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75225B - 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 - Google Patents

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875225B
CN1875225B CN200480026375XA CN200480026375A CN1875225B CN 1875225 B CN1875225 B CN 1875225B CN 200480026375X A CN200480026375X A CN 200480026375XA CN 200480026375 A CN200480026375 A CN 200480026375A CN 1875225 B CN1875225 B CN 187522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nel
outlet
blow
air conditioner
indoor s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48002637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875225A (zh
Inventor
山下哲也
赤井竜彦
土井隆司
夏目敏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kin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ikin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kin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Daikin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8752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752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8752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75225B/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43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arrangements
    • F24F1/005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arrangements mounted in or on a wal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59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heat exchangers
    • F24F1/0063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heat exchangers by the mounting or arrangement of the heat exchang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59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heat exchangers
    • F24F1/006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heat exchangers by the shape of the heat exchangers or of parts thereof, e.g. of their fi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0Casings or cov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Air Filters, Heat-Exchange Apparatuses, And Housings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AREA)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以提高美观性,并且可以防止送风性能降低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空气调节机(1)的室内机(2)具有:设有使向室内吹出的空气通过的吹出口(26)的壳体(60);在运转停止时于正视状态下覆盖所述吹出口(26)的装饰面板(7);以及用于产生使所述装饰面板(7)移动的驱动力的面板开闭电驱动机(413);以及开闭机构(61),在运转时通过面板开闭电机(43)的驱动力使所述装饰面板(7)在运转时进行移动,以打开所述吹出口(26)。

Description

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
背景技术
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具有覆盖设在壳体的吸入口的装饰面板。该装饰面板在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停止运转时,在正视状态下覆盖吸入口,从而提高美观性。并且,在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运转时,装饰面板移动,以便打开吸入口,确保空气的吸入(参照专利文献1)。由此,可以兼备美观性和送风性能。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7-98129(第1图)
但是,在上述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中,虽然可以提高吸入口的美观性,但有可能降低吹出口的美观性。即,吹出口未被装饰面板覆盖,吹出口或用于封闭吹出口的水平挡板露出于正面的情况居多。因此,在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停止运转时,吹出口和水平挡板进入居住者的视野,有可能降低美观性。
另外,作为现有进一步提高美观性的措施,在正视室内机的状态下,在不会露出的位置配置吹出口,则吹出口的配置将受到限制。因此,可能会影响气流分布,降低送风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提高美观性的同时又可抑制送风性能的降低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
本发明之一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具有:设有使向室内吹出的空气通过的吹出口的壳体;在运转停止时于正视状态下覆盖所述吹出口的装饰面板;以及用于产生使所述装饰面板移动的驱动力的面板开闭电驱动机;以及开闭机构,在运转时通过面板开闭电机的驱动力使所述装饰面板在运转时进行移动,以打开所述吹出口。
在该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中,利用装饰面板覆盖吹出口来提高美观性,并且在运转时装饰面板移动以打开吹出口。因此,该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在提高美观性的同时,还可以抑制送风性能的降低。
本发明之二是根据本发明之一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装饰面板在运转停止时覆盖吹出口,以使吹出口和壳体的边界线不露出于正面视野。
在该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中,装饰面板在运转停止时覆盖吹出口,以使吹出口和壳体的边界线不露出于正面视野。因此,在运转停止时,吹出口和壳体的边界线不露出于正面视野,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该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的美观性。
本发明之三是根据本发明之一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装饰面板在正视时具有和壳体大致相同的左右方向的宽度。
在该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中,装饰面板在正视时具有和壳体大致相同的左右方向的宽度。因此,装饰面板可以覆盖壳体的正面视野的大致整个左右方向。由此,可进一步提高该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的美观性。
本发明之四是根据本发明之一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装饰面板在正视的状态下覆盖壳体在左右方向的整个部分。
