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41517A - 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941517A
CN1941517A CN200610141296.4A CN200610141296A CN1941517A CN 1941517 A CN1941517 A CN 1941517A CN 200610141296 A CN200610141296 A CN 200610141296A CN 1941517 A CN1941517 A CN 194151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terminal
connector shell
basically
pressing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61014129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527542C (zh
Inventor
藤井雅康
樱井利一
坂谷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9415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415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27542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27542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电探测两个连接器外壳是否已经正确连接在杠杆型连接器中。形成有凸轮凹槽41的杠杆40可转动地安装,并且探测端子60安装在阴性连接器外壳10中。只有当两个连接器外壳10,80正确连接时,该探测端子60才与组装在阴性连接器外壳10中的接触端子98接触,以闭合探测电路。按压部分44形成在杠杆40的凸轮板47的面对探测端子60的部分中突出,并且当杠杆40转动时,保持按压探测端子60,以将探测端子60弹性变形到探测端子60与接触端子98分离的位置处,直到两个连接器外壳10,80正确连接为止。当杠杆40转动到两个连接器外壳10,80正确连接的位置处时,取消按压状态,以使得探测端子60能够与接触端子98接触。

Description

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本发明涉及可移动构件型的连接器,尤其涉及杠杆型连接器,还涉及设置有该连接器的连接器组件。
例如日本未审专利公开No.2003-86301公开了一杠杆型连接器。该连接器构造使得,杠杆可转动地支承在一个连接器外壳上,另一连接器外壳设置有可与形成在杠杆中的凸轮凹槽接合的凸轮销,在两个连接器外壳彼此略微安装的情况下,该凸轮销与凸轮凹槽接合,并且杠杆转动在此状态下转动,以将两个连接器外壳朝彼此拉动,并通过凸轮凹槽和凸轮销的接合的凸轮动作达到正确连接的状态。
该杠杆设置有可从等待位置移动到探测位置的探测构件。当杠杆到达两个连接器外壳正确连接的正确连接位置时,该探测构件可以从等待位置移位到探测位置,而当杠杆停留在正确连接位置之前的部分连接位置时,防止探测构件从等待位置到探测位置的移位。换句话说,以探测构件是否可以移动到探测位置为基础,可以探测杠杆的转动位置,因此在杠杆未完全转动到正确连接位置,两个连接器外壳只是部分连接时,操作人员不会终止杠杆转动操作。
在上述情况下,以杠杆的转动位置为基础,机械地探测阳性和阴性连接器外壳是否正确连接。作为另一种探测方法,也有电探测两个连接器外壳的正确连接的需要,并且必须满足这种需要。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进行了改进,并且其目的是提供能够电探测两个连接器外壳是否正确连接的可移动构件型的连接器和相应连接器组件。
根据本发明,该目的通过独立权利要求的特征实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是从属权利要求的主题。
根据本发明,提供可移动构件型的连接器,包括可与配合连接器外壳连接的连接器外壳,该连接器外壳包括如杠杆或滑块之类的可移动或可操作构件,该构件可移动地安装并形成有如凸轮凹槽之类的凸轮构件,该凸轮构件可与设置在配合连接器外壳中的如凸轮销之类的配合凸轮构件接合,还包括用于电探测连接器外壳与配合连接器外壳的正确连接的探测端子,只有当两个连接器外壳正确连接时,该探测端子才能接触设置在连接器外壳或配合连接器外壳中的接触端子,
其中,按压部分设置在可移动构件的一部分上,基本上面对探测端子,保持按压或推动该探测端子,以将探测端子弹性移位到远离接触端子的位置处,直到可移动构件移动成正确连接两个连接器外壳为止,而当可移动构件移动到正确连接两个连接器外壳时,停止或减小按压,以至少部分使探测端子恢复,从而探测端子可以保持与接触端子接触。
因此,在两个连接器外壳彼此略微安装的情况下,凸轮构件开始与配合凸轮构件合作。当可移动构件在此状态下操作或移动或移位时,凸轮构件与配合凸轮构件相互作用,以进行(实现或帮助)连接器外壳与配合连接器外壳的连接。由于设置在可移动构件上的按压部分在其期间按压和弹性移位该探测端子,所以探测端子保持与接触端子分离。当作为可移动构件的操作或移动或移位的结果,两个连接器外壳基本上正确连接时,按压部分减少或基本上停止按压探测端子,因此探测端子至少部分恢复,以与接触端子接触,从而闭合探测电路。于是,即使在具有可移动构件的连接器和配合连接器的连接器组件中,也可以电探测两个连接器外壳的基本上正确的连接状态,从而提高连接器和相应连接器组件的整体操作性和可靠性。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提供一杠杆型连接器组件,包括可彼此连接的一对连接器外壳,一个连接器外壳包括可转动地安装并形成有凸轮凹槽的杠杆,该凸轮凹槽可与设置在另一连接器外壳中的凸轮销接合,还包括用于电探测两个连接器外壳的正确连接的探测端子,只有当两个连接器外壳正确连接时,探测端子才与设置在一个或另一个连接器外壳中的接触端子接触,
其中,按压部分设置在杠杆的一部分上,面对探测端子,保持按压该探测端子,以将探测端子弹性移位到远离接触端子的位置处,直到可移动构件移动成正确连接两个连接器外壳为止,而当可移动构件移动到正确连接两个连接器外壳时,停止按压,以至少部分使探测端子恢复,从而探测端子可以保持与接触端子接触。
因此,在两个连接器外壳略微彼此安装的情况下,凸轮销插入到凸轮凹槽中。当杠杆在此状态下转动时,凸轮销沿着凸轮凹槽移动,以进行两个连接器外壳的连接。由于设置在杠杆上的按压部分在此期间按压和弹性移位探测端子,所以探测端子保持与接触端子分离。当作为杠杆转动的结果,两个连接器外壳正确连接时,按压部分停止按压探测端子,因此探测端子恢复成与接触端子接触,从而闭合探测电路。于是,即使在杠杆型连接器组件中,也可以电探测两个连接器外壳的正确连接状态。
优选地,可移动构件包括至少一个锁定件,在两个连接器外壳的连接操作期间,该锁定件可在可移动构件的厚度方向上弹性变形,移动到形成在配合连接器外壳中的至少一个锁定突起上,而当两个连接器外壳正确连接时,移过该锁定突起,并至少部分恢复,以与锁定突起接合,从而保持连接器外壳与配合连接器外壳连接,及
该按压部分最好设置在锁定件的表面上,以基本上面对探测端子。
更为优选地,该杠杆包括可在杠杆的厚度方向弹性变形的锁定件,在两个连接器外壳的连接操作期间,该锁定件移动到形成在另一连接器外壳中的锁定突起上,而当两个连接器外壳正确连接时,移过该锁定突起,并恢复成与锁定突起接合,从而保持两个连接器外壳连接,及
该按压部分设置在锁定件的表面上,面对探测端子。
因此,由于在两个连接器外壳正确连接之前,锁定件通过定位在锁定突起上而弹性变形,所以设置在锁定件上的按压部分按压探测端子,以保持探测端子与接触端子分离。当两个连接器外壳基本上正确连接时,锁定件在移过锁定突起之后(至少部分)恢复,于是按压部分减小或基本上停止按压探测端子。因此,探测端子(至少部分)恢复,与接触端子电连接,从而闭合探测电路。
如上所述,由于锁定件的弹性移动,即在连接操作期间受到弹性变形的移动和在连接操作完成之后至少部分弹性恢复的移动,用作两个连接器外壳的正确连接的指示器,所以由于可移动构件(如杠杆)的组装错误而导致的探测不变,并且与探测可移动构件的位置(如杠杆的角度位置)并将探测的位置用作正确连接的指示器的类型相比,可以精确探测正确连接状态。
更为优选地,在两个连接器外壳的连接的中间阶段,该锁定件开始移动到锁定突起上,以弹性变形,和/或
预按压部分设置在可移动构件,最好是杠杆的相对于连接方向位于锁定件前面的侧面处,该预按压部分用于在最好设置在锁定件上的按压部分按压或推动探测端子之前按压探测端子,以保持探测端子与接触端子分离。
因此,如果在两个连接器外壳的连接操作开始之后不久开始锁定件的弹性变形,则探测端子和接触端子在此期间可能开始接触。然而,通过提供上述预按压部分,即使直到锁定件的弹性变形开始,探测端子和接触端子也可以保持彼此分离。这能够避免在连接操作期间错误探测正确连接的情况。换句话说,通过增大可以进行连接探测的操作范围可以实现安全探测。
更加优选地,探测端子基本上沿着连接器外壳与配合连接器外壳的连接方向组装到连接器外壳中,而接触端子设置在配合连接器外壳中,
该探测端子包括:
用于将探测端子固定到连接器外壳上的基板,
第一弹簧部分,从基板,最好从基板的前端相对于连接器外壳的连接方向基本上向后可弹性变形地延伸,并能够与接触端子接触,及
第二弹簧部分,从基板,最好从基板的后端相对于连接器外壳的连接方向基本上向后可弹性变形地延伸,
该第二弹簧部分最好使其前端放置在第一弹簧部分的后端上朝向可移动构件的一侧处,并在其纵向中间位置处形成有将受到按压部分按压的可按压部分,及
当可移动构件从初始位置到连接终止位置移位时,按压部分最好按压可按压部分,同时相对于连接器外壳的连接方向沿着从后侧朝前侧的移动路径基本上在可按压部分上滑动,在初始位置处,最好可移动构件从连接器外壳向后突出的量较大,在连接终止位置处,最好该突出量较小。
最为优选地,探测端子沿着两个连接器外壳的连接方向组装到一个连接器外壳中,而接触端子设置在另一连接器外壳中,
该探测端子包括用于将探测端子固定到一个连接器外壳上的基板,第一弹簧部分,相对于一个连接器外壳的连接方向从基板的前端向后可弹性变形地延伸,并能够与接触端子接触,还包括第二弹簧部分,相对于一个连接器外壳的连接方向从基板的后端可弹性变形地向前延伸,
