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28176B - 梭口形成设备中勾连元件的装置、制造和使用该装置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梭口形成设备中勾连元件的装置、制造和使用该装置的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928176B CN1928176B CN2006100903935A CN200610090393A CN1928176B CN 1928176 B CN1928176 B CN 1928176B CN 2006100903935 A CN2006100903935 A CN 2006100903935A CN 200610090393 A CN200610090393 A CN 200610090393A CN 1928176 B CN1928176 B CN 192817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leeve pipe
- end piece
- place
- primary importance
- described sleev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C—SHEDDING MECHANISMS; PATTERN CARDS OR CHAINS; PUNCHING OF CARDS; DESIGNING PATTERNS
- D03C3/00—Jacquards
- D03C3/24—Features common to jacquards of different types
- D03C3/40—Constructions of lifting-cords
-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C—SHEDDING MECHANISMS; PATTERN CARDS OR CHAINS; PUNCHING OF CARDS; DESIGNING PATTERNS
- D03C3/00—Jacquards
-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C—SHEDDING MECHANISMS; PATTERN CARDS OR CHAINS; PUNCHING OF CARDS; DESIGNING PATTERNS
- D03C3/00—Jacquards
- D03C3/24—Features common to jacquards of different types
- D03C3/28—Pick-finding arrangements; Arrangements for preventing next shed from being opened during stopping of loom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Looms (AREA)
- Mutual Connection Of Rods And Tubes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该装置用于将提花机类型的织机的综线(8)与属于织机的通丝的绳钩在一起。该装置包括注塑成形在综线(8)的上端(8a)的尾端件(22),该尾端件(22)形成用于绳(6)通过及楔入的孔(24)和用于容纳绳的两个股线(6c)的外壳(228)。该装置还包括安装在所述尾端件(22)上的刚性套管(24),该套管(24)可在这个尾端件上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平移,在第一位置中允许套管接近所述孔(224),在第二位置套管覆盖所述孔并且施加用于压缩所述孔(224)和外壳(228)的向心力,从而使得能阻塞所述绳(6)的下端。这样的装置也可用于将一个和多个绳钩在线上。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将综线钩在提花机类型的织机的通丝上或者将通丝钩在提花织机的线上的装置,以及装备有这种装置的提花织机。本发明也涉及一种制造这种装置的方法以及一种借助于这种装置将综线钩在提花机通丝上的方法。
背景技术
提花机的钩通常与连接一个或多个绳的一条带相关,成组的绳形成提花机的提综。在其下部,每个绳必须被钩到综线的上端,该综线包括用于经线通过的眼。为了实现钩连,从EP-A-0915195公知了在综线的上端注塑成形尾端件,该尾端件形成用于绳的下端通过和楔入的口,然后合成材料的柔性护套围绕该尾端件滑动以便辅助固定绳的下部。为了施加有效的夹持力,这样的护套必须具有相对大的厚度,从而在综线高密度布置时,在以反方向驱动两个综线交叉期间,在安装在邻近综线上的不同护套之间引起摩擦。这些护套也必须是相对较长,以便施加足够的夹持力。实际上,这些护套的长度至少大于它们的行程以便防止它们的末端相互钩住。由此,这些具有相当的长度和直径的护套在综线的上部形成紧凑的组件,这个组件在维护工作期间限制经纱通过该提综。这些护套也发生屈服,从而引起绳相对于尾端件滑动的风险。
此外,有一些能热收缩的护套,在绳被打结后这些能热收缩的护套被放置到综线的上端。一旦热收缩,这些护套具有很不规则的外形,不规则的外形是这些护套所围绕的形状的镜像,这个具有凸起的外形在安装到邻近综线上的护套之间的交叉处重复接触的时候导致过早磨损。
从FR-A-2822479公知了使用一种由塑料或金属制成的管状部分,
在梭口形成设备中的元件之间钩连的装置、制造该装置的方法和借助于该装置钩连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将综线钩在提花机类型的织机的通丝上或者将通丝钩在提花织机的线上的装置,以及装备有这种装置的提花织机。本发明也涉及一种制造这种装置的方法以及一种借助于这种装置将综线钩在提花机通丝上的方法。
背景技术
