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55674A - 电动机及电动机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动机及电动机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855674A CN1855674A CNA2006100020689A CN200610002068A CN1855674A CN 1855674 A CN1855674 A CN 1855674A CN A2006100020689 A CNA2006100020689 A CN A2006100020689A CN 200610002068 A CN200610002068 A CN 200610002068A CN 1855674 A CN1855674 A CN 185567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forementioned
- commutator segment
- coil
- group
- wind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8—Forming windings by laying conductors into or around core parts
- H02K15/09—Forming windings by laying conductors into or around core parts by laying conductors into slotted rotor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23/00—DC commutator motors or generators having mechanical commutator; Universal AC/DC commutator motors
- H02K23/26—DC commutator motors or generators having mechanical commutator; Universal AC/DC commutator mo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armature windings
- H02K23/30—DC commutator motors or generators having mechanical commutator; Universal AC/DC commutator mo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armature windings having lap or loop wind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Dc Machiner (AREA)
- Manufacture Of Motors, Generators (AREA)
- Windings For Motors And Generators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Current Collectors (AREA)
Abstract
一种电动机及电动机的制造方法,其提供一种将构成电枢绕组的导线平衡性好地缠绕在整流子和电枢上的电动机构造技术。在第二绕组(第一单位绕组)中,从整流子片(41)(第一整流子片)到整流子片(47)(第二整流子片),按A组(第一组)的A2线圈、B组(第二组)的B2线圈的顺序形成被连接成串联状的各线圈,并将整流子片(47)和整流子片(42)(第三整流子片)(形成均压线)连接起来。在第三绕组(第二单位绕组)中,从整流子片(42)到整流子片(43)(第四整流子片),按B组(第二组)的B3线圈、A组(第一组)的A3线圈的顺序形成被连接成串联状的各线圈,并将整流子片(43)和整流子片(48)(第五整流子片)(形成均压线)连接起来。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机及电动机的制造方法,详细地说,是涉及将构成电枢绕组的导线平衡性良好地缠绕在整流子和电枢上的电动机构造技术。
背景技术
通常,在直流电动机中,需要和定子的极数相同数目的电刷。但是,电刷数越多,电枢旋转时由整流子和电刷之间的摩擦产生的阻力损失越大。另外,电刷的数目越多,部件个数也增加。因此,在日本专利特开平2-184246号公报(下称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这样的电动机,其中,在被设置整流子中的整流子片中,对位于对角位置上的整流子片用均压线加以连接,并且将分别被连接到两个整流子片上的线圈加以连接而使其电等效,这样,即使定子为4极,也能使用2个电刷进行驱动。
发明内容
在上述现有技术记载的电动机中,作为形成包含电等效的2个线圈及均压线的导线结线部(以下称作单位绕组)的方法,公知的是,将连接到起点整流子片上的导线缠绕在规定的切槽间以形成线圈,接着将导线缠绕在位于这个切槽间的对角位置上的切槽间以形成线圈,并将导线连接到中转整流子片上,接着连接中转整流子片和终点整流子片以形成均压线。而且,将起点整流子片沿着绕整流子的长轴的周向一个一个地移位(shift),同时反复形成上述单位绕组,各单位绕组的2个线圈分别沿着绕电枢的长轴的周向一个切槽一个切槽地移位并顺次形成,由此在电枢和整流子间形成电枢绕组。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从沿着绕整流子片的长轴的周向一个一个地进行了移位的整流子片,向沿着绕电枢的长轴的周向一个切槽一个切槽地移位的切槽顺次布设导线等为主要原因,在导线上产生有规则的重叠,容易在被配置于整流子和电枢间的导线的体积上产生偏移。因此,在由输出轴、电枢、整流子、电枢绕组构成的转子的重量上产生不平衡,转子的旋转中心易于偏心于输出轴。
本发明就是鉴于这点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将构成电枢绕组的导线平衡性良好地缠绕在整流子和电枢上的电动机构造技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技术方案1)
技术方案1所述的发明为一种电动机,其具有沿着绕长轴的周向配置多个切槽的电枢、与前述电枢一起旋转的整流子、沿着绕前述整流子的长轴的周向所配置的多个整流子片、和至少具有被形成在前述电枢和前述整流子片间的第一及第二单位绕组的电枢绕组。作为本发明中的“电动机”,广泛地包括通过整流子及电刷给对提供电枢绕组的电流的方向进行整流的电动机。典型地说,直流电动机、交流整流子电动机与其相当。
本发明的电动机的第一单位绕组具有:前述多个整流子片中的第一、第二及第三整流子片;通过将导线缠绕在从前述多个切槽中分别选择出的规定切槽组上而形成的第一单位绕组用的第一及第二组的各线圈;和由导线形成的第一均压线。
而且,前述第一整流子片构成该第一单位绕组的起点;前述第一单位绕组用的第一及第二组的各线圈,从前述第一整流子片到前述第二整流子片,以前述第一单位绕组用的第一组线圈、前述第一单位绕组用的第二组线圈的顺序被连接成串联状;前述第一均压线从前述第二整流子片到构成该第一单位绕组的终点的前述第三整流子片配置。
