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48197A - 玻璃成形装置和玻璃成形方法 - Google Patents

玻璃成形装置和玻璃成形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948197A
CN1948197A CNA2006101322385A CN200610132238A CN1948197A CN 1948197 A CN1948197 A CN 1948197A CN A2006101322385 A CNA2006101322385 A CN A2006101322385A CN 200610132238 A CN200610132238 A CN 200610132238A CN 1948197 A CN1948197 A CN 194819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
press face
glass
forming apparatus
flu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1013223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948197B (zh
Inventor
野崎守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hara Inc
Original Assignee
Ohara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hara Inc filed Critical Ohara Inc
Publication of CN19481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4819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94819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4819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BMANUFACTURE, SHAPING, OR SUPPLEMENTARY PROCESSES
    • C03B11/00Pressing molten glass or performed glass reheated to equivalent low viscosity without blowing
    • C03B11/12Cooling, heating, or insulating the plunger, the mould, or the glass-pressing machine; cooling or heating of the glass in the mould
    • C03B11/122Heat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BMANUFACTURE, SHAPING, OR SUPPLEMENTARY PROCESSES
    • C03B11/00Pressing molten glass or performed glass reheated to equivalent low viscosity without blowing
    • C03B11/12Cooling, heating, or insulating the plunger, the mould, or the glass-pressing machine; cooling or heating of the glass in the mould
    • C03B11/125Cool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anufacturing Of Magnetic Record Carriers (AREA)
  • Re-Forming, After-Treatment, Cutting And Transporting Of Glass Produc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压制面整体能够达到用于对玻璃进行压制的理想温度、能够成形高品质且高效率的玻璃成形品的玻璃成形装置和玻璃成形方法。上模具(20)(的第三上模具(250)的热交换室(270))具有构成为随着作为反压制面的一个例子的底面部(272)从外侧向内侧而形成壁厚连续地变薄的形状的部分,底面部(272)作为内壁的一部分而形成。换句话说,热交换室(270)形成为大致圆锥台形状。

Description

玻璃成形装置和玻璃成形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玻璃成形装置和玻璃成形方法,特别涉及用于成形信息存储介质盘用的玻璃基板或结晶化玻璃基板的装置和方法。
背景技术
透镜等光学元件、信息存储介质盘用的玻璃基板等,通常利用直接压制(direct press)法或再热压制(reheat press)法中的任一种方法,将玻璃块(熔融玻璃)压制成形而制造。
直接压制法是使规定重量的熔融玻璃的温度降温至成形温度范围后、利用模具(成形模具,包括后述的上模具或下模具)将玻璃块压制成形的方法。另外,再热压制法是使熔融玻璃冷却固化后,对得到的规定重量的玻璃块进行再加热,使其升温至成形温度范围后,利用模具将玻璃块压制成形的方法。