提花机的钩通常与连接一个或多个绳的一条带相关,成组的绳形成提花机的提综。在其下部,每个绳必须被钩到综线的上端,该综线包括用于经线通过的眼。为了实现钩连,从EP-A-0915195公知了在综线的上端注塑成形尾端件,该尾端件形成用于绳的下端通过和楔入的口,然后合成材料的柔性护套围绕该尾端件滑动以便辅助固定绳的下部。为了施加有效的夹持力,这样的护套必须具有相对大的厚度,从而在综线高密度布置时,在以反方向驱动两个综线交叉期间,在安装在邻近综线上的不同护套之间引起摩擦。这些护套也必须是相对较长,以便施加足够的夹持力。实际上,这些护套的长度至少大于它们的行程以便防止它们的末端相互钩住。由此,这些具有相当的长度和直径的护套在综线的上部形成紧凑的组件,这个组件在维护工作期间限制经纱通过该提综。这些护套也发生屈服,从而引起绳相对于尾端件滑动的风险。
此外,有一些能热收缩的护套,在绳被打结后这些能热收缩的护套被放置到综线的上端。一旦热收缩,这些护套具有很不规则的外形,不规则的外形是这些护套所围绕的形状的镜像,这个具有凸起的外形在安装到邻近综线上的护套之间的交叉处重复接触的时候导致过早磨损。
从FR-A-2822479公知了使用一种由塑料或金属制成的管状部分,以便将绳的下端夹持在纵向槽中,该纵向槽形成在注塑成形在综线的上端上的尾端件中。该槽的V形不能有效地夹持绳,这在织机工作时有滑动的风险,这使得对综线的控制不精确并且可能在梭口中导致故障。此外,在尾端件的整个长度上延伸的槽使得在综线的注塑成形带的区域中的尾端件变脆。附加的尾端件必须被安装在管状部分的下部,因而使得安装操作复杂。最后,在绳楔入前,管状部分完全与尾端件分离,使得尾端件能滑动并与所述眼以及综线的底部对齐。
发明内容
本发明更具体地将通过提供一种新颖的钩装置克服这些缺点,可极大地减小钩装置的整个直径尺寸,从而允许综线的大密度布置,因此能有效地钩住并且容易安装。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提花机类型的织机中用于将形成梭口的组件的第一元件钩在属于这个组件的第二元件上的装置,该钩装置包括注塑成形在第一元件的上端的尾端件并且包括两个分枝,这两个分枝之间确定了用于所述第二元件的下端通过的孔,该端包括两个股线,这两个股线从容纳在所述孔中的该第二元件的部分向上延伸。该装置的特征在于,尾端件包括两个第二分枝,在这两个分枝之间确定了用于容纳上述股线的外壳,并且该装置还包括金属套管,该金属套管安装在该尾端件上并且能在这个尾端件上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平移,在该第一位置中该套管允许接近上述孔并且不与第二分枝作用,在第二位置中该套管在第一分枝和第二分枝上施加向心力,用于压缩所述孔和所述外壳,以及将第二元件的下端的上述部分和邻近的股线分别楔入由尾端件确定的所述孔和外壳中。
金属套管的使用使得在金属套管被安装到装备有绳的尾端件上后能保持金属套管具有预定横截面——实践中是圆截面——的圆柱形。因而,所述钩装置的整个直径尺寸可被有效地控制,从而限制了由于摩擦造成的磨损风险。考虑到刚性特性,所述管可以施加足够的夹持力,同时该管比传统的护套更短且更薄。由此,极大地提高了至综的下部和成组综线的上部的可达性,同样提高了用于手动修复综的经纱的可达性。考虑到套管的小长度,所述装置可重量轻。由于套管的直径减小,摩擦力极大地被减小或者甚至被消除。由于该套管的刚性,绳的滑动阻力在时间上是稳定的。邻近接合在所述孔中的第二元件的部分的股线被容纳于在第二分枝之间确定的外壳中的事实,使得能够获得分布在这些股线的长度上的阻塞力,这是特别有效的。
根据本发明的有利的、但非强制性的方面,这样的装置可包括下面的特征中的一个或多个:
-第二分枝设置有自由端,当所述套管处于其第一位置时该自由端相互远离,而当该套管处于其第二位置时该自由端一起形成尾端件的上端。
-在套管从其第一位置到达其第二位置时所述套管的第一端向前变宽,该第一端位于套管的前方。在此情况下,该套管的第二端可以收缩,该第二端远离第一端延伸。
-所述套管和所述尾端件设置有互补装置,该互补装置形成停止所述套管从其第一位置朝向其第二位置平移的对接。由于该停止装置,获得所述管的定位,从而便于安装操作和对综线在高度方面的良好定位的视觉检查。也提高了所述综线的审美外观。所述套管和所述尾端件同样也可设置有形成对接的互补装置,该对接停止所述套管从其第一位置朝向其第二位置的平移。形成对接的装置有利地包括形成在尾端件的外围表面的起伏,并且在该套管从其他位置达到其中一个位置时套管的一端靠着该起伏得到支承。该起伏可以包括至少一个齿,在该套管从其第二位置到达其第一位置时该套管的一端靠着该齿得到支承,该齿与该套管从对着第二位置的位置朝向其第一位置的位移相协调。
-所述套管和所述尾端件设置有互补装置,该互补装置用于通过形状配合将该套管固定在第二位置中的尾端件上。这样的固定装置同样可以由停止套管从其第一位置朝向其第二位置平移的对接装置组成。这样的固定装置有利地包括至少一个在所述套管的运动部分中形成的凹入的起伏和至少一个在尾端件的部分上形成的互补的起伏,在所述套管从其第一位置到达其第二位置时尾端件可弹性变形。可以限定所述互补起伏形成在两个第一分枝的其中一个上。
-所述套管由具有小于0.6毫米、优选小于0.3毫米,更优选0.1毫米量级的壁厚的不锈钢或者铜基合金制成。
-所述尾端件具有基本上为圆锥形或者截头圆锥形的区域,该区域对齐其每个端或者在其每个端的附近,该区域是收缩的,远离相对端延伸。这使得能限制安装在织机上的邻近装置钩住的风险。
-第二分枝设置有用于根据尾端件的纵向轴线对中其中一个股线的装置。
本发明也涉及提花机类型的织机,该织机包括至少一个如上所述的钩装置。这样的织机更经济,并且综的更换比现有技术更容易且更快。
本发明也涉及一种用于制造如上所述装置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与第一元件上端相距一段距离将所述套管安装在第一元件上,
b)将所述尾端件注塑成形在所述第一元件上,以及
c)如果合适,朝向所述尾端件上的套管的第一位置移动该套管。
步骤c)是可选的,因为其可在后来被执行,特别是在该装置被用于将综线钩在通丝上时。
最后,本发明涉及一种借助如上所述装置将织机的综线钩到提花机通丝上的方法,这个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d)将所述绳引入尾端件的孔中,