这样,在本发明的电动机中,按起点的第一整流子片、第一组线圈、第二组线圈、第二整流子片、终点的第三整流子片的顺序,连接构成了第一单位绕组。另外,第一单位绕组可以至少具有第一、第二及第三整流子片,同时还可以具有其它整流子片。另外,第一单位绕组可以至少具有第一、第二组的线圈,同时还可以具有其它组的线圈。而且,一般来说,第一单位绕组内的线圈的组数和由均压线连接的整流子片的数目,以相同的数量构成。
本发明的电动机的第二单位绕组具有:前述多个整流子片中的前述第三整流子片、第四整流子片以及第五整流子片;第二单位绕组用的第一及第二组的线圈,其通过将导线缠绕在规定的切槽组上形成,上述规定的切槽组从前述多个切槽中选择,其包含形成前述第一单位绕组用的第一及第二组各线圈的切槽组中的一部分切槽,并且与前述第一单位绕组用的第一及第二组的各线圈相比较,第二单位绕组用的第一及第二组的线圈分别被设置成沿着绕前述电枢的长轴的周向进行了移位的状态;和由导线形成的第二均压线。
而且,前述第三整流子片构成前述第一单位绕组的终点,并且构成该第二单位绕组的起点;前述第二单位绕组用的第一及第二组的各线圈,从前述第三整流子片到前述第四整流子片,以前述第二单位绕组用的第二组线圈、前述第二单位绕组用的第一组线圈的顺序串联连接;前述第二均压线从前述第四整流子片到构成该第二单位绕组的终点的前述第五整流子片配置。
这样,在本发明的电动机中,按起点的第三整流子片、第二组线圈、第一组线圈、第四整流子片、终点的第五整流子片的顺序连接构成了第二单位绕组。另外,第二单位绕组可以至少具有第三、第四及第五整流子片,还可以具有其它整流子片。另外,第二单位绕组可以至少具有第一、第二组的线圈,还可以具有其它的组的线圈。而且,一般来说,第二单位绕组内的线圈的组数和由均压线连接的整流子片的数目以相同的数量构成,同时,第二单位绕组内的线圈的组数和由均压线连接的整流子片的数目以与第一单位绕组的分别相同的数量构成。另外,在电枢绕组中,可以设有1个或多个第一单位绕组及1个或多个第二单位绕组,也可以具有其它的单位绕组。其它的单位绕组的线圈数、整流子片数、线圈的组连接顺序、整流子片的连接顺序,可以以任意的数目和连接顺序构成。
即,在本发明的电动机中,设置了从起点整流子片向终点整流子片连接着的线圈的组的连接顺序不同的两种单位绕组。因此,能减少从沿着绕整流子长轴的周向一个一个地进行了移位的整流子片向沿着绕电枢长轴的周向进行了一个切槽一个切槽地移位的切槽顺次规则地布设导线的次数。即,难以在导线上产生规则的重叠、不容易在被配置在整流子和电枢间的导线的体积上产生偏移。这样,能平衡性良好地将构成电枢绕组的导线缠绕在整流子和电枢间。
根据本发明的电动机的结构,能避免在由输出轴、电枢、整流子、电枢绕组构成的转子的重量方向产生不平衡而使转子的旋转中心偏心于输出轴的情况。因此,在电动机的制造过程中,不需要对整流子或电枢的局部进行削减而使其变轻、或使用油灰等使局部增重等花费时间于调整平衡的作业,因而能构造可以高效地制造的电动机。
(技术方案2)
技术方案2为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电动机,其中,以邻近前述第一整流子片的方式配置前述第一单位绕组的前述第三整流子片;以邻近前述第三整流子片的方式配置前述第二单位绕组的前述第四整流子片。
在本发明的电动机中,对于第一单位绕组和第二单位绕组,对构成均压线的整流子片进行连接的顺序是不同的。在第一单位绕组中,作为终点整流子片的第三整流子片,为邻近作为起点整流子片的第一整流子片的整流子片,而且,该整流子片成为第二单位绕组的起点整流子片。因此,第二单位绕组的起点整流子片邻近第一单位绕组的起点整流子片配置。另一方面,在第二单位绕组中,连接了线圈终端的第四整流子片成为邻近作为起点整流子片的第三整流子片的整流子片。而且,此整流子片和由均压线连接的第五整流子片,能成为接着形成的单位绕组的起点整流子片。因此,第二单位绕组的接着形成的单位绕组的起点整流子片不邻近第二单位绕组的起点整流子片配置。
在本发明的电动机中,对于第一单位绕组和第二单位绕组而言,由均压线连接的整流子片的顺序是不同的。因此,在电枢绕组由多个单位绕组构成的情况中,能避免一律地将沿着绕整流子的长轴的周向一个一个地进行了移位的整流子片作为起点整流子片而顺次形成多个单位绕组的情况。这样,就难以产生被配置在整流子和电枢间的导线的体积偏移。
(技术方案3)
技术方案3所述的发明,是将在作为“电动机”的发明中进行了记载的技术方案1所述的发明,作为生产电动机的方法的发明(“电动机的制造方法”)而进行了记载的方案,故在此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在本发明的电动机的制造方法中,通过连接到起点的第一整流子片上的导线而顺次连接第一组线圈、第二组线圈、第二整流子片、终点的第三整流子片,形成了第一单位绕组。另外,接着通过顺次连接起点的第三整流子片、第二组线圈、第一组线圈、第四整流子片、终点的第五整流子片,形成了第二单位绕组。
即,在本发明的电动机的制造方法中,对于第一单位绕组和第二单位绕组而言,以不同的顺序连接了从起点整流子片到终点整流子片连接着的线圈的组。因此,能减少从沿着绕整流子的长轴的周向一个一个地进行了移位的整流子片向沿着绕电枢的长轴的周向一个切槽一个切槽地进行了移位的切槽顺次规则地布设导线的次数。即,难以在导线上产生规则的重叠,不容易在被配置在整流子和电枢间的导线的体积上产生偏移。这样,就可以平衡性良好地将构成电枢绕组的导线缠绕在整流子和电枢间。
根据本发明的电动机的制造方法,可以避免在由输出轴、电枢、整流子、电枢绕组构成的转子的重量上产生不平衡而使转子的旋转中心输出偏心于轴的情况。因此,在电动机的制造过程中,不需要对整流子或电枢的局部进行削减而使其变轻、或使用油灰等使局部增重等花费时间于调整平衡的作业,因而能构造可以高效地制造的电动机。
(技术方案4)
技术方案4为根据技术方案3所述的电动机的制造方法,其中,作为前述电枢绕组,通过重复形成前述第一单位绕组的步骤,形成多个和第一单位绕组同类的单位绕组,之后,通过重复形成前述第二单位绕组的步骤,形成多个和第二单位绕组同类的单位绕组。
根据本发明,在形成多个单位绕组时,在形成多个和第一单位绕组同类的单位绕组之后,形成多个和第二单位绕组同类的单位绕组。这样的所谓导线的缠绕方法的改变,可以反复进行多少次,但是,典型地说,是在形成多个单位绕组时的大致中间的时刻改变一次。
一般地说,通过使用卷线机布设导线而形成电枢绕组。卷线机在改变布设导线的顺序的次数较少时能高效地形成电枢绕组。根据本发明的电动机的制造方法,在形成多个单位绕组时,能改变形成仅一回线圈的顺序,也就是说可以改变导线的缠绕方法,所以操作者可以使用卷线机较高效率地形成电枢绕组。
本发明成功地提供了一种将构成电枢绕组的导线平衡性良好地缠绕在整流子和电枢上的电动机构造技术。
附图说明
图1表示冲击式驱动器100的整体结构,它是将本发明的电动机用作驱动电动机的电动工具的一例。
图2表示被设置在冲击式驱动器100上的驱动电动机121的侧剖图。
图3简要表示对于被设置在驱动电动机121上的转子而言形成电枢绕组134前的结构。
图4以展开各整流子片及各切切槽的图表示第一绕组的导线的布设情况。
图5使用电枢133及整流子137的剖视图表示第一绕组的导线的布设情况。
图6以展开各整流子片及各切槽的图表示第二绕组的导线的布设情况。
图7使用电枢133及整流子137的剖视图表示第二绕组的导线的布设情况。
图8以展开各整流子片及各切槽的图表示第三绕组的导线的布设情况。
