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72544A - 印版处理设备 - Google Patents

印版处理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872544A
CN1872544A CNA2006100886713A CN200610088671A CN1872544A CN 1872544 A CN1872544 A CN 1872544A CN A2006100886713 A CNA2006100886713 A CN A2006100886713A CN 200610088671 A CN200610088671 A CN 200610088671A CN 1872544 A CN1872544 A CN 187254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ader
detects
state
drive unit
handling apparat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1008867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五百川一哉
武田一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mor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omor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mori Corp filed Critical Komori Corp
Publication of CN18725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7254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FPRINTING MACHINES OR PRESSES
    • B41F27/00Devices for attaching printing elements or formes to supports
    • B41F27/12Devices for attaching printing elements or formes to supports for attaching flexible printing formes
    • B41F27/1206Feeding to or removing from the forme cylind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FPRINTING MACHINES OR PRESSES
    • B41F27/00Devices for attaching printing elements or formes to supports
    • B41F27/12Devices for attaching printing elements or formes to supports for attaching flexible printing formes
    • B41F27/1218Devices for attaching printing elements or formes to supports for attaching flexible printing formes comprising printing plate tensioning devices
    • B41F27/1225Devices for attaching printing elements or formes to supports for attaching flexible printing formes comprising printing plate tensioning devices moving in the printing plate end substantially rectilinearly
    • B41F27/1243Devices for attaching printing elements or formes to supports for attaching flexible printing formes comprising printing plate tensioning devices moving in the printing plate end substantially rectilinearly by pivotal or swivelling motion, e.g. by means of a rocking lev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AND TO STAMPS
    • B41P2227/00Mounting or handling printing plates; Forming printing surfaces in situ
    • B41P2227/60Devices for transferring printing plates
    • B41P2227/62Devices for introducing printing plat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AND TO STAMPS
    • B41P2227/00Mounting or handling printing plates; Forming printing surfaces in situ
    • B41P2227/60Devices for transferring printing plates
    • B41P2227/63Devices for removing printing plat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Inking, Control Or Cleaning Of Printing Machines (AREA)
  • Sheets, Magazines, And Separation Thereof (AREA)
  • Supply, Installation And Extraction Of Printed Sheets Or Plates (AREA)
  • Manipulator (AREA)

Abstract

一种印版处理设备包括装载器、第一和第二气缸、和第一和第二检测单元。装载器被支撑为大体上平行于纸输送方向可移动,并且可在接近和离开印版滚筒的外表面的方向上可摆动,以执行印版去除/供给。第一气缸在接近第一印版滚筒的第一位置、在纸输送方向上离开第一位置的第二位置、和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的第三位置之间移动装载器。第二气缸使装载器在其中装载器大体上垂直于纸输送方向的第一摆动状态、装载器被倾斜以便其远端面对印版滚筒的第二摆动状态、和第一摆动状态与第二摆动状态之间的第三摆动状态之间摆动。第一检测单元检测装载器在纸输送方向上的位置。第二检测单元检测装载器的摆动状态。

Description

印版处理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包括新印版插入装置和旧印版去除装置、以及印版交换装置的印版处理设备,其中新印版插入装置将新印版供给到印刷机的印版滚筒,旧印版去除装置从印版滚筒去除旧印版,印版交换装置从印版滚筒去除旧印版并将新印版供给到印版滚筒。