在该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中,装饰面板在正视状态下覆盖壳体的左右方向的整个部分。由此,可以进一步提高该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的美观性。
本发明之五是根据本发明之一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吹出口设在壳体的正面。
在该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中,吹出口设在壳体的正面。因此,易于进行空气的水平吹出,以提高送风性能。并且,在该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中,即使吹出口设在正面,由于装饰面板覆盖吹出口,因此也可以防止破坏美观性。
本发明之六是根据本发明之一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具有设在吹出口的水平挡板。并且,装饰面板在运转停止时,在正视状态下覆盖吹出口和水平挡板。
在该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中,装饰面板在运转停止时,于正视状态下覆盖吹出口和水平挡板。因此,该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可以防止因水平挡板在正面露出而破坏美观性。
本发明之七是根据本发明之一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在壳体设有吸入口。并且,装饰面板在运转停止时,于正视状态下覆盖吸入口,而在运转时移动,以打开吸入口。
在该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中,利用装饰面板覆盖吸入口和吹出口。因此,在正视状态下可以隐藏吸入口和吹出口,并可以进一步提高美观性。另外,在运转时,装饰面板移动以打开吸入口和吹出口,从而可以抑制送风性能的降低。
本发明之八是根据本发明之七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装饰面板具有第1面板和第2面板。第1面板在运转停止时,于正视状态下覆盖吹出口,在运转时移动以打开吹出口。第2面板,相对第1面板是另外分别形成的,其在运转停止时,正视状态下覆盖吸入口,在运转时移动以打开吸入口。
在该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中,利用分别形成的第1面板和第2面板,将吹出口和吸入口打开或闭合。由此,可以使第1面板和第2面板进行适合开闭吹出口和吸入口的不同动作,以提高送风性能。
本发明之九是根据本发明之八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第1面板和第2面板的表面具有平坦的形状。
在该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中,第1面板和第2面板的表面具有平坦的形状。因此,该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在正视状态下其表面呈现平坦的形状,可以进一步提高美观性。
本发明之十是根据本发明之九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第1面板和第2面板被配置成,在运转停止时,其表面与铅垂方向平行。
在该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中,第1面板和第2面板被配置成,在运转停止时,其表面与铅垂方向平行。因此,在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停止运转时,于正视状态下呈现与铅垂方向平行的表面。由此,可以进一步提高美观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空气调节机的制冷剂回路图。
图2是室内机的分解立体图。
图3(a)是室内机的正视图,图3(b)是室内机的侧视剖面图。
图4是室内机的左侧端附近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驱动机的侧视图。
图6是从背面侧观看前面格栅组装体的图。
图7是第1开闭机构的侧视图。
图8是表示第1面板和第2面板的开闭动作的图。
图9是表示室内机的装配方法的流程图。
符号说明
1空气调节机;
2室内机;
7前面板(装饰面板);
26吹出口;
27第1吸入口(吸入口);
50水平挡板;
60前面格栅(壳体);
71第1面板;
72第2面板
具体实施方式
(空气调节机的整体结构)
图1概略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空气调节机1的结构和制冷剂回路。
该空气调节机1具有:安装在室内壁面等上的室内机2;设置在室外的室外机3。
该空气调节机1的制冷剂回路,主要由室内热交换器20、储能器31、压缩机32、四通切换阀33、室外热交换器30和电动膨胀阀34构成。
设在室内机2中的室内热交换器20在与所接触的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另外,在室内机2中设置室内风扇21,其用于吸入室内空气,将通过室内热交换器20进行热交换后的空气排出到室内。室内风扇21通过设在室内机2内部的室内风扇电机22被旋转驱动。关于室内机2的详细结构将在后面说明。
在室外机3中设有:压缩机32;连接压缩机32的排出侧的四通切换阀33;连接压缩机32的吸入侧的储能器31;连接四通切换阀33的室外热交换器30;连接室外热交换器30的电动膨胀阀34。电动膨胀阀34通过液体闭锁阀36连接配管23,并通过该配管23连接室内热交换器20的一端。另外,四通切换阀33通过气体闭锁阀37连接配管24,并通过该配管24连接室内热交换器20的另一端。另外,在室外机3中设有室外风扇38,其用于把通过室外热交换器30进行热交换后的空气向外部排出。该室外风扇38通过室外风扇电机39被驱动旋转。
(室内机的结构)
图2表示室内机2的分解立体图。
室内机2是设置在室内侧壁上的壁挂型室内机,主要具有主体部4、吹出口组装体5、前面格栅组装体6、和前面板7。
(主体部)
主体部4具有:室内热交换器20、室内风扇21(参照图1)、室内风扇电机22(参照图1)、电气部件安装箱40、驱动机41(参照图4)、和主体壳体42.
(室内热交换器、室内风扇、室内风扇电机、电气部件安装箱)
室内热交换器20、室内风扇21、室内风扇电机22,安装在主体壳体42上。如图3(b)所示,室内热交换器20、室内风扇21在侧视状态下,室内风扇21配置在室内机2的中央;具有倒V字型的形状的室内热交换器20被配置成,围绕室内风扇21的上半部分。并且,室内风扇电机22(未图示)配置在正视状态下室内风扇21的右侧方。另外,图3(b)是室内机2的侧视剖面图。
如图2所示,电气部件安装箱40安装在主体壳体42上,被配置在正视状态下的室内热交换器20、室内风扇21、室内风扇电机22的右侧方。电气部件安装箱40的内部收容控制基板,控制基板对室内机2的制冷制热运转等时所需要的各组成部件进行控制。
(驱动机)
如图4所示,驱动机41配置在主体壳体42的左侧端附近,产生使前面板7移动的驱动力。如图5所示,驱动机41具有面板开闭电机43、第1驱动机齿轮44、第2驱动机齿轮45、驱动机壳体46。
面板开闭电机43通过电线430连接收容在电气部件安装箱40中的控制部件,成为使前面板7移动的驱动源。
第1驱动机齿轮44把面板开闭电机43的回转传递给第2驱动机齿轮45。
第2驱动机齿轮45被配置成,使其一部分从驱动机壳体46露出,并且在前面格栅60安装在主体壳体42的状态下,与开闭机构61具有的动力传递齿轮66(参照图6)啮合。因此,通过在主体部4安装前面格栅60,把驱动机41固定在后述的固定部62(参照图4)上,可以使第2驱动机齿轮45和动力传递齿轮66容易啮合。第2驱动机齿轮45通过第1驱动机齿轮44将面板开闭电机43的旋转传递给动力传递齿轮66,并且将面板开闭电机43的驱动力传递给开闭机构61。
驱动机壳体46收容上述面板开闭电机43、第1驱动机齿轮44、第2驱动机齿轮45。并且,驱动机壳体46具有固定孔461和被固定部462。
固定孔461是设在驱动机壳体46上的开口,插入有图4所示的主体壳体42的固定爪490。固定孔461在驱动机壳体46上设有两个,其大小分别大于固定爪490。因此,在固定爪490插入固定孔461的状态下,驱动机41并非被固定成完全不能移动,而是被临时固定成可以稍微移动。因此,在临时固定后进行正式固定时,易于进行驱动机41的定位。
被固定部462是固定在前面格栅60的固定部62上的部分,具有螺纹孔。被固定部462在设于前面格栅60的固定部62上螺旋固定。通过被固定部462和固定部62进行的固定与通过固定孔461和固定爪490进行的临时固定不同,是把驱动机41可靠地固定在前面格栅60上的固定,以使驱动机41不移动。
(主体壳体)
在主体壳体42上,设有室内热交换器20、室内风扇21、室内风扇电机22、电气部件安装箱40、驱动机41.在主体壳体42上固定着室内热交换器20、室内风扇21、室内风扇电机22、电气部件安装箱40,驱动机41是临时固定在主体壳体42上.主体壳体42由树脂材料制成,具有覆盖室内风扇21的下方、后方和左侧方的形状.如图4所示,主体壳体42具有室内风扇收容部47、背面部48、左侧部49.另外,为了便于理解,在图4中省略了室内热交换器20和室内风扇21的标记.
