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00783A - 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900783A
CN1900783A CN 200610106440 CN200610106440A CN1900783A CN 1900783 A CN1900783 A CN 1900783A CN 200610106440 CN200610106440 CN 200610106440 CN 200610106440 A CN200610106440 A CN 200610106440A CN 1900783 A CN1900783 A CN 190078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hesive tape
flexible printing
distributing board
printing distributing
display pa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610106440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464222C (zh
Inventor
奥田辰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apan Display West Inc
Original Assignee
Sanyo Epson Imaging Device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yo Epson Imaging Devices Corp filed Critical Sanyo Epson Imaging Device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9007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007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64222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64222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quid Crystal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在安装有光源的挠性印刷配线板与显示面板分解后,可以再利用挠性印刷配线板及光源。在该显示装置中,第一两面胶带粘合于安装有光源的第一挠性印刷配线板的面的粘合强度比第一两面胶带粘合于第一显示面板侧的面的粘合强度小。

Description

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显示装置,特别是关于具备安装有光源的挠性印刷配线板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具备安装有光源的挠性印刷配线板的液晶显示装置(例如参照日本国特开2005-173302号公报)。在上述日本国专利特开2005-173302号公报公开有:分别将安装于挠性印刷配线板的若干个LED(光源)嵌入具有若干个凹凸部的模制框架(molded frame)(树脂框架)的各凹部,并且通过配置于位于模制框架的各凹部间的各凸部的两面胶带粘合模制框架的凸部与安装有挠性印刷配线板的LED的面,以固定挠性印刷配线板与成形框架的液晶显示装置。
而且在以往,在上述日本国特开2005-173302号公报的构成中也已知有包含两片显示面板,并且通过由两面胶带构成的遮光片粘合该两片显示面板的中之一的显示面板与安装有用于供给光至显示面板的光源的挠性印刷配线板的LCD单元(unit)。图22是显示包含已知的两片显示面板的LCD单元的构造的立体图,图23是图22所示的已知的LCD单元的拆卸立体图。图24及图25是用于说明图22所示的已知的LCD单元的详细构造的构造图。首先参照图22至图25,针对包含已知的两片显示面板的LCD单元的构造来说明。
包含已知的两片显示面板的LCD单元是如图22及图23所示,包含:副面板(sub panel)110,与具有比副面板110的显示区域110a还大的显示区域120a的主面板(main panel)120。
副面板110的构造是如图23所示,两片玻璃基板111a及111b是夹着液晶层(未图示)互相对向而配置。而且,在玻璃基板111a的与玻璃基板111b相反侧的表面上配置有偏光板112a,并且在玻璃基板111b的与玻璃基板111a相反侧的表面上配置有偏光板112b。而且,配置有偏光板112a(112b)的区域内的虚线包围的区域是成为副面板110的显示区域110a,并且显示区域110a以外的区域是成为非显示区域110b。而且,在副面板110的非显示区域110b内的预定区域中,在玻璃基板111a的玻璃基板111b侧的表面上形成有副面板用驱动IC(IntegratedCircuit:集成电路)113。而且,在副面板用驱动IC 113连接有副面板用FPC(Flexible Printed Circuit:挠性印刷配线板)114。
而且,主面板120的构造是如图23所示,除了显示区域120a比副面板110的显示区域110a还大以外,其余是与上述的副面板110的构造一样。亦即,主面板120包含:夹持液晶层(未图示)的两片玻璃基板121a及121b;配置于玻璃基板121a及121b的每一片的表面上的偏光板122a及122b;形成于玻璃基板121a的表面上的主面板用驱动IC123;及连接于主面板用驱动IC 123的主面板用FPC 124。而且,显示区域120a以外的区域成为非显示区域120b。
而且,在已知的LCD单元中,在树脂框架131的上方侧配置有副面板110,并且在树脂框架131的下方侧配置有主面板120。具体上,LCD单元的树脂框架131是长方形的框状。在该长方形状的树脂框架131的长边部及短边部的侧面,后述的边框(bezel)(金属制框架)143用的卡合片131a是分别突出于外侧而形成的。而且,在树脂框架131的短边部,有后述的增强板139用的卡合片131b突出于外侧而形成。而且,在树脂框架131的一方的短边部与树脂框架131的两个长边部的连结部分,有后述的共通FPC142用的定位销131c分别突出于副面板110侧而形成。而且,在树脂框架131的一方的短边部的主面板120侧形成有缺口部131e。
而且,在树脂框架131的缺口部131e的主面板120侧的表面,经由两面具有强的粘合强度(粘合强度)的两面胶带132,粘合有安装有LED(发光二极管)133的LED用FPC134。而且,在树脂框架131的框内安装有导光板135。而且,在导光板135的副面板110侧的表面上,由导光板135侧依序配置有两片透镜片(lens sheet)136及一片扩散片137。而且,在扩散片137的副面板110侧的表面上配置有具有开口部138a的遮光片138。该遮光片138的开口部138a是设于对应副面板110的显示区域110a的区域。而且,遮光片138是粘合于树脂框架131的。
而且,在遮光片138的副面板110侧的表面上配置有长方形状的增强板139。在该增强板139形成有开口部139a及139b。增强板139的开口部139a是设于对应副面板110的显示区域110a的区域,并且增强板139的开口部139b是设于对应副面板用驱动IC113的区域。而且,在对应增强板139的树脂框架131的卡合片131b的区域分别形成有与树脂框架131的卡合片131b卡合的卡合孔139c。而且,在对应增强板139的树脂框架131的定位销131c的区域分别形成有长孔139d。而且,通过增强板139的卡合孔139c的每一个与树脂框架131的卡合片131b卡合,使增强板139固定于树脂框架131。而且,树脂框架131的定位销131c是经由增强板139的长孔139d突出于副面板110侧。而且,在增强板139如图24所示形成有突出于副面板110侧的定位用的突出片139e,包围副面板110(玻璃基板111a)的三边。而且,如图23所示,在增强板139的副面板110侧的表面粘合有两面胶带140及141。
而且,在增强板139的副面板110侧的表面,藉两面胶带140粘合有共通FPC 142。该共通FPC 142是在副面板110及主面板120的两方被共通使用。而且,共通FPC 142具有开口部142a,并且该开口部142a是设于对应副面板110的区域。而且,在共通FPC 142的对应树脂框架131的定位销131c的区域分别形成有定位孔142b。而且,粘合于增强板139的共通FPC 142是通过共通FPC142的定位孔142b与树脂框架131的定位销131c,对树脂框架131定位。而且,在共通FPC142安装有插入有LED用FPC 134的端子134a的连接器(connector)142c与插入有副面板用FPC 114的端子114a的连接器142d。而且,在共通FPC 142也安装有连接器142c及142d以外的连接器142e。而且,共通FPC 142是连接于主面板用FPC 124。而且,副面板110是经由共通FPC142的开口部142a,通过两面胶带141粘合于增强板139。而且,粘合于增强板139的副面板110是通过增强板139的定位用的突出片139e,使副面板110的显示区域110a配置于增强板139的开口部139a而定位。
