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77422A - 可折叠便携式无线通讯设备 - Google Patents

可折叠便携式无线通讯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977422A
CN1977422A CNA2005800221412A CN200580022141A CN1977422A CN 1977422 A CN1977422 A CN 1977422A CN A2005800221412 A CNA2005800221412 A CN A2005800221412A CN 200580022141 A CN200580022141 A CN 200580022141A CN 1977422 A CN1977422 A CN 197742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te
under
antenna
circuit board
mobile radio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58002214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间嵨伸明
中西清史
平井昌义
中西英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9774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7742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21/00Antenna arrays or systems
    • H01Q21/28Combinations of substantially independent non-interacting antenna units or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 H01Q1/24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 H01Q1/241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 H01Q1/24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held use
    • H01Q1/243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held use with built-in antenna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48Earthing means; Earth screens; Counterpois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9/00Combinations of primary active antenna elements and units with secondary devices, e.g. with quasi-optical devices, for giving the antenna a desired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
    • H01Q19/005Patch antenna using one or more coplanar parasitic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9/00Electrically-short antennas having dimensions not more than twice the operating wavelength and consisting of conductive active radiating elements
    • H01Q9/04Resonant antennas
    • H01Q9/0407Substantially flat resonant element parallel to ground plane, e.g. patch antenna
    • H01Q9/0442Substantially flat resonant element parallel to ground plane, e.g. patch antenna with particular tuning mea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06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 H04M1/0208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characterized by the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 H04M1/0214Foldable telephones, i.e.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06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 H04M1/0241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using relative motion of the body parts to change the operational status of the telephone set, e.g. switching on/off, answering incoming call
