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98096A - 车辆轮胎 - Google Patents

车辆轮胎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898096A
CN1898096A CNA2004800387146A CN200480038714A CN1898096A CN 1898096 A CN1898096 A CN 1898096A CN A2004800387146 A CNA2004800387146 A CN A2004800387146A CN 200480038714 A CN200480038714 A CN 200480038714A CN 1898096 A CN1898096 A CN 189809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re
angle
strengthens
layer
carca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48003871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564075C (zh
Inventor
帕斯卡尔·普罗斯特
阿兰·瓦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mpagnie Generale des Etablissements Michelin SCA
Original Assignee
Conception et Developpement Michelin SA
Societe de Technologie Michelin S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nception et Developpement Michelin SA, Societe de Technologie Michelin SAS filed Critical Conception et Developpement Michelin SA
Publication of CN18980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980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64075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64075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5/00Tyre beads, e.g. ply turn-up or overlap
    • B60C15/0009Tyre beads, e.g. ply turn-up or overlap features of the carcass terminal portion
    • B60C15/0018Tyre beads, e.g. ply turn-up or overlap features of the carcass terminal portion not folded around the bead core, e.g. floating or down pl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3/00Ty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verse section
    • B60C3/06Ty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verse section asymmetric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9/00Reinforcements or ply arrangement of pneumatic tyres
    • B60C9/02Carcasses
    • B60C9/04Carcasses the reinforcing cords of each carcass ply arranged in a substantially parallel relationship
    • B60C9/08Carcasses the reinforcing cords of each carcass ply arranged in a substantially parallel relationship the cords extend transversely from bead to bead, i.e. radial pl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9/00Reinforcements or ply arrangement of pneumatic tyres
    • B60C9/18Structure or arrangement of belts or breakers, crown-reinforcing or cushioning lay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9/00Reinforcements or ply arrangement of pneumatic tyres
    • B60C9/18Structure or arrangement of belts or breakers, crown-reinforcing or cushioning layers
    • B60C9/20Structure or arrangement of belts or breakers, crown-reinforcing or cushioning layers built-up from rubberised plies each having all cords arranged substantially paralle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S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S152/00Resilient tires and wheels
    • Y10S152/19Sandwich break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152/00Resilient tires and wheels
    • Y10T152/10Tires, resilient
    • Y10T152/10495Pneumatic tire or inner tube
    • Y10T152/10765Characterized by belt or breaker structur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152/00Resilient tires and wheels
    • Y10T152/10Tires, resilient
    • Y10T152/10495Pneumatic tire or inner tube
    • Y10T152/10765Characterized by belt or breaker structure
    • Y10T152/10783Reinforcing plies made up from wound narrow ribb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ires In General (AREA)
  • Compositions Of Oxide Ceramics (AREA)
  • Pulleys (AREA)
  • Turn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两轮机动车辆、特别是摩托车的轮胎。这种轮胎包括连续胎体型增强结构(2),该连续胎体型增强结构(2)由增强元件形成并且在轮胎的每一侧固定到胎圈(3)上,该胎圈的基部用于安装到轮辋座上。每个胎圈通过侧壁(4)向外径向延伸,并且该侧壁径向向外组装到行驶胎面(5)上。此外,胎冠增强结构设置在行驶胎面下,其包括至少一个被称作工作层的增强元件层(6,7)。根据本发明,该胎冠增强结构不包括任何周向定向的增强元件。此外,沿着径向平面中的轮胎断面,在其沿径向位于该胎体型增强结构的曲线横坐标与旋转轴线的垂线(100,101)的两个相切点的外侧的部分中,至少一个工作增强元件层(6,7)至少部分地沿径向位于该胎体型增强结构(2)的一部分的内侧,该胎体型增强结构(2)的该部分沿径向位于该胎体型增强结构的曲线横坐标与旋转轴线的垂线的两个相切点的外侧。

