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41646A - 通信终端、移动通信系统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通信终端、移动通信系统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941646A
CN1941646A CNA2006101399334A CN200610139933A CN1941646A CN 1941646 A CN1941646 A CN 1941646A CN A2006101399334 A CNA2006101399334 A CN A2006101399334A CN 200610139933 A CN200610139933 A CN 200610139933A CN 1941646 A CN1941646 A CN 194164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munication terminal
communication
temperatur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base s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1013993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松村隆司
三木智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yocer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yocer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yocera Corp filed Critical Kyocer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9416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4164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02Channel estimation
    • H04L25/0224Channel estimation using sounding signals
    • H04L25/0228Channel estimation using sounding signals with direct estimation from sounding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6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the data rate of an incoming sig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18Selecting a network or a communication servi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1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ed by the network, e.g. network or access point is master and terminal is slave
    • H04W52/0216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ed by the network, e.g. network or access point is master and terminal is slave using a pre-established activity schedule, e.g. traffic indication fram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1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ed by the network, e.g. network or access point is master and terminal is slave
    • H04W52/021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ed by the network, e.g. network or access point is master and terminal is slave where the power saving management affects multiple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4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relaying to or from another terminal or us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16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 H04W92/18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between terminal devic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Radio Relay System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一种通信终端包括:第一无线通信单元,与基站进行通信;第二无线通信单元,与包括第一无线通信单元的等同物的另一通信终端进行通信;温度测量单元;以及控制单元,根据温度测量单元测量的温度,来选择所述第一无线通信单元和第二无线通信单元之一。

Description