    • H04M1/0245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using relative motion of the body parts to change the operational status of the telephone set, e.g. switching on/off, answering incoming call using open/close dete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upport Of Aerials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可以在不降低打开状态下天线性能的情况下改善折叠无线电装置关闭状态下内建天线的天线性能。移动无线通讯装置包括通过折叠机构彼此旋转连接的上机壳单元(101)和下机壳单元(104)。上机壳单元(101)包括第一导体板(102)和第二导体板(103)。下机壳单元(104)包括天线元件(107)、电路基板(105)、以及连接第一导体板(102)至电路基板的电源系统。该移动无线通讯装置包括用于检测上机壳单元(101)和下机壳单元(104)的打开/关闭状态的检测单元(109)和用于根据检测单元(109)的检测结果在第一导体板与第二导体板电开路与电短路之间开关的第一开关单元(110)。

Description

可折叠便携式无线通讯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包括可折叠机构的便携式无线通讯设备,更加特别地涉及一种结合在机壳中和上下机壳内的接地结构中的天线。
背景技术
最近,结合在可折叠蜂窝移动电话中的天线主要是按照其中天线设置在下机壳下端和其中天线设置在上机壳中的方式设置。然而,在所有这些情况下,已知天线性能受天线附近接地结构和邻近金属导体很大影响。
另外,随着移动电话尺寸减小,机壳的长度减小,因此天线的带宽减小。与此倾向相对应地,已经提出了一种其中接地引线设置在天线馈电点附近的结构。然而,即使是在这种情况中,已知接地引线与接近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也会影响天线的性能。
例如,作为根据现有技术用于一种可折叠便携式无线通讯设备的内置天线,如专利文献1中介绍,已经提出了一种其中内置天线设置在距离连接于机壳外侧的弹性天线最远距离位置处的内置天线,作为天线系统的分集增益而得到改善。
另外,作为用于另一种可折叠便携式无线通讯设备的内置天线,如专利文献2中介绍,多个非馈电元件设置在内置天线附近从而使天线达到一定带宽宽度。
专利文献1:JP-A-2002-171112
专利文献2:JP-A-2003-101335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内置天线设置在距离与机壳外侧连接的柔性天线最远位置处的结构中,获得了与连接于机壳外侧的天线的空间分集效果。然而,根据此结构,存在内置天线性能降低的问题。
另外,在多个寄生元件设置在内置天线内从而获得天线带宽宽度的结构中,存在难以设置同时设置多个寄生元件的问题,这与天线受近距离物体影响类似,且天线的性能受到损害。
除这些问题以外,根据现有技术的结构,存在天线性能由于高频电流流入作为天线接地的机壳受到高频电流流入其它机壳和高频电流相消影响的情况而降低的问题。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且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改善内置天线的性能。
解决问题的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一种可折叠便携式无线通讯设备,包括:其中上机壳和下机壳转动连接的折叠机构;设置在上机壳中的第一导体板和第二导体板;设置在下机壳中的天线元件、电路板、以及连接第一导体板至电路板的馈电单元;检测上下机壳打开和关闭状态的检测单元;以及根据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在电开路状态与电短路状态之间开关第一导体板和第二导体板的开关单元。在此情况下,可以实现在不影响打开状态下天线性能的情况下改善关闭状态下天线性能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在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可折叠便携式无线通讯设备中,天线元件、电路板、以及第二导体板设置在下机壳中。该可折叠便携式无线通讯设备还包括根据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在电开路状态与电短路状态之间开关第一导体板和第二导体板的第二开关单元。在此情况下,可以实现在不影响打开状态下天线性能的情况下改善关闭状态下天线性能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在根据本发明第一或第二方面的可折叠便携式无线通讯设备中,开关单元通过预定的电抗元件连接。在此情况下,可以实现在不影响打开状态下天线性能的情况下改善关闭状态下天线性能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在根据本发明第一至第三任意一个方面的可折叠便携式无线通讯设备中,具有预定长度的导体在与天线元件相对的位置经电路板电短路。在此情况下,可以实现在不影响打开状态下天线性能的情况下改善关闭状态下天线性能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在根据本发明第一至第四任意一个方面的可折叠便携式无线通讯设备中,还包括在关闭状态下电连接第一导体板和电路板的连接单元。在此情况下,可以实现在不影响打开状态下天线性能的情况下改善关闭状态下天线性能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以在不影响可折叠便携式无线通讯设备打开状态下天线性能的情况下改善关闭状态下天线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可折叠便携式无线通讯设备关闭状态下的透视示意图;
图2为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可折叠便携式无线通讯设备关闭状态下的侧视图;
图3为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可折叠便携式无线通讯设备打开状态下的正视图;
图4为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关闭状态的第一和第二状态下的VSWR频率特性的示图;
图5为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关闭状态的第一和第二状态下的X-Z表面方向性的示图;
图6为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关闭状态的第三和第四状态下的VSWR频率特性的示图;
