开部81;设置在装填部8的中央部,即位于展开部81的内侧的固定部82。上述展开部81,折叠收容有膨胀时呈环状(donut)的气囊61。
如图4所示,基部80呈漏斗状,并固定在转向轴51的顶端部。该基部80,包括向驾驶者一侧大幅度开口且在该开口缘部具有向外侧延伸的凸缘部80c的芯材80a,以及覆盖该芯材80a的装饰部80b,其可使展开部81及固定部82沿转向轴51的轴向进行相对移动,并且以经喇叭开关部20向驾驶者一侧压靠的状态予以保持。
该喇叭开关部20,包括固定于展开部81的接点部件21;立设在上述芯材80a的凸缘部80c上以引导上述接点部件21,且基端部设置有与上述接点部件21接合分离的通电端子22a的导向轴22;沿着离开通电端子22a方向对接点部件21进行压靠的压靠部件23。通过从驾驶者一侧按压装填部8(具体部位是展开部81及固定部82),使接点部件21克服压靠部件23的弹力沿着导向轴22移动,当接点部件21与通电端子22a抵接时发出警笛声。
展开部81,在其大致中央部位安装有固定部82,其周缘部收容有以较小折幅予以折叠的气囊,当该气囊61膨胀时,设置于该周缘部的盖83被展开。
即,展开部81,如图5所示,在其中央部位的车辆前方一侧固定有气囊装置6的充气机62,该充气机62的气体喷出孔62a以面向气囊61内部的状态予以设置,且安装有横跨上述充气机62的“コ”状支撑支架87。该支援支架87用于支撑固定部82。另外,展开部81,其周缘部呈中空状,其内部具有收容气囊61的气囊收容部81a,当该气囊61膨胀时,位于驾驶者一侧的盖83在破损部84(图2参照)处破损,并以铰链部85为中心转动展开,从而允许气囊61进一步膨胀展开。
气囊收容部81a,呈环状以围绕固定部82,如后所述,由于固定部82,从剖视方向看大致呈随着向车辆前方延伸而逐渐缩径的梯形形状,因此气囊收容部81a可延伸到固定部82的周缘部的位于车辆前方的位置,即充气机62与固定部82之间的部位。这样,由于气囊收容部81a延伸到固定部82的位于车辆前方的位置,因此装填部8在正视方向上的占有区域趋于紧凑。
盖83,如图2所示,构成展开部81的位于驾驶者一侧的壁面部,且围绕固定部82。破损部84,呈槽状,通过来自气囊收容部81a一侧的外力作用,可较为简单地予以破损。本实施例中,破损部84以固定部82为中心呈放射状。而且在破损部84与破损部84之间,并且位于展开部81的外周侧的部位,设置有铰链部85,以使在破损部84破损的盖83的各个部份83a,以该铰链部85为中心,从驾驶者一侧向装填部8的外侧转动展开。另外,如图5所示,盖83的内周端部,形成有从剖视方向看大致呈向车辆前方一侧凹陷的钩状卡合部83b,其与固定部82的卡合凸缘部82a相卡合。
另一方面,固定部82,固定设置在展开部81的中央部位,当上述气囊61膨胀时不予展开。该固定部82,如图4所示,从剖视方向看大致呈随着向车辆前方一侧延伸而逐渐缩径的梯形形状,以避免较大地妨碍气囊收容部81a对气囊61的收容。并且,该固定部82,在其位于驾驶者一侧的壁面部上所设置的向外方突出的卡合凸缘部82a与展开部81的卡合部83b相卡合的状态下,其底部(位于车辆前方一侧的部位)安装在支撑支架87上。图5及图6是表示固定部的放大剖视图。
固定部82,在其位于驾驶者一侧的壁面部的大致整个范围内,形成有向车辆前方一侧凹陷的凹部88。该凹部88,从正视方向看大致呈圆形,其深度设定在5mm以上。另外,该凹部88的侧壁面(周壁面)呈随着向开口方向延伸而逐渐向外侧倾斜的倾斜面88a。该凹部88内,设置有可操控车载装置的操作部90,具体而言,该操作部90以其板状接触部91被大致完全收容的状态而予以设置。因此,该操作部90的位于驾驶者一侧的壁面,与装填部8(具体而言是固定部82)的位于驾驶者一侧的壁面,大致处于同一平面内。
该操作部90,可进行转动操作及上下左右的变位操作,通过这些操作可对车载装置(本实施方式中为导航装置)的显示装置33的屏面上所显示的选择要素进行选择。例如,操作部90,通过转动操作,可依次对显示装置33的菜单屏面上所显示的操作项目进行前送,通过变位操作,可移动显示装置33的屏面上所显示的指示标记。
具体而言,操作部90,包括呈圆板状的板状接触部91,以一表面朝向驾驶者的状态予以设置,且驾驶者可对其进行接触,还包括从板状接触部91的背面沿着转向轴轴向予以突出的操作轴部92。驾驶员通过接触该板状接触部91的侧面,可使板状接触部91的转盘式开关部(dial switch)95转动,或者使该板状接触部91自身进行上下左右变换,以此进行选择操作。