通信终端、移动通信系统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该申请要求在2005年9月29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05-285231的优先权,将其内容整体并入作为参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信终端、一种移动通信系统和一种通信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已知用于根据每个通信终端处的接收状态,可变地控制下行链路(从基站至终端)通信速率(以下称为“下行链路速率”)的无线通信系统,如以CDMA2000 1xEV-DO作为代表。这些无线通信系统使用这样的无线通信技术,该技术通过使用多种调制技术、扩频速率(spreadrate)等,用于实现下行链路速率与例如容错之间的折衷,使得能够根据每个通信终端处的接收状态来提供更高的通信速率。基于该无线通信技术的通信终端测量从基站接收的信号质量(信号的载波干扰比(CIR)),并请求最高可能下行链路速率,该最高可能下行链路速率是假设以等于或小于预定水平的差错率,成功地从基站接收数据的速率。另一方面,响应来自多个通信终端的关于下行链路速率的请求,基站执行请求的调度,并确定要将下行链路通信信息发送到的通信终端。尽管电信公司可以使用任何期望的技术用于该目的地确定调度,但是普遍使用的是称为正比公平调度的调度算法。该调度技术的特征是,多个用户之间通信速率的公平性与所有基站中最大化的总吞吐量之间具有良好的平衡。更具体地,在正比公平调度中,为每个通信终端计算在过去特定长度的时间段中的平均通信业务量值R(典型地,基于移动平均数或对数平均,来计算在过去大约一秒中的平均业务量),以将下行链路通信信息分配给表现出DRC比R(DRC/R)的最大比率的通信终端,其中,DRC是所请求的下行链路速率,以及R是上述平均通信业务量值(例如,参考日本待审专利申请公开,第一公开No.2002-171287)。
另一方面,对于其中基站与通信终端进行通信的无线通信系统,存在已知的通信技术,用于通过将存在于基站的通信区域中的另一通信终端用作中继站,来实现该基站与由该基站覆盖的通信区域之外的通信终端之间的通信(例如,参考日本待审专利申请公开,第一公开No.2003-309512)。
此外,对于其中基站根据通信终端处的接收状态来控制每个通信终端的发送功率的无线通信系统,存在另一种已知技术,通过在温度超过预设的可允许温度时减小发送输出,以及在温度下降至可允许温度以下时将发送输出增加至初始水平,来防止由于在发送功率放大器中生成的热量而导致的过热(例如,参考日本待审专利申请公开,第一公开No.2000-083009)。
在日本待审专利申请公开,第一公开No.2002-171287中描述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在基站与通信终端之间,诸如高大建筑物之类的任何障碍物都会干扰通信终端的无线电接收,以及在这样的不良接收状态下,保持高的发送输出。这会导致发送功率放大器过热。
发明内容
根据这些情况构思了本发明,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通信终端、移动通信系统、以及通信控制方法,通过将位于可相互通信范围内的另一通信终端(远程站)用作中继站,以防止通信终端(本地站)的发送功率放大器的过热。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根据本发明方案的通信终端包括:第一无线通信部分,用于与基站进行通信;第二无线通信部分,用于与包括第一无线通信部分的等同物的另一通信终端进行通信;温度测量部分;以及控制部分,用于根据由温度测量部分所测量的温度,来选择第一无线通信部分和第二无线通信部分之一。
在上述通信终端中,在要选择第二无线通信部分时,控制部分可以确定通信方是否能够与第二无线通信部分进行通信,以选择第二无线通信部分或通信方。
在上述通信终端中,如果可以使用第二无线通信部分,则控制部分可以报告,可以使用第二无线通信部分。
在上述通信终端中,控制部分可以基于所测量的温度,管理可以使用第一和第二无线通信部分的温度范围。
在上述通信终端中,控制部分可以基于通信数据的剩余量和所测量的温度,来预测是否可以使用第一和第二无线通信部分中的每一个。
在上述通信终端中,控制部分可以预留第二无线通信部分的通信方。
根据本发明另一方案的移动通信系统包括:基站和多个通信终端。多个通信终端中的至少一个包括:第一无线通信部分,用于与基站进行通信;第二无线通信部分,用于与包括第一无线通信部分的等同物的另一通信终端进行通信;温度测量部分;以及控制部分,用于根据由温度测量部分所测量的温度,来选择第一无线通信部分和第二无线通信部分之一。一个通信终端使用第二无线通信部分,来中继基站与另一通信终端之间的通信。
根据本发明另一方案,一种通信控制方法用于控制基站与一个通信终端之间的第一通信、以及一个通信终端与另一通信终端之间的第二通信,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测量通信终端的温度;以及根据所测量的温度来选择第一通信和第二通信中的一个。
根据本发明,可以通过将位于可相互通信范围内的另一通信终端(远程站)用作中继站,以防止通信终端(本地站)的发送功率放大器的过热。这改进了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图1是描述了基站与通信终端之间位置关系的示意图。
图2是描述了根据本发明的移动通信系统的示例性结构的示意图。
图3是示出了本地站、远程站、以及基站之间的通信处理的示意图。
图4A-4C是示出了通信终端的示例性操作的流程图。
图5是示出了在通信终端中的温度设置处理操作的流程图。
图6是示出了警告温度上升值的曲线图。
图7A和7B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的断开处理操作的流程图。
图8是描述了附加地具有MAC地址的扩展DRC帧的示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对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进行描述。
图1是描述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移动通信系统的优选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1示出了基站3、用作本地站的移动通信终端1(以下称为通信终端)、以及用作远程站的通信终端2之间的示例性位置关系。将该实施例作为移动通信系统的示例进行描述,其中,该移动通信系统使用如以CDMA2000 1xEV-DO标准作为代表的,根据通信终端处的接收状态,来控制该通信终端的发送功率的通信技术。因此,当前的描述假设,用作本地站的通信终端1由于位于本地站与基站3之间的诸如建筑物之类的障碍物而获得低质量的接收,而用作远程站的通信终端2处于来自基站3的高质量接收状态中。
图1中的通信终端1和2具有基于ad-hoc通信,在其间(不通过接入点)实现直接通信的通信功能,其中,与上述通信技术相比较,ad-hoc是诸如用于无线局域网(LAN)的WiFi或WiMAX之类的用于相对短距离上的通信技术。
尽管仅在图1中示出了两个通信终端1和2,但是通信终端的数量不局限于两个,可以是三个或更多。
下面定义了用于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中的术语。
