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210839C - 一种用于发射和/或接收rf波的天线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发射和/或接收rf波的天线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210839C
CN1210839C CNB008152276A CN00815227A CN1210839C CN 1210839 C CN1210839 C CN 1210839C CN B008152276 A CNB008152276 A CN B008152276A CN 00815227 A CN00815227 A CN 00815227A CN 1210839 C CN1210839 C CN 1210839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tenna
oscillator
equipment
switch unit
tie poi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0081522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387688A (zh
Inventor
L·艾里松
O·爱德华松
C·布劳恩
L·东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aird Technologies AB
Original Assignee
AMC Centurion AB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SE990394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SE515378C2/sv
Application filed by AMC Centurion AB filed Critical AMC Centurion AB
Publication of CN13876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876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10839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10839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9/00Electrically-short antennas having dimensions not more than twice the operating wavelength and consisting of conductive active radiating elements
    • H01Q9/04Resonant antennas
    • H01Q9/16Resonant antennas with feed intermediate between the extremities of the antenna, e.g. centre-fed dipole
    • H01Q9/26Resonant antennas with feed intermediate between the extremities of the antenna, e.g. centre-fed dipole with folded element or elements, the folded parts being spaced apart a small fraction of operating wavelength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 H01Q1/24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 H01Q1/241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 H01Q1/24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held use
    • H01Q1/243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held use with built-in antenna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36Structural form of radiating elements, e.g. cone, spiral, umbrella; Particular materials used therewith
    • H01Q1/38Structural form of radiating elements, e.g. cone, spiral, umbrella; Particular materials used therewith formed by a conductive layer on an insulating suppor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3/00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 H01Q3/24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by switching energy from one active radiating element to another, e.g. for beam switch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9/00Electrically-short antennas having dimensions not more than twice the operating wavelength and consisting of conductive active radiating elements
    • H01Q9/04Resonant antennas
    • H01Q9/16Resonant antennas with feed intermediate between the extremities of the antenna, e.g. centre-fed dipole
    • H01Q9/28Conical, cylindrical, cage, strip, gauze, or like elements having an extended radiating surface; Elements comprising two conical surfaces having collinear axes and adjacent apices and fed by two-conductor transmission lin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Variable-Direction Aerials And Aerial Arrays (AREA)
  • Support Of Aerials (AREA)
  • Burglar Alarm Systems (AREA)
  • Radar Systems Or Details Thereof (AREA)
  • Transceivers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接收和/或发射RF波的天线设备,可连接到一个装备有RF电路的无线电通信设备去,并且包括一个具有至少两个可切换的天线元件(5,6,7)的辐射结构(2)。该设备包括安排在中央切换单元(4)中的切换装置,用于选择性地连接和断开天线元件。另外,至少两个天线元件(5,6,7)被连接到该切换单元(4),以使它们可以在不同的耦合状态之间各个地被切换。切换单元(4)具有一个控制端口,用于接收启动切换单元来完成天线元件的一个集中切换的控制信号。本发明也涉及一种包括一个或多个那一类设备的无线电通信设备,以及涉及一种用于发射和接收RF波的方法。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发射和/或接收RF波的天线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连接到无线电通信设备上的用于发射和/或接收RF波的天线设备,涉及一种包括一个或多个这一类天线设备的无线电通信设备,并涉及一种用于发射和接收RF波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当今的无线电通信系统中,永远存在着对于使用户设备更小的不断增加的需求。这在例如移动电话之类的手持便携式终端中尤其重要。手持便携式终端的设计必须使得终端以低成本被容易且快速地制成。而且这些终端必须在使用中是可靠的并且展现优良的性能。
天线的尺寸对于它的性能是关键这是熟知的,参见Johnson的Antenna Engineering Handbook(天线工程手册)(McGrawHill1993,第6章)。在天线、电话主体和诸如用户本身之类的紧邻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将变得比以前更重要。因为近来,通常也需要提供两个或多个频带。
这把对天线设备的要求放到小型、多用途以及具有优良的天线性能上。然而,性能变化取决于它所使用的终端的设计以及取决于该设备的邻近环境中的物体。
当现今制造一个手持便携式电话时,要使天线适合于这部具体电话的特性并且适合于在″正常″环境中的″正常″使用。这意味着该天线随后无法用于使用某一电话的任何特定条件中或者无法适合一个不同的电话。因此,手持便携式电话的每一种模型都必须装备有一个特殊设计的天线,它一般说来无法被最佳地用于任何其他电话模型中。
小尺寸结构的天线设备的辐射性质,例如对于一个诸如便携式电话之类的手持便携式电话,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支持结构的形状和大小,例如印刷电路板,电话的并且也在电话外壳中的PCB。诸如谐振频率、输入阻抗、阻抗、极化、增益、带宽和近场方向图之类的所有辐射性质是天线设备本身和它与PCB以及电话外壳的相互作用的产物。除此之外,邻近环境中的物体也影响辐射性质。因此,在下面对辐射性质进行的所有引用是意指天线被结合在其中的整个设备。
在上面已经被提到的东西相对于除便携式电话之外诸如无绳电话、遥测系统、无线数据终端等等之类的其它无线电通信设备也是正确的。因此,即使有关于便携式电话来描述本发明的天线设备,它也在一个很宽的规模上可应用在各种通信设备中。
现有技术US-A1-5,541,614公开了一种天线系统,包括嵌入在频率选择光子能带隙(photonic bandgap)晶体之上的一组中心馈送和分段的偶极天线。例如通过连接/断开各段偶极子臂以使得它们较长或较短,可以改变天线系统的某些特性。
此现有技术天线系统需要四条馈线,它使设备的制造变得复杂并且增加了与天线功能所不希望的交互作用的危险。另外,所使用的MEMS切换被分布在天线段的模型中,它也使得制造更复杂,例如所有的切换必须装备有一个单独的控制线以便单独地可控。
WO 99/44307公开了一种具有天线增益分集的无线通信设备。该装置包括第一和第二天线振子,它们中两者或者仅仅其中一个能够被耦合到天线信号节点。没有耦合到该节点的天线振子被电耦合到信号地线。
EP-A1-0,546,803公开了一种包括单个天线振子的分集式天线。该天线振子是以四分之一波长单极天线的形式,它能够在一个公共RF馈送源中的一端或其他端处交替地被馈送。
EP-A2-0,840,394公开了一种相控天线阵雷达系统。此系统使用可编程的MEMS切换和传输线路来提供实时延迟或相移以便引导阵列射束。
然而,这些现有技术配置中并无一个描述任何多用途的天线设备,它可以通过控制一个中央切换单元来适合用于多种多样的条件,特别适合用于设备邻近环境中的情形。
发明内容
在本公开中,应该理解,本发明的天线设备可以用来发射和/或接收RF信号。即使在此使用一个假定一个具体信号方向的术语,也应该理解这种情况可以覆盖信号方向和/或它的反向。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无线电通信设备的多用途的天线设备,其天线设备可适应各种情形,用于获得期望的功用。
本发明的又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天线设备,在它已经被安装在装置中之后可以适合不同的通信设备,比如手持便携式电话的不同模型。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天线设备,它的某些特性能易于控制,比如辐射方向图、调谐、极化、谐振频率、带宽、输入阻抗、增益、分集功能、近场方向图、作为接收/发射单元的天线振子的连接。
本发明的另外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可切换的天线振子的天线设备,此天线设备容易制造,并且在切换装置和天线振子之间展现出可控制的相互作用。
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适合于用作为无线电通信设备的一个集成部分的天线设备。
