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44276A - 用于超级电容器的纳米氧化镍电极的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超级电容器的纳米氧化镍电极的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944276A
CN1944276A CNA2006101173107A CN200610117310A CN1944276A CN 1944276 A CN1944276 A CN 1944276A CN A2006101173107 A CNA2006101173107 A CN A2006101173107A CN 200610117310 A CN200610117310 A CN 200610117310A CN 1944276 A CN1944276 A CN 19442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ickel oxide
nano
solution
nickel
oxide electr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1011731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施利毅
代凯
张志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University
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A200610117310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944276A/zh
Publication of CN19442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4427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lectric Double-Layer Capacitor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超级电容器的纳米氧化镍电极的制备方法,属于化工电极材料制造工艺技术领域。本发明的工艺步骤如下:(1)原料配置,首先配制含有保护剂聚乙二醇的镍盐水溶液A;另外配制含氨的氢氧化钠水溶液B;(2)将溶液B加入于溶液A中,50℃下磁力搅拌2小时,产生沉淀物,将沉淀物抽滤、洗涤、烘干,然后在400~500℃下煅烧4~5小时,制得纳米氧化镍;(3)将纳米氧化镍与有机粘结剂混合,两者重量比例为4∶1~9∶1,然后置于球磨机中均匀混合,并将混合料在150℃、300MPa压力下热压10~20分钟,然后在850℃下炭化,最后制得纳米氧化镍电极。