e)将所述股线设置在形成在第二分枝之间的外壳中,以及
f)将所述套管从其第一位置朝向其第二位置移动。
附图说明
按照以下对钩装置的三个实施例和依照其原理的提花织机的描述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并且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将变得更清晰明显,该描述仅通过例子和参考附图给出,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织机的局部概略图;
图2以较大比例示出用于将综线的上端钩在通丝的下端的装置的立体图,该装置处于第一结构。
图3示出沿着图2中的线III的纵向截面;
图3A以较大比例示出图3中细节3A的侧视图;
图4示出类似图2的、当所述钩装置处于第二结构时的视图;
图5示出沿着图4中的线V-V的纵向截面;
图5A以较大比例示出沿着图5中的线A-A剖切的截面图;
图5B示出类似图5A的用于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钩装置的横截面;
图6以较大比例示出用于图1至图5的装置中的套管的纵向截面;
图7是沿着图6中的线VII-VII截面;
图8示出根据第三实施例的钩装置的、相应于图5中的细节VIII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中所示织机M装备有提花机机构2,该提花机机构控制多个线4,仅示出其中一个线并且该线的下端与多个绳6相连,绳6的组合形成所述织机的综H。每个绳6的下端6a连接到综线8的上端8a,每个综线设置有用于经纱10通过的眼孔8b并且承受借助棒16固定到织机的框架14的回复弹簧12的作用。
所述综线8也可以被所述机构2单独控制,在这样的情况下每个绳6借助于这个机构单独地被移动。
在本说明书的意义中,形容词“上”涉及织机M的使用的正常结构中指向上的装置的部分或元件,即图1中向上,而形容词“下”指在该结构中指向下的部分或元件。
使用一个钩装置20将每个综线8的上端8a连接到相应绳6的下端6a。这个装置20包括尾端件22,该尾端件被注塑成形在具有圆形横截面的基本上为圆柱形体部221形式的端8a上。越过端8a,该体部221通过两个分枝222和223延长,在这两个分枝之间确定了孔224,在图3和图5的平面中,孔的尺寸可以按照能弹性变形的分枝222和223的可能的相互接近的功能变化。
所述分枝222和223在背对体部221的区域225中相互汇合并且从该区域延伸出另外两个分枝226和227,这两个分枝的自由端226a和227a在尾端件未受压时,相互远离地延伸,如图2和图3所示。
所述绳6的端6a可以被接合到孔224中。这两个由绳6在其容纳在孔224中的部分6d的任意一侧上形成的股线6b和6c然后沿着所述区域225延伸并且接合在贯穿缺口228中,该贯穿缺口在所述分枝226与227之间确定。这两个股线6b和6c从被容纳在所述孔224中的绳6的部分6d向上延伸。
如图2中的箭头F1和F2所示,所述端6a可接合在所述孔224中并且接着所述股线6b和6c可转向缺口228,该缺口228由此形成用于容纳这些股线的壳体。
所述尾端件22的中心纵向轴线用X22标出,这个轴线与综线8的纵向轴线X8一致。
每个分枝222和223设置有部件222a和223a,这些部件在相对于分枝222和223的其余部分在轴X22的方向有凹角。因而,这些部件222a和223a确定了两个区域222b和223b,这两个区域相对于分枝222和223的外表面222c和223c在它们的大部分长度上凹进。
一个金属套管24被安装到尾端件22上,并且当通过相对于所述尾端件22设置该端6a的位置而调节综线8的高度时,该金属套管24用来相对于该尾端件锁定绳6的端6a。以最有利的方式,所述套管24由不锈钢或者由铜基合金——例如黄铜——制成,使得该套管不会有生锈的风险,即使织机M很可能在潮湿或者侵蚀性环境中工作。该套管24在其大部分长度上具有圆形横截面,并且其壁是薄的,其厚度小于0.3毫米,优选接近于0.1毫米。实际上,可选择所述套管24的壁厚在0.6毫米以下。
所述套管24的端241被加宽,即是渐扩的,该端241远离其运动部件242而延伸。相对端243在该套管24的中心轴线X24的方向上收缩并且远离所述部件242而延伸。
所述套管24的长度用L24标明。该长度基本上小于所使用的柔性护套的长度,该护套例如是从EP-A-0915195公知的装置。实际上,L24的长度在10和40毫米之间,优选在20毫米数量级。
所述套管24设置有三个均匀分布在轴线X24周围并且在该轴线方向上的凹进的局部凹陷244。这三个凹陷或缩颈确定了该套管24的最小内直径,即能在这些凹陷的区域中被容纳在该套管中的部件的名义外径。
所述体部221设置有两个齿221a,每个齿设置在垂直于轴线X22的表面221b和在该轴线方向上倾斜的表面221c之间,齿远离所述孔224延伸。
在制造该装置20时,所述套管24借助传统的切削和凹形变形技术成形。然后,所述套管被滑动到综线8的端8a上并且在所述眼孔8b的方向上远离该端移动一段距离。然后,所述尾端件22注塑成形在所述端8b上。随后,所述套管24可朝着图2和图3中所示的其第一位置返回,尽管存在齿221a,由于所述表面221c的倾斜特征——该倾斜特征允许所述端243在所述齿221a上经过,所以这是可能的。一旦经过,所述齿221相对于所述套管24在所述眼孔8b方向上的运动形成对接。由此呈现图2和图3的结构。
可替换地,所述套管24可保持远离所述尾端件22或接合到这个尾端件上,但是它的端243不超过所述齿221a。
一旦所述绳6的端6a被放入合适位置,并且已经调整了所述综线的高度,该绳被按照定尺寸剪切以便提供股线6b,而所述股线6c向上延伸以便形成该绳6的中间部分。然后,所述套管24在箭头F3的方向上移动,即在平行于一致的轴线X22和X24的方向上和在离开综线8的眼孔8b的方向上平移。这使得能达到图4和图5中所示的第二位置,在该第二位置,所述套管24的端241靠着肩229得到支承,该肩在所述分枝226和227的外表面上形成两个部分229a和229b。从而,所述端241和所述肩229相对于所述套管从图2的位置到图4的位置的位移形成对接。由于这个位移,一方面所述分枝222和223相互接近,另一方面所述分枝226和227相互接近,同时压缩所述孔224和所述缺口228。为了精确,所述套管224的刚性允许它在轴线X22和X24方向上给所述分枝222、223、226和227施加向心力E1,由于所述端226a和227a相互接近,这个力足以将股线6b和6c阻塞在所述缺口228中并且将端6a的部分6d楔入到所述孔224中。