该第二弹簧部分是其前端放置在第一弹簧部分的后端上朝向可移动构件的一侧处,并在其纵向中间位置处形成有将受到按压部分按压的可按压部分,及
当可移动构件从初始位置到连接终止位置移位时,按压部分最好按压可按压部分,同时相对于一个连接器外壳的连接方向沿着从后侧朝前侧的移动路径在可按压部分上滑动,在初始位置处,杠杆从一个连接器外壳向后突出的量较大,在连接终止位置处,该突出量较小。
因此,当两个连接器外壳的连接操作完成时,可移动构件(最好是杠杆)已经移动到连接终止位置。由于可移动构件(最好是杠杆)从一个连接器外壳的向后突出量最好在此位置处较小,所以整个连接器可以制作得较小。采用这种结构,当操作(最好是该杠杆转动或回转)可移动构件时,可移动构件(最好是杠杆)的按压部分相对于连接方向从后面与可按压部分接触,并沿着移动路径(如转动路径)在其上朝前滑动。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基本上沿着滑动方向延伸,所以第二弹簧部分可以很容易弹性变形。相反,由于向后延伸,所以第一弹簧部分可以在连接操作的早期阶段以充分的接触压力与接触端子接触。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可移动构件型的连接器,尤其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方面或其优选实施例,包括可与配合连接器连接的连接器外壳,该连接器外壳包括可移动地(例如,可转动地或可滑动地)安装并形成有凸轮构件的可移动构件(如杠杆或滑块),该凸轮构件可与设置在配合连接器外壳中的配合凸轮构件接合,还包括用于电探测连接器外壳与配合连接器外壳的正确连接的探测端子,只有当两个连接器外壳正确连接时,该探测端子才接触设置在连接器外壳或配合连接器外壳中的接触端子,以闭合探测电路,其中:
可移动构件包括至少一个按压部分,该按压部分位于探测端子所设置的一侧处,
可移动臂可弹性变形地设置在连接器外壳中按压部分和探测端子之间,
当可移动构件移动时,该按压部分按压该可移动臂,以将可移动臂朝探测端子倾斜,并且倾斜的可移动臂按压探测端子,以保持探测端子弹性变形到远离接触端子的位置处,直到两个连接器外壳正确连接为止,及
当可移动构件移动时,随着按压部分减少或基本上停止按压,以至少部分恢复可移动臂,探测端子至少部分恢复,从而能够与接触端子接触,直到两个连接器外壳正确连接为止。
因此,在两个连接器外壳略微彼此安装的情况下,该凸轮构件开始与配合凸轮构件合作。当在此状态下操作或移动或移位可移动构件时,凸轮构件与配合凸轮构件合作或相互作用,以进行(即,实现或帮助)两个连接器外壳的连接操作。在此期间,设置在可移动构件上的按压部分按压连接器外壳的可移动臂,以将可移动臂朝测量端子倾斜,并且该可移动臂按压探测端子,以将探测端子弹性变形,因此探测端子和接触端子保持分离。当尤其通过可移动构件的移动,两个连接器外壳到达基本上正确的连接状态时,按压部分停止按压,以使可移动臂至少部分恢复,因此探测端子至少部分恢复,以与接触端子接触,从而闭合探测电路。结果,在包括可移动构件型的上述连接器的连接器组件中也可以电探测两个连接器外壳的正确连接状态。
在此情况下,如果不设置可移动臂,并且按压部分基本上直接与探测端子接触,则由于按压部分随着可移动构件操作而在探测端子上移位,所以存在使得探测端子的弹性变形失去平衡的可能性。然而,根据如上所述,由于可移动臂设置在探测端子和按压部分之间并且探测端子受到可移动臂按压,所以该可移动臂可以基本上在恒定位置处保持与探测端子接触,并且探测端子可以以平衡的方式弹性变形。即使在按压部分因结构空间的限制而没到达能够直接接触探测端子的位置处的情况下,通过提供可移动臂也可以处理这种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优选实施例,提供一杠杆型连接器组件,包括可彼此连接的一对连接器外壳,一个连接器外壳包括可转动地安装并形成有凸轮凹槽的杠杆,该凸轮凹槽可与设置在另一连接器外壳中的凸轮销接合,还包括用于电探测两个连接器外壳的正确连接的探测端子,只有当两个连接器外壳正确连接时,该探测端子才能与设置在一个或另一个连接器外壳中的接触端子接触,以闭合探测电路,其特征在于:
该杠杆包括按压部分,该按压部分位于探测端子所设置的侧面处,
可移动臂可弹性变形地设置在连接器外壳中按压部分和探测端子之间,
当可移动构件移动时,该按压部分按压该可移动臂,以将可移动臂朝探测端子倾斜,并且倾斜的可移动臂按压探测端子,以保持探测端子弹性变形到远离接触端子的位置处,直到两个连接器外壳正确连接为止,及
当可移动构件移动时,随着按压部分减少或基本上停止按压,以至少部分恢复可移动臂,探测端子至少部分恢复,从而能够与接触端子接触,直到两个连接器外壳正确连接为止。
因此,在两个连接器外壳略微彼此安装的情况下,该凸轮销插入到凸轮凹槽中。当杠杆在此状态下转动时,凸轮销沿着凸轮凹槽移位,以进行两个连接器外壳的连接操作。在此期间,设置在杠杆上的按压部分按压一个连接器外壳的可移动臂,以将该可移动臂朝探测端子倾斜,并且该可移动臂按压探测端子,以将该探测端子弹性变形,因此该探测端子和接触端子保持分离。当通过杠杆的转动,两个连接器外壳到达正确连接状态时,按压部分停止按压,以使可移动臂恢复,因此探测端子恢复成与接触端子接触,从而闭合探测电路。结果,在杠杆型连接器中也可以电探测两个连接器外壳的正确连接状态。
在此情况下,如果不设置可移动臂,并且按压部分直接接触探测端子,则由于按压部分随着可移动构件操作而在探测端子上移位,所以存在使得探测端子的弹性变形失去平衡的可能性。然而,根据如上所述,由于可移动臂设置在探测端子和按压部分之间并且探测端子受到可移动臂按压,所以该可移动臂可以基本上在恒定位置处保持与探测端子接触,并且探测端子可以以平衡的方式弹性变形。即使在按压部分因结构空间的限制而没到达能够直接接触探测端子的位置处的情况下,通过提供可移动臂也可以处理这种问题。
更为优选地,该可移动构件从初始位置移向或移至连接终止位置,在初始位置处,可移动构件从连接器外壳的后端向后突出较长距离,在连接终止位置处,可移动构件突出较短距离。
更加优选地,该可移动构件包括可沿着其厚度方向弹性变形的至少一个锁定件,
通过在两个连接器外壳的连接操作期间,移动到形成在配合连接器外壳上的至少一个锁定突起上,而当两个连接器外壳正确连接时,在移过锁定突起之后至少部分恢复,该锁定件进行移位。
更优选地,该按压部分设置在锁定件基本上面对可移动臂的表面上,及
该可移动臂基本上向后延伸,同时使其倾斜的支承点在相对于连接方向位于前端的连接器外壳的前壁处或其附近,并包括相对于其延伸方向在后端处将受到按压部分按压的按压接纳部分(press-receivingportion)。
更为优选地,杠杆从初始位置转动到连接终止位置,在初始位置处,杠杆从一个连接器外壳的后端向后突出较长距离,在连接终止位置处,杠杆突出较短距离,
该杠杆包括可沿着其厚度方向弹性变形的锁定件,
在两个连接器外壳的连接操作期间,该锁定件移动到形成在另一连接器外壳中的锁定突起上,而当两个连接器外壳正确连接时,在移过该锁定突起之后恢复,
该按压部分设置在锁定件面对探测端子的表面上,
该可移动臂基本上向后延伸,同时使其倾斜的支承点在相对于连接方向位于前端的连接器外壳的前壁处或其附近,并包括相对于其延伸方向在后端处将受到按压部分按压的按压接纳部分。
因此,由于在两个连接器外壳基本上正确连接之前,锁定件通过移动到锁定突起上弹性变形,所以设置在锁定件上的按压部分经可移动臂直接按压探测端子,并保持探测端子与接触端子分离。当两个连接器外壳基本上正确连接时,锁定件移过锁定突起,以至少部分恢复,并且探测端子同样至少部分弹性恢复,以与接触端子电接触,从而由于按压部分停止按压探测端子,闭合探测电路。由于锁定件的弹性移动,即在连接操作期间弹性变形的移动和在连接操作完成之后至少部分弹性恢复的移动,用作两个连接器外壳的正确连接的指示器,所以由于可移动构件(如杠杆)的组装错误而导致的探测不变,并且与探测可移动构件的位置(如杠杆的角度位置)并将探测的位置用作正确连接的指示器的类型相比,可以精确探测正确连接状态。
而且,如果按压部分通过可移动构件的移动(如杠杆的转动)相对于连接方向基本上从后面接触可移动臂的按压接纳部分,则可移动臂以一个连接器外壳的前壁为倾斜的支承点倾斜。于是,即使按压部分相对于连接方向位于(一个)连接器外壳的后侧处,倾斜与按压部分的弹性变形基本上相对应的量的可移动臂也可以与探测端子接触,该探测端子相对于连接方向位于(一个)连接器外壳的前侧处,因此在可移动构件的移动(例如,杠杆的转动)期间,可以精确保持探测端子的弹性变形状态。
最为优选地,可移动构件包括至少一个姿态校正臂,该姿态校正臂将相对于连接器外壳的高度方向可转动地并与可移动构件的凸轮板基本上同心地设置在连接器外壳的基本上与凸轮板所设置的表面相对的表面上,及
该可移动构件最好包括姿态校正臂,凸轮板和操作臂,该操作臂连接姿态校正臂和凸轮板并用于转动可移动构件,
其中,该姿态校正臂还最好形成有至少一个钩形部分,当两个连接器外壳的连接操作正在进行或完成时,通过与设置在配合连接器外壳中的相应容纳部分接合,用于基本上在各方向上产生力,以将两个连接器外壳朝彼此拉动。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连接器组件,包括本发明或其优选实施例所述连接器,和配合连接器,该连接器包括可与配合连接器的配合连接器外壳连接的连接器外壳,该连接器外壳包括可移动地安装并形成有凸轮构件的可移动构件,该凸轮构件可与设置在配合连接器外壳中的配合凸轮构件接合,还包括用于电探测两个连接器外壳的正确连接的探测端子,只有当两个连接器外壳正确连接时,该探测端子才能够与设置在连接器外壳或配合连接器外壳中的接触端子接触,以闭合探测电路。
在读过下面对优选实施例和附图的详细描述之后,本发明的这些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明确。应当理解的是,尽管各实施例是分开描述的,但是其单个特征也可以组合到其他实施例中。
附图1是一个实施例中阳性和阴性连接器外壳在连接之前的剖视侧视图,
附图2是两个连接器外壳在预按压部分按压可按压部分之前的剖视侧视图,
附图3是两个连接器外壳的剖视侧视图,示出了预按压部分按压可按压部分的状态,
附图4是两个连接器外壳的剖视侧视图,示出了按压部分而不是预按压部分对该可按压部分进行按压的状态,
附图5是两个连接器外壳的剖视侧视图,示出了取消按压部分进行按压的状态之前的状态,
附图6是两个连接器外壳的剖视侧视图,示出了在杠杆到达连接终止位置之后取消按压部分的按压状态,从而建立接触端子和探测端子之间的接触的状态,
附图7是两个连接器外壳在连接之前的水平剖视图,
附图8是两个连接器外壳在连接操作开始之前的水平剖视图,