背景技术
如美国专利No.6,393,986中所示,传统的印版处理设备包括:印版保持装置,所述印版保持装置储存从印版滚筒去除的旧印版和保持将供给到印版滚筒的新印版;第一导引装置,所述第一导引装置将从印版滚筒去除的旧印版导引到印版保持装置;以及第二导引装置,所述第二导引装置定位从印版保持装置供给的新印版,并将它导引到印版滚筒。在此布置中,当印版保持装置在印版去除期间摆动时,从印版滚筒去除的旧印版通过第一导引装置导引到印版保持装置,并且被储存在印版保持装置中。类似地,当印版保持装置在印版供给期间摆动时,新印版移动到新印版被供给印版滚筒的印版供给位置,并且通过第二导引装置供给印版滚筒,其中在印版供给位置,新印版能够被供给到印版滚筒。
在上述传统的印版处理设备中,在将新印版插入印版滚筒中之前定位新印版的第二导引装置独立于印版保持装置被提供。并且,第二导引装置布置在印版保持装置和印版滚筒之间。当印版尺寸增加时,尽管印版滚筒的外表面的长度增加,但与外表面的长度相比印版滚筒的直径没有增加,并且输墨装置的外形等没有变大。因此,印刷单元自身的外形没有变得太大。同时,印刷单元之间的间隙造成对工厂内安装空间的限制和相对于卷筒纸的张力的不稳定。因此,对印刷单元之间的间隙的增加存在限制。
因此,在传统的印版处理设备中,如果印版尺寸增加,则印版保持装置或第二导引装置可与其它部件接触。当印版尺寸增加时,印版保持装置自身的整个长度增加,并且印版保持装置的下端(后端)与地板接触。因此,增加印版尺寸不容易。具体而言,在双面印刷机的情形下,在下部分印版交换装置中,地板和待输送的卷筒纸之间的空间被限制到一定程度。由于印版交换装置必须被储存在受限制的空间中,所以不能解决印版尺寸增加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能解决印版尺寸增加的印版处理设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印版处理设备,包括:装载器,所述装载器被支撑以便大体上平行于纸输送方向可移动,并且在接近印版滚筒的外表面和与印版滚筒的外表面间隔开的方向上可摆动,以执行印版去除/供给;第一驱动装置,用于在接近第一印版滚筒的第一位置、在纸输送方向上与第一位置间隔开的第二位置、和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的第三位置之间移动装载器;第二驱动装置,用于在第一摆动状态、第二摆动状态、和第一摆动状态与第二摆动状态之间的第三摆动状态之间摆动装载器,其中在第一摆动状态,装载器大体上垂直于纸输送方向,且在第二摆动状态,装载器被倾斜从而其远端面对印版滚筒;第一检测装置,用于检测装载器在纸输送方向上的位置;和第二检测装置,用于检测装载器的摆动状态。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印版处理设备的示意性布置的侧视图;
图2是图1中所示的印版处理设备的正视图;
图3示出了设置到图1中所示的印版处理设备的转换装置的位置的视图;
图4是图1的部分IV的放大图;
图5是从图4的箭头V看到的部分截面图;
图6A是沿图3的线VIA-VIA得到的截面图;
图6B是从图6A的箭头VIB看到的视图;
图7A是图3的部分VIIA的放大图;
图7B是从图7A的箭头VIIB看到的视图;
图8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印版处理设备的电气布置的框图;
图9A至9C是液压气动缸的电路图;
图10A至10F是用于说明直到印版交换的操作的视图;
图11A至11F是用于说明印版交换后的操作的视图;
图12A和12B示出印版交换操作的流程图;以及
图1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印版处理设备应用于轮转印刷机的示意性布置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将参考图1至9C和图13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印版处理设备。如图13中所示,给纸装置81、横进给单元82、印刷单元83、和折页装置84在卷筒纸90的输送方向上(以下称之为纸输送方向)顺序布置在轮转印刷机80中。给纸装置81设置有卷取辊91。印刷单元83在从横进给单元82进给且大体上水平输送的卷筒纸90上印刷。在由印刷单元83印刷的卷筒纸90通过干燥器干燥和冷却器冷却后,折页装置83以预定格式折叠卷筒纸90。
印刷单元83包括布置在纸输送方向上的四个印刷单元99、100、101、和102。印刷单元99、100、101、和102的每一个都包括在卷筒纸90的正面上印刷的上部分印刷单元96A和在卷筒纸90的背面上印刷的下部分印刷单元96B。上部分印刷单元96A具有上部分印版滚筒93和与上部分印版滚筒93接触的上部分橡皮(胶印)滚筒94。下部分印刷单元96B具有下部分印版滚筒2和与下部分印版滚筒2接触的下部分橡皮(胶印)滚筒95。上部分和下部分橡皮滚筒94和95彼此接触,且卷筒纸90通过上部分和下部分橡皮滚筒94和95之间。
更具体地,当来自输墨装置(未示出)和润湿装置(未示出)的墨水和润湿水分别被供给到印版滚筒93和印版滚筒2时,相应于安装在印版滚筒93上的印版的图像的墨水和相应于安装在印版滚筒2上的印版的图像的墨水分别被输送到橡皮滚筒94和95。当卷筒纸90通过橡皮滚筒94和95之间时,图像被印刷在卷筒纸90的两个表面上。
上部分和下部分印刷单元96A和96B包括稍后将描述的印版处理设备。印版处理设备包括分别将新印版供给到印版滚筒2和93的装载器7和97。下面将描述下部分印刷单元96B的印版处理装置1。如图1中所示,印版处理装置1包括回收从印版滚筒2的印版抓握部分3去除的旧印版(未示出)的印版回收单元5和将新印版6供给到印版滚筒2的装载器7。
印版回收单元5包括固定至一对框架8和9(图2)的印版去除导引板11和一对防出部件12(一个防出部件未示出)。使印版去除导引板11的上端弯曲,并且弯曲部分的上端接近印版滚筒2的外表面。
防出部件12布置在印版去除导引板11的纸张宽度方向上的两端,以通过间隙彼此相对。从印版滚筒2去除的旧印版在印版去除导引板11和防出部件12之间被导引,并且由印版回收单元5回收。如将在后面描述的,由印版回收单元5回收的旧印版沿箭头B的方向在装载器7中移动,并且沿箭头B的方向从防出部件12之间排出。
在所述一对框架8和9内,在纸输送方向(箭头A和箭头B的方向)上延伸的一对轨道15固定至版台15a。一对基板16被支撑以沿箭头A和B的方向在轨道15上可移动。一对外框架17(支撑部件)在基板16上直立延伸,以彼此相对。
在箭头A和B的方向上延伸的无杆型(rod-less type)第一气缸18(第一驱动装置)固定至框架8。一个基板16固定至第一气缸18的移动元件42。当移动元件42移动时,基板16在箭头A和B的方向上移动。即,装载器7通过第一气缸18在轨道15上大体水平移动。
装载器7包括通过双头螺栓(stud)彼此相对的一对内框架20和21。内框架20和21通过第二和第三气缸32和40由外框架17可摆动地和可滑动地支撑。这样,装载器7也由外框架17支撑,以在装载器7的纵向方向上可摆动和可滑动。当基板16在箭头A和B的方向上移动时,装载器7也在箭头A和B的方向上移动。
如图1中所示,一个内框架20具有狭缝状的细长孔23。当从细长孔23将新印版6插入装载器7中时,新印版6被储存在装载器7中的印版储存部分24中。更具体地,当从细长孔23插入的新印版6的前缘6a的弯曲部分被捕捉在水平布置在印版储存部分24的上端侧的杆25上时,在新印版6利用其自身重量垂直悬挂在印版储存部分24中时,新印版6被储存。