本发明的一个特定目的是提供一种最好用于接收无线电波的天线设备,包括可在至少两个不同频带之间切换的一个接插(patch)天线设备。
具体地,本发明提供一种可连接到无线电通信设备上的用于发射和/或接收RF波的天线设备,包括:辐射结构,包括至少两个可切换的天线振子;和切换装置,用于选择性地连接和断开所述天线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装置被安排在一个中央切换单元中;所述至少两个天线振子被连接到所述切换单元,以使它们可以在不同的耦合状态之间各别地被切换;和所述切换单元具有一个控制端口,用于接收启动切换单元以实施天线振子的集中切换的控制信号。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可连接到无线电通信设备上的用于发射和/或接收RF波的天线设备,包括:包括至少一个天线振子的辐射结构;和连接到至少一个天线振子的切换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天线振子被装备有多个间隔的连接点,适于可连接到RF信号馈送设备或接地;至少两个所述连接点可连接到切换装置;所述切换装置被安排在一个中央切换单元中;和所述切换单元具有一个控制端口,用于接收启动切换单元以实施连接点的集中切换的控制信号。
本发明又提供一种无线电通信设备,包括上述的天线设备。
本发明仍提供一种使用天线设备用于发射和/或接收RF波的方法,该天线设备可连接到一个无线电通信设备并且包括辐射结构,所述辐射结构包含至少两个可切换天线振子以及用于选择地连接和断开所述天线振子的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从一个中央切换单元集中切换天线振于,所述中央切换单元包括所述切换装置,并且所述至少两个天线振子分别连接到所述中央切换单元。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使用天线设备用于发射和/或接收RF波的方法,该天线设备可连接到一个无线电通信设备,并且包括包含至少一个天线振子的辐射结构,以及连接到至少一个天线振子上的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提供具有多个隔开连接点的至少一个天线振子,适于可连接到RF馈送设备或RF接地,把至少两个所述连接点连接到被安排在中央切换单元中的切换装置,和从所述切换单元实施连接点的集中切换。
本发明又提供一种用于接收和/或发射RF波并且可连接到一个装备有RF电路的无线电通信设备上的天线设备,所述天线设备的特征在于:接插天线振子,装备有至少两个隙缝振子和至少两个隔开的RF馈送连接点,以致于当所述RF馈送连接点中的第一RF馈送连接点被连接到所述RF电路时,该天线设备适于接收和/或发射在第一频带中的RF波,而当所述RF馈送连接点中的另一个RF馈送连接点被连接到所述RF电路时,该天线设备适于接收和/或发射在第二频带中的RF波,所述第一频带和第二频带是不同的;和可控制的切换设备,适于根据被提供的控制信号把至少两个RF馈送连接点中的所述第一RF馈送连接点和所述另一个RF馈送连接点连接到所述RF电路,和/或从所述RF电路中断开所述第一RF馈送连接点和所述另一个RF馈送连接点。
特别地,在上述天线设备中,中央切换单元被安排在与辐射结构的平面隔开的一个平面中。
并且,在上述天线设备中,辐射结构或其一部分被成形为一种三维结构;和该结构的部分通过连接到天线设备的无线电通信设备的印刷电路板的边缘附近和/或通过该印刷电路板,以致在所述印刷电路板的两个主表面的每一个上具有该辐射结构的一部分。
在该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天线振子”是意指包括被连接到RF馈送设备去的、被RF接地或者被切断的天线振子。
在下面参考在附图中表示的实施例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可是,应该理解,表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特定示例的详细说明只是作为示例被给出,因为在权利要求范围内的各种改变和修改对阅读了此详细说明之后的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将变得很明显。
附图说明
图1是一个包括根据本发明的天线设备的一个实施例在内的便携式电话的两个外壳部分之透镜图。
图2-14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天线设备的另外的实施例。
图15是用于控制发明的天线设备之中央切换单元的切换与固定算法例子的流程图。
图16是用于控制发明的天线设备之中央切换单元的一个替换算法例子的流程图。
图17是用于控制发明的天线设备之中央切换单元的另外一个替换算法例子的流程图。
图18是本发明的天线设备的另外一个实施例之示意顶视图。
图19是图18的实施例之示意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参考数字20,21分别是便携式电话外壳的前部和背部。电话的主印刷电路板,PCB,是意欲被安装在外壳前部中的空间1中。本发明的天线设备2在这个实施例中被印制在一个分开的支持设备22上。该支持可以是一个可弯曲的基底,一个MID(塑模互连设备)或一个PCB。然而,这天线也同样能够已经被印制在主PCB上,它可以沿着外壳的前部的长度延伸。在PCB上的电话电路和天线设备之间有切换单元的RF馈线和控制线(未示出)。
天线设备2包括一个中央切换单元4。单元4包括一个电可控的切换单元的矩阵。切换单元可以包括微机电系统开关(MEMS)、PIN二极管切换或GaAs有场效应晶体管,FET。
切换单元4被一个天线振子的方向图(pattern)所包围。每个天线振子被连接到被安排用于连接和断开天线振子的切换单元中各自的切换上。在这个实施例中,辐射结构包括四个环状天线振子5。在每一环状天线振子5内形成一个环状寄生振子6。在每一对环状单元5,6之间安排一个弯曲形状的天线振子7。天线振子在切换单元4周围形成一个对称方向图。可是,在某些应用中,天线振子能够形成一种非对称方向图以便在不同的方向上建造不同的天线特性。另外,辐射结构可以包括未连接到切换单元上的另外的天线振子。
通过切换单元4,环状天线振于可以互相并联或串联连接,或者某些振子可以被串联连接而某些被并联连接。另外,一个或多个单元可以被完全地切断或者连接到RF接地。一个或多个这种弯曲(meander)成形的天线振子7可以分别地或者按照与环形天线振子的任何组合形式来被使用。该弯曲振子还可以被分段以使如果期望的话只有它的一个或多个选定部分可以被连接。
虽然在图1中未说明,但是如下所述,诸如接插天线、隙缝天线、鞭状天线、螺线状天线和螺旋状天线之类的其它类型的天线振子也可以被使用。在所有情况中,切换单元可以或者不可以被天线振子所包围。切换单元还可以位于一侧。
天线振子的所有切换被集中到切换单元4,它可以很微小,具有与天线功能的可控的相互作用。另外,当所有的切换都被集中到单元4时,尤其,切换控制信号只需要被提供给简化整个天线结构的那个单元。这些是在现有技术解决方案之上本发明的重要优点。
通过中央切换单元4,天线振子的连接/断开可易于控制。通过连接到RF馈送装置的天线振子组合(即,天线配置状态)的适当选择,天线设备的阻抗和/或谐振频率可以被调整而不必需要分离组件分开的连接或断开。通过使用没有连接到RF馈送去而是连接到RF接地或未连接的寄生振子,能够达到同一效果。寄生振子还可以被连接到切换单元。在任何应用中也期望使用分离组件的情况下,通过作为其他天线振子的同一中央切换单元也可以轻易地连接或切断。
另外,天线的辐射方向图可以根据需要通过天线振子的适当选择来成形。尤其是用这种方式由诸如便携式电话用户之类的天线设备邻近环境中的物体所引起的损耗可以被最小化。也可以控制该天线设备的调谐、极化、带宽、谐振频率、辐射方向图、增益、输入阻抗、近场方向图,以便包括一个分集功能,并且以便把天线振子从连接到发射机电路的一个振子改变为连接到无线电通信设备接收机电路的一个振子。
小尺寸的无线电通信设备的上述参数受该设备附近中的物体所影响。在这儿,在附近或者环境邻近是指这样一个距离:在该距离内对天线参数的影响是值得注意的。此距离概略地扩展微离该设备大约一个波长。通过切换单元4来改变天线配置,则一个外部物体对天线参数的这个影响能够被减少到一个变化的但是很重要的范围。
在下面,将参考图2-12进一步详细描述本发明,图2-12示意性地说明了根据本发明的天线振子的某些基本方向图。
图2是包括图1中多个环形天线振子5,6的天线设备的一个示例。环形天线振子被安排以使它们在切换单元4处开始和结束。通过切换单元,环状振子可以被连接到一个RF馈线、短路、彼此串联或并联耦合。每个振子因此可以被看成是总的天线结构(从现在开始称为”总的天线)的一部分,其性质由切换单元4的状态来确定。也就是说,切换单元决定如何连接和电安排该环状振子部分。振子5的至少某些部分能够担任一个积极辐射振子,在此通过对RF馈送的直接连接来获得激励。或者,振子6的某些部分能够担任寄生振子,在此通过对其他天线振子的寄生耦合来获得振子的激励。
环形天线振子可以被成形为三维结构。该结构的部分或整个可以位于PCB上面。该方向图能够运转在PCB周围,或者通过PCB,以使该方向图的一部分在PCB的另一侧。该方向图的一些或全部能够垂直地扩展到PCB。
切换设备之外,这里可以有附加到天线振子上的永久的短引线和/或组件。天线振子的馈送还可以在切换设备之外发生。
改变切换状态的目的可以是把总的天线调谐到一个期望频率。这可以通过串联连接好几个环状振子来执行以使电长度适合于期望的频率。
另一目的可以是天线匹配到一个期望阻抗。这可以通过接入/断开寄生振子来执行。在振子之间的相互耦合加到有源振子的输入阻抗上,以一种期望的方式改变了结果的输入阻抗。
又一个目的可以是改变总的天线的辐射方向图。这可以通过改变天线部分的连接来执行以使辐射电流被改变。这还可以接入/断开来执行,从而把辐射引导或反射到一个期望的方向上。
图3示出了天线设备的一个示例,在此两个弯曲天线振子7被连接到中央切换单元4。表达“弯曲”振子也是意欲覆盖具有类似形状和功能的其它振子,比如之字形形状、蛇形状、碎片形状等等之类的。有关于图2中环形天线振子的在上面已经被提到的东西也可应用关于图3的弯曲形状的振子,正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了解的,唯一的区别是在这两种类型的天线振子之间辐射特性中的固有差值,正如本领域所熟知的。
在图3中,参考数字8表示连接线路,通过它,弯曲单元的RF馈送和/或RF接地点可以沿着该振子在不同的位置之间切换。此目的可以是为了匹配目的改变输入阻抗或者为了辐射方向图控制改变电流流量。
图4示出了天线设备的一个示例,在此隙缝天线振子9被连接到中央切换单元4。隙缝天线振子经连接线路10被连接到切换单元。线路10可以被直接连接到一个RF馈送设备,被短路,被与线路串联或并联耦合到其它天线振子。每个连接线路可以担任一个有源的馈线并且被直接连接到一个RF馈送设备。人们还可以使用一个寄生耦合,在此没有对任何RF馈送的直接连接。
天线设备的至少一个隙缝振子9通过至少一个连接线路10被馈送,并且由其它线路以各种方式调谐。例如,其它线路可以被短接或者被打开以使隙缝天线振子(其实是整个天线设备)被调谐为一个期望频带。同一技术可用于改变无线终端的辐射方向图(该天线设备被耦合到其上的),方向图成形。而且,连接、断开或调谐其它隙缝振子能够提供调谐或方向图成形。
图5示出了类似于图4的一个天线设备的示例,除了在此两个接插天线振子11经连接线路12被连接到中央切换单元4。该接插天线振子被置于闭合或者连接到中央切换单元。有关于图4在上面已经被提到的东西也与图5的实施例相关。
改变切换状态的目的可以是把总的天线调谐到一个期望频率。这可以通过串联连接好几个接插天线振子来执行以使结果的天线的电长度适合于该期望频率。
另一目的可以是天线匹配到一个期望阻抗。这可以通过在未连接到RF馈送的某些连接点处接入/断开RF接地、或者通过改变连接到RF馈送的连接点来执行。这也可以通过接入/断开寄生振子来执行。在振子之间的相互耦合贡献到有源振子的输入阻抗上,以一种期望的方式改变了结果的输入阻抗。
又一个目的可以是改变总的天线的辐射方向图。这可以通过改变天线部分的连接来执行以使辐射电流被改变。这还可以接入/断开来执行,从而把辐射引导或反射到一个期望的方向上。
图6示出了天线设备的示例,在此弯曲振子7和鞭状天线振子13一起被连接到中央切换单元4。
鞭状天线和弯曲振子可以直接被连接到一个RF馈送设备,被短接或者被并联/串联耦合。每个振子可以担任一个有源的辐射振子,即,被直接连接到一个RF馈送设备或者作为一个寄生振子,在此没有对RF馈送设备的电流连接。
例如,鞭状13和/或弯曲状振子7的电长度可以被改变以便调谐谐振频率。这里可以有未示出的接近于鞭状和/或弯曲状的其它寄生振子,用于调谐和/或用于改变辐射方向图。用这种方式,辐射方向图可以被大概引导到一个期望方向上。鞭状振子可以被替换为一种螺旋状天线振子或者与之的结合。
当然,天线设备可以包括一个中央切换单元和形成辐射振子对称或非对称方向图的上述天线振子的任意组合。某些示例如图7-12所示,其中,参考数字代表与早先图1-6中相同的振子。每个天线振子可以分别地或者以与其它振子的任何组合而被使用。这些振子本身还可以是各种天线类型的组合,比如弯曲环状方向图和组合的微带和弯曲方向图等等。
另外,某些天线振子能被使用作为接收天线而某些振子作为发射天线。天线设备可以适合用于操作在好几个频带中并且用于接收和发射不同极化的辐射。另外,切换单元4可用于连接或断开分离的匹配组件。本发明不局限于任何特定形状的单个天线振子,因为可以根据期望的功能来选择形状。