图9使用电枢133及整流子137的剖视图表示第三绕组的导线的布设情况。
图10以展开各整流子片及各切槽的图表示第四绕组的导线的布设情况。
图11使用电枢133及整流子137的剖视图表示第四绕组的导线的布设情况。
图12以展开各整流子片及各切槽的图表示第五绕组的导线的布设情况。
图13使用电枢133及整流子137的剖视图表示第五绕组的导线的布设情况。
图14表示在导线上产生规则的重叠,在被配置在整流子137和电枢133之间的导线的体积上产生偏移的例子。
图15表示在导线上产生规则的重叠,在被配置在整流子137和电枢133之间的导线的体积上产生偏移的例子。
图16表示在导线上产生规则的重叠,在被配置在整流子137和电枢133之间的导线的体积上产生偏移的例子。
图17表示在导线上产生规则的重叠,在被配置在整流子137和电枢133之间的导线的体积上产生偏移的例子。
图18表示在本实施方式中,被布设在整流子片和切槽之间并形成电枢绕组134的线圈的导线的一部分。
图19表示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整流子片间的均压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图19,就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将本发明的“电动机”用作被设置在电动式(充电式)的冲击式驱动器100上的驱动电动机的情况进行说明。另外对下述情况进行说明,即驱动电动机为四极两电刷的直流电动机,位于整流子对角位置上的整流子片间由导线连接并被均压(形成均压线),位于电枢对角位置上的线圈被连接成串联状。
图1为简要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冲击式驱动器100的整体结构的局部剖侧视图。图2为表示冲击式驱动器100的驱动电动机的简要结构的剖视图。图3简要表示对于被设置在驱动电动机121上的转子而言形成电枢绕组134前的结构。在图4、图6、图8、图10、图12中,对于驱动电动机的电枢绕组、以展开各整流子片及各切槽的图来表示被布设在整流子的各整流子片和各切槽之间的导线的布设情况。在图5、图7、图9、图11、图13中,使用电枢及整流子的剖视图表示上述各导线的布设情况。在图14~图17中,表示在导线上产生规则的重叠并在被配置在整流子和电枢之间的导线的体积上产生偏移的例子。图18表示在本实施方式中,被布设在整流子片和切槽之间并形成电枢绕组134的线圈的导线的一部分。图19表示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整流子片间的均压线。
如图1所示,概括地看,本实施方式的冲击式驱动器100主要包括形成冲击式驱动器100的外廓的本体部101,及以可拆卸的方式被安装在该本体部101的前端区域以进行各种螺钉的螺钉紧固作业等的锥头109。
本体部101由电动机壳体103、齿轮箱105和手柄107构成。在电动机壳体103内容纳着驱动电动机121。驱动电动机121与本发明中的“电动机”对应。
在手柄107内设有通过操作接通驱动电动机121的电源开关的扳机125。
在齿轮箱105内配置了减速机构111、心轴112、锤114、和铁砧115。所述减速机构111由用于使驱动电动机121的输出轴122的旋转适当减速的行星齿轮装置构成;所述心轴112由减速机构旋转驱动;所述锤114通过作为传动部件的球113由该心轴112旋转驱动;所述砧115由锤114旋转驱动。锤114可沿心轴112的长轴方向与心轴112作相对移动,并由压缩盘簧116向砧115侧加载。另外,砧115的前端从齿轮箱105的前端突出,锥头109以可拆卸的方式被安装在该突出的前端部上。
通过如此构成的冲击式驱动器100,当由锥头109施加的连接扭矩变大并达到了规定的高负荷状态时,能由锤114的打击动作使锥头109产生较大的紧固扭矩。另外,冲击式驱动器的动作原理本身属于公知的技术事项,故为了简洁起见省略其详细的构成作用的说明。
下面参照图2说明驱动电动机121的大致结构。作为本实施方式的驱动电动机121,使用了以电池127(结合参照图1)为驱动电源的四极直流电动机121。驱动电动机121主要包括:输出轴122;与输出轴122一体旋转的电枢133,在电枢133上缠有构成电枢绕组134的导线;被固定在电动机壳体103上使电枢133的周围产生磁场的定子135;被设置在输出轴122一端侧(减速机构111的相反侧)的整流子137;和两个电刷145。其中,所述的两个电刷与被设置在整流子137外周表面上的多个整流子片滑动接触并将驱动电流提供给被配置在电枢133上的电枢绕组134。
输出轴122的一端(后端,即图2所示的左端)通过轴承123以可转动的方式被支承在电动机壳体103上,其另一端(减速机构111侧,即图2所示的右侧)通过轴承124以可转动的方式被支承在齿轮箱105(结合参照图1)上。另外,由输出轴122、电枢133、整流子137、和电枢绕组134构成了转子。
给如上构成的驱动电动机121接通电源,在定子135的磁场中通过电刷145、整流子137的整流子片将驱动电流提供给电枢133的电枢绕组134,由此,旋转驱动转子。这时,通过整流子137及电刷145适当地切换流向电枢绕组134的电流的方向,使电枢133及输出轴122沿规定的方向连续旋转。另外,如此构成的直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本身,属于公知的技术事项,所以为了简洁起见省略其详细的构成作用的说明。
对于该转子而言,图3表示缠绕线圈以形成电枢绕组134前的外观。在已被穿插在电枢133中心的输出轴122的一端设有整流子137,而在整流子137的外周形成了顺次与电刷145滑动接触的10个整流子片40~49(结合参照图5)。在各整流子片上分别设置了连接导线的连接部X。另外,相邻的整流子片被绝缘。
电枢133在径向上具有凸状的10个齿30~39(结合参照图5),其端面被形成为齿轮状。在各齿之间形成了10个切槽,在切槽间缠绕构成电枢绕组134的导线、并形成线圈。
下面,使用图4~图13说明被配置在各整流子片和切槽间的电枢绕组134的线圈及连接整流子片间的均压线的详细的形成方法。
本实施方式的驱动电动机121的电枢绕组134,由以整流子片40为起点的第一绕组(参照图4、5)、以整流子片41为起点的第二绕组(参照图6、7)、以整流子片42为起点的第三绕组(参照图8、9)、以整流子片48为起点的第四绕组(参照图10、11)、和以整流子片49为起点的第五绕组(参照图12、13)构成。
第一~第五绕组分别由上述起点整流子片、A组线圈、电枢133上位于A组线圈对角位置上的B组线圈、中转整流子片、与中转整流子片相连接的终点整流子片构成。由A组线圈和B组线圈串联连接成的线圈部分的一端被连接在起点整流子片上,其另一端被连接在中转整流子片。另外,中转整流子片和终点整流子片位于电枢133上的相互对角的位置。
各绕组的A组线圈和下一个被形成的绕组的A组线圈,被形成在绕电枢133长轴沿周向相互移位了一个切槽的切槽之间。同样地,各绕组的B组线圈和接着被形成的绕组的B组线圈,被形成在绕电枢133长轴沿周向相互移位了一个切槽的切槽之间。
即,通过被连接在第一绕组的起点整流子片(整流子片40)上的导线,顺次将各绕组的终点整流子片作为下一个形成的绕组的起点整流子片,同一组的线圈绕电枢133的长轴沿周向移位并呈周期性地配置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绕组。