Description

车辆轮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安装到车辆上的轮胎,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安装到例如摩托车的两轮车辆上的轮胎。
背景技术
尽管不局限于这种应用,本发明将参照这种摩托车或轻便摩托车轮胎更具体地进行描述。
特别是对于摩托车轮胎而言,轮胎增强骨架层或轮胎增强层目前-并且最常见地-通过堆叠通常被称作“胎体帘布层”、“胎冠帘布层/冠带层”等的一个或多个帘布层形成。这种指定增强骨架层的方式源于制造工艺,其包括制造一系列呈设有通常纵向布置的帘线增强件的帘布层形式的半成品,这些半成品随后被组装或堆叠,以便构成轮胎坯件。该帘布层被制成具有大尺寸的扁平件,并且随后按照给定产品的尺寸切割。在开始阶段,帘布层也大体扁平地被组装。由此产生的坯件随后被成形为轮胎的典型环状轮廓。被称作“精整产品”的半成品随后被施加到该坯件上,以便获得准备硫化的产品。
特别是对于轮胎坯件制造阶段而言,这种“传统”类型的工艺包括固定/锚定元件(通常为胎圈钢丝)的使用,该固定元件用于使胎体增强层有效固定或保持在胎圈区域中。因此,对于这种类型的工艺而言,由围绕设置于胎圈中的胎圈钢丝构成胎体增强层的所有(或仅一些)帘布层的一部分形成卷边。胎体增强层由此被固定在胎圈中。
尽管制造帘布层和组件的方式具有许多变型,但是这种传统工艺在该工业中的广泛应用导致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使用源自于该工艺的词汇;因此,在通常的应用中,该技术术语特别是包括术语“帘布层”、“胎体”、“胎圈钢丝”、“成形”,以用于指示从平坦轮廓向环状轮廓的转变等。
目前存在着严格来讲不包括符合上述定义的“帘布层”或“胎圈钢丝”的轮胎。例如,文献EP 0 582 196描述了不需要帘布层形式的半成品的辅助而制造的轮胎。例如,各种增强结构的增强元件直接施加到相邻的橡胶混合物层上,该整体件以连续层的形式施加到环形型芯上,该环形型芯的形状允许在制造过程中直接获得与轮胎最终轮廓相似的轮廓。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不再有“半成品”或“帘布层”或“胎圈钢丝”。例如帘线或细丝形式的橡胶混合物和增强元件的基本产品被直接施加到型芯上。由于该型芯呈环形,坯件不再必须被成形以从平坦轮廓向环状轮廓转变。
另外,该文献中所描述的轮胎不具有围绕胎圈钢丝的“传统”胎体帘布层卷边。这种固定方式被邻近所述侧壁增强结构设置周向帘线的布置所取代,其整体浸入在固定或粘接橡胶混合物中。
还存在使用环形型芯的组装工艺,其使用特别适于快速、有效和简单地敷设在中心型芯上的半成品。最后,也可以使用包括特定半成品的复合件,以实现特定的结构特征(例如帘布层、胎圈钢丝,等等),而其它特征通过混合物和/或增强元件的直接施加而实现。
在本文中,考虑到产品制造和设计两个领域的最新技术发展,例如“帘布层”、“胎圈钢丝”等的传统术语有利地被中性术语或与所用工艺类型无关的术语取代。因此,术语“胎体型增强件”或“侧壁增强件”可用于表示传统工艺中胎体帘布层的增强元件和根据不使用半成品的工艺所制造的通常施加在侧壁处的轮胎的相应增强元件。部分而言,术语“固定区域”可以表示传统工艺中围绕胎圈钢丝的“传统”胎体帘布层卷边和由利用包括施加到环形型芯上的工艺制造的底层区域的周向增强元件、橡胶混合物和相邻侧壁增强件部分所形成的组件。
如在所有其它轮胎的情况下,观察摩托车轮胎的径向,这种轮胎的结构包括由一个或两个增强元件层形成的胎体增强层,所述增强元件与周向形成65°和90°之间的角度,所述胎体增强层沿径向在顶部装有通常至少由织物增强元件构成的胎冠增强层。然而,非子午线轮胎仍然存在,并且本发明也涉及它们。本发明还涉及部分子午线轮胎,即,其胎体增强层的增强元件沿径向位于所述胎体增强层的至少一部分上,例如位于与轮胎的胎冠相对应的部分中。
根据轮胎用于安装到摩托车的前面还是后面,已经提出了许多胎冠增强结构。对于所述胎冠增强层而言,第一种结构在于仅使用周向绳索,并且所述结构特别是用于后部位置。直接受到通常用于客车轮胎中的结构启示的第二种结构已经用于改进耐磨性,并且在于使用至少两个增强元件胎冠层,所述增强元件在每层中彼此平行但是从一层到另一层是交叉的,并与周向形成锐角,这种轮胎尤其适用于摩托车的前面。所述两个胎冠层可以与至少一个周向元件层相关联,所述周向元件通常通过螺旋缠绕至少一个涂有橡胶的增强元件带获得。