附图9是两个连接器外壳在连接操作期间的水平剖视图,
附图10是两个连接器外壳在杠杆到达连接终止位置之后的水平剖视图,
附图11是阴性连接器外壳的分解剖视侧视图,
附图12是两个连接器外壳正确连接的剖视侧视图,其中凸轮销和凸轮凹槽位于接合位置处,
附图13是两个连接器外壳通过杠杆的推动表面推动外壳主体正确连接的剖视侧视图,
附图14是两个连接器外壳正确连接的剖视侧视图,示出了杠杆的锁定件与锁定突起接合的状态,
附图15是两个连接器外壳通过杠杆的钩形部分与容纳部分的接合正确连接的水平剖视图,
附图16是两个连接器外壳通过凸轮销和凸轮凹槽的接合正确连接的水平剖视图,
附图17是阳性连接器外壳的正视图,
附图18是阴性连接器外壳的后视图,
附图19是阴性连接器外壳的正视图,
附图20是杠杆处于连接开始位置处时阴性连接器外壳的平面图,
附图21是外壳主体的后视图,
附图22是保持器的底视图,
附图23是该保持器的后视图,
附图24是从姿态校正臂角度观察时杠杆的侧视图,
附图25是探测端子的平面图,
附图26是探测端子的正视图,
附图27是第二实施例的水平剖视图,示出了阴性连接器外壳安装到阳性连接器外壳的接受器中的状态,
附图28是示出附图27的状态的剖视侧视图,
附图29是水平剖视图,示出了通过转动杠杆使预按压部分位于和可移动臂的按压接纳部分相对应位置处的状态,
附图30是示出附图29的状态的剖视侧视图,
附图31是水平剖视图,示出了通过进一步转动杠杆使锁定件的锁定突起移动到锁定突起上的状态,
附图32是示出了附图31的状态的剖视侧视图,
附图33是水平剖视图,示出了杠杆位于连接终止位置并且两个连接器外壳正确连接的状态,及
附图34是示出了附图33的状态的剖视侧视图。
<第一实施例>
参照附图1至26描述本发明的第一优选实施例。本实施例中所示连接器尤其是气囊连接器,并设置有可沿着连接方向CD彼此连接的至少一对阳性和阴性连接器外壳80、10。在下面的描述中,参照关注垂直方向的附图1,并且两个连接器外壳10、80将进行连接的侧面称为关注向前和向后方向FBD的前侧。
阳性连接器外壳80由例如合成树脂制成,并形成有接受器81,该接收器最好基本上具有正视图中横向较长的矩形形状,并具有开放的前侧,如附图1和17中所示。至少一个分隔壁82最好基本上沿着接受器81的内表面的宽度中心轴(宽度中央)垂直地(在高度方向HD上或以与向前和向后方向FBD成不等于0°或180°的角度,最好基本上与之垂直)安装,并且至少一对左和右安装凹口83形成在这个或这些分隔壁82的相对横向(左和右)侧处,阴性连接器外壳10可单独地至少部分容纳在该安装凹口中。在阳性连接器外壳80中,最好两个安装凹口83都基本上具有相同内部构造,和/或相对于(相应)分隔壁82横向对称。
一个或多个,最好是数个舌片形阳性端子接头99至少部分突出到接受器81中,并且最好通过穿过接受器81的后壁84安装。每个阳性端子接头99穿过后壁84从接受器81突出的部分都在中间位置处以不等于0°或180°的角度,最好基本上以直角向下弯曲,并使其底端与电气装置或电子装置的导电通路电连接,如未作说明的印刷电路板、接线盒、电器。一个或多个,最好是一对横向(左和右)保护壁85在接受器81的(最好基本上相对的)后端处或其附近向后突出,以从外横向侧至少部分保护相应阳性端子接头99的暴露部分。
接受器81的后壁84形成有一个或多个突出件86,用于防止两个连接器外壳10、80错误组装。该突出件86在从相应安装凹口83的宽度中心轴WCA移开的位置处突出到接受器81中。一个或多个,最好是数个短接取消件87形成从接受器81的后壁84至少部分突出到接受器81中,该短接取消件用于随着两个连接器外壳10、80连接而取消设置在阴性连接器外壳10中的短接端子70的短接状态。
一个或多个,最好是一对接触端子98突出到每个安装凹口83中,该接触端子设置在位于数个(例如,三个)层的第一(最好是上)层处的一组阳性端子接头99的一侧上,最好基本上具有与位于第一(上)层处的阳性端子接头99相同的形状,并最好使其前端位置基本上与相应阳性端子接头99的前端位置对准。随着两个连接器外壳10、80正确连接,相应接触端子98与或可与设置在阴性连接器外壳10中的探测端子60电连接,从而形成探测电路的至少一部分。
在接受器81的上壁的内表面上,一个或多个凸轮销88(作为优选的配合凸轮构件)在最好从相应安装凹口83的相应宽度中心轴WCA横向向外移开的位置处突出,该凸轮销可与和阴性连接器外壳10组装的杠杆40(作为优选的可移动构件)的一个或多个凸轮凹槽41(作为优选的凸轮构件)接合,并且可与杠杆40的一个或多个锁定件42弹性接合的一个或多个锁定突起89在最好从相应安装凹口83的相应宽度中心轴WCA朝分隔壁82移开的位置处突出。
在接受器81的底壁的内表面上,一个或多个容纳部分91在从相应安装凹口83的宽度中心轴WCA横向向外移开的接受器81的前端位置处或其附近突出,该容纳部分可与杠杆40的一个或多个相应钩形部分43接合,以对正在连接的两个连接器外壳10、80的姿态进行校正。而且,一个或多个脱离接合突起92在最好从相应安装凹口83的宽度中心轴WCA横向向外移开的接受器81的横向(上)壁的内表面的位置处突出,该脱离接合突起最好基本上处于基本上在向前和向后方向FBD上延伸的垂直板的形式。
类似地由例如合成树脂制成的一个或多个,最好是两个阴性连接器外壳10准备成基本上与一个或两个(例如,两个)安装凹口83相对应,并且它们中的每一个都设置有外壳主体11、保持器93和杠杆40(作为优选的可移动构件),如附图1和18中所示。应当注意,所示阴性连接器外壳10是至少部分容纳到阳性连接器外壳80的一个安装凹口83中的阴性连接器外壳,并最好相对于将至少部分容纳到另一安装凹口83中的阴性连接器外壳基本上横向对称。
外壳主体11最好基本上整体上处于块状形式,并形成有一个或多个,最好是数个空腔12,该空腔在基本上与配合阳性端子接头99相对应的位置处基本上在向前和向后方向FBD上延伸,如附图19和21中所示。将与线W的末端连接的阴性端子接头97从插入侧,最好基本上从后面至少部分插入到每个空腔12中,并最好由在正确插入后在空腔12的内表面处突出的锁定突起13弹性锁定,以保持在其中。
用于在连接两个连接器外壳10、80时容纳阳性连接器外壳80的突出件86的突出件容纳部分14最好在外壳主体11的前表面中基本上形成凹口的形式,并且突出件86至少部分插入到突出件容纳部分14中防止了两个连接器外壳10、80的颠倒连接。
用于至少部分容纳短接端子70的一个或多个短接端子容纳部分15形成在外壳主体11的前表面中或其附近,从而基本上和定位在其下方的空腔12连通。将至少部分容纳在短接端子容纳部分15中的每个短接端子70都包括至少一对弹性件71,该弹性件将与最好基本上并排设置在与其相邻定位(或其下方)的空腔12中的至少一对阴性端子接头97接触,以短接这些阴性端子接头97,如附图1中所示,直到两个连接器外壳10、80的连接操作开始为止。如附图2中所示,阳性连接器外壳80的短接取消件87在短接取消方向上使短接端子70的相对应弹性件71弹性变形,从而可以取消数对阴性端子接头97的短接状态。
探测端子容纳部分16最好形成在外壳主体11的一个横向末端处或其附近。该探测端子容纳部分16基本上设置成与位于第一(上)层的阴性端子接头97的空腔12的组相邻和/或平行,并且相应探测端子60可以从容纳侧,最好基本上从后面至少部分容纳到其中。
探测端子60通过将导电(最好是金属的)板弯曲成特定(预设的或可预设的)形状形成,并且包括将基本上沿着探测端子容纳部分16的内表面设置的基板61,以向上的斜度(与连接方向CD成不等于0°或180°的角度,最好基本上与之倾斜的斜度)从基板61的前端基本上向后延伸的第一弹簧部分62,以向上的斜度(与连接方向CD成不等于0°或180°的角度,最好基本上与之倾斜的斜度)从基板61的后端向后延伸的第二弹簧部分63,和基本上沿着基板61的相对侧边缘树立的相对侧壁64,如附图1、25和26中所示。特别地,一对第一弹簧部分62在宽度方向WD上基本上并排设置在基板61上,并最好通过在基板61中进行留有基本上U型件的剪切和将横向(左)突出件弯曲形成,并使得带有接触端子98的接触部分65形成在其基础末端附近位置处突出。因此,两个第一弹簧部分62都可与相对应接触端子98连接,并基本上单独受到弹性变形,从而避免第一弹簧部分62不与相对应接触端子98对准的情况。另一方面,通过将基板61的后部向前折叠,第二弹簧部分63最好具有单弹簧结构,并且其前端设置成横向(从上面或外侧)至少部分覆盖两个第一弹簧部分62的后端。
将由按压部分44和预按压部分45(将在后面描述)按压的向外或向上突出的可按压部分66形成在第二弹簧部分63的中间位置处。特别地,可按压部分66具有一斜坡,该斜坡最好在第二弹簧部分63的基础末端处基本上垂直延伸之后向上或向外朝前倾斜,并且该可按压部分在从斜坡的前端基本上水平延伸较短距离之后基本上垂直向下延伸。通过操作(转动或回转)杠杆40,杠杆40的按压部分44和预按压部分45基本上与可按压部分60滑动接触,同时特别沿着杠杆40的转动路径作弧形移动,从而在变形方向DD上使按压部分66(基本上向下或向内)弹性变形。随着可按压部分66移位,第一弹簧部分62也在变形方向上(基本上向下或向内)弹性变形。
通过在(最好基本上相对的)侧壁64中形成一个或多个切口,并将该切割部分基本上向内弯曲,形成用于防止第二弹簧部分63的过度变形的一个或多个,最好是一对横向(左和右)过度变形防止件67。可与探测端子容纳部分16的内表面接合的一个或多个,最好是一对横向(左和右)锁定突起68形成在相对侧壁64的外端或上端处。而且,通过在(最好基本上相对的)侧壁的上端处基本上向内弯曲,形成用于从上面按压第二弹簧部分63的(最好基本上相对的)侧边缘的一个或多个,最好是一对横向(左和右)弹簧按压件69。以基本上向上按压(最好两个)弹簧按压件69的方式,第二弹簧部分63预先受到按压并同时受到加载,因此最好不需要严格调节弹簧反作用力。
如附图11中所示,外壳主体11形成有保持器安装孔17,该保持器安装孔最好在三个表面上延伸,例如外壳主体11的底表面和相对侧表面。该保持器安装孔17具有垂直跨过并与一个或多个(例如,三个)层上的相应空腔12连通的深度,并且用于将保持器93保持在部分锁定位置(第一位置)和完全锁定位置(第二位置)处的一个或多个完全锁定突起19(第二突起)和一个或多个部分锁定突起18(第一突起)在(最好基本上相对的)侧表面上彼此叠置(one above the other)或并排(或相邻)形成在,该相对侧表面特别位于外壳主体11中的保持器安装孔17的上部处,如附图21中所示。