术语“本地站”和“远程站”是表示特定状态中的通信终端的逻辑名称。本地站代表处于低质量接收状态中的通信终端,而远程站代表处于高质量接收状态中的通信终端。基本地,本地站是请求远程站来中继下行链路通信信息的通信终端,远程站是响应从本地站中发送的执行中继的请求,将来自基站的下行链路通信信息中继至本地站的通信终端。因此,本地站需要至少包括中继请求装置,用于请求远程站来执行中继,并且远程站需要至少包括中继执行装置,用于将下行链路通信信息中继至本地站。在图1示出的示例中,通信终端2与远程站相对应,以及通信终端1与本地站相对应,其中,两个通信终端1和2每个都包括中继请求装置和中继执行装置。如果诸如建筑物之类的障碍物不是位于基站3与通信终端1之间,而是位于基站3与通信终端2之间,则通信终端2可以用作本地站,以及通信终端1可以用作远程站。术语“接收状态”意指在通信终端处接收的来自基站的信号质量,表示为载波干扰比(CIR)的形式。术语“可中继温度”表示温度范围,在该范围内通信终端可以用作中继站。从通信终端的操作温度至获得可中继温度。术语“通信信息”指业务量数据。术语“发送请求”是从远程站发送至基站的请求,用于将下行链路通信信息发送至本地站。发送请求包括本地站的识别信息(MAC地址)和远程站的通信速率。
接下来,参照图2,对图1中示出的通信终端1和基站3的优选结构进行描述。图2是描述了图1中示出的通信终端1和基站3的优选结构的方框图。由于图1中示出的通信终端2的结构类似于通信终端1的结构,所以将省略对通信终端2的结构的详细描述。
参照图2中的通信终端1,基站发送/接收部分12是在控制部分21的控制下,用于执行向/从基站3进行发送/接收处理的电路。天线10与基站发送/接收部分12相连。无线LAN发送/接收部分13是在控制部分21的控制下,用于执行向/从作为远程站的通信终端(该示例中的通信终端2)进行发送/接收处理的电路。天线11与无线LAN发送/接收部分13相连。
控制部分21控制基站发送/接收部分12、音频处理部分14、屏幕显示器17、以及操作按键18,来执行音频通信中的呼叫处理、电子邮件的发送/接收处理等。控制部分21还通过无线LAN发送/接收部分13,来控制与作为远程站的通信终端的通信。此外,控制部分21控制温度测量部分19。温度测量部分19测量通信终端1自身外壳中的温度。
控制部分21包括接收质量测量部分22、温度设置处理部分23、终端间信息交换部分24、以及通信终端选择部分25,作为实现本发明功能的主要功能部分。
接收质量测量部分22执行以下处理:接收来自基站3的下行链路导频信号,以及测量接收质量(CIR)。温度设置处理部分23基于存储于存储部分20中的温度数据和从温度测量部分19中获得的温度数据,来计算警告温度上升值。终端间信息交换部分24通过无线LAN来执行与另一通信终端的信息交换处理。要交换的信息包括针对本地站的可中继温度数据和可中继标记。如果本地站的温度超过警告温度上限,并且远程站的温度低于可中继温度上限,则通信终端选择部分25执行对用作远程站的通信终端2的选择处理,其中,要将执行中继的请求发送至通信终端2。
音频处理部分14是用于执行对音频信号的编码/解码处理的电路,并且与麦克风15和扬声器16相连。存储部分20存储由控制部分21执行的程序和其它数据。存储部分20也用于保存所接收的数据。
使用通信终端1的上述结构,接收质量测量部分22测量本地站、即通信终端1自身的接收状态。温度设置处理部分23基于温度测量部分19获得的温度数据和增加的温度,获得存储于存储部分20中的中继恢复温度设置、可中继温度上限、警告温度上限、以及停止温度上限,来计算警告温度上升值。此外,只要没有以本地站为目的地的通信信息并且远程站的通信信息可以中继,终端间信息交换部分24就会将本地站的可中继温度报告给可以直接与之通信的相邻通信终端。否则,终端间信息交换部分24从相邻通信终端接收关于可中继温度的信息。如果本地站的温度超过警告温度上限,并且远程站的温度低于可中继温度上限,则通信终端选择部分25比较远程站的温度与各自的可中继温度上限之间的差值,并选择表现出所有差值中的最大值的可中继通信终端2(作为远程站)。然而应当注意,如果如图1和2中的示例中所示,只有一个通信终端2作为远程站,则仅执行确定远程站可中继标记的处理。
基站3的控制部分包括调度器31、本地/远程标识发送部分32、以及通信业务量修正部分33。调度器31基于例如,可由正比公平调度所实现的,“相对于过去的通信业务量平均(在预定时间段、或者根据预定算法计算)的发送请求量(或者请求速率)”,来执行确定下行链路业务量数据(通信信息)的发送顺序、发送量等的处理。本地/远程标识发送部分32执行如下处理:从作为远程站的通信终端2接收包括本地站标识信息的发送请求,参考此报头信息中作为本地站的通信终端1(已经做出执行中继的请求)的标识信息,并经由作为远程站的通信终端2(执行中继)将下行链路业务量数据(通信信息)发送到作为本地站的通信终端1。
在要计算发送至每个通信终端的先前的通信量时,通信业务量修正部分33将发送至已执行中继的通信终端(作为远程站的通信终端2)的下行链路业务量数据,看作已发送至已做出执行中继的请求的通信终端(作为本地站的通信终端1)。更具体地,通信业务量修正部分33执行从已执行中继的、作为远程站的通信终端2中的先前通信业务量中减去上述通信业务量(已中继数据的通信业务量),以及将上述通信业务量(已由远程站中继的数据的通信业务量)添加至已做出执行中继的请求的、作为本地站的通信终端1中的先前通信业务量的处理。
图3是示出了本地站、远程站、以及基站之间的通信处理的示意图。下面将参照图3,对两通信终端1和2、以及基站3之间的通信操作进行描述。当前的描述假设,作为本地站的通信终端1需要从基站3中接收下行链路业务量数据,而处于基站3的通信区域中的、作为远程站的通信终端2不需要接收下行链路业务量数据。
当通电启动时,通信终端1和通信终端2每一个都启动由温度测量部分19进行的温度测量(步骤S1)。然后,读出不同的温度数据并执行温度设置(步骤S2)。更具体地,从存储部分20中读出中继恢复温度设置、可中继温度上限、警告温度上限、以及停止温度上限。此外,根据从温度测量部分19中获得的温度数据和增加的温度中计算出警告温度上升值。
接下来,通信终端1和通信终端2每一个都接收来自基站3的下行链路导频信号(步骤S3),测量接收状态以计算可接收下行链路速率,并设置发送功率(步骤S4)。接下来,通信终端1和通信终端2每一个都将所计算的下行链路速率(DRC)返回至基站3(步骤S5),并接收来自基站3的功率比特(步骤S6),从而允许基站3来控制发送功率(发送功率的闭环操作)(步骤S7)。
典型地,通信终端1和通信终端2在后续的步骤中交换可中继标记。在本示例中,由于通信终端1未处于可中继状态,所以通信终端1仅接收来自通信终端2的远程站可中继标记,而不将其可中继标记(即,本地站的可中继标记)发送至通信终端2(步骤S8)。如果确定通信终端1中的可中继温度上限T1高于警告温度上限T2,则通信终端1请求通信终端2来执行中继(步骤S9)。
接下来,在接收来自通信终端1的执行中继的请求时,通信终端2将包括附加中继信息的下行链路请求(发送请求)发送至基站3(步骤S10)。基站3将以作为本地站的通信终端1为目的地的下行链路业务量数据发送至通信终端2(步骤S11)。作为响应,通信终端2将从基站3中接收的以通信终端1为目的地的下行链路业务量数据,通过无线LAN,中继至通信终端1(步骤S12)。
当作为本地站的通信终端1处于可中继状态时,发送可接收下行链路通信信息的原因是,防止从作为远程站的通信终端2中接收执行中继的请求。然而,应当注意,无论作为远程站的通信终端2能否直接与作为本地站的通信终端1进行通信,如果没有可中继的通信终端2,则通信终端1别无选择地直接与基站3进行通信。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移动通信系统和通信终端,在由于作为本地站的通信终端1外壳温度的增加而发生过热之前,使用通信终端2(远程站)作为中继站,可以防止通信终端1(本地站)过热。这改进了用户体验。