另外,连接中转整流子片和终点整流子片的导线,使各整流子片间电短路,所以其被称作均压线。
本实施方式的第一~第五绕组与本发明的“单位绕组”对应。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第一、第二绕组,按起点整流子片→A组线圈→B组线圈→中转整流子片的顺序形成线圈,对于第三、第四、第五绕组,则按起点整流子片→B组线圈→A组线圈→中转整流子片的顺序形成线圈。
另外,图中在导线上标出的箭头表示缠绕导线的方向(不是驱动电流流动的方向)。另外,为了防止因振动引起断线,在整流子137和电枢133之间,从整流子片朝向电枢133的导线(形成线圈部的导线)至少半周围绕输出轴成颈状缠绕后被布设在切槽中。
如图4、5所示,以整流子片40为起点整流子片构成第一绕组。被连接在整流子片40上的导线,沿图5所示的逆时针方向缠绕,并被穿插在齿37和齿38之间的切槽中,在越过齿37、36、35后,被穿插在齿35和齿34之间的切槽中。而且,通过该导线在所述切槽间缠绕8圈,形成A1线圈。
接着,导线照旧向逆时针方向缠绕,被穿插在齿33和齿32间的切槽(图4所示的箭头a)中,并在越过齿32、31、30后,被穿插在齿30和齿39之间的切槽中。而且,通过该导线在所述切槽间缠绕8圈,形成电枢133上位于与A1线圈对角的B1线圈。
而且,导线再次逆时针缠绕后,被连接到作为中转整流子片的整流子片46上。这样,通过被连接到整流子片40上的导线形成A1线圈并形成被设置在电枢133上的与A1线圈对角的切槽间的B1线圈,形成具有被连接成串联状的A1线圈和B1线圈的第一绕组的线圈部分。
而且,连接到整流子片46上的导线,被连接在作为第一绕组的终点整流子片的整流子片41上(图4所示的箭头b),这样,整流子片46和整流子片41被均压(形成第一绕组的均压线)。
如图6、7所示,以作为第一绕组的终点整流子片的整流子片41为起点整流子片构成第二绕组。连接到整流子片41上的导线,向图7所示的逆时针方向缠绕,并被穿插在齿39和齿38之间的切槽中,在越过齿38、37、36后,被穿插在齿36和齿35之间的切槽中。而且,通过该导线在所述切槽间缠绕8圈,形成A2线圈。
接着,导线照旧逆时针缠绕,并被穿插在齿34和齿33之间的切槽中(图6所示的箭头c),在越过齿33、32、31后,被穿插在齿31和齿30间的切槽中。而且,通过该导线在所述切槽间缠绕8圈,形成电枢133上位于与A2线圈对角的B2线圈。
而且,导线再次逆时针缠绕后,被连接到作为中转整流子片的整流子片47上。这样,由被连接到整流子片41上的导线形成A2线圈并形成被设置在电枢133上的与A2线圈对角的切槽间的B2线圈,形成具有被连接成串联状的A2线圈和B2线圈的第二绕组的线圈部分。
而且,被连接到整流子片47上的导线,与作为第二绕组的终点整流子片的整流子片42连接(图6所示的箭头d),这样,整流子片47和整流子片42被均压(形成第二绕组的均压线)。
本实施方式的“第二绕组”与本发明的“第一单位绕组”对应。而且,本实施方式的“整流子片41”、“整流子片47”、“整流子片42”分别与本发明的“第一整流子片”、“第二整流子片”、“第三整流子片”对应。另外,本实施方式的“A2线圈”与本发明的“第一组线圈”对应,本实施方式的“B2线圈”与本发明的“第二组线圈”对应。形成了A2线圈的“由齿39和齿38之间的切槽及齿36和齿35之间的切槽形成的切槽间”及形成了B2线圈的“由齿34和齿33之间的切槽及齿31和齿30之间的切槽形成的切槽间”,对应于本发明的“从多个切槽中所分别选择的规定的切槽组”。
如图8、9所示,以第二绕组的终点整流子片、即整流子片42为起点整流子片构成第三绕组。被连接到整流子片42上的导线向图9所示的逆时针方向缠绕,在输出轴122上在颈部缠绕了一周之后,被穿插在齿35和齿34之间的切槽中(图8所示的箭头k),并在越过齿34、33、32后,被穿插在齿32和齿31之间的切槽中。而且,通过该导线在所述切槽间缠绕8圈,形成B3线圈。
接着,导线照旧逆时针缠绕,并被穿插在齿30和齿39之间的切槽中,在越过齿39、38、37后,被穿插在齿37和齿36间的切槽中。而且,通过该导线在所述切槽间缠绕8圈,形成电枢133上的位于与B3线圈对角的A3线圈。
而且,导线再次逆时针缠绕后,被连接到作为中转整流子片的整流子片43上(图8所示的箭头m)。这样,由被连接到整流子片42上的导线形成B3线圈并形成被设置在电枢133上的与B3线圈对角的切槽间的A3线圈,由此,形成具有被连接成串联状的B3线圈和A3线圈的第三绕组的线圈部分。
而且,连接到整流子片43上的导线与作为第三绕组的终点整流子片的整流子片48连接,这样,整流子片43和整流子片48被均压(形成第三绕组的均压线)。
本实施方式的“第三绕组”与本发明的“第二单位绕组”对应。而且,本实施方式的“整流子片42”、“整流子片43”、“整流子片48”分别与本发明的“第三整流子片”、“第四整流子片”、“第五整流子片”对应。另外,本实施方式的“A3线圈”与本发明的“第一组线圈”对应,本实施方式的“B3线圈”与本发明的“第二组线圈”对应。另外,形成A3线圈的“由齿30和齿39之间的切槽与齿37和齿36之间的切槽形成的切槽间”及形成B3线圈的“由齿35和齿34之间的切槽与齿32和齿31之间的切槽形成的切槽间”对应于本发明的“以部分包含形成了第一单位绕组用的第一及第二组的各线圈的切槽组的切槽之方式所选择的规定切槽组”。
如图10、11所示,以作为第三绕组的终点整流子片的整流子片48为起点整流子片构成第四绕组。连接到整流子片48上的导线向图11所示的逆时针方向缠绕,并且被穿插在齿36和齿35之间的切槽中(图10所示的箭头n),在其越过齿35、34、33后,被穿插在齿33和齿32之间的切槽中。而且,通过该导线在所述切槽间缠绕8圈,形成B4线圈。
接着,导线照旧逆时针缠绕,并被穿插在齿31和齿30间的切槽中,在越过齿30、39、38后,被穿插在齿38和齿37之间的切槽中。而且,通过该导线在所述切槽间缠绕8圈,形成电枢133上的位于与B4线圈对角的A4线圈。
而且,导线再次逆时针缠绕,并被连接到作为中转整流子片的整流子片44上(图10所示的箭头p)。这样,由被连接到整流子片48上的导线形成B4线圈并形成被设置在电枢133上的与B4线圈对角的切槽间的A4线圈,由此,形成具有被连接成串联状的B4线圈和A4线圈的第四绕组的线圈部分。
而且,被连接到整流子片44上的导线与作为第四绕组的终点整流子片的整流子片49连接,这样,整流子片44和整流子片49被均压(形成第四绕组的均压线)。
如图12、13所示,以第四绕组的终点整流子片、即整流子片49为起点整流子片构成第五绕组。被连接到整流子片49上的导线,向图13所示的逆时针方向缠绕,并被穿插在齿37和齿36之间的切槽中(图12所示的箭头s),在越过齿36、35、34后,被穿插在齿34和齿33之间的切槽中。而且,通过该导线在所述切槽间缠绕8圈,形成B5线圈。
接着,导线照旧逆时针缠绕,并被穿插在齿32和齿31之间的切槽中(图12所示的箭头t),在越过齿31、30、39后,被穿插在齿39和齿38间的切槽中。而且,通过该导线在所述切槽间缠绕8圈,形成电枢133上的位于与B5线圈对角的A5线圈。
而且,导线再次逆时针缠绕,并被连接到作为中转整流子片的整流子片45上。这样,由被连接到整流子片49上的导线形成B5线圈并形成被设置在电枢133上的与B5线圈对角的切槽间的A5线圈,由此,形成具有被连接成串联状的B5线圈和A5线圈的第五绕组的线圈部分。