图7为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打开状态的第三和第四状态下的X-Z表面方向性的示图;
图8为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可折叠便携式无线通讯设备关闭状态下的透视图;
图9为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可折叠便携式无线通讯设备关闭状态下的侧视图;
图10为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可折叠便携式无线通讯设备的天线元件的外围部分的放大图;
图11为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可折叠便携式无线通讯设备关闭状态下的透视图;
图12为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关闭状态的第五和第六状态下的VSWR频率特性的示图;
图13为示出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可折叠便携式无线通讯设备关闭状态下的侧视图;
图14为示出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关闭状态的第七和第八状态下的VSWR频率特性的示图;
图15为示出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关闭状态的第七和第八状态下的X-Z表面方向性的示图;
图16为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可折叠便携式无线通讯设备关闭状态下的侧视图;以及
图17为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关闭状态的第九和第十状态下的X-Z表面方向性的示图。
附图标记
101  上机壳          102  第一导体板      103  第二导体板
104  下机壳          105  电路板          106  折叠机构
107  天线元件        108  连接导体        109  检测单元
110  第一开关单元    111  无线电路单元    112  第一匹配单元
113  第二匹配单元    114  馈电线          115  天线开关单元
116  指示第一状态下VSWR频率特性的实线
117  指示第二状态下VSWR频率特性的虚线
118  指示第一状态下X-Z表面方向性的实线
119  指示第二状态下X-Z表面方向性的虚线
120  指示第三状态下VSWR频率特性的实线
121  指示第四状态下VSWR频率特性的虚线
122  指示第三状态下X-Z表面方向性的实线
123  指示第四状态下X-Z表面方向性的虚线
201  第二开关单元    202  第二电路板
203  天线元件与接地导体之间的间隔
204  天线元件107与接地导体之间已通过使电路板105和第二电路板202成为电打开状态而扩大的距离
205  天线元件107与接地导体之间在电路板105和第二电路板202处于电打开时的距离
301  第三实施例中的第一电抗单元
302  第三实施例中的第二电抗单元
303  指示第五状态下VSWR频率特性的实线
304  指示第六实施例中VSWR频率特性的虚线
401  接地引线
402  通过接地引线增大的接地导体的间隔
403  指示第七状态下VSWR频率特性的实线
404  指示第八状态下VSWR频率特性的虚线
405  指示第七状态下X-Z表面方向性的实线
406  指示第八状态下X-Z表面方向性的虚线
501  第一接触单元
502  第二接触单元
503  指示第九状态下X-Z表面方向性的实线
504  指示第十状态下X-Z表面方向性的虚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1至17介绍本发明的实施例。
第一实施例
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可折叠便携式无线通讯设备将参照图1至7介绍。
图1为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可折叠便携式无线通讯设备关闭状态下的透视图。图1中,可折叠便携式无线通讯设备的上机壳101由树脂形成,其具有例如约1mm的厚度。尺寸设置为100mm长,50mm宽。可折叠便携式无线通讯设备的上机壳101包括设置于其中的第一导体板102和第二导体板103。第一导体板102由印刷电路板构成,其具有例如1mm的厚度,且尺寸设置为70mm长,40mm宽。第一导体板102上形成有接地图形。
第二导体板103由印刷电路板构成,其具有例如1mm的厚度,且尺寸设置为20mm长,40mm宽。与第一导体板102类似,第二导体板103上形成有接地图形。
可折叠便携式无线通讯设备的下机壳104由树脂形成,其具有例如约1mm的厚度。尺寸设置为100mm长,50mm宽。
可折叠便携式无线通讯设备的下机壳104包括设置于其中的电路板105和天线元件107。电路板105有印刷电路板构成,其具有例如1mm的厚度,尺寸设置为80mm长,40mm宽。电路板105上形成有接地图形,接地图形相对于天线起到接地导体的作用。
上机壳101和下机壳104具有通过折叠机构106的方式彼此连接的结构。上机壳101和下机壳104围绕折叠机构106旋转,从而获得打开状态和关闭状态两种状态。
天线元件107由导体线构成,其具有例如1mm的直径,且设置在电路板105的下端。另外,天线元件107由长度约为用于区域移动系统的800MHz波段1/4波长的导体构成,且天线元件的长度设置为具有约90mm的总长。
连接导体108由导体板构成,其具有例如0.1mm的厚度,并且连接第一导体板102的左下端和电路板105的左上端。其尺寸设置为40mm长,5mm宽。
检测单元109(感应单元)形成在第一导体板102上,其检测根据本实施例的可折叠便携式无线通讯设备是否处于打开状态或关闭状态中的任一状态,并发送检测结果至设置在第一导体板102上的第一开关单元110。检测单元109由霍尔元件构成,其具有例如约3×3mm的尺寸。
第一开关单元110根据检测单元109的检测结果选择第一导体板102与第二导体板103之间处于电开放状态或电短路状态。第一开关单元110由例如PIN二极管构成。
无线电路单元111设置在电路板105上,并且通过第一匹配电路112连接至天线元件107。另外,无线电路单元111经第二匹配电路113通过电源线114连接至第一导体板102的右下端。