专利FR 2 561 588因此描述了这样一种胎冠增强层,其具有至少一个帘布层,所述帘布层的增强元件与周向形成可以在0°和8°之间变化的角度,该元件的弹性模量达到至少6000牛顿/毫米2,而且,在胎体增强层和周向元件帘布层之间设置有减震层,其主要由两个元件帘布层构成,所述元件从一个帘布层到另一帘布层是交叉的,并且它们之间形成60°和90°之间的角度,所述交叉帘布层由弹性模量为至少6000牛顿/毫米2的织物增强元件构成。
为了提供在高速下具有优异的稳定性以及优异的抓地性的摩托车轮胎,文献EP 0 456 933例如教导胎冠增强层应当由至少两个帘布层制成:第一帘布层,其径向最接近胎体增强层并由相对于周向以40°和90°之间的角度定向的绳索组成,以及第二帘布层,其径向最接近胎面并且由沿周向螺旋缠绕的绳索组成。
为了增强为摩托车后轮设计的轮胎的驾驶能力,专利US 5 301 730提出了一种从径向胎体增强层向胎面布置的胎冠增强层,其由至少一个大致周向元件帘布层和两个元件帘布层构成,其中一个帘布层中的元件与另一帘布层中的元件交叉并且与圆周方向形成可在35°和55°之间的角度,芳族聚酰胺元件适合用于与周向平行的元件的帘布层,并且脂族聚酰胺元件适合用于交叉元件的帘布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摩托车轮胎,其胎冠增强结构不包括任何周向定向的增强元件,并且包括至少一个工作增强元件层,其比目前存在的轮胎具有更低的成本,且不会削弱使用户满意所需的特性。
根据本发明,该目的通过一种轮胎实现,其包括连续胎体型增强结构,该连续胎体型增强结构由增强元件形成并且在轮胎的每一侧固定到胎圈上,该胎圈的基部用于安装到轮辋座上,每个胎圈通过侧壁向外径向延伸,该侧壁向外与胎面径向会合,并包括位于胎面下的胎冠增强结构,该胎冠增强结构由被称作工作层的至少一个增强元件层构成,所述胎冠增强结构不包括任何周向定向的增强元件,并且在沿径向平面的轮胎断面(或轮廓)中,在其沿径向位于该胎体型增强结构的曲线横坐标与旋转轴线的垂线的两个相切点的外侧的部分中,至少一个工作增强元件层至少部分地沿径向位于该胎体型增强结构的一部分的内侧,该胎体型增强结构的该部分沿径向位于所述胎体型增强结构的曲线横坐标与旋转轴线的垂线的两个相切点的外侧。
轮胎的纵向或周向为与轮胎的外周相对应并且由轮胎的滚动方向限定的方向。
周向平面或周向剖面为与轮胎的旋转轴线垂直的平面。赤道平面为穿过胎面的中心或冠部的周向平面。
轮胎的横向或轴向与轮胎的旋转轴线平行。
径向平面(或子午线平面)包含轮胎的旋转轴线。
为了本发明的目的,工作帘布层具有位于该胎体型增强结构的曲线横坐标与旋转轴线的垂线的两个相切点之间的曲线横坐标;因此,工作帘布层的轴向宽度小于该胎体型增强结构的曲线横坐标与旋转轴线的垂线的该两个相切点之间的轴向距离。
为了本发明的目的,连续的胎体型增强结构由从一个胎圈向另一个胎圈连续的增强元件形成。
根据本发明的轮胎在两个方面节约成本。首先,由于工作增强元件层的至少一部分相对于胎体型增强结构的径向内部位置,用于形成工作增强元件层的材料量相对于同样尺寸的传统轮胎被减少。因此,特别是在使用硬芯制造的情况下,所述工作增强元件层的制造时间可以小于制造传统轮胎的该层所需的时间。
根据本发明,当轮胎包括至少两个胎体型增强层时,至少一个工作增强元件层被布置成至少部分地沿径向位于至少两个胎体型增强层的内侧。
因此,根据本发明具有沿径向形成于胎体型增强结构的内侧的至少一部分胎冠增强结构的轮胎有利地利用硬芯或刚性模型类型的制造方法制造。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该胎冠增强结构整个地被制造成沿径向位于至少一个胎体结构的内侧,即,位于至少一个胎体层的内侧。至少一个胎体型增强结构因此径向覆盖整个胎冠增强结构。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优选实施例,胎冠增强结构的至少一个工作增强元件层沿径向设置在该胎体型增强结构的外侧。根据本发明的该第二实施例,该工作增强元件层具有保护胎体和胎冠增强结构的其它层的作用,以防止可能的机械应力。
在本发明一有利变型中,工作增强元件层可以设有数个布置在轮胎的不同径向位置或者不同水平面处的部分。这种轮胎特别是可以包括位于轮胎的中心部分中、即位于胎面的中心部分的下方并沿径向位于胎体结构的增强元件的外侧的一部分工作增强元件层。工作增强元件层的该部分因此特别地可以保护胎体,以防止影响被认为是最为暴露的胎面的中心部分的任何应力。在工作增强元件层由数个布置在不同径向位置的部分构成的情况下,本发明还提出这些不同的部分相对于赤道平面或穿过轮胎冠部中心的周向平面不对称地分布。这种非对称分布还可与用于工作层的增强元件的不同材料的选取有关。
根据这种被分成数个部分的工作增强元件层的实施例,本发明有利地提供了所述部分的轴向端部的相互交叠。