而且,被连接到整流子片45上的导线与作为第五绕组的终点整流子片的整流子片40连接,这样,整流子片45和整流子片40被均压(形成第五绕组的均压线)。
下面,归纳说明各线圈的配置情况。
如上所述,通过形成第一绕组~第五绕组,在绕电枢134的长轴沿周向相互移位一个切槽,按A 1线圈、A2线圈、A3线圈、A4线圈、A5线圈的顺序形成A组线圈;在绕电枢的长轴沿周向相互移位一个切槽,按B1线圈、B2线圈、B3线圈、B4线圈、B5线圈的顺序形成B组线圈。
下面,归纳说明各均压线的配置情况。
在第一绕组(结合参照图4)中,连接了绕组的线圈部分的终端的中转整流子片,被构成为整流子片(整流子片46),其位于邻近起点整流子片(整流子片40)的整流子片(整流子片41)的对角位置,而且,终点整流子片被构成为邻近起点整流子片的整流子片(整流子片41)。因此,从位于邻近起点整流子片的整流子片的对角位置的整流子片(整流子片46)到邻近起点整流子片的整流子片(整流子片41)布设了均压线。即,邻近起点整流子片的整流子片(整流子片41)成为第一绕组的终点整流子片,此整流子片成为第二绕组的起点整流子片。同样地,在第二绕组(结合参照图6)中,邻近起点整流子片(整流子片41)的整流子片(整流子片42)成为第二绕组的终点整流子片,此整流子片成为第三绕组的起点整流子片。
另一方面,在第三绕组(结合参照图8)中,连接了绕组的线圈部分的中转整流子片,被构成为邻近起点整流子片(整流子片42)的整流子片(整流子片43),另外,终点整流子片被构成为整流子片(整流子片48),其位于邻近起点整流子片的整流子片(整流子片43)的对角位置。因此,从邻近起点整流子片的整流子片(整流子片43)到位于邻近起点整流子片的整流子片的对角位置的整流子片(整流子片48)被布设了均压线。即,位于邻近起点整流子片的整流子片的对角位置的整流子片(整流子片48),成为第三绕组的终点整流子片,此整流子片成为第四绕组的起点整流子片。同样地,在第四绕组(结合参照图10)中,邻近起点整流子片(整流子片48)的整流子片(整流子片49)成为第四绕组的终点整流子片,此整流子片成为第五绕组的起点整流子片。而且,在第五绕组(结合参照图12)中,邻近起点整流子片(整流子片49)的整流子片(整流子片40)成为第五绕组的终点整流子片,并回到了第一绕组的起点整流子片。这样,导线就被连接到设置在整流子137上的各整流子片上,形成了电枢绕组134。因此,第一绕组~第五绕组的各起点整流子片成为整流子片40、整流子片41、整流子片42、整流子片48、整流子片49。
顺便说一下,对于第一绕组~第五绕组,假如从沿着绕整流子137的长轴的周向一个一个地移位了的整流子片,向沿着绕电枢133的长轴的周向一个切槽一个切槽地进行了移位的切槽顺次布设导线,由已被连接到各绕组的起点整流子片上的导线形成了通常为同一A组的线圈,则如图14所示,容易在导线上产生规则的重叠。在图14中,有选择地记述了如此形成时的从第一~第三绕组的整流子片到切槽、以及从切槽到整流子片布设的导线。在如图14所示布设了导线的情况下,如果一直形成到第五绕组为止,那么在整流子片45~47的下方附近,特别容易在已布设在整流子137和电枢133之间的导线上产生重叠,导线的体积会变大。另外,如图15所示,当有选择地记述如此已布设的均压线时,在与导线的体积变大的整流子片45~47的下方附近位于对角位置的整流子片40~42的附近,集中着均压线的入口。如图16所示,在均压线的入口附近,从各整流子片向切槽所布设的导线,由均压线沿整流子137方向提升,同时沿输出轴122方向被抽紧。因此,在均压线的入口附近,导线的体积有变小的倾向。如图17所示,在均压线的出口附近,不存在由均压线引起的导线体积变小的倾向。因此,当这样顺次规则地布设导线时,就图14所示的情况来说,与整流子片40~42的下方附近的导线的体积相比,整流子片45~47的下方附近的导线的体积较大,容易产生导线体积的偏移。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形成各绕组之际,从第三绕组开始改变了连接到起点整流子片上的线圈的顺序。而且,从第三绕组开始改变由均压线连接的整流子片的顺序,不采用一律将沿着绕流子137的长轴的周向一个一个地进行了移位的整流子片作为起点整流子片的结构。在图18中,对于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的电枢绕组134以及对于第一~第四绕组,有选择地记述了从整流子片到切槽以及从切槽到整流子片被布设的导线。
根据这样的结构,与图14中的情况相比,整流子片40~42的下方附近的导线的体积变大,因而改善了其与整流子片45~47的下方附近的导线的体积之间的平衡性。这样,在本实施方式的驱动电动机121中,不规则地进行整流子137和电枢133间的导线的布设,可以防止在导线上产生规则的重叠而使被配置在整流子137和电枢133间的导线的体积偏移。
而且,可以避免在由输出轴122、电枢133、整流子137、电枢绕组134构成的转子在重量上产生不平衡而使转子的旋转中心偏心于输出轴的情况。因此,在电动机的制造过程中,不需要对整流子137或电枢133的局部进行削减以使其变轻、或使用油灰等进行局部增重等花费时间于调整平衡的作业,因而能构成可以高效地进行制造的电动机。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机中,从第三绕组起仅一回改变了布设导线的顺序。一般来说,电枢绕组134是由操作者使用卷线机来布设导线而形成的。卷线机在改变布设导线的顺序的次数较少时能高效地形成电枢绕组。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机中,能将导线平衡性较好地缠绕在整流子137和电枢133间,同时能较高效率地形成电枢绕组134。
本发明不限于在实施方式中已说明的结构,其可以进行各种改变、补充或删除。
在本实施方式中,尽管对驱动电动机为4极2电刷的直流电动机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极数和电刷数并不限于此。例如,对于6极2电刷的情况,电枢绕组的各线圈部由A组、B组、C组的三个线圈连接构成为串联状。而且,由均压线连接3个整流子片。这时,例如,在中间的绕组之前,以A组→B组→C组的顺序缠绕导线而形成线圈部,从中间的绕组开始,以C组→B组→A组的顺序缠绕形成线圈部。对被形成的线圈的组的顺序、以及从任一绕组起改变被形成的线圈的顺序是否被改变进行适当的选择,目的是难以产生导线的体积的偏移。对于连接整流子片间的导线、即均压线,以及连接整流子片的顺序也是同样的。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形成第一~第五绕组之际,对从第三绕组起仅一回改变线圈的顺序之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数回改变线圈的顺序。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改变形成线圈的顺序之际,还对改变由均压线连接的整流子片的顺序之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仅改变形成线圈的顺序也可以得到本发明的效果。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对交替反复形成线圈的步骤和形成均压线的步骤、形成电枢绕组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这种电枢绕组的卷线方法也可适用于其它途经形成均压线的情况(包括不用导线而是用连接导体来连接整流子片间的情况)。