而且,在副面板110的上方配置有长方形状的边框(金属制框架)143。该边框143具有开口部143a,并且该开口部143a是设于对应副面板110的显示区域110a的区域的。据此,副面板110的显示区域110a从边框143的开口部143a露出。而且,在边框143的对应树脂框架131的卡合片131a的区域分别形成有卡合孔143b。而且,通过边框143的卡合孔143b的每一个与树脂框架131的卡合片131a卡合,将边框143固定于树脂框架131。而且,在边框143形成有用于使安装于共通FPC 142的连接器142c至142e的每一个露出的开口部143c。
而且,如图22所示,边框143的开口部143a的外缘部附近的区域的底面与副面板110的显示区域110a的外缘部附近的区域(非显示区域110b)的顶面是通过两面胶带144粘合起来的。
而且,如图23及图25所示,在树脂框架131的框内中,在导光板135的主面板120侧的表面上,由导光板135侧依序配置有两片透镜片151及一片扩散片152。而且,如图23所示,在扩散片152的主面板120侧的表面上配置有由具有开口部153a,并且两面具有强的粘合强度(粘合强度)的两面胶带构成的遮光片153。而且,遮光片153是粘合于树脂框架131与安装有LED 133的LED用FPC 134的。而且,在树脂框架131的框内中,主面板120是粘合于遮光片153的。
但是,在图22至图25所示的已知的LCD单元中,因为安装有LED133的LED用FPC134是通过由两面具有强粘合强度(粘合强度)的两面胶带构成的遮光片153粘合于主面板120的,并且通过两面具有强粘合强度的两面胶带132粘合于树脂框架131,故如图26所示,在由树脂框架131(参照图23)拆卸主面板120的情况下,会发生大的负载被施加于安装有LED 133的LED用FPC 134的不利情况。据此,存在安装于LED用FPC 134的LED 133破损,或在LED用FPC 134产生断线等不良情况。其结果是,有于LCD单元的拆卸后再度组装时,很难再利用LED 133及LED用FPC 134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解决如上述的课题,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安装有光源的挠性印刷配线板与显示面板拆卸后,可再利用挠性印刷配线板及光源的显示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所涉及的显示装置,包含:
第一显示面板;
光源,用于供给光至第一显示面板;
第一挠性印刷配线板,安装有光源;以及
第一两面胶带,用于将第一挠性印刷配线板安装于第一显示面板侧,其中
第一两面胶带粘合于第一挠性印刷配线板的面的粘合强度是比第一两面胶带粘合于第一显示面板侧的面的粘合强度小。
在所述本发明第一方面所涉及的显示装置中,通过使用粘合于第一挠性印刷配线板的面的粘合强度比粘合于第一显示面板侧的面的粘合强度小的第一两面胶带,在从第一显示面板侧剥离通过第一两面胶带粘合的第一挠性印刷配线板时,因为与粘合于第一显示面板侧的第一两面胶带的粘合强度比较,粘合于第一挠性印刷配线板的第一两面胶带的粘合强度较小,所以可以容易的从第一显示面板侧剥离第一挠性印刷配线板。据此,因为剥离粘合于第一显示面板侧的第一挠性印刷配线板无须大的力量,所以可以抑制大的负载施加于第一挠性印刷配线板。于是,因为可以抑制起因于大的负载施加于第一挠性印刷配线板而使第一挠性印刷配线板变形的情况,所以可以抑制安装于第一挠性印刷配线板的光源破损,或在第一挠性印刷配线板产生断线。其结果是,因为可以在能够再次利用的状态下,剥离通过第一两面胶带粘合在第一显示面板侧的第一挠性印刷配线板与光源,所以可以使用该可再利用的第一挠性印刷配线板及光源,而再度组装显示装置。
在所述第一方面所涉及的显示装置中,优选的是,第一两面胶带具有在由第一显示面板侧剥离第一挠性印刷配线板时,可在能再利用第一挠性印刷配线板及光源的状态下进行剥离的粘合强度。采用这样的结构,可以容易的再利用第一挠性印刷配线板及光源。
在所述第一方面所涉及的显示装置中,优选的是,还包含:
框架,用于设置安装于第一挠性印刷配线板的光源;以及
遮光片,由粘合第一显示面板与框架用的两面胶带构成,
第一两面胶带被配置于遮光片与第一挠性印刷配线板之间,第一两面胶带粘合于第一挠性印刷配线板的面的粘合强度是比遮光片粘合于第一两面胶带的面及粘合于第一显示面板的面的粘合强度小。采用这样的结构,从遮光片剥离通过第一两面胶带粘合到上的第一挠性印刷配线板时,因为与粘合于第一两面胶带及第一显示面板的遮光片的粘合强度比较,粘合于第一挠性印刷配线板的第一两面胶带的粘合强度较小,所以可以容易的由遮光片剥离第一挠性印刷配线板。其结果是,可以在能够再利用的状态下,剥离通过第一两面胶带粘合在遮光片上的第一挠性印刷配线板与光源,所以可以使用该可再利用的第一挠性印刷配线板及光源,再度组装显示装置。
在具备上述框架的显示装置中,优选的是,还包含:
第二两面胶带,用于粘合框架与第一挠性印刷配线板,
第一两面胶带粘合于第一挠性印刷配线板的面的粘合强度比第二两面胶带粘合于框架的面及粘合于第一挠性印刷配线板的面的粘合强度小。采用这样的结构,可以一边通过粘合强度大的第二两面胶带对框架强固地粘合第一挠性印刷配线板,一边通过粘合强度小的第一两面胶带对第一显示面板以弱粘合力粘合第一挠性印刷配线板。其结果是,可以容易的从第一显示面板剥离被强固地粘合于框架的第一挠性印刷配线板。
在具备上述遮光片的显示装置中,优选的是,第一两面胶带是对应第一挠性印刷配线板的至少一部分区域而配置于遮光片上的。采用这样的结构,因为配置于遮光片的第一两面胶带粘合于第一挠性印刷配线板的至少一部分区域,所以与在具有比第一两面胶带的粘合强度还大的粘合强度的遮光片粘合有第一挠性印刷配线板的所有区域的情况不同,可以容易的从粘合有遮光片的第一显示面板侧剥离第一挠性印刷配线板。
在具备上述遮光片的显示装置中,优选的是,遮光片的外形是平面看是对应第一显示面板的外形而形成四角形状,第一两面胶带被沿着具有四角形状的外形的遮光片的预定的一边的端部附近而配设。采用这样的结构,因为在沿着遮光片的预定的一边的端部附近而配设的粘合强度小的第一两面胶带粘合有第一挠性印刷配线板,所以可以抑制在粘合强度大的遮光片的预定的一边的端部附近强固地粘合有第一挠性印刷配线板。据此,可以更容易的从遮光片的端部附近剥离第一挠性印刷配线板。
在所述第一方面所涉及的显示装置中,优选的是,还包含:
导光板,对应第一显示面板而形成四角形状,并且将来自安装于第一挠性印刷配线板的光源的光导入第一显示面板,
安装有光源的第一挠性印刷配线板是通过第一两面胶带粘合于第一显示面板侧,配置于光源面对导光板的预定的一边的侧面的位置。采用这样的结构,即使是在使光源面对导光板的预定的一边的侧面而配置的构造中,也可在通过粘合强度小的第一两面胶带的功能,能再利用第一挠性印刷配线板与光源的状态下,将其从第一显示面板侧剥离。
在具备上述导光板的显示装置中,优选的是,光源包含沿着导光板的预定的一边所延伸的方向配置的若干个发光二极管,以照射光至导光板的预定的一边的侧面。如此,即使在使用安装有沿着导光板的预定的一边延伸的方向而配置的若干个发光二极管的第一挠性印刷配线板的情况下,也可通过粘合强度小的第一两面胶带的功能,可将第一挠性印刷配线板与若干个发光二极管以能再利用的状态,由第一显示面板侧剥离。
在具备上述导光板的显示装置中,优选的是,还包含:第二显示面板,夹着导光板与第一显示面板对向而配置,
安装于第一挠性印刷配线板的光源及导光板被第一显示面板及第二显示面板共通使用。采用这样的结构,在包含共通使用一个光源及一个导光板的第一显示面板及第二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中,在通过粘合强度小的第一两面胶带的功能拆卸第一显示面板与安装有光源的第一挠性印刷配线板时,可再利用第一挠性印刷配线板及光源。
在具备上述第二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中,第一显示面板是主面板,第二显示面板是可比主面板还小的副面板。
在具备上述第二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中,优选的是,还包含:第二挠性印刷配线板,连接于第一显示面板及第二显示面板,
安装有光源的第一挠性印刷配线板连接于第二挠性印刷配线板。采用这样的结构,即使是在安装有光源的第一挠性印刷配线板连接于第二挠性印刷配线板的状态下,由第一显示面板剥离安装有光源的第一挠性印刷配线板的情况,也由于能通过粘合强度小的第一两面胶带的功能,容易的由第一显示面板剥离第一挠性印刷配线板,因而可以抑制在剥离第一挠性印刷配线板时,第二挠性印刷配线板因第一挠性印刷配线板的剥离而变形。据此,可再利用第一挠性印刷配线板、第二挠性印刷配线板及光源。
本发明第二方面所涉及的显示装置,包含:
第一框架,具有开口部;
第一显示面板,具有显示区域与非显示区域,并且与第一框架相对向,且以其显示区域是由第一框架的开口部露出之势被配置;以及
缓冲构件,其被配置在第一框架与第一显示面板的表面之间,并且不粘合于第一显示面板的表面。
本发明第二方面所涉及的显示装置中,如上所述,通过在第一框架与第一显示面板的表面之间配置缓冲构件,在由第一框架侧施加有外力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缓冲构件吸收由第一框架侧施加的外力。据此,即使由第一框架侧施加有外力,也因能抑制来自该第一框架侧的外力传达至第一显示面板,所以可以抑制第一显示面板破裂。而且,通过在第一框架与第一显示面板的表面之间配置缓冲构件,不粘合于第一显示面板的表面,在缓冲构件粘合于第一框架的情况下,在由第一显示面板侧卸下第一框架与缓冲构件时,因为不产生将第一框架向第一显示面板侧拉伸的力,所以可以抑制第一框架变形。其结果是,在显示装置拆卸后(由第一显示面板侧卸下第一框架后)可再利用第一框架。