根据本发明的一有利变型,至少一个工作增强元件层由至少一个连续增强帘线构成,所述帘线形成所述层的中心区域中的部分,并且与纵向形成相同的角度,所述角度在与周向平面的交点处测量,两个相邻部分通过由所述帘线形成的环形部或弯曲部连接,并且该部分与纵向形成10°和80°之间的角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优选实施例,在所述工作层的中心区域中,所述部分在所有周向平面中彼此等距。
本发明的其它有利实施例还提出了在所有周向平面中彼此等距的部分图案。部分图案应当理解为按照给定、重复的布局设置的数个部分的组件。
工作层的中心区域为轴向地位于两个横向区域之间的所述层的周向区域,所述横向区域沿轴向位于所述中心区域的外侧。根据本发明的一优选实施例,该中心区域居中地位于胎面的冠部上。
术语“帘线”通常表示单丝、多丝纤维(可能围绕其自身扭绞)、或者例如织物或金属绳的组件、合股线或者可选地例如混合绳索的各种等效组件,包括这些帘线的任何材料或可能的处理,例如表面处理或涂覆或预上胶,以提高对橡胶或任何其它材料的粘附。
根据本发明的该有利变型,工作层由至少一个帘线制成,在所述层的边缘不存在该帘线的自由端。优选地,该层由单根帘线制成并且该层为“单丝”型。然而,这种层的工业生产导致特别是由于卷轴更换所引起的不连续性。本发明的一优选实施例还在于仅仅使用用于工作层的单根或少量帘线,并且将帘线的起始端和末端适当地布置在所述层的中心区域内。
因此,根据本发明制造的轮胎包括增强结构,该增强结构在工作层的轴向外缘的位置处未显示任何增强元件自由端。
所进行的研究已经特别显示出与纵向形成角度的传统增强元件层导致所述层边缘附近的局部周向和切向刚度减小,增强元件的末端处的张力为零。增强元件的局部零张力导致了所述增强元件在该区域中的有效性降低。当在最陡的曲面上使用该轮胎时,该层边缘的刚度尤为重要,当拐弯时,与所述区域相对应的该部分轮胎随后面向地面。
如果这种轮胎将在曲面上使用,摩托车轮胎的制造将导致大的曲率值。根据本发明的该变型制造一种轮胎,其包括在工作层的轴向外缘的位置处未显示任何增强元件自由端的增强结构,因此,对于在大曲面上使用而言,使得特别是强化轮胎的抓地性和驱动性能成为可能。
在工作层的中心区域中,即在不包括将所述部分连接在一起的环形部的部分工作层中,所述部分呈现出与纵向形成相同的角度,所述角度在与一周向平面的交点处测量,无论所述周向平面为哪个平面。换句话说,对于给定的周向剖面而言,该部分全部呈现出在与所述周向剖面的交点处与纵向形成相同的角度。另外,上述角度可以根据所考虑的周向剖面变化。
根据先前提到的一优选实施例,在工作层的中心区域中,该部分在周向剖面中彼此等距;相邻部分之间的距离本身可根据所考虑的周向剖面变化,或更确切地说,相邻部分之间的距离可沿轴向变化。
如上所述,这种有利地利用硬芯或环形型芯型的方法制得的轮胎特别地允许将增强元件布置在准最终位置上;实际上,由于利用这种工艺不需要成形阶段,增强元件在它们定位之后不再移动。如果使用包括例如在轮胎断面上成形或施加扁平帘布层的成形阶段在内的方法,摩托车轮胎的曲率使得特定帘布层的制备成为必需,以用于获得由环形部连接的部分,所述部分在所有周向平面中呈现彼此相同的角度和可能的等距;特别是在帘布层的端部并因此在环形部的位置处,根据与摩托车轮胎曲率相一致的成形导致了特别是在轮胎边缘处的变化,该变化改变了增强元件的位置。该位置的改变被环形部的存在额外地干扰,所述环形部导致不均匀的变形。为此,不同的部分在周向剖面中不呈现出与纵向形成相同的角度。同样,它们在周向剖面中彼此不等距。
在本发明的一有利实施例中,特别是为了优化沿轮胎的子午线的增强结构的刚度,并且特别是在工作层的边缘处,由工作层的帘线的所述部分与纵向形成的角度沿横向是可变的,从而使得在增强元件层的轴向外缘处的所述角度相对于在轮胎的赤道平面的位置处测得的所述部分的角度而言更大。
硬芯型方法的使用呈现了其它优点,所述方法特别地允许增强元件在准最终位置的定位而不需要成形阶段。实际上,一种硬芯型方法特别是允许简单的角度变化,其明显大于可能通过使用包括成形阶段在内的工艺所获得的角度变化。另外,由于体积减少,所述角度变化导致节距增大并且促进了环形部的制造,所述角度在工作层的边缘处趋向于90°。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轮胎,其包括一连续胎体型增强结构,该胎体型增强结构由增强元件形成并且在轮胎的每一侧固定到胎圈上,该胎圈的基部用于安装到轮辋座上,每个胎圈通过侧壁向外径向延伸,该侧壁向外与胎面径向会合,并且包括位于胎面下的胎冠增强结构,该胎冠增强结构由被称作工作层的至少一个增强元件层构成,并且不包括任何周向定向的增强元件,而且在沿径向平面的轮胎断面中,至少一个工作增强元件层至少部分地沿径向位于该胎体型增强结构的一部分的内侧,该胎体型增强结构的该部分沿径向位于所述胎体型增强结构的曲线横坐标与旋转轴线的垂线的两个相切点的外侧,所述工作增强元件层由至少一个形成所述层的中心区域中的部分的连续增强帘线构成,从而使得两个相邻部分由环形部连接,并且使得所述部分与纵向形成10°和80°之间的角度,由所述部分与纵向形成的角度可沿横向变化,以使得位于所述增强元件层的轴向外缘处的角度相对于在轮胎的赤道平面的位置处测得的所述部分的角度更大。