板状接触部91,是小于凹部88的板状体,以其侧面与凹部88的侧壁面相隔一定距离的状态设置在凹部88内,以使具标准体型的驾驶者可接触该板状接触部91的侧面,具体而言是使驾驶者的手指可插入该板状接触部91的侧面和凹部88的侧壁面之间的部位。该间隔距离不仅可容许上述驾驶者的手指插入,而且还可容许操作部90随着板状接触部91的上下左右的变位操作而在凹部88内移动。另外,板状接触部91,其侧面呈随着向驾驶者一侧延伸而逐渐向板状接触部91的内侧倾倒的倾斜接触面91a,这样便于驾驶者接触该板状接触部91的侧面以进行各种操作。
具体而言,如图5及图6所示,板状接触部91,包括,主体部93,其位于驾驶者一侧的壁面的大致中央部位形成有按压开关收容凹部93a,其周缘部形成有环状的转盘式开关收容凹部93b;按压开关部94,设置在上述按压开关收容凹部93a内,可相对于主体部93沿着转向轴轴向进行移动;转盘式开关部95,设置在上述转盘式开关收容凹部93b内,可相对于主体部93进行转动。
按压开关部94,可作为决定显示装置33所显示的选择要素的决定按钮。如图6所示,该按压开关部94,其背面形成有凸起部94a,该凸起部94a嵌插在上述按压开关收容凹部93a的中心部位所凸设的突出轴部93c上,从而可沿着转向轴轴向进行移动。另外,在按压开关部94的规定部位设置有锁止件(未图示),以防止突出轴部93c从凸起部94a脱落。
此外,该按压开关部94,通过弹性部件96被压向驾驶者一侧,通过克服该弹性部件96的弹力,可沿着转向轴轴向进行按压操作。另外,在凸起部94a的底面,以及与该底面相对的按压开关收容凹部93a的底面部,分别设置有可互相接触分离的接点部93d,这些接点部93d随着按压操作可相互抵接。通过这些接点部93d的相互抵接,可将规定的决定信号发送到未图不的车载装置的控制部。
该按压开关部94,呈圆板状,其位于驾驶者一侧的面部小于具有通常体型的驾驶者的掌部,例如该面部的直径设定在7cm以下。此外,按压开关部94,相对于板状接触部91的位于驾驶者一侧的面部,大致处于同一平面内或者予以凹陷。因此,当驾驶者以掌部对装填部8进行按压操作时,该驾驶者的力将作用在板状接触部91的按压开关收容凹部93a的周围部分(凸起部91b),而难以作用在按压开关部94上,所以在进行喇叭开关部20的按压操作时可有效地抑制对按压开关部94进行错误的按压操作,也可以防止按压开关部94的按压操作与喇叭开关部20的按压操作被混同。
另外,该按压开关部94,其中央部位嵌入有装饰板97(相当于装饰部件),以提高美观性。该装饰板97,为透光部件,采用丙烯板(acrylic board)等透明或半透明的板状体,通过在其表面设置涂敷有遮光性涂料的遮蔽部97a而形成的未遮蔽部分(非遮蔽部97b),可通过后述的光源部98(相当于照明部件)予以照亮。例如,上述非遮蔽部97b,可按照车徽(emblem)的形状予以形成,以提高该按压开关部94的美观性。
如图7所示,该装饰板97,其非遮蔽部97b的背面形成有“V”状槽部97c,以便于来自光源部98的光线产生漫射。另外,该装饰板97可嵌入其中的按压开关部94的凹部94c,其底面中与上述槽部97c相对的位置,通过涂敷白色、银色等涂料以形成反射部94d,使来自光源部98的光线产生漫射。
本实施方式中,光源部98由LED(Light Emitting Diode)构成,其设置在上述凹部94c的侧壁面上所形成的收容孔94e内。本实施方式中,光源部98,如图8所示,从正视方向看,设置在凹部94c的上下左右4个部位。因此,这些光源部98所照射的光在反射部94d、槽部97c产生漫射,从而可间接照亮非遮蔽部97b。该光源部98,与车室灯(room light)、或者小灯(small light)(车宽指示灯)、车头灯连动而予以点亮。另外,图7所示的实施方式中,若按压开关部94的位于驾驶者一侧的面部中反射部94d以外的部分,涂敷黑色等暗色系涂料等,则可省略上述遮蔽部97a。
转盘式开关部95,呈环状,通过大致埋设在板状接触部91内且与该转盘式开关部95的背面相接触的滚珠轴承(未图示),可围绕平行于转向轴的转动轴进行转动操作。该转盘式开关部95,设置在转盘式开关收容凹部93b内,其表面(位于驾驶者一侧的面部)构成上述倾斜接触面91a的一部分。该转盘式开关部95的表面形成有呈放射状的细槽部95a,而且还按规定间隔形成有球面状凹陷部以作为手指卡合部95b,以便于驾驶者的手指进行卡合,从而便于进行该转盘式开关部95的转动操作。
另外,该转盘式开关部95,其位于车辆前万一侧的向部,环状交互设置有N极磁铁及S极磁铁(均未图示)。另一方面,在板状接触部91的主体部93的转盘式开关收容凹部93b的侧面中与上述转盘式开关部95的位于车辆前方一侧的面部相对的规定位置,设置有由霍尔元件(hall element)构成的磁场检测部95c。通过磁场检测部95c,检测伴随转盘式开关部95的转动而产生变化的磁场,从而将规定的信号发送给控制装置(未图示),并基于该信号对显示装置33屏面上所显示的选择要素进行变更。