在所述第二方面所涉及的显示装置中,优选的是,缓冲构件是由发泡性材料组成。采用这样的结构,以容易的通过由发泡性材料组成的缓冲构件吸收由第一框架侧施加的外力。
在所述第二方面所涉及的显示装置中,优选的是,将缓冲构件配置于第一框架与第一显示面板的表面之间,以包围第一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采用这样的结构,可以在包围第一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非显示区域)抑制传送来自第一框架侧的外力。
在此情况下,优选的是,沿着第一框架的开口部的外缘部附近的第一显示面板侧的表面安装缓冲构件。采用这样的结构,可以容易的在第一框架与第一显示面板的表面之间配置缓冲构件,以包围第一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
在所述第二方面所涉及的显示装置中,优选的是,第一框架是金属制的,缓冲构件被配置于第一框架的开口部的外缘部附近的表面与第一显示面板的表面之间,在金属制的第一框架的开口部的外缘部的至少一部分形成有由拉延(絞り)加工形成的凹部。采用这样的结构,可以通过拉延加工形成的凹部提高金属制的第一框架的扭曲强度。据此,在由第一显示面板侧卸下第一框架时,可以更加抑制第一框架变形。而且,因为可以通过拉延加工形成的凹部提高第一框架的扭曲强度,所以可以抑制第一框架发生翘曲。据此,可以抑制起因于因第一框架的翘曲使缓冲构件变形,产生第一显示面板的表面与缓冲构件不接触的部分(间隙)。其结果是,可以抑制来自第一显示面板的表面与缓冲构件间隙的尘埃入侵和漏光。
本发明第三方面所涉及的显示装置,包含:
第一显示面板;
挠性印刷配线板,电性连接于第一显示面板;
增强构件,配置于挠性印刷配线板的背面侧;以及
第一两面胶带,配置于挠性印刷配线板与增强构件之间,用于粘合挠性印刷配线板与增强构件,其中
第一两面胶带粘合于挠性印刷配线板的面的粘合强度比第一两面胶带粘合于增强构件的面的粘合强度小。
本发明第三方面所涉及的显示装置,如上所述,因为通过使用第一两面胶带粘合于挠性印刷配线板的面的粘合强度比第一两面胶带粘合于增强构件的面的粘合强度小的第一两面胶带,于在剥离增强构件通过第一两面胶带粘合的挠性印刷配线板的情况下,与第一两面胶带和增强构件的粘合强度比较,第一两面胶带与挠性印刷配线板的粘合强度较小,所以可容易的从增强构件剥离挠性印刷配线板。据此,因为由增强构件剥离挠性印刷配线板无须大的力量,所以可以抑制大的力施加于挠性印刷配线板。因此,因为可以抑制起因于大的力施加于挠性印刷配线板,而产生的挠性印刷配线板变形,所以可以抑制安装于挠性印刷配线板的电子零件产生接触不良,或在挠性印刷配线板的配线产生断线。而且同样地,因为也能抑制大的力施加于增强构件,所以可以抑制起因于大的力施加于增强构件,而产生的增强构件变形。其结果是,因为可于都能再利用的状态下,剥离通过两面胶带粘合的挠性印刷配线板及增强构件,所以可以使用该可再利用的挠性印刷配线板及增强构件,再度组装显示装置。而且,因为可以容易的由增强构件剥离挠性印刷配线板,在组装时可以容易的修正粘合有挠性印刷配线板的位置,所以可以提高组装时的作业性。
在所述第三方面所涉及的显示装置中,优选的是,在挠性印刷配线板的表面侧安装有连接器,第一两面胶带具有在拆卸安装连接于挠性印刷配线板的连接器的连接端子的情况下,增强构件与挠性印刷配线板的粘合不脱离,并且在从增强构件剥离挠性印刷配线板的情况下,可以在挠性印刷配线板能再利用的状态下进行剥离的粘合强度。采用这样的结构,即使是起因于在挠性印刷配线板的连接器拆卸安装连接端子,力量施加于剥离挠性印刷配线板与增强构件粘合的方向的情况下,也能抑制挠性印刷配线板与增强构件的粘合脱离。其结果是,在从增强构件剥离挠性印刷配线板的情况下,即使使用可在能再利用挠性印刷配线板的状态下进行剥离的第一两面胶带,挠性印刷配线板与增强构件的粘合也不会脱离,可以在挠性印刷配线上连接器拆卸安装连接端子。
在所述第三方面所涉及的显示装置中,优选的是,增强构件在对应第一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的部分包含第一开口部,在增强构件的第一开口部的缘部配设有粘合第一显示面板与增强构件用的第二两面胶带,第一两面胶带粘合于挠性印刷配线板的面的粘合强度比第二两面胶带粘合于第一显示面板的面及粘合于增强构件的面的粘合强度小。采用这样的结构,一边将挠性印刷配线板粘合于增强构件,以可以通过粘合强度小的第一两面胶带于能再利用的状态下剥离,一边可以通过粘合强度大的第二两面胶带将第一显示面板强固地粘合于增强构件。
在所述第三方面所涉及的显示装置中,优选的是,挠性印刷配线板包含露出第一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而设有的第二开口部,第一两面胶带对应挠性印刷配线板的第二开口部以外的区域而被配置于增强构件的表面侧。采用这样的结构,因为通过以露出第一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的方式在挠性印刷配线板设有第二开口部,即使是在挠性印刷配线板的机械性强度下降的情况,也能容易的从增强构件剥离挠性印刷配线板,所以可以抑制在设有第二开口部机械性强度低的挠性印刷配线板产生断线等。其结果是,即使是在从增强构件剥离设有第二开口部的挠性印刷配线板的情况下,也能再利用挠性印刷配线板。
附图说明
图1是由副面板侧看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涉及的LCD单元的立体图。
图2是由主面板侧看依照图1所示的一实施例所涉及的LCD单元的立体图。
图3是依照图1所示的一实施例所涉及的LCD单元的拆卸立体图。
图4是沿着图1的100-100线的剖面图。
图5是沿着图1的200-200线的剖面图。
图6是由副面板侧看依照图1所示的一实施例所涉及的LCD单元的树脂框架的立体图。
图7是由主面板侧看依照图1所示的一实施例所涉及的LCD单元的树脂框架的立体图。
图8是显示在依照图1所示的一实施例所涉及的LCD单元的增强板粘合有两面胶带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9是使用于依照图1所示的一实施例所涉及的LCD单元的增强板与共通FPC的粘合的微粘合的两面胶带的模式图。
图10是显示由依照图1所示的一实施例所涉及的LCD单元卸下边框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1是沿着图10的300-300线的剖面图。
图12是显示依照图1所示的一实施例所涉及的LCD单元的边框的立体图。
图13是显示依照图1所示的一实施例所涉及的LCD单元的遮光片的立体图。
图14是使用于依照图1所示的一实施例所涉及的LCD单元的LED用FPC与遮光片的粘合的微粘合的两面胶带的模式图。
图15是用于说明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涉及的LCD单元拆卸时的顺序立体图。
图16是用于说明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涉及的LCD单元拆卸时的顺序立体图。
图17是用于说明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涉及的LCD单元拆卸时的顺序立体图。
图18是沿着图17的400-400线的剖面图。
图19是用于说明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涉及的LCD单元拆卸时的顺序立体图。
图20是显示依照图1所示的一实施例所涉及的第一变形例的LCD单元的两面胶带的立体图。
图21是显示依照图1所示的一实施例所涉及的第二变形例的LCD单元的两面胶带的立体图。
图22是显示包含已知的两片显示面板的LCD单元的构造的立体图。
图23是图22所示的已知的LCD单元的拆卸立体图。
图24是显示由图22所示的已知的LCD单元卸下边框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5是沿着图24的500-500线的剖面图。
图26是显示由树脂框架拆卸图22所示的已知的LCD单元的主面板的状态的立体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0、110  副面板
10a、20a、110a、120a  显示区域
10b、20b、110b、120b  非显示区域
11a、11b、21a、21b、111a、111b、121a、121b  玻璃基板
12a、12b、22a、22b、112a、112b、122a、122b  偏光板
13、113  副面板用驱动IC
14、114  副面板用FPC      14a、34a  端子
20、120  主面板           20b  非显示区域
23、123  主面板用驱动IC
24、124  主面板用FPC       30、46、50  薄片
31、131  树脂框架   31a、31b、131a、131b  卡合片
31c、131c  定位销   31e、131e  缺口部
32、40、41、45、54、64、132、140、141  两面胶带
33、133LED          34、134  LED用FPC
35、135导光板       36、51、136、151  透镜片
37、52、137、152  扩散片
38、53、138、153  遮光片