本发明的变型实施例的第一实施例在于所述部分的角度以单调方式从轮胎的赤道平面至工作层的边缘变化,根据该实施例,由工作层的帘线的所述部分与纵向形成的角度沿横向是可变的。
这些变型的第二实施例在于使该角度从轮胎的赤道平面至工作层的边缘分段地变化。
这些变型的最后一实施例在于该角度如此变化,以使得在给定轴向位置获得给定值。
由于在轮胎的胎冠区域中(即围绕赤道平面的区域中)存在闭合、即小角度,本发明的变型实施例的这些不同的实施例允许、换句话说可以获得胎冠增强结构的相当大的周向刚度,其中根据这些实施例,由工作层的帘线的所述部分与纵向形成的角度沿横向是可变的。而且,另一方面,在工作层的边缘处,更确切地说在轮胎的胎肩的位置处可以获得张开角,即趋向于45°、甚至90°的角度,以提高轮胎的抓地性、驱动能力、舒适性或者甚至工作温度;实际上,角度的这种变化可以调节工作层的切向刚度。
有利地,在径向结构的情况下,胎体型增强结构的增强元件与周向形成65°和90°之间的角度。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该部分与纵向形成20°和75°之间的角度。优选地,该角度小于50°,更优选地小于40°。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轮胎的胎冠增强结构包括至少两个增强元件层,以使得从一层到另一层在所述部分之间形成20°和160°之间、优选地在40°和100°之间的角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优选实施例,该工作层的增强元件由纺织材料制成。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该工作层的增强元件由金属制成。
附图说明
通过下文参照图1至5对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实例的描述,本发明的其它有利细节和特征将变得清楚,其中:
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轮胎的子午线平面视图,
图2a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工作层的示意图,
图2b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工作层的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轮胎的子午线平面视图,
图4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轮胎的子午线平面视图,
图5为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轮胎的子午线平面视图。
为了简化其理解,图1至5未按比例绘制。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一轮胎1,其包括胎体增强层,该胎体增强层由单层2构成,所述层包括织物型增强元件。该层2由径向设置的增强元件构成。增强元件的径向定位由所述增强元件的敷设角度限定;径向布局与所述元件相对于轮胎的纵向的敷设角度相对应,所述敷设角度在65°和90°之间。
所述胎体层2在轮胎1的两侧固定到胎圈3中,所述胎圈的基部用于安装到轮辋座上。每个胎圈3通过侧壁4向外径向延伸,所述侧壁4径向向外与胎面5会合。由此构成的轮胎1具有大于0.15、并且优选地大于0.3的曲率值。该曲率值由Ht/Wt比限定,即,由胎面高度与轮胎胎面的最大宽度的比例限定。对用于安装到摩托车前面的轮胎而言,该曲率值有利地在0.25和0.5之间,对于安装到后面的轮胎而言,该曲率值有利地在0.2和0.5之间。
该轮胎1还包括位于胎面下的胎冠增强层,在该例子中,所述胎冠增强层由两个工作层6,7组成。根据本发明,所述工作层6,7沿径向布置在位于所述胎体层2的曲线横坐标与旋转轴线的垂线100,101的两个相切点A,B的径向外侧的胎体帘布层2的那部分的内侧。
