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48050A - 包括设置有使得可以辅助切换的绕组的转子的电机,和相关联的起动器 - Google Patents

包括设置有使得可以辅助切换的绕组的转子的电机,和相关联的起动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948050A
CN102948050A CN2011800316988A CN201180031698A CN102948050A CN 102948050 A CN102948050 A CN 102948050A CN 2011800316988 A CN2011800316988 A CN 2011800316988A CN 201180031698 A CN201180031698 A CN 201180031698A CN 102948050 A CN102948050 A CN 10294805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or
conductor
notch
plate
radi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3169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948050B (zh
Inventor
N.拉比
A.沃奎林
B.杜普克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aleo Equipements Electriques Moteur SAS
Original Assignee
Valeo Equipements Electriques Moteur S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aleo Equipements Electriques Moteur SAS filed Critical Valeo Equipements Electriques Moteur SAS
Publication of CN1029480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480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9480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4805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46Fastening of windings on the stator or rotor structure
    • H02K3/48Fastening of windings on the stator or rotor structure in slo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23/00DC commutator motors or generators having mechanical commutator; Universal AC/DC commutator motors
    • H02K23/26DC commutator motors or generators having mechanical commutator; Universal AC/DC commutator mo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armature windings
    • H02K23/38DC commutator motors or generators having mechanical commutator; Universal AC/DC commutator mo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armature windings having winding or connection for improving commutation, e.g. equipotential connectio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23/00DC commutator motors or generators having mechanical commutator; Universal AC/DC commutator motors
    • H02K23/26DC commutator motors or generators having mechanical commutator; Universal AC/DC commutator mo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armature windings