38a、39a、42a、43a、43c、138a、139a、139b、142a、143a、143c、153a  开口部
39、139  增强板      39c、43b、139c、143b  卡合孔
39d、139d  长孔      39e、139e  突出片
40a  聚酯薄膜        40b、54b  微粘合层
40c、54c  强粘合层     42、142  共通FPC
42b、142b  定位孔
42c至42e、142c至142e  连接器
43、143  边框         43d  凹部
44  缓冲层            46  绝缘片
54a  聚酯薄膜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形态。
首先,参照图1至图14,针对本实施例所涉及的LCD单元的构造来说明。
本实施例所涉及的LCD单元是如图1及图2所示的,包含副面板(上侧面板)10与主面板(下侧面板)20。
副面板10的构造如图3所示,两片玻璃基板11a及11b夹着液晶层(未图示)互相对向而配置。而且,在玻璃基板11a的与玻璃基板11b的相反侧的表面上配置有偏光板12a,并且在玻璃基板11b的与玻璃基板11a的相反侧的表面上配置有偏光板12b。而且,在配置有偏光板12a(12b)的区域内、被虚线包围的区域成为副面板10的显示区域10a,并且显示区域10a以外的区域是成为非显示区域10b。而且,在副面板10的非显示区域10b内的预定区域中,于玻璃基板11a的靠玻璃基板11b侧的表面上形成有副面板用驱动IC13。而且,副面板用驱动IC13连接有副面板用FPC(挠性印刷配线板)14。
而且,配置于图3的下方的主面板20的构造与上述的副面板10的构造一样。亦即,在主面板20中两片玻璃基板21a及21b夹着液晶层(未图示)互相对向而配置。而且,在玻璃基板21a的与玻璃基板21b的相反侧的表面上配置有偏光板22a,并且在玻璃基板21b的与玻璃基板21a的相反侧的表面上配置有偏光板22b。而且,在配置有偏光板22a(22b)的区域内、被虚线包围的区域成为主面板20的显示区域20a,并且显示区域20a以外的区域成为非显示区域20b。此外,主面板20的显示区域20a比副面板10的显示区域10a还大。而且,在主面板20的非显示区域20b内的预定区域中,于玻璃基板21a的靠玻璃基板21b侧的表面上形成有主面板用驱动IC23。而且,主面板用驱动IC23连接有主面板用FPC24。
而且,在本实施例所涉及的LCD单元中,在树脂框架31的上方配置有副面板10,并且在树脂框架31的下方配置有主面板20。此外,树脂框架31是本发明所涉及的[]的一例。具体而言,LCD单元的树脂框架31是如图3、图6及图7所示,包含在短边方向互相对向的两个长边部与在长边方向互相对向的两个短边部,并且形成长方形的框状。在该树脂框架31的两个长边部的侧面,分别突出于外侧而各形成有三个与后述的边框(金属制框架)43卡合用的卡合片31a。而且,在树脂框架31的一方的短边部的侧面突出于外侧而形成有一个与边框43卡合用的卡合片31a。而且,在树脂框架31的一方的短边部的侧面突出于外侧而形成与后述的增强板39卡合用的一张卡合片31b。而且,在树脂框架31的另一方的短边部的侧面的两端部分别突出于外侧而形成与增强板39卡合用的卡合片31b。而且,如图3及图6所示,在树脂框架31的另一方的短边部与树脂框架31的两个长边部的连结部分分别突出于副面板10侧而形成后述的共通FPC42用的定位销31c。而且,在树脂框架31的另一方的短边部的主面板20侧形成有缺口部31e。
而且,如图3及图7所示,在树脂框架31的缺口部31e的靠主面板20侧的表面,利用两面具有强粘合强度的两面胶带(No.532日东电工制)32,粘合有安装有LED(发光二极管)33的LED用FPC34。此外,LED33是本发明所涉及的[光源]的一例,LED用FPC34是本发明所涉及的[第一挠性印刷配线板]的一例。而且,强粘合强度的两面胶带32具有约60μm的厚度,并且具有在聚酯薄膜的两面上分别涂布有强粘合层的构造。
此处是针对本实施例所涉及的两面胶带32的粘合强度来说明。在由粘合于不锈钢制的基材的状态,在80°的方向上仅将该两面胶带32剥离20mm的情况下,需约6.0N的剥离力。因此,两面胶带32与不锈钢制的基材以约6.0N的粘合强度粘合。亦即在本实施例中,后述的两面胶带54粘合于LED用FPC34的微粘合层54b的粘合强度(约2.5N)比两面胶带32粘合于树脂框架31的面及粘合于LED用FPC34的面的粘合强度(约6.0N)小。
而且,在树脂框架31的框内安装有用于将LED33的光导入副面板10及主面板20的导光板35。亦即,LED33及导光板35被副面板10及主面板20的两方共通使用。
而且,如图3所示,在导光板35的副面板10侧的表面上,由导光板35侧依序配置有两片透镜片36及一片扩散片37。透镜片36具有聚集来自导光板35的光的功能,并且扩散片37具有扩散来自透镜片36的光的功能。而且,在扩散片37的靠近副面板10侧的表面上配置有具有开口部38a的遮光片38。该遮光片38具有抑制在副面板10侧来自LED33的光由显示区域10a以外的区域漏出的功能。亦即,遮光片38的开口部38a是设于对应副面板10的显示区域10a的区域。而且,遮光片38的外缘部是粘合于树脂框架31的两个长边部与两个短边部。据此,位于导光板35与遮光片38之间的透镜片36及扩散片37相对树脂框架31被固定。
而且,在遮光片38的靠近面板10侧的表面上配置有由不锈钢制金属板构成的长方形状的增强板39。该增强板39具有增强后述的共通FPC42的功能。而且,如图3及图8所示,在增强板39形成有开口部39a及39b。增强板39的开口部39a被设于对应副面板10的显示区域10a的区域内,并且增强板39的开口部39b被设于对应副面板用驱动IC13的区域内。
而且,在增强板39的对应树脂框架31的3片卡合片31b的区域分别形成有与树脂框架31的卡合片31b卡合的卡合孔39c。而且,在增强板39的对应树脂框架31的两根定位销31c的区域分别形成有长孔39d。而且,通过增强板39的3个卡合孔39c中的每一个分别与树脂框架31的3片卡合片31b卡合,使增强板39相对树脂框架31被固定。而且,树脂框架31的定位销31c是经由增强板39的长孔39d突出于副面板10侧。
而且,在增强板39以包围副面板10(玻璃基板11a)的3边之势,形成有突出于副面板10侧的若干片定位用的突出片39e。该增强板39的若干片突出片39e以副面板10的显示区域10a配置于增强板39的开口部39a的方式,从而具有对增强板39定位副面板10的功能。
而且,在增强板39的靠近副面板10侧的表面粘合有微粘合的两面胶带(No.5690日东电工制)40。具体而言,微粘合的两面胶带40粘合于增强板39,并包围增强板39的对应副面板10的区域。而且,强粘合的两面胶带41粘合于由微粘合的两面胶带40隔着预定的间隔,沿着增强板39的开口部39a的外缘部区域。此外,如图9所示,微粘合的两面胶带40具有:在厚度约12μm的聚酯薄膜40a的两表面上分别涂布有厚度约9μm的微粘合层40b及厚度约9μm的强粘合层40c的构造。而且,如图3所示,微粘合的两面胶带40的强粘合层40c(参照图9)粘合于增强板39的靠近副面板10侧的表面。而且,微粘合的两面胶带40的微粘合层40b(参照图9)粘合于共通FPC42的靠近主面板20侧的表面。亦即,如图3及图11所示,在增强板39的靠近副面板10侧的表面利用微粘合的两面胶带40粘合有共通FPC42。该共通FPC42被副面板10及主面板20的双方共通使用。此外,共通FPC是本发明所涉及的[第二挠性印刷配线板]的一例。
此处针对本实施例所涉及的两面胶带40的粘合强度进行说明。在由粘合于不锈钢制的基材的状态,于180°的方向仅将该两面胶带40的微粘合层40b剥离20mm的情况下,需要约2.5N的剥离力。因此,两面胶带40的微粘合层40b与不锈钢制的基材是以约2.5N的粘合强度粘合的。相对于此,在由粘合于不锈钢制的基材的状态,于180°的方向仅将两面胶带40的强粘合层40c剥离20mm的情况下,需要约8.0N的剥离力。因此,两面胶带40的强粘合层40c与不锈钢制的基材是以约8.0N的粘合强度粘合。亦即在本实施例中,两面胶带40粘合于后述的共通FPC42的微粘合层40b的粘合强度(约2.5N)是比两面胶带40粘合于增强板39的强粘合层40c的粘合强度(约8.0N)小。
而且在本实施例中,两面胶带40的微粘合层40b具有:在拆卸安装连接于后述的共通FPC42的连接器42c的LED用FPC34的端子34a和连接于连接器42d的副面板用FPC14的端子14a的情况下,增强板39与共通FPC42的粘合不脱离,且在由增强板39剥离共通FPC42的情况下,具有可在共通FPC42能再利用的状态下进行剥离的粘合强度(约2.5N)。
而且在本实施例中,在增强板39的靠近副面板10侧的表面粘合有强粘合的两面胶带(No.532日东电工制)41。此外,两面胶带41是本发明所涉及的[第二两面胶带]的一例。而且,强粘合的两面胶带41与微粘合的两面胶带40隔着预定的间隔,粘合于沿着增强板39的开口部39a的外缘部区域。
再者,针对本实施例所涉及的两面胶带41的粘合强度进行说明。在由粘合于不锈钢制的基材的状态,于180°的方向仅将该两面胶带41剥离20mm的情况下,需约6.0N的剥离力。因此,两面胶带41与不锈钢制的基材是以约6.0N的粘合强度粘合。亦即在本实施例中,两面胶带40粘合于共通FPC42的微粘合层40b的粘合强度(约2.5N)比两面胶带41粘合于副面板10的面及粘合于增强板39的面的粘合强度(约6.0N)小。