如上所述,该类型的实施例在两个方面节约成本。首先,由于层6和7位于胎体层2的内侧的径向位置,用于形成该工作增强元件层的材料量与按照传统方式制造的具有位于胎体的径向外侧的工作层的相同轮胎相比有所减小。而且因此,用于所述层6和7的增强帘线的敷设时间也小于生产上述传统层所需的时间。
该工作层6,7由根据本发明制造的织物增强件构成,并且至少一个连续增强帘线在所述层的中心区域中形成平行部分,而且相邻部分通过环形部连接。所述帘线如此布置,从而使得所述部分从层6向接着的另一层7交叉。
图2a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这种工作层6的一实例,该工作层6由布置为形成部分10的单根帘线9构成。两个相邻部分由环形部11相连。所述部分10如此定向,以使得它们与纵向L形成10°和80°之间的角度。在图2所示的示例中,该部分形成有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变化的角度,以使得所述角度在工作层6的边缘处变大。这种变型实施例尤其允许在赤道周围赋予相当大的周向刚度,即在轮胎的中心部分,所述部分的角度最小,以抵抗离心作用。另一方面,在工作层6的边缘处以及有利地在胎肩的位置处的最大角度通过该角度为45°左右时优化工作层的剪切刚度而提高轮胎的抓地性及驱动性能,或可选地当该角度达到90°时提高曲面处的舒适性。
图2a还显示了两个周向剖面XX′和YY′以及由增强元件和纵向在与所述周向平面XX′和YY′的不同交点处形成的角度α和β。角度α和β对于任意一个增强元件均是相同的。另外,角度α和β彼此不同。
图2a还显示,当层6居中位于轮胎的胎冠或赤道上时,所述赤道形成包括由帘线9形成的部分10的拐点的直线12。
图2b显示了与图2a类似的本发明的另一个变型实施例,根据该实施例,所述部分的长度是无规律的。在图2b的情况下,帘线9′如此设置,以便形成两个不同长度的部分10′,10″。这种配置可以获得沿轴向的密度变化以及沿同一方向的增强元件的数量变化。对于优化和适应由于面向地面的胎面以及增强结构的不同部分所引起的轮胎直线位置和不同倾斜位置之间所需的工作层的不同刚度而言,这种密度变化在摩托车轮胎设计中格外重要。
在图2b的情况下,提供了两个不同长度部分,但是本发明不应解释为局限于该方案,不同长度部分的数量可以更大。
根据图2a和2b中所示的一个或另一个实施例,层6和6′优选地由单根帘线制成。然而,出于种种理由,经过仔细考虑,在使用若干根帘线制造工作层6,7,6′,7′的情况下,所述帘线的端部位于轮胎的中心部分中。更确切地说,没有自由端出现在工作层的边缘处。出现在工作层的该位置处的只有环形部11,11′。本发明的该特征(根据该特征,在工作层的边缘处不存在增强元件的自由端)使得可在不削弱与所述轮胎的制造相关的各种期望特性的情况下提高轮胎性能,特别是轮胎的抓地性、驱动性能、舒适性或者甚至工作温度。
另外,对于这种轮胎的制造而言,该轮胎有利地通过硬芯型制造获得。因此,帘线9,9′的敷设可以由机器人执行,该机器人将所述帘线以期望的角度精确地放置在它们的准最终位置上。实际上,硬芯型制造允许帘线精确定位,这是因为,由于硬芯设定了所需的内腔形状,轮胎断面不受成型期间变化的影响。
图3显示了轮胎13,其为图1的变型实施例。根据该变型实施例,工作层63沿径向形成于胎体层2的内侧,该胎体层2被工作层73径向覆盖。除了其主要作用以外,该工作层73随后具有保护作用,特别提供对胎体层2的保护。
图4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根据该实施例,工作层64由数个布置在轮胎14上的不同径向位置处的部分64a,64b,64c形成。该实施例例如允许工作层64、特别是对于胎体层(或胎体帘布层)24而言局部地保持保护作用,并且还通过在径向较低位置处部分地形成所述工作层64来降低制造成本。该选择还可以影响仅仅局部需要的轮胎的其它特性。在图4所显示的情况下,位于胎体层24的径向外侧的轴向外部部分64b,64c的位置特别地允许提高在大曲面处的稳定性。该轮胎还包括同样可实现保护作用的工作层74。
如图4的情况,图5显示了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根据该实施例,工作层65设置有布置在轮胎15上的不同径向位置处的多个部分65a,65b。与图4相比,图5中的图形显示出关于赤道平面20的不对称。当使用本身不对称的轮胎15时,可以对本实施例进行特别尝试;例如,在设计为在特定跑道上使用的轮胎的情况下,该跑道使轮胎受到沿大致一侧的曲面应力。实际上,这种轮胎的提供特别地与在大多数曲线或弯曲沿着相同方向的赛道上的使用有关。
呈数个部分的工作层65的该实施例还可以与沿径向位于胎体层25的外侧的第二工作层75相结合,以特别地用于增强对胎体层25的保护作用。