接下来,将参照图4A-4C,对通信终端1的内部处理操作进行详细描述。图4A-4C是示出了通信终端1的操作的流程图。图4A-4C中示出的流程图说明了在通信终端1包括中继请求装置和中继执行装置时应用的处理操作。
参照图4A-4C,通信终端1开始温度设置处理(步骤S21)。将在之后描述该温度设置处理。接下来,开始对时隙n的处理(步骤S22)。在通信终端1中,基于来自基站3的下行链路导频信号来测量接收状态(步骤S23),并设置发送功率(步骤S24)。
接下来,通信终端1确定是否存在可以通过无线LAN与通信终端1进行直接通信的作为远程站的通信终端2(步骤S25)。如果在步骤S25中确定没有可以通过无线LAN进行直接通信的作为远程站的通信终端2,则通信终端1将包括本地站的可接收下行链路通信信息的数据发送至基站3,以做出发送下行链路业务量数据(以本地站为目的地的通信信息)的请求(步骤S26)。然后,如果分配了下行链路业务量数据,则通信终端1从基站3中接收下行链路业务量数据(步骤S27和S28),而如果没有分配下行链路业务量数据,则流程返回步骤S21。
另一方面,如果在步骤S25中确定,存在可以通过无线LAN与通信终端1进行直接通信的作为远程站的通信终端2,则确定通信终端1(本地站)是否能够执行中继(步骤S29)。如果在步骤S29中确定本地站不能执行中继,则流程进行至步骤S30,在步骤30中确定是否有可中继的通信终端2。如果在步骤S30中没有可中继通信终端2,则流程进行至步骤S26,在步骤S26中,在本地站中执行接收下行链路业务量数据的处理。如果在步骤S30中确定存在可中继的通信终端2,则通过无线LAN,从可中继通信终端2中接收可以接收的可中继标记(步骤S31)。
接下来,通信终端1基于中继请求标记,确定是否能够在本地站自身中继续通信(步骤S32)。如果在步骤S32中没有中继请求标记(能够在本地站中继续通信),则流程进行至步骤S26,其中,在本地站中执行接收下行链路业务量数据的处理。如果在步骤S32中有中继请求标记(不能在本地站中继续通信),则将执行中继的请求通过无线LAN,发送至表现出最低测量温度T的通信终端(本示例中的通信终端2)(步骤S33)。然后,如果在无线LAN上有下行链路业务量数据,且剩余数据量(警告温度上升值)超过警告温度上限,则通过无线LAN来接收下行链路业务量数据(步骤S34、S35和S36)。如果在无线LAN上没有下行链路业务量数据,或者剩余数据量(警告温度上升值)没有超过警告温度上限,则流程进行至步骤S26,其中,在本地站中执行接收下行链路业务量数据的处理。将在之后描述警告温度上升值。
另一方面,如果在步骤S29中确定本地站能够执行中继,则流程进行至步骤S37,其中,通过无线LAN来发送可以接收的可中继标记。然后,确定是否有来自作为远程站的通信终端n的执行中继的请求(远程站做出执行中继的请求)(步骤S38)。如果在步骤S38中没有执行中继的请求,则流程进行至步骤S26。如果在步骤S38中有来自通信终端n的执行中继的请求,则通信终端1将附加地具有通信终端n的中继信息的数据发送至基站3(步骤S39)。
接下来,通信终端1确定是否已经分配了下行链路业务量数据(步骤S40)。如果在步骤S40中已经分配了下行链路业务量数据,则接收下行链路业务量数据(步骤S41),并且通过无线LAN将所接收的下行链路业务量数据发送至通信终端n(步骤S42)。另一方面,如果在步骤40中确定没有分配下行链路业务量数据,则流程返回至步骤S21。
经过上述处理操作,通过在处于直接可通信区域中的多个通信终端中使用表现出外壳中最低温度的通信终端作为中继站,可以执行通信。这防止了在仍继续通信时本地站和中继站过热。结果,可以改进用户体验。
当通信终端1要请求通信终端2执行中继时,通信终端1请求通信终端2通过无线LAN来中继以本地站为目的地的下行链路业务量数据,并且作为远程站的通信终端2响应该请求,将发送请求发送至基站3。
将参照图5,详细描述图4A的步骤S21中的温度设置处理操作。图5是示出了通信终端1中的温度设置处理操作的流程图。
参照图5,通信终端1测量自身外壳中的温度,以获得测量温度T(步骤S51)。接下来,从存储部分20中读出作为通信终端1的数据预先存储在存储器部分20中的中继恢复温度设置T0、可中继温度上限T1、警告温度上限T2、以及停止温度上限T3(步骤S52)。
此后,通信终端1将测量温度T与中继恢复温度设置T0进行比较(步骤S53)。如果测量温度T小于中继恢复温度设置T0,则确定本地站是可中继终端,并且流程进行至步骤S54。在步骤S54中,将测量温度T与停止温度上限T3进行比较。如果测量温度T小于停止温度上限T3,则确定本地站未处于过热状态,并且流程进行至步骤S55。在步骤S55中,将测量温度T与警告温度上限T2进行比较。如果测量温度T小于警告温度上限T2,则确定本地站不需要中继,并且流程进行至步骤S56。在步骤S56中,将测量温度T与可中继温度上限T1进行比较。如果测量温度T小于可中继温度上限T1,则确定本地站可中继,并且流程进行至步骤S57。在步骤S57中,设置可中继标记,并将在该时刻的测量温度T存储于存储部分20中,作为增加的温度(步骤S58)。从该点开始对增加温度的测量。接下来,通信终端1将可中继温度上限的初始值替换为可中继温度上限T1(步骤S59),并继续监视测量温度T(步骤S60)。接下来,流程进行至步骤S56。
另一方面,如果在步骤S53中,测量温度T不小于中继恢复温度设置T0,则表示本地站是不能执行中继的终端。因此,通信终端1设置中继禁止标记(步骤S61),并且流程进行至步骤S53。如果由于周围温度而使得最初启动时外壳中的温度过高以至于不能执行中继,则在步骤S61中,开始中继禁止标记设置处理。
此外,如果在步骤S54中,测量温度T不小于停止温度上限T3,则通信终端1停止操作(步骤S68)。如果在步骤S55中,测量温度T不小于警告温度上限T2,则表示本地站需要中继。因此,通信终端1设置中继请求标记(步骤S62),并且流程进行至步骤S53。
如果在步骤S56中,测量温度T不小于可中继温度上限T1a,则表示本地站不能执行中继。在这种情况下,通信终端1确定本地站是,否正在执行针对远程站的中继(步骤S63)。如果本地站正在执行针对远程站的中继,则发送针对远程站的下行链路通信信息断开允许标记(步骤S64)。此后,执行断开处理(步骤S70),并且从正在为其执行中继的远程站接收断开标记(步骤S71)。然后,流程进行至步骤S65。另一方面,如果在步骤S63中,本地站不执行针对远程站的中继,则流程进行至步骤S65。
在步骤S65中,通信终端1停止可中继标记。接下来,为了将自身外壳中的温度降低至可中继温度,通信终端1将中继恢复温度设置T0替换为可中继温度上限T1的值(步骤S66)。接下来,通信终端1停止已在步骤S58中开始的增加温度的测量,并将在该时刻测量的温度T设置为警告温度上限T2(步骤S67)。然后,流程进行至步骤S55。
下面将参照图6,对警告温度上升值进行描述。图6是示出了警告温度上升值的曲线图。
在图6的曲线图中,垂直轴代表温度,水平轴代表传送速率。波形G1是在通信终端的外壳中温度上升曲线的示例。该温度上升曲线根据通信终端的周围环境温度而改变。增加温度测量起始值G2与图5的步骤S58中的增加温度测量起始点处的值相对应,并且增加温度测量停止值G3与图5的步骤S67中的增加温度测量终点处的值相对应。