而且,共通FPC42具有开口部42a,并且该开口部42a是设于对应副面板10的区域。因此,增强板39与共通FPC42仅通过位于对应副面板10的区域以外的预定区域的微粘合的两面胶带40进行粘合。而且,如图3及图10所示,在共通FPC42的对应树脂框架31的两个定位销31c的区域分别形成有定位孔42b。而且,粘合于增强板39的共通FPC42通过共通FPC42的定位孔42b与树脂框架31的定位销31c相对树脂框架31被定位。而且,在共通FPC42上安装有用于插入LED用FPC34的端子34a的连接器42c以及用于插入副面板用FPC14的端子14a的连接器42d。而且,在共通FPC42也安装有除了连接器42c及42d以外的若干个连接器42e。而且,共通FPC42连接于主面板用FPC24。
而且,如图3所示,副面板10是通过共通FPC42的开口部42a而粘合于增强板39的。具体而言,包围副面板10的显示区域10a的区域(非显示区域10b)粘合于位于沿着增强板39的开口部39a的外缘部区域的强粘合两面胶带41。而且,粘合于增强板39的副面板10是通过增强板39的定位用的突出片39e而实现定位的,即,副面板10的显示区域10a配置于增强板39的开口部39a。
而且,在副面板10的上方配置有由不锈钢制的金属板构成的长方形状的边框(金属制框架)43。该边框43是如图3及图12所示具有开口部43a,并且该开口部43a设于对应副面板10的显示区域10a的区域。据此,副面板10的显示区域10a由边框43的开口部43a露出。而且,在边框43的短边方向互相对向的两个侧面分别各形成有3个卡合孔43b。而且,在边框43的长边方向互相对向的两个侧面中的一方形成有一个卡合孔43b。而且,通过边框43的7个卡合孔43b中的每一个与树脂框架31的7个卡合片31a相卡合,从而固定边框43对树脂框架31。而且,在边框43上形成有用于使安装于共通FPC42的连接器42c至42e中的每一个露出的开口部43c。
而且,如图3、图4及图12所示,在副面板10与边框43之间配置有缓冲层44,并且不粘合于副面板10的表面。该缓冲层44是由发泡性材料(SCF-100,日东电工制)组成。此外,该缓冲层44是本发明所涉及的[缓冲构件]的一例。而且,该缓冲层44是通过强粘合的两面胶带(No.532,日东电工制)45,沿着边框43的开口部43a的外缘部附近的副面板10侧的表面被粘合。
而且,沿着边框43的开口部43a的外缘部的全部区域,形成有由拉延加工形成的凹部43d。该边框43的凹部43d具有与边框43的凹部43d以外的部分相同的厚度。而且,缓冲层44是粘合于边框43的凹部43d的靠近副面板10侧表面。而且,如图5所示,粘合于边框43的凹部43d的靠近副面板10侧的表面的缓冲层44是在与形成有副面板10(玻璃基板11a)的副面板用驱动IC13的表面相反侧的表面,包围副面板10的显示区域10a而接触。此外,在图4及图5中,为了附图的简略化起见以一片薄片30表示透镜片36及扩散片37,并且以一片薄片50表示后述的透镜片51及扩散片52。
而且,如图3及图12所示,在边框43的靠近副面板10侧的表面上的预定区域内配设有用于绝缘边框43与安装于共通FPC42的电子零件(未图示)的绝缘片46。
而且,如图3所示,在树脂框架31的框内,于导光板35的靠近主面板20侧的表面上,由导光板35侧依序配置有两片透镜片51及一片扩散片52。而且,在扩散片52的靠近主面板20侧的表面上配置有具有开口部53a的长方形状的遮光片53。该遮光片53在主面板20侧中具有抑制来自LED33的光由显示区域20a以外的区域漏出的功能。亦即,遮光片53的开口部53a是设于对应主面板20的显示区域20a的区域。
此处,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及图13所示,沿着由两面具有强粘合强度的两面胶带构成的遮光片53的靠近LED用FPC34侧的端部,粘合有微粘合的两面胶带(No.5690,日东电工制)54。该两面胶带54在粘合于遮光片53的状态下,具有与遮光片53的短边方向的尺寸实质上相同的长度而形成。该微粘合的两面胶带54,如图14所示,具有:在厚度约12μm的聚酯薄膜54a的两表面上分别涂布有厚度约9μm的微粘合层54b及厚度约9μm的强粘合层54c的构造。而且,如图3所示,微粘合的两面胶带54的强粘合层54c粘合于遮光片53的表面,微粘合的两面胶带54的微粘合层54b粘合于LED用FPC34的表面。
此处针对本实施例的两面胶带54的粘合强度来进行说明。在由粘合于不锈钢制的基材的状态,于180°的方向仅将该两面胶带54的微粘合层54b剥离20mm的情况下,需要约2.5N的剥离力。因此,两面胶带54的微粘合层54b与不锈钢制的基材是以约2.5N的粘合强度粘合。相对于此,在由粘合于不锈钢制的基材的状态,于180°的方向仅将两面胶带54的强粘合层54c剥离20mm的情况下,需要约8.0N的剥离力。因此,两面胶带54的强粘合层54c与不锈钢制的基材是以约8.0N的粘合强度粘合。亦即在本实施例中,两面胶带54粘合于LED用FPC34的微粘合层54b的粘合强度(约2.5N)比两面胶带54粘合于遮光片53的强粘合层54c的粘合强度(约8.0N)小。
而且,本实施例所涉及的两面胶带54的微粘合层54b的粘合强度(约2.5N)是在由主面板20剥离LED用FPC34的情况下,可在能再利用LED用FPC34及LED33的状态下进行剥离的粘合强度。而且,两面胶带54的微粘合层54b的粘合强度(约2.5N)比由两面具有强粘合强度的两面胶带构成的遮光片53的粘合强度小。
而且,遮光片53的外缘部不存在两面胶带54的区域粘合于树脂框架31的两个长边部与两个短边部。而且,如图3及图11所示,遮光片53的靠近LED用FPC34侧的端部是通过微粘合的两面胶带54粘合于LED用FPC34的。据此,位于导光板35与遮光片53的间的透镜片51及扩散片52相对于树脂框架31被固定。
而且,如图3所示,在树脂框架31的框内,主面板20的玻璃基板21a的外缘部粘合于遮光片53。
图15至图19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涉及的LCD单元拆卸时的顺序图。接着,参照图3、图4、图10及图15至图19,针对拆卸本实施例所涉及的LCD单元时的顺序来进行说明。
首先,在拆卸LCD单元的副面板10侧时,解除图3所示的边框43的卡合孔43b与树脂框架31的卡合片31a的卡合。此时如图4所示,因为粘合于边框43的缓冲层44并没有被粘合到副面板10上,所以通过进行解除上述边框43与树脂框架31的卡合的动作,使边框43从树脂框架31卸下。据此,变成图10所示的状态。
其次,由图10所示的状态卸下共通FPC42。具体而言,如图15所示,通过由粘合共通FPC42与增强板39的微粘合的两面胶带40剥离共通FPC42,变成图16所示的状态。
而且,在拆卸LCD单元的主面板20侧时,首先如图17所示,从树脂框架31剥离粘合于树脂框架31(参照图3)的遮光片53以及主面板20。而且,如图18所示,从LED用FPC34剥离粘合于LED用FPC34的微粘合的两面胶带54以及遮光片53(主面板20),变成图19所示的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如上所述,通过使用粘合于LED用FPC34的微粘合层54b的粘合强度(约2.5N)比粘合于主面板20侧的强粘合层54c的粘合强度(约8.0N)小的两面胶带54,在从主面板20侧剥离通过两面胶带54粘合的LED用FPC34的情况下,与粘合于主面板20侧的两面胶带54的强粘合层54c的粘合强度比较,因为粘合于LED用FPC34的两面胶带54的微粘合层54b的粘合强度较小,所以可以容易的从主面板20侧剥离LED用FPC34。据此,因为可以用约2.5N的力剥离粘合于主面板20侧的LED用FPC34,所以可以抑制约2.5N以上的负载施加于LED用FPC34。因此,因为可以抑制起因于约2.5N以上的负载施加于LED用FPC34而产生的LED用FPC34变形,所以可以抑制安装于LED用FPC34的LED33破损,或在LED用FPC34产生断线。其结果是,因为可以在能再利用主面板20(遮光片53)侧通过两面胶带54粘合的LED用FPC34与LED33的状态下进行剥离,所以可以使用该可再利用的LED用FPC34及LED33,再组装LCD单元。
而且,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使两面胶带54粘合于LED用FPC34的微粘合层54b的粘合强度(约2.5N)比两面胶带32粘合于树脂框架31的面及粘合于LED用FPC34的面的粘合强度(约6.0N)小,可以一边通过粘合强度大的两面胶带32对树脂框架31以约6.0N的粘合力强固地粘合LED用FPC34,一边通过具有粘合强度小的微粘合层54b的两面胶带54对主面板20以约2.5N的弱的粘合力粘合LED用FPC34。其结果是,可以容易的从主面板20(遮光片53)剥离粘合于两面胶带54及两面胶带32的LED用FPC34。
而且,在本实施例中,因为通过沿着长方形状的遮光片53的靠近LED用FPC34侧的端部配设两面胶带54,沿着遮光片53的LED用FPC34侧的端部配设的、具有粘合强度小的微粘合层54b的两面胶带54上粘合有LED用FPC34,所以可以抑制在粘合强度大的遮光片53的端部强固地粘合有LED用FPC34。据此,可以更加容易的从遮光片53的端部侧剥离LED用FPC34。
而且,在本实施例中,如上所述,通过在边框43与副面板10的表面之间配置由发泡性材料组成的缓冲层44,在由边框43侧施加有外力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缓冲层44吸收由边框43侧施加的外力。据此,即使由边框43侧施加有外力,也因为能够抑制来自该边框43侧的外力传达至副面板10,所以可以抑制副面板10破裂。