在本实施方式中,尽管就被设置在冲击式驱动器100上的电动机对适用本发明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的电动机的制造方法也可广泛地应用于被设置在其它机器上的电动机。
Claims (4)
1.一种电动机,具有沿着绕长轴的周向配置多个切槽的电枢、与前述电枢一起旋转的整流子、沿着绕前述整流子的长轴的周向所配置的多个整流子片、和至少具有被形成在前述电枢和前述整流子片间的第一及第二单位绕组的电枢绕组,所述电动机的特征在于:
前述第一单位绕组具有:前述多个整流子片中的第一、第二及第三整流子片;通过将导线缠绕在从前述多个切槽中分别选择出的规定切槽组上而形成的第一单位绕组用的第一及第二组的各线圈;和由导线形成的第一均压线;
前述第一整流子片构成该第一单位绕组的起点;
前述第一单位绕组用的第一及第二组的各线圈,从前述第一整流子片到前述第二整流子片,以前述第一单位绕组用的第一组线圈、前述第一单位绕组用的第二组线圈的顺序被连接成串联状;
前述第一均压线从前述第二整流子片到构成该第一单位绕组的终点的前述第三整流子片配置;
前述第二单位绕组具有:前述多个整流子片中的前述第三整流子片、第四整流子片以及第五整流子片;第二单位绕组用的第一及第二组的线圈,其通过将导线缠绕在规定的切槽组上形成,上述规定的切槽组从前述多个切槽中选择,其包含形成前述第一单位绕组用的第一及第二组各线圈的切槽组中的一部分切槽,并且与前述第一单位绕组用的第一及第二组的各线圈相比较,第二单位绕组用的第一及第二组的线圈分别被设置成沿着绕前述电枢的长轴的周向进行了移位的状态;和由导线形成的第二均压线;
前述第三整流子片构成前述第一单位绕组的终点,并且构成该第二单位绕组的起点;
前述第二单位绕组用的第一及第二组的各线圈,从前述第三整流子片到前述第四整流子片,以前述第二单位绕组用的第二组线圈、前述第二单位绕组用的第一组线圈的顺序串联连接;
前述第二均压线从前述第四整流子片到构成该第二单位绕组的终点的前述第五整流子片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以邻近前述第一整流子片的方式配置前述第一单位绕组的前述第三整流子片;
以邻近前述第三整流子片的方式配置前述第二单位绕组的前述第四整流子片。
3.一种电动机的制造方法,该电动机具有:
沿着绕长轴的周向配置了多个切槽的电枢;
与前述电枢一起旋转的整流子;
被设置在前述整流子上的多个整流子片;
和至少具有被形成在前述电枢与前述整流子片间的第一及第二单位绕组的电枢绕组,
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形成第一单位绕组,其中,将被连接到在前述多个整流子片中构成前述第一单位绕组起点的第一整流子片上的导线,缠绕在从前述多个切槽中分别选择出的规定的切槽组上,并按前述第一单位绕组用的第一组线圈、前述第一单位绕组用的第二组线圈的顺序,形成从前述第一整流子片到第二整流子片连接成串联状的各线圈后将上述导线连接到前述第二整流子片上,将该导线从前述第二整流子片连接到构成前述第一单位绕组的终点的第三整流子片上;
形成第二单位绕组,其中,将被连接到构成前述第一单位绕组的终点并构成前述第二单位绕组的起点的前述第三整流子片上的导线,缠绕在规定的切槽组上,所述规定的切槽组从前述多个切槽中所选择,其包含形成前述第一单位绕组用的第二组线圈的切槽组的一部分的切槽,并且与前述第一单位绕组用的第二组线圈相比较,第二单位绕组用的第二组的线圈被设置成沿着绕前述电枢的长轴的周向进行了移位的状态,形成第二单位绕组用的第一组线圈;将该导线缠绕在规定的切槽组上,这规定的切槽组从前述多个切槽中所选择,包含有形成前述第一单位绕组用的第一组线圈的切槽组中的一部分切槽,与前述第一单位绕组用的第一组线圈相比较,第二单位绕组用的第一组线圈被设置成沿着绕前述电枢的长轴的周向进行了移位的状态;按前述第二单位绕组用的第二组线圈、前述第二单位绕组用的第一组线圈的顺序,形成从前述第三整流子片到第四整流子片被连接成串联状的各线圈,并将其连接到前述第四整流子片上,将该导线从前述第四整流子片连接到构成前述第二单位绕组的终点的第五整流子片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机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作为前述电枢绕组,通过重复形成前述第一单位绕组的步骤,形成多个和第一单位绕组同类的单位绕组,之后,通过重复形成前述第二单位绕组的步骤,形成多个和第二单位绕组同类的单位绕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5129862A JP4613091B2 (ja) | 2005-04-27 | 2005-04-27 | モータおよびモータの製造方法 |
JP129862/2005 | 2005-04-27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855674A true CN1855674A (zh) | 2006-11-01 |
CN1855674B CN1855674B (zh) | 2010-08-25 |
Family
ID=366025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6100020689A Active CN1855674B (zh) | 2005-04-27 | 2006-01-20 | 电动机及电动机的制造方法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7567007B2 (zh) |
EP (1) | EP1717934B9 (zh) |
JP (1) | JP4613091B2 (zh) |
CN (1) | CN1855674B (zh) |
Cited By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025237A (zh) * | 2010-12-10 | 2011-04-20 | 上海电气集团上海电机厂有限公司 | 四波绕组乙种均压线的连线方法 |
CN101682245B (zh) * | 2007-04-10 | 2012-10-03 | 马渊马达株式会社 | 小型电机及其制造方法 |
CN102738997A (zh) * | 2011-04-13 | 2012-10-17 | 株式会社美姿把 | 直流电动机及绕组卷装方法 |
CN102948050A (zh) * | 2010-04-27 | 2013-02-27 | 法雷奥电机设备公司 | 包括设置有使得可以辅助切换的绕组的转子的电机,和相关联的起动器 |
CN103647425A (zh) * | 2013-12-11 | 2014-03-19 | 上海马陆日用友捷汽车电气有限公司 | 永磁直流电动机 |
CN105052023A (zh) * | 2013-03-26 | 2015-11-11 | 株式会社美姿把 | 电动机 |
CN105720746A (zh) * | 2014-12-18 | 2016-06-29 | 阿斯莫株式会社 | 旋转电枢、旋转电机、旋转电枢的制造方法 |