在此区域中,通过套管24施加在部分222a和223a区域中的夹持力E1获得放大的效果,以便“关闭”所述分枝222和222,该分枝222和223倾向于围绕其在区域225上的紧固点枢转。因而,所述绳的端6a被牢固地夹持在已经压平的孔224中。关于所述股线6b和6c,它们同样靠着所述区域225被牢固地挤压,并且由于力E1被夹持在所述分枝226和227之间。
从图5A可以更具体地了解到,所述分枝226和227的相互面对的表面226b和227b是凹陷的,具有这样一个形状:在力E1导致表面相互接近时该形状允许表面将所述股线6c在所述轴X线22上对中。在图5A示出的例子中,所述表面226b和227b各包括两个借助倾斜部分连接的平行部分。
如针对本发明的变型在图5B中所示,所述表面226b和227b可基本上呈开口V的形式,因而同样能使所述股线6c在所述轴线X22上对中。
相应于图5A和图5B的横截面被包括在部分尾端件22中,仅仅所述股线6b在该部分尾端件中,所述股线6b被容纳在外壳228中,超过该外壳的高度的仅仅一部分。
所述管24从其第一位置朝着其第二位置的移动使得能将其中一个凹陷244与分枝222和223的其中一个区域222b和223b相对齐,因此通过所述套管24咬合在所述尾端件22上导致图4和图5的结构的固定。因此,所述套管24的夹持力是可靠的。
所述区域222b和223b以及凹陷244同样可以用作相对于所述套管24从其第一位置朝着其第二位置移动的对接。在这样的情况下,所述套管比在附图中所示的套管更短,以这样的方式该套管的前端241不与所述肩229相互作用,在所述凹陷244接合到区域222b和223b中时,所述套管从其第一位置朝着其第二位置的移动F3停止。
无论如何,所述套管24的前端241被加宽的事实防止所述套管在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动期间该前端留下痕迹或者损坏形成尾端件22的塑料。由于所述端241向外变形导致所述端241被加宽的状态在附图中示出。可替换地,这个加宽的状态可以借助所述端241的内斜面来获得,所述端的外表面将不变形。
图4和图5的结构中所获得的固定是可逆的,因为通过借助分枝222和223的弹性变形从区域222b和223b排出凹陷244,所述套管24能够再次向图2和图3的位置移动,该弹性变形与套管24从其第一位置朝着其第二位置运动的行程的终止处出现的类型相同。
所述套管24的使用使得能控制并限制所述装置20的整个直径尺寸,于是该装置20的最大外径D20由所述分枝226和227的厚度确定,而所述套管24未增加这个直径。
因此,所述综线可以被布置成高密度,同时所述钩装置的过早磨损的风险被减少或甚至被消除。
所述体部221在其背对分枝226和227的部件上形成借助截头圆锥形区域221e连接到所述体部221的主要部分的小直径管221d,所述截头圆锥形区域在所述眼孔8b的方向上收缩。在图4和图5的结构中,所述分枝226和227的外端表面226c和227c是倒圆形的并且朝着轴线X22收缩,对着区域225,具有基本上截头圆锥形状。因此,所述装置20的上端——该上端由这些表面所确定——由此成形为当此装置相对于邻近装置向上移动时限制冲击或者与邻近装置的摩擦。在所述装置20向下移动时,所述区域221e具有同样的功能。
考虑到所述套管的小厚度及其相对适中的长度L24,该套管24重量轻并且未增加由绳6和综线8所形成的组合的惯性。由于在图4和图5的位置中借助对接装置229和241和/或222b和223b非常好地限定所述管24的位置,容易检查所述管是否被正确地放入位置中,尤其是在很多综线并列在预定的结构中时——此时相应的套管必须基本对齐。
所述套管24从其第一位置移动到其第二位置以及甚至在反方向上移动的方式使得能考虑相应的运动的自动操作,由此实现可观的时间节约和劳力节约。
由于在图4和图5的位置中的所述套管24的放置位置的可逆特性,可考虑所述绳的长度的调整,所述套管24暂时朝着图2和图3的结构移动并且接着返回到图4和图5中的结构的位置,在借助所述套管4所获得的夹持力作用下未出现任何损伤。
图8涉及第二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类似于第一实施例的元件带有同样的参考标记。这个实施例的孔224没有被材料完全包围,所述分枝223中断并且形成孔233o,用于在所述孔224中侧向引入绳6的部分6d。一旦所述套管24处在合适位置,这部分6d被所述分枝222和223夹持在所述孔224中。
在本发明的装置中,注塑成形在综线的端8a上的体部221的部分与由元件222至229形成的部分分离并且借助这部分绳的端6a被阻塞。因而绳的钩结构没有冒减弱所述尾端件22与所述综线8之间的连接的风险。
所述套管24用连续圆形横截面示出。该套管可纵向裂开,或者通过卷绕部分交叠的金属片形成。
所述装置同样可以用于一个或多个通丝6和线4之间的连接。在这样的情况下,通丝6的上端被注塑成形在体部221中并且所述线4的下端楔入所述孔224中。
Claims (20)