室内风扇收容部47是收容室内风扇21和室内风扇电机22的部分,支撑从室内风扇21的上方安装的室内热交换器20。在室内风扇收容部47的右侧端附近,固定有配置在室内风扇21的右侧方的室内风扇电机22,另外,在其右侧方固定着电气部件安装箱40(参照图2)。室内风扇收容部47的下部成为固定吹出口组装体5的部分,另外设有连通收容室内风扇21的空间的开口(未图示)。通过在室内风扇收容部47的下部安装吹出口组装体5,使室内风扇收容部47的收容室内风扇21的空间和吹出口26(参照图3(b))连通。
背面部48覆盖室内风扇21和室内热交换器20的后方,关闭室内机2的背面侧。
左侧部49成为临时固定驱动机41的部分。左侧部49设在室内风扇收容部47的左侧端附近,被配置成与安装在室内风扇收容部47上的室内风扇21和室内热交换器20的左侧端相对。在左侧部49的左侧面上,设置临时固定驱动机41的固定爪490。固定爪490对应固定孔461设有两个,从左侧部49的左侧面的左侧方、即向左侧部49的室内风扇21侧的相反侧突出。在前面格栅60被安装在主体壳体42上之前,固定爪490把驱动机41临时固定在主体壳体42上。驱动机41中插入固定爪490的固定孔461,如上所述,形成为尺寸大于固定爪490。因此,通过固定爪490和固定孔461成为临时固定状态的驱动机41被临时固定成可以稍微移动,在驱动机41通过后述的前面格栅60的固定部62被固定时,固定爪490将驱动机41临时固定,以使驱动机41在通过固定部62固定的位置可以移动。
(吹出口组装体)
图2所示吹出口组装体5安装在主体部4上,构成吹出口26(参照图3(b))。由吹出口组装体5构成的吹出口26是使由室内风扇21通过室内热换器20并排到室内的空气通过的开口。吹出口26,在正视时具有水平方向较长的形状。另外,吹出口26在室内机2的下部附近,设置在室内机2的前面。在室内机2停止运转时,吹出口26被后述前面板7的第1面板71而关闭。
吹出口组装体5具有水平挡板50和挡板电机51(参照图4)。水平挡板50形成在室内机2的长度方向具有较长的形状的板状形状,引导从吹出口26吹出的空气。水平挡板50具有与室内机2的长度方向平行的回转轴,由挡板电机51驱动,并以旋转轴为中心进行旋转,从而改变空气的引导方向。另外,水平挡板50以平行于水平面进行移动,构成与水平面平行的室内机2的底面。
(前面格栅组装体)
前面格栅组装体6从前方安装在主体部4上,覆盖主体部4的前方和侧面。前面格栅组装体6具有前面格栅60和开闭机构61。
(前面格栅)
前面格栅60由树脂材料制成,具有背面整体开口的薄型的大致长方体形状。前面格栅60在正视状态下具有在水平方向较长的大致呈长方形的形状,在侧视时具有在上下方向较长的大致呈长方形的断面形状。前面格栅60在主体部4上被安装成覆盖主体部4的前方、左右侧方、上方和下方。并且,在前面格栅60上设有吸入部25和吹出部29。
吸入部25上设有通过室内风扇21从室内被吸入到室内机2内部的空气通过的开口,且具有第1吸入口27和第2吸入口28.第1吸入口27被设置成从前面格栅60的前面中央附近跨越到上部,与室内热交换器20的前面侧相对.在室内机2停止运转时,第1吸入口27被后述的前面板7的第2面板72关闭.第2吸入口28由前面格栅60的在长度方向较长的多个切槽构成,被设置在前面格栅60的顶面.