    • H02K23/32DC commutator motors or generators having mechanical commutator; Universal AC/DC commutator mo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armature windings having wave or undulating wind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Windings For Motors And Genera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机,包括缠绕转子(102),该转子具有集流器(112),包括一组板(131)和纵向槽口(133)。所述转子(102)还包括绕组(108),通过一组导体(134)形成,每个导体包括两个臂(135.1、135.2),这两个臂(135.1、135.2)通过基部(136)彼此连接。根据本发明,表示由转子(102)产生的电动势(EMF)根据转子的旋转角的曲线在切换区域是线性且陡峭的,槽口(133)相对于板(131)成角度地偏移,从而每个槽口(133)对着两个板之间的连结部定位。本发明还涉及装配有所述电机的相关的起动器。

Description

包括设置有使得可以辅助切换的绕组的转子的电机,和相关联的起动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包括转子的电机,该转子设置有绕组,该绕组具有辅助转子的导体中的电切换的构造。本发明在机动车辆起动器的领域中具有特别有利的应用。
背景技术
装备有旋转电机的机动车辆起动器是已知的,该旋转电机设置有:定子或感应器,包括多个永磁体或缠绕磁极(电磁体);和转子102或电枢,包括导体,所述导体形成设置有圆柱形本体的转子的绕组。空气隙存在于转子本体的外周边和定子磁体的内周边之间。
为此,如图5和6所示,转子102包括集流器,集流器设置有导电板131,诸如铜板,这些板并排地在集流器的外周边上延伸。转子102还有设置在它本体中的纵向槽口133,该本体由一组金属板构成。为了形成绕组,导体134被插入在槽口133内,该导体的端部被焊接在每个板131的一部分上。在图1的例子中,集流器包括编号为从1到25的25个板,和相应数量的槽口。在该已知的构造中,槽口133的轴线与板131的轴线重合,即,板131对着槽口133。定子包括六个磁极,其具有永磁体或缠绕磁极的形式,以交替的方式分布,即,三个北极和三个南极。作为变体,定子包括仅四个磁极(交替的两个北极和两个南极)。
更具体地,每个导体134具有两个臂135.1、135.2,它们通过基部连接,诸如以便形成“U”形。这些导体134在两个不同层(即,上层和下层)上插入在转子的槽口133内,导体的端部137.1、137.2被焊接在板131上。
电机还包括电刷,其被设计为允许通过在转子102的导体中的电流的切换而允许转子的供电。
在槽口133的位置处单个导体134的两个臂135.1、135.2之间的距离已知为槽口间距k。如果一个臂135.1被接合在槽口N中,而另一个臂135.2接合在槽口N+k中,则槽口间距等于k。换句话说,槽口间距k等于将两个槽口133分开的槽口133的数量加一,所述两个槽口接收单个导体134的臂135.1、135.2。例如,对于臂135.1接合在定位为对着第三板的槽口中而另一臂135.2接合在对着第七板的槽口中的构造,槽口间距k等于4(参照图1)。
类似地,在板131的位置处,单个导体134的两个端部137.1、137.2之间的距离已知为板间距l,或集流器处的间距。如果导体的一个端部137.1焊接在板M上,而另一个端部137.2焊接在板M+l上,则板的间距等于l。换句话说,板间距1等于将两个板131分开的板131的数量加一,单个导体的端部被焊接到所述两个板上。例如,对于导体的一个端部被焊接在第一板上而另一端部被焊接在第九板上的构造,板间距l等于8(参见图1)。
现有技术的规则导致按照定子磁极数量的转子102的绕组,以便获得期望的电动势,对于具有6个磁极的定子的构造,其对应于槽口间距k为4和板间距l为8(参见图1)。在该构造中,如果导体134的一个端部137.1、137.2被焊接在板N上,其一个臂135.1、135.2穿入到对着板N+2定位的槽口133中,其另一个臂135.1、135.2穿回到对着板N+6定位的槽口133中,另一端部137.1、137.2将被焊接在板N+8上。
但是,这种类型的构造在切换方面并不是优化的。实际上,如图2a所示,根据前述构造(k=4;l=8)制造的绕组产生的电动势具有阶段P,在该阶段P处,在切换区域中定位有拐点S。该曲线的形式对切换质量有影响,且其必须将感应器相对于电刷偏移若干度(反之亦然),以便通过电动势辅助切换,这加速了处于切换当中的转子导体中的电流的换流。
将注意到,由于极间区域中具有阶段P的电磁力或感应的分布,当从“卸载”状态变为“充电”状态时,传统的为了改善切换的修正角偏移导致一种感应分布,其在切换区域的幅度水平被突然增加,而不是像借助本发明那样线性可调整的且因此是以易化的方式。
发明内容
为此,产生缠绕转子,其电动势曲线在切换区域具有陡峭的线性梯度,而没有拐点。
在定子感应器与根据现有技术的电机的定子感应器相同的情况下,这种类型的曲线使得可以产生电动势,该电动势在转子导体的位置处辅助切换,优选地在实施角偏移的情况下。
为了在具有6个磁极和25个槽口的构造下获得这种分布,相对于已知构造,槽口间距k被改变且等于3或5,而板间距l没有改变(l=8)。
本发明由此涉及一种旋转电机,包括缠绕转子:
-集流器,包括一组板,所述板被设计为与电刷协作;
-槽口,纵向地设置在转子的外周边上;和
-绕组,通过导体的组件形成,每个导体包括两个臂和两个端部,这两个臂通过基部彼此连接;
-单个导体的臂根据槽口间距k引入到槽口中;
-单个导体的端部根据板间距l焊接在板上;
其特征在于:
-表示由转子产生的电动势EMF根据转子的旋转角的曲线在切换区域具有陡峭的线性形式,而没有拐点;以及在于
-槽口相对于板成角度地偏移,从而每个槽口对着两个板之间的连结部定位。
根据一个实施例,曲线的陡峭线性形式的特征在于梯度,该梯度根据对于π弧度的角度的角度变化是电动势信号幅度的1.5至100倍。
根据一个实施例,其还包括:
-定子,包括具有永久磁化或感应磁化的磁化结构,该磁化结构沿定子的圆周延伸;