如附图23中所示,保持器93包括主框架95,该主框架形成有能够基本上与空腔12连通的一个或多个,最好是数个窗口94,并且用于闭锁阴性端子接头97的一个或多个闭锁突起94A形成在窗口94的内表面上。台阶部分95A通过切除主框架95的四个拐角之一形成,探测端子容纳部分16的环绕壁至少部分安装在台阶部分95A的内侧。基本上向外或向上突出的一个或多个,最好是一对横向(左和右)锁定臂95E可弹性变形地形成在主框架95的(最好基本上相对的)横向末端(最好不包括台阶部分95A)处。向内突出的锁定爪95F形成在每个锁定臂95E的导引末端处。
保持器93可在部分锁定位置(第一位置)和完全锁定位置(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在部分锁定位置处,保持器93部分插入到保持器安装孔17中,同时其横向(底)端从外壳主体11的横向(底)表面突出并且该一个或多个锁定臂95E的一个或多个锁定爪95F与一个或多个部分锁定突起18(第一突起)弹性接合,在完全锁定位置处,该保持器通过更加深入地按压到保持器安装孔17中连接,并且保持器93的后(底)端最好基本上与外壳主体11的横向(底)表面齐平,并且该一个或多个锁定臂95E的一个或多个锁定爪95F与一个或多个完全锁定突起19(第二突起)弹性接合。闭锁突起94A在部分锁定位置(第一位置)处位于空腔12的横向侧处,以允许阴性端子接头97插入和退出,而闭锁突起94A在完全锁定位置(第二位置)处至少部分定位在空腔12中,以最好与锁定部分13一起锁定并保持基本上正确插入到空腔12中的阴性端子接头97。而且,如附图15和22中所示,用于避免干扰杠杆40的姿态校正臂46的逃逸凹口96形成在保持器93的后(底)表面(压入表面93A)中。当保持器93位于部分锁定位置(第一位置)处时,姿态校正臂46的横向底部安装在逃逸凹口96中。
如附图21中所示,用于至少部分容纳杠杆40的容纳空间21形成在外壳主体11的横向(上)部处,从而最好基本上在后表面中形成开口。容纳空间21限定在位于最外(例如,最上)侧位置处的(最好基本上较薄的)覆盖壁22(作为优选的凸轮板容纳壁)和基本上与之相对的杠杆安装表面23之间。通过从插入侧,最好基本上从后面最好以基本上水平姿态滑动到容纳空间21中,安装杠杆40。前述探测端子容纳部分16经过穿透杠杆安装表面23的通孔24基本上与容纳空间21连通。
用于可移动地(最好是可转动地或可回转地)支承杠杆40的(最好基本上圆柱形)支承轴25从杠杆安装表面23突出。在安装杠杆40的过程中,杠杆40的凸轮板47移过支承轴25同时使覆盖壁22弹性变形,因此,支承轴25至少部分安装到凸轮板47的轴承部分47A中,以在杠杆40到达正确安装位置时(最好基本上同时)将杠杆40保持在容纳空间21中。支承轴25设置在相对于向前和向后方向FBD(深度方向)从外壳主体11的宽度中心轴和/或其中心轴移开的位置处。凸轮板接合部分26在杠杆安装表面23上与支承轴25相邻的位置处突出,并且可与形成在凸轮板47中的接合凹口47B接合,以将杠杆40保持在连接开始位置CSP和/或连接终止位置CEP处。
在外壳主体11的横向(底)表面上,支承轴27在与支承轴25基本上相同的垂直轴上的位置处突出,该支承轴27与杠杆40的姿态校正臂46的轴承部分46A接合,以与支承轴25合作将杠杆40支承在两个位置处。最好在基本上相对方向上突出的一个或多个保持突起27A形成在支承轴27的导引末端处或其附近,从而姿态校正臂46在杠杆40的转动移动期间不会离开支承轴27。一个或多个,最好是一对横向(左和右)调节突起28形成在外壳主体11的横向(底)表面的(最好基本上相对的)宽度末端处,该宽度末端位于相对于向前和向后方向FBD基本上与支承轴27相对的保持器安装孔17的侧面处。两个调节突起28最好基本上与支承轴27突出相同的距离,从而其导引末端基本上与支承轴27的导引末端对准,从而基本上防止阴性连接器外壳10在连接两个连接器外壳10、80的过程中连接同时向前倾斜。
如附图20中所示,凸轮销插入凹槽22A最好在相对于向前和向后方向FBD位于支承轴25前面或附近的位置处形成在覆盖壁22中,该凸轮销插入凹槽基本上在向前和向后方向FBD上延伸并在前端形成开口,阳性连接器外壳80的凸轮销88至少部分穿过该开口插入。而且,导向凹槽22B在朝凸轮销插入凹槽22A相对侧移开的位置处形成在覆盖壁22中,该导向凹槽同样基本上在向前和向后方向FBD上延伸,并在前端形成开口,阳性连接器外壳80的锁定突起89沿着该开口至少部分插入。凸轮销88插入,同时基本上保持与凸轮销插入凹槽22A的(最好基本上相对的)横向边缘滑动接触,而锁定突起89插入,同时保持基本上与导向凹槽22B的(最好基本上相对的)横向边缘滑动接触。而且,导向凹槽22E形成在覆盖壁22中,基本上与导向凹槽22B和/或位于与导向凹槽22B相对侧处的凸轮销插入凹槽22A平行,阳性连接器外壳80的脱离接合突起92沿着该导向凹槽至少部分插入同时保持基本上与之滑动接触。
杠杆安装表面23和覆盖壁22部分切除,以暴露外壳主体11的后表面处的容纳空间21的一侧(在所示例子中为左侧),并且该暴露的空间起到保护部分容纳空间21A的作用,用于至少部分容纳最好基本上处于矩形框架形式的杠杆40的保护部分48。而且,台阶部分29形成在外壳主体11的一个侧表面中,如附图21中所示,该台阶部分基本上垂直延伸(或以与连接方向CD成不等于0°或180°的角度,最好基本上与之垂直延伸)并基本上面对其上侧处的容纳空间21,并且该台阶部分29前面的区域起到比后面区域略低的附图7中所示台阶凹口29B的作用。面向前的台阶部分29的台阶表面起到接触表面29A的作用,该接触表面在杠杆40操作(转动或回转)向或操作到连接终止位置CEP时受到杠杆40的操作臂49按压或推动。
如附图18中所示,杠杆40(作为优选的可操作构件)包括凸轮板47,姿态校正臂46和联接凸轮板47与臂46的末端的操作臂49,从而最好整体上基本上处于门形。如附图7中所示,可与阳性连接器外壳80的凸轮销88接合的凸轮凹槽41在与操作臂49间隔开的凸轮板47的末端部分处在特定(预设的或可预设的)方向上延伸,并且通过凸轮销88沿着凸轮凹槽41的相对移动,两个连接器外壳10、80可以连接和分离(或者,可以帮助它们的连接和分离)。应当注意的是,这种凸轮凹槽41不形成在姿态校正臂46中。在下面对杠杆40的构造的描述中,参照杠杆40位于关于向前和向后方向FBD的连接终止位置CEP处的状态(附图10中所示状态)。
凸轮板47的内表面(下表面)在靠近凸轮凹槽41的内端位置处切割,形成(最好基本上圆形的)轴承部分47A。最好基本上处于和该轴承部分47A基本上同心的圆弧形式的接合凹口47B形成在该轴承部分47A附近的位置处,并且凸轮板接合部分26基本上与该接合凹口47B滑动接触,以对杠杆40的移动(转动)进行导向。
临时保持臂51形成在凸轮板47的外周边靠近凸轮凹槽41的入口的位置处,该临时保持臂可弹性变形并且当杠杆40处于连接终止位置CEP处时最好基本上在向前和向后方向FBD上延伸。在两个连接器外壳10、80连接之前,临时保持臂51的尖端突起51A与设置在外壳主体11的容纳空间21的横向边缘处或其附近的临时容纳部分31接合,从而防止杠杆40的移动或操作(转动)。当两个连接器外壳10、80的连接操作开始时,尖端突起51受到阳性连接器外壳80的脱离接合突起92推动,以在解除锁定方向上弹性变形,从而允许杠杆40的移动或操作(转动)。
可与阳性连接器外壳80的锁定突起89弹性接合的锁定件42形成在凸轮板47的末端(操作臂49的侧面)处,该末端基本上与凸轮凹槽41和轴承部分47A所设置的末端相对。锁定件42最好限定在一对狭缝42A之间,该狭缝在凸轮板47的后端处形成开口并基本上在凸轮板47的宽度方向,即向前和向后方向上延伸,并且可以其前端作为基础末端向上和向下弹性变形。这两个狭缝42A之一位于通过切除凸轮板47的一个拐角而形成的倾斜边缘部分47E附近,并且无法再向前延伸。
在锁定件42前面的凸轮板47的外表面(上表面)区域中形成逃逸部分52,该逃逸部分处于凹口形式,用于避免在杠杆40的移动或操作(转动)期间干扰锁定突起89,以使得杠杆40能够进一步转动。锁定突起53形成在该锁定件42的基础末端处或其附近,该锁定突起通过一台阶基本上与逃逸部分52的后端连续。形成上述台阶的锁定突起53的前表面形成向上或向外朝后倾斜的倾斜导向表面53A,如附图1中所示,并且锁定突起53的上表面形成最好基本上与凸轮板47的基本上参照表面处于相同高度的基本上平的表面。而且,锁定突起53的后表面形成基本上垂直的锁定表面53B,与形成在锁定突起53后面的凹口54形成台阶。在杠杆40的移动或操作(转动)期间,锁定突起89沿着锁定突起53的导向表面53A移动到锁定突起53上,从而使锁定件42向下或向内弹性变形。当杠杆40在锁定突起89基本上与锁定突起53的平表面滑动接触之后基本上到达连接终止位置CEP时,锁定突起89至少部分安装到凹口54中,并由锁定突起53的锁定表面53B锁定,从而不会脱出。
锁定件操作部分55最好设置在锁定件42的后端略微较高的位置处。通过向内或向下按压该部分55,锁定件42可以从锁定突起89脱离接合。最好基本上处于矩形框架形式的保护部分48形成在凸轮板47的后端处或其附近,从而环绕该圆周的至少一部分,最好基本上环绕锁定件操作部分55的整个圆周,该锁定件操作部分可以通过该保护部分48的内部操作成脱离接合锁定件42。该保护部分48使其一侧与操作臂49结合,以从凸轮板47的后端垂直凸出,并且当杠杆40处于连接终止位置CEP处时,该保护部分(最好基本上整个)容纳到外壳主体11的保护部分容纳空间21A中。
而且,如附图1和24中所示,按压部分44基本上沿着锁定件42的基础末端的一个横向边缘在凸轮板47的内表面(下表面)上突出。当锁定件42由于锁定突起89和锁定突起53在杠杆40的连接终止位置CEP之前的转动终止位置处或其附近的接合而向内或向下弹性变形时,按压部分44(最好基本上从后面)基本上与探测端子60的第二弹簧部分63的可按压部分66接触,从而第二弹簧部分63与第一弹簧部分62一起向下或向内弹性变形。最好基本上在杠杆40到达连接终止位置CEP的同时,按压部分44停止按压第二弹簧部分63,以至少部分弹性恢复第二弹簧部分63和第一弹簧部分62。按压部分44的前端最好基本上垂直竖立,和/或其底部末端最好为向上或向外朝后倾斜的斜坡。当锁定件42最大弹性变形时,按压部分44的该斜坡保持基本上水平。
在凸轮板47的内表面上,与按压部分44分离的预按压部分45形成在锁定件42前面并在宽度方向上从按压部分44略微向内移动的位置处突出。类似于按压部分44,预按压部分45基本上在向前和向后方向FBD上(最好基本上平行于连接方向CD)延伸,并最好在向前和向后方向FBD上具有比按压部分44更短的尺寸。在杠杆40的操作(转动)期间,按压部分44按压探测端子60的可按压部分66之前,该预按压部分45(最好基本上从后面)基本上与可按压部分66接触,以使第二弹簧部分63和第一弹簧部分62弹性变形。随着杠杆40进一步操作(转动),该预按压部分45移过可按压部分66。当该预按压部分45停止按压第二弹簧部分63时,按压部分44按压第二弹簧部分63的可按压部分66,而不是预按压部分45。预按压部分45的前端的底部最好形成向下或向内朝后倾斜的斜坡,并且其底端或内端最好形成基本上水平的平表面。由于预按压部分45最好形成在不受锁定件42的弹性变形影响的范围内,并与按压部分44间隔开,所以可以避免预按压部分45的后端和按压部分44的前端的干扰,同时锁定件42受到弹性变形。