在根据上述的压制成形方法、利用成形模具将玻璃块压制成形从而得到透镜或信息存储介质盘用的玻璃基板等玻璃成形品的工序中,成形模具由熔融玻璃供给热量。因为被供给热量的成形模具温度上升,所以在连续地制造玻璃成形品时,需要对成形模具进行冷却的装置。假设在不对成形模具进行冷却而制造玻璃成形品时,玻璃成形品会粘贴在成形模具上,使玻璃成形品的表面精度显著降低,从而无法得到期望的玻璃成形品。因此,如图7所示,提供了能够对成形模具进行冷却的玻璃成形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图7是能够对成形模具进行冷却的以往的玻璃成形装置。如图7所示,该玻璃成形装置510在上模具513中具有热交换室524。吸收压制面523周边的热量从而对压制面523进行冷却的热交换用流体X在热交换室524内流动、循环。
在使用上述玻璃成形装置510时,通常,被载置在下模具511的压制面531的中央部的熔融玻璃Y,通过由压制面523进行压制(加压)而被延伸至压制面523的端部。此时,由熔融玻璃Y通过压制面523传导的热量,通过上模具513而被热交换用流体X吸收,由此,压制面523被冷却,同时熔融玻璃Y的温度也下降。因此,首先与熔融玻璃Y接触的压制面523的中心部温度最高,随着向压制面523的端部行进,压制面523的温度与中心部相比降低。
专利文献1:特开平10-212127号公报
但是,热交换室524中,底面部525被形成为与压制面523平行,使得压制面523整体均匀地冷却,最需要冷却的压制面523的中心部以及与压制面523的中心部相比不需要冷却的压制面523的端部,被均匀地冷却。因此,压制面整体没有达到用于对熔融玻璃Y进行压制的理想温度,所以,在熔融玻璃Y延伸至压制面523的端部的过程中,会产生熔融玻璃Y固化的延伸不良。另外,在上述情况下,熔融玻璃Y延伸至端部要花费时间,所以成形效率不能说令人满意。
另外,与上述的玻璃成形装置510那样使用平面的压制面525的情况不同,在要成形双凸透镜或双凹透镜时,热交换室524不是与压制面对应的形状,压制面523整体没有达到对熔融玻璃Y进行压制的理想温度,所以无法期望成形高品质且高效率的玻璃成形品。
另外,与热交换室524具有使压制面冷却的功能的上述玻璃成形装置510不同,在使被载置在下模具511的压制面531上的玻璃料块(glass gob)软化后进行压制成形的玻璃成形装置的情况下,在上模具513(或下模具511中的至少任一个)中设置使高温流体循环的热交换室524。此时,若底面部(如果是下模具511,则为天井部)与压制面523(如果是下模具511,则为压制面531)平行地形成,则由于压制面523整体的温度没有达到对熔融玻璃Y进行压制的理想温度,所以无法期望成形高品质且高效率的玻璃成形品。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以上的课题而做出,其目的是提供压制面整体能够达到用于对玻璃进行压制的理想温度、能够成形高品质且高效率的玻璃成形品的玻璃成形装置和玻璃成形方法。
具体地说,本发明提供以下内容。
(1)一种玻璃成形装置,包括具有对玻璃进行压制的压制面的模具,其特征在于:上述模具具有构成为随着反压制面从外侧向内侧而形成壁厚连续地和/或多阶段地变薄的形状的部分。
根据(1)的发明,模具构成为随着反压制面从外侧向内侧而形成壁厚连续地和/或多阶段地变薄的形状,所以,例如,通常从对被载置在压制面的中央部的玻璃进行压制的压制面传导的热量在反压制面被吸收、将该吸收的热量与外界进行热交换而将压制面冷却时,在最期望热量被吸收的反压制面的中央部,最多的热量被吸收,而在不如反压制面的中央部那样期望热量被吸收的反压制面的端部,热量的吸收适度地进行。因此,压制面整体达到用于压制玻璃的理想的温度,能够成形高品质且高效率的玻璃成形品。在凸透镜的模具的情况下,虽然有具有随着从外侧向内侧、模具的壁厚根据压制面的形状而变薄的形状的以往的例子,但本发明至少在使壁厚根据反压制面的形状而变化这一点上与以往的例子明确地区别。
在此,所谓反压制面,如图1所示,是指在具有对玻璃a进行压制的压制面2的模具1中,相对于压制面2与玻璃a方向相反一侧的面3。
(2)如(1)所述的玻璃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模具形成将上述反压制面作为内壁的一部分的热交换室,上述热交换室的内部能够使得用于与其周边部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用流体循环。
根据(2)的发明,模具构成为随着反压制面从外侧向内侧而形成壁厚连续地和/或多阶段地变薄的形状,并且,构成为形成使热交换用流体循环的热交换室、热交换室的内壁的一部分成为上述反压制面,所以,例如,通常从对被载置在压制面的中央部的玻璃进行压制的压制面传导的热量在反压制面被吸收从而将压制面冷却时,在最期望热量被吸收的反压制面的中央部,热交换用流体吸收最多的热量,在不如反压制面的中央部那样期望热量被吸收的反压制面的端部,热交换用流体适度地吸收热量。
另外,例如,在使固化的玻璃(例如,玻璃料块)软化后进行压制成形的玻璃成形装置的情况下,使高温流体在热交换室中循环,在最期望从热交换室被供给热量的反压制面的中央部,由热交换用流体供给最多的热量,而在不如反压制面的中央部那样期望热量供给的反压制面的端部,由热交换用流体适度地供给热量。
由以上所述,根据(2)的发明,压制面整体达到用于对玻璃进行压制的更理想的温度,能够成形更高品质且更高效率的玻璃成形品。