吹出部29是设在前面格栅60的前面下部的开口,和吹出口组装体5一起构成吹出口26。吹出部29被后述前面板7的第1面板71关闭。
另外,如图4所示,在前面格栅60的前面设有固定部62。固定部62是固定被临时固定的驱动机41的被固定部462的部分,具有螺纹孔。螺纹孔设在前面格栅60的前面的左侧端附近,被设置在与临时固定在主体部4上的,驱动机41的被固定部462的螺纹孔大致相对的位置。但是,在临时固定阶段,没有必要使被固定部462的螺纹孔和固定部62的螺纹孔完全一致,只要在固定被固定部462和固定部62的正式固定阶段,使被临时固定的驱动机41移动,从而使被固定部462的螺纹孔和固定部62的螺纹孔一致即可。通过使螺钉贯通被固定部462的螺纹孔和固定部62的螺纹孔,对固定部62和被固定部462进行固定。
在前面格栅60的前面的两侧端附近,设有在上下方向延伸的切槽600-603。该切槽600-603,分成上下部分,并在左右分别设置有两处,即共在四处进行设置。后述的第1面板支撑部件67、第2面板支撑部件68的一部分从该切槽600-603突出,前面板7的第1面板71和第2面板72分别固定在第1面板支撑部件67和第2面板支撑部件68的一部分上。
(开闭机构)
图2所示的开闭机构61为了利用驱动机41的驱动力,使前面板7移动,以开闭第1吸入口27和吹出口26的机构。开闭机构61由具有齿轮部的多个部件构成,起到把驱动机41的驱动力传递给第1面板71和第2面板72的减速机构的作用。并且,开闭机构61起到将从驱动机41传递的旋转运动变换为第1面板71和第2面板72的开闭动作的变换机构的作用。如图6所示,开闭机构61设在前面格栅60的背面,具有第1开闭机构63、第2开闭机构64和动力传递轴65。
第1开闭机构63安装在前面板7的左侧面的背面,支撑后述第1面板71的左侧端附近部分和第2面板72的左侧端附近部分。另外,此处所说的“左右”是指室内机2的正视状态下的“左右”,由于图6是从背面侧观看前面格栅60的图,所以图6中的左右和正视时的左右是相反的。在第1面板71和第2面板72进行开闭时,第1开闭机构63把驱动机41的驱动力传递给第1面板71的左侧端附近和第2面板72的左侧端附近,使第1面板71的左侧端附近部分和第2面板72的左侧端附近部分移动,以进行开闭动作。
第2开闭机构64安装在前面板7的右侧面的背面,支撑后述的第1面板71的右侧端附近部分和第2面板72的右侧端附近部分。并且,在进行第1面板71和第2面板72的开闭时,第2开闭机构64把驱动机41的驱动力传递给第1面板71的右侧端附近和第2面板72的右侧端附近,使第1面板71的右侧端附近部分和第2面板72的右侧端附近部分移动,以进行开闭动作。
动力传递轴65是向第1开闭机构63和第2开闭机构64分配并传递驱动机41的驱动力的部件,在第1前面格栅60的前面的背面,被安装成以平行于室内机2的在长度方向的轴为中心可自由旋转.动力传递轴65的两端分别连接第1开闭机构63和第2开闭机构64,在其间设置动力传递齿轮66.动力传递齿轮66设在第1开闭机构63的附近,并且在前面格栅60安装在主体部4上的状态下,被配置成与驱动机41的第2驱动机齿轮45啮合.这样,开闭机构61构成为通过动力传递轴65向第1开闭机构63和第2开闭机构64分配来自驱动机41的驱动力.
以下,详细说明第1开闭机构63的结构,第2开闭机构64具有和第1开闭机构63左右对称的相同结构。
如图7所示,第1开闭机构63具有:第1开闭齿轮630、第2开闭齿轮631、第1面板支撑部件67、第2面板支撑部件68。并且,第1开闭机构63具有收容这些齿轮和部件的第1开闭机构壳体69,并且被组合体化。
第1开闭齿轮630固定在动力传递轴65的一端,并且将通过动力传递轴65传递的来自驱动机41的驱动力传递给第2开闭齿轮631。
第2开闭齿轮631与第1开闭齿轮630、第1面板支撑部件67的第1齿轮部670和第2面板支撑部件68的第2齿轮部680啮合,把从第1开闭齿轮630传递的驱动力分别传递给第1面板支撑部件67和第2面板支撑部件68。
第1面板支撑部件67是安装在第1面板71上并支撑第1面板71的平坦板状部件。第1面板支撑部件67被设置成可以在上下方向移动,从而使第1面板71在能够在上下方向直线移动。第1面板支撑部件67具有:在上下方向平行延伸的呈直线形状的直线部分671,和从直线部分671的下部向室内机2的前方弯曲的弯曲部分672。并且,弯曲部分672的前端穿过设在前面格栅60的前面的切槽601,向前面格栅60的前方突出(参照图4)。在该弯曲部分672的前端,固定着第1面板71的左侧端附近部分。并且,在直线部分671上,设置第1齿轮部670。第1齿轮部670是在上下方向延伸的齿条结构,其将第2开闭齿轮631的旋转运动变换为上下方向的直线运动。由此,驱动机41的旋转运动被变换为第1面板71在上下方向的直线运动。
第2面板支撑部件68是安装在第2面板72上并支撑第2面板72的平坦板状部件。第2面板支撑部件68被设置成可以在前后方向移动,从而使第2面板72能够在前后方向直线移动。具体地讲,第2面板支撑部件68描画着平缓的圆弧在前后方向上移动。即,在第2面板72向前方移动时,第2面板72移动,以使其上端前倾;在第2面板72向后方移动时,第2面板72移动,以使其前倾的上端恢复原状,从而使第2面板72平行于上下方向(参照图8)。第2面板支撑部件68是由树脂材料一体形成,具有第2齿轮部680和板部681。
第2齿轮部680被设置成从板部681的内侧突出,并与第2开闭齿轮631啮合。第2齿轮部680是一面描画着平缓的圆弧,一面向前后方向延伸的齿条结构,其将第2开闭齿轮631的旋转运动变换为圆弧运动,把驱动机41的驱动力传递给第2面板72。
板部681设置在第1开闭齿轮630、第2开闭齿轮631和第1面板支撑部件67的外侧(左侧方),并覆盖第1开闭齿轮630、第2开闭齿轮631和第1面板支撑部件67的外侧.板部681的前端穿过设在前面板7的前面的切槽600,向前方突出,固定第2面板72的左侧端附近部分,并支撑第2面板72的左侧端附近部分.板部681依靠传递给第2齿轮部680的驱动机41的驱动力,像描画上述平缓圆弧一样进行移动.在第2面板72的打开动作中,板部681通过从切槽600向前面格栅60的前方进一步突出并移动,以使第2面板72从第1吸入口27离开.特别是,在第2面板72打开的状态下,板部681从切槽600向前面格栅60的前方突出很多,封闭第2面板72和前面格栅60的间隙侧方(参照图8).由此,板部681防止居住者等人的手从第2面板72和前面格栅60之的间隙的侧方插入.并且,因为板部681位于第2齿轮部680、第1开闭齿轮630、第2开闭齿轮631等的外侧,所以能够防止居住者等人的手接触第2齿轮部680、第1开闭齿轮630、第2开闭齿轮631等.