此处,随着操作(转动)杠杆40,接触端子98至少部分进入探测端子60。然而,由于在杠杆40的移动(转动)期间,第一弹簧部分62与第二弹簧部分63一起受到预按压部分45按压,然后受到按压部分44按压,以移开或降低第一弹簧部分62的接触部分65,所以接触端子98和第一弹簧部分62的接触部分65保持不彼此接触。另一方面,当杠杆40基本上到达接触终止位置CEP时,按压部分44停止按压第二弹簧部分63,使得第二弹簧部分63与第一弹簧部分62一起至少部分弹性恢复,以使得接触端子98和第一弹簧部分62的接触部分65接触,从而闭合探测电路。
如附图13中所示,杠杆40的操作臂49最好处于基本上在高度方向HD上(或在与向前和向后方向FBD成不等于0°或180°的角度,最好基本上与之垂直的方向上)延伸的长板的形式。当杠杆40基本上到达连接终止位置CEP时,该操作臂49至少部分安装到外壳主体11的台阶凹口29B中,和/或其前端在高度方向HD上压靠在外壳主体11的接触表面29A上,从而向前,即在连接方向CD上按压接触表面29A。操作臂49的前端起到推动表面49A的作用,以防止两个连接器外壳10、80以倾斜的姿态连接。
如附图24中所示,杠杆40的姿态校正臂46设置在基本上面对凸轮板47的位置处,使得外壳主体11位于它们之间,并且具有比凸轮板47更短的宽度,从而避免干扰保持器93。在相对于垂直方向与凸轮板47的轴承部分47A同轴的位置处,轴承部分46A在厚度方向上穿透姿态校正臂46。一个或多个逃逸凹槽46B和一个或多个接合边缘46E形成在姿态校正臂46的轴承部分46A的内边缘处,保持突起27A至少部分安装到该逃逸凹槽中,该接合边缘可在杠杆40的分离方向上基本上与该一个或多个保持突起27A接合。
钩形部分43形成在姿态校正臂46的导引末端(远离操作臂49的末端)处,该钩形部分具有在与杠杆40的转动方向成不等于0°或180°的角度,最好基本上与之垂直的方向上延伸的钩形表面43A。在两个连接器外壳10、80连接同时相对于宽度方向WD从它们的正确姿态倾斜的情况下,最好基本上在杠杆40到达连接终止位置CEP之前,钩形部分43与阳性连接器外壳80的容纳部分91接合,使其钩形表面43A基本上与容纳部分91的后表面相对。而且,在杠杆40到达连接终止位置CEP的过程中,钩形部分43拉动容纳部分91,以基本上校正正在连接的两个连接器外壳10、80的姿态。
在连接开始位置CSP处,通过将操作臂49定位得比外壳主体11的后表面更加靠后,杠杆40最好设置使得从外壳主体11的后表面突出,如附图7和20中所示,而在连接终止位置CEP处,杠杆40的后端表面最好基本上与外壳主体11的后端表面齐平,以不与外壳主体11的后端表面形成台阶,如附图10和16中所示。因此,通过确认杠杆40和外壳主体11的后端表面在连接终止位置CEP处是否基本上彼此齐平,可以判断两个连接器外壳10、80是否已经正确连接。
接下来,描述本实施例的功能。首先,阳性连接器外壳80固定到电气装置或电子装置上,尤其是电路板的外表面上,同时在阳性端子接头99和如印刷电路板之类的电气装置或电子装置的导电通路之间建立电连接,并且保持等待,直到与阴性连接器外壳10的连接操作开始为止。
另一方面,在阴性连接器外壳10中,保持器93至少部分插入到外壳的保持器安装孔17中,并保持在部分锁定位置(第一位置)处。在此状态下,杠杆40的凸轮板47至少部分滑动或插入到外壳主体11的容纳空间21中,并且凸轮板47的轴承部分47A与支承轴25接合,同时姿态校正臂46的轴承部分46A在相对侧与支承轴27接合,从而杠杆40安装在外壳主体11中,最好同时保持或定向在连接终止位置CEP处。此时,杠杆40的姿态校正臂46和保持器93处于在厚度方向上至少部分重叠的位置关系,但是通过姿态校正臂46的一部分进入到保持器93的逃逸凹口96中避免了其相互干扰。
随后,上述阴性连接器外壳10输送到阴性端子接头97的组装地点。在组装地点,一个或多个阴性端子接头97由自动机器或操作人员例如通过手工或用工具从插入侧,最好基本上从后面至少部分插入到外壳主体11的空腔12中。在此情况下,由于杠杆40的后端和外壳主体11的后端之间没有台阶,所以阴性端子接头97可以顺利插入。在所有阴性端子接头97都至少部分插入之后,将保持器93推至完全锁定位置(第二位置),以(与锁定部分13协作最好双重)锁定阴性端子接头97。由于通过将保持器93推动到完全锁定位置(第二位置),使其最好不从外壳主体11突出,所以允许杠杆40的转动。应当注意的是,短接端子70和探测端子60可以与阴性端子接头97一起组装到外壳主体11中。
随后,如附图7和20中所示,杠杆40操作或移动(最好转动或回转)向连接开始位置CSP处,临时保持臂51的尖端突起51A与外壳主体11的临时容纳部分31接合,并且导致凸轮凹槽41的进入和外壳主体11的凸轮销插入凹槽22A的进入基本上在垂直方向上连通。在此状态下,相对应阴性连接器外壳10轻微地安装到保持在等待状态的阳性连接器外壳80的接受器81的两个安装凹口83中。然后,如附图8中所示,每个脱离接合突起92都将其自身插入到临时保持臂51和临时容纳部分31之间,以将它们彼此脱离接合,并且凸轮销88至少部分进入凸轮销插入凹槽22A和凸轮凹槽41,并且锁定突起89进入导向凹槽22B。
当通过保持此状态下的操作臂49在附图8中所示箭头X方向上操作或移动(最好是转动或回转)杠杆40时,在杠杆40的操作(例如,转动)初始阶段,凸轮销88基本上沿着凸轮销插入凹槽22A移动,锁定突起89基本上沿着导向凹槽22B移动,并且短接取消件87至少部分将它们自身推动到短接端子70的弹性件71和阴性端子接头97之间,与这些弹性件71保持接触,如附图2中所示,从而取消短接状态。而且,在杠杆40的操作(转动)的初始状态下,预按压部分45最好基本上从后面基本上与探测端子60的可按压部分66接触,并且该预按压部分45和可按压部分66的两个斜坡基本上在两个连接器外壳10、80的连接方向CD上在彼此上滑动,从而弹性变形第二弹簧部分63。由于第二弹簧部分63的前端是倾斜的,所以第一弹簧部分62受到基本上向下或向内按压,从而第一弹簧部分62的接触部分65的高度变得低于相对应接触端子98的高度,或比它更向内,如附图3中所示。以这种方式,在接触端子98进入探测端子60中的早期阶段,第一弹簧部分62受到向下或向内按压,并且接触端子98插入到探测端子60的后侧同时与接触部分65分开。
随着杠杆40进一步移动或操作(最好是转动或回转),锁定件42的锁定突起53移动到锁定突起89上,如附图4中所示,并且锁定件42在该方向上(向下或向内)弹性变形,使得预按压部分45从可按压部分46移开,并且按压部分44的前端将可按压部分66,而不是预按压部分45,向下或向内按压。由于第二弹簧部分63在此期间保持弹性变形,所以在不升高第一弹簧部分62的接触部分65的高度位置的情况下,第一弹簧部分62的接触部分65和接触端子98保持分开。如附图5和9中所示,在锁定突起53通过锁定突起89的过程中,按压部分44的斜坡滑动到可按压部分66上,最好同时基本上沿着杠杆40的转动路径作弧形移动,从而第二弹簧部分63和第一弹簧部分62保持弹性变形。
当杠杆40基本上到达连接终止位置CEP处,使得锁定件42的锁定突起53移过锁定突起89时,如附图6中所示,锁定件42朝其初始自然状态恢复或恢复至初始自然状态,并且按压部分44从可按压部分66移开,以基本上停止按压,使得第二弹簧部分63和第一弹簧部分62朝它们的初始自然状态恢复或恢复至初始自然状态。然后,第一弹簧部分62的接触部分65的高度位置升高,以从下面推动接触端子98,并在它们之间建立电连接,从而闭合探测电路。通过对接触端子98和探测端子60的连接所发出的信号进行电探测,可以知道杠杆40已经到达连接终止位置CEP,并且两个连接器外壳10、80已经正确连接。当然,通过在阳性和阴性端子接头99、97之间建立电连接,可以构造特定电路。
当杠杆40到达连接终止位置CEP处时,凸轮板47至少部分容纳到外壳主体11的容纳空间21中,保护部分48至少部分容纳到保护部分容纳空间21A,和/或操作臂49至少部分安装到外壳主体11的台阶凹口29B中。然后,如附图10和16中所示,杠杆40的后端和外壳主体11的后端最好基本上彼此齐平,从而消除台阶。通过确认该位置关系,也可以知道杠杆40到达连接终止位置CEP。
在本实施例中,杠杆40的转动中心轴最好设置在从宽度方向WD移开的位置处,和/或凸轮凹槽41和凸轮销88的接合区域只设置在杠杆40的凸轮板47中,如附图12中所示。于是,杠杆40的连接力最好以与转动的中心轴及凸轮凹槽41和凸轮销88的接合区域相偏斜的方式作用,因此存在一可能性,即连接操作在该侧面进行较快,而在远离中心轴并与凸轮凹槽41和凸轮销88的接合区域相对的侧面受到延迟。
然而,在本实施例中,即使两个连接器外壳10、80都相对于垂直方向VD从它们的正确连接姿态倾斜,(最好基本上在)杠杆40就要到达连接终止位置CEP之前,杠杆40的钩形部分43也最好钩住容纳部分91,并拉动或推动它,如附图15中所示。以这种方式,导致易于受到延迟的姿态校正臂46的侧面处的连接操作进行的较快。因此,当杠杆40到达连接终止位置CEP时,两个连接器外壳10、80的姿态都校正成基本上正确的连接姿态。
而且,即使两个连接器外壳10、80基本上相对于宽度方向WD从它们正确的连接姿态倾斜,(最好基本上在)杠杆40就要到达连接终止位置CEP之前,杠杆40的操作臂49的推动表面49A也基本上与外壳主体11的接触表面29A接触,并最好将其推向接受器81,如附图13中所示。以这种方式,导致易于延迟的远离中心轴的末端处的连接操作进行的较快。因此,当杠杆40到达连接终止位置CEP时,两个连接器外壳10、80的姿态都校正到正确的连接姿态。
当两个连接器外壳10、80连接时,锁定突起89移动并同时保持与外壳主体11的导向凹槽22B滑动接触,并且凸轮销88同样移动并同时保持基本上与外壳主体11的凸轮销插入凹槽22A滑动接触。当它们移动时,两个连接器外壳10、80的连接操作最好受到导向,从而可以防止两个连接器外壳10、80的姿态的倾斜。而且,当杠杆40基本上到达连接终止位置CEP时,锁定突起89定位和保持在外壳主体11的覆盖部分22的导向凹槽22B的后端与杠杆40的锁定件42的锁定突起53之间,如附图14中所示。于是,在杠杆40的锁定状态下,可以知道两个连接器外壳10、80处于它们正确的连接姿态。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由于在两个连接器外壳10、80连接时设置在杠杆40上的按压部分44按压并弹性移位探测端子60,所以探测端子保持与一个或多个接触端子98分开。当两个连接器外壳10、80由于杠杆40的转动而正确连接时,按压部分44停止按压探测端子60,该探测端子然后至少部分恢复,以基本上与接触端子98接触,从而闭合探测电路。以这种方式,在杠杆型连接器中也可以电探测两个连接器外壳10、80的正确连接状态。