而且,在本实施例中,因为通过在边框43与副面板10的表面之间配置缓冲层44,并且所述缓冲层44不粘合于副面板10的表面,在从副面板10侧卸下边框43及缓冲层44时,因为不产生降边框43向副面板10侧拉伸的力,所以可以抑制边框43变形。其结果是,在LCD单元拆卸后(从副面板10侧卸下边框43后)可以再利用边框43。
而且,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边框43与副面板10的表面间配置缓冲层44,以包围副面板10的显示区域10a,在包围副面板10的显示区域10a的区域(非显示区域10b)可以抑制来自边框43侧的外力的传达。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沿着边框43的开口部43a的外缘部附近的表面粘合缓冲层44,可以容易的在边框43与副面板10的表面之间配置缓冲层44,包围副面板10的显示区域10a。
而且,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沿着边框43的开口部43a的外缘部形成由拉延加工形成的凹部43d,可以通过由拉延加工形成的凹部43d提高边框43的扭曲强度。据此,在从副面板10侧卸下边框43及缓冲层44时,可以更加抑制边框43变形。而且,因为通过由拉延加工形成的凹部提高边框43的扭曲强度,所以可以抑制边框43发生翘曲。据此,可以抑制起因于边框43翘曲使缓冲层44所产生的变形,产生副面板10的表面与缓冲层44不接触的部分(间隙)。其结果是,可以抑制来自副面板10的表面与缓冲层44的间隙的尘埃的侵入或漏光。
而且,在本实施例中,为通过沿着开口部43a的外缘部的全部区域形成由边框43的拉延加工形成的凹部43d,与仅在边框43的开口部43a的外缘部的一部分形成有凹部43d的情况比较,可以更加提高边框43的扭曲强度,所以可以更抑制边框43的变形及翘曲。
而且,在本实施例中,因为通过将形成有由拉延加工形成的凹部43d的边框43安装于设置有导光板35的树脂框架31,通过由拉延加工形成的凹部43d使边框43的扭曲强度提高,所以可以抑制边框43及树脂框架31变形。据此,因为可以抑制设置于树脂框架31的导光板35变形,所以可以抑制因导光板35的变形造成的显示不良的发生。此时,可以抑制设置于树脂框架31的导光板35及扩散片37变形。据此,可以抑制变形的扩散片37接触副面板10,显示有牛顿环状(条纹状)的模样。
而且,在本实施例中,因为通过如上述而构成,即使是在副面板10的非显示区域10b配设有副面板用驱动IC13的LCD单元中,也能通过缓冲层44抑制来自边框43侧的外力传达至副面板10的副面板用驱动IC13,所以可以抑制副面板用驱动IC13破损。在这种情况下,因为通过在与副面板10(玻璃基板11a)的靠近缓冲层44侧的表面相反侧的表面的非显示区域10b配设副面板用驱动IC13,可以将边框43与配设有副面板10的副面板用驱动IC13的区域之间的距离设为对应缓冲层44的厚度与副面板10的玻璃基板11a的厚度的合计厚度那么的距离,所以可以更夹抑制来自边框43侧的外力传达至配设有副面板10的副面板用驱动IC13的区域。据此,可以更加抑制副面板用驱动IC13破损。
而且,在本实施例中,如上所述,因为通过使用两面胶带40粘合于共通FPC42的微粘合层40b的粘合强度(约2.5N)比两面胶带40粘合于增强板39的强粘合层40c的粘合强度(约8.0N)小的两面胶带40,在剥离通过两面胶带40粘合在增强板39上的共通FPC42的情况下,与两面胶带40的强粘合层40c与增强板39的粘合强度比较,两面胶带40的微粘合层40b与共通FPC42的粘合强度小,所以可以容易的从增强板39剥离共通FPC42。据此,因为可以用约2.5N的力由增强板39剥离共通FPC42,所以可以抑制约2.5N以上的力施加于共通FPC42。因此,因为可以抑制起因于约2.5N以上的力施加于共通FPC42而使共通FPC42所产生的变形,所以可以抑制在安装于共通FPC42的连接器42c至42e发生接触不良,或在共通FPC42的配线产生断线。而且,因为也能够抑制约2.5N以上的力施加于增强板39,所以可以抑制起因于约2.5N以上的力施加于增强板39而使增强板39所产生的变形。其结果是,因为可以在能互相再利用通过两面胶带40粘合的共通FPC42及增强板39的状态下进行剥离,所以可以使用该可再利用的共通FPC42及增强板39,再组装LCD单元。
而且,在本实施例中,因为可以容易的从增强板39剥离共通FPC42,所以在组装时可容易的修正粘合有共通FPC42的位置,因而可以提高组装时的作业性。
而且,在本实施例中,在拆卸安装连接于共通FPC42的连接器42c的LED用FPC34的端子34a或连接于连接器42d的副面板用FPC14的端子14a的情况下,增强板39与共通FPC42的粘合不脱离,且在从增强板39剥离共通FPC42的情况下,通过将两面胶带40设成可在共通FPC42能再利用的状态下进行剥离的粘合强度(约2.5N),即使是在起因于在共通FPC42的连接器42c及42d拆卸安装LED用FPC34的端子34a及共通FPC42的端子14a,力量施加于剥离共通FPC42与增强板39的粘合方向的情况下,也能抑制共通FPC42与增强板39的粘合脱离。其结果是,在从增强板39剥离共通FPC42的情况下,即使使用可在能再利用共通FPC42的状态下进行剥离的两面胶带40,共通FPC42与增强板39的粘合也不会脱离,可以在共通FPC42的连接器42c及42d拆卸安装LED用FPC34的端子34a及共通FPC42的端子14a。
而且,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增强板39的开口部39a的缘部配设粘合副面板10与增强板39用的两面胶带41,并且通过使两面胶带40粘合于共通FPC42的微粘合层40b的粘合强度(约2.5N)比两面胶带41粘合于副面板10的面及粘合于增强板39的面的粘合强度(约6.0N)小,以一边通过具有粘合强度小的微粘合层40b的两面胶带40,可在能再利用的状态下进行剥离而将共通FPC42粘合于增强板39,一边通过粘合强度大的两面胶带41强固地将副面板10粘合于增强板39。
而且,在本实施例中,因为通过在共通FPC42设有露出副面板10的显示区域10a而设的开口部42a,并且使两面胶带40对应共通FPC42的开口部42a以外的区域而配置于增强板39的表面侧,即使是在共通FPC42的机械性强度下降的情况,也能容易的由增强板39剥离共通FPC42,所以可以抑制在设有开口部42a的机械性强度下降的共通FPC42产生断线等。其结果是,即使是在从增强板39剥离设有开口部42a的共通FPC42的情况下,也能再利用共通FPC42。
而且,在本实施例中,即使在主面板20的非显示区域20b配设电性连接有主面板用FPC24的主面板用驱动IC23,因为通过使用本实施所涉及的两面胶带40,在从增强板39剥离共通FPC42时,可以抑制在连接共通FPC42与主面板20的主面板用FPC24产生断线,所以以再利用配设有主面板用驱动IC23的主面板20。
此外,本次公开的实施例应认为所有的点说明只是举例说明而不是对本发明进行限制。本发明的范围不是通过上述实施例的说明来界定的而是通过权利要求的范围来界定的而且,包含有在与本发明权利要求的范围均等的意思及范围内的所有的变更。
例如在上述实施例中虽然是说明了本发明适用于LCD单元(液晶显示装置)的例子,但是本发明不局限于此,亦能适用于LCD单元以外的显示装置。LCD单元以外的显示装置例如有有机EL显示装置等。
而且,在上述实施例中虽然是说明了粘合LED用FPC34的微粘合层54b是使用具有约2.5N粘合强度的两面胶带54(No.5690,日东电工制)的例子,但是本发明不局限于此,在由主面板20剥离LED用FPC34的情况下,若为可在LED用FPC34及LED33为可再利用的状态下进行剥离的粘合强度,则使用包含具有上述的约2.5N以外的粘合强度的微粘合层的两面胶带也可以。
而且,在上述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虽然是显示遍及延伸于遮光片53的LED用FPC34侧的端部的短边方向的部分的全长,粘合具有与遮光片53的短边方向的宽度实质上相同的长度的两面胶带54的例子,但是本发明不局限于此,如图20所示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第一变形例,部分地沿着延伸于遮光片53的LED用FPC34侧的端部的短边方向的部分,粘合具有比遮光片53的短边方向的宽度还小的长度的两面胶带64也可以。
而且,在上述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虽然是显示遍及延伸于遮光片53的LED用FPC34侧的端部的短边方向的部分的全长,粘合一片两面胶带54的例子,但是本发明不局限于此,如图21所示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第二变形例,在延伸于遮光片53的LED用FPC34侧的端部的短边方向的部分,隔着预定的间隔部分地粘合若干个两面胶带74也可以。
而且,在上述实施例中虽然是显示本发明适用于包含两片显示面板(副面板及主面板)的显示装置的例子,但是本发明不局限于此,也能适用于仅包含一片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
而且,在上述实施例中虽然是显示使用两面具有强粘合强度的两面胶带(No.532,日东电工制)32粘合树脂框架31与LED用FPC34的例子,但是本发明不局限于此,也可以将安装于LED用FPC34的LED33可固定地安装于树脂框架31。
而且,在上述实施例中虽然是显示安装于LED用FPC的光源使用LED(发光二极管)的例子,但是本发明不局限于此,使用LED以外的光源也可以。