被支撑以便绕作为枢转中心的近端26a可摆动的印版去除/供给转换导引板26通过气缸(未示出)绕作为枢转中心的近端26a向上/向下(图1中的顺时针/逆时针方向)枢轴运动。杆25固定至印版去除/供给转换导引板26的摆动端。当印版去除/供给转换导引板26绕作为枢转中心的近端26a向下枢转(图1中的逆时针方向)时,由杆25支撑的新印版6能被供给到印版滚筒2。在此状态下,新印版6的后缘6b通过推出机构(未示出)向着印版滚筒2被推出,从而新印版6被供给到印版滚筒2。
当印版去除/供给转换导引板26绕作为枢转中心的近端26a向上枢转(顺时针)时(图1中所示的状态),从印版滚筒2去除的旧印版通过印版去除/供给转换导引板26和布置在装载器7上端的印版去除导引板28和29被导引到印版回收单元5。对于执行上述印版去除操作和印版供给操作的装载器7的具体结构,美国专利No.6,802,257中描述的内容并入本说明书中。
将参考图4和5描述装载器7的摆动结构和滑动结构。尽管摆动结构和滑动结构被设置给装载器7的一对框架21和22的每一个,但它们具有相同布置,从而将仅描述内框架20的摆动结构和滑动结构。参考图5,枢轴30在一对外框架17之间水平延伸,并且装载器7被支撑,以便枢轴30绕作为摆动中心的枢轴可枢转。
每个第二气缸32(第二驱动装置)具有杆33。气缸32的缸端由外框架17可枢转地支撑,且支撑板34可枢转地安装在杆33的端上。平板状中间部件35具有固定至支撑板34的一端和由枢轴30可枢转地支撑的另一端。中间部件35由枢轴30和气缸32的杆33支撑。
如图4中所示,当气缸32的杆33向前/向后移动时,中间部件35绕作为摆动中心的枢轴30在装载器7的摆动方向(箭头C和D的方向)上摆动。彼此相对的两组滑动轴承36和37(接合目标部分)固定至中间部件35。从内框架20突出并在装载器7的纵向方向上延伸的轨道部分39(接合部分)配合在滑动轴承36和37中。
装载器7由中间部件35支撑,从而当两组滑动轴承36和37在装载器7的整个长度的方向(箭头E和F的方向)上导引轨道部分39时,装载器7可在箭头E和F的方向上移动(滑动)。每个第三气缸40(第三驱动装置)都具有杆41。第三气缸40的缸端固定至中间部件35。杆41的末端可枢转地安装在装载器7的内框架20上。
当气缸40的杆41向前/向后移动时,装载器7在箭头E和F的方向上移动。装载器7也通过中间部件35由外框架17可摆动地支撑。因此,当中间部件35由气缸32操纵,以便绕作为摆动中心的枢轴30在箭头C和D的方向上摆动时,装载器7也绕作为摆动中心的枢轴30通过中间部件35摆动。
即,装载器7通过中间部件35由内框架20支撑,以便绕作为摆动中心的枢轴30在箭头C和D的方向上可摆动,并且在箭头E和F的方向上可滑动。
将参考图3和图6A和6B描述用于检测装载器在箭头A和B的方向上的位置的第一检测单元。气缸18包括在箭头A和B的方向上移动的移动元件42。基板16通过销钉43固定至移动元件42。当移动元件42在箭头A和B的方向上移动时,基板16也在箭头A和B的方向上移动,因此,装载器7在箭头A和B的方向上整体地移动。
气缸18进一步包括第一和第二自动转换装置/开关(switch)44和45(权利要求12中的第一和第二状态检测转换装置)。第一自动转换装置44检测移动元件42已经位于箭头A的方向上的移动端极限。同时,如图10A中所示,装载器7位于接近印刷单元100的“第一位置”。第二自动转换装置45检测移动元件42已经位于箭头B的方向上的移动端极限。同时,如图11F中所示,装载器7位于与印刷单元100间隔开并接近相邻的印刷单元101的“第二位置”。如图10B中所示,装载器7也可位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第三位置”。
如图6B中所示,检测目标部件46固定在基板16上。检测目标部件46包括固定至基板16的第一检测目标元件47(权利要求9至13中的第一检测目标部分)和固定在第一检测目标元件47上的第二检测目标元件48(权利要求9至13中所示的第二检测目标部分)。第一检测目标元件47被布置为比具有长度“W”的第二检测目标元件48在箭头B的方向上突出更多。第一和第二邻近转换装置49和50(权利要求9至13中的第一和第二固定转换装置)连接至固定到框架8上的托架(未示出)。第二邻近转换装置50布置在比第一邻近转换装置49高“H”并且在箭头B的方向上与邻近转换装置49间隔开长度“L”的位置处。
由于装载器7位于从“第一位置”到“第三位置”,所以第一检测目标元件47保持由邻近转换装置49检测。当装载器7位于“第三位置”时,第二检测目标元件48由邻近转换装置50检测。
在箭头A和B的方向上的装载器7的“第三位置”的范围具有其中装载器7在箭头A和B的方向上移动且第二检测目标元件48由邻近转换装置50检测的长度,即,相应于第二检测目标元件48的长度“W”的长度。第一和第二检测目标元件47和48及第一和第二邻近转换装置49和50形成第一检测单元51。
当装载器7位于“第三位置”和“第一位置”之间时,第一邻近转换装置49检测到第一检测目标元件47,且第二邻近转换装置50没有检测到第二检测目标元件48。当装载器7位于“第三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时,第一邻近转换装置49没有检测到第一检测目标元件47,且第二邻近转换装置50也没有检测到第二检测目标元件48。
换言之,第一检测单元51检测装载器7位于“第三位置”,装载器7位于“第三位置”与“第一位置”之间,和“第三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
将参考图1、3、7A、和7B描述检测在箭头C和D的方向上的装载器7的摆动状态的第二检测单元。如图3中所示,气缸32包括检测杆33已经向后移动时杆33的第一移动端极限的第三自动转换装置53(权利要求17的第一状态检测转换装置)和检测杆33已经向前移动时杆33的第二移动端极限的第四自动转换装置54(权利要求17的第二状态检测转换装置)。
当气缸32的杆33向后移动以便位于第一移动端极限时,装载器7被设置在如用图1中的交替长短虚线表示的垂直的“第一摆动状态”。当气缸32的杆33向前移动以便位于第二移动端极限时,装载器7被设置在如用图1中的实线表示的“第二摆动状态”,在第二摆动状态,装载器7以角度β从“第一摆动状态”倾斜。如图10C中所示,杆33被设置在“第一摆动状态”和“第二摆动状态”之间的摆动状态中,即“第三摆动状态”中,在第三摆动状态,装载器以角度α从“第一摆动状态”倾斜。
如图7B中所示,第三和第四邻近转换装置55和56固定至外框架17。如图7A中所示,从第三和第四邻近转换装置55和56到枢轴30的距离R1和R2被设定为满足R1>R2。第三和第四邻近转换装置55和56被布置为在中间部件35的摆动方向(箭头C和D的方向)上彼此隔开间隙“S”。
弓形第三检测目标部件58(权利要求14至18中的第一检测目标部分)固定至中间部件35。第三检测目标部件58被布置为与枢轴30间隔开距离“R1”。第四检测目标部分59(权利要求14至18中的第二检测目标部分)从第三检测目标部件58向枢轴30突出。第四检测目标部分59与枢轴30间隔开距离“R2”。
当装载器7处于“第一摆动状态”和“第三摆动状态”之间时,第三邻近转换装置55(权利要求14至18中的第一固定转换装置)检测到第三检测目标部件58。当装载器7处于“第三摆动状态”中时,第四邻近转换装置56(权利要求14至18中的第二固定转换装置)检测到第四检测目标部分59。第三和第四检测目标部件58和59及第三和第四邻近转换装置55和56形成第二检测单元60。