由于锁定件42通过定位在锁定突起89上而受到弹性变形,直到两个连接器外壳10、80正确连接为止,所以设置在锁定件42上的按压部分44按压探测端子60,保持探测端子60与接触端子98分离。当两个连接器外壳10、80正确连接时,通过移过锁定突起89,该锁定件42至少部分弹性恢复,并且按压部分44基本上停止按压探测端子60,因此探测端子60至少部分弹性恢复,以与接触端子98建立电接触,从而闭合探测电路。
由于锁定件42的弹性移动,即在连接操作期间受到弹性变形的移动,和在连接操作完成之后受到弹性恢复的移动,用作两个连接器外壳10、80的正确连接的指示器,所以与探测杠杆40的角度位置并将所探测的角度位置用作正确连接的指示器的类型相比,在由于杠杆40的组装错误的探测中没有改变,并且可以精确探测正确连接的状态。
如果在两个连接器外壳10、80的连接操作的开始之后不久,弹性件42的弹性变形开始,则探测端子60和连接端子98可以在此期间接触。然而,探测端子60和接触端子98可以彼此保持分离,甚至直到通过向本实施例中那样提供预按压部分45,使锁定件42的弹性变形开始为止。这能够避免在连接操作期间错误探测到正确连接的情况。换句话说,通过增大可以进行连接探测的操作范围可以实现安全探测,从而提高整体操作性。
当两个连接器外壳10、80完全连接时,杠杆40已经移动到连接终止位置CEP处。由于杠杆从阴性连接器外壳10向后突出较小的量,所以可以将整个连接器制作的更小。采用这种构造,当操作(转动或回转)杠杆40时,杠杆40的按压部分44相对于连接方向CD从后面基本上与可按压部分66接触,并沿着移动(转动)路径向前滑动到其上。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沿着滑动方向延伸,所以第二弹簧部分63可以很容易弹性变形。相反,由于向后延伸,第一弹簧部分62可以在连接操作的早期阶段以足够的接触压力与接触端子98接触。
因此,为了探测杠杆型连接器中两个连接器外壳是否已经正确连接,可移动地(最好可转动地或可回转地)安装形成有凸轮凹槽41(作为优选的凸轮构件)的杠杆40(作为优选的可移动构件),并且探测端子60安装在阴性连接器外壳10中。该探测端子60基本上与至少部分组装到阴性连接器外壳10中的一个或多个接触端子98接触,以只在两个连接器外壳10、80正确连接时闭合探测电路。按压部分44形成突出到杠杆40的凸轮板47的基本上面对探测端子60的部分中,并保持按压探测端子60,以将探测端子60弹性变形到两个连接器外壳10、80正确连接之前,杠杆40操作(最好是转动)时,探测端子60与接触端子98分离的位置处。当杠杆40操作(最好是转动)到两个连接器外壳10、80正确连接的位置CEP时,按压状态取消,以使得探测端子60能够与接触端子98接触。
<第二实施例>
接下来,参照附图27至34描述本发明的第二优选实施例。第二实施例不同于第一实施例,尤其是可移动臂30设置在按压部分44和探测端子60之间,并且按压部分55经过该可移动臂30直接按压探测端子60。由于其它结构与第一实施例基本上类似或相同,所以通过用相同附图标记表示结构相同或基本上相同的元件,不再重复描述。
探测端子60包括将基本上沿着探测端子容纳部分16的内表面设置的基板61,和具有特定(预设的或可预设的)形状并在基板61的后端基本上向前弯曲的弹簧部分63A,并且与第一实施例不同,不包括与第一弹簧部分62相对应的部分。更为特殊的是,弹簧部分63A在基板61的后端处转向基本上水平向前延伸,然后弯曲成基本上向外或向上突出,从而形成可按压部分66,在从可按压部分66倾斜地向内或向下朝前延伸之后弯曲成以缓和斜度略微向外或向上延伸,并最好使其导引末端弯曲成倾斜地向内或向下朝前延伸。导引末端处或其附近的该弯曲部分起到与接触端子98接触的接触部分65的作用。
类似于第一实施例,用于杠杆40的容纳空间21形成在覆盖壁22和杠杆安装表面23之间,从而在阴性连接器外壳10的外壳主体11的横向表面中,最好基本上在后表面中形成开口。具有杠杆安装表面23的壁在基本上与探测端子容纳部分16相对应的位置处形成有通孔24。
(最好基本上悬臂形的)可移动臂30形成从外壳主体11的前壁11A的横向(上)端基本上向后延伸,并可以前壁11A的横向(上)端为倾斜或变形的支承点弹性变形。可移动臂30形成与外壳主体11整体或单一,并包括壁主体32,该壁主体通过至少部分定位在通孔24中和/或在向前和向后方向FBD(连接方向CD)上基本上水平延伸,分隔探测端子容纳部分16的横向(上)部,还包括按压接纳部分33,该按压接纳部分从壁主体32的后端(自由端)的上表面突出,以受到锁定件42的按压部分44和预按压部分45按压。壁主体32最好具有与杠杆40的锁定件42基本上相同的厚度,并可沿着其厚度方向倾斜。能够从上方按压探测端子60的弹簧部分63A的可按压部分66的至少一个按压肋板34形成在壁主体32的下表面上,以基本上从前端延伸到中间位置。
在形成倾斜的支承点的可移动臂30的基础末端处,加强壁11B形成基本上与探测端子容纳部分16的前壁的横向(上)部基本上对应。通过在不受到可移动臂30的倾斜移动变形的情况下,使其内表面基本上在向前和向后方向FBD上延伸,加强壁11B用于基本上对接触端子98的插入进行导向。
另一方面,类似于第一实施例,杠杆40的锁定件42形成有向内或向下突出的按压部分44,并且预按压部分45形成在按压部分44前面向内或向下突出。由于可移动臂30至少部分与探测端子60以一间隙设置,所以按压部分44和预按压部分45此处具有比第一实施例更小的突出距离。按压部分44的前端基本上垂直(或以与向前和向后方向FBD或连接方向CD成不等于0°或180°的角度,最好基本上与之垂直)竖立或突出,并且其底端基本上从前端水平(或基本上沿着向前和向后方向FBD)延伸,然后尤其经过一台阶向外或向上朝后倾斜。该向上倾斜部分特别起到逃逸凹口44A的作用,当杠杆40到达连接终止位置CEP处时,按压接纳部分33至少部分进入到该逃逸凹口中。另一方面,预按压部分45的前端形成向内或向下朝后倾斜的斜坡,其底端形成基本上水平的平表面(或基本上沿着向前和向后方向FBD),并且其后端基本上垂直(或基本上垂直与向前和向后方向FBD)竖立。基本上与预按压部分45的前端处的斜坡相对应的斜坡形成在按压接纳部分33的后端处,从而通过这两个斜坡的滑动接触,可移动臂30的壁主体32可以顺利倾斜。
此处,当随着杠杆40操作(最好是转动或回转),接触端子98至少部分进入探测端子60时,预按压部分45及随后的按压部分44在杠杆40的操作或移动(转动)期间最好基本上从后面基本上与按压接纳部分33接触,以将可移动臂30基本上向内或向下弹性移位,并且可移动臂30(按压肋板34)按压弹簧部分63A,以降低或向内移动接触部分65,从而接触端子98和探测端子60(弹簧部分63A的接触部分65)保持分离。当杠杆40基本上到达连接终止位置CEP处时,锁定件42至少部分弹性恢复,从而弹簧部分63A停止按压可移动臂30。结果,弹簧部分63A至少部分弹性恢复,以使接触端子98和探测端子60(弹簧部分63A的接触部分65)接触,从而闭合探测电路。
接下来,描述阴性和阳性连接器外壳10、80的连接操作。应当注意的是,在两个连接器10、80的连接操作之前,如保持器93和杠杆40之类的相应部件以与第一实施例基本上相同的程序安装。然后,保持在连接开始位置CSP处的杠杆40从外壳主体11的后端向后突出。
首先,如附图27和28中所示,阴性连接器外壳10的前部(最好是基本上前半部)至少部分安装到阳性连接器外壳80的接受器81(安装凹口83)中。然后,脱离接合突起92至少部分将其自身推动到临时保持比51和临时容纳部分31之间,以使它们脱离结合,凸轮销88进入凸轮凹槽41,并且锁定突起89至少部分进入导向凹槽22B。
当最好通过将操作臂49保持在此状态下移动(转动或回转)杠杆40时,凸轮销88基本上沿着凸轮凹槽41移动,并且短接取消件87至少部分将它们自身推动到短接端子70的弹性件71和保持与之接触的阴性端子接头97之间,从而取消两个或多个(或数对)相邻阴性端子接头97的短接状态,如附图29和30中所示。在杠杆40的移动(转动)的初始阶段,预按压部分45最好基本上从后面基本上与可移动臂30的按压接纳部分33接触,可移动臂30以倾斜的支承点为中心基本上向内或向下弹性变形,同时预按压部分45和按压接纳部分33的斜坡在连接方向CD上基本上在彼此上滑动,并且弹簧部分63A由可移动臂30按压,以基本上向内或向下弹性变形。以这种方式,弹簧部分63A的接触部分65的高度变得低于接触端子98的高度(或其位置更加向内),以至少部分进入探测端子60,从而接触端子98的进程是开放的,以至于不和弹簧部分63A接触。当杠杆40操作(转动)时,可移动臂30按压弹簧部分63A的按压位置最好保持基本上恒定。
当杠杆40进一步操作(转动或回转)到连接终止位置时,锁定件42的锁定突起53移动到锁定突起89上,以使锁定件42向下弹性变形,如附图31和32中所示。此时,预按压部分45在通过按压接纳部分33之后,已经移向或移到基本上远离按压接纳部分33的前部位置,而按压部分44基本上向内或向下按压该按压接纳部分33,而不是预按压部分45,并在该按压接纳部分33的外表面上滑动。由于在此期间,在不中止的情况下,按压接纳部分33受到预按压部分45的按压状态传递给按压部分44的按压状态,所以弹簧部分63A可以保持弹性变形,并且探测端子60(弹簧部分63A的接触部分65)和接触端子98保持分离。
随后,当在杠杆40到达连接终止位置CEP之后,如附图33和34中所示,锁定件42的锁定突起53移过锁定突起89时,锁定件42朝其自然状态返回或返回至其自然状态,因此按压部分44从按压接纳部分33移开,以基本上停止按压该按压接纳部分33。然后,可移动臂30同样朝其自然状态返回或返回至其自然状态,并且由可移动臂30从按压释放的弹簧部分63A在返回方向上进行移位。当弹簧部分63A返回时,接触部分65使其高度位置升高到从下面压靠在接触端子98上,从而在接触部分65和接触端子98之间建立电连接,以闭合探测电路。通过电捕获接触端子98和探测端子60之间的连接所发出的信号,可以探测到杠杆40已经到达连接终止位置,并且两个连接器外壳10、80已经正确连接。当然,阴性和阳性端子接头97、99也电连接,从而构成特定电路。当杠杆40到达连接终止位置CEP时,预按压部分45和按压部分44基本上沿着壁主体32的上表面设置,并且位于在连接方向CD上至少部分与按压接纳部分33重叠的位置处,并且按压接纳部分33至少部分进入按压部分44的逃逸凹口44A,以定位在台阶倾斜表面的附近。