-电刷,设计为允许通过切换转子的导体中的电流而允许向转子供电;
-定子相对于电刷成角度地偏移。
根据一个实施例,角偏移在1至45电角度。
根据一个实施例,对于具有6个磁极和25个槽口的构造,槽口间距k等于3或5,板间距l等于8。
根据一个实施例,绕组的每个导体具有相对于转子的半径的径向对称,该半径称为对称半径。
根据一个实施例:
-由对称半径和转子的经由导体的臂的横截面穿过的半径形成的角度等于由半径和转子的经由导体的另一臂的横截面穿过的半径形成的角度;和
-由对称半径和转子的经由导体的一个端部的横截面穿过的半径形成的角度等于由半径和转子的经由导体的另一端部的横截面穿过的半径形成的角度。
根据一个实施例,对于槽口间距k为3和板间距l为8的绕组,如果导体的一个端部焊接在板N上,则其一个臂穿入位于板N+2和N+3之间的槽口中,其另一个臂穿回到位于板N+5和N+6之间的槽口中,另一端部焊接在板N+8上。
根据一个实施例,对于槽口间距k为5和板间距l为8的绕组,如果导体的一个端部焊接在板N上,则其一个臂穿入位于板N+1和N+2之间的槽口中,其另一个臂穿回到位于板N+6和N+7之间的槽口中,另一端部焊接在板N+8上。
根据一个实施例,绕组的导体的横截面是圆的或正方形的或矩形的。
根据一个实施例,“S”形式的槽口绝缘体围绕绕组的导体安装。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起动器,用于机动车辆,装备有根据本发明的旋转电机。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以下描述和研究附图,本发明将被更好地理解。这些附图仅作为示例而被提供,而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它们显示了:
图1:转子的槽口和板的示意图,显示了根据现有技术原理的绕组的导体的连接;
图2a-2b:图表,分别显示出被获得用于根据现有技术的转子的根据转子的旋转角标准化的电动势EMF以及不同谐波的幅度;
图3:配备有根据本发明缠绕的转子的起动器的示意图;
图4:根据本发明缠绕的转子的总体透视图;
图5:根据本发明原理缠绕的转子的局部透视图,更具体地展示连接到集流器的板的导体端部;
图6:定位在转子槽口内的两层导体的示意图,显示出具有“S”形式的槽口绝缘体;
图7:根据本发明缠绕的转子的槽口和板的示意图,显示出根据槽口间距为k=3和板间距为l=8的导体的连接;
图8a-8b:图表,分别显示出被获得用于根据图7的转子的根据转子的旋转角标准化的电动势EMF以及不同谐波的幅度;
图9:根据本发明缠绕的转子的槽口和板的示意图,显示出根据槽口间距为k=5和板间距为l=8的导体的连接;
图10a–10b:图表,分别显示出被获得用于根据图9的转子的根据转子的旋转角标准化的电动势EMF以及不同谐波的幅度。
相同、相似或近似的元件在附图之间保持有相同的附图标记。
具体实施方式
图3示出了用于机动车辆内燃机的起动器101的示意图。该直流起动器101包括电马达,该电马达首先包括转子102,还已知为电枢,被安装在具有轴线X的金属轴102’上,其次包括定子103,其还已知为感应器,在空气隙存在的情况下围绕转子102安装。该定子103包括金属头部104,该金属头部支撑带有永久磁化或感应磁化的磁化结构105。根据一个例子,磁化结构可由铁磁体构成,其具有径向磁化。具有环形形式的转子102包括转子本体107和绕组108,该绕组缠绕在转子本体107中的槽口中。在所示的例子中,由起动器101形成的旋转电机是具有六个磁极的类型。在转子本体107的两侧,绕组108形成前髻形件109和后髻形件110。
在后部处,转子102设置有集流器112,该集流器包括多个接触部件,在该情况下为导电板,诸如铜板,它们电连接至导电元件,该导电元件在所涉及的例子中由绕组108的线形成。集流器的板被支撑件支撑,该支撑件由与轴一体的塑料材料制成。为了更好的耐温,集流器的支撑件由热固性塑料材料制成,诸如热固性酚类塑料材料,例如酚醛塑料。一组电刷113和114(在该情况下是径向的)被设置用于为绕组108供电,一个电刷113被连接至起动器101的地线,而另一个电刷114经由线116被连接至接触器117的电端子115。存在例如四个或六个电刷用于“停止和启动”应用。当转子102旋转时,电刷113和114在集流器112的板上摩擦,由此通过切换进入转子102的导体中的电流而允许转子102的绕组108的供电。
起动器101还包括起动组件119,其以滑动的方式装配在驱动轴118上,该驱动轴被设计为当绕组108被供电时通过转子102绕轴X旋转。减速器组件120插置在转子102’的轴和驱动轴118之间,以已知的方式。作为变体,起动器101可以是“直接驱动”类型,而没有减速器。轴102’由此与转子102的轴102’不同,或与之组合。起动组件119包括驱动元件121,其设计为接合在内燃机的驱动单元(未示出)上。根据一个实施例,该驱动单元121是带轮,其接收与内燃机的曲柄轴的带轮协作的带。
根据另外的实施例,带轮121可以用齿轮元件替换,更多的是小齿轮,其被构造为旋转带齿的起动器环,该起动器环以刚性或弹性的方式连接至内燃机的曲柄轴。起动组件119还包括自由轮122和驱动器123,该驱动器与自由轮122一起限定通道124,以接收叉状件127的端部125。自由轮122,诸如具有辊子的自由轮,被插置在小齿轮121和驱动器123之间,该驱动器在其内周边上具有沟槽,该沟槽具有螺旋形式并以互补的方式与设置在轴118外周边上的螺旋形式的沟槽接合。该叉状件127例如通过模制塑料材料制造。以已知的方式,该叉状件127具有中间枢转点和上端部,该上端部以铰接的方式连接到杆,该杆连接到电磁接触器117的移动芯部。该移动芯部被设计为作用在推进器上,该推进器支撑小板形式的移动触点,该移动触点设计为与连接到电刷1的端子115接触,和与经由电连接元件(特别是线130)连接到车辆的电源(特别是电池)的端子129接触。