(前面板)
如图3(a)所示,前面板7覆盖前面格栅60的大致整个前面。前面板7在正视状态下,将覆盖吹出口26和第1吸入口27,并开闭吹出口26和第1吸入口27。前面板7是集合了没有接缝的多个面板的面板集合体,具有第1面板71和第2面板72和第3面板73。
(第1面板)
第1面板71在前面格栅60的前面下方,被配置成可以移动以开闭吹出口26,并设置成覆盖吹出口26。第1面板71通过开闭机构61,支撑着可以在上下方向平行移动的左右两端附近部分,以开闭吹出口26。第1面板71是没有接缝的长方形平板状部件,在正视状态下具有和前面格栅60的宽度W大致相同的宽度。第1面板71的正面侧形成没有凹凸和孔等开口部的平滑的大致平坦的形状。如图3(a)和图8(a)所示,该第1面板71在将吹出口26关闭的状态下,形成与上下方向(铅垂方向)平行的状态。并且,在该状态下,第1面板71在正视时具有比吹出口26大的投影面积。因此,在将吹出口26关闭的状态下,第1面板71完全覆盖包括吹出口26的前面格栅60的前面下方的整个左右方向上的面积,在正视时,覆盖吹出口26和设在吹出口26上的水平挡板50。并且,在该状态下,吹出口26和前面格栅60的边界线不露出于正面视野。另外,第1面板71由混入了珍珠颗粒等具有亮度的颗粒的透明树脂制成,具有混入了颗粒的透明树脂层。并且,在透明树脂层的背面侧,设置呈现出色彩和图案等的涂料层。该涂料层是通过从第1面板71的背面侧进行喷涂而形成。这样,使第1面板71的美观性提高,并且配置在居住者等人的眼睛容易看到的前面,从而发挥作为提高室内机2的美观性的装饰面板的作用。
(第2面板)
第2面板72和第1面板71是分别形成的。第2面板72在前面格栅60的前面上方,被配置成可以移动,以开闭第1吸入口27,并设置成覆盖第1吸入口27。第2面板72通过开闭机构61支撑着可以在前后方向移动的左右两端附近部分,通过移动离开第1吸入口27来打开第1吸入口27,通过移动接近第1吸入口27来关闭第1吸入口27。第2面板72是没有接缝的长方形的平板状部件,在正视时具有和包括第1吸入口27的前面格栅60的宽度W大致相同的宽度。第2面板72的正面侧形成没有凹凸和孔等开口部的平滑的大致平坦的形状。如图3(a)和图8(a)所示,在将第1吸入口27关闭的状态下,该第2面板72形成与上下方向(铅垂方向)平行的状态。并且,第2面板72在正视状态下,其具有比第1吸入口27大的投影面积。因此,在将第1吸入口27关闭的状态下,第2面板72完全覆盖包括第1吸入口27的前面格栅60的前面上半部分的整个左右方向上的面积,使第1吸入口27和前面格栅60的边界线不露出于正面视野。另外,第2面板72和第1面板71同样,由混入了珍珠颗粒等具有亮度的颗粒的透明树脂制成,具有混入了颗粒的透明树脂层。并且,在透明树脂层的背面侧,设置呈现出色彩和图案等的涂料层。该涂料层通过从第2面板72的背面侧进行喷涂而形成。这样,使第2面板72的美观性提高,并且配置在居住者等人的眼睛容易看到的前面,从而发挥作为提高室内机2的美观性的装饰面板的作用。
(第3面板)
第3面板73配置在第1面板71和第2面板72之间。在正视第3面板73时,其具有没有接缝的长方形形状。第3面板73具有和前面格栅60大致相同的宽度W,在上下方向具有和第1面板71大致相同的长度。第3面板73的正面侧形成没有凹凸和孔等开口部的平滑的大致平坦的形状。如图8(a)所示,第3面板73被配置成使其左右端部附近部分分别固定在前面格栅60的左右侧面,使第3面板73的前面部分相对前面格栅60的前面在前后方向隔开间隔。即,在第3面板73的前面部分后方与前面格栅60之间形成有间隙。该间隙比配置在下方的第1面板71的厚度稍大,成为收容为了打开吹出口26而移动的第1面板71的空间。并且,第3面板73由不透明的树脂材料制成。
这样,第1面板71在将吹出口26关闭的状态下,完全覆盖包括吹出口26的前面格栅60的前面下方,第2面板72在将第1吸入口27关闭的状态下,完全覆盖包括第1吸入口27的前面格栅60的前面上方。另外,第1面板71、第2面板72和第3面板73上下并列配置,并且被配置成在吹出口26和第1吸入口27被关闭的状态下,构成大致平坦的长方形平面。由第1面板71、第2面板72和第3面板73构成的前面板7在吹出口26和第1吸入口27被关闭的状态下覆盖室内机2的大致整个前面,只有在第1面板71、第2面板72和第3面板73的边界处形成的接缝露出于正面视野。即,只有通过在第1面板71和第3面板73的边界及第2面板72和第3面板73的边界形成的在水平方向延伸的接缝露出于正面视野。另外,第1面板71、第2面板72和第3面板73在上下方向上形成平行状态,前面板7在将吹出口26和第1吸入口27关闭的状态下,形成与上下方向平行的平坦面。在该空气调节机1的室内机2中,通过使前面板7形成这种平坦形状,提高美观性。
(运转开始时的前面板的动作)