Description

用于超级电容器的纳米氧化镍电极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超级电容器的纳米氧化镍电极的制备方法,属于化工电极材料制造工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超级电容器是一种比常规电容大20~2000倍的独特电容器。它具有优良的脉冲放电性能以及传统电容器所不具备的大容量储能性能,在高能脉冲激光器中的应用已经引起人们广泛注意。同时,因其储存能量大,功率大,质量轻,循环寿命长等独特优点,被人们用作备用电源,如临时照明、采暖、电动汲水和机算机的备用电源等。最近,电动车实用化的过程中,发现车辆在启动、爬坡和加速时急需供应大电流脉冲电能;在刹车时,需大电流储存电能,这些是蓄电池难以做到的。超级电容器的使用可以大大延长蓄电池的循环使用寿命,提高电动车的实用性,于是人们对超级电容器更加感兴趣。近年来,氧化镍由于其大容量,有较大的温度使用范围,使其用于制备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得到了广泛关注。
中国专利CN02156897.9涉及到一种制备纳米氧化镍的方法,该方法原料易得,但是该方法以氧化铝为模板,大大增加了制备氧化镍的工艺难度,并且该方法粘度分布较大,容易形成团,不利于与电解液接触。美国专利US7,066,976中报道了采用电催化方法制备纳米氧化镍,其粒径为20~40纳米,但是该方法制备氧化镍产生大量废液不得处理,容易产生有害物质,对产品的处理国求高,因此增大氧化镍的生产成本。中国专利CN200310107714.4和CN200420092280.5中报道了采用涂布的方式制备电极,这种电极带有毛刺,表面不光滑,严重影响电极的有效使用,并且电极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膨胀,甚至出现脱落的现象,严重影响电极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电极材料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性能优良的大容量超级电容器的电极材料,即纳米氧化镍电极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一种用于超级电容器的纳米氧化镍电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以下的工艺步骤如下:
(a)原料配置:首先配制含有保护剂聚乙二醇的镍盐水溶液A,其中的保护剂为聚乙烯基吡咯烷酮、聚乙二醇中的至少一种物质,其浓度为10~15克/升;镍盐为六水合氯化镍、六水合硝酸镍、六水合硫酸镍中的至少一种物质,其浓度为0.5~2.5摩尔/升;随后配置含氨的氢氧化钠水溶液B,其中的氢氧化钠浓度为1~4摩尔/升,氨的浓度为0.1~1.0摩尔/升;
(b)纳米氧化镍的合成:将上述溶液A在50℃温度下磁力搅拌2小时,随后加入与溶液A同体积的无水乙醇;然后以150~250毫升/小时的速度加入溶液B,直至沉淀产生完全,随后将产生的沉淀进行抽滤,并洗涤至中性,然后置入烘箱中在100℃下烘干,最后将所得产物在400~500℃下煅烧4~5小时,制得纳米级氧化镍;
(c)氧化镍电极的制备:将上述制得的纳米氧化镍与有机粘结剂按规定重量百分比配合,即将纳米氧化镍的重量百分含量为80~90%;有机粘结剂的重量百分含量为10~20%;粘结剂为酚醛树脂与乌洛托品的混合物,两者的重量比例为9∶1;然后放置于球磨机中进行均匀混合;将上述混合粉料在150℃温度和300MPa压力下热压10~20分钟;最后将压制得到的固体材料放置于炭化炉中,在850℃温度下炭化2~5小时,最终得到纳米氧化镍电极。
本发明的方法的工艺流程简单,工艺参数容易控制。本发明方法制易的纳米氧化镍粒度均匀,粒径在20~40nm之间;所制得的氧化镍电极,其膨胀性小,比容量高,孔隙丰富,易于与电解液接触;其强度较大,不易破裂;另外充放电性能亦好,使用寿命长,重复性能好。
具体实施方式
现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叙述于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工艺过程和步骤如下:
称取20克六水合硫酸镍,12克聚乙二醇溶于去离子水中,配制成1000毫升水溶液A,在50℃温度下磁力搅拌2小时,随后加入与溶液A同体积即1000毫升的溶液B;溶液B为2摩尔/升氢氧化钠溶液与0.5摩尔/升碳酸氨的混合溶液;溶液B的滴加速度为200毫升/小时,直至沉淀产生完全,随后将产生的沉淀进行抽滤,并洗涤至中性,然后置于烘箱中在100℃下烘干,最后将得产物在400℃下煅烧5小时,制得纳米氧化镍。
将制得的纳米氧化镍与有机粘结剂按一定重量百分比配合,即纳米氧化镍含量为85%,有机粘结剂含量为15%;粘结剂为酚醛与乌洛托品的混合物,两者的重量比例为9∶1;然后放置于球磨机中均匀混合;将该混合物在150℃温度和300MPa压力下热压15分钟,压制成质量相等的二个圆片;最后将压制得到的固体材料放入炭化炉中,在850℃温度下炭化4小时,最终制得纳米氧化镍电极。
本实施例中所制得的圆片电极分别作为电容器的两个电极,粘结在集流极上,以玻璃纤维为隔离网,放在电解液中,电解液为5摩尔/升的KOH,通过充放电测试,测得其放电电容为290法拉第/克,使用寿命超过2万次。
本实施中所制得的氧化镍,通过X射线衍射图谱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图观察,发现其粘度分布较窄,为20~40nm,样品纯度高,晶型完整。

Claims (1)

1.一种用于超级电容器的纳米氧化镍电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以下的工艺步骤如下:
(a)原料配置:首先配制含有保护剂聚乙二醇的镍盐水溶液A,其中的保护剂为聚乙烯基吡咯烷酮、聚乙二醇中的至少一种物质,其浓度为10~15克/升;镍盐为六水合氯化镍、六水合硝酸镍、六水合硫酸镍中的至少一种物质,其浓度为0.5~2.5摩尔/升;随后配置含氨的氢氧化钠水溶液B,其中的氢氧化钠浓度为1~4摩尔/升,氨的浓度为0.1~1.0摩尔/升;
(b)纳米氧化镍的合成:将上述溶液A在50℃温度下磁力搅拌2小时,随后加入与溶液A同体积的无水乙醇;然后以150~250毫升/小时的速度加入溶液B,直至沉淀产生完全,随后将产生的沉淀进行抽滤,并洗涤至中性,然后置入烘箱中在100℃下烘干,最后将所得产物在400~500℃下煅烧4~5小时,制得纳米级氧化镍;
(c)氧化镍电极的制备:将上述制得的纳米氧化镍与有机粘结剂按规定重量百分比配合,即将纳米氧化镍的重量百分含量为80~90%;有机粘结剂的重量百分含量为10~20%;粘结剂为酚醛树脂与乌洛托品的混合物,两者的重量比例为9∶1;然后放置于球磨机中进行均匀混合;将上述混合粉料在150℃温度和300MPa压力下热压10~20分钟;最后将压制得到的固体材料放置于炭化炉中,在850℃温度下炭化2~5小时,最终得到纳米氧化镍电极。
CNA2006101173107A 2006-10-19 2006-10-19 用于超级电容器的纳米氧化镍电极的制备方法 Pending CN194427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6101173107A CN1944276A (zh) 2006-10-19 2006-10-19 用于超级电容器的纳米氧化镍电极的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6101173107A CN1944276A (zh) 2006-10-19 2006-10-19 用于超级电容器的纳米氧化镍电极的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44276A true CN1944276A (zh) 2007-04-11