第一导体板102在根据本实施例的可折叠便携式无线通讯设备中用作天线元件。在此情况下,相对于电路板105,向天线元件107提供电源的天线设置为第一天线,向第一导体板102提供电源的天线设置为第二天线。
第一天线主要在根据本实施例的可折叠便携式无线通讯设备在关闭状态下使用时使用。而第二天线主要在根据本实施例的可折叠便携式无线通讯设备在打开状态下使用时使用。
图2和3分别示出了根据本实施例的可折叠便携式无线通讯设备处于关闭状态下的侧视图和根据本实施例的可折叠便携式无线通讯设备处于打开状态下的正视图。图2和3中,与图1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起相同的作用,且将略去其介绍。
图3中,天线开关单元115分别通过匹配电路112和113连接至第一和第二天线。天线开关单元115根据来自检测单元109的检测结果设置连接于无线电路单元111的天线。例如,在根据本实施例的可折叠便携式无线通讯设备打开的状态下,天线开关单元115通过来自检测单元109的信号设置第二天线。另外,在此情况下,第一开关单元110工作,使得第一导体板102与第二导体板103之间成为电短路状态。而在根据本实施例的可折叠便携式无线通讯设备关闭的状态下,天线开关单元115通过来自检测单元109的信号选择第一天线。在此情况下,第一开关单元110工作,使得第一导体板102与第二导体板103之间成为电开路状态。
图4示出了关闭状态下第一天线的VSWR频率特性。在此情况下,选择第一天线且第一导体板和第二导体板处于电短路的状态设为“第一状态”,而选择第一天线且第一导体板和第二导体板处于电开路的状态设为“第二状态”。
曲线116(曲线图)表示第一状态,而曲线117(曲线图)表示对于第二状态的VSWR频率特性。同样地,在第二状态下获得了比第一状态下更宽的频率带宽。VSWR为4的带宽分别为150MHz和200MHz,第二状态下的带宽比第一状态下宽约50MHz。
图5示出了关闭状态下第一天线在自由空间中的X-Z表面方向性。在此情况下,曲线118(曲线图)的X方向设为本实施例中可折叠便携式无线通讯设备的前向,而Z方向设为上向。
在此情况下,仅示出了本实施例中可折叠便携式无线通讯设备纵向部件的方向性。这是因为在自由空间中天线性能主要由无线通讯设备纵向部件的性能决定。
曲线118(曲线图)表示第一状态,曲线119(曲线图)表示第二状态下的X-Z表面方向性。同样地,在第二状态下获得了比第一状态下更高的天线性能。在此情况下,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的PAG(模式平均增益)分别为-9dB和-8dB,第二状态下的PAG比第一状态下高约1dB。
PAG表示一个平面(在此情况下为X-Z表面)的功率方向性平均值。通常,半波偶极天线的PAG定义为0dB,并用作评价指数。
图6示出了关闭状态下第二天线的VSWR频率特性。在此情况下,选择第二天线且第一导体板和第二导体板处于电开路的状态设为“第三状态”,而选择第二天线且第一导体板和第二导体板处于电短路的状态设为“第四状态”。
曲线120(曲线图)表示第三状态,而曲线121(曲线图)表示对于第四状态的VSWR频率特性。同样地,在第四状态下获得了比第三状态下更宽的频率带宽。VSWR为4的带宽分别为400MHz和700MHz,第四状态下的带宽比第三状态下宽约300MHz。
图7示出了打开状态下第二天线在自由空间中的X-Z表面方向性。在此情况下,曲线122(曲线图)的X方向设为本实施例中可折叠便携式无线通讯设备的前向,而Z方向设为顶向。
在此情况下,曲线122(曲线图)表示第三状态,曲线123(曲线图)表示第四状态下的X-Z表面方向性。同样地,在第四状态下获得了比第三状态下更高的天线性能。在此情况下,第三状态和第四状态的PAG(模式平均增益)分别为-6dB和-5dB,第四状态下的PAG比第三状态下高约1dB。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的可折叠便携式无线通讯设备,上机壳的导体板部分打开或关闭从而在电短路与电开路之间开关,使得关闭状态的天线性能可以在不降低打开状态下天线增益的情况下改善。
另外,天线元件107的形状或结构不限于本实施中的,天线元件107可以以螺旋结构容纳在便携式无线通讯设备中,且可以结合在电介质中。另外,若第一开关单元110可以确保第一导体板102与第二导体板103之间的高度绝缘,可以获得相同的效果而不依赖于第一开关单元110的结构。
另外,第一和第二天线的选择不限于本实施例。也就是说,即使在执行控制从而检测并彼此比较各个天线接收的电平并选择接收电平高的天线的结构中,也可以获得与上述相同的效果。
第二实施例
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可折叠便携式无线通讯设备将参照图8、9和10介绍。图8示出了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可折叠便携式无线通讯设备的透视图。图8中,与图1相同的附图标记执行相同的操作,且将略去其介绍。
图8中所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可折叠便携式无线通讯设备具有其中除图1所示第一实施例的结构以外额外设置第二电路板202、以及根据检测单元109的检测结果电开路或短路电路板105和第二电路板202的第二开关单元201的结构。
图9示出了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可折叠便携式无线通讯设备的侧视图。图9中,与图1相同的附图标记执行相同的操作,且将略去其介绍。
图10示出了电路板105、第二电路板202、第二开关单元201、以及天线元件107周边部分的放大正视图。
与第一开关单元110类似,第二开关单元201使电路板105和第二电路板202在可折叠便携式无线通讯设备关闭时电开路。同时,在根据本实施例的可折叠便携式无线通讯设备打开时,第一开关单元110使电路板105和第二电路板202电短路。
在电路板105和第二电路板202电短路时,天线元件107与接地导体之间的距离以间隔203表示。相反地,电路板105和第二电路板202电开路时,天线元件107与接地导体之间的距离以间隔205表示。
在可折叠便携式无线通讯设备关闭的状态下,电路板105和第二电路板202电开路,使得天线元件107与接地导体之间的距离可以增加间隔204。
如上所述,根据此实施例的便携式无线通讯设备,下机壳电路板部分通过可折叠便携式无线通讯设备的打开和关闭状态在电短路状态与电开路状态之间开关,使得关闭状态的天线性能可以在不降低打开状态下天线增益的情况下得到改善。在此情况下,例如,天线增益相对于第一实施例的增益可以增加约1dB。
另外,若第二开关单元201可以确保电路板105和第二电路板202之间的高绝缘,则可以在不依赖于第二开关单元201结构地获得相同的效果。
(第三实施例)