1.一种在提花机类型的织机(M)中用于将形成织机梭口的组件(2-8)的第一元件(8)钩在属于形成梭口的所述组件的第二元件(6)上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注塑成形在所述第一元件(8)的上端(8a)上的尾端件(22)和两个第一分枝(222,223),在所述两个第一分枝之间确定了用于所述第二元件的下端(6a)通过的孔(224),所述下端(6a)包括两个股线(6b,6c),这两个股线从容纳在所述孔中的所述第二元件的部分(6d)向上延伸,其特征在于,所述尾端件(22)包括两个第二分枝(226,227),在所述两个第二分枝之间确定了用于容纳所述股线(6b,6c)的外壳(228),并且所述装置也包括安装在所述尾端件上并且可在所述尾端件上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平移的金属套管,在所述第一位置中所述套管允许接近所述孔(224)并且不与所述第二分枝(226,227)相互作用,在所述第二位置中所述套管(24)在所述第一分枝(222,223)和所述第二分枝(226,227)上施加一个向心力(E1),用于压缩所述孔(224)和所述外壳(228),以及将容纳在所述孔中的所述第二元件的部分(6d)和所述股线(6b,6c)分别楔入所述孔(224)和所述外壳(228)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分枝(226,227)设置有自由端(226a,227a),当所述套管(24)处于其第一位置时所述自由端相互远离,而当所述套管处于其第二位置中时所述自由端一起形成所述尾端件(22)的上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位于所述套管(24)的前面的套管的第一端(241)在套管从其第一位置到达其第二位置时被加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24)的第二端(243)是收缩的,该第二端远离第一端(241)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24)和所述尾端件(22)设置有形成停止所述套管从其第一位置朝向其第二位置平移(F3)的对接的互补装置(229,24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24)和所述尾端件(22)同样设置有形成停止所述套管从其第二位置朝向其第一位置平移的对接的互补装置(221a,243)。
7.根据权利要求5和6中任意一个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起伏(229,221a),所述起伏形成在所述尾端件(22)的外周表面上,并且所述套管(24)的其中一端(241,243)在所述套管从其它位置达到其中一个所述位置时靠着所述起伏得到支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起伏包括至少一个齿(221a),所述套管的一端(243)在所述套管(24)从所述第二位置到达所述第一位置时靠着所述齿得到支承,所述齿与所述套管从背对所述第二位置的位置朝向所述第一位置的移动相协调。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24)和所述尾端件(22)设置有用于通过形状的配合将在所述尾端件上的所述套管固定在所述第二位置的互补装置(222a,223a,244)。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通过形状的配合将在所述尾端件上的所述套管固定在所述第二位置的互补装置(222a,223a,244)同样由停止所述套管从其第一位置朝向其第二位置平移(F3)的对接装置构成。
11.根据权利要求9和10任意一个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通过形状的配合将在所述尾端件上的所述套管固定在所述第二位置的互补装置(222a,223a,244)包括至少一个形成在所述套管(24)的运动部分(242)中的有凹角的起伏(244)和至少一个形成在所述尾端件(22)的部分(222,223)上的互补起伏(222b,223b),所述部分在所述套管从其第一位置到达其第二位置时能弹性形变。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互补起伏(222b,223b)形成在所述两个第一分枝(222,223)的其中一个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24)由壁厚小于0.6毫米的不锈钢或铜基合金制成。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壁厚小于0.3毫米。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壁厚在0.1毫米数量级上。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套管(24)处于其第二位置时,与其端部的每一个对齐或者在其端部的每一个附近的所述尾端件(22)具有基本上圆锥形或者截头圆锥形的区域(221e,226c,227c),所述区域是收缩的,远离相对端延伸。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分枝(226,227)设置有根据所述尾端件(22)的纵向轴线(X22)对中所述股线(6b,6c)的其中一个(6c)的装置(226b,227b)。
18.包括至少一个根据权利要求1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20)的提花机类型(M)的织机。
19.用于制造根据权利要求1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20)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与所述第一元件上端(8a)相距一段距离将所述套管(24)安装在所述第一元件(8)上,
b)在所述第一元件上注塑成形所述尾端件(22),以及
c)如果适当,朝着套管的第一位置将所述套管移动到所述尾端件上。
20.用于借助根据权利要求1至17其中之一所述的装置(20)将在织机上形成梭口的装置的第一元件(8)钩在所述装置的第二元件(6)上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d)将所述第二元件引入所述孔(224),
e)将所述股线(6b,6c)设置在所述外壳(228)中,以及