如上所述,根据第二实施例,可移动臂30设置在探测端子60和按压部分44之间,以按压探测端子60,因此按压部分44不直接按压探测端子60。结果,由可移动臂30按压的探测端子60的按压位置可以基本上恒定地保持在特定(预设的或可预设的)位置处,允许探测端子60以平衡方式弹性变形。即使在按压部分44因结构空间的限制而不到达直接与探测端子60接触的位置的情况下,尤其通过提供可移动臂30也可以处理这种问题。
如上所述,如果在按压部分44只可在阴性连接器外壳10的后部区域中移位,并不可移动到前部区域中的情况下,探测端子60的可按压部分66位于阴性连接器外壳10的前部区域中,则按压部分44可以直接与可按压部分66接触。然而,即使在这种情况下,特别通过在按压部分44和探测端子60之间提供可移动臂30,并将可移动臂30的斜坡的支承点设置在阴性连接器外壳10的前壁11A上,倾斜与按压部分44的弹性变形相对应的量的可移动臂30也可以与位于阴性连接器外壳10的前部区域中的探测端子60的可按压部分66接触。因此,在杠杆40的转动期间,可移动臂30可以精确地保持探测端子60的弹性变形状态。
<其他实施例>
本发明不仅局限于上面描述和说明的实施例。例如,下面的实施例也在由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之内。除了下述实施例之外,在不脱离由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作出各种改变。
(1)根据本发明,一个或多个接触端子也可以组装到探测端子所设置的连接器外壳中,即组装到阴性连接器外壳中。
(2)根据本发明,杠杆或任何其他可移动构件和/或探测端子可以组装到阳性连接器外壳中。
(3)根据本发明,倘若接触端子和探测端子可以只由按压部分保持彼此分离,则杠杆可以不设置有预按压部分。
(4)应当理解的是,尽管在上述实施例中,可操作地或可移动地或可移位地设置在连接器中或连接器上,以帮助或进行连接器(例如,阴性连接器)与配合连接器(例如,阳性连接器)的连接的可操作构件可转动地或可回转地设置在连接器外壳中或连接器外壳上,但是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它可以沿着不同路径移位,例如可像滑块那样线性移位或遵循任何其他路径(如基本上椭圆形的、弯曲的或其它非线性路径)。
(5)应当理解的是,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该可操作构件可以设置有两个或多个凸轮板,该凸轮板可与设置在外壳中或外壳上的相对应数量的凸轮销接合,该凸轮板最好相对于外壳以非对称方式设置(例如,相对于两个连接器外壳的宽度中心轴和/或相对于两个连接器外壳的高度中心轴移开)。
附图标记列表
10    阴性连接器外壳(连接器外壳)
11    外壳主体
21    容纳空间
22    覆盖部分(凸轮板容纳壁)
22A   凸轮销插入凹槽
22B   导向凹槽
23    杠杆安装表面
30    可移动臂
32    臂主体
33    按压接纳部分
40    杠杆(可移动或可操作构件)
41    凸轮凹槽(凸轮构件)
42    锁定件
43    钩形部分
44    按压部分
45    预按压部分
46    姿态校正臂
47    凸轮板
49    操作臂
49A   推动表面
60    探测端子
61    基板
62    第一弹簧部分
63    第二弹簧部分
80    阳性连接器外壳
81    接受器
88    凸轮销(配合凸轮构件)
89    锁定突起
91    容纳部分
93    保持器
96    逃逸凹口
97    阴性端子接头
98    接触端子
99    阳性端子接头

Claims (10)

1.可移动构件型的连接器,包括可与配合连接器外壳(80)连接的连接器外壳(10),该连接器外壳(10)包括可移动地安装并形成有凸轮构件(41)的可移动构件(40),该凸轮构件(41)可与设置在配合连接器外壳(80)中的配合凸轮构件(88)接合,还包括用于电探测连接器外壳(10)与配合连接器外壳(80)的正确连接的探测端子(60),只有在两个连接器外壳(10,80)正确连接时,该探测端子(60)才能够与设置在连接器外壳(10)或配合连接器外壳(80)的任意一个中的接触端子(98)接触,以闭合探测电路,
其特征在于,按压部分(44)设置在可移动构件(40)的一部分上,基本上面对探测端子(60),保持按压该探测端子(60),以将探测端子(60)弹性移位到远离接触端子(98)的位置处,直到可移动构件(40)移动成正确连接两个连接器外壳(10,80)为止,而当可移动构件(40)移动到正确连接两个连接器外壳(10,80)时,停止按压,以至少部分使探测端子(60)恢复,从而探测端子(60)能够保持与接触端子(98)接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该可移动构件(40)包括至少一个锁定件(42),该锁定件(42)能够在可移动构件(40)的厚度方向上弹性变形,在两个连接器外壳(10,80)的连接操作期间,移动到形成在配合连接器外壳(80)中的至少一个锁定突起(89)上,而当两个连接器外壳(10,80)正确连接时,移过锁定突起(89)并至少部分恢复,以与锁定突起(89)接合,从而保持连接器外壳(10)与配合连接器外壳(80)连接,及
按压部分(44)最好设置在锁定件(42)的表面上,以基本上面对探测端子(60)。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两个连接器外壳(10,80)的连接的中间阶段,该锁定件开始移动到锁定突起(89)上而弹性变形,和/或
预按压部分(45)设置在可移动构件(40)的相对于连接方向(CD)位于锁定件(42)前面的一侧处,该预按压部分(45)用于在优选设置于锁定件(42)上的按压部分(44)按压探测端子(60)之前,按压探测端子(60),以保持与接触端子(98)分离的探测端子(60)。
4.如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该探测端子(60)基本上沿着连接器外壳(10)与配合连接器外壳(80)的连接方向(CD)组装到连接器外壳(10)中,而接触端子(98)设置在配合连接器外壳(80)中,
该探测端子(60)包括:
用于将探测端子(60)固定到连接器外壳(10)上的基板(61),
第一弹簧部分(62),其相对于连接器外壳(10)的连接方向(CD)从基板(61),最好从基板(61)的前端可弹性变形地基本上向后延伸,并能够与接触端子(98)接触,及
第二弹簧部分(63),其相对于连接器外壳(10)的连接方向(CD)从基板(61),最好从基板(61)的后端可弹性变形地基本上向后延伸,
该第二弹簧部分(63)最好使其前端放置在第一弹簧部分(62)的后端上朝向可移动构件(40)的一侧处,并在其纵向中间位置处形成有将由按压部分(44)按压的可按压部分(66),及
当可移动构件从初始位置(CSP)到连接终止位置(CEP)移位时,按压部分(44)最好按压可按压部分(66),同时相对于连接器外壳(10)的连接方向(CD)沿着从后侧朝前侧的移动路径基本上在可按压部分(66)上滑动,在初始位置处,最好可移动构件(40)从连接器外壳(10)向后突出的量较大,在连接终止位置处,最好该突出量较小。
5.可移动构件型的连接器,尤其是如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连接器,包括可与配合连接器外壳(80)连接的连接器外壳(10),该连接器外壳(10)包括可移动地安装并形成有凸轮构件(41)的可移动构件(40),该凸轮构件(41)能够与设置在配合连接器外壳(80)中的配合凸轮构件(88)接合,还包括用于电探测连接器外壳(10)与配合连接器外壳(80)的正确连接的探测端子(60),只有当两个连接器外壳(10,80)正确连接时,该探测端子(60)才接触设置在连接器外壳(10)或配合连接器外壳(80)中的接触端子(98),以闭合探测电路,其特征在于:
可移动构件(40)在设置探测端子(60)的一侧包括至少一个按压部分(44),
可移动臂(30)可弹性变形地设置在连接器外壳(10)中按压部分(44)和探测端子(60)之间,
当可移动构件(40)移动时,该按压部分(44)按压该可移动臂(30),以使可移动臂(30)朝探测端子(60)倾斜,并且倾斜的可移动臂(30)按压探测端子(60),以保持探测端子(60)弹性变形到远离接触端子(98)的位置处,直到两个连接器外壳(10,80)正确连接为止,及
当可移动构件(40)移动时,随着按压部分(44)减少或基本上停止按压而至少部分恢复可移动臂(30),探测端子(60)至少部分恢复,从而能够与接触端子(98)接触,直到两个连接器外壳(10,80)正确连接为止。
6.如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可移动构件(40)从初始位置(CSP)移向或移至连接终止位置(CEP),在初始位置处,可移动构件(40)从连接器外壳(10)的后端向后突出较长距离,在连接终止位置处,可移动构件(40)突出较短距离。
7.如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可移动构件(40)包括可沿着其厚度方向弹性变形的至少一个锁定件(42),
在两个连接器外壳(10,80)的连接操作期间,通过移动到形成在配合连接器外壳(80)中的至少一个锁定突起(89)上,该锁定件(42)被移位,而当两个连接器外壳(10,80)正确连接时,在移过锁定突起(89)之后至少部分恢复。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该按压部分(44)设置在锁定件(42)的基本上面对可移动臂(30)的表面上,及
可移动臂(30)基本上向后延伸,同时使其倾斜支承点在相对于连接方向(CD)位于前端的连接器外壳(10)的前壁处或其附近,并包括按压接纳部分(33),该按压接纳部分(33)将相对于其延伸方向在后端处受到按压部分(44)按压。
9.如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该可移动构件(40)包括至少一个姿态校正臂(46),该姿态校正臂(46)相对于连接器外壳(10)的高度方向可转动地并与可移动构件(40)的凸轮板(41)基本上同心地设置在连接器外壳(10)的基本上与凸轮板(41)所设置的表面相对的表面上,及