此外,如上所述,所谓反压制面是指在具有对玻璃进行压制的压制面的模具中,相对于压制面与玻璃方向相反一侧的面,特别地,如图2所示,在具有对玻璃b进行压制的压制面2的模具4中形成热交换室5时,作为相对于压制面6与玻璃b方向相反一侧的面,从模具4最先向空间开放的(不连续的)面7(为了方便用粗线表示),相当于反压制面。
(3)如(2)所述的玻璃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热交换室形成为大致圆锥台形状或大致圆锥形状。
(4)如(2)所述的玻璃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模具具有将上述热交换用流体导入上述热交换室的热交换用流体导入管,上述热交换用流体导入管的终端部延伸至上述热交换室的反压制面的中央部附近。
根据(4)的发明,模具具有将热交换用流体导入热交换室的热交换用流体导入管,热交换用流体导入管的终端部延伸至上述热交换室的反压制面的中央部附近。因此,例如,从对玻璃进行压制的压制面传导的热量在反压制面被吸收从而将压制面冷却时,在最期望热量被吸收的反压制面的中央部附近,热交换用流体被放出,所以,在反压制面的中央部附近,热量的吸收进一步被促进。另一方面,在不如反压制面的中央部那样期望热量被吸收的反压制面的端部,使已进行过热量吸收(热交换)的热交换用流体循环,所以可以适度地进行热量吸收。
另外,例如,在使固化的玻璃(例如:玻璃料块)软化后进行压制成形的玻璃成形装置的情况下,使高温流体在热交换室内循环,在最期望从热交换室被供给热量的反压制面的中央部附近,热交换用流体被放出,在反压制面的中央部附近,热量的供给进一步被促进。另一方面,在不如反压制面的中央部那样期望热量供给的反压制面的端部,使已进行过热量供给(热交换)的热交换用流体循环,所以可以适度地进行热量的供给。
由以上所述,根据(4)的发明,压制面整体达到用于对玻璃进行压制的更理想的温度,能够成形更高品质且更高效率的玻璃成形品。
(5)如(4)所述的玻璃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热交换用流体导入管的直径与上述热交换室的最外径之比为1∶20~15∶20。
(6)如(2)所述的玻璃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将上述热交换用流体送入上述热交换室的送入机构、控制上述送入机构的送入控制机构、和测定压制面周边部的温度的温度测定传感器,上述送入控制机构根据由上述温度测定传感器测定的上述压制面周边部的温度,控制送入上述热交换室的上述热交换用流体的量。
(7)如(2)所述的玻璃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模具具有用于将上述热交换用流体从上述热交换室导出到外部的热交换用流体导出管,上述热交换用流体导出管,向着上述热交换室的反重力方向,与上述热交换室的最上部连通。
根据(7)的发明,热交换用流体导出管,向着热交换室的反重力方向,与热交换室的最上部连通,所以可以防止热交换室的空气积存。因此,热交换后的热交换用流体被顺利地导出到外部,所以,压制面整体达到用于对玻璃进行压制的更理想的温度,能够成形更高品质且更高效率的玻璃成形品。
(8)如(2)所述的玻璃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热交换用流体是水。
根据(8)的发明,模具构成为随着反压制面从外侧向内侧而形成壁厚连续地和/或多阶段地变薄的形状,而且,形成有使水循环的热交换室,所以,例如,通常从对被载置在压制面的中央部的玻璃进行压制的压制面传导的热量在反压制面被吸收从而将压制面冷却时,在最期望热量被吸收的反压制面的中央部,水吸收最多的热量,在不如反压制面的中央部那样期望热量被吸收的反压制面的端部,水适度地吸收热量。因此,压制面整体达到用于对玻璃进行压制的更理想的温度,能够成形更高品质且更高效率的玻璃成形品。
(9)如(1)所述的玻璃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模具的上述压制面具有平面部。
(10)一种使用(1)的玻璃成形装置的玻璃成形方法。
根据本发明,模具构成为随着反压制面从外侧向内侧而形成壁厚连续地和/或多阶段地变薄的形状,所以,例如,通常从对被载置在压制面的中央部的玻璃进行压制的压制面传导的热量在反压制面被吸收、将该吸收的热量与外界进行热交换而将压制面冷却时,在最期望热量被吸收的反压制面的中央部,最多的热量被吸收,而在不如反压制面的中央部那样期望热量被吸收的反压制面的端部,热量的吸收适度地进行。因此,压制面整体达到用于压制玻璃的理想的温度,能够成形高品质且高效率的玻璃成形品。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玻璃成形装置的概略的截面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玻璃成形装置的概略的截面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玻璃成形装置的概略的部分剖开的正视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玻璃成形装置的大致结构的分解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玻璃成形装置的概略的部分剖开的正视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玻璃成形装置的概略的部分剖开的正视图。
图7是表示以往的玻璃成形装置的概略的部分剖开的正视图。