诸如移动电话之类的一个小尺寸无线电设备可以以许多不同的方式而被使用。它例如可以是作为一个电话被紧握在耳部,它可以被放进口袋中,它可以被附在腰部的带子上,它可以被手持,或者它可以被放在金属表面上。许多方案可以被得到,并且它们全部能够被称为不同的使用方案。对于所有方案所共同的是:在该设备附近可能有物体,从而影响该设备的天线参数。在该设备附近有各种物体的使用方案对天线参数有不同影响。
在下面列出了两种特定的使用方案:
自由空间方案(FS):设备被把持在自由空间中,即,在该设备附近没有物体。该设备周围的空中在这儿被认为是自由空间许多使用方案可以被近似为此方案。通常,如果该方案对天线参数有很少的影响,则它可以被称为自由空间。
通话位置方案(TP):该设备作为一部电话被人紧握在耳部。对天线参数的影响变化取决于把持其设备的人,更精确地说是取决于其设备如何被把持。在这里,TP方案被认为是一个一般情况,即,包括在上面提及的所有个体变化。
可以通过根据本发明的天线设备来控制的各种辐射相关的参数将参考图13和14更详细地描述。
谐振频率(图13)
用于无线的无线电通信设备的天线经受由于用户的存在所引起的失调。对于许多天线类型,与当设备位于自由空间(FS)中时相比,当用户存在(TP)时谐振频率下降很大。一种在自由空间FS和通话位置TP之间的自适应调谐大体上能够减少这个问题。
调谐天线的一种直接的方式是改变它的电长度,并从而改变谐振频率。电长度越长,则谐振频率越低。如果电长度的改变足够大的话,则这也是产生频带切换的最直接的方式。
在图13中示出了一种和包括多个切换37-49的中央切换单元36一起被安排的类似弯曲的天线结构35。天线结构35可以被看作多个对准并各个可连接的天线振子50-54,它通过切换单元36和馈线56可连接到馈送点55。馈送点55还被连接到无线电通信设备的接收机电路(未示出)的一个低噪声放大器上,并因此天线结构35操作为接收天线。可替代地,馈送点55被连接到用于接收RF功率信号的无线电通信发射机的功率放大器上,并且天线结构35因此操作为发射天线。
一种典型的操作示例如下。假定切换37和46-49被关闭而剩余切换被打开并且当这样一种天线设备被安排在位于空闲空间中的手持便携式电话中时这样一种天线配置状态适合于最佳性能。当这部电话被移动到通话位置时,谐振频率将被用户的影响所降低并且因此,为了补偿用户的出现,切换49被打开,因此连接天线结构的电长度被减小并且相应地谐振频率被增加。此增加将利用天线结构35和切换装置36的一种适当设计来补偿当电话从自由空间移动到通话位置时所引入的降低。
同一天线结构35和切换装置36也可以被用于在诸如GSM900和GSM1800之类的两个不同频带之间切换。
例如,如果包括连接到馈送点55的天线振子50-53(开关37和46-48关闭而剩余开关打开)的天线振子50-53的一种天线配置状态,适合于GSM900频带,则通过简单地打开开关47可切换到GSM1800频带,因此,目前连接的天线结构(振子50和51)的电长度被减少到大约早先长度的一半,这意味着谐振频率大约被加倍,这将适合于GSM1800频带。
根据本发明,为不同的目的所需要的振子50-54的所有切换被集中到切换单元36,它装备有单个馈线。
阻抗(图14)
代替调谐一个失调天线,人们能够完成自适应阻抗匹配,它包括让谐振频率稍微偏移并且通过匹配来补偿此失调。
一个天线结构可以在不同的位置处具有馈送点。每个位置具有一个在E和H场之间不同的比值,这导致不同的输入阻抗。倘若馈送点切换对天线结构的谐振频率很少有影响,则通过切换馈送点可以利用这种现象。当天线体验由于用户(或其它物体)的出现所引起的失调时,天线通过例如改变天线结构的馈送点可以与馈线阻抗匹配。按照一种类似的方式,RF接地点可以被改变。
在图14中示意性地示出了天线结构61的这样一种实现的示例,其能够在彼此相隔的若干不同点处被选择性地RF接地。天线结构61在本说明情况中是一种安装在无线电通信设备的印刷电路板62上的平面反向的F天线(PIFA)。天线61具有一条馈线63和N条不同的空出的RF接地64。通过从一个RF接地切换到另外一个,阻抗稍微被改变。
如同以前,全部切换功能被集中到中央切换单元60。
而且,接入/断开无源天线振子可以产生阻抗匹配,因为从无源天线振子到有源天线振子的相互耦合产生一个相互阻抗,它贡献于有源天线振子的输入阻抗上。
FS和TP之外的其它典型使用位置能够被定义,比如腰部位置、口袋位置和一种电传导性的表面上。
每个情况可以有一个典型的调谐/匹配,以使只有有限数量的点需要被切换通过。如果天线振子的失调的外部极限能够被找到,则需要被天线设备覆盖的自适应调谐/匹配的范围能够被估计。
一种实现是定义覆盖调谐/阻抗匹配范围的若干天线配置状态。在每个不同的天线配置状态之间可以有相等或不相等的阻抗差值。
辐射方向图
无线终端的辐射方向图被它近场区域中的用户或其它物体的存在所影响。引入损耗的材料不仅改变辐射方向图,而且由于吸收,在辐射功率中引入损耗。
如果终端的辐射方向图是自适应控制的,则此问题可以被减小。辐射方向图(近场)可以被大概引导为偏离引入损耗的物体,这将减小总损耗。
辐射方向图中的一个改变需要产生要被改变的电磁辐射的电流。通常,对于一个小的设备(例如,一个手持便携式电话),需要在天线结构中相当大的改变来产生改变的电流——特别是对于较低频带。然而,可通过切换到产生不同辐射方向图的另一种天线类型或者切换到无线电通信设备的PCB另一位置/侧的另一天线结构来执行之。
另一种方式可以是:从与无线电通信设备的PCB极度相互作用的天线结构(例如鞭状或插接天线)切换到不那么做的另一种天线(例如环形天线)。这将极大地改变辐射的电流,因为与PCB的相互作用对PCB(该PCB波使用作为主要的辐射结构)引入大电流。
算法(图15-17)
在设备近场区域中的物体将改变天线输入阻抗。因此,对发射机侧的反射系数的测量,例如电压驻波比,VSWR,可以成为何时有小损耗的一个优良指示符。与自由空间的VSWR相比,VSWR中的小变化意味着由于附近物体所引起的小损耗。可是,除VSWR外的其他最优化参数也能被使用,例如接收信号质量的测量,例如误码率BER,载波噪声比C/N,载波干扰比C/I,接收信号强度,或者两个或多个可测量数值的组合。接收信号强度和分集性能的测量(例如信号之间的相关)也能被使用。如果发射机和接收机天线被分开,则一种算法可以采用来自发射机天线中的信息(例如VSWR)来调谐接收机天线,并且从相反方向。最优化参数在某些种类的算法中被处理以便决定中央切换单元中的切换的状态。
上面的讨论涉及天线近场和来自近场中的物体中的损耗。然而,通过根据本发明的天线,将可以把远场区域中的主波束引导到产生优良信号情形的一个有利方向上。同样地,可以以一种期望的方式改变极化。
本发明将在下面通过某些算法来例证,这些算法使用反射系数作为一个最优化参数。在下列示例中,我们利用VSWR作为反射系数的一个测量。可是,这些算法可以与操作参数的任何其他测量一起被执行。
所有描述的算法都是试差(trial-and-error)类型,因为没有关于新状态的信息直到它已经被达到为止。
在下面,参考图15-17,描述用于控制天线的某些可仿效的算法。
最简单的算法可能是一种切换和固定算法,如图15的流程图所示。在这里,在预定义状态i=1,...,N(例如N=2,一种状态对于FS是最佳化而另外一种状态对于TP是最佳化)之间执行切换。一个状态i=1最初被选择,随后,在步骤65,VSWR被测量。测量的VSWR然后在步骤66中与预定义极限(门限值)相比较。如果这个门限值没有被超过,则该算法返回到步骤65,而如果它被超过,则执行一个对新状态i=i+1的切换。如果i+1超过N,则执行切换到状态1。经过这个步骤之后,该算法返回到步骤65。
使用这样一种算法,每个状态1,...,N被使用直到被检测的VSWR超过预定义极限为止。当这发生时,该算法执行步骤通过预定义状态直到达到一个具有低于门限值的VSWR的状态时为止。发射机和接收机天线结构两者都可以同时被切换。可以定义任意数目的状态,使得在多种状态之间执行切换。
另一示例是一种更高级的切换和固定算法,如图16的流程图所示。用与早先算法相同的方式,N种状态被预定义,并且一个状态i=1最初被选择,随后,在步骤68,VSWR被测量,并且在步骤69中,与门限值相比较。如果门限值没有被超过,则该算法返回到步骤68,但是如果它被超过,则接着是步骤70,其中,所有的状态都被切换过并且对于每一状态测量VSWR。所有的VSWR被比较并且具有最小VSWR的状态被选择。
步骤70看上去可能像:
对于i=1到N
切换到状态1
测量VSWR(i)
存储VSWR(i)
切换到最小VSWR的状态
最后,该算法返回到步骤68。注意,这种算法可能需要相当快的切换和VSWR测量,因为所有的状态必须在步骤70被切换过。
另外一种替换算法特别适合于有多种预定义天线配置状态,它可以被排列以使两个相邻的状态具有只有些许偏差的辐射性质。在图17中,表示了这样一种另外算法的流程图。
N种状态被预定义,并且最初一个状态i被选择,一个参数VSWRold被设置为零,而一个变量“change”被设置为+1。在第一步71中VSWRi(状态i的VSWR)被测量并储存,随后在步骤72中,VSWRi与VSWRold相比较。如果,一方面,VSWRi<VSWRold,则接着是一个步骤73,其中,“change”被设置为+“change”(这个步骤实际上没有必要)。接着是步骤74和75,其中,分别地,VSWRold被设置来呈现VSWR,即,VSWRi,并且天线配置状态被改变为i+“change”,即,i=i+“change”。然后,该算法返回到步骤71。如果,另一方面,VSWRi>VSWRold,则接着是步骤76,其中,变量“change”被设置为-“change”。接下来,该算法继续到步骤74和75。注意:在这种情况下,该算法改变“方向”。
很重要的是:当在每一循环中切换状态被改变时,使用一个时间延迟以便只有在特定的时间步长处运行循环(分别地,71,72,73,74,75,71和71,72,76,74,75,71)。在72处,当前状态(VSWRi)与早先一个状态(VSWRold)相比较。如果VSWR比早先状态好,则在同一“方向”中的还一个状态变化被执行。当达到一个最优值时,所使用的天线配置状态通常将在每个时间步长处的两个相邻状态之间来回摆动。当分别达到端状态1和N时,该算法不再分别继续切换到状态N和1,而是优选地固定在端状态处直到它分别切换到状态2和N-1。
该算法假定在两个相邻状态之间相对小的差值,并且天线配置状态被安排以使该改变在一个方向上减少而在反向方向上增加。这是指在每个状态之间有一个类似数值变化例如在谐振频率中。例如,在PIFA天线结构的馈送和RF接地之间间距中的小变化将完全适合这种算法,参见图14。
在所有的算法中,这里可以有一个时间延迟以便防止按照一种太快的时间刻度来切换。也可能在适合无线电通信设备操作的特定时间间隔中必需执行切换。
作为另外一个替换选项(在图中未示出),天线设备的控制装置可以保存一个带有绝对或相对电压驻波比(VSWR)范围的查询表,其每一个都与中央切换单元的各个状态相关。这样一种提供将允许控制装置查阅该查询表用于寻找给出测量VSWR值的一个适当的天线配置状态,并且用于把切换单元调整到该适当的天线配置状态。
用于控制中央切换单元的状态以便使天线性能最佳化的装置和方法在我们的如下两个共同悬而未决的瑞典专利申请Nos.9903944-8和9903943-0中被进一步详述:在1999年10月29日申请的标题为“Antenna device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radio waves”(用于发射和接收无线电波的天线设备和方法),这些申请因此被参考结合。
图18和19的实施例
现在转向图18和19,将描述本发明的另外一个实施例,图18和19分别是天线设备的示意的顶视图和正视图。
天线设备包括单个、本质上平面的接插天线振子81,装备有三个不同隙缝振子83,85和87并且与切换盒89相邻,切换盒89通常包括电可控切换单元的一个阵列或矩阵(未说明)。这些切换单元可以是PIN二极管开关,或者GaAs场效应晶体管,FET,但是最好是微机电系统开关(MEMS)。
接插天线振子81分别装备有若干RF馈送和接地点91,93,95和97,分别的RF馈送或接地连接器101,103,105和107被连接到其每一个上。这些连接器101,103,105和107的每一个还连接到切换盒89中各自的切换,其切换依次被连接到一个RF馈线或接地(未说明)。
切换盒通过经一个或好几个控制线(未说明)提供的控制信号来控制如此以使切换盒可以连接和断开各个RF馈送和接地连接器101,103,105和107。
天线振子81被安排在一个绝缘的支持109上,其依次被安装在例如移动电话(未说明)之类的无线电通信设备的主印刷电路板PCB 111上。切换盒89被安排在一个支持113上,其依次被安装在在PCB 111上。
支持113被安排来容纳或安装在切换盒和PCB之间互连的接地连接器和RF馈送和控制线。优选地,PCB本身操作为天线设备的一个地平面或类似结构。
在这特定的实施例中,天线设备是安排用于三倍频带切换的一个接收机(RX)天线设备。因此,隙缝振子83,85和87以及可切换的RF馈送和接地连接器101,103,105和107可以被安排在为在三种不同频带中接收无线电信号所最佳化的三种不同切换状态中。
在这些切换状态的第一个中,作为接地连接器的连接器101被接地,作为RF馈送连接器的连接器103被连接到RF馈线,而其它连接器105和107被切断。因此,隙缝振子83的相对侧,分别被连接到RF馈线以及被接地,并且一个隙缝天线被获得,其分别通过尤其是隙缝振子83的尺度和形状、RF馈送点93和接地点91的位置,可以被最佳化用于接收无线电信号,例如在中心频率为881.5MHz的CDMA800/DAMPS800频带中,参见表1。很显然,尤其是接插振子81的维数、形状和位置、绝缘支持109的其它隙缝振子85和87以及PCB111也影响此第一切换天线状态的谐振频率和输入阻抗。
表1各种无线电通信频带的频率范围、带宽(BW)和中心频率(fo)所有的单位为MHz。
频带  频率 BW  Tx Rx