对于接触器117的细节和总体上起动器的细节,将例如参考文献US 7375606,已知电马达的头部属于起动器的壳体。叉状件127由此通过接触器117的移动芯部激活,以便将起动组件119相对于驱动轴118沿轴线X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位,在该第一位置中,接触器117的移动触点与端子115、129接触,和为转子102的绕组108供电,以便使得转子102旋转和通过驱动单元121驱动内燃机的驱动单元,在第二位置中,起动组件119从内燃机的驱动单元脱开,移动触点从端子115、129脱开。
图4和5显示了装配在轴102’上的转子102,该轴支撑“鼓”式集流器112。该集流器112具有附图标记为131的导电板,该导电板在其外周边上并排地纵向延伸。转子102还具有槽口133,该槽口纵向地设置在转子102的本体中,该本体具有金属板组的形式。为了形成绕组108,至少两个导体134被插入在这些槽口133的每个中,导体的端部被焊接在板131上。根据一个实施例,板131和导体134由铜制成。
更具体地,每个导体134在该情况下覆盖有电绝缘层,诸如釉,并具有两个臂135.1、135.2,其通过基部136连接,(如图4所示),诸如以便形成“U”形。导体的端部137.1、137.2由每个臂135.1、135.2的端部构成。这些导体134在两个不同层(即,上层和下层)上插入在槽口133内,导体的端部137.1、137.2被焊接在板131上。如果一个臂135.1、135.2定位在下层上,则另一个臂135.1、135.2定位在上层上,或反之亦然。绕组的导体134的横截面可以是圆的或正方形的或矩形的。
在面朝电枢102的板131的端部处,存在被设置的肩部139,它们在板131的径向延伸部中围绕集流器112沿环设置。在肩部139的中间部分上,存在被设置的凹口140,其具有截头的“V”的形式,每个凹口可全部或至少部分地覆盖属于下层导体的导体134的端部。导体焊接在相对应的肩部139上。
图6展示了在导体134的臂周围定位的槽口绝缘体142,该槽口绝缘体在该情况下具有“S”形式。在导体装配在转子102的金属板组中时,该绝缘体142使得可以不毁坏导体(它们覆盖有薄的釉层),该金属板定义为包含毛口,且被开槽,以用于转子102的金属板组的挤压装配。其还使导体134相对于金属板组电绝缘,该金属板组经由起动器101的壳体接地。另外,绝缘体142和槽口133的边缘之间的游隙通过浸漆而被填充。
如图4所示且由电绝缘材料制成的环箍144围绕导体134的端部附连。该环箍144确保导体134的径向保持,由此防止离心力的影响作用在导体的端部137.1、137.2的焊接部彼此之间上和作用在集流器的板131上。
在槽口133的位置处单个导体的两个臂135.1、135.2之间的距离已知为槽口间距k。如果导体的一个臂135.1、135.2被接合在槽口N中,而另一个臂接合在槽口N+k中,则槽口间距等于k。换句话说,槽口间距k等于将两个槽口133分开的槽口133的数量加一,所述两个槽口接收单个导体134的臂135.1、135.2。
类似地,在板的位置处,单个导体的两个端部137.1、137.2之间的距离已知为板间距1。如果导体134的一个端部137.1焊接在板M上,而另一个端部焊接在板M+l上,则板的间距等于l。换句话说,板间距1等于将两个板131分开的板131的数量加一,单个导体134的端部被焊接到所述两个板上。
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转子102,其包括编号为从1到25的25个板,和相应数量的槽口。根据本发明,转子102根据槽口间距k为3和板间距l为8而被缠绕。该转子装配在定子内,该定子包括三对磁极。根据一个实施例,这些是具有南北极类型的径向作用的三对磁体,以交替的方式沿圆周分布。当转子在定子内旋转时,对于连接到集流器的给定板131的导体134,由磁体产生的磁场发生变化。
优选地,绕组的每个导体134相对于转子102的对称半径Rs对称。换句话说,由半径Rs和转子102的经由导体134的臂135.1的横截面穿过的半径形成的角度a1等于由半径Rs和转子的经由导体134的另一臂135.2的横截面穿过的半径形成的角度a2。另外,由半径Rs和转子102的经由导体的一个端部的横截面穿过的半径形成的角度a3等于由半径Rs和转子102的经由导体134的另一端部穿过的半径形成的角度a4。
为此,根据一个特征,与已知转子结构(参见图1,其中,槽口133定位为对着板131)相比,槽口133相对于板131偏移,从而每个槽口133定位为对着两个板131的连结部。
由此,对于该构造(k=3,l=8),如果导体134的一个端部137.1焊接在板N上,则其一个臂135.1穿入位于板N+2和N+3之间的槽口中,其另一个臂135.2穿回到位于板N+5和N+6之间的槽口中,另一个端部137.2焊接在板N+8上。在图7中给出了导体134的连接的例子,其中N=1,其端部137.1焊接在板1上,其一个臂135.1穿入到板号为3和4的板之间的槽口中,而其另一个臂135.2穿回到板号为6和7的板之间的槽口中,另一个端部137.2焊接在板号为9的板上。
图9示出了本发明的变化实施例,其中,转子102根据槽口间距k为5和板间距l为8被缠绕。在该变体中,绕组仍然保持相对于半径Rs对称,槽口133相对于板131偏移,从而再次每个绕组对着两个板131之间的连结部。
由此,对于该构造(k=5,l=8),如果导体134的一个端部137.1被焊接在板N上,则其一个臂135.1穿入到位于板N+1和N+2之间的槽口133中,其另一个臂135.2穿回到位于板N+6和板N+7之间的槽口133中,另一端部将焊接在板N+8上。在图9中,给出导体134的连接的例子,其中N=1,其端部137.1焊接在板l上,其一个臂135.1穿入到位于板2和3之间的槽口中,其另一个臂135.2穿回到位于板7和8之间的槽口中,另一端部焊接在板9上。