该可移动构件(40)最好包括姿态校正臂(46)、凸轮板(41)和操作臂(49),该操作臂(49)连接姿态校正臂(46)和凸轮板(41)并用于转动可移动构件(40),
其特征在于,该姿态校正臂(46)还最好形成有至少一个钩形部分(43),当两个连接器外壳(10,80)的连接操作正在进行或完成时,通过与设置在配合连接器外壳(80)中的相应容纳部分(91)接合,用于基本上在将两个连接器外壳(10,80)朝彼此拉动的方向上产生力。
10.连接器组件,包括如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连接器,和配合连接器,该连接器包括可与配合连接器的配合连接器外壳(80)连接的连接器外壳(10),该连接器外壳(10)包括可转动地安装并形成有凸轮构件(41)的可移动构件(40),该凸轮构件(41)可与设置在配合连接器外壳(80)中的配合凸轮构件(88)接合,还包括用于电探测两个连接器外壳(10,80)的正确连接的探测端子(60),只有当两个连接器外壳(10,80)正确连接时,该探测端子(60)才能够与设置在连接器外壳(10)或配合连接器外壳(80)中的接触端子(98)接触,以闭合探测电路。
CNB2006101412964A 2005-09-29 2006-09-29 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27542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285116 2005-09-29
JP2005285116 2005-09-29
JP2006144469 2006-05-2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41517A true CN1941517A (zh) 2007-04-04
CN100527542C CN100527542C (zh) 2009-08-12

Family

ID=379594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610141296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27542C (zh) 2005-09-29 2006-09-29 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527542C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41142A (zh) * 2009-03-16 2010-09-22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电接线盒
CN102986089A (zh) * 2010-07-06 2013-03-20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杠杆式连接器
CN103296511A (zh) * 2012-02-24 2013-09-11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电连接器
CN105811176A (zh) * 2015-01-16 2016-07-27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06546868A (zh) * 2016-10-13 2017-03-29 深圳市燕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B2b连接器无损下针测试方法及装置
CN107026365A (zh) * 2015-10-28 2017-08-08 德尔福国际业务卢森堡公司 具有方便连接的杆锁定的连接器
CN107528171A (zh) * 2016-06-17 2017-12-29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杆式连接器
CN108604757A (zh) * 2016-02-25 2018-09-28 莫列斯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905938B2 (ja) * 2014-08-22 2016-04-20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組立体

Cited B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41142B (zh) * 2009-03-16 2013-01-02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电接线盒
CN101841142A (zh) * 2009-03-16 2010-09-22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电接线盒
CN102986089A (zh) * 2010-07-06 2013-03-20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杠杆式连接器
US8979567B2 (en) 2010-07-06 2015-03-17 Yazaki Corporation Lever type connector
CN102986089B (zh) * 2010-07-06 2015-04-29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杠杆式连接器
CN103296511A (zh) * 2012-02-24 2013-09-11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电连接器
CN103296511B (zh) * 2012-02-24 2015-11-04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电连接器
CN105811176B (zh) * 2015-01-16 2018-07-17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05811176A (zh) * 2015-01-16 2016-07-27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07026365B (zh) * 2015-10-28 2020-01-14 德尔福国际业务卢森堡公司 具有方便连接的杆锁定的连接器
CN107026365A (zh) * 2015-10-28 2017-08-08 德尔福国际业务卢森堡公司 具有方便连接的杆锁定的连接器
CN108604757A (zh) * 2016-02-25 2018-09-28 莫列斯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US10355406B2 (en) 2016-02-25 2019-07-16 Molex, Llc Electrical connector
CN107528171A (zh) * 2016-06-17 2017-12-29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杆式连接器
CN107528171B (zh) * 2016-06-17 2019-11-22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杆式连接器
CN106546868A (zh) * 2016-10-13 2017-03-29 深圳市燕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B2b连接器无损下针测试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0527542C (zh) 2009-08-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941517A (zh) 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CN1287493C (zh) 卡用复合连接器
CN1205697C (zh) 电线连接器具
CN1855644A (zh) 连接器及其装配方法
CN1815819A (zh) 连接器、连接器测试设备及方法
CN1276525C (zh) 用于防止将待装器件错误地装入主体侧设备的方法、待装器件以及电池组
CN1276524C (zh) 端子和要装载部件的结构
CN1941516A (zh) 具有可移动构件的连接器
CN1282261C (zh) 电池组件、电池装载器及具有电池装载机构的电子设备
CN1175102A (zh) 连接器
CN2819373Y (zh) 盘片搬送装置
CN1764017A (zh) 连接器和连接器装置
CN1633669A (zh) 用于存储卡的连接器
CN1992443A (zh) 连接器
CN1202597C (zh) 具有用于推出卡的杠杆和推板的智能卡的电气连接器
CN1236536C (zh) 具有改进的安装在din导轨上的连接器的电路断续器
CN2802652Y (zh) 盘片播放装置
CN1496534A (zh) 高容量存储卡的电连接器
JP2007123232A (ja)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CN1774839A (zh) 电连接器及制造方法
JP4760156B2 (ja)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CN1658309A (zh) 记录介质安装装置
CN1290131C (zh) 开关、按钮开关和转动开关
CN1395754A (zh) 连接装置
CN1214430C (zh) 具有牢固的底座与接线端的连接的电路断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812

Termination date: 2021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