符号说明
10、310、410    玻璃成形装置
20    上模具
30    下模具
32    压制面
40    温度传感器
60    热交换用流体导入管
62    终端部
80      泵
100     控制电路
120     热交换用流体导出管
210     第一上模具
212     压制面
230     第二上模具
232     凹部
250     第三上模具
270     热交换室
272a    中央部
272     底面部
274     倾斜部
276     天井部
A       熔融玻璃
B       热交换用流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玻璃成形装置以及使用该玻璃成形装置实施的玻璃成形方法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以下的实施方式的说明中,对于相同的构成部件采用相同的符号,省略或简化其说明。
[玻璃的制造装置]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玻璃成形装置的概略的部分剖开的正视图,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玻璃成形装置的大致结构的分解图。
如图3所示,玻璃成形装置10包括:载置熔融玻璃A的下模具30;与该下模具30相对配置,对熔融玻璃A进行压制(加压)的上模具20;测定上模具20的温度的温度传感器40;将用于对上模具20进行冷却(热交换)的热交换用流体B导入上模具20的热交换用流体导入管60;将热交换用流体B送入上模具20的泵80;用于控制泵80的控制电路100;和将热交换用流体B从上模具20导出到外部的热交换用流体导出管120。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未图示的驱动装置使上模具20上下移动,但是如果驱动下模具30,则也可以将上模具20固定。
另外,上模具20包括:后述的对熔融玻璃A进行压制的第一上模具210;与该第一上模具210紧贴,被配置在第一上模具210上,成为间隔(spacer)的第二上模具230;和紧贴在该第二上模具230上而配置,具有热交换室270的第三上模具250。此外,第一上模具210、第二二上模具230和第三上模具250,通过未图示的螺钉固定,但可以将第一上模具210、第二上模具230和第三上模具250各自粘接,另外,第一上模具210、第二上模具230和第三上模具250也可以成为一体。
第一上模具210被形成为圆柱状,从第二上模具230突出而形成。在该第一上模具210的下方,具有与下模具30(压制面32)一起对熔融玻璃A进行压制的压制面212。此外,由于上述玻璃成形装置10用于成形磁盘的玻璃基板,所以压制面212具有平面部。
第二上模具230是在中心部形成有圆柱状的凹部的圆柱形状,由与第一上模具210紧贴的圆盘状的圆盘状部232、和从圆盘状部的端部突出形成的突出部234构成。该第二上模具230与第一上模具210和第三上模具250被设置在同一轴上,并且被设置在第一上模具210与第三上模具250之间。即,第二上模具230作为第一上模具210与第三上模具250的间隔而设置。于是,第三上模具250将熔融玻璃A在压制面212上压制成形时,热量从熔融玻璃A经由压制面212传导到第一上模具210,再从第一上模具210传导到第二上模具230,所以第二上模具230起到作为热缓冲体的作用。
第三上模具250形成为分三个阶段收缩直径的圆柱,位于下方的直径最小的圆柱与上述第二上模具230嵌合。该第三上模具250的中央的下方部有空洞,该空洞成为能够使得用于与周边部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用流体B循环的热交换室270。热交换室270被构成为形成从上模具20的上部向着以与压制面212平行的方式形成的底面部272的大致中心部272a直径逐渐缩小的形状。换句话说,热交换室270包括:底面部272;从该底面部272的端部向斜上方倾斜而延伸设置的倾斜部274;和朝向反重力方向,作为最上部的天井部276。再换句话说,该热交换室270形成为大致圆锥台形状,也可以是大致圆锥形状。
这样,上模具20(的第三上模具250的热交换室270)具有构成为随着作为反压制面的一个例子的底面部272从外侧向内侧而形成壁厚连续地变薄的形状的部分,底面部272作为内壁的一部分而形成。
根据上述的结构,通常,从对被载置在压制面32的中央部的熔融玻璃进行压制的压制面212传导的热量在底面部272被吸收从而将压制面212冷却时,在最期望热量被吸收的底面部272的中央部,热交换用流体吸收最多的热量,在不如底面部272的中央部那样期望热量被吸收的反压制面的端部,热交换用流体适度地吸收热量。因此,压制面212整体达到用于压制熔融玻璃A的理想的温度,能够成形高品质且高效率的玻璃成形品。
另外,根据如上所述的热交换室270的结构,与仅是圆柱相比,相对于压制时的成形压力的强度增加。
而且,即使压制间隔短时,也能够将压制面212可靠地冷却至规定的温度。
下模具30由圆柱状的下模具主体31、和从下模具主体31的上面端部突出形成的突出部34构成。另外,下模具主体31的上面成为压制面32。熔融玻璃A被载置在该压制面32的中央部,同时压制面32与上模具20的(第一上模具210的)压制面212一起对载置的熔融玻璃A进行压制。另外,突出部34的上面为平滑面。该下模具30与上模具20的第一上模具210为大致相同直径,与上模具20大致同轴地配置。于是,上模具20的压制面212与压制面32接近,压制面212与突出部34接触,设置在压制面212与压制面32之间的间隙形成为磁盘的玻璃基板的厚度。在本实施方式中,下模具30被固定,可以通过未图示的驱动装置使其上下移动。