图8a和10a分别显示出对于根据图7(k=3和l=8)和图9(k=5,l=8)制造的绕组根据旋转角而获得的电动势EMF。假如施加了感应器相对于电刷的若干度的优选角偏移(反之亦然),与图2a的曲线比较,可以看出切换区域的阶段P已经消失,图8a和10a的曲线在该区域中具有陡峭的线性形式,而没有拐点,由此使得可以辅助在转子102的导体134的位置处的切换。
根据一个实施例,图8a和10a中的曲线的梯度K2和K3优选地根据对于π弧度的角度的角度变化具有电动势EMF信号幅度的1.5至100倍。
该梯度由此比图2a中的曲线的阶段P的K1陡峭得多,K1根据对于π弧度的角度的角度变化具有电动势EMF信号幅度的0至1倍(在图2a中大约为0.7)。
另外,电刷113、114相对于定子103的角偏移在1至45电角度之间,即,对于具有3对磁极的电机来说,在1/3至15机械角度之间。电刷113、114的该角偏移向后施加,即,沿与电枢102的旋转相反的方向,因为所涉及的是马达,而不是发电机。
另外,应该指出,通过槽口间距为k=5(参见图10b)的绕组获得的第五和第七谐波的幅度比具有槽口间距为k=4(参见图2b)或K=3(参见图8b)的绕组所获得的谐波的幅度小。k=5制造的绕组由此对应于本发明的优化构造。在所有情况下(K=3或5),电枢被缠绕诸如以便得益于在切换区域具有陡峭线性形式的波形(在图8a和10a中,EMF等于0)。在K=3或5的情况下,对着感应器磁极的区域的角宽度(图2a、8a和10a中的曲线中的最大EMF)变得更小。角宽度的减小是缺点,但因为通过在切换区域中成角度地偏移陡峭线性分布(而不是具有平台的分布)的切换的改进的方便而获得了更大的优点。槽口相对于板成角度地偏移。
本发明使得可以建立与在切换区域具有局部正弦的哈巴赫(Halbach)类型感应器所获得的状况类似的状况,该感应器在文献FRA 2910192中被描述,对该文献进行参考以获得更多细节,但同时保持具有径向磁化的铁氧体的单个感应器。然后参考“电”(感应器)类型的哈巴赫系统而不是“磁”(产物),其在感应器的简化方面有优点,因为相适应的电枢不再生产复杂。
应意识到,作为变体,旋转电机,诸如用于机动车辆的起动器101,包括定子103,该定子包括具有哈巴赫类型的永久磁化的磁化结构105。利用哈巴赫类型的结构(其沿定子的圆周延伸),以便增加磁力。更具体地,作为变体,六个磁极属于文献FRA 2910192所述的哈巴赫类型的结构。由此,在具有径向作用(径向磁场的方向)的两个连续磁体之间,如下设置有三个永磁体:
-一个磁体,具有垂直于径向方向的大体直辐射的磁化方向;和
-在该磁体56的两侧的两个磁体,具有不同于径向和直辐射方向的磁化方向。在所考虑的例子中,磁化方向在每个磁体内大体规则,且与径向方向一起形成大约45°的角度。
为了更多细节,将参考该文献FR A 2910192的图2和3,已知转子穿过定子,如图3所示。当转子在定子内旋转时,对于集流器的给定板131,发生磁场的变化,由磁体感应。该类型的结构使得可以将磁能朝向转子102和定子之间的空气隙集中,其对应于在磁化结构的外部上的感应的明显减小和朝向内部的感应的明显增加。根据一个实施例,磁体由稀土制成,例如钕铁硼(NdFeB)结构,或作为变体,钐钴结构,以便增加磁力。

Claims (13)

1.一种旋转电机,包括缠绕转子(102):
-集流器(112),包括一组板(131),所述板被设计为与电刷(113、114)协作;
-槽口(133),纵向地设置在转子(102)的外周边上;和
-绕组(108),通过导体(134)的组件形成,每个导体(134)包括两个臂(135.1、135.2)和两个端部(137.1、137.2),这两个臂(135.1、135.2)通过基部(136)彼此连接;
-单个导体的臂(135.1、135.2)根据槽口间距k引入到槽口(133)中;
-单个导体的端部(137.1、137.2)根据板间距l焊接在板(131)上;
其特征在于:
-表示由转子(102)产生的电动势(EMF)根据转子的旋转角的曲线在切换区域具有陡峭的线性形式,而没有拐点(S);以及在于
-槽口(133)相对于板(131)成角度地偏移,从而每个槽口(133)对着两个板之间的连结部定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曲线的陡峭线性形式的特征在于梯度(K2,K3),该梯度根据对于π弧度的角度的角度变化是电动势信号(EMF)幅度的1.5至100倍。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
-定子(103),包括具有永久磁化或感应磁化的磁化结构,该磁化结构沿定子(103)的圆周延伸;
-电刷(113、114),设计为允许通过切换转子(102)的导体中的电流而允许向转子供电;
-定子(103)相对于电刷(113、114)成角度地偏移。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角偏移在1至45电角度。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对于具有6个磁极和25个槽口的构造,槽口间距k等于3或5,板间距l等于8。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绕组的每个导体(134)具有相对于转子(102)的半径的径向对称,该半径称为对称半径(Rs)。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
-由对称半径(Rs)和转子(102)的经由导体(134)的臂(135.1)的横截面穿过的半径形成的角度(a1)等于由半径(Rs)和转子(102)的经由导体(134)的另一臂(135.2)的横截面穿过的半径形成的角度(a2);和