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可折叠便携式无线通讯设备将参照图11和12介绍。图11示出了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可折叠便携式无线通讯设备的透视图。图11中,与图8相同的附图标记起相同的作用,且将略去其介绍。
图11中所示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可折叠便携式无线通讯设备具有其中除图8所示第二实施例的结构以外额外设置第一电抗单元301和第二电抗单元302的结构。
在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可折叠便携式无线通讯设备中,第一开关单元110和第二开关单元201分别通过第一电抗单元301和第二电抗单元302操作。
在此情况下,选择第一天线且第一电抗单元301和第二电抗单元302电开路的状态设为“第五状态”,而第一电抗单元301和第二电抗单元302分别设为具有100nH和100nH的状态设为“第六状态”。
图12示出了关闭状态下第一天线的VSWR频率特性。
曲线303(曲线图)表示第五状态下的VSWR频率特性,曲线304(曲线图)表示第六状态下的VSWR频率特性。
如图12所示,在第六状态下获得了比第五状态更加出色的频率特性。此时,VSWR为4时的带宽分别为约200MHz和300MHz。
通过电抗元件连接的第一和第二导体板102和103成为非馈电元件。结果,天线元件107与第一和第二导体板之间产生了电磁相互作用,由此可以增加第一天线的带宽。
如上所述,根据此实施例的便携式无线通讯设备,上下机壳电路板部分通过可折叠便携式无线通讯设备的打开和关闭状态经电抗元件在电开路状态与电短路状态之间开关,电路板部分用作是否未相对于天线元件107供给电源的元件,使得关闭状态的天线性能可以在不降低打开状态下天线增益的情况下得到改善。在此情况下,例如,天线带宽相对于第二实施例的增益可以增加约100MHz。
另外,若电抗单元通过天线元件107作为非馈电元件操作,即使为电抗单元设置电抗正数的任何组合,也可获得相同的效果。
(第四实施例)
根据第四实施例的可折叠便携式无线通讯设备将参照图13、14和15介绍。图13示出了根据第四实施例的可折叠便携式无线通讯设备的侧视图。图13中,与图1相同的附图标记起相同的作用,且将略去其介绍。
图13中所示根据第四实施例的可折叠便携式无线通讯设备具有其中除图11所示第三实施例的结构以外额外设置连接接地引线的结构。
连接导体401由厚度例如为0.1mm的导体构成,且沿着从电路板105左上端外围部分到第一导体板102左下端的连接导体108设置。例如,其尺寸设置为30mm长,5mm宽,且连接导体401不连接至第一导体102。此时,作为第一天线的接地导体的电路板105在电路板105通过连接接地引线401的方式扩展间隔402的状态下工作。
图14示出了关闭状态第一天线的VSWR频率特性。在此情况下,选择第一天线且未设置连接接地引线401的状态设为“第七状态”,而选择第一天线且设置有连接接地引线401的状态设为“第八状态”。
曲线403(曲线图)表示第七状态下的VSWR频率特性,曲线404(曲线图)表示第八状态下的VSWR频率特性。结果,在第八状态下获得了比第七状态下更宽的频率带宽。VSWR为4时的带宽分别为约300MHz和350MHz,第八状态下的带宽比第七状态下宽约50MHz。特别地,增加了低频波段的带宽。
图15示出了第八状态下在自由空间中的X-Z方向性。
在此情况下,曲线405(曲线图)表示第七状态下的X-Z表面方向性,曲线406(曲线图)表示第八状态下的X-Z表面方向性。结果,在第八状态下获得了比第七状态下更高的天线性能。在此情况下,第七和第八状态下的PAG(模式平均增益)分别为-7dB和-6.5dB,第八状态下的PAG比第七状态下高约0.5dB。
如上所述,根据此实施例的便携式无线通讯设备,连接接地引线连接至电路板,其作为天线的接地导体从而增加了接地导体的电场,且关闭状态的天线性能可以在不降低打开状态下天线增益的情况下得到改善。在此情况下,天线增益可以增加约0.5dB。
另外,若连接接地引线401可以具有相对于电路板105能沿+Z方向增加长度的结构,即使在任何组合下,也能获得相同的效果。
(第五实施例)
根据第五实施例的可折叠便携式无线通讯设备将参照图16和17介绍。图16示出了根据第五实施例的可折叠便携式无线通讯设备的侧视图。图16中,与图13相同的附图标记起相同的作用,且将略去其介绍。
图16中所示根据第五实施例的可折叠便携式无线通讯设备具有其中除图13所示第四实施例的结构以外额外设置第一接触单元501和第二接触单元502的结构。
第一接触单元501设置在第一导体板102上方与第二导体板103相对表面的第一开关单元110附近。第一接触单元501由具有韧性和3mm长度的金属钉构成,且在第一接触单元501的表面上镀覆高导电率的金属。
第二接触单元502设置在电路板105以及根据此实施例的可折叠便携式无线通讯设备关闭的状态下与第一接触单元501接触的位置上方与天线元件107相对侧的第二开关单元201附近部分。
第二接触单元502由与第一接触单元501稳定接触的金属弹簧形成,且在第二接触单元502的表面上镀覆高导电率的金属。
在此情况下,选择第一天线且未设置第一接触单元501和第二接触单元502的状态设为“第九状态”,选择第一天线且设置有第一接触单元501和第二接触单元502的状态设为“第十状态”。
图17示出了第九和第十状态下在自由空间中的X-Z表面方向性。
在此情况下,曲线503(曲线图)表示第九状态下的X-Z表面方向性,曲线504(曲线图)表示第十状态下的X-Z表面方向性。结果,在第十状态下获得了比第九状态下更高的天线性能。在此情况下,第九和第十状态下的PAG(模式平均增益)分别为-6.5dB和-6.0dB,第十状态下的PAG比第九状态下高约0.5dB。
如上所述,根据此实施例的便携式无线通讯设备,导体板和电路板在关闭状态下彼此连接,降低了在接地导体中流动的反相电流分量,关闭状态的天线性能可以在不降低打开状态下天线增益的情况下得到改善。在此情况下,天线增益与第四实施例相比可以改善约0.5dB。
另外,若接触单元具有可以在关闭状态下稳定接触的结构,即使在任何组合下,也能获得相同的效果。另外,若可以确保导电率,即使使用吸振导电橡胶和导电垫片,也可获得相同的效果。
已经参照优选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介绍,但本领域技术人员显见,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实质和范围的情况下进行多种改动和调整。
本申请要求于2004年6月29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申请号2004-190928)的优先权,其内容在此作为参考引入。