CN106329866A (zh) * | 2016-11-04 | 2017-01-11 | 桐乡力山工业有限公司 | 一种马达的电枢总成 |
CN109496391A (zh) * | 2016-06-14 | 2019-03-19 | Arm有限公司 | 用于操作电动机的方法和装置 |
CN109690912A (zh) * | 2016-08-25 | 2019-04-26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电动机及电动机的卷绕方法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02006011547A1 (de) * | 2006-03-14 | 2007-09-20 | Robert Bosch Gmbh | Elektrische Maschine |
JP5188981B2 (ja) * | 2006-11-22 | 2013-04-24 | 株式会社ミツバ | 直流モータ |
JP4987628B2 (ja) * | 2007-08-28 | 2012-07-25 | アスモ株式会社 | 回転電機子、回転電機、及び、回転電機子の製造方法 |
CN103762811B (zh) * | 2008-06-30 | 2017-04-12 | 株式会社美姿把 | 电动机 |
JP2010041827A (ja) * | 2008-08-05 | 2010-02-18 | Nippon Densan Corp | ブラシ付きモータ |
DE102010003048A1 (de) * | 2010-03-19 | 2011-09-22 | Robert Bosch Gmbh | Elektrische Maschine mit gewuchtetem Rotor |
CN102237734B (zh) * | 2010-04-23 | 2015-08-12 | 德昌电机(深圳)有限公司 | 一种电机 |
CN102247101B (zh) * | 2010-05-21 | 2015-07-22 | 德昌电机(深圳)有限公司 | 厨房电器 |
KR101339543B1 (ko) | 2010-06-29 | 2013-12-10 | 주식회사 만도 | 모터 및 이를 이용한 전동식 파워 스티어링 시스템 |
JP5719667B2 (ja) * | 2011-04-13 | 2015-05-20 | 株式会社ミツバ | 直流モータ、及び巻線巻装方法 |
CN102868278B (zh) | 2011-07-08 | 2017-05-10 | 德昌电机(深圳)有限公司 | 有刷电机及其转子 |
US9425663B2 (en) | 2012-08-17 | 2016-08-23 | Black & Decker Inc. | Distributed winding arrangement for an electric motor |
US9991770B2 (en) | 2013-08-09 | 2018-06-05 | Black & Decker Inc. | Spring post for brush card for a power tool |
US9866078B2 (en) | 2014-01-29 | 2018-01-09 | Black & Decker Inc. | Brush assembly mount |
US20150042204A1 (en) | 2013-08-09 | 2015-02-12 | Black & Decker Inc. | Brush assembly for an electric motor |
CN105071613B (zh) * | 2015-09-07 | 2017-10-03 | 环宇平 | 多功能轨迹调节盘 |
US11128208B2 (en) * | 2016-09-27 | 2021-09-21 | Johnson Electric International AG | Brush motor and cooling module using the same |
CN107872135B (zh) * | 2016-09-27 | 2021-08-06 | 德昌电机(深圳)有限公司 | 冷却模组及其有刷电机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FR2086759A5 (zh) * | 1970-04-08 | 1971-12-31 | Henry Baudot Jacques | |
US3733506A (en) * | 1971-10-29 | 1973-05-15 | Singer Co | Commutated wound armature assemblies |
US3829721A (en) * | 1973-07-30 | 1974-08-13 | Black & Decker Mfg Co | Air flow baffle construction for electric motor devices |
JP2535181B2 (ja) * | 1987-09-30 | 1996-09-18 | 株式会社シコー技研 | 電機子巻線が重畳しない5相の直流電動機 |
JPH02184246A (ja) | 1989-01-10 | 1990-07-18 | Tamagawa Seiki Co Ltd | ブラシモータに於るロータ巻線構造 |
JPH11252843A (ja) * | 1998-03-02 | 1999-09-17 | Asmo Co Ltd | 電機子の巻線方法,電機子及び直流機 |
US6683396B2 (en) * | 1999-07-02 | 2004-01-27 |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 Portable motor powered device |
JP3730869B2 (ja) * | 2001-02-02 | 2006-01-05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回転電機 |
JP4748872B2 (ja) * | 2001-03-30 | 2011-08-17 | 株式会社ミツバ | 回転電機のアーマチュア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2003079121A (ja) * | 2001-08-31 | 2003-03-14 | Star Engineering Co Ltd | 多極直列波巻回転電機 |
JP2004274821A (ja) * | 2003-03-05 | 2004-09-30 | Koyo Seiko Co Ltd | ブラシ付直流モータとその電機子コイルの製造方法 |
JP4781653B2 (ja) * | 2004-10-21 | 2011-09-28 | 株式会社マキタ | 電動工具 |
KR20060035358A (ko) | 2004-10-22 | 2006-04-26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다수의 송수신 안테나를 구비하는 이동통신시스템의 고속데이터 통신 장치 및 방법 |
-
2005
- 2005-04-27 JP JP2005129862A patent/JP4613091B2/ja active Active