-由对称半径(Rs)和转子(102)的经由导体(134)的一个端部的横截面穿过的半径形成的角度(a3)等于由半径(Rs)和转子(102)的经由导体(134)的另一端部的横截面穿过的半径形成的角度(a4)。
8.如权利要求1至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对于槽口间距k为3和板间距l为8的绕组,如果导体(134)的一个端部(137.1)焊接在板N上,则其一个臂(135.1)穿入位于板N+2和N+3之间的槽口(133)中,其另一个臂(135.2)穿回到位于板N+5和N+6之间的槽口(133)中,另一端部(137.2)焊接在板N+8上。
9.如权利要求1至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对于槽口间距k为5和板间距l为8的绕组,如果导体(134)的一个端部(137.1)焊接在板N上,则其一个臂(135.1)穿入位于板N+1和N+2之间的槽口(133)中,其另一个臂(135.2)穿回到位于板N+6和板N+7之间的槽口(133)中,另一端部(137.2)焊接在板N+8上。
10.如权利要求1至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绕组的导体(134)的横截面是圆的或正方形的或矩形的。
11.如权利要求1至1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S”形式的槽口绝缘体(142)围绕绕组的导体(134)安装。
12.一种起动器(101),用于机动车辆,装备有根据前述权利要求的一项所述的旋转电机。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起动器(101),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定子,该定子包括具有哈巴赫类型的永久磁化的磁化结构。
CN201180031698.8A 2010-04-27 2011-04-20 包括设置有使得可以辅助切换的绕组的转子的电机,和相关联的起动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94805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FR1053227 2010-04-27
FR1053227A FR2959360B1 (fr) 2010-04-27 2010-04-27 Machine electrique comportant un rotor muni d'un bobinage permettant de faciliter la commutation, et demarreur associe
PCT/FR2011/050904 WO2011135233A1 (fr) 2010-04-27 2011-04-20 Machine electrique comportant un rotor muni d'un bobinage permettant de faciliter la commutation, et demarreur associ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48050A true CN102948050A (zh) 2013-02-27
CN102948050B CN102948050B (zh) 2015-11-25

Family

ID=434668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31698.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948050B (zh) 2010-04-27 2011-04-20 包括设置有使得可以辅助切换的绕组的转子的电机,和相关联的起动器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9350208B2 (zh)
EP (1) EP2564494A1 (zh)
KR (1) KR20130079366A (zh)
CN (1) CN102948050B (zh)
FR (1) FR2959360B1 (zh)
WO (1) WO2011135233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09423A (zh) * 2013-03-14 2015-10-28 法雷奥电机设备公司 设置有用于保持绕组的匝的至少一个箍圈的电机转子和对应的电机
CN105102363A (zh) * 2013-01-23 2015-11-25 詹福斯托·扎诺蒂 磁力驱动装置
CN105703686A (zh) * 2014-12-10 2016-06-22 菲艾姆股份有限公司 电源单元和电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3029364B1 (fr) * 2014-11-27 2017-08-25 Valeo Equip Electr Moteur Rotor de demarreur pour vehicule automobile muni d'une couche de protection sur le talon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55674A (zh) * 2005-04-27 2006-11-01 株式会社牧田 电动机及电动机的制造方法