当装载器7处于“第三摆动状态”和“第一摆动状态”之间时,第三邻近转换装置55检测到第三检测目标部件58,且第四邻近转换装置56没有检测到第四检测目标部分59。当装载器7处于“第三摆动状态”和“第二摆动状态”之间时,第三邻近转换装置55没有检测到第三检测目标部件58,且第四邻近转换装置56也没有检测到第四检测目标部分59。
换言之,第二检测单元60检测装载器7处于“第三摆动状态”,装载器7处于“第三摆动状态”和“第一摆动状态”之间,处于“第三摆动状态”和“第二摆动状态”之间。
如图3中所示,气缸40包括检测杆41已经向后移动时杆41的移动端极限的第五自动转换装置65和检测杆41已经向前移动时的移动端极限的第六自动转换装置66。
如图8中所示,控制器68连接至第三气缸18、32、和40、第一至第六自动转换装置44、45、53、54、65、66、第一至第四邻近转换装置49、50、55、和56、及在执行印版交换时操作的印版改变按钮67。控制器68根据来自第一至第四邻近转换装置49、50、55、和56的信号和来自第一至第六自动转换装置44、45、53、54、65、和66的信号控制第一至第三气缸18、32、和40。
将参考图9A至9C描述将空气供给到移动、摆动、和滑动装载器7的气缸18、32、和40。参考图9A,驱动第一气缸18的第一气缸驱动电磁阀70包括三个端口P0、P1、和P2。空气被从泵(未示出)供给到端口P0。
端口P1通过具有止回阀的节流阀71连接至端口18A,端口18A在箭头B的方向上移动气缸18的移动元件42。端口P2通过具有止回阀的节流阀71连接至端口18B,端口18B在箭头A的方向上移动气缸18的移动元件42。
当气缸驱动电磁阀70的一个螺线管70a操作时,端口P1连接至端口P0,端口P2向着大气开口。当气缸驱动电磁阀70的另一螺线管70b操作时,端口P2连接至端口P0,端口P1向着大气开口。
当这两个螺线管70a和70b不操作时,气缸驱动电磁阀70被设定在中立模式,且从端口P1和P2进行的空气排放通过弹簧(未示出)调节。即,第一气缸驱动电磁阀70是能够在三个位置之间转换的双螺线管中央弹簧式电磁阀。
利用这种布置,气缸驱动电磁阀70可将装载器7定位在三个位置处,即,“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由于一个电磁阀可控制装载器7的三个位置,所以可简化结构。并且,可使设备尺寸减小,并且减少制造成本。
参考图9B,驱动气缸32的第二气缸驱动电磁阀73包括三个端口P1、P2、和P0。空气被从泵(未示出)供给到端口P0。端口P1通过具有止回阀的节流阀71连接至气缸32的端侧端口32A。端口P2通过具有止回阀的节流阀71连接至杆侧端口32B。
当气缸驱动电磁阀73的一个螺线管73a操作时,端口P1连接至端口P0,端口P2朝向大气敞开。当气缸驱动电磁阀73的另一个螺线管73b操作时,端口P2连接至端口P0,端口P1朝向大气敞开。
当这两个螺线管73a和73b不操作时,气缸驱动电磁阀73被设定在中立模式,且从端口P1和P2进行的空气排放通过弹簧(未示出)调节。即,第二气缸驱动电磁阀73是能够在三个位置之间转换的双螺线管中央弹簧式电磁阀。
利用这种布置,气缸驱动电磁阀73可将装载器7设置在三个摆动状态,即,“第一摆动状态”、“第二摆动状态”、和“第三摆动状态”。由于一个电磁阀可控制装载器7的三种摆动状态,所以可简化结构。并且,可使设备尺寸减小,并且减少制造成本。
参考图9C,驱动第三气缸40的第三气缸驱动电磁阀75包括三个端口P1、P2、和P0。空气被从泵(未示出)供给到端口P0。端口P1通过具有止回阀的节流阀71连接至气缸32的杆侧端口40B。端口P2通过具有止回阀的节流阀71连接至杆侧端口32B。
当气缸驱动电磁阀75的一个螺线管75a操作时,端口P1连接至端口P0,端口P2朝向大气敞开。当气缸驱动电磁阀75的另一个螺线管75b操作时,端口P2连接至端口P0,端口P1朝向大气敞开。
当这两个螺线管75a和75b不操作时,气缸驱动电磁阀75被设定在中立模式,且从端口P1和P2进行的空气排放通过弹簧(未示出)调节。即,第三气缸驱动电磁阀75是能够在三个位置之间转换的双螺线管中央弹簧式电磁阀。
将参考图10A至12B描述具有上部分布置的印版处理设备中的印版交换操作。参考图12A,印版改变按钮67的开(ON)被检测到(步骤S1)。当第二邻近转换装置50检测到第二检测目标元件48时(步骤S2),识别在初始状态中装载器7位于“第三位置”。
如果在步骤S2中为“否”,则当第一邻近转换装置49检测到第一检测目标元件47时(步骤S3),识别装载器7位于来自“第三位置”的箭头A的方向上。接着,第一气缸18的移动元件42在箭头B的方向上移动,以在箭头B的方向上移动装载器7(步骤S4)。即,控制器68将第一气缸驱动电磁阀70的一个螺线管70a设定为操作状态。这样,端口P1连接至端口P0,端口P2朝向大气敞开,从而移动元件42在箭头B的方向上移动。
当第二邻近转换装置50检测到第二检测目标元件48时(步骤S5),识别装载器7位于“第三位置”处。响应于此,控制器68取消第一气缸驱动电磁阀70的所述一个螺线管70a的操作状态。这样,如图10B中所示,第一气缸驱动电磁阀70被设定在中立状态,且其中装载器7位于“第三位置”的状态被保持。如果在步骤“S5”中为“否”,则装载器7通过第一气缸18的移动元件42保持在箭头B的方向上移动,直到第二邻近转换装置50检测到第二检测目标元件48。
如果在步骤S3中为“否”,则识别装载器7位于来自“第三位置”的箭头B的方向上。因此,第一气缸18的移动元件42在箭头A的方向上移动(步骤S6),以便在箭头A的方向上移动装载器7。即,控制器68将第一气缸驱动电磁阀70的另一螺线管70b(图9A)设定为操作状态。这样,端口P2连接至端口P0,端口P1朝向大气敞开,从而移动元件42在箭头A的方向上移动。
当第二邻近转换装置50检测到第二检测目标元件48时(步骤S7),识别装载器7已位于“第三位置”处。响应于此,控制器68取消第一气缸驱动电磁阀70的另一个螺线管70b的操作状态。因此,如图10B中所示,第一气缸驱动电磁阀70被设定在中立模式,且其中装载器7位于“第三位置”的状态被保持。
如果在步骤“S7”中为“否”,则装载器7通过第一气缸18的移动元件42保持在箭头B的方向上移动,直到第二邻近转换装置50检测到第二检测目标元件48。
这样,如图10B中所示,无论装载器7在维护后位于何处,都可通过第一检测单元51将它可靠地定位在“第三位置”。在将装载器7定位在“第三位置”中,装载器7没有经由“第一位置”而是直接移动到“第三位置”。这可缩短印版交换时间。
当装载器7到“第三位置”的移动结束时,第二气缸32的杆33延伸出(步骤S8)。即,控制器68将第二气缸驱动电磁阀73的一个螺线管73a(图9B)设定为操作状态。这样,端口P1连接至端口P0,端口P2朝向大气敞开,从而第二气缸32的杆33向前移动。
如图10C中所示,当第二检测单元60的第四邻近转换装置56检测到第四目标位置59(步骤S9)时,装载器7在箭头D的方向上枢转角度α,从而识别装载器7被设定为“第三摆动状态”。响应于此,控制器68将第二气缸驱动电磁阀73的一个螺线管73a设定为非操作状态。因此,第二气缸驱动电磁阀73被设定在中立模式,并且装载器7的“第三摆动状态”被保持。
在步骤S9,如果第二检测单元60的第四邻近转换装置56没有检测到第四检测目标部分59,则第二气缸32的杆33保持延伸,直到检测到检测目标部分59。同时,如图7A中所示,如果装载器7的摆动位置在箭头C的方向上从“第三摆动状态”移动,则第三邻近转换装置55检测到第三检测目标部件58,且第四邻近转换装置56没有检测到第四检测目标部分59。
在此情形下,控制器68将第二气缸驱动电磁阀73的一个螺线管73a设定为操作状态。这样,第二气缸驱动电磁阀73的端口P1连接至端口P0,且端口P2朝向大气敞开。结果,杆33保持向前移动,直到第四邻近转换装置56检测到第四检测目标部分59。