另一方面,如图6及图8所示,操作轴部92,作为具有平行于转向轴的轴的圆柱状部件,在板状接触部91的主体部93的背面的大致中心部位,与该主体部93形成一体。该操作轴部92,插入固定部82的凹部88的底面上所形成的有底操作引导孔89内,以限制操作部90的变位方向及移动量。具体而言,如图8所示,操作轴部92,其轴向中间部位具有呈十字状的限制翼片111,该限制翼片111游嵌于操作引导孔89的规定部位所形成的十字状定位孔110内,从而可防止操作部90的脱落及其整体转动,且可保持该操作部90的姿势。另外,该操作轴部92,包括轴主体99,其位于车辆前方一侧的端部具有沿轴向形成的销插孔99a,以及控制销100,其轴部插入上述销插孔99a内,同时通过压靠部件101向操作引导孔89的底面予以压靠。该操作轴部92,其沿转向轴轴向的移动,通过轴主体99的规定部位所设置的未图示的锁止件而予以限制。上述控制销100,为顶端部呈半球状的导电部件,与构成规定电路的配线102的一端相连接。
另外,上述操作引导孔89中,插入有操作轴部92。如图6及图9所示,操作引导孔89的底面,呈向中心部逐渐变深的倾斜引导面89a,且对应于上述十字状定位孔110设置有伴随操作部90的上下左右的变位移动而与控制销100相抵接以构成闭合电路的变位用接点部103。因此,当驾驶者接触操作部90而对进行操作部90进行上下左右的变位操作时,操作轴部92也随之在操作引导孔89内移动,使控制销100与变位用接点部103相抵接以形成闭合电路,从而使规定的控制予以实施,若驾驶者的手离开操作部90,由于控制销100被压靠在操作引导孔89的底面(倾斜引导面89a),因此操作轴部92(操作部90)便沿着倾斜引导面89a自动地移动到位于操作引导孔89的中心部位的中立位置。另外,上述控制销100、移动用接点部103等操作部90所必要的各个配线,与收容于该操作引导孔89内的集中分配器104相连接。该集中分配器104,与一个或多个规定的控制部(未图示)连接,以向各控制部发送来自操作部90的信号。
若采用具有上述结构的具有气囊装置6的方向盘5,即使在气囊61产生膨胀时,固定部82也不予展开,而是经展开部81固定在基部80上,因此可在该固定部82上设置对显示装置33的屏面上所显示的选择要素进行选择的操作部90。
另外,当要转动操作该操作部90时,如图2所示,使安放在方向盘5上的驾驶者的手的第一指部(拇指)等伸展,以使该指部附于板状接触部91的倾斜接触面91a。然后,通过该指部使转盘式开关部95向顺时计方向或者反时针方向转动,从而可方便地转动操作该操作部90。另一方面,当对操作部90进行变位操作时,也与上述相同,使驾驶者的指部附于板状接触部91的倾斜接触面91a中位于与变位方向相反一侧的侧面,并使该指部向变位方向移动,从而可方便地移动操作操作部90。另外,通过上述操作来选择显示装置33的屏面上所显示的选择要素并确定所选择的要素时,可通过按压按压开关部94,使导航装置的控制部(未图示)执行规定的处理。
当进行上述各种操作时,由于操作部90的侧面与固定部82的凹部88中的倾斜面88a相隔一定距离,且该侧面为倾斜接触面(倾斜接触面91a),因此驾驶者可方便地将手指插入操作部90的侧面与凹部88的侧壁面之间的部位,以提高转动操作及变位操作的操作性能。而且,由于操作部90突设在凹部88内,因此可凭触觉识别该操作部90的位置,从而可一边看着仪表板3上所设置的显示装置33一边进行各种操作。这样,无需象以往的触摸屏那样要将视线移至下方来操作操作部,从而可一边观察车外环境一边操作导航装置。
另外,由于该操作部90,具有与棒状部件相比具有较大尺寸的板状接触部91,因而可凭触觉容易地把握操作部90的位置。而且,板状接触部91具有较大尺寸,所以持握方向盘5的驾驶者,无需大幅度移动手部也可接触板状接触部91,从此点而言也可提高操作部90的操作性能。
此外,由于该操作部90,大致完全收容于固定部82的凹部88内,以使该操作部90的位于驾驶者一侧的壁面与固定部82的位于驾驶者一侧的壁面,大致处于同一平面内,因此可消除操作部90相对于装填部8的位于驾驶者一侧的壁面的突出量,从而可解除驾驶者的压迫感即不适感。而且,由于操作部90不从装填部8突出,因此当驾驶者操作方向盘5时可防止驾驶者的手部与操作部90产生干涉,从而可使驾驶者顺畅地操作方向盘。另外,还可适当地保持操作部90的位于驾驶者一侧的壁面至就座于驾驶席的驾驶者的距离。
另外,为了使板状接触部91大致完全收容于上述凹部88内,该板状接触部91最好采用较薄的结构,但若形成得较薄,则板状接触部91的侧面面积可能会减小,从而使操作性能恶化,然而采用上述方向盘5,由于该板状接触部91的侧面为倾斜接触面(倾斜接触面91a),因此板状接触部91可采用较薄的结构,同时可通过倾斜接触面91a确保接触面积,从而可确保操作部90的操作性能。