工业应用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可折叠便携式无线通讯设备,关闭状态下的天线性能可以在不影响打开状态天线增益的情况下得到改善,且在改善移动电话稳定模式特性方面具有优势。

Claims (5)

1.一种可折叠便携式无线通讯设备,包括:
其中上机壳和下机壳转动连接的折叠机构;
设置在上机壳中的第一导体板和第二导体板;
设置在下机壳中的天线元件、电路板、以及连接第一导体板至电路板的馈电单元;
检测上下机壳打开和关闭状态的检测单元;以及
根据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在电开路状态与电短路状态之间开关第一导体板和第二导体板的开关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便携式无线通讯设备,其中天线元件、电路板、以及第二电路板设置在下机壳中,
该可折叠便携式无线通讯设备还包括:
根据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在电开路状态与电短路状态之间开关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的第二开关单元。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折叠便携式无线通讯设备,其中开关单元通过预定的电抗元件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可折叠便携式无线通讯设备,其中具有预定长度的导体经电路板在与天线元件相对的位置电短路。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可折叠便携式无线通讯设备,还包括在关闭状态下电连接第一导体板和电路板的连接单元。
CNA2005800221412A 2004-06-29 2005-06-27 可折叠便携式无线通讯设备 Pending CN197742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90928/2004 2004-06-29
JP2004190928A JP4444021B2 (ja) 2004-06-29 2004-06-29 折畳式携帯無線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77422A true CN1977422A (zh) 2007-06-06

Family

ID=357807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5800221412A Pending CN1977422A (zh) 2004-06-29 2005-06-27 可折叠便携式无线通讯设备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7626554B2 (zh)
EP (1) EP1763104B1 (zh)
JP (1) JP4444021B2 (zh)
CN (1) CN1977422A (zh)
DE (1) DE602005025766D1 (zh)
WO (1) WO2006001432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26105A (zh) * 2012-03-19 2013-09-25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移动终端的天线装置
CN104377456A (zh) * 2013-08-12 2015-02-25 佳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切换式调频天线模块、便携式电子装置及其天线调频方法
CN112640401A (zh) * 2018-09-05 2021-04-09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包括天线的可折叠设备
CN113873060A (zh) * 2017-08-22 2021-12-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可折叠移动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009511B2 (en) 2002-12-17 2006-03-07 Cardiac Pacemakers, Inc. Repeater device for communications with an implantable medical device
US7528797B2 (en) * 2005-08-29 2009-05-05 Kyocera Wireless Corp.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frequency-tuned groundplane
JP2006180463A (ja) * 2004-11-29 2006-07-0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アンテナ装置
WO2006090793A1 (ja) * 2005-02-23 2006-08-3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アンテナ装置及び携帯無線機
JP4683644B2 (ja) * 2006-03-06 2011-05-18 ソニー・エリクソン・モバイル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アンテナ装置および携帯無線機
JP2007288561A (ja) * 2006-04-18 2007-11-0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携帯無線機用アンテナ
JP4804447B2 (ja) * 2006-12-05 2011-11-02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アンテナ装置及び無線通信装置
JP2009165082A (ja) * 2008-01-10 2009-07-23 Panasonic Corp 携帯無線機
JP2010157833A (ja) * 2008-12-26 2010-07-15 Panasonic Corp 携帯無線機