在室内机2停止时,前面板7如上面所述成为将吹出口26和第1吸入口27关闭的状态。在室内机2运转时,首先,室内风扇21低速旋转起动。然后,第1面板71和第2面板72移动,吹出口26和第1吸入口27被打开。由此,确保进入室内机2的空气的风量的同时,能够进行空气向水平方向的吹出。以下,主要是根据图8(a)、图8(b)、图8(c)说明前面板7的动作。图8(a)、图8(b)、图8(c)是室内机2的侧视图。
在室内机2停止运转的状态下,第1面板71和第2面板72将吹出口26和第1吸入口27关闭,如图8(a)所示,第1面板71、第2面板72和第3面板73被配置成在上下方向上平行并且侧视时大致并列在一条直线上。并且,第1面板71、第2面板72和第3面板73的正面侧大致是平坦的。另外,在该状态下,开闭机构61的第1面板支撑部件67位于可动范围的最下方。并且,第2面板支撑部件68位于可动范围的最后方。
在室内机2开始运转时,驱动机41的面板开闭电机43受控开始旋转。于是,驱动机41的驱动力被传递到动力传递轴65,驱动力被分配传递给第1开闭机构63和第2开闭机构64。并且,通过第1开闭机构63和第2开闭机构64,使第1面板71和第2面板72移动,从而打开吹出口26和第1吸入口27。
此时,在第1开闭机构63中,驱动力通过第1开闭齿轮630和第2开闭齿轮631传递给第1面板支撑部件67.在从第2开闭齿轮631向第1面板支撑部件67的第1齿轮部670传递驱动力时,旋转运动被变换为朝向上方的直线运动,第1面板支撑部件67向上方作直线移动.并且,在第2开闭机构64上也同样传递驱动机41的驱动力,进行相同的动作.由此,如图8(b)所示,第1面板71在上下方向向上平行移动以打开吹出口26.当第1面板71在上下方向向上移动时,第1面板71的上端插入第3面板73的后方间隙.当第1面板71继续向上方移动时,如图8(c)所示,第1面板71被收容在第3面板73和前面格栅60之间的间隙中,形成在第3面板73的后方隐藏的状态.即,形成第1面板71与第3面板73大致整体重合的状态.
另外,与第1面板71的这种移动联动,第2面板72也移动。此时,在第1开闭机构63中,上述第2开闭齿轮631的旋转同时传递给第2面板支撑部件68的第2齿轮部680。于是,在从第2开闭齿轮631向第2面板支撑部件68的第2齿轮部680传递驱动力时,旋转运动被变换为平缓的圆弧运动,第2面板支撑部件68沿着平缓的圆弧状轨迹向前方移动。该圆弧状轨迹为在第2面板支撑部件68向前方移动的同时,第2面板支撑部件68的上端向前方倾斜的轨迹。并且,在第2开闭机构64同样也被传递驱动机41的驱动力,进行相同的动作。由此,第2面板支撑部件68从前面格栅60的前面向前方突出。因此,如图8(b)所示,第2面板72向前方移动的同时,以正视时与左右方向平行的轴为中心进行转动。第2面板72以其下端附近部分为中心、上端向前方倾斜地转动。如图8(c)所示,第2面板72继续移动,在前面格栅60和第2面板72之间形成间隙。由此,第1吸入口27被打开。于是,从第2面板72的上端和前面格栅60之间的间隙吸入空气,空气从第1吸入口27被吸入到室内机2的内部。另外,此时前面格栅60和第2面板72之间的间隙侧方被第2面板支撑部件68封闭,前面格栅60和第2面板72之间的间隙上方打开着。因此,空气主要从前面格栅60和第2面板72之间的间隙上方被吸入。
前面板7移动,使吹出口26和第1吸入口27打开时,水平挡板50(参照图2)旋转移动,以形成对应所设定的运转模式的吹出角度。
另外,在室内机2停止运转时,驱动机41的面板开闭电机43受控反向旋转,第1面板支撑部件67和第2面板支撑部件68向与上述相反的方向移动。由此,第1面板71和第2面板72进行与上述相反的移动,使前面板7恢复平坦状态。
(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的装配方法)
下面,说明上述空气调节机1的室内机2的装配方法。
如图9所示,该空气调节机1的室内机2的装配方法主要具有:主体部4的装配工序S1、吹出口组装体5的安装工序S5、前面格栅组装体6的安装工序S6、驱动机41的正式固定工序S7、前面板7的安装工序S8。
主体部4的装配工序S1进一步细分为:热交换器等的安装工序S2、驱动机41的临时固定工序S3、布线的连接工序S4等。
在热交换器等的安装工序S2中,把室内热交换器20、室内风扇21、室内风扇电机22、电气部件安装箱40等安装在主体壳体42上。
在驱动机41的临时固定工序S3中,驱动机41被临时固定在主体壳体42的左侧部49上。此处,通过将左侧部49的固定爪490插入固定在驱动机41的固定孔461中,将驱动机41临时固定在左侧部49上。被临时固定的驱动机41被配置成,在前面格栅60被安装在主体部4上的状态下,使驱动机41的被固定部462和前面格栅60的固定部62大致一致。
在布线的连接工序S4中,通过电线430,连接驱动机41的面板开闭电机43和电气部件安装箱40的控制基板.另外,电线430从驱动机41沿着主体壳体42延伸设置到电气部件安装箱40.