当设置于车身前部的规定部位的碰撞传感器(未图示)检测出车辆发生前部碰撞时,碰撞检测信号被发送到充气机62,于是从充气机62喷出惰性气体。气囊61通过上述惰性气体的充填而予以膨胀,其撞破展开部81的破损部84后使盖子83的各个部份83a展开,并向方向盘5的驾驶者一侧展开。由于各个部份83a的内端部所设置的卡合部83b,越过固定部82的卡合凸缘部82a而予以转动展开,并且气囊收容部81a延伸至固定部82的位于车辆前方一侧的位置,因此,当该气囊61产生膨胀时,固定部82会受到来自与转向轴正交的方向的各种外力的作用而产生变形。特别是,如图4所示,为了不致过分妨碍气囊收容部81a而使固定部82从剖视方向看大致呈向车辆前方一侧延伸而逐渐缩径的梯形形状,由此容易产生较大幅度的变形。
这样,若固定部82发生变形,其凹部88也发生变形,那么设置于该凹部88内的操作部90有可能因此而破损。另外,为了抑制操作部90从装填部8突出的突出量而使板状接触部91采用较薄的结构,而且为了提高美观性而在该板状接触部91中设置装饰板97、光源部98及用于收容该光源部98的收容孔94e等,因此该板状接触部91也可能会发生破损。
然而,采用本实施方式的方向盘5,由于操作部90以其侧面与凹部88的侧壁面相隔一定距离的状态予以设置,以使驾驶者可接触该操作部90的侧面而进行操作,因此可利用该间隔距离,有效地防止由于气囊61膨胀时固定部82的变形所引起的操作部90(板状接触部91)的破损。
以上所说明的具有气囊装置6的方向盘5,是本发明的结构所涉及的一个实施例,该结构的具体构成等,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可作适当变更。以下说明该结构的变形例。
(1)上述实施方式中,操作部90可进行转动操作及变位操作,不过,也可采用仅可进行转动操作和移动操作的其中一方的结构。另外,基于操作部90的各种操作而构成的具体结构,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所记载的结构,也可采用其他公知的结构。
此外,由该操作部90操控的车载装置,并不限于导航装置,也可为音响装置、空调装置、自动控制车速和车距等的自动巡航装置、通过与外部伺服器等进行通信以取得各种信息的信息通信装置等。
(2)上述实施方式中,由液晶、CRT等构成的显示装置33设置于仪表板3内,但该显示装置33的设置位置并不限于此。例如,如图10所示,显示装置133也可采用包括发光显示信息图像的发光显示面板133a、以及反射从该发光显示面板133a的显示面所投影的信息图像的合成装置(combiner)133b的平视显示器(head up display)的结构。采用此结构,也可一边确认车外环境,一边选择信息图像的选择要素。
(3)上述实施方式中,也可在固定部82的凹部88的底面的周缘部,埋设一端设置有光源部的环状光纤,以构成照明部件。
(4)上述实施方式中,由光源部98间接地照亮装饰板97的非遮蔽部97b,但该装饰板97的照明结构并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也可如图11所示,在表面涂有明亮色彩的按压开关部94上设置透明板197a,并在该透明板197a的与遮蔽部97a相反的一侧形成收容由LED等构成的光源部198的收容孔200,以在该收容孔200内收容光源部198。这样,虽然会因装饰板形成有收容孔200而降低该装饰板的刚性,但由于板状接触部的侧面为倾斜接触面,并且气囊展开时的应力不直接作用在装饰板,而是以被减弱的状态予以传递,因此装饰板的损伤可有效地抑制,同时装饰性可得到提高。
(5)上述实施例中,操作部90大致完全收容于固定部82的凹部88内,但操作部90的位于驾驶者一侧的壁面部,也可从装填部8稍稍突出。
(6)上述实施方式中,凹部88只形成于固定部82,但该凹部,在装填部8中也可从固定部82跨至展开部81的内周部。即,如图5的虚线250所示,展开部延伸至凹部的底面,其结果,既可形成凹部跨于固定部和展开部之间的结构,也可构成展开部在倾斜面与固定部予以断裂的结构。
(7)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中,板状接触部91的侧面为倾斜接触面,但该侧面也可为相对于凹部88的底面呈垂直的纵面。
(8)上述实施方式中的装饰板97,当按压开关部94被省略时,也可直接设置在板状接触部91上。

Claims (17)

1.一种具有气囊装置的方向盘,其特征在于:
该方向盘的中央部位设置有内置有具有当车辆发生碰撞时产生膨胀的气囊的气囊装置的装填部,
上述装填部,包括设置在其周缘部,并且当上述气囊产生膨胀时予以展开的展开部,以及设置在其中央部,并且在上述气囊产生膨胀时不予展开的固定部,
上述固定部,设置有通过执行转动操作和变位操作的至少任意一方从而可操控车载装置的操作部,并且该固定部的位于驾驶者一侧的面部形成有凹部,
上述操作部,以其侧面与上述凹部的侧壁面相隔一定距离的状态设置于该凹部内,以使驾驶者可接触该操作部的侧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气囊装置的方向盘,其特征在于:
上述操作部的侧面与上述凹部的侧壁面的间隔距离,设定为驾驶者的手指可插入的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气囊装置的方向盘,其特征在于:
上述固定部,其位于驾驶者一侧的大致整个面部设置有上述凹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气囊装置的方向盘,其特征在于:
上述操作部,对仪表板和前挡风玻璃的至少一方所设置的显示部上所显示的选择要素进行选择。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气囊装置的方向盘,其特征在于:
上述展开部,其内部具有收容上述气囊的气囊收容部,该气囊收容部延伸至上述固定部中位于车辆前方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气囊装置的方向盘,其特征在于:
上述操作部,其位于驾驶者一侧的面部设置有装饰部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气囊装置的方向盘,其特征在于:
上述装饰部件具有透光性,
上述操作部设置有经上述装饰部件对车室进行照明的照明部件。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气囊装置的方向盘,其特征在于:
上述装饰部件具有透光性,并且设置有经该装饰部件对车室进行照明的照明部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具有气囊装置的方向盘,其特征在于:
上述装饰部件,形成有收容上述照明部件的收容孔。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气囊装置的方向盘,其特征在于:
上述操作部的位于驾驶者一侧的面部与上述装填部的位于驾驶者一侧的面部,大致处于同一平面内。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气囊装置的方向盘,其特征在于:
上述操作部,以与上述凹部的侧壁面相隔一定距离的状态设置在该凹部内,以使该操作部的侧面在上述气囊产生膨胀时不与上述凹部的侧壁面产生接触。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气囊装置的方向盘,其特征在于:
上述操作部,具有板状接触部,其以一表面朝向驾驶者的状态予以设置,且驾驶者可对其进行接触以执行各种操作,
上述板状接触部,其侧面呈随着向驾驶者一侧延伸而逐渐向该接触部的内侧倾倒的倾斜接触面。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具有气囊装置的方向盘,其特征在于:
上述板状接触部,其至少一部分位于上述固定部的凹部内。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具有气囊装置的方向盘,其特征在于:
上述板状接触部全部位于上述固定部的凹部内。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气囊装置的方向盘,其特征在于:
上述固定部的凹部,其侧壁面呈随着向该凹部开口方向延伸而逐渐向该凹部外侧倾倒的倾斜面。
16.根据权利要求12~15中任一项所述的具有气囊装置的方向盘,其特征在于:
上述装填部,可沿着转向轴轴向进行按压操作,并且具有伴随该按压操作而予以接通的喇叭开关部,
上述板状接触部,其位于驾驶者一侧的面部设置有可沿着转向轴轴向进行按压操作且伴随该按压操作而予以接通的按压开关部,
上述按压开关部,其位于驾驶者一侧的面部小于驾驶者的掌部,且相对于上述板状接触部的位于驾驶者一侧的面部,大致处于同一平面内或予以凹陷。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气囊装置的方向盘,其特征在于:
上述装填部,可沿着转向轴轴向进行按压操作,并且具有伴随该按压操作而予以接通的喇叭开关部,
上述操作部,包括以一表面朝向驾驶者的状态予以设置的板状接触部,
上述板状接触部,其位于驾驶者一侧的面部设置有可沿着转向轴轴向进行按压操作且伴随该按压操作而予以接通的按压开关部,
上述按压开关部,其位于驾驶者一侧的面部小于驾驶者的掌部,且相对于上述板状接触部的位于驾驶者一侧的面部,大致处于同一平面内或予以凹陷。
CN2006101688616A 2005-12-06 2006-12-06 具有气囊装置的方向盘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98212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352199A JP4848750B2 (ja) 2005-12-06 2005-12-06 エアバッグ装置付きステアリングホイール
JP2005352198 2005-12-06
JP2005352199 2005-12-06
JP2005352198A JP4848749B2 (ja) 2005-12-06 2005-12-06 エアバッグ装置付きステアリングホイール
JP2005-352198 2005-12-06
JP2005-352199 2005-12-0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82125A true CN1982125A (zh) 2007-06-20
CN1982125B CN1982125B (zh) 2011-08-24

Family

ID=381650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10168861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982125B (zh) 2005-12-06 2006-12-06 具有气囊装置的方向盘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4848749B2 (zh)
CN (1) CN1982125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19897A (zh) * 2009-09-16 2011-04-20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公司 汽车的乘客保护装置
CN101612929B (zh) * 2008-06-25 2012-11-14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公司 具有副充气约束器的驾驶员侧辅助充气约束系统
CN107107941A (zh) * 2014-12-22 2017-08-29 奥托立夫开发公司 车辆方向盘辅助模块
CN107323369A (zh) * 2017-07-26 2017-11-07 张家港保税区通勤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置物方向盘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312436A (ja) * 1998-04-28 1999-11-09 Tokai Rika Co Ltd ホーンスイッチ機構
JP2000276084A (ja) * 1999-03-19 2000-10-06 Sumiyoshi Kinzoku Kk 発光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DE10042527A1 (de) * 2000-08-30 2002-03-28 Audi Ag Insassenschutzvorrichtung eines Fahrzeugs mit einem Airbagmodul
DE20114507U1 (de) * 2001-09-03 2002-01-24 Trw Automotive Safety Sys Gmbh Gassackmodul
JP4583036B2 (ja) * 2004-01-30 2010-11-17 芦森工業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装置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12929B (zh) * 2008-06-25 2012-11-14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公司 具有副充气约束器的驾驶员侧辅助充气约束系统