热交换用流体导入管60沿铅垂方向贯穿第三上模具250的上面,其终端部62延伸至热交换室270的底面部272的中央部272a附近。该热交换用流体导入管60将热交换用流体B导入热交换室270。而且,可以将热交换用流体B不间断地导入热交换室270,也可以将其适当地导入热交换室270,例如,可以仅在将熔融玻璃A压制成形时将其导入热交换室270。
通过采用上述结构,具有将热交换用流体B导入热交换室270的热交换用流体导入管60,热交换用流体导入管60的终端部延伸至上述热交换室的反压制面的中央部附近。因此,例如,从压制熔融玻璃A的压制面212传导的热量在底面部272被吸收从而将压制面212冷却时,在最期望热量被吸收的底面部272的中央部272a附近,热交换用流体B被放出,所以,在底面部272的中央部272a附近,热量的吸收进一步被促进。另一方面,在不如底面部272的中央部272a那样期望热量被吸收的反压制面的端部,使已进行过热量吸收(热交换)的热交换用流体B循环,所以可以适度地进行热量吸收。其结果,压制面212整体达到用于压制玻璃的更理想的温度,能够成形更高品质且更高效率的玻璃成形品。
上述热交换用流体导入管60的直径与作为热交换室270的最大外径的天井部276的直径之比为3∶20,优选为从1∶20到15∶20的比率,更优选为从1.5∶20到10∶20的比率,最优选为从2∶20到6∶20的比率。通过上述的数值限定,压制面212整体达到用于压制玻璃的更理想的温度,能够成形更高品质且更高效率的玻璃成形品。
在本实施方式中,热交换用流体B是水。在此,使用水作为热交换用流体B是因为其价格便宜、处理上简单。另外,热交换用流体B不限于水(包括水滴),也可以是其它的液体,以及空气、非氧化性的氮气等气体。特别地,通过使水气化以吸收气化热,能够特别有效地将上模具20冷却。
在热交换用流体导入管60的管路上设置有泵80。该泵80是将热交换用流体B送入热交换室270的送入机构的一个例子。即,利用泵80使热交换用流体B经过热交换用流体导入管60而送入热交换室270。
在第一上模具210的附近设置有温度传感器40,测定上模具20中的第一上模具210周边部的温度。温度传感器40是以热电偶(未图示)作为检测元件的传感器。温度传感器40,将不同的细的两种金属线在封闭电路中接合,测定在该电路中产生的电动势,测量测温接点的温度。然后,温度传感器40对测定出的电动势进行检测,并将检测信号发送至控制电路100。另外,温度传感器40只要能测定第一上模具210的温度即可,例如,可以是利用金属的电阻随温度而变化来测定温度的元件,也可以是通过测量热辐射能量的波长分布与各波长的强度来测定温度的元件。另外,只要能够测定第一上模具210的温度,可以设置在任意位置。
控制电路100是送入控制机构的一个例子,具有未图示的CPU、ROM、RAM等。控制电路100根据由温度传感器40测定的第一上模具210周边部的温度,控制送入热交换室270的热交换用流体B的量。即,根据由温度传感器40发送的检测信号,通过控制泵80来控制送入热交换室270的热交换用流体B的量。另外,可以根据由温度传感器40测定出的温度,由人通过手动,对送入热交换室270的热交换用流体B的量进行控制。
热交换用流体导出管120在热交换室270的天井部276与热交换室270连通。在热交换室270中吸收热量后的热交换用流体B,经由热交换用流体导出管120,从热交换室270排出到外部。
通过上述的结构,热交换用流体导出管120向着热交换室270的反重力方向、与作为最上部的一个例子的天井部276连通,所以可以防止热交换室270的空气积存。因此,热交换后的热交换用流体B被顺利地导出到外部,所以,压制面整体达到用于对玻璃进行压制的更理想的温度,能够成形更高品质且更高效率的玻璃成形品。
[玻璃的成形方法]
下面,根据图3和图4,对通过如上述那样构成的玻璃成形装置10压制成形磁盘状的玻璃基板的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在图3的模具打开的状态下,从未图示的配给管向下模具30浇注规定量的熔融玻璃。被浇注的熔融玻璃被载置在下模具30的压制面32的中央部。驱动未图示的驱动装置,使上模具20向下移动,使上模具20接近下模具30。于是,熔融玻璃A的上部的一部分与上模具20的压制面212的中央部接触,仅熔融玻璃A的表面的上端部被部分压制。
之后,使上模具20与下模具30的突出部34接触(紧贴)。于是,熔融玻璃A被上模具20和下模具30按压,呈同心圆状展开,由上模具20的压制面212和下模具的压制面32包围的空间,由熔融玻璃A以被压制成形为圆盘状的状态没有间隙地紧密充填。
接着,取出成形后的磁盘的玻璃基板,搬送至下一个处理工序。通过依次重复进行以上的工序,连续地进行圆盘状玻璃制品的压制成形加工。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制造磁盘状玻璃基板的装置和制造磁盘状玻璃基板的方法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的玻璃成形装置和玻璃成形方法,也可以用于压制成形磁盘形状以外的其它厚度薄的板状玻璃制品、以及厚度厚的玻璃制品的情况,具体地说,可以用于压制成形双凸透镜或双凹透镜的情况。另外,通过将玻璃成形装置做成四棱柱,即,通过将上模具20和下模具30等玻璃成形装置10的部件做成四棱柱,可以作为用于成形四棱透镜的装置使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已经熔解的熔融玻璃A载置在下模具30上,利用上模具20压制成形,但也可以使固化的玻璃块(例如,玻璃料块)在下模具30具有的熔融装置中熔解后,利用上模具20压制成形。即,可以采用直接压制法和再热压制法中的任何一种方法。