如图6中的表达式(1)所示,基于温度上升曲线G1来计算每度的比特速率,以及将该计算值设置为警告温度上升因子。通过数据剩余量除以警告温度上升因子,然后将测量温度T加至该相除操作结果,来获得警告温度上升值Tu(参考图6中的表达式(2))。结果,获得数据剩余量的警告温度上升值Tu。在图4A的步骤S35中,将以这种方式获得的警告温度上升值Tu与警告温度上限T2进行比较。
将参照图7A和7B,对图5的步骤70中的断开处理操作进行详细描述。图7A和7B是示出了图1中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的断开处理操作的流程图。在图7A和7B的示例中,通信终端1(本地站)通过通信终端2(远程站),与基站3进行通信。
参照图7A和7B,通信终端1请求通信终端2来执行中继(步骤S101),并且通信终端2响应该请求,将针对通信终端1的数据从基站3中继至通信终端1(步骤S102)。此时,如果通信终端2自身外壳中的温度增加至超过可中继温度,则正在中继针对通信终端1的数据的通信终端2发送下行链路通信信息断开标记(步骤S103)。
接下来,当通信终端1接收下行链路通信信息断开标记时,通信终端1确定本地站是否能够直接与基站3进行通信(步骤S104)。如果在步骤S104中,通信终端1确定本地站不能直接与基站3进行通信,则通信终端1请求另一通信终端作为远程站来执行中继(步骤S105)。然后,将断开标记发送至通信终端2(步骤S106)。
另一方面,如果在步骤S104中,通信终端1确定本地站能够直接与基站3进行通信,则确定本地站是否能够执行中继(步骤S107)。如果在步骤S107中,通信终端1确定本地站不能执行中继,则通信终端1将断开标记发送至通信终端2(步骤S108),以开始与基站3的直接通信(步骤S109)。接下来,通信终端1确定本地站是否能够执行中继(步骤S110)。如果本地站不能执行中继,则流程进行至步骤S108,接下来,重复步骤S108和S109,直至本地站能够执行中继。在步骤S110中,当本地站能够执行中继时,流程进行至步骤S113。
当通信终端2接收断开标记时,停止可中继标记(步骤S111)。然而,通信终端2继续与基站3进行通信。
如果在步骤S107中,通信终端1确定本地站能够执行中继,则将断开标记发送至通信终端2(步骤S112)。接下来,在步骤S113中,通信终端1将可中继标记和中继预留标记发送至通信终端2。
当通信终端2接收中继预留标记(步骤S114)时,在设置后续的中继请求标记(步骤S115)时,确定是否存在预留(步骤S116)。如果作为该确定的结果,存在预留,则将执行中继的请求发送至预留站(本示例中的通信终端1)(步骤S117)。当通信终端1接收中继请求标记(步骤S118)时,通信终端1作为远程站执行中继(步骤S102)。另一方面,曾作为远程站的通信终端2,用作本地站来接收中继服务(步骤S101)。
如果在步骤S116中没有预留,则通信终端2请求表现出下一个最低测量温度T的通信终端来执行中继(步骤S119)。
图8是描述附加地具有MAC地址的扩展DRC帧的示例的示意图。
MAC地址是符合EV-DO标准的用于识别与基站3通信的每个通信终端的地址(代码)。通信信息中包括的报头信息包括请求中继的通信终端1的MAC地址(6比特)。通过上行链路业务量数据信道,将添加至DRC子信道的四比特的扩展DRC符号从通信终端2发送至基站3。此外,通过去除(puncturing)部分DRC子信道来包括MAC地址信息。例如,也可以使用通过去除部分导频子信道来包括MAC地址信息的可选方式。
在该实施例中,当根据调度来发送以通信终端为目的地的下行链路业务量数据时,基站3可以将指示目的地是通信终端的报头添加至下行链路业务量数据中。此外,由于通信终端意识到,与要接收的下行链路业务量数据相对应的下行链路数据请求是通信终端自身的请求,所以通信终端可以选择不添加报头,以防止业务量数据开销的增加。
每个通信终端可以通过无线LAN,将从基站3接收的下行链路业务量数据发送至另一通信终端,并且该通信终端可以通过无线LAN来接收下行链路业务量数据。在这种情况下,基站3基于以下描述的正比公平算法来执行调度。
对于与基站3通信的所有通信终端,基站3存储最近分配的通信速率的平均值,并使用预定发送定时(每1/600秒)进行更新。最近分配的通信速率的平均值Ri(n)为
Ri(n)=(1-1/tc)×Ri(n-1)+1/tc×ri(n-1)
其中,Ri(n)代表通信终端i的时隙n中的平均数据通信速率;ri(n)代表通信终端i的时隙n中的发送数据通信速率,如果没有下行链路业务量分配给通信终端i则为0;以及tc(i)代表时间常数。
基站3计算通信终端i的时隙n中的以下估计函数Fi(n)。
Fi(n)=DRCi(n)/Ri(n)
其中,DRCi(n)代表通信终端i的时隙n中的请求数据通信速率。这是由通信终端获得的可接收下行链路速率,数据以此速率发送至基站。
基站3使用发送定时(每1/600秒)估计通信终端的Fi(n),并将下行链路业务量数据分配至表现出最大Fi(n)的通信终端。
在估计函数Fi(n)的上述计算过程中,如果通信终端i(通信终端1)直接与基站3进行通信,则“ri(n)=实际发送通信速率”。另一方面,如果通信终端i使用通信终端j(通信终端2)作为中继站来执行通信,并且实际将来自基站3的下行链路业务量分配至通信终端j,则“rj(n)=0”以及“ri(n)=向通信终端j的实际发送通信速率”(与传统技术相反,其中“ri(n)=0”以及“rj(n)=实际发送通信速率”)。
可选地,如果“ri(n)=0”以及“rj(n)=向通信终端j的实际发送通信速率”,则Ri(n)和Rj(n)为
Ri(n)=(1-1/tc)×Ri(n-1)+1/tc×rj(n-1)
Rj(n)=(1-1/tc)×Rj(n-1)+1/tc×rj(n-1)
此外,当通信终端i通过使用通信终端j作为中继站,在时隙n-1中与基站进行通信,并将来自基站3的下行链路分配给通信终端j时,将修正应用于Ri(n)和Rj(n)的计算如下:
Ri(n)=(1-1/tc)×Ri(n-1)+1/tc×rj(n-1)×(1+c)
Rj(n)=(1-1/tc)×Rj(n-1)+1/tc×rj(n-1)×(-c)
其中,c代表修正因子,约为0.1至0.5。
简言之,通过修正因子c来增加通信终端i的平均数据速率,其中,通信终端i接收由通信终端j中继的数据,而通过修正因子c来减小通信终端2的平均数据速率。这意味着,在估计函数的后续计算中,通信终端2优于通信终端1。例如,还可以通过将偏置作用于估计函数(即,减小通信终端i的Fi(n)并增加通信终端j的Fj(n))来实现类似的修正计算。
通过上述调度技术,提供了一种机制,用于防止在调度中对执行中继的通信终端分配不利的优先级,以及通过调度,补偿功耗中的任何缺点。
请求中继下行链路通信信息(业务量数据)的通信终端,即,图1中作为本地站的通信终端1,可以不包括中继执行装置,该装置用于将下行链路通信信息(业务量数据)中继至相邻的通信终端。此外,执行下行链路通信信息(业务量数据)的中继的通信终端,即,图1中作为远程站的通信终端2,可以不包括中继请求装置,该装置用于请求相邻的通信终端来中继下行链路通信信息(业务量数据)。
已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作为通信终端(移动通信终端)的示例进行了描述。这些通信终端包括蜂窝电话设备、移动终端、个人数字助理(PDA)等。