CDMA800/DAMPS800  824-894  70  824-849(BW=25,fo=836.5) 869-894(BW=25,fo=881.5)
GSM900  890-960  70  890-915(BW=25,fo=902.5) 935-960(BW=25,fo=947.5)
DCS1800/PCN  1710-1880  170  1710-1785(BW=75,fo=1747.5) 1805-1880(BW=75,fo=1842.6)
CDMA1900/PCS1900  1850-1990  140  1850-1910(BW=60,fo=1880) 1930-1990(BW=60,fo=1960)
CDMA2000/UMTS  1920-2170  250  1920-1980(BW=60,fo=1950) 2110-2170(BW=60,fo=2140)
在这些切换状态的第二个中,作为接地连接器的连接器105被接地,作为RF馈送连接器的连接器107被连接到RF馈线,而其它连接器101和103被切断。因此,隙缝振子85的相对侧,分别被连接到RF馈线以及被接地,并且一个隙缝天线被获得,其分别通过尤其是隙缝振于85的维数和形状、RF馈送点97和接地点95的位置,可以被最佳化用于接收无线电信号,例如在中心频率为947.5MHz的GSM900频带中,参见表1。
在这些切换状态的第三个中,作为RF馈送连接器的连接器107被连接到RF馈线,而其它的连接器101,103和105被切断。因此,不需要连接的接地连接器。在这里,通过尤其是RF馈送点97的维数和形状和位置,隙缝振子87被最佳化用于例如在中心频率为2140MHz的CDMA2000/UMTS频带中接收无线电信号,参见表1。
所有的天线切换状态优选地被最佳化如此以使例如50-400Ω或100-300Ω或大约200Ω的一个相对高的输入阻抗被获得。通过分开天线功能的RX和TX分支,每个分支可以被更好和/或更轻易地优化。一个TX天线设备然后将被最佳化如此以使例如5-30Ω的一个相对低的阻抗被获得。
RF馈送连接器优选地是导线、电缆等等,而接地连接器优选地是条、引线、块等等。
应该理解,本发明的这个实施例可以被修改以便获得双频带切换(在这种情况中只需要两个隙缝振子)以及实现天线设备操作在三个以上的频带中。
另外应该理解,本发明的这个实施例可以被修改以便实现一种用于发射射频波的天线设备,或者以便实现一种用于接收和发射射频波的天线设备。
还应该理解其这个本发明可以包含多RF馈送和/或接地位置,还应该理解,本发明的这个实施例可以包含更多RF馈送和/或接地点,对其每一个,RF馈线或者接地连接器可以被连接和切断以便改变性能,例如天线设备的谐振频率、阻抗和辐射方向图。在这儿对此说明中上述的实施例进行参考。
还应该理解,本发明的这个实施例可以包含一个以上的天线振子,其中,通过切换盒,这些天线振子的每一个可以选择地被连接和切断。
还应该理解,本发明的这个实施例可以包含可连接在天线设备任何隙缝振子的相对侧之间的无源的以及有源的电组件。
很明显,本发明在多个方式中可以不同。这种变化不被认为是偏离本发明的范围。所有此类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很明显是意指被包括在附加权利要求的范围之内。
特别地应该理解,在本申请中描述的各个实施例可以以任何适当的方式被组合,以获得本发明另外的实施例。

Claims (58)

1.一种可连接到无线电通信设备上的用于发射和/或接收RF波的天线设备,包括:
-辐射结构(2,35),包括至少两个可切换的天线振子(5,6,7,9,11,13,50-54);和
-切换装置(37-49),用于选择地连接和断开所述天线振子;
其特征在于:
-所述切换装置被安排在一个中央切换单元(4,36)中;
-所述至少两个天线振子(5,6,7,9,11,13,50-54)被连接到所述切换单元(4,36),以使它们可以在不同的耦合状态之间各别地被切换;和
-所述切换单元(4,36)具有一个控制端口,用于接收启动切换单元以实施天线振子的集中切换的控制信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设备,其中RF馈送设备被连接到中央切换单元(4,36),以使天线振子(5,6,7,9,11,13,50-54)可以经所述切换单元被馈送RF信号。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设备,其中RF接地设备被连接到中央切换单元(4,36),以使天线振子(5,6,7,9,11,13,50-54)可以经所述切换单元被RF接地。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设备,其中
-至少一个天线振子(61)装备有多个隔开的连接点(63,64),适于可连接到RF馈送装置或可连接到RF接地;和
-所述连接点(63,64)被连接到中央切换单元,以使所述切换单元可以在天线振子(61)上的不同位置之间切换RF馈送点和/或RF接地点。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设备,其中
-所述切换单元(4,36)用于通过将一个天线振子连接到与任何其他天线振子串联或并联的RF馈送设备、连接一个天线振子作为寄生振子、短路一个天线振子或完全断开一个天线振子来切换辐射结构(2)中的每个天线振子(5,6,7,9,11,13)。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设备,其中所述辐射结构(2)包括至少一个永久地和寄生地耦合的天线振于。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设备,其中中央切换单元(4,36,60)被安排为根据天线性能的一个或多个可测量的最优化参数进行控制。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天线设备,其中从包括如下的参数组中选择最优化参数:发射机反射系数的测量,电压驻波比VSWR;接收信号质量的测量,载波噪声比C/N,载波干扰比C/I和误码率BER;接收信号强度;和分集性能的测量,信号之间的相关性。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设备,其中安排中央切换单元(4,36,60)被控制为在多个天线配置状态之间切换天线振子的辐射结构,其中每一种天线配置状态适于所述无线电通信设备中的天线设备在各自的预定义操作环境中的使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天线设备,其中所述多个天线配置状态中的第一天线配置状态适于所述无线电通信设备中的天线设备在自由空间中的使用,而所述多个天线配置状态中的第二天线配置状态适于所述无线电通信设备中的天线设备在通话状态中的使用。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设备,其中所述切换单元(4,36,60)包括电可控切换单元的矩阵。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天线设备,其中所述切换单元包括包含微机电系统开关的矩阵。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天线设备,其中所述切换单元包括包含PIN二极管开关的矩阵。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天线设备,其中所述切换单元包括包含GaAs FET开关的矩阵。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设备,其中从包括如下的天线振子组中选择可切换天线振子:环状振子、弯曲振子、隙缝振子、接插振子、鞭状振子、螺线状振子和螺旋状振子。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设备,其中辐射结构(2)的天线振子(5,6,7)在中央切换单元(4)的周围形成一个对称方向图。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设备,其中辐射结构(2)的天线振子(5,6,7)与所述中央切换单元(4)被安排在一个托架板上的公共平面中。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天线设备,其中所述天线振子(5,6,7)和所述中央切换单元(4)被安排在连接到天线设备的无线电通信设备的印刷电路板(1,3)上。
1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设备,其中中央切换单元被安排在与辐射结构的平面隔开的一个平面中。
2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设备,其中辐射结构或其一部分被成形为一种三维结构;和
-该结构的部分通过连接到天线设备的无线电通信设备的印刷电路板的边缘附近和/或通过该印刷电路板,以致在所述印刷电路板的两个主表面的每一个上具有该辐射结构的一部分。
2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设备,其中辐射结构或其一部分与无线电通信设备的印刷电路板的主表面垂直延伸。
2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设备,其中
天线振子与所述中央切换单元被安排在托架板的第一表面上;
RF馈送设备被安排在托架板的相对表面上;和
RF接地平面装置被叠层在托架板上。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天线设备,其中所述RF馈送设备包括一个带状线。
2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设备,其中
-共同用作发射天线的至少两个天线振子可连接到所述无线电通信设备的发射电路;和
-共同用作接收天线的至少两个天线振子可连接到所述无线电通信设备的接收电路。
2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设备,其中
-天线设备包括可切换天线振子的第一和第二辐射结构,并且第一和第二中央切换单元均被分配给各自的一个辐射结构;
-第一和第二辐射结构彼此分开;和
-第一辐射结构的天线振子可连接到无线电通信设备的发射电路,而第二辐射结构的天线振子可连接到无线电通信设备的接收电路。
2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设备,其中两个天线振子或两组天线振子是可控制的,以提供低相关性的接收信号给无线电通信设备,从而获得分集功能。
27.一种可连接到无线电通信设备上的用于发射和/或接收RF波的天线设备,包括:
-包括至少一个天线振子(61)的辐射结构;和
-连接到至少一个天线振子的切换装置,其中
-所述至少一个天线振子(64)被装备有多个间隔的连接点(63,64),适于可连接到RF信号馈送设备或接地;
-至少两个所述连接点可连接到切换装置;
-所述切换装置被安排在一个中央切换单元(60)中;和
-所述切换单元(60)具有一个控制端口,用于接收启动切换单元以实施连接点(63,64)的集中切换的控制信号。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天线设备,其中所述连接点(63,64)被安排在短间隔上。
29.如权利要求27或28所述的天线设备,其中中央切换单元(60)被安排为在天线振子(61)的连接点(63,64)之间按顺序切换RF馈送设备和/或RF接地,以优化天线性能的一个或多个可测量的最优化参数。
30.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天线设备,其中RF馈送设备或RF接地可以同时被连接到一个以上的所述连接点(63,64)。
31.一种无线电通信设备,包括如权利要求1-30之中任何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天线设备。
32.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天线设备,其中
-所述至少一个天线振子是装备有至少第一隙缝振子(83)和第二隙缝振子(87)的接插天线振子(81);
-所述连接点中的所述至少两个连接点包括第一RF馈送连接点(93)和第二RF馈送连接点(97);和
-所述切换单元(89)适用于一次一个地将所述RF馈送连接点连接到所述RF信号馈送设备。
33.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天线设备,其中它被优化用于在所述第一RF馈送连接点被连接时接收和/或发射在第一频带中的RF波,并且被优化用于在所述第二RF馈送连接点被连接时接收和/或发射在第二频带中的RF波,所述第一频带和第二频带是不同的。
34.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天线设备,其中所述第一频带和第二频带是CDMA800/DAMPS800、GSM900、DCS1800/PCN、CDMA1900/PCS1900或CDMA2000/UMTS频带中的任何一个。
35.如权利要求32-34之中任何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天线设备,其中
-所述连接点中的所述至少两个连接点还包括第一接地连接点(91);和
-所述切换单元适于把所述第一接地点连接到地,同时所述第一RF馈送连接点被连接到所述RF信号馈送设备。