JP2010278609A (ja) * 2009-05-27 2010-12-09 Panasonic Corp 携帯無線機
JP2011120072A (ja) * 2009-12-04 2011-06-16 Panasonic Corp 携帯無線機
CN102316180A (zh) * 2010-06-30 2012-01-11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天线系统切换方法及移动终端
JP2012134770A (ja) * 2010-12-21 2012-07-12 Fujitsu Ltd 無線通信装置
CN102645955B (zh) * 2011-02-17 2016-11-23 重庆市巴南区前进机械厂 主板
TWI515963B (zh) * 2012-04-23 2016-01-01 和碩聯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天線模組及其輻射效率調整方法
JP2015517387A (ja) 2012-05-21 2015-06-22 ザ ジェネラル ホスピタル コーポレイション カプセル顕微鏡検査のための装置、デバイスおよび方法
KR102060733B1 (ko) * 2013-02-25 2019-12-3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유연성 기능영역을 포함한 디스플레이 소자 또는 디스플레이 조립체용 안테나 장치를 구비하는 휴대용 단말기
US10073167B2 (en) * 2015-05-22 2018-09-11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High speed illumination driver for TOF applications
US10446911B2 (en) * 2016-02-08 2019-10-15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Cover of device acting as antenna of the device
WO2017183123A1 (ja) * 2016-04-20 2017-10-2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
KR102518499B1 (ko) * 2016-04-22 2023-04-0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안테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US11158929B2 (en) * 2017-09-29 2021-10-26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Antenna placement arrangements on device with extendable display
WO2021096310A1 (en) * 2019-11-14 2021-05-2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antenna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298231A (ja) 1998-04-06 1999-10-2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アンテナ装置
AU2001280076B2 (en) * 2000-08-28 2007-04-05 In4Tel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enhancing low-frequency operation of mobile communication antennas
JP2002171112A (ja) 2000-11-29 2002-06-14 Kyocera Corp 携帯電話機
JP2002190752A (ja) * 2000-12-20 2002-07-0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無線装置及び無線装置におけるアンテナ切替方法
JP2003101335A (ja) 2001-09-25 2003-04-0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アンテナ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通信機器
EP1306922A3 (en) * 2001-10-24 2006-08-1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Antenna structure, methof of using antenna structure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US6700540B2 (en) * 2002-02-14 2004-03-02 Ericsson, Inc. Antennas having multiple resonant frequency bands and wireless terminals incorporating the same
AU2003281595A1 (en) 2002-07-19 2004-02-0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ortable wireless machine
JP4187478B2 (ja) 2002-08-08 2008-11-26 ソニー・エリクソン・モバイル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携帯無線通信端末
JP2004096341A (ja) * 2002-08-30 2004-03-25 Fujitsu Ltd 共振周波数が可変な逆f型アンテナを含むアンテナ装置
JP2004179995A (ja) 2002-11-27 2004-06-2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無線通信装置
EP1445821A1 (en) * 2003-02-06 2004-08-1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ortable radio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provided with a boom portion