根据本发明,本地站可以在本地站过热之前,通过使用在直接可通信区域中的多个通信终端中表现出外壳中的最低温度的通信终端作为中继站,能够在不引起过热的情况下接收数据。这改进了用户体验。因此,本发明对于移动通信系统、通信终端、以及其它通信设备来说是有用的。
尽管以上已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了描述和说明,但是应理解,这些是本发明的示例,并不应认为是限制。可以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做出添加、省略、替换以及其它修改。因此,不应认为上述描述对本发明作出了限制,本发明仅由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所限制。

Claims (8)

1.一种通信终端,包括:
第一无线通信单元,与基站进行通信;
第二无线通信单元,与包括所述第一无线通信单元的等同物的另一通信终端进行通信;
温度测量单元;以及
控制单元,根据温度测量单元测量的温度,来选择所述第一无线通信单元和第二无线通信单元之一。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终端,当要选择所述第二无线通信单元时,所述控制单元确定通信方是否能够与所述第二无线通信单元进行通信,以选择所述第二无线通信单元或所述通信方。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终端,其中,如果能够使用所述第二无线通信单元,则所述控制单元报告能够使用所述第二无线通信单元。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终端,其中,所述控制单元基于所测量的温度,管理可以使用所述第一和第二无线通信单元的温度范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终端,其中,所述控制单元能够基于通信数据的剩余量和所测量的温度,来预测是否可以使用所述第一和第二无线通信单元中的每一个。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终端,其中,所述控制单元预留所述第二无线通信单元的通信方。
7.一种移动通信系统,包括:
基站;以及
多个通信终端,所述多个通信终端中的至少一个包括:
第一无线通信单元,与所述基站进行通信;
第二无线通信单元,与包括所述第一无线通信单元的等同物的另一通信终端进行通信;
温度测量单元;以及
控制单元,用于根据由温度测量单元所测量的温度,来选择所述第一无线通信单元和第二无线通信单元之一,
其中,一个通信终端通过使用所述第二无线通信单元,来中继所述基站与另一通信终端之间的通信。
8.一种通信控制方法,用于控制基站与一个通信终端之间的第一通信、以及所述一个通信终端与另一通信终端之间的第二通信,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测量所述通信终端的温度;以及
根据所测量的温度来选择所述第一通信和第二通信之一。
CNA2006101399334A 2005-09-29 2006-09-27 通信终端、移动通信系统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Pending CN194164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285231 2005-09-29
JP2005285231A JP4624227B2 (ja) 2005-09-29 2005-09-29 通信端末、移動体通信システム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41646A true CN1941646A (zh) 2007-04-04

Family

ID=379594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6101399334A Pending CN1941646A (zh) 2005-09-29 2006-09-27 通信终端、移动通信系统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494512B2 (zh)
JP (1) JP4624227B2 (zh)
KR (1) KR100809154B1 (zh)
CN (1) CN1941646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223625B2 (en) * 2006-08-23 2012-07-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Acquisition in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systems
ATE535115T1 (de) * 2006-10-27 2011-12-15 Research In Motion Ltd Streckenqualitätsmessungen auf der basis der datenrate und des empfangsleistungspegels
CN101296016A (zh) * 2007-04-27 2008-10-29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WiMax&WiBro中继系统中多播数据的传输方法
JP5281312B2 (ja) * 2008-04-25 2013-09-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US9615354B2 (en) 2008-07-17 2017-04-04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s in cellular system
CN102113384B (zh) * 2008-07-30 2015-09-30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无线电通信系统和无线电通信方法
WO2010016418A1 (ja) * 2008-08-06 2010-02-11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方法、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無線通信装置の制御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コンピュータ読取り可能な記録媒体
US9363842B2 (en) * 2011-03-01 2016-06-07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ata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for