f)将所述套管从其第一位置朝向第二位置移动(F3)。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FR0507199A FR2888256B1 (fr) | 2005-07-06 | 2005-07-06 | Dispositif d'accrochage entre elements d'un dispositif de formation de la foule, son procede de fabrication et procede d'accrochage au moyen d'un tel dispositif |
FR0507199 | 2005-07-06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928176A CN1928176A (zh) | 2007-03-14 |
CN1928176B true CN1928176B (zh) | 2011-06-01 |
Family
ID=361300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6100903935A Active CN1928176B (zh) | 2005-07-06 | 2006-07-05 | 梭口形成设备中勾连元件的装置、制造和使用该装置的方法 |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7398799B2 (zh) |
EP (1) | EP1741815B1 (zh) |
JP (1) | JP5019806B2 (zh) |
KR (1) | KR101274017B1 (zh) |
CN (1) | CN1928176B (zh) |
BR (1) | BRPI0602637B1 (zh) |
FR (1) | FR2888256B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BE1016685A3 (nl) * | 2005-07-15 | 2007-04-03 | Wiele Michel Van De Nv | Inrichting en werkwijze voor het borgen van de verbinding van een hevel en een harnaskoord. |
FR2891282B1 (fr) * | 2005-09-27 | 2007-11-16 | Staubli Lyon Sa | Procede de fabrication d'une lisse, lisse de mecanisme de formation de la foule et metier a tisser incorporant une telle lisse. |
BE1020551A3 (nl) * | 2012-03-01 | 2013-12-03 | Wiele Michel Van De Nv | Inrichting voor het losneembaar verbinden van elementen voor het positioneren van kettinggarens op een weefmachine. |
CN103252642B (zh) * | 2012-07-25 | 2015-08-26 | 浙江旷达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通丝装造的校眼机的工装部件 |
CN102825457B (zh) * | 2012-07-25 | 2015-08-26 | 浙江旷达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通丝装造的校眼设备的综眼板定位结构 |
FR3027315B1 (fr) | 2014-10-16 | 2019-04-26 | Staubli Lyon | Lisse pour metier a tisser et metier equipe d'une telle lisse |
FR3027314B1 (fr) | 2014-10-16 | 2019-04-26 | Staubli Lyon | Lisse pour metier a tisser et metier a tisser equipe d'une telle lisse |
FR3027313B1 (fr) | 2014-10-16 | 2016-11-18 | Staubli Lyon | Lisse pour metier a tisser, metier a tisser equipe d'une telle lisse et procede de fabrication d'une telle lisse |
FR3054246B1 (fr) * | 2016-07-25 | 2018-08-31 | Staubli Lyon | Lisse pour metier jacquard, son procede de fabrication, et metier a tisser comprenant une telle lisse |
DE202018103292U1 (de) * | 2018-06-12 | 2018-07-20 | Gebrüder Klöcker GmbH | Klemmvorrichtung zur lösbaren Verbindung einer Harnischschnur mit einer Hebelitze einer Dreherbindungsvorrichtung |
FR3105269B1 (fr) | 2019-12-20 | 2021-12-31 | Staubli Lyon | Lisse pour métier à tisser et harnais équipé d’une telle lisse |
CN112323207B (zh) * | 2020-11-10 | 2022-02-08 | 常熟纺织机械厂有限公司 | 电子提花机的电磁阀组件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034782A (en) * | 1975-02-07 | 1977-07-12 | Sulzer Brothers Limited | Connecting member for securing pull elements to lifting wires of a jacquard machine |