Claims (12)

1.一种轮胎,其包括连续胎体型增强结构,该连续胎体型增强结构由增强元件形成并且在轮胎的每一侧固定到胎圈上,该胎圈的基座用于安装到轮辋座上,每个胎圈通过侧壁向外径向延伸,该侧壁向外与胎面径向会合,并且包括位于胎面下的胎冠增强结构,该胎冠增强结构由被称作工作层的至少一个增强元件层构成,所述胎冠增强结构不包括任何周向定向的增强元件,其特征在于,在沿径向平面的轮胎断面中,在其沿径向位于该胎体型增强结构的曲线横坐标与旋转轴线的垂线的两个相切点的外侧的部分中,至少一个工作增强元件层至少部分地沿径向位于该胎体型增强结构的一部分的内侧,该胎体型增强结构的该部分沿径向位于该胎体型增强结构的曲线横坐标与旋转轴线的垂线的两个相切点的外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工作增强元件层由至少一个连续增强帘线构成,该帘线形成位于所述层的中心区域中的部分,并且与纵向形成相同的角度,所述角度在与周向平面的交点处测量,两个相邻部分由环形部连接,并且该部分与纵向形成10°和80°之间的角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层的中心区域中,所述部分在所有周向平面中彼此等距。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由所述部分与纵向形成的角度沿横向是可变的,并且所述角度在该增强元件层的轴向外缘处相对于在轮胎的赤道平面的位置处测得的所述部分的角度更大。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工作增强元件层由至少一个连续增强帘线构成,该帘线形成位于所述层的中心区域中的部分,两个相邻部分由环形部连接,并且所述部分与纵向形成10°和80°之间的角度,由所述部分与纵向形成的角度沿横向是可变的,并且所述角度在该增强元件层的轴向外缘处相对于在轮胎的赤道平面的位置处测得的所述部分的角度更大。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部分的角度从轮胎的赤道平面至该工作层的边缘以单调方式变化。
7.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部分的角度从轮胎的赤道平面至该工作层的边缘分段变化。
8.如权利要求1-7之一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该胎冠增强结构包括至少两个增强元件层,并从一层到另一层在所述部分之间形成20°和160°之间的角度。
9.如权利要求1-8之一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该胎体型增强结构的增强元件与周向形成65°和90°之间的角度。
10.如权利要求1-9之一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该工作层增强元件由纺织材料制成。
11.如权利要求1-9之一所述的轮胎,其特征在于,该工作层增强元件由金属制成。
12.如权利要求1-11之一所述的轮胎的应用,其用于两轮机动车辆、例如摩托车。
CNB2004800387146A 2003-12-24 2004-12-16 车辆轮胎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64075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FR0315483A FR2864467B1 (fr) 2003-12-24 2003-12-24 Pneumatique pour deux roues
FR0315483 2003-12-2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98096A true CN1898096A (zh) 2007-01-17
CN100564075C CN100564075C (zh) 2009-12-02