36.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天线设备,其中
-所述连接点中的所述至少两个连接点还包括第二接地连接点(95);和
-假定所述第二RF馈送连接点被连接到所述RF信号馈送设备,所述切换单元合适于把所述第二接地连接点连接到地。
37.如权利要求36所述的天线设备,其中
-所述接插天线振子(81)装备有第三隙缝振子(85);和
-当所述第二RF馈送连接点和所述第二接地连接点被连接时,所述天线设备被优化用于接收和/或发射在第三频带中的RF波,所述第三频带不同于所述第一和第二频带。
38.如权利要求37所述的天线设备,其中所述第三频带是GSM900频带。
39.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天线设备,其中它适于接收RF波,并且其中它具有在间隔50-400Ω或100-300Ω或200Ω中的高输入阻抗。
40.一种使用天线设备用于发射和/或接收RF波的方法,该天线设备可连接到一个无线电通信设备并且包括辐射结构,所述辐射结构包含至少两个可切换天线振子以及用于选择地连接和断开所述天线振子的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从一个中央切换单元集中切换天线振子,所述中央切换单元包括所述切换装置,并且所述至少两个天线振子分别连接到所述中央切换单元。
41.如权利要求40所述的方法,包括经所述中央切换单元给选择的天线振子馈送RF信号。
42.如权利要求40或41所述的方法,包括经所述中央切换单元把选择的天线振子进行RF接地。
43.如权利要求40所述的方法,包括利用所述中央切换单元在装备有多个隔开的连接点的天线振子上的不同位置之间切换RF馈送点和/或RF接地点。
44.如权利要求40所述的方法,包括利用所述切换单元通过把一个天线振子连接到与任何其它天线振子串联或并联的RF馈送设备、连接一个天线振子作为寄生振子、短路一个天线振子或完全断开一个天线振子来切换辐射结构中的每一个天线振子。
45.如权利要求40所述的方法,包括根据天线性能的一个或多个可测量的最优化参数来控制中央切换单元。
46.如权利要求45所述的方法,包括根据从包括如下的最优化参数组中选择的可测量的最优化参数来控制中央切换单元:发射机反射系数的测量,电压驻波比VSWR;接收信号质量的测量,载波噪声比C/N,载波干扰比C/I和误码率BER,接收信号强度;和分集性能的测量,信号之间的相关性。
47.如权利要求40所述的方法,包括:
-控制中央切换单元,以便在多个天线配置状态之间切换天线振子的辐射结构;
-使所述多个状态中的第一状态适于所述无线电通信设备中的天线设备在自由空间中的使用;和
-使所述多个状态这的第二状态适于所述无线电通信设备中的天线设备在通话状态中的使用。
48.如权利要求40所述的方法,包括:
-使用包括连接到第一中央切换单元上的至少两个天线振子的第一辐射结构作为发射天线,和
-使用包括连接到第二中央切换单元上的至少两个天线振子的第二辐射结构作为接收天线。
49.如权利要求40所述的方法,包括控制两个天线振子或两组天线振子,以提供低相关性的接收信号给无线电通信设备,从而获得分集功能。
50.一种使用天线设备用于发射和/或接收RF波的方法,该天线设备可连接到一个无线电通信设备,并且包括包含至少一个天线振子的辐射结构,以及连接到至少一个天线振子上的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
-提供具有多个隔开连接点的至少一个天线振子,适于可连接到RF馈送设备或RF接地,
-把至少两个所述连接点连接到被安排在中央切换单元中的切换装置,和
-从所述切换单元实施连接点的集中切换。
51.如权利要求50所述的方法,包括在天线振子的连接点之间按顺序切换RF馈送设备和/或RF接地,以优化天线性能的一个或多个可测量的最优化参数。
52.如权利要求50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至少一个天线振子是装备有至少第一隙缝振子(83)和第二隙缝振子(87)的接插天线振子(81);
-连接到切换装置的所述连接点中的所述至少两个连接点包括第一RF馈送连接点(91)和第二RF馈送连接点(97);和
-利用所述切换装置一次一个地将所述RF馈送连接点连接到所述RF信号馈送设备。
53.如权利要求52所述的方法,其中当所述第一RF馈送连接点被连接时,接收和/或发射第一频带中的RF波,而当所述第二RF馈送连接点被连接时,接收和/或发射第二频带中的RF波,所述第一频带和第二频带是不同的。
54.如权利要求5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频带和第二频带是CDMA800/DAMPS800、GSM900、DCS1800/PCN、CDMA1900/PCS1900和CDMA2000/UMTS频带中的任何一个。
55.如权利要求52-54之中任何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中
-被连接到切换装置的所述连接点中的所述至少两个连接点还包括第一接地连接点(91);和
-所述第一接地连接点被连接到地,同时所述第一RF馈送连接点被连接到所述RF信号馈送设备。
56.如权利要求55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连接点中的所述至少两个连接点还包括第二接地连接点(95);和
-假定所述第二RF馈送连接点被连接到所述RF信号馈送设备,所述第二接地连接点被连接到地。
57.如权利要求56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接插天线振子(81)装备有第三隙缝振子(85);和
-当所述第二RF馈送连接点和所述第二接地连接点被连接时,所述天线设备用于接收和/或发射在第三频带中的RF波,所述第三频带不同于所述第一和第二频带。
58.一种用于接收和/或发射RF波并且可连接到一个装备有RF电路的无线电通信设备上的天线设备,所述天线设备的特征在于:
-接插天线振子(81),装备有至少两个隙缝振子(83,87)和至少两个隔开的RF馈送连接点(93,97),以致于当所述RF馈送连接点中的第一RF馈送连接点(93)被连接到所述RF电路时,该天线设备适于接收和/或发射在第一频带中的RF波,而当所述RF馈送连接点中的另一个RF馈送连接点(97)被连接到所述RF电路时,该天线设备适于接收和/或发射在第二频带中的RF波,所述第一频带和第二频带是不同的;和
-可控制的切换设备(89),适于根据被提供的控制信号把至少两个RF馈送连接点中的所述第一RF馈送连接点和所述另一个RF馈送连接点连接到所述RF电路,和/或从所述RF电路中断开所述第一RF馈送连接点和所述另一个RF馈送连接点。
CNB008152276A 1999-10-29 2000-10-24 一种用于发射和/或接收rf波的天线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10839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SE9903942A SE515378C2 (sv) 1999-10-29 1999-10-29 Antennanordning för sändning och/eller mottagning av RF-vågor
SE99039422 1999-10-29
SE00026179 2000-07-11
SE0002617A SE0002617D0 (sv) 1999-10-29 2000-07-11 An antenna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and/or receiving RF wave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87688A CN1387688A (zh) 2002-12-25
CN1210839C true CN1210839C (zh) 2005-07-13

Family

ID=266551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0815227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10839C (zh) 1999-10-29 2000-10-24 一种用于发射和/或接收rf波的天线设备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1) US6392610B1 (zh)
EP (1) EP1234352B1 (zh)
KR (1) KR100783634B1 (zh)
CN (1) CN1210839C (zh)
AT (1) ATE389958T1 (zh)
AU (1) AU1185201A (zh)
DE (1) DE60038390T2 (zh)
SE (1) SE0002617D0 (zh)
WO (1) WO2001031737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68024A (zh) * 2006-04-28 2013-01-09 鲁库斯无线公司 具有可选择元件的多频带全方向平面天线设备
CN104052506A (zh) * 2013-03-13 2014-09-17 英特尔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 使用状态表的天线调谐器控制系统
US8860629B2 (en) 2004-08-18 2014-10-14 Ruckus Wireless, Inc. Dual band dual polarization antenna array
US9407012B2 (en) 2010-09-21 2016-08-02 Ruckus Wireless, Inc. Antenna with dual polarization and mountable antenna elements
US9570799B2 (en) 2012-09-07 2017-02-14 Ruckus Wireless, Inc. Multiband monopole antenna apparatus with ground plane aperture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917790B1 (en) * 1999-10-29 2005-07-12 Amc Centurion Ab Antenna device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radio waves
SE516536C2 (sv) 1999-10-29 2002-01-29 Allgon Ab Antennanordning omkopplingsbar mellan ett flertal konfigurationstillstånd i avhängighet av två driftsparametrar samt därtill hörande metod
SE516535C2 (sv) * 1999-10-29 2002-01-29 Allgon Ab Antennanordning omkopplingsbar mellan ett flertal konfigurationslägen anpassade för användning i olika operationsmiljöer samt därtill hörande förfarande
JP4147724B2 (ja) * 2000-06-09 2008-09-10 ソニー株式会社 アンテナ装置及び無線装置
US6914572B1 (en) 2001-02-27 2005-07-05 Sprint Communications Company L.P. Antenna control system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6624791B1 (en) * 2001-02-27 2003-09-23 Sprint Communications Company, L.P. Antenna control system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6708065B2 (en) * 2001-03-02 2004-03-16 Cardiac Pacemakers, Inc. Antenna for an implantable medical device
US6774844B2 (en) * 2001-08-09 2004-08-10 Altarum Institute Antenna structures based upon a generalized hausdorff design approach
US7187325B2 (en) * 2001-08-09 2007-03-06 Altarum Institute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reconfiguring antenna array patterns
FI118069B (fi) * 2001-09-14 2007-06-15 Flextronics Sales & Marketing Maajärjestely langatonta tiedonsiirtoa käyttävää laitetta varten
US9755314B2 (en) 2001-10-16 2017-09-05 Fractus S.A. Loaded antenna