然后,在吹出口组装体5的安装工序S5中,将吹出口组装体5安装在主体部4上。吹出口组装体5在主体部4上被安装成,使主体部4的收容室内风扇21的空间和吹出口26连通。
在前面格栅组装体6的安装工序S6中,将前面格栅组装体6安装在主体部4上。前面格栅组装体6从主体部4的前方被主体部4覆盖着,通过螺钉固定或嵌入等被固定在主体部4上。
在驱动机41的正式固定工序S7中,将驱动机41正式固定在前面板7上。此处,通过使螺钉贯穿前面板7的固定部62的螺纹孔和驱动机41的被固定部462的螺纹孔,固定驱动机41和前面板7。此时,驱动机41是被临时固定在主体壳体42上,前面板7的固定部62的螺纹孔和驱动机41的被固定部462的螺纹孔接近配置。并且,即使在前面板7的固定部62的螺纹孔和驱动机41的被固定部462的螺纹孔不完全一致的状态下,通过使驱动机41稍微移动,也可使固定部62的螺纹孔和被固定部462的螺纹孔一致,从而容易进行螺钉固定。
另外,在前面板7的安装工序S8中,将前面板7安装在前面格栅60上。此处,第1面板71和第2面板72分别固定在从前面格栅60的前面切槽600-603突出的开闭机构61的第1面板支撑部件67的前端,和第2面板支撑部件68的前端。另外,第3面板73固定在前面格栅60上。
另外,各个工序S1-S8未必一定按上述顺序进行,若可能也可以更换顺序。
(特征)
(1)在该空气调节机1的室内机2中,在运转停止时,前面板7覆盖室内机2的整个前面。并且,该前面板7具有大致平坦的形状,在室内机2停止运转时,形成与上下方向(铅垂方向)平行的状态。因此,在空气调节机1的室内机2停止运转时,吹出口26、水平挡板50和第1吸入口27等与前面格栅60的边界线不会露出于正面视野,在正视时呈现出大致扁平的外观。因此,在该空气调节机1的室内机2中,提高了运转停止时的美观性。
(2)在该空气调节机1的室内机2中,前面板7被划分为第1面板71和第2面板72和第3面板73,通过第1面板71和第2面板72的移动来开闭吹出口26和第1吸入口27。因此,可以通过第1面板71和第2面板72防止影响送风性能。
并且,吹出口26和第1吸入口27的开闭是通过第1面板71和第2面板72分别进行各自的动作而实现的。因此,在开闭吹出口26和第1吸入口27时,可以使吹出口26和第1吸入口27分别进行合适的动作,从而进一步提高送风性能。
(3)在该空气调节机1的室内机2中,由于覆盖吹出口26的第1面板71的移动,因此减少了对吹出口26的配置的限制。例如,在前面板7覆盖吹出口26的正面时,在装饰面板不移动或不能适当移动时,前面板7成为送风的障碍。另外,虽然可以考虑把吹出口26设置在不受前面板7妨碍的位置,例如设在前面格栅60的下面等,但这种配置难以向水平方向吹出空气,特别是将导致制冷时送风性能的降低。
但是,在该空气调节机1的室内机2中,通过把吹出口26设在前面格栅60的正面,可以适当地进行在水平方向的吹出,从而实现良好的气流分布.并且,在运转停止时,可以利用第1面板71覆盖设在正面的吹出口26,因而提高了美观性.另外,在运转时,由于第1面板71移动,因此来自吹出口26的空气吹出可以不受第1面板71的妨碍,以防止送风性能的降低.
(其他实施方式)
(1)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利用分开的第1面板71和第2面板72分别进行吹出口26和第1吸入口27的开闭,但也可以利用一体的前面板7开闭吹出口26和第1吸入口27。但是,使用分开的第1面板71和第2面板72的应用方式,具有可以使第1面板71和第2面板72分别动作的优点,是更优选的方式。
(2)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前面板7具有和前面格栅60的左右方向的宽度W大致相同的大小尺寸,但也可以设置略小于宽度W或略大于宽度W的前面板7。
本发明具有提高美观性的同时,又可以防止送风性能降低的效果,对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很适用。

Claims (10)

1.一种空气调节机(1)的室内机(2),其特征在于,具有:设有使向室内吹出的空气通过的吹出口(26)的壳体(60);在运转停止时于正视状态下覆盖所述吹出口(26)的装饰面板(7);用于产生使所述装饰面板(7)移动的驱动力的面板开闭电机(43);以及
开闭机构(61),在运转时通过面板开闭电机(43)的驱动力使所述装饰面板(7)移动,以打开所述吹出口(2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机(1)的室内机(2),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饰面板(7)覆盖所述吹出口(26),以便在运转停止时所述吹出口(26)和所述壳体(60)的边界线不露出于正面视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机(1)的室内机(2),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饰面板(7)在正视状态下具有和所述壳体(60)大致相同的左右方向的宽度(W)。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机(1)的室内机(2),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饰面板(7)在正视状态下覆盖所述壳体(60)的左右方向整个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机(1)的室内机(2),其特征在于,所述吹出口(26)设在所述壳体(60)的正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机(1)的室内机(2),其特征在于,还具有设在所述吹出口(26)的水平挡板(50),所述装饰面板(7)在运转停止时在正视状态下覆盖所述吹出口(26)和所述水平挡板(5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机(1)的室内机(2),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60)上设有吸入口(27),所述装饰面板(7)在运转停止时在正视状态下覆盖所述吸入口(27),而在运转时进行移动以打开所述吸入口(27)。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气调节机(1)的室内机(2),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饰面板(7)具有:
第1面板(71),其在运转停止时在正视状态下覆盖所述吹出口(26),而在运转时进行移动以打开所述吹出口(26);和第2面板(72),其与所述第1面板(71)是分开形成的,其在运转停止时在正视状态下覆盖所述吸入口(27),而在运转时进行移动以打开所述吸入口(27)。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气调节机(1)的室内机(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面板(71)和所述第2面板(72)的表面具有平坦的形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气调节机(1)的室内机(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面板(71)和所述第2面板(72)被配置成在运转停止时其表面与铅垂方向平行。
CN200480026375XA 2003-09-30 2004-09-09 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 Expired - Lifetime CN187522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340874A JP3641724B2 (ja) 2003-09-30 2003-09-30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JP340874/2003 2003-09-30
PCT/JP2004/013137 WO2005033586A1 (ja) 2003-09-30 2004-09-09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75225A CN1875225A (zh) 2006-12-06
CN1875225B true CN1875225B (zh) 2010-05-05

Family