US20080093943A1 (en) * 2004-12-27 2008-04-24 Gerald Roos Method for the Production of a Rotor Winding for an Electric Machine, and Electric Machine Having a Corresponding Rotor Winding
CN100468924C (zh) * 2003-06-10 2009-03-11 阿斯莫株式会社 具有连续排列的磁极的直流电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989969A (en) * 1973-03-26 1976-11-02 Institutul De Cercetare Si Proietare Pentru Industria Electrotechnica Rotor for motors and the like
FR2547683B1 (fr) * 1983-06-17 1986-02-21 Paris & Du Rhone Systeme de liaison entre conducteurs electriques et collecteur, sur un rotor de machine tournante electrique
JPS63265550A (ja) * 1987-04-20 1988-11-02 Hitachi Ltd 回転電機の電機子製造法
JP2535181B2 (ja) * 1987-09-30 1996-09-18 株式会社シコー技研 電機子巻線が重畳しない5相の直流電動機
FR2639163B1 (fr) * 1988-11-14 1990-12-14 Equip Electr Moteur Dispositif de maintien des conducteurs d'induit de machines tournantes a collecteur
US5187858A (en) * 1989-06-14 1993-02-2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Method of producing a stator for a rotary machine
JPH11215777A (ja) * 1998-01-20 1999-08-06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アマチュア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474769B2 (ja) * 1998-04-08 2003-12-0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電機子コイル導体とその製造方法
DE10059680A1 (de) * 2000-12-01 2002-06-06 Bosch Gmbh Robert Startvorrichtung
DE10115601C1 (de) * 2001-03-29 2002-09-05 Kolektor D O O Trommelkommutator sowie Verfahren zu seiner Herstellung
DE10116183A1 (de) * 2001-03-31 2002-10-24 Bosch Gmbh Robert Mehrpoliger Kommutatormotor mit Brückenleitern
JP3566265B2 (ja) * 2002-04-12 2004-09-1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
FR2854665B1 (fr) 2003-03-28 2007-02-23 Valeo Equip Electr Moteur Contacteur electromagnetique de commande d'un demarreur electrique
DE10361811A1 (de) * 2003-12-30 2005-07-28 Robert Bosch Gmbh Elektrische Maschine mit Kommutatorläufer
DE102004057750B4 (de) * 2004-11-30 2012-02-02 Kolektor Group D.O.O.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Kommutators sowie Kommutator
DE102006011547A1 (de) * 2006-03-14 2007-09-20 Robert Bosch Gmbh Elektrische Maschine
JP2008136343A (ja) * 2006-10-30 2008-06-12 Mitsuba Corp 直流モータのアーマチュア、直流モータ及び直流モータのアーマチュア巻線方法
FR2910192B1 (fr) 2006-12-15 2010-05-28 Valeo Equip Electr Moteur Machine electrique tournante, en particulier pour un demarreur de vehicule automobile
US20100101879A1 (en) * 2007-02-14 2010-04-29 Mcvickers Jack C Motor Battery Systems