如果第四检测目标元件58超过第四邻近转换装置56,且装载器7的摆动位置在箭头D的方向上从“第三摆动位置”移动,则第三邻近转换装置55没有检测到第三目标元件58,且第四邻近转换装置56没有检测到第四检测目标部分59。在此情形下,控制器68将第三气缸驱动电磁阀73的另一螺线管73b设定为操作状态。
这样,第三气缸驱动电磁阀73的端口P2连接至端口P0,且端口P1朝向大气敞开。结果,杆33保持向后移动,直到第四邻近转换装置56检测到第四检测目标部分59。这样,通过第二检测单元60将装载器7可靠地设定在“第三摆动状态”。
如图10C中所示,即使当位于离开印刷单元100的“第三位置”的装载器7在“第三摆动状态”以角度α倾斜时,装载器7的上端没有进入印刷单元100。因此,即使当印版尺寸增加且装载器7的总长度增加时,装载器7的上端也不与印刷单元100中的墨辊或类似物接触,从而可防止装载器7的上端损坏墨辊或类似物。由于装载器7以角度α倾斜,以便设定在“第三摆动状态”,则可确保装载器7的下端和地板103之间的间隙I。
在将装载器7设定在“第三摆动状态”后,第三气缸40的杆41缩回(步骤S10)。更具体地,控制器68将第三气缸驱动电磁阀75的一个螺线管75a(图9C)设定为操作状态。这样,端口P1连接至端口P0,且端口P2朝向大气敞开,从而第三气缸40的杆41向后移动。
如图10F中所示,当第二气缸40中的第五自动转换装置65检测到杆41已经向后移动到移动端极限时(步骤S11),识别装载器7已经在箭头F的方向上移动。控制器68将第三气缸驱动电磁阀75的一个螺线管75b(图9C)设定为非操作状态,从而第三气缸驱动电磁阀75被设定在中立模式。因此,当杆41已经向后移动到移动端极限时保持杆41。如图10C中所示,即使在此状态下,也确保装载器7的下端和地板103之间的间隙I。这样,装载器7的下端不与地板103接触。
因此,即使当印版尺寸增加和装载器7的总长度增加时,装载器7的下端也不邻接地板103。这样,可对付印版尺寸的增加,而不增加印刷单元100的尺寸。
如果在步骤S11中为“否”,则第三气缸40的杆41保持缩回,直到第三气缸40中的第五自动转换装置65检测到杆41。接着,第一气缸18的移动元件42在气缸18的方向上移动(步骤S12)。即,控制器68将第一气缸驱动电磁阀70的另一个螺线管70b(图9A)设定为操作状态。这样,端口P2连接至端口P0,且端口P1朝向大气敞开,从而移动元件42在箭头A的方向上移动。
当移动元件42移动到箭头A的方向上的移动端极限时,第一气缸18中的第一自动转换装置44检测到移动元件42(步骤S13)。控制器68将第一气缸驱动电磁阀70的另一个螺线管70b(图9A)设定为非操作状态,从而第一气缸驱动电磁阀70被设定在中立状态。因此,如图10E中所示,装载器7位于接近印刷单元100的“第一位置”,同时被保持在“第三摆动状态”。
如果在步骤S13中为“否”,则第一气缸18的移动元件42保持在箭头A的方向上移动,直到第一气缸18中的第一自动转换装置44检测到移动元件42。接着,第二气缸32的杆33延伸出(步骤S14)。即,控制器68将第二气缸驱动电磁阀73的一个螺线管73a(图9B)设定为操作状态。这样,端口P1连接至端口P0,且端口P2朝向大气敞开。结果,第二气缸32的杆32向前移动,直到移动端极限。
如图10F中所示,当装载器7在箭头D的方向上枢转角度β时,第二气缸32中的第四自动转换装置54检测到杆33(步骤S15)。当装载器7枢转角度β时,装载器7的上端接近印版滚筒2的外表面,从而可去除旧印版并供给新印版。控制器68将第二气缸驱动电磁阀73的一个螺线管73a设定为非操作状态。这样,第二气缸驱动电磁阀73被设定在中立模式,从而装载器7被保持在“第二摆动状态”。
如果在步骤S15中为“否”,则第二气缸32中的杆33保持延伸,直到第二气缸32中的第四自动转换装置54检测到杆33。如图1中所示,当装载器7被保持在“第二摆动状态”时,从印版滚筒2的印版抓握部分3去除旧印版的后缘,且印版滚筒2在相反方向(图1中的顺时针方向)上转动大体上一周。因此,从印版滚筒2去除的旧印版由印版去除/供给转换导引板26和印版去除导引板28和29导引到印版回收单元5。
当印版去除结束时,印版去除/供给转换导引板26绕作为枢转中心的近端26a通过气缸(未示出)在图1中的逆时针方向上枢转,从而由杆25支撑的新印版6能够被供给到印版滚筒2。在此状态下,新印版6的后缘6b由推出机构(未示出)向着印版滚筒2推出,从而将新印版6供给到印版滚筒2。
当上述印版交换结束时,第二气缸32的杆33缩回到图11A中所示的状态(步骤S16)。即,控制器68将第二气缸驱动电磁阀73的另一螺线管73b(图9B)设定为操作状态。这样,端口P2连接至端口P0,且端口P1朝向大气敞开,从而第二气缸32的杆33向后移动。
如图11B中所示,当装载器7在箭头C的方向上枢转并且被以角度α设定时,第二检测单元60的第四邻近转换装置56检测到第四检测目标部分59(步骤S17)。控制器68将第二气缸驱动电磁阀73的一个螺线管73a设定为非操作状态。这样,第二气缸驱动电磁阀73被设定在中立模式,且装载器7被设定在“第三摆动状态”。如果在步骤S17中为“否”,则第二气缸32的杆33保持缩回,直到第二检测单元60的第四邻近转换装置56检测到第四检测目标部分59。
接着,第一气缸18的移动元件42在箭头B的方向上移动(步骤S18)。即,控制器68将第一气缸驱动电磁阀70的一个螺线管70a(图9A)设定为操作状态。这样,端口P1连接至端口P0,且端口P2朝向大气敞开,从而移动元件42在箭头B的方向上移动。
当第二邻近转换装置50检测到第二检测目标元件48(步骤S19)时,控制器68将第一气缸驱动电磁阀70的一个螺线管70a设定为非操作状态。这样,如图11C中所示,第一气缸驱动电磁阀70被设定在中立模式,且其中装载器7位于“第三位置”的状态被保持。如果在步骤S19中为“否”,则第一气缸18的移动元件42保持在箭头B的方向上移动,直到第二邻近转换装置50检测到第二目标元件48。
接着,第三气缸40的杆41延伸出(步骤S20)。即,控制器68将第三气缸驱动电磁阀75的另一螺线管75b(图9C)设定为操作状态。这样,端口P2连接至端口P0,且端口P1朝向大气敞开,从而第三气缸40的杆41向前移动。
如图11D中所示,当杆41已经向前移动直到移动端极限且装载器7在箭头E的方向上移动时,第三气缸40中的第六自动转换装置66检测到杆41(步骤S21)。控制器68将第三气缸驱动电磁阀75的另一螺线管75b(图9C)设定为非操作状态。这样,第三气缸驱动电磁阀75被设定在中立模式,并且当杆41已经向前移动直到移动端极限时保持杆41。如果在步骤S21中为“否”,则第三气缸40的杆41保持延伸出,直到第三气缸40中的第六自动转换装置66检测到杆41。
接着,第二气缸32的杆33缩回(步骤S2)。即,控制器68将第二气缸驱动电磁阀73的另一螺线管73b(图9B)设定为操作状态。这样,端口P2连接至端口P0,且端口P1朝向大气敞开,从而第二气缸32的杆33向后移动。
如图11E中所示,当装载器7在箭头C的方向上枢转角度α并且被设定在垂直的“第一摆动状态”时,第二气缸32中的第三自动转换装置53检测到杆33(步骤S22)。控制器68将第二气缸驱动电磁阀73的另一螺线管73b设定为非操作状态。这样,如图11E中所示,第二气缸驱动电磁阀73被设定在中立模式,且装载器7被保持在“第一摆动状态”。如果在步骤S23中为“否”,则第二气缸32的杆33保持缩回,直到第二气缸32中的第三自动转换装置53检测到杆33。
接着,第一气缸18的移动元件42在箭头B的方向上移动(步骤S24)。即,控制器68将第一气缸驱动电磁阀70的一个螺线管70a(图9A)设定为操作状态。这样,端口P1连接至端口P0,且端口P2朝向大气敞开,从而移动元件42在箭头B的方向上移动。