Family

ID=380439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6101173107A Pending CN1944276A (zh) 2006-10-19 2006-10-19 用于超级电容器的纳米氧化镍电极的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944276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09152B (zh) * 2008-09-16 2010-12-01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一种超级电容器用元素掺杂二氧化锰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3137334A (zh) * 2011-12-01 2013-06-05 上海奥威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用于超级电容器的电极片的制作方法及超级电容器
CN103663572A (zh) * 2012-09-11 2014-03-26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具有超高比容量的氧化镍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4916457A (zh) * 2015-05-25 2015-09-16 淮北师范大学 一种电化学电容器及电吸附脱盐电极材料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09152B (zh) * 2008-09-16 2010-12-01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一种超级电容器用元素掺杂二氧化锰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3137334A (zh) * 2011-12-01 2013-06-05 上海奥威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用于超级电容器的电极片的制作方法及超级电容器
CN103137334B (zh) * 2011-12-01 2016-06-08 上海奥威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用于超级电容器的电极片的制作方法及超级电容器
CN103663572A (zh) * 2012-09-11 2014-03-26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具有超高比容量的氧化镍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4916457A (zh) * 2015-05-25 2015-09-16 淮北师范大学 一种电化学电容器及电吸附脱盐电极材料
CN104916457B (zh) * 2015-05-25 2018-08-10 淮北师范大学 一种电化学电容器及电吸附脱盐电极材料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326723A (zh) 锂离子电池用硅碳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236393B (zh) 一种球形多孔人造石墨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0541688C (zh) 膨胀石墨/金属氧化物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2530906A (zh) 一种制备纳米磷酸铁锂电池正极材料的微波-水热方法
CN106848312B (zh) 一种改性多孔石墨烯、改性多孔石墨烯负极电极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03871756B (zh) 一种亚微米多孔炭球的制备方法
CN102659091A (zh) 一种高容量的石墨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其应用
CN102531070A (zh) 一种超级电容器用四氧化三钴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2467067B (zh) 提纯光伏硅泥制备的三维多孔硅碳材料及制备方法
CN102956359A (zh) 一种二氧化锰/氧化铁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2830472A (zh) 一种多孔碳的制备方法及由其得到的多孔碳和应用
CN109449007B (zh) 一种用于超级电容器电极的硫、氮共掺杂薄纳米碳片的制备方法
CN1944276A (zh) 用于超级电容器的纳米氧化镍电极的制备方法
CN108134132B (zh) 一种动力锂电池用微胶囊薄膜陶瓷固体电解质及制备方法
CN111517317B (zh) 一种硅碳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822415A (zh) 一种纳米复合锂离子电池阴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254337C (zh) 一种纳米级超细镍铁合金粉的制备方法
CN111785944A (zh) 等离子活化切割硅废料制备多孔硅/碳/纳米金属复合负极材料的方法
CN111146017A (zh) 一种耐高压石墨烯/活性炭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7500356B (zh) 一种纳米颗粒自组装五氧化二钒微球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1837296B (zh) 用于松香酯化反应的固体超强酸及其制备方法
CN110993363B (zh) 一种超级电容电极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6969441A (zh) 一种用于钠离子电池负极的硬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8933046B (zh) 一种多孔级次结构的钒酸锌的制备及其在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
CN108963234B (zh) 一种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锰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