EP0915195A1 (fr) * | 1997-11-05 | 1999-05-12 | Staubli Lyon | Dispositif d'accrochage d'une lisse à un cordon, lisse de métier à tisser comprenant un tel dispositif d'accrochage et métier à tisser équipé d'une telle lisse |
CN1390995A (zh) * | 2001-06-08 | 2003-01-15 | 史陶比尔-里昂公司 | 导引元件、提花吊线和结合该元件的梭口形成装置,及导引提花织机通丝的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720272A (en) * | 1927-10-05 | 1929-07-09 | Warren B Harris | Harness cord for looms |
US2557033A (en) * | 1948-01-29 | 1951-06-12 | Steel And Alloy Tank Company | Harness return mechanism |
US2565375A (en) * | 1949-05-10 | 1951-08-21 | Steel And Alloy Tank Company | Harness return strap and anchor device |
US2700398A (en) * | 1951-03-27 | 1955-01-25 | Bernard E Green | Harness cord for looms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
US3736962A (en) * | 1971-12-16 | 1973-06-05 | Zangs Ag Maschf | Harness connector for jacquard machines |
JPS50128466U (zh) * | 1974-04-02 | 1975-10-22 | ||
FR2685015B1 (fr) * | 1991-12-12 | 1994-04-01 | Staubli Verdol Sa | Attache rapide pour la liaison d'au moins un element funiculaire par rapport a l'extremite d'un cordon. |
FR2685357B1 (fr) * | 1991-12-20 | 1994-04-01 | Staubli Verdol Sa | Dispositif destine a l'assemblage de plusieurs cordons. |
FR2691481A1 (fr) * | 1992-05-25 | 1993-11-26 | Staubli Verdol | Crochet mobile de dispositif de formation de la foule. |
DE4309983C2 (de) * | 1993-03-29 | 1996-09-05 | Schleicher Oskar | Fachbildevorrichtung für Webmaschinen |
FR2718810B1 (fr) * | 1994-04-19 | 1996-06-14 | Staubli Verdol | Dispositif d'assemblage de l'extrémité d'un ressort hélicoïdal par rapport à un autre organe. |
BE1008504A5 (nl) * | 1994-07-18 | 1996-05-07 | Wiele Michel Van De Nv | Beveiligende inrichting voor het snel verbinden van harnaskoorden met hefkoorden op een weefmachine. |
FR2767843B1 (fr) * | 1997-09-01 | 1999-10-22 | Staubli Lyon | Dispositif de selection, mecanique d'armure a trois positions et metier a tisser equipe d'une telle mecanique d'armure |
BE1012321A5 (nl) * | 1998-12-04 | 2000-09-05 | Wiele Michel Van De Nv | Jacquardhevel. |
BE1014814A5 (nl) * | 2002-05-06 | 2004-04-06 | Wiele Michel Van De Nv | Verbindingsmidelen voor het losneembaar verbinden van koorden van een jacquardmachine. |
US20040216797A1 (en) * | 2003-04-30 | 2004-11-04 | Staubli Corporation | Shed-forming mechanism, weaving loom of jacquard type and method for adjusting the number or type of warp yarns of such a loom |
-
2005
- 2005-07-06 FR FR0507199A patent/FR2888256B1/fr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6
- 2006-06-30 US US11/477,949 patent/US7398799B2/en active Active