CN102019897A (zh) * 2009-09-16 2011-04-20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公司 汽车的乘客保护装置
CN102019897B (zh) * 2009-09-16 2017-01-18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公司 汽车的乘客保护装置
CN107107941A (zh) * 2014-12-22 2017-08-29 奥托立夫开发公司 车辆方向盘辅助模块
CN107107941B (zh) * 2014-12-22 2020-06-23 奥托立夫开发公司 车辆方向盘辅助模块
CN107323369A (zh) * 2017-07-26 2017-11-07 张家港保税区通勤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置物方向盘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82125B (zh) 2011-08-24
JP2007153168A (ja) 2007-06-21
JP4848749B2 (ja) 2011-12-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520528B2 (en) Steering wheel assembly with airbag module
KR101640053B1 (ko) 차량용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차량
US7441801B2 (en) Steering wheel equipped with airbag device
EP3040229B1 (en) Vehicle including display apparatus
US6961644B2 (en) Dual haptic vehicle control and display system
CN1982125B (zh) 具有气囊装置的方向盘
JP5019588B2 (ja) エアバッグ装置のカバー体及びエアバッグ装置
CN108063072B (zh) 开关单元
CN104943801A (zh) 跨骑型车辆的操作装置
KR101657656B1 (ko) 디스플레이 장치를 포함하는 차량
US7708437B2 (en) Instrument panel system having concealed switches
US10144287B2 (en) Vehicle display device
JP4561334B2 (ja) ステアリングホイールの操作装置
US20140157936A1 (en) Operating device, steering wheel, motor vehicle and method thereto
JP4800164B2 (ja) ホーンスイッチ装置及びエアバッグ装置
JP4848750B2 (ja) エアバッグ装置付きステアリングホイール
CN116072451A (zh) 车辆用操作装置
US10046787B2 (en) Steering wheel for a vehicle
CN114132176B (zh) 车辆仪表和车辆
CN214450750U (zh) 信息娱乐装置
JP4498112B2 (ja) 車両用スイッチ
US11862409B2 (en) Operation apparatus for vehicle
US9586480B2 (en) Automobiles, automobile instruments, and user interfaces for controlling automobile equipment
KR20200121233A (ko) 차량용 기능 제어 장치 및 그 제어 방법
KR20160004043A (ko) 사용자 인터페이스 장치 및 그를 가지는 차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824

Termination date: 2011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