WO2003034538A1 (en) * 2001-10-16 2003-04-24 Fractus, S.A. Loaded antenna
US6864848B2 (en) * 2001-12-27 2005-03-08 Hrl Laboratories, Llc RF MEMs-tuned slot antenna and a method of making same
US6762719B2 (en) * 2002-01-22 2004-07-13 Altarum Institute Self-orienting antenna array systems
US6606068B1 (en) * 2002-02-05 2003-08-12 Aiptek International Inc. Layout for multi-antenna loops of the electromagnetic-induction system
DE20203188U1 (de) * 2002-02-28 2002-08-29 Kathrein Werke Kg Fernsteuerbares Gerät, insbesondere fernsteuerbare Zentralverriegelung für Kraftfahrzeuge
WO2003079561A2 (en) * 2002-03-14 2003-09-25 Ipr Licensing, Inc. Mobile communication handset with adaptive antenna array
RU2231874C2 (ru) * 2002-03-27 2004-06-27 Общество с ограниченной ответственностью "Алгоритм" Антен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с управляемой диаграммой направленности, приемопередающе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сетевой портативный компьютер
US7276990B2 (en) * 2002-05-15 2007-10-02 Hrl Laboratories, Llc Single-pole multi-throw switch having low parasitic reactance, and an antenna incorporating the same
US7298228B2 (en) * 2002-05-15 2007-11-20 Hrl Laboratories, Llc Single-pole multi-throw switch having low parasitic reactance, and an antenna incorporating the same
US6781552B2 (en) * 2002-11-22 2004-08-24 Quanta Computer Inc. Built-in multi-band mobile phone antenna assembly with coplanar patch antenna and loop antenna
US6714169B1 (en) * 2002-12-04 2004-03-30 Raytheon Company Compact, wide-band, integrated active module for radar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6888505B2 (en) * 2003-02-21 2005-05-03 Kyocera Wireless Corp. Microelectromechanical switch (MEMS) antenna array
US6927742B2 (en) * 2003-03-14 2005-08-09 Aiptek International Inc. Electromagnetic-induction system with optimum antenna layout and the method for forming the same
US7071888B2 (en) * 2003-05-12 2006-07-04 Hrl Laboratories, Llc Steerable leaky wave antenna capable of both forward and backward radiation
US7245269B2 (en) * 2003-05-12 2007-07-17 Hrl Laboratories, Llc Adaptive beam forming antenna system using a tunable impedance surface
US7164387B2 (en) * 2003-05-12 2007-01-16 Hrl Laboratories, Llc Compact tunable antenna
US7253699B2 (en) * 2003-05-12 2007-08-07 Hrl Laboratories, Llc RF MEMS switch with integrated impedance matching structure
US7068234B2 (en) * 2003-05-12 2006-06-27 Hrl Laboratories, Llc Meta-element antenna and array
US6879918B2 (en) * 2003-05-30 2005-04-12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easuring the transmission loss of a cable
DE10347719B4 (de) * 2003-06-25 2009-12-10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Suwon Innere Antenne für ein mobiles Kommunikationsgerät
KR20050019675A (ko) * 2003-08-20 2005-03-0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내장형 안테나와 휩 안테나 겸용 이동 통신 단말기
US7515881B2 (en) * 2003-11-26 2009-04-07 Starkey Laboratories, Inc. Resonance frequency shift canceling in wireless hearing aids
DE102004036878B4 (de) 2004-07-29 2008-04-10 Dräger Safety AG & Co. KGaA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Funkübertragung von in Körpernähe generierten Signalen
GB2416924B (en) * 2004-07-29 2007-04-25 Draeger Safety Ag & Co Kgaa Method and device for the radio transmission of signals generated close to the body
US7899497B2 (en) * 2004-08-18 2011-03-01 Ruckus Wireles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ansmission parameter control for an antenna apparatus with selectable elements
US7362280B2 (en) * 2004-08-18 2008-04-22 Ruckus Wireles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a minimized antenna apparatus with selectable elements
US7933628B2 (en) * 2004-08-18 2011-04-26 Ruckus Wireless, Inc.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parameter control
US7696946B2 (en) 2004-08-18 2010-04-13 Ruckus Wireless, Inc. Reducing stray capacitance in antenna element switching
US7193562B2 (en) * 2004-11-22 2007-03-20 Ruckus Wireless, Inc. Circuit board having a peripheral antenna apparatus with selectable antenna elements
US7965252B2 (en) * 2004-08-18 2011-06-21 Ruckus Wireless, Inc. Dual polarization antenna array with increased wireless coverage
US7498996B2 (en) 2004-08-18 2009-03-03 Ruckus Wireless, Inc. Antennas with polarization diversity
US7880683B2 (en) * 2004-08-18 2011-02-01 Ruckus Wireless, Inc. Antennas with polarization diversity
US7292198B2 (en) 2004-08-18 2007-11-06 Ruckus Wireles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an omnidirectional planar antenna apparatus with selectable elements
US8000737B2 (en) * 2004-10-15 2011-08-16 Sky Cross,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adaptively controlling antenna parameters to enhance efficiency and maintain antenna size compactness
US7505447B2 (en) * 2004-11-05 2009-03-17 Ruckus Wireles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mproved data throughput in communications networks
US8638708B2 (en) 2004-11-05 2014-01-28 Ruckus Wireless, Inc. MAC based mapping in IP based communications
TWI391018B (zh) 2004-11-05 2013-03-21 Ruckus Wireless Inc 藉由確認抑制之增強資訊量
US8619662B2 (en) 2004-11-05 2013-12-31 Ruckus Wireless, Inc. Unicast to multicast conversion
CN1934750B (zh) * 2004-11-22 2012-07-18 鲁库斯无线公司 包括具有可选择天线元件的外围天线装置的电路板
US7358912B1 (en) 2005-06-24 2008-04-15 Ruckus Wireless, Inc. Coverage antenna apparatus with selectable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polarization elements
US8792414B2 (en) * 2005-07-26 2014-07-29 Ruckus Wireless, Inc. Coverage enhancement using dynamic antennas
US7646343B2 (en) * 2005-06-24 2010-01-12 Ruckus Wireless, Inc.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wireless antennas
US7893882B2 (en) 2007-01-08 2011-02-22 Ruckus Wireless, Inc. Pattern shaping of RF emission patterns
US7199760B2 (en) * 2005-02-03 2007-04-03 Via Telecom Co., Ltd. Mobile phone having a directed beam antenna
KR100703282B1 (ko) * 2005-02-17 2007-04-0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다중 주파수 환경에서 최적화된 주파수 특성을 제공하는 pifa 장치 및 pifa 장치 제어 방법