- 2006-07-05 KR KR1020060063057A patent/KR101274017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06-07-05 CN CN2006100903935A patent/CN1928176B/zh active Active
- 2006-07-05 BR BRPI0602637A patent/BRPI0602637B1/pt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06-07-05 EP EP06356083.3A patent/EP1741815B1/fr active Active
- 2006-07-05 JP JP2006185454A patent/JP5019806B2/ja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034782A (en) * | 1975-02-07 | 1977-07-12 | Sulzer Brothers Limited | Connecting member for securing pull elements to lifting wires of a jacquard machine |
EP0915195A1 (fr) * | 1997-11-05 | 1999-05-12 | Staubli Lyon | Dispositif d'accrochage d'une lisse à un cordon, lisse de métier à tisser comprenant un tel dispositif d'accrochage et métier à tisser équipé d'une telle lisse |
CN1390995A (zh) * | 2001-06-08 | 2003-01-15 | 史陶比尔-里昂公司 | 导引元件、提花吊线和结合该元件的梭口形成装置,及导引提花织机通丝的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BRPI0602637B1 (pt) | 2016-07-12 |
KR20070005516A (ko) | 2007-01-10 |
KR101274017B1 (ko) | 2013-06-12 |
EP1741815A1 (fr) | 2007-01-10 |
JP2007016379A (ja) | 2007-01-25 |
JP5019806B2 (ja) | 2012-09-05 |
US7398799B2 (en) | 2008-07-15 |
FR2888256A1 (fr) | 2007-01-12 |
US20070017592A1 (en) | 2007-01-25 |
FR2888256B1 (fr) | 2007-09-21 |
CN1928176A (zh) | 2007-03-14 |
BRPI0602637A (pt) | 2007-03-06 |
EP1741815B1 (fr) | 2014-01-0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928176B (zh) | 梭口形成设备中勾连元件的装置、制造和使用该装置的方法 | |
CN100553954C (zh) | 制造承载纤维织物支撑结构的方法和设备 | |
CN1982517A (zh) | 用于条形经线的综片 | |
CN107734966A (zh) | 钓鱼线引导件、包括其的钓鱼竿及用于钓鱼线引导件的坯件 | |
CN101713114A (zh) | 带有凹凸导纱眼区域的提花综丝 | |
US5791382A (en) | Separable collar for the harness of a Jacquard mechanism | |
CN101658896A (zh) | 高强度金属圆环链无损伤自动弯链机构 | |
CN1598107B (zh) | 由综丝导杆和综丝构成的系统 | |
CN101067255B (zh) | 梭口成形机构、装有其的织机及选择其中的活动钩的方法 | |
CN204893689U (zh) | 用于陶瓷插芯金属管的钢丝拉紧机构 | |
US20030140981A1 (en) |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crossbeam for a heddle frame of a loom and crossbeam obtained by said method | |
CN214022664U (zh) | 一种具有修复磨损功能的拉丝模 | |
US6367512B2 (en) | Shedding device for weaving machines | |
KR102186685B1 (ko) | 자카드직기용 레노종광의 센터가이드 교체구조 | |
KR200478364Y1 (ko) | 자카드직기용 종광 | |
CN206666757U (zh) | 一种用于织机的新型停经片 | |
CN209098903U (zh) | 一种稳定引纬的改良织带机梭箱 | |
EP2035607B1 (en) | A wear resistive device for forming a leno weave | |
CN102773694B (zh) | 一种用于通丝装造的校眼设备 | |
CN214088817U (zh) | 用于连接织机的通丝的绳和综线的钩装置以及通丝 | |
CN107429448B (zh) | 筘的制造方法、模具、模具与辅具单元 | |
CN104924537B (zh) | 一种衣架连接件模具 | |
CN217207551U (zh) | 一种钢丝绳卡头 | |
CN220239935U (zh) | 一种编织口型机构及编织机 | |
CN210477526U (zh) | 轮胎硫化用夹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