当移动元件42已经移动到在箭头B的方向上的移动端极限时,第一气缸18中的第二自动转换装置45检测到移动元件42(步骤S25)。控制器68将第一气缸驱动电磁阀70的一个螺线管70a(图9A)设定为非操作状态,从而第一气缸驱动电磁阀70被设定在中立模式。这样,如图11F中所示,装载器7位于与印刷单元100间隔开的“第二位置”,同时保持在“第一摆动状态”。
如果在步骤S25中为“否”,则第一气缸18的移动元件42在箭头B的方向上移动,直到第一气缸18中的第二自动转换装置45检测到移动元件42。在此状态下,如上所述,印版回收单元5回收的旧印版在箭头B的方向上缩回。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第一和第二检测单元将装载器可靠地定位在“第三摆动状态”中的“第三位置”。当印版将被装载器去除或供给时,装载器不与其它组成部件接触。由于装载器可被直接定位在“第三位置”,所以可缩短印版交换时间。
即使印版尺寸增加,装载器也不与其它组成部件接触。这样,可对付印版尺寸的增加。由于可简化结构,所以可使设备尺寸减小,并且可减少制造成本。

Claims (22)

1.一种印版处理设备,包括:
装载器(7),所述装载器(7)被支撑以便大体上平行于纸输送方向可移动且在接近印版滚筒的外表面和与印版滚筒的外表面间隔开的方向上可摆动,以执行印版去除/供给;
第一驱动装置(18),所述第一驱动装置(18)用于在接近所述印版滚筒的第一位置、在纸输送方向上与第一位置间隔开的第二位置、和位于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的第三位置之间移动所述装载器;
第二驱动装置(32),所述第二驱动装置(32)用于在第一摆动状态,第二摆动状态,和位于所述第一摆动状态与第二摆动状态之间的第三摆动状态之间摆动所述装载器,其中在所述第一摆动状态,所述装载器大体上垂直于纸输送方向,在所述第二摆动状态,所述装载器被倾斜从而装载器的远端面对所述印版滚筒;
第一检测装置(51),所述第一检测装置(51)用于检测所述装载器在纸输送方向上的位置;
第二检测装置(60),所述第二检测装置(60)用于检测所述装载器的摆动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版处理设备,其中当所述装载器在第二摆动状态中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装载器的所述远端接近所述印版滚筒的所述外表面,以便将所述印版供给到所述印版滚筒或从所述印版滚筒去除所述印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版处理设备,进一步包括:
支撑部件(17),所述支撑部件(17)支撑所述装载器和所述装载器的摆动/滑动机构(30,35,36,37,39)且通过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大体上平行于纸输送方向移动;以及
第三驱动装置(40),所述第三驱动装置(40)连接至所述装载器的所述摆动/滑动机构,用于在纵向方向上移动所述装载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版处理设备,其中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和所述第二驱动装置中的每一个都包括液压气动缸。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版处理设备,其中所述第一检测装置检测所述装载器位于第三位置,及所述装载器位于第一位置与第三位置之间,和第二位置与第三位置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印版处理设备,其中所述第一检测装置检测所述装载器位于所述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版处理设备,其中所述第二检测装置检测所述装载器处于第三摆动状态,及所述装载器处于第一摆动状态与第三摆动状态之间,和第二摆动状态与第三摆动状态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印版处理设备,其中所述第二检测装置检测所述装载器处于第一摆动状态和第二摆动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版处理设备,其中所述第一检测装置包括:
第一检测目标部分和第二检测目标部分(47,48),所述第一检测目标部分和第二检测目标部分(47,48)与所述装载器相关地连接,以及
第一固定转换装置和第二固定转换装置(49,50),所述第一固定转换装置和第二固定转换装置(49,50)布置为在所述装载器的移动方向上彼此间隔开,以与所述第一检测目标部分和所述第二检测目标部分相对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印版处理设备,其中
当所述装载器处于第一位置至第三位置的范围内时,所述第一固定转换装置检测到所述第一检测目标部分,以及
当所述装载器处于第三位置时,所述第二固定转换装置检测到所述第二检测目标部分。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印版处理设备,其中当所述装载器处于第二位置至第三位置的范围内时,所述第一固定转换装置没有检测到所述第一检测目标部分,且所述第二固定转换装置也没有检测到所述第二检测目标部分。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印版处理设备,进一步包括:
第一状态检测转换装置(44),所述第一状态检测转换装置(44)检测当所述装载器位于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的状态;以及
第二状态检测转换装置(45),所述第二状态检测转换装置(45)检测当所述装载器位于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的状态。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印版处理设备,其中
所述第一检测目标部分包括固定至基体的第一检测目标元件,
所述第二检测目标部分包括固定在所述第一检测目标元件上并具有长度“W”的第二检测目标元件,所述第一检测目标元件比所述第二检测目标元件向纸输送方向上的上游侧突出更多,
所述第一固定转换装置包括检测所述第一检测目标元件的邻近转换装置,以及
所述第二固定转换装置包括检测所述第二检测目标元件的邻近转换装置,
所述第二固定转换装置布置在比所述第一固定转换装置高“H”且在纸输送方向上的上游侧与所述第一固定转换装置间隔开长度“L”的位置上。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版处理设备,其中所述第二检测装置包括:
第一检测目标部分和第二检测目标部分(58,59),所述第一检测目标部分和第二检测目标部分(58,59)与所述装载器相关地连接,以及
第一固定转换装置和第二固定转换装置(55,56),所述第一固定转换装置和第二固定转换装置(55,56)相应地检测所述第一检测目标部分和所述第二检测目标部分,并且被布置为在所述装载器的移动方向上彼此间隔开。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印版处理设备,其中当所述装载器处于第一摆动状态至第三摆动状态的范围内时,所述第一固定转换装置检测到所述第一检测目标部分,以及