US20060240882A1 (en) * 2005-04-26 2006-10-26 Nagy Louis L Self-structuring antenna arrangement
KR100713525B1 (ko) * 2005-05-04 2007-04-3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동작 주파수 대역을 변경시킬 수 있는 안테나 장치
US7180469B2 (en) * 2005-06-29 2007-02-20 Cushcraft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antenna radiation pattern control
GR1006930B (el) * 2005-09-26 2010-08-25 Βασιλειος Μαστοροπουλος Η πηγη απομονωνεται μεσω της μικροταινιακης κεραιας.
TW200721588A (en) * 2005-11-30 2007-06-01 Quanta Comp Inc Portable communication device
CN101322346A (zh) 2005-12-01 2008-12-10 鲁库斯无线公司 借助于无线基站虚拟化的按需服务
EP1964209B1 (en) * 2005-12-23 2015-02-18 Ruckus Wireless, Inc. Antennas with polarization diversity
US20090135081A1 (en) * 2006-01-12 2009-05-28 Yoshiki Imura Mobile terminal device, antenna switching method, and program
US7847740B2 (en) * 2006-02-13 2010-12-07 Kyocera Corporation Antenna system having receiver antenna diversity and configurable transmission antenna and method of management thereof
JP2007221288A (ja) * 2006-02-15 2007-08-30 Fujitsu Ltd アンテナ装置及び無線通信装置
US8472908B2 (en) 2006-04-03 2013-06-25 Fractus, S.A. Wireless portable device including internal broadcast receiver
US9769655B2 (en) 2006-04-24 2017-09-19 Ruckus Wireless, Inc. Sharing security keys with headless devices
US9071583B2 (en) * 2006-04-24 2015-06-30 Ruckus Wireless, Inc. Provisioned configuration for automatic wireless connection
CN103441984B (zh) 2006-04-24 2017-09-05 鲁库斯无线公司 安全无线网络中的动态认证
US7639106B2 (en) * 2006-04-28 2009-12-29 Ruckus Wireless, Inc. PIN diode network for multiband RF coupling
US20070293178A1 (en) * 2006-05-23 2007-12-20 Darin Milton Antenna Control
US7761115B2 (en) * 2006-05-30 2010-07-20 Broadcom Corporation Multiple mode RF transceiver and antenna structure
US7720544B2 (en) * 2006-06-09 2010-05-18 Cardiac Pacemakers, Inc. Systems for enabling telemetry in an implantable medical device
US7613522B2 (en) * 2006-06-09 2009-11-03 Cardiac Pacemakers, Inc. Multi-antenna for an implantable medical device
US8738103B2 (en) 2006-07-18 2014-05-27 Fractus, S.A. Multiple-body-configuration multimedia and smartphone multifunction wireless devices
US8670725B2 (en) * 2006-08-18 2014-03-11 Ruckus Wireless, Inc. Closed-loop automatic channel selection
KR100828509B1 (ko) * 2006-11-16 2008-05-13 한양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핀다이오드를 이용한 대역 선택 안테나
GB0710142D0 (en) * 2007-05-26 2007-07-04 Uws Ventures Ltd Beam steerable antenna
WO2008156389A1 (en) * 2007-06-21 2008-12-24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Adaptive antenna transmission and antenna calibration
US8547899B2 (en) 2007-07-28 2013-10-01 Ruckus Wireless, Inc. Wireless network throughput enhancement through channel aware scheduling
US8264412B2 (en) 2008-01-04 2012-09-11 Apple Inc. Antennas and antenna carrier structur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US8355343B2 (en) 2008-01-11 2013-01-15 Ruckus Wireless, Inc. Determining associations in a mesh network
US7868829B1 (en) 2008-03-21 2011-01-11 Hrl Laboratories, Llc Reflectarray
US8059040B2 (en) * 2008-09-25 2011-11-15 Apple Inc. Wireless electronic devices with clutch barrel transceivers
US8059039B2 (en) * 2008-09-25 2011-11-15 Apple Inc. Clutch barrel antenna for wireless electronic devices
US8068800B2 (en) 2008-12-10 2011-11-29 Ibiquity Digital Corporation Adaptive impedance matching (AIM) for electrically small radio receiver antennas
US8217843B2 (en) 2009-03-13 2012-07-10 Ruckus Wireless, Inc. Adjustment of radiation patterns utilizing a position sensor
US8698675B2 (en) 2009-05-12 2014-04-15 Ruckus Wireless, Inc. Mountable antenna elements for dual band antenna
US8269675B2 (en) 2009-06-23 2012-09-18 Apple Inc. Antenna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with conductive housing
CN102763378B (zh) * 2009-11-16 2015-09-23 鲁库斯无线公司 建立具有有线和无线链路的网状网络
US9979626B2 (en) 2009-11-16 2018-05-22 Ruckus Wireless, Inc. Establishing a mesh network with wired and wireless links
US9750945B2 (en) 2010-08-02 2017-09-05 St. Jude Medical Luxembourg Holdings SMI S.A.R.L. Neurostimulation programmers with improved RF antenna radiation patterns
KR101718032B1 (ko) * 2010-11-01 2017-03-2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단말기
US8436785B1 (en) 2010-11-03 2013-05-07 Hrl Laboratories, Llc Electrically tunable surface impedance structure with suppressed backward wave
US8994609B2 (en) 2011-09-23 2015-03-31 Hrl Laboratories, Llc Conformal surface wave feed
US9466887B2 (en) 2010-11-03 2016-10-11 Hrl Laboratories, Llc Low cost, 2D, electronically-steerable, artificial-impedance-surface antenna
US8843206B2 (en) 2011-04-13 2014-09-23 Spinal Modulation, Inc. Telemetry antennas for medical devices and medical devices including telemetry antennas
CN103858106B (zh) 2011-05-01 2017-04-26 鲁库斯无线公司 远程电缆接入点复位
US8982011B1 (en) 2011-09-23 2015-03-17 Hrl Laboratories, Llc Conformal antennas for mitigation of structural blockage
FI20116089L (fi) * 2011-11-04 2013-05-05 Lite On Mobile Oyj Järjestely ja laite
KR101268842B1 (ko) * 2011-11-15 2013-05-29 브로콜리 주식회사 증강안테나 및 이를 이용한 광고매체
KR20140094630A (ko) 2011-12-12 2014-07-30 애플 인크. 안테나 스위칭 회로를 갖는 무선 전자 디바이스
US9484619B2 (en) 2011-12-21 2016-11-01 Pulse Finland Oy Switchable diversity antenna apparatus and methods
US8756668B2 (en) 2012-02-09 2014-06-17 Ruckus Wireless, Inc. Dynamic PSK for hotspots
US10186750B2 (en) 2012-02-14 2019-01-22 Arris Enterprises Llc Radio frequency antenna array with spacing element
US9634403B2 (en) 2012-02-14 2017-04-25 Ruckus Wireless, Inc. Radio frequency emission pattern shaping
US9092610B2 (en) 2012-04-04 2015-07-28 Ruckus Wireless, Inc. Key assignment for a brand
KR101936187B1 (ko) * 2012-09-04 2019-04-03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차량 내 무선 통신 장치 및 방법
US10069209B2 (en) 2012-11-06 2018-09-04 Pulse Finland Oy Capacitively coupled antenna apparatus and methods
US10230161B2 (en) 2013-03-15 2019-03-12 Arris Enterprises Llc Low-band reflector for dual band directional antenna