另外,在再热压制法的情况下,即,在将固化的玻璃块载置在压制面32上并使其在下模具30中熔解后、利用上模具20压制成形的情况下,可以在热交换室中,使高温流体作为热交换用流体,在上模具20或下模具30的至少任一个中循环。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希望第一上模具210、第二上模具230、第三上模具250和下模具30的材质为热传导率小的材料,可以适合于要压制的玻璃的适应性而适当选择例如石墨、钨合金、氮化物、碳化物、耐热金属等。另外,通过电力或气体加热,分别使第一上模具210、第二上模具230、第三上模具250和下模具30升温至并保持在规定的温度。同样,热交换用流体导入管60、热交换用流体导出管120的材质,可以适当选择耐热合金、抗氧化性优异的金属等。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仅对上模具进行冷却的玻璃成形装置和玻璃成形方法进行了说明,但可以是对上模具和下模具两者进行冷却的玻璃成形装置,也可以是仅对下模具进行冷却的玻璃成形装置。
[第二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对适合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另外,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对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构成要素采用相同的符号,有时会省略其说明。
图5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优选的一个例子,是表示玻璃成形装置的概略的部分剖开的正视图。第二实施方式的玻璃成形装置310,在其上模具20构成为随着反压制面从外侧向内侧而形成壁厚多阶段地变薄的形状这一点上,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玻璃成形装置10不同。
[第三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对适合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6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优选的一个例子,是表示玻璃成形装置的概略的部分剖开的正视图。第三实施方式的玻璃成形装置410没有配置(形成有热交换室250的)第三上模具250、温度传感器40、热交换用流体导入管60、泵80、控制电路100、和热交换用流体导出管120,而且,构成为随着作为第二上模具230的反压制面的一个例子的突出部234从外侧向内侧而形成壁厚连续变薄的形状,在上述方面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玻璃成形装置10不同。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玻璃成形装置410也可以构成为随着其突出部234从外侧向内侧而形成壁厚多阶段地变薄的形状。
此外,本发明不限定于以上的实施方式,能够达到本发明的目的的范围内的变形、改良等均包含在本发明中。

Claims (10)

1.一种玻璃成形装置,包括具有对玻璃进行压制的压制面的模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模具具有构成为随着反压制面从外侧向内侧而形成壁厚连续地和/或多阶段地变薄的形状的部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模具形成将所述反压制面作为内壁的一部分的热交换室,
所述热交换室的内部能够使得用于与其周边部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用流体循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玻璃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交换室形成为大致圆锥台形状或大致圆锥形状。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玻璃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模具具有将所述热交换用流体导入所述热交换室的热交换用流体导入管,
所述热交换用流体导入管的终端部延伸至所述热交换室的反压制面的中央部附近。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玻璃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交换用流体导入管的直径与所述热交换室的最外径之比为1∶20~15∶20。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玻璃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将所述热交换用流体送入所述热交换室的送入机构;控制所述送入机构的送入控制机构;和测定压制面周边部的温度的温度测定传感器,