当所述装载器处于第三摆动状态时,所述第二固定转换装置检测到所述第二检测目标部分。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印版处理设备,其中当所述装载器处于第二摆动状态至第三摆动状态的范围内时,所述第一固定转换装置没有检测到所述第一检测目标部分,所述第二固定转换装置也没有检测到所述第二检测目标部分。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印版处理设备,进一步包括:
第一状态检测转换装置(53),所述第一状态检测转换装置(53)检测当所述装载器处于第一摆动状态时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的状态;以及
第二状态检测转换装置(54),所述第二状态检测转换装置(54)检测当所述装载器位于第二摆动状态时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的状态。
18.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印版处理设备,其中
所述第一检测目标部分包括固定至中间部件(35)的弓形部件,所述中间部件由枢轴可旋转地支撑,所述枢轴通过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与所述装载器一起移动,
所述第二检测目标部分包括从所述弓形部件向所述枢轴突出的突出部件,
所述第一固定转换装置包括固定至支撑部件(17)并且检测所述弓形部件的邻近转换装置,以及
所述第二固定转换装置包括固定至所述支撑部件(17)且固定至框架以便在所述中间部件的摆动方向上与所述第一固定转换装置间隔开间隙“S”并且检测所述第二检测目标元件的邻近转换装置。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版处理设备,进一步包括用于控制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和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的控制装置(68),其中所述控制装置
控制所述第二驱动装置,以便驱动位于所述第三位置的所述装载器,从而所述装载器摆动到所述第三摆动状态,
接着控制所述第三驱动装置,以便驱动所述装载器,从而所述装载器在纵向方向上向下移动,
接着控制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以便驱动所述装载器,从而所述装载器移动到所述第一位置,
接着控制所述第二驱动装置,以便驱动所述装载器,从而所述装载器摆动到所述第二摆动状态中,此后执行印版去除和印版供给其中之一,
接着控制所述第二驱动装置,以便驱动所述装载器,从而所述装载器摆动到所述第三摆动状态,
接着控制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以便驱动所述装载器,从而所述装载器移动到所述第三位置,
接着控制所述第三驱动装置,以便驱动所述装载器,从而所述装载器在纵向方向上向上移动,以及
接着控制所述第二驱动装置,以便驱动所述装载器,从而所述装载器摆动到所述第一摆动状态。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印版处理设备,其中当所述装载器在初始状态下没有位于所述第三位置时,所述控制装置驱动所述第一驱驱动装置,以便驱动所述装载器,从而所述装载器移动到第三位置。
2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版处理设备,其中所述第一检测装置参考作为第三位置的纸输送方向上的预定范围“W”检测所述装载器。
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版处理设备,其中所述纸包括卷筒纸,且所述纸输送方向包括卷筒纸输送方向。
CNA2006100886713A 2005-06-03 2006-06-05 印版处理设备 Pending CN187254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163755A JP2006334969A (ja) 2005-06-03 2005-06-03 版取扱装置
JP2005163755 2005-06-03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72544A true CN1872544A (zh) 2006-12-06

Family

ID=37003301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6100886713A Pending CN1872544A (zh) 2005-06-03 2006-06-05 印版处理设备
CNA2006100886728A Pending CN1872545A (zh) 2005-06-03 2006-06-05 印版处理设备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6100886728A Pending CN1872545A (zh) 2005-06-03 2006-06-05 印版处理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7555983B2 (zh)
EP (2) EP1728631A3 (zh)
JP (1) JP2006334969A (zh)
CN (2) CN1872544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75487A (zh) * 2012-12-24 2013-03-20 河北海贺胜利印刷机械集团有限公司 印后设备换版用预装台
CN106166895A (zh) * 2015-05-22 2016-11-30 海德堡印刷机械股份公司 具有印版更换器的印刷机
CN109591453A (zh) * 2018-12-31 2019-04-09 高斯图文印刷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书刊卷筒纸印刷机的下部自动换版装置
CN111267480A (zh) * 2020-03-06 2020-06-12 陈美奇 一种印刷机模板自动推进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6061452A1 (de) 2006-12-23 2008-06-26 Man Roland Druckmaschinen Ag Druckplattenkassette
DE102007025181A1 (de) * 2007-05-30 2008-12-11 Man Roland Druckmaschinen Ag Druckeinheit einer Rollenrotationsdruckmaschine
US7798487B2 (en) * 2008-06-27 2010-09-21 Eastman Kodak Company Print plate handling system
CN102019551B (zh) * 2010-05-26 2013-01-09 南车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 用于组装柴油机的电动滑板