US9680202B2 (en) 2013-06-05 2017-06-13 Apple Inc. Electronic devices with antenna windows on opposing housing surfaces
WO2014207291A1 (en) * 2013-06-28 2014-12-31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 communication device
WO2014207292A1 (en) * 2013-06-28 2014-12-31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n antenna
US9450289B2 (en) 2014-03-10 2016-09-20 Apple Inc. Electronic device with dual clutch barrel cavity antennas
CN104134851B (zh) * 2014-07-06 2016-06-01 成都华创电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宽频带天线
CN104134852B (zh) * 2014-07-06 2016-08-24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章丘市供电公司 宽频带双极化振子
US9653777B2 (en) 2015-03-06 2017-05-16 Apple Inc. Electronic device with isolated cavity antennas
US20160307010A1 (en) * 2015-04-16 2016-10-20 Hand Held Product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tuning an antenna of a mobile computing device
CN105635387B (zh) * 2016-01-06 2019-02-0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控制方法及移动终端
US10268236B2 (en) 2016-01-27 2019-04-23 Apple Inc. Electronic devices having ventilation systems with antennas
TWI604661B (zh) * 2016-03-16 2017-11-01 和碩聯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平板天線
CN106785372B (zh) * 2017-01-04 2019-04-12 常熟市泓博通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双频天线辐射场型控制系统
KR101952247B1 (ko) * 2017-11-16 2019-02-26 홍익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슈퍼스트레이트를 이용한 배열 안테나 장치 및 슈퍼스트레이트를 이용한 배열 안테나 튜닝 방법
US10951331B1 (en) * 2020-02-17 2021-03-16 Motorola Mobility Llc Process based antenna configuration
KR20210155946A (ko) 2020-06-17 2021-12-2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측위를 수행하는 전자 장치 및 그 운용 방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123759A (en) * 1977-03-21 1978-10-31 Microwave Associates, Inc. Phased array antenna
GB8508402D0 (en) * 1985-03-30 1985-05-09 Bsh Electronics Ltd Signal separating device
CA2071715A1 (en) * 1991-07-15 1993-01-16 Gary George Sanford Directional scanning circular phased array antenna
GB9126240D0 (en) 1991-12-11 1992-02-12 Shaye Communications Ltd Diversity antenna
US5463406A (en) * 1992-12-22 1995-10-31 Motorola Diversity antenna structure having closely-positioned antennas
WO1994028595A1 (en) * 1993-05-27 1994-12-08 Griffith University Antennas for use in portable communications devices
US5740526A (en) 1994-06-01 1998-04-14 Bonta; Jeffrey 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lecting two antennas from which to receive a communication signal
JPH0865032A (ja) * 1994-08-17 1996-03-08 Casio Comput Co Ltd フィルム状コイル素子とこれを用いた指向性切換アンテナ
DE4430987C1 (de) * 1994-08-31 1995-11-23 Siemens Ag Antennenschalter für drahtlose Antennendiversity-Telekommunikationsgeräte mit zwei Antennen
US5541614A (en) * 1995-04-04 1996-07-30 Hughes Aircraft Company Smart antenna system using microelectromechanically tunable dipole antennas and photonic bandgap materials
US5777581A (en) * 1995-12-07 1998-07-07 Atlantic Aerospace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Tunable microstrip patch antennas
US5757319A (en) 1996-10-29 1998-05-26 Hughes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Ultrabroadband, adaptive phased array antenna systems using microelectromechanical electromagnetic components
JP3110333B2 (ja) * 1997-01-23 2000-11-20 埼玉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Tdma方式無線装置の送信ダイバシチー回路
EP0985282A2 (en) 1998-02-27 2000-03-15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Antenna-gain diversity
EP1177598A1 (en) * 1999-05-05 2002-02-06 Nokia Mobile Phones Ltd. Slide mounted antenna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860629B2 (en) 2004-08-18 2014-10-14 Ruckus Wireless, Inc. Dual band dual polarization antenna array
CN102868024A (zh) * 2006-04-28 2013-01-09 鲁库斯无线公司 具有可选择元件的多频带全方向平面天线设备
CN102868024B (zh) * 2006-04-28 2016-07-13 鲁库斯无线公司 具有可选择元件的多频带全方向平面天线设备
US9407012B2 (en) 2010-09-21 2016-08-02 Ruckus Wireless, Inc. Antenna with dual polarization and mountable antenna elements
US9570799B2 (en) 2012-09-07 2017-02-14 Ruckus Wireless, Inc. Multiband monopole antenna apparatus with ground plane aperture
CN104052506A (zh) * 2013-03-13 2014-09-17 英特尔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 使用状态表的天线调谐器控制系统
CN104052506B (zh) * 2013-03-13 2017-04-12 英特尔德国有限责任公司 天线调谐器控制系统和生成用于其的控制信号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SE0002617D0 (sv) 2000-07-11
KR100783634B1 (ko) 2007-12-10
EP1234352A1 (en) 2002-08-28
DE60038390T2 (de) 2009-04-23
AU1185201A (en) 2001-05-08
KR20020039695A (ko) 2002-05-27
ATE389958T1 (de) 2008-04-15
EP1234352B1 (en) 2008-03-19
WO2001031737A1 (en) 2001-05-03
US6392610B1 (en) 2002-05-21
CN1387688A (zh) 2002-12-25
DE60038390D1 (de) 2008-04-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10839C (zh) 一种用于发射和/或接收rf波的天线设备
CN1245778C (zh) 用于发送和接收无线电波的天线装置和方法
CN100345335C (zh) 便携式电话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265501C (zh) 天线装置和便携无线通信装置
KR100627764B1 (ko) 인쇄 트윈 스파이럴 이중 대역 안테나
CN1227832C (zh) 用于发射和接收rf波的天线装置和方法
CN110137671B (zh) 天线结构及具有该天线结构的无线通信装置
US6917339B2 (en) Multi-band broadband planar antennas
EP2449624B1 (en) Apparatus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omprising a loop like antenna
US20110063190A1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zimuth beamwidth across a wide frequency range
JP4171008B2 (ja) アンテナ装置および携帯無線機
CN1918745A (zh) 自适应天线装置
EP1411586A1 (en) PORTABLE RADIO−USE ANTENNA
JP4704287B2 (ja) アンテナ装置および携帯無線機
CN105814740B (zh) 天线
CN101055940A (zh) 天线器件以及使用该器件的多频段型无线通信设备
US10498047B1 (en) Capacitively-coupled dual-band antenna
JP2006166262A (ja) 無線機用アンテナ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携帯無線機
CN1240191C (zh) 用于发射和接收无线电波的天线设备及方法
CN1751418A (zh) 天线装置
CN1577960A (zh) 便携式无线电设备
JP2002232224A (ja) アンテナ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無線装置
JP3618267B2 (ja) アンテナ装置
KR100730812B1 (ko) 복수의 주파수 대역을 처리할 수 있는 안테나, 이를 구비한이동통신 단말기
US7965239B2 (en) Antenna structur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50713

Termination date: 20141024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