Family

ID=346396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80038714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64075C (zh) 2003-12-24 2004-12-16 车辆轮胎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Link
US (1) US7926532B2 (zh)
EP (1) EP1699645B1 (zh)
JP (1) JP5224574B2 (zh)
CN (1) CN100564075C (zh)
AT (1) ATE440739T1 (zh)
BR (1) BRPI0418094B1 (zh)
DE (1) DE602004022861D1 (zh)
ES (1) ES2332593T3 (zh)
FR (1) FR2864467B1 (zh)
WO (1) WO200507070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541614B2 (ja) * 2008-07-29 2014-07-09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US9004121B2 (en) 2010-11-08 2015-04-14 The Goodyear Tire & Rubber Company Tire including a continuous pressure membrane
WO2016109006A1 (en) * 2014-12-30 2016-07-07 Bridgestone Americas Tire Operations, Llc Tire with concave sidewalls

Family Cites Families (3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BE543220A (zh) * 1954-12-06
BE553880A (zh) * 1956-02-16 Michelin & Cie
US2976905A (en) * 1956-07-02 1961-03-28 Continental Gummi Werke Ag Pneumatic tire
NL127751C (zh) * 1961-10-04
NL299910A (zh) * 1962-10-31
NL131398C (zh) * 1964-05-14 Michelin & Cie
US3730246A (en) * 1968-03-15 1973-05-01 Goodrich Co B F Pneumatic tire
CA948085A (en) * 1969-01-23 1974-05-28 George L. Jennings Bias ply tire
US3780782A (en) * 1969-01-23 1973-12-25 Uniroyal Inc Tire with belt between bias carcass plies
US3861440A (en) * 1970-12-28 1975-01-21 Bridgestone Tire Co Ltd Semi-radial tire having breakers disposed between adjacent carcass plies
DE2118748A1 (en) * 1971-04-17 1972-11-02 Continental Gummi-Werke Ag, 3000 Hannover Pneumatic rubber tyre - with continuous cord binding around high tensile reinforcing belt
FR2141557B1 (zh) * 1971-06-15 1974-03-08 Michelin & Cie
US4150703A (en) * 1976-10-22 1979-04-24 Caterpillar Tractor Co. Belt separation-resistant tire configuration
US4399187A (en) * 1980-07-26 1983-08-16 W & A Bates Limited Reinforced articles
DE3410857C2 (de) 1984-03-23 1993-11-04 Metzeler Gmbh Guertelreifen
DE3621646A1 (de) * 1986-06-27 1988-01-14 Continental Gummi Werke Ag Fahrzeugluftreifen
JPH03227702A (ja) * 1990-01-31 1991-10-08 Bridgestone Corp 二輪車用空気入りタイヤ
US5339878A (en) * 1990-05-18 1994-08-23 Bridgestone Corporation Pneumatic tires for motorcycles including a spirally wound belt cord layer
EP0456933B1 (en) * 1990-05-18 1995-06-14 Bridgestone Corporation Pneumatic tires for motorcycles
JPH0466304A (ja) * 1990-07-04 1992-03-02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ラジアルタイヤ
ES2075426T3 (es) * 1991-01-07 1995-10-01 Michelin & Cie Neumaticos para moto.
US5660656A (en) * 1992-08-05 1997-08-26 Sedepro Tire with anchored carcass
JPH06115311A (ja) * 1992-10-09 1994-04-26 Bridgestone Corp 空気入りタイヤ
DE4402068A1 (de) * 1994-01-25 1995-07-27 Tyre Consult Venlo Bv Gürtelreifen für Fahrzeugräder
JP3158056B2 (ja) * 1996-09-09 2001-04-23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ラジアルタイヤ
FR2755904A1 (fr) * 1996-11-21 1998-05-22 Michelin & Cie Renforcement de carcasse pour pneumatique, realise a partir d'un fil unique
JPH11198616A (ja) * 1998-01-13 1999-07-27 Bridgestone Corp 二輪車用空気入りラジアルタイヤ
FR2778369A1 (fr) * 1998-05-06 1999-11-12 Michelin & Cie Pneumatique a armature de carcasse a deux rigidites
US6561245B1 (en) * 1998-07-10 2003-05-13 The Goodyear Tire & Rubber Company Thread reinforcement means for extended mobility tire
CN100408357C (zh) * 2002-08-09 2008-08-06 米其林技术公司 用于两轮车辆的轮胎
US7658216B2 (en) * 2002-08-09 2010-02-09 Michelin Recherche Et Technique S.A. Tire for two-wheeled vehicle comprising looped crown reinforcement
JP4522858B2 (ja) * 2002-08-09 2010-08-11 ソシエテ ド テクノロジー ミシュラン 二輪付き車両用のタイヤ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224574B2 (ja) 2013-07-03
FR2864467B1 (fr) 2007-07-06
CN100564075C (zh) 2009-12-02
ATE440739T1 (de) 2009-09-15
FR2864467A1 (fr) 2005-07-01
JP2007516884A (ja) 2007-06-28
ES2332593T3 (es) 2010-02-09
US20060289101A1 (en) 2006-12-28
WO2005070704A1 (fr) 2005-08-04
DE602004022861D1 (de) 2009-10-08
BRPI0418094B1 (pt) 2018-04-24
BRPI0418094A (pt) 2007-04-17
EP1699645B1 (fr) 2009-08-26
EP1699645A1 (fr) 2006-09-13
US7926532B2 (en) 2011-04-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373498B1 (en) Tyre for motor vehicles
CN1211220C (zh) 装在15°深槽轮辋上的充气子午线轮胎
CN1259906A (zh) 低成本的轻量子午线轮胎
CN102245404B (zh) 包括周向增强元件层的车辆轮胎
CN1822963A (zh) 用于重型车辆的轮胎
EP2459395B1 (en) Motor vehicle tyre
CN1750944A (zh) 用于子午线轮胎的胎冠加强件
CN1129532C (zh) 带有周向加强元件的轮胎胎圈
CN1512944A (zh) 子午线轮胎侧壁加强件
CN1053622C (zh) 具有改进胎面冠顶加强结构的偏置轮胎
CN1652950B (zh) 两轮车辆的轮胎
CN1759018A (zh) 双轮机车用充气轮胎
CN1675077A (zh) 用于两轮车辆的轮胎
CN102245399A (zh) 具有中断胎体并且包括周向增强元件层的车辆轮胎
CN1898098A (zh) 车辆轮胎
CN1675078A (zh) 用于两轮车辆的轮胎
CN102245400A (zh) 包括由多种合成物构成的胎面以及一层可变节距的周向增强元件的车辆轮胎
CN1659047A (zh) 具有间断加强件的轮胎胎边加强部件
CN1409672A (zh) 具有增大灵活性的轮胎的胎圈
CN1898096A (zh) 车辆轮胎
CN107791749A (zh) 重量减轻的飞行器轮胎
CN101903189B (zh) 轻型轮胎
CN1655957A (zh) 漏气保用轮胎及其制造方法
CN1857935A (zh) 轮胎及轮胎制造方法
JP2764878B2 (ja) 自動二輪車用ラジアルタイ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SOCIETE DE TECHNOLOGIE MICHELIN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SOCIETE DE TECHNOLOGIE MICHELIN

Effective date: 20120820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20820

Address after: French Clermont Ferrand

Patentee after: COMPAGNIE GENERALE DES ETABLISSEMENTS MICHELIN

Patentee after: MICHELIN RECHERCHE ET TECHNIQUE S.A.

Address before: Clermont-Ferrand

Patentee before: Michelin Soc Tech

Patentee before: MICHELIN RECHERCHE ET TECHNIQUE S.A.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817

Address after: French Clermont Ferrand

Patentee after: COMPAGNIE GENERALE DES ETABLISSEMENTS MICHELIN

Address before: French Clermont Ferrand

Co-patentee before: MICHELIN RECHERCHE ET TECHNIQUE S.A.

Patentee before: COMPAGNIE GENERALE DES ETABLISSEMENTS MICHELIN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120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