而且,在上述实施例中虽然在副面板侧中,于边框与副面板之间配置缓冲层,但是本发明不局限于此,在主面板侧配设边框,并且在该边框与主面板的间配置缓冲层也可以。
而且,在上述实施例中虽然沿着边框的开口部的外缘部的全部区域形成由拉延加工形成的凹部,但是本发明不局限于此,仅在边框的开口部的外缘部的一部分形成由拉延加工形成的凹部也可以。
而且,在上述实施例中虽然本发明的缓冲构件是使用由发泡性材料组成的缓冲层,但是本发明不局限于此,使用由发泡性材料以外的材料组成的缓冲层也可以。
而且,在上述实施例中虽然在副面板的玻璃基板上形成副面板用驱动IC,但是本发明不局限于此,副面板用驱动IC与副面板个别配设也可以。
而且,在上述实施例中虽然是显示使用粘合于共通FPC42的微粘合层40b具有约2.5N的粘合强度的两面胶带40(No.5690,日东电工制)的例子,但是本发明不局限于此,若为在拆卸安装连接于共通FPC42的连接器42c的LED用FPC34的端子34a或连接于连接器42d的副面板用FPC14的端子14a的情况下,增强板39与共通FPC42的粘合不脱离,且在由增强板39剥离共通FPC42的情况下,只要在共通FPC42能再利用的状态下进行剥离的粘合强度,则使用包含具有上述的约2.5N以外的粘合强度的微粘合层的两面胶带也可以。
而且,在上述实施例中虽然是显示通过在沿着增强板39的开口部39a的外缘部的区域配设强粘合的两面胶带41,粘合增强板39与副面板10的例子,但是本发明不局限于此,不使用两面胶带41,通过增强板39的突出片39e卡止副面板10也可以。
而且,在上述实施例中虽然是显示在主面板的非显示区域及副面板的非显示区域分别形成主面板用驱动IC及副面板用驱动IC的例子,但是本发明不局限于此,将主面板用驱动IC及副面板用驱动IC形成于共通FPC上也可以,且形成于共通FPC以外的区域也可以。
而且,在上述实施例中虽然是显示在由不锈钢制的金属板构成的增强板粘合共通FPC42的例子,但是本发明不局限于此,使用通过不锈钢以外的金属形成的增强板也可以,且使用金属以外的例如树脂材料构成的增强板也可以。

Claims (20)

1.一种显示装置,包含:
第一显示面板;
光源,用于供给光至该第一显示面板;
第一挠性印刷配线板,安装有该光源;以及
第一两面胶带,用于将该第一挠性印刷配线板安装于该第一显示面板侧,其特征在于,
该第一两面胶带粘合于该第一挠性印刷配线板的面的粘合强度比该第一两面胶带粘合于该第一显示面板侧的面的粘合强度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两面胶带具有在从该第一显示面板侧剥离该第一挠性印刷配线板时,可在能再利用该第一挠性印刷配线板及该光源的状态下进行剥离的粘合强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含:
框架,用于设置安装于该第一挠性印刷配线板的光源;以及
遮光片,由粘合该第一显示面板与该框架用的两面胶带构成,
该第一两面胶带配置于该遮光片与该第一挠性印刷配线板之间,
该第一两面胶带粘合于该第一挠性印刷配线板的面的粘合强度比该遮光片粘合于该第一两面胶带的面及粘合于该第一显示面板的面的粘合强度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含:
第二两面胶带,用于粘合该框架与该第一挠性印刷配线板,
该第一两面胶带粘合于该第一挠性印刷配线板之面的粘合强度比该第二两面胶带粘合于该框架的面及粘合于该第一挠性印刷配线板的面的粘合强度小。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两面胶带以对应该第一挠性印刷配线板的至少一部分区域的方式而配置被于该遮光片上。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遮光片的外形平面地看是对应该第一显示面板的外形而形成的四角形状,
该第一两面胶带沿着具有该四角形状的外形的遮光片的预定的一边的端部附近而配设。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含:导光板,对应该第一显示面板而形成四角形状,并且将来自安装于该第一挠性印刷配线板的该光源的光导入该第一显示面板,
安装有该光源的第一挠性印刷配线板通过由该第一两面胶带粘合于该第一显示面板侧,以配置于该光源面对该导光板的预定的一边的侧面的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光源包含沿着该导光板的预定的一边所延伸的方向配置的若干个发光二极管,以照射光至该导光板的预定的一边的侧面。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含:第二显示面板,夹着该导光板与该第一显示面板对向而配置,
安装于该第一挠性印刷配线板的该光源及该导光板被该第一显示面板及该第二显示面板共通使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显示面板是主面板,
该第二显示面板是比该主面板还小的副面板。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含:第二挠性印刷配线板,连接于该第一显示面板及该第二显示面板,
安装有该光源的第一挠性印刷配线板连接于该第二挠性印刷配线板。
12.一种显示装置,包含:
第一框架,具有开口部;
第一显示面板,具有显示区域与非显示区域,并且与该第一框架对向,且该显示区域由该第一框架的开口部露出而配置;以及
缓冲构件,配置在该第一框架与该第一显示面板的表面之间,并不粘合于该第一显示面板的表面。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缓冲构件是由发泡性材料组成的。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缓冲构件配置于该第一框架与该第一显示面板的表面之间,以包围该第一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缓冲构件被沿着该第一框架的开口部的外缘部附近的该第一显示面板侧的表面安装。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框架是金属制,
该缓冲构件配置于该第一框架的开口部的外缘部附近的表面与该第一显示面板的表面之间,
在该金属制的第一框架的开口部的至少一部分外缘部上形成有由拉延加工形成的凹部。
17.一种显示装置,包含:
第一显示面板;
挠性印刷配线板,电性连接于该第一显示面板;
增强构件,配置于该挠性印刷配线板的背面侧;以及
第一两面胶带,配置于该挠性印刷配线板与该增强构件之间,用于粘合该挠性印刷配线板与该增强构件,其特征在于,
该第一两面胶带粘合于该挠性印刷配线板的面的粘合强度比该第一两面胶带粘合于该增强构件的面的粘合强度小。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该挠性印刷配线板的表面侧安装有连接器,
该第一两面胶带具有在(、卸除连接于该挠性印刷配线板的连接器的连接端子时,该增强构件与该挠性印刷配线板的粘合不脱离,且在由该增强构件剥离该挠性印刷配线板时,可在能将该挠性印刷配线板再利用的状态下进行剥离的粘合强度。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增强构件在对应该第一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的部分包含第一开口部,
在该增强构件的第一开口部的缘部配设有粘合该第一显示面板与该增强构件用的第二两面胶带,
该第一两面胶带粘合于该挠性印刷配线板的面的粘合强度比该第二两面胶带粘合于该第一显示面板的面及粘合于该增强构件的面的粘合强度小。
2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挠性印刷配线板包含露出该第一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而设有的第二开口部,
该第一两面胶带对应该挠性印刷配线板的该第二开口部以外的区域而配置于该增强构件的表面。
CNB2006101064400A 2005-07-22 2006-07-24 显示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64222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213186 2005-07-22
JP2005213186A JP4600195B2 (ja) 2005-07-22 2005-07-22 表示装置
JP2005213195 2005-07-22
JP2005215667 2005-07-26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8101007182A Division CN101285946A (zh) 2005-07-22 2006-07-24 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00783A true CN1900783A (zh) 2007-01-24
CN100464222C CN100464222C (zh) 2009-02-25

Family

ID=3765670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8101007182A Pending CN101285946A (zh) 2005-07-22 2006-07-24 显示装置