所述送入控制机构根据由所述温度测定传感器测定的所述压制面周边部的温度,控制送入所述热交换室的所述热交换用流体的量。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玻璃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模具具有用于将所述热交换用流体从所述热交换室导出到外部的热交换用流体导出管,
所述热交换用流体导出管,向着所述热交换室的反重力方向,与所述热交换室的最上部连通。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玻璃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交换用流体是水。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模具的所述压制面具有平面部。
10.一种使用权利要求1的玻璃成形装置的玻璃成形方法。
CN2006101322385A 2005-10-14 2006-10-12 玻璃成形装置和玻璃成形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94819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300765 2005-10-14
JP2005300765A JP5002145B2 (ja) 2005-10-14 2005-10-14 情報記録媒体用ガラス基板成形装置及び情報記録媒体用ガラス基板の製造方法
JP2005-300765 2005-10-1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48197A true CN1948197A (zh) 2007-04-18
CN1948197B CN1948197B (zh) 2011-05-25

Family

ID=379835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10132238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948197B (zh) 2005-10-14 2006-10-12 玻璃成形装置和玻璃成形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087264B2 (zh)
JP (1) JP5002145B2 (zh)
CN (1) CN1948197B (zh)
MY (1) MY147916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033768B2 (ja) * 2008-10-31 2012-09-26 株式会社オハラ 薄板状ガラス成形体の製造方法及びディスク状磁気記録媒体の製造方法
JP5254849B2 (ja) * 2009-03-05 2013-08-07 Hoya株式会社 ガラスブランクの製造方法、情報記録媒体用基板の製造方法、および、情報記録媒体の製造方法
JP5485665B2 (ja) * 2009-11-27 2014-05-07 Hoya株式会社 ガラスブランクの製造方法、ガラスプレス用上型、プレス成型装置、情報記録媒体用基板の製造方法および情報記録媒体の製造方法
JP5510693B1 (ja) * 2012-12-07 2014-06-04 日本電気硝子株式会社 屈曲部を有する強化ガラス板の製造方法及び屈曲部を有する強化ガラス板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078696A (en) * 1958-09-25 1963-02-26 Kimble Glass Co Plunger for forming glass articles
US3468654A (en) * 1966-05-02 1969-09-23 Owens Illinoi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the heat build-up within glassware forming apparatus
US4191039A (en) * 1978-01-18 1980-03-04 Leesona Corporation Sheet shaping method
US4140512A (en) * 1978-03-27 1979-02-20 Corning Glass Works Liquid cooling system for glass forming apparatus
US4632686A (en) * 1986-02-24 1986-12-30 Gte Products Corporatio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quartz glass crucibles with low bubble content
JPS62297230A (ja) * 1986-06-17 1987-12-2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レンズ用金型
US5032159A (en) * 1988-12-08 1991-07-1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optical device