EP2771742B1 (en) * 2011-10-25 2016-05-25 Hewlett-Packard Indigo B.V. Replacement system for a image transfer blanket and method thereof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55420A (en) * 1989-12-26 1993-10-26 Komori Corporation Plate replacing apparatus for a printing press
DE4003445A1 (de) * 1990-02-06 1991-08-08 Roland Man Druckmasch Automatisches plattenzufuehr- und zylinderbeschickungssystem
ATE139481T1 (de) * 1991-08-31 1996-07-15 Heidelberger Druckmasch Ag Vorrichtung zur positionierung eines dem automatischen druckplattenwechsel dienenden magazins
DE4410305C2 (de) * 1994-03-25 1997-02-06 Roland Man Druckmasch Aufhängung für eine als Schutz vor den Druckwerkszylindern einer Druckmaschine dienenden Einrichtung
JP3939826B2 (ja) * 1997-09-10 2007-07-04 株式会社小森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版交換装置
JPH11170485A (ja) * 1997-12-16 1999-06-29 Komori Corp 版交換装置
JP4410344B2 (ja) 1999-09-17 2010-02-03 株式会社小森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版保持装置
JP2001322233A (ja) * 2000-05-17 2001-11-20 Komori Corp 印刷機
JP4361720B2 (ja) * 2002-08-20 2009-11-11 株式会社小森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版交換装置
JP4181357B2 (ja) * 2002-08-20 2008-11-12 株式会社小森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版挿入装置
JP4413538B2 (ja) * 2003-06-26 2010-02-10 株式会社小森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印刷機の版交換方法及び装置
JP4265955B2 (ja) * 2003-09-18 2009-05-20 株式会社小森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移動部材の固定装置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75487A (zh) * 2012-12-24 2013-03-20 河北海贺胜利印刷机械集团有限公司 印后设备换版用预装台
CN102975487B (zh) * 2012-12-24 2014-08-06 河北海贺胜利印刷机械集团有限公司 印后设备换版用预装台
CN106166895A (zh) * 2015-05-22 2016-11-30 海德堡印刷机械股份公司 具有印版更换器的印刷机
CN109591453A (zh) * 2018-12-31 2019-04-09 高斯图文印刷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书刊卷筒纸印刷机的下部自动换版装置
CN109591453B (zh) * 2018-12-31 2020-08-11 高斯图文印刷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书刊卷筒纸印刷机的下部自动换版装置
CN111267480A (zh) * 2020-03-06 2020-06-12 陈美奇 一种印刷机模板自动推进装置
CN111267480B (zh) * 2020-03-06 2021-11-05 山东泰宝防伪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印刷机模板自动推进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728631A2 (en) 2006-12-06
EP1728632A2 (en) 2006-12-06
EP1728631A3 (en) 2010-02-03
JP2006334969A (ja) 2006-12-14
CN1872545A (zh) 2006-12-06
US20060272531A1 (en) 2006-12-07
US7555983B2 (en) 2009-07-07
EP1728632A3 (en) 2010-03-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872544A (zh) 印版处理设备
CN101380841B (zh) 印刷机的处理装置
JP2005081745A (ja) スクリーン印刷機
US6854392B2 (en) Plate changing apparatus
KR102012728B1 (ko) 패드 인쇄 장치
WO2013015617A2 (ko) Ctp 출력장치
EP1086812B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hanging plates in a rotary printing press
JP4904018B2 (ja) 刷版搬送のための方法及び装置
EP1391299B1 (en) Printing plate inserting apparatus
CN202895879U (zh) 制版打印机
US6526887B1 (en) Plate inserting apparatus in rotary printing press
EP1086811B1 (en) Plate removal apparatus in rotary printing press
US6431068B1 (en) Plate exchanging apparatus in rotary printing press
US6334393B1 (en) Plate inserting apparatus in rotary printing press
CN215974089U (zh) 一种印刷机自动推纸装置
JP2012210993A (ja) 給紙装置および印刷機
CN114919300A (zh) 一种在打印卡纸时可更换进纸通道的进纸机构及进纸方法
KR20060002372A (ko) 화상형성장치의 급지장치
JP2001080038A (ja) 輪転印刷機における版交換装置
JP2004114642A (ja) 平台オフセット印刷機
JP2011104883A (ja) 印刷機における安全カバーのロック機構
JP2006062785A (ja) 枚葉印刷機の排紙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6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