-
2006
- 2006-01-20 CN CN2006100020689A patent/CN1855674B/zh active Active
- 2006-04-25 EP EP06008549.5A patent/EP1717934B9/en active Active
- 2006-04-26 US US11/411,442 patent/US7567007B2/en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682245B (zh) * | 2007-04-10 | 2012-10-03 | 马渊马达株式会社 | 小型电机及其制造方法 |
CN102948050A (zh) * | 2010-04-27 | 2013-02-27 | 法雷奥电机设备公司 | 包括设置有使得可以辅助切换的绕组的转子的电机,和相关联的起动器 |
CN102948050B (zh) * | 2010-04-27 | 2015-11-25 | 法雷奥电机设备公司 | 包括设置有使得可以辅助切换的绕组的转子的电机,和相关联的起动器 |
CN102025237A (zh) * | 2010-12-10 | 2011-04-20 | 上海电气集团上海电机厂有限公司 | 四波绕组乙种均压线的连线方法 |
CN102738997A (zh) * | 2011-04-13 | 2012-10-17 | 株式会社美姿把 | 直流电动机及绕组卷装方法 |
CN102738997B (zh) * | 2011-04-13 | 2016-01-06 | 株式会社美姿把 | 直流电动机及绕组卷装方法 |
CN105052023B (zh) * | 2013-03-26 | 2018-05-25 | 株式会社美姿把 | 电动机 |
CN105052023A (zh) * | 2013-03-26 | 2015-11-11 | 株式会社美姿把 | 电动机 |
CN103647425B (zh) * | 2013-12-11 | 2016-01-20 | 上海马陆日用友捷汽车电气有限公司 | 永磁直流电动机 |
CN103647425A (zh) * | 2013-12-11 | 2014-03-19 | 上海马陆日用友捷汽车电气有限公司 | 永磁直流电动机 |
CN105720746A (zh) * | 2014-12-18 | 2016-06-29 | 阿斯莫株式会社 | 旋转电枢、旋转电机、旋转电枢的制造方法 |
US10348147B2 (en) | 2014-12-18 | 2019-07-09 | Denso Corporation | Rotating armature,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coil portions, and rotating armature manufacturing method |
CN105720746B (zh) * | 2014-12-18 | 2019-11-12 | 株式会社电装 | 旋转电枢、旋转电机、旋转电枢的制造方法 |
CN109496391A (zh) * | 2016-06-14 | 2019-03-19 | Arm有限公司 | 用于操作电动机的方法和装置 |
CN109496391B (zh) * | 2016-06-14 | 2021-02-12 | Arm有限公司 | 用于操作电动机的方法和装置 |
CN109690912A (zh) * | 2016-08-25 | 2019-04-26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电动机及电动机的卷绕方法 |
CN109690912B (zh) * | 2016-08-25 | 2021-05-25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电动机及电动机的卷绕方法 |
CN106329866A (zh) * | 2016-11-04 | 2017-01-11 | 桐乡力山工业有限公司 | 一种马达的电枢总成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1717934A2 (en) | 2006-11-02 |
JP2006311685A (ja) | 2006-11-09 |
CN1855674B (zh) | 2010-08-25 |
EP1717934B9 (en) | 2015-11-18 |
JP4613091B2 (ja) | 2011-01-12 |
US20060244334A1 (en) | 2006-11-02 |
US7567007B2 (en) | 2009-07-28 |
EP1717934B1 (en) | 2015-06-17 |
EP1717934A3 (en) | 2007-12-0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855674A (zh) | 电动机及电动机的制造方法 | |
RU2545171C2 (ru) | Приводной инструмент | |
CN1249895C (zh) | 旋转电机及使用该旋转电机的滑轮驱动装置 | |
US7812497B2 (en) | Armature, dynamo-electric machin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armature | |
CN1819409A (zh) | 轴向空气隙型电动机及其制造方法 | |
CN101053139A (zh) | 旋转电机以及装载有该电机的汽车 | |
CN1897410A (zh) | 旋转电机 | |
CN1864318A (zh) | 旋转电机中的电枢及其制造方法 | |
CN1881747A (zh) | 永磁电机 | |
CN1444328A (zh) | 绕组方法及绕组装置 | |
CN1672308A (zh) | 电动机、电动机的制造方法及电动机的驱动控制装置 | |
CN1470095A (zh) | 具有集中绕组的刷式直流电机以及交流整流子电机结构 | |
CN1914785A (zh) | Ipm旋转电机 | |
US10170954B2 (en) | Direct current motor | |
CN1574548A (zh) | 旋转电机的定子 | |
CN1095240C (zh) | 扁平型产振电机 | |
JP2019502358A (ja) | コギングトルクを最小化する永久磁石回転装置とこれを用いた永久磁石発電機及び永久磁石電動機 | |
CN1604432A (zh) | 感应电动机的定子 | |
CN1713482A (zh) | 电动机 | |
JP5610887B2 (ja) | 分割コア式ワークの巻線機及び巻線方法 | |
CN1156066C (zh) | 旋转电机 | |
TWM299219U (en) | Improved electricity generator structure | |
CN1157500A (zh) | 共磁路型多转子电机 | |
CN1849738A (zh) | 电机 | |
CN1449093A (zh) | 回转电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