US8675615B2 (en) * 2011-05-03 2014-03-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mperature-driven airlink selection in a multi-mode wireless device
CN103049018B (zh) * 2012-12-26 2015-07-08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手持电子设备的过热保护方法、装置和手持电子设备
CN103118442A (zh) * 2013-01-24 2013-05-22 浪潮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基站中继功能的手持式终端
US9055470B2 (en) * 2013-03-01 2015-06-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tilizing the smart blanking feature of thermal mitigation
JP6789234B2 (ja) * 2015-03-12 2020-11-25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Huawei Technologies Co.,Ltd. データ伝送方法、データ伝送装置、プロセッサ、及び移動端末
US10880304B2 (en) * 2016-04-06 2020-12-29 Qualcomm Incorporated Network verification of wearable devices
KR102330254B1 (ko) * 2017-04-07 2021-11-2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트래픽 제어 방법 및 그 전자 장치
US10419077B1 (en) 2018-03-28 2019-09-17 Google Llc Wireless communication via a mobile relay
DE112019007410T5 (de) * 2019-06-05 2022-02-17 Honda Motor Co., Ltd. Drahtlose basisstation, kommunikationssystem, programm, steuerverfahren und drahtlose kommunikationsvorrichtung
JP7038442B2 (ja) * 2021-01-12 2022-03-18 株式会社ユピテル 中継システム、中継機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33722A (en) * 1872-12-10 Improvement in plows
US31990A (en) * 1861-04-09 Alexander millar
JPS63226124A (ja) * 1986-10-29 1988-09-20 Oki Electric Ind Co Ltd 無線装置用レベル制御回路
JPH07264114A (ja) 1994-03-23 1995-10-13 Oki Electric Ind Co Ltd 無線端末中継システム及び無線端末装置
JP2990150B2 (ja) 1998-04-06 1999-12-13 静岡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携帯電話機の過熱防止の方法とその装置
JP3223887B2 (ja) 1998-09-07 2001-10-29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無線通信装置
US6760311B1 (en) 1998-11-20 2004-07-06 Ericsson Inc. Thermal transmission control of wireless data modem
JPH11243362A (ja) 1998-12-25 1999-09-0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無線電話装置,無線電話中継装置および無線電話システム
GB2355367A (en) * 1999-10-13 2001-04-18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Adjusting allocation of transmission slots according operating conditions in a mobile telephone
CN1338153A (zh) * 1999-11-05 2002-02-27 索尼公司 数据发送设备和方法
US6504484B1 (en) * 2000-09-26 2003-01-07 Cohand Technology Co., Ltd. Control method using power to prevent overheat inside of electric equipment
KR20020025476A (ko) * 2000-09-29 2002-04-04 윤종용 지.피.알.에스 단말기에서 발열현상에 따른 서비스 클래스변경장치 및 방법
JP3731469B2 (ja) 2000-12-04 2006-01-05 Kddi株式会社 無線パケット通信システム及び基地局
US7200512B2 (en) * 2001-02-16 2007-04-03 Sierra Wireless, Inc. Method for avoiding peak temperatures in communication devices
JP2003309512A (ja) 2002-04-16 2003-10-31 Denso Corp 無線通信端末
US8169981B2 (en) * 2002-10-31 2012-05-01 Motorola Mobility, Inc. Method and mobile station for controlling communication via a radio link
BR0215939A (pt) * 2002-11-29 2005-09-06 Yamaha Corp Sensor magnético e método para compensar caracterìstica dependente da temperatura de sensor magnético
JP4110522B2 (ja) * 2002-12-13 2008-07-02 ソニー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US20040194237A1 (en) * 2003-04-04 2004-10-07 Walton Charles A. Underwater cleaning apparatus using suction grip