JPH0421528A (ja) * 1990-05-16 1992-01-24 Alps Electric Co Ltd 光学素子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製造装置
JPH0543259A (ja) * 1991-01-18 1993-02-23 Canon Inc 光学素子の製造法
US5215566A (en) * 1991-01-18 1993-06-0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optical element
JPH05193962A (ja) * 1992-01-24 1993-08-03 Olympus Optical Co Ltd ガラス光学素子の成形方法
JP3162180B2 (ja) * 1992-04-20 2001-04-25 オリンパス光学工業株式会社 ガラス光学素子の成形方法
JPH07138031A (ja) * 1993-11-12 1995-05-30 Olympus Optical Co Ltd レンズ成形方法
US5632794A (en) * 1995-05-31 1997-05-27 Corning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oling a glass pressing plunger
JPH10212127A (ja) 1997-01-27 1998-08-11 Hoya Corp ガラス製品の製造方法
JPH111329A (ja) 1997-06-11 1999-01-06 Olympus Optical Co Ltd 光学ガラス素子の成形方法とその装置
JPH11228152A (ja) 1998-02-12 1999-08-24 Ngk Insulators Ltd ガラス基板の成形方法および成形装置
JP2003112927A (ja) 2001-10-04 2003-04-1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ガラス成形方法およびガラス成形装置
EP1759781B1 (en) * 2004-05-28 2011-07-06 NGK Insulators, Ltd. Method for forming metallic glas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70084246A1 (en) 2007-04-19
JP2007106643A (ja) 2007-04-26
CN1948197B (zh) 2011-05-25
US8087264B2 (en) 2012-01-03
MY147916A (en) 2013-01-31
JP5002145B2 (ja) 2012-08-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69404C (zh) 陶瓷加热器
CN104518423A (zh) 一种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烧结装置及其烧结方法
CN1948197A (zh) 玻璃成形装置和玻璃成形方法
CN101691086A (zh) 打印头陶瓷基板的粉末微注射成型方法
CN1910676A (zh) 绝热压模结构
CN101031400A (zh) 氟树脂涂布构件、由其构件组成的聚酯容器成型模具及该模具的再生方法
CN109411431A (zh) 一种换热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CN102612304A (zh) 散热基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01054259A (zh) 玻璃成形装置和玻璃成形方法
CN1758418A (zh) 连续式热处理炉以及热处理方法
CN106116116B (zh) 一种光学精密非球面玻璃模压成型设备
CN1301222C (zh) 压模成形设备、压模成形方法以及制造光学元件的方法
CN2555744Y (zh) 电饮料制作装置
CN100341807C (zh) 压模成形设备和制造光学元件的方法
KR101032650B1 (ko) 석영 도가니 제조장치
CN1708596A (zh) 复合材料、其制造方法及使用其的构件
CN1296527C (zh) 晶体薄板的制造方法及包含晶体薄板的太阳能电池
JPWO2010140416A1 (ja) 波長変換用ガラス部材の製造方法
CN102351517A (zh) Led灯具陶瓷散热件生产工艺
CN107282929A (zh) 纤维定向增强复合材料电流直加热粉末热挤压制备方法及装置
CN209998373U (zh) 一种金刚石钻头的刀具生产用热压烧结设备
KR20110105502A (ko) 스퍼터링 타겟용 알루미늄 소결체 제조방법
CN1145198C (zh) 高粘度材料用成形模、成形装置及成形方法
CN220590213U (zh) 磨粉熟化杀菌一体化陶瓷磨
CN213493292U (zh) 一种新材料的分离纯化温度保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525

Termination date: 20141012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