JP4473280B2 (ja) * 2007-02-19 2010-06-02 アスモ株式会社 整流子及び直流モータ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68924C (zh) * 2003-06-10 2009-03-11 阿斯莫株式会社 具有连续排列的磁极的直流电机
US20080093943A1 (en) * 2004-12-27 2008-04-24 Gerald Roos Method for the Production of a Rotor Winding for an Electric Machine, and Electric Machine Having a Corresponding Rotor Winding
CN1855674A (zh) * 2005-04-27 2006-11-01 株式会社牧田 电动机及电动机的制造方法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02363A (zh) * 2013-01-23 2015-11-25 詹福斯托·扎诺蒂 磁力驱动装置
CN105102363B (zh) * 2013-01-23 2017-09-15 詹福斯托·扎诺蒂 磁力驱动装置
CN105009423A (zh) * 2013-03-14 2015-10-28 法雷奥电机设备公司 设置有用于保持绕组的匝的至少一个箍圈的电机转子和对应的电机
CN105009423B (zh) * 2013-03-14 2017-09-08 法雷奥电机设备公司 设置有用于保持绕组的匝的至少一个箍圈的电机转子和对应的电机
CN105703686A (zh) * 2014-12-10 2016-06-22 菲艾姆股份有限公司 电源单元和电机
CN105703686B (zh) * 2014-12-10 2019-03-29 沃拉博股份有限公司 电源单元和电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FR2959360A1 (fr) 2011-10-28
WO2011135233A1 (fr) 2011-11-03
US20130134822A1 (en) 2013-05-30
FR2959360B1 (fr) 2013-01-18
CN102948050B (zh) 2015-11-25
KR20130079366A (ko) 2013-07-10
EP2564494A1 (fr) 2013-03-06
US9350208B2 (en) 2016-05-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888205B1 (ko) 차량 시동기용 회전 전기 기계
JP5853051B2 (ja) 電動モータ、および減速機付モータ
JP3690067B2 (ja) 永久磁石回転電機
US20090195090A1 (en) High-Efficiency Wheel-Motor Utilizing Molded Magnetic Flux Channels With Transverse-Flux
US20080185933A1 (en) Three-phase rotating electrical machine
KR102078684B1 (ko) 모터와 알터네이터를 융합한 구동기계
US9496757B2 (en) Electric machine with intermediate pieces having multiple air gaps and a 3D magnetic flux
CN102948050B (zh) 包括设置有使得可以辅助切换的绕组的转子的电机,和相关联的起动器
JP2014220930A (ja) 磁石式回転電機
US20140252900A1 (en) DC Homopolar Generator with Drum Wound Air Coil Cage and Radial Flux Focusing
US20100176675A1 (en) Electric rotating machine, mainly for the starter of an automotive vehicle
CN104115381A (zh) 电机
CN102738998B (zh) 有刷直流电机
CN102761223B (zh) 有刷直流电机
US11374457B2 (en) Electrical phase connector for a stator of a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CN202931045U (zh) 交流发电机组合爪极及转子
US20210265895A1 (en) GRAYSON RANGE EXTENDER (GRE): Wheel-based frictionless generator type range extender and recharger for electric vehicles
KR20190090755A (ko) 모터와 알터네이터를 융합한 구동기계
JP5869322B2 (ja) 発電機
CN110417224B (zh) 具有减少第三阶谐波的配置的旋转电机
CN112106276B (zh) 具有分布式绕组的旋转电机
CN201774424U (zh) 可发电轮毂电机
CN202190142U (zh) 一种电动车电机
CN201398097Y (zh) 一种新型永磁交流发电机
CN107078616A (zh) 设置有不同转子和/或定子的同步旋转电动机或发电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125

Termination date: 2019042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