US7321272B2 (en) * 2003-04-11 2008-01-22 Nxp B.V. Device for detecting the temperature of an oscillator crystal
JP4049013B2 (ja) * 2003-05-08 2008-02-20 Kddi株式会社 無線マルチホップネットワークのアクセス制御方法、中継端末及び移動端末
JP2005065136A (ja) 2003-08-20 2005-03-10 Fuji Photo Film Co Ltd データ送信装置
EP1530383B1 (en) * 2003-11-10 2006-06-14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Methods and system for limiting communication capabilities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s
JP4363205B2 (ja) * 2004-02-05 2009-11-11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携帯端末装置
KR20070025325A (ko) * 2005-09-01 2007-03-0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통신 단말기의 핸드오프 장치와 방법
JP4778318B2 (ja) * 2006-01-20 2011-09-21 富士通東芝モバイル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携帯端末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70142058A1 (en) 2007-06-21
KR20070036687A (ko) 2007-04-03
JP2007096925A (ja) 2007-04-12
JP4624227B2 (ja) 2011-02-02
US8494512B2 (en) 2013-07-23
KR100809154B1 (ko) 2008-02-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941646A (zh) 通信终端、移动通信系统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US7333460B2 (en) Adaptive beacon interval in WLAN
CN101217784B (zh) 一种通信架构中的无线网络、通信设备和接入点
KR101032381B1 (ko) 무선 자원 활용 최적화 및 데이터 레이트 조정 방법, 와이어리스 디지털 통신 시스템 및 무선 자원 활용 최적화 시스템
MX2007012143A (es) Metodo y aparato para seleccionar punto de acceso de banda multiple para asociarse con una estacion movil de banda multiple.
CN1285178C (zh) 无线装置
KR101571226B1 (ko) 다중 rat 측정 보고
EP2166714A1 (en) 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lementing the method
CN101005690A (zh) 用于管理反向链路通信的装置、系统和方法
US7689173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ntrolling reverse link rate in CDMA 1xEV-DO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677896A (zh) 无线通信装置和无线通信系统以及通信定时调停装置
US8396500B2 (en) Connection destination base station determination device
KR20190007415A (ko) 통신 방법, 네트워크 장비 및 단말 장비
JP4777684B2 (ja) 拡張専用チャネル用の分散リソース管理
US7962138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aging routing area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200272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of home base transceiver station (BTS)
US8036671B2 (en) Multi-cellular load dependent scheduling
US7512411B2 (en)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radio network controller, mobile station and down link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method
JPH11298407A (ja) 移動体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装置、移動局装置および送信電力制御方法
US7327764B2 (en) Control system, control method, and radio network controller preferably used for the system and method
KR100645511B1 (ko)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멀티 캐스트를 위한 공유 순방향링크 데이터 채널의 전력/전송율 제어 방법
US20050113105A1 (en) Method and a controller for controlling a connection
EP2400804A1 (en) Radio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method
CN101277133B (zh) 一种fach功率和sccpch功率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US20240147517A1 (en) Extended reality device differentia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7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