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323207B - 电子提花机的电磁阀组件 - Google Patents

电子提花机的电磁阀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323207B
CN112323207B CN202011245848.2A CN202011245848A CN112323207B CN 112323207 B CN112323207 B CN 112323207B CN 202011245848 A CN202011245848 A CN 202011245848A CN 112323207 B CN112323207 B CN 11232320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ir
moving
irons
moving iron
solenoid val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24584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323207A (zh
Inventor
彭晓虹
李新
盛洪兴
卫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shu Textile Machinery Work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shu Textile Machinery Work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shu Textile Machinery Work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shu Textile Machinery Work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245848.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323207B/zh
Publication of CN1123232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232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3232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32320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CSHEDDING MECHANISMS; PATTERN CARDS OR CHAINS; PUNCHING OF CARDS; DESIGNING PATTERNS
    • D03C3/00Jacquards
    • D03C3/24Features common to jacquards of different typ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Looms (AREA)

Abstract

一种电子提花机的电磁阀组件,包括设置于一对板片之间的电磁阀、电磁铁、一对动铁和一对竖钩,电磁阀上有供插置PCB板的凹槽,电磁铁的电极延伸至凹槽与PCB板连接,一对动铁位于一对板片之间,该对动铁的下端与一对竖钩的上端配合,一对竖钩与一对板片配合,特点:一对动铁由弹性钢片构成,该对动铁分布于电磁铁的两侧,该对动铁的上端定位在一对板片间、下端向下延伸至电磁铁的下方且各设动铁竖钩配合腔,一对动铁的下端彼此相背的一侧且对应于动铁竖钩配合腔的下方的位置还构成有动铁圆弧面,动铁竖钩配合腔与一对竖钩的上端配合或解除配合。简化结构且节约电磁铁的能耗;延长使用寿命;保障配合的可靠性;满足频繁的位置交替变化要求。

Description

电子提花机的电磁阀组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纺机构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子提花机的电磁阀组件。
背景技术
前述电磁阀组件也称开口装置组件甚至还称为提综装置组件。如业界所知,除无纺织物外的具有经、纬纱的织物是通过经纱交替变化为上下层,形成使纬纱得以通过的开口,纬纱引入开口后,两层经纱根据织物组织上下交替位置而形成新的经纱开口,如此反复而直至完成整个织物的织造过程。前述开口是由开口装置即由电磁阀组件来实现的。
在公开的中国专利文献中可见诸与前述电子提花机的电磁阀组件相关的技术信息如CN1498995A推荐的“梭口形成机构以及装备该机构的织机”、CN101845698B提供的“一种新式电子提花机电磁阀组件”、CN105821553B介绍的“提花机电磁阀组件”、CN1912213A揭示的“提花机的提综装置”和CN210506675U公开的“一种提花机提综装置”,等等。
图6为包括上面提及的专利在内的已有技术中的电子提花机的电磁阀组件的示意图,包括设置于图中未示出的面板与底板之间即设置于彼此面对面配合的一对板片之间(通常情况下:整个组件有八套图6所示的结构,最下面即最后面的为底板,中间有七片夹板,最上面即最前面为面板,共计九枚板,形成八个夹缝安装八套图6所示的结构)的电磁阀1、电磁铁2、动铁3和竖钩4(也可称“竖针”,以下同),在电磁阀1上构成有供插置PCB板的凹槽11,电磁铁2的电极延伸至所述凹槽11与所述PCB板电气连接,动铁3的中部通过动铁枢置轴31枢置在所述面板与底板之间,该动铁3的上端并且朝向电磁铁2的一侧通过动铁弹簧32支承在电磁铁2的侧部,而动铁3的上端并且位于动铁弹簧32的上部构成为与电磁铁2吸合或释放的动铁吸合释放端33,动铁3的下端与竖钩4配合或解除配合,而竖钩4上下移动地与所述面板及底板相配合。
图7为图6所示的电子提花机的电磁阀组件的选针过程示意图。具体的选针过程如下:在图7所示的(A)位置,由于该位置为初始位置,因此竖钩4分别停在第一提刀Ⅰ5a和第二提刀Ⅱ5b上,此时在第一提刀Ⅰ5a上的竖钩4处在最高位,将右侧的动铁3的下端向外(即向左),而上端的动铁吸合释放端33靠向电磁铁2,右侧的动铁弹簧32压缩,此时电磁阀1得电,复式滑轮6处于低位,经纱处于下层经纱位置,此外由图7所示并且结合专业常识可知:在前述的复式滑轮6中的上部的一个滑轮上套置有一第一绳索Ⅰ7a,该第一绳索Ⅰ7a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竖钩4即与一对竖钩4连接,在复式滑轮6中的下部的一个滑轮上套置有一第二绳索Ⅱ7b,第二绳索Ⅱ7b的一端与固定器7c固定,而固定器7c固定在前述的面板与底板的下部之间,第二绳索Ⅱ7b的另一端与把吊7d连接,复式滑轮6转动地设置在连接件61上,连接件61可在板片的导轨槽内上下移动;在图7所示的(B)位置,第一次开口开始,两个竖钩4分别随第一提刀Ⅰ5a以及第二提刀Ⅱ5b向上向下运动,由于此时的电磁阀1处于通电即得电状态,两个动铁3的下端彼此斥开而不挂住第一提刀Ⅰ5a上的提针以及第二提刀Ⅱ5b上的提针,此时,经纱仍在下层经纱位置;在图7所示的(C)位置,当第二提刀Ⅱ5b提升即上升到最高位置时,左侧的竖钩4使左侧的动铁3的上端靠向电磁铁2,左侧的动铁弹簧32压缩,若此时电磁阀1失电(不通电),则动铁弹簧32使动铁3复位,左侧的竖钩4被挂在左侧的动铁3上,此时经纱依然在下层纱位置,但有向上趋势;在图7所示的(D)位置,第二次开口开始,第一提刀Ⅰ5a以及第二提刀Ⅱ5b分别作向上、向下运动,复式滑轮6以竖钩4的爪点为支点上升,经纱被向上提升;在图7所示的(E)位置,第一提刀Ⅰ5a上升到最高位置,竖钩4使动铁3的上部向电磁铁2贴靠,动铁弹簧32压缩,电磁阀1仍不给电,动铁弹簧32使动铁3复位,竖钩4挂在动铁3上,复式滑轮6处于高位,经纱处于上层经纱位置;在图7所示的(F)位置,第三次开口开始,第二提刀Ⅱ5b、第一提刀Ⅰ5a分别作向上、向下运动,若此时电磁阀1不给电(即不通电),则左侧以及右侧的竖钩4被挂住,复式滑轮6保持在高位,经纱仍在上层经纱位置;而若此时电磁阀1给电,则复式滑轮6由于竖钩4从动铁3上松开而下沉,使经纱下降。前述选针是以上一次开口动作是否结束,电磁阀1是否通电来实现的。
由上述对图6和图7的说明可知:已有技术中的电子提花机的电磁阀组件是靠电磁阀1、电磁铁2、动铁3、动铁弹簧32以及竖钩4的配合来控制经纱高低两位置而形成开口的。这种结构虽然能够满足前述开口动作要求,但是存在以下技术问题:一是由于需要使用动铁弹簧32,因而结构相对复杂,制作与装配均相对麻烦并且动铁弹簧32的使用寿命相对有限;二是由于在工作过程中竖钩4与动铁3两者之间会因频繁接触而产生无法避免的磨损,电子提花机的电磁阀组件即业界习惯所称的提花机选针部件最令人烦恼的问题便是前述的磨损,因为一台提花机有数千上万个电磁阀组件,对此可以由中国专利CN208440759U推荐的“一种提花机”、CN107002317A提供的“具有通风装置的梭口形成装置”以及由CN110952208A介绍的“电子提花机的电磁阀组件的风冷却结构”得到印证,于是只要有一个电磁阀组件出现前述部件的磨损,则会影响整体的工作效果,即出现疵布;三是由于使用了动铁弹簧32,因而能耗相对大,不利于体现目前全社会积极倡导的节约型节能型经济精神;四是由于竖钩4的上端与动铁3的挂着配合表现为两个方向相反(颠倒)的鼻形钩挂着配合,因而彼此的配合效果难以充分达到业界期望的程度,尤其是在磨损后,两者的挂着配合效果会相应减退。鉴于前述状况,有必要加以合理改进,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摒弃动铁弹簧而得以显著简化结构并且体现节能、有利于减轻动铁与竖钩之间的摩擦而得以延长使用寿命、有益于体现竖钩与动铁之间的配合或解除配合的可靠性而得以保障经纱在高低两位置形成良好的开口的电子提花机的电磁阀组件。
本发明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电子提花机的电磁阀组件,包括设置于彼此面对面配合的一对板片之间的一电磁阀、一电磁铁、一对动铁和一对竖钩,在电磁阀上构成有供插置PCB板的凹槽,电磁铁的电极延伸至所述凹槽与所述PCB板电气连接,一对动铁位于所述的一对板片之间并且分别对应于所述电磁铁的两侧,该对动铁的下端分别与一对竖钩的上端配合或解除配合,而一对竖钩上下移动地与一对板片相配合,特征在于所述的一对动铁由弹性钢片构成,并且该对动铁分布于所述电磁铁的两侧,该对动铁的上端定位在一对板片之间,而一对动铁的下端在其中部无支承点的状态下向下延伸至所述电磁铁的下方并且各开设有一动铁竖钩配合腔,在一对动铁的下端彼此相背的一侧并且在对应于动铁竖钩配合腔的下方的位置还各构成有一向外膨出的动铁圆弧面,所述动铁竖钩配合腔与所述的一对竖钩的上端配合或解除配合。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一对板片的相向一侧的上端的对应位置各构成有一对动铁定位凸缘,该对动铁定位凸缘分别分布于所述电磁阀的两侧,所述一对动铁的上端分别定位在所述的一对动铁定位凸缘上。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的一对动铁定位凸缘上各构成有一动铁定位插嵌槽,所述一对动铁的上端与动铁定位插嵌槽插嵌固定。
在本发明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一对动铁定位凸缘随所述一对板片成形时与一对板片构成一体结构。
在本发明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动铁定位插嵌槽的宽度是与所述一对动铁的厚度相适配的。
在本发明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一对竖钩的上端各构成有鸟头状配合部,所述动铁竖钩配合腔与该鸟头状配合部配合或解除配合。
在本发明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弹性钢片为可被所述电磁铁吸合或释放的可磁化弹簧钢片。
在本发明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鸟头状配合部朝向所述一对动铁的一侧构成有一导引斜面。
在本发明的又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的一对板片之间并且在对应于所述的竖钩的下方的位置上下移动地设置有复式滑轮,该复式滑轮由连接件连接,在复式滑轮中的上部的一个滑轮上套置有一第一绳索Ⅰ,该第一绳索Ⅰ的两端与一对竖钩的下端连接;在复式滑轮中的下部的一个滑轮上套置有一第二绳索Ⅱ,该第二绳索Ⅱ的一端通过固定器固定在一对板片之间,而第二绳索Ⅱ的另一端与把吊连接。
在本发明的又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的一对竖钩的上部各构成有一提刀配合凸缘。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之一,由于将一对动铁的上端定位在一对板片之间以及将一对动铁的下端在其中部无支承点的状态下直接向下延伸至电磁铁的下方并且各开设有一动铁竖钩配合腔,因而相对已有技术既摒弃了用于枢置一对动铁的动铁枢置轴又省去了对一对动铁的中部支承的动铁弹簧,得以显著简化结构并且节约电磁铁的能耗;之二,由于在一对动铁的下端彼此相背的一侧并且在对应于动铁竖钩配合腔的下方的位置各构成有一向外膨出的为一对竖钩提供导向的动铁圆弧面,因而有利于减轻一对动铁与一对竖钩之间的摩擦而得以延长使用寿命;之三,由于一对动铁通过其下端的动铁竖钩配合腔与一对竖钩的上端配合或解除配合,因而得以保障两者配合与否的可靠性而使经纱在高低两位置形成良好的开口;之四,由于一对动铁由弹性钢片构成并且上端定位在一对板片之间,因而可凭借自身的优异弹性而满足频繁的位置交替变化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电子提花机的电磁阀组件的实施例示意图。
图2a为图1所示的一对动铁的正面示意图。
图2b为图2a所示的一对动铁的左侧面示意图。
图2c为图1所示的一对竖钩的正面示意图。
图2d为图2c的左侧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由图1所示的电磁阀处于得电状态下的动铁、竖钩以及第一提刀Ⅰ的动作过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由图1所示的电磁阀处于失电状态下的动铁、竖钩以及第一提刀Ⅰ的动作过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电子提花机的电磁阀组件的选针过程示意图。
图6为已有技术中的电子提花机的电磁阀组件的示意图。
图7为图6所示的电子提花机的电磁阀组件的选针过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和有益效果,申请人在下面以实施例的方式作详细说明,但是对实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对本发明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发明构思所作出的仅仅为形式上的而非实质性的等效变换都应视为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范畴。
在下面的描述中凡是有可能涉及到的上、下、左、右、前和后的方向性或称方位性的概念都是以正在描述的图所处的位置状态为例的,因而不能将其理解为对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的特别限定。
请参见图1和图2a至图2d,示出了设置于彼此面对面配合的一对板片10之间的一电磁阀1、一电磁铁2、一对动铁3和一对竖钩4,在电磁阀1上构成有供插置PCB板(即印刷电路板)的凹槽11,电磁铁2的电极延伸至前述凹槽11与前述PCB板电气连接,一对动铁3位于前述的一对板片10之间并且分别对应于前述电磁铁2的两侧,该对动铁3的下端分别与一对竖钩4的上端配合或解除配合,而一对竖钩4上下移动地与一对板片10相配合。
申请人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中虽然仅示出了一对板片10中的其中一枚板片,但结合面对面配合的表述以及结合申请人在背景技术栏中提及的专利文献、专业常识等,并不会对本发明具有一对板片10的理解产生任何困惑。
作为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技术要点:前述的一对动铁3由弹性钢片构成,并且该对动铁3分布于前述电磁铁2的两侧,该对动铁3的上端定位在一对板片10之间,而一对动铁3的下端在其中部无支承点的状态下直接向下延伸至前述电磁铁2的下方并且各开设有一动铁竖钩配合腔34,在一对动铁3的下端彼此相背的一侧即背对背的一侧(图1所示位置状态为例)并且在对应于动铁竖钩配合腔34的下方的位置还各构成有一向外膨出的动铁圆弧面35,前述动铁竖钩配合腔34与前述的一对竖钩4的上端配合或解除配合。
在前述一对板片10的相向一侧的上端的对应位置各构成有一对动铁定位凸缘101,该对动铁定位凸缘101分别分布于前述电磁阀1的两侧,前述一对动铁3的上端分别定位在前述的一对动铁定位凸缘101上。
在前述的一对动铁定位凸缘101上各构成有一动铁定位插嵌槽1011,前述一对动铁3的上端与动铁定位插嵌槽1011插嵌固定。
前述的一对动铁定位凸缘101随前述一对板片10注塑成形时与一对板片10构成一体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前述动铁定位插嵌槽1011的宽度是与前述一对动铁3的厚度相适配的,以保障一对动铁3的上端可靠地定位在一对动铁定位凸缘101上。
由图1和图2c所示,在前述一对竖钩4的上端各构成有鸟头状配合部41,前述动铁竖钩配合腔34与该鸟头状配合部41配合或解除配合。
在本实施例中,前述的弹性钢片为可被前述电磁铁2吸合或释放的可磁化弹簧钢片。
由图2c所示,在前述鸟头状配合部41朝向前述一对动铁3的一侧构成有一导引斜面411,导引斜面411循着前述动铁圆弧面35滑动至动铁竖钩配合腔34,反之亦然。
重点见图1,在前述的一对板片10之间并且在对应于前述的竖钩4的下方的位置上下移动地设置有复式滑轮6,该复式滑轮6由连接件61连接,在复式滑轮6中的上部的一个滑轮上套置有一第一绳索Ⅰ7a,该第一绳索Ⅰ7a的两端与一对竖钩4的下端连接;在复式滑轮6中的下部的一个滑轮上套置有一第二绳索Ⅱ7b,该第二绳索Ⅱ7b的一端通过固定器7c在一对板片10之间,而第二绳索Ⅱ7b的另一端与把吊7d连接。
由图1和图2c所示,在前述的一对竖钩4的上部各构成有一提刀配合凸缘42。
请参见图3,以一对动铁3中的右侧的一个动铁为例以及以一对竖钩4中的右侧的一个竖钩为例。由图3的(A)状态或称(A)位置所示,第一提刀Ⅰ5a上移,竖钩4的前述提刀配合部42挂在第一提刀Ⅰ5a上并随之上移,即随第一提刀Ⅰ5a上移,竖钩4的鸟头状配合部41与动铁3的动铁圆弧面35刚接触;由图3的(B)状态或称(B)位置所示,第一提刀Ⅰ5a继续上移至最高位置,竖钩4上移时推动动铁3,动铁3产生弹性变形,使动铁3与电磁铁2的铁芯接触,此时的电磁阀1通电,动铁3与电磁铁2吸合;由图3的(C)状态或称(C)位置所示,第一提刀Ⅰ5a下移,此时的电磁阀1仍保持于通电状态,动铁3仍保持于弹性变形状态,即动铁3与电磁铁2的铁芯保持于吸合状态,竖钩4与动铁3分离,即两者不接触,竖钩4随第一提刀Ⅰ5a下移;由图3的(D)状态或称(D)位置所示,竖钩4随第一提刀Ⅰ5a下移,当与动铁3离开一定距离后,此时的电磁阀1不通电,动铁3与电磁铁2分离,也就是动铁3不再被电磁铁2的铁芯吸合,动铁3在其自身的弹性下复位至原始状态,此时竖钩4向下移动(竖钩错过了与动铁配合的时间,故随提刀下移)。
请参见图4,仍以一对动铁3中的右侧的一个动铁为例以及以一对竖钩4中的右侧的一个竖钩为例。由图4的(A)状态或称(A)位置所示,第一提刀Ⅰ5a上移,竖钩4的前述提刀配合部42挂在第一提刀Ⅰ5a上随之上移,与动铁3的动铁圆弧面35刚接触;由图4的(B)状态或称(B)位置为例,第一提刀Ⅰ5a继续上移至最高位置,竖钩4上移时推动动铁3,动铁3产生弹性变形,使动铁3与电磁铁2的铁芯接触;由图4的(C)状态或称(C)位置所示,此时的电磁阀不通电,竖钩4与动铁3与电磁铁2的铁芯分离而回复至原始位置,始终与竖钩4贴合,当移动到前述动铁竖钩配合腔34的位置时,竖钩4的鸟头配合部41挂在Ⅱ动铁竖钩配合腔34内;由图4的(D)状态或称(D)位置所示,第一提刀Ⅰ5a下移,但竖钩4仍处于与动铁3挂住状态,不随第一提刀Ⅰ5a下移,此时竖钩4在上位置。
请参见图5,在图5所示的(A)状态或称(A)位置,第二提刀Ⅱ5b至最高点后下移,第一提刀Ⅰ5a至最低点后上移,电磁阀1不通电,一对竖钩4中的左边的一个竖钩与一对动铁3中的左边的一个动铁结合,右边的竖钩4挂在第一提刀Ⅰ5a上,把吊7d在经纱低位置L,将向高位置移动;在(B)状态或称(B)位置,第二提刀Ⅱ5b下移以及第一提刀Ⅰ5a上移至中间位置时,一对竖钩4中的左边的一个竖钩与一对动铁3中的左边的一个动铁结合,而右边的竖钩挂在第一提刀Ⅰ5a上,把吊7d在经纱中间位置;在(C)状态或称(C)位置,第一提刀Ⅰ5a至最高点后下移,电磁阀1不通电,一对竖钩4中的右边的一个竖钩与一对动铁3中的右边的一个动铁结合,把吊7d在经纱高位置,且将保持;在(D)状态或称(D)位置,第二提刀Ⅱ5b上移以及第一提刀Ⅰ5a下移至中间位置时,一对竖钩4与一对动铁3俱处于结合状态,把吊7d保持在经纱高位置H;在(E)状态或称(E)位置,第二提刀Ⅱ5b至最高点后下移,第一提刀Ⅰ5a于最低点后上移,电磁阀1通电,一对竖钩4中的左边的一个竖钩与左边的一个动铁分离,而右边的一个竖钩仍与右边的一个动铁结合,把吊7d在经纱高位置,但将向低位置移动;在(F)状态或称(F)位置,第一提刀Ⅰ5a上移至中间位置时,一对竖钩4中的右边的一个竖钩与一对动铁3中的右边的一个动铁结合,左边的竖钩随第二提刀Ⅱ5b下移,把吊7d在经纱中间位置;在(G)状态或称(G)位置,第二提刀Ⅱ5b至最点后上移,而第一提刀Ⅰ5a至最高点后下移,电磁阀1通电,右边的竖钩与右边的动铁分离,把吊7d在经纱低位置L且将保持;在(H)状态或称(H)位置,第二提刀Ⅱ5b上移以及第一提刀Ⅰ5a下移至中间位置时,一对竖钩4分别挂在第二提刀Ⅱ5b以及第一提刀Ⅰ5a上,把吊7d在经纱低位置L。
由图5的示意以及上述对图5的说明可知:(A)、(B)和(C)过程,电磁阀1不通电,完成把吊7d由低位向高位移动;(C)、(D)和(E)过程,电磁阀1不通电,完成把吊7d保持高位置不移动;(E)、(F)和(G)过程,电磁阀1通电,完成把吊高位置向低位置移动;(G)、(H)和(A)过程,电磁阀1通电,完成把吊7d保持低位置不移动。前述四个过程可概括为:电磁阀1不通电,把吊7d位于高位,电磁阀1通电,把吊7d位于低点。
综上所述,由于本发明取消了已有技术的结构体系的动铁3的旋转支点和动铁弹簧,并且由于已有技术中的动铁是带孔的金属件,板片上有塑料轴,动铁吸合与释放是动铁孔在塑料轴上旋转完成的,因而一方面随着时间的推移,塑料轴势必磨损,使动铁旋转阻尼增大,使吸合与释放动作迟缓,影响动铁与竖钩的配合效果并使整个组件产生故障。然而本发明使用了弹性钢片作为动铁3,通过自身变形达到吸合与释放的两个位置变化,省去了轴孔式的旋转的支点,不存在磨损,从而使用寿命得以极致增加。其次省去铁弹簧得以显著简化结构。鉴于前述,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弥补了已有技术中的缺憾,顺利地完成了发明任务,如实地兑现了申请人在上面的技术效果栏中载述的技术效果。

Claims (10)

1.一种电子提花机的电磁阀组件,包括设置于彼此面对面配合的一对板片(10)之间的一电磁阀(1)、一电磁铁(2)、一对动铁(3)和一对竖钩(4),在电磁阀(1)上构成有供插置PCB板的凹槽(11),电磁铁(2)的电极延伸至所述凹槽(11)与所述PCB板电气连接,一对动铁(3)位于所述的一对板片(10)之间并且分别对应于所述电磁铁(2)的两侧,该对动铁(3)的下端分别与一对竖钩(4)的上端配合或解除配合,而一对竖钩(4)上下移动地与一对板片(10)相配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对动铁(3)由弹性钢片构成,并且该对动铁(3)分布于所述电磁铁(2)的两侧,该对动铁(3)的上端定位在一对板片(10)之间,而一对动铁(3)的下端在其中部无支承点的状态下向下延伸至所述电磁铁(2)的下方并且各开设有一动铁竖钩配合腔(34),在一对动铁(3)的下端彼此相背的一侧并且在对应于动铁竖钩配合腔(34)的下方的位置还各构成有一向外膨出的动铁圆弧面(35),所述动铁竖钩配合腔(34)与所述的一对竖钩(4)的上端配合或解除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提花机的电磁阀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一对板片(10)的相向一侧的上端的对应位置各构成有一对动铁定位凸缘(101),该对动铁定位凸缘(101)分别分布于所述电磁阀(1)的两侧,所述一对动铁(3)的上端分别定位在所述的一对动铁定位凸缘(101)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提花机的电磁阀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一对动铁定位凸缘(101)上各构成有一动铁定位插嵌槽(1011),所述一对动铁(3)的上端与动铁定位插嵌槽(1011)插嵌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电子提花机的电磁阀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对动铁定位凸缘(101)随所述一对板片(10)成形时与一对板片(10)构成一体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提花机的电磁阀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动铁定位插嵌槽(1011)的宽度是与所述一对动铁(3)的厚度相适配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提花机的电磁阀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一对竖钩(4)的上端各构成有鸟头状配合部(41),所述动铁竖钩配合腔(34)与该鸟头状配合部(41)配合或解除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提花机的电磁阀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性钢片为可被所述电磁铁(2)吸合或释放的可磁化弹簧钢片。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提花机的电磁阀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鸟头状配合部(41)朝向所述一对动铁(3)的一侧构成有一导引斜面(411)。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提花机的电磁阀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一对板片(10)之间并且在对应于所述的竖钩(4)的下方的位置上下移动地设置有复式滑轮(6),该复式滑轮(6)由连接件(61)连接,在复式滑轮(6)中的上部的一个滑轮上套置有一第一绳索Ⅰ(7a),该第一绳索Ⅰ(7a)的两端与一对竖钩(4)的下端连接;在复式滑轮(6)中的下部的一个滑轮上套置有一第二绳索Ⅱ(7b),该第二绳索Ⅱ(7b)的一端通过固定器(7c)固定在一对板片(10)之间,而第二绳索Ⅱ(7b)的另一端与把吊(7d)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6或9所述的电子提花机的电磁阀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一对竖钩(4)的上部各构成有一提刀配合凸缘(42)。
CN202011245848.2A 2020-11-10 2020-11-10 电子提花机的电磁阀组件 Active CN11232320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45848.2A CN112323207B (zh) 2020-11-10 2020-11-10 电子提花机的电磁阀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45848.2A CN112323207B (zh) 2020-11-10 2020-11-10 电子提花机的电磁阀组件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23207A CN112323207A (zh) 2021-02-05
CN112323207B true CN112323207B (zh) 2022-02-08

Family

ID=743178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245848.2A Active CN112323207B (zh) 2020-11-10 2020-11-10 电子提花机的电磁阀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323207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888256B1 (fr) * 2005-07-06 2007-09-21 Staubli Lyon Sa Dispositif d'accrochage entre elements d'un dispositif de formation de la foule, son procede de fabrication et procede d'accrochage au moyen d'un tel dispositif
CN101240474B (zh) * 2008-02-03 2011-05-11 林伍 摆动凸轮复位可分离式提花机选针装置
CN101435125A (zh) * 2008-12-18 2009-05-20 宁波川一纺织设备有限公司 电子提花机电磁阀选综装置
CN201459326U (zh) * 2009-06-25 2010-05-12 杭州经纬自动化有限公司 一种能形成三个经纱位置的电子提花选纱装置
CN201990807U (zh) * 2010-12-14 2011-09-28 上海超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开口机构、开口机构组件及提花机
CN206553695U (zh) * 2017-01-03 2017-10-13 杭州森汇电子提花机有限公司 一种高精度电子提花机用提刀
CN213624561U (zh) * 2020-11-10 2021-07-06 常熟纺织机械厂有限公司 电子提花机电磁阀组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323207A (zh) 2021-02-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624561U (zh) 电子提花机电磁阀组件
CN112323207B (zh) 电子提花机的电磁阀组件
CA2082653C (en) Electromagnetic shedding device for a textile machine
CN215856581U (zh) 一种提花机的反吸合选针结构及选针模块
CN211595906U (zh) 提花机新结构竖钩及其新结构竖钩组件
KR100902304B1 (ko) 무선 실 제어장치
CN104775209B (zh) 一种电子提花机
CN110878437B (zh) 提花机新结构竖钩及其新结构竖钩组件
CN213328040U (zh) 用于电子提花机的电磁阀模组
CN2851301Y (zh) 一种提花机的电磁阀选综机构
CN112210864A (zh) 一种织机开口装置
CN205115736U (zh) 电子提花机
CN203429343U (zh) 一种导钩
CN1211515C (zh) 电子提花机的片钩滑动控制器
CN211367885U (zh) 一种双面提花机
CN107142583B (zh) 一种电子花枕及其工作方法
CN201962458U (zh) 一种用于电子提花机的电磁阀
CN2844160Y (zh) 组合式电子提花选纱机构
CN212000070U (zh) 一种电子提花机电磁阀组件
CN2346806Y (zh) 有梭织机电子提花机的电磁选针装置
EP0724032B1 (en) Thread selecting device for weaving machine
CN2440824Y (zh) 用于电子提花机的电磁阀
CN211367886U (zh) 电子提花机装造机构
CN2516569Y (zh) 通用高速电子提花机电磁选针装置
WO2022205468A1 (zh) 一种针织机械的可调抓爪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Peng Xiaohong

Inventor after: Li Xin

Inventor after: Sheng Hongxing

Inventor after: Wei Ming

Inventor before: Peng Xiaohong

Inventor before: Li Xin

Inventor before: Sheng Hongxing

Inventor before: Wei Mi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No. 381 Tonggang Road, Meili Town, Changshu City,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China

Patentee after: CHANGSHU TEXTILE MACHINERY WORKS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215511 No.188 Tonggang Road, Changshu City,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Meili)

Patentee before: CHANGSHU TEXTILE MACHINERY WORKS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