SE0301200D0 (sv) * 2003-04-24 2003-04-24 Amc Centurion Ab Antenna device and portable radio communication device comprising such an antenna device
JP2005057664A (ja) * 2003-08-07 2005-03-0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折畳み型携帯無線機器
JP2005086632A (ja) * 2003-09-10 2005-03-31 Murata Mfg Co Ltd 無線通信機
JP2005124033A (ja) 2003-10-20 2005-05-1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折畳型携帯無線装置
JP2005192055A (ja) 2003-12-26 2005-07-1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開閉式無線通信装置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26105A (zh) * 2012-03-19 2013-09-25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移动终端的天线装置
US9812771B2 (en) 2012-03-19 2017-11-0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ntenna apparatus for mobile terminal
CN103326105B (zh) * 2012-03-19 2018-09-11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移动终端的天线装置
CN104377456A (zh) * 2013-08-12 2015-02-25 佳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切换式调频天线模块、便携式电子装置及其天线调频方法
CN113873060A (zh) * 2017-08-22 2021-12-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可折叠移动设备
US11509752B2 (en) 2017-08-22 2022-11-22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Foldable mobile device
CN112640401A (zh) * 2018-09-05 2021-04-09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包括天线的可折叠设备
CN112640401B (zh) * 2018-09-05 2024-03-29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包括天线的可折叠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602005025766D1 (de) 2011-02-17
JP4444021B2 (ja) 2010-03-31
EP1763104A4 (en) 2008-09-03
US20080106477A1 (en) 2008-05-08
EP1763104A1 (en) 2007-03-14
JP2006014128A (ja) 2006-01-12
EP1763104B1 (en) 2011-01-05
US7626554B2 (en) 2009-12-01
WO2006001432A1 (ja) 2006-01-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977422A (zh) 可折叠便携式无线通讯设备
CN1265501C (zh) 天线装置和便携无线通信装置
CN1977425A (zh) 多频带天线、电路板和通信设备
KR101887935B1 (ko) 통신용 전자 장치를 위한 내장형 안테나 장치
CN1094664C (zh) 双频带天线装置
CN1210839C (zh) 一种用于发射和/或接收rf波的天线设备
CN1268032C (zh) 多频带微波天线
CN2896564Y (zh) 电子装置及其天线
CN1466800A (zh) 用于移动无线设备的天线
CN1653645A (zh) 便携式无线设备天线
CN1241293C (zh) 用于便携无线单元的内置天线
CN1266292A (zh) 天线装置
CN101055940A (zh) 天线器件以及使用该器件的多频段型无线通信设备
CN1441980A (zh) 天线和使用该天线的无线装置
CN1778012A (zh) 天线装置和包括该天线装置的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
CN1266803C (zh) 天线装置以及使用它的无线装置
CN1254205A (zh) 反f天线和装备该天线的无线通信系统
CN1918744A (zh) 折叠式移动无线装置
CN101061604A (zh) 折叠式移动无线电设备
CN1643727A (zh) 紧凑、低外形、单馈电、多频带的印制天线
CN1871744A (zh) 包括馈电耦合点和接地耦合点之间的电流零点平面倒f天线和相关通信装置
CN1221061C (zh) 天线装置
CN1914767A (zh) 天线和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设备
CN1929198A (zh) 天线装置和无线电通信终端
CN101080850A (zh) 平衡-不平衡天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D01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070606

C20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deemed to be abandoned or is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