ID=3441919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480026375XA Expired - Lifetime CN1875225B (zh) 2003-09-30 2004-09-09 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
CNU200420096268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773521Y (zh) 2003-09-30 2004-09-28 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420096268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773521Y (zh) 2003-09-30 2004-09-28 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7827819B2 (zh)
EP (1) EP1681516B1 (zh)
JP (1) JP3641724B2 (zh)
KR (1) KR100770090B1 (zh)
CN (2) CN1875225B (zh)
AU (1) AU2004278587B2 (zh)
ES (1) ES2567572T3 (zh)
WO (1) WO200503358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00608B (zh) * 2005-07-19 2010-05-12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空调器室内机
JP2007107728A (ja) * 2005-10-11 2007-04-26 Fujitsu General Ltd 空気調和機
CN100368736C (zh) * 2006-01-25 2008-02-13 海信集团有限公司 柜式空调室内机
JP5611360B2 (ja) * 2010-09-14 2014-10-2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室外ユニットの送風機、室外ユニット及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US8967832B2 (en) * 2010-10-11 2015-03-03 Broan-Nutone Llc Lighting and ventilating system and method
KR102040800B1 (ko) * 2013-04-11 2019-12-0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블레이드 체결구조 및 이를 갖는 공기조화기
JP2018091506A (ja) * 2016-11-30 2018-06-14 三菱重工サーマ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及び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の組立方法
JP2020060350A (ja) * 2018-10-12 2020-04-16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JP7224433B2 (ja) * 2019-02-22 2023-02-1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室内機および空気調和装置
US11655896B2 (en) * 2021-03-24 2023-05-23 Emerson Climate Technologies, Inc. Sealing egress for fluid heat exchange in the wall of a structur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22205Y2 (zh) 1986-12-26 1992-05-20
JPH0694935B2 (ja) 1988-03-25 1994-11-24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JPH0740903Y2 (ja) 1989-06-06 1995-09-20 東芝エー・ブイ・イー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内ユニット
JPH0420923U (zh) * 1990-06-13 1992-02-21
JPH0798129A (ja) 1993-09-30 1995-04-11 Matsushita Seiko Co Ltd 分離型空気調和機
US5810658A (en) * 1995-11-30 1998-09-2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Interlocking device for closing or opening the suction and exhaust ports in air conditioners
KR100187231B1 (ko) * 1995-12-30 1999-05-01 김광호 공기조화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JP2000111082A (ja) 1998-09-30 2000-04-18 Fujitsu General Ltd 空気調和機
JP3059885U (ja) 1998-12-15 1999-07-13 船井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用前面パネル及びその製造装置
US6715684B1 (en) * 1999-09-06 2004-04-06 Olympus Optical Co., Ltd. Code reading apparatus
KR100437049B1 (ko) 2002-04-19 2004-06-2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의 흡입패널 개폐구조
JP3735592B2 (ja) * 2001-06-19 2006-01-18 エルジー電子株式会社 空調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060061847A (ko) 2006-06-08
EP1681516B1 (en) 2016-01-20
WO2005033586A1 (ja) 2005-04-14
AU2004278587B2 (en) 2007-11-29
KR100770090B1 (ko) 2007-10-24
US20090139252A1 (en) 2009-06-04
EP1681516A4 (en) 2009-09-02
ES2567572T3 (es) 2016-04-25
EP1681516A1 (en) 2006-07-19
AU2004278587B8 (en) 2005-04-14
US7827819B2 (en) 2010-11-09
CN1875225A (zh) 2006-12-06
JP3641724B2 (ja) 2005-04-27
CN2773521Y (zh) 2006-04-19
JP2005106395A (ja) 2005-04-21
AU2004278587A1 (en) 2005-04-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98084C (zh) 空调机的室内机
KR101606006B1 (ko) 공기조화기
CN1875225B (zh) 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
KR20110029871A (ko) 다방향 토출형 에어컨
CN100427837C (zh) 空调机的室内机
JP3641725B1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US7565814B2 (en) Indoor unit of air conditioner
CN219473926U (zh) 一种缺齿驱动的导风板组件及其空调
KR20110125330A (ko) 공기조화장치
CN118408281A (zh) 一种缺齿驱动的导风板组件及其空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505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