CNB200610106440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64222C (zh) 2005-07-22 2006-07-24 显示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8101007182A Pending CN101285946A (zh) 2005-07-22 2006-07-24 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4600195B2 (zh)
CN (2) CN101285946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53333A (zh) * 2011-03-03 2012-09-05 富泰华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缓冲件及该缓冲件与其他元件组合的贴装方法
US8730126B2 (en) 2008-03-26 2014-05-20 Au Optronics Corp. Dual display module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40930B (zh) 2009-07-24 2014-06-11 Au Optronics Corp 平面顯示模組
KR101763936B1 (ko) * 2010-08-04 2017-08-02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장치
KR101538829B1 (ko) * 2011-09-19 2015-07-2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휴대 단말기에서 슬림형 디스플레이 모듈 고정장치
US9335788B2 (en) 2011-09-19 2016-05-1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lim-type display module fixing apparatus for portable terminal
CN114495733A (zh) * 2020-10-27 2022-05-13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显示屏组件及终端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184405A (ja) * 1997-12-22 1999-07-09 Sanyo Electric Co Ltd 液晶表示装置
JP2000347212A (ja) * 1999-03-29 2000-12-15 Seiko Epson Corp 液晶表示装置、平面型表示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電子機器
JP4122807B2 (ja) * 2002-03-25 2008-07-2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電気光学装置および半導体素子、並びに電子機器
JP2004191782A (ja) * 2002-12-12 2004-07-08 Ricoh Co Ltd 操作パネル及びその操作パネルを具備する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070543A (ja) * 2003-08-26 2005-03-17 Sharp Corp 機器、表示装置およびこれらの製造方法
JP4007340B2 (ja) * 2003-09-19 2007-11-1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電気光学装置、電子機器及び電気光学装置の製造方法
JP4487553B2 (ja) * 2003-12-12 2010-06-2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730126B2 (en) 2008-03-26 2014-05-20 Au Optronics Corp. Dual display module
CN102653333A (zh) * 2011-03-03 2012-09-05 富泰华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缓冲件及该缓冲件与其他元件组合的贴装方法
CN102653333B (zh) * 2011-03-03 2016-03-30 富泰华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缓冲件及该缓冲件与其他元件组合的贴装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285946A (zh) 2008-10-15
CN100464222C (zh) 2009-02-25
JP2007033564A (ja) 2007-02-08
JP4600195B2 (ja) 2010-12-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08664C (zh) 液晶显示装置
CN1900783A (zh) 显示装置
CN1179230C (zh) 液晶显示装置
CN1725069A (zh) 电光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271453C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00345038C (zh) 液晶显示器
CN1177250C (zh) 液晶显示装置
CN1199073C (zh) 液晶显示装置
CN1204447C (zh) 显示装置用基板及其制造方法、以及液晶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1042492A (zh) 显示装置
CN1257424C (zh) 光电装置、光电装置的制造方法、导光体和电子仪器
CN1991494A (zh) 液晶显示装置和显示装置
CN100339939C (zh) 半导体装置以及其制造方法、电光学装置和电子机器
CN1841138A (zh) 电光装置、布线基板的安装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1075037A (zh) 显示装置
CN1517751A (zh) 上基底及具有该基底的液晶显示装置
CN1769966A (zh) 电光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816269A (zh) 显示装置
CN1831584A (zh) 液晶显示装置
CN1328268A (zh) 液晶装置、其制造方法及电子装置
CN1338657A (zh) 液晶显示设备
CN1575028A (zh) 激振装置
CN87106251A (zh) 液晶显示器
CN1991507A (zh) 显示器件
CN1551063A (zh) 数据驱动器及电子光学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NANKAI UNIVERSITY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SANYO EPSON IMAGING DEVICES CO.

Effective date: 20110518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NAGANO PREFECTURE, JAPAN TO: TOKYO, JAPAN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10518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Sony Corp.

Address before: Nagano

Patentee before: Epson Imaging Devices Corp.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NIPPON DISPLAY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SONY CORPORATION

Effective date: 20121122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21122

Address after: Aichi

Patentee after: Japan display West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Sony Corp.